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上市公司信息化要求

上市公司信息化要求精品(七篇)

时间:2023-10-07 15:44:42

上市公司信息化要求

上市公司信息化要求篇(1)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

一、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相关概念解析

(一)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的内容

上市公司所披露信息主要包括财务事项等经营信息和非财务事项信息,主要是指财务会计信息、法律事务、资产评估等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中财务会计信息是最根本的,它是公司各方面情况综合作用的结果。

(二)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的对象

1、公司信息披露的对象首先是公司的股东,包括国家股东、企业法人股东、社会个人股东和外商投资者。

2、公司信息披露的对象还包括公司的各种债权人,如银行、原材料供应商、公司债券持有者等。

3、政府的有关管理部门也是公司信息披露的对象。代表政府的证券监管部门有必要通过各上市公司的定期或不定期报告,掌握各上市公司的经营情况,实现对证券市场的有效管理,保证证券市场朝着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维护公众的投资利益。

4、证券市场上存在一些打算购买股票或债券的投资者,他们被称为潜在的投资者。这些潜在的投资者也是公司信息的使用者。

5、公司信息的披露对象还包括公司职工。从自身利益出发,公司职工同样希望公司能以公开的方式提供有关信息。

二、当前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的披露在质和量两方面取得了一定进步,与此同时当前上市公司财务信自披露仍然存在着可信度低、决策有用性不强和时效性差等几方而的问题。

(一)财务信息可信度低

当前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不真实的表现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会计政策与手段使用不当。有的上市公司不顾职业道德,配合庄家炒作进行利润包装,少计费用和损失,不恰当地提前确认或制造收入和收益;二是利用销售调整增加本期利润。为了突击达到一定的利润总额,如扭亏或达到净资产收益率配股及格线,有的公司在报告前做一笔假销售,再于报告后退货,从而虚增本期利润;三是将费用扫在“待摊费用”科目,采用推迟费用入帐时间的办法降低本期费用。

2、违反有关证券和会计法规,编制虚假财务报表,误导市场。

3、利用关联交易操纵利润。我国上市公司发生关联交易的情况十分普遍。其主要手段有:①关联购销。上市公司与关联公司之间通过低价购进,高价售出,应收帐款高额挂起,在不产生现金流的情况下,达到形成高额利润的目的;②资产重组。由于我国对资产价值评估缺乏相应的理论体系及操作规范,加上地方政府刻意参与,使得上市公司常以集团公司及其下属公司为依托进行系列资产重组、资产置换,达到将不良资产转让给关联公司,将优良资产转让给上市公司,使上市公司短时间内经营业绩有较大改善;③费用分摊。上市公司改制上市前,一般都将企业社会性的非生产性资产剥离出去,但股份公司上市后仍需要存续的关联公司提供各方面的服务。这些服务涵盖医疗、饮食、物业等多方面。各项服务收费的具体数量和分摊原则是否合理外界无法判断,操作弹性大。当上市公司不理想时,通过调低收费价值和上市公司承担比例,达到增加利润目的。

(二)财务信息决策有用性不强

财务信息披露是会计决策的重要依据,也是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必须考虑的因素,然而当前我国上市公司的在非财务事项、预测性信息、和财务信息内容上的缺陷使得披露的财务信息决策的有用性不强。

1、非财务事项披露不够

会计信息也是一种商品,相关性差不能适应会计信息的市场需求,特别是对于投机成份较浓的市场,投资者对相关性的需求有时甚至比可靠性还要高。相关性会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变化,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企业的社会责任、人力资源、经营背景等非财务信息、对投资者决策尤为需要。上市公司非经营信息的评价已成为证券市场投资选择的重要环节,年报信息使用者的需求也随之发生变化,现行年度报告体系往往局限于财务数据及其相关说明,而没有考虑用户全面了解企业的机会与风险以及企业现状与发展前景的需要,在非财务数据的披露方面,做得还远远不够。

2、预测性信息披露不规范

我国上市公司预测性财务信息披露的随意化主要表现在:①有关部门对企业披露预测性信息的要求太低。体现在:强制披露主体范围过窄,仅限于上市公司上市时;要求披露的内容太少,仅要求披露盈利预测信息,其他重要的预测性财务信息则没有要求;盈利预测的披露渠道主要局限于招股说明书和上市公告书。②没有完善的预测性财务信息的外部监管机制,对企业约束不够,新上市公司盈利预测的可靠性不高。③责任不清,没有建立盈利预测保险制度。盈利预测存在重大偏差,误导投资者造成重大损失时,由于责任不清,不知追究企业管理当局还是注册会计师的责任,笼统归结为宏观环境的影响,推卸责任了事。

3、信息披露内容不规范

现行财务信息披露制度不系统,散见于各种规定之中,因此信息披露制度不稳定,不易执行。从内容上来看,也不够规范,《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实施细则》虽对公司收购的信息披露有所规定,但并没有解决下列诸多的问题,如大股东应披露的会计信息包含的具体的内容;公众吸收、消化信息的时间段;对公开披露信息的虚假性,严重误导或重大遗漏方面,以及专业性中介机构公开披露文件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都没有明确的界定。

(三)信息披露时效性差

现行财务报告模式是根据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假设,一般按年、月编制。《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第六章第57条规定,上市公司“在每个会计年度的前六个月结束后60日内提交中期报告,在每个会计年度结束后120日内提交经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年度报告”。这种定期报告在经济生活较为稳定的前提下,对决策是有用的,信息使用者可以大致准确地顶测企业下一年甚至以后儿年的财务状况。但面临的现实是,知识经济产品生命周期缩短,经营活动不确定性日益显著,因而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期就大大缩短。

三、规范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的必要性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国经济往来日益密切,规范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不仅仅是国内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我国融入世界资本市场获得更大发展空间的必然选择。

(一)规范财务信息披露是我国引进外资,推进证券市场的国际化的必然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发展迅速,需要大量吸收外部资金。近几年西方经济持续衰退,大量资金未能找到适当的投向,资金使用成本很低,而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对海外资金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但目前我国公司吸引外资或在海外上市遇到的最大障碍是,国内公司按国际惯例充分披露信息的困难较大,而国外投资者对国内公司提供的信息也存在许多疑虑。外商投资者难以通过公司提供的信息准确地评价公司的投资价值。因此,按国际通行的方法规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增强信息的可比性,不但有利于吸引外资,更将进一步促进我国证券市场的规范化国际化建设。

(二)规范财务信息披露是防止信息垄断、扩大投资的必然要求

股票市场是一个对信息极其敏感的市场。许多政治、经济等外界因素以及公司的经营业绩,重大事件都会引起股价的波动。一旦这些信息被少数人垄断,他们就很可能利用这些信息在股市上兴风作浪、牟取暴利,而大多数投资者则要蒙受损失。为了防止少数人垄断信息,就必须使信息公开化,通过规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让广大投资者同等地获得可能影响股价的信息,保证投资者获得平等的竞争机会。只有建立清晰、明晰、及时、快捷的财务信息披露方法体系,提高投资者去伪存真,甄别好坏的能力,才能使广大投资者的切身利益真正得到保障。

(三)规范财务信息披露是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督的必然要求

目前我国的股份制企业中,由国营企业和集体企业改组的约占85%,这些公司无论是内部管理机制还是在市场中的行为,多少都还带有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色彩。通过规范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制度,使公司经常处于社会的监督之中,才能促进经营者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上市公司的素质。

四、规范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的对策

事实证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破坏了上市公司的诚信形象,损害了广大投资者的利益,为促进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为企业改革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必须规范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

(一)完善财务信息的市场环境

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的不真实主要原因在与需求主体缺位,为此必须完善财务信息的市场环境,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提高投资者素质。

1、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加强股东等财务信息需求者参与监控的动机和能力首先必须完善公司产权制度。完善的产权制度是股东等市场主体根据真实财务报告进行交易活动的先决条件和基础,只有完善的产权制度,才能使得股东追求资本收益的最大化,才能形成其与公司管理层之间经济上的契约关系,进而形成真实财务报告的需求主体。为此有必要推行三级法人制度使投资主题明确化,落实股东权利使董事会受到股东大会的有效制约;其次必须完善上市公司的内控机制,完善公司章程,明确界定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及经理的权限,做到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并尽量避免董事和经理交叉任职,从而确实建立起董事会和监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经理对董事会负责的制衡机制。

2、提高投资者素质。提高投资者素质,使其具备一定的会计基础知识,从而能根据自身决策需要,更好地阅读、理解和分析所披露的会计信息。并善用股东权利,针对会计信息披露上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向公司董事及经理人员施加必要的压力,使之得以改进。与此同时,广大投资者还应增加法律意识。投资者应该学会利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利益,针对会计信息披露上的一些违法行为提起民事诉讼,要求有关责任人士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3、完善相关制度建设。完善证券市场法规体系,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是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建立以《证券法》为核心的证券制度规范,制定完善的会计准则和审计执业规范。

(二)完善公司财务信息披露内容,鼓励自愿提供非财务信息

企业报告应考虑投资大众的广泛信息需求,满足用户全面了解企业的经营机遇和风险,以及企业现状和发展前景的需求。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完整类型应包括以下几方面:①企业管理部门对信息的分析说明。主要说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业绩、未来的发展趋势;②财务和非财务信息。包括财务报表信息和经营状况信息;③未来的预测信息。包括企业面临的机遇和风险,企业的发展和开发投资计划;④股东和管理人员信息,包括董事、大股东、管理人员的持股情况、酬金以及关联交易方面的说明;⑤背景信息。包括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目标,企业经营业务,资产的范围、内容、规模,宏观经济政策对企业的影响等。

鼓励支持上市公司对企业非经营性财务信息的披露,主要包括管理当局的短期和长期目标、发展规划、增值表、环境保护报告等,既有对过去经济事项的解释,又有对现在情况的说明,还有对未来结果的预测。

(三)加大执法力度,建立奖惩机制

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的违规披露一方面是其私利因素影响的,然而加大对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的监督,建立有效的奖惩机制能够有效的规范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

1、强化业务检查。中注协应建立、健全对事务所的业务检查制度,并加强对同业互查的组织与领导,有步骤地开展执业质量检查工作。在上述业务检查及调查的基础上,针对所发现的会计信息披露违法行为,证监会应在其职权范围内,对有关责任人予以严厉惩处,绝不姑息迁就,对于其中构成犯罪的应坚决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而在注册会计师的惩处上,中注协应会同财政部门、审计署、证监会、司法部门等各方监督力量,尽快建立注册会计师惩戒委员会,制定惩戒办法,统一惩戒尺度,对违法乱纪的注册会计师,及时予以严肃处理。总之,各有关执法部门应强化执法意识,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种会计信息披露违法行为,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公正执法,铁面无私,维护股票市场发展的正常秩序。

2、加大对违规财务信息的处罚力度。一方面要加大惩处面,除对有迹象显示存在信息披露违规情况的上市公司进行针对性的查处以外,还应对上市公司年报建立正常的抽查复审制度;另一方面加大处罚力度,对信息披露中存在虚假或重大遗漏的上市公司,应给予严格的处罚,比如采用警告、没收违法所得、摘牌等方式,严重的还应追究有关人员的刑事责任。

3、建立举报违规奖励基金。只有建立起有效的社会监督机制,形成高效严密的监督网络,才能够有效抑制上市公司违法违规上升的势头。因此,很有必要建立一个面向全国的举报上市公司违规违法行为的奖励基金。对于举报者的举报,经调查核实确有其事后,给举报者以重奖。

结论

规范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的积极配合,在优化财务信息市场环境的同时,完善公司财务信息披露内容鼓励提供非财务信息,加大监督和奖惩力度,促进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的规范,有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办公室.经济法[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年.

[2]孟凡利,周经吕.会计信息论[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1996年.

[3]葛家澍.中级财务会计学[M].北京:中国人民人学出版社,1999年.

[4]齐萱,白默.关于构建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基于中国证监会处罚公告的实证分析

[J].会计之友,2005,(7).

[5]曹梦菲,王平.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问题探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1).

[6]张波.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现状分析[J].财会研究,2002,(10).

[7]李全中,靳惠.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现状分析[J].中州审计,2001,(12).

[8]齐兴利,周丰滨,石树文.关于对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问题的思考[J].商业研究,2001,(1).

上市公司信息化要求篇(2)

关键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诚信机制

作者简介:

徐文聪(1982-),男,安徽安庆人,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硕士研究生

张谛(1980-),女,四川资阳人,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硕士研究生

一、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缺陷

(一)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大多是由国有企业通过股份改制而上市的,由于国有企业在改制过程中存在着制度缺陷,且上市后这些问题仍然存在。主要体现在一是公司股东产权约束弱化。我国上市公司中国有股产权主体“缺位”问题依然严重,国有资产所有者在实质上依然“虚置”。加之社会股数量较少且股东相当分散,上市公司的所有者的真正严格监督和硬性约束。在没有所有者监督和约束情况下,公司管理者和经营者通过提供虚假信息以谋取自身利益的动机就大为提高。二是上市公司高层管理人员行政化趋向。在国有企业股份改制过程中,公司董事会成员和经理人员大多不是按照公司章程选举产生,而是由政府人事部门直接任命和委派。这样的结果是董事会不向全体股东负责,不受股东监督;经理人员不向董事会负责,不受董事会约束。使得上市公司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形同虚设,制衡失效。董事长或总经理失去约束和控制,经营者权利被不断强化,“内部人控制”现象普遍,出资者利益无法得到保障。三是上市公司缺乏科学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现代企业理论研究表明,科学合理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使规范经理人员行为、缓解问题的有效途径。上市公司缺乏科学合理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为上市公司披露虚假信息提供了生存空间。

(二)相关制度不完善我国证券市场发展起步较晚,在证券市场的初期一些相关制度、措施的不完善、为上市公司制造和虚假信息提供外在诱因。很多国有企业在改制上市过程中由于受股票发行额度的限制或由于企业整体盈利水平不佳,企业不能整体上市。于是对资产债务进行剥离,或资产股权收购和会计报表模拟,以达到发行上市的条件。在这种“包装上市”、“组合上市”下,很多上市公司通过模拟手段提供虚假财务信息,使一些亏损企业“伪装”成盈利能力很强的公司上市。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制度、准则在具有同一性的同时,还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之间还存在不一致和不协调的地方。在基本会计准则和具体会计准则之间,具体会计准则和行业会计制度之间,会计准则和财务通则之间,会计准则和税收制度之间都存在许多不一致甚至相矛盾的地方。这种制度上的漏洞必然会增大经营者、会计人员与监管部门、社会公众的“博弈”空间,增加社会的交易成本,为上市公司披露虚假信息提供方便之门。

(三)法律制裁和市场监督乏力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对上市公司披露虚假信息及相关责任人的处罚缺乏可操作性措施,对大多数造假上市公司及其责任人的处罚主要还是罚款和行政处罚,追求刑事和民事赔偿责任的较少,上市公司造假的成本是很低的。从市场监督角度来看,由于我国上市公司“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国有股、法人股不流通,资本市场对上市公司的监督机制弱化,对上市公司的监管不起作用。此外,我国外部审计缺乏独立性,审计人员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不高,中介机构缺乏诚信,使得上市公司虚假信息得以披露。

二、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诚信机制构建应遵循的原则

(一)真实披露原则真实披露原则要求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中必须客观反映公司发生的相关事实。不能随意扭曲和任意粉饰客观经济事实。真实性原则要求用一种法律认可的标准和方式,根据信息用户的需求,规范信息披露的形式、数量和质量。保证披露的信息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用性,不能提供虚假的信息,也不能有重大的遗漏。

(二)充分披露原则充分披露原则是指上市公司必须将可能影响投资者决策的信息都完整披露,并使投资者易于理解,从而有助于投资者作出正确的决策。充分披露原则要求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必须是全面的,不仅要披露对公司股价有利的信息,也要披露对公司股价不利的各种潜在和现实的风险因素。不仅要披露公司的形象,而且要对公司进行深层次的披露。

(三)准确披露原则准确披露原则要求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时,必须使用精确而不含糊的语言表达方式,准确地表达内容,不得使投资者等信息使用者产生误解。信息的准确性对于投资者的投资决策至关重要,不准确的甚至有意误导性的信息必然导致投资者判断的偏差,而作出错误的投资决策。

(四)及时披露原则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是一个动态过程,及时披露原则要求上市公司必须确保会计信息及时而没有延误地披露。上市公司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经常会产生一些对证券价格有较大影响的会计信息,如对公司资产负债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投资和资产重组行为。及时披露这些信息可以减少内幕交易,保护投资者利益。

(五)公平披露原则公平披露原则是针对选择披露提出来的,选择性披露是指上市公司将重大的会计信息仅向证券分析师、机构投资者及其他相关人员披露,而不是向市场所有的投资者和社会公众披露。公平信息披露原则要求上市公司必须对所有者一视同仁,平等公开披露会计信息,从而保证信息获得和使用的公允性和平等性,促进证券市场的有序发展。

三、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诚信机制构建的内容

(一)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要增加对非财务信息的披露非财务信息是指不一定与公司财务状况有关,但与公司生产经营活动密切相关的各种信息。其主要内容一是能够反映公司经营业绩的相关指标,如经营活动指标(销售商品数量、价格,产品质量,客户满意度等),成本指标(员工人数及构成情况、员工工资待遇情况、原材料消耗等),关键经营业务指标(科研水平,新产品的研发能力,企业经营战略与企业创新能力等),关键资源数量与质量指标(资产平均使用期,自然资源储备情况,人力资源的素质与结构等)及其他指标。二是预测性与前瞻性信息,特别是公司面临的机遇与承受风险方面的信息。三是对公司背景信息的披露,如有关公司经营总体规划和战略目标、主要股东及高层管理者的信息、宏观经济环境、国家政策与法律环境的影响及竞争对手的主要情况等。

(二)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要加强对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随着经济的发展,公司目标结构中的社会目标的地位大为提高,使公司与社会的联系更加广泛而深入,并带来传统财产契约关系概念的突破和扩展。即知识经济时代的契约关系,不仅包含财产所有者与财产管理者之间的物质财产的契约关系,而且包含了知识所有者与管理者的契约关系及整个社会与管理者之间的契约关系。公司作为社会中的一个要素,其发展离不开社会,因此,公司承担着社会责任。这就要求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方面增加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如公司污染环境的状况以及公司对环境污染的治理方面的信息,公司在支持地方文化、教育事业和社会福利方面所做的社会贡

献等方面的信息。从而树立公司的良好社会形象,增强公司的美誉度。

(三)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要注重对知识资本信息的披露在新经济条件下,知识资本成为企业最重要、最核心的资源和要素,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知识资本质和量的竞争。在二十一世纪的公司中“人力资本是唯一的资产”。由此可见,在新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资本应经引起人们极大的重视程度。知识资本信息对公司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就要求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中要加强对知识资本信息的披露,主要包括公司无形资产信息和人力资本信息等智力资本信息,公司的先进管理理念、先进技术、专利、商誉以及公司的文化氛围等。

(四)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要关注对全球战略信息的披露随着现代知识信息技术的发展,“国际市场国内化,国内市场国际化”已经由趋势变成了现实,“在世界上最有利的地方生产,在世界上最有利的地方研发,在世界上最有利的地方销售”的全球化战略已经许多公司的主要战略之一。因此,上市在信息披露方面要关注对全球化战略信息的披露,主要包括与公司生产经营活动相关的国际经济环境以及与国际会计信息披露接轨的信息等。

四、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诚信机制构建的对策

(一)完善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我国上市公司不合理的股权结构、严重的内部人控制以及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双重弱化是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出现问题的重要原因。因此,要进一步完善我国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首先要改变国有股“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加快国有股减持,优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解决国有股、法人股流通不畅的问题。对于关系到国计民生、国家需要控股的一些领域的上市公司,设置国有股人格化的、理性的管理者,不应由地方行政干预色彩较浓的地方国有资产管理局担当,由直接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国有资产管理公司担当,以杜绝“多头”管理而导致管理的弱化;对于国家需要退出的一些竞争性领域的上市公司,应创造条件促使国有股上市流通,将国有上市公司的大股东的地位让位给社会公众或企业法人,由其根据自身利益强化对上市公司经营管理者的约束。培育和完善公司控制权市场,强化公司股东对经营管理者的约束力度,保障会计人员的合法权益。积极发展新的投资机构和投资者,建立和完善中小股东保护机制。同时,要建立有效的董事会制度,公司董事会成员和经理人员要按照公司章程选举产生,形成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相互制衡的机制。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还要建立和健全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用科学的制度规范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行为。

(二)健全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相关法律和制度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规范体系主要由《证券法》、《公司法》、《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等法律规范制度构成,这些法律制度在逐步修改和完善中。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只有建立相对完善的信息披露的法规和制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问题。当前的重点一是要对现有的规则和制度进行修改和补充,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会计准则、信息披露准则和注册会计师职业规范,建立和完善上市公司强制性信息披露制度;二是要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再融资行为,对上市公司再融资的条件和额度作出修订和限制;三是要制定民事赔偿方面的法律规定和具体措施,建立上市公司虚假信息赔偿制度,有效遏制上市公司信息造假行为。并且有关管理部门应该加大执法力度,特别要严加追究违规公司领导人责任。同时,还应该进一步完善法规体系,制订出具体的会计法规实施细则,明确会计信息披露违规行为的判断标准和惩处方法,避免执法上的混乱,使有关法规更具实用性、可操作性,以杜绝会计信息披露不规范的法律漏洞。

(三)培养中介机构的诚信意识在我国上市公司信息造假过程中,一些中介机构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缺乏独立性、责任心不强、业务素质不高、缺乏职业道德,助长了上市公司的信息操纵、信息造假和信息欺诈。因此,必须规范中介机构行为,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的监督作用;要加快会计师事务所的体制改革,改善注册会计师的职业环境,制定相应的执业准则,完善审计准则,增强审计的独立性;加大对注册会计师的监管力度,加大会计师事务所对审计质量承担责任的经济约束力度,建立注册会计师民事赔偿机制,强化注册会师风险意识;加强对注册会计师诚信教育,重塑信用理念。要树立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职业道德,不断提高注册会计师的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平,增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可靠性和真实性。

上市公司信息化要求篇(3)

一、创业板上市公司风险信息披露问题分析

(一)风险信息披露缺少指标

目前的风险信息披露缺少具体的指标特别是量化指标,信息披露只是分类进行且仅限于简单的文字描述。在调查中,对于主要风险进行披露,而对于一些隐含风险项目的披露一些企业则选择不披露。调查显示,“过度依赖单一产品或单一客户风险”、“重大投资风险”、“经营状况对外界条件的依赖风险”、“对重要原材料的依赖风险”、“现金流量不足或偿债风险”、 “市场风险”和“技术风险”等出现的频率较高;“重大经营变动风险”、 “募集资金投向风险”、“担保(或有负债)风险”和“环保风险”出现的频率较低。显然,这样的风险披露方法存在弊端:准则要求披露的单个信息项目界定的内容过多,如业务经营风险就涵盖了5个子项目,只要5个子项目中有一个进行披露,都算是业务经营风险披露已经进行了披露,而实际工作中,由于各公司经营状况的不同,对于其中的子项目披露往往采取避重就轻的披露,使信息使用者不能完整准确的知道实际的状况,其他类别的风险信息披露也有相同的问题存在。

(二)风险信息披露方式不明确

信息披露的方法仅限于模糊的文字描述,虽然信息披露准则要求上市公司“对所披露的风险因素应尽可能做定量分析;无法进行定量分析的,应有针对性地作出定性描述”,然而,在实际工作中,非常少的公司主动定量披露可以定量披露的信息,更多的是描述性的定性披露,因此它们所披露的信息不充分,明显不利于投资者判断和进行投资决策,需要进一步明确各明细项目的风险信息披露方式,是定性描述或者定量分析。

(三)不重视隐含风险项目的信息披露

隐含风险信息对于企业经营具有重大的影响。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人力资源信息日益成为企业披露风险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对于高科技公司居多的创业板,技术人员的流失风险对于公司是至关重要的。而实际中缺乏公司对人力资源投资总额、投资方向、以及同期可比数据的揭示,缺乏对公司关于人力资源的政策以及对员工培训计划等内容的描述。而这些风险信息对于信息使用者来说,有利于其全面的评价一个企业。再如物价变动影响的风险信息,在严重的物价变动的情况下,如果财务报表项目仍按照历史成本原则进行计量,则严重歪曲了企业的实际情况,从而不利于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我国目前的风险信息披露法律规范中并没有要求企业披露物价变动影响的信息。无形资产风险信息,我国目前允许确认进入财务报表内的无形资产,仍只限定在大家所熟悉的、可辨认的专利权、商标权、土地使用权、著作权、特许权、非专利技术。而在知识经济时代里,大家所重视的顾客满意度、组织制度、供应链、策略管理等被认为可以创造公司价值的无形资产未包括在内。

(四)民间审计机构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审计可以降低投资者风险,审计质量不好,信息质量就不好,风险信息就更少披露,投资者就会有更大风险,有些会计师事务所为了能够拉到订单,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审计不能做到实事求是,对于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如现金流量不足,或有负债风险等披露不足,或者加以粉饰,直接影响到审计的质量。民间审计的质量不过关,财务报告就很难客观公允地反映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投资者无法以上市公司的公告来判断一个公司的价值,对证券市场的信心受到严重影响。

二、完善创业板上市公司风险信息披露的建议

(一)逐步完善创业板风险信息披露规则

1.体现创业板特色,突出投资者关心的内容

根据投资者的需求,针对目前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不够深入、个别公司流于形式、有效信息含量低的问题,要求公司在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中从注重量化分析、增强分析的针对性、突出披露的重要性等方面强化非财务信息的披露,以增强信息披露的有效性。

(1)主要产品或服务研究开发的简要历程;

(2)主要产品或服务的性能、质量水平、核心技术的取得方式;

(3)市场开发和拓展情况;

(4)主要产品或服务的销售方式等。

总之.创业板公司要对关系到公司的行业、技术、产品、销售渠道等方面的问题及其风险作出完整披露,其目的是让投资者对公司上市前后的状况有一个清楚的认识,让投资者根据其承担风险的大小,选择要投资的公司。

2.强化非财务信息披露

(1)鼓励公司披露管理层在经营管理活动中使用的各种关键业绩指标;

(2)要求公司在分析讨论核心优势、研发投入、风险因素时,提供必要的财务数据予以细化说明;

(3)要求公司在分析与讨论公司的外部环境、市场格局、风险因素等内容时,应充分结合其现阶段所面临的特定环境,结合公司所处的行业以及所从事的业务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

(4)要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应突出重要性,避免空泛、模板式的语言,以及过多披露与公司业务相关性很小、不重要的事项而掩盖重要信息,进一步强化体现创业板上市公司特点的披露要求。

(二)提高披露人的整体素质

大力提高创业板上市公司披露人的整体素质,披露人是会计信息的制造者,对于风险信息比投资人有更大的知情程度,因此披露人的职业行为素质是保证风险信息披露规范化的重要方面。加强对披露人职业道德的培养和业务知识的培训,促使披露人加强学习,及时更新业务知识;披露人也应认真学习、并及时了解国家有关政策法规以及国际法规。

(三)加强对上市公司违规行为的处罚

就现状而言,我国上市公司在风险信息披露中普遍存在披露不真实、不及时、不全面等现象,因此有关部门要加大对隐藏信息、违规披露的处罚力度[18]。比如,对公司领导人授意或强迫会员工伪造数据的行为要追究法律责任;对那些造假情况严重的上市公司除了进行谴责批评和经济处罚;对其商层领导除了追究相应的责任外,还应撤销其领导职务。

上市公司信息化要求篇(4)

一、主要工作

(一)明确行业发展规划,把握自身发展方向

依照国家局张保振对“十二五”时期行业信息化工作提出三点要求,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一要更加注重统筹规划;二要更加注重系统设计;三要更加注重整体推进。经济信息中心(统计)依照区局(公司)对信息化的基本要求,配合区局(公司)进行了新疆烟草十二五规划信息化现状摸底调查工作的行业调研;结合市局(公司)信息化基本现状和未来规划,制定了经济信息中心(统计)年部门工作计划》主要对未来一年市局(公司)信息化发展建设进行了初步的规划。

(二)完善制度规范,加大管理力度

年开始,经济信息中心(统计)按照行业对信息化工作的要求,根据市局(公司)党组的具体指示,结合市局(公司)信息化工作现状,按照市局(公司)《乌鲁木齐市烟草专卖局(公司)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对各中心、科室及各市区局(营销部)进行了检查,在检查的过程中要求各中心、科室及各市区局(营销部)在今年建立、健全本科室相关制度,加强信息化的自我管理能力。

(三)注重细节,狠抓落实,做好信息安全管理工作

年开始,经济信息中心(统计)按照今年市局(公司)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总体要求,开展了关于信息化安全管理的相关培训,并对市局(公司)各中心、科室及各市区局(营销部)进行了信息安全的巡检,努力从细节上做好信息安全管理的各项工作。

(四)努力做好网上配货工作

年开始,经济信息中心(统计)按照市局(公司)党组的要求,积极配合营销管理中心开发、研究网上配货工作。截止到6月份,已经解决网上配货通讯问题、网上配货上传数据的技术、网上配货软件开发研究相关数据结构的问题等问题。通过这些技术问题的逐步解决,进一步完成了网上配货工作的基础研发工作,为网上配货工作的全面推广打下了夯实的基础。现网上配货工作已经开始进入试点阶段。

(五)用心服务,讲求实效,努力做好技术保障工作

年,经济信息中心(统计)持续完善现有工作流程和标准,对系统运行中所出现的故障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对多发的问题汇总,制订故障解决方案,有效保障了市局(公司)日常业务的正常运行。

严格按照机房管理和数据备份的要求,做好对中心机房的日常管理和数据备份工作,为业务的不中断运行做好了基础;做好对各职能部门提供内部数据及各种决策分析管理数据报表;为国家局一号工程数据上报做好技术支持;做好接收、调整各类价格信息的批零变动、人员及岗位的变动等一系列工作,做好系统之间的衔接工作。做好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工作,按照防护为主、处理为辅的原则,经济信息中心(统计)对公司所有计算机防病毒软件、防火墙系统进行及时升级,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努力做到不因系统问题影响正常的业务使用。

(六)严格执行制度,合理进行采购,做好设

备管理工作

经济信息中心(统计)严格按照相关管理制度的规定,配合使用部门和监督审核部门,做好了各项信息化物资采购工作。在上半年的工作中,经济信息中心(统计)所采购的所有信息化物资,均遵循“合理计划,经济适用,力求满意”的原则,做好了每一次的信息化物资采购工作。

为了更好的做好今年的固定资产采购工作,我中心系统管理员持续对各中心、科室、市区局(营销部)等所有部门的信息化设备进行了梳理,对设备的采购时间、基本配置和使用情况进行了核对,并配合财务科人员对固定资产进行了盘点,为后期的固定资产采购和管理工作打下了夯实的基础。

(七)严格规范做好统计工作

经济信息中心(统计)统计人员严格按照国家局、区局(公司)、市局(公司)各项的管理制度与规定,按时、按点、保质、保量的完成了各项统计工作。截止到6月份,我中心统计工作未出现一次漏报、迟报、未报的情况。

(八)认真学习,积极参与,做好企业文化建设工作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做好企业文化工作就是将自身的价值融入到企业的价值中。今年经济信息中心(统计)按照市局(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总体规划,建立了自身的企业文化实施规划,努力将企业文化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努力将企业文化转化成为员工行为,努力为市局(公司)打造已“感动”为核心的高素质、高水平、高标准的干部职工队伍贡献力量。

(九)学习,知识的积累

经济信息中心(统计)按照市局(公司)相关要求认真组织人员学习各种相关文件、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等内容,进一步加强经济信息中心(统计)全体成员对国家、行业、企业新的发展规划与方针有了进一步的深入认知,使全体干部员工在日常工作中能充分结合自我的认知更好的结合本职进行工作。

二、改进方面

(一)基础管理工作不够扎实

经济信息中心(统计)基础管理工作还不够扎实,经济信息中心(统计)应该按照体系建设的要求,进一步加强体系建设的规范化管理,提高工作质量,提升管理水平,加强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协作,加强干部员工的服务意识。

(二)有效的技术支撑不足

现今行业信息化技术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经济信息中心(统计)全体员工需要进一步加强了解行业信息化技术的知识,进一步加强自身的技术水平,进一步加快消化新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提高创新合作意识,积极引入外部资源,加强内部整合,使市局(公司)信息化水平得到提升。

上市公司信息化要求篇(5)

关键词:上市公司;非财务信息;信息披露

中图分类号:F832.51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7月28日

一、非财务信息的定义和内容

一般而言,财务信息是主要指以货币计量,对企业经营活动中的交易事项进行会计核算,最终进入财务报表的信息。非财务信息是不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的,在财务报告附注中披露的或在财务报表外所反映的,但与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直接或间接相关的、为利益相关者的决策所需要的信息。

非财务信息涵盖上市公司的各方面,一是企业的背景信息,包括:公司的所有者与管理者信息、经营活动、资产的范围与内容、竞争对手、发展目标、采用的会计政策,以及公司所处的外界经济环境等;二是公司的经营业绩以及财务部门对业绩的分析,说明公司的经营、市场等各方面的状况以及原因;三是公司的预测性信息,包括:公司面临的风险和机会、管理部门对未来的计划和预测等;四是企业的社会责任信息,包含环境指标、职工福利和保障信息等。

二、非财务信息的特征

(一)预测性。非财务信息主要包括历史性信息和预测性信息。但非财务信息的使用者更侧重运用这些信息来对未来进行展望和预测,为未来决策提供帮助,因此使用者更青睐于反映企业未来的非财务信息,如企业未来收益预测、行业发展趋势等。

(二)内容宽泛性。非财务信息涉及公司生产活动的各个层面,其内容比财务信息的内容更宽泛。根据披露要求,非财务信息披露能分成强制性披露和自愿披露。在强制性披露方面,上市公司的年报必须附有财务报表备注和会计数据摘要;在自愿披露方面,它主要包括预测性信息、辅信息、管理当局的目标、计划等等。总之,公司披露的非财务信息不仅包括与公司生产经营紧密联系的信息,还可以反映出一般财务报表不能反映的政治、经济环境、人文风貌、企业未来潜在风险等信息。

(三)可靠性和相关性。可靠性是指企业的非财务信息是建立在企业经营基础上的,反映的是企业经营状况,必须是真实可靠的。相关性体现在两方面:首先,非财务信息必须是同公司的经营活动密切联系的;其次,非财务信息应该与利益相关者的决策相关,这样信息使用者才能获取有用的信息。

(四)形式灵活性。非财务信息可以以货币形式计量,也可以用其他数据、图标形式表示,还可以采用定性描述的形式,通过使用文字、图片在年度报告、附注、招股说明书或其他报告上做出阐释,同时也能通过制作表格和图形等各种形式来阐述。同财务信息披露相比较,非财务信息披露形式更灵活。

(五)辅助从属性。从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来看,表外非财务信息的比重逐渐增加,但是从主次关系上看,它依旧起辅助作用,至少从目前来说其重要性还没超过财务信息。

三、上市公司在非财务信息披露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上市公司非财务信息披露不充分、不完整。目前,证监会对于非财务信息披露的要求明显不够全面。在年报中要求披露反映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员工情况的信息,上市公司对这方面信息披露得较为全面,而对于反映企业对职工的社会责任信息、反映企业核心竞争力及人力资源优势的信息披露要求不足,导致企业对这些信息披露不充分。

其次,企业在披露非财务信息时往往报喜不报忧,对消极的、影响公司形象的、可能带来负面影响的信息选择忽视。企业在面对消费者、政府、社会公众等利益相关者关注的核心竞争力信息、环保信息等无法用货币进行计量或难以用数据反映的敏感信息时,大多数公司的做法都是能不披露就不披露。在2011年6月5号“世界环境日”,央视报道了哈药集团制药总厂废水、废气和废渣违规排放的新闻,报道指出,哈药总厂产生的“废渣直排河流,硫化氢废气超标千倍”,周边居民忍受臭味10多年。事实上,哈药集团总厂早在2009年就在黑环办160号中被列入污染严重企业名单,但其却始终未向社会披露相关环保信息。

最后,上市公司尤其在前瞻性信息披露方面存在不足。上市公司对一些要求强制性披露的、未来发展展望的前瞻性非财务信息披露仍然不足,例如对于行业发展趋势、公司发展机遇与挑战、经营计划、资金需求和使用计划及面临的风险等。另外,对没有要求强制性披露的信息,如我国董事会报告中对于盈利预测及风险应对措施等,这些非财务信息的内容与格式,准则也没有详细的规定,上市公司也不知道怎样去披露这些信息,因此造成的结果就是不去披露,或者简单的一笔带过。

(二)非财务信息质量良莠不齐,质量难以保证。非财务信息的质量可以从信息的真实性、披露的充分性以及披露的及时性等几个方面考量。上市公司通过各种方法美化非财务信息的事件层出不穷,非财务信息质量无法得到保障,没有可靠的质量,非财务信息也就没有了披露的意义。

同财务信息不同的是,上市公司自愿披露的非财务信息可鉴证性较差,原因在于其很大程度上受提供者的主观影响,充满着会计人员的估计,是具体的、主观的但未经审计的。同时,上市公司在非财务信息披露过程中青睐于通过描述,以语言表达的方式来披露信息,可理解性较低,在披露过程中容易产生一些模棱两可的含义,留下了操纵空间。

(三)非财务信息内容使用价值不高,不能满足利益相关者的需求。非财务信息的内容复杂多样,对于其中的部分,如市场占有率、雇员数量、市场份额等容易对其进行量化。但是对于更多的比如顾客满意度、人力资源的素质、与客户的关系、与当地社区的关系等则较难量化,甚至不可能量化,企业在披露这些方面的信息时质量很难评估。用户在使用这些信息时只有一些感性的认识,而不能同财务信息一样能得到具体的数据支持,在很大程度上非财务信息并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上市公司披露的非财务信息的可理解性较差,大部分信息使用者的理解能力与披露语言的可读性存在矛盾,产生这一问题主要在于非专业人员的专业知识不匹配,上市公司可能会利用存在这一问题操纵可读性。同时,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方面存在自利性倾向,即上市公司可能会披露一些模棱两可的或者干脆选择不披露相关信息,来掩盖一些对公司不利的信息。而对于一些普通使用者而言,很难理解其中内涵,不能有效地窥探出公司的发展状况,其使用价值并不高。

四、提高上市公司非财务信息披露质量的措施

(一)加强非财务信息研究工作。加强非财务信息披露的研究工作要进一步了解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求,对信息使用者的非财务信息的需求进行深入调查,这是研究非财务信息披露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其次,行业协会还应加强对非财务信息披露具体方式的研究,以使披露的信息既要满足信息使用者需求,同时还能兼顾成本效益的配比。最后,相关部门应尽快建立一套类似于公认会计准则的规范体系,将非财务信息披露的内容、方式及量化过程进行标准化,使得公司和公司之间、公司内部不同部门之间的业绩能够进行比较和审计,能够为公司价值的确定提供可比信息。

(二)加强对非财务信息披露的监管

1、加强政府部门监管力度。由于非财务信息内容、形式的的独特性,注定了其在披露过程中需要加强监管,目前,监管部门存在职责不清、监管力度不够的现象。要解决这些问题,第一,要使各部门明确自己的责任与权限,防止出现职责不清的现象;第二,要提高监管人员的理论水平,加强监管人员的知识队伍建设。证监会等相关部门已经先后出台颁布了许多项旨在提高信息质量的规章和制度,尽管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但是只要认真执行,基本能够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避免出现蓄意造假的现象。针对造假违规成本低,可以参考国外发达国家的做法,对那些敢于铤而走险的单位和个人,建立更为严厉的制裁措施,加大处罚力度,使造假者付出惨痛代价,同时也是对其他上市公司的一种警示。

2、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立体监管框架。政府在监管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监管不能光靠政府部门,应建立政府主导、行业自检和社会公众监督三位一体的多维监督机制。这样,既减轻了政府的负担,让政府起主导的作用,又能有效地利用社会资源参与非财务信息的监管中去,给予行业监管机构相应的权利,提高监管效率。应该大力倡导各种形式的监管,如媒体、公众的监督等,对上市公司形成外部制约。

3、健全非财务信息披露的法律法规。要继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引入集团诉讼制度、民事赔偿制度,完善企业信息公开机制,狠抓铤而走险的违规行为,严格执法,严厉制裁,以此警示那些抱有侥幸心理的上市公司。最后,在监管过程中引入审计制度,审计制度是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外部保障。发挥会计师事务所的作用,加强对非财务信息的鉴证,以保证上市公司所提供的非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4、提高上市公司非财务信息披露自觉性。非财务信息作为目前很难量化的信息,它的制成和公布在很大程度是由企业自愿披露的取向决定的。然而,我国上市公司对除历史信息之外的其他信息的披露动机不足。为此,应做好以下基础工作:一是积极开展重视非财务信息披露的教育工作,务必使公司股东和管理层意识到非财务信息披露的重要意义,促使其重视实际操作;二是积极整合公司部门资源,密切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的联系;三是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非财务信息由企业中具有较高专业知识的会计人员加工而成,这样保障非财务信息的披露在不泄露公司机密的前提下,兼顾确保非财务信息的相关性、真实性。

5、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提高内部控制执行力。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是公司信息充分披露的重要保障,是确保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内部制度安排,所以上市公司要努力完善公司治理。首先,上市公司应该大力加强法人治理结构,健全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完善公司治理的组织结构,强化大股东的权力制约和内部人的权力制衡,尽量避免出现“一股独大”的情况。强化监事会的监督作用,确保监事会在监督企业工作时不受干扰;整合监督资源,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积极推进日常监督、专项检查和年度集中检查的有机结合,保证上市公司非财务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主要参考文献:

[1]刘建华.对上市公司非财务信息披露问题的思考[J].财会研究,2013.

[2]李晓龙.上市公司非财务信息披露及规范问题研究[J].财务与会计,2005.

上市公司信息化要求篇(6)

关键词:XBRL;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

XBRL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逐渐在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分析等领域得以推广和应用。会计信息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不断趋于完善,会计信息是上市公司进行经营管理和重大决策的基础,所以会计信息质量至关重要。虽然XBRL在我国起步较晚,处于初级阶段,但也从方方面面影响着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XBRL应用在我国上市公司发展是一个必然趋势,因此要明确XBRL应用的重要性,不断推动XBRL应用的发展,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帮助上市公司更好的经营、管理、决策。

一、XBRL相关理论

1.XBRL的定义

XBRL中文名称为可拓展商业语言报告,是在可拓展标记性语言XBL的基础之上由美国会计师霍夫曼提出的一种规范的计算机语言。以互联网计算机为操作平台可专门用于企业财务报告、商业数据之间的交换和使用,可以一次定义,重复使用。XBRL在数据元素之间形成一个系统规范的语言,使信息在交换的过程中加强上市公司网上财务报告披露。由于可拓展商业语言报告还处于发展阶段,各国家、各地区的发展状况各不相同,目前世界各国没有对XBRL形成一个统一、规范、准确的定义。

2.XBRL技术结构

XBRL应用由XBRL技术规范、XBRL分类标准、XBRL实例文档三大部分构成。XBRL技术规范是XBRL应用的纲领,是XBRL分类标准的基础,明确规定了XBRL的分类标准和建立XBRL实例文档的要求。XBRL分类标准是对数据进行定义生成XBRL实例文档的关键,分类标准包括定义、计算、标签、展示、参考链接库。XBRL实例文档是具体的财务数据实体,通过数据和标签把财务信息直观的显示出来。

3.XBRL现阶段在我国上市公司的发展

2003年我国开始在企业财务报告中引用XBRL应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为试点探索XBRL在我国会计信息中的应用。2005年10月26日中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分类获得国际认可,中国开始向国际XBRL应用标准靠拢。2007年12月XBRL中国地区组织正式成立,2010年中国成为国际XBRL组织的正式成员。从开始了解XBRL到加入XBRL组织,我国财政部、会计单位、会计协会等一直为发展XBRL应用努力着。我国XBRL应用起步较晚,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都不充分,今后仍需要不断改进完善。

二、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概述

1.会计信息质量定义

根据国际化标准,会计信息质量是为了满足使用者需要的所有信息总和。包括表面上量的要求和内涵中质的要求。会计信息数量一定充足客观,确保能够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比较使用;同时会计信息的质一定要准确有用。会计信息质量给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一个参考标准,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者会计信息使用者的效率,关乎着企业的发展。

2.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会计信息的重点,给上市公司对财务信息的使用、决策提供一个衡量标准。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主要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谨慎性、重要性、及时性、实质重于形式等八个部分。

3.会计信息质量新发展

会计信息透明度是会计信息质量的新发展,1994年美国证券交易会前主席提出会计信息透明度的概念,认为财务会计信息在报告、披露的同时应加强会计信息的透明度。会计信息质量透明度包含了真实性、可靠性、重要性、全面性等发面的会计信息,要求会计信息表述简单清晰、易于理解。

4.传统财务报告缺陷

传统的财务报告在曾经的很长一段时间内给会计信息使用者决策提供参考。但是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会计信息的变化,传统的财务报告不再满足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不同的会计信息使用者往往对相同的会计信息有不同的需求,传统的财务报告只是一个传递过程不能充分显示会计信息的价值。而且会计信息传递时间长,不能满足会计信息质量及时性要求,在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传递过程中会计信息容易丢失、人为造假。财务会计信息报告中的披露不能真实反映上市公司的情况。

三、XBRL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具体影响

1.XBRL对可靠性的影响

传统的会计信息是手工做账,容易出现误差或者人为更改的现象。XBRL应用存在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系统之中,随着上市公司日常交易和事项的发生而发生。计算机自动将日常交易事项归集的XBRL应用的财务报告中,XBRL应用直接对外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由于真实数据已经,后期企业财务人员不能对已的数据进行篡改,更不能人为的粉饰财务会计报告。XBRL应用减少了会计信息传递过程中的漏洞,增加了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会计信息使用者可以及时准确的获取数据。财务报表在生成的过程中,每个数据都由XBRL应用检测,做到了会计信息不重复、不缺失。

2.XBRL对相关性的影响

相关性要求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与使用者需要的会计信息决策相关。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量比较大,利用传统手段查找会计信息费时、费力,而且查到的结果也并不准确。XBRL应用利用标签将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标记后,使得会计信息之间的关系更加明确,会计信息使用者可以分类、查找、筛选,去掉没有用的会计信息,准确获得和决策相关的财务信息。另外,XBRL应用分类标准帮助财务会计信息报告进行分类,提高上市公司财务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3.XBRL对可理解性的影响

可理解性要求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易于被会计信息使用者理解。XBRL应用生成实例文档可以通过浏览器、WPS、记事本等多种方式直接阅读理解,摆脱了需要特殊软件才能打开的限制。当遇到不懂得元素、标签或名词时直接利用超链接进行查阅,可进行深度理解。XBRL对会计信息进行了细化,增加的会计信息的可理解性,信息之间的关系会清晰的反馈给会计信息使用者,以便理解企业实际发生的交易事项和状况。

4.XBRL对可比性的影响

可比性要求上市公司的财务会计信息在横向、纵向之间均可比。XBRL所提供的信息是由统一的XBRL分类标准所划分的,使得财务会计信息具有可对比性。同一企业不同时期的会计信息均记录与XBRL应用中,勾选中所需要的会计信息可以在表格、图像中形象的对比会计信息。同一时期,不同企业的会计也是按照统一的分类标准分类,各个行业均有自己的XBRL分类标准。XBRL应用网络财务报告中,各公司的会计信息可以在网上交换,大大提高了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5.XBRL对重要性的影响

重要性要求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应该是所有重大事项。XBRL通过计算机输入更多会计信息,使不同的会计信息使用者可以查找对自己重要的会计信息,转化会计信息使用者使用信息的方式,排除不利于决策的会计信息。

6.XBRL对谨慎性的影响

谨慎性是一种标准的职业判断,要求不高估资产收益、不低估负债费用。上市公司传统的财务会计报告需要会计人员的这种职业判断,准确性难以确定。XBRL应用是计算机语言,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职业判断,提高了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加强了会计信息的谨慎性。

7.XBRL对及时性的影响

XBRL应用的会计信息由计算机自动生成,缩短了财务报告编制,时间简化了程序,整体上可以提高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披露的效率,实现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的及时披露。其次财务会计信息之间不需要传递,会计信息使用者可以及时的获取所需会计信息,做出正确、合理决策。

四、完善XBRL在上市公司的应用

1.制定统一的XBRL行业分类标准

XBRL应用在国际上发展水平趋于完善。各国家各地区因发展水平不同,有自己独特的行业分类标准,国际上的XBRL分类标准不适用于我国上市公司。我国由于XBRL应用的试点不同,现有三大主流的分类XBRL标准。首先应该统一财政部、深圳证券交易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三大分类标准。然后应结合我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征,制定各行业的XBRL分类标准。由专业技术人员和专家成立领导小组,专业调研、讨论、制定分类标准。制定XBRL行业分类标准是一个长远的过程,为此,要有目标、有准备、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

2.加强XBRL应用在上市公司的推广

我国有很多上市公司,但是认识、了解XBRL应用的上市公司却寥寥无几。为此,财政部和证券交易所应该在上市公司中多增加XBRL应用的试点,对上市公司开展免费的XBRL课程,广泛宣传、讲解,加强上市公司对XBRL理论知识的学习,让上市公司切身实际的感受到XBRL应用的优势。对比指出使用XBRL应用会带来什么经济效益,不使用XBRL应用会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造成什么弊端。让上市公司自觉接受XBRL应用,主动学习XBRL知识。加强XBRL应用的实践指导,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真正结合。

3.加强XBRL应用与审计相结合

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与审计报告脱离,XBRL应用的真正优势是披露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在XBRL应用中设置会计科目,保障会计信息的质量。在审计过程中应该多参考XBRL应用的财务报告和实例报告。

4.培养XBRL应用专业人员

财政厅应该设立XBRL专业考试,对通过XBRL考试的人才颁发XBRL专业证书,让学生认识到XBRL知识的重要性。各高校应该开展XBRL专业知识理论课程,在校期间模拟XBRL应用在上市公司的安装、控制等具体操作,校园招聘时对上市公司输出XBRL专业人才。上市公司应该培养既有会计知识又有计算机知识的专业人才,聘请XBRL专业人员不定期的对上市公司财务人员进行培训,帮助财务人员熟练应用XBRL知识。保障XBRL应用在企业的正常运行。

5.提高XBRL应用软件的研究开发

加强XBRL软件程序的开发,上市公司必须与软件开发公司相互交流。上市公司可以免费试用XBRL软件,但需要反馈XBRL软件的不足及弊端,通过上市公司的反馈,软件公司及时调整、改善XBRL应用软件。学习国外的经验,结合我国上市公司的具体情况,开发出适合我国上市公司的XBRL应用软件。

五、结束语

XBRL对我国上市公司来说也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上市公司全面实现XBRL的应用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XBRL应用推动着会计信息质量的变革,我国上市公司应该随着XBRL的发展而发展。通过XBRL应用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具体研究,我们认识到了XBRL的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有利影响。希望进一步完善XBRL在我国上市公司的应用,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

参考文献:

[1]高倩.XBRL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研究[M].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2014(3).

[2]牟璇霖.XBRL对会计信息质量影响研究[M].山东财经大学出版社,2013(5).

[3]赵波.浅谈XBRL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J].甘肃科技,2011(10).

上市公司信息化要求篇(7)

(一)相关性的法律和法规制度不完善

有关法规规定不够严密,使上市公司在会计信息披露时有空可钻,如:在已颁布的《股票发行与管理暂行条例》、《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实施细则》、《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格式准则》中规定了股票上市公司必须揭示的会计信息内容,但对于其中具体操作上的问题留有空白;有关法规贯彻不彻底,有法不依,监管部门和中介机构执法不力的现象较为严重,同时我国的证监会监管体系建立的时间还不长,监管体系尚未理顺;政出多门,制度和政策不统一、不协调,使得公司在披露时无所适从,给上市公司随意揭示会计信息提供条件。在我国,包括中国证监会、计委、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税务局等多个部门都在不同程度上参与证券市场的政策制定工作,在制度和政策上难免会出现交叉的情况,形成了政出多门的局面,也为政策与制度的协调带来了困难;有关法规缺位,如与规范和监督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影响了对会计信息等相关财务信息质量的审查和注册会计师行为的规范。

(二)上市公司内部有意进行违规操作

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出于利益驱动,失实披露财务信息。由于在现代股份公司中,股东和受托管理公司的经济利益倾向于拉高利润,并往往借助于会计上的技术处理达到自己的目的。此外,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证券市场也成为展现企业形象的一个重要舞台,公司的盈利以及其他利好消息有利于吸引投资者。因此提高公司的股票价格,有利于树立公司的良好形象,使公司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而且由于我国证券市场建立的时间不长,一些成熟的观念和意识还没有建立起来,许多上市公司对会计信息披露的做法也不很成熟,这样制作出来的信息常常不能完全符合规范的要求。

(三)没有形成有效的上市公司财务信息供给和需求主体

作为一个相对成熟的市场运行体系,总是由处于各自立场的利益集团在相互制约中不断完善和发展的。作为证券市场,证监会的职责就是制定相对合理的法规制度并监督执行,上市公司的利益就是最大限度地筹集资金,股东的利益则是使自己的投资能有最大的回报。三者之间构成了相互监督和制约的整体。

上市公司管理层与投资者之间客观上存在着信息不对称。财务信息的披露是消除这种不对称的方式之一,或者说,财务透明度是这两者之间不对称相互博弈的结果。

由于我国的上市公司目前在公司的管理结构、公司的产权结构、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等方面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要达到有效的财务信息供给和需求主体还有一定的困难。

二、上市公司财务透明度不高的危害性

(一)破坏投资环境,影响经济资源的合理分配

在我国现有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投资主体也逐步多元化,作为市场经济活动的基本经济单元——企业,越来越依靠从投资市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投资者根据其出资的安全性、流动性与获利高低等因素来决定投资方向,而他们进行决定的依据就是公司所提供的反映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会计信息。如果公司提供的会计信息不真实或不及时那么就直接对投资者造成影响。

(二)影响整个国家的经济平稳运行和发展

我国目前上市公司1000多家,其中大都是在我国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标兵企业和龙头企业,他们的经营情况和资本运作情况的好坏是我们国家整体经济好坏的最直接体现。不真实的会计信息势必影响国家和整个投资主体对上市公司产生错误的评价和判断。在我国证券市场和整个资本市场还相对较小,不能满足各类企业资本需求的情况下,在证券市场中必须把最好的最有发展潜力的公司留下来而将那些经营不佳的公司淘汰出去,这些都需要依靠准确及时的会计信息。由于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多以国家控股为主,如在会计的核算和披露中有虚假行为,隐瞒利润来逃税,在企业改制过程中,经营者通过不实估价,压低国有资产的价值,从而改变国有资产的真实比例和数额,变相地将一部分国有资产划归私人所有,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三、增加上市公司财务透明度体系研究

由上述分析可见,我国证券市场财务信息透明度存在不少的问题,原因也是比较复杂的。这里既有世界各国证券市场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共性问题,也有我国证券市场作为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建立新兴市场特有的问题。防范上市公司财务虚假,提高财务信息质量,增加上市公司的财务透明度,是一项极其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从本人的理解上看,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升投资者的素质,造就有效的财务信息供给、需求主体,是其中的一条根本措施;与此同时,也必须借鉴国外的一些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实施如加强对财务披露的监督、完善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以及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制度等配套改革措施。

(一)积极而有侧重地吸收发达国家证券市场的成功经验,发展和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披露质量

财务信息披露质量的高低是与本国的证券市场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而证券市场的成熟不是一蹴而就的,西方的财务信息披露制度的建立从初级阶段到今天的成熟阶段,经历了近五百年的时间,相比之下,我国的证券市场从建立到现在才十几年的时间。我们应该认识到,我国建立和发展证券市场旨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改造国有企业,实现政企分开,两权分离,我国证券市场的这种特点是有别于西方国家的,我们应当结合国情,有选择地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

目前,由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会计财务信息的传播速度大大加快,并且其成本也大大降低。如美国、日本等国普遍对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披露实行财务报告电子化申报技术,它使得上市公司做出的信息与其信息生效并得以向公众公布的这几个行为之间的时间差大大缩短,信息传播得更加及时有效。在财务信息的披露方式上,更加注重披露的实效性和前瞻性。我国的证券监督部门应该加以借鉴。

(二)造就有效的财务信息供给、需求主体

1.打造有效的财务信息需求主体。当前上市公司财务信息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就是需求主体缺位,尚未形成有效的财务信息需求市场。治理的关键性举措应包括完善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和提高投资者的素质。

第一,应加强股东等财务信息需求者参与监控公司的动机和能力,完善公司产权制度。完善的产权制度是股东等市场主体根据真实的财务信息进行交易活动的先决条件和基础,只有完善的产权制度,才能使得股东追求资本收益最大化,才能形成其与公司管理层之间经济上的契约关系,进而形成真实的财务信息需求主体。对于上市公司的产权现状而言,重要的问题表现为国有股股东实际缺位,以及股权的过分集中。应采取如下措施:(1)设立纯经济性的而非行政性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以解决上市公司国有股股东实际缺位的问题。(2)解决国有股、法人股的流通问题,营造有效的运行机制。

第二,完善上市公司内部监控机制,加强监控者对公司管理层行为的了解,提高信息收集、评价能力,以及增加其监控手段。为此应采取如下措施:(1)健全董事会。(2)建立审计委员会或充分发挥监事会的作用。负责对公司经营和财务活动进行审计监督,并拥有聘用注册会计师的决定权等。(3)建立董事会和管理层之间一种基于合约的委托关系,明文规定双方的责权利关系。

第三,应完善外部监控机制,主要措施有:(1)培养公司间并购市场。换言之,若公司的经营状况不佳,或被发现财务信息虚假等,可能陷入被收购的境地。(2)形成经理人的权竞争机制,逐步培养经理人市场,使得股东能够及时挑选合适的人选取代不称职的管理人员。这类市场的发育将有力地推动公司管理层重视真实财务信息的。

第四,提升投资者品质,打造有效财务信息需求主体。惟此,才能形成真实的财务信息的有效需求与解读,以及对上市公司的有效约束。这里指两个层次的投资者:(1)发展机构投资者,让其成为证券市场投资者的主体。在真实的财务信息的需求与吸收上,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是不同的,机构投资者更注重投资而不是投机,因此对上市公司真实财务信息的需求度更高,而且对财务信息的解读、反馈能力更强。目前我国机构投资者开户数占总开户的0.44%,美国是占50%以上。(2)应提高个人投资者的素质。

2.打造有效的财务信息供给主体。这中间的核心问题就是健全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藉此才能确保公司财务信息符合《会计法》和会计的相关要求,账面资产与实际资产相符。但遗憾的是,当前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普遍薄弱。新近修改的《会计法》中明确规定公司应当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这无疑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规定。

(三)改革相关制度,消除非财务因素对财务信息的掩饰动机

相关制度的改善对增加上市公司的财务透明度是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的,具体是对以下五方面的改革:

1.消除我国国有控股公司经营中“政治挂钩”的色彩。政企分开一直是近年来改革的一项重点工作,但实际情况是,政企尚未彻底分开,否则,就不会有“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的现象发生了,也不会出现地方政府对上市公司的频频干预。因而,应建立这样一种机制:政府不去干预上市公司的经营活动,不应“要数字”,“要利润”,而应该从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部门经济的健康发展出发,要求公司提供真实的财务信息。

2.完善业绩评价机制和管理人员的薪酬制度。目前上市公司大股东对经理人员业绩的评价多是财务指标,这必然会助长其道德风险,制造虚假的财务信息。上市公司现行的薪酬制度也需要进行改革。如:试行认股权计划,将管理人员个人的利益与公司股东的长期利益联系起来,避免了以基本工资和年度奖金为主的传统薪酬制度下管理人员的短期化行为。

3.完善股票发行制度。当前股票发行制度处于由核准制向进一步市场化方向改革的时期。其中仍存在导致公司虚假会计信息的诱惑。例如:对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公司的一些硬性规定:如近三年连续赢利等。因此,可以进一步改革股票发行的市场化,推行例如主承销商保荐制度等,在满足充分披露要求的条件下,均可以公开发行股票。

4.修改股票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条件。根据现行规定,如果上市公司连续三年出现亏损,公司将被处于暂停股票上市即沦为PT公司。应该说这种规定是符合证券市场规范运作的,问题是该规定过于简单,往往使得一些上市公司可以通过财务报告来逃避惩罚。因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完善:第一、可考虑将经营性损益作为主要的考核指标;第二、增加经营现金流量为负值这一指标;第三、增加非会计参数,比如公司生产经营活动是否处于严重的非正常状态等。

5.规范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格式和内容,增加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的可比性。

(四)完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

目前,我国在会计制度相对健全的同时,出现了会计信息的统一性与灵活性之间的混乱,因此,应该对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予以完善,主要包括:一方面,适当调整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遵循的基本原则,把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作为首要目标;正确处理统一性和灵活性的关系,减少供公司会计选择的余地,尤其是对收入和费用的确认、计量原则应尽可能明确规范,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财务信息失真的可能性。

(五)完善注册会计师制度,发挥“经济警察”作用

注册会计师审计是客观收集和评价有关经济活动和事项陈述的证据,判断这些证据与建立的标准符合程度,并将其结果传递给有关利益的使用人,因此,注册会计师制度在确立财务信息可靠性、防范财务信息真实性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我国注册会计师制度起步较晚,在许多方面仍需加以完善。

1.强化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具体举措上,首先应完善会计师事务所的聘用和更换机制,为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提供制度上的保证。其次应优化执业环境,使注册会计师审计在实质上能够保持独立。

2.加强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法制建设。我国的《注册会计师法》制定于1993年,至今已有6年的时间,其间,注册会计师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我们应对《注册会计师法》进行适当的修改,同时,为增强可操作性,还必须尽快出台《注册会计师实施管理条例》。

3.加强对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监管。

4.重新审视会计市场准入制度,保障注册会计师审计健康发展,达到上规模、上档次、净化执业质量之目的。

总之,我国的证券市场还处于发展时期,远未达到成熟。不成熟表现在投资者的理性程度上,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程度,相关法律法规与制度的科学程度,政府部门的市场化程度等诸多方面,而这些不足之处又交织在一起,集中体现为上市公司财务透明度不高的问题,因此,治理上市公司财务透明度的问题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过随着我国整个社会经济生活市场化进程的加速,未来关于公司财务透明度的问题一定可以得到很好解决,这是我们经济改革的需要,更是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成我国经济发展的宏伟目标的需要。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