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上市公司风险分析

上市公司风险分析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24 15:13:06

上市公司风险分析

上市公司风险分析篇(1)

[关键词]上市企业;风险管理;内部控制

在当下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的新形势下,上市企业也实现了飞跃式的发展。然而,任何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均不可避免地面临一定的风险,上市企业也不例外,而这些风险的存在均有可能对上市企业的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从而严重阻碍我国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对如何有效地管理好上市企业的风险进行探讨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1企业风险管理及其框架

企业风险管理是企业针对可能引起风险的原因实施事前、事中、事后管理的一个过程,主要通过风险的科学管理、风险的认真分析、风险收益的稳妥获取、风险的有意识承担等环节来实现对风险的管理。[1]其通过深入、全面地分析事物来做出准确的决策,以保证企业的长远发展。目前,国内外对风险管理的概念仍缺少一个统一的定论。COSO指出,企业风险管理是指由企业管理者、董事会以及其他工作人员共同参与,贯彻于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与层次以及企业战略编制,旨在更好地判断出可能影响企业健康发展的因素,并在其风险偏好范围内对风险进行管理,以保证企业目标得以更好实现的一个过程。[2]对于金融企业而言,企业风险管理指的是通过对财务风险、风险转移、业务风险以及经营风险等进行管理,以便最大限度提升企业股东价值的一个过程。从程序的层面而言,企业风险管理指的是企业通过对各种风险暴露进行系统管理来达到战略目标的一个过程,其主要分为四个环节,即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决策的执行、风险识别以及风险管理办法的选取。由此可见,企业风险管理是提升企业股东风险价值的一种工具、途径、办法;有效的风险管理可以使企业创造风险价值的能力实现显著的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其创造风险价值的能力。企业风险管理框架是基于内部控制整体架构演变而来的。2003年,COSO颁布了《企业风险管理框架》,其是《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拓展,其重新定义了风险要素,指出风险要素应包括8个,即风险对策、目标设定、信息与沟通、内部环境、监督、事件识别、活动控制以及风险评估。[3]该框架为全球的企业风险管理提供了一个统一的概念体系指导及术语。与《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相比,《企业风险管理框架》的内容及范围均更加广阔、更加全面,其要求企业管理层从企业整体角度出发,全面分析企业各部门和各层次可能潜在的风险,并对其进行全面风险管理。针对不同的组织内部层次,其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主导性相对次序也有可能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在企业发展初期,风险管理通常并不占据主要地位;待企业步入快速成长期后,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与优化就变得越来越重要了。尽管在同一时代,行业不同,其各自的侧重点也有可能存在着一些差别,部分企业为了达到信息披露中内部控制报告的要求,其更适合以内部控制来主导风险管理;而对于金融行业而言,由于其对监督管理的要求比较严苛,所以,其对风险管理的要求也更高,更适合以风险管理来主导内部控制。[4]

2上市公司开展风险管理的策略

2.1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制定风险管理良性体制

优质的企业管理是顺利开展风险管理的前提,而若想使两者之间实现良性互动,则离不开相关的制度保障。上市企业应根据有关法律法规、《企业风险管理框架》及部门规定等来制定一套相对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以管控企业的风险,提升企业信息披露的真实性,保证企业依法经营,最终完成企业的发展目标。为了保证上市企业自主、有效的开展风险管理,笔者认为上市企业应全面优化自身的管理,建立风险管理委员会,直接由董事会负责管理,再结合企业的预期发展目标来编制战略目标,并将其严格落实到企业的各个层次。一线的风险管理工作主要由各管理部门、支持部门及业务部门来负责,而风险监管工作则由各部门的管理层负责。风险管理委员会主要负责采集企业经营决策的情报、信息以及风险状况,再结合企业各层次及整体的风险容忍度及风险偏好来监督、管理并指导企业管理层各分部门的风险监管工作,最后再全面评估各分部门的风险管理成果,并将成果上交给董事会。

2.2发挥组织优势,开展全面风险管理

通过分析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发现,上市企业内部控制系统是风险管理的一个主要内容,良好的内部控制离不开对企业所面临风险的范围及性质的准确识别和判断。内部控制属于一种降低与控制风险的体制,其也是企业管控风险的一个主要办法。在企业的经营期间,业务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开展日常内部控制活动的过程中,便形成了预防风险的第一道防线。各部门管理者在履行其监督管理职责的过程中,便形成了预防风险的第二道防线,而稽核部门及企业管理层则是预防风险的第三道防线。另外,企业各个层次的员工,对企业可能出现的风险也是有所了解的,因此,应要求企业各层次的工作人员,依据企业的风险偏好,利用企业内部有效沟通渠道,把企业每日可能面临的风险详细地传达至企业管理层,以此来指导企业的决策,最终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此外,不少外部有关方也可以促进企业目标的实现,譬如,会计师事务所通过客观地复核企业内部控制、审核企业的财务报表,也可以有效的降低企业的风险,促进企业目标的达成。

2.3构建科学认识风险的内部环境

唯有全面掌握风险的特点及定义,方能更好地识别、判断风险。企业的风险管理与企业内部各个层次的工作人员密切相关,各个层次的工作人员都可以借助企业内部的信息沟通渠道,将其所面临的风险传递给上一级管理层,最后再由决策层编制出对应的处理对策,并把这些对策告知所有工作人员。业务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可以采取口头或书面的形式,或者利用IT向企业管理层及其他工作人员反映共享的风险。除此之外,上市企业应当贯彻企业“一盘棋”的理念,不仅应对企业的各种操作风险加以高度重视,而且各部门应摒弃本位主义,树立强烈的责任感,凝聚发展合力,权衡利弊,科学合理地开展风险管理。

2.4建立专业部门负责评估风险

从理论上来说,上市企业的稽核部门及内部审计均属于一个成本中心,其发挥着企业内部风险警示的作用。然而,事实上,部分较为先进的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却逐渐被人们视作企业的内部咨询机构或培训机构。所以,应要求上市企业充分认识到企业内部审计及稽核部门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其风险评估职能,并加强对企业的风险监管。

2.5加大交流与学习力度,树立风险意识

上市企业应经常邀请有关风险管理咨询机构对企业员工进行教育与培训,或组织员工参加与风险管理有关的讲座,同时,还应定期聘请专业人员对企业员工开展与内部管理、风险管理有关的知识问卷调查,以增强企业员工的风险意识,而且还可以更好地掌握企业员工对风险管理知识的了解程度,以便更好地开展风险管理。

3结论

综上所述,上市企业的风险管理与上市企业的发展密不可分,笔者认为,在上市企业的经营过程中,第一,必须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制定风险管理良性体制;第二,必须发挥组织优势,开展全面风险管理;第三,必须构建科学认识风险的内部环境;第四,必须建立专业部门负责评估风险;第五,必须加大交流与学习力度,树立风险意识,这样方能保证上市企业风险管理的顺利、有效开展,从而推动上市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洁.浅谈我国企业风险管理的现状及完善对策[J].知识经济,2015(16).

[2]余翠荣.财务公司的风险管理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5(7).

[3]王海燕.上市改制过程中企业进行财务风险管理的策略思考[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9).

上市公司风险分析篇(2)

关键词:财务风险 主成分分析 因子分析

风险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客观现象,企业对风险的研究始于19世纪初的世界经济危机。目前理论界对于“企业财务风险”的概念没有统一的认识,主要的观点有:①财务风险的本质是企业因负债经营而不能偿还到期债务所产生的风险。②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财务活动过程中获得预期财务成果的不确定性。③资本结构失衡引起的财务风险。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企业所处的环境更加的复杂,让人难以预测。在我国市场经济不断繁荣发展的同时,各种财务风险随时威胁着我国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因财务危机陷入困境,甚至宣告破产的公司屡见不鲜。只有建立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及时发现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经营者能够在财务危机出现的萌芽时期就采取有效措施改善管理,预防失败。企业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我国企业应建立企业财务风险识辨系统和有效的风险处理机制,完善风险管理机构,进一步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确保企业向着合理,科学,健康的方向发展。因此,本文利用因子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21家具有代表性的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进行综合评估,希望可以帮助经营者及时发现企业的财务风险,做好风险的预警和预控。

1 研究设计

1.1 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本文就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问题的研究,选取了在深圳证劵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21家制造业公司,样本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利用这21家上市公司2010年的财务报表(数据来源:http://),进行数据的统计处理。

1.2 财务指标选取

根据本文的需要选取了13个财务指标,涵盖了偿债能力,资本结构,经营效率,获利能力,发展能力,现金流量,投资收益七个方面,基本上能反映上市公司的综合财务状况。①偿债能力:资产负债率(X1)、流动比率(X2)。②资本结构:股东权益比率(X3)、产权比率(X4)。③经营效率:存货周转率(X5)。④获利能力:销售毛利率(X6)、总资产利润率(X7)。⑤发展能力:每股收益增长率(X8)、每股经营现金流量增长率(X9)。⑥现金流量:购货付现比率(X10)、现金流量比率(X11)。⑦投资收益:市盈率(X12)、市净率(X13)。具体指标见表1。

2 实证结果分析

2.1 基于因子分析的财务风险因素分析

根据所选择的21家上市公司2010年的财务报表,将其财务比率数据进行整理,然后根据整理后的财务比率数据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因子分析。首先计算特征值、贡献率、累计贡献率,利用SPSS软件中的Varimax(方差最大旋转法)进行因子旋转,得出旋转后的因子负载表2。

从统计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前面四个因子的累计贡献率达77.503%,则我们取因子f个数为4,即取四个因子代替原来的十三个财务指标,这四个因子所包含的信息占原来所有信息的77.503%。

从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可以得到各主成分因子与原始财务比率指标的因子模型,方程如下。

从因子载荷矩阵中我们可以根据各个财务指标在主成分中占的比重,对该主公共因子作出合理的经济解释。

对于第一个因子来说,其中占较大载荷量的指标是X2流动比率、X5存货周转率、X11现金流量比率,可以把第一主因子概括为资产流动性因子。

对于第二个因子来说,其中占较大载荷量的指标是 X1资产负债率、X3股东权益比率、X4产权比率,可以概括为资本结构因子。

对于第三个因子来说,X6总资产利润率、X8每股收益增长率占较大载荷量,因此可以概括为获利能力因子。

在第四个因子中,X7销售毛利率、X10购货付现比率占载荷量较大,因此可以概括为赊销因子。

2.2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财务风险识别与评价模型

下面对样本企业(共21家)2010年的财务比率数据运用SPSS17.0 统计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首先计算指标的均值和标准差,导出的结果见表3。

再计算特征值、贡献率、累计贡献率,确定主成分,导出结果见表4。

从表4中我们可以看出前面五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88.020%,则我们取主成分的个数j=5,即取5个主成分代替原来的13个财务指标,这五个主成分所包含的信息占原来所有信息的88.020%。导出主成分矩阵,即表5。

同理,第二,第三,第四,第五主成分的计算过程同上,将计算结果代入公式中,最后主成分方程如下:

在确定了各主成分之后,然后利用各个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表4)来确定最后的企业财务风险函数。

3 结论

根据因子分析方法分析出四个主要公共因子,分别是资产流动性因子,资本结构因子,获利能力因子及赊销因子。公司在进行财务风险的评估及预测时,可以重点对上述四个方面进行研究,制定出合理的财务风险计划。将相应的财务指标先代入所构建出的主成分方程中,求出Y值。然后,把Y值代入财务风险函数中,导出F值。可以根据F值判断公司的财务风险。

比如一个公司可以根据主要的公共因子对公司本期的财务风险进行研究时,应结合本公司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调整,制定出新的财务风险计划,将相应的财务指标代入公式中,导出F值,得出的F值与上期的F值进行比较,如果本期F值与上期F值差异显著,则说明公司的财务风险计划制定是合理的,反之,公司应重新制定财务风险计划,公司应重新根据主要的公共因子进行重点研究及进行相应调整,以降低财务风险给上市公司带来的损失。

参考文献:

[1]李红梅.《论我国企业的财务风险及其防范》,《会计之友(中旬刊)》2009年第10期.

[2]姜秀明,李文华.《刍议现金流量管理与企业风险控制》,《商业经济》,2007年第11期.

[3]王蓓.《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控制》,《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

[4]张宏艳,李莉.《关于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的探讨》,《会计师》2008年第9期.

上市公司风险分析篇(3)

高管薪酬的实证研究,国外盛行于上世纪90年代。Rosen指出经理报酬与公司规模间存在正相关。Jensen和Murphy认为CEO报酬与绩效之间的联系太弱了。Morck等检验了董事会成员持股比例之和与托宾Q值间的分段线性联系,在0~5%间,Q值与董事的持股权正相关,5%~25%间,呈负相关,超过25%,可能进一步负相关。McConnell和Servaes发现,Q值与经理持股权间存在倒U型关系,拐点处在40%~50%的持股比例间。Hermalin和Weisbach发现,在经理持股比例为1%~5%时,Q值与持股比例负相关,在5%~20%时正相关,超过20%时又变成负相关。

国内始于2000年,魏刚发现,高管年报酬与公司业绩并不存在显著正相关,而与公司规模和地区差异存在显著相关;陈志广发现,资产规模、行业特性、区域范围、股权结构对经营者年薪有深刻影响;张俊瑞等发现,高管年度报酬对数与公司经营绩效、公司规模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国有股控股比例有较弱的负相关关系;胡婉丽等研究表明高管薪酬与企业业绩显著正相关,高管团队内薪酬差距也与企业业绩显著正相关,而高管持股则与企业业绩负相关,在统计上不显著;研究还表明企业追求的目标是规模最大化而不是股东净资产收益率最大化;王培欣等研究证实中国上市公司高管人员年度薪酬与公司经营绩效指标及公司规模间呈较显著、稳定弱正相关。

以前研究主要是分析公司经营治理问题,至于高管薪酬与经营风险间关系的研究很少。

2上市公司经营风险与高管薪酬的实证分析

2.1选择变量

2.1.1解释变量(高管薪酬变量)。选取四个代表性特征变量:高管的年度总报酬,年金额最高的前三名高管的报酬,年金额最高的前三名董事、监事及高管的报酬总额。

2.1.2被解释变量。用于描述经营风险的Z记分作为被解释变量,Z记分方法先是从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中计算出一组反映企业财务危机程度的财务比率,根据这些比率对财务危机警示作用的大小给予不同的权重,进行加权计算得到企业的综合风险分Z。

Z=1.2X1+1.4X2+3.3X3+0.6X4+1.0X5公式(2-1)

在计算时各财务指标根据实际情况其定义如下:

X1——营运资金/总资产=(流动资产-流动负债)/总资产

X2——留存收益/总资产=(未分配利润+盈余公积)/总资产

X3——息税前利润/总资产=(税前利润+财务费用)/总资产

X4——股权市价总值/总负债=(每股市价(流通股数+每股净资产(非流通股数)/总负债

X5——销售收入/总资产=主营业务收入/总资产

2.2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为克服个股波动及行业特征差异影响,本文选择08年12月31日前在上交所和深交所上市的所有A股股票,剔除金融类上市公司。

2.3上市公司经营风险与高管薪酬的回归模型

建立如下回归模型:

In(Zi)=b0+b1In(ZBC)+ξi公式(2-2)

In(Zi)=b0+b1In(DBC)+ξi公式(2-3)

In(Zi)=b0+b1In(GBC)+ξi公式(2-4)

Zi是第i个上市公司Z记分,ZBCi是其高管的年度总报酬(单位:元),DBCi是其金额最高的前三名高管的报酬(单位:元),GBCi是其金额最高的前三名董事、监事及高管的报酬总额(单位:元),b0,b1分别是待估计的参数,ξi是随机误差项。

2.4估计结果与公司高管年总报酬回归,系数为6.53E-07,显著水平为0.00,T为9.44,R2=0.019,R2=0.019;与金额最高的前三名高管报酬回归,系数为1.84E-06,显著水平为0.00,T为9.78,R2=0.014,R2=0.014;与金额最高的前三名董事,监事及高管报酬的回归,系数为6.53E-07,显著水平为0.00,T为9.44,R2=-0.019,R2=-0.019。

模型拟合度不是很高,主要由于影响公司经营风险的因素很复杂。但所有解释变量的系数显著,且都是正值。这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经营风险与高管薪酬呈正相关关系,即高管薪酬越高,企业的经营风险也相应增大。究其原因是我国上市公司报酬不合理,经营绩效与高管报酬脱钩。

3结论分析与对策建议

上市公司这种高管薪酬与业绩增长相脱节的做法明显存在着弊端。首先,无法体现出高管对企业的责任感。其次,高管薪酬的随意性会导致公司经营风险的加剧,人性是贪婪的,公司的高管们获得合乎程序的报酬后,如果缺乏足够约束,自然会通过过度职务消费等方式谋取个人利益。

建立与完善高效科学的高管激励机制已迫在眉睫。首先,要破除体制的条条框框限制,以如何有效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作为制定激励机制的出发点。其次,合理界定管理者的劳动和报酬,做到既保证股东和普通员工满意,又能有效激励高管积极性;此外,学习与借鉴西方国家较为成熟的风险年薪制和股权激励机制。

参考文献:

[1]JensenM,KMurphy..PerformancePayandTop-ManagementIncentives[J].JournalofPoliticalEconomy,1990,98:225-264.

[2]HermalinBE,MSWeisbach.BoardsofDirectorsasanEndogenouslyDeterminedinstitution:ASurveyoftheEconomicLiterature[C].NBERWorkingPaper,2002.

上市公司风险分析篇(4)

摘 要:经济全球一体化和市场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企业因为财务危机而破产及陷入财务困境。现金流量作为企业财务的报警器,企业应该建立现金流量财务预警系统。本文通过结合案例分析,研究了陷入财务困境的上市公司的现金流量特征,并选择显著差异的现金流量特征指标构建现金流量财务预警系统,使经营者能在财务危机出现的萌芽状态时采取风险防范措施,把损失和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

关键词:现金流量;财务预警;现金流量财务预警系统

1 财务风险与现金流量财务预警系统的基本理论

财务风险是指筹资后因资金结构科学合理程度不同而可能造成财务危机和财务失败的风险[1]。它是由于借款或筹资而增加的风险,以及资金结构变化而产生的风险。

现金流量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按照现金收付实现制,通过一定经济活动(包括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和非经常性项目)而产生的现金流入、现金流出及其总量情况的总称。现财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就是资产的内在价值是其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2]。收付实现制编制的现金流量表可以清楚反映出企业获取现金的能力,清晰地揭示企业的财务风险、资产的流动性和财务状况,并据以预测企业未来现金流量,所以现金流量表分析对企业管理者来说十分重要。

现金流量财务预警系统是指以企业现金流量信息数据为基础,以现金流量指标体系为中心,利用及时的现金流量数据和相应的数据化管理方式,通过对现金流量指标的综合分析、预测、及时反映企业经营状况和现金流量状况的变化,对企业所面临或将要面临的危机发出预警信号,为企业经营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提供决策依据,并分析

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原因和企业财务运营体系隐藏的问题,提出相应排警对策的财务分析系统。

2 现金流量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

2.1 单一指标的财务风险识别

现金流量预警分析的基础是各行业的现金流量表。企业的现金流量一般分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通过对这三种现金流的比较分析可以识别企业的财务风险。如下表1所示:

2. 2 现金流量财务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

企业财务预警指标体系是由企业的偿债能力、获利能力、盈利质量和增长潜力四个方面组成。

1.偿债能力分析。

(1)现金流动负债率=经营现金流量/流动负债。该比率越大,说明企业现金流动性越大,短期偿债能力越强。

(2)现金债务总额比=现金净流量 /债务总额。该指标反映当年现金净流量负荷总债务的能力,可衡量当年现金净流量对全部债务偿还的满足程度。

(3)现金利息保障倍数=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本期支付利息。现金利息保障倍数反映了企业在特定期间实际可动用现金资源能够满足当期现金支付的水平。如果该比率达100%,意味着可动用现金恰好能用于现金支付。如果该比率低于100%,会削弱企业的正常支付能力,使企业面临较大的财务风险。

2.获利能力分析。

(1)销售现金比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销售收入。该比率越大,表明企业的收益越高,企业应收款项回收的效率越高。

(2)总资产现金流量率=经营现金流量/资产总额。说明公司全部资产的创现能力,该比率越大,获利能力越强。

(3)每股经营现金流量=经营现金净流量/普通股股数。该指标反映企业最大的分派股利能力,超过此限度,企业就要贷款分红。

3.盈利质量分析。

(1)净利润经营现金比率=经营现金流量/净利润。该比值越大,反映利润的质量越高,越不容易产生财务危机。

(2)非付现成本占营业现金净流量比率=非付现成本/营业现金净流量。该比率从营业现金净流量来源的稳定性出发,揭示了企业获取的现金净流量结构质量的高低。若该比率大于 1,就预示着企业的营业活动产生了负的现金净流量,这是企业营运效率低下,偿债风险加大的信号。

4.增长能力分析。

(1)现金股利支付率=每股经营现金流量净额/每股现金股利。该比值越大,说明支付现金股利的能力越强。

(2)再投资现金比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股利和利息)/(固定资产原值+对外投资+其他资)。该比率反映企业用于资产更新和企业发展的留存现金的比重。通常,它应当在7%~11%之间。低于7%说明企业经营现金再投资不足,企业预防财务风险的能力较弱,应通过财务预警系统的示警及时防范风险;高于11%则说明企业经营现金再投资有可能闲置,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3 利用现金流量进行长期财务预警机制的建议

1.要实现现金流量的动态管理,正确分析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要根据企业所处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来分析现金流量的不同特征。不能盲目的判断有大量的现金流出就是企业的经营状况出现了问题。因此,在运用现金流量财务预警系统进行财务分析时,应注意保持现金流量财务预警指标体系和判别标准的动态一致。

2.注意不同企业间的比较。通过比较企业间的现金流量的状况,预测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进而得出企业的变现能力和偿债能力。另外,通过对企业所属的行业或地区进行横向比较,从而得出该行业的现金流量预警指标临界值,进而指导企业对现金流量的调整,降低财务风险。

3. 关注上市公司的自由现金流量。自由现金流量能更合理地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企业可以利用自由现金流量对债权人实施还本付息和向股东分配现金股利。一个企业的自由现金流量越大,表明其能自由运用的内部资金越多,企业对外融资的要求也越低,企业的财务状况也越健康。

结束语

本文以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研究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着重从现金流量的角度研究构建适合上市公司的财务预警系统。陷入财务危机的上市公司,大都存在着许多问题,如财务状况不断恶化,现金流断裂,盈利和偿债能力不强,公司的发展战略不合理等,因此,在建立现金流量财务预警系统时,不仅要关注几项指标,还要分析各种导致危机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以便尽早采取措施,使企业渡过危机。

参考文献

上市公司风险分析篇(5)

关键词:财务危机;风险预警;Z模型

一、概述

(一)财务预警

财务预警是通过对公司财务报表及相关经营资料的分析,利用及时的财务数据和相应的数据化管理方式,将公司所面临的危险情况预先告知公司经营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并分析公司发生财务危机的原因和财务运营体系隐藏的问题,以提早做好防范措施的财务管理活动。

财务预警应当在企业陷入财务困境之前做出。企业财务困境根据严重性的不同,可以有这样几种状态:一是亏损、现金流量不足、违约。二是资不抵债,净资产为负。三是破产。

(二)Z模型

Z模型的基本模型如下:

研究表明,Z值大小与公司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成反比,一般而言,如果公司的Z值大于2.675,则表明公司经营的财务状况良好,发生破产的可能性较小;如果公司的Z值小于1.81,则公司当前存在较大的破产风险;如果Z值介于1.81~2.675之间,称之为“灰色地带”,即表明进入这个区间的公司,其财务状况极不稳定,模型对其不具有解释性。

二、吉林省上市公司财务危机现状抽样评价

(一)吉林上市公司基本分布情况分析

截至2012年末,吉林省39家上市公司分布在18个行业中,其中医药生物制品制造业的企业数目最多,有7家,占总数的17.95%,排名在第2至第3位的依次是机械制造行业,房地产业,排在前3位的制造业企业共计17家,占吉林省上市公司总数的43.59%。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吉林省目前仍有许多行业没有企业上市。

(二)上市公司财务预警研究样本选择

(1)选取A股上市公司。根据规定,A股上市公司执行国内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由国内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B股上市公司采用国际会计准则,有外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这种差异导致A股和B股资料之间不能进行有效的可比性,故而选取A股上市公司。

(2)选择被特殊处理的吉林省A股上市公司。国外将破产或者提出破产申请的公司作为财务困境公司,但是由于我国还未出现上市公司破产的情况,无法取得实际的数据,本文选取吉林省在2010年~2013年3月31日之间被ST处理的股票和随机选取的未被ST处理的10家股票作为样本。

(三)吉林省上市公司Z值计算和分析

由2010年~2012年样本上市公司Z值,可以得到:

(1)ST上市公司Z值分布情况。从表1可以看出,Z模型对于所选取的ST公司的判定结果显示,2010年~2012年3年中,判定正确率为100%。说明该模型对于ST上市公司具有较好的判定能力,可以在实际中用该模型对ST上市公司进行财务预警判别。

表1 ST上市公司Z值分布情况

(2)非ST上市公司Z值分布情况。从表2以看出,2010年~2012年3年中,除在2010年一汽轿车的Z值大于2.675,表明财务状况良好外,其他公司Z值均低于1.81。2010年正确判定为10%,2011年和2012年正确判定率为0,误判率高达100%。说明Altman Z模型对于吉林省非ST上市公司不具有判定效应,不能用来进行财务预警判别。

表2 非ST上市公司Z值分布情况

三、吉林省上市公司财务危机的应对措施

(一)增强企业的营运能力

营运能力是指企业的经营运行能力,即企业运用各项资产以赚取利润的能力。要增强企业的营运能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确立优化资本、提升价值等资本运营的理念;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营造资本运营的微观基础;培训资本运营人才、造就优秀企业家队伍。

(二)增加留存收益的积累

留存收益是指企业从历年实现的利润中提取或形成的留存于企业的内部积累。要提高企业留存收益的积累,根本方面还是在于企业是否能够取得利润。此外,在不影响企业长期发展和股票价格的前提下,尽量避免发放现金股利。

(三)提高企业的获利能力

企业经营的核心首先是生存、发展,最终要实现盈利,利润是衡量一个企业是否优秀的标准。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进一步加剧和蔓延,行业平均利润率水平将不断缩水,企业发展的机会和空间会越来越小。因此,企业必须要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打造出一个适合自己的盈利模式,提升企业盈利能力。

四、结论

上市公司风险分析篇(6)

一、目前上市公司对外投资的现状

近几年来,上市公司对外投资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一方面对外投资增长速度很快,对外投资行业多、分布广。另一方面,尽管对外投资的程增长态势,但在对外投资的过程中也存在很多不利的因素。如对外投资规模过小、集约化程度低、投资质量不能保证、结构不合理、总体效益不高等等。从当前的上市公司投资的方向看,大体上可以分为如下几类。

1、出于公司战略性考虑,形成公司的竞争优势。企业的对外投资,可能会处于某些战略性考虑,如通过对竞争对手实施兼并而消除竞争,通过对自己的重要原材料供应商的投资而使自己的原材料供应得到保证,已实现或形成企业额竞争优势等。

2、通过多元化经营而降低经营风险,稳定经营收益。企业的投资方向越是多样化,企业的经营风险就越小,企业获取稳定收益的可能性越大。因此上市公司出于多元化经营考虑,扩大其对外投资规模、投资方向也日益多样化。

3、上市公司的对外投资中,在没有投资热点的情况下,为避免盲目投资造成损失,每年都至少有一个行业或一类项目会成为上市公司的投资热点。比如减肥行情带来的投资减肥产品的“减肥”热,互联网行情带来的上市公司“触网”热,一窝蜂地投资房地产的“地产热”等,上市公司若资金充裕的话,往往愿意将其投资于一些热门产业以追逐利益最大化。

二、上市公司对外长期投资质量的具体分析

上市公司对外长期投资的质量分析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

一、长期债权投资; A.对长期债权投资进行账龄分析,这种方法可以将公司的长期债权按照账龄(欠账期)的长短进行分析,一般来说,超过合同约定的偿还期越长的债权投资,其可回收性越差,其质量也越差。

B、对长期债权投资进行债务人的构成进行分析。这种方法可以将公司的长期债权投资按照债务人的构成进行分析,可根据债务人的股权结构、现金流量、经营状况、应收款回收率、前景预期等方面进行分析。然后在其基础上,对债务人的具体偿债能力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

C、利用公司的利润表中债权投资收益与现金流量表中因利息收入而收到的现金之间的差额进行分析。债权投资收益产生的现金流入量将在现金流量表中以取得的利息收入产生的现金流项目出现,在债务企业无力偿还利息的情况下,利润表中的债权投资收益就有可能大于现金流量表中取得利息收入受到的现金金额,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判别长期债权投资的质量好坏。

一、长期股权投资:A对长期股权投资进行构成分析。这种分析主要涉及长期投资的方向(对象、受资企业)、投资规模、持股比例等进行分析。上述信息在上市公司年报中应加以披露,在了解上述事项的基础上,信息使用者就可以进一步通过投资对象的经营状况以及效益性等方面加以分析来判断投资的质量。

B 联系上市公司利润表中股权投资收益、资产负责表中期末与期初的应收股利和现金流量表中因股权投资收益而收到的现金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分析投资收益产生现金流量的能力。这种分析能基本得出投资质量的状况。

C 通过某些迹象来判断上市公司对外投资的质量状况:1)市价是否持续2年低于账面价值。 2)该项投资是否暂停交易1年。3)被投资单位是否进行清理整顿、清算或出现其他不能持续经营的迹象。对于无市价参考的长期投资可以按以下方法分析其质量状况。1)影响被投资单位经营的政治或法律环境是否变化,如税收、贸易等法规的颁布或修订,可能导致被投资单位出现巨额亏损。2)被投资单位所供应的商品或提供的劳务因产品是否有过时或消费者偏好改变而使市场的需求发生改变,从而导致被投资单位财务状况发生严重恶化。3)被投资单位的财务状况,现金流是否发生严重恶化,如进行清理整顿、清算等现象。

如果有上述情况发生,证明其长期投资的质量已经变坏。应当对此计提长期投资减值准备。但同时必须关注公司对长期投资会计处理方法选择的适当性和对长期投资减值准备计提的合理性。

三、正是由于上市公司对外长期投资质量状况会产生变化,所以必须对其风险进行分析和控制

对外长期投资的风险具体表现如下:

(1)为控股子公司招揽资金而产生的坏账风险。上市公司在投资决策时,如果对控股子公司的经营状况没有充份的了解,子公司的现金流不是很强的话。上市公司必须考虑向控股子公司提供委托贷款,或注入自有资金。上市公司的控股子公司借道上市公司这块金字招牌获得银行低息贷款,上市公司相当于整体子公司的融资中转站,将银行贷款以基准利率转贷给关联企业。如果控股子公司长期经营亏损,上市公司将面临投出资金的坏账风险。

(2)上市公司在二级资本市场的股票投资上蕴含的重大风险。一直以来,上市公司为弥补自身经营疲软,利用上市公司内幕消息面广和关联交易频繁的有利条件,利用多余资金进行炒股的情况很多。这种不务正业的行为具有不稳定的特点。在整个市场向好的时候,它能够为公司的经营业绩锦上添花,但是遇到市道不好的时候,它则令公司的经营雪上加霜,从而导致上市公司资金套死和经营业绩下滑。

(3) 上市公司对外投资决策风险。投资决策的科学性与正确性对于企业的海外投资是至关重要的。在当前的投资大环境下,企业受信息渠道闭塞、自身评价或判断能力等原因影响很难正确判断某项目是否具有发展前景,从而使投资决策产生盲目性,致使企业对外投资的风险增大。

(4)上市公司对跨地区的子公司缺少经营管理的经验, 存在经营管理风险。由于管理体制尚不能适应地区化经营的需要,往往使得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遭遇意想不到的风险。另外上市公司在人力资本的管理、人力成本的预测、外地区经营模式方面存在很大的盲点,从而导致对子公司的经营管理风险。

四、上市公司针对对外投资质量变化而面临风险的对策

第一、对外投资必须特别重视被投资方的现金流状况。由于信息不对称,收购方往往无法弄清被收购方的真实债务和财产状况。事前的审慎调查、按照调查结果制定全面的应对措施。风险出现时以最经济有效的方式予以救济也可选择一位擅长投资的专业律师,有助公司对外投资的成功。

第二、选择好的投资项目。如网络创业、地产行业,硅晶片行业、太阳能、风能等行业造就了无数暴利的神话。所以说选择一个好的投资项目是上市公司对外投资成功的必备条件。

第三、在目前中国的资本市场还未完全成熟的条件下,上市公司的股票投资还是以谨慎为主,在有实业投资的条件下放弃股票投资也是比较明智的。如已经进入股票市场则以分散风险的多种投资组合为宜,有条件的可以聘请证券分析师等进行投资咨询。

第四、建立风险预警制和完备的评估监管体系。上市公司应建立对外投资风险评估和预警系统,对达到亏损临界的子公司进行风险预警,切断其向母公司贷款、增资、借用资金等行为的发生,控制其对母公司的巨大危害。并设立公司对外投资项目评估中心,预测对外投资成本、收益和风险,对投资项目进行科学评估,同时对外投资进行审计与绩效评价。借用审计信息加强对上市公司投资行为的监督和控制。

上市公司风险分析篇(7)

关键词:高管薪酬  z记分法  经营风险  激励机制

        0 引言

        近年来,国内一些上市公司在上市后其业绩逐年下滑,被st甚至被暂停上市或终止上市,其经营风险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本文利用近年我国上市公司的年度报告以及企业高管人员的薪酬等相关信息,对我国上市公司经营风险与高管薪酬问题进行实证分析。

        1 文献回顾

        高管薪酬的实证研究,国外盛行于上世纪90年代。rosen指出经理报酬与公司规模间存在正相关。jensen和murphy认为ceo报酬与绩效之间的联系太弱了。morck等检验了董事会成员持股比例之和与托宾q值间的分段线性联系,在0~5%间,q值与董事的持股权正相关,5%~25%间,呈负相关,超过25%,可能进一步负相关。mcconnell和servaes发现,q值与经理持股权间存在倒u型关系,拐点处在40%~50%的持股比例间。hermalin和weisbach发现,在经理持股比例为1%~5%时,q值与持股比例负相关,在5%~20%时正相关,超过20%时又变成负相关。

        国内始于2000年,魏刚发现,高管年报酬与公司业绩并不存在显著正相关,而与公司规模和地区差异存在显著相关;陈志广发现,资产规模、行业特性、区域范围、股权结构对经营者年薪有深刻影响;张俊瑞等发现,高管年度报酬对数与公司经营绩效、公司规模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国有股控股比例有较弱的负相关关系;胡婉丽等研究表明高管薪酬与企业业绩显著正相关,高管团队内薪酬差距也与企业业绩显著正相关,而高管持股则与企业业绩负相关,在统计上不显著;研究还表明企业追求的目标是规模最大化而不是股东净资产收益率最大化;王培欣等研究证实中国上市公司高管人员年度薪酬与公司经营绩效指标及公司规模间呈较显著、稳定弱正相关。

        以前研究主要是分析公司经营治理问题,至于高管薪酬与经营风险间关系的研究很少。

        2 上市公司经营风险与高管薪酬的实证分析

        2.1 选择变量

        2.1.1 解释变量(高管薪酬变量)。选取四个代表性特征变量:高管的年度总报酬,年金额最高的前三名高管的报酬,年金额最高的前三名董事、监事及高管的报酬总额。

        2.1.2 被解释变量。用于描述经营风险的z记分作为被解释变量,z记分方法先是从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中计算出一组反映企业财务危机程度的财务比率,根据这些比率对财务危机警示作用的大小给予不同的权重,进行加权计算得到企业的综合风险分z。

        z=1.2x1+1.4x2+3.3x3+0.6x4+1.0x5  公式(2-1)

        在计算时各财务指标根据实际情况其定义如下:

        x1——营运资金/总资产=(流动资产-流动负债)/总资产  

        x2——留存收益/总资产=(未分配利润+盈余公积)/总资产

        x3——息税前利润/总资产=(税前利润+财务费用)/总资产

        x4——股权市价总值/总负债=(每股市价(流通股数+每股净资产(非流通股数)/总负债 

        x5——销售收入/总资产=主营业务收入/总资产

        2.2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为克服个股波动及行业特征差异影响,本文选择08年12月31日前在上交所和深交所上市的所有a股股票,剔除金融类上市公司。

        2.3 上市公司经营风险与高管薪酬的回归模型

        建立如下回归模型: 

        in(zi)=b0+b1in(zbc)+ξi   公式(2-2)

        in(zi)=b0+b1in(dbc)+ξi   公式(2-3)

        in(zi)=b0+b1in(gbc)+ξi   公式(2-4)

        zi是第i个上市公司z记分,zbci是其高管的年度总报酬(单位:元),dbci是其金额最高的前三名高管的报酬(单位:元), gbci是其金额最高的前三名董事、监事及高管的报酬总额(单位:元),b0,b1分别是待估计的参数,ξi是随机误差项。

        2.4 估计结果 与公司高管年总报酬回归,系数为6.53e-07,显著水平为0.00,t为9.44,r2=0.019,        r2=0.019;与金额最高的前三名高管报酬回归,系数为1.84e-06,显著水平为0.00,t为9.78,r2=0.014,        r2=0.014;与金额最高的前三名董事,监事及高管报酬的回归,系数为6.53e-07,显著水平为0.00,t为9.44,r2=-0.019,r2=-0.019。

        模型拟合度不是很高,主要由于影响公司经营风险的因素很复杂。但所有解释变量的系数显著,且都是正值。这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经营风险与高管薪酬呈正相关关系,即高管薪酬越高,企业的经营风险也相应增大。究其原因是我国上市公司报酬不合理,经营绩效与高管报酬脱钩。

        3 结论分析与对策建议

        上市公司这种高管薪酬与业绩增长相脱节的做法明显存在着弊端。首先,无法体现出高管对企业的责任感。其次,高管薪酬的随意性会导致公司经营风险的加剧,人性是贪婪的,公司的高管们获得合乎程序的报酬后,如果缺乏足够约束,自然会通过过度职务消费等方式谋取个人利益。

        建立与完善高效科学的高管激励机制已迫在眉睫。首先,要破除体制的条条框框限制,以如何有效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作为制定激励机制的出发点。其次,合理界定管理者的劳动和报酬,做到既保证股东和普通员工满意,又能有效激励高管积极性;此外,学习与借鉴西方国家较为成熟的风险年薪制和股权激励机制。

参考文献:

[1]jensen m,k murphy.. performance pay and top-management incentives[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0, 98:225-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