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图书印刷方式

图书印刷方式精品(七篇)

时间:2023-10-08 10:27:52

图书印刷方式

图书印刷方式篇(1)

目前职业教育教材的出版呈现个性化、碎片化的趋势,这与全球出版业的现状极其吻合。职教教材出版如何适应数字化时代品种多、印数少的个性化特点?显然摆脱传统印刷的模式,选择按需印刷是必经之路。本文以江苏凤凰职教出版中心的职教教材印刷为例,试从印刷成本的角度分析职教教材按需印刷的可行性。

【关键词】

个性化;按需印刷;成本;分析

一、全球图书出版趋势及职教教材出版现状

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冲击下,出版业呈现明显的数字化发展趋势,传统的纸质图书出版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大有被数字出版取而代之的倾向。有关研究统计数据显示,受数字化浪潮等因素的影响,美国、法国、西班牙等国家2013年图书销售额呈持续下降趋势,较上一年度下降2%——10%不等。另据美国佩斯大学的资料:全球纸媒体新书品种不断增长,销售册数急速下降,退货率在30%左右,整体呈现碎片化的趋势。近年来,在国家政策强有力的引导和扶持下,我国职业教育事业蓬勃发展。职业教育在校生规模逐年增长。2015年,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达2250万人,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达1390万人。由此可见,我国职业教育教材的出版具有庞大的市场。江苏凤凰传媒集团于2010年专门成立了职教出版中心,致力于职教教材的出版业务。

由于职业教育涉及的专业门类广、课程门数多,地域性强,专业学科分类细。因此,职教教材品种多但需求量不高。根据2011年江苏凤凰职教出版中心的职教图书印制量统计:11%的图书印量为500—1000册,14%的图书印量为1000—2500册,66%的图书印量为2500—5000册(9%的图书印量为500—5000册以外的册数范围,暂不统计)。从江苏凤凰职教出版中心的纸媒出版现状和全球图书出版数据对比可以看出:我国纸媒图书出版与全球图书出版特点相似,呈现品种多、印数少、个性化的出版趋势。

二、按需印刷的内涵及其在图书出版领域的优势

1.按需印刷的内涵按需印刷(PrintonDemand,简称POD)是指按照用户的需求,直接将其所需资料数据文件进行数字印刷、装订成纸本图书的印刷方式。在传统出版方式及传统印刷技术环境下,图书出版印刷一般是先确定印数,然后通过制版、印刷、装订等工艺成批印制。按需印刷则是先将书稿以数字形式存储,当有客户订购纸质图书时再利用数字印刷设备直接印刷数字化的图书内容,省去了传统批量印刷所必需的制版等工序。按需印刷的图书是一本本印的,印数可以随机确定,而且可以通过网络将数字化的图书内容数据传输到异地印刷。2.按需印刷在图书出版领域的优势相比传统印刷繁杂的制版等工序,按需印刷在图书出版领域具有以下优势:(1)印刷时不出片、不制版,直接输出数据,不受时间的限制,可满足即时成书要求;(2)产品内容数据可变,能满足读者个性需求;(3)按需付印,没有资金风险,可实现零库存;(4)不受印量限制,可根据客户需要,做到一本起印,甚至一张起印,向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按需印刷颠覆了传统出版生产环节与发行环节难以准确对接的矛盾,让印制与发行两个环节高度结合,将销售提到印刷之前,有了订单才开始生产。这样的出版流程有效地解决了库存积压问题,并让退货的物流成本降至最低,甚至可以实现零库存,大大减少了每年由于修订而需要报废的图书数量。

三、教材按需印刷印制成本平衡点分析

职教教材是选用品种少、印数大、库存高的传统印刷方式,还是品种多、印数少、库存低的按需印刷方式,值得我们深思。显然,印制成本的高低是我们选择的主要依据之一。下文以正度16开本、15个印张、正文60克书写纸、单色印刷、封面200克铜版纸、彩色印刷的职业专业课教材为例,测算传统印刷与按需印刷各自的印制成本。从表1、表2数据来看,当印数为734册时传统印刷成本7876元,与按需印刷印制成本7873元持平,可视为两者的平衡点。当印数高于734册时传统印刷成本明显低于按需印刷成本;当印数低于734册时,按需印刷印制成本明显低于传统印刷印制成本。目前,职教教材大多印数为1000册左右,因各专业的生源有限,这1000册教材一般需要经过2年左右的消化期。

若采用按需印刷,每个品种先印500册,比起传统印刷一次印制1000册,单品种可少投入资金3326元。这只是单纯的印制成本,20%的退货、10%的客户欠款、8%的仓储费等还没计算在内。如果用计算图书出版总成本的方法来核算,即计算仓库租用费、退货占用人工费、退货图书破损率、印刷用纸总成本所占用资金成本费等,这样核算的传统印刷总成本将会远远高于按需数字印刷总成本。以江苏凤凰职教出版中心一年出版400个专业教材品种为例,原需投入347多万元(400个品种,每个品种印制费8688元)的印制资金,现只需投入215万元(400个品种,每个品种的按需印制费5362元),释放的132万元资金又可投入246种职教教材的印制。从成本分析来看,采取按需印刷方式,职教教材的出版可进入资金的良性循环。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对于纸质教材的出版,传统印刷与按需印刷有各自的优势。品种多、印数少、个性化这些需求因素长期困扰着职业教育教材的出版,按需印刷技术的出现,不啻为印刷业的一次革命。职教教材印刷是选用传统印刷还是按需印刷?关键取决于传统印刷与按需印刷的印制成本平衡点,印量高于成本平衡点的选择传统印刷比较经济,反之,则应选择按需印刷。

图书印刷方式篇(2)

按需印刷是按照不同时间、地点、数量、内容的需求,通过数码印刷技术实现个性化、短版化、高效率的印刷品。经过近些年数码印刷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推广,按需印刷市场也得到快速的发展,已经从照片、台历、挂历等个人按需市场延伸到书籍的按需出版领域。

在近日闭幕的第16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按需出版及印刷精品展区”首次亮相便赢得喝彩。同期举办的2009“数码印刷在中国”技术高峰论坛也将主题定为:“出版业的新价值:按需出版印刷”,国内外按需出版专家、数码印刷行业的倡导者富士施乐等数码印刷设备供应商纷纷出席论坛,并做了精彩的演讲。

按需出版出版业的大势所趋

目前,受整体大环境影响图书数目越来越多,而每种书的印量越来越小,而某些畅销书的加印量也不足传统印刷的起印量,加之网络和电子载体图书迅速发展,单品种纸载体图书印数将减少出版印刷;此外,有两个高速增长的市场按需印刷市场上,一个是个人出书,如个人出自传,以及父母孩子定制个性化图书等,一个是通过网络递交电子版图书进行印刷,这些都令按需出版快速增长。面对这种新趋势,国内按需出版的先行者――知识产权出版社顾问董铁鹰先生告诉记者:“纸书不会消亡,印数减少、品种增多是发展趋势,要想提升按需出版的需求,需要探索适合按需出版发展的经营模式。”

董铁鹰先生还指出,传统出版模式是先生产再销售,而按需出版改变了图书的流通模式,可以实现先销售再出版,这将实现内容效益最大化,对减少库存、避免浪费大有裨益,有利于传统图书出版单位商业模式的转变。

作为数码印刷的倡导者富士施乐则认为:数码印刷为按需出版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高速、高品质、易于管理的条件,其优势不容小觑。首先,按需出版可以实现内容效益最大化,有利于传统图书出版企业商业模式的转变。其次,降低出版成本,增加销售利润。第三,满足客户个性化的需求,包括同样内容不同版本的图书,根据特定需要汇编的图书、经常需要改版的、小批量印刷的图书等。

国内外按需出版探索在路上

国外出版行业对于按需出版的探索早于国内。美国最大的发行商Ingram投资成立的LightningSource公司与全球3200多家出版社建立了合作,月印量超过六千万印(A4)。还有美国ColorCentric数码印刷企业拥有施乐iGen3等先进的数码印刷机,每个月印制将近20万本书刊。

国内的知识产权出版社是国内第一家引进数码印刷设备并率先试行按需出版的企业。2002年至今,知识产权出版社先后引进富士施乐数码印刷机DocuTech6135、DocuColor2060、iGen3等多台设备,不断创新按需印刷的应用,如专利文献汇编、彩色专利证书打印、古籍书和绝版图书的复制等。此外,商务印书馆、凤凰出版传媒集团、中国出版集团也于近期纷纷开展按需印刷业务,抢占按需出版制高点。

按需出版系统的选购秘籍

按需出版的实现,需要一套有别于传统出版生产流程的先进、完善的数码印刷设备和数字化工作流程,从实践中得出的经验来看,无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高速数码印刷系统。按需出版作为图书出版的一种新型生产方式,需要高速的黑白、彩色,甚至是连续纸的数码印刷设备作为生产利器。富士施乐拥有业界最全的产品线,包括不同速度的黑白、彩色数码印刷系统以及连续纸打印机等。第二,统一、通用的用户接口。通过统一的数据流将需要打印的图书发送至数码印刷设备或连续纸打印机,客户可以非常方便地根据要打印的图书选择合适的设备。目前富士施乐的设备都有统一、通用的用户接口。第三,先进的工作流程管理软件。作为传统印刷的补充,出版商往往要同时使用、管理传统印刷和数码印刷设备,富士施乐的工作流管理软件就能解决这个问题,并自动判断是需要传统还是数码印刷,能大大减轻工作量,提高效率。

图书印刷方式篇(3)

1.面向图书馆的模式。

该模式采用典型的B2B商业模式。代表如Net-Library公司携美国国内众多出版社提供12万余种电子书,向全球8000家图书馆提供服务,其中包括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在内的众多世界名牌大学的图书馆。提供的电子图书由图书馆购买,读者访问图书馆指定的网页即可阅读。图书馆可以指定购买哪一本书及其复本量。购买的每一个复本在同一时间之内只能供一个读者阅读。读者在阅读时需要把图书借出(Check-out),读完后再还回(Check-in);如果超过规定时间没有还回,系统会自动将图书还回;如果读者需要继续阅读并且此时没有其他读者借阅,可以重新借出该书。

2.面向个人的模式。

该模式采用典型的B2C模式。代表如Overdrive公司的电子图书出版模式。个人读者可以直接到公司网站上选择喜欢的电子图书,并通过信用卡支付购买图书的费用,购买的电子图书只能在指定设备上阅读。此外,微软公司也是电子书的技术提供商,提供的电子书阅读器称为微软阅读器(MicrosoftReader),为个人读者提供服务。

3.混合模式。

该模式采用B2C和B2B混合的方式。面向个人读者和数字图书馆提供电子图书借阅服务,如Libwise和Overdrive公司。除上述面向个人用户的服务,Over-drive公司于2002年推出数字图书馆服务,使用AdobeContentServer、MicrosoftDAS等电子图书版权保护系统,支持电子图书借、还操作服务。Libwise使用专利技术,支持复本控制模式。与国际上电子图书出版现状相比,国内电子图书出版产业也取得了长足发展。如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的方正阿帕比(Apabi)电子图书系统同时支持对个人和对图书馆按“本”销售电子书。目前,全国约有400多家出版社和方正合作进行电子书的出版,出版正版电子图书20多万种。

二、电子图书出版模式新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国内外电子图书出版出现了一些新变化。如用户可以在网上电子书店购买电子图书,或在图书馆借阅电子图书;用户对于短版书和断版书等提出了新的需求,按需印刷出版、即时发行等出版模式于是应运而生。

1.按需印刷(on-demandprinting)。

指按照用户要求直接将所需资料的文件数据进行数码印刷、装订,又称“即时印刷”和“闪电印刷”。按需印刷能满足零库存、即时出书和可选个性印书及印刷品一步到位的要求。按需印刷通过互联网进行交易,读者购买图书以后才通过快印店进行印刷。为了保证出版社利益,需要解决版权保护的难点。用于印刷的电子图书文件应得到保护。数码快印店不能随便拷贝,快印店印刷图书需要得到授权,印刷的册数要有公正的计数机制,以便与出版社进行结算。按需印刷系统还要解决的难点是,通过流程管理科学地控制对从接收订单到快印店印刷的全过程,使数码印刷机能够直接输出装订好的、符合要求的图书。

2.即时发行模式。

电子图书的即时发行需要打通电子图书产业链出版、版权保护、发行、网络销售、电子图书信息服务等各环节,实现快速、顺畅的电子图书即时发行流程。电子图书从内容策划、定稿、发行、销售,直到最终送到读者手中阅读,期间需要很多工序。快速、安全、准确、批量地、传递电子图书是实现即时发行的技术难点。

三、电子图书出版中的版权保护

版权保护是电子图书出版发行面临的核心问题,涉及法律机制、技术保护措施、标准化等层面。通常电子图书版权保护方法如下。以法律为手段的电子图书版权保护方法。我国与数字化作品相关的主要版权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信息网络权保护条例》《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等。国际上与数字化作品相关的版权法规中较著名的有美国《数字千年版权法》(DigitalMillenniumCopyrightAct,DMCA)、欧盟《关于协调信息社会版权与相关权利的指令》等。这些法律法规为电子图书的版权保护提供了法律基础。采用技术措施的电子图书版权保护方法。国际上许多著名计算机公司和研究机构都在进行数字权利保护系统(DigitalRightsManagement,DRM)的开发并推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著名的有Intertrust的DigiBox和RightsSystem、微软的WMRM、IBM的EMMS、苹果公司的iTunes等。目前的版权保护技术主要采用加密、数字权利描述、许可认证、数字水印等实现版权控制下的浏览、借阅和拷贝等使用权限。

四、结语

图书印刷方式篇(4)

Abstract: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technical journal printing is little printing, many formulas and high requirements for quality of paper materials. Because there are a lot of imported versions, the specifications are diverse, so printing personnel should master plate making, printing, book printing wages standard, understand the specifications of the paper and the printing factory production capacity, so as to reasonably determine the publication of the production process, which is the effective way to reduce the direct cost of books. This article seeks the key links where cost can be reduced from the internal composition of the printing, and focuses on the path of improving printing process design to reduce cost of technical journal printing.

关键词: 科技期刊;印刷工艺;印制成本

Key words: technical journal;printing process;printing cost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11-0082-04

0 引言

印刷企业成本管理是对印刷企业在生产经营环节发生的一切费用和所形成的产品成本进行组织预测、计划和控制,将成本活动纳入规范化的管理模式中,旨在减少成本浪费,提高生产利润。而大部分成本消耗主要取决于印刷工艺设计,因此,对印刷工艺的调整与把控是降低生产成本的必由之路。

在印刷出版科技期刊的整套生产流程中,印刷工艺是出版成本的主要影响因素。在对期刊进行“三校一读”的校对环节,有的单位采取人机配合的工作模式,既能保证准确率,又可适当减少一个较次,从而节省一部分校对成本。在印刷过程中,可通过印刷工艺的优化调整,适当精简冗余环节,以缩短印刷周期,降低生产成本。

1 印刷企业印刷产品的成本组成分析

印刷业与服务业有着紧密的联系。目前几乎各行各业都会用到印刷品,其市场需求量相当大,因此印刷厂之间的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在合理区间内最大限度压缩成本是所有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手段,是企业延续生命力的必由之路。在竞争激烈的印刷行业,企业如何在保证印刷产品和服务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压缩印刷成本,提高生产利润,是一项至关重要的课题。

印刷企业的产品成本主要由生产成本和非生产成本构成。生产成本由印刷车间的印刷工艺和过程控制决定,非生产成本主要是指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一切管理费用。

1.1 生产部门成本

从印刷工艺来区分,印刷生产主要分为印前车间、印刷车间、印后加工车间。生产部门负责整个生产流程的规划和协调工作,主要是根据各车间的生产流程制定成本计划,按人工、材料、机械等类别对总成本进行细分,并监督落实成本计划。

①人工成本。电脑制作和制版工作由印前车间承担。电脑制作主要是图片扫描、文字录入、排版输出等;制版主要是拼版、晒蓝图纸、晒版、跟版、改版等等。

②材料成本。电脑制作环节用到的纸张、胶片、打样墨水,制版环节用到的PS版、PS版显影液、清版液、消版膏、蓝图纸、白电油、各种笔等,都应计入材料成本项。

③机器折旧成本。电脑制作环节所用的工具软件、传真机、打样机、苹果机、照排机、空调机、密度计和电子分色扫描设备,制版环节用到的空调机、手工打孔机、拼版台、PS版显影机、PS版打孔机、晒版机、软片复片机、软片存放柜等,其使用和维护费用全部计入机器折旧成本项。

④费用成本。 制版成本主要是制版、晒版人员的薪资。选定基月,将费用分摊到各种产品中,费用项计算公式如下:

单位产品费用成本=车间月费用/基月产量

产品费用成本=产量×单位产品费用成本

⑤对印前车间的分析。电脑制作环节大部分工作靠人工操作,操作技能的熟练程度与该环节的生产周期和人力成本息息相关。通常来说,电脑操作人员的工龄越长经验越丰富,操作就越熟练,出错率低,成本浪费量更少。印刷企业应该对这部分员工给予丰厚的工资待遇,尽全力留住技术骨干,在对新入职员工进行技能培训的同时,鼓励以老带新、以师带徒,以提高整个车间的技术水平。

1.2 印刷车间成本

印刷车间主要从事领纸、调墨、装版等工作。印刷前要切纸,印刷后要检查印张质量。为了便于统筹计算车间生产成本,切纸和印张检查所发生的费用一并计入印刷车间成本项。

①人工成本。印刷车间的工作主要分为切纸、印刷和印张检查三个环节,人工成本可根据生产环节逐项计算。印刷前,施工单中已明确版面和相应纸张的类别、数目、印刷色数等参数,各工序的计件单价只需根据纸数量和印刷色数选择计算。

②材料成本。印刷车间所用材料主要是纸张、油墨、喷粉、辅料酒精和洗车水。纸张成本和辅料成本计入产品成本项,油墨成本要根据印刷的专色面积和油墨用量,逐项分摊至基月各产品成本项。

③机器折旧成本。印刷车间的机械设备主要是空调机、切纸机、印刷机等。切纸操作大多在物控部、装订部的切纸机上进行,这些切纸机同时进行印后加工操作。

1.3 印后加工车间部分

印后加工是将印刷完毕的承印物加工成客户要求的样式,主要包括书刊装订和印刷品表面整饰两道工序,成本方面也按上述流程分别计入相应的成本项。

2 印刷工艺设计管理是提高效率的前提

印刷机操作员在机台操作中经常遇到这样的工况:活件已备齐,但纸张、印版未到位;印刷工单中常常插入临时活件,打乱了原定的工序;印后加工跟不上生产进度,拖延交货时间。这些问题都是印刷工艺设计不合理所致。

印刷工艺对于整套印刷生产流程具有指导作用。工艺设计要科学地调配色彩、纸张等各个环节。具体来讲,工艺设计就是基于企业现有设备和生产水平,设定一套严谨而科学的工艺参数,合理调配人员、工序、材料、机械设备等各部分资源,以最低成本达到最佳生产状态,在满足客户要求的同时实现盈利。印刷品成品的质量、成本和印刷效率主要取决于工艺设计。本文现针对行业要求和企业实际,对工艺设计提出以下几点要求:

①工艺设计人员编制施工单时,应结合印刷和装订技术规范和客户要求尽可能剔除冗杂项,使工单简单明了,防止操作时因工序混乱耽误生产进度。

②在印刷工单中,印量应按“大小”顺序排列,如果工单印量均为1万~2万,按印量从大到小印刷,中间改单不必清洗压印滚筒。另外,车间配有多台印刷机,同等规格的活件应该放在同一台印刷机上完成这样就节省了工时。

③油墨的控制应该按照“小大”的顺序依次排列。若先印刷大墨量的再改印小墨的,印刷工单应按照墨量由小到大安排。如果先印刷大墨量的再改印小墨量的,只能停机卷墨,待墨量减少至符合小墨量工单要求时再开机印刷,这样非常浪费工时。

④胶版纸与铜版纸应该分开安排。如果用同一台机子先印胶版纸再印铜版纸,中间必须停机更换红、青两块橡皮布,如果先印完铜版纸再印胶版纸,为避免橡胶皮布报废,也必须停机更换橡皮布。频繁的更换橡胶皮布是导致生产效率不高的主要因素。

⑤印刷时可能出现“鬼影”现象,其原因是版面设计不合理。版面设计人员应该充分考虑这一质量问题,否则很有可能因此返工,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⑥针对来样稿是小样的特殊印品,比如无页码标记的书页,时常出现暗码顺序错乱、正反面颠倒等问题,印刷前必须进行严格的工艺审核,以免出错。从机台操作人员的角度来看,只需在小样上标注序号和部分内容摘要,就能缩短印刷准备时间,从而提高印刷效率。

⑦贴色标:这道工序看似简单,但若是操作不当,就会对后续工作产生联锁影响。

具体来讲,贴色标操作不当的情况主要有:色标贴的太靠近成品无法裁切掉,贴得太靠外超出了印刷范围,不利于印品检验,操作员不得不放缓印刷速度逐一进行检验。另外笔者要指出一点:合理的工艺设计仅仅是保证印品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除此以外,还应该加强流程控制和过程监管,以确保设计方案能够有效执行。

3 针对不同图书,合理确定印刷工艺

在图书印制的每一个环节只要牢固树立成本意识,针对具体图书的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印刷工艺,可以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大幅度降低印制成本。

第一,用720mm×1000mm规格纸黑白印刷的图书,选用全开机对开印刷,可节省30%的印刷费用。

第二,系列套书,通常情况下印数相同,可以通过合理设计封面尺寸,尽量做到几本书的封面拼成一个版面套印,这样不仅能降低成本,而且可使封面颜色保持一致,有利于提高图书质量和美观程度。

第三,科技图书一般印量较少,可根据印数的多少选择不同的印刷方式。印数在300册以下的宜选用数码印刷的方式;印数在300册以上、1000册以下的宜选用轻印刷的方式。这样可以规避用大机器印刷起印量不足带来的拼版费用和印装费用。

4 确定工艺和机器

科技期刊的印刷量一般较少,用大机器印刷时往往浪费设备资源,存在大材小用的问题。有的企业会根据图书的印量合理选择印刷方式,以节省拼版费。选择方案详见表1。

在印刷过程中,开本尺寸不合理将引起边料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了纸张的有效利用面积。如短行较多的科技辞典书,用787×1092/32开本,其切口和订口有许多空白区域,存在纸张浪费的情况。假设用狭长形的720×1000,不仅能减少空白,而且适用于全开机印刷,至少能降低30%的印刷费用。科技期刊一般有很多彩色插页,刊印量少,封面和8面以下的可采用四开机印刷,印刷成本就至少能降低25%。另外,合理设计插页位置能够降低装订成本。比如套书可进行封面拼版印刷,根据封面开数和印刷机的型号、印量等参数设计好封面数量,以提高版面利用率,缩减印制成本。

5 案例分析

某出版社出版一本约220千字的博士论文专著。正文开本为大32开,封面勒口有作者简介,正文排5号字,正文用纸为70克合资胶版纸单色印刷,封面用纸为200克铜版纸,覆光膜,印数为1000册(经测算直接成本约为9720元)。对成本进行分析,并对可控制成本进行控制。

5.1 进行工艺设计降低图书成本

该书作者提供了一份清晰的打印原稿和一份电子稿。该稿先由作者进行一校,再由出版社进行终校加计算机校对。校对费用详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终校加计算机校对”的稿件,在保证校对准确率的同时,减少了7.7%的校对成本,约为748元。

经过排版,该书正文为246面,辅文为6面,该书的正文印张为7.876。本书稿不是整印张,印刷、装订时流程繁琐,成本较高。增加4面(8×32-7.876×32=4),调整为8印张,以降低成本。

该书把版权放在文后(增加两面),同时在文前加一白页(两面)。通过表4看出:印张化零为整后,图书工序操作更为便捷,印制周期大大缩短,印制成本降低了6.2%。,约为600元。

从表4可以看出:该书封面转为小机器印刷后,纸张和印制两项成本降低了4%,约为392元。

综上所述,通过工艺设计图书成本共减少1740元,减幅达17.9%。

5.2 总结

通过印刷工艺设计的技术保证和质量保证,其最终的目的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一般来讲,提高了产品质量,会相应地减少损失(费用),如废品率降低,次品减少,但是,加强了产品加工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也会相应增加质量管理、控制的费用,即质量成本的增加。所以,我们不能不考虑质量成本一味去追求质量,也不能只考虑质量成本而放弃质量,而应该在企业技术能力和经济效益之间选择产品的高质量(如若产品质量实行优质优价的印刷加工工价的政策,那是另当别论了)。

6 建议措施

在出版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大环境下,不断提升图书印装质量,有效降低图书印制成本,实现低成本运营,是提升出版社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本文针对如何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控制图书的印制成本提出一些建议:

6.1 树立图书印制成本意识,强化图书印制成本管理

长期以来,由于出版业的体制、机制问题,出版企业成本管理意识淡薄,成本管理模式粗放,甚至忽略对成本的有效控制。随着出版业转企改制的日趋完善,作为文化企业的出版业,虽然其产品――图书属于精神产品的范畴,但同样具备一般商品的商业特性,追求利润最大化必然是出版企业价值追求的终极目标之一。因此,牢固树立图书印制成本意识,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实施有效的印制成本控制,是面对激烈市场竞争,提升出版企业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6.2 建立科学合理的排印装工价,实施定点印刷

当前,国内印刷业发展迅猛,印刷企业相对较多,这无疑给出版企业选择承印厂带来较为宽松的选择空间,但印刷企业层次大多参差不齐。一本书如果选择层次较低的印厂承印,价格肯定较低,但质量难以保证;如果选择层次较高的印刷企业承印,质量容易保证,但价格无疑偏高。要实现“印装质量”与“印制成本”的和谐统一,必须以保证质量为前提尽可能地降低印制成本。换句话说,降低印制成本绝不能以牺牲印装质量为代价。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排印装工价,实施定点印刷,是寻求“印装质量”与“印制成本”和谐统一的最有效方式。

排印装工价的确定必须科学、合理,通常参照所在地区印刷行业的平均工价水平,结合出版企业自生实际,确定合理的工价标准。工价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市场行情的变化而变化,一般一年调整一次。

定点印刷企业的选择一般通过招投标的形式确定,为了确保图书的印装质量,参与投标的印刷企业必须具备“相当资质和相当规模的生产能力、资信程度好、管理规范、工艺水平高”等条件。投标的标的就是排印装工价。出版企业在愿意以排印装工价承印的印刷企业中按照“资质、规模、资信、管理、工艺水平”等条件择优选择印刷企业作为长期合作的定点印刷企业。

定点印刷企业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一般采用“末位淘汰制”对定点印厂实施考核,以形成竞争的格局,考核周期通常为一年。出版企业的印制管理部门负责建立所有定点印厂一年的资信档案,详细记录定点厂的“承印质量、承印周期、服务意识以及发展后劲”等考核要素。年末对所有定点印厂实施考核,排名最后的淘汰。

6.3 加强与编辑、设计人员的沟通,合理安排图书设计

图书印制成本的高低与图书的规格尺寸和版面设计有着密切的关系,加强与编辑、设计人员的沟通,对图书的尺寸规格及版面进行合理设计,可以有效降低图书的印制成本。

首先,编辑要合理确定开本,要尽量使用常规开本,避免异形开本。常规开本不但能提高纸张的有效使用面积,减少纸张浪费,而且还利于机器折页,减少手工劳作,提高效率,保证质量。

第二,在编辑加工过程中,编辑可根据开本尺寸,对书稿内容做适当删减,进行恰当的技术处理,尽量避免出现类似0.125、0.375……的零印张数,造成没必要的成本负担。这就要求编辑从一开始就要具备成本意识。

第三,封面设计人员,要根据图书的成品尺寸和书脊厚度合理设计封面的勒口大小,特别要注意纸张的开数,尽量将勒口的范围控制在合适的纸张规格范围内,防止因为几毫米的勒口差距不得不放大封面的纸张规格,导致封面纸张材料费、印刷费及覆膜费的不必要增加。

第四,设计人员要合理设计和安排插页位置。由于插页通常需要单独印刷,后期装订也极不方便,基本上属于手工操作,既难以保证质量,又增加印装成本。如果必须要做插页,设计人员最好根据插页内容的印刷工艺要求,确定合适的正文用纸,连同正文按代设计,降低后期的装订难度,以确保图书的装订质量。

第五,系列套书的封面设计尽量避免采用不同专色反白的形式,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封面的设计费用,但提高了后期的封面印刷费用,甚至费用比四色印刷还要高,因为专色每本书都需单独印刷,而套书封面可以拼版套印,这样印几本书的封面相当于一本书的封面印刷费。

7 结束语

随着出版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出版业的企业化进程已全面铺开,大型出版集团不断重组,出版航母纷纷面世。如何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出版市场谋求生成和发展,是摆在每位出版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加强图书质量管理和成本控制,在确保图书印装质量的前提下,将图书印制成本控制到最低限度,实现“降低印制成本”与“确保图书印装质量”的和谐统一,寻求利润最大化,无疑是提升出版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李海昕.期刊印刷成本控制的途径与方法[J].印刷技术,2010(15).

图书印刷方式篇(5)

高速喷墨印刷的崛起

1.高速喷墨印刷开始挑战传统胶印的成本优势,且其优势日渐显著

宽幅卷筒纸高速喷墨印刷机的出现,将彻底改变数字印刷机的耗材按张收费模式,市场上很多高速喷墨印刷机都采用了相对灵活自由的数字印刷耗材自采购模式。比如惠普的高速卷筒纸喷墨印刷机的墨水等就完全采用了自购方式,使用多少就购买多少,墨水的用量和页面内容相关,使用印刷特性曲线还能够进一步节省墨水。所以如果碳粉数字印刷机的活件单页成本是几分钱,那么高速喷墨数字印刷机的活件单页成本则在几厘的数量级上。

我们知道,卷筒纸Indigo数字印刷机可以将数字印刷与传统印刷的平衡点提高到500册,而卷筒纸高速喷墨印刷机已经可以将数字印刷与传统印刷的平衡点推高到几千册。这就在相当大的范围内使数字印刷替代传统胶印,进而变为印刷企业短单生产的新宠儿成为可能。

2.高速喷墨印刷机产能大幅提升

高速喷墨印刷机与普通喷墨印刷机相比,最大的优势便是产能巨大。以惠普T400系列为例,该设备适用的纸幅宽度为42英寸(1067毫米),最大打印宽度为41.75英寸(1060.4毫米);每分钟打印800英尺(244米)单色,月打印负荷接近2亿张A4,每分钟打印600英尺(183米)彩色,月打印负荷为1.4亿张A4;结合在线自动换卷器选件,可以大大节省印刷机更换纸卷所消耗的时间。

T400系列设备可装入的纸卷宽度为1067毫米,在此我们仅以使用889毫米宽幅卷筒纸粗略计算,T400系列每小时的产能在18300张全彩色正背对开张以上,如果是黑白印刷,则产能可达24400张对开张以上。

3.高速喷墨印刷品质的提升,使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得到深入发展

以往喷墨印刷设备的色彩再现能力一直为业界诟病,如今很多主流高速喷墨印刷设备的颜色再现空间已经大于传统油墨色空间,在专业喷墨介质上的打印质量可以媲美胶印,其环保特点也优于传统印刷工艺。

4.短单需求渐成主流

以图书印刷为例,据不完全统计,新华印刷企业都普遍面临短版活儿增加的压力,全年3000册以下的订单数量从原先的20%~30%提高到50%~60%;出版社中涉及科技、法律、医学等领域的书籍短版化需求也越来越强烈,相当多的订单正在向国内具有喷墨印刷能力的企业转移。

国外新型商业模式也悄然推动着新型印刷业务市场,比如基于库存优化的短单按需印刷。这种印刷方式是通过标准化的数据接口、自动化流程,将库存图书和销售渠道进行连接,设定小库存预警,自动向印刷企业发送小批量订单。更有多家地区性小型数字印刷企业通过云技术、云印刷平台分解长单,实现就近分销和递送,降低物流成本的同时缩短投放到目标市场的时间。

高速喷墨印刷的短单、快捷和低成本实现了崭新的生产和服务模式,会很快成为行业的大趋势。

搭建高速喷墨印刷系统

1.高速喷墨印刷系统根据应用需求而搭建

高速喷墨印刷技术对于行业来说并不陌生,较为常见的是被用于信用卡账单的生产,但这种应用多为低精度的单色数据印刷服务,它是在传统胶印的预印页面上采用喷墨打印方式实现可变信息印刷。这里我们讲到的高速喷墨印刷生产系统是指全彩色印刷,已经完全可以替代胶印,直接实现印刷成品,其具有灵活、快捷、短单、可变数据、地区分布式印刷等优势。

除直邮、信用卡账单印刷外,目前采用高速喷墨印刷的业务领域涉及图书、报纸、商业广告和包装材料等,高速喷墨印刷在每一种应用中都有着其相对独立的系统构成。

如信用卡账单、直邮的生产系统,需要把个人信息数据库作为数据源,通过软件流程连续自动生成具有信封和信纸格式的、含有个人信息和内容的标准PDF文件。信封、信纸采用同一台喷墨印刷机分别生产出不同的成品卷,成品卷分别装入各自的印后生产线,两条生产线的末端对接,完成信封、信纸自动配对、插页、糊封等加工。

再如软皮图书喷墨印刷系统,其中书芯页的喷墨印刷、折页、堆叠、胶装上封、三面切等工序能自动在一条生产线上完成;图书以标准的非拼版PDF文件被传送至印刷流程软件中,拼版软件根据图书成品尺寸和卷筒纸的打印幅宽、印后设备的折页方式等信息进行自动拼版,将一整本图书所有内文页拼在连续纸的纸幅内。当图书转单,要印刷一个新的规格时,流程软件控制生产线上的各个功能单元通过标准化的JDF接口自动改变其设置,转单过程可以缩短到几分钟到几十分钟,充分提高了生产效率,实现了短单的密集生产。广东东莞中编印刷厂的惠普T300高速喷墨印刷机与马天尼西格玛自动软皮书生产线协同生产就是一个典型的应用案例。

很明显,高速喷墨印刷系统是一个日趋成熟的系统,它不是一台印刷机、一条装订生产线,它是以应用为规划、以产品为导向,根据对应的工艺、自动化效能、灵活性、品质产能等不同因素和要求建立的不同特点的生产系统。

2.系统流程的规划

对比传统印刷流程,高速喷墨印刷流程已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以图书生产的印前工艺为例。

传统胶印印前工艺流程包括:图文处理、预飞、标准化、拼版、打样和签样、制版等。高速喷墨印刷的印前处理的是一册书,拼版是做一本书的拼版;拼版软件内置在高速喷墨印刷系统的流程软件之中,图书的标准非拼版PDF文件置入流程后,便已经在高速喷墨印刷机的打印队列里了,就像办公用的桌面打印机一样便捷。

传统胶印的每日订单处理量在几单到十几单,而高速喷墨印刷的短单处理量则在几十到几百单。文件处理标准化尤为重要,印刷企业和客户的文件传递不再是人工干预,而是按照标准进行、文件传递自动完成的,具体如下。

(1)印刷企业把相应的可印刷文件的要求(包括格式、分辨率等)放到网络平台中,客户选取格式、提交文件同时自动预飞和检查,判断是否提供了标准无误的文件。

(2)印刷企业将相应的制作和转化软件装载到客户电脑中,通过辅导,使客户提供的文件能满足印刷标准,客户在下单时自动贴入处理后的标准文件。

(3)喷墨印刷的颜色一致性非常好,打样签样的流程都在客户端完成,或被省去。

(4)客户可以通过印刷企业的按需印刷部门索取样品,了解喷墨印刷的品种和观感。

(5)数据库的建设尤为重要,短单或超短单的交付对时效要求较高,活件的标准数据可以理解为虚拟的电子版面或电子图书文件,在印刷企业的服务器中不断积累,一旦需要再版,直接调用送往印刷服务器的打印队列即可。

(6)版权控制。喷墨印刷企业因自身拥有客户的电子文件库,其电子文档能否用于印刷生产,需要受客户的监管或版权控制,否则不容易得到客户信任。图书生产中有两种版权控制方法。

①出版资源方集中管控。其安全策略如印与不印、什么时候印、印多少等版权控制信息将通过网络即时授权给喷墨印刷企业。但整个处理过程需要实时网络互联。

②版权控制通过购买授权单独授予。活件订单与本地授权相联系,活件没有拿到相应授权就不能印刷,数量上授权了多少印多少。但这个过程需要特殊的应用支持(包括硬件加密等)。

3.印刷成本掌控

传统印刷的变动成本主要来自于制版,比如书籍折手数目越多,制版量就越大;而喷墨印刷系统的生产变动成本主要来自于耗材,一本颜色丰富的图书就会比一本文字图书使用更多的墨水,费用也就高一些。很多高速喷墨印刷机不再采用以往的数字印刷机的按张收费形式,而是采用自购耗材的方式,那么活件的成本怎么掌握呢?

以惠普的T系列高速喷墨印刷设备为例,其配置了Ink Estimator服务器软件,内置了和印刷机服务器相同的光栅处理器,将活件的PDF文件在该软件下运行,就能够计算出一本书一个页面中每一滴墨水的使用情况,同时还包括除墨水外其他耗材的使用成本,能够精确地得到该书籍喷墨印刷生产的总成本,从而用于报价、备料、新品开发等。

4.印后设备与生产管理自动化

高速喷墨印刷的数字印后设备日趋完善,高速喷墨印刷机与印后设备在统一的生产管理软件的监控下运行,又简称后台软件系统。

生产管理软件必须具备以下功能,以确保密集型、多样化的印刷短单得以大批量生产,保证生产的效率。

(1)自动化功能。这主要体现在从多种数据源收集作业;制定相应工艺要求的生产计划,使生产得以逐步实施;按照设计的生产计划,自动推进生产进程。

(2)生产监控功能。主要包括:跟踪作业的印前、印刷及印后整个生产流程;对需要操作员干预的作业预警;持续的设备性能监控与管理。

(3)作业流程控制。主要包括:作业控制贯穿印前印刷及印后整个生产过程;为每一步生产环节制定规则、队列;具有条码或二维码跟踪功能。

(4)生产优化功能。主要包括批量处理相同类型的作业;提高紧急作业的优先权;在相同设备上均衡负载。

(5)客户自定义功能。主要包括:高度灵活和客户自定义配置,以及按实际生产环境定制生产流程和参数。

(6)开放的环境一体化集成功能。主要包括能与已有或其他W2P系统集成,自由提交作业;提供软件开发标准接口(SDK),便于其他系统软件的接入。

以惠普在全球安装数十套的“SmartStream 生产管理中心”软件为例,生产管理系统可以处理大量短单作业的生产和运送,减少周转时间并增加收益。其具有以下特点。

①每天处理几十至几千个短单作业,适合拥有多台印刷机的客户。

②能够有效地生产来自多种数据源的大量短单作业。

③“可视化”生产,自动绘制所有生产步骤,控制作业的优先级,跟踪每一个生产步骤和使用有效工具来识别和管理异常情况。

④一个定制的生产管理系统,可以集成到PSP的生产环境,专注于处理大量的短单作业。

市场上有些MIS系统,只能管理少量作业,对预先计划的作业管理能力薄弱;其数字印前系统,主要针对印前,对印后无法跟踪;直邮分配软件系统, 只集中于直邮产品的生产;专业流程系统类,只针对非常大量的作业,不灵活且昂贵。印刷企业在选择时应仔细考量。

投资软硬件的注意事项

1.喷墨印刷系统的数据处理能力

通常指喷墨印刷系统的数字前端服务器(DFE),选型时应从两个方面来考量。一是软件能力,包括可变数据处理能力、流程管理、自动拼版、图像图文的光栅处理(RIP)、颜色处理和系统状态、报告等。二是硬件配置,诸如内核性能、图形界面(GUI)、网络、非RIP服务器、RIP服务器性能与数量、存储空间的扩展能力以及印刷机控制服务器等。

惠普的高速喷墨印刷机使用

SmartStream Production Elite Print Server,其是个非常成功的数字前端服务器(DFE),可以灵活地增加各种服务器的数量,支持每分钟244米(接近8000张A4页)全部连续可变内容的印刷。

2.设备的升级换代

电子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短,新一代产品的性能远远高于最初的产品,数字印刷机也不例外。当客户投资一款设备,还没有收回成本时,他们发现新一代设备已经来到市场,自己的设备生产出的产品从印刷质量、精度和产能等各方面都明显落后新一代设备生产的产品了,产品的销售也会变得非常困难。所以当前投资的设备是否具有新一代数字印刷机的设备升级能力,一定是考虑设备选型的重要环节。

惠普的优势在于从打印头、墨水、纸路设计、纸张到图像计算处理全部采用自己的专有技术,核心能力集中在打印头和墨水之中。如果设备有升级的需要,只需更换耗材(打印头和墨水)即可实现设备性能的更换代。

3.纸张媒介的兼容性

高速喷墨印刷机的使用需要考虑纸张适应范围。哪些可以使用,哪些不可以,纸张的类别、定量也影响喷墨印刷质量,采用喷墨专用纸张或进行纸张预处理会影响产品成本、交付周期等。

图书印刷方式篇(6)

1.按需出版

依托于网络技术、数字及内容制作技术的成熟,按需出版在欧美发达国家的应用已经相当成熟。西方一些大型图书出版机构,如Taylor&Francis,Simon&Schuster,Randomhouse等都已经开展了按需出版的业务,美国最大的发行商Ingram投资成立的LightningSource按需出版公司与全球4300多家出版社建立了合作关系,为传统图书出版社、按需出版机构、书店和图书馆提供按需印制和发行服务,大部分图书一次印几册到几十册。在日本,也有RIP、三菱书房、岩波书店、东京大学出版会等8家出版社合作,将部分绝版书通过网上书店以POD方式出版发行的事例。

但是在我国,按需出版还处于起步阶段,其相关配套技术并不成熟。要做好按需出版,需要专业的按需出版平台来支撑,其平台应具有以下特点:①按需出版能否成功的核心是资源库的建设,以及支持混合印刷方式的数字印刷网络生产和管理平台,因此后端的按需印刷设备需要高质量、高速度、稳定的生产。②出版流程前端数字技术是“一次制作,多元”,因此即要考虑前端处理技术的规范化,同时也须充分考虑多元的安全性。③数字印刷网络平台是把客户、出版社、按需印刷输出中心联接起来的一整套系统,既要保证生产的顺畅性,也要保证生产的安全性,同时还要能满足经营管理的灵活性等。目前,凤凰集团等一些企业对按需出版的商业模式进行了有益探索,上海印刷集团新成立的商务数码公司,即是专门从事按需出版服务,上海市新闻出版局牵头组织的《POD(AOD)应用研究》项目也是其中的尝试之一。

2.版权保护

在数字出版的大环境下,保障数字化工艺应用过程中出版物电子文件的安全与版权保护就显得尤为重要,众多企业曾为电子文件的版权问题忧心不已。痛定思痛,众多印企也在积极寻求应对之法,对此,人民教育出版社采用的一种对数字资产进行版权保护的电子胶片技术或可为一些企业提供借鉴。电子胶片技术可集中解决文件加工、管理、印制等环节的安全问题,排版公司、出版社、印制单位接收的电子胶片均可采用加密技术加密,让出版社放心地将电子文件用于印制。

3.印刷模式

图书印刷方式篇(7)

从网络介入出版的历史来看,出版业与网络的结合有以下四种形态:网上书店、按需出版、电子图书、数字图书馆,它们代表了网络与出版在不同时期、不同程度的结合。因此,网络出版是融出版(图书、报纸和期刊)、广播、电视等三大媒体于一体的全新传播形态,是网络传播的一个领域。无论是冲击也好,还是机遇也好,网络已经并将继续对传统出版印刷业发生影响,而传统出版印刷商在滚滚而来的网络化大潮中,并不是只能坐以待毙、任人宰割。只要抓住机遇,早做准备,在网络时代传统出版印刷商就还会有立足之地,下面谈些个人的看法。

一、网络出版的定义

从广义上讲,凡是将信息、知识、观念等内容,用文字、图像、声音等代码以任何形式在因特网上传播,均可称之为网络出版。这个定义外延较为宽泛,包括电子书(E-book)、网络期刊、网络报纸、网络广播、网络电视、网络音像及网络文件、网络软件等。在这个定义中,网络出版的主体是多元化的,传统媒体、网络公司、娱乐集团、政府机构以及个人都可成为网上的出版者。

国际上承认“网络传输”是一种新的出版形式。1995年美国的白皮书明确写道:“公众通过数字网络获得作品复制本,作品就如同有形复制本在商店出售一样被出版了。法律确认它为出版,只不过是对这一现实的承认而已。”

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修订伯尔尼公约时,专家委员会就指出,伯尔尼公约第3条第3款“就作品的性质而言,无论复制本以何种方式制作,只要可以满足公众的合理需求,即构成出版”,这应当将“网络出版”包括在内。

从狭义上讲,网络出版是具有合法出版资格的出版机构以互联网为载体和流通渠道,出版销售数字出版物的行为。即出版者对作者提供的素材进行编辑、设计加工、营销宣传,然后在网上向读者销售的活动。它涉及电子书、网络期刊、网络音像等领域。

2002年7月初,中国新闻出版总署、信息产业部联合出台了并于当年8月1日施行的《互联网出版管理暂行规定》,其中对什么是互联网出版进行了定义。这一规定所规范的互联网出版,是指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将自己创作或他人创作的作品经过选择和编辑加工,登载在互联网上或者通过互联网发送到用户端,供公众浏览、阅读、使用或者下载的在线传播行为。其作品主要包括已正式出版的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等出版物内容或者在其他媒体上公开发表的作品,以及经过编辑加工的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等方面的作品。

二、网络出版的形式

根据阅读方式及所采用网络出版技术的不同,网络出版可分为三种形式:

1.利用个人电脑在线或下载阅读的网络出版。出版者将已数字化的图书、报刊等内容在其网站上,读者可有偿或无偿在线阅读、检索或下载。或者向出版者订购,由出版者将有关图书资源通过E-mail发送给读者离线阅读。这是当前最为普遍的网络出版形式,任何人只要有一网的计算机,就可以在线或离线阅读网络出版物。

不过,这种形式只适于搜索信息、下载简短文章,对于长篇累牍的网络图书则不合适。一是电脑显示屏无法随身携带;二是通过显示屏长时间阅读,既易使视觉疲劳,又不符合人们传统的阅读习惯。

2.按需印刷(Print-On-Demand,POD)的网络出版。按需印刷,就是根据读者需要,将已经贮存在计算机中的数字化书稿,即时印刷并装订成册交到读者手中,使读者可以阅读纸本。其操作分为两个环节:一是将图书内容数字化;二是通过网络传输数字信息,在异地的数字印刷机上高速印制图书。一本书从印刷、装订到切边只需几分钟,因此也被称为“闪电印刷”。按需印刷属于网络出版,但又迎合了人们传统的阅读习惯,是传统出版向网络出版、纸质图书向网络图书过渡的桥梁。它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如先销售后印刷可降低风险、无需制版、零库存、无缺货、无绝版等。

3.电子书(E-book)。电子书(E-book)是网络出版的重要形式,代表着网络出版未来发展的主流趋势。电子书,就是将图书的内容制作成电子文本后,以大约合传统纸质书籍1/3的价格在网上发行。购买者用信用卡或电子货币付款后下载,使用阅读器或专用浏览器在计算机上离线阅读。电子书既包括具有版权的特定格式的电子文本,也包括硬件阅读设备,是二者的统一。也就是说,电子书并非把纸介图书的内容数字化就可以了,它采用专门的格式,牵涉到版权、安全及阅读器等方面的问题,只有合法获取电子书的读者能阅读。

三、印刷企业应向媒体加工厂的方向发展

在网络时代,印刷企业将逐渐向媒体出版物加工厂方向发展,今后的印刷企业将不再是只能接受传统原稿的印刷媒体加工厂,而是能够接收多种电子文件或数字化信息的多媒体加工厂。印刷企业应做好数字化工作流程建设,增强信息接收能力,适应网络时代的要求。

四、书报刊印刷企业扩大生产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