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农村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农村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精品(七篇)

时间:2023-10-10 15:56:36

农村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农村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篇(1)

【关键词】农村小学 素质教育 实施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35-0072-01

一 我国农村小学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1.师资比例不协调

这一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教师的水平难以有效地完成素质教育。农村无论在经济上、文化上还是生活环境上,都无法与城市相比,大部分教师也因此不愿待在农村。而且在教师的流动上,教得好的教师,很快就会调入城里,而调来的教师则往往是城市学校中“淘汰”的。这种状况使得农村小学很难有效地开展素质教育。(2)教师数量难以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一般情况下,在农村小学中,一个教师至少要担任两门课。如语文教师除了任教语文外,还需任教思想品德课;数学教师除任教数学外,还需负责英语和科学,仅仅两位教师就担任了整个年级的所有课程。至于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几乎无法正常开展。

2.家庭教育的缺失

主要由两个方面原因造成:(1)父母出外务工使得留守儿童的教育、情感的培养、性格的养成出现空白。(2)部分农村家长自身素质不高,在教育子女方面,往往采取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这通常使得学生在逆反的心理下逃避家庭教育。这两种因素造成的结果就是:学校外,学生无人管理,陷入放任自流的状态;学生缺乏与父母之间深层次的感情沟通,没有可以倾诉的对象,这往往会使得他们形成孤独、自卑的性格。学生的这些心理状态对于素质教育的影响是很不利的。

3.学校及教师的评价标准出现了误区

主要有两个误区:(1)教育管理机构的评价误区。教育局在农村学校的管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教育局对学校及教师的管理和评价也主要是看考试分数和升学率,这样的评价标准最终引导教师走向“分数”教育,而不是素质教育。(2)社会上的评价误区。在农村,家长、学生评价学校及教师的主要标准就是升学率,升学率高就认为这所学校好,教师有水平,反之则不然。

总体来看,农村小学素质教育既有学校教育方面的问题,更有社会方面的问题。要搞好素质教育,就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

二 我国农村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有了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大部分农村小学的条件都比较艰苦,这就更需要拥有一支爱岗敬业、任劳任怨、知识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教师队伍。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和根本保证。因此,构建素质教育的模式的首要任务之一是提高全体教师的思想、业务和研究素质,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1)提高研究能力。开展素质教育要改变小学教师教书匠的形象,要提高教师的教学品位,使他们向学者型和科研型转变。具体做法是可以不断组织理论学习,开展一些学科课题研究,要求教师带着课题进课堂。建立学校科研网络、积极撰写理论文章、评比各种教科研先进等。(2)提高业务水平。素质教育对教师的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现代教育要求教师具备“T”字型的知识结构。因此,学校要对教师加强技能训练,提倡一专多能。学校要采取激励机制,鼓励青年教师迅速成长。(3)提高师德修养。要坚持师德为首的观念,发挥学校各职能部门的作用、制订切实有效的计划、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激励教师发扬奉献精神,努力使教师积极参与到素质教育中来。

2.建立合力教育机制

建立以学校为主导,联合家庭、社会各方面力量的教育机制。在这个机制中,学校是支点,起着领导和决策的作用,功能是宣传家教知识,提高家长素质,主动争取各种社会组织机构的支持,争取各方面的配合。而家庭和社会力量为辅助,在学校的统一、协调下,三方和谐互动,形成有机整合的教育共同体。这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力保障。

3.素质教育需要创新

培养21世纪社会需要的人才,就要强化迅速适应变化的思维方式和创新能力。小学教育是人生接受正规教育的起步阶段,它的价值不只是满足眼前的需要,还要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而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不是天生的,它虽然和天赋有一定的联系,但主要是后天培养与教育的结果,靠的是创新教育。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小学教育应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对人的要求的变化,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变能力打下必要的基础。

三 结束语

小学实施素质教育,既不能好高骛远,也不能袖手旁观,而应脚踏实地,应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应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师资水平、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动员社会力量。只要我们上下齐努力,小学的素质教育必将获得成功。

参考文献

农村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篇(2)

关键词:农村扶贫;对象;思想政治;分析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对促进农村扶贫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有着指导作用,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工程。但是,目前农村扶贫对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就对农村扶贫对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展开分析。

一、农村扶贫对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重视物质层面的扶贫,忽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2)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对理论性的事物十分注重,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不足。(3)教育形式过于单一,教育方法缺乏创新。(4)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整体水平还有待提升。这些因素较大的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2.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存在问题

在进行农村扶贫对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主体是扶贫对象,其也是教育的接受者,扶贫对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当前扶贫对象这个主体还存在问题,比如,文化程度较低导致扶贫对象难以理解相关的致死。有的扶贫对象对物质生活十分注重,但在思想政治意识方面比较薄弱。

二、农村扶贫对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问题的原因

1.不完善的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新农村的建设不断推进,然而在农村扶贫工作中面临着新的问题,但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相关的机制还无法跟上实际发展。具体表现在这几个方面:(1)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施方案缺乏针对性;(2)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的整体水平存在滞后现象;(3)农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没有形成常态,相P的规章制度还不够完善。

2.对扶贫对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1)由于受到相关投入不足的因素,导致扶贫对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存在影响。对于广大农民群众来说,由于相关投入的不足,极易导致有的群体享受不到相关的教育,这就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之前,应当大力投入经费,以此促进扶贫对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2)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存在不足,因此需要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以此使其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如果不重视教育队伍的建设,那么农村扶贫对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面临更多问题。

(3)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十分单一,这直接影响了各项工作开展的效率。而采用现代化的教育方法对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实施有着良好作用,其打破了传统的灌输式的教育方式,实现了教育形式的创新,为促进农村扶贫对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奠定基础。

3.农村扶贫对象自身因素

当前有的扶贫对象由于自身素质不高,且自身主体意识不强,使其主体作用无法发挥出来。因此,农村扶贫对象因素也是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原因之一。另外,由于经济基础较差导致扶贫对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受到影响。

三、解决农村扶贫对象政治教育工作问题的对策

1.不断加大扶贫力度,提高扶贫对象的物质生活水平

物质经济问题是扶贫对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问题。因此,首先应大力投入资金,并拓宽扶贫渠道,建立健全有关的扶贫对策,制定出科学有效的脱贫致富的途径,从本质上解决扶贫对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问题。

2.健全农村扶贫对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首先,针对农村扶贫对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制定科学有效的方案,为促进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其次,应加大财力、人力、物力的投入,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相关配套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另外,还应创新教育形式,打破以往传统的教育方式,从各个方面拓宽教育渠道。

四、结语

总而言之,农村居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农村的建设有着重要作用,其对推动农村脱贫致富奠定基础。然而,当前农村扶贫对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存在不足,因此,需要针对问题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从各个方面加强农民知识水平,提升扶贫对象的综合素质,以此更好的促进农村发展。

参考文献:

[1]高艳. 浅析农村扶贫对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 新西部(理论版),2016,09:19+26.

[2]邱柏生. 试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历史转型[J]. 理论探讨,2009,03:115-119.

农村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篇(3)

虽然中国农村素质教育改革已经进入了攻坚阶段,全国性的素质教育改革已经如火如荼地开展,但是由于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和思想、文化的千差万别,使得素质教育改革出现了多种多样的问题和困难。

(一)农村教育观念落后,对素质教育的理解产生偏差

广大农村地区由于在地域上、经济上、文化上与城市存在较大差距,使得教育观念落后,对素质教育改革缺乏全面完整的认识。多数学校只是形式上应付上级教育部门要求的改革方案,但实际上仍以应试教育为本,以学生的升学率和考试成绩为考核教师教学成果和水平的唯一标准,忽视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发展,创新能力、想象力和创新的思维模式的培养,阻碍了素质教育改革的推进,严重背离了素质教育的轨道。

(二)农村基础教育教学软、硬件条件的不足

当前,农村教师队伍师资力量较为薄弱。教师年龄老化,教学水平和知识水平落后,难以引进高水平的年轻教师,音、体、美、德育、英语、计算机等学科专业教师普遍缺乏等现象广泛存在。同时,在硬件方面,校园设施陈旧落后,缺乏基本的素质教育教学设施等问题依然突出,尽管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资力度,但是在硬件条件方面相比城市还是存在较大的差距。农村基础教育教学软、硬件条件的不足阻碍了素质教育改革的进程。

(三)农村家庭教育的缺失和不合理

在目前广大的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大量存在,许多中小学生由爷爷奶奶照顾,且大部分家长文化水平低,不懂得正确的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普遍存在溺爱、放任、严酷管教、体罚等不正确的家庭教育。且大部分家长并未认识到家庭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情,把孩子教育的责任全部推给学校。这种落后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思想认识,极大地阻碍了素质教育改革。2013年,在山东农村一所小学,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情,学生小明和小东在课余时间玩耍,小东不小心将小明的手夹到,经过医生检查后并无大碍,但小明的家长却经常去学校里闹,要求赔偿,最终事情以老师赔偿2000元告终。由于家长的溺爱和放任,本身道德知识水平有限,造成学生养成了大量的坏品质,老师之间也形成了不敢教,不敢管的气氛,当然这是少数,但这部分学生的成长更大程度上受家长教育和文化水平的制约,因此,应该在村里通过海报广播等途径宣传有意有利的道德观价值观。

(四)农村素质教育改革的副作用

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自身身心还未成熟,自制力低下,在宽松的教育环境下放任自流,造成了懒散、傲慢、以自我为中心、道德品质下降等问题,不认真学习,逃课,沉迷网络游戏,荒废学业,甚至出现违法犯罪等行为,这是目前农村素质教育改革主要出现的副作用。

二、我国农村素质教育改革现状的反思和展望

目前,我国农村素质教育改革出现的问题和困难正是改革带来的阵痛,面对困难,我们不能退缩,要积极寻求改进方法,来攻克当今农村素质教育改革带来的问题。

(一)改进农村素质教育改革方案

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可以广泛征询基层教育工作者的意见和建议,广泛考虑学生,家长的意见,对素质教育的具体实施方案进行有益的改进和调整。

(二)提高农村基础教育软硬件条件

国家需要大力提倡和引导杰出的青年教师和优秀的师范生到广大的农村去工作,缩小城乡教师薪酬待遇差距,并且为农村教育工作者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和发展通道,提高农村基础教育师资力量。

(三)提高农村家庭教育的水准

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阶段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农村地区家庭教育落后,农村教育主管部门可以开展大量的讲座、宣传杂志、广播等形式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进行培训,并且进行后期跟踪交流等形式不断提高农村地区家庭教育的水平。

(四)引导农村中小学生利用素质教育平台提升自我

农村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篇(4)

【关键词】文县;农村教师;困惑;反思

在现阶段的文县农村教学中还是存在一定的弊端与不足的,这些因素如果不得到有效的解决,势必会制约我国农村教育的整体发展,对此,在实践中,农村教师要不但的反思,提出自己的困惑,对其进行系统分析,进而有效的解决各种问题,提升文县教师队伍的整体质量,在根本上深化教学改革,提升文县农村教学的整体质量与效果。

一、文县农村教师的困惑

(一)文县农村教师流失问题

在现阶段的文县农村教育中教师存在的问题就是自我价值定位的问题,因为文县农村贫困地区教学经费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教师工资、待遇以及整体的发展机会相对较少的问题;同时也因为文县的政府部门缺乏正确的教育观念,在实践中缺乏对农村教育的重视,导致教师为了传统的发展流入县城地区,这些骨干教师以及优秀教师流失直接导致了农村教师资源的紧缺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就是因为城乡教育之间的差距问题,导致农村教师工作缺乏稳定性,其流动性相对较大,进而导致这种恶性循环问题的产生。

(二)农村教师队伍结构问题

虽然现阶段文县的农村教师的整体文化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是在整体上来说,教师队伍的结构缺乏稳定性以及合理性,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文县农村学科设置缺乏合理性,因为文县的自身发展的影响,其在教育过程中并没有设置专业的课程,只是单纯的进行语文数学等主科的教学,在实践中一个教师要负责多个教学任务,缺乏专业的教师资源,无法全面的开展系统的教学。

第二,教师年龄结构的问题。在整体上来说文县的因为经济因素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导致青年教师的匮乏问题,整体师资队伍呈现老龄化的发展趋势,这种问题直接影响了文县的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教师观念以及教学设备相对滞后,无法有效开展各种教学手段与模式

虽然现阶段农村教育质量在不断的提升,但是在实践中因为文县教学设备的缺失与滞后,教师观念相对较为之后,在实践中无法有效的应用各种各种先进的教学模式,导致农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与城市的农村学生存在极大的差异性,无法在根本上推动农村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文县农村教师的反思

(一)转变农村教师观念,提高农村教师的素质能力

首先,农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的提升教学理念,要与时俱进,保障素质教育理念得以实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对此农村教师要不断的提高传统的素质能力,在教学理念、教学观点以及教学策略上不断的优化提升,利用各种有效的学习提高传统的综合素质能力,不断的提升传统的观点与教学理念。

其次,完善现有的教学机制,构建科学的评价系统。

新课程改革转变了固有的教学评价系统,对于农村学生的自身发展、教师的素质能力较为重视,在评价上对于教学过程较为重视,因此文县教育部门要转变固有的教学评价机制,对其进行系统的完善与优化,提高评价的综合功能,有效的促进教师与农村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在农村学生评价上,要彰显评价的多元性,在对农村学生的学校成绩重视的同时,加强对农村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视,对于农村学生的个人发展、能力的提高以及综合素质能力等起到足够的重视,将评价的结果与过程有效的融合起来;在另一个方面,在教师的评价上,要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利用学校、教师以及家长的共同参与,建立一个多元化的评价机制,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能力,在根本上保障农村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与开展。

(二)创新现有教学方法,提高文县农村的整体教学质量

首先,转变固有的教学思想,增强农村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现阶段的发展中,教师要明确农村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的创新教学模式与手段,凸显农村学生的内在学习能力。在实践中,农村教师要不断的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农村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将固有的知识灌输转变为各种科学的知识引导,使农村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者。这种教学模式可以使农村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意识,在数学课堂上的思维会更加活跃,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会抱着积极乐观的态度。

其次,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小组合作模式开展教学活动,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内容设置情景问题,利用小组的形式进行问题的探讨、分析以及知识抢答,这种合作交流模式可以提高农村学生的合作意识,农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利用各种有效的讨论分析,不断的解决各种问题,提高对数学知识的掌握能力。

最后,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在实践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有针对的选取教学模式,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提高农村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的昂视开展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究问题结论、总结规律,进而有效的提高农村的的创新意识,寓教于学,提高农村教学的整体质量。

三、结束语

虽然农村学校在现阶段的发展过程中,还面临着很多的问题与弊端,与城市中相比有着一定的劣势,但是在实践中教师要对其进行不断反思,对于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解决,通过科学的方式有效的解决各种问题与弊端,基于实际的教学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不嗟挠呕教学模式,进而有效的缩短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之间的差距,全面的推动文县农村中教师队伍的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晓晓.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西部农村教师遭遇的困惑及反思[J].黑河学刊,2016,(01):107-108.

[2]孙德芳,林正范.农村教师的生存发展现状及政策建议[J].教师教育研究,2014,(06):40-46.

农村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篇(5)

关键词: 农村基础教育 存在问题 解决策略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保障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建成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缩小区域差距。”当前,农村教育依然存在许多比较严重的问题,这些问题已经影响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更好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农村教育面临的困境亟待解决。

一、当前农村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

1.农村基础教育目标错位。《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强调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自觉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促进社会全面进步。”这就给我们指明了办学方向,规定了办教育的总目标。然而,受落后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的影响,社会上许多人把升学与成才等同,把升学率的高低与办学质量的优劣等同。学生的思想素质和身体素质差,个性特长受压抑,缺乏社会实践能力和开拓进取精神,更无兴农爱农的思想意识。

2.生源质量不高。由于很多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因此“留守儿童”问题日益凸显。这就造成这一类学生求学兴趣不高,行为习惯较差。他们在小学时没有打下很好的基础,进入初中,随着科目增多,课程难度系数加大,厌学情绪更甚。班上的学困生给其他学生造成了不良影响,进一步影响了学生的求学兴趣。同时,随着部分家长将自己的孩子送入城市学校造成生源流失,进一步降低了农村学校的生源质量。

3.学校硬件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很多农村学校只注重外部环境的美化,而忽视与学生、与教学息息相关的硬件设施的完善。武陵中学花了大量物力、财力在文化广场等面子建筑的修建上,实际对教学有用的设施的投入却微乎其微。

4.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欠佳。农村教师整体素质主要存在四个方面问题:一是年龄结构不合理。农村教师队伍老化,后继乏人情形日益严峻。二是学历水平较低。三是教师整体能力较差。相当数量中、老年教师业务能力较低,不能胜任教育教学工作的大有人在。四是教师身体不适应。由于生活条件差、学校环境差、内外压力大、待遇不高、不良习惯等因素影响,农村教师身心素质明显下将。

5.农村学校管理水平不高。“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那些管理无序、质量落后的农村薄弱学校,都与校长及其班子成员的管理水平不足或工作极不负责紧密相关。因为校长管理能力太差,学校“依葫芦画瓢”、照搬照套制定的一些管理办法、措施、制度往往流于形式,只求纸上作业,不求实际效果。有的在用人策略上任人唯亲,在激励机制上不舍得花钱,在评价制度上不切实际。这样的学校难免一片混乱,教育质量可想而知。

二、促进农村教育发展的建议

1.端正农村教育办学思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农村基础教育要转变观念,必须注重面向农村,培养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他们学会生存打基础,这应该成为农村教育的重心。要端正农村教育的办学思想,真正把农村教育的重点转移到素质教育上,转移到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轨道上;要变升学教育为“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新一代劳动者的素质;要使各级各类学校的毕业生都能在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掌握一定劳动生产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使每一个青壮年农民能接受不同形式的职业技术教育。农村中学课程设置要体现文化课和技术职业课并重、选修课与必修课并重的特点。这样才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所有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用。

2.借助社会力量,实现农村教育供给主体的多元化。在政府发挥主导作用的前提下,积极培育社会力量在教育上的投入,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一方面实现供给主体的多元化,政府可以通过合同承包、服务购买等方式为社会组织和社会力量提供参与农村教育创造条件和空间,实现供给方式多样化。另一方面实现教育资金来源的多元化。可以通过政府与社会组织或私人资本合作供给、社会投资、村民自筹等多种筹资方式,同时国家对捐资、集资办学的社会团体、社会组织或个人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这样,多渠道筹措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既发挥了农村社区和私人组织的作用,又是对农村教育资源的极好补充。

3.加大教育投入,确保专款专用。目前国家预算中,对教育的投入仅占4%。即使是这样小的比例,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在缩水。这直接影响学校,尤其农村中学硬件设施的更新速度。因此,各级部门应该加强对教育经费使用的监管,使国家拨付的经费落到实处,这样才能完善学校的硬件设施。

4.尽快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素质。考虑农村学生数量下降与教师自然退休减员比例基本平衡,农村学校将持续一段时期暂不补充正规师范毕业生和社会其他条件合格的人员进入教师队伍,对现有在职农村教师从优化培训机制与途径入手,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努力实现教育理念、教师角色、教育能力、教育评价的全面转变,共同提高。通过以上措施,促使全体农村教师不断学习教育科学理论,树立教育创新意识,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完善现代教育行为。

农村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篇(6)

一、影响农村教师队伍稳定的部分问题

1、 农村教师结构老化,整体素质不高,发展空间小。

由于财政编制人数有限,在老教师没有退休的前提下,年轻教师很难进入教师行列中来,而且农村教师生存压力巨大生活艰苦,即使做出成绩,也少有有效机制和奖励制度予以肯定,缺乏发展空间。他们一旦有门路就想离开这个职业,或走出农村走进城市,造成农村教师流失严重。

农村教师与城市教师相比,农村教师整体素质不高,教师队伍各种结构不合理,一方面,农村教师学历达标与能力达标存在较大落差。尽管通过20世纪末大规模的学历补偿教育和在职培训,学历达标率分别提高到百分之九十五以上,但由于培训质量低和其他多方面原因,不少教师实际教学能力和整体素质并没有得到同步提高。另一方面,学科结构极不合理,大部分学校缺少音乐、体育、美术、计算机和外语教师。另外,年龄结构不合理,层层拔高使用的多。

2、 中央、省财政投入不足,教师待遇较低

我国现行的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体制是属于“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管理体制,曾经起到过十分主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着各级政府层层下放义务教育的管理权限,推卸对义务教育责任的现象。这样财力薄弱的乡镇政府承担了农村义务的重大责任,有人形象地称之为“小牛拉大车”。

我们小学教师队伍,就物质待遇而言,待遇低。就工作环境而言,中国城乡的二元社会格局,造成城乡差别巨大,社会各种优质资源绝大多数集中在城市,导致农村从物质到精神文化的各个方面处于贫困状态。

3、代课教师较多

我们联校的突出问题之一是代课教师问题,由于有的教师年龄大再加上常年带病无法坚持正常工作,只好由代课老师来维持当地小孩的教育。目前我联校有30名左右代课教师。农村代课教师一方面拿不到或拿很少的工资,另一方又多数不具备教师资格。和城里教师人满为患相比,存在着不平等。

显然,随着农村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村教师队伍问题正凸显为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瓶颈,并将严重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农村教师流失严重,结构老化,素质偏低。在此,我认为要从制度重建的角度思考农村教师队伍问题。

二、加强我国农村教师队伍的对策建议

1、 应建立城乡教师双向流动制度

就农村教师现状分析,教师流动制度实质需要建立双向流动制度。双向流动制度包括两种制度,其一,城市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制度;其二,农村教师定期到城市学校进修制度。近年来,各地建立的教师交流制度,大多属于前一种制度。但是,在这种制度运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将教师交流与评职晋级挂钩,导致乡村学校教师感到,“乡村学校是城市学校教师练手的地方”;二是,交流时间较短,一般为一年左右,且不知道下批交流人员是否还接续进行。显然,这种制度有一定缺陷。因此,要解决农村教师问题,建立农村教师定期到城市学校进修制度很必要。

3、要修改教师编制制度

当前,教师制度中教师编制问题对素质教育的影响很大。现行城乡教师资源配置受制于教师编制,农村学校教师编制数普遍少于城市。不利于素质教育开展。我们认为,要从两方面入手解决问题。

一方面,以农村学校为单位核定教师编制。学校是素质教育的直接的实践机构。某行政区域内教师编制数量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标准,不能说明该区域内每一个学校教师队伍的实际需要数量;某行政区域内教师队伍机构合理,不能证明该区域内每一所学校教师队伍机构均合理。教师一般不可能跨学校工作,因此,教师编制要服从教育工作实际的要求,就应该以学校为单位核定。这是实践的逻辑。

另一方面,核定教师编制要多维度考虑。我们认为,从真正的素质教育要求出发,教师编制除了考虑教职工和学生比之外,还要考虑任课门数与教职工比,周课时与教职工比等因素。规模小的农村学校还要考虑年级数与教职工比。素质教育在实践中基本要求是学校开设的课程门类要齐全。试想学校因为教师编制数量紧缺,不得不将教师主要集中于开设中考和高考要求的必修科目,怎么能实施素质教育呢?同时,为了提高教育质量也不能不考虑控制教师上课的周课时数,给教师学习、进修、备课的必要时间,计算教师编制时忽略周课时与教职工比也是与素质教育理念背道而驰的。可见,现行教师编制主要是与“应试教育”相匹配的,只有与“应试教育”相匹配的各种规章制度逐一废除,素质教育才可能落到实处。

农村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篇(7)

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是与这个国家的教育直接相关的。回顾这些年来我国的教育情况,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相比于世界上许多先进国家和地区,中国的总体国民素质仍处于较低水平。其中我国农村人口素质的高低是影响我国整体国民素质高低的主要因素。要提高我国的整体国民素质就必须重视提高我国的农村人口素质,只有农村人口素质有了质的提高,才可以从根本上适应我国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要求。由此可见,教育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有着不可动摇的重要地位,党和政府也十分重视,最近又提出了要在2050年之前把我国建设为教育大国计划。“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这已广泛被大家所接受。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比重大。据统计:我国有80%的学生是在农村接受义务教育的,这些学生的素质会影响到我国整体学生的素质,而农村的教育条件、教学水平等在总体上都低于城镇小学。因此,农村的义务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虽然这几年国家及政府对义务教育极为重视,无论在教学的硬件设施上还是在师资队伍扩大方面投入了很多,但目前农村小学教育仍存在许多弊端,主要表现在:

1 教育投入不足,教学设施陈旧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想方设法增加教育投入,实施了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办学条件得到一定的改善,但农村学校的校舍危房依然存在,且教学设施比较陈旧。师生所用的桌椅设施仍然是上世纪70年代留下来的,新旧相映,显得极不协调。在农村小学几乎找不到手风琴、电子琴等音乐器材。由于农村教育经费有限,很多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大部分农村小学微机室、多媒体室缺乏或不完整,图书室的书籍数量少而陈旧,体育器材也很匮乏,有些设备仅仅是摆设,坏了也因缺乏资金无法购买新的。不少课程都因教学设施的缺乏而无法保证教学任务正常完成,更别提教育现代化、信息化了。

2 师资力量薄弱,教师整体业务水平不高

2.1 教师负担重。在我们农村小学中,年纪偏大的教师较多,这些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但教育方式落后,教学质量存在很大问题。由于农村信息相对闭塞,与外界的交往不多,造成小学教师的教育观念滞后,教育教学能力不强。多数教师依然是用“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书”的传统方法来完成教学,而学生的“学法”仍是“听、写、读、背、考”的五阶段式。这种原始落后的教学方式,不但不能适应当代教学的需要,而且加重了师生负担,消耗了他们大量时间和精力,取得的却是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同时,农村家长为生活所迫纷纷外出打工,使农村家庭教育的缺位现象严重。把本应由家庭、家长承担的教育责任全推给教师和学校,要求教师在学习上、生活上给予这些学生更多关心和照顾,这无疑加重了教师的负担。

2.2 教师思想观念落后。部分老教师受固有传统教学思想影响严重,习惯于运用传统教学模式,存在思想守旧、观念落后、改革创新意识不强、有畏难情绪的现象,缺乏实课程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中很自然地还走传统教学的老路,影响着教育质量的提高。

2.3 教师培训落后。做好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素质势在必行。教师观念的更新,教材和课程标准的把握,更多要依赖于教师培训工作。可是,目前农村学校普遍存在选送培训和校本培训不到位的现象。很多学校的教师外出就会影响校内教学。其次在于学校办学经费紧张,缺少培训经费。校本培训不到位,主要原因在于学校学科教师数量不足,缺少校本培训的师资和条件,开展专业培训和教学研究很难形成氛围并保证质量。

2.4 教师自学自研落后。新课程学科教学内容要具有开放性、交叉性、整合性、综合性,教师传统的专业知识储备已经不能满足实施新课程教学的需要,教师必须加强自学自研,不断“充电”,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把加强自学自研作为职业发展的需要来对待。可是,农村学校由于受地域、经济、硬件等条件限制,可供教师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资源极为有限。许多学校没有网络,缺少图书。有限的图书得不到及时更新,多数已经过时。教师自学苦于没有资料可学,自研苦于没有资料可查,搜集资料,完善知识结构,改进教学策略受到影响,解决教学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缺少辅助资料。另外,由于学校学习资源的限制,教师外出培训成果在校内得不到巩固练习和及时消化理解,不能内化和深化,久而久之,出现培训成果的流失。教师自学自研的落后严重影响了教师专业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

3 农村家长素质较低 ,重智轻德

目前,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着重智轻德的倾向,特别是在农村家庭,大多数流动人口家长道德素质较低,其言行不但不能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反而给以不良习气的耳濡目染,造成许多负面影响;同时流动人口家长的德育能力也较为欠缺,在家庭教育中,忽视对孩子思想、政治、法制、道德等方面的教育,有的甚至与学校德育相悖。这一状况,严重地制约了农村学校德育的有效开展。

4 存在问题

4.1 硬件方面,即教学设备简陋,无法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

4.2 软件方面即师资力量薄弱,农村各方面条件都差,年轻的毕业生大都不愿到农村任教,教师平均年龄较大,知识结构相对陈旧,工作也缺乏年轻人的激情与活力。

4.3 家长素质较低,督促孩子读书的意识淡薄,家长认识到现在社会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大专院校的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现象很普遍,而这时许多同龄的打工者已能基本维持自己的生活了,许多农民就会认为“读书无用”、“多培养一个大学生,就多出一个贫困户”,这种认识和环境的存在,家长的教育意识误导孩子,使得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也会慢慢减弱。

5 几点思考

结果显示,目前农村教育现状还不能达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仍存在着一些差距,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因此:

5.1 针对教育财政资金问题,建议政府在合理的范围内,尽可能多的将经费也能投入到农村学校,使农村学校的硬件教育设施更加完善,为农村学生能提供最基础的学习环境。

5.2 针对农村教师师资问题,建议教育部门尽可能给长期在农村教学一线的教师们更多的优惠政策,政策适当向农村教师倾斜。建议教育部门分配更多的年轻优秀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传播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尽快帮助农村教师提升专业化水平,带动农村教育发展,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