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纺织智能化

纺织智能化精品(七篇)

时间:2023-10-13 09:48:25

纺织智能化

纺织智能化篇(1)

 

在3月24日举行的中国纺织机械协会第七届理事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纺织机械行业“十三五”发展指导性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

 

中国纺织机械协会会长王树田表示,“十二五”期间,纺织机械行业以自主创新为动力,以产品结构调整为主线,努力发展高端纺织装备和优质专用基础件,自主创新能力有所提高,加工装备水平明显提升。展望“十三五”,纺织机械行业将进一步为纺织工业提供高质量、智能化的新型纺织装备,支持纺织产业向技术密集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转变。

 

《意见》在对纺机行业“十二五”取得成绩和存在问题进行总结和回顾的基础上,提出了纺机行业“十三五”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和目标。《意见》提出以自主创新为动力、结构调整为主线、质量为基础、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行业自律的基本发展原则,“十三五”期间,将产学研结合研究关键共性技术,重点研发新型纺织机械成套装备及专用基础件,并加快行业服务平台的建设。纺织机械行业将从以往高速规模扩张的发展模式转为以创新为动力的增长模式。

 

值得关注的是,“十三五”期间将研发、推广一批具有广泛适用性的先进纺织数控技术和智能化纺织装备,《意见》中列入了“十三五”期间重点“科技攻关项目”59项,“先进适用技术推广项目”34项。

 

回望“十二五”:增速放缓创新升级

 

“十二五”期间,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入,国产中、高端纺织装备发展较快,受到国内外用户的欢迎,纺织机械行业整体运行稳中有增。

 

5年来,行业主营业务收入持续增长,2011年历史性地突破了1000亿元大关。2015年,纺织机械行业主营业务收入1179亿元,5年中年均增长3.64%,接近《纺织机械行业“十二五”发展指导性意见》中提出的1200亿元的目标。与此同时,在科技进步的带动下,国产纺织机械延续“十一五”期间形成的销售势头,市场占有率保持在70%以上,出口金额从2011年的22.45亿美元增长到2015年的3.89亿美元,年均增长8.3%。

 

在我国纺织工业增速降低、内需市场需求下降的情况下,我国纺织机械行业持续进行产品结构调整,企业努力进行新产品开发,并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取得了较好的出口业绩,使全行业保持平稳发展。

 

《意见》在分析“十三五”期间纺机行业面临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后指出,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和纺织工业结构调整的深入,“十三五”期间,纺织机械行业将进入新一轮结构调整发展时期,行业将放缓规模扩张速度,主营业务收入将在稳定的基础上增长;而伴随产品技术含量的增加、创新力度的加大,国产纺织装备的市场占有率和出口金额将会增长。

 

“十三五”行业经济运行目标为:全行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500亿元;国产纺织装备出口金额超过35亿美元;国产纺织装备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80%以上。

 

《意见》提出,“十三五”行业经济运行目标为:全行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500亿元;国产纺织装备出口金额超过35亿美元;国产纺织装备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80%以上。

 

展望“十三五”:装备智能化引领新趋势

 

装备产品与制造智能化。在数控技术被广泛采用的基础上,“十三五”期间,纺织机械行业主要技术研发方向是纺织装备产品智能化和装备制造智能化。产品智能化是通过提高纺织装备主机的数控水平和智能化程度以及研发智能化辅助系统,为下游纺织用户提供智能化生产解决方案。

 

装备制造智能化是通过引入智能化机床和辅助机器人等设备,改进与优化自身生产过程。两方面的智能化都将有效减少人为因素对生产的干扰,提高生产效率,稳定并提高产品质量,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优等品率。

 

装备制造与应用的信息化。传统制造与云平台、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结合,将使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为纺织装备制造与应用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撑。实现机器的集中控制、联网管理与远程监控制造过程,将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消耗;在品质控制环节,通过对大数据采集与分析,有助于优化生产工艺和改进产品的质量;在销售与售后阶段,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减少流通环节,降低运行成本。

 

装备制造服务化。纺织装备制造企业可向下游延伸服务,为客户提供全生命周期的维护与在线支持,提供纺织品生产整体解决方案和个性化设计以及电子商务等多种形式的服务,有条件的企业应积极发展精准化的定制服务,从单一的供应设备,向集融资、设计、施工、项目管理、设施维护和管理运营的一体化服务转变。

 

大型纺织装备制造企业应掌握系统集成能力,开展总集成与总承包服务,鼓励装备制造企业围绕产品功能,发展远程故障诊断与咨询、专业维修、电子商务等新型服务形态。

 

发展的可持续性。纺织机械及专用基础零部件质量和可靠性的稳步提高,是纺织生产高效连续运行的保障,是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基础。“十三五”期间,制造与装配新技术、新工艺、轻量化新材料的应用将成为纺织机械企业关注的重点。对环境影响小、资源利用率高的绿色制造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关乎纺织机械行业的未来。

 

四大关键领域为行业走向高端化打牢基础

 

随着纺织新工艺和新技术层出不穷,促使纺织机械行业创新向价值链高端延伸,走高可靠性、高技术和高附加值的高端发展路线。高端纺织装备在中国纺织产业链中逐渐占据核心地位,其发展水平是纺织产业的整体竞争力提升的保证。

 

数字化、智能化纺织装备

 

智能化连续纺纱生产装备。加快研发智能化纺纱生产关键技术,建立智能化、连续化纺纱工厂,实现纺纱全流程数字化监控和智能化管理,夜班无人值守。清梳联合机实现智能化管理,条并卷机与精梳机间棉卷全自动运转、自动生头,粗纱机与细纱机之间实现多台机间粗纱满、空管自动输送,细纱机粗纱空管与满筒粗纱自动交换,细纱机与自动络筒机间实现多台机组集中控制,实现设备生产过程、故障的远程控制、诊断。

 

采用智能化搬运机器人和运输设备,实现工序间物枓自动输送。数控机织装备。采用数字化控制技术,建立具有全面监控能力的数字化机织车间,实现机织车间的织机群控管理。

 

新型纤维材料生产装备。建立从纺丝、后加工到产品包装运输的全流程智能化长丝生产线和物流系统,实现化纤的生产、收集、检测、运输等环节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数控节能环保型印染装备。建立智能化印染连续生产线和数字化间歇式染色车间,实现对机械参数、生产工艺参数、能源消耗和产品质量进行全方位实时监控,机台或单元机实现闭环控制;集成染化枓自动配送系统,智能化废气、废水排放监控系统和能源回收监控系统,形成覆盖印染全流程的智能化监控系统。

 

数控非织造布生产装备。面向产业用纺织品,研发多种工艺在线复合成型和混合型非织造装备,研发宽幅高速梳理、铺网与针刺设备,研发与其他非织造技术结合的水刺装备。

 

智能化针织装备。通过数据网络将针织设备与生产管理系统联通,实现对设备的集群智能控制,对设备状态、生产数据、工艺数据和花型数据进行在线监控。集成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系统,通过系统联网传送编织文件、设置编织参数、控制编织过程,实现机器分组管理。

 

纺织专用基础件生产装备与纺织仪器。研发量大面广的纺织专用基础件的高效复合加工专用数控装备和自动化生产线,保证产品加工质量稳定,提高纺织专用基础件的使用寿命,降低能耗和噪声。

 

智能化服装生产线。开发智能化服装生产线,研发数控服装生产关键装备,建立包含验布、裁剪、缝制、熨烫、检验、包装、储运等全部工序的自动化生产线,达到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的目的。开发专用服装生产数字化控制系统,使设计系统与生产管理系统间的信息互联互通,形成建立在互联网平台上的服装生产制造系统。

 

纺织机械关键共性技术

 

纺织装备设计制造理论与技术。开展纺织装备设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主要在基于信息化架构下的纺织装备设计技术平台、纺织装备的人因工程工业设计、碳约束下的纺织工业可持续发展装备设计和纺织装备的RFID(无线射频识别)物联网设计四个方面开展。

 

纺织装备复杂系统及其数字化、智能化控制技术.开展纺织生产过程中的检测与控制技术的应用研究,提升国产纺织装备的性能、效率及加工质量,包括开展纺织装备中的专用传感器、纺织装备的多单元协同控制系统、纺织工业机器人、纺织装备网络监控系统的研发。

 

纺织装备专用基础件制造与强化技术。纺织装备专用基础件的种类繁多,用量大,对纺织装备的性能和质量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开展纺织装备专用基础件精度控制、表面强化、新材料的应用等技术的研发。

 

互联网与装备制造智能化

 

纺织机械制造与互联网。研究基于互联网的纺织机械制造技术,推动装备生产制造模式的变革。研发纺织机械制造过程的互联互通体系和关键支撑工具,建设装备制造工业云平台,为纺织机械设计、制造、营销、经营管理、远程监控等生产经营活动提供支撑和服务保障。

 

纺织机械制造的智能化。构建面向纺织机械制造的CPS体系,重点研究三个方面:推进纺织机械数字化设计和生产,研究纺织机械数字化设计、仿真优化与验证集成体系和纺织机械数字化工厂相关技术;建立纺织机械智能工厂和智能车间,包括智能物流系统、智能加工系统、智能自动化装配一集纺织机械整机智能测试与质量控制系统,实现纺织机械制造系统的自动化和信息互联互通;建立面向纺织机械制造的大数据和云计算平台,对制造数据进行采集、管理、储存、挖掘分析。研发企业应用软件,具有在线监控、预防性维护、物流预测和智能决策等功能。

 

纺织机械质量管理与标准化工作

 

质量管理方面。建立企业质量保障体系,开展纺织机械智能制造基础通用标准、评价规范的研究。加强制造与装配现场的管理,加强装备制造过程中的质量监督与检验。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力度,提高加工装备和质量检测仪器的技术水平和精度等级。提高行业质量监督水平,为企业提供包括标准宣贯、质量检测、咨询等全面质量服务。

 

标准化工作方面。完善纺机机械与附件领域的标准化体系,充实标准化工作人员队伍,提高标准制修订水平。标准化工作与纺织机械行业的发展密切结合,紧跟行业产品结构调整的步伐,起到促进纺织机械行业技术创新与规范行业竞争的作用。重点开展新型纺织装备的关键技术标准的制定。在跨领域新技术标准方面,开展纺织机械与附件社会团体标准的制定工作。

纺织智能化篇(2)

记者:目前的纺织机械市场正呈现出怎样的市场需求?

祝宪民:去年以来,纺织机械市场表现出对速度快、效率高、用工少、节能减排和绿色环保等需求特点,织机市场的发展趋势向小批量、高附加值的新型织机方向发展。纺机市场需求是以技术进步为前提,需求特点集中反映在纺机装备的技术含量,节能减排的应用效果,自动化智能化融合后的创新成果,在线监控及管理的集成应用等方面。

在接下来几年里,纺织机械行业的重点工作是,加快智能制造和数控一代纺机发展;加强节能减排型产品开发;加大高性能专用纺机基础件的技术攻关;提高产品可靠性;推动品牌建设及提高竞争力,为纺织产业升级做好装备先行工作。随着纺织产业生产规模扩张势头的逐步放缓,企业对纺机设备升级改造的进一步加大。纺织企业对于先进设备的应用范围在不断提高,自动落纱长车、清梳联、自动络筒机、喷气织机、喷水织机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记者:能否为我们解释一下现在已经被很多纺机企业采用的纺机“机器人”?

祝宪民:自动化其中的一部分就是机器人,自动化本身便需要机器人来实现。从发展趋势来看,制造业下一步的发展,是由人工智能、机器人和数字控制和信息技术这三部分加起来,而这可能会组成下一次的工业革命。我国作为制造大国,要发展为制造强国,也要走这条路。

已经有在使用机器人的企业,包括很多印染、纺纱、织布企业。不要把机器人单纯理解成一个人,有手有脚,那是比较狭义的机器人。实际上机器人是指能够模仿人的动作,代替人的功能,比如纺纱自动集体落纱的小车,自动进行抓管放管,这就是机器人功能。今后,自动络筒机可能会发展成为有好几只机械手,自主完成络筒工作。

记者:纺机的自动化及智能化具体是指什么,都有哪些形式的实际应用?

祝宪民:人工智能有比较严格的定义,首先有感知,然后进行分析、做出判断,最后做出决策。能完成这几步程序,才是人工智能。所谓人工智能,是机器一定要能代替人的思考。感知之后,要能够进行分析决策,完成人的思考过程。

以细纱无人铛车为例,夜班时间是用电峰谷价格便宜,需要开车又想做到无人值守,无人值守则需要断纱少,断纱少则需要适当地降低锭速。这些本来需要由平时积累的经验进行人工判断,现在,我们将这种人工分析判断植入人工智能,做到自主判断,便可以替代人力,实现无人值守,有效降低各类成本。

记者:关于高端纺织机械装备的未来发展,您有怎样的判断?

纺织智能化篇(3)

市场格局倒逼智能化变革

“国内由于原料和劳动成本的不断上升对机械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要做高端、深加工、高附加值的产品,对机器的水平和档次与原来铺摊子的模式完全不可同日而语。所以今年设备销售数量比以往有所减少,但是附加值都有所提高。”中国纺织机械器材工业协会理事长王树田这样说。

王树田分析,过去那种对技术水平要求不高的产品已经不多,高端产品销售情况相对较好。提高产品附加值,延伸企业的加工深度,提高产品稳定性,这些都要求机械自动化水平高,尽可能减少人工数量,因此自动长车、自动落纱设备销售情况良好。

对纺织行业影响最大的棉花问题,使棉纺企业受国内外棉价差异过大的影响没有改观,棉纺行业整体利润下滑,限产、停产现象突出。不同类型的棉纺企业对设备的需求不同,大方向是求变、求新、求突破三种思路。

在当前行业不景气的情况下,具有高速、高效、可靠性高等特点的纺纱机械更受市场认可和青睐。今年国内棉纺机械市场精梳机、细纱长车增速较快;带集聚纺细纱长车、全自动落纱粗纱机及粗细联系统比重加大;具有高速高产、高度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喷气涡流纺进口较多,受到更多关注,随着该设备对原料多元化的适应,适纺品种增加,部分替代了环锭纺纱线,市场还有较大空间。

市场种种反馈,直指机械智能化。智能制造是制造技术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集中体现。国家将智能制造装备的发展列入《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并将智能化纺织成套设备列入类标志性重大智能成套设备之一。

织造业虽实现了无梭化,但还是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因此,为减少用工成本,高速、机构简化、自动化程度提高,开发推广智能化织造设备是国产织机进一步发展的方向。配合先进的凸轮装置和多臂机、电子提花机和通丝,自动穿经机、分绞机和接经机等制造准备机械,智能织造车间、全流程智能型自动化织造生产线等成套型设备将解决工序间物流、信息流、工序转换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可以大幅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降低劳动强度,进一步提升纺织品质量。

由于这样的大趋势,行业格局也发生了变化。过去靠低档产品、扩张规模为经营主要模式的企业遭到洗牌,榆次和胶南地区产业集群的一些企业就在此轮洗牌中消失。“和纺织大行业一样,强的企业愈强,资源向强势优秀企业集中。”王树田说。

分行业需求千江入海

今年以来,化纤机械总体需求呈下行趋势,化纤设备市场随着化纤行业整体投资的逐步回归理性,市场销售状况将趋于常态。近年来化纤机械在大型化、连续化、柔性化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精细化与节能、经济生产。新技术发展方向是系列化及系统化、专业化与精细化、专一化与多功能、持续化及持久化、高新技术融入及知识产权先导,发展趋势是工程技术低成本化。

针织产品的多样化需求给针织机械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促使针织机械不断朝着高速度、高效率、智能化、高精度、多样化、差异化、实操作、易维护,稳定性好、可靠性强的方向发展。今年随着劳动力价格的上涨,提升针织设备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将成为市场需求的主流趋势。针织工艺和设备方面在近年取得重要进展,针织机械生产效率在提高,电脑和自动控制技术在应用拓展。细针距、多路数、高转速、大筒径仍然是普通纬编大圆机的发展主流,智能化针织圆纬机则广泛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电子选针技术及与之配套的CAD、CAM技术。

国产电脑横机在发展迅速的同时,同质化情况比较明显,机器结构和主要配件差异不大,近来销售受冲击最大的也是电脑横机。这使得今后的发展方向为特殊功能电脑横机,提升智能化控制系统的性能与功能。

经编产业的快速发展与国产经编设备和技术的加速提升密切相关,相对于梭织技术,针织行业具有更高的效率和更低的噪音。经编产品小到蕾丝花边、提花网袜,大到风力叶片、高铁列车,从内衣、床品到建筑、医疗、航空航天材料,都少不了经编面料的贡献。在针织行业中相对于纬编技术,经编技术具有更高的投资回报和更广泛的应用领域。

印染是纺织产业链条上不可或缺的环节,技术升级、更新设备已成为印染企业节能减排的根本途径。通过更新设备提高印染企业生产自动化、管理智能化、商务电子化的水平,实现产品质高低耗和对市场快速反应能力,推进传统产业向现代制造业的转变。染整装备重点推进新一代多功能、智能化的在线监测与控制系统研发和产业化应用,形成多车间级和工厂级的综合信息管理控制系统。

不难看出,纺织各分行业的发展趋势千江汇流,直指一个大目标:智能化。

困境中并不绝望

我国是世界上重要的纺织机械生产基地与消费市场,同时还是纺织机械进口最多的国家之一,特别是一些速度高、智能化程度高的纺织整机和零部件,更是依赖进口。目前,内地的纺织机械生产企业已经开始注重技术创新,部分国产纺机的产品在技术上逐渐接近国际水平,基本可以替代进口。但是国内纺织机械生产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普遍不强。

“大而不强”,表现在机械制造能力不强,先进装备的研发能力和自动控制系统的研发能力不足。在研发投入方面,我们与国外先进企业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国外企业用于研发的投入占销售额的8%~12%,而国内企业纺织机械行业的总体研发投入只占销售额的1%。

这样的局面需要同时也将促使智能制造对纺织机械的加速变革。

“2013年,困难还是挺困难,只是不一样的困难。”王树田这样说:“有些企业有自己的技术储备,产品能够适应市场的变化;有些企业原来就是铺摊子,市场行情好的时候就卖,也没有自己的技术储备,在市场不好的时候就无力应对,今年消失了相当多这样的企业。”

什么机器都卖得出去的非理性市场已经不太可能再出现。王树田认为,纺织机械行业很难出现所谓的“触底”,因为纺机要面对的市场领域很多,总是各个行业此起彼伏,各有长短。比如基本建设的物品少了,经编、产业用的需求就少了;房子盖得少了,装修家用就少了,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到纺机行业。

纺织智能化篇(4)

夏令敏表示,目前行业内在智能化生产方面达到较高水平的企业越来越多,有的已经走在了国际的前沿,这是行业不断努力的结果,最重要的是智能化的引领。他认为,纺织行业智能化分为数字化的管理、智能化的制造、智慧化的物流、智慧化的营销,每个方面都需要深入落实,目前很多纺织企业做了成功的L试,在两化融合、数字化、大数据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此外,物联网的应用应该成为关注的重点,在这方面协会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夏令敏提到,如何把管理讲清楚,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对中纺企协而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在今后一段时间,协会要把研究企业管理中的特点作为重要工作之一,深入研究,寻求方法,更好地服务会员,服务企业家,在品牌化、科技化、国际化、高端化的路上,让管理始终走在前面,为行业发展保驾护航。

山东省济宁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吴霁雯,中共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委书记李志红,中国纺织工业企业管理协会特邀副会长、山东省纺织服装行业协会会长刘建国分别在致辞中提到,纺织服装产业是济宁重点打造的千亿级产业,围绕加快提升产业集群、优化园区布局、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大力培植龙头企业,济宁产业集群发展进入快车道。其中,汶上县把纺织服装产业作为重点主导产业来培育,坚持走智能化、专业化、柔性工贸一体化、品牌自主化的发展道路,通过打造电子商务、产业市场、设计研发、检验检测、大数据库、网上人才联盟“六大公共服务平台”,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

会上,中国纺织工业企业管理协会常务副会长杨峻针对上半年协会工作做了报告。上半年,中纺企协围绕行业发展形势和企业需求,以及企业运行和管理、集群升级、园区建设等展开调查研究工作,深入调查研究、加强信息共享。同时,中纺企协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根据具体需求组办和促成了多规格、多层次、多形式的交流对接活动,搭建专业平台,提供交流机会,为参与者带来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此外,为了帮助企业解决更多难题,中纺企协充分了解企业需求,努力提供形式丰富的服务。下半年,中纺企协将延续“一体两翼”工作思路,进一步将管理与具体工作相结合,强化为企业和企业家服务,切实形成系列化、差异化、多元化的服务模式,同时加速企业智能制造转换步伐,倡导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打造行业重要创新驱动力;关注企业投融资需求等,更好地运用金融资本为产业服务。

中国纺织工业企业管理协会驻会副会长邢冠蕾宣读了理事会成员变更说明及新增副会长、理事名单。中国纺织工业企业管理协会与山东省纺织服装行业协会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并授予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人民政府“全国纺织工业企业管理创新发展奖”。“汶上县服装产业区域品牌发展战略合作协议”等签约仪式也在会上举行。

之后,山东省代表企业家分享了企业管理经验。

以“四化”为引领 创新驱动转型发展

山东如意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邱亚夫

从三年前参观指导如意工作以来,如意一直将企业作为创新的主体,以科技化、高端化、品牌化、国际化为引领,取得了一定的成果。2016年,如意获中国工业界最高荣誉;目前拥有两家上市公司,预计年底会有第三家;位列中国100大跨国公司;在全球15个国家拥有20多个控股或参股公司,35个国家的5000家零售网络;在12个国家建立了生产制造基地,法国、日本、澳大利亚、美国的员工分别超过千人;运营着30多个国际知名纺织服装品牌。

目前,如意已经从科技制造和时尚品牌两方面实现了企业转型,完成了从澳大利亚羊毛基地到全球服装环节的全线贯通,棉纺印染产业链也已完全打通。并由传统工业向智能制造时代迈进,包括银川数字化纺纱科技基地,智能纺纱工厂,智能服装工厂,新疆石河子智能化产业链,以及新疆南疆三个工业园的建设。在品牌集群方面,如意通过收购法国时尚品牌实现了向时尚产业的迈进。如意集团已经初步形成以如意金控、如意国际、如意科技、如意技术研究院为主要组成部分的企业格局。未来,如意将打造全球知名时尚产业集团,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实现新一轮的的创新发展。

“走出去”战略的探索和实践

山东岱银纺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赵焕臣

从1999年开始,山东岱银从斯里兰卡、美国、到马来西亚,率先迈出了“境外投资”的步伐。十余年的发展,岱银集团成功地将设计、生产、营销各环节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优化配置,逐步建立起跨国企业的发展模式,同时也带动了企业进出口贸易业务的快速发展壮大。岱银的“走出去”探索,形成了五方面战略:稳步走出去,保证投资安全;立足自身实际,发挥比较优势;适应境外国情,实行本土化经营;培养一支国际化人才队伍;勇于探索,勇于克服各种困难。

通过这“走出去”的十几年,岱银实现了中国传统产业的华丽转身,自身也因为“走出去”收获满满,形成了全球化视野,提升了经营管理理念,达成了品牌意识的强化与创建,全面提升了综合竞争力,确立了参与国际竞争的信心。

传承文化 创新发展

无锡一棉纺织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晔B

纺织智能化篇(5)

E-smart Textiles is a kind of novel textiles which is based on electronics, integrating some hi-tech solutions such as sensing, telecommunication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to textiles. While E-smart textile applications have made a limited commercial impact so far, with relatively small volumes of commercial products launched primarily in the high performance apparel sector, predictions for growth of this market as a whole are huge. As deep integration of several cutting-edge technologies such as micro-electronics, nanotechnology and biotechnology,e-smart textiles is one of the most dynamic and fast growing sectors and offers huge potential.

1电子智能纺织品前景巨大

智能纺织品是指能够感知各种来自环境的变化或刺激如机械、热、光、温度、电磁、化学物质、生物气味等,并能作出响应的一类纺织品。从功能上划分,可包括智能保温、生理状态遥测、太阳能发电、可穿戴技术、形状记忆、智能透湿防水、感温变色、电子化服饰等。本文主要讨论结合应用了电子技术的智能纺织品。

电子智能纺织品是基于电子技术,将传感、通讯、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手段应用于纺织技术上而开发出的新型纺织品。近年来,国外许多纺织研究机构已开始致力于这一领域的研发,其中美国、英国、日本和比利时等一些发达国家的研究已处于领先地位。由于智能纺织品的终端消费市场巨大,分布广泛,因而难以片面笼统地预测其市场前景。

到目前为止,电子智能纺织品的商业影响还较为有限,其产品主要集中于一些高性能服装领域。据美国Venture Development公司报道,2005年全球电子智能纺织品的产值超过 3.4 亿美元,2008年达到了 7.2 亿美元,年增长率超过28%。另据美国BCC研究公司预测,2012年美国导电织物的销售总额将达 3.92 亿美元,年增长率将达 38%。据调查,目前终端消费品(如时装、运动及休闲装等)在电子智能纺织品中已经占有绝对优势,而在信息、能源、航空航天、国防工业、生物医疗以及交通安全和舒适等高科技领域也将得到快速发展。

2新型电子智能纺织品的开发与应用

2.1体育休闲服饰

目前,电子智能纺织品最成功的应用主要在于提升了高端产品的性能(增加 1 ~ 2 项新的功能),同时加上智能设计从而达到吸引消费者的目的。可穿戴技术目前已成为这一领域的开发焦点,其产品包括滑雪服、滑雪手套以及带有各种电子显示面板或键盘的服装等,它们价格高昂,主要是为了平衡不菲的研发成本。据全球著名的咨询公司Frost & Sullivan公司介绍,在生产加工中,可穿戴技术可通过提供车间、装配线以及操作区中与生产相关的数据和信息的移动接入而提升工厂管理系统的效率。

目前这一领域的佼佼者包括:美国体育用品公司 O’Neill,其代表产品为一款带有键盘(用于控制MP3播放器)的滑雪夹克;Nike公司,其与电子产品生产商Apple(苹果)共同开发了一款带有计步器的跑鞋,鞋中的计步器可与苹果公司的iPod nano音乐播放器进行互动,计步器可将数据无线传输至iPod,以更好地了解跑步距离和速度等数据。此外,德国体育用品生产商Adidas与Rosner、英国的Burton以及美国的The North Face公司在这一领域也非常活跃。他们推出的产品清楚地展示了未来智能服装的发展趋势,即设计感强,并具有简易的可操控性,因为这与处在特殊使用环境中的穿着者联系紧密。

在不远的未来,市场上其他一些值得期待的产品还包括不用肢体就能进行交流的职业装,以及能对极端环境进行感知并进行急救感应的夹克等。将由GPS(全球定位系统)驱动的新型传感装置结合在智能纺织品中后可精确定位用户所处的位置,即使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使用也没问题。

电子纺织产品与高性能之间及时整合技术的缺失,是阻碍目前电子智能纺织品获得突破的一个因素。将传统的电子元件如刚性印刷电路板(PCB)植入服装内并不是理想的集成方法,因为电路不能随织物一起变形。另外,在不移除电子元件的情况下也无法方便地对衣物进行清洁。如果能将电路织物化,使其能像织物一样产生形变(如可拉伸到一定程度),甚至是可清洗,这样就具备了很高的集成度,从而也将为大规模应用铺平道路。比利时Gent(根特)大学电子实验室开发了一种可伸展的电子技术,可通过普通的纺织加工过程将电子系统与织物相结合。这种可挠可伸展的电子系统与传统的刚性印刷电路板相比提升了用户的舒适感。通过模压技术,电路被完全嵌入到聚合物材料中,因此具备了可洗性。

尽管如此,在电子智能纺织品成为电子产品与服装领域的消费主流之前,还有很多问题要克服,如灵活性、使用寿命与稳定性等,而成本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2.2监测与健康护理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智能纺织品越来越多地融入体育和医疗器材以及植入系统中,用于监测心率、体温以及其他生理功能。智能纺织品必须舒适且不过分夸张,可抵御恶劣及多变的环境,可靠性佳,这一点在医疗领域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用于健康监测的产品很少有商业化的,投入使用的产品大多专为运动员设计使用。英国的BodyMedia可提供人体连续监测方面的解决方案;CuteCircuit开发的衬衫可根据蓝牙指令进行伸展或收缩。美国Textronics公司则开发了NuMetrex心率监测运动胸罩;加利福尼亚的VivoMetrics公司开发的用于医疗领域的Lifeshirt可监测一系列生命体征。

光纤将为新型智能纺织品的开发提供重要支撑,因为它们不仅灵活性高,而且还可将光用作信息的载体以及材料本身的传感器。医院里通常会通过将 1 个血管夹夹在患者的手指上以测量红光与红外光通过病人手指时的吸收率,从而判断血液的富氧或缺氧情况。Ofseth项目组希望能将这种测量方法应用于服装中,不用手指血管夹,而是将光纤围绕在智能服装的颈部。

Biotex项目正寻求一种融于纺织品中的化学监测技术,以用于急救领域。大多数智能纺织品都希望保持干爽,而该项目则希望开发一种特殊的传感器,用于测试人体体液如汗液等的传导性、电界液层、温度以及pH值等参数。目前为止,该项目的研究尚停留在体育应用领域,因为医疗领域的应用要难得多,且对可靠性的要求非常苛刻,需要得到多方的认证和肯定。如果成功的话,可通过将生物传感器与伤口渗出物接触以监测伤口的愈合情况。

近日,位于英国的SmartLife技术公司开发的针织“线状电子换能器”获得了一项国际专利。据悉,该装置呈针织结构,至少包括 1 个以导电纤维为原料的针织结构换能区,可编入服装中用于监测病人的健康状况。针织结构的变化将引起换能区电性质发生改变。通过监测这些变化,将有可能获得其变化规律,从而在应用于服装别是贴身服装时能更好地监测人体活动的情况。

近日,由加拿大Concordia大学Barbara Layne教授与英国伦敦大学Janis Jefferies教授分别带领的两个研究小组联合发表了一项声明,声称他们已经开发了一种高度智能的交互式服装。该服装结合了独特的工程连接器、软电缆系统以及时尚的外观设计,样机将无线技术与生物传感装置进行结合以充实声音和影像信息数据库。服装中的无线传感器和生物传感装置用于记录穿着者的体温、心率、皮电反应以及呼吸频率,这些数据通过互联网上传至数据库中,然后数据库会在必要的时候将这些信息反馈给服装。当穿着者感到压力大、悲伤或失望时,服装中的生物传感器会促使服装接收一些让人愉悦的信息如照片、视频、音乐等,织物中的LED上则对此进行显示,用于振奋精神,改善心情。

在高级竞技中,心率监测是一项重要内容。Vital Jacket HWM(Heart Wave Monitor)是一种能持续监测(最长连续监测时间为 72 h)穿着者ECG(心电图)和心率的智能T恤,目前由英国的Optimalife公司独家供应。将纺织品与微电子相结合,Vital Jacket将生命体征监测技术与T恤相融合,从而实现了ECG监测仪的植入。与T恤相连的是 1 件轻巧的带有SD存储卡(容量为 1 G)的测量元件,可方便地握于手中或置于T恤的口袋中。实时数据存储在SD卡中然后通过蓝牙发送给 1 台笔记本电脑。据称,该移动装置使用便利,无需与固定ECG测试仪相连,避免了繁多的连接线,可跟随穿着者灵活移动,监测能力提升,是体育、医疗与健身领域生命体征监测的一项重要成果。

在用于监测生命体征的电子智能纺织品中,由于在开发有效的用于保持电子联系且无需使用传导性聚合物的传感器方面存在困难,这一领域的突破受到一些限制。此外,在医疗领域中,当电子智能服装被用于监测人体健康时,技术和功能的可靠性极其重要,不能对穿着者的皮肤造成不适等症状。随着老龄化人群的日益增多,这一领域具有极大的发展前景。

2.3军事及航空航天领域

虽然电子智能纺织品行业仍处于起步阶段,但它在军事、医疗和体育器材等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医疗健康领域固然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但军事领域更不容忽视,目前这一领域正在开发将液态装甲、电流源、光能以及无线多媒体设备置于服装中。Soldier Warrior Systems(勇士系统)是一项研究和开发如何将电导与光导网、微型传感器以及电子装置与服装进行结合的项目。该系统配备了多种电子通信和显示装置,可为位于地面的士兵提供一些必要的信息和预警。通过将轻质电线和传导光纤织入士兵的服装或备选装置中,不仅可以节约成本,而且大大减轻了装备的重量,为光电纺织品应用于其他工业领域打下了基础。

我国对智能作战服也进行了深入研究,如在作战服中嵌入生化传感器用以监测士兵的心率、血压和体表温度等生命体征,甚至可通过嵌入超微感应器辨别伤者体表的出血部位,并在作战服中植入微电脑,结合远程控制技术使该部位周围的军服收缩,起到止血的功能;智能降落伞在跳伞士兵失去控制能力时能够自动打开,并根据所检测到的空中和地面具体情况改变飞行方向和速度等等。

近日,欧洲航天局(ESA)与丹麦智能纺织品专业开发商Ohmatex公司签署了一份协议,将共同开发和测试一种智能袜子装置,以描绘大腿肌肉的代谢活动。该项目旨在开发一种特殊的袜子,即将近红外传感器和基于纺织品的EMG(肌电)电极进行集成,EMG传感器可通过织袜机或针织横机与袜子进行结合,而近红外传感器则很可能被塑于袜子上。Ohmatex公司将利用其丰富的纺织传感器开发经验评估找出最佳的开发方案。如果开发成功,将有助于监测和维护执行探月等航天任务的航天飞行员的健康,减少其肌肉受损的可能。

2.4其他领域

在EU(欧盟)启动的第 7 个框架计划(Framework programme)中,PLACE it是获得资助额最大的ICT项目,其目的是研究将电子元件与日用品进行集成,从而使物品可发光,同时还拥有弹性、舒适性以及可洗性等技术性能。整个PLACE it计划将持续 3.5 年。据介绍,该技术研制成功后可用于新式的照明设计甚至是窗帘中,用于模拟自然光照,此外,用于学生的服装后可起到警示作用,从而使其在繁忙的交通中得到更安全的保护。

最近,芬兰TAMK应用科学大学开发了一种独特的带有照明系统的经编帘,并准备应用于蔬菜培植温室中。通过这种经编帘,农作物生长所需的光线将通过置于作物列与列之间的节能LED照明系统产生。经编幕帘宽约 1 m,当农作物及温室需进行维护时,帘子可轻易被卷起。比如,1 块 2 公顷的温室种植地需要安放 12 km的LED幕帘。根据研究,农作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除结果阶段)对色温的要求不尽相同,而经编帘中LED照明的功率及色温正好可以进行调节和优化。据估计,使用这种方法后,温室的能耗最多可降低一半,且LED照明的使用寿命可比目前广泛应用的高压钠光灯长 2 倍。目前,该技术已在多个国家取得了专利,其中在芬兰还注册了应用模型,并率先应用于黄瓜种植。Netled公司目前拥有这项专利的使用权,并希望将其商业化。该公司称,这种经编照明帘在北欧、中欧以及加拿大将有一定的市场前景,因为这些国家和地区常年光照不足,农作物生长受到很大影响。据称,这种技术除了可应用于农作物种植外,还将被用于花卉种植和室内装饰。

3发展趋势

目前国内外开发的电子智能纺织品中,大多是将柔性电子元件植入纺织品内部,使传感器、柔性纺织品开关、柔性电子线路板、导电纱线等与纺织品融为一体。这种智能纺织品只不过是将先进的插拔技术或电子器件融入传统纺织品中,因此它们在人体穿着或工程应用等方面与传统的纺织品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包括舒适性、外观、质地等。随着国内外许多采用融合技术的电子智能纺织品的研制成功,将来智能纺织品的研究将会逐渐脱离融合技术或是安置技术,而是会在 2 种产品的原材料制造或服装面料的织造过程中就已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样就使电子智能纺织品不仅在功能上满足人们的要求,同时在纺织品的质地、外观以及穿着舒适性上也能满足人们的要求。如纺织计算机的开发设计与研制,是指一种根据织造学理论、参照织物结构,利用模拟传统纺织品中纱线以及纤维的物理形态设计制造的元器件而组装的智能化装备。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微电子和纳米技术为电子智能纺织品领域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其应用包括:传导性纤维及功能性纺织品的应用(包括长丝和纱线);胶囊植入、织入及缝入;传感器和电池技术;RFID(收音机频率识别)等。而纳米技术与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等的结合,则进一步提升了纤维和服装面料向智能化转变的可能性和质量。

专家视点

施楣梧,男,1957年生,教授级高工,少将,现任总后军需装备研究所材料与工效研究室主任、士兵系统研究中心副主任,在军用纺织材料和军需装备、战场防护救生装备和个体防护装备等领域成果颇丰。

纺织导报:在近几年出现的智能纺织品中,您比较关注的有哪些?您认为这一领域将来的发展趋势如何?

施楣梧:目前,国际上我所关注的智能纺织品主要有以下几种。

(1)电子信息智能纺织品。如可实时在线监测人体生命体征如心跳、脉搏等的纺织品及织物,采用手机通讯网络可以实时检测病人、老人、战士、儿童的生理状态及位置;在此基础上采用实时在线超声定位和计算机分析甚至可以遥测老人、战士、运动员的姿态。

(2)光电纺织品。如带有柔性太阳能电池的服装,可供手机、电脑的野外用电;军人使用的可控变色迷彩服,可根据所处地貌呈现所处环境的典型颜色;基于光纤的可控发光装饰织物,可营造舞台气氛,形成简单的发光矩阵显示特殊图案。

(3)压电纺织品。如压电地毯,将压电元件安装在地毯上后,在门厅、迪斯科舞厅等地受众多人群踩踏时能产生电能。

(4)织物传感器。如化学品传感器,可感知生化战剂、煤气等。

关于智能纺织品的发展趋势,我个人认为上述几种典型的智能纺织品将在近几年内得到比较迅速的发展,逐步成熟并应用于军队、运动员、病人等特殊群体,以及其他场合与人群。

纺织智能化篇(6)

关键词:纺织企业;纺织机械;机电一体化;发展

近年来,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与完善,促进了纺织企业的不断发展,始终坚持以市场为中心,坚持技术创新,才能够促进纺织企业机电一体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适应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需求,纺织企业需要不断的提高身缠水平、促进企业竞争力的不断提升。这代表我国纺织行业整体水平的提高,也代表我国纺织机电一体化水平的不断进步。

一、我国纺机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的特点

     1.促进了变频调速技术的普及。

近年来,随着各个纺织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几乎所有的纺织企业都不约而同的应用了交流异步电机变频技术,有的企业还运用了交流伺服电机控制技术,这对于纺织行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同时对于纺织机械一体化技术的发展也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纺织行业采用的变频调速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

(1)通用变频器开环控制异步电机变频调速。这种方案的电机中,电路结构比较简单而且具有较强的可靠性,一般运用于对调速精度要求不高的产品生产中,适用于该调速的机械如针织机械和染整机械等。

(2)无速度传感器的矢量变频器控制异步电机变频调速。该方案的电机中,电路结构也是较为简单,具有较好的工作可靠性,一般适用于调速精度为0.5%-1.0%的纺织机械设备中。

(3)带速度反馈的矢量变频控制异步电机闭环变频调速。该方案中的电路结构则较为复杂,而且其需要投入的成本较大,但是这种方案具有较强的调速性能,能够获得较高的转速,调速的范围也能够达到100:1的范围。另外,该方案具有较强的特定,这种特性对于转速要求较高的机械十分实用,比如整经、浆纱、热定型等机械。一般常用的传动电机有两种,一种是普通的Y系列交流异步电机,另一种是交流变频专用异步电机。当前在我国普遍使用的变频器一般是日本或者德国生产的,近年来,我国国内的科学技术不断的发展, 国产的变频器也已经开始进入到纺织行业的生产活动中。相比国外的机械设备,国产的变频设备价格较低,而且性能也能够满足纺织机械生产的需要,只要确保其稳定性和可靠性能够保证,则其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促进我国国产机械制造业的发展。

      2.促进了智能化控制技术的使用。

当前,很多的纺织企业都普遍采用的PLC可编程控制器等智能化机械对生产进行控制,这样则能够有效的提高生产效率,具体的体现有以下几点:

(1)针对机电设备的转速进行准确的控制,对于机械设备的协调运转以及其运转的位置进行准确的定位;

(2)根据预先设定的生产要求的工艺曲线对各种机械和机件的运动轨道进行控制;

(3)根据预先设定的生产要求的操作工序以及加工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

(4)PLC可编程控制器的使用,不仅能够使一般的逻辑控制程序得到很好使用,同时也能够对各项数据的通信功能进行模拟,并且通过网络形成一个分布式系统,对于系统内的各种控制要求都能够顺利的实现。其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在性价比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因此近年来PLC可编程控制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二、纺织机械中机电一体化应用的特征

机电一体化技术与纺织机械的结合,使其具有更为广泛的特征,由检测传感技术、信息处理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伺服传动技术、等关键技术组成。

     1.根据工艺应用的特征

通常情况下,机电一体化所具有的应用特征主要包括整体结构、工艺操作最佳化等几个方面,其中较为典型的如变频调速取代了传统的机械调速,将以往分散的功能零部件实现了几种控制,通过远程控制技术实现了远距离同步控制;生产工艺柔性化管理实现了设备硬件结构的不断调整,对于调整的指令以及参数进行简单的变化则能够完成产品的生产;强大的设备功能实现了传统的机械工艺无法保留裁剪轨迹的要求;系统的智能化控制实现了生产系统的连续性生产;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运用和自动检测系统的运用促进了系统管理的智能化水平不断的提高。另外,自动化系统的运用也促进了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从整体上促进了纺织机电一体化水平的提高。

     2.根据机电一体化应用的功能

(1)调速系统的自动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中一般包含有数字形式和模拟形式两种,数字形式中主要以单片机、PC机为主,而模拟形式则主要以私服调速系统和变频调速系统为主。

(2)电子自动测控系统。该系统抓哟是运用电子元件与不同的传感器执行结构进行组合,再根据生产过程中的各项参数要求进行采样与监测,以此来实现对生产系统的控制。

(3)计算机控制管理系统。该系统不仅能够实现对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测和控制,同时也能够针对监测的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而且能够实现对分析结果的打印,同时具有决策功能,通过该系统的决策功能对生产管理活动进行智能化控制,同时根据该结果成立专家系统,实现纺织机械机电一体化的智能化,这也是纺织机电一体化发展的主要方向。

      3.根据机电一体化的控制方式

根据检测和控制的前后关系,一般分为三种回路形式:开环系统是检测位置在控制位置的前面,按系统扰动量进行调节的控制系统,又称前馈控制;闭环系统是检测位置在控制位置的后面,按偏差进行调节,又称反馈控制;混合环系统是开环与闭环的混合形式。

结束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纺织企业的机电一体化运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与国外先进的技术相比,国内在纺织机电一体化的生产水平和运用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还有待于国内的科学研究学者不断的研究与分析,以此不断提高我国纺织机械水平的不断提高,促进我国纺织行业持续、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孝纲,赵世凯.我国的纺织机械机电一体化[J].纺织导报,2001(05).

[2]罗辑,杜柳青,袁冬梅,曾宇丹.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机械工程上的应用及发展趋势[J].机床与液压,2006(01).

[3]黄凤根,吴文英,陈瑞琪.机电一体化在纺织机械中的应用[J].国外纺织技术,2002(12).

纺织智能化篇(7)

关键词:常州;纺织服装;转型升级

中图分类号:F426.8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4-0044-02

一、常州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现状

常州位居长三角经济圈中心位置,拥有广阔的外延发展空间。常州市武进区是著名的纺织生产基地,新北区是新兴产业聚集地,拥有竞争力较强的纺织、化工、制造、动漫等新老产业,整个城市具有传统产业和创意思维产业相结合的氛围和思考方式。目前常州有众多知名的纺织品牌,如主要生产牛仔面料的黑牡丹集团,外贸和内销均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东华集团,在马杭和湖塘等地还分布着众多的中小纺织服装企业。大量的纺织服装企业为常州立足于苏南经济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常州纺织服装产业在当期和未来依然肩负着进一步发展和转型升级的重担,在经济全球化的当下,常州纺织服装产业如何转型升级以应对复杂的局势,是不得不思考和直面的问题。

二、常州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一)市场环境不断恶化,竞争加剧

欧债危机愈演愈烈,美国次贷危机后全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失业率一直居高不下,国际购买了一直在下降,世界企业在华采购也日趋谨慎。国际市场的纺织服装企业门槛越来越高,标准法规日益严格,经济较发达的长三角地区劳动力等综合成本不断上升,轻纺企业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减弱,国外大量订单向东南亚国家转移,国内部分轻纺产品订单向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新兴纺织工业区转移。在这种形势下,轻纺产业链整体转移的趋势已不可逆转。

(二)企业综合成本日益增加

近几年,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国际市场长期低迷,加之人民币升值、国内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上涨等因素,使我国传统出口产品竞争力削弱,加之当前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我国连续十七年成为全球遭受贸易摩擦最多的国家,外贸出口形势严峻。随着中国实施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中西部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用工需求在增加,给当地民工提供了更多的就业选择机会,吸引相当数量的农民工在家乡实现就业。这就使得东部沿海地区的用工优势逐渐被削减和弱化,“用工难”“用工荒”问题越发明显。

(三)多元化市场格局尚未形成

常州纺织服装行业中相当一部分企业偏重投资于见效快的中下游产业,造成了大量的低技术重复建设和中下游产品扩张相对较快的状况,而上游原料供应则相对短缺,使得纺织服装产业供应链严重失衡,大量企业处在价值链低端,缺乏技术创新能力和品牌塑造能力,在新材料、新设备的研发方面和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主要依赖价格竞争,目前,常州纺织服装企业不但面临国际企业的竞争,而且还要应对国内企业的激烈竞争。常州纺织服装企业过于依赖发达国家市场,贸易风险较大。在全球经济放缓的背景下,进一步导致了国际市场需求疲软,常州多渠道、多口岸、全方位、多元化的出口服装战略没有形成。

(四)品牌建设工作滞后

目前常州市纺织服装拥有省级名牌产品2个,市级名牌产品6个,全国驰名商标2件,市著名商标9件。作为服装大市,这些品牌的数量和层次还显得远远不够,服装业核准的注册商标已有330件,但只有50件在小规模使用,商标闲置率高达75%,纺织服装业正面临着企业想创牌却无“牌”可创和有商标资产却闲置浪费的双重尴尬。

三、常州纺织服装业转型升级的对策

(一)转变观念,积极实施转型升级战略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大多数企业都面临着技术变革的巨大挑战,也面临着市场全面开放的激烈竞争,如何快速积累企业技术能力形成技术变革以应对全球及一体化。这是对我国大多数企业的严格考验,特别是占企业总数大比重的中小企业,更是严峻挑战,如何快速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形成企业自主创新的核心竞争力,显得尤为重要。所以,企业应当尽早认识到实施转型升级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转变观念,及时把经营重点逐步向附加值更高的研发与营销环节转移,积极实施转型升级战略。

(二)注重技术开发与培育,实现从制造到研发的升级

技术是转型升级的基础,企业应该采用适合自己的途径来实现企业技术能力的累积。首先,对于已具备相当技术实力的企业,应继续加大研发投入的力度,促进企业的持续升级和自主创新。其次,如果企业本身缺乏技术能力,在初期就要进口国外已有的先进技术,模仿生产国外企业的产品,实施产品跟随替代战略。在这个过程中不能单纯引进成套设备,更要引进相关的产品设计和生产技术,如果企业缺乏对设备分解模仿的能力,就无法实现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因此,企业要加大在技术吸收方面的投入,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增强再创新的能力。再次,企业可以采取合作研发、战略联盟的方式加快新产品研发,实现企业升级。

(三)培育品牌制造企业

常州纺织服装企业应借助本土的文化特色,推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本土品牌,带动相应产品和配套企业的转型升级,借助本土优势,催生天生的OBM企业,通过精细化加工生产高附加值的产品。企业实施品牌战略,重视工业设计和市场营销,同时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以便形成坚固的品牌根基,企业加大品牌建设的软硬件投入,通过创建优势品牌,充分发挥品牌优势开拓市场,加快优势品牌产品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步伐。

(四)以智能化为主攻方向,实现“智造”与“质造”

《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是智能制造,这表明了智能制造也是纺织业进行转型升级的必然路径。纺织业的智能制造主要包括装备智能化、运营智能化和产品智能化等方面。智能化装备主要有3D编织、数字化印染、光机电一体缝纫系统等数字自动化设备,这不仅能解决用工荒、用工难的窘境,而且能大大降低生产成本;智能化运营主要是智能化的生产与管理,建立云工厂与电子商务模式,实现将信息化技术运用于智能纺织品服装的开发中;智能化生产指纺织企业建立数字化生产线,全程监控从纺丝至成衣加工制作的整个流程。智能化生产线的投入,不仅将提升常州纺织业的整体生产水平,也将大大缓解纺织业招工难、用工荒的尴尬局面。

(五)建设官产学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目前,常州纺织服装制造装备技术水平较落后,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价格战非常激烈,企业利润率不断降低。当务之急必须加大研发投入,引进优秀人才,尽快提升行业装备水平,采用更加先进的制造技术和工艺,进一步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和档次,增加产品差异化程度,避免低水平重复性价格竞争,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政府应大力扶持大学、科研院所等公共研究机构的发展,在公共研发机构建立初期,政府有必要发挥引导、组织作用,在政策、场地、资金、服务等方面对机构给予一定的支持,使其快速成长起来;在这些机构已经步入正常运作轨道后,政府可以将一些部级、省级科技攻关项目通过委托研发的方式,对公共研发机构给予方向上的引导和资金上支持。科研机构不应是孤立的研究个体,而应充当向企业界转移技术的桥梁,科研机构可以利用自身的研发和信息优势,主导成立行业技术研发联盟。在联盟中,科研机构通过搜集分析全球最新技术和产业发展趋势,向业界发出研发要约,并负责开发技术、技术转移、人员训练等;加盟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参与不同阶段的研发活动,从而获得相应份额的成果权益。

参考文献:

[1] 李翼,熊晓云.纺织服装产业技术路线图[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0:165-231.

[2] 黄金平.纺织工业人调整[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422-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