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学习互联网的技术

学习互联网的技术精品(七篇)

时间:2023-10-13 09:48:42

学习互联网的技术

学习互联网的技术篇(1)

【关键词】互联网在线学习 资源共享 交互式学习 传统教育

我国的互联网在线学习始于1994年实施的"中国教育科研网示范工程", 1998年,教育部批准4所高校开展高等网络教育,互联网在线学习开始在局部运用。面向中学的网络教育,自1996年首家网校成立,目前全国约百所以上。互联网在线学习是一个潜力巨大、前景广阔的产业。

1 互联网在线学习的基本内涵

互联网在线学习是一种新生事物,产生与发展的时间不长,人们对互联网在线学习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和完善。当前对互联网在线学习的认识有多种观点,目前我们认为互联网在线学习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育手段,又是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同时还是一种学习方式。即互联网在线学习是基于Internet开展的一种远程教育,它是以计算机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依托,结合了现代信息技术,采用远程实时多点、双向交互式的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实时传送文本、声音、图像、图形、电子课件和教师板书的实现跨越时空的教育传递过程,为人们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创造具有良好的交互性、智能化乃至仿真的学习环境―虚拟学校、虚拟课堂、虚拟图书馆等,是人们获得“自我教育”和“终身教育”的最佳方式。

2 互联网在线学习的特点

互联网在线学习的出现,对传统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教育结构、教育监控、教育保障和教育评价等形成了极大的冲击。它使人们根据工作、生活需要,随时随地地进行自主性学习,扩充知识、提高能力;学习者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学习方式灵活多样。这些都构成了互联网在线学习以下显著特点:

2.1 互联网在线学习实现了教育资源共享

从整个世界来看,国家之间、地区之间的教育资源分布是不均匀的,而借助于互联网在线学习这种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与资源的共享,便于全球性的信息交流,更加方便了教育资源相对贫乏地区的学生获取知识,解决了教育需求与供给在地域上的不对称状况。

2.2 互联网在线学习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

互联网在线学习以Internet为桥梁跨越教师和学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突破了传统教育面对面课堂教学方式的限制,将授课课堂由教室和实验室延伸到因特网所能覆盖的任何场所,极大地拓展了教育时空,向人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学习空间,一个人只要拥有一台计算机和接入网络的设备,就可以获得学习的权利和机会。完善的互联网在线学习一方面没有时间限制,任何人无论地域、种族、年龄、知识程度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随时上网学习,也可以从网上下载课件和辅导材料,见缝插针地学习,以获取丰富的知识和信息;另一方面没有互联网在线学习地域限制,学习者可以学习本地的网络课程,也可以学习到异地的课程,随时随地完成交互式教学活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可以在不同地点同时进行,师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有效地进行交流和沟通。可见,无时空限制是互联网在线学习方式与传统教育方式的最大区别之一。

3 互联网在线学习的局限性

目前,由于受种种主、客观条件的制约,互联网在线学习的教学模式和运作体制等还缺乏定型的理论指导,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在实际使用中表现出了这样或那样的不足,需要我们正确认识和对待,努力开创互联网在线学习发展的新局面。

3.1 互联网在线学习的软件建设缺乏系统性与完整性

就目前来看,教育软件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实用性还比较差,我国互联网在线学习中的软件建设还缺乏系统性与完整性,以至很多多媒体课件都只是现行教材的翻版,毫无新意可言。尽管有时也能看到一、两个创意较好的课件,但浅尝辄止式的学习,绝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在线学习。没有系统性与完整性的软件开发与应用,就不会有互联网在线学习更美好的前景。

3.2 互联网在线学习不可能完全取代传统教育

互联网在线学习是一种比较有效的现代教育方式,有许多优点为传统教育所不及,但它也有其先天的不足。互联网在线学习是一种非校园型的教育形式,学生远离校园,无法获得浓厚的校园学术氛围和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的熏陶;师生处于准分离状态,无法零距离地感受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学者的精神风范。因此,难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豪感,对学生的成长不利。而且互联网在线学习缺乏师生间、学生间的正常交往,没有激烈的思想交锋和碰撞,没有相互的思想沟通和疏导,学生难免产生隔离感和孤独感,这些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都是极为不利的。

3.3 互联网在线学习中学生行为的难以控制性

有调查显示,拥有个人电脑的学生,用来学习的仅有8%,其他的学生则用来打游戏或上网看VCD。多数电脑拥有者的学习成绩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有的因玩游戏而视力下降;有的因浏览而影响心理健康;有的因沉溺于网络,忽视了现实生活的交往和朋友间真切的情感交流,而造成心理和人格障碍。网络上的东西可谓鱼龙混杂,一旦错误信息误导了学生,后果是极其严重的。因此,这些行为的难以控制性是进入互联网在线学习时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所以,网络在教育中的应用,不能仅仅把它看作是教育技术手段的一次简单的更替,它所带来的一系列冲击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还有大。因此,我们应从整个教育的高度,对待基于网络的教育,以积极的心态去迎接挑战,构建未来的互联网在线学习的新体系。

参考文献

[1]万毅平.网络与教育改革[J].中国远程教育,2002(01).

[2]曹文君.对网络教育的涵义的研究与理解[J].教育发展研究,2002(05).

[3]陈肖生.网络教育与学习适应性研究综述.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实验室[Z].互联网在线学习研究,2011.

[4]陈健.关于网络教育的几点思考[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4(01).

作者单位

学习互联网的技术篇(2)

[关键词]信息技术;“互联网+”;智慧校园;教学模式;教学改革

引言

“互联网+”是目前讨论的热门话题之一。总理在2015年3月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要制定关于“互联网+”战略行动的全面计划,该计划将加快推动发展移动互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等技术与现代制造业相结合的有关技术的健康快速发展,将进一步加强互联网、电子商务等方面能够保持健康和快速发展的态势。“互联网+”这一新生事物并不只是一个口号,它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进入新阶段过程中的一个概念。“互联网+”所对应的英语是“InternetPlus”,这里的Plus指的不是加号或加法的意思,而是应该把它翻译成“化”的意思。也就是说可以把“互联网+”说成是“互联网化”,“互联网+”强调对资源和数据的共享化、联接化、要素化。也就是说,“互联网+各个传统产业”并不只是把互联网与各个产业和其内部组织进行联接,而是要在“+”的联接过程中产生相互作用和反馈进而实现在融合中实现行业的增值。目前,每个行业都在“互联网+”这一战略的指导下,思考本行业如何与互联网相融合。教育行业肩负着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任,体现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因此,“互联网+教育”应当是我们教育行业进行探索、实践、变革的重要任务。文章从智慧校园、教学模式、教学改革三个维度对互联网+的教育应用进行梳理探究。

一、“互联网+”校园将开启智慧校园建设新篇章

智慧校园指的是以物联网为基础的智慧化的校园工作、学习和生活一体化环境,这个一体化环境以各种应用服务系统为载体,将教学、科研、管理和校园生活进行充分融合。2010年,在信息化“十二五”规划中,浙江大学提出建设一个“令人激动”的“智慧校园”。这幅蓝图描绘的是:无处不在的网络学习、融合创新的网络科研、透明高效的校务治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方便周到的校园生活。“互联网+”校园是将互联网作为基础,把学习、科研和生活作为中心,深度且广泛的应用各种信息技术来为学习者构建学习环境的过程。“互联网+”校园将会让我们看到解决传统教育面临问题的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互联网+”校园将开启智慧校园建设的重要新阶段。

(一)以“数据技术”为核心,形成智慧校园的新型数据形态

从InformationTechnology(简称为IT,信息技术)向DataTechnology(简称为DT,数据技术)的快速转变是“互联网+”的重要特征。信息技术向数据技术的转变不是仅仅只体现在技术层面上的,而更为重要的是如何将其体现在人们的思维层面。信息技术时代的信息多数表现为一种“权力”,这种“权力”可以帮助管理者控制和管理外部世界。而在数据技术时代,透明性与流动性等特点是数据的鲜明特点,而注重责任和体验也是在数据的使用过程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在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信息技术向数据技术的转变意味着以被动的管和教为中心转向以主动的学为中心,以学习者主动的学为中心更加强调人与系统的个性化交互过程。在“互联网+”校园中各类校园资讯将以动态的、碎片化等形式传给用户使用,用户可持续的使用高能和高效的数据资源。智慧校园是以大数据为中心,将校园教学,生活和管理集为一体的智能化校园方式。通过智慧校园建设,实现更加便利和高效的校园生活、教学体验。

(二)以“云端”为核心,形成“智慧校园”的新的技术形态

加强“云、网、端”三者的建设和融合将有利于实现信息技术向数据技术的转变,进而从整体上实现新型技术形态的建立。其中“云”包括云计算技术和大数据技术,它既可以为“互联网+”提供内容和数据的存储空间,也可以对内容和数据提供计算和服务功能;“网”是指互联网、物联网等网络的关联、延伸和拓展,也可将其理解为它是“云和端”之间人和人、人和物、物和物的连接和交互道路;“端”指的是各种终端(既包括传统的桌面设备,也包括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和智能可穿戴设备等设备及其设备中能安装的具体应用,如各类APP等)。在“互联网+”校园中,学习、科研和生活将不再受到校园这一物理界限的制约,信息技术将延伸到校园外,与学习、科研和生活联系的更加紧密,进而呈现出一种新的大学校园的时空格局———智慧校园。

二、“互联网+”教育将颠覆传统的教学模式

由于我国的国情、世情正发生着深刻变化,故我国的教育也发展到新的阶段,当前教育的教学模式已不能很好地适应教育对人才培养的变化需求。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必然要发生变革,这也是教育改革发展的选择。

(一)互联网已成为信息与知识的主要载体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和知识的主要承载形式也逐步从纸质媒体转向网络媒体,自然人们获取信息与知识的途径也就随之发生了变化。当下,人们读网的时间远远多于读书的时间,很大一部分信息是源于网络而不是书刊。由于网络媒体和纸质媒体的特点是截然不同的,书刊中的知识转移到网络中也将会发生明显的变化,传统的以线性结构为主要特征的学科知识体系将不再是知识的主流形式,其中包括的期、章、节、页等结构都将微化。尽管网络上也存在着和纸质媒体相似形式的媒体(如电子书和文库等),这也只是知识存储的某种形式以供学习者在学习时查阅使用。网络阅读多数的信息和知识都是碎片化的,信息更新的速度也是比较快的。在网络中可以根据阅读者的需要生成多种形式,每一个网页可视为一个信息与知识的碎片,可按照信息接收者的需求将这些碎片重构出不同的整体。比如: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全图片、全视频、全音频、电子杂志、RSS订阅、其他自动推送等。此外,还可以根据信息(知识)提供者要求,生成博客、微博、微信、公开课、慕课、游戏体验、资源库、专题网站和其他数据库等形式。总之,互联网组织信息与知识的基本方式是碎片与重构,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改变知识,更是改变了传统的学习和阅读方式。

(二)互联网将成为教与学的主要场所

未来的教与学活动都将会以互联网为中心进行,教师在网上进行教学,学生都也在网上进行学习和交流,信息在互联网上传播,知识在互联网中获取,线上线下的教学同步进行,未来主流的教育和教学形式将会是翻转学习。这一设想的实现将是围绕着“互联网+”教育进行的。当下,我们可以目睹很多关于“互联网+”教育的应用例子:如在慕课平台上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通过互联网选择多所学校的慕课课程;在微信朋友圈中联系家长,与家长经常沟通、交流思想,倾听并采纳对学习者有益的发展建议;老师汇总学生的每次每一科目的考试成绩,通过大数据技术分析学生在一个阶段内对科目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将此作为对学生辅导和评价的依据。“互联网+教育”在很多学校的应用都已跳出传统的限制,不再是简单地使用多媒体和电子白板等教学辅助设备来辅助教学的阶段,而是将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技术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运用到教育中,带来全新的教育新面貌。

(三)互联网已成为重要的认知工具

认知工具是支持、指引和扩充学习者思想过程的心智模式和设备,能帮助和促进认知过程,在培养学习者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综合思维中起着重要作用。互联网作为认知工具,其主要特征包括:(1)认知工具是基于计算机的工具或环境,互联网能够扩展学习者的思维过程的工具;(2)互联网作为认知工具在学习过程中,充当学习者的智能伙伴,可以更好地完成任务;(3)互联网是认知扩充与重组工具,促使学习者超越思维瓶颈,反思对信息内容与概念的理解以创造新的知识,而并非简单地重复教师所呈现的知识;(4)互联网作为认知工具是促进高阶思维发展(创新、问题求解、决策、批判性思维)的工具。将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实践当中,认知工具理论开拓了教育信息化的新领域,为教育资源整合提供了崭新的视角。互联网时代的教育资源整合,不仅仅是把计算机和互联网作为辅助工具,而且是其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充分应用到各个学科教学的过程中,将各种教学资源、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组合、重构并相互融合,使学生通过开放性的学习,实现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培养学生适应互联网时展需要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

三、“互联网+”课堂将引领教学改革新方向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不仅强调学习知识,同时应更加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在这样的背景下,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应该针对课程教学采取改革与创新对策,完善课程体系设置、重视理论和应用科学教学、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作用,并结合创新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

(一)互联网进课堂

“互联网+”不应该将互联网拒之于教室门外而是应该让互联网走进课堂,多鼓励学生在上课时带着自己的手机和电脑等设备,且学生在上课期间可以自由上网。因为老师们还没有对互联网对课堂教学的冲击与挑战做充分的准备,且缺少对手机和网络在课堂上发挥优势的思考和实践,故很可能部分老师将会强烈抵制这种大胆的提议。在课堂上,老师应该经常鼓励学习者通过网络去查找和补充对于某些具体问题的研究。可以定期留出时间让学习者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交流和分享在网络上学到的知识与技能,交流在网络中学习的经验。在课上,把手机、笔记本电脑和网络等设备变换为是必需的学习工具与途径,而不是让学生分散注意力的“玩具”。

(二)生活实践进课堂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经常鼓励学生写博客或文章,对知识碎片进行整合。很少只采用一种教学方法,而是将多种方法混合使用。有时讲授,有时研讨;有时翻转,有时实践;有时让学生主讲,有时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协作与探究。总之随机应变、不拘一格,常常有即兴之举。但有一点是贯穿始终的,就是以问题、兴趣为中心,以思考与探索为中心。对学生的评价,很少采用考试的方法,而是结合作业与日常表现,与学生一起进行综合评价。当今时代互联网和现实生活联系得更加紧密,在世界任何地方发生的事情,都能在第一时间通过互联网得知,移动互联网为我们获取信息与资源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校园和课堂不再是与世隔绝的。从今天起,课堂教学应该多从现实生活中素材与内容入手并且要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实现综合性、开放性和混合性的学习和教学方式。

(三)创新教育进课堂

在网络时代中,学习者的学习目的将不只是为了学习和掌握知识,如何应用并加以创新才是关键。教育的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帮助学习者通过认知形成个性化的知识体系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学习者最重要的能力与目标不再是记忆,学会创新思维和思考能力才是重中之重。如今国家所大力倡导的创客教育就是创新教育形式的一种。“Maker”是“创客”的英文单词,是指不以赢利为目的,努力可以把各种创新的观念和想法转变为现实的人。创客教育是以课程为载体,可以满足学生好奇心并且激发学生创造力,融合数学、物理、化学、艺术等各个学科知识,通过创客空间的平台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行动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我国国内的创客教育仍处于开始的阶段。

目前和创客教育还没有和学校的课堂教学进行很好的结合。如何将创客教育引入课堂,让更多的学习者在创客教育中受益,是今后应该深入思考并进一步研究的一个课题。移动互联网同时也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碎片化的学习方式已经渗透到校园和课堂乃至社会。今天,老师将不可以再像从前那样固守传统教育和教学模式,继续忽视或反对学生在网上进行学习,也是与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不相融合的行为。如何把课堂的系统化学习的内容与基于网络的碎片化的知识点进行有机结合,是当今时代下教师们所面临一项新的挑战。未来学校课改的整体思路应该是:打破教纲限制、连接课堂和网络、消除学科边界、实现个性培养、培养创新人才。

四、结语

“互联网+”是把信息技术与行业进行深度整合,把互联网的思维和技术融入到传统行业的脉络中,并不是把互联网附加到传统产业上。互联网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更是不要只做简单的加法,而是要深入研究“互联网+”涌现出来的新特征,使互联网与教育的各个方面都进行深入融合。总之,“互联网+”校园的建设和发展是智慧校园建设的又一个新阶段,“互联网+”教育是教育迎接互联网时代所面临的一个新的挑战,“互联网+”课堂是当下教育勇于进行转变所创设的一种新姿态。未来的学校将是与互联网充分融合、可以打破时、空间界限并且能够真正实现无边界的学习智慧校园,“互联网+”在教育改革和校园转型的道路上将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DB/OL].

[2]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通知[DB/OL].

[3]王竹立.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困局与出路———兼论网络教育模式创新[J].远程教育杂志,2014(2).

[4]王竹立.我国教育信息化的战略思考和路径选择[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3(4).

[5]祝智庭,管珏琪.教育变革中的技术力量[J].中国电化教育,2014(1).

[6]吴旻瑜,刘欢,任友群.“互联网+”校园: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的新阶段[J].远程教育杂志,2015(4).

[7]杜娟,李兆君,郭丽文.促进深度学习的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策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3(10).

[8]汪存友,侯小娜.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MOOC平台认知工具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6(2).

学习互联网的技术篇(3)

随着民众对教育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当前教学的需要,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技术作为新的教学手段已经走进校园并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移动互联网技术平台可以实现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家长之间的互动交流,学校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以及时反映给学生家长,运用移动智能终端如手机或者电脑,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根据自己的需要及时地与教师互动,信息和知识的传递和互动及其便利。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教师可以将课堂设计和讲述得丰富并个性化传递,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的互动模式,互联网本身就是人机互动的一项技术,通过互动学生的具体情况可以得到及时的反馈,教师不再为让学生对所授新知识有感官上的印象而准备大量的描述性语言,大大地节省了课堂的时间,更多地是辅导学生学习。学生的兴趣可以在互联网环境下得到培养,学生的知识面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下也会被更加拓宽。

2移动互联网技术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2.1改变教师在教学设计和实施的方式

课程建设是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最重要的基础性建设,大力加强课程建设探求和实施有效的教学模式是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提高程教学质量,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组织课程内容,应用移动互联网技术改变课程建设和实施过程。需要做好三项工作:其一是根据课程内容展示需要,建设相匹配的展示内容(教学方面就是课程内容建设),支持使用者(师生双边)在PC或者手机上快速获取知识或服务的信息;其二是立足全网多通道网络,丰富的外部资源及手段,带来更多选择;其三是管理好客户群体(教学方面就是学生群体),才能持续深度互动,推动技术的应用。

2.2跨越时间和空间的学习成为现实

传统教学中,高校学习采用集中学习方式,根据课程表进度学生进行集中上课,教学相长的过程仅限于课堂中的时间。运用移动互联网技术,教师将必备的教案、教学案例,包括教学内容的设计、重点、难点,放到移动平台上,为教学服务,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学生利用智能移动终端,只要接通网络,随时随地与教师在既定的设计板块和知识点上互动交流,获取专题知识和信息,掌握课堂教学内容,轻松便捷地获取预习和复习资料,记录和积累成长需要的素材。

3移动互联网技术应用于教学带来的影响

3.1首先是对学校的影响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必然导致学校的基础设施改变,促使校园的现代化氛围浓厚,使计算机技术得到更加重视,开始创造更多的机会满足学生对网络的使用需求,与互联网技术相关的师资力量将会改变,互联网的配套设施和各种新的教学手段将不断出现。

3.2其次是对教师的影响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促进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时间管理方式的改变提供了有效地工具,必然促使教师的课堂教学手段发生根本性的变化,随着充分应用互联网技术的新的教学方法出现。大大提高效率。例如翻转课堂中,学习的决定权转移到学生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传统课堂中需要学生掌握的各类知识点前期由教师通过视频、播客、电子书包等方式公布在网上供学生自主学习,教和学跨域时空。

3.3最后是对学生的影响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无论怎么发展,理念都是以更好地为学生优越的学习环境为前提.互联网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主体除了教师,更多的是学生。让学生提升学习效率,采用互联网技术的教学形态对学生最直观的改变就是学生可以在课堂中对教学内容和知识进行图文并茂的了解,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感官刺激帮助学生的精神更加的集中。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在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学生除了在课堂中有接触新知识的机会,还增添了新的途径,使学生对于新知识更加感兴趣。

4应用移动互联网技术于《逆向工程技术及应用》等课程改革的实例

笔者应用移动互联网码客技术实施了《逆向工程技术及应用》等课程的平移工作,运用码客平台成功完成这些课程的建设和实施,流程陈述如下:第一,定期登陆码客平台(或者微企秀)对本门课程内容进行建设,根据课程规划将课程所要涉及的内容完整地建设在移动互联平台中。第二,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设立专题研讨和思考题库,并为教学互动建立在线反馈信息通道。第三,为教学实施过程回收考核信息预备后台数据管理手段,对跟踪教学管理提供技术支持,实现了对本门课程的全方位资源的构建和扩充。第四,为课程不断更新增加外部资源链接,在教学互动中积累更多的更新知识,跟踪本门课程相关技术和知识的进展,将学生回馈信息上传到互联网上形成本门课程的资源库。

5结束语

在高校教学改革中应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将利于推进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手段的改变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教师教学创新教学,在学生拓展学习时间和空间、提高学习效率等方面都起到积极作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对高校校园、对各层面的教师、对各类学生将起到创新性的推动作用.采用互联网技术教学已经成为新型时代的必然需求.透过这种研究全方位帮助学生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同时,对教师整合网络学习资源,搭建网络教学交互平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促教教学改革,将有更多的课题等待我们去探究和实践。

参考文献:

[1]来凤琪.论教学设计和学习理论对教育技术研究的关照[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5,(2):35-42

学习互联网的技术篇(4)

关键词:“互联网 + 会计”;会计专业;网络技能

“互联网 + 会计”背景下对会计专业教学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如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改进、教学内容的完善等,这都是作为一名合格的会计教师必须要考虑的问题。但当前会计专业网络技能知识教学还存在很多欠缺之处,影响到会计学生的学习效率,更不利于会计岗位的实践,对此,本文主要基于“互联网 + 会计”背景下对会计专业网络技能知识教学展开研究。

一、“互联网+会计”的内涵

所谓“互联网+会计”主要是利用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与互联网平台与会计行业进行交融,形成会计发展的新模式,而且,在“互联网+会计”的影响下,会计本质和内容也发生改变,内容更注重于服务,而会计本质则体现在互联网,将互联网技术与会计紧密衔接到一起,创建一套全新的会计服务系统,实现会计工作的服务化、互联网化等,提升会计工作效率,同时也促进了会计行业的飞速发展[1]。

二、“互联网+会计”背景下会计专业网络技能知识教学欠缺

在“互联网+会计”背景下,会计专业教学要求也明显提高,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内容,更需要教师掌握更为专业的会计知识,才能让学生在毕业后能够尽快融入到会计行业中,成为“互联网+会计”领域的新生力量[2]。但当前“互联网+会计”背景下会计专业网络技能知识教学存在很多欠缺之处,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就业发展,同时也不利于“互联网+会计”行业的发展。例如,一些学校为“互联网+会计”专业学生开设的网络课,但未能将“互联网+会计”理论与实践课程有效结合,从而造成理论实践脱节,如,一些教师为了让学生学习更多“互联网+会计”的知识,非常重视理论课的教学,将大量的“互联网+会计”知识灌输给学生,但实践课程教学却极少,学生未能将“互联网+会计”理论知识有效应用到实践中,过多的是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整体教学效率不高,而且学生在没有掌握有效的网络技能情况下,也将很难应对“互联网+会计”岗位。另外,“互联网+会计”背景下对学生计算机技能知识教学也非常重要,但看当前“互联网+会计”教学中,很多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对一些计算机小的网络故障问题不知如何下手解决,例如,网线掉落、打印机不会使用、网络版会计软件不会安装操作、计算机IP地址不会设置等,从而影响到学生的就业发展。

三、“互联网+会计”背景下会计专业网络技能知识教学策略分析

(一)改革教学方法,重视实践课程教学

通过以上的分析了解到,在“互联网+会计”背景下会计专业网络技能知识教学经常忽视实践课程的操作,对此,必须改进传统教学方法,应“互联网+会计”的发展需求必须重视学生实践课程教学[3]。“互联网+会计”专业不仅仅是会计专业,更需要学生掌握相应的互联网知识,因此,教学过程中应不断渗透网络技能,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将其应用到实践中,例如,学生可以通过校园网建立虚拟的网络实践平台,为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实践学习环境,一方面通过该平台的使用可以提升学生的会计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提升网络的运用能力,以便于在实际工作中应对各种网络小问题。另外,为了迎合“互联网+会计”专业的发展,在教授学生大量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应培养学生对网络的管理、维护、故障排除等方面的实践操作能力。例如,教学可以通过采取案例、任务驱动、合作学习、启发式等方面的教学方法,充分体现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对学生进行适当引导,并配合学生实践操作,从而实现项目实践教学的多样性,不仅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同时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着极大的作用。另外,教学中,教师应更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可以在实践过程中引导学生将理论应用到其中,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真正理解其中的理论知识,避免学生死记硬背的现象,为踏出校园走入“互联网+会计”领域提供基础保障,同时也为“互联网+会计”领域的发展培养更多应用型人才。

(二)重视学习方法的培养,有效进行过程考核

在“互联网+会计”背景下,会计专业学习方法也有所改变,应打破传统的学习方法,结合互联网与会计技能共同学习,当然,学生学习方法是否合理与教师的引导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在“互联网+会计”背景下会计专业网络技能知识教学中,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课件以及学生的学习过程[4]。例如,利用项目驱动实验项目的方式,操作过程中应做到以实践操作为主,教师授课为辅的原则,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切实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会计专业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网络疑难问题让学生实践解决,网络不通不仅会影响到互联网平台的正常运行,同时也会影响会计服务,而在网络不通的情况下将如何解决呢?造成网络不通的原因都有什么?一系列的提问带领学生走入实践课程中,不仅让学生学习到如何运用“互联网+会计”会计软件,同时也学会了一些网络技能,在完成项目任务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亲自动手实践的能力,相比于以往重理论轻实践教学方法,这种新的方法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切实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合理设计教学内容

受到“互联网+会计”的影响,会计专业网络技能知识教学内容也会有所改变,因此,在会计专业教学中不能再循规蹈矩的应用传统教学内容,应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合理设计教学内容,才能帮助学生快速学习到相关技能[5]。“互联网+会计”标志着会计工作走向电算化,而算化对会计人员的计算机、互联网等相关知识的掌握有着一定的考察,因此,在“互联网+会计”背景下会计专业网络技能知识教学应积极编入计算机技术、会计软件操作、会计电算化等方面的知识,应从“实用”角度出发,结合学生掌握网络知识能力的特点,结合“互联网 + 会计”对会计人员的网络能力要求,紧密跟随网络技术的发展现状。授课内容的选取应做到强实践、弱理论,教学中教师可以以模块化任务为驱动,精心选取理论学习内容和实训操作项目。如,网络传输介质、计算机网络基础、局域网组建与维护、互联网接入技术、会计软件安装等内容,丰富教学内容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 + 会计”背景下对会计专业学生的教学不仅要重视学生会计专业知识的教学,更应重视互联网技术的教学,尤其是对会计软件的安装操作必须熟练,否则很难适应互联网时代会计的岗位发展趋势。希望通过本文对“互联网 + 会计”背景下会计专业网络技能知识教学的分析,可以为相关人员提供更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纪海荣,潘安琪.信息化背景下会计专业教学改革新思路[J].知识经济,2016(22):170-171.

[2]张军强.“互联网+会计”背景下高职会计专业网络技能知识教学探讨[J].陕西教育(高教),2016(10):30-31.

[3]黄燕芬.高职院校在“互联网+”时代的会计教学的新理念[J].现代经济信息,2016(05):395.

[4]秦荣生.“互联网+”时代会计行业的发展趋势[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5(12).

学习互联网的技术篇(5)

“移动互联网”是INTERNET发展的必然趋势,近些年来其相关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移动学习是“移动互联网”在教育领域的重要应用,也是数字化校园和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学习模式之一。本文结合移动学习,在介绍UCWEB移动互联网技术和TWITTER网络应用技术的基础上,探究了基于“UCWEB+TWITTER”技术的移动学习模式架构并提供了该模式的应用实例。

【关键词】 UCWEB;TWITTER;移动学习;模式

【中图分类号】 G40-0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458x(2011)12―0081―04

网络技术科技革命日新月异,3G移动互联网技术在过去两年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移动智能手机拥有率和移动互联网用户数增长迅猛,移动银行、移动会议、移动传媒等也正逐渐走进我们的生活。与此同时,移动3G互联网技术为移动学习带来了新的契机,通过“移动互联网平台和师生手中的智能手机”实现移动化学习将是未来远程教育工作者重点研究的领域[1]。“UCWEB技术”是独立的第三方网络应用服务提供商(优视动景)开发的一项手机移动互联网技术,Twitter是一种微型的基于WEB2.0技术BLOG网站,用户可以利用移动互联网络实现即时通讯,UCWEB和TWITTER在移动互联网中应用的结合能为学习者提供更加快捷、方便、实时的移动网络学习服务。

一、UCWEB与TWITTER技术

(一)UCWEB技术

“UCWEB技术”是由优视动景公司开发的能把“互联网装入口袋”的主流手机WEB/WAP浏览器技术,其意为“You Can Web,你能随时随地访问互联网”。“UCWEB技术”由基于J2ME/C++的手机客户端(UCWEB浏览器)和基于J2EE的应用服务器(UCWEB服务器)两部分内容组成,其运行平台综合应用了“Symbian OS Java MIDP 2.0、K-java MIDP 2.0和Windows CE:Pocket PC”等软件技术。“UCWEB技术”的两大关键技术为:Free-link技术和“云计算”技术[2]。

(二)TWITTER社交网络

Twitter是一个典型的社交网络与微博客服务的网站,用户可利用各种无线网络、有线网络等通信手段在该平台上进行即时通讯。Twitter是即时通信的一个变种,Twitter参与者能将自己的最新动态和想法以短信形式发送给手机和个性化网站群。所有Twitter信息都限制在140个字符以内,每条消息都可以作为SMS 短消息发送,用户也可以用手机和IM 接收这些信息。为了分享内容较长的文章、帖子和视频,用户们可把Twitter作为“指向装置”( 即设置链接) 而非通信渠道,从而解决大容量数据信息共享的问题[3]。Twitter将社交网络、实时搜索和共享链接组合在一起,通过手机、即时信息服务软件使得Twitter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互动式交流。

在移动学习过程中,由于师生分处网络的两端,教师教学面授功能被弱化,学生学习空间感差,要想提高移动学习效果,就需要强化学习情景的创设。TWITTER应用网络平台的引入为创设虚拟的课堂氛围,促进师生信息交流,提高学习成效提供了技术平台支持。TWITTER的扩展性和开放的API有利于移动学习者获得多种资源,增强移动学习者的参与度,提高信息传播效率。

二、基于“UCWEB+TWITTER”的手机

移动学习模式构建与实现

(一)依托“UCWEB+TWITTER”的手机移动学习模式构建

手机移动学习模式应包含适应移动终端应用的教学组织门户、教务管理平台、资源制作工具、资源分发渠道、教学互动通道和与之配套的操作原则及服务模式等多方面内容。通过对“UCWEB+TWITTER”的研究,结合手机移动学习的特点,本研究构建了一个综合的、集成式的移动学习模式,其具体架构如图1所示:

架构图以用户端为“价值”中心,它是移动学习的出发点,也是移动学习模式实施的归宿。UCWEB资源服务器群是技术核心,它使得手机移动学习的数据流传输成为可能。TWITTER虚拟课堂平台是系统实现的关键,它通过创设虚拟课堂情景,使得手机移动学习模式的高质量应用成为可能。移动网络与地面INTERNET网络以及基于手机的移动学习资源站点是支撑,是所有移动学习应用服务和网络接入的基础。

(二)依托“UCWEB+TWITTER”手机移动学习模式的功能实现

1. UCWEB技术实现移动学习数据流传输的过程

移动学习者在进行正确的GPRS网络和手机功能设置后,就可安装UCWEB浏览器,接下来就能够利用智能手机进行移动学习站点登陆访问。UCWEB浏览器会根据页面协议属性,自行采用“直连”和“中转”两种不同的处理流程[4],访问不同类型的页面(主要指WAP,WEB格式页面)。直连模式是由手机客户端向公网教育资源服务器发送访问请求,并根据目标服务器反馈回来页面数据进行相关解析处理,最终得到一个适合在手机上浏览的页面。移动互联网上的移动学习资源WAP站点已经针对手机等小屏幕设备作了优化,页面数据一般都能被这些终端解析。中转模式是指手机客户端同移动学习站点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传送经过UCWEB服务器,手机客户端通过,2010-02-11

[2] UCWEB畅连技术:“指控”网络无拘束[EB/OL]. [2009-12-10].

[3] 郭晓熹. Twitter开创后博客时代[J]. 中国科技财富,2007,(7):90-93.

[4] 邵波. Twitter技术在企业组织学习流程中的应用[J]. 情报理论与

实践,2011,(3):105-107,125

[5] UCWEB手机浏览器的工作流程[EB/OL]. [2010-02-24]. .

收稿日期: 2011-09-15

作者简介:陶祥亚,实验师,硕士;贾长云,副教授。淮海工学

院信息中心(222005)。

学习互联网的技术篇(6)

论文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互联网与大学课堂教学之间的关系,然后从积极与消极两个方面探析互联网对大学课堂教学的影响。

进入21世纪之后,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深刻影响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自然也会对高校的课堂教学产生影响。第三代互联网技术不仅将改变大学课堂教学的模式、环境、方法,而且还会对教学思想、观念、理论产生积极影响,从而促使大学课堂教学的全面更新与发展,并对现在的教学体制改革产生积极作用。

1 互联网与大学课堂教学之间的关系

目前我国正处于信息社会,电脑、手机、移动终端(MID)与无线网络、3G技术的普及,校园网络的不断完善,大学生获取知识的速度、广度、深度比以前都要方便、快捷。很多知识甚至不需要课堂教学,学生们就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得。不少著名的门户网站,如百度、谷歌、新浪等均有提供海量知识的板块,诸如文库、问答、百科、分享等。谷歌甚至提供免费的电子书,供访问者阅读与下载。因此,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对传统的大学课堂教学产生巨大的冲击。

尽管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会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提出挑战,但同时也会促进课堂教学进一步转型。课堂教学可以利用成熟的互联网技术,改变教学手段,深化教学改革,强化知识传授效果。一方面,互联网技术使得教师获取更多的教学辅助工具,如影视、图片、电子书籍等教学素材;另一方面,互联网技术还可以为课堂讨论提供更多的案例来源。另外,互联网技术也改变了传统的作业、答疑、考试模式,如香港中文大学开发出了网上学习、考试系统,学生交作业、提问题,以及考试均在网上进行。该网络也集成了最新的反剽窃系统,从而杜绝了学生们的抄袭、作弊等行为。

2 互联网对大学课堂教学的积极影响

首先,对教学观念的积极影响。传统的大学教学是一种“被动”学习过程,由老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与信息。在互联网技术影响下,现在的课堂教学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动”教学模式。老师的职责由传统的“灌输”知识转变成为课堂的“组织者”与知识的启发者、引导者。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曾经用“接生婆”来比喻老师,实际上就是表明教师的一个重要职责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而不是使用教师的权威“强迫”学生“被动”接受。在互联网时代,教师也必须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一方面要与时俱进,对互联网技术要有充分的了解与掌握,对于海量的网络信息与网络上的流行趋势有一定的了解;另一方面要改变传统的以“语言”传授知识的模式,改变“灌输”的教育观念,对知识的传达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促使教师要掌握更先进的教学方式,要有更广阔的知识结构、深厚的人文修养,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扩大自己的信息面,避免与学生之间产生信息与知识的“代沟”。

其次,对教学手段的积极影响。传统的课堂教学一般都是老师讲授,学生听课、记笔记,然后复习、考试。在互联网技术的影响下,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现在大学课堂教学的主流。科学实验表明,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而且,人们一般只能记住自己所阅读内容的10%,所听到内容的20%,所看到内容的30%,所听到和看到内容的50%,而能记住在交流过程中自己所说内容的70%。因此,多媒体教学主要目的是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刺激学生的听觉、视觉等不同感官,从而对知识的记忆与掌握更加深入与长久。

再次,对教材的积极影响。传统的课堂教学一定要有一本教材,或者有某些指定的参考书。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教材上的知识已经不能满足学生们的需求。一方面因为教材毕竟是有一定的出版年限,教材里面的知识不能随时更新;另一方面则因为教材是传统的出版物,不能满足现在多媒体的阅读模式。因此,受互联网技术的影响,现在大学课堂教学应该有随时更新、综合采取最新知识的多媒体“教材”,故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四,对教学模式的积极影响。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更先进的教学模式的实现提供了可能。借助互联网技术,在传统的课堂之外出现了“第二课堂”。学生可以根据需要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与复习。通过互联网,教师可以建立各种各样的学习小组、讨论区、群组。甚至也可以通过微博等最新的即时通讯技术来进行知识的传授。笔者曾经通过(下转第141页)(上接第129页)谷歌所提供的免费邮件列表服务,向学生作业、集中讨论问题,在正式交作业打印稿之前,也会要求学生先提交文档,以方便进行抄袭或剽窃甄别。

3 互联网对大学课堂教育的消极影响

首先,对教师的消极影响。由于互联网上有海量信息,很多教师在备课时,往往不再阅读经典教材或相关的参考著作,相反只是从互联网上下载一些内容,然后制作成课件,因而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不免流于肤浅。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还会促使教师形成“网络依赖症”,不再阅读经典著作,也不再进图书馆阅读书籍。互联网虽然会让教师的知识面比较广,但是对于知识的理解深度,以及对经典的把握、传统的人文修养则可能会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同时,互联网技术对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提供了诸多方便,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越来越依赖课件。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课件固然为学生所喜欢,但是,语言的表达与交流更为重要。知识需要在互动中得到传输与深化。如果教师只是在课堂上轻点鼠标,播放课件,课堂教学实际上就成为观看课件了,教师和学生就会成为课件的“奴隶”,而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对多媒体课件的依赖,也限制了教师在教学过程的主观能动性,限制了教师的发挥,不利于教师的教学水平的提高,也不利于教师人格魅力与教学特色的形成。另外,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可以提高多渠道、非现场的教学方式,但是过分依赖网络,则会导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进一步拉大,不利于培养师生之间的感情。

其次,对学生的消极影响。大学课堂教学目的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尤其是引导学者主动去阅读、思考。但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导致不少学生依赖网络,把大部分时间花在网络上,而没有去阅读教材或经典著作。而对学生作业或论文的消极影响更大,不少学生从网络上复制、粘贴,然后修修改改,变成自己的作业或论文,实际上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还会影响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也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与学生知识的获得。

4 小结

互联网技术在大学课堂教学的全面应用,对大学课堂教学的内容、手段、方法、模式、理念等产生重大影响,并会对高等教育的思想、理论,甚至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均会产生积极影响。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既向高等课堂教学提出了挑战,但同时也创造了更多的机遇。高等教育工作者必须娴熟运用现代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更新自己的课堂教学观念、模式,将互联网技术恰当的运用到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促进课堂教学观念的转变,全面促进教学的现代化,为高等教学体制的改革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徐祗坤,张玉红,刘雪芹.信息技术对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9(11).

学习互联网的技术篇(7)

关键词:互联网+;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

小学信息技术在小学课程体系中与互联网的联系最为紧密,互联网具有高效、快捷、便于传播等特点,如果合理利用在教学模式上,将对教学效率和学习质量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所以,基于“互联网+”概念以及互联网应用技术的特点对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实现新型的、高效的、更适合时代需求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现状

目前,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教师备课、教学内容和课堂管理等方面,形式较为单一。信息技术在当今社会发展形势下越来越重要,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于信息技术的教育程度相比其他主要课程而言较缺乏重视。部分教师对信息技术课程的认知不足造成备课不充分,教学形式和内容单一等局面。信息技术教学主要是在计算机机房内进行,教师在进行演示教学时,往往采用多媒体大屏幕进行全面演示,或者直接对信息技术操作进行演练,这样就缺乏与学生之间的实际沟通,对学生的掌握程度不够了解,容易造成实际教学效率不明显,缺乏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监督和培养,以及对课堂的监督管理能力较弱,导致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没有被充分激发,从而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态度。

二、基于“互联网+”的小学信息技术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一)“互联网+”课程为小学信息技术注入新内容

在新课程改革推进下,小学信息技术课程逐渐从单一化的基础知识转向与社会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相关的课程内容。基于“互联网+”的理念结合现阶段教育技术的应用和创新,将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内容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直观呈现,比如,微课程、慕课等课程教学模式,微课程主要是将教学内容通过软件设计成视频,视频中包括教学设计思路、教学内容、教学辅助资料等整合成一个全新的教学模式。内容精简干练,突出教学重点和主题。微课程可以通过录制视频的方式解决学生在课堂中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和操作步骤。而慕课是通过互联网在线观看课程视频,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和开放。比较传统的教学模式,这些基于互联网应用的新型教学模式可以不限时间和地点地让学生进行学习,进一步拓展了传统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时间域和空间域。

(二)“互联网+”教学为小学信息技术注入新概念

“互联网+”在教学领域的涉及也是对传统教育观念和模式的一种创新和挑战。通过翻转课堂的平台网络技术和数字化学习资源,可以让学生在课前观看微课对课程内容进行学习,找出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以备在课堂中与老师进行交流和解决。这种预先学习,随后巩固解决的方式是将传统教学模式和顺序进行翻转,同时也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课堂教学模式进行翻转的手段。通过“互联网+教学”的翻转课堂模式可以有效实现对课程资源的随时共享,不再是单纯依靠在课堂中教师的教授和演示,将学习的重点转变成自学、探究和创新的学习形式,让学生能够在主动学习探索中,掌握知识和实践能力。

(三)“互联网+”模式为小学信息技术创造新气象

“互联网+”的概念涉及教育领域,尤其是与互联网息息相关的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更是需要与现阶段的时展需求相适应。互联网技术是现代教育教学过程中重要的辅助工具,在一定程度上进行科学合理的应用,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结合现代社会发展趋势,更需要让学生认知到学好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应根据实际教学情况采用合适的教学模式,新课改品质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但在实际课堂教学中不能盲目地让学生进行自学和操作,也要突出教师的管理能力和引导能力,重视教学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将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创新和操作作为课堂教学的核心。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互联网技术和概念的渗透,使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转换成一种新旧融合的新型教学模式,使教学理念和方式更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的能力。

总之,小学信息技术是学习信息技术的基础阶段,也是接触网络技术的启蒙阶段。随着“互联网+”概念在教学领域的普及,教育系统开始尝试“互联网+”的新型教学形式,并在不断适应的过程中逐渐意识到这将是未来发展的一种新趋势。“互联网+”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相融合,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翻转和创新,逐渐形成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并在实践教育过程中更加适合时代的需求和教育改革的发展。为学生提供无限信息通道和资源的同时,也满足了人的无限认知能力和探索创新需求。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