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精品(七篇)

时间:2023-11-29 11:09:36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篇(1)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是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四大慢病之一。在中国,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以下简称慢阻肺)是最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中国哮喘患者达3000多万,成人慢阻肺的患病率为10%,即全中国约有1亿名慢阻肺患者。但是由于医疗资源的不足以及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不足,很大一部分慢性呼吸疾病患者未能及时就诊,导致了目前诊断率低、治疗率低,死亡率高的严峻防控形势。

作为全球呼吸健康领域的领先企业,阿斯利康希望凭借其在呼吸健康领域领先的研发能力、先进的产品以及长期累积的经验与知识,帮助改善中国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控。

阿斯利康希望能够通过利用多元化渠道与平台,全面覆盖包含医生、患者、大众在内的所有相关目标受众的整合方案,帮助提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诊疗水平,以及包括患者与潜在患者在内的大众群体对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认知与防控意识,从而提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就诊率与依从性。

项目策划:

目标受众:现有呼吸疾病患者、潜在患者、大众、医生与护理人员。

项目目标:

1.提升大众对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认知度与重视程度,促进就诊率与治疗的依从性;

2.提升基层医生对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诊疗水平以及重视程度;

3.引发社会舆论对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关注,形成有利的舆论氛围,促进社会资源的倾斜与配置。

策略:

1.充分利用第三方平台的资源,推进贯穿整个行业的全面合作;

2.下沉到患者中去,对直接面向患者的疾病教育与普及进行试点;

3.大胆尝试使用社交媒体渠道与沟通形式对大众进行疾病知识宣传。

主要信息:

1.中国慢性呼吸疾病发病率高、确诊率及就诊率低,存在巨大亟待满足的患者需求;

2.慢性呼吸疾病给患者及其家庭以及社会公共医疗系统带来巨大医疗负担;

3.患者与大众对哮喘及其治疗手段的认知存在较大偏差;

4.慢阻肺在大众中的认知度较低,针对潜在患者需要沟通基本常识,促进就诊。

传播策略:

1.精准传播与大众传播手段相结合,患者教育与疾病知识普及双管齐下:针对患者和潜在患者,采用院内宣传以及进社区等传播手段;针对广泛的大众采用社交媒体信息植入的传播手段。

2.利用关键时间节点,进行信息有效传递:利用哮喘日、父亲节、教师节、慢阻肺日等特殊的纪念日对特定话题的关注度,对具有相关性的关键信息进行有效的传播。

媒体选择:

1.核心媒体重点覆盖,树立权威性:邀请全国核心的医药与健康媒体出席呼吸疾病联盟成立启动会,利用政府、协会、专家背书,确立项目高度。

2.社交媒体扩大项目影响力:选取社交媒体中的热门帐号,撰写符合社交媒体传播风格的内容,将疾病知识信息植入到有趣的社交话题中,优化传播效果。

3.与各类行业网站进行深度合作:定期疾病教育深度文章,确保传播影响力的时间跨度。

项目执行:

1.针对行业:2015年4月25日,阿斯利康携手世界健康基金会及十余家医疗健康领域领先企业和组织,在厦门为中国呼吸疾病联盟正式揭幕。中国呼吸疾病联盟将集中政府、企业、行业等多方力量,共同关注慢性呼吸疾病的防治,改善中国呼吸疾病防治现状,提升相应公共健康方面的研究,最终提高慢阻肺和哮喘的研究。阿斯利康将通过对该联盟的支持,帮助完成以下重点工作:

・收集、更新相关证据,引起决策者对慢阻肺和哮喘疾病的关注,推动将慢阻肺和哮喘纳入慢性疾病管理范畴;

・加强医疗保健与疾病防控体系内的呼吸疾病防治力度;为医疗保健人员提供相关培训;向医院捐赠肺功能检测仪器;全面提升当前的慢性呼吸疾病防治三级预防体系;

・提升肺功能检测认知与能力,探索将肺功能筛查引入社区卫生服务或列入居民年度体检范畴的可行性;与中国的地方社区卫生中心携手探索将肺功能筛查引入高危人群初级保健范畴的可行性、成本效益和益处;

・加强中国二三线城市的呼吸疾病防治力度(针对初级医疗保健提供者)。

阿斯利康支持了由清华大学与卫计委共同发起的健康传播大会“全国记者征文”,获奖作品将被收录进“好作品集”。今年在阿斯利康的支持下,将新开设一项“呼吸疾病类好作品”,以鼓励医疗健康类记者对慢性呼吸疾病领域的关注。

2.针对大众:2015年5月哮喘日期间,阿斯利康与中国呼吸疾病联盟携手,执行了一整套社交媒体传播计划:

・制作肺功能检测H5格式小游戏,并在出租车、微信以及微博等多个渠道进行传播;

・结合哮喘日邀请微博知名画手进行漫画创作;

・利用热点话题,创作微信文章,并与多个有影响力的微信大号合作进行传播。

2015年6月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期间,阿斯利康联合清华大学为全国的食药监部门的宣传人员提供了一场“全国食品药品安全创意科普工作坊”,厘清了关于激素治疗的误区,并征集拍摄一部澄清吸入激素治疗哮喘认知误区的视频创意,获奖创意将被拍摄成视频,并在全国各个食药监平台上宣传播放。

2015年11月,恰逢一年中雾霾最为严重的季节,雾霾与呼吸健康成为了老百姓最关注的话题。在此期间,阿斯利康公益支持了“千人拼肺”行动,以全球最大的人体器官拼图成功挑战了世界吉尼斯纪录。籍此呼吁全社会给予慢性阻塞性肺病更广泛和更高度的关注,营造人人参与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的社会氛围。活动现场,著名主持人郎永淳也作为慢阻肺健康宣传员到场,呼吁大家关注肺健康,重视对慢阻肺的预防、检查和治疗。

2015年11月,为了迎接第14个国际慢阻肺日,除了线下的“千人拼肺”活动,阿斯利康拍摄有关慢阻肺疾病知识的公益宣传片,并通过微信与优酷平台做线上投放,从而将疾病知识的科普覆盖面进一步扩大。

3.针对患者/潜在患者与家属

2015年年初开始,阿斯利康推出快乐雾化室项目,针对在医院雾化室接受治疗的儿童哮喘患者及其家人提供哮喘知识宣传卡通画本,寓教于乐,提升哮喘患者的依从性。

2015年6月父亲节期间,阿斯利康再次联合中国呼吸疾病联盟,针对中老年人以及其子女进行一波社交媒体传播活动:

・创作了一套以漫画形式呈现的中老年人推荐体检套餐,并通过社交媒体进行传播;

・与微博名人以及微博知名画手合作创作定制化的图文,呼吁关注父母的呼吸健康

・与中老年人较多关注的励志与养身类微信号合作,呼吁老人关注自己的呼吸健康,也呼吁儿女通过送健康的方式尽孝。

2015年9月教师节期间,阿斯利康与中国呼吸疾病联盟关爱退休教师的生活,为他们提供了免费的肺功能检查。

2015年9月至10月期间,阿斯利康携手呼吸健康联盟选择了上海5个社区的居民,为他们提供免费的肺功能检查,并提供慢阻肺相关知识的教育,作为大规模推广慢阻肺检查进社区的试点项目。

项目评估:

2015年4月25日,中国呼吸疾病联盟在厦门的揭幕仪式拉开了阿斯利康呼吸健康项目的序幕。中国呼吸疾病联盟的成立将集中政府、企业、行业等多方力量,共同关注慢性呼吸疾病的防治,改善中国呼吸疾病防治现状,提升相应公共健康方面的研究,最终提高慢阻肺和哮喘的研究。

包括新华社、解放日报、光明日报、中国医药报等在内的28位来自专业、大众、财经媒体的资深编辑记者们参与了此次揭幕仪式,共同聚焦中国呼吸疾病防治及CARD项目的进展。活动共取得了38篇原发报道,获核心网络转载75篇。《生命时报》、《北京青年报》、《健康时报》和《t望东方周刊》等核心媒体还对本次活动进行了大幅的深度报道。

5月和6月,阿斯利康先后借力哮喘日、父亲节进行的呼吸系统疾病知识普及和传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实现了阿斯利康和中国呼吸疾病联盟在普及慢阻肺和哮喘诊疗知识的战略部署。

以“咳痰喘久不愈可能是哮喘,应尽快去正规医院进行肺功能等检测确诊”为普及核心内容的哮喘日疾病意识活动从5月1日开始,持续时间长达15天,通过漫画、图文、游戏等形式,在微博、微信新媒体平台以及上海市出租车后座屏幕、阿斯利康内部等进行展示。活动期间,共原创图文漫画5篇,其中包括3篇微信图文信息、2篇微博漫画,#深呼吸做自己,关注哮喘日#话题当天在热门话题榜前十位置连续停留4小时,阅读量近600万。至活动结束时,微博、微信相关内容的阅读量总共超过1000万,逾10万人次参加了图文或游戏互动,1450万人通过触动传媒出租车后座屏幕看到了哮喘疾病意识活动,了解了哮喘疾病的症状和诊疗方法,提高了哮喘的防治意识。

6月,随着父亲节的来临阿斯利康又顺势开展了一波社交媒体慢阻肺知识宣传。目前,慢阻肺是中老年人群发病率很高的疾病,为了提高中老年患者积极防治慢阻肺的意识,也为了让子女更好的关爱父母健康,宣传活动主要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平台,关于“关注中老年人高发病率慢阻肺、传播中老年人体检知识、关爱父母身体健康”相关主题的图文和漫画。全国8个微信公众号的图文引发大量网友参与和评论,2个人气微博账号的原创漫画得到10个粉丝过万的微博账号转发,阅读量均在1万以上。微博、微信总阅读量达到883.5万。通过传播慢阻肺疾病和健康体检的相关知识,引发了网友对于慢阻肺的关注和重视,了解了父母进行定期健康体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篇(2)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无创呼吸机

[中图分类号] R56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07(b)-0047-03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non-invasive ventilation in patient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t stable phase.Methods 100 cases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t stable phase from July 2013 to July 2015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ni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5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routine treatment,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non-invasive ventilator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pulmonary function,blood oxygen saturation (SpO2),oxygen partial pressure (PaO2) and symptom score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The level of FEV1,FVC,SpO2,PaO2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Key words]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table period;Non-invasive ventilation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以慢性咳嗽,咳痰,持续性、渐进性呼吸困难为主要临床表现。随着环境污染的加重和我国人口老年化的到来,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随着疾病的发展,患者的肺功能逐渐下降,再加上免疫功能、抵抗力的下降,易反复发生急性加重发作,严重者可致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甚至死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治疗目的是减轻症状,提高运动耐力,改善健康状态,阻止疾病进展,防治急性加重,降低死亡率[2],但临床中常规治疗往往不能获得较为显著的效果。本研究旨在探讨无创呼吸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中的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7月~2015年7月本院收治的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观察组中,男28例(56.00%),女22例(44.00%);年龄46~82岁,平均(68.3±2.4)岁;病程4~35年,平均(14.6±1.1)年。对照组中,男30例(60.00%),女20例(40.00%);年龄46~83岁,平均(61.2±3.1)岁;病程5~37年,平均(15.5±1.8)年。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及家属均在医师告知下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并了解本次治疗、研究方法,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自愿进行本次研究。

1.2纳入标准

①根据患者病史、体征、临床表现,结合相关实验室检查,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GOLD)指南的诊断标准,明确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3];②排除合并严重心功能不全,肝肾功能障碍患者;③排除合并严重全身感染性疾病、痴呆、认知功能障碍、精神疾病患者。

1.3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包括以戒烟宣教为重点的教育和管理、吸入ICS/LABA或LAMA、祛痰药等。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选用新松牌无创呼吸机,采用S/T双水平压力支持模式,吸气压力(IPAP)10~20 cmH2O,一般为(14±2)cmH2O;呼气压力(EPAP)3~6 cmH2O,一般为(4±1)cmH2O;呼吸频率为10~16次/min;氧浓度为25%~30%;指脉氧监测SPO2维持在90%以上。辅助压力先从低水平切入,再逐渐调节到患者可以耐受的最佳水平。每日使用10 h,时间分配以夜间为主,一般早上2 h、下午2 h、夜间6 h。通气过程中可给予拍背协助排痰,鼓励咳嗽、咳痰,可正常进食、饮水。在治疗过程中如患者出现胃膨胀,可口服吗丁林、改用鼻罩;如出现面部皮肤坏死,可停用面罩2~7 d,皮肤伤口常可迅速自愈,面罩与皮肤接触处涂抹糊膏或垫塞干净敷料。两组连续治疗1年。

1.4观察指标

①肺功能:比较两组的一秒用力呼吸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等肺功能检测指标,同时检测并比较两组的SpO2、PaO2水平;②症状评分:采用呼吸困难评分(MRC)和圣乔治评分(SGRQ)进行判定,得分越高表示症状越严重[4]。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FEV1、FVC、SpO2、PaO2水平的比较

观察组的FEV1、FVC、SpO2、PaO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的比较

两组治疗前的MRC、SGR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MRC、SGRQ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呼吸内科中的常见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以肺功能减退为主要临床症状,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5]。本病根据患者是否合并肺部感染或呼吸困难严重程度可为分稳定期和急性期,稳定期病情较为稳定,但如不积极预防和干预,可增加急性期发作频次,加快患者的病情发生、发展[6]。无创呼吸机是临床中改善患者肺通气功能的常用辅助通气方法,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应用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进而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疗效和患者生活质量[7]。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的FEV1、FVC、SpO2、PaO2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MRC、SGRQ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和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黎小惠,叶彬,黄瑞珠,等.纳洛酮与无创呼吸机联合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分析[J].西部医学,2014,26(2):172-174.

[2]王会芳,朱四民.纳洛酮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老年COPD合并呼吸衰竭临床疗效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 17(11):66-67.

[3]陈逶.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3,10(4):133-135.

[4]沈贵洪,张治,许灿龙,等.纳洛酮与无创呼吸机联合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7):1827-1828.

[5]蔡明文.无创呼吸机联合纳洛酮治疗老年COPD并发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3,18(3):474-475.

[6]钱利华.BIPAP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疗效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013,18(12):2243-2244.

[7]齐向飞,韩志强,陈荣昌,等.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35):151-153,158.

[8]谢俊勇.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4):50-51,54.

[9]刘建民,Qiang Tu.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急性加重期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53(12):79-80,83.

[10]孟庆华,江城,孔彬,等.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肝损害的临床分析[J].临床内科杂志,2014,31(9):601-603.

[11]吴小玲,陈娟,陈姣,等.无创呼吸机防护垫的研制和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4):371-372.

[12]王晓红,高颖.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4,14(1):81-83.

[13]李辉,杨莹.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病人的疗效观察[J].肠外与肠内营养,2015, 22(3):164-167.

[14]刘婷婷,康焰,许照敏,等.高频胸壁震荡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有创通气患者治疗中的作用[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4,37(4):255-259.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篇(3)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疾病;沙美特罗替卡松;噻托溴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属于呼吸系统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 具有病死率高、病情反复等特点[1]。本研究通过对100例患者进行分组治疗, 探讨5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沙美特罗替卡松+噻托溴铵进行治疗)的治疗效果, 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100例COPD患者中共54例男性患者与46例女性患者, 年龄为59~88岁, 平均为(74.33±3.69)岁;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各50例, 其中观察组通过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与噻托溴铵进行治疗, 对照组则单纯应用沙美特罗替卡松进行治疗。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 给予患者吸入50 μg/250 μg沙美特罗替卡松(商品名称:舒利迭, 产自英国葛兰素史克公司, 注册证号:H20090241, 规格:50 μg/250 μg/泡), 2次/d, 持续治疗3个月。

1. 2. 2 观察组 本组患者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 通过吸入装置给予患者18 μg噻托溴铵(商品名称:思力华, 产自德国勃林格殷格翰制药公司, 注册证号:H20100195, 规格:18 μg), 2次/d, 持续治疗3个月。

1. 3 观察指标[2] 对患者在呼吸室内空气时的PaC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O2(动脉血氧分压)以及SaO2(动脉血氧饱和度)等进行检测。

在治疗前后, 对患者在用力时肺活量的情况进行测定, 例如FEV1(一秒用力呼气容积)以及FEV1/FVC(用力肺活量)的比值。

呼吸困难的评分标准:①呼吸困难程度为重度, 3分。②呼吸困难程度为中等程度, 2分。③呼吸困难程度为轻度, 1分。④无呼吸困难的情况, 0分。

1. 4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2.0分析数据, 以(x-±s)表示计量资料并采用t进行检验, P

2 结果

2. 1 观察组与对照组呼吸困难的评分情况 经过3个月的治疗, 观察组与对照患者呼吸困难的评分相比治疗前分别下降(0.74±0.59)分、(0.37±0.66)分, 相比之下, 观察组呼吸困难评分的降低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 两组评分降低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2 治疗前后,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血气情况、肺功能情况 经过3个月的治疗, 观察组患者的血气情况与肺功能水平相比对照组, 其更具优势, 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两组在接受治疗前的血气情况、肺功能水平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接受3个月治疗后的血气情况、肺功能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可以预防与治疗的一种疾病, 简称为慢阻肺, 属于呼吸内科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疾病, 患有此病的患者肺部功能具有进行性的减退情况, 且该疾病常常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劳动能力等造成严重影响[3]。慢阻肺的发病机制到目前为止仍未完全明确, 现阶段对于慢阻肺的定义, 大部分人均认为慢阻肺是由于肺血管慢性炎症、呼吸道炎症等疾病产生异变而引发的疾病。临床上, 多通过给予患者糖皮质激素对呼吸道的炎症反应进行抑制, 阻止呼吸道的重塑。另外, 临床还常采用支气管扩张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该药物对支气管具有扩张作用, 另外还可对支气管的平滑肌起到松弛效果, 改善气流受限的情况, 促进气道阻力的降低, 改善不良症状。

通过世界卫生组织相关调查结果发现, 在全球疾病的死亡原因中, 慢阻肺的死亡率仅仅低于急性肺部感染、脑血管疾病以及心脏疾病, 位居第四, 与艾滋病同位[4]。虽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率高居不下, 但该疾病同时又是全球范围内最缺乏诊断以及治疗的一种疾病。另外, 根据近期国内的相关医学调查结果发现, 对于40岁以上的成年人而言, 患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几率为8.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引起的永久性伤害(例如呼吸道损伤、肺血管损伤等)会导致患者在生活自理的能力上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是,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其发病率现阶段高居不下的原因是由于患者在早期未能及时发现自身的炎症反应、组织结构受损等情况, 使肺部功能在不良环境下受到进一步的损害, 加重了气流受限的情况, 导致肺部功能急剧下降, 并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例如呼吸衰竭、肺动脉高压等。若在病发早期, 患者可及时就医诊断, 接受相应的治疗, 便可大幅度降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死率。

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方面, 应对吸烟行为的控制力度进行加强。对于国内而言, 吸烟属于引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重要病因, 在引发该疾病的多种病因中, 吸烟所占的比例高达71%[5]。相关调查资料中表示, 在吸烟人群中, 有将近20%会由于吸烟而引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而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 有吸烟情况的患者所占比例将近90%。通过相关医学调查发现, 吸烟将对提高成人患上慢阻肺的几率, 所以, 在预防与控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 最首要的工作就是对吸烟的控制力度进行加强, 该措施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而言, 是最有效的防治方法。另一方面, 由于环境不洁、职业暴露等因素也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主要病因, 因此在该疾病的防治工作中, 对于职业暴露与不洁环境的情况应尽量避免。

研究发现, 在慢性阻塞性疾病的临床治疗中, 观察组通过联合噻托溴铵以及沙美特罗替卡松进行治疗, 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肺部功能以及血气情况, 改善临床症状, 且其所取得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单纯使用沙美特罗替卡松的疗效, 对促进患者病情的好转具有积极意义, 值得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帆.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68例疗效观察.中国医药导报, 2009,6(15):68-69.

[2] 黄玉民,陶玉坚,丁寿来,等.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噻托溴铵吸入治疗中重度COPD 40例疗效观察.临床肺科杂志, 2011, 16(7): 1009-1010.

[3] 李礼,黄英,邓姗姗,等.国产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COPD稳定期的临床观察.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1):69-70.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篇(4)

[关键词] 病伤死亡;死亡率;构成比;死因顺位;慢性病防治

[中图分类号] R195.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02-0015-02

居民病伤死亡原因分析是评价一个国家和地区公共卫生水平和人群健康状况的主要手段,也是评定社会卫生保健工作成效的依据之一。它可以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区域卫生规划、合理分配医疗卫生资源提供参考资料,也为疾病防治等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1]。主要疾病死亡分析,是对死亡的原因进行分类归纳,统计出各类疾病中主要疾病的死亡情况。现将东陵区2006~2010年死亡资料进行主要疾病死亡分析,为我们的疾病预防工作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死亡资料来自沈阳市东陵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6~2010年居民病伤死亡原因数据库。5年的数据库经过核查复实(即死亡证明书输入数与公安局销户口数一致,符合率达100%)。人口资料来自沈阳市东陵区公安局人口资料统计,根据年末人口数计算当年平均人口数。标化人口采用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资料。

1.2 统计学分析

2006~2010年死因资料按ICD-10编码进行分类统计。死亡资料通过DeathReg2005软件录入并进行统计,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趋势性检验。

2 结果

2.1 主要疾病的死亡情况

东陵区2006~2010年总人口数为1 609 488人,其中男性为809 720人,女性为799 768人。男女之比为1.01∶1。主要疾病死亡位于前5位的依次为脑血管疾病、心脏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脑血管病、心脏病、恶性肿瘤死亡数及死亡率相近,死亡率经χ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位居前3位。另外,除心脏病外,其他4种疾病的男女死亡率经χ2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即男性明显高于女性,见表1。

2.2 不同时期主要疾病死亡率、死因顺位及构成比

根据主要疾病死亡分析报表,位列前5位的疾病分别为脑血管疾病、心脏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5种疾病的死亡总数占全部死因的82.63%,其中脑血管疾病占25.41%、心脏病占24.81%、恶性肿瘤占24.70%、呼吸系统疾病占4.41%、损伤和中毒占3.30%。脑血管疾病、心脏病、恶性肿瘤的死亡率所占比重较大。不同年份疾病死亡情况经趋势性检验无明显差异,见表2。

3讨论

2006~2010年五年来主要疾病死亡位于前5位的依次为脑血管疾病、心脏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脑血管疾病、心脏病、恶性肿瘤的死亡率比较相近,差异无显著性;除心脏病外,4种主要疾病的死亡率均是男性多于女性;5种疾病的死亡率占全死因的82.63%,死亡排序几乎没有改变且以慢性病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为主,这给我们今后的慢病防治提供了依据。

慢性病已成为我国城乡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城区、农村慢性病死亡比例高达85.3%和79%[2],东陵区属于城乡结合部,慢性病死亡率已接近这个水平。

根据当前的形式,疾控中心在健康教育内容及慢性病防治方针上采取了针对性的措施,主要通过降低危险因素的方式来预防疾病的发生。心脑血管疾病主要采取改变生活方式、不吸烟、少饮酒、改变饮食习惯等来预防,实行分级预防策略,把心脑血管疾病的危害降到最低程度。目前对肿瘤病因认识显示,多数肿瘤是由环境因素造成的,通过环境改造、个人自我保健等措施,可以推迟和防止肿瘤的发生[3]。呼吸系统疾病主要以预防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可通过疾病监测、接种疫苗和服用化学药物预防。损伤和中毒主要以预防交通事故为主,近几年车辆巨增、人口密度大、安全意识淡薄是造成交通事故频发的重要因素,应建议改善道路的状况及进行交通安全的宣传,另外中毒、溺水、自杀发生比例也在增加,应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多数慢性病的死亡主要集中于60岁以上的老人,因此应重视老年人的健康教育,同时制定相应的防制策略,降低慢性病的发生[4]。针对男性有更多的不良嗜好,暴露于更多的危险因素,如吸烟、酗酒及接受更多的社会心理压力以及缺少运动等情况[5],应加强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并进行慢性病干预。

总之,根据疾病的死亡状况采取针对性的疾病防治是我们工作的内容。工作中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慢性病必须双管齐下。通过告知信息、传授技能,使个体能够做出健康的选择与改变,这是必要但非唯一的策略;政府还必须同时建立支持的环境,为个体创造健康生活的公平机会,使个体赢得健康而付出的努力是一种轻松快乐的选择[6]。

[参考文献]

[1] 方积乾,孙振球. 卫生统计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5.

[2]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国慢性病报告[L]. .cn/ n272442/n272530/n272742/appendix/manxingbing. pdf2008-09-22.

[3] 戴龙. 厦门市区居民心脑血管病死亡资料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2003, 19(9):116.

[4] 顾志兰,张宏,黄建萍. 2004-2006南通市港闸区主要慢性病死亡分析[J].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9,17(1):90.

[5] 高瑾,王建,徐红梅. 2006年齐齐哈尔市5种慢性病发病现状[J].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7,15(5):498.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篇(5)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氧疗;效果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肺部疾病,是呼吸系统常见病和多发病,患病率和死亡率均高[1]。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主要临床表现如咳嗽、咯痰、气喘等症状,直接会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严重影响[2]。本文为此具体探讨了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的氧疗方法与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9年2月到2010年12月间就诊的80例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所有患者都确诊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所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标准[3],随机平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0例)。其中,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最小年龄38岁,最大年龄82岁,平均年龄73.1岁,多为老年人;治疗组男20例,女20例,最小年龄39岁,最大年龄76岁,平均年龄71.9岁,多为老年人。两组在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情况差异不显著(P>0.05)。

1.2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药物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氧疗:先将开塞露空囊的颈部留取1cm,其余部分剪掉,用7号针头在球囊上刺入小孔(底部除外),大小要均匀,间距2cm,消毒后备用。用长3cm的压脉带将开塞露与湿化瓶内的通气管下端连接在一起,其余按吸氧操作常规进行。在换气休息时将排气孔放开,药液即停喷,这样一呼一吸,直到药液喷完为止,为防止交叉感染,雾化槽内液体,每日用后应倒空用冷水冲洗,雾化罐、螺旋管,口含嘴及面罩每例用后用84消毒液或派尔消毒液浸泡60min后用清水冲洗后凉干备用,雾化同时嘱患者禁烟酒两组同时应用封闭式吸痰、加强呼吸环路管理、做好口腔护理、增加营养、注意操作者手的清洁,是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的有效护理措施。7~10天为一疗程。

1.3疗效判定标准显效:肺部哮鸣音有明显地减少或者完全消失,咳嗽和喘息的症状有明显减轻或者完全消失;好转:肺部哮鸣音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但并没有完全消失,咳嗽和喘息的症状有所减轻;无效:肺部哮鸣音完全没有减少、或者反而有所增多;咳嗽和喘息的症状没有缓解,甚至出现加重[4]。

1.4统计学处理采取SPSS19.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χ2进行检验,计量资料结果组间比较采取t 检验,以P

2 结果

2.1临床疗效经过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在统计学上具备显著差异性(P

2.2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6例(15.0%),治疗组4例(10.0%),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病人一般容易造成循环性缺氧时血氧,动脉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氧容量和动脉学氧含量正常,由于血流速度缓慢,一方面血在毛细血管床通过时间延长,氧向组织弥散的量增多,氧被细胞利用,而静脉血氧分压和血氧含量降低,导致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增大;另一方面单位时间内毛细血管血流的总量少,氧向组织弥散的总量少,导致组织缺氧[5]。

而氧疗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本组结果显示,经过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在统计学上具备显著差异性(P0.05),无统计学意义。同时在治疗前后要加强护理,对首次进行氧疗的患者,要做好解释工作,解除患者的恐惧心理,以取得病人的合作,嘱患者手持口含嘴放在舌体中部,堵住排气孔,同时嘱患者放松作深吸气,吸lO次可休息片刻,在换气休息时将排气孔放开,药液即停喷,这样一呼一吸,直到药液喷完为止,为防止交叉感染。对有些憋喘重痰液粘稠的病人,一般先给予雾化吸入,将痰液稀释后,再令病人咳痰或将痰液吸出。

总之,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疾病是世界范围的常见疾病,由于病情迁延反复,逐渐造成呼吸残废,且患病率和死亡率仍有不断上升趋势,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的氧疗治疗效果好,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8-13.

[2] Man WD,Hopkinson NS,Harraf F,et al.Abdominalmuscle and quadricepsstrengthin chronic obstructivepulmonary disease[J]. Thorax,2005,60:718-722

[3]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25(8):453-460.

[4] 张伟,乔亚红,张纪州.长期应用激素诱发结核临床分析[J].中国综合临床,2002,18(9):805-808.

[5] 李宝鸿,朱朝广,石梅初,李俊. 排毒化肿胶囊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炎122例疗效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9):62-63.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篇(6)

【关键词】 呼吸训练; 噻托溴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doi:10.14033/ki.cfmr.2016.30.01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30-0025-0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阻塞特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其常包括慢性支气管炎和/或肺气肿,致残率和病死率很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因分为外在原因和内在原因,外在原因包括吸烟、空气污染、粉尘和化学物质的吸入等,内在原因主要包括遗传因素、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进展缓慢,影响患者劳动能力和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并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各项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较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高,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较正常肺功能的吸烟者肺癌发生率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常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一般症状表现为呼吸困难、慢性咳嗽、咳痰等。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现有的药物只是可以减少或消除患者的症状、降低急性发作的频率,以改善现状为目的,并不能从根本上根治。现临床上多采用噻托溴铵进行治疗,但是治疗后无法根本缓解患者病情,临床效果有限。本研究拟采用呼吸训练联合噻托溴铵的方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3-12月收治的4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其中男31例,女9例,年龄57~74岁,平均(63.8±4.5)岁,病程2.8~9.0年,平均(5.4±3.6)年。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每组2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所有患者均根据2011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的全球策略》中关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标准确诊,且排除以下情况:(1)合并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等其他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2)近期有糖皮质激素等药物使用史的患者;(3)噻托溴铵过敏史的患者;(4)有肺部恶性肿瘤、活动性肺结核病史的患者;(5)有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6)入选前1个月内有心肌梗死、心力衰竭住院史、严重心律失常发作史的患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同样的常规对症治疗。同时对照组予噻托溴铵吸入治疗(生厂商:江苏正大天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规格:18 ?g*6粒;用法用量:1粒/次吸入,1次/d。)治疗。观察组在采用噻托溴铵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呼吸训练联合治疗。指导患者每天早、晚各进行1次缩唇呼吸、腹式呼吸等呼吸训练,每周训练5 d,呼吸训练与吸入噻托溴铵须间隔30 min以上,持续观察6个月,开始治疗后的第7天、第30天、第90天、第180天分别进行随访,调查呼吸训练情况,进行质量控制。

缩唇呼吸锻炼方法如下:患者在进行吸气训练时,嘴唇紧闭,并用鼻深吸气,同时鼓起上腹部,屏气1~2 s,然后,以缩唇方式慢慢呼气,呼气时间与吸气时间大约保持2∶1,每次10~15 min[1]。

腹式呼吸锻炼方法如下:在训练时,患者以卧位、立位和坐位进行训练,呼吸方式为吸鼓呼缩,练习时保持胸部尽量不动,且在呼气时用力回缩腹部。在吸气训练时,鼓起腹部,用鼻深吸气,呼气的过程中以缩唇方式慢慢呼气,呼气时间与吸气时间比为1∶1~1∶2,10 min/次,根据患者训练情况逐渐增加时间。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治疗后,分别测定两组患者的最大肺活量、1 s用力呼气量、呼吸频率等肺功能指标。根据2011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的全球策略》对患者整体疗效进行评估,具体如下,显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症状得到明显的改善,呼吸困难症状基本消失,肺功能的各项指标基本复常;有效:临床症状有明显好转,呼吸困难症状得到明显改善,肺功能的各项指标也得到明显改善;无效: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和肺功能各项指标无任何改善,甚至会加重[2]。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勺榛颊咧瘟坪蠓喂δ鼙冉

观察组在治疗后的最大肺活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468,P

2.2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患者8例,总有效率40.0%;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患者15例,总有效率75.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5.0128,P=0.0252)。见表3。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具有破坏性的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3]。气流受限通常呈渐进性发展,并伴有有害颗粒及有害气体的异常炎症反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炎症性的气道疾病,也是一种全身性疾病,不能忽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事先预防和及时治疗[4]。日常生活中,要减少粉尘和化学物质的吸入,减少室内空气污染,加强身体锻炼、呼吸功能的锻炼和耐寒能力的锻炼,做好预防工作。若有疑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症状,可进行肺功能检查、胸部X线片检查、胸部CT检查、血气检查等检查,一旦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应立即进行治疗。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会出现气道阻塞的现象。出现气道阻塞后,肺部顺应性会降低,肺膈肌受压明显,出现肺部过度膨胀的症状,致使肺部的活动度变低,肺部的收缩力下降,气道就会发生塌陷的情况,使人体正常呼吸受到阻碍[5]。有研究提示,临床上目前尚无任何药物能够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起到特异性效果。本研究显示,当单纯使用噻托溴铵对患者进行治疗时,患者的最大肺活量等肺功能指标改善的情况并不十分理想。由此可证明,单一使用噻托溴铵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进行治疗后,无法完全缓解患者症状。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呼气时,小气道会较早关闭,直接使呼气的气流受限。进行缩唇呼吸训练时可以增加阻力,从而增加气道内部压力,减少呼气时小气道的陷闭和狭窄的缺陷,使气体能够充分的排出,并且排出更加顺畅,并能够明显改善气体的交换过程[6]。同时,在进行缩唇训练时可降低缩唇的呼吸频率,吸气与呼气的时间较常规呼吸间隔延长,较大幅度增加了吸气量及交换量,对缺氧状态有明显改善作用。腹式呼吸可明显增加潮气容积,并减少无效死腔的概率,增加肺泡的通气量,提高呼吸气体的交换[7]。因此,呼吸训练中应加强对呼吸肌的锻炼,提升呼吸肌的耐力和肌力,能够有效的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综上所述,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时,将呼吸训练与噻托溴铵联合进行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独使用噻托溴铵治疗的效果。联合治疗的患者的病情好转速度与肺功能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单纯使用噻托溴铵治疗速度。将呼吸训练与药物联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方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从而改善患者呼吸功能,提高患者呼吸能力。

参考文献

[1]刘长志.无创通气联合噻托溴铵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应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2):514-515.

[2]成海斌.负荷深呼吸训练联合噻托溴铵治疗老年烟民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疗效[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11(10):1462-1463.

[3]孙林,周红兵,艾伟,等.呼吸训练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和噻托溴铵在老年COPD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3(6):765-767.

[4]李相良,万文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中医药治疗进展[J].世界中医药,2014,21(12):1689-1692.

[5]张明华,税明明,姚俊,等.噻托溴铵对稳定期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预后及血清降钙素原的影响[J].疑难病杂志,2015,15(8):807-810.

[6]李小敏.呼吸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影响及护理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14(2):241-242.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篇(7)

关键词:阿奇霉素;COPD;肺功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容易因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反复发作导致患者肺功能急剧下降,引发患者的全身性反应,对患者的身心健康的危害,成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1]。因此,通过对阿奇霉素药理作用的分析,对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20例,均符合下列条件:患者年龄>40岁,稳定期COPD的症状和第1s用力呼气容积(FEV1)预期值为30%~70%;不包括哮喘和静息心率>100次/min最小的患者,患者或其他呼吸系统疾病;120例无阿奇霉素过敏现象的患者,无听力障碍,配合治疗,患者选择中医诊断COPD将呼吸系统疾病科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组发展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指南。患者年龄(68±5.6)岁,其中男性42例,女性78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男37例,女23例,平均年龄68.3岁,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阿奇霉素分散片250mg/d;对照组60例,男41例,女19例,平均年龄68.1岁;给予常规药物治疗。两组治疗6个月,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比、病程、吸烟史、肺功能(FEV1占预计值%,FEV1/FVC)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治疗方法 治疗组和对照组给予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溴,常规治疗。口服阿奇霉素分散片250 mg/d实验组,6个月的治疗结束时观察药物反应的变化,比较两组主要指标之间的关系,也分别比较两组患者对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症状加重患者48h内治疗。

1.3观测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治疗情况。在主要指标变化的比较,主要指标包括肺功能、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质8(IL-8),与鼻咽部定植菌进行检测,分别在两组药物不良反应症状的患者。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资料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结果

治疗结束后,对2组患者进行比较,没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68例,治疗组49例,对照组27例,患者症状明显少于对照组,P

3讨论

通过对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表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以每日口服小剂量阿奇霉素为预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效果良好。可以看出,在低剂量阿奇霉素口服每日减少AECOPD和咽部明显优于常规治疗,但改善肺功能和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常规治疗无统计学意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疾病,是缓慢的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主要原因是上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细菌感染导致加重患者及其特点是气道、肺实质伴慢性炎症和气道阻塞,并遵循缺氧引起的异常全身炎症状态的恶化。因为C反应蛋白(CRP)是急性感染的敏感指标,诱导促炎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表达,粘附分子的上调反过来促进肺部炎症[2]。通过以上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40%的COPD患者急性加重的可能,由于呼吸道细菌和病毒感染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主要致病因素,因此疫苗是预防细菌感染的最有效手段,但目前的疫苗在临床治疗尚未广泛推广。红霉素能有效降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频率,而实验组用阿奇霉素口服250mg/d,比较疗效。结果显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缓解时间长于对照组,阿奇霉素药理作用明显优于普通药物治疗。通过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血清CRP、IL-8水平无统计学意义,可见大环内酯类药物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预防和治疗效果的非抗菌作用的表达,具有潜在的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慢性下呼吸道细菌定植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进展的重要促进因素。治疗组每日给予250mg剂量的阿奇霉素,可有效增加患者体内细胞的蓄积,每日提供一定量的直接抗菌活性,减少潜在的细菌性病原体在鼻咽部定植。因此,阿奇霉素的药理作用是抑制细菌感染有效,减少患者的鼻咽部细菌定植,并具有抗感染的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增强肺部和呼吸系统的防御能力,并预防COPD加重,给患者的身心健康严重受损。总之,通过对12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治疗的比较。结果表明,阿奇霉素具有良好的防病毒和细菌感染可以有效减少患者的鼻咽部细菌定植,减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恶化,延长缓解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改善肺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预防有很好的(AECOPD)的疗效,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现药物不良反应导致的听力损失。因此,在临床推广使用阿奇霉素时,可有效预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寻求新的治疗方法,减轻患者的疼痛,提高其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