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关于新农村建设工程

关于新农村建设工程精品(七篇)

时间:2024-01-30 15:15:56

关于新农村建设工程

关于新农村建设工程篇(1)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 水利水保 可持续发展 思考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生态环境,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长期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基础保障.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把水利水保事业放在更加突出、优先的发展战略地位。以解决农村安全饮水困难为主的民生水利,以解决产业发展中水资源制约问题为主的生产水利,以生态恢复和水安全为着眼点的生态水利,是今后推进临猗县水利水保事业可持续性发展中必须重点解决的问题。

一、临猗县水利资源概况

临猗县位于山西省西南部,运城盆地三角地带北沿,地理坐标:东经110°17′30.7″"~110°54′38.9″,北纬34°58′52.9″"~5°18′47.6″。东南与运城市接壤,西南与永济市毗邻,西濒黄河与陕西省合阳县相望,北面孤峰拱秀与万荣县相连。黄河流经该县河段全长29公里,据龙门站观测,多年平均流量为19512.2立方米/秒,是本县的主要客水资源。涑水河在该县自东北向西南流过,流经楚候、猗氏、牛杜、嵋阳、庙上、七级镇6个乡镇,在七级镇王肖村境内流入永济县境内,流域面积985.44平方公里,全长44.44公里,该河多年枯竭,已成为全县主要排污及泄洪道。截止2008年底全县目前水利设施主要有7个万亩以上引黄电灌站,153处小高灌,3086眼灌溉水井,有效水地面积达93.825万亩,其中黄灌面积64.77万亩,井灌36.42万亩,纯井区有机井2123眼,有效灌溉面积29.05万亩。节水达标面积为45.225万亩,其中管灌31.305万亩,渠道防渗7.965万亩,喷灌5.295万亩,微灌0.66万亩。

根据本县气象站1957~2008年记载的资料,我县多年平均降水量484.2毫米,最大降水量849.8毫米(1958年),最小年年降水量276.5毫米(1997年),雨量多集中在六至九月份,约占全年降雨量的60~70%。历年平均蒸发量为2078mm,最大年蒸发量为2233.4mm,为全年降雨量的4.4倍。时空分布很不平衡,是一个水资源严重匮乏的县份,全县地下水资源总量为9945.1立方米,年允许开采量为6108.6万立方米,一般年份地下开采量为9400万方,最高年为12321万立方米,全县人均资源占有量为175立方米,是全省人均456方的1/3,是全国人均1750方的10%,全县年工农业用水总量近年来多大15000万平方以上,其中 临猗县1000多万方左右为农业灌溉。

2.协调发展,重点突破,全力推进全县水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从临猗的县情和水事业发展的现状看,在新农村建设中,还必须坚持协调发展,重点突破的工作策略。根据临猗县水资源与水环境的承载能力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本着“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则,紧紧围绕“温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的中心,坚持优先开发利用地表水,控制使用地下水,逐步减少地下水使用量,以地表水资源代替地下水资源为主线,着力推进以大中型灌区末级渠系配套为重点,在井灌区实现高效节水灌溉,小型灌溉泵站改造工程。

2.1实施“四位一体”工程,积极推进生态水利

从长远看,临猗县必须坚持生活、生产、生态并重的原则,着眼解决民生问题、产业发展问题和生态安全问题,全面协调可持续地推进水利水保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但考虑到临猗水事业建设已取得的巨大成效,目前应把生态水利放在全县经济社会的大盘子内重点考虑,把农村新能源开发、小流域综合治理,病险河道加固和河道治理有机结合,整体推进生态水利建设。一是实行自然修复和人工治理相结合,加强水源涵养能力建设。从七十年代开始,随着打井设备的改进和掘进技术的提高,人们不再饮用池塘水,池塘逐渐失去原有功能,而成为蓄积雨水的场所,再加上管护不到位,池塘面积不断缩小,池深变浅,渗漏加大,所蓄雨水越来越小,并且周边环境杂草纵生,作用越来越小为了合理配置水资源,利用好天上水,充分发挥雨水的作用,对现有池塘进行更新改建,其作用有如下几点:一、充分蓄积雨水,适时进行雨水灌溉,合理利用水资源;二、蓄积雨水,美化环境,调节气候;三、在改建的同时,还注重周边环境的改善,使之成为群众键身强体,文化娱乐的场所,成为美化新农村建设的一个亮点工程。在季节性、区域性水贫乏的农村,普遍推广节柴改灶工程。在平川和河谷下游水资源充足的农村普遍推行农用沼气工程,尽可能减轻农民生活对资源的依赖性;二是把病险水库排险加固、库河道清淤和流域植被修复有机结合,加强现有河道防洪抗旱能力建设,堤坝植被恢复,有效改善生态环境,实现村容整洁;四是在新农村改貌工程中,优先建设排水排污工程,实行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对农村全部地实行水保治理,加强水源涵养地水质建设。

2.2坚持“小型、多样、分散”方针,继续加强民生水利

要继续抓好以解决人畜饮水安全为主要内容的民生水利。在新农村建设中,乡、村两级应把民生水利放在首位来抓。投资规模小、投资周期短,管理成本小、管理方便,服务区域小、受益农户相对集中为主,安排项目规模;二是水利设施形式多样;三是水利设施在布局上尽可能分散,惠及全部生活用水贫乏的村落。对地处坡源、丘陵、高山的季节性、区域性生活用水贫乏的人居分散自然村落,应以集雨井、集雨池塘和水窖为主要形式。对地处流域中下游、人口相对集中的沟道、平川地的村庄,应主要采取渠系配套的办法,建设人畜饮水管网。要适应小城镇人口快速增长的用水需要,加大自来水工程建设力度。从新农村建设实际需要出发,从解决平川地带水质污染带来的生活用水安全问题出发,在五到十年之内,临猗民生水利突破发展的重点应放在人口相对集中的平川地带和小城镇区域内的自来水工程建设上。水利工程的建设,改变了农村的生态小气候,优化了生态环境。

2.3着眼产业发展需要,及时跟进生产水利

临猗的县情决定,应把解决农业生产用水问题放在基础性地位常抓不懈。要适应主导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及时推进水利事业建设。一是要把现有小水库、山塘涝时蓄水、早时供水的两大功能充分发挥出来,在排险加固清淤的同时,切实抓好供水渠系配套和管护工作;二是在平川地带加强节水喷灌工程建设,重点放在扶持果产业上;三是在旱源、山谷、丘陵地带和流域上游重点抓好集雨设施建设,包括池塘、集雨井等;四是要适应产业发展状况,因产业而宜、因地制宜加强水利设施建设。要适应工业经济迅猛发展的实际和畜牧业快速发展的实际,在工业园区和牧业小区加强污水处理和生态净水项目建设,特别是在产业布局上必须考虑水资源保护。

三、坚持公益性办水利方向,不断探索水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机制深化改革,创新机制

要大力推进水利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在积极争取国家对重点工程重点项目的基础上,认真研究新形势水利建设面临的新情况,出现的新问题,要鼓励群众采取股份合作,租赁承包等形式增加对小型水利工程的投入,要加快小型水利产权制度改革,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逐步解决长期以来存在的小型水利工程权责不明,投入不足,发展 滞后等问题,得到明晰产权,明确职责,良性循环,滚动发展。同时,要高度重视水利管理改革,大力发展农民用水协会,从工程建设就着手管理体制和管理制度的完善,切实加强工程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工程效益。利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机制:一是在投入上,应坚持多元化的发展思路,以国家项目投资为主,以村集体投资和农户投资为副,特别是在农民自筹上坚持一事一议原则;二是对于水利设施管护应区别对待,特别对于现有重点水库、池塘和农村集雨池塘不能承包经营,更不能一卖了之;三是在水利资产整合上,不应盲目追求当前利益。

参考文献:

关于新农村建设工程篇(2)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会计管理;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6-000-01

前言

农村的会计管理问题事关新农村建设任务的落实,也是事关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重大问题。在具体的实践中,农村的会计管理工作整体表现出色,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急需迫切解决的问题。今年,农村的会计管理工作也受到各组织单位的关注,良好、有序的进行会计管理工作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财务保障,也是实行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更是深化改革的重要基础性工程。因此,要加强对于农村会计管理工作的重视,以便于落实各项工作与政策。

一、新农村建设下农村会计管理体制出现的问题

(一)农村“三资”的运用不合理

农村集体“三资”是指农村集体的资金、资产、资源。农村“三资”的管理是农村会计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农村集体资产的分配问题。但是在具体的操作中,管理者并没有重视对于农村“三资”运用,使得各种支持农村发展的资金、资源等被严重的浪费,没有达到良好的农村会计管理的效果。例如部分地区利用农村“三资”大搞形式主义建设,严重浪费了农村的资源,也造成了资金上的亏损。农村“三资”若加以合理的运用就会大力促进新农村的建设,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实现农村的集体富裕。

(二)农村会计管理制度不完善

在某些农村地区的村主任仍然掌握着农村的“大权”,这就使得任何事情都是村主任一人在操作,其他村干部也都是任由村主任指挥。在一些地区,村主任甚至可以任意支配各类公共资源和资金,将原本用于新农村建设的各种集体资源都占为己有,并不能够将资源和政策优势转移到村民手中,并且这些情况屡禁不止。农村在进行具体的财政审核时,所有的事务都是流于形式。因此说,在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期,上级部门一定要深入农村去调查,否则掌握不到真实的农村财务状况。

(三)农村会计财务管理透明度低

农村的会计管理工作还存在着一个很大的问题即财务工作的透明度低。任何工作都应该受到人们的查看与监督,财务工作因其特殊性更应该向大众公开。财务管理工作的公开公示已经在一些城市开始推行,但是在发展较为缓慢的农村,财务工作的公开度十分低下,这给一些官员贪污、腐败制造了机会[1]。

造成农村财务管理工作透明度低下的原因是村民对于村内财务管理工作关注度低,他们没有对于村内组织进行监督的意识,同时,一些村干部为牟取私利也并不对财务工作进行公开的公示。

(四)农村会计管理从业人员素质低下

由于各乡村是实行村民自治的组织,所以村农内部的各项工作都是由村民自行完成的。由于农村会计人员的文化水平低下,会计专业能力不足,再加上村干部多为上了年纪的老人,并没有接受到专门关于会计管理方面的培训,所以在具体的会计管理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各种问题。

农村会计人员的水平已经不适合于管理农村内部财务工作的需要。原因就在于一些专业的会计人才更愿意待在大城市工作,农村留不住专业人才,另外在招聘会计的过程中,存在着托关系、找熟人办事的现象,招聘进部门的人并不能真正承担起会计的责任。

二、强化农村会计管理的策略

(一)健全农村会计管理体制

现行的农村会计工作已经不能适应建设新农村的需要,因此必须要有一个健全的农村会计管理体制,这样才能使农村的会计管理工作更加完善和系统。在完善农村会计管理系统的过程中,村民的监督和参与也是十分重要的,村民要参与到对于村内财会工作计划的制定、实行和审计的全过程。只有村干部在做相关的财会工作是行不通的。作为享有自治权的村民,一定要参与到完善农村会计管理体制的工作中去,这样才可以使财会工作有人监督,避免各种贪污、腐败行为的发生。

(二)加强对于农村财务的审计

上级管理部门应该强化对于农村财务的审计,尤其是对于村干部的经济审计。作为农村管理者的村干部要承担起发展新农村的重任,改变工作作风和方式,接受相关部门的财务审计才是正确的选择。

村干部对于一个村子的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农村的财务审计工作的首要负责人,村干部应该明确责任,积极配合财务审计,实现新农村的发展。农村财务的审计工作复杂而凌乱,在具体的审计过程中相关部门应该坚持村干部问责制,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村干部对于财务工作的重视,不给他们任何逃避责任的余地,这样做还有利于村干部积极配合财务审计工作的开展[2]。

(三)提高财务的公开度与透明度

农村财务所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形式下,对于农村财务项目进行公示是顺应民意的必然选择。在新形势下,农村的发展受到人们空前的关注,作为一切工作的基础性工作,财务管理工作关系到其他工作的落实,提高农村财务的公开度与透明度可以保障各项农村工作的落实,并且有助于村民对于村内财务工作的了解,及时对村内的财务情况进行监督。

农村财务公开度和透明度的提高有赖于村民的督促和监督,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受益者,所有农民都应该共享新农村建设的成果,并且时刻关注着新农村建设的政策优惠。村民应该具备主人翁的意识,主动为新农村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结语

新农村在建设过程中必然会充满各种问题,财务管理问题若没有得到妥善的解决那必然会影响到新农村建设的全局工作。因此,农村的财务管理是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重点关注的问题,这需要国家、村干部、村民的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国家应该加大对于农村财政的监督力度;村干部更应该尽自己的职责为农民谋得更多的福利,做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村民也要对村干部进行监督,为农村的发展建言献策。

参考文献:

关于新农村建设工程篇(3)

一、“五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圆满完成

按照市委市政府新农村“五项基础设施”四年任务两年完成的要求,根据我区新农村建设的整体工作安排,XX-XX年我区240个行政村全面完成了村内街坊路硬化、街坊路两侧绿化、安全饮水、污水处理、厕所、垃圾处理等“五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工程建设总投资达到12亿多元。

(一)工程完成情况。一是街坊路硬化工程,完成472.92万平方米;二是街坊路两侧绿化工程,完成168.32万平方米;三是安全饮水工程,完成老化管网改造871.3846公里、实施一户一表44587户;四是污水处理工程,完成71个村;五是垃圾处理工程,为11个乡镇配置垃圾分类收集运输车,在5个平原镇乡建设垃圾资源再利用处理设施;六是厕所建设工程,完成公厕建设354座;户厕改造3.541万座。

(二)取得成效。全区所有村庄的“五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的完成,使各村街坊路全部硬化,基本实现生活垃圾密闭化收集,市级民俗村和河道1公里范围内村庄的污水得到有效处理,饮水全部达到安全饮用水标准。几年来,持续加强村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农村生产条件,为农村群众营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

二、“三起来”工程不断推进

从XX年开始,我区以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不断开展“让农村亮起来、让农民暖起来、让农业资源循环起来”的“三起来”工程建设,大力推广高效清洁能源新产品和新技术,促进了农村“生态环境靓化、生活能源清洁化、人居环境舒适化”。XX-XX年“三起来”工程总投资达到1.5亿多元。

(一)工程完成情况

1、“亮起来”工程。一是更换公共场所直管荧光灯,在怀北镇、琉璃庙镇、宝山镇、汤河口镇、长哨营乡、喇叭沟门乡、渤海镇、九渡河镇等8个镇乡160个村更换村内公共场所直管荧光灯8000只;二是更换村内节能路灯,在琉璃庙、宝山、汤河口、北房、九渡河、长哨营、喇叭沟门等7个镇(乡)61个村安装村内节能路灯2583盏;三是安装太阳能路灯,在14个镇(乡)94个村和51条旅游道路安装太阳能路灯13218盏。同时,对全区XX-XX年安装的1XX盏太阳能路灯进行维护。

2、“暖起来”工程。一是推广卫生节能吊炕,XX年—XX年共推广32156铺;二是太阳能公共浴室工程,XX年开始在全区14个镇乡32个村建设太阳能公共浴室32座;三是新建节能抗震民居、既有住房改造工程,结合山区险村险户搬迁工程,配合区住建委,新建保温抗震民居1890户;对1034户农民既有住房实施外墙保温改造;四是推广生物质炉具,共推广生物质炉具3800台,其中:生物质炊事炉2500台、采暖炉1300台;五是推广建设生物质地热采暖工程,共建设生物质地热采暖270户,其中:XX年在宝山镇超梁子村推广50户,XX年在宝山镇下坊村推广100户、喇叭沟门乡帽山村推广120户。

3、“循环起来”工程。一是大型沼气工程,在3个镇乡5个村建设大型沼气集中供气工程5座;二是生物质秸秆气化工程;在5个镇乡7个村建设生物质集中供气工程7座。三是示范太阳能灶,XX年在渤海镇四渡河村安装太阳能灶110台;四是开展养殖场粪污治理工程,XX年开始在23处养殖场建设粪污治理工程23处;五是雨洪利用工程,在9个镇(乡)15个村共建设雨洪利用工程15处。

(二)取得成效

“三起来”工程的有效实施,促进了新农村建设和节能减排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了农村清洁能源用能水平、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提升了农村居民的宜居指数。一是改善了全区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节能抗震民居、既有住房改造、地热采暖、吊炕等工程的建设,使3万余户农民居所室温普遍提升5-7℃,太阳能公共浴室解决了万余户农民的四季洗浴问题,“两气”工程建设使3000多户农民用上卫生、方便的清洁能源。二是推动了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缓解了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据测算,年节电约130余万度,节约标准煤约3.76万吨。三是促进了节能减排,推动全区生态环境建设。粪污治理工程年节水约2万吨;减排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空气污染物和可吸入颗粒物约0.013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0.8万吨,相当于0.1万辆小汽车的全年排放量。四是增加了农民就业岗位,带动了农民增收,设施运转维护和服务岗位安排近千人就业。

三、加强小城镇建设工作

根据《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本市重点小城镇建设有关工作的通知》(京政办发〔XX〕37号)文件精神, XX年桥梓镇、怀北镇、汤河口镇被确定为本市重点小城镇。按照市里的要求,将重点以产业发展和增加就业为核心,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增强3个重点小城镇发展能力,辐射并带动周边镇村的经济发展。

XX年不断加强3个重点小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一是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方面,完成投资1.02亿元。其中:汤河口镇完成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工程,小中路镇级公路建设工程,庄户沟门路、大黄塘支路两个村级公路建设工程,庄户沟门桥建设工程,中心大街铺油工程;怀北镇完成东庄变电站建设工程,邓河路建设工程;桥梓镇完成灯光篮球场建设工程,社区文化中心工程。二是在产业发展方面,完成投资6亿元,新引入产业项目16个,其中:怀北镇10个,汤河口镇5个,桥梓镇1个。

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

XX年按照《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区试点建设的意见》(京政发〔XX〕22号)的文件要求,确定了庙城镇史山新型农村社区、九渡河镇团泉新型农村社区和黄花城新型农村社区、渤海镇三岔铁矿峪新型农村社区、汤河口镇后安岭新型农村社区为我区的5个新型农村社区试点,其中:庙城镇史山新型农村社区被列为市级新型农村社区试点。为及时有效的解决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办事效率,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我区成立了由副区长任组长、农委主任任副组长,区农委、发改委、住建委、社工委、市政市容委、财政局、国土分局、规划分局等13个部门的主管领导及4个镇的镇长和主管镇长为成员的联席会议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农委(区新农村建设办公室)。

截止目前,汤河口镇后安岭社区72座房屋主体工程及室内装修工程已全部完成,正在进行公共管线安装及外墙保温。团泉社区的规划方案已经通过规划部门的审批,其余3个新型农村社区的规划方案正在等待审批。

五、研究怀柔区“五+三”工程长效管护机制

按照市委市政府新农村“五项基础设施”四年任务两年完成的要求,我区“五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已于XX年底全部完工。为确保“五项基础设施”和“三起来”工程能够长期有效的运行,XX年,编写了《怀柔区关于建立和完善新农村 “五+三”工程长效管护机制意见》,目前初稿已经完成。

六、村邮员队伍建设和管理工作

为落实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提升首都邮政普遍服务水平的意见》(京政发〔XX〕4号)和市新农办、市财政局、市邮政管理局联合下发的《关于北京市村邮员队伍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京新农办函〔XX〕3号)文件精神,加快农村社会公共服务事业发展,确保发挥我区新型村邮站服务功能,为农村提供优质的邮政服务,通过对村邮员实行补贴的方式,有效解决村邮员补贴问题,建立起我区新型村邮站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

XX年至XX年利用三年的时间完成了每个村的新型村邮站建设,并由村委会指定一名专职或兼职村邮员负责接收、转投本村邮件、报刊及代办邮政服务

XX年,区新农办、区财政局、区邮政局联合制定了《怀柔区村邮员队伍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并经区政府转发到各相关部门。每一个新型村邮站配备一名专职村邮员,共计284名。为确保村邮员队伍保持长期稳定,每名村邮员月补贴标准原则上按照不低于怀柔区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每年共需补贴资金147.24万元,其中:300户(含300户)以下的村按照400元/人月;300户以上的村按照500元/人月。当怀柔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高于本标准时,村邮员补贴随之进行调整。

七、做好寻找“北京最美的乡村”评选活动

按照市委农工委、市农委、市旅游局的工作安排,XX—XX年北京市已经连续5年开展了寻找“北京最美的乡村”评选活动,我区汤河口镇东帽湾村,慕田峪办事处慕田峪村、渤海镇六渡河村、北沟村先后被评为“北京最美的乡村”称号。长哨营满族乡的项栅子、七道梁,雁栖镇的神堂峪、官地村,渤海镇的庄户村,琉璃庙镇的双文铺村,杨宋镇的花园村分别获得“北京最美的乡村”提名奖。北京最美的乡村评选活动,促进了城乡交流、改善了村庄环境、带动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XX年“五一”小长假期间,仅东帽湾、慕田峪、六渡河、北沟4个村累计接待游客3万余人次,住宿近XX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近75万元。

XX年,市委农工委、市农委将继续开展 “寻找北京最美的乡村”大型宣传评选活动。按照推荐办法和标准,经与区委宣传部、区旅游局等部门认真筛选,并经区领导同意,最终确定宝山镇超梁子村、琉璃庙镇双文铺村、杨宋镇花园村、长哨营满族乡七道梁村作为XX—XX年寻找“北京最美的乡村”候选村参加全市的评选工作。

八、做好住房和城乡建设统计报表、镇乡招投标专家抽取及农转非月报工作

(一)完成住房和城乡建设统计报表工作

从XX年开始,每年统计一次我区14个镇乡住房和城乡建设情况并报市农委村镇处。

(二)做好镇乡招投标专家的抽取工作

根据区纪委、区农委、区监察局联合下发的《关于镇乡招投标管理服务中心建设工作意见》(怀纪发〔XX〕12号)和《怀柔区镇乡招投标评标专家库和评标专家管理意见》(怀农文〔XX〕102号),在XX年3月初建立了镇乡招投标专家库,共有10类专业评标专家48名,供镇乡招投标抽取。

为进一步规范镇(乡)、村级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工作,多次与区监察局、建委招投标办公室、政府投资评审中心到各镇乡检查招投标情况,针对镇乡招投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XX年7月与区纪委、区监察局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镇乡招投标管理服务中心建设工作的意见》(京怀纪发〔XX〕5号)。

截止到目前,共完成招投标项目72个,抽取专家360人次,主要涉及新农村“五项基础设施”和“三起来”等建设工程。

(三)做好农转非月报工作

关于新农村建设工程篇(4)

新农村建设是为了促进我国农村经济、文化、生态环境等多方面的发展而开展的一项工作。新农村建设不仅是要对我国传统农业的发展进行改革,还利用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来不断加强农业的基础设施,并且寻求科学合理的手段来促进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在此过程中,应当加强对农产品生产质量的管理,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我国的食品安全水平,而且还有利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另外,相关部门应当对农业生产格局进行调整,建立节约型的农业生产模式,加快生态农业建设工作的开展,保护林业、牧业、渔业等资源,为农村居民创造良好的生态居住环境,促进农村生态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1]。农村经济经营管理是保证新农村建设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础,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内容。第一,根据相关法规制定合理的农村财务资金管理制度,尤其应当注意对农村集体的资产、资金、资源的管理,务必保证三资管理的公开、透明,这样才能保证农村集体资产的安全。第二,结合农村经济的实际发展情况制定合适的农村经济发展目标,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指引方向,在制定经济发展目标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尽量减小农民的压力,保证农村的和谐发展。第三,农村经济经营管理人员要及时了解国家的新增政策,并且尽量利用这些政策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确保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2新农村建设农村经济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资金管理制度不完善

在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的过程中,资金管理制度不完善是其中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农村经济经营管理涉及的资金方面的工作内容比较繁琐,包括资金的筹集、分配、使用等,而由于资金管理制度不完善,每个方面都有可能出现问题,妨碍了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另外,资金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使得农村资金存在使用不当、资金被侵占等行为,不仅不利于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开展,同时也不利于农村的和谐稳定[2]。

2.2对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知不足

新农村建设是实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农村人口在我国人口数量中占着非常大的比重,因此只有通过新农村建设让农村人民过上小康生活,才有可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目标,而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保证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但是,部分工作人员对于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缺乏正确的认识,因此在工作开展过程中缺乏积极主动性,不能主动寻找并发现农村经济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更别说对其进行改进了,这种行为使得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不能为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应有的支持,妨碍了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工作的顺利开展。

2.3农村土地管理工作有待强化

当前,在农村土地管理方面也存在着比较多的问题,这也是影响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一个原因。比如,部分农民或者土地承包人员不能严格遵守土地承包的相关规定,随意更改土地用途,在规划为农田的土地上进行房屋建设;土地承包流转不能按照国家规定的要求进行,而且相关的调解制度不够健全,在出现相关的土地承包流转问题时,不能及时进行有效的调节,影响了农村的和谐发展[3]。上述原因影响了农村土地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3新农村建设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的强化措施

3.1完善资金管理制度

农村经济经营管理部门应当制定完善的农村资金管理制度,加强对农村资金的管理,为新农村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制定资金管理制度时,应当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根据农村资金管理的具体流程制定涵盖整个流程的资金管理制度。对每一笔筹集、使用的资金都要进行详细的登记,并且根据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具体开展情况,制定资金使用预算,将资金进行科学合理的分配。在资金使用方面,应当制定严格的资金使用管理制度,并且建立经济审计制度,由相关部门对农村资金的具体使用情况进行审计监督,从而保证资金使用的合理性。

3.2强化对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的认知

为了保证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实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目标,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人员必须加强对自身工作的认识,充分认清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这样才能使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当中,主动寻找并发现农村经济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改进,这样才能保证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顺利开展提供应有的支持,从而保证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工作的顺利开展。另外,应当加强对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其能够树立起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信念,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当中[4]。

3.3强化农村土地管理工作

针对农村土地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相关部门应当不断强化农村土地管理工作,保证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比如,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保证农民或者土地承包人员都能严格遵守土地承包的相关规定,严格按照规划情况使用农村土地;保证土地承包流转能够按照国家规定进行,并且健全农村的调解制度,及时调解出现的土地承包流转问题,保证农村的和谐发展。农村土地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相关部门加强土地承包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让农民能够对其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这样才能进一步提升农村土地管理水平。

4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保证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必须保证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这也是保证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目标实现的基础条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相关部门应当不断完善资金管理制度、强化对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的认知、强化农村土地管理工作等,当然除了这些外,相关部门应当持续探索农村经济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加以解决。

参考文献:

[1]马秀梅.新农村建设中强化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的思考[J].南方农机,2018,49(22):151.

[2]谢钰.新农村建设中强化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的思考[J].新农业,2017(23):36~37.

关于新农村建设工程篇(5)

一、 建设新农村,农村干部必须具备的能力

1、 学习能力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村基层工作干部必须具有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深层次领悟并转化成实际的工作能力。还要具有善于调研、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细心观察,积累经验,把握主动权,开拓创新的能力。具有组织协调各方面工作的能力。而所有的这些能力, 都离不开学习。学习能力是农村干部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但是,目前,农村干部中有很大一部分人的学习能力低下,其中有的是不想学习, 而很多是属于不会学,学不懂。因此,提升农村干部的学习能力在新农村建设中显得尤为重要。

2、 有较强的法制观念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也是一项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农村干部法制观念的有无,是巩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果和保障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关键所在。近几年来,农村干部的法制观念虽有了较大的提高,有了一定的民主治村及依法治村意识,他们真心实意带领和帮助群众奔康致富,得到了广大群众的爱戴与支持。但是,还有一些农村干部由于对新农村建设理解片面,或者急于求成,急功近利,仍保留以行政手段为主的工作方式,搞家长式管理;或者民主作风和法制观念不强,乱作为或不作为;还有个别干部利用新农村建设工程,、贪污受贿、挪用集体资金、非法转让土地使用权、虚报项目骗取专项资金等等。这些现象虽然是少数,但侵害了群众利益,破坏了党和政府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阻碍了新农村建设工作的进程。

3、 科学决策能力

科学决策,是指领导者按照一定的科学程序和方法,作出符合客观规律的决定。它包括以下三点:一是要确保决策符合法律、符合程序,具有科学性与可行性;二是要符合客观规律;三是要反映民心民意。科学决策代表着现代领导决策的方向,是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有机统一。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农村干部决策正确有利于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决策一旦失误,所有的工作将归于无效,甚至带来负面效应。党中央提出新农村建设的宏伟目标,其首要建立和完善即是基层民主制的科学决策问题。新农村建设点多面广,不同的地方就会有不同的需要,产业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等都不可能一刀切,必须因地制宜。因此农村干部的科学决策能力对于当地新农村建设能否得到村民的支持、能否取得成功极为关键。

4、 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

有人认为,村民的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同村民打交道,“谈笑无鸿儒,往来多白丁”,不需要多少知识,多少技巧,殊不知,持这种想法去开展农村群众工作是危险的,工作局面难以打开。农民群众是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基础,新农村建设不仅要得到群众的支持和拥护,还必须让群众自觉自愿的参与其中。近年来,农村干部的做群众工作的能力虽然有了较大提高,但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一些农村干部习惯于靠空洞说教和行政命令来做群众工作,方法简单呆板,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软办法不顶用、硬办法不能用”突出问题。办法不多,导致群众工作威信不高,说服力不强。农村干部处于上级政策的最终执行落实和群众利益满足这两方面的接合点上,两者往往并不合拍,作为村级主要领导就要善于激发大家、鼓励大家、引导大家、鞭策大家做合作共事的模范。只有这样各项工作才能完成得好,“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事才能实现。如果处理不好这些关系,唱独角戏,新农村建设工作就会落空。

二、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村干部素质提升的阻力因素分析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话题,早在我国建国之初就有专家学者提议,但是真正有步骤大规模的实施是在2006年开始,因此,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很多农村干部来说都是新鲜事物,近五年的新农村建设实践证明,农村干部的素质已经不能满足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当前,是什么原因阻碍了农村干部提升自己的素质?笔者认为,原因就在于这些干部自身以及他们所处的工作环境中,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文化程度低,思想观念陈旧

这是制约农村干部提高自身素质最主要的因素。农村干部文化程度偏低是当前我国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以个无法回避的问题。以宾川县81个村委会2010年当选的村支书为例,国民教育大专及以上的一个都没有,高中学历占57%,除5人是退伍军人外,其余皆为本乡本土的农民,且年龄在40岁以上的有72人,文化程度低和年龄大导致了他们受旧的思想文化的囿于较深,学习能力差,对新科技和新理论不能很好的掌握和吸收,对新农村建设的政策认识肤浅,理解片面,小农意识和依赖心理严重,这使得他们缺乏主动学习提高自身素质的能力。

2、缺乏激励机制,主要表现在三个地方:首先是工资待遇过低,而各种开支加大。由于许多村民外出务工经商生活富足,与之相比,村干部多则一千元,少则几百元的的收入就显得毫无吸引力。其次是难有晋升机会,村干部不是国家公务员,基本是只能下不能上,政治前途无望。尽管有各种公务员考试,但由于村干部的文化水平较低,能够通过这种途径得到晋升的少而又少。最后是存在后顾之忧。村干部工作上是干部的要求,但身份上仍然是农民,离任后没有正式的退休工资。虽然村里落实了养老保险,但由于钱太少,村干部对日后生活很担忧。

三、多措并举,全面提升农村干部建设新农村的能力

农村干部是团结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领头雁和排头兵。农村干部素质的高低、能力的强弱、主动性发挥的多少,直接影响新农村建设的进程。要全面提高农村干部建设新农村的能力,必须调动各方面的因素,多措并举,确保新农村建设取得实效。

1、 完善激励保障机制,激发内在潜能。

在政治上激励,就是要把在新农村建设过程做得好的农村干部树立为先进典型和模范代表,并通过推选为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途径吸收他们在一定范围内参政议政。在经济上保障,坚持村干部报酬和工作实绩挂钩,建立和完善农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逐步提高村干部工资待遇。在生活上关心,使村干部能够集中精力搞好本职工作,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在工作上支持,选派机关干部担任村专职副书记,帮助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难题。

2、完善监督约束机制,规范日常行为。健全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民主决策制度,新农村建设中的一般事务,由村“两委”联席会议讨论决定,而涉及到村民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要提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村务公开制度,拓宽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的行使范围和途径,充分保障村民民利。结合修订《村民自治章程》,对群众普遍关注的农村发展党员、财务收支审批程序、合同签订和重大事项的决策程序,纳入到《村民自治章程》,作为刚性制度,在广大党员群众参与、监督之下,约束“两委”干部严格执行,确保制度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同时要健全完善纵横交错的监督体系。横向通过严格落实村务公开、民主议政、“两委”班子定期向党员村民代表报告工作等各项制度,加强党员群众的监督。纵向通过建立乡镇党委对各村制度落实情况定期检查制度和乡镇包村干部列席参加所包村会议制度,切实强化乡镇党委的监督。

3、加强学习,解决学习能力低下的问题。

关于新农村建设工程篇(6)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建设

引言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发展,农村小型农田的水利工程建设标准越来越高。在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本质上属于基础设施范畴,但也是农村农田引水灌溉的重要服务设施,在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当前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严重影响着新农村建设。基于此,本文首先对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标准以及现实意义进行分析,同时对现状展开研究,制定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1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标准和现实意义

1.1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标准

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标准主要有三方面的内容。首先,对于渠道防渗灌区方面,一般来说正常情况下需要将灌溉水利用系数控制在0.65以上,同时还应注意整个单位面积农渠的长度,一般应以每亩5m为准。同时还应配备相应的分水闸以及量水设施等。其次,则是对于喷灌区方面的建设标准则要能保证喷洒水具有较高的利用率,一般对于利用系数应保持在0.8以上。此外还应注重喷头之间的距离以及工作直观间距,在设置过程中应符合标准技术规范,与此同时还要对排气阀、给水栓等相关设备或者系统做好相应的配套工作。最后,在微灌区域内,微喷灌和滴灌两个的利用系数需要分别进行控制,一般来说微喷灌需要控制在0.85以上,而滴灌相对需要控制更高一点,应为0.9以上[1]。同样在这一区域,则是需要对量水等相关设施做好配套工作,还要注意依据相关技术标准对灌水器和毛管的间距进行确定。图1和图2分别为某小型农田水利设计施工图和低水利压管道输水设计图。

1.2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现实意义

从农业生产角度来分析,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对实现当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保证粮食的生产安全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是推动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角度来看,水利工程对农村经济、农业生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民生之本。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人们的饮水安全性,对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实际生活水平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从保护农村生态角度来分析,目前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对生态环境的重视程度较高,鼓励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内容。但实际上完成新农村建设的这项工作内容,并在工作中结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基本前提则是需要重视且不断加强对农村水利的建设。

2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现状分析

2.1建设过程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

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不仅影响着农民的生活与农业经济的发展,同时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一般来说,对于小型农田水利在前期以及施工过程中都要求国家相关水利监管部门结合自身职责权限对工程进行监督管理。同时在水利建设完成之后也会有相关监管部门对水利建设的质量以及施工进行验收。但实际上在我国当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对于工程的监督管理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尤其是在水利建设收尾阶段的工程验收中,相关监管部门则容易出现松懈心理,不能及时定期进行检查。此外,由于缺乏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无人管理的现象时有发生,导致有不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无法使用。

2.2职责权限不清晰

当前,新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基本上是为农民或者生产队以及村庄等使用和服务的,因此对于农田水利的使用需求较高,并且需要及时对农田水利展开技术维修和保养工作[2]。但是结合当前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对小型农田的使用情况来看,缺乏相关制度以保证农田水利工程维修工作的责任,相互推诿扯皮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着新农村小型农田水利的使用年限,许多小型农田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引水不足、水位下降等影响农田的灌溉,发挥不了农田水利工程的作用。

2.3农民观念落后

相对而言,由于农民文化知识水平相对缺乏,且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较深,导致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还存在相应问题。首先由于农民自身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会存在质疑并且参与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缺乏。主要是因为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很多农民会认为小型农田水利在建设滞后发挥不了实际作用,在思想上认为投资修建农村小型水利工程没有必要。

3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策略

3.1建立科学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责任

促进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首先就需要保障建设的小型农田工程能够发挥自身较大的价值,并且能够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的经济收益产生相应的积极作用。因此这就需要在小型农田建设过程中能够建立并完善符合实际情况的管理制度,明确管理工作的各项责任,同时需要建立相应地监督管理体制,将管理责任以及管理制度落实到每一层级和部门[3]。以此加强对小型农田水利在建设过程中的管理工作,对施工中每一工作和环节按照管理制度以及工程标准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同时还应加强工程收尾阶段的验收工作,定时定期对水利工程建设质量进行监督管理,减少或避免质量问题的发生,对于存在的问题应及时安排专业人员进行解决,以此保证工程水利的质量。此外,需要明确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维修和保养责任,在管理过程中通过多种方式如轮流管理或者是主要管理等对农田水利工程进行保养,以此提高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

3.2加大投入力度,提高管理水平

促进新农村背景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加大投入力度是关键。因此相关政府在注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同时还应注重投入力度,只有加大投入力度,才能快速推动水利工程的建设,保证工程建设质量。而相关政府在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的同时应能过积极引导、加大宣传,并创建新型资金投入机制,以吸引更多资金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的投入,引导社会经济组织参与到投入机制中,发挥资金规模效益,以此建设更多高水平高质量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值得注意的是,政府不仅要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加大投入力度,同时还应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工作中加大投入力度,及时加强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相关管理人员的培训投入力度,提升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注重管理人员的管理素质以及管理创新能力,以此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以及使用能够在规范管理将自身的作用以及产生的效益发挥到最佳[4]。

3.3转变传统观念,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到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中

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基础则是提高农民的参与积极性,使其能够转变思想观念,对小型农田水利有充分地认识,能够认可并积极参与到这项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受益者主要是农民,并且也是这一工程设施的重要服务对象,而且农民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促进和发展同样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就需要通过多种途径新闻媒体、报纸等加大对农民的宣传,让农民充分认识到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意义以及重要性,并引领农民参与到这一工程建设过程中。同时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修建时还应合理利用农民这一资源,从工程前和工程的建设以及工程的完成维护工作等各方面征求群众意见,在保证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等方面顺应民意,以此提高农民的认可度,提高参与度,并且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合理应用较高技术水平的农民参与到建设过程中,减少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以此在新农村建设下促进农村小型农田水利的建设和发展。

关于新农村建设工程篇(7)

论文摘要:2007年4月15-17日,“新农村建设与政府管理创新”学术研讨会在江苏省吴江市召开。研讨会上,与会人员围绕“新农村建设与政府管理创新”的主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主要包括新农村建设的基本问题、新农村建设的法治化、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新农村建设中的政府管理创新等。本文将会议观点进行了综述。

2007年4月15-17日,由中国行政管理学会、中国行政管理学会政策研究分会、吴江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新农村建设与政府管理创新”学术研讨会在江苏省吴江市胜利召开。来自全国巧个省、地区的高等院校、研究单位、行政学院(党校系统)以及政府部门的8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大会研讨。

开幕式上,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副会长、全国政策科学研究分会会长武树帜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中共吴江市委副书记范建坤、吴江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沈金明分别介绍了吴江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做法和基本经验。研讨会上,与会人员围绕“新农村建设与政府管理创新”的主题展开了广泛而深人的讨论,主要涉及了新农村建设的基本问题、新农村建设的法治化、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新农村建设中的政府管理创新等问题。现将研讨观点综述如下:

一、对新农村建设基本问题的再认识

对新农村建设内涵和目标的认识,是实现政府管理创新、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前提。对此,与会专家主要有以下一些观点:

1.新农村建设要以“富民”为核心。新农村建设不是“新村建设”,不是简单的村容村貌整治,也不是只建新房,而是要以生产发展为前提的综合协调发展。要使建设新农村真正成为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关键是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人,不断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只有农民富起来了,才能有力推动新农村建设。

2.新农村建设要因地(区)制宜,抓住重点。中央关于新农村建设的目标确定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个字。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各地(区)要根据各自的实际抓住工作重点,不能不分重点、不分层次、齐头并进。在中西部省份和相对落后的地区可能要以“生产发展”和“生活宽裕”为主,而在东部沿海和相对发达的地区就要以“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主。

3.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是主体,政府是主导,关键是提高农民素质。建设新农村要靠农民,但仅仅依靠农民也是不够的。在此过程中,政府要起主导作用,要承担推动者、(政策)支持者的责任。要从农民自身着眼,从提高农民的专业能力和素质(包括政治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技术能力素质、身体健康素质等)人手,培养新型农民。

4.新农村建设要建设什么、怎么建设、何时建成。新农村建设还有一个建设内容、方法和时间的问题。一般来说,新农村建设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基础设施和社会基础设施)、经济建设、组织建设、社会建设和文化建设。在建设中要运用社区工作方法。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建设过程,也是一项系统的复杂工作,需要逐步推进,不能操之过急。

5.新农村建设是一种制度创新。新农村建设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社会主义理念在农村现代化建设方面的延续,更是社会主义自身创新的一个重要内容。其真正含义是一种生产关系和社会形态的创制,直接针对打破责任制以及各种权宜性或过渡性措施的局限,在城乡统筹的意义上谋求共同富裕。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不仅是一系列方法的创新,尤其是在建设内容和可能途径上的创新。

二、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法治化

有学者认为,新农村建设不是新问题,但在当前条件下具有新内容,是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来谈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新”就新在强调以民主、人权、公平正义为核心的现代法治。正是从这个意义上,专家认为,社会主义的新农村是民主的新农村,是法治的新农村,是公平正义的新农村,是和谐的新农村。

有学者认为,我国非常注意将党的意志上升为国家的意志和法律。从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制定的“十一五”规划,到《中共中央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一号文件”),再加之已有的相关法律如《物权法》、《村民委会组织法》等,表明我国新农村建设已建立起了基本的法律框架,并形成了六项基本制度,即新农村建设的产权制度、发展现代农业的经营发展制度、抚民制度、村民自治制度、资金扶持制度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还有专家建议,在推进新农村建设法治化的过程中,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第一,领导干部在充分依靠党的政策的基础上,要形成依法治国、依法理政、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基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基本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包括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和党的领导。第二,在广大农村开展普法教育过程中,应把新农村建设的相关法律纳人普法过程中去。

三、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问题

有学者指出,新农村建设启动两年多来,在一些地方出现了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急于求成,不能充分认识新农村建设的长期性;(2)简单化,不能全面认识新农村建设的内容;(3)政府包办代替,不充分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不注意发挥农民的建设积极性。

有学者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认为,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与新农村的建设初衷不协调的现象,并提醒各级政府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要注意防止出现四种倾向,即防止用“政绩工程”代替“民心工程”,防止用“新村庄建设”代替“新农村建设”,防止用“合并村庄”代替“农村城镇化”,防止用“圈地办工业”代替“发展现代农业”。

来自广东省的学者联系广东省新农村建设的实际,认为广东省新农村建设存在四个方面的主要问题:城乡发展不协调,区域发展极不平衡;资源短缺,环境问题制约了经济发展;农村结构落后,农民增收缓慢,农业效益不高;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人口老龄化严重。由此也给其他省市和地区提供了教。

与此同时,学者们还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比如建立政府、市场、社会和农民“四位一体”的合作机制;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村城镇化;组织农民集体经营,增强农业自我积累能力;大力提高农民的基本素质,等等。其中,最为关键的是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政府管理创新。

四、实现政府管理创新,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

这是本次研讨会讨论的核心问题。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中国的现代化最终有赖于农村的现代化,中国的稳定和发展最终有赖于农村的稳定和发展,农村的稳定和发展最终有赖于新型农民的塑造和培育,而新型农民的培育最终有赖于政府管理的创新。为此,学者们有以下一些观点。

1.转变政府职能,确立服务理念。有学者认为,新农村建设中,政府应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为农民提供良好的公共产品,加大公共服务支出。但在公共产品的提供方式中,政府垄断提供会导致资金不足和效率低下等问题,政府和市场结合提供的覆盖面较窄,因此要采取多元主体合作提供的方式。也有学者认为,政府的服务如何,新农村建设成就如何,要以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幸福感作为判断标准,以提高农民的“幸福指数”为最终目的。

2.加大政策支持,保护农民积极性。有学者认为,要按照城乡、区域统筹协调发展的要求,加大对农村的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对农村的财政投人。要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方针,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推进民主管理,建立农村民主管理治理机制,在推进生产发展中调动并保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3.推进各项建设,促进和谐发展。有学者认为,政府应积极发展农村的各项社会事业,加强包括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建设、组织建设、社会建设和文化建设在内的全面建设。要把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把“三个文明”结合起来,以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和良性互动。

4.提高农民和基层农民干部的基本素质。专家学者普遍认为这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有学者指出,提高农民素质要抓好“五项工程”,即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抓好教育培训工程;实施农村合作医疗,抓好医疗卫生工程;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抓好农村文化工程;立足自主创新,实施农民创业工程;加强农村基层干部素质教育,完善村民自治工程。关于培育基层农民干部素质,有学者认为,农村基层干部应树立提出的“三种意识”(即优患意识、公仆意识和节俭意识),做到“能人治村”,为此,政府应加大对基层干部的教育和培训,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还有学者指出,提高农民和农民干部素质,还要培育民主精神,大力发展社会工作者人才队伍,组织农民协会,为新农村建设提供良好的组织保障。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