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水产养殖现状

水产养殖现状精品(七篇)

时间:2024-01-30 15:15:55

水产养殖现状

水产养殖现状篇(1)

近年来,我国已进行海水养殖的浅海、滩涂面积为32.5万公顷,占可供养殖面积133.3万公顷的24%,产量为85.8万吨,占全国水产总产量10%。其中海带占23.7%,紫菜占1.6%,贻贝占24.5%,牡蛎占6.4%,蛏和蚶占17.5%。淡水养殖对象除传统的鲤科鱼类外,近年来还增加了非鲫、虹鳟、银鲑、白鲫、罗氏沼虾、中华绒螯蟹、淡水珍珠贝等。人工繁殖技术和网箱培育方法的采用,为养殖提供了大量苗种。此外还养殖鲻、鲮、鲈、遮目鱼、对虾、鲍、扇贝、海参等。淡水、海水养殖都还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养殖种类的迅速传播和交流,可促使养殖品种单一的地区提高产量。如适应性广的非鲫和对虾等已成为世界性的优良养殖品种,对提高产量作用很大。先进的养殖方法和有关基础理论,如遗传育种和遗传工程等的研究和应用,将极大地提高产量和增加养殖种类。人工繁殖和阶段发育理论的应用可为养殖业稳定供应大量苗种,对水生经济动植物生理、生态学的深入研究可为养殖对象提供具全价营养的配合饵料和最适生长环境。连同高密度流水养鱼、混养、综合养鱼等综合性先进技术的运用,将为养殖业的大幅度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可能性。

2常用养殖方式及其优点

水产养殖是人为控制下繁殖、培育和收获水生动植物的生产活动,一般包括在人工饲养管理下从苗种养成水产品的全过程,广义上也可包括水产资源增殖。水产养殖有粗养、精养和高密度精养等方式。粗养是在中、小型天然水域中投放苗种,完全靠天然饵料养成水产品,如湖泊水库养鱼和浅海养贝等。精养是在较小水体中用投饵、施肥方法养成水产品,如池塘养鱼、网箱养鱼和围栏养殖等。其中网箱养殖模式是当前重点水产养殖模式,可节省开挖鱼池需用的土地和劳力,投资后收效快。一般当年养鱼即可收回全部成本,而网箱在正常情况下,可连续使用2~3年。网箱养鱼能充分利用水体和铒料生物,实行混养、密养,成活率高,可达到创高产目的。饲养周期短,管理方便,具有机动灵活、操作简便的优点。网箱可根据水域环境条件的改变随时挪动,遇涝,可水涨网高,不受影响;遇旱,移坳网位,不受损失,能实现旱涝保收,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收获时不需特别捕捞工具,可一次性上市。也可根据市场需要,分期分批起捕,便于活鱼运输和储存,有利于市场调节,俗称其水上“活鱼体”。网箱养鱼所占水域面积小,只要具备一定的水位和流量,农村、厂矿都可养。高密度精养采用流水、控温、增氧和投喂优质饵料等方法,在小水体中进行高密度养殖,从而获得高产,如流水高密度养鱼虾等。

水产养殖现状篇(2)

关键词:投饵机;水产养殖;自动投饲;智能控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迅猛。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人工投饲的不足逐渐凸显出来,例如工作量大、效率低、抛撒不均匀,而且受人体力、环境、天气等因素影响大等。这些因素影响养殖对象的正常生长,增加了养殖成本[1]。因此,大力推广自动投饵机的使用是解放养殖者劳动力、节省时间、减少饲料浪费、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举措。国内投饵机的研发始于上世纪80年代,随即被投入使用[2]。到90年代中期以后,养殖户逐渐认识到使用鱼塘投饵机可以提高饲料利用率,产销量才开始大幅度提高。当前国内大部分的投饵机智能化程度较低,主要是以机械化取代人工投饲。相对而言,国外在自动投饲领域发展水平较高,许多国家都有较为完善的智能化投饲系统[3-6],自动投饵机作为系统中的一个单元,受中央控制系统操控,基本实现系统化、精确化、智能化,如图1所示。

1我国投饵机发展现状

我国水产行业规模巨大,是世界上第一水产养殖大国,可对比于国外的养殖设施水平,我国的水产行业发展却相对滞后,自动化程度较低,尤其体现在投饲方面。多年来,我国对于自动投饲的研究从未止步,并取得一定的成果,成功研发了一些高端自动投饵装备,见图2。21世纪初期,我国投饵机的年产量已经达到16万台,产量仅次于增氧机。到如今,自动投饵机在我国已被广泛使用于水产养殖行业,根据其应用环境、投料形式、动力来源的不同可分为多种类型。在各类自动投饵机中,以池塘投饵机的应用最为广泛。首台池塘自动投饵机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在1978年研制成功[2]。我国大部分的池塘投饵机采用抛洒投喂,根据池塘大小,其抛撒范围在10~50m2[7],每台使用的面积约0.33~1hm2[8]。池塘投饵机虽然初步做到定时定量,然而饲料抛洒不均匀,抛洒面积有限,无法做到精确投喂,不但会导致饲料浪费和水质污染还会对池塘内养殖对象的平均长速存在一定影响。对于其它养殖环境,还有网箱投饵机与室内工厂化投饵机等类型的自动投饵机。网箱投饵机又根据网箱使用状况的不同分为水面网箱投饵机与深水网箱投饵机,此类投饵机由河南省水产科学研究院发明并申请专利[9]。网箱投饵机直接将饲料抛撒在25m2(长5m×宽5m)的网箱水面中央,抛撒面积约在2.8~3.2m2[10]。养殖时,网箱周边饲料会随着水流涌出造成浪费,因此网箱投饵机的投饲区域需位于网箱中央且投饲面积不能过大,安装方式可选择悬挂于网箱上方,但需考虑抗风浪能力及稳定性。室内工厂化投饵机[11]一般用于用于工厂化养鱼和温室养鱼,这种投饵机每次抛撒的饲料数量不多,但很均匀精确,一般抛撒面积在0.8~1.2m2。此类投饵机可以联网监控,实现远距离的自动化管理。其养殖成本较高,但可以实现精确投喂和鱼类生长状况的实时反馈,这类智能投饵机是目前智能控制投饲系统的缩影。除了适用于不同养殖环境的自动投饵机,还有采取不同投料方式的离心式投饵机、风送式投饵机[12]、下落式投饵机,以及采用不同动力源的电力投饵机[7]、太阳能投饵机[13]、内燃机投饵机[7]等等。以上各种类型自动投饵机均适应不同的养殖环境与养殖对象,极大提高了养殖效率,但基本上都存在一定的缺陷,例如智能化程度低、精度不足、受天气环境因素影响大、存在一定安全隐患等等。当前自动投饵机种类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分为多种类别,如图3所示。对比于传统的人工投饲,自动投饵机在我国的使用已相对广泛,解决了费时、费工、劳动强度大、浪费饲料等诸多弊端,可仍存在许多问题。其中就包括安全隐患问题、抛投均匀性较差的问题以及智能化程度较低的问题[14]。图3自动投饵机分类投饵机的安全事故近年来频繁发生,主要是由于投饵机机壳带电,养殖户触电落水身亡[14]。投饵机长期处于水上作业,容易受潮发生故障,工作环境不确定,经常处于无遮盖、条件恶劣的户外工作环境。许多户外的不确定因素,如雷击、线路老化、鼠类啃食等,都会导致投饵机故障和漏电。故障的投饵机会运转异常甚至停止运转,部分养殖户缺乏足够的安全意识与用电知识,容易造成触电。而投饵机长期工作容易导致线路老化从而漏电,养殖户下水进行工作时也可能发生触电。投饵机造成的触电事故屡见不鲜,除了要求养殖户具备足够的安全意识和用电知识以外,还需要制造厂商进行足够的耐压测试,保证投饵机的质量与可靠性。从未来的投饵机研究趋势来看,应以提高投饵机的安全性,保障养殖人员的人身安全为前提。在2009年,我国渔业机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修订了投饵机行业标准,五家代表性投饵机制造企业被选中进行了“抛投均匀性”实验。通过汇总结果得知,机械离心式投饵机的抛投均匀性普遍较差。究其原因是抛投盘的安装角度不合理。因此,投饵机生产企业应仔细校对抛投盘起始角度,并进行“抛投均匀性”试验,选定适宜抛投角度,确保均匀性,实现饲料均匀分布[14]。目前的投饵机仅可以做到定时定量投饲,却不能理想控制投饲速度和抛撒面积。养殖对象对饲料的需求量、长速以及饲料的转化率都是根据水温、氧浓度、水流速度、光照强度和白昼长度的改变而改变,同时也受饲料品质与养殖对象的年龄、成熟度、性别、激素水平等生理因素影响[14]。传统投饲机的养殖户几乎难以精确掌握最能满足养殖对象需求的投饲水平。因此,国内诸多专家和企业正试图实现投饲系统的智能控制。这类投饲系统大多以PLC为核心,例如胡昱和郭根喜研发的基于PLC的深水网箱自动投饵系统,该系统通过继电接触器来控制各个设备的启动停止、动态定时、定点以及定量的投饲,实现精确投饲[15]。赵思琪和丁为民研发的基于模糊逻辑控制的鱼塘养殖精准投饲系统[16],该系统通过水质监测系统获取水体水质参数,再根据投饲决策模型计算出投饲量,完成精确投饲作业。此类投饵装置较为智能化,具备较高精度,但设计复杂、价格高、适应面窄,对于我国不同地域以及不同种类养殖对象无法做到绝对适配,缺少囊括不同水体水质状况与不同水产生物生长特征的投喂数据库,不能普及使用。较为简单的自动投饵设备有洪扬、陈晓龙研发的蟹、虾养殖池塘移动投饲装置[17],该装置可以实现自动行走投饲,具有投饲均匀、投饲范围广等优点。刘思、罗艳媚、俞国燕研发的轨道式自动投饲系统具有操作简便、投饲均匀、精确度高等优点,可实现上料、行走、投饲于一体的定点、定时、定量全自动化饲料投喂,且运行状态和历史数据可实时查询等功能[18]。此类投饵装置虽然实现了投喂的高精度与自动化,但在智能化程度上有所欠缺,没有线上的实时监控以及数据反馈,不利于总结最适合养殖对象的养殖投喂数据。

2国外投饵机发展现状

国外的自动投饵机广泛应用于室内工厂化养殖,如今已发展成为室内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的大型自动投饲系统,其中包括多单体集中控制式自动投喂系统以及自动投饲机器人系统[3]。自动投饲系统在挪威、德国、美国等发达国家皆普遍适用于室内工厂化养殖,在饲料传运、储存和投放等多个环节都保证着相当精确的数量控制[19],如图4所示。适用于陆基养殖工厂、大网箱、鱼苗孵化场的自动投饲系统被加拿大相关企业成功研发问世,此类系统针对部分养殖对象开发出不同的投饲控制软件[3],实现高精度控制与数据分析智能养殖。目前世界上深水网箱的自动投饲系统中使用最多的模式之一为美国企业研制出的专为深水网箱设计的具有高精确性、高可靠性、大容量的投喂管理系统。芬兰相关企业研发的机器人投饲系统则主要针对陆基养殖,这套系统由小型漏斗形投饲单元组成,这些投饲单元沿着养殖池上方的轨道移动在各个养殖池之间。系统通过中心计算机控制系统实现无人操作,池与池之间设置不同的投饲程序[4]。日本机械制造企业研发的自动投饲系统施行小料仓投喂模式,在各个深水网箱上方悬挂小型料仓,各料仓通过计算机和控制面板控制投料,多个料仓也可以进行集中控制,还可以通过手机来实现远程操控[5]。挪威渔业装备企业研制的自动投饲系统由管理系统直接控制风机与下料器,实时调节出料量,同时控制在线监测系统并接收在线系统的反馈数据,主要包括各传感器测量的pH、含氧量、温度等水质参数[6],其投喂系统如图5所示。国外的自动投饲系统已经摆脱了传统的单体自动饲料机,形成了高智能化的自动投饲养殖系统,适用于高标准的养殖对象,建立高指标的养殖要求,成本和技术需求较高,适用范围较小。这类投饲系统的关键在于其控制软件的优劣,而我国的大部分养殖对象的价值较低,并不适用这类高端软件的开发与使用。因此,此类高智能化养殖系统的建立,需要扩大我国优质水产品的养殖规模。

水产养殖现状篇(3)

关键词:云南省;水产品;养殖技术

中图分类号: F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2-0183-1

1 云南省水产品养殖的现状

云南省是水产品养殖的大省,尤其是昆明市和曲靖市,目前,昆明市已经开展了水产品养殖培训班,为加强水产品养殖人员的技术水平,昆明市大力发展养殖业的学习与促进活动,以保障水产品的鲜活质量为根本,不断进行水产品的科学监测。

目前,曲靖的渔业产业也在不断加快优势水产品的基地建设,调整水产品养殖品种的结构,努力推广科技养殖技术,将养殖池塘进行规模化、标准化改造,另外,已经不再局限于过去的单一池塘养殖技术,而是扩大了养殖的范围,重点发展库区养殖和集约化养殖。正是因为曲靖水产品养殖技术的不断更新,才使得该市在百年不遇的旱灾侵袭下,也保证了养殖业的正常发展,据统计,养殖面积已经发展到28万亩,实现总产值7.1万吨,产值7.1亿元,结果,曲靖水产品产量跃居云南省第一。

虽然云南省水产品的养殖技术在不断改进,效果尚佳,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1.1 人们对水产品的品质要求相对过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物质生活的需求也在随之提高,从前人们只是为了吃鱼而购买水产品,购买的品种单一,而现在的人们购买水产品的种类需求变高了,不仅仅是鱼类,包括河蟹、鳗鱼、甲鱼、黄鳝等这些不常见的海鲜有着强烈的需求,并且对这些水产品的品种质量、鲜活程度要求很高,而这类海鲜往往不能够达到人们的需求,令购买者失望。

1.2 水产品的苗种不足

由于我国的优质水产品养殖以往是各地群众根据市场的需求而发展起来的,这些水产品只是在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品种,有部分品种虽然可以进行人工育苗,但是由于养殖技术不过关,则无法生产出大量的、本地稀有的水产品,结果无法经得住市场的考验,无法满足人们对购买稀有水产品的渴望。另外,有部分苗种是可以天然采捕的,然而这类苗种往往质量不高,养殖不当,也会造成成品稀缺的现象。

1.3 水产品养殖的技术缺乏

随着水产品市场的不断扩大,渔民意识到水产品市场的竞争力将十分激烈,为了摆脱在竞争力中被市场淘汰,大多数的渔民们选择了急功近利,只是关注市场价格的因素,而往往忽略了水产品养殖技术的改进,这种只重视产量而轻视技术的做法,造成了水产品质量的下降。

1.4 水产品养殖的资金短缺

目前,想要发展科技养殖,提高水产品的养殖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是需要资金支持的,而且这种投资并不是十分保险的,水产品的养殖不仅与技术含量有关,也与当地的环境,气候等自然条件息息相关,若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在该省水产品养殖上,却受到了自然灾害的侵袭使得该年度水产品养殖业的产量下滑,这样的结果无法使得政府部门毫无顾虑的投入大量资金。

1.5 水产品养殖与信息网不符

由于部分水产品养殖的规模不大,因此没有办法养殖更多品种的水产品,即便有很多信息量,也无法生产过多的品种。而有部分水产品养殖户的规模很大,有很大的空间和潜力培育更多的水产品品种,但是由于信息量的掌握不够充分,无法了解到目前市场上的需求,也没有更广的销售路线。

2 保障云南省水产品良好发展的建议

2.1 充分了解云南省的市场需求

要想大力发展云南省水产品养殖业,首次要认清该省的市场需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出发点,进行择优发展。我们要认真分析市场现状及目前的需求,不要盲目发展养殖业,要根据分析结果进行科学规划,合理的安排水产品养殖的布局,努力发挥该省中各个地区的地理优势和自然优势,因地制宜,调整好养殖品种的结构,从实际出发,尽量考虑到所有可能的因素。

2.2 提高云南省水产品养殖的科学技术含量

首先,对市场上急需的水产品品种进行科学的养殖,从苗种的繁殖,幼苗的培育,到高质量养殖技术的攻克,都需要我们尽快完成。其次,努力尽快实现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把水产品养殖的先进技术、先进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从而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

2.3 拓宽云南省水产品养殖的资金链

资金问题是水产品养殖的重大问题,我们不应该把投资只放在政府部门上,应该形成以渔业生产者为主体的,多方筹资形势,把过去单一的筹资方式变成多渠道、多层析的筹资方式。

2.4 依法治理云南省水产品养殖业

为了加强云南省水产品养殖业的保护力度,政府部门应该制定合理、系统的相关政策,建立渔政执法队伍,配置一批专业的执法人员,在养殖水库设立岗哨,配备巡逻船,防止不法商贩私自打鱼,获取个人利益,也防止鱼苗的丢失,破坏市场的供需平衡。

总之,发展云南省水产品养殖仍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们应不断加强科技含量,发挥本土优势,准确把握市场现状及前景,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大力推动云南省水产品养殖业的向前发展,努力使其成为加快云南省经济发展的一大产业支柱。

参考文献

[1] 陈小龙,高广荣.浅谈发展名特优水产品养殖的几点看法.

渔业致富指南,2006,(6).

水产养殖现状篇(4)

关键词:山区;水产养殖;对策

前言:对于山区的特殊环境,要想使山区的水产养殖业得到较好的发展,我们就要针对山区的具体特点,因地制宜的采取相应措施。主要就是要做到趋利避害,扬长避短,有针对性的构建适合山区的水产生产经营模式,充分发挥自然资源的利用价值,而且在农民脱贫致富和山区经济发展中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1. 山区发展水产的不利因素及存在问题

1.1水资源缺乏

首先水资源可以说是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基础,山区的水资源缺乏,严重制约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而且山区的基础设施相对于平原是比较落后的,这样一来,不仅缺水,而且想要向养殖区引水也变得更加困难。由于山区的地形地势等自然因素的原因,会导致饲料以及鱼苗的运输引进变得相对于平原地区变得困难,同时向市场运输产品也只能采取陆路的运输方式,也会增加运输成本。这样一来,对于山区水产养殖存在很大的不利因素。

1.2经营分散,产业化水平低

在山区的水产品养殖模式中,大多数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格局,养殖户没有认识到这种分散经营的落后,所以并不能很好的适应现在这个互联网式大市场的新环境,这样就会导致山区养殖的水产品在经营时的定价和竞争力都变得很低。最后每家每户分散养殖会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做不到整合资源,集中利用对于水产养殖的商户来说无形的降低了产业化水平而增加了成本。

1.3养殖品种单一,市场竞争力差

在山区进行水产养殖由于山区的地形以及气候的限制,会很大程度增加品种的养殖难度,同时也会限制养殖品种,在山区可选择养殖品种极其有限从而造成产品单一,在山区小市场批发销售时竞争激烈,商品价格降低,但是在大市场时由于产品过于单一,但是商品数量大,就会造成大市场竞争力不足而且不能满足消费者需求需求量少并且降低水产商品价格的情况。

1.4技术水平低

目前,大多山区地区水产资源的体系不全,缺乏大量的专业人员指导而且基础设施不完善,所以造成了许多新品种不能及时引进,新技术不能实时推广和应用,跟不上市场需求以及顾客需求的变化。而且对于新技术在养殖区的更新和推广也造成限制,另一方面,山区的养殖户思想观念跟不上,有一些人并没有认识到科学技术对于养殖的重要性。事实上,水产养殖的技术水平的提高,是促进水产养殖发展的原动力。而商品和技术更新周期变长最终导致恶性循环。长久会造成养殖技术科技水平下降,不适应新环境的情况。

1.5资金短缺,扶持力度不够

山区的地形,地势对于水产业的限制造成了山区人普遍不重视水产发展的情况,这种思想也深入到政府领导的想法里,所以对于水产养殖,山区地区政府的资金投入相对很少,而大部分资金投给了金融,旅游等产业。导致相对与山区水产养殖的天平极具倾斜。山区的水产养殖发展本身就很困难,而在山区进行水产养殖的一般都是附近的村民,他们一般经济基础薄弱,由于政府的扶持力度不够,所以养殖业想要融资或者大规模发展变成了很大的难题,要想在水产养殖中融入一些现代化的技术也很困难,这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山区水产养殖的发展。

2. 促进山区水产业发展的措施

2.1提高认识,完善发展理念

不能把对于水产养殖的认识还停留在原有的思想和理念上。在这个知识科技发展更新的时代,对于水产养殖也需要实时更新。首先,无论是农户还是政府有关部门,都应该重视起山区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另外一方面,我们应该积极地引入一些水产新品种和养殖新技术,形成养殖的新模式。例如:许多海水养殖的产品可以淡化驯养,可选的品种也很多,如南美白对虾,就很好的适应淡水养殖,在淡水环境下的长势更好,而且身上的病毒也会减少很多。相对于海水生长更有优势【2】。所以,这样看来,不仅增加了淡水养殖的品种,还能很大程度上减少海水产品的成本,增加了市场竞争力的同时也增加了养殖者利润。综上,长远来看,实时提高认识,更新理念对于山区水产养殖有很大好处。

2.2政府加大扶持力度

由于山区地形缺水的限制,长期以来,已经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山区水产的发展,对于发展水产必须的专业人员和基础设施的需求也非常大,所以在这种已经相对于其他地区发展水产困难的情况下,更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可以高薪聘请专业指导人员帮助水产发展,而且需要对于水产行业先进的设备以及基础设施进行引进和建设。对于先进的理论和技术进行实时更新,并且需要政府组织专业的指导人员走进养殖企业对养殖人员进行一对一的培训,能够做到及时满足新的市场需求和市场环境变化。

2.3完善体系建设,提高技术水平

对于山区的水产养殖,一个完善的体系尤为重要。建立一个完善的体系,让养殖更加专业化,系统化,产业链更加流程化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还会避免许多繁琐重复的流程。提高技术水平也是必须的做法,养殖业自身就是相对缜密,难度系数较大的行业,所以高超的技术水平会大幅度减少养殖品种大面积生病甚至死亡的的风险。

结语:综上所述,山区水产养殖本身就是一项困难的项目。要想使其得到良好的发展,必须结合山区的特点,从实际出发,针对山区的不利条件以及在具体生产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有借鉴意义的发展措施。一定程度上促进山区产业经济的发展,为人民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水产养殖现状篇(5)

关键词:吉林渔业;现状;发展

中图分类号: S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2-0184-2

吉林省河流众多,长度在10km以上的河流有987条,100km以上的河流有33条;流域面积在5000km2以上的河流有18条,它们分属松花江、辽河、图门江、鸭绿江、绥芬河五大水系。全省主要江河有松花江、嫩江、牡丹江、辉发河、伊通河、拉林河、洮儿河、噶呀河、布尔哈通河、海兰江、珲春河、鸭绿江、浑江等19条,淡水资源丰富,是发展渔业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自然的水域条件使吉林省成为我国内陆渔业的主要省份之一。进入“十一五”以来,吉林省渔业得到迅速发展,渔业产量不断提高,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产业结构经过调整明显优化,使渔业产业特色更加突出,全省的渔业正沿着健康轨道迅速发展。

1 渔业现状

“十一五”期间,吉林省渔业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创新工作思路,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以效益为中心,在优化结构、改善环境、保护资源的前提下,加快由“传统型渔业”向“现代型渔业”转变。渔业管理水平明显提高,渔业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恢复,使水产品总产量逐年提高,渔民收入在原有基础上更快增长,渔业的发展速度、经济总量、产业层次、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等实现了重大突破。

吉林省渔业主要是利用内陆水域从事的渔业活动,全省约有64万hm2水面,其中可供水产养殖水面约25万hm2[1],渔业生产主要包括水产捕捞和水产养殖两大方面,主要以水产养殖为主体。根据2009年中国渔业年鉴[2]报道,2008年全省渔业总产量达15.5万t,其中水产捕捞产量为2.0万t,占当年总产量的13%,水产养殖产量为13.5万t,占当年总产量的87%。在水产养殖产业中体现了多元化生产的良好局面,包括池塘、湖泊、水库、稻田、集约化(围栏、网箱、工厂化)等多样化养殖生产,其产量分别为池塘养殖6.1万t、湖泊养殖2.5万t、水库养殖4.2万t、稻田养殖产量0.018万t、集约化养殖(围栏、网箱、工厂化)0.4万t、其他养殖0.4万t,占当年水产养殖总产量的比例分别为:45%、18%、31%、0.15%、3%、3%,从养殖产量方面看,池塘、水库、湖泊养殖成为水产养殖生产的主体。2008年,水产养殖水域的总面积约22.6万hm2(池塘2.6万hm2、湖泊5.5万hm2、水库12.2万hm2、稻田0.037万hm2、其他2.3万hm2)。集约化养殖中,围栏养殖面积11.9万m2、网箱养殖水体2.9万m3、工厂化养殖水体13万m3。

2 渔业发展状况

据中国渔业年鉴对各地渔业产量的报道,吉林省历年渔业总产量、水产捕捞和水产养殖产量如图1、图2所示。综合渔业现状和渔业产量情况分析,全省的渔业发展概况具有几个方面的特征。

2.1 渔业总产量呈上升的趋势

2002-2008年,全省的渔业总产量呈稳步上升的趋势,2002年渔业总产量为10.5万t,2008年渔业总产量达到15.5万t,比2002年增加47.6%,平均年产量增加7.9%。

2.2 水产捕捞业保持稳步发展

2002-2008年,全省的水产捕捞业处于稳定发展状态,捕捞年产量呈略为降低趋势,基本上在1.9-2.8万t范围内波动。2002年捕捞产量为2.3398万t,2003年产量降至最低点为1.9298万t,2004年产量达到最高点为2.7783万t,之后,产量逐年降低,至2008年产量下降到2.0130万t,年均下降2.33%。

2.3 水产养殖业呈多元化形式发展较快

水产养殖总产量呈逐年上升。2002年水产养殖的总产量为10.5142万t,至2008年达到13.487万t,产量提高28.3%,平均年产量提高4.7%。池塘、水库、湖泊养殖三个主体产业的产量也分别逐年提高。池塘养殖的产量由2002年的4.04万吨t增加至2008年的6.10万t,水库养殖的产量由2002年的2.72万t增加至2008年的4.26万t,湖泊养殖的产量由2002年的1.25万t增加至2008年的2.58万t,产量增加的幅度分别为515%、56.6%、100.1%。

水产养殖单位面积产量在逐年增加,2002年水产养殖单位面积产量为0.45t/hm2,至2008年达到0.60t。2002年池塘、湖泊、水库养殖的单位面积产量分别为2.0t/hm2、0.21t/hm2、0.26吨/hm2,至2008年分别达到2.3t/hm2、0.47t/hm2、0.35t/hm2。

水产养殖产业呈多元化发展。除了传统的池塘、湖泊、水库养殖以外,开发了稻田等其他养殖产业。从2005年开始,发展了围栏、网箱、工厂化等具有高科技含量的集约化养殖产业,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使水产养殖行业体系更为完善。

2.4 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发生了转变

全省渔业结构和生产方式在逐渐改变。由自然捕捞为主向人工增养殖为主的生产方式转变,调整了水产捕捞和水产养殖产业结构,降低了水产自然资源的捕捞强度,加强了水产养殖力度,由粗放型养殖方式逐渐向集约化、工厂化等设施渔业方向发展,使天然渔业资源得到有效保护。2002-2008年,水产捕捞产量比例在逐年减小,而水产养殖产量比例则逐年增大,2002年水产捕捞和水产养殖产量分别占当年水产总产量的22.3%、77.7%,2008年水产捕捞和水产养殖产量分别占当年水产总产量的13.0%、87%,水产捕捞产量降低了9.3%,水产养殖产量增加了9.3%。围栏、网箱、工厂化等集约化养殖设施初具规模,但产量所占比例不大,今后有待于进一步持续发展。

3 渔业前景展望

我国的淡水渔业在国内和国际的渔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3],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水产统计年鉴》第100/1卷和第100/2卷报道,2005年全球内陆渔业总产量为3830万t,我国2005年淡水渔业产量已达到2263.5万t,约占全球内陆渔业产量的59.1%,所以,我国淡水渔业的发展直接影响到全球内陆渔业的发展。全国渔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明确了渔业发展的四大基本任务,(1)确保水产品安全供给;(2)确保渔(农)民持续增收;(3)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4)促进农村渔区社会和谐发展。

吉林省具备天然的内陆自然水域环境和渔业资源,渔业的发展现具有良好的前景。现在的渔业是由传统的捕捞和粗放养殖向生态渔业、设施渔业、生物技术渔业、市场渔业、信息渔业发展[4],因而需要我们运用科学技术力量促进渔业生产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加强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利用优势的地理环境进一步发展网箱、工厂化等集约化养殖业,根据市场需求不断引进新的名优鱼类品种、提高水产品质量,开发渔业的第二、第三产业。以达到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目的,保证渔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忠.实施吉林渔业健康养殖的思考[J].水利渔业.2005.

25(l).46-47.

[2] 农业部渔业局.中国渔业年鉴[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219-227.

[3] 罗相忠,等.我国淡水渔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长江大学学报.2005.2(5):98-102.

水产养殖现状篇(6)

关键词:河南省;冷水性鱼类;产业发展;现状

中图分类号:F32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1)24-5220-04

Current Situation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of Cold Water Fish Culture in Henan

CHEN You-guang1,YU Zhen-hai1,JING Ying1,LI Zhi-xun2

(1.Fresh Water Fishery Research Institute of Shandong Province, Shandong 250117,China;

2. Henan Academy of Fishery Science, Zhengzhou 450044,China)

Abstract: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existing major problem of cold water fish culture in Henan were analyzed, its developing thoughts and suggestion were proposed, which provided the scientific reference for improving the capability of industrial innovation and competitions of international markets.

Key words: Henan; cold water fis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current situation

近几年来,冷水性鱼类因特有的经济价值、营养价值和生物学特性而备受人们的关注。由于天然水域冷水性鱼类过度捕捞,全球资源量大幅下降,直到20世纪中期,人们逐渐开始重视并研究增加资源与增殖的方法[1]。

我国对冷水性鱼类增养殖十分重视,尤其是贫困山区,实践证明发展冷水性鱼类产业是促进我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增效的有效途径。河南地处沿海开放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结合部,是我国经济由东向西梯次推进发展的中间地带,也是我国冷水性鱼类卵苗和商品鱼重要的中转站。由于河南拥有独特的区位优势,扩建和提升冷水性鱼类产业,可就近提供卵苗和商品鱼,对增强我国冷水鱼产品国际竞争能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本文对河南省冷水性鱼类产业现状与发展进行探讨,为促进河南省冷水性鱼类产业发展,提升产业自主创新和国际市场竞争能力提供参考依据。

1 冷水性鱼类养殖的现状

1.1 自然条件与养殖分布

河南省地势西高东低、北坦南凹,北、西、南三面有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四大山脉环绕,间有陷落盆地,中部和东部为辽阔的黄淮海冲积大平原。境内地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省内河流大多发源于西部、西北部和东南部山区,山区丘陵面积占44.3%,流域面积100 km2以上,拥有河流493条。许多河流由于坡降大、水流湍急、水质清新,饵料生物少,水温较低,是养殖冷水性鱼类宝贵的水资源。针对这一现状,2003年河南省对沿黄绿色渔业带进行了建设,推动渔业产业有了较快的发展[2]。这次调查结果表明,河南省冷水鱼养殖企业多集中在西部、西北部和北部山区,如三门峡市的卢氏、冠云山、灵宝、陕县,安阳市的林州及济源等,现有年产15 t以上的冷水性鱼类繁殖企业1家、养殖企业4家;另外,还有郑州、濮阳、平顶山、信阳、商丘(睢县)和南阳等地市分布一些零星的小型企业,详见图1。

1.2 养殖面积与产量

2009年河南省水产养殖面积达到25.18万hm2,水产品总产量达到92.9万t,而调研结果表明,冷水鱼总养殖面积只有81 190 m2,商品鱼产量355 t,生产发眼卵 100万粒,培育苗种60万尾,平均产商品鱼17.45 kg/m2;到2010年,冷水鱼商品鱼产量达510 t,生产发眼卵200万粒,培育苗种100万尾,平均产商品鱼22.09 kg/m2(表1)。因此,河南省冷水鱼占水产品总产量份额较少,发展较为迟缓但养殖产量一直呈现稳中有升态势。

1.3 养殖种类与技术研发

20世纪90年代,河南省开始引进和养殖冷水鱼,起步较晚,但进入21世纪以来,冷水鱼养殖有了较快的发展,由单一品种养殖逐步转向以多品种养殖过渡,并把养殖生产与大众的休闲度假、游钓业有机结合,增强了冷水性鱼类产业的活力。目前,河南省养殖鲑科鱼类主要是从云南引进的美国道尔顿虹鳟(Oncorhynchus mikiss),北京或山西引进的朝鲜虹鳟及山西引进的日本金鳟、香鱼(Plecoglossus altivelis)等品种;鲟鱼类主要是从黑龙江引进的史氏鲟(Acipenserschrenckii Brandt)、俄罗斯鲟(Acipensergueldenstaeti Brandt),武汉引进的匙吻鲟(Polyodon spathala),北京房山引进的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 Brandt)及几种杂交种。

20世纪70年代,国内外对鲟鱼研究的重点逐渐转向人工养殖[3,4],河南省起初只是引进鲑科鱼类,如硬头鳟、金鳟、三文鳟[5]。进入本世纪以后,在国家、省市农业和水利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河南省加强了研发力度,加快了冷水性鱼类养殖业的发展。在鲑科鱼类方面,孙兴旺等[6]对挪威三文鳟养殖技术研究;姬广闻等[7]对香鱼开展河流增殖放流试验,通过利用微流水养殖香鱼,了解其生长发育的特点,解决了香鱼苗种运输的瓶颈问题,从4月在淇河的荷花村段进行香鱼的人工放流,年底捕获香鱼平均规格达100 g,获得了成功,又在香鱼和细鳞鲑养殖及饲料方面进行了研究[8,9]。在鲟科鱼类方面,赵道全等[10-13]对俄罗斯鲟从鱼稚幼阶段生长发育规律、饲料营养与养殖效果、工厂化集约养殖等多项技术进行了研究;并利用俄罗斯鲟鱼对甲鱼养殖企业养殖结构进行调整,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李秀玲等[14]和陈居明等[15]对西伯利亚鲟鱼苗种培育、成鱼养殖技术进行研究;王水亮等[16]对工厂化养殖匙吻鲟鱼技术开展了研究。2003年沿黄绿色渔业带建设计划实施,利用水库在济源市进行网箱养鱼,除了养殖鲢鳙鱼、黄河鲤(Cyprinus carpio)、乌鳢(Channa argus)、斑点叉尾(Channel catfish)以外,还进行了鲟鱼网箱养殖,2007年济源市网箱养鱼突破15 000箱[17]。杨治国等[18]开展了高产高效鲟鱼养殖方式的研究,主要有池塘微流水鲟鱼养殖[19]、山区工厂化鲟鱼养殖[20]等养殖模式,进而推动了沿黄流域低洼盐碱地[21]、中原地区[22]池塘养殖、网箱养殖[23]以及水库、河流增殖放流,制定了相关的鲟鱼技术规程。10多年来,相继有“俄罗斯鲟鱼工厂化集约养殖技术研究”和“三文鳟养殖技术研究”获得了河南省科技进步二、三等奖以及一批相关科研成果的产出[12],促进了冷水性鱼类产业的发展。

1.4 养殖方式与设施研究

我国冷水性鱼类养殖方式主要有自然水体增养殖和工厂化养殖两种方式[24]。自然水体增养殖方式包括自然水域人工放流、网箱和围网养殖;工厂化养殖方式包括开放式室外流水养殖、室内工厂化养殖及封闭式循环水养殖系统。根据河南地区养殖情况,李同国[5]在冷水鱼养殖场建设研究中,阐述了建场选择条件,其中包括水源与水温、水流与水量、溶氧量、电力交通、销售市场等,提出了池塘类型、形状与结构、池面积与数量等关键技术和具体的要求。钱名全等[25]又进一步研究了工厂化双循环水养鲟模式。陈杰等[23]对网箱的水域设置、形状大小、框架制作、鱼排的制作提出了技术要求,对苗种放养、饲料与投喂、日常管理及越冬进行了技术规范。目前,开放式流水、网箱养殖和自然水域增殖放流已成为河南省的主要养殖方式。

1.5 深加工企业状况

河南省现有水产加工企业主要从事田螺、河虾和银鱼等特色加工及大宗淡水鱼类的冷藏与保鲜。由于河南省受冷水鱼养殖产量的制约,养殖产品大多就近销售,或者直接进入宾馆和饭店,农贸市场几乎是有价无货。目前,冷水鱼精深加工环节尚显薄弱,完整的产业链尚未形成。

1.6 饲料加工企业状况

河南是我国粮食生产最大的省份,食品和饲料加工是河南省的优势产业,各地市均有加工企业,其中涉及渔饲料生产代表性企业就有6家,均可以根据鲑科、鲟科等冷水性鱼类饲料营养配比生产出全价配合饲料。在饲料研究中,像赵道全[11]对俄罗斯鲟鱼饲料和龙勇等[26]对鲟鱼消化生理和营养需求的研究成果为数并不多,与丹麦、挪威和俄罗斯等国的研究仍有差距。

1.7 疾病流行与防治研发状况

冷水性鱼类引发的疾病可分为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及营养性疾病。调研结果表明,河南鲑科鱼类的发病率比鲟科鱼类要高,尤其是病毒性疾病,一旦发病损失较大。有的企业减少鲑科鱼类养殖,进而增加鲟鱼养殖。而鲟科鱼类的疾病也比较普遍,有细菌、真菌、寄生虫和营养性的病例,最常见的是烂(赤)皮、烂鳃、肠炎、出血和脊柱弯曲等病症。科研人员也及时地开展了鲟鱼疾病防治的研究,如杨治国等[27-29]对鲟鱼细菌性败血症的嗜水气单胞菌的分离与鉴定、诊断与治疗,张国振[30]对匙吻鲟寄生虫病开展治疗及预防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仍然有许多症状难以控制。

2 冷水性鱼类产业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冷水鱼亲鱼培育及卵苗供应不足

2008年河南省相继对虹鳟和鲟鱼人工孵化成功、鲟鱼人工繁殖成功[31],尽管冷水性鱼类繁育系统已有较好基础,但与市场需求和现代渔业要求相比繁育体系建设仍显薄弱。主要表现在:一是鲟鱼种质保存与选育、良种质量与供应等方面存在技术瓶颈;二是鲟鱼亲鱼培育不足。我国鲟鱼繁殖年龄为8~10龄,而企业缺乏有计划按年龄梯队培育亲鱼和后备亲鱼,基本上靠外购或引进发眼卵和苗种;三是冷水性鱼类繁育种类单一,企业普遍缺乏根据市场需求调节的能力,科技成果转化明显不足,制约了冷水性鱼类产业化进程。

2.2 饲料营养需求和疾病防治技术研发相对滞后

尽管饲料加工企业很多,但针对冷水鱼营养需求研发的饲料企业太少。多数养殖企业位于偏僻山区、道路崎岖,即便有好的饲料厂家,也因饲料运输路途长远、耗时费力,饲料价格相应提高。而长期采用非专用饲料投喂,会造成鱼类体质、免疫力降低,突出表现在鱼类的生长速度缓慢、运输存活时间短和发病率高。

尽管境内养殖企业养鱼多年,也有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专门从事鱼病方面的研究[27-30],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调查发现养殖企业的养鱼池载鱼量不断增加,因水源流量限制,换水率有限,且时常更换饲料,导致鲟鱼生长缓慢、体质变差,病害增多,加之养殖者病症观察、诊断、用药方法等认识水平的局限,一旦发病,治愈困难,严重时导致养殖效益下滑,蒙受损失较大。因此,冷水性鱼类疾病频发已成为养殖企业面临的难题之一。

3 冷水性鱼类产业发展的思路与建议

当前,河南省冷水性鱼类产业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问题,需要从国家政策层面来加以破解。“十二五”期间,国家着力发展我国西南地区,这里蕴藏着丰富的冷水资源及特有的土著冷水性鱼类,是产业发展潜力最大的地区之一,而河南省具有独特的区位和冷水资源优势,应优化养殖结构,加快冷水性鱼类产业化建设;从全省产业发展层面来看,重点应放在新品种引进、原种种质的提纯复壮、企业增值增效及产业技术升级上寻求突破口,同时要协调好生产与加工、大宗鱼类与冷水性鱼类等相互关系,确立优势冷水性鱼类主导品种,大力扶持和发展繁育、养殖企业,提高企业规模化、组织化程度,营造整体优势,规避市场风险,增强竞争能力,实现质量、效益的双提升,加快推进产业化发展。

3.1 加大对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努力打造领军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应在养殖主产区加大扶持产业化经营的政策力度。由于冷水性鱼类养殖多在冷水资源丰富的山区,那里交通、通讯和生活都不便利。有经济实力的企业在开发时,当地主管部门应在土地租赁、水源使用、公路建设、产品销售以及建设审批等环节上给予政策倾斜,使业主愿意投入、精心生产、安居乐业、得到实惠,逐步使企业做大做强,培植行业的领军企业,进行示范推广,带动周边地区。只有养殖企业上规模、上档次,才能快速推进产业的发展进程,实现跨越式发展。

3.2 实施科技兴渔战略,提升产业自主创新和竞争能力

科技创新是产业发展的推动力。产业发展需要培植“官、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开发体系[32]。政府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科研院所积极与企业建立互惠协作关系,结合生产实际研发新材料、新产品和新方法,使科研成果直接转化为生产力,双方达到效益、成果共赢的同时,也不断丰富教学内容,进而提升产业自主创新和竞争能力。

3.3 创建专业合作组织,积极完善配套体系,开拓产业的发展空间

冷水性鱼类产业发展按照创办主体多元化、组织形式多样化、合作收益实效化的思路,积极鼓励创建各具特色的专业合作组织,建立新型的管理模式,提高企业组织化水平,开展技术交流和专业培训,形成强大的发展合力。实现养殖生产的产前、产中和产后各个生产环节有机结合,完善生产、运输、加工、销售的配套体系建设,形成整体优势,统筹兼顾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不断开拓冷水性鱼类产业的发展空间,促进劳动力就业,增加农民收入。

参考文献:

[1] 石振广, 董双林, 王云山, 等. 我国鲟鱼养殖业现状及问题分析[J].中国渔业经济,2008,26(2):58-62.

[2] 叶新太,李君兰,赵新年.关于实施沿黄绿色渔业带建设计划的思考[J].河南水利,2005(1):38.

[3] MOORE B J,HUNG S S O, MEDRANO J F. Protein requirement of hatchery-produced juvenile white sturgeon(Acipenser transmontanus)[J].Aquaculture,1988,71(3):235-245.

[4] HUNG S S O, LUTES P B,SHQUEIR A A,et al. Effect of feeding rate and water temperature on growth of juvenile white sturgeon(Acipenser transmontanus)[J]. Aquaculture, 1993, 115(3-4):297-303.

[5] 李同国.怎样建造一个冷水鱼养殖场[J].河南水产,2006(1):21-22.

[6] 孙兴旺,李同国,朱文锦,等.三文鳟养殖技术研究[J].淡水渔业,2001,31(2):12-13.

[7] 姬广闻,张 坤,李治勋,等.高密度微流水香鱼养殖技术[J].河南水产,2005(1):10-11.

[8] 李先明,李治勋,刘 熹.香鱼的人工养殖及饲料投喂技术[J].河南水产,2006(2):9-10.

[9] 齐子鑫,赵永军.细鳞鲑的生物学及养殖前景展望[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6(1):29-30.

[10] 赵道全.俄罗斯鲟鱼稚幼阶段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J].河南水产,2001(3):25-26.

[11] 赵道全.俄罗斯鲟鱼饲料的研究[J].河南水产,2001(4):25-26.

[12] 河南省水产科学研究院.河南省水产科学研究院获得的科研成果[J].河南水产,2006(1):45.

[13] 赵道全,王先科.俄罗斯鲟鱼在我省甲鱼养殖业结构调整中的意义[J].河南水产,2002(4):6-7.

[14] 李秀玲,庄芾思,乔明超,等.西伯利亚鲟鱼苗种培育技术[J].河南水产,2009(3):24,15.

[15] 陈居明,刘 垠.西伯利亚鲟养殖试验[J].河南水产,2003(3):31.

[16] 王水亮,王东风.工厂化养殖匙吻鲟鱼技术[J].渔业致富指南,2007(12):45-46.

[17] 何天军.济源网箱养鱼突破15000箱[J].河南水产,2007(4):48.

[18] 杨治国,胡安华,汪成竹,等.鲟鱼养殖技术[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10(2):44-46.

[19] 杜忠臣.池塘微流水养殖鲟鱼高产高效技术[J].中国水产,2003(1):40-41.

[20] 常东洲.山区鲟鱼工厂化养殖技术[J].河南水产,2008(1):14-15.

[21] 祝少华.沿黄流域低洼盐碱地池塘养殖匙吻鲟技术[J].中国水产,2007(12):41-43.

[22] 陈 杰.中原地区鲟鱼养殖技术[J].河南科技(乡村版),2008(12):28.

[23] 陈 杰,宁俊禄.网箱养殖鲟鱼技术规程[J].河南科技(乡村版),2008(7-8):29.

[24] 范兆廷,姜作发,韩 英,等.冷水性鱼类养殖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乡村版),2008. 148-189.

[25] 钱名全,蓝泽桥,胡 超,等. 工厂化双循环水养鲟模式的研究[J].渔业现代化,2006(6):3-6.

[26] 龙 勇,李林春.鲟鱼消化生理和营养需求研究进展[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7(3):108-111.

[27] 杨治国.鲟鱼嗜水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J].淡水渔业,2001,31(5):40-41.

[28] 杨治国,董 冰,胡安华.鲟鱼细菌性败血症的诊断初报[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1(1):17-18.

[29] 杨治国,李明彦,胡安华.鲟鱼细菌性败血症的治疗[J].淡水渔业,2001,31(2):34-35.

[30] 张国振.匙吻鲟寄生虫病的治疗及预防[J].河南水产,2005(3):29.

水产养殖现状篇(7)

[关键词]水产养殖;分析;对策探讨;市场;制约;品种结构

1普洱市水产养殖情况

1.1发展概况

普洱市水产养殖起源较早,长期以罗非鱼为主要养殖品种,其次为青、草、鲢、鳙等四大家鱼,虾、蟹、泥鳅等名特优养殖时间稍晚,但近年来养殖品种(名特优类)、养殖规模有小幅增加扩大之势。其发展进程以时间分段而论:20世纪80年代末以前,处于养殖技术落后、养殖产量低、养殖规模小且分散的状态;自90年代初开始,一是获益于从广东、广西及海南等地引进全雄性罗非鱼取代原长期未经选育、雌雄同池共养的莫桑比克罗非鱼、尼罗罗非鱼,全雄性罗非鱼在全市大规模推广养殖成功,成为主要养殖的品种;二是受益于鱼料使用的改变,以全营养型的鱼用配合饲料取代原用的糠麸、油枯,在养殖品种、养殖饲料及养殖方式上求新求变,使全市水产养殖产量由此至2010年前得以逐年快速增长;最近10年,其养殖规模、养殖产量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1.2水产养殖情况现状

以2013年至2017年最近5年的养殖面积、养殖产量等反映养殖情况的主要指标相比较,全市水产养殖情况总体为饱和稳定状态,不同水域、不同养殖模式的具体养殖情况见下表:

1.3养殖品种

全市的池塘养殖、库区养殖以罗非鱼为主养品种,混养4%~5%(尾数比)的青、草、鲢、鳙、鲤等品种;网箱养殖以单养罗非鱼为主,也有少数以鲤鱼、青鱼、草鱼、花鲢等品种的网箱单养模式;稻田养殖以鲤、鲫、泥鳅为主要养殖品种。2013年至2017年,罗非鱼养殖产量依次占全市养殖总产量的68.26%、64.22%、64.63%、66.68%、66.99%。

2水产养殖发展的制约因素

2.1养殖水面

为顺应国家治理江河生态环境政策,普洱市政府于2017年9月颁布《普洱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糯扎渡库区综合整治行动的通知》,全部取缔糯扎渡原已养殖的网箱,实行禁养;墨江县政府等县区多个库区也作出了限养、禁养规定。由此,全市养殖模式将进一步单一化,养殖面积将被大幅缩减,每年原有养殖产量难稳难增,对全市水产品总量的保有稳定形成直接不利影响。

2.2市场制约

近十年来,有多重原因在制约着水产养殖产品的销售问题,一是受产品质量的影响,由于人们对产品质量的认识不到位,在养殖过程中不求质量只重产量,盲目追求高产量(尤以池塘养殖为甚),高密度养殖、过量投饲,使鱼病增多、用药量加大,水体生态环境质量变差,进而使养成产品口感等质量下降,使产品市场欢迎程度受挫;二是养殖品种结构不合理,罗非鱼等品种养殖量过大,市场无消化空间,虾、蟹、泥鳅等名特优养殖量过低,多种产品主要于外地调入供给;三是罗非鱼片加工外销市场萎缩及因质量问题等原因使外销渠道不畅。因以上种种因素,全市水产品总量虽大,但与之相匹配的市场一直未得到培育拓展,养殖产品常年供过于求,产品售价常年处于低价徘徊状态,严重影响水产养殖的经济效益。

3对策建议

3.1以稻田养鱼为抓手保障水产养殖趋稳向好发展

普洱市有宜渔稻田40万亩(据《普洱市“十二五”渔业规划》),而2013年至2017年仅养殖97354亩、93228亩、97711亩、98500亩、100638亩(据“普洱市渔业统计年报”),已养殖面积仅占可养殖面积的23%、24%、24.9%、24.6%、25%,可进一步扩展养殖规模的潜力巨大,以2017年全市稻田养鱼平均亩产49kg计,全市宜养而未养的近30万亩稻田可养殖产量可达14700吨,以同年全市池塘平均单产1361㎏计,与10800亩池塘养殖总产等量。简而言之:抓好稻田养鱼这一水产养殖模式,不但能在养殖面积、养殖产量上较大程度对冲弥补因库区限养、禁养而削减的养殖面积和养殖产量,而且稻田养鱼鱼产品具有生态、绿色、有机等优良品质。优质的鱼产品自然会受消费者欢迎,市场空间得以拓展,鱼产品价格会有提升,使养殖者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3.2提升水产品质量突破市场制约瓶颈

水产品外销渠道通畅与否,内需市场受消费者欢迎程度的高低,无不与水产品自身的质量优劣情况有直接而重要的关系。普洱市水产品量大而价贱,究其主要原因: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在罗非鱼鱼片加工出口的外销市场上,往往因部分质量低劣的产品影响整批次的出口标准合格率,产生“一粒老鼠屎糟蹋一锅粥”的破坏效应,导致外销渠道受阻。也因大多水产品从口感变差到有机、生态等整体质量不保障,影响消费者的消费信心,弱化消费群体。有鉴于此,水产养殖行政管理部门及水产技术推广部门应该对水产养殖业者加强有机、绿色生态健康的养殖生产理念宣传,并对养殖生产过程符合有机、绿色生态健康养殖条件的水产养殖企业进行相应的认证,让他们的产品在市场上有明显的优势。水产养殖者应将追求产量与保障质量有机结合,二者并重,在充分保障养殖品种赖以生存的水体环境优良的前提下,理性降减养殖密度,从养殖源头一以贯之地抓好抓实产品质量,在质量效益上下功夫。在养殖用水方面:勤换、勤调节(于池塘);在用料方面,选用正规厂商生产饲料,所选饲料无影响养成产品质量的添加剂、激素等,且不过度投饲;病害防治方面:以预防为主,尽量避免病害发生,尽量少用药或不用药,若需用则选择对养殖产品低残留或无残留的药品。在全程养殖过程中进行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保证自身产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以优质的产品质量作保障重拾消费者信心,拓展销售市场,获取更大的养殖效益。

3.3合理调整养殖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