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人工智能教学建议

人工智能教学建议精品(七篇)

时间:2024-02-04 16:46:41

人工智能教学建议

人工智能教学建议篇(1)

议案1 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和中国脑计划,建立国家人工智能综合试验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刘庆峰认为,人工智能关系着国家未来发展的前景,是国际竞争力的体现之一。但现阶段国内相关产业的研发投入和规模还较为有限,也缺乏整体的统筹规划,难以形成合力。

面对这样的现状,刘庆峰在建议由科技部牵头加大对人工智能和中国脑计划等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建立人工智能国家实验室,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予以项目立项和经费支持;同时由工信部和国家发改委联合推动在中国语音产业基地的基础上建立国家人工智能综合试验区,在关键共性技术上实现突破,建立人工智能开放平台,在行业推广应用上实现创新,构建人工智能相关应用标准和法规体系。

议案2 建立国家教育大数据,促进师生个性化教与学,提升教育质量

刘庆峰建议由教育部牵头会同国家发改委与财政部共同推动建立国家教育大数据,并予以专项资金支持,同时加大国家教育大数据应用与推广,促进师生个性化教与学,提升教育质量。

议案3 将无人机监管列入《民用航空法》,推动无人机产业依法健康发展

刘庆峰认为,中国迅猛发展的无人机产业和市场需要相应的法规支持,基于美英法日等国的通行规定,借鉴他们的经验将无人机监管列入《民用航空法》,加快对无人机行业立法的需求迫在眉睫。

刘庆峰建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2015年4月24日修正版)的基础上新增“民用无人机航空管理”章节。其中内容涉及民用无人机的法律属性;民用无人机的登记管理;民用无人机的适航标准和民用无人机的准入条件和监管规范。其中无人机的适航标准包括但不限行时间、飞行高度、飞行空域、飞行航线等等。

议案4 健全创新创业扶持保障体系,促进创新创业健康发展

刘庆峰认为,当下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作为抵御经济下行压力重要措施激发了大众的双创热情,但在双创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面对这样的情况,刘庆峰建议首先由教育部和人社部牵头在高校或者社会各类机构中开设创业辅导课程,教授基本的创业知识和技能,引导树立健康创业观;其次建议检察院和法院等相关部门加大对创新创业司法保护力度,破除行业垄断,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活力;最后由人社部牵头针对创新创业者,完善法律体系,健全失业救助体系。

议案5 打通“一行三会”建立国家金融大数据,防止金融系统性风险,促进股市健康发展

刘庆峰认为面对经济新常态,居民财富配置多元化的时代已经来临,其对金融资产的需求正日益上升。但由于金融监管措施与当前股市等存在的问题不完全匹配,造成了市场的波动。如今处在“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的关键节点,没有金融市场的繁荣,没有股票市场的稳定,社会就会缺乏投资和创业热情,对国家的经济安全造成损害。面对经济继续发展的需求,刘庆峰基于现在的人工智能成果,建议由中国人民银行相关部门牵头打通“一行三会”的数据,加快构建国家金融大数据中心,在数据打通基础上建立相应模型和完善的预案体系,同时由中国人民银行相关部门牵头在“一行三会”金融大数据基础上接入互联网大数据,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金融市场情绪预测能力,提升金融市场监管能力。

专家观点

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南宁所言,基于对人脑信息处理机制及人类智能的研究,将可能发展出一套类脑智能计算理论与技术,引领未来信息技术向智能化的发展方向迈进。他说,类脑计算是本世纪科学界的重大挑战之一,是目前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领域备受关注的“大问题”。

人工智能教学建议篇(2)

会议在浙江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常务副主任董榕老师的主持下拉开序幕。浙江省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主任施建国、浙江大学党办、校办副主任李磊、浙江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主任/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张剑平教授为开幕式致辞。本次会议邀请了华南及港澳地区教育技术协会的副理事长/华南理工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主任郑道林、南京大学教育技术中心主任徐宁、上海交通大学教育技术中心副主任沈宏兴、浙江工业大学教育技术中心主任朱敬东作为各专题报告的做会主持嘉宾,并进行点评。

本次会议特邀到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技术标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清华大学信息化技术中心副总工程师钟晓流教授、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华中师范大学吴砥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化系统工程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钱冬明教授、浙江大学本科生院教学资源处副处长朱永平教授、浙江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副主任/基础医学院副院长夏强教授等围绕会议主题,为大家带来“i-时代的教学环境与教学设计”、“信息化环境下的课堂教学环境创新”、“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的应用研究”、“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智慧教室?”、“高等学校智慧教室发展”等精彩的主题报告。同时,会议邀请了浙江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副主任/总工何法才高级工程师、郭玉清博士、浙江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李红美博士等为大家带来“浙江大学智慧教室建设与实践”、“智慧教学环境的现状与思考”、“ARS教学应用的现状与热点”等相关工作和研究成果的报告。

大会组委会特别邀请了全国电子白板现场教学大赛一等奖获得者江家雷老师、杭州源清中学阙仁镇博士为大会带来“善用交互白板探索智慧课堂”、“智慧因何而来——基于智慧教室的历史情境教学”两个中小学一线教师的优秀案例报告。组委会还安排了相关智慧教室建设的企业为大家带来目前行业最前沿的智慧教室建设方案、最先进的产品性能特性介绍。

人工智能教学建议篇(3)

在宜昌举行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择优支持的2011年前沿高端学术交流项目——基于物联网的内河枢纽通航组织学术交流会在宜昌成功举行。会议由中国航海学会主办、中国航海学会船闸专业委员会承办、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协办,来自国内著名高校、科研院所、船闸行业的专家、学者到会作主题学术交流,来自船闸专业委员会16个会员单位的领导和代表近100人参会。

会上,清华大学信息网络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吴建平,公安部第三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新一代交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高级工程师李海峰,华中科技大学系统工程研究所教授、博导齐欢,中交物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全国集装箱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副主任、研究员倪鹏,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葛洲坝船闸管理处副处长、高工王忠民分别围绕物联网相关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等信息传感设备技术的发展,以及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在枢纽通航管理中的应用进行探索和交流。

通过举办此次技术交流会,研讨前沿的物联网技术和交通组织技术在枢纽通航中的应用前景,探讨优化过闸船舶的交通组织的手段,对推动物联网技术在内河枢纽通航组织中的应用,创新理念、创新政策、创新举措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影响重要而深远。

首届中国智能博览会在京举行

2011年是世界人工智能诞生55周年、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成立30周年,为向社会展示几十年来世界以及中国人工智能领域所取得的辉煌成果,近日,首届中国智能博览会在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举行。

本届博览会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主办,并得到了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学技术部、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科学院和北京市人民政府的大力指导。同时也获得了中国电子学会、中国计算机学会、中国通信学会、中国自动化学会、中国系统仿真学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中国中文信息学会和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等十余家兄弟学会的支持。

出席开幕式的嘉宾有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路甬祥,原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原信息产业部部长、中国电子学会理事长吴基传,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书记处书记张勤,原教育部副部长、中国系统仿真学会理事长赵沁平,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等。主持开幕式的是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北京邮电大学副校长杨放春。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李德毅院士等致开幕词。原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书记处书记张勤作了开幕式致辞。随后各位嘉宾进行了首届智能博览会开幕式的剪彩仪式。

本届博览会共分展览区和体验区两大板块,其中包括云计算与物联网、智能电网、智能家居、智能通信、智能科技成果5大类展览区,以及智能体育、智能汽车、无人飞机、智慧医疗、人机博弈、仿人机器人奥运比赛6大类体验区。展览与体验共吸引了300余家企业、科研院所、国内高校参展。本次展览历时3天,吸引了20000余名专业客商和普通市民前来观摩体验,让大家享受到“智能体验、智慧生活”带来的方便与乐趣。

中国科协和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

合作交流会举行

9月27日,中国科协和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合作交流会在北京举行。中国科协副主席冯长根,中国科协党组成员、学会学术部部长沈爱民,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当选主席Gordon Day等出席会议。中国科协国际联络部副部长孙孟新主持会议。

冯长根首先对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当选主席Gordon Day一行表示欢迎。冯长根表示,中国科协和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的合作对双方推动科技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沈爱民向客人介绍了中国科协宗旨、组织机构及主要工作等内容,介绍了近年来中国科协在学术交流、科学普及和国际合作等方面开展的主要活动。

在谈到双方建立进一步合作时,沈爱民表示,希望双方能够围绕学术性社团的组织建设和管理运营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时机成熟时可建立互访机制;中国科协也将在适当的时候邀请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代表参加中国科协年会,邀请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专家做大会报告,并将进一步研究与美方联合举办中国科协论坛、专项研讨会的可行性;中国科协将支持所属相关全国学会与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合作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合作主办专题论坛、研讨会等学术会议。

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当选主席Gordon Day表示,非常同意沈爱民先生提出的双方加强交流的建议,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非常愿意与中国科协加强合作,更好地为国外会员服务。Gordon Day主要介绍了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的历史和发展目标,着重介绍了协会在全球范围内会员的发展状况,以及在学术交流、出版、标准制定、教育等领域的发展。

深圳高交会《物联网技术与应用专题馆》

筹备会召开

10月10日,第十三届深圳高交会《物联网技术与应用专题馆》筹备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杨学山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巡视员兼副主任冯长辉主持。

杨学山对组织好“物联网技术与应用专题馆”和“2011中国物联网发展论坛”提出明确要求。一是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各单位要认真领会苗圩部长对高交会工业和信息化部专题馆的批示精神,扎实推进展会筹备工作。二是紧扣主题,突出参展内容。围绕“技术创新凝聚全球智慧,应用示范共享物联时代”这一主题,集中展示中国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水平,展示国家重大专项创新技术和应用成果。三是广泛发动,确保参展质量。各地要广泛发动辖区内物联网产业链上各类企业积极参与,挑选一批具有行业代表性、技术先进的企业参展。四是扎实推进,全力完成各项筹备工作。专题馆承办单位要站在部里的高度,认真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力争使该届高交会工业和信息化部专题馆成为物联网产业的盛会,高新技术展示的平台。

部科技司在总结发言中要求各有关部门和关单位要按照部领导有关指示精神,按照专、精、特、新的要求,加强组织领导,精心策划安排,明确任务分工,注重参展质量,保证时间进度,办成一届高水平的展览和论坛。部运行局、电子贸促会、中国电子报社有关同志介绍了专题馆、论坛和会的有关情况。

滨海第二届计算机技术发展与展望论坛

暨2011未来计算国际研讨会在天津大学召开

9月26日,为期两天的滨海第二届计算机技术发展与展望论坛暨2011未来计算国际研讨会(IFFC2011)在天津大学1895建筑创意大厦报告厅举办。该论坛由天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和天津市计算机学会共同主办,吸引了国内外计算机届高水平专家和学者、国际知名企业CEO,国家级千人计划特聘专家30余名活跃在科研一线的专家学者,在论坛上与计算机学院师生200余人共同探讨和研究计算机前沿技术,谋划未来计算机发展蓝图。

会议分别就多媒体检索、云计算、下一代网络和信息安全及软件可靠性四个专题进行大会报告和专题研讨。

原天津市副市长、天津滨海新区高级顾问叶迪生,天津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李朝兴,天津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杨鑫传,天津计算机学会理事长路平,天津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白景美,天津经济和信息化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孙纲等出席开幕式。天津大学党委书记刘建平在开幕式上致辞。天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党建武主持开幕式。

刘建平在讲话中指出,天津大学计算机学科是1958年继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之后全国首批建立的计算机学科之一。“计算机前沿技术”是计算机高技术领域中具有前瞻性、先导性和探索性的重大技术,是未来高技术更新换代和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国家高技术创新能力的总和体现。本次大会特邀专家涵盖了活跃在计算机前沿技术诸领域中的顶尖专家和学者,给了广大师生一个能够零距离接触计算机最前沿、最尖端科技的机遇,对于我校乃至整个天津地区计算机学科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在研讨中,与会专家各抒己见,既有学术交流又有针锋相对的辩论,专家还与在场的师生进行研讨交流。

与会专家纷纷表示本次论坛推动了计算机领域的研究与发展,促进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交流与合作,为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是一次成功的大会。与会学生代表表示,第一次与科技前沿、与国际顶尖专家如此接近,此次论坛知识容量之大,讨论问题之新,对自己未来的学习和研究终生受益。

2011中国数字电视与网络发展高峰论坛

在福建召开

2011中国数字电视与网络发展高峰论坛暨第全国有线电视综合信息网学术研讨会(China Cable Net Summit 2011,CCNS 2011)近日在福建省武夷山市召开,会议由中国电子学会有线电视综合信息技术分会和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多媒体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主题是“三网融合与广电战略转型”。

大会开幕式由国家广电总局科技委员会秘书长、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副理事长兼多媒体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国电子学会有线电视综合信息技术分会常务副主任周志强主持,分会主任沙冰、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理事长谢胜和、福建省广电局副局长张作兴先后讲话。来自中国电子学会有线电视综合信息技术分会委员、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各级广电系统的主管领导和技术骨干,国家知识产权局、新华社以及相关研发、生产单位、高校、科研机构的代表共160余人参加大会。

国家广电总局科技委员会副主任郭炎生、广播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周毅分别以“关于我国广播影视战略转型的几点意见”、“基于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的广电云体系研究”为题作大会主题报告。

在“应用与实践”专题论坛上,北京歌华有线电视网络公司、武汉市广电局、湖北鄂州市广电局的代表先后发表了“北京‘三网融合’试点工作的实践与思考”、“在竞争中融合,在融合中发展——武汉广电在三网融合实践中的探索与思考”、“三网融合与基层广电战略转型的探索与思考”的演讲。

在“技术与管理”专题论坛上,国家广电总局信息网络传播监管中心、国家广电总局广播科学院互联网所、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研究院、北京歌华有线数字媒体公司、杭州市萧山广播电视台“湘湖网”的代表先后作了“三网融合下的视听新媒体监管体系研究”、“云计算在集成播控平台中的应用”、“基于SaaS云的全媒体融合应用商城”、“面向智能移动终端的无线电视服务——歌华飞视”、“打造特色产品寻求市场突围”的专题报告。新世界(中国)科技传媒有限公司等数家科技企业介绍了广电行业“IT云”建设、3G新闻直播、智能电源管控平台等技术和解决方案以及宽带海事卫星在突发新闻报道中的应用等。

CCNS首届研讨会于1993年在北京成功创办,在珠海成长壮大。经过19年的历程,CCNS已发展成为数字电视与宽带网络界创办最早、知名度高、影响力大的行业盛会。

2011第二届复杂科学管理

暨智能信息系统国际会议召开

10月14~15日,第二届复杂科学管理暨智能信息系统国际会议在华北电力大学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寿波、华北电力大学副校长杨勇平、中国技术经济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吴贵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学部项目主任冉伦以及国内外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参加此次会议。会议由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牛东晓主持。

本次会议是复杂科学管理首届国际研讨会的延续和扩展,与会专家围绕复杂科学管理的基本理论、复杂科学管理的研究方法、复杂经济系统、复杂金融系统、复杂管理系统、复杂社会系统、智能信息系统和智能电网理论及应用八个议题,集中讨论了复杂科学管理和智能信息系统的理论、方法与实践。

北京交通大学徐寿波院士、美国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 Elmaghraby教授、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李道国教授、武汉大学徐绪松教授、大连理工大学胡祥培教授、英国University of GlamorganAndrew Ware、加拿大University of TorontoDash Wu教授、澳大利亚Vicatoria University的Peng Shi教授、澳大利亚Monash University的Vincent CS Lee教授、华北电力大学的李春杰教授、大连海事大学的陈燕教授、华北电力大学的牛东晓教授、香港大学的黎建强教授作了大会主题报告以及6名优秀论文获奖者分享了他们的学术成果。

本次会议由中国技术经济学会、武汉大学复杂科学管理研究中心、华北电力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中国风险管理研究中心主办,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华北电力大学MBA中心、武汉系统工程学会共同承办,会议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管理学部的大力支持。第三届复杂科学管理暨智能信息系统国际会议将于2012年9~10月份在加拿大多伦多举行。

中国电子学会云计算专家委员会全体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2011年10月8日,中国电子学会云计算专家委员会(简称:专委会)全体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讨论专委会未来一年的工作规划。

会议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电子学会云计算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李德毅主持,云计算专家委员会秘书长林润华参加会议并作了工作报告,专委会委员、中金数据系统有限公司副总裁黎江出席了工作会;很多专家专程从外地来京参加此次工作会议。

林润华秘书长首先带大家回顾并总结了5月18日至20日的第三届云计算大会的情况,对大会的成功举办和带来的影响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希望大家对将于2012年举办的第四届云计算大会的选址和主题等方面积极建言献策。随后,林秘书长介绍了专委会2011年下半年至2012年上半年的主要工作安排。

李德毅院士认为此次工作会议开得很成功,各位专委会成员都提出了很好的思路,希望会后各工作组组长行动起来,开始组织本年度工作组第一次工作会议,做好后续的工作计划,让专委会更加有活力、有影响力。

第十七届电信新技术新业务高级报告会

在京召开

由中国通信学会、人民邮电出版社联合主办,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大唐电信协办的“第十七届电信新技术新业务高级报告会”于9月27日在北京召开。会议主题为“推进移动信息化 构建绿色和谐世界”,来自中央、国家部委,国资委直属大型企业负责信息化的领导同志和专家学者,以及中国通信学会团体会员单位的代表200余人出席了会议。

工业和信息化部朱宏任总工程师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中国通信学会冷荣泉副理事长致开幕词,中国通信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魏茂洪主持了开幕式。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李勇副主任,人民邮电出版社社长、中国通信学会普及与教育工作委员会季仲华主任委员出席了会议。

朱宏任总工程师在讲话中表示我国信息通信及应用已进入移动化、互联网化、宽带化、社会化新阶段,移动通信与互联网、信息化的融合将带来崭新的空间和机遇,他指出网络与信息安全问题需要被重视起来,并通过管理、技术等综合手段,全面保障移动信息化的安全性和可信度。朱总工程师还指出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核心网络等关键领域,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我们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组织实施好核高基等重大专项,抢占全球信息通信业发展制高点。

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戴晓慧副巡视员和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大唐电信、工信部电信研究院的专家就物联网与智慧城市、3G行业应用推进、终端创新成果、信息化解决方案、4G无线通信新技术等内容为与会者作了十场精彩的专题报告。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主任、中国通信学会普及与教育工作委员会刘岩副主任委员和中国通信学会赵梅庄副秘书长分别主持了会议。

“电信新技术新业务高级报告会”举办多年来,以丰富的内容,良好的组织深受参会单位的关注和好评,是中国通信学会科普品牌活动,也是学会深入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重要工作之一,在向全社会各行业、各领域宣传推广信息通信新技术新业务,促进新技术新业务开发应用,服务和支撑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

同洲电子携多款新品亮相北京通信展

9月26日,国内最大的通信展——2011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隆重开幕。作为国内三网融合行业的领先者,深圳市同洲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凭借在三网融合领域的研发优势以及广电及移动、内容应用等资源优势,推出手机、智能数字电视一体机等多款产品,塑造甩信、多屏互动等特色业务,引领三网融合智能新生活,吸引了众多参展人士驻足参观、体验。

同洲电子在本届通信展上多款支持三网融合的手机及现代有线智能数字电视一体机成为同洲展台的一大亮点,吸引参展人员的关注。现代有线智能数字电视一体机是同洲电子于今年9月19日在深圳的最新产品,内置高清双向机顶盒,让用户能够完整体验各种高清视频及智能互动功能,应用丰富;内置Cable Modem,是全球首款内置了网络接入模块的电视,能直接接入有线高速互联网,畅享高速网络世界;内置Wi-Fi、蓝牙模块,实现家庭无线全覆盖,成为家庭网络娱乐中心,性能卓越、功能强大,吸引了众多参展人士的询问。

除了展出了手机、智能数字电视一体机外,同洲电子精心展出的甩信、多屏互动等独创领先的三网融合业务应用,也成为全场关注的焦点。

同洲电子专注于为广电提供全业务互联互通整体解决方案与运营服务。历经多年,成功构建了跨越广电网、通讯网及互联网的3C产业体系,产品涵盖关键前端系统、网络、核心软件、中间件、运营支持系统、内容服务、增值业务、数字电视机顶盒、IPTV机顶盒、卫星通讯、移动视讯、数字电视一体机、安防电子等产业,在同行业打造了最完善的数字电视产业链。

爱特梅尔和Redpine Signals合作为AVR和ARM-based微控制器提供超低功率802.11n Wi-Fi功能

人工智能教学建议篇(4)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laixiaoh1986”为你整理了这篇高校2020年度教学科研工作总结表彰大会简报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1月16日上午,我校2020年度教学科研工作总结表彰大会在华商会议中心4楼报告厅隆重召开,学校常务副校长林琨智教授、副校长袁国繁教授、副校长何伟教授、副校长刘玉东教授、校长助理李海东及全体教职工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由校长助理李海东主持。

首先,刘玉东副校长作2020年教学科研工作总结报告。报告从教学成绩、科研成果、存在问题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总结,同时提出了2021年教科研工作思路。其中,教学成绩主要有九个方面:一是疫情防控期间,教育教学运行平稳有序;二是教学单位重组,实训中心职能转换带来新变化;三是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模式改革成效显著;四是进一步加快了教学形态转变进程;五是规范教材管理,为人才培养提供依据;六是创新创业教育成效显著;七是创新强校工程持续推进;八是教学研究有新进展;九是重大教学项目建设有突破。科研工作成绩有四个方面:一是双线并进,多措并举,防疫教科研两不误;二是建章立制,规范科研管理工作;三是搭建平台、凝练科研方向,实现横向课题“零”的突破;四是搭建平台,成立科学技术协会。刘玉东副校长提出了2021年的教科研工作思路,要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市场需求为导向,服务发展为宗旨,紧紧把握教科研建设与改革方向,充分发挥各教学单位的主体作用,以突出实践教学、强化重大教学项目建设及横向科研项目研究为抓手,深入开展“创新强校工程”和“提质培优”工程建设,为争创省内一流高职院校和举办职业本科大学奠定坚实基础。

接着,常务副校长林琨智公布了2020年度技能竞赛和教科研获奖情况,并鼓励受表彰的学生和老师在新的一年里继续努力,再创佳绩,希望全体教师投身到教科研工作中,多出精品,多创佳绩,为学校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然后,教师代表苏瑾瑾、郑锦汤分别从教学能力大赛、科研项目工作分享了自己的体会和经验,与会教师受益匪浅。

人工智能教学建议篇(5)

【关键字】人工智能;课程改革;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实施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 (2008) 10―0043―04

教育部在2003年颁布的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中,首次把“人工智能初步”设置为选修模块,与多媒体、网络、程序设计、数据库技术等一起列入信息技术课程体系[1]。此举曾被视作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亮点之一。然而,在如今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改已经全面铺开之际,人工智能选修课程的推进仍然举步维艰,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

一 高中人工智能课程的现状分析

自2004年我国部分省级实验区开始推进高中新课程改革以来,信息技术课程改革已经开展了四年之久。从目前的总体情况来看,信息技术课程的基础模块与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算法与程序设计三个选修模块的实施情况较好,而数据库技术与人工智能初步两个选修模块的推进情况相对不佳。特别是人工智能课程,至今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开设该课程的学校寥寥可数,少数高中展开了一定的探索和实验,而大多数学校仍持有观望态度。以下分别从实施取向和实施层次的角度分析该课程的现状:

(1) 课程实施的取向

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是全国统一的课程与教材,按照统一规定执行教学计划,对学校和学生的评价也是按照统一标准与方式实施的,因此我国以往的课程实施基本上都采用了忠实观的取向[2]。本次新课改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实施过程难免受到这种取向的影响。然而,新课程标准中对信息技术技术各个模块的具体实施并没有明确而详细的规定,从而使教师对包括人工智能模块在内的课程实施缺乏长期惯于依赖的参照和依据,增加了课程实施的难度,造成部分模块的课程难以开设的情况。

(2) 课程实施的层次

课程实施包括五个层面的变化,即教材的改变、组织方式的改变、角色和行为的改变、知识与理解的改变、价值的内化[3]。目前高中人工智能课程在教材改变的层面已经做出了一定的努力。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现已出版的五套教材在体例、版面、学习活动、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多样化的设计,基本上贯彻了新课标所倡导的课程目标和理念。在组织方式的层次,少数已经开设人工智能课程的学校结合学生的兴趣与学校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了课程的组织。然而,仍然有一些地区或学校不愿或不习惯打破原有的课程组织方式,而是采用硬性规定的方式,人为指定两三门课程,将选修变为必修,限制学生的自由选择,依然维持原有的固定班级授课的形式。教材的改变仅仅是课程实施的开始,在组织方式、角色或行为、知识与理解、价值等层次,大部分学校还未发生变化或变化还很小。

(3) 课程实施的典型个案

目前国内开展人工智能课程教学或实验的典型学校如表1所示。总体来看,这两所学校都地处东南沿海地区,且学校本身比较积极参与高中新课改的实践探索,属于“敢于吃螃蟹”的类型。考虑到课程本身的要求较高,两所学校都选取了基础较好的学生开展教学。到目前为止,两所学校均已开展了三期的教学或实验探索,任课教师及时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并在相关教学刊物或课程研修活动中与广大一线教师分享教学经验。

二 高中人工智能课程的影响因素

根据Snyder的研究,可以把课程实施的影响因素归纳为四个方面:课程改革自身的性质、校区的整体情况、学校的水平以及外部环境[4]。结合高中人工智能课程的现状,本文分别从以上四个方面来探讨影响该课程的主要因素。

(1) 课改自身的性质

课程改革本身的性质是影响课程实施的第一要素。它包括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及其相关性、改革方案的清晰程度、改革内容的复杂性以及改革方案的质量与实用性。结合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的相关调查研究,广大信息技术教师和教研人员对课改的必要性应该认识得比较到位,然而他们对信息技术课程中是否有必要单独开设人工智能模块存有疑惑。其次,不少教师对课程改革方案(课程标准)的认识并不是非常清晰。他们认为新课程标准中的教学理念、实施建议等内容相对抽象,不易把握和理解,缺乏具体的针对性,可操作性不强。再次,人工智能课程的实用性相比其他模块并不明显,课程内容也相对难度较高。这些因素造成课程设置的必要性不强、实施难度大、实用性不高,直接影响人工智能课程在学校的顺利设置。

(2) 校区的整体情况

校区的整体情况主要包括地区的适应性、地方管理部门的支持、教学队伍的培养、教学研讨和交流等等。各地区对课程改革的需要程度会直接影响人们实施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国东西部地区的学校对课程改革的需求程度不同,从而造成了课程实施的地区差别。从目前开设人工智能课程或教学实验的学校来看,均分布于东南沿海较为发达的地区。这些学校的共同特点是基础条件较好,对课程改革的积极性高,敢于进行教学尝试和革新。此外,地方管理部分的支持对课程实施也有很大影响,如广东省为了推动信息技术课程改革,专门出台了关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指导意见[5]。其中强调“要特别注意人工智能初步”,并针对人工智能课程提供了较为具体的教学建议,从而促使该省出现了全国最早正式开设人工智能课程的学校。师资队伍也是影响课程的因素之一。目前大多数高中缺乏熟悉人工智能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专业教师,使得学校无法开设该课程。因此,有关人工智能课程的研讨和学习交流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目前这些方面的活动总体上相对缺乏。

(3) 学校的水平

学校水平对课程实施的影响因素包括校长的作用、教师的个人特征和教师集体的行为取向。学校是课程改革的基本单位,校长和教师是学校课程改革的动因。校长对课改理念的理解,以及对课改的支持、参与程度都会影响课程的顺利实施。校长通常会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意见,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权衡课程改革可能对学校形成的各种影响。在高考的影响下,信息技术课程在高中各科中长期存在地位“低人一等”的现象,甚至出现课时常被“侵占”的现象。如果校长对信息技术课程本身不重视,那么要求学校开设人工智能选修课无疑是一种奢望。此外,一所学校教师个人和集体的改革意识的强弱也会影响课程的实施。从人工智能课程的现状来看,恰好印证了这一点:改革意识强的教师个人或教研组即使没有上级的硬性指令,也能积极展开各选修模块的教学尝试和探索,并自觉地从教学者成长为研究者,而思想保守的学校即使具备了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也不愿积极开设相关的选修课程,长期停留于课程的“忠实执行者”的层次。

(4) 外部环境

外部环境因素主要包括政府部门的重视、外部机构的支持以及社区与家长的协助。各国课程改革的经验表明,教育行政部门和相关机构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新课程的顺利实施。特别是我国长期以来受到前苏联教育模式的影响,课程改革通常是自上而下的模式,新课程的实施主要依靠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策和指令的推动。本次新课程改革同样继承了这一模式,但是整个教育体制和评价体系未能及时进行相应的调整,因此在某些方面造成各级教育部门的政策抵触,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情况。此外,社区与家长对新课改的认识和态度也影响到人工智能课程的实施。研究表明,社区与家长更加关心的是新课改是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是否会给学生造成更大的负担,而对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培养则是其次的考虑。因此,要使社区与家长认识和了解课程改革的意义和目标,引导其关心新课程、支持新课程才能更好的促进新课改的健康发展,进而才可能使得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高中各科选修模块得以全面开设与实施。

三 高中人工智能课程的反思

通过调查访谈以及与相关授课教师的交流,笔者了解到高中人工智能课程的教学情况和教师的经验体会。总体来说,该课程的推进情况不如预期理想,需要从课程的设计、管理、教学以及评价等方面进行反思。

(1) 课程设计

本次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改革将原来的一门课程分解为1个必修模块和5个选修模块,从而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选择。“人工智能初步”选修模块是作为智能信息技术处理专题设置的,以反映信息技术学科的发展趋势,体现教育的时代性要求。课程设置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在技术掌握与使用的过程中,逐渐领会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以及对科学技术和人类发展的深远意义[6]。然而,以上的描述更多是该模块的隐性价值,相比其他模块该课程的显性价值并不是很直观。而一线的信息技术教师较多关注的是该课程的显性价值:课程能给学生带来些什么?学生的实践能力能否有较大提高?教师们在没有找到一个合理的价值依托之前,一般不会贸然开课。这一点值得课程设计者和教研人员的深刻思考。

通过网络问卷调查,不少教师认为人工智能课程在高中开设是有一定必要性的[7],但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学生都需要学习该课程。课程应面向对人工智能有一定兴趣的学习者,且最好有一定的基础。事实上,相对于其他选修模块,选择人工智能课程的学生并不是很多。因此,结合我国目前的情况,可以考虑优先在发达地区条件较好的部分学校开设,再进一步利用其示范作用,以点带面,逐步铺开培训、指导、交流的规模和影响面,积极稳妥地推进高中人工智能课程的建设。

(2) 课程管理

课程的有效管理有助于提高课程实施的质量。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中小学课程由原来的中央集权管理体制逐步转变为国家、地方、学校的三级管理体制。国家负责课程的总体规划,省级教育部门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课程计划或实施方案,而学校也将有权根据学校传统或学生兴趣开发适合本校的课程。目前人工智能课程虽然已被列入国家课程标准,但在地方管理层面并未得到应有的认可。部分地区考虑到高考因素,直接将人工智能模块排除在学生的选择范围之外,无疑成为阻碍该课程顺利实施的一个重要原因。

目前我国高中了解熟悉人工智能教学内容、方法的教师十分缺乏,相关教育主管部门需加强该课程的师资培养,邀请教材编写人员和相关专家,积极开展各级培训、研讨和交流活动,以务实的态度来听取学科教师的意见,为他们提供一些明确的、可操作的指导和建议。也可以开展优秀教学案例的征集和评奖,通过公开课的观摩和点评活动,或吸纳中学教师参与有关课程改革和教学研究的课题,以此提高教师参与改革的积极性。此外,国内高等师范院校信息技术相关专业应该对新课改作出及时的反应,针对高中信息技术各选修模块为师范生开设相关的课程,为课改的成功实施提供后备师资力量的支持。

(3) 课程教学

从已开展的人工智能课程教学或实验情况来看,主要的教学体会包括:教学对象选取时要有针对性,不宜硬性指定,应结合学习者自己的兴趣和学习基础供其自由选择;由于课程的理论和技术的要求较高,不宜大量采用“讲授法”进行教学,应设计一些有挑战性的活动供学生实践;为保证教学进度有序进行,可通过课堂小测及时巩固所学内容;应提供良好的网络条件和计算机设备以支持课程教学和实践的顺利开展。

国外一些高校通过远程网络的手段与中学合作开展人工智能教学,加快了课程建设的步伐,并提高了教学质量。大学负责教学网站的建设维护,主持与中小学的讨论答疑,中学则负责课程教学的具体实施。文中个案也印证了这种做法的有效性:让一些致力于高中人工智能课程研究的高校和部分条件较好的中学建立共同体,协作推动课程的实施。一方面,高校研究人员能为中学提供教学指导建议、技术和资源的支持;另一方面,中学的教学实践也为高校进行课程教学研究提供了材料和依据。

(4) 课程评价

研究表明,评价目前已成为影响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实施的一个重要问题[8]。从本次课改的动因来看,针对我国现行教育体制下的高考选拔制度在很多方面呈现的弊端,新课改力图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这一局面,努力使学习者能够真正获得全面的发展。但是,在目前情况下以高考为“指挥棒”的评价体系短期内仍然无法发生质的变化。高中新课改实施以来,部分省份相继将信息技术课程纳入了高考的范畴,以往信息技术课程不受重视的情况逐渐得到了一些改善。然而,高考是否解决信息技术课程评价问题的一剂良药,进而为人工智能课程的实施及其评价带来新的希望,目前仍是值得怀疑和思考的问题。特别是当前高考科目已经较多,再增加科目无疑会加重学习者的负担,且很容易回到应试教育的老路上。

其次,虽然新课程标准中提供了关于课程评价的建议,但是其中的内容仍然比较抽象,可操作性不够。如在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评价建议中,提倡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综合应用多种过程性评价方式,适当渗透表现性评价的理念,等等。这些内容从理念上来讲都是很好的,但是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加以操作实施,对一线教师而言仍是不够明确和难以把握的问题。而且,信息技术课程的每个模块各有特色,然而课程标准并未就此提供专门的评价建议。因此,一套科学合理、适合人工智能课程的评价体系和方法仍需要教研人员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 [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9.

[2] 钟启泉. 课程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207-214.

[3] Fullan, M. & Pomfret, A. Research on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 implementation [J]. Review of education research, 1997, 47(1).

[4] Snyder J.B. & Zumwalt K.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M]. In Jackson P. W. (Ed).Handbook of Research on Curriculum. New York: 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 1992.

[5] 珠海教育信息网. 广东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教学指导意见 [DB/OL].

[6] 顾建军等.技术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武汉:北教育出版社,004:9.

人工智能教学建议篇(6)

关键词:多媒体教室;智能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11-2634-03

1 前述

近年来,由于教育部加大了对于高校的公共基础教学设备资金的投入,很多学校直接把原来建的旧教学楼中的普通教室全部安装了多媒体教学设备,转变成了多媒体教室,这样一来使得多媒体教室数量急剧增加,再加上原来建的旧教学楼比较分散,使得学校改建成的多媒体教室分布即零又散。为了让教师更方便地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为了教学管理部门更好地管理教学资源和监督与评估教师教学情况,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因此,关于如何实现对多栋分散的教学楼中零散的多媒体教室实行集中智能化管理已经成为现代教育技术行业的一个热点问题。

2 现阶段多媒体教室管理存在的问题(以海南大学海甸校区为例)

海南大学海甸校区多媒体教室的快速发展也就是近五年的时间(从2009年-2013年),由原来的39间多媒体教室增加到了276间多媒体教室,几乎将过去所有的普通教室全部改装成了多媒体教室,这样一来使得多媒体教室数量急剧增加,再加上原来建的旧教学楼比较分散,而且同一栋楼中同一楼层分别设计了不同功能的教室,例如同一层楼有多媒体教室、普通教室、有画室、有办公室、有机房、有专业实训室等等,使得学校改建成的多媒体教室分布即零又散。并且现阶段对多媒体教室里的多媒体教室设备管理还停留在纯人工的管理模式,造成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的浪费,并且工作的效率低。

1)涉及多个部门和科室共同管理,造成教学资源调配难和教室管理难的问题。

2)服务和需求多元化,造成不能遵照学校规定的时间使用多媒体教室的问题。

3)纯人工的管理模式管理多媒体设备,造成即耗时又耗力(人力、物力和财力)问题。

4)教室和教学设备使用情况无法监督,造成教学设备使用数据无法统计,且不利于督导教学管理。

5)设备出现故障,排除故障和响应时间太慢。

6)多媒体教学设备缺少安防管理。

3 多媒体教室管理现状与不足

1)采用基于控制主机-校园网-IP控制模块-集中控制器(YXNEET500IP)-多媒体教学设备(授控设备)-被控设备传感器数据采集-教学设备运行数据返回主控机数据库技术,实现多媒体教室和设备进行分布式网络化管理[1]。

2)由服务端(采用J2EE技术构建)与客户端(采用以Android系统智能手机为依据开),采用面向对象的分析、设计与实现方法,通过移动终端进行控制管理多媒体设备、查阅教室相关信息[2]。由此可见多媒体教室的管理也逐步向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和智能化的发展趋势。

3)中央控制系统(简称中控主机),由于中控主机是通过发控制编码的方式来实现对设备的控制,所以各种授控设备必需与中控主机存在物理上是连接。例如电脑远程开机,需要连接电脑Power开关,人为因素改动计算机线路,引发计算机供货商不再保修。

4)服务器控制端(总控端),只能用手工方式根据课程表远程开设备,过程过于繁琐、易出错且费时。

5)监督教室使用情况缺少视频反馈管理。

4 系统总体设计

4.1 系统整体结构图

首先,多媒体教室智能化管理系统通过校园网,定时访问教务智能排课系统并获取排课数据。其次,多媒体教室智能化管理系统借助校园网,通过智能多媒体中控将教务智能排课系中的排课数据存储到各个多媒体教室电子锁的存储器中。接着,读卡器根据排课信息,按照上课时间打开多媒体柜子锁头并触发中控联动控制机制(中控系统开、启动计算机、启动投影机、投影幕布放下);最后,多媒体教室智能化管理系统每隔30秒对客户端中控主机进行扫描返回设备运行状态并将数据存储于系统数据库中。

5.1 开发工具与技术

系统选用Delphi作为开发工具结合Microsoft Access数据库进行开发,Delphi是由Blrland公司推出的,它是一种Windows平台上的程序开发工具,使用的是Object Pascal语法,是一种面向对象的程序开发语言,并且它使用了大量VCL(可视化组件库),能更快地、高效地开发出基于Windows环境的各类程序,特别是在数据库和网络应用方面,优势更为突出;

UDP协议(User Datagram Protocol)它是一种不可靠的数据传输协议,它比较适用于高可靠低延时的局域网环境和应用于那些面向查询-应答的服务而服务需要交换信息比较小环境;UDP的主要优点传输速度快,缺点UDP数据包可能会出现丢失、重复和错序等现象,而且发送方的数据发送率可能会超过接收方的数据处理能力。由于UDP 是一个无连接协议,传输数据之前发起端和接收端不需要建立连接,当需要传送数据时就简单地将用程序数据,并尽可能快地把它扔到网络上,并且发送端使用UDP 传送数据的速度仅仅是受到应用程序生成数据速度、计算机能力和传输带宽的限制。

5.2 中控系统IP模块通讯协议

中控系统主机通过内置网络模块来接收指令,由中控主控芯片根据中控网络控制接口协议,完成指令对应的操作发送至终端设备,指令数据均是十六进制数,例如接到fe,01,14,52,1,68,ff指令,根据中控网络控制接口协议,fe表示起始码,01代表电脑(控制码总控电脑发过来的),14代表开关类模块,52表示执行开流程,1表示执行的端口(如继电器端口号),68代表校验码,用于判断指令是否有效,它的值等于(发送器件地址+接收器件地址+操作指令+操作数据) mod 100即(01+14+52+01)mod 100=68;,ff表示数据传送完毕,该指令表示的意义为:通过总控室电脑远程控制中控系统开流程。

5.3.7 完成数据写入电控锁管理系统数据库,实现开锁触发中控联动。

多媒体教室智能化管理系统借助于中控主机硬件上的远程控制技术和IC卡网络管理系统,结合电子教室管理软件中的远程软件管理技术来实现智能化开启和监控教室设备,并运用教室安装的摄像头得到的监控视频图像,来观察和判断教室情况及设备运行状态,来实现多媒体教室的智能化管理。

6 结束语

系统的实现不但很好地解决了以上陈述的问题,而且还能在举办各种考试时,加强考场、考纪、考风的监督作用,特别是在分布式的人工管理模式转向智能化管理模式,使得多媒体教室的日常管理更规范化,管理部门组织体系更趋于完善,人员配备更为合理,职责定位更加明确,技术服务更到位,既提高了教学质量,又提升管理水平,更好地为教学与教学管理服务。

参考文献:

[1] 任柯.多媒体教室网络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0.

[2] 辛宪民.基于移动终端的高校多媒体教室管理秕设计与实现[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3.

[3] 肖景灵,黄锋.多媒体教室智能化管理系统在数字化校园中的应用[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2(2).

[4] 胡维治.基于校园教学网的多媒体教室管理系统的实现[J].中国教育技术,2009(6).

[5] 万华明.可管理开放式智能网络化多媒体教室教学系统的设计构建与实现[J].江西科学,2005(3).浅谈现代多媒体教室智能化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王镇江,杨厚群

(海南大学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海南 海口570028)

摘要:根据现代多媒体教室管理需求,借助校园网应用多媒体教室智能化管理系统,通过MC900智能多媒体控制系统将教务智能排课系中的排课数据存储到各多媒体教室电子锁的存储器中,读卡器根据存储器中的排课信息,按时开锁并触发中控联动控制机制,实现多媒体教室智能化管理。

关键词:多媒体教室;智能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11-2634-03

1 前述

近年来,由于教育部加大了对于高校的公共基础教学设备资金的投入,很多学校直接把原来建的旧教学楼中的普通教室全部安装了多媒体教学设备,转变成了多媒体教室,这样一来使得多媒体教室数量急剧增加,再加上原来建的旧教学楼比较分散,使得学校改建成的多媒体教室分布即零又散。为了让教师更方便地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为了教学管理部门更好地管理教学资源和监督与评估教师教学情况,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因此,关于如何实现对多栋分散的教学楼中零散的多媒体教室实行集中智能化管理已经成为现代教育技术行业的一个热点问题。

2 现阶段多媒体教室管理存在的问题(以海南大学海甸校区为例)

海南大学海甸校区多媒体教室的快速发展也就是近五年的时间(从2009年-2013年),由原来的39间多媒体教室增加到了276间多媒体教室,几乎将过去所有的普通教室全部改装成了多媒体教室,这样一来使得多媒体教室数量急剧增加,再加上原来建的旧教学楼比较分散,而且同一栋楼中同一楼层分别设计了不同功能的教室,例如同一层楼有多媒体教室、普通教室、有画室、有办公室、有机房、有专业实训室等等,使得学校改建成的多媒体教室分布即零又散。并且现阶段对多媒体教室里的多媒体教室设备管理还停留在纯人工的管理模式,造成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的浪费,并且工作的效率低。

1)涉及多个部门和科室共同管理,造成教学资源调配难和教室管理难的问题。

2)服务和需求多元化,造成不能遵照学校规定的时间使用多媒体教室的问题。

3)纯人工的管理模式管理多媒体设备,造成即耗时又耗力(人力、物力和财力)问题。

4)教室和教学设备使用情况无法监督,造成教学设备使用数据无法统计,且不利于督导教学管理。

5)设备出现故障,排除故障和响应时间太慢。

6)多媒体教学设备缺少安防管理。

3 多媒体教室管理现状与不足

1)采用基于控制主机-校园网-IP控制模块-集中控制器(YXNEET500IP)-多媒体教学设备(授控设备)-被控设备传感器数据采集-教学设备运行数据返回主控机数据库技术,实现多媒体教室和设备进行分布式网络化管理[1]。

2)由服务端(采用J2EE技术构建)与客户端(采用以Android系统智能手机为依据开),采用面向对象的分析、设计与实现方法,通过移动终端进行控制管理多媒体设备、查阅教室相关信息[2]。由此可见多媒体教室的管理也逐步向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和智能化的发展趋势。

3)中央控制系统(简称中控主机),由于中控主机是通过发控制编码的方式来实现对设备的控制,所以各种授控设备必需与中控主机存在物理上是连接。例如电脑远程开机,需要连接电脑Power开关,人为因素改动计算机线路,引发计算机供货商不再保修。

4)服务器控制端(总控端),只能用手工方式根据课程表远程开设备,过程过于繁琐、易出错且费时。

5)监督教室使用情况缺少视频反馈管理。

4 系统总体设计

4.1 系统整体结构图

图1 目标实现原理图

首先,多媒体教室智能化管理系统通过校园网,定时访问教务智能排课系统并获取排课数据。其次,多媒体教室智能化管理系统借助校园网,通过智能多媒体中控将教务智能排课系中的排课数据存储到各个多媒体教室电子锁的存储器中。接着,读卡器根据排课信息,按照上课时间打开多媒体柜子锁头并触发中控联动控制机制(中控系统开、启动计算机、启动投影机、投影幕布放下);最后,多媒体教室智能化管理系统每隔30秒对客户端中控主机进行扫描返回设备运行状态并将数据存储于系统数据库中。

4.2 系统目标图

图2 系统目标图

5 系统实现

5.1 开发工具与技术

系统选用Delphi作为开发工具结合Microsoft Access数据库进行开发,Delphi是由Blrland公司推出的,它是一种Windows平台上的程序开发工具,使用的是Object Pascal语法,是一种面向对象的程序开发语言,并且它使用了大量VCL(可视化组件库),能更快地、高效地开发出基于Windows环境的各类程序,特别是在数据库和网络应用方面,优势更为突出;

UDP协议(User Datagram Protocol)它是一种不可靠的数据传输协议,它比较适用于高可靠低延时的局域网环境和应用于那些面向查询-应答的服务而服务需要交换信息比较小环境;UDP的主要优点传输速度快,缺点UDP数据包可能会出现丢失、重复和错序等现象,而且发送方的数据发送率可能会超过接收方的数据处理能力。由于UDP 是一个无连接协议,传输数据之前发起端和接收端不需要建立连接,当需要传送数据时就简单地将用程序数据,并尽可能快地把它扔到网络上,并且发送端使用UDP 传送数据的速度仅仅是受到应用程序生成数据速度、计算机能力和传输带宽的限制。

5.2 中控系统IP模块通讯协议

通讯协议格式:“起始码+源器件地址+目的器件地址+操作指令+操作数据+校验码+结束码”;起始码:\xfe(254),表示一个新数据传送的开始; 源器件地址:1-15共15个;目的器件地址:16-255共240个; 操作指令:一般一个指令码;操作数据:指令码对应的一个或多个数据;校验码:(发送器件地址+接收器件地址+操作指令+操作数据) mod 256;结束码:\xff(255),表示数据传送完毕;

单击系统中“中控开”按钮代码;

rocedure Tdemo.B1Click(Sender: TObject);

begin

CmdBuf[1] := $01 ;

CmdBuf[2] := $14 ;

CmdBuf[3] := $52 ;

CmdBuf[4] := $01 ;

SendUDPcmd(CmdBuf, 4); //发送fe,1,14,52,1,68,ff指令。

Sleep(100);

end;

中控系统主机通过内置网络模块来接收指令,由中控主控芯片根据中控网络控制接口协议,完成指令对应的操作发送至终端设备,指令数据均是十六进制数,例如接到fe,01,14,52,1,68,ff指令,根据中控网络控制接口协议,fe表示起始码,01代表电脑(控制码总控电脑发过来的),14代表开关类模块,52表示执行开流程,1表示执行的端口(如继电器端口号),68代表校验码,用于判断指令是否有效,它的值等于(发送器件地址+接收器件地址+操作指令+操作数据) mod 100即(01+14+52+01)mod 100=68;,ff表示数据传送完毕,该指令表示的意义为:通过总控室电脑远程控制中控系统开流程。

5.3 接口软件自动下载排课数据

5.3.1 建数据库

IC卡网络管理系统数据库SoftData.mdb

5.3.2 建数据表

ClassroomData,存放教室名称、编号、IP地址、端口等教室信息;

ClassTime,存放每天的课程时间信息;

Week,存放学期每周日对应的日期;

ClassTab,存放由教务系统转换过来的课程数据,包括教室名称、教室编号、教师名称、教师编号、教师卡号、周次、星期、节次等信息;

KeTable,存放下载到教室IC卡的数据信息,包括教室名称、教室编号、教师名称、教师编号、教师卡号、刷卡时间等信息;

5.3.3 建立接口

由接口软件、配置文件(*.ini)和IC卡网络管理系统数据库SoftData.mdb三部分组成。

5.3.4 接口软件初始化

IC卡网络管理系统软件CardReader清空所有教室的课表卡;

检查或录入ClassroomData表中的数据,主要是教室名称、编号、IP地址、端口等;

检查或录入ClassTime表中的每天课程时间数据,时间格式为两位的时和两位的分,比如:“0850”表示8点50分;

检查或录入week表中的每周日对应的日期数据,日期格式为“年.月.日”,比如“2009.9.23”表示2009年9月23日;

准备ClassTab表;

清空KeTable表;

5.3.5 导入排课数据于KeTable表中

5.3.6 发送排课数据以中控网络控制接口协议用UDP的传输方式发送

5.3.7 完成数据写入电控锁管理系统数据库,实现开锁触发中控联动。

多媒体教室智能化管理系统借助于中控主机硬件上的远程控制技术和IC卡网络管理系统,结合电子教室管理软件中的远程软件管理技术来实现智能化开启和监控教室设备,并运用教室安装的摄像头得到的监控视频图像,来观察和判断教室情况及设备运行状态,来实现多媒体教室的智能化管理。

6 结束语

系统的实现不但很好地解决了以上陈述的问题,而且还能在举办各种考试时,加强考场、考纪、考风的监督作用,特别是在分布式的人工管理模式转向智能化管理模式,使得多媒体教室的日常管理更规范化,管理部门组织体系更趋于完善,人员配备更为合理,职责定位更加明确,技术服务更到位,既提高了教学质量,又提升管理水平,更好地为教学与教学管理服务。

参考文献:

[1] 任柯.多媒体教室网络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0.

[2] 辛宪民.基于移动终端的高校多媒体教室管理秕设计与实现[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3.

[3] 肖景灵,黄锋.多媒体教室智能化管理系统在数字化校园中的应用[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2(2).

人工智能教学建议篇(7)

关键词:工作过程系统化 楼宇弱电设备安装与调试 学习领域 工作任务

随着我国城市数字化、建筑智能化的进程日益加快,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规划、建设、管理及服务理念急需更新,运用科学、整体、系统的思维来营造现代智能化的工作环境、居住环境已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智能建筑市场的迅猛发展,直接拉动了对智能楼宇新职业人才的需求。由于各高职院校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历史沿革不同,导致各学校培养方案、培养目标大不相同,进一步导致在专业课程设置上有较大差别,没有形成统一认识。因此,导致人才培养的定位,与智能建筑的迅速发展对楼宇智能化系统设备运行维护人才、楼宇智能化工程设计、管理、安装与调试等专门人才的需求不相适应,如何培养让用人单位满意的营销人才成了高等学校的特别是高等职业院校急需解决的问题。“工作过程系统化”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专业建设思路。

1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专业建设改革的思路

所谓工作过程是“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工作过程的意义在于“一个职业之所以能够成为职业,是因为它具有特殊的工作过程,即在工作的方式、内容、方法、组织以及工具的历史发展方面有它自身的独到之处”[1]。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专业建设的课程内容和结构追求的不是学科架构的系统化,而是工作过程的系统化。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专业建设基本思路是[2]:分析该专业学生就业职业领域;分析就业的职业岗位,分析岗位任务;归纳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行动领域;确定学习领域;设计学习情境;细分学习子情境。

2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楼宇弱电设备安装与调试课程改革的构建与实践

如何面对楼宇弱电设备安装与调试课程改革的难点、如何解决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上的难题,就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建设改革的思路,我们认为:瓶颈问题不解决,教师就不能积极参与,即使参与了如改革思路不对,再怎样折腾都不会有结果,解决的办法就是不断学习理论、不断进行调研论证、不断进行总结。重庆科创职业学院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改革课题组,经过多次交流学习、调研论证,不仅解决了教师参与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解决了教师思想观念的问题。下面以重庆科创职业学院楼宇弱电设备安装与调试课程建设改革为例,进行几方面的探讨。

2.1 楼宇弱电设备安装与调试技术课程教学目标

学生能根据智能楼宇弱电工程建设要求和现场环境勘察结果[3](资讯),进行设备选型(决策),制定施工计划(计划),能够通过阅读说明书,进行设备安装和调试(实施),最后按功能和规范要求对系统进行检查与评价(检查与评价)。教师通过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六步教学法,使学生掌握楼宇弱点系统设备的选型、安装、调试与检测的方法。具体知识教学目标与能力培养目标如下。

(1)理解智能化楼宇弱电系统的基本功能和组成原理;(2)掌握视频监控子系统的设备选型、安装、接线、调试与检测方法;(3)掌握入侵报警子系统的设备选型、安装、接线、调试与检测方法;(4)掌握门禁管理子系统的设备选型、安装、接线、调试与检测方法;(5)掌握楼宇对讲子系统的设备选型、安装、接线、调试与检测方法;(6)掌握视频会议子系统的设备选型、安装、接线、调试与检测方法;(7)具备智能化楼宇弱电系统设备的选型、安装、调试、检测、验收、使用与维护能力;(8)具备小型智能化楼宇弱电系统的规划设计能力。

2.2 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课程体系的确定

目前智能楼宇与智能小区建筑主要使用视频监控、防盗报警、门禁管理、楼宇对讲、视频会议五大典型弱电系统,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主岗位之一是“智能楼宇弱电设备的安装、调试、验收与维护”,根据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思路,针对工作岗位对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视频监控系统设备安装调试、防盗报警系统设备安装调试、门禁系统设备安装调试、楼宇对讲系统设备安装调试、视频会议系统设备安装调试五个学习情境作为本课程的教学内容。

因而,《楼宇弱电设备安装与调试》学习领域课程由五个学习情境组成,每个学习情境对应于智能楼宇某个弱电子系统的工作过程,由若干个工作任务组成。所以,学习领域课程教学内容设计的核心任务是根据工作过程确定学习情境及其对应的工作任务,如图1。

2.3 楼宇弱电设备安装与调试课程行动领域分析及知识技能模块构建

每个学习情境下的任务教学的开展都采取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辅助指导的项目式教学方法。每个学习情境对应的不同子系统,对每个子系统具体做法:(1)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分小组采用各种方式调研(参观、网上浏览、咨询等)子系统的功能、组成原理、典型系统类型等,写出调研报告;(2)根据甲方工程要求,进行现场勘查,确定信息点位置和特征,分析系统需求,确定系统类型,进行设备选型和配置;(3)根据选定的设备,了解其功能接口和使用方法注意事项,进行设备的安装、接线、调试;(4)对系统功能进行综合检查,并安装规范对系统进行验收;评价学生在整个工程项目中的工作情况和项目管理中的作用;如在视频监控学习情境下,根据典型的工作任务,进行六部教学法,见图2

3结语

总之,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建设的改革,除上述探讨的内容之外,还有大量的改革比如:如何进行学习领域的教材开发、教学实施过程中场所建设、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等工作需要研究解决。不管改革有多困难,但我们认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的思想能比较好的解决以就业为导向,比较好的解决高职教育中学生技能培养等问题。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吴全全.德国职业教育学习领域的课程方案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

[2] 姜大源.世界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走势及其启示---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漫谈[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7).

[3] 陈天娥.智能楼宇弱电设备安装于调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3-24.

[4] 耿洁.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08).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