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资源节约分析

资源节约分析精品(七篇)

时间:2024-02-21 14:45:44

资源节约分析

资源节约分析篇(1)

[关键词] 节约型社会 指标体系 综合素质

一、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内涵

资源节约型是相对资源浪费,使用不合理的形状而言。国内学者普遍认为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将节约理念贯穿于生产、流通、消费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措施,依靠科技进步,动员和激励全社会合理利用资源,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取最大可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终实现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二、节约型社会建社指标体系原则

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是系统评价准确可靠的基础和保证,也是正确引导系统发展方向的重要手段。指标体系的建立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基于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该体系的构建应遵循:系统科学性,针对指导性,简明可行性,动态持续性。

三、资源节约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研究节约型社会的指标评价体系,可以根据体系中具体的各项指标,指导和监测我国生产,流通,消费和社会生活个领域,引导全国人民共同构建节约型社会。

依据上述指标选取原则,结合节约型社会的具体建设要求,综合国内当前发展形式及相关方面文献和资料,本文提出以下三层次包括五个层面及36个具体指标的评价体系,如附表。

建设节约型社会首先在于提高人的能力,一方面,人是认知、评价与更新改造自然物的主体,人的素质,能力决定了人对资源的利用状况。另一方面,推动经济发展的根本矛盾,不是资源的稀缺与人的欲望无限的矛盾,而是人的无限欲望,与实现需要,能力的矛盾。实际上自然资源就其存在与潜在的绝对性而言是无限的,只是由于人类认识、利用、改造与维护自然资源的能力不足,改善与控制人类自身的能力不足才造成资源稀缺现象,进而产生其他经济与社会问题。因此本文在总结前人的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增加了对人的综合素质的评估指标。

四、指标体系的评价和应用

本文指标体系涉及面广且指标项目多,部分指标难以进行标准度量,所以可以采用主观赋权评价法中层次分析法(AHP)进行权重,然后通过线性加权法对指标体系进行综合评价。

参考文献:

[1]刘晓洁沈镭:资源节约型社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自然资源学报,2006,5

资源节约分析篇(2)

引言

2007年12月,长株潭正式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个事件标志着湖南省两型社会建设进入了实质性的发展阶段。随着两型社会建设的不断发展,我省原有的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政策体系面临的矛盾与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主要表现在:政策工具缺失、不完善;各类政策间存在着不协调、不配套的现象;不少政策的实施不到位,缺少有效的制度和法律保障机制;环保部门与经济发展部门执法步调不一致,等等。所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省两型社会的建设进程,影响了我省生态文明建设的纵深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基础和基本内涵,作为两型社会建设改革的试点省份,湖南省在生态文明建设上理应走在全国的前列。为此,湖南省有必要对原有的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政策体系进行适当的修订和完善,使之更加符合现代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和需要。

一、资源节约政策进一步完善的方向

湖南省的生态文明建设应从节能、节水和节地三个方面进一步完善资源节约政策,以推动湖南省的生态文明建设。

(一)节能

1.严格实行领导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根据国家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实施方案的精神,对各级政府和重点国有企业实行严格的领导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将节能减排目标的完成情况和实施过程视为政府政绩和企业业绩的重要考核内容。

2.加强规划引导。湖南省政府应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的精神,制订十三五节能减排规划方案和产业结构调整明细目录。规划方案应列出鼓励类、限制类和淘汰类产业明细,明确不同地区产业发展的方向与重点,进一步完善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和奖励制度,进一步深化政府和企事业单位节能责任,坚决将节能减排目标落到实处。

3.制定资源节约标准体系。按照国家相关节能标准体系,结合湖南省实际,针对主要工业产品制订能耗限额指标和配套标准。

4.合理运用税收政策。对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对节能产品和节能设备的生产应用和技术推广等实行税收优惠;对为了降低能耗而进行的工艺改造和技术创新过程中产生的额外费用,可按照技术开发费用抵扣企业应纳税的方式予以优惠;对达到国家节能标准的高能耗消费品,仍可按照一定比例给予消费税减征的优惠待遇;对达不到国家节能标准的高能耗消费品,则应调高其消费税。

5.提高节能金融支持力度。对国家、省部级立项的节能项目,对节能成效好的企事业单位,银行等金融机构应给予融资信贷支持。同时积极引导国际金融机构、外国政府以及各种民间机构向节能项目投入资金建设,以拓宽节能建设资金渠道。

6.设立专项资金用于节能建设。针对节能重点项目,政府应设立专项资金,采取无偿资助、资金投入、低息贷款等方式,以支持节能项目建设。

7.充分发挥价格调节能力。一是要继续深化能源价格体制改革,建立市场机制调节为主导、政府宏观管理为辅助的能源价格形成机制。具体来说,分三种情形:对于竞争型的能源产品和服务,价格由市场决定;对于自然垄断型的能源产品和服务,价格由政府决定;对于限制型的高能耗、高污染的产品和服务,价格由政府为主决定逐步过渡到由市场为主决定。二是在重点地区实行分时电价,积极引导用户合理用电和节约用电。三是对不同型企业继续实施差别化用电,对低能耗的行业给予电价优惠,对对高能耗行业,实行较高电价。

8.推动节能型技术进步。要加大科技投入,加强科研单位和企事业技术间合作,开发高效节能和应用型技术;健全知识产权制度,大力支持拥有知识产权的节能型技术,并开展节能型技术示范;结合湖南省自身特点,大力研发应用性强且绿色环保的复合循环流化床锅炉制造技术、高低混合流速循环床锅炉制造技术、煤粉燃烧和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专利技术。

9.健全节能服务体系。健全节能服务机制,搞好节能服务队伍建设和能力建设,支持相关节能服务机构开展节能人才培养、节能技术推广、节能信息咨询,以及节能专业知识讲座等业务,增强节能服务能力,提高节能服务水平。与此同时,大力引进和培育合同能源管理公司,提高该省节能技术的研发水平和筹集节能资金的能力,推进节能技术改革和创新,培育节能技术服务市场,提高节能技术服务管理。

10.加强用电需求管理。进一步完善电力需求管理制度,改革和优化城市和企业用电方案和模式。根据国务院电力需求相关文件精神,对清洁能源发电给予优先安排,对燃煤火电机组进行优化处理,同时,对燃耗高、污染重的低效机组发电进行限制。

11.提高节能检查监督力度。尽早出台节能检查方案,优化节能检查监督方法,提高节能检查和监督力度。对高耗能产品及公共设施的耗能状况、淘汰禁用设备异地再用状况、大型固定资产投产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状况、产品能效标准和标识执行状况、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发布状况、能耗行业节能设计规范运行状况,以及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使用等状况进行重点检查。相关能源质检部门和公安机关要严厉打击生产、加工、运输和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高耗能产品,或伪造、盗用国家或地区节能质量认证标志等违法犯罪行为。

(二)节水

1.健全水资源管理体制。为了促进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生态环保,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根据相关水资源法律法规,我省应建立健全高效、权威、相互协调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对主要区域和地段的水资源在规划、建设、维护、调度等方面实行统一管理,为水资源的节约提供法律保障和后勤服务。

2.建立水价形成机制。制订生活用水定额标准,实行用水总量控制、按量收费,对超出部分采取累计加价收费的办法,促进节水;明确界定初始用水权的归属,构建水权交易机制,促使水权按照市场化的操作模式进行转让,建立由市场调节资源配制的水资源价格形成机制。

3.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凡在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方法建设污水处理系统,促进水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方面成绩突出的企业,政府应给予财政补贴;对致力于生产水设备和对废水循环利用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对经过评定和检测水耗低、水资源污染少,以及节水效果佳的产品,政府应优先纳入采购对象。

4.大力发展科技节水和提高全民节水意识。积极开发并推广耗水少的生产设备和器具;加强供水管网的建设和改造,不断降低管网水流失率;开发废水污水臭水的处理回收和利用技术,提高水资源的反复循环利用;在全省范围内加强节水宣传教育,开办节水知识培训,提高全民节水意识。

5.建立健全水资源利用监测体系。在湘资沅澧四大江和临近区域内主要河段、大型水库、重点排污型生产企业的水源入江口,建立健全水文水质排放报告和检测制度、水资源综合利用评审制度和环境保护公示制度,接受相关水资源管理部门的监测管理和全社会的监督,对社会反映强烈的水资源污染问题,应及时加以处理。

(三)节地

1.严格用地规划制度。在严格量化控制建设用地新增规模,不断盘活土地存量,促进节约、集约用地,优化用地结构,保护耕地的总体精神框架下,科学编制全省特别是核心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严格土地供应管理。各级政府部门要严格按照土地利用年度计划进行征地,严格按照土地年度供应计划和出让计划进行供地。对于国家、省、市重点建设项目,在征用土地时应予优先考虑;对于限制开发和生产的项目,在征用土地时要严格限制;对于淘汰性质的开发和生产项目,在征用土地时应坚决予以拒绝;对于高档别墅、高尔夫球场、超标准的公路,以及大型行政办公大楼等对改善民生作用不大、占地过多的用地,应继续暂停供应。

3.严格用地量化管理。以建设用地定额指标、工业用地控制指标和单位面积投资强度三项规定为依据,确定建设用地基本供应数量,超过部分,应坚决予以削减;对冒用建设项目、工业项目名义进行圈地、改变建设用途和工业用途的违法行为,应坚决予以杜绝,并依法进行处罚。

4.严格执行土地批后监管制度。对农业用地虽经相关部门批准转为建设用地后,但若两年内未进行具体建设或闲置的,建设用地仍转为原来的农用地;对已经实施征地,但在两年内未供地的现象,应予削减下一年度农业用地转建设用地指标;在制订《划拨用地决定书》和《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等相关政策时,应将建设用地投资额、建设时间、建设地点、土地用途和土地使用标准等内容纳入进来,对违规使用土地的,应按照相关政策追究土地使用者的责任。

5.严格农村用地管理制度。即便是农民或集体需要用地,也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符合农村和集体建设规划的要求,以及符合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的要求。凡是集体建设即便是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的生产建设,需要占用耕地的,也必须依法依规办理农用土地转用审批手续,手续不齐全,或未办理手续,或手续未获批准,均不得擅自用地;农民新建、扩建或改建住宅时,若村内存在闲置地、老宅地以及可利用的荒坡地,均不得弃之不顾而占用耕地来从事建设;若没有多余的闲置地而必须要占用耕地的,宅基地面积也必须在规定标准范围内,同时按照当地标准征收耕地占用税;凡是建设用地需要占用耕地的,必须严格实行耕地补偿制度,做到耕地占补平衡,以确保不触碰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的红线;凡是城镇居民到农村购买或租用集体土地建设小产权房的,必须坚决予以禁止。

6.严格执行土地财税政策。对节约集约用地成绩突出的个人和企事业单位,政府应在融资贷款、转移支付、设立土地专项资金等方面予以扶持;相反,对土地浪费严重的行为,一律取消上述优惠政策。

二、环境保护政策进一步完善的方向

湖南省应从经济发展、财政税收、技术研发、文化教育、政策体系等方面进一步完善环境保护政策,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一)经济发展

1.形成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新格局。对于严重破坏生态平衡和浪费资源的高污染、高能耗、高物耗、低产出的传统产业应逐步淘汰,同时应积极发展低污染、低能耗、低物耗、高产出的新型产业,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龙头、现代基础设施和现代化制造业为支撑、新型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结构。

2.加快循环经济发展步伐。以发达国家和国内发达地区成功经验为借鉴,经过调查研究,尽快制订和完善湖南省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在该规划中,应明确快循环经济发展方向、目标和重点,应勾勒出循环经济的发展途径和采取的措施,同时在全省普及循环经济理念,提高全民循环经济思想意识,不断加快循环经济发展步伐,以促进全省经济、生态环境全面协调发展。

3.大力发展环保产业。注重研发绿色环保型的技术与设备,加快发展生态型、环保型产品,推动环保产业的健康发展,使环保产业成为我省新的经济增长点。

4.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大力开发和推广节约型、替代型、循环利用和污染治理型的先进实用技术,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构建科学合理的能源利用体系,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5.推动绿色采购清单落到实处。湖南省应尽早制定政府绿色采购清单条例,明确和公开采购标准,编制绿色产品详细清单和绿色采购详细清单,优先并大力采购利用再生材料生产的产品、可循环使用对环境污染少的产品、通过ISO14000认证的产品,以及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的产品,以此促进该省循环经济和环保产业的发展。

(二)财政税收

1.构建环保财政投资增长常态机制。通过立法、出台政策等方式,使得对环保的财政资金投入增长速度不低于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成为新常态。

2.成立循环经济发展专项基金。循环经济发展专项基金主要通过政府财政拨款和社会捐款等方式进行筹集,重点用于宣传循环经济理念,培训和教育循环经济人才,加强循环经济信息建设,研发和推广循环经济技术与产品,促进循环经济建设项目的健康运行,对推动循环经济不断发展做出特殊贡献的单位或个人进行物质奖励等。

3.完善循环经济投资政策。一些具有社会公益性质循环经济项目和产品,应加大政府公共财政预算内投资比重;一些清洁型产品、环保示范型项目、资源再生型企业,应通过专项补助、税收优惠、贷款贴息等多种形式加以扶持;对促进循环经济健康发展的重点项目,应通过各种方式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4.运用财政税收杠杆进行奖惩。对绿色环保产品,给予税收优惠;对资源循环利用的产品,减免出口关税和加大出口退税力度;对非再生性、非替代性、稀缺性资源产品的开发和利用,不仅要征收资源税,还应加收环境保护税;对水污染、大气污染、工业固体废弃物、生活废弃物排放、噪音污染等,征收环境保护费;对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产品的生产,加大征税力度;对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产品的出口,提高出口关税和停止出口退税。

5.设立环境友好专项基金。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同时吸收民间资金,建立环境友好基金,以奖励对环境友好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

(三)技术研发

1.替代型技术。即以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为目的,以替代紧缺资源和重污染型资源为手段,以新能源、新材料、新工艺为特征的技术。

2.可再生资源恢复型技术。即为治理遭受污染的土地资源和水资源,恢复遭受破坏的植被,促使其再生和恢复重建的技术。

3.减量型技术。即以清洁生产和生态环保为目标,对资源的消耗少、对环境的污染轻的技术。

4.循环型技术。即充分利用各种废弃物资,或多次反复使用某种资源,以延长资源和产品的使用周期,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技术。

5.废物无害化处理型技术。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污水、废气、固定废弃物、生活垃圾、危险品等无害化处理的技术,二是对有害物质进行分解和填埋的技术。

6.系统集成型技术。即根据系统工程理论,运用资源工业代谢分析法,实现对区域内物质流、能量流、资金流、信息流优化配置的技术,以促进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统一。

7.共生链接型技术。根据产品的共生性或互为上下游的特征,为节约空间资源和物质资源,实现产业链条的延伸和价值增值,对产业和产品进行有效组合的技术。

8.生命周期评估型技术。即为优化决策、改进设计、调整生产品种和规模,对某种产业或某种产品的生命周期进行资源和环境影响分析评估的技术。

(四)文化教育

1.积极开展环境友好宣传教育。运用知识培训、广告、张贴标语等多种形式,在全省范围内掀起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宣传高潮,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建设两型社会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其紧迫感和忧患意识,充分发挥全社会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牢固树立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谐共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积极开展环境友好社会公益活动。组织人民群众和共产党员参加植树造林、资源回收、监督污染排放、环保志愿者等行动,逐渐养成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意识,在全社会营造健康的、绿色的、生态的观念,并将这一观念深深溶入到个人的生活、生产和行为中。

3.引导绿色消费方式。引导消费者提高健康消费意识,在消费时不应过多地考虑消费价格,而应选择没被污染有益于健康的绿色生态产品;在实际消费过程中要正确处理消费垃圾,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引导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提高绿色消费比重,以此推动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实现消费可持续发展。

4.培育环境友好文化产业。大力创作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影视、戏剧、文章和著作等各种艺术作品,积极创办绿色学校、绿色企业、绿色村庄、绿色小区等活动,在全社会弘扬环境友好文化,使环境友好文化氛围得到升华和扩张,使广大人民群众在环境友好文化氛围中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提高。

5.树立企业环境友好文化形象。21世纪企业间的竞争不是质量竞争,更不是成本竞争,而是品牌竞争。一个具有良好的环境友好文化氛围的企业本身就是一个好的品牌。企业环境友好文化形象可以通过厂区环境、产品开发、商标设计、广告发布等得以体现。

6.搞好各层次的环境友好示范建设。主要有三个示范层次。一是示范行业。在示范行业中大力推广现代企业理念、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意识和创新驱动观念,普及ISO14000国际环境管理认证体系,采用先进设备和清洁技术,将各种资源的消耗降到最低,将各种生态环境的破坏降到最轻。二是示范园区。按照循环经济发展思路对经济开发园区的相关企业进行产业整合,重点培育一批资源综合利用效率高,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排放少的环保工业企业,积极引导这些企业树立循环经济理念,利用先进生产设备,采用清洁生产技术,从源头到末端整个生产链条上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从而达到节约能源、降低消耗、减少亏损、增加效益、绿色生产的目的。三是示范乡村。在示范乡村中推动农产品清洁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根据生物链条相互依存的特点,综合利用农业生产空间,大力推行立体种植模式;发展生态农业,尽量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大力发展包括沼气、节能柴灶、秸杆气化等可再生能源;集中处理并合理利用生产生活垃圾;广泛开展植树造林,绿化家庭和乡村。

7.扶持和发展各种民间环保组织。在环境保护和环境教育过程中,广大公众不是旁观者,应通过建立和发展各种环保组织积极地参与进来,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公众环境意识,更可以对政府、企业和社会的环境行为进行监督和评价,特别是针对一些民众普遍关心的重大工程项目对环境的影响,更应通过公众听证会的形式吸引公众参与进来,从而使得政府与公众之间的沟通渠道得以畅通。

(五)政策体系

1.建立健全环保政策体系。湖南省应根据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规定,结合自身社会发展实际,在两型社会建设的几个重点领域优先制定政策体系。一是循环经济领域:应优先制定资源利用、垃圾和废旧物资回收利用、包装容器回收利用等方面的政策。二是节能减排领域:应优先制定企业节能减排、机动车辆废气排放、清洁能源生产、企业减污促进等方面的政策。三是绿色生产领域:应优先制定生态工业园建设、化工产品清单、清洁产品生产、绿色产业开发、绿色产品包装等方面的政策。四是绿色消费领域:应优先制定绿色产品采购、绿色产品消费促进等政策。

资源节约分析篇(3)

【关键词】 资源节约; 财务; 审计; 作用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就是要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把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以转变增长方式、增强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企业是国家经济生产的组织者、管理者和实施者,因此在创建资源节约型社会中负有重要责任。企业实现资源节约是一项长久活动,企业财务、审计人员的业务活动和相应的财务、审计管理制度是企业实现资源节约的重要环节,为企业节源开流,实现资源节约起到加速推动作用,因此,笔者认为财务、审计管理是企业建立资源节约的核心内容和突破口,这既是企业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点任务,又是企业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

要真正认识清楚企业财务、审计在企业实现资源节约中的作用,应从财务与审计在企业资源管理中的概念、关系;企业资源节约的目标和财务、审计管理目标的共同性;企业实现资源节约的手段和财务、审计管理手段的关系等方面来进行研究探讨。

一、财务、审计在企业资源管理中的概念及关系

(一)财务的含义

财务从经济角度定义其含义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资金运动及其所体现的经济利益关系;从企业资源管理则可定义为财务是对企业各项资源取得、消耗、转换和收益过程的归集、核算和管理,是不断促进企业完善经营管理,降低资源消耗的持续过程。

(二)审计的含义

审计从经济角度定义其含义是由专职机构和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他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审查和评价的独立性经济监督活动;从企业资源管理则可定义为审计是对企业各项资源取得、消耗、转换和收益过程的监督和规范,对企业在资源消耗过程中不合理和不合规的部分进行改正,促进企业降低资源消耗。

(三)财务审计的关系

财务与审计是企业管理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两者既相互联系,又有区别,其相同点主要有三:内容都是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进行监督;目的都是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范围都涉及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同点也有三:概念定义不同;工作重点不同;具体监督内容不同。

从企业资源管理角度看,财务与审计相同点都是对企业资源取得、消耗、转换和收益的管理和监督,都是促进企业不断改进、完善资源的管理,促使企业合理利用资源,节约资源,最大限度地获得企业价值最大化。不同点是财务对企业资源管理侧重于日常管理和监督;审计则侧重于企业资源运动过程中的监督、管理和评议。

二、财务、审计目标和企业创建资源节约目标的共同性

(一)企业创建资源节约的目标

企业的生产活动过程就是对企业拥有资源的消耗过程,这一过程不仅是企业有形物资资源的消耗,也是对企业人力资源、社会资源的消耗。企业在资源消耗过程中,如果不注重资源的合理消耗往往会形成资源浪费,造成企业生产投入的增加,导致企业成本增高,经济效益降低。同时资源使用的不合理和浪费,不仅对企业自身造成经济效益损失,也会导致企业人力资源和其他资源损失,给社会和环境增加负担。

企业只有通过合理使用资源和创建节约资源,才能使企业投入减少,消耗降低,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满足企业发展需求。而要做到资源节约和合理使用,势必要求企业强化管理,制定合理管理制度,激发职工积极性,从企业日常消耗控制一点一滴做起,并促进和推动员工的技术开拓和创新思想,从而带动企业的技术革新和设备更新,使企业不断提供满足社会需求的产品和服务,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可见,企业创建资源节约就是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是创建资源节约的最终目标。

(二)财务管理的目标

财务管理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管理过程,单从财务管理的表面现象看,它是企业人、财、物的消耗用资金表现化的归集核算过程,是企业各种资源消耗过程的归集和核算,通过财务管理,对企业的资源消耗过程进行核算、分析、评价得出企业经济效益的最终结果。但是从深层次看,财务管理的过程并不是企业财务部门单一的管理行为,它是企业全员参与的管理行为,是对企业资源取得、消耗、转换和收益的管理过程。它表现为:

1.财务管理和企业其他管理工作是相互存在和相互作用的。企业为实现其生存、发展和盈利的目的而实施各种各样的管理,财务管理只是其中的一项。财务计划指标的完成、财务管理目标及企业目标的实现仍然依赖于企业各部门在各项具体管理工作的相互协作和配套实施,离开其他各项管理工作的协调,财务管理体制便成空中楼阁,无法施展落实。

2.财务管理不单是财务部门的事情。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复杂性及其涉及范围的广泛性决定了它远不是仅靠一个部门的工作就能够解决的,需要企业各部门和全员参与,落实到日常工作中。企业的决策和计划最终要由企业的高层来决定,并由各个职能部门来执行和控制。因此,财务管理是一项需要全盘考虑、统一目标、协调一致的工作。企业财务管理要求实现观念的转变,把价值管理的观念落实到企业管理的每个人、每个过程和每个环节。这需要各方面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3.财务管理与生产的关系。企业生产的过程是企业拥有资源的消耗加工过程,通过对企业资源的生产加工提供符合社会需求的产品和服务。而在这一生产过程中融入了财务管理,财务管理参与着生产过程资源消耗的计划、计量、核算、监督和分析,并向生产者反馈资源消耗指标和状况,监控督促生产者改进生产工艺、技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消耗。

企业的管理过程实际上就是企业各部门共同管理、控制企业资源消耗的过程,只是财务管理在这过程中起到主要管理控制作用。不难得出,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企业资金获得和有效使用的管理工作。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企业价值最大化”或者“股东财富最大化”,这种观点,能够真实地反映企业利润取得的时间及资本和获利之间的关系。它和企业创建资源节约寻求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标是相同的。

(三)审计管理的目标

企业审计管理的过程是对企业资源消耗的最终结果进行分析、监督、评价、反馈和保全企业资产资源的过程。企业通过经济效益的审计,从企业的总体经济效益评价、主要业务经营活动审计、专项经济活动的审计和主要经济资源利用四个方面出发对企业资源取得、消耗、转换和收益进行评价,评定企业预先制定企业战略目标是否实现。

1.总体经济效益评价。主要是考察被审计单位是否取得了预期的经营成果、完成了计划任务等,换而言之就是企业资源消耗后,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收益,能否实现企业预定的战略目标。

2.主要业务经营活动审计。业务经营活动直接影响经济效益。业务经营活动的审计主要是将有关指标的实际水平与计划、定额、先进水平等进行比较,作出评价。这是对企业资源实际消耗的使用效率进行分析评判。

3.专项经济活动的审计。包括对外投资、固定资产购建与改造、新产品开发、市场开发等活动的审查,是对企业资源在专项经济活动中消耗的分析、评判。

4.主要经济资源利用的审计。企业经济效益是指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关系。考察效益水平的高低,既要看产出的多少,也要看投入的高低,而经济活动中的投入主要是指企业所占用和耗用的经济资源。所以资源利用效益的高低也是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重要内容。经济资源利用效益审查的内容主要有:原材料利用效益、劳动力利用效益、固定资产利用效益、资金利用效益、能源利用效益等。

从企业审计管理的形态和表现的方式来看,审计管理参与企业管理所表现的效果没有财务管理和其他管理明显和直接,但是审计管理却是对企业从资源取得、消耗、转换和收益整个过程的监督、分析、评判和保全。从企业经济效益审计不难看出,企业审计管理的目标在于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以及对实现经济效益的程度和途径作出评价,借以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确保企业经营管理的根本目的的实现。这和企业节约资源寻求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标是相同的。

企业财务、审计管理和企业节约资源从它们的目标来看,三者有着共同之处,都能促使企业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三、企业实现资源节约的手段和财务、审计管理手段表现形式不同,效果相同

(一)企业实现资源节约的手段

企业实现资源节约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因企业产品品种、管理、规模等不同,使企业表现出来的节约资源手段和途径不同。对产品单一、管理简单、企业规模不大的企业,其实现资源节约的手段相对简单,以强化企业管理和全员节约资源意识为主;而产品种类繁多,管理复杂,企业规模大的大型企业和集团化企业,其实现资源节约的手段较多,在强化企业管理和全员开展资源节约的意识基础上,通过企业技术、设备更新,调整产业结构等来实现资源节约。

1.产业结构调整开创资源节约。产业结构不合理,特别是技术结构落后、规模结构偏小,是导致企业资源浪费、能源消耗高的一个重要原因。企业应把资源节约与结构调整紧密结合,淘汰技术落后、规模小、资源利用效率低、安全隐患突出的工艺、设备和装置,使结构调整成为资源节约的重要途径。十多年来,西山煤电集团通过产业结构调整,逐年淘汰了一批能耗高、污染重的产业,因地制宜,建立电厂,把煤炭直接转换为电能,大大节约了原煤外运成本,减轻了污染和资源耗费,节约了资源成本。

2.技术进步推动资源节约。面对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的现实需求,企业应瞄准国际先进水平,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和技术攻关力度,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为节约资源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推动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西山煤电集团多年来通过技术引进,自我研发创新等,使生产技术得到飞跃性的提高,如西山煤电集团西曲矿通过引进乌克兰螺旋采煤机,使以前无法开采的7号薄煤层的原煤得以开采,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减少了浪费,增加了业务收入。

3.管理创新构建资源节约新机制。建设资源节约型企业,需要严格的“精细”管理,需要体制、机制的创新。从管理和体制的层面上构建资源节约的长效机制,是企业不断追求的目标。企业在创建资源节约型企业的过程中,应开展与国内、国际同行业先进水平的“对标”工作,主动寻找与同行业先进水平的差距,认真分析原因,从而提高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水平。

为切实加强激励和约束,应加强对创建资源节约型企业的组织领导,建立责任落实、考核严格、奖罚分明的资源节约责任制,把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纳入到经营业绩考核体系,使精细管理、精益管理,向管理要资源、向管理要效益,日益成为企业节约资源的重要措施。

(二)财务管理实现资源节约的手段

财务管理在参与企业资源节约活动中,主要体现在对企业资源的管理控制上,参与管理的形式多样,表现形态比较直观,是企业一项全员性活动。

1.企业应实行财务全面预算管理,总体控制企业资源消耗。实行财务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对资源控制的中心环节,全面预算对企业资源起到总控作用。它采用事前预算、事中监控、事后分析考核的方法,对企业资源在流转过程中实施了细化落实,从而实现企业财务目标。企业的年度经营计划、各项发展规划,以货币的形式融于财务预算中,财务预算统括全局,其他各项计划服从财务预算。其他各项计划的制定要以财务预算为中心,最终服从于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这个根本目标。近几年来,西山煤电集团通过自下而上的财务预算管理,并结合集团总体发展规划和目标,使集团各项资源的耗费和收入的来源全部纳入集团管理之中,并通过严格的责任法人等考核机制,确保预算指标的落实完成。这一举措,使得整个集团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资源耗费得到控制。

2.实行生产资源集中采购,降低生产资源取得成本。企业生产资源实行集中采购,改变企业按部门分散采购做法,不仅能使生产资源的取得依照计划实施,服务和满足企业生产需求,而且集中采购能使企业把握资源取得的主动权,获得最佳资源采购价格,降低生产资源取得成本。为减少生产物资采购成本,西山煤电集团多年来一直强化物资集中采购,并不断完善采购管理办法和制度,通过集中采购机制,降低了采购价格,节约了采购成本,为集团节约了资金。

3.建立财务分级责任制,将资源消耗落到企业生产经营考核、评价指标中。建立财务分级责任制,把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和要求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层层分解,落实到各单位和各部门,使各单位、各部门都承担资金、成本、收入等财务指标。财务分级责任制的建立,有利于企业资源的消耗按照预定指标分解落实到企业各部门中,促使企业各部门和全员加入到资源消耗控制中,推动企业资源节约。西山煤电集团通过财务分级责任制,把公司总体预算目标分解到各二级单位,各二级单位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对预算指标进行再次分解,把各项指标分解到相关科室、区队,使各项资源按照预定指标得以消耗,防止了资源消耗被扩大化,为企业节约了资源。

4.完善企业存货及资产管理,维护企业资产完整,发挥企业资源作用。企业资源经过消耗,被转换成待加工材料、半成品、产成品、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形成了企业新的资源,为经济效益的实现创造了可能并发挥着作用。完善的财务资产管理,可以维护企业资产完整,防止资产流失,对企业资源起到了保护作用,节约了企业资源。西山煤电集团公司坚持国有资产的有效管理机制,强调存货、固定资产的出入库、使用过程的监管,最大限度发挥存货和固定资产的作用。

(三)审计管理实现资源节约的手段

审计管理通过参与对企业资源的取得、消耗、转换和收益的分析、评价、保全来最终实现企业资源的节约,它表现的形态不直观,参与人员范围小,不易被认识,但审计管理是企业实现资源节约的最后防线。

1.运用经济效益审计方法,开展企业总体经济效益年度审计,分析、评判企业活动结果,寻找企业存在的问题。总体经济效益的审计,可以发现企业运行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审计反馈,从而使企业及时更正、弥补存在的缺陷,保护企业利益,减少资源流失和浪费,维护企业资源,起到节约资源作用。西山煤电集团一直坚持项目总体经济效益审计,通过外聘会计师事务所,山西省财政厅专项审计等,对企业运行的项目进行经济综合效益审计,使企业各经济项目不合理和不合规之处得以改正,提升了企业各经济项目运行的效益,为企业节约了资源。

2.开展采购业务和经济合同审计,审查资源取得的合法性和合理性,确认采购成本。审查采购计划制定的正确性、采购合同的合法性、采购计划的完成情况、采购方式的合理性、采购批量确定的科学性、采购成本水平的变化以及采购费用水平的高低等,可以确认和保护企业资源取得是否价格合理,防止企业以高额成本取得企业生产资源,为资源节约起到作用。西山煤电集团对各采购业务和经济合同坚持公开招投标,定期进行审计,保证了集团各采购合同和经济合同的合理性,减少了采购资金成本。

3.资源存储审计。主要审查存货储备定额制定的科学性、储备计划的完成情况、储备场地的利用情况、仓库管理制度的健全与有效性、材料物资的保证程度等,防止资源霉变损耗流失,对资源的保存起到保护作用,降低了资源在存贮中的浪费。西山煤电集团对各项生产物资的储存实行定额管理机制,当生产物资低于定额时才予以补充,有效地防止了超额储备。通过物资存储审计,使西山煤电集团的物资存储更加趋于合理,防止存储物资过多占用资金,节约了资金。

4.生产业务审计。主要审查生产计划制定的科学性及其完成情况,生产任务与生产能力的平衡状况,生产过程的组织与管理水平,产品质量水平,生产成本水平等,确保生产资源在生产过程的合理消耗和使用,促进企业实施技术、设备更新,降低资源损耗,起到了资源节约的作用。西山煤电集团坚持生产业务审计,审计生产业务的合理性和作业的安全性,促进了企业的生产业务及作业流程管理,使作业中各项消耗降到最低,节约了资源。

5.销售业务审计。主要审查销售计划制定的科学性及其完成情况,销售方式的合理性、销售费用的高低、销售收入水平等。通过审计,可以明确企业资源的回收、保护企业货币资金的回笼、防止货币资金流失、发挥货币资金的效率,为企业转入新一轮的生产提供资金保障。西山煤电集团实行集团统一销售机制,由集团对各项产品进行集中统一销售,统一回收货款,使集团资金及时回笼。西山煤电集团坚持销售业务审计,通过审计使销售费用得到合理控制,销售资金得到及时回笼,以防资金被挪用,销售业务的审计为西山煤电集团资源节约起到重要作用。

企业通过对主要经济资源利用的审计,可以分析各种经济活动中所消耗资源的大小,计算资源利用效益的指标并与相关标准进行对照,从中找出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利用资源及提高资源利用效益的措施。可见,审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起到了对资源的保护和节约作用,确实是企业保护和节约资源的最后防线。

四、结语

企业创建资源节约表面看是对企业资源消耗减少浪费,起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作用,实质是实施资源节约这一过程,需要企业调整产业结构、实施技术进步、开展管理创新,进行精细管理和精益管理,是符合企业战略目标的过程即通过节约和降低资源消耗使企业获得经济资源的投入最小化,经济收益最大化,符合企业发展需求,满足企业利益。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就是通过财务管理参与到企业的资源取得、资源消耗、资源转换和资源收益四个方面中来促使企业以最小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企业价值。

企业审计管理目标的实现,就是通过审计管理对企业资源取得时的成本是否合理和资源是否有用、资源消耗时是否浪费和资源是否被他人侵占、资源收益是否合理和有无流失转移等方面的监督、分析、评价来维护保全企业资源,使企业资源消耗最低化,收益最大化。

财务与审计管理在企业实现资源节约中起到核心作用,实现资源节约,要求企业管理层制定企业战略目标和财务预算目标,强化财务和审计管理部门职能,采用前述的财务、审计手段对企业资源进行归集、核算和监督,并落实财务和审计的考核、监督、反馈职能,必然能促进企业降低资源消耗,获得企业价值最大化,实现企业战略目标。

可见,财务管理和审计管理对企业资源节约起到核心内容和突破口,这既是企业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点任务,又是企业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 (美)科利斯,等.公司战略:企业的资源和范围[M].王永贵,等译.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2] 高岩芳.企业经济效益审计[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资源节约分析篇(4)

[关键词]节约型城市经济增长模式可持续发展体系研究

中图分类号:P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7-0214-02

引言

目前解决该课题的研究文献大都集中在运用先进的城市规划理论和先进适用的科学技术来进行城市规划、建设和经营等方面。那么如何在中国城市快速发展以及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大背景下,实现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急需研究节约型城市的模式建设。本文从概念、内涵、内容,特征、理论基础以及支撑体系与指标体系等方面,对建设节约型城市的国内外研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综述,给当下低碳型城市建设提供了很好的启示。

1 节 约型城市的概念和内涵研究

1.1 节约型城市的概念研究

一些专家学者从不同的研究角度提出了建设节约型城市的概念。目前主要存在三种观点,一种以曹康“ 代表,认为节约型城市的直接思想来源是节约型社会,概念源于循环经济理念和可持续发展思想。两者不仅在构词上存在传承关系,而且一些概念和方法也雷同。因此可用节约型社会的概念来定义节约型城市。另一种以李全为代表,他 从系统的角度定义:节约型城市是节约型社会这个巨系统的予系统,其是宏观的节约型社会在中观层面上的表现。根据优化的职能,在城市职能体系战略协同与韧性基础上定位,优化城市要素结构,使城市的子系统协调发展,获得最佳整体性能的城市系统。第三种观点,从经济发展模式角度,李芸[31定义节约型城市是将节约经济模式贯穿和渗透在城市发展的基础设施、生产过程、产业结构、居民生活以及自然生态保障体系各个方面。城市中的各组成部分达到了节约,从而实现了城市整体的节约,也可实现节约型和低碳型城市的统一。

1.2 内涵的研究

(1)从节约资源上描述内涵:建设节约型城市的核心是节约资源,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井重,把节约放在首位。提倡资源的高效利用,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资源稀缺、资源禀赋不均和经济外部性条件下城市的发展必然选择建设节约型城市。城市是能源的主要消费主体,决定了城市也必然成为实现节约的重要主体。

(2)从城市的形态描述内涵:城市形态是一种复杂的经济文化现象和社会过程。它包含了城市的空间形成、人类活动和土地利用的空间组织、城市景观的描述等方面的内涵,反映了城市文化、技术和社会行为的历史和现状,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城市未来发展的趋势。节约型城市就是建立在城市微观节约基础上的一种价值诉求状态及其实现,可以作为城市形态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5]。

1.3 节约型城市的特征研究

学术界分析节约型城市的特征如下:(1)系统性。(2)可持续性。(3)整体节约性。“节约 理念贯穿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其经济结构遵循帕累托最优原则。(4)主体参与性。注重政府、企业、社会团体、社区和家庭等城市主体在城市管理中的参与和决策作用。(5)复杂性。发展节约型城市必须以优化为原则,对组成城市的各要素结构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才能获得城市最佳规划设计和建设安排,已实现整体功能。(6)前瞻性。

1.4 节约型城市的研究内容

节约型城市的研究内容可总结为以下四类:

(1)资源节约研究:从资源节约角度,城市在经济建设、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的过程中,改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和消费方式,使资源和能源得到较好地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坚持质量效益型的发展模式,实现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例如,上海市提出的节约型城市理念为“四节约、一综合 ,即节约土地、节约能源,节约水资源和节约原材料,以及资源的综合利用。北京的节约型城市理念在节能、节水和节地三个方面,在《北京市总体规划(2004―2020)))中已有相当多关于资源节约的分析论证与统筹安排。

(2)规划设计研究:陈鹏 睬寻节约型城市建设与城市规划的结合点,使城

市规划的理念与实践尽快适应资源配置市场化的宏观背景,实现资源配置市场化可作为建设节约型城市的根本性制度保障。赵宝江[圳提出,城市规划上的节约是最大的节约。要建设节约型城市,首先要抓住城市规划这一非常重要的环节,充分发挥城市规划的职能作用。曹康I“,从城市规划的视角谈节约型城市建设,怎样使这一理念转化为现实。邱跃,在规划节约型城市中论述,建设节约型城市是城市规划的重要任务。

综上观点可以得出,节约观点理应作为城市规划工作必须遵循的指导思想,城市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必须体现科学发展观。确定城市发展建设问题,要贯彻节约型城市发展战略,促进节约型城市建设。

(3)城市的空间布局研究:于立针对“紧凑城市化模式”的研究,提出多核心紧凑型模式适合我国建设节约型城市发展。其中研究的空间模式、社会模式和经济模式,对节约型城市的空间建构具有指导性。张婷研究指出了“新城市主义”和“精明增长 是针对城市蔓延的城市空间规划和设计思维,提出了减小尺度、增加密度、发展多样性等原则。李德华、钱七虎等研究提出,在研城市规划,建设节约型城市中应充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综合开发,节约利用了土地,促进城市功能的整合和公共交通网络体系的实现。

(4)节约型政府的构建研究:政府本身是一个巨大的资源消费体,并会对社会产生很大的示范影响所以也要建设节约型的政府。建设节约城市必将把政府管理纳入到节约城市建设上。节约型政府与节约型城市一同构成我国创建节约型社会的重点。黄爱宝对节约型政府研究的文献进行了梳理并深化思路,进一步辨析明确了节约型政府的内涵、特征及形成了中国特色节约型政府理论。董勇明[5]对节约型政府构建的研究总结出五个方面。

2 节约型城市的理论研究

2.1 理论研究

追本溯源,节约型城市的理论源于循环经济理念和可持续发展思想。从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精明增长”、节约型社会,到节约型城市,是一个从宏观到具体、从战略到策略的推进过程。李晖详细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理论对节约型城市构建的应用和指导意义。

然后是蒋应时在研究上海节约城市建设指出:建设资源节约型城市,上海发展循环经济是转变上海城市发展模式的重要途径,重点在八个领域加以推进。深圳市规划通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转变发展模式,到2010年建成节约型城市。精明增长理论强调:土地的混合使用;用足城市存量空间,减少盲目扩张;重新开发废弃、污染工业用地,以节约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成本,保护空地;合理控制空间向外无序蔓延侵占农田,创造一个更为紧凑、高效、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空间。

2.2 三者与节约型城市的内在关系

循环经济的运行模式实际上就是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展模式是充分考虑资源、环境和系统内人力资源素质等三大问题的一种现代经济模式。建设节约型城市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节约型城市的重要途径。循环经济可以充分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废物排放,保护生态环境,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在建设节约型城市过程中遇到的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尖锐矛盾,协调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发展。“精明增长 提出了减小尺度、增加密度、发展多样性、增进交流等原则。对于城市规划而言,建设节约型城市,核心问题是如何通过结构组织,尤其是空间结构的再组织来充分发挥城市的功能。精明增长中提出的紧凑城市化模式,包括空间模式、社会模式和经济模式,城市的精明增长模式也正是符合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发展要求,对节约型城市的空间建构具有指导性。

3 节约型城市建设的体系研究

3.1 节约型城市建设的保障体系

叶蔚研究了建立节约型城市的规划保障体系、政策和管理保障体系、科技和文化保障体系。李晖,总结了节约型城市建设的实施及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

3.2 节约型城市建设的评价体系

在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下建立节约型城市的指标体系,需要包含评价的原理、方法、模型。还应有一套评价建设节约型城市可行的理论基础、实际操作方案和评价体系和实施的保障体系。

各个专家学者在这方面做出了研究。俞军研究,提出了节约型城市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一方面可用于衡量节约型城市建设的总体水平,另一方面可用来评价节约型城市建设的潜力和支撑能力。刘端从我国节约型城市建设的实际情况出发,借鉴有关可持续发展、生态经济、循环经济以及节约型社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成果。在对评价指标体系的规范研究基础上,还进一步分析比较了长沙市与湖南省重要地市及全国其他省份城市的节约型城市建设情况。

毛卉、王春兰从水 土地 能源等方面着手构建城市资源节约的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综合评价模型,采用聚类分析方法这一指标体系用于我国30个城市资源利用现状的评价。徐健,赵柳榕作了相关研究,把资源分为土地、矿产、能源、水和其它资源5个资源类别,按资源的开发、利用、排放和回用4个循环环节,建立资源层、过程层和指标层3个层次过程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一套“543指标体系”。朱有志,周海燕研究了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评价指标体系及应用。构建了由生产成本型节约、消费适度型节约、效率提高型节约、循环利用型节约、环境保护型节约、资源储备型节约,文化制度型节约7个准则层共47个指标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并用该指标体系对全国各省市区进行了横向比较应用研究。

4 关于建设节约型城市的思考

节约型城市的建设处在初步的阶段,对于节约型城市的评价,目前还停留在定性分析阶段,构建模型,采用定量方法对实证数据进行处理并加以分析的研究不如何处理节约型城市建设指标体系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如何处理建立节约型城市措施与资金制约的关系?在我国现已有一个较完整的分阶段引导传统城市步人生态城发展模式的城市评价体系。需要进一步研究我国城市发展模式转型趋势,节约型―― 低碳型城市模式转变。另外加强节能科技创新。在建设节约型城市体系方面,节能产业可能成为城市新的支柱产业。节能事业蕴藏着巨大的节能空间,这个空间将会催生一个巨大的产业,这个产业不仅是城市改变“粗放型 的经济增长方式的有利契机,也是城市发展创意产业的一个切入点。

参考文献:

[1]曹康.节约型城市:从理念到实践[J].规划师论坛,2006,(5):5-7.

[2]李全.中国经济战略与节约型城市建设[J].特别关注.节约型城市创新

发展论坛经济篇.

[3]张大威.建设资源节约型城市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研究与探讨 1996(1).10-l2.

[4]赵曦桢.建设节约型城市的必由之路[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08,(8).

[5]李念之.节约型城市:节约型社会建设的关键[J].理论前沿,2006,(3):40-41.

[6]高飞鹏.优化产业结构建设节约型社会[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4,(4):10-l2.

资源节约分析篇(5)

关键词:大学生 节约 校园 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4(a)-0203-02

校园是肩负着教育、科研和社会服务重任的基地,是构成社会的重要社区,节约型校园建设作为节约型社会建设的一部分,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本课题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川北医学院学生对构建节约型校园的认知态度与行动措施,总结出我校整体学生构建节约型校园的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从而使在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节约观念,合理节约各类资源。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此次调查对象是四川省南充市川北医学院的2011、2012、2013三个年级的不同系别的学生,分别在每个年级随机选择的260名学生共780名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的问卷调查。以自行设计的《大学生构建节约型校园问卷表》为调查工具。问卷共设计28个封闭式问题,包括2个多选,25个单选、以及1道开放性问答。780名学生独立完成问卷,并有效回收734份,回收率达94.1%,符合统计学标准。统计用SPSS 19・0软件整理分析,进行描述性统计。

2 调查内容与数据分析

2.1 学生对构建节约型校园的认知情况及态度

对有效回收的734份问卷统计分析得出:30.52%的学生认为“节约”最主要的目的是爱护生活环境、维持生态平衡,30.79%的学生认为“节约”最主要的目的是建立良好风气,提高人民素质,38.69%的学生则认为保护各种资源,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才是“节约”的最主要目的。

表1分析可见:在调查的同学中,绝大部分(大于70%)认为构建节约型校园是迎合当今风尚的一种活动,他们认为学校外的社会力量也可作为构建节约型校园的参与者,并且,时间、精力、人员合理的分配运用也属于构建节约型校园的内容;多数同学认为构建节约型校园不是主要侧重于物力财力。

从图1、图2可知:绝大部分同学对物质类、精神类财富的分类认定比较一致。

2.2 学生的消费水平和理财意识

在被调查的734名学生中,只有3.00%的同学一个月的生活费在400元以下,46.87%的同学在400至800元之间,42.23%的同学在800至1200元之间,而7.90%的同学一个月的生活费在1200元以上,由此看出大部分同学的生活费都比较适中。除用于吃饭、零食这类必须消费之外,50%左右的学生会将钱用于玩耍方面,而将钱用于恋爱和购买学习资料等其他方面的学生较少。

对于理财方面,大部分(50%以上)学生使用生活费都有一定的调理,他们购物时心里有一定的价格尺度,但只有少数同学有对自己的开销进行记账的习惯。

2.3 学生对各类资源的珍惜

(1)物质资源

从表2可知,在校学生对粮食和书本的的珍惜落实到了行动上,学生绝大部分(70%以上)能有吃饭时吃多少打多少的光盘行为,做到将废弃的书本循环利用。

对于水资源,一部分学生(40.60%)有实际行动节约此资源,他们能将水多次利用,另一部分学生(40.60%)仅有节约此资源的意识,他们知道用桶或盆子事先放好要使用的水,而不是直接在水龙头下使用水,少部分学生无节约此资源的意识。

对于电,饮水机,一次性碗筷等资源,多数学生(50%左右)只有节约这些资源的意识,他们基本只会在想起节约时才珍惜此类资源,例如:偶尔会有随手关灯的行动,开启饮水机后要到休息时才想起要关闭,使用一次性碗筷的频率不能确定。

由此可见:在校学生对各类资源的重视程度不同。

(2)精神资源

从表3可以看出,大部分同学(60%以上)不会临时抱佛脚完成作业,但也不会在知识学完后的第一时间完成作业;对于制定校园生活的时间安排表以及旁听自己喜欢的课程,只有少数学生能一直做到,说明大家对精神资源利用率不高。

2.4 学生构建节约型校园的收益及感想

我校学生对于构建节约型校园有不同的收益及感想。对于构建节约型校园将会带来的变化:80.11%的学生认为能使在校学生养成良好习惯,13.62%认为不会有太大变化,6.27%认为会破坏原有生活。而对于哪方面的校园节约最有价值,统计如图3所示。

由此可见,学生的心目中,学习知识、珍惜时间才是最重要的。

3 大学生构建节约型校园现状分析及建议

3.1 学生个人方面

3.1.1 节约现状

(1)学生对于构建节约型校园的认识不够深

大多数对构建节约型校园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物质水平上,而对于精神水平上的节约。如:教育资源最大化利用、学习时间合理安排的节约意识很弱。

(2)学生在校的消费水平不均匀化

在校学生消费水平呈两级分化,从数据可看出,生活费以800元为界,49.87%的学生生活费低于800元,50.13%额学生生活费高于800元,由此引出的消费结构也呈两级分化,造成节约不能有统一标准。原因如下:

①不同学生家庭经济状况不同造成不同学生消费水平不均一。

②学生消费无一定的价值尺度,容易与周围同学形成攀比,造成部分同学将钱用到一些不是合理的地方。

③学生理财意识欠缺,虽然大家都有节约用钱意识,但真正能合理运用自己的生活费以及对自己的支出有明细记录的人少之又少。加之如今在校大学生多为九零后独生子女,多数学生都是到大学后才第一次真正管理自己的经济,所以难以合理理财。

从数据看出,大家对于书本和粮食的珍惜度明显高于其他资源,由此可知,学生在思想意识上对于书本和粮食的重视度十分高,因为这些资源与学生学习生活关系密切。而对于其他资源,大多数学生都仅有节约的意识,缺乏实际行动,节约大体停留在思想上。例如:较多学生可以随时以实际行动节约用水,但对于用电、饮水机、一次性碗筷等资源,大部分学生只有一个节约的意识或几乎无意识,节约的实际行动很少。原因如下:

①水是生命之源的思想深入人心,它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没有水就没有生命。而电相对于水则是一种无形物质,人们思想意识对电资源重视程度低于水。

②对于饮水机和一次性碗筷的节约,大家基本忽视,因为大家并没有过缺乏此类资源而很难受的经历。

3.1.2 建议

(1)增强独立意识,培养和加强理财能力。培养正确运用金钱及控制金钱的能力。

(2)大学生要克服攀比心理,应树立适应时代潮流的、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逐渐确立正确的人生准则,给自己的消费理性定位。

(3)学生应正视构建节约型校园的问题,把物质节约和精神节约放在同一水平上,同时应该加大对各类资源的重视度,做到对各类资源有一定的感情,真正将节约落到实处。

3.2 学校和社会方面

3.2.1 节约现状

(1)学校和社会缺乏有效针对学生思想教育的实际行动,虽然学校和社会都在宣传节约,但缺乏组织学生真正意义上参与节约。空喊口号,形式上的节约现象严重。

(2)学校和社会对于构建节约型校园有一定的投入,但重心却不在学生方面,缺乏将学生作为构建节约校园主体力量的意识。

3.2.2 建议

(1)形成大学生良好消费风气,加大教育环境对学生理财观念的培养有。高校要因地制宜地开设强化大学生人生观、劳动观、金钱观、国情观的思想理论课和专题报告,培养学生健康的理财观念,构建和谐的校园消费环境。

(2)充分开展节约型校园建设宣传活动,培养良好的节约理念开展形式多样的节约型校园建设宣传活动,将节能技术纳入学校课堂教学和科技实践,增强师生的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倡导健康、文明、节俭、适度的生活理念,使节能节水成为每个师生的良好习惯和自觉行动,使学校师生员工全员参与节约型校园的建设。

(3)学校在宣传培养学生节约意识的同时,自身也要节约,对于各类教育资源的投入需合理、合时、合人心。

4 结语

建设节约型校园,不仅是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学校和社会应有的责任,这对于推动整个国家形成节约风气,朝着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迈进,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建设节约型校园,应本着建设节约型社会及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合理控制各种资源消耗,树立全员节约意识,推动节约型校园建设活动的深入开展,追求学校发展和社会发展、学校发展和个人发展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 孟江涛.高校节约型校园建设思路探究 [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9(3).

资源节约分析篇(6)

(一)教材的内容、地位及作用

本节是人教版初级中学化学课程第四单元课题1的教学内容,本节教材从我们身边常见的物质入手,利用学生对水有一些常识性了解的基础上,通过一些数据分析和图片,得出水资源缺乏以及水对人类的重要性,根据水污染的来源,归纳出防止水污染的措施。为过渡到下一节《水的净化》起到铺垫的作用。同时也体现了化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理念。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世界和我国的水资源状况。

(2)掌握水体污染的来源、危害以及防止水体污染的措施。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搜集资料、多媒体展示、学生相互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用辩证的方法看待水资源的丰富和有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形成节水和爱护水资源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意义。

二、说学生

我县地处偏远山区,大部分地方水资源缺乏,有的地方只能饮用民房板上储存的水,因此,学生对水资源缺乏和水污染有一点的了解。但是,对世界和我国水资源的状况缺乏认识,因此,节约用水的意识淡薄,特别是对水污染方面,缺乏正确的认识。

三、说教法和学法

教师通过展示多媒体素材创设教学情景,搜索资料、制作课件来引导学生学习。学生采用自主性学习和协作性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

(一)、运用多媒体展示一张有三个画面的图片,分别为:美丽的水景图、水资源浪费图、水污染图,通过比较,使学生认识到水的重要性,并产生爱护水资源的意识,从而引入课题。

(二)、人类拥有的水资源

1.通过展示课程中的一些数据和全球海水、陆地水储量比图,层层推进,让学生了解全球水资源的概况以及淡水资源的紧缺,从而意识到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错误观点。

2.利用世界人均水量和一些国家的人均水量图以及我国各地区人均水量图的对比,使学生认识到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缺乏的国家,而且水资源分布不均匀,从而理解南水北调工程的重大意义。

3.提出问题:

(1)除了水资源本身缺少外,还有那些原因会造成水资源更加短缺?让学生通过讨论的方式,从自己生活周围的一些现象中去寻找,最后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2)既然淡水资源缺乏,海水资源丰富,我们为什么不从海水中提取淡水呢?让学生讨论,教师例举出常用提取淡水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分析得出结论。

(三)、爱护水资源

1.节约用水

(1)采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谈谈自己在生活中哪些方面节约用水了,请说出几种你节约用水的方法?

(2)利用多媒体展示图4-6、图4-7,让学生知道农业上、工业上节约用水的一些方法。

(3) 出示节约用水的标志,说出其意义。说明我国已经把水资源保护列入法律之中。

2.防止水体污染

(1)提出问题:目前,我国一些地区出现守着长江无水喝的局面,请同学们分析一下,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什么?再出示水体污染来源示意图,引导学生分析,让学生总结出水体污染的来源。

(2)再展示一些触目惊心的水污染图片,激发学生的危机意识和环保意识,总结出防止水体污染的措施。

(四)小结:1.人类拥有的水资源。

2.爱护水资源:(1)节约用水(2)防止水体污染

(五)作业:

以组为团队,调查我县乌江水污染的情况以及乌江水污染的来源和防止措施。

五、板书设计

课题1、爱护水资源

(一)人类拥有的水资源

1.世界水资源的状况 2.我国水资源的状况

(二)、爱护水资源

1.节约用水(从生活、农业、工业三方面)

2.防止水体污染

(1)水体污染的来源:a.工业污水的任意排放

b.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

C.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2)防止水体污染的措施:a.工业污水经处理后再排放

b.合理使用农药、化肥

C.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再排放

资源节约分析篇(7)

作者简介: 张俊峰,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地资源经济。

通讯作者: 董捷,博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地资源利用、土地资源经济、区域经济。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09BJY039)。

摘要 以获批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武汉城市圈为研究对象,以“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为目标,综合考虑土地集约利用的环境、社会、经济效应,阐述了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依据投入-产出等理论,构建了武汉城市圈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利用数据包络分析(简称DEA)法,对武汉城市圈土地集约利用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①武汉城市圈中仅有武汉、仙桃、天门三个城市是DEA有效的,DEA无效的6个城市DEA有效性从高到低分别是为黄冈、孝感、潜江、咸宁、鄂州、黄石;②影响武汉城市圈中城市DEA无效的因素是多样的,但主要集中在固定资产投资和单位GDP能耗等投入过多, GDP、社会商品销售额、财政收入、就业人员、生活垃圾处理率等产出率低。文章根据评价结果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并指出了武汉城市圈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土地利用问题,进而探讨“两型社会”框架下武汉城市圈应如何集约利用土地,优化配置土地资源,以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目标。

关键词 两型社会;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数据包络分析;武汉城市圈

中图分类号 F30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12)01-0111-06

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2.01.018

进入21世纪以来,资源和环境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而我国作为一个资源相对稀缺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着资源、环境、发展等方面的压力,以“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为目标的“两型社会”被寄予厚望。2007年,国务院批准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成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简称“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要求两地以建设“两型社会”为目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切实走出一条新型城市化发展之路,为推动全国体制改革,实现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发挥示范和带头作用[1]。

土地作为一种稀缺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生存的物质基础和来源,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密切相关。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可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产出率,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目的,是建设“两型社会”的有效手段。本文以武汉城市圈为研究对象,以“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为目标,从“两型社会”建设角度出发,对武汉城市圈的土地集约利用状况进行了评价分析,力求为武汉城市圈建设“两型社会”提供参考。

1 “两型社会”与土地集约利用内涵

“两型社会”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简称,指在社会生产、建设、流通和消费各个领域,在经济和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2]。” 它的核心内容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根本目标是资源集约和环境保护。

土地集约利用带有一定的时代特点[3],是一个动态过程。不同时代土地集约利用内涵不同,学者们关注和研究的重点也不同,土地集约利用追求的主要目标也不相同。

我国提出了以“两型社会”建设为目标的发展任务,这个时代背景就要求我国土地集约利用要以“环境保护和土地资源节约”为目标,为构建“两型社会”服务。所以新时期,土地集约利用内涵应包含以下几方面:①土地集约利用过程中要以“土地资源节约和保护环境”为目标。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别强调的问题,因此土地集约利用就烙上了这个时代特点。②土地集约利用要体现整体性和社会性。土地集约利用不仅仅是一个局部的问题,更是一个区域、一个社会的问题,因此土地集约利用要体现整体性、社会性。③土地集约利用是一个动态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土地资源不断优化、利用效益不断提高的过程,而不是一个静态的终极目标[4]。④土地集约利用不是追求最强的土地利用程度,而是实现社会、经济、生态综合效益最大化[5]。⑤土地集约利用要坚持可持续利用思想。土地集约利用要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在满足现在需要的同时不损害未来对土地的需求和土地的潜能。⑥土地集约利用具有完备性和纯粹性特征。土地利用分为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6]。因此土地集约利用要求区域土地在整体上达到集约,在产业部门内部达到集约,在土地单元内部达到集约。

2 武汉城市圈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21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211 评价体系选择

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必须从土地集约利用内涵的本质出发,充分考虑影响土地集约利用的相关因素。目前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多种多样,具有代表性的评价体系有“投入-产出”、“经济-社会-生态”、“集约-高效-协调”、“城市土地总量集约、水平结构集约、垂直空间集约和动态集约”、“压力-状态-响应”等[7]。本文所采取的评价体系是“投入-产出”指标体系与“经济-社会-生态”指标体系的结合,一是基于“两型社会”和土地集约利用内涵,二是易于区分指标的类型,三是能与选取的评价方法(C2R模型)很好的契合。

212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在建设“两型社会”背景下,我们从土地集约利用内涵出发,坚持以“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为目标,依据“投入-产出”理论,按照系统性、代表性、独立性、可操作性等指标选取原则,我们选取以下15项指标,构成武汉城市圈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本文的指标体系是在“投入-产出”指标体系框架下,从宏观层次出发,结合“社会―经济―生态”指标体系进行选取的,可以避免指标漏选、重选。指标体系以宏观层次指标为主,一方面是基于土地集约利用不仅是一个局部的问题,更是一个区域、一个社会的问题,宏观性指标能够体现土地集约利用的整体性、社会性;另一方面,宏观层次指标可以扩大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的应用范围,增强实用性。在指标体系中,地均环境投入、污水处理率、工业废气处理率、生活垃圾处理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等指标体现了“环境保护”的目标,单位GDP能耗、单位GDP电耗、地均三废综合利用价值等指标体现了“资源节约”的目标,指标与土地集约利用内涵紧密结合,为构建“两型社会”服务。文章的指标数据来源于《湖北统计年鉴2009》、《湖北统计年鉴2010》、《中国统计年鉴2009》和《武汉城市圈经济社会发展报告(2009-2010)》。潜江、仙桃、天门三市的环境投入和三废综合利用价值数值是往年数据经过时间修正和价格修正后取的算术平均值。其中地均技术投入=技术改造投资/土地面积,地均环境投入=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本年投资/土地面积,地均三废综合利用价值=“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价值/土地面积,其它指标值直接来源于统计指标。

22 评价方法

土地集约利用是一个抽象概念,其内涵丰富,如何将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具体化、数量化,是众多学者专家一直在研究的问题。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评价方法有层次分析法、多因素综合评价法、控制标准法、计算机技术法、理想值修正模型等。本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简称DEA)法对土地集约利用进行评价。与传统的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相比,DEA方法特点有:①综合性好。适用于多输出多输入的有效综合评价问题,在处理此类问题上具有绝对优势;②客观性强。无须任何权重假设,而以决策单元输入输出的实际数据取得权重,克服了专家打分法和层次分析法的主观性,客观性强;③单位不变性。DEA方法并不直接对数据进行综合,因此决策单元的最优效率指标与投入指标值及产出值的量纲选取无关,增强了数据的可靠性和真实性。

221 DEA简介

1978年,ACharnes,WWCooper和ERhodes首次提出了评价决策单元相对有效性的数据包络分析方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法即DEA。随后,对DEA方法和模型研究不断深入,多种派生和专用的DEA模型相继诞生。例如RDBanker和ACharnes等给出的BCC模型,Charnes和Cooper给出的CCGSS模型,Charnes和KKortanek等基于半无限规划理论而给出的新数据包络模型-CCW模型,魏权龄和黄志民提出了称为锥比率的数据包络模型-CCWH模型。DEA以相对效率概念为基础,以凸分析和线性规划为工具,应用数学规划模型计算比较决策单元之间的相对效率,对评价对象做出评价。它能充分考虑对于决策单元本身最优的投入产出方案,因而能够更理想的反映评价对象自身的信息和特点,同时对于评价复杂系统的多投入多产出分析具有独到之处[8]。目前,在多指标输入和多指标输出系统的有效性评价方面,数据包络分析是具有绝对优势的方法。

假设有 n 个部门或单位(称为决策单元,Decision Making Units),这 n个单元都具有可比性。每个单元有m个输入变量和s个输出变量,如表2所示。

在表中,Xj,Yj(j=1,2,...,n)分别为决策单元j的输入、输出向量,v、u分别为输入、输出权重。

222 C2R模型

对于前面讲的向量表所给出的数据,设

hj= uTYj vTXj ,j=1,2,...,n,

为第j个决策单元的评价指数,总可以选择适当的权系数u,v, 使得

hj≤1,j=1,2,...,n

第j个决策单元的评价指数hj的意义是:在权系数u,v下,投入为vTXj, 产出为uTYj的投入产出比。我们需要考虑以某个决策单元j0的效率评价指数hj0为目标,在约束hj≤1的最大值,即分式线性规划:

MaxVp= uTYj0 vTXj0 ;

s.t. uTYj vTXj ≤1, j=1,2,L,n,

u≥0,v≥0

称上述模型为C2R模型[9]。

为了便于计算将分式线性规划转化成线性规划模型:

Mas VC2R=μTYj0;

ωTXj-μTYj≥0, j=1,2,...,n,

s.t. ωTXj0=1,

ω≥0,μ≥0.

定义1:若该模型中VC2R=1,则称决策单元 j0 是弱DEA有效的。

定义2:若该模型中存在最优解ω>0,μ>0,并且,有VC2R=1,则称决策单元 j0 是DEA有效的[9]。

23 评价结果及分析

231 评价结果

结合评价指标体系,我们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武汉城市圈土地集约利用进行评价,可以得到表4。由C2R模型定义2可知,对于武汉市有ω5>0,μ4、μ6、μ9>0,且VC2R=1,对于仙桃市有ω5>0,μ6、μ7>0,且VC2R=1,对于天门市有ω4、ω5>0,μ7>0,且VC2R=1。因此,武汉、仙桃、天门是DEA有效的。相反,黄石、鄂州、孝感、黄冈、咸宁、潜江6个城市θ值分别为:0667 3、0655 6、0805 7、0923 4、0749 6、0782 4,都有VC2R≠1,其DEA无效的。其DEA有效性从高到低分别是:黄冈、孝感、潜江、咸宁、鄂州、黄石。

232 结果分析

DEA的有效性反映决策单元的投入产出比效益,在本文中反映土地集约利用程度。DEA有效则说明决策单元的投入产出是有效的,土地实现集约利用;反之则是不合理的,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低。

从表4可知,武汉、仙桃、天门是DEA有效的(ω、μ不全大于零)。其中武汉市是省会城市,工业发达,技术先进,相对于其他城市优势明显,尤其表现在单位GDP电耗投入少、污水处理率、地均三废综合利用价值等指标上,同时武汉市人均建设用地面积产出水平高。仙桃市以农业为主,在环境保护指标如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处理率和资源节约指标如单位GDP电耗上比工业城市更具有先天优势,因此总体上土地投入产出比高。天门市在资源节约上做得非常不错,GDP能耗、GDP电耗少,同时在环境保护方面产出很高,因此土地利用总体上集约程度高。

黄冈、潜江、孝感、鄂州、咸宁、黄石6个城市是DEA 无效的。影响这6个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因素很多(见 表5),也各不相同。从投入角度看,它们都存在固定资产投资过多、单位GDP能耗多的问题,资产投资冗余,资源利用不节约。从产出角度看,这6个城市地均GDP、地均社会商品销售额、地均财政收入、地均就业人员、生活垃圾处理率等指标产出均偏低,土地

综合经济效益不高。其中黄石市空气质量也有待提高,鄂州、潜江工业废气处理不当,孝感、黄冈、咸宁人均建设用地面积偏少、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价值低,资源未能回收利用。

3 存在问题

由表4、表5结果并结合武汉城市圈实际,我们可以得出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31 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经济效益低

武汉城市圈土地经济产出不足,地均GDP、地均社会商品销售额、地均财政收入等经济指标产出低。从城市圈内部来看,只有武汉市的土地经济效益比较高,其他8市与武汉市相差甚远,地均财政收入均不足武汉市的25%,尤其是黄冈、咸宁,地均GDP不足武汉1/13,地均社会商品销售额不足武汉1/10,仙桃、天门两市的DEA有效也是基于生态指标和社会指标高产出的贡献。从城市圈总体来看,武汉城市圈在经济产出总量上与中部其他三个城市群相比都没有任何优势,甚至长三角城市群的土地利用经济效益是武汉城市圈的3-4倍。土地利用经济效益低,直接限制了武汉城市圈土地的集约利用。

32 武汉城市圈土地资源不节约

武汉城市圈DEA无效的6个城市中,地均固定资产投资强度和幅度不断加大,土地资源存量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用地需求矛盾突出。就拿武汉市来说,国土开发强度已经达到很高水平,江汉区达到924%,大量非建设用地变为建设用地,但是这些建设用地不仅未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相反造成了土地利用负的外部性,给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同时武汉城市圈单位GDP能耗大,可回收利用的三废等产品未能充分利用,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这种高投入、高风险、非高产出的土地利用模式,制约了武汉城市圈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

33 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不均衡

在武汉城市圈中,武汉市土地利用经济效益最高,但是生态效益不高,例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是最少的。仙桃、天门两市在土地利用社会生态效益上产出率高,但是土地经济产出率偏低。其他6个DEA无效的城市中,或经济投入多产出少,或环境、技术投入不足,或社会、生态效益产出不够。总之,武汉城市圈存在着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不均衡。政府和个人片面的追求土地利用的某一效益,忽视了土地利用的综合效益,违背了土地集约利用社会、经济、生态综合效益最大化的内涵。

4 对策建议

41 调整城市圈内部产业布局,优化土地资源配置

武汉城市圈是由多个独立行政能力的城市组合而成,我们必须将城市圈的土地视为一个整体,统筹安排城市圈内部各城市的土地资源,合理制定规划,以达到圈内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在产业布局上,仙桃、天门、潜江三市虽然经济产出比较低,但是其耕地面积比重较大,自然条件优越,在产业选择上应重点发展粮农产业,咸宁、 黄冈的耕地面积所占比例低于20%,地理位置和工业基础较好,适合发展轻工业和加工制造业,武汉作为中心城市,应将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作为重点发展对象。

在工业布局上,工业要多布局在郊区和土地质量低下的土地上,以保护城市中心的生态环境。另外,在城市圈内,应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高工业用地门槛,形成集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等产业结构,实现城市圈内部土地资源优化配置。

42 创新节约集约用地手段,实现土地资源节约

武汉城市圈应以“土地资源节约和保护环境”的目标,对土地集约利用手段进行探索,改革和创新土地集约利用机制,找出适合武汉城市圈土地集约利用的技术和方法。如武汉市作为首位城市,土地管理部门运行机制相对比较成熟,可以从创新土地管理机制出发,探索有利用于城市集约发展的机制。而天门、仙桃、潜江经济相对薄弱,城市化起步晚进程快,应将集约节约创新重点放在农村土地上,可以从新农村建设着手,推进“迁村腾地”试点工程,加大对“空心村”的治理力度,引导农民“进程出村”。对建设用地供需矛盾突出的市县应将创新工作重点集中在立体空间上,从空间节约视角出发,探索土地空间资源,比如开发地下空间、提高建筑容积率、拓展城市空间容量和承载力等。总之,武汉城市圈应结合各城市土地利用和管理特点,不断尝试创新节约集约用地手段,以实现城市圈土地资源集约节约利用。

43 统筹经济、社会、生态发展,提高城市圈土地利用综合效益

土地集约利用不是追求最强的土地利用程度而是实现社会、经济、生态综合效益最大化。因此,政府应将社会、生态发展放在与经济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统筹兼顾,协调发展。武汉城市圈中,武汉市土地利用经济效益最高,但生态效益很不理想,应着重提高土地利用的生态效益。例如实行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提高行业准入条件和环境保护的共享共建等[10]。仙桃和天门土地利用生态效益高而经济效益低,可通过吸引外资、加强基础建设投资等手段来增加土地的产出,提高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黄石、鄂州两地应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固定资产的投资力度,消化和挖掘资产投入所带来的经济效益,通过能源节约和生态保护等措施提高土地利用的生态效益。黄冈、咸宁等地土地利用总体效益均较低,需要将社会、经济、生态发展并重,整体提高城市圈土地利用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肖安民武汉城市圈经济社会发展报告(2008-2009)[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426-427[Xiao Anmin Annual Report on Development of Wuhan Urban Agglomeration (2008-2009)[M]Social Sciences Academic Press ,2009:426-427]

[2]王鹏对“两型社会”内涵的再思考[J]北方经济,2009,(1):5-6[Wang Peng Rethinking of the Content of “Two-oriented” Society[J] Northern Economy,2009,(1):5-6]

[3]毕宝德土地经济学[M]5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45-50.[Bi BaodeLand Economics [M]5th EditionBeijing: China Renmin University Press, 2005:45-50]

[4]刘黎明土地资源学[M]4版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4:199-200[Liu Liming Land Resource Science [M]4th VersionBeijing: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ess, 2004:199-200]

[5]理查德•T•伊利,爱德华•W•莫尔豪斯土地经济学[M]腾维藻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Richard T Ely,Edward W MorehouseLand Economics[M]Teng Weizao TranslationBeijing: The Commercial Press, 1982]

[6]龚义,吴小平,欧阳安娇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内涵界定及评价指标体系设计[J]浙江国土资源,2002,(1):48-49[Gong Yi, Wu Xiaoping, Ouyang Anjiao Defining the Content of Urban Land Intensive Use and Designing Indicators of Evaluation[J] Zhejiang Land & Resources, 2002,(1):48-49]

[7]张前进,侯光辉,么相妹我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的发展及展望[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285-286[Zhang Qianjin,Hou Guanghui, Yao Xiangshu Development and Prospect of the Research on Urban Land Intensive Utilization in China[J] Journal of 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2009,(3):285-286]

[8]魏权龄数据包络分析(DEA)[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3-10.[Wei Quanling.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M].Beijing:Science Press,2006:3-10.]

[9]魏权龄数据包络分析(DEA)[J]科学通报,2000,45(17):1794-1805[Wei Quanling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J]Chinese Science Bulletin,2000,45(17):1794-1805]

[10]肖安民.武汉城市圈经济社会发展报告(2009-2010)[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192-196.[Xiao Anmin.Annual Report on Development of Wuhan Urban Agglomeration(2009-2010)[M].Social Sciences Academic Press,2010:192-196.]

Evaluation on Intensive Land Use of Wuhan Urban Agglomeration Based on “Twooriented” Society

ZHANG Junfeng DONG Jie(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Land Management,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Wuhan Hubei 430070,China)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build connotation and evaluation framework of intensive land use for Wuhan urban agglomeration based on “twooriented” society (resourceconserving society and environmertalfriendly society)

and inputoutput theories Methods of documentation method and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were employed The results indicate: ① Wuhan, Xiantao, Tianmen in Wuhan urban agglomeration have DEA efficient, the other six cities that have DEA inefficient from high to low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