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村庄绿化景观设计

村庄绿化景观设计精品(七篇)

时间:2024-03-13 16:07:09

村庄绿化景观设计

村庄绿化景观设计篇(1)

关键词:村庄绿化建设;举措;存在问题;发展建议;江苏溧水

村庄绿化是溧水县生态建设的一项重点工程。该县自2007年开始实施村庄绿化建设,实施3年来,全县共绿化村庄230个,累计新植树150多万株。建设力度逐年加大,2007年绿化村庄30个,新植树20多万株;2008年绿化村庄44个,新植树30多万株;2009年绿化村庄156个,新植树超过100万株。建设后的自然村道路和水体宜林地绿化率均达到95%以上,绿化覆盖率均超过30%,基本每个村庄都能形成1~2个绿化亮点,并建设成一大批绿化优秀村。

村庄绿化的建设有效改善了该县农村的生态环境,提高了广大村民的生活质量,带动了农业旅游“农家乐”的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实现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共赢[1]。现对溧水县村庄绿化建设举措及发展建议作一论述。

1举措

在村庄建设全过程中,溧水县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的方针,遵循以民为本的原则,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理念,注重绿化建设质量的提高,注重工程建设与富民强村、改善民生的协调,真正将村庄绿化建设做成一项惠民工程。

1.1规划设计先行

一是在建设村庄选择上严格把关。在每年的村庄绿化建设前期,县镇两级林业主管部门都会严格按照《绿化新村建设标准》要求,对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安排人员对全县各自然村进行全面的摸底调查,遴选出基础条件较好、绿化空间较多、绿化积极性高的自然村作为村庄绿化建设对象。二是精心编制村庄绿化建设规划设计书。针对每个建设自然村制定一套具有各自特色、可操作性强的设计书。在树种选择上合理把握树种的适应性,不同立地条件选择不同绿化树种,做到适地适树,确保新栽树木的成活率和保存率;同时注重乔灌花合理搭配,形成较好的景观效果;在绿量把握上做到绿树成荫、见缝插绿,确保每个自然村新栽苗木不少于5 000株,建成后绿化覆盖率超过30%。同时,每个自然村集中精力建成1~2个亮点工程,如高标准的公共绿地、水体绿化等。

1.2争取资金保障

积极争取将村庄绿化建设列为省“绿色江苏”和市“绿色南京”工程项目,享受每个村5~8万元的省、市级项目资金补助。同时,县财政拿出部分资金用于配套补助,有效解决了村庄绿化这一民生工程的经费问题。补助资金主要用于绿化设计和苗木栽植、补植,同时提留部分作为长期管护费用。

1.3狠抓建设质量

一是在每年村庄绿化建设过程中,县政府以及农林局都组织召开2~3次专题现场推进会,组织各镇分管镇长和农服中心主任参观村庄绿化先进村、交流工作经验,为各镇的村庄绿化工作提供借鉴指导,促进其建设水平提高。二是由县政府及农林局分管领导组成县级督查小组,不定期对各镇进行巡回检查督促,发现质量问题及时下发整改通知书,督促建设单位整改提高。三是建立以村庄绿化为重点的“生态溧水”建设工作督查责任制,每镇由农林局确定1名县级林业技术人员作为该镇村庄绿化建设的技术督查人员,除负责该镇村庄绿化的质量进度督查外,还负责相关技术指导。多项督查指导措施的实施,有效保障了村庄绿化建设质量的提高,确保规划设计书的设计内容落实到位。

1.4遵从民意

村庄绿化在农民居住区内实施,尽管是为群众办实事,但同时也存在绿化植树与群众生产生活争土地的矛盾。为了化解这一矛盾,保证村庄绿化建设的顺利推进,本着以民为本的原则,采取一些措施:一是组织镇村干部做有关村民的思想工作,向其宣传村庄绿化建设的现实意义,提高其对村庄绿化建设的认可度,自觉配合村庄绿化建设;二是在绿化树种选择上充分征求相关农户的意见,在不违背总体原则的基础上,尽量满足其对树种要求,需果则果、需花则花;三是树木由镇村组织专业队统一栽植,栽植后的树木在谁房前屋后或农田里的就归谁所有,从而提高了农户参与建设与树木管护的积极性,保证了树木的保存率。

1.5从实际出发,兼顾全面治理

同时,为保护绿化成果,针对农村当前实际情况采取了有别于城镇绿化的原则开展绿化。一是控制草坪的用量。许多人提议村庄绿化建设应大力实施草坪绿化,以取得更好的景观效果。但是,在实际建设过程中一直控制草坪的用量,其主要原因是:草坪管护成本大,每年都需要进行多次除杂、修剪等管护工作。多数村庄绿化后的管护相对比较粗放,定期对草坪进行精心管护还不太现实,一旦管护不到位就会造成杂草丛生,加之牲畜破坏,会严重影响绿化景观效果,弄巧成拙。因此,确立植树造林这一建设重点,将有限的绿化经费集中投入到提高树苗绿量上。二是选择低矮花灌木作为农田区域主干道绿化树种。因农村水泥路两侧绿化空间较窄,紧邻农田,为了降低绿化树木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减少农民因此而对树木的破坏,对于农田区域主干道绿化树种,基本选择紫薇、蜀桧等低矮、树冠较小的花灌木,尽量减少香樟等高大乔木的使用,确保绿化苗木与农作物的和谐共生、绿化建设与农业生产的协调发展。三是兼顾全面治理。在村庄绿化建设过程中,为了取得更好的景观效果,在增加绿化总量、提高林木覆盖率的同时,还兼顾进行了村庄垃圾清理、杂草清除、河塘清淤等辅助工作,促进了村容村貌的全面改善,促进了村庄绿化建设与村庄卫生整治的协调全面发展,以村庄绿化建设为切入点,促进村镇生态环境的全面改善。

2存在问题

在村庄绿化建设中尚存在一些问题:受绿化经费和群众认知程度的影响,绿化苗木以香樟、女贞等常规中低档树种为主,榉树、含笑等景观效果好的高档树种以及具有经济和观赏双重功能的果树使用的较少;绿化树木的长效管理体制尚不完善,绿化成果遭破坏现象时有发生;绿化空间大的自然村逐年减少,为今后几年村庄绿化建设造成空间难题。

3发展建议

一是遴选出榉树、青桐、乌桕等景观效果好、价格适中的乡土树种以及石榴、枇杷、甜柿等景观果树作为今后村庄绿化建设的重点推广树种[2,3],适当引进乐昌含笑、黄山栾树等优良树种进行点缀,减少香樟、女贞等用量,积极向群众宣传各树种优缺点,进一步改变其认知观念。二是进一步完善管护责任制,村庄绿化建成后须由专人管护3年,管护费用从省市补助经费中列支,对于毁绿案件由林业主管部门严肃查处,对于需要较大量涉及绿化树木的水利、土建工程,应由县林业主管部门审批[4]。三是对于村内无较大绿化空间的自然村,以建设围村林为主,营造出“村在林中”的景观效果。

4参考文献

[1] 冯涛.新时期延安新农村建设中的四维和谐构建[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8(4):18-20.

村庄绿化景观设计篇(2)

关键词:村庄绿化建设;举措;存在问题;发展建议;江苏溧水

村庄绿化是溧水县生态建设的一项重点工程。该县自2007年开始实施村庄绿化建设,实施3年来,全县共绿化村庄230个,累计新植树150多万株。建设力度逐年加大,2007年绿化村庄30个,新植树20多万株;2008年绿化村庄44个,新植树30多万株;2009年绿化村庄156个,新植树超过100万株。建设后的自然村道路和水体宜林地绿化率均达到95%以上,绿化覆盖率均超过30%,基本每个村庄都能形成1~2个绿化亮点,并建设成一大批绿化优秀村。

村庄绿化的建设有效改善了该县农村的生态环境,提高了广大村民的生活质量,带动了农业旅游“农家乐”的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实现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共赢[1]。现对溧水县村庄绿化建设举措及发展建议作一论述。

1举措

在村庄建设全过程中,溧水县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的方针,遵循以民为本的原则,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理念,注重绿化建设质量的提高,注重工程建设与富民强村、改善民生的协调,真正将村庄绿化建设做成一项惠民工程。

1.1规划设计先行

一是在建设村庄选择上严格把关。在每年的村庄绿化建设前期,县镇两级林业主管部门都会严格按照《绿化新村建设标准》要求,对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安排人员对全县各自然村进行全面的摸底调查,遴选出基础条件较好、绿化空间较多、绿化积极性高的自然村作为村庄绿化建设对象。二是精心编制村庄绿化建设规划设计书。针对每个建设自然村制定一套具有各自特色、可操作性强的设计书。在树种选择上合理把握树种的适应性,不同立地条件选择不同绿化树种,做到适地适树,确保新栽树木的成活率和保存率;同时注重乔灌花合理搭配,形成较好的景观效果;在绿量把握上做到绿树成荫、见缝插绿,确保每个自然村新栽苗木不少于5000株,建成后绿化覆盖率超过30%。同时,每个自然村集中精力建成1~2个亮点工程,如高标准的公共绿地、水体绿化等。

1.2争取资金保障

积极争取将村庄绿化建设列为省“绿色江苏”和市“绿色南京”工程项目,享受每个村5~8万元的省、市级项目资金补助。同时,县财政拿出部分资金用于配套补助,有效解决了村庄绿化这一民生工程的经费问题。补助资金主要用于绿化设计和苗木栽植、补植,同时提留部分作为长期管护费用。

1.3狠抓建设质量

一是在每年村庄绿化建设过程中,县政府以及农林局都组织召开2~3次专题现场推进会,组织各镇分管镇长和农服中心主任参观村庄绿化先进村、交流工作经验,为各镇的村庄绿化工作提供借鉴指导,促进其建设水平提高。二是由县政府及农林局分管领导组成县级督查小组,不定期对各镇进行巡回检查督促,发现质量问题及时下发整改通知书,督促建设单位整改提高。三是建立以村庄绿化为重点的“生态溧水”建设工作督查责任制,每镇由农林局确定1名县级林业技术人员作为该镇村庄绿化建设的技术督查人员,除负责该镇村庄绿化的质量进度督查外,还负责相关技术指导。多项督查指导措施的实施,有效保障了村庄绿化建设质量的提高,确保规划设计书的设计内容落实到位。

1.4遵从民意

村庄绿化在农民居住区内实施,尽管是为群众办实事,但同时也存在绿化植树与群众生产生活争土地的矛盾。为了化解这一矛盾,保证村庄绿化建设的顺利推进,本着以民为本的原则,采取一些措施:一是组织镇村干部做有关村民的思想工作,向其宣传村庄绿化建设的现实意义,提高其对村庄绿化建设的认可度,自觉配合村庄绿化建设;二是在绿化树种选择上充分征求相关农户的意见,在不违背总体原则的基础上,尽量满足其对树种要求,需果则果、需花则花;三是树木由镇村组织专业队统一栽植,栽植后的树木在谁房前屋后或农田里的就归谁所有,从而提高了农户参与建设与树木管护的积极性,保证了树木的保存率。

1.5从实际出发,兼顾全面治理

同时,为保护绿化成果,针对农村当前实际情况采取了有别于城镇绿化的原则开展绿化。一是控制草坪的用量。许多人提议村庄绿化建设应大力实施草坪绿化,以取得更好的景观效果。但是,在实际建设过程中一直控制草坪的用量,其主要原因是:草坪管护成本大,每年都需要进行多次除杂、修剪等管护工作。多数村庄绿化后的管护相对比较粗放,定期对草坪进行精心管护还不太现实,一旦管护不到位就会造成杂草丛生,加之牲畜破坏,会严重影响绿化景观效果,弄巧成拙。因此,确立植树造林这一建设重点,将有限的绿化经费集中投入到提高树苗绿量上。二是选择低矮花灌木作为农田区域主干道绿化树种。因农村水泥路两侧绿化空间较窄,紧邻农田,为了降低绿化树木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减少农民因此而对树木的破坏,对于农田区域主干道绿化树种,基本选择紫薇、蜀桧等低矮、树冠较小的花灌木,尽量减少香樟等高大乔木的使用,确保绿化苗木与农作物的和谐共生、绿化建设与农业生产的协调发展。三是兼顾全面治理。在村庄绿化建设过程中,为了取得更好的景观效果,在增加绿化总量、提高林木覆盖率的同时,还兼顾进行了村庄垃圾清理、杂草清除、河塘清淤等辅助工作,促进了村容村貌的全面改善,促进了村庄绿化建设与村庄卫生整治的协调全面发展,以村庄绿化建设为切入点,促进村镇生态环境的全面改善。

2存在问题

在村庄绿化建设中尚存在一些问题:受绿化经费和群众认知程度的影响,绿化苗木以香樟、女贞等常规中低档树种为主,榉树、含笑等景观效果好的高档树种以及具有经济和观赏双重功能的果树使用的较少;绿化树木的长效管理体制尚不完善,绿化成果遭破坏现象时有发生;绿化空间大的自然村逐年减少,为今后几年村庄绿化建设造成空间难题。

3发展建议

一是遴选出榉树、青桐、乌桕等景观效果好、价格适中的乡土树种以及石榴、枇杷、甜柿等景观果树作为今后村庄绿化建设的重点推广树种[2,3],适当引进乐昌含笑、黄山栾树等优良树种进行点缀,减少香樟、女贞等用量,积极向群众宣传各树种优缺点,进一步改变其认知观念。二是进一步完善管护责任制,村庄绿化建成后须由专人管护3年,管护费用从省市补助经费中列支,对于毁绿案件由林业主管部门严肃查处,对于需要较大量涉及绿化树木的水利、土建工程,应由县林业主管部门审批[4]。三是对于村内无较大绿化空间的自然村,以建设围村林为主,营造出“村在林中”的景观效果。

4参考文献

[1]冯涛.新时期延安新农村建设中的四维和谐构建[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8(4):18-20.

[2]周继芬.果树在居住区绿化中的发展前景[J].江西农业学报,2006,18(3):97-99,101.

村庄绿化景观设计篇(3)

摘要森林村庄建设对改善 农村 人居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提出村庄绿化要体现以人为本、尊重 自然 的理念及与环境紧密结合的设计方案,简述了茶溪村岛岩山、龙头山、鲤鱼山、永安溪畔、村内绿化美化的设计思想,并对森林村庄自然功能进行了展望,以期建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生态家园,提高生态文明意识,普及生态文明,增强对家乡的归属感和凝聚力。

关键词自然型森林村庄;绿化设计;河谷平原;浙江仙居;白塔镇茶溪村

森林村庄绿化美化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要内容之一,对于改善村容村貌,提高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绿色家园具有重要意义。浙东南地区是我国 经济 发展 最好的地区之一,但农村绿化工作相对落后,尤其是一些自然村落,绿化率普遍较低,有的只见房屋不见树,村容村貌较差。近年各级政府部门对村庄绿化工作高度重视,开展千村整治、百村示范活动,组织和引导群众掀起新农村绿化建设热潮,建成了一些绿化示范村。虽然许多学者对村庄绿化思路、模式、树种选择方面作了许多有益的探讨,但由于影响村庄绿化因素较多,亦无固定的成熟的绿化模式可循。现以仙居县白塔镇茶溪村庄绿化为例,对河谷平原自然型森林村庄绿化作初步探讨,以供同行借鉴[1-2]。

1实地背景

茶溪村是永安溪畔北侧靠山旁水的自然型村落,属白塔镇人民政府管辖,距仙居县城约20 km,位于原临石公路边。村庄在东侧岛岩山(古寺庙)、北面龙头山、西侧鲤鱼山所组成的半山岙中,岙里港溪水在村旁西边流过汇入永安溪,永安溪在村庄正南。该村总居户238户,居住人口921人。自然环境较为原始淳朴,村内仍有老建筑或20世纪80~90年代翻建和新建的简易2层楼房。该村经济发展较好,在原永安溪古道经规划新建的村大会堂、办公楼、厂房及3~5层较 现代 的民居,村内道路硬化,较具现代特色。村内大树较少,绿地面积不多,村庄绿化状况较差。缺少季相变化丰富的观花、观果树种,没有配置一定的公共活动绿地。

2 森林村庄绿化设计理念

2.1尊重自然

对于自然型村庄的绿化建设,要保护好原有自然植被与生态环境。设计结合自然,遵循自然式、地域性、补偿性的生态设计理念。在景观改造中,尊重地区传统文化和乡土知识,利用乡土植物,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本,尊重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尊重和保护生物样性[1-2]。

2.2 以人为本,因地制宜

森林村庄建设要考虑农村的实际情况和农民生活的需求,以改善和提高村民的生产、生活质量为前提。因地制宜,最大限度地节约自然资源,在满足人们合理的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发挥生态效益,以最合理的投入获得最适宜的综合效益。以植物为立体,充分发挥各树种的优势,适地适树,使各种效益达到最大化。

2.3人文关怀

森林村庄建设尊重当地村风民俗和村民的意愿,村庄中不栽柏木类树种(认为阴气太重,一般在陵园墓地种植),多种吉祥树种,如日本樱花、茶花、桂花、石榴、紫玉兰、杜鹃、广玉兰、银杏、木槿、夹竹桃、含笑、红花??木、碧桃等。美化村容村貌,提高村民生态文明意识,普及生态文化,增强对家乡归属感和凝聚力[1]。

3与环境紧密结合的设计方案

森林村庄建设以花、果及丰富的植物资源,适宜的绿地面积,达到美化村庄改善气候的作用。片植香花、果树和保健树种,营造森林氧吧,让人们享受良好的人居环境。对原有场地中山水元素的合理作用,以乔灌草为主体,水为要素,形成山水相映的景观效果。由花、果、山、水构成的景观,亲近自然,在翠绿碧水河畔,享受人与自然的和谐美景[2]。

4设计思想

4.1岛岩山景观林改造

岛岩山位于茶溪村东北部,临村一侧山体为马尾松、枫香、苦槠混交林,寺庙位于岛岩山中上部,经多次民间集资修理。在寺庙周边多有枫香、苦槠、樟树等古树群落。上坡方向为松、杉幼中林。通往寺庙的道路已硬化(水泥混凝土阶梯)。设计突出寺庙后侧山体的景观改造,寺庙附近、通道两侧的美化。在寺庙后侧的松、杉混交林采用大块状清理植被,块状整地,规格为80 cm×80 cm×20 cm,造林穴规格为40 cm×40 cm×25 cm,按4 m×4 m造林配置。采用枫香、银杏、深山含笑、木荷、合欢等树种。苗木规格:苗高100~150 cm,带土球,土球直径30~40 cm,促成针阔混交林。在寺庙四周、通道两侧采用日本樱花、含笑、杜鹃、山茶花、合欢、夹竹桃、木槿、红花??木、桂花等树种。乔木树种不能截顶、截干,常绿阔叶树栽植时摘除85%以上的叶片。栽植时间为2月下旬至3月上旬。

4.2龙头山、鲤鱼山森林景观改造

龙头山位于茶溪村后,鲤鱼山位于村西,略呈“l”形。这2处山体多为马尾松林,其中有樟树、柏树、苦槠、枫香、油茶混生。由于马尾松林稳定性极低,易受松材线虫病、火灾的危害。拟采用间伐抚育改造,伐除林中幼小针叶树个体,伐除过密处部分马尾松中等木,间伐后郁闭度控制在0.5左右,为补植造林提供空间。采用枫香、木荷等阔叶乡土树种。苗木规格:苗高60 cm以上,地径粗0.5 cm以上。块状清理植被,块状整地规格为60 cm×60 cm×20 cm,造林穴规格为40 cm×40 cm×25 cm。采用不规则林下补植造林配置,即见缝插针式补植。栽植时间同上。

4.3永安溪畔景观林修复

永安溪畔(含岙里港)景观林略呈“l”形,位于茶溪村西、南两侧。岙里港溪边多为疏林地,永安溪畔北侧有台风影响形成的残次林和部分林间空地,也有人工枫香、木荷、湿地松、毛竹幼龄林和保存较完整的马尾松幼中林。枫香、木荷、毛竹幼林生长良好,枫香、木荷的郁闭度在0.7~0.8。在岙里港靠茶溪村地段,采用湿地松进行补植造林,卵石滩加客土造林或采用湿地松容器苗。永安溪畔靠茶溪村地段,在林间空地、残次马尾松林土壤条件较好处选用毛竹、银杏、枫香、柏木、深山含笑、樟树、水杉、池杉等树种。在土壤条件较差地段选用湿地松、柏木等树种。在低洼易积水地段选用池杉、水杉、桤木、枫香等树种[3]。苗木规格:湿地松苗高20 cm以上,地径粗0.3 cm以上;池杉、水杉、桤木苗高100 cm以上,地径粗1.0 cm以上;柏木苗高30 cm以上,地径粗0.3 cm以上;枫香苗高50 cm以上,地径粗0.5 cm以上;银杏、深山含笑、樟树苗高150 cm以上,地径粗2.0 cm以上。采用不规则林下补植造林配置,块状清理植被,块状整地规格、栽植技术、栽植时间同上。

4.4村内美化

在2000年以后所新建的较具 现代 特色的民房、村大会堂、办公楼,设计微型绿地,配置桂花、石榴、银杏,丛植或孤植,铺设当地生命力较强的草皮。在村内通道两侧栽植日本樱花、茶花、含笑、红花??木、夹竹桃、栀子花、合欢、广玉兰、紫玉兰、白玉兰、杜鹃等。古村落内保留原有的果木、树木,利用门前房后空闲地栽种枇杷、柑桔、石榴、樱桃、桃树等果木。在火灾后的宅基地修建微型绿地,设置健身场地,配置健身器材,供村民休闲、娱乐。

5森林村庄 自然 功能展望

从生态学和景观学原理出发,利用茶溪村现有的植被资源,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乔灌草相结合,在不同地段形成各具特色的植物群落。岛岩山、龙头山、鲤鱼山形成针阔混交林森林景观,岛岩山寺庙可为村民提供休闲聚会的场所。其山体的改造,实现物种多样、异龄复层林,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增强国土生态安全。岙里港、永安溪湿地森林景观的改造,提高湿地生物多样性,增强固土保水、涵养水源、防冲刷、拦洪蓄淤等功能,同时将起到较好的生态缓冲带作用。山体、湿地森林景观的改造将使森林布局更合理、质量高、蓄积量大,各种效益更显著。真正将茶溪村置于森林的环抱中。林内的绿化美化,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的合理配置,形成四季美景,季相鲜明,给人一种愉悦欢快的氛围。让村庄掩映在环境优美的绿树红花中,建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生态家园。

6结语

茶溪村森林乡村设计充分利用原有的山、水、植被资源优势,通过三面山体和临水一面的森林景观修复、改造,可使整个自然型村落处于森林环抱中,真正实现村在林中。村内的美化设计可使村庄处于鲜花丛中。树种的合理配置可实现春花烂漫、夏荫浓绿、秋色斑斓、冬景苍翠的绿色家园。河谷平原自然型森林村庄绿化采用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设计,尊重自然、地域性、补偿性生态设计理念。考虑 农村 的实际情况,以改善提高村民生活质量为前提。尊重当地村风民俗,以示人文关怀。设计推广全冠栽植技术,不截顶、截干,常绿阔叶树栽植时摘除85%以上的叶片,每个枝条留1~2片叶即可,以期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绿化、美化之效[4]。

7 参考 文献

[1] 朱惜晨,蒋春,黄利斌.苏南水网地区自然型村庄绿化模式初探[j].林业科技开发,2010,24(1):135-138.

[2] 徐新洲,卢建国.节约型园林景观的营造——马鞍山花果山公园景观规划思考[j].林业科技开发,2010,24(2):130-133.

村庄绿化景观设计篇(4)

关键词节约型森林村庄;绿化设计;丘陵山区

节约型森林村庄绿化是以“最少的用地,最少投资,对周围环境干扰最少的绿化模式”,营造是生态化丘陵山区绿地,也是可持续绿地的方式。其遵循地方性,保护与节约自然资源,通过生态设计来实现。森林村庄绿化是社会主义新 农村 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以此提高农村人居环境质量,从而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绿色家园。丘陵山区农村绿化相对落后,尤其是一些自然村落绿化率较低,村容村貌较差。近年来各级政府部门对农村绿化工作高度重视,开展千村整治、百村示范活动,组织和引导群众掀起农村绿化热潮,建成了一批绿化示范村。虽然许多学者对村庄绿化思路、模式、树种选择方面作了许多有益的探讨,但由于影响村庄绿化的因素较多,亦无固定的成熟的绿化模式可循。以仙居县上张乡田垟村森林村庄绿化为例,对丘陵山区节约型森林村庄绿化设计作一探讨,以供同行借鉴。

1区域概况

田垟村是仙居县南部丘陵山区一个自然村落(行政村),位于仙清公路(国防公路)的东侧,上张乡南端、黄岙水库(步路乡)北端。村北为坡耕地和马尾松林,南边是水稻田即较为开阔的沟谷地带和马尾松、毛竹林,村东边是窄长的沟谷地带且越往东越狭窄,西边是沟坑和马尾松林山体。村庄座落在北边山脚,村前的开阔地宽150~400 m,海拔高270 m左右。自南往北山坑水注入黄岙水库。全村186户,总人口583人。靠山脚民房多为20世纪70~80年代翻新或重建的,也有部分是古民居,靠仙清公路为较具 现代 气息的3~5层楼房,排列布局较合理。

山区人多地少是普遍的实情,近年来生态建设取得较好成效,森林植被得到初步恢复,伴随而来的是野生动物数量增多,尤其野猪对农业生产危害最大。山间零星耕地无法耕种或抛荒或退耕还林,再加上坡度为25°以上的坡耕地退耕还林。因此,可耕作的土地只限于较开阔的山谷地带和村前村后的土地,山区农民对可耕作土地尤为珍惜。

2与环境紧密结合的森林村庄绿化设计理念

2.1尊重自然

尊重田垟村的现状,设计结合地形地貌,尊重自然式、地域性、保护性、补偿性的生态设计理念。尊重丘陵山区的传统文化和乡土知识,利用乡土植物资源和建材,保护节约自然资本,重视人类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统一,尊重和维护生物多样性[1]。

2.2因地制宜走节约型绿化之路

贯彻节约型用地绿化理念,最大限度地节约绿化用地和各种自然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在满足森林村庄绿化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态效益、景观效益,以最合理的投入获得最适宜的综合效益[2]。因地制宜,结合村庄四周的山体与村内的实际情况,少用或不征占用农耕地。采用山体抛荒农耕地、荒山、疏林地改造进行森林村庄的绿化建设,村内利用空隙地、路旁、屋边进行插绿点缀美景。

2.3以人为本

在丘陵山区自然型村庄绿化中,要充分考虑农村的实际情况和农民生活需求,以改善和提高村民生产、生活质量为前提,因地制宜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的人居环境。绿化选用树种尊重村民意愿,以示人文关怀,多种吉祥树种。通过环境改造与绿化建设,美化村容村貌,提高村民生态文明意识,普及生态文化,增强对家乡的归属感和凝聚力[2]。

3森林村庄绿化设计

3.1浅水森林景观

靠近田垟村北端的黄岙水库南端的库尾湿地,原为沟谷地带的农耕地,水库蓄水后不能耕作,枯水期为荒滩,可选用池杉、水杉、落羽杉、桤木、枫香、乌桕等树种。在水库设计标高水位以下(垂直高差)1 m处采用枫香、乌桕、桤木等树种,苗高1 m以上;在水库设计标高水位线以下1~2 m处,选用池杉、水杉、落羽杉等树种,苗高2 m以上;在水库设计标高水位以下2~3 m处,选用3 m高以上的大苗。栽植配置为2 m×3 m或3 m×4 m。苗木不能截干、截顶。栽植时间在2月中旬至3月上中旬。苗木带土球或裸根,土球直径35 cm以上。栽后壅土至幼树根际部或用石块压在根际部,提高幼树稳固性以利成活。在丰水期只要幼树顶端高出水面都能成活[3-4]。

3.2村北山体的改造绿化

村庄北边山体下端多为坡耕地,多数地块处于荒芜状态,在征得农民同意的前提下, 发展 毛竹用材林或笋、竹两用竹或果木经济林。果木类可选用桃树、杨梅、梨、樱桃、猕猴桃、柿树等。保留田埂、地埂上的乔木树种,以保持物种多样性。采用块状整地,块状整地规格为100 cm×100 cm×20 cm,栽植时间同上。山体中上部位的马尾松林加以改造利用,郁闭度在0.3以下的林地,采用块状清理植被,块状整地造林。选用枫香、木荷、黄檀、湿地松等树种,运用不规则造林配置,保留林地内阔叶乔木树种,对其萌蘖丛做好选育、定株和修枝。苗木规格一级苗以上。常绿阔叶树苗木栽植时摘除90%以上的叶片,不能作截干、截顶。晴天栽植采用磷肥拌泥浆蘸根,栽植时间同上。郁闭度在0.6以上的马尾松林做好间伐抚育改造,伐除幼小马尾松个体,伐除过密处部分中等木,保留阔叶乔木树种,并做好萌蘖丛的选育、定株和修枝,提高阔叶树比重,使林分较稳定。

3.3村南、村西的针叶林阔叶化改造

村南、村西的马尾松林间有零星毛竹分布,加强毛竹肥培管理,刈除杂草灌木、深挖施肥、合理留笋养竹,促进鞭根向延伸,扩大竹林面积,提高竹林生态、 经济 、社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马尾松林郁闭度在0.5以下的林分,伐除幼小马尾松个体,保留阔叶乔木树种,按每隔3 m割出1条1 m宽的栽植带,栽植带与上坡方向垂直。带内按2 m间距开挖造林穴,造林穴规格为40 cm×40 cm×25 cm,捡除穴内石块、草根。选用枫香、木荷、柏木、黄檀、湿地松等树种。苗木规格、常绿阔叶树的叶片摘除、栽植时间、苗木处理等同上。栽植后3年内每年块状割草抚育1次即可成林。郁闭度在0.5以上的马尾松林的间伐抚育改造同上。

3.4村庄内绿化

古民居和20世纪80年代翻新的民居,在门前屋后的空闲地,见缝插针式栽种桂花、日本樱花、含笑、紫玉兰、白玉兰、广玉兰、木槿、紫槐、夹竹桃、红花檵木、栀子花等。保留现有的各种果木、树木。在较具 现代 气息的民居处,于2座民房间的空隙地带,设置微型花坛,宽1.0~1.5 m,长度视具体情况而定,采用红砖垂直构砌花坛。坛内按3~4 m孤植1株桂花或广玉兰,株间按1 m的株距配置日本樱花、夹竹桃、栀子花、红花檵木、木槿等。桂花、广玉兰、白玉兰、紫玉兰苗高2.0~2.5 m,地径粗4 cm以上,带土球直径35 cm以上。常绿阔叶树栽植时摘除90%以上的叶片,每个小枝条留1~2片叶即可,但不能截干、截顶。其他花灌木带土球或裸根栽植均可。栽植时间同上,栽后浇透1次定根水以利成活。

4 自然 功能展望

从黄岙水库进入田垟村的第一景观是浅水森林,森林秋冬景色鲜明,别具一格。村后的果园、毛竹林,春花烂漫,夏荫浓郁,秋果累累,冬景苍翠。村南和村西毛竹、马尾松和阔叶树的混交林相,显现苍翠碧绿的森林景观,又有“枫叶红于二月花”的秋色美景。同时,提高森林质量和总蓄积量,保护和维护生物多样性,增强国土生态安全、保持水土、涵养水源,为农业生产提供安全屏障。村内微型花坛和见缝插针式的香花树木,使整个村庄处于鲜花丛中。村庄四周山体、水库滩地绿化美化及村内美化不占用农耕地(沟谷地带),让丘陵山区的村庄掩映在环境优美的绿树红花中,建成人与自然和谐的绿色生态家园。

5结语

丘陵山区森林村庄绿化以不占用农耕地为原则,注重山体绿化美化为主体,辅以村庄内绿化。对坡度在25°以上的坡耕地进行退耕还林,选用毛竹、果木进行绿化造林,以实现高效林业,增加农民收入。在绿化美化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设计充分利用原有山、水、植被资源,通过改造、修复,使之处于森林环抱中。鉴于山区农耕地紧缺的实际情况,沟谷地带的机耕路不进行绿化,以免树荫影响农田的粮食产量,使农民在坡耕地退耕还林后有一定的基本粮食保障。设计采用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尊重自然、地域性、补偿性,考虑到 农村 的实际情况,以提高村民生活质量和方便农业生产为前提,以示人文关怀。浅水森林景观的设计采用浅水树种,造林苗木不得截顶、截干,浅水树种的树顶只要高出水面就能成活,否则导致造林失败。设计推广全冠栽植,以期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绿化美化之效。

6 参考 文献

[1] 徐新洲,芦建国.节约型园林景观的营造——马鞍山花果山公园景观规划思考[j].林业科技开发,2010,24(2):130-133.

[2] 朱惜晨,蒋春,黄利斌.苏南水网地区自然型村庄绿化模式初探[j].林业科技开发,2010,24(1):135-138.

村庄绿化景观设计篇(5)

关键词:艺术化、村庄环境整治、苏南村庄

中图分类号:S731.7 文献标识码:A

1、前言

苏南在率先实现现代化和城市建设上取得了突出成就,但村庄的环境面貌与此地位不相称,亟需改善1。基于此,为改善村庄环境面貌,江苏省政府开展以改善村庄环境面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目标的村庄环境整治行动①。

2、苏南村庄环境艺术化的可能

苏南②地区的村庄在选址、建设过程中,具有文化观念的深深烙印2,并极其重视与环境的关系。传统的风水观念在村庄的选址过程中起到关键的作用,在村庄空间及形态发展过程中,以这种观念为准则的建设与控制成为构建村庄特色及文化内涵的重要支撑。村庄对环境的关照反映了家族对生死、财富、继承等观念的空间外化,这种艺术性观念可以广泛的从山水形态、景观层次、景观视线中得以发现3。

3、苏南村庄环境“艺术化整治”的方法

3.1 苏南村庄的空间特征分析

概括起来,苏南村庄空间具有以下特征4。

环境:山川形势,依水就利。村庄选址就注重山水形胜,靠近山川,水系环绕,交通便捷,最初的村庄形态就与山水关系紧密。

内部结构:枕河而居,曲折巷道。村庄多以水为中心,民居沿河而居。桥梁、河湾、码头往往成为村民交往的空间,。

建筑环境:开放院落,水秀木华。除了天井式院落以外,院落往往不是封闭的,更多的是建筑、墙体、高植物、山坡等要素围合成的半封闭交往空间。

3.2苏南村庄环境艺术化的构建元素

村庄环境构建应遵循村庄山水环境及格局的整体性,充分重视人文因素与生态环境因素的融合,生活与休闲游憩的相互协调的原则。村庄环境艺术化的构建元素分为:物质要素与非物质要素。(表1)

表1:苏南村庄艺术骨架构建元素表

类型 涵盖内容

物质要素 自然山水骨架 周边及内部的山体、水系、林木

街巷道路 入村主路,村庄主街,其他街巷,宅前道路

开敞空间 广场、休闲活动节点、健身活动节点

绿化及植被 林木种植、路旁绿化,宅旁绿化,水系绿化

建筑及院落 公共建筑、住宅建筑、生产建筑

历史遗存 古祠、古宅、古桥、古井等

非物质要素 文化观念 山水文化观念,风水观念

民俗文化 生活及生产性的习俗、信仰、节庆

宗族宗教 家族活动、宗教活动

社会经济 社会生活组织、经济活动、土地政策

3.3苏南村庄“艺术骨架”的构建方法

(1)村庄区域尺度:环境与形态

首先,梳理环境,延续“山水形胜”的景观意向,特别是传统的山水形胜观念,如地形地貌、山体水系、林木植被、滩涂湿地、农业生产等具有田园风光的乡村聚落要素;其次,梳理村庄形态,构建“山水交融”的村庄格局,构建具有文化观念的村庄形态5。

(2)村庄整体尺度:骨架与结构

首先,构建景观空间体系,因借周围的自然或人文景观构建景观节点;其次,从居民活动需要,构建公共活动体系,特别是滨水空间;第三,加强历史要素与村民生活及旅游功能相结合,使其活力再现;第四,展示村庄多样旅游功能及形象,重视旅游活动的组织;第五,以道路骨架完善路径感知体系。

(3)景致节点尺度:节点与场所

首先,保护历史遗存及景观环境,延续历史风貌与氛围;其次,增强村口景观设计文化性,提升对外形象;第三,考虑土地条件及权属、服务半径、景观环境,构建文化性公共空间;第四,重视建筑及宅旁空间环境,如建筑与街巷风貌细节,如墙体色彩、装饰、围墙形式、宅旁绿化,构建精致型村庄环境。

4、滨水公共空间优先的环境艺术化整治实践

4.1基本情况

观庄村位于常州市武进区西部嘉泽镇,东临滆湖,北临嘉泽镇,是第八届花博会的辐射区,嘉泽镇旅游休闲板块的主要部分。村庄以花木产业为主,绿化环境基础较好。但存在建筑风貌特色不足、环境卫生状况较差,公共活动空间缺乏、道路系统不完善等问题6。

4.2特色分析

历史文化:主要有状元文化和诗书文化。嘉泽历史上的“十里三状元九进士”,状元之一就是该村,其家族有“一门三代五进士”,读书风气甚盛。

结构形态特色:观庄先民选址时认为村庄:东近滆湖,西临姬山,龙脉蜿蜒,自南向东走向,有金钩环绕之势,是为长久打算之所③;这一格局延续至今形成“林、河、村、塘”的独特圈层结构。

景观绿化特色:村庄周围沿水、沿路形成绿楔渗透进入村落,林木、花卉类型丰富,呈现林中有村,村中有林的环境。

传统民居特色:村庄保留的特色传统民居,在门、柱、窗、瓦、墙等方面都体现了传统民居的典型风貌,及大量精致的建筑细节,如镂花、牌匾、花窗、鸱尾等。

4.3艺术化整治框架构建

花博会的举办赋予了观庄展示花木产业与村庄建设和谐交融的机遇。“金钩环绕”是几百年的环境结构观念,也是村庄文化的开场空间载体。从解决村庄公共空间缺乏的核心矛盾入手,着力打造环水的公共空间体系。结合村庄整治的综合目标,以滨水公共空间为主线,构建“一轴串五心、一环镶五珠”的结构,及凭栏晓月、角尺汇芳、花海融村等景点的整体系统。(图1、图2)村庄整体定位为:环水康居,花茂福村。

图4:观庄村艺术骨架分析 图5:观庄村整治规划总平面图

4.4整治措施与实施

建筑风貌整治:以花木为主要构思,对具有典型江南特色的花窗、木门、福墙等元素进行现代创新,作为建筑风貌的装饰元素,对整体的色彩和风貌进行控制,对墙体、瓦、门、窗等提出具体的整治措施,达到统一的整体效果。

道路及宅旁绿化整治:以季相分明、层次合理、见缝插绿、乡土宜人为原则,对道路绿化进行整治,突出花木之乡的花卉植物类型及特色搭配。如灌木,草本花卉、水生及墙体植物。宅旁绿化注重庭院绿化和垂直绿化。院落内可适当种植菜地、花卉或单株乔木、果树,增加乡土风情。增加木质篱笆,不阻碍视线的同时分隔区域,厘清边界。

活动空间整治:对角尺塘周边及现状健身场地进行整体设计,设置公共厕所、休闲活动场地、状元文化标志、健身场地等设施,增强其文化性与展示性;状元井滨水活动场地以状元读书处为文化背景,通过对古井周边环境的整治与设计,建设精致小巧的滨水活动空间。(图3)

图10:观庄村状元井整治效果示意图

(4)村口环境整治

村主入口:在环湖西路设置百花广场,以立体植物雕塑为素材,以展示花木之乡的特色为出发点,设置迎宾花卉带,在迎宾广场设置植物雕塑。

5、结语

创新理念才能推动方法的革新,对村庄环境整治也是如此,对村庄环境建设的理解进一步加深才能更好的推动实践层面的问题解决与特色创新。

注释

① 村庄环境整治行动计划,是江苏省十二五期间“美好城乡建设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于2011年9月份开始启动。

②苏南是一个复杂概念,本文根据实践中的地域划分,将苏南涵盖苏州、无锡、常州三市。

③ 据《毗陵观庄赵氏宗谱》记载,观庄赵氏是宋太祖赵匡胤长子的后裔,后代迁移时,认为这里地形地势,有金钩回绕的趣味,是可以长久安身立命的居所。

参考文献

1、张泉,王晖,梅耀林,赵庆红.村庄规划[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陈宇琳.山-水-城”艺术骨架建构初探——以千年古县蓟县为例[J] .城市规划.2009.06

3、陈宇琳. 基于“山一水一城"理念的历史文化环境保护发展模式探索[J] .城市规划.2009.11

4、李正仑,汪晓春,季成源. 苏南地区村庄空间特色初探[J] .现代城市研究.2008.08

村庄绿化景观设计篇(6)

关键词:园林式 生态农业 新农村 规划 绿化设计

前言:在新农村的建设中,为了实现农村居住地景观的生态化和环境的可持续性,必须对绿色景观实行更好的规划,避免在建设中出现生态缺失的问题,给农村的居民创造一个更舒适、更宜人的居住环境。

一、 新农村园林式生态规划与绿色设计的意义和内容

在新农村的建设中,最重要的是实现景观格局的优化,让建筑的格局具备一定的高度,汇集社会、文化为一体,以此来提高新农村园林式生态及绿色设计的建设和保护。新农村建设中,园林式景观与绿色设计主要主要从广场或者相关的庭院入手。在我区,园林式生态农业新农村的规划与绿化设计正处于起步的阶段,对于理论方面的知识还都只是借鉴,没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和体系。在实际过程中,要懂得借鉴有经验的部门或者地区,在新农村的建设道路上朝着园林生态和绿色景观发展。

二、 新农村园林式生态规划与绿色设计的基本原则

1. 整体规划,统一布局的原则

在实行新农村园林式生态规划与绿色设计的时候,要根据自身的优势合理的进行安排和规划,把每个地区打造成不一样的版块,体现出各自的特色,比如绿色长廊、精品花木花园、小区的绿色带等都是比较好的措施。通过这些板块的打造,实现周边居民生活品质的提高。

2. 功能分区的原则

对于新农村园林式生态规划与绿色设计来说,对树木种类的搭配是非常讲究的,让他们实现实现自己的功能。一个新的村庄的建设,应该实现功能分区,比如:在村庄的,可能是道路两旁,也可能是小河旁都应该选择一些高大的树木进行种植,主要起到净化空气、保持水土的的生态功能。而对于在村庄中心,应该选择一些灌木,花草进行栽种,实现休闲的作用。这样的分区栽种能够很好的体现出村庄的整体布局,反映出新农村独特的面貌。

3. 层次分明,立体绿化的原则

对于新农村的绿化设计应该实行全面绿化的原则,从点到面都应该开展绿化工作。对于村庄各个地方的版块应该实行层次分明,把各个空间利用起来,实行整体的绿化,不管是从围墙还是其他角落都应该实现绿化,采用比较混搭的原则,进行植物高低的搭配,争取通过这种方法实现每个空间的填满,构成一个绿色生态的网络,对整个新农村建设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 新农村园林式生态规划与绿色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 单纯的为了绿化而开展工作

由于我国处于新农村建设的初期,对于很多系统化的东西还没有完善,新农村园林式生态的发展还不能很好的与整个农村相结合,并且对于绿色设计来说也仅仅停留在基本的意思上面,在实际的设计中不能很好的体现出来。

2. 形式单一,效仿已有的模式

大部分村组的园林绿化建设在形式上都比较单一,首先是植物的种类,大部分模式都是公路的两旁栽种树木,体现不出园林式的规划。其次是建筑设计没有自己的特色,盲目的效仿已有的模式,失去了乡村独有的特色。

3. 村民的思想比较局限

在农村地区,由于村民的思想比较老旧,对农村的绿色设计或者园林式规划不理解,他们看不到整体规划的可持续发展,新农村的规划方案和设计得不到他们的认可,这对整体的发展有着一定的抑制作用。

四、 对新农村园林生态规划与绿色设计中问题出现的解决措施

1. 把新农村园林式生态规划与绿色设计纳入整体规划、为了解决单纯的为了绿化而进行村庄的设计和规划,应该把农村的园林式生态规划与绿色设计纳入整体的规划,每个村庄和地区的条件不同,所以在进行规划的时候也要根据情况来定,必须做到把新农村的园林生态式和绿色设计当成是一个真正的产业来进行。

2. 栽种各种各样的植物,实现绿色设计

针对植物栽种形式的单一问题,在对新农村进行园林生态规划和绿色设计的时候选用不同的植被进行栽种,不同的地方选用不同的植物,实现各区的各种功能。要注重自己村庄的特色建设,不能一味的效仿,让新农村的建设更具有意义,更具备自己的特色。

3. 利用相关平台对村民的思想进行更新

要让村民们的思想跟上社会的步伐,让他们充分的理解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到新农村园林生态规划与绿色设计对整个生活环境的影响,放长眼光,共同改善人居环境。

五、 结语

新农村园林式生态规划与绿色设计能够最大程度改善农民的居住环境,对乡村的文化和经济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要从整体规划、植物品种选择、群众思想教育三个方面着手,做好园林式生态农业新农村的规划与绿化设计工作。

参考文献:

村庄绿化景观设计篇(7)

关键词农村;绿化现状;存在问题;布局;对策;浙江温岭

温岭市位于浙江省东南沿海,东、东南和西南三面濒海,陆域面积920 km2,呈“四山一水五分田”的地貌特征,海岸线长317 km,辖5个街道、11个镇、833个行政村,人口116万人,是全国人口密度最高的县市之一。

温岭市属于中亚热带沿海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湿适中,热量充裕,雨量充沛,光照适宜,早春回温迟,秋季降温慢,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17.22 ℃,年平均降雨量1 672 mm。温岭市曾因新世纪第1缕曙光的照耀而闻名全国,如今新农村绿化建设同样令人瞩目[1]。这里城乡时见花围绿绕,城镇像公园,村庄像园林,沿路沿河林带纵横,千里平畴林网如织。

1农村绿化现状

通过高标准平原绿化和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全市农村绿化成效显著。根2002年调查,全市森林覆盖率35.0%,农田林网控制率93.4%,主干公路绿化率95.6%,主要河流绿化率94.5%,一线堤塘绿化率95.2%,村庄绿化率28.8%。温岭市相继摘取了“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浙江省绿化模范城市”等一系列桂冠。

1.1村庄绿化建设

村庄绿化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一项民生工程,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旧村改造、村庄整治成片连线,成效凸显,新村建设整体推进,亮点纷呈,这是温岭当前新农村建设的显著特点。行在温岭,绿树掩映的道路将一座座城镇、一个个村庄连接起来,星罗棋布的“新村”精舍连绵,绿地如茵,村镇泛绿意,环境爽心田。通过几年来新农村建设,全市村庄绿化面貌较大改变,至2008年,全市取得省级绿化示范村14个,台州市级绿化示范村54个,温岭市级绿化示范村28个,已初步形成“点、线、面”结合的村庄森林生态网络体系。

1.2道路和河道绿化建设

为改善投资环境,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通道绿化建设,相继完成了104国道、林石线、泽坎线、大石一级公路、泽太一级公路、石松一级公路、金清大港等高标准绿化建设,初步形成了层次分明、色调丰富的通道景观,构建景观生态屏障。

1.3农田林带林网建设

结合河道整治和标准农田建设,充分利用了本地区河网密、机耕路多的自然地形,建设了以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并举的农田林网。

1.4沿海基干林带建设

温岭地处沿海,受台风危害较严重,常有村庄房屋被台风摧毁,建设牢固的海岸生态屏障是维护新农村生态安全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重大举措。通过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在沿海地区初步建成了带、网、片相结合的防护林体系,为农业丰收和群众安居乐业提供了有效的生态屏障。

1.5山体林相改造

从2005年开始,启动了6 666.67 hm2生态景观林建设,通过人工造林、补植、封山育林等措施,全市林相明显改善,已初步形成了阔叶林为主、生态景观兼顾的复合林分。

2存在的问题

2.1绿化资金短缺,农村土地资源紧张

建设新农村需投入大量资金,单绿化建设每村就需资金5万~10万元,而全市绝大多数村级集体经济比较薄弱,根本挤不出多余资金搞绿化建设。农村土地资源紧张,绿化用地难以解决。土地问题是发展农村绿化的瓶颈,特别是村庄绿化、沿海基干林带、农田林网建设,涉及土地多为一家一户的承包地,难以协调解决。

2.2农村居民绿化意识不强,缺乏技术人员,各地发展不平衡

由于部分村民绿化意识淡薄,对绿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常有破坏、阻遏的行为出现,制约绿化发展。由于农村缺乏专业技术人员,没有科学规划和适地适树,盲目选择树种,重外来树种轻乡土树种、重草坪轻乔木;同时,树木日常管护技术缺乏,往往造成种树种“零”,年年种树不见林,绿化档次难以上水平。全市各地发展不平衡,相差甚远。主要表现为:区域不平衡,镇与镇之间、村与村之间发展不平衡,滨海、大溪、箬横、泽国和松门绿化水平高,坞根、温峤相对落后;地域发展不平衡,重道路绿化轻房前屋后绿化。

3发展目标

从温岭市社会经济情况和自然条件出发,其总体思路是:以党的十七大三中全会精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百村绿化、千里绿廊、万亩绿地”工程为抓手,组建成“带、网、片、点”相结合的现代农村绿化新格局。

到2015年,全市森林覆盖率比现在提高1%以上;主要公路、河流、塘堤绿化率分别达到98%、96%、97%以上;省县道两侧山体的林分郁闭度达到0.7以上;农田林网布局合理,控制率达到96%以上;村庄绿化率达到30%以上,建成省级绿化示范村25个,台州市级绿化示范村70个,温岭市级绿化示范村300个。

4布局

4.1条带状绿色长廊工程

绿色长廊工程包括公路、塘堤、河流3个部分。温岭市境内主要公路为104国道、甬台温高速大溪段、国防公路林石线、省道泽坎线、大石一级公路、泽太一级公路、石松一级公路等。这些道路两侧都种上了护路林,有的种植档次比较高,道路中间配有绿化隔离带,道路两侧乔木加色块,而且绿化树种主要以乡土树种为主,充分体现温岭乡土绿化特色。目前道路绿化主要任务就是绿化带的修复,一些道路两侧由于人员活动比较频繁,出现绿化带破环现象,要及时进行修复。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是温岭市塘堤的一条绿色屏障,自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以来,温岭市沿海基干林带不断完善,全部泥质海岸线披上的绿装,形成了沿海岸线的一条绿色腰带。特别是2006年营造的东片和东浦防护林带,林相复杂,集景观和防护效能为一体。东海塘围塘区块内绿化工程将在今后实施,主要选用耐盐碱、抗风强的适生树种。境内的主河道金清大港麻车到滨海出口将进行河道改造,在完成河道拓宽后现已进入沿江绿化景观工程建设,绿化规划总长度为27 km,总面积为225 hm2,届时将打造温岭最高规格的护岸景观林带。

4.2网格状农田林网工程

农田林网建设主要集中在温岭市平原村庄,主要围绕村庄绿化工程,开展农田林网建设,主要树种选择乡土树种,以乔木为主,灌草结合,乔木以达到70%为宜,如水杉、落羽杉、山杜英、桧柏、紫薇等,林网最好能形成网格化的绿化局面[2-3],并且把整个村庄的中心村以绿色包围起来,每个林网控制面积一般在20 hm2以内。

4.3连片状山体绿化工程

山体绿化工程主要集中在沿主干道两侧山体绿化及部分火烧迹地造林。对林分较差、郁闭度低的山体进行补植造林,对郁闭度高且林相单一的山体进行林相改造,对火烧迹地进行人工造林,主要以阔叶树种为主,目的是营造多树种、多层次、抗害强的林相结构。

4.4星点状村庄绿化工程

全市村庄绿化意识和村经济实力的差异,导致一部分村庄绿化建设热火朝天,一部分村庄按兵不动,坐村观望。一部分经济实力、村班子绿化意识强的村庄,抓住温岭市村庄整治和百村绿化的大好机会,大力开展绿化建设工程,采用乡土树种和经济树种为主,极力营造“一村一品”的绿化新局面,让农村居民切实享受绿化带来的好处,从而带动其他村庄的绿化建设,达到全市村村新的环境新面貌。

5对策

5.1广泛宣传,提高认识

农村绿化是提高农村居民生活品质的一个重要方面,要搞绿化建设,必须要提高干部和群众的绿化意识,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片面认识,从而提高林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这就要求利用舆论力量和宣传工具,宣传绿化建设对改善生活和生态环境、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和意义,宣传方法灵活多样,涉及面要广,内容要丰富,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4]。

5.2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村庄绿化建设是一项民生工程,必须得到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把它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完善和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建立目标考核,各司其职,形成合力,要充分发动全社会力量投身于义务植树运动,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5.3广筹资金,增加投入

每个村庄的经济实力有限,大部分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帮助。温岭市是一个经济较发达的沿海城市,在财政支持这一方面做得比较好,但是这并不能解决全市所有村庄的建设问题,需要寻找出路,筹集资金,加大投入,以便建设更完善的村庄绿化体系。

5.4落实政策,解决用地

绿化用地的不足,紧紧制约了绿化建设,要搞绿化,必须解决绿化用地问题。目前,村庄绿化用地大部分是一家一户的自留地,要落实租地绿化的优惠政策,给村民真正的绿化实惠。

5.5依靠科技,提高水平

要提升村庄绿化品质,就要坚持科学规划、适地适树的原则,认真做好绿化作业设计。同时,要严格按照作业设计施工、验收,把好整地、种植和管护等技术关。

5.6注重管护,巩固成果

绿化成果能否巩固和发展,关键是管护工作有没有做到位,一方面要做好管护工作宣传,提高村民绿化保护意识;另一方面,要落实好管护人员,进行日常维护工作。

6参考文献

[1] 柳希来,奚小华,林雪锋,等.浙江温岭城市森林建设实践——新千年第一缕阳光照耀的地方[J].中国城市林业,2006,4(4):16-19.

[2] 马东跃,李晓储,黄利斌,等.无锡新农村绿化建设及模式初探[J].中国城市林业,2006,4(4):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