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公路交通情况调查

公路交通情况调查精品(七篇)

时间:2024-03-13 16:07:09

公路交通情况调查

公路交通情况调查篇(1)

1.前言

公路交通情况调查所采集的技术数据及有关成果,是科学制定公路发展规划、确定公路建设标准、以及公路设计、交通控制、养护管理必不可少的基础资料。通过交通情况调查,了解和掌握公路交通流量、交通组成、分布特点、交通流向等区域交通信息,对分析路网结构的合理性、公路通行能力的适应性、服务国民经济的同步性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公路交通情况调查工作现状

2.1调查内容、频率与方法

目前公路交通情况调查主要采用固定站点式调查。调查内容主要是交通组成、交通流量,调查方法大多采用间隙式,即每月的5、15、25日为交通观测日;统计手段上有人工统计、人工计数器统计两种。每年的10月15日增加了车速调查内容。根据区域经济发展需要,不定期进行公路交通出行起讫点调查(OD调查)。这种调查频率、统计方法对交通数据采集有一定的偶然性和人为因素误差。

2.2调查点布设

目前的交通情况调查点设置,是省公路局根据全省路网结构布局设置的。交通量调查的目的是通过长期连续性观测或短期间歇性和临时性观测,搜集交通量资料,了解交通量在时间、空间上的变化和分布规律,为交通规划、道路建设、交通控制与管理等提供必要的数据。调查点布设的位置、密度在一定时期能够真实了解公路交通情况。

2.3管理模式

目前的交通情况调查工作作为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一部分,主要由各级公路养护管理单位的养护科负责,由调查站点所在的基层养护道班完成。总体来讲,调查人员的整体素质不是很高。

2.4成果应用

公路交通调查成果将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基础数据,因此做好公路交通调查工作就凸显出了其重要意义。公路交通调查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调查数据的准确性与真实性,真实可靠的交通情况调查数据对公路建设、路网规划、区域公路行政等级调整起到了科学决策的依据作用。目前的交通量观测数据对公路建设、大中修工程以及路网规划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2.5存在不足

一是由于采用间隙式观测,交通数据存在一定的偶然性;

二是采用人工计数法,数据采集存在人为因素;

三是交通站点不能与路网布局相协调;

四是只反映车辆类别,不反映货运车辆实载;

五是没有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科技含量少;

六是大多数线圈式观测仪置于路面底层较浅,大、中修施工时易损坏。

3.公路交通情况调查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探讨

根据目前公路交通情况调查工作存在不足,考虑未来交通发展需要,现从机构设置、站点布局、人员配备、调查方式、管理模式等作简要探讨。

3.1机构设置

交通情况调查工作作为路网规划、公路建设、管理决策的基础工作,具有很强的科学性、专业性和不可替代性。为加强公路交通情况调查工作,确保公路交通信息的准确性,应设立专门的机构从事公路交通情况调查工作。

3.2站点布局

应根据中长期路网规划布局,考虑公路区间和节点因素以及覆盖区域设置站点。调查站点的密度应能覆盖路网区域。并根据站点所在路网的位置分类、分区间设置站点。站点密度应能够满足区间观测需要。站点类型可分为固定站点与流动站点两类。对交通流量大、技术等级高、连续式观测的站点可设置固定站点。对交通流量相对较小、公路技术等级低、间隙式观测的站点可采用流动观测站。站点类别不同,其观测装备、人员数量、经费标准也应区分。

3.3人员配备

根据公路交通情况调查内容、任务、性质、站点类别合理配置人员。公路交调工作是一项要求细致、数据可靠的专业性较强的统计基础工作,需要从事交通调查人员应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并获得从事交通调查从业资格,以提高交通情况调查质量和水平。

3.4调查方式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公路交通的通行能力、承载能力、安全保障等要求越来越高,采集真实交通信息突显重要。这就要求在交通调查中不断应用新技术新方法。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在公路交通情况调查中的推广应用。

3.4.1对高速公路,可利用收费站作为交通情况调查固定站点,并结合收费站的计算机计费系统、计重检测系统,配置必要的交通观测仪器,采用连续式观测,按一类站点设置。

3.4.2对繁忙干线公路,可设置固定式站点,对交通情况进行观测调查,并视公路运营的繁忙情况,采用间隙式或间隙式与连续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交通情况调查,同时配备自动式观测仪和计重检测仪,既能够真实了解交通流量、交通组成,又能对车辆实载吨位检测,从而有利于分析公路运营的实际轴载,为今后公路设计提供载荷标准。

3.4.3对一般干线公路采用间隙式交通调查时,可采用流动式观测站。

3.4.3对县级以下公路,由于其物流范围小,道路标准低,可视具体情况设置。

3.5站点管理

3.5.1直线式管理

即由省、市两级独立设置机构,全面负责公路交通调查工作,类似于成立交通管理所的模式,对各交通调查站点进行管理。

3.5.2职能式管理

即在省、市两级公路管理机构内设立职能机构进行独立管理,类似于成立交通科的模式。

3.6管理经费

公路交通情况调查篇(2)

【关键词】公交线路;通行能力;服务水平;断面流量

中图分类号:U49

一、引言

在本次小寨立交长安路断面流量调查研究中,我们选取了小寨立交南段的一个断面为调查点,以从北向南和从南向北的两个方向上小寨公交站间的连线为准,在一定的时间段内收集通过该断面的公交数量,线路情况和载客程度,同时随机选取在公交站等车的乘客做了相应的问卷调查,将乘客对该点公交服务水平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了统计分析,也可以间接了解到此处的交通生成和吸引方向。

二、公交断面交通量调查实施

通过实地观测收集小寨公交站断面交通流量数据,全面直观地了解该车站站点所在断面的公交车车流量在时间、空间上的变化及分布规律,收集客流流量数据,为交通状况的改善,建设与交通控制与管理提供有效地数据。

连续记录在单位时间内(15分钟)道路某一断面的公交车车流量,并须按运行线路分别计入调查表中。必须认真并准确地如实填写实测数据,不可主观臆断捏造数据,以免失去数据的参考价值。同时,确保数据的连续性。测量结束以后,进行数据表格的汇总。每个时段内详细记录在小寨站停靠的公交线路车辆及载客情况,以15min为一个单位时间段进行观测和数据记录,将每辆在该站点上下乘客的公交路线及满载人数,车型种类纪录下来以表格的形式记录下来。一个小时内连续记录四个单位时间段。

对该车站的等车乘客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收集乘客对于公交运行现状的意见及建议,通过统计问卷的信息也可以得知部分客流的分布情况。

三、结果分析

由汇集的数据分析得出如下调查结果:

1.整个道路由北向南流量较由南向北的流量大,是其2倍多。另外,早九点到十点为出行平峰时段,公交运行流量变化不大,流量较为平稳。由于南面区域处于商业繁忙区,人口和工作地比较密集,由北向南方向的公交线路数量和客流量均较相反方向的多。同时根据后边的公交运行现状问卷调查表也可得知,在该时段出行的人中,务工人员占的比例较少,大部分为其它出行,例如去火车站,大学,及医院等。

2.该断面各车型所占比例:在小寨以南的断面公交车中,普通车型和空调车占了较大一部分比例,大约为80%,其余少部分为中巴,双层车最少,根据实地调查表得知在小寨站的双层公交车仅为603路,且全部为34座满或者全满状态,没有出现拥挤的现象。

3.公交客流量满载情况所占比例数据统计:60%的公交乘客可以在乘坐公交的时候找到座位,而且乘车时座位全满的比较占到最大,而有出现乘客站立的比例大约为40%,出现拥挤的状况,即一半及一半以上站立空间被站满的情况为20%,因此公交拥挤状况不容忽视,应当做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提高乘客出行的舒适度。而且根据问卷调查表的统计,有相当一部分乘客认为公交乘车状况比较令人不满意的部分就是空间太过拥挤,达到了难以忍受的地步。

四、问卷调查结果汇总

为了了解乘客对现有公交线路运行状况的意见看法及服务的满意程度,我们运用问卷调查表对小寨站等车的乘客进行了抽样调查,了解了部分乘客的出行基本情况及对公交服务的评价。

1.调查的30人中,20人认为从家或工作的地点步行道公交站点所花费的时间可以接受,10人认为时间太长难以接受。结合实际情况,由于小寨交叉口相对来说是一个规模较大的交叉路口,交通情况复杂,主要解决问题是高效快速的疏散交叉口大量的交通量,因此在以车流通行为主的地点,公交站点布设可能会存在距离较远的问题,可以通过优化站点布设和公交线路来改善这个问题。

2.大约13的乘客乘车天数都在5天以上,13的乘客乘车天数为3-4天,这部分乘客出行的主要目的地是工作地,出行时间有规律,时间地点线路都相对固定,是公交出行乘客中比较固定的一部分对象。

3.乘车拥挤程度统计:绝大部分乘客对乘车拥挤程度不满意,80%的乘客认为车上的拥挤程度难以忍受,乘车舒适度较差。

4.对于公交运营的准点率和乘车时间,保洁程度和维护,车票价格这几个问题,绝大部分乘客表示比较满意,出行等车时间较短,公交车都比较干净整洁,而且站台设计和信息标志也很人性化,通过在站台上查找目的地可路线公交可以比较轻松的找到对应的公交车。

5.评价换乘等车时间统计分析:60%的乘客等车时间约为11-15min,25%乘客等车时间为6-10min,通过现场的沟通调查,大部分乘客表示希望等车时间可以缩短,理想的时间是

结论:这是公交运行现状存在的最大问题,人口基数较大,出行需求随着社会的经济发展日益增长,乘客的数量剧增,但同时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和路线规划不能快速发展,很难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因此要解决乘车拥挤的问题需要政府的重视和交通科研的发展,做好交通量调查及其他相关基础数据的调查,为改善现行交通状况提供及时必要的可靠的分析数据。

公路交通情况调查篇(3)

关键词:公路改建;外业勘察;工作要求

中图分类号:U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1-0355-01

随着我国公路建设和营运里程的不断增加、区域经济迅猛发展,区域车流量增长迅猛,旧路现状已不能满足当前及今后发展的需要。为提高公路之间的连通度,充分发挥低等级公路服务地方经济的功能,公路改建工程将成为一项主要任务。因此,加强外业勘察工作直接影响内业设计图纸的质量。

一、外业勘察工作的目的和任务

公路勘测是通过对工程现场的勘察、测绘、调查、试验、协商等手段,搜集与公路设计相关的地形、地物、地貌、水文、地质、生态、气象、自然环境分布等自然环境资料及征地、拆迁、规划等社会环境基础资料,以满足设计方案论证、专业设计和确定工程造价的需要。

二、外业勘察工作的分组

外业勘察工作分为9个专业小组:选线、测角组、中线组、水平组、横断面组、地形组、桥涵组、道路调查组、概预算调查组、地质调查组。

三、外业勘察的要求

(一)选线、测角。公路改建工程大部分利用原有线形,可根据原有设计图纸及勘测资料,在满足勘测设计要求的前提下,确定路线方案,拟合老路恢复路线。选线、测角工作的要求:除常规做法之外,应注意所选路线偏移老路段的理由和顺接方式。

(二)中线测量。中线测量所设桩不但要表示路线平面位置,而且要满足后续组测设路线沿线两侧一定范围的地面高低起伏状况以及桥涵、占地、拆迁、交叉、不良地质等所在位置的要求。即在下列情况下除按规定设整桩外,还应加桩:1.路线纵、横向地面变化特征点;2.占地及拆迁起终点;3.桥涵及人工构造物处。桥梁需在两端桥头及桥中加桩,涵洞只需加设中心桩号;4.土质变化及地质不良地段的起终点;5.管道、道路、铁路、电线、水渠与中线交叉处;6.曲线主点;7.县、乡级行政区划分界处;8.构造物和路面面层类型变化处;9.路基变形及破坏处,路面类型及厚度变化处。

(三)水平测量。基平测量的要求:1.水准点设置要尽量选择永久性的地物,BM点位应不沉降、不移位、易保存,并在路线勘测与施工中皆能使用。2.水准点间距不易过短,一般每1~2km一个。中平测量:1.因为是旧路改建测量,所以除常规测量中桩外,还应注意测量老路的横坡、曲线的超高率等,要求100m测量一组断面,为今后内业纵断面拉坡提供参考。2.数据计算时应有专人复核。

(四)横断面测量。注意事项:工作量较大,而且测得是否准确,对整个路基土方数量有着重要影响。因此,要确保规范要求的精度和进度,严禁估测。

(五)地形测量。注意事项:因为是平原区地形,地貌坡降比小。地形图上高程注记点可放宽至100m一个,不用太密。地形图应标示出居民地、独立地物、管线及境界、公路、水系、植被等各项地物、地貌要素以及各类控制点、地理名称等。

(六)桥涵调查。注意事项:收集原有桥涵一览表,逐一校核。调查现有桥涵的结构尺寸及当前病害,留下影像资料,初拟改建方案。咨询当地群众了解桥涵的使用情况及上下游水利设施,确定是否需要增加桥涵数量。

(七)道路调查。道路调查的主要内容为:路基路面及排水、支挡、防护、道路交叉、安全设施、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调查;1、原有公路的等级、技术指标、修建年份和历次改建情况、路基宽度、路面宽度、路面结构及各层厚度、交通类型及交通量、历年交通量增长率的调查。2、原有边沟、排水沟的位置、结构型式,路基、路面排水状况、作用和现状。3、原有公路病害路段的位置,病害的类型、性质、范围及对路基、路面的影响。4、原有公路路基填、挖方边坡高度、稳定的边坡值。5、原有公路使用状况和养护资料。6、路侧取弃土或线外取弃土坑的位置、土壤种类、工程性质、取土弃坑(场)表面覆盖物及厚度、取弃土深度及范围、取弃土方式、取弃土季节,估计可取弃土数量,占地及赔偿办法。7、防护构造物设置位置、形式和长度。8、被交叉公路的名称、交叉位置、公路等级、交叉角度、加铺转角的面积、纵坡坡度、路基宽度、路面宽度、路面结构类型及厚度、排水和防护工程情况。9、与铁路交叉的铁路名称、轨道数、运行情况。10、公路与管线交叉的位置、长度、交叉角度、悬空高度或埋置深度、管线的种类、型号、规格、用途。11、互通式立体交叉、分离式立体交叉的影像范围。12、安全设施勘测需注意:原有标志、标牌、标线的使用情况和效果,需要新增安全设施的路段或位置。13、环境保护勘测需注意:改建公路中因挖损、塌陷、压占、取土、弃土造成的水土流失、侵占河道等情况;建筑垃圾、工业废渣、废弃物的地点、范围、数量及处理方案等。还应调查由于修建公路切割了原有的田间道路、排灌网络,以及其它地上的设施修建的项目、内容和数量。

(八)概预算调查。概预算调查主要内容为:筑路材料、临时工程、拆迁建筑物、拆迁电力电讯、砍树挖根、有关道路改建方面的协议书及意向书调查;1、沿线筑路材料料场调查包括砂、石、粘土、石灰及水泥、钢材、沥青等路用材料的供应地点、距路距离、运输方式、材料价格等。2、自采加工材料料场调查包括料场位置、材料品质、储藏量、成料率、料场覆盖层厚度、种类、开采范围、水文地质条件、产状条件和地质条件,地下水深度等。3、临时工程调查包括沿线可供利用的已有公路、桥梁和应修建的施工便桥、便道等的位置及长度。调查沿线电力、电讯线路情况并向有关部门了解路线附近的原有电力、电讯设施和架设公路临时电力、电讯线路的可能性,并估计其长度。4、拆迁建筑物、构筑物调查包括需要拆迁的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的位置、结构状况和数量。5、调查沿线伐树、挖根、除草的疏密程度、数量及长度。6、施工组织与概、预算资料的调查及有关道路改建方面的协议书及意向书调查。

(九)地质调查。主要内容通过必要的调查、观察、测绘、勘探和试验,掌握路线通过地带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为正确选定路线位置和进行路基、路面、桥涵及其它构造物设计提供有关地质资料,以满足编制施工图设计的要求。

结束语:公路外业勘察工作应加强各个组之间的沟通和联系,保证数据完整、真实有效,符合规范和内业设计的要求。

作者单位:湖北工业大学

河南商丘市豫东公路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公路交通情况调查篇(4)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做好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管理工作,落实农村公路“又好又快”的发展理念,为我市农村公路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保障。

二、工作目标

通过“回头看”活动,总结20xx年以来开展“质量年”活动取得的成效,在推广先进施工方法和管理经验的同时,查找差距,积极整改,弥补不足,迎头赶上。全面提高我市农村公路质量管理水平,为下一步的质量管理理清思路。确保既定的项目合格率达到100%、优良率每年上升一个百分点,三年内分别达到87%、88%和89%,主要质量指标(路基压实度、路面强度与厚度、混凝土强度)抽检合格率达95%以上的目标。

三、活动内容

(一)范围:20xx—20xx年以来农村公路新改建工程、危桥改造工程和渡改桥工程。

(二)参加单位和人员:市、县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农村公路管理机构、质量监督机构、各参建单位和人员,以及应聘参与农村公路质量监督的人员。

(三)时间安排:从20xx年5月20日开始至20xx年8月10日结束。其中:20xx年5月20日至6月15日为质量调查阶段,20xx年5月16日至20xx年7月5日为自查自纠阶段,20xx年7月6日至20xx年7月31日为整改提高阶段,20xx年8月1日至20xx年8月10日为汇总总结阶段。

四、职责分工

(一)市交通运输局负责组织开展全市农村公路建设质量“回头看”活动,并制订活动方案实施细则,对各县(区)质量年“回头看”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对各县(区)的成功经验进行总结交流和推广,对成绩突出的单位予以通报表扬,对于活动中发现的突出问题予以督促整改,对各县区 “回头看”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评估,对全市 “回头看”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二)各县(区)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是本次“回头看”活动的实施主体,负责组织本县区农村公路建设质量“回头看”活动。组织农村公路行业管理部门和质量监督部门,有针对性地选择一部分有代表性的参建单位(不少于总体参建单位的30%),对20xx年以来的新建和改建工程进行实体质量调查,对好的经验与做法进行总结,对出现的问题拿出有效的整改措施并组织有关单位切实整改到位。

(三)各级建设管理单位要根据市县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安排,对落实质量管理规章制度,细化质量管理责任和工作目标等方面进行总结,并督促和汇总相关施工、设计、监理单位的“质量年”总结。施工单位从严格履行合同,加强施工质量,做好技术交底,加强重点部位和关键工序控制方面做出总结;监理单位根据建设单位安排,从履行监理职责,加强监理抽检,督促施工单位建立独立的质量保证体系方面进行总结;设计单位根据建设单位的安排,从进一步提高农村公路设计质量,根据农村公路建设实际情况,体现节约、环保、安全、实用设计原则方面做出总结。

五、各阶段活动安排

(一)质量调查阶段

公路交通情况调查篇(5)

总体要求

通过全面、深入、细致的检查,进一步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排查治理道路交通安全隐患,完善道路交通设施严厉查处严重交通违法行为,有效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为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创造安全、畅通的道路交通环境。

组织领导

为使此次道路交通安全大检查工作落到实处,我街道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由街道陈世响主任任组,街道副书记陈桂官、副主任林鸿龙、林霄、派出所陈振翔所长为副组长,共同负责此次道路交通安全大检查活动。

主要检查内容

(一)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工作作会议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的通知》、《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和“责任落实年”工作落实的通知》精神,部署落实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重点工作情况。

(二)落实省公安厅、交通运输厅关于印发《省公路客运交通安全教育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加强对客运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情况的监督情况,配合敦促公路营运企业运用已经安装的GPS,加强内部车辆的监控情况。

(三)落实“3.15”南安会议和省交警总队《关于开展2010年度全省道路安全隐患路段排查治理丁作的通知》要求,加强对隐患路段、国道和主要省道中心隔离设施设置、国道和主要省道让行标志、标线设置排查、报告等情况。

(四)强化各项整治。要加大整治酒后驾驶、超速行驶、逆行、闯红灯、客车超员、货车超载、违法超车、违法停车、不按规定车道行驶、货车不按规定粘贴反光标识等重点违法行为;要加强事故多发单位的监管,对学校周边、学生周末班车、农村道路的行车秩序要重点整治。同时,要结合实际适时开展对工地装载车、“渣土车”交通违法行为的整治情况。

(五)定期对辖区有严重交通违法、发生死亡责任事故的客运车辆、客运驾驶人和企业集中抄告同级运输管理、安监部门,各地对相关情况适时存当地主要媒体公升曝光情况;对违法超员、经处罚不改的运输企业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从严处罚,并联合主管部门督促运输经营者对严重违法的驾驶人,建议予以停驾或解聘处理情况。

(六)制定完善突发事件应急交通管理工作预案,进一步完善恶劣天气道路交通管制信息通报制度,落实人员和应急装备、物资保障,组织预案演练情况。

(七)实施《省文明交通行动计划方案》,认真开展“文明交通行动”宣传工作,组织实施主题宣传日活动情况,结合“五进”工作,做到交通安全宣传“五联手”,即通过主动与广大媒体、教育部门、运输企业、保险部门、交通事故当事人联手情况,组织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类媒体,加大交通安全公益广告投放量,广泛宣传文明交通常识和基本要求,及时报道“文明交通行动计划”的工作进展情况。

(八)按照“四不放过”和“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加强道路交通事故的调查处理,严格责任追究。

(九)认真组织开展“迎世博、创文明、保平安”交通秩序专项整治情况,按照公安部和省公安厅要求,参予当地组织的车站、码头、机场的安全检查,参予当地设立的治安检查卡点,在全省各出入闽通道查堵危险品,加强枪支弹药保管情况的检查。

检查时间

此次检查从4月15日开始,至5月底结束。

工作要求

一要加强领导。道路交通安全大检查工作是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由省政府安委会统一组织协调,第一把手是搞好道路交通安全大检查的第一责任人,务必高度重视,亲自部署,认真按照安全生产“一岗双责”规定和本通知要求具体负责组织实施。

二要即查即改。要坚持边检查边整改,以检查促整改,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要进行切实而不敷衍的整顿,彻底消除事故隐患,对暂时不能整改的隐患和问题,要制定并落实防范措施,限时整改、跟踪落实:对检查中未发现的隐患或发现的隐患整改不到位而发生重大事故的,要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三要强化督导。要加强对包片、挂点的地区此次大检查工作的督促检查,按照以上检查内容深入基层一线督促指导,确保大检查工作取得实效。

公路交通情况调查篇(6)

一、工作目标

认真贯彻落实各级关于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有关会议和领导批示精神,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坚持立足当前、抓好当前的原则,超常规,超力度,从严从紧,集中攻坚,采取坚决有力的措施,全警上路大管控,全面查找和治理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突出问题,全力预防和遏制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确保实现以下工作目标:

(一)一次死亡3人以上特大交通事故明显下降,力争不发生一次死亡5人以上的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坚决杜绝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

(二)积极向县政府汇报,协调有关部门,加快双向四车道以上公路中间隔离设施设置工作进度,行动期间车辆正面碰撞交通事故同比下降10%以上。

(三)酒后驾驶、超速行驶、无证驾驶、疲劳驾驶、超员超载、混道行驶、无牌上路、挪套号牌、冲闯红灯、违法调头、违法超车、大货车穿越城区、低速载货汽车、三轮汽车和拖拉机违法载人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查处量同比上升10%以上,由此引发的交通事故同比下降10%以上。

(四)省道公路非现场执法率上升10%以上,发生交通事故同比下降10%以上,不发生有影响的多车相撞事故及长时间交通堵塞。

二、整治重点

(一)重点交通违法行为。严查严处酒后驾驶、超速行驶、无证驾驶、疲劳驾驶、超员超载、混道行驶、无牌上路、挪套号牌、冲闯红灯、违法调头、违法超车、大货车穿越城区、低速载货汽车、三轮汽车和拖拉机违法载人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

(二)重点管控路段。省道、县乡主要道路、城区道路、复杂路段,以及其他排查出的事故多发重点路段。

(三)重点管控时段。根据同时期交通事故统计分析,14时至20时道路交通事故多发的时段以及发生雨、雪、雾等恶劣天气影响的时段。

(四)重点管控车辆及驾驶人。长途客运车辆、客运包车、卧铺客车、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学生车辆、低速载货汽车、三轮汽车及其驾驶人。

(五)重点道路安全隐患。未按规定设置中央隔离设施的路段、无路侧防护设施的路段、道路交通标志标线缺失严重的路段。

三、整治措施

(一)实行全警上路大管控,把好控牢事故预防“主战场”。要树立全局意识,打破警种界限,合理调整警力配置,全警全力强化路面管控。交管大队要按照道路交通管理“包保责任制”和“35上路巡查”工作机制(即:大队班子成员每人每周至少上路3天,中队长每人每周至少上路5天)的要求,除留有必要的值班、办理业务人员外,最大限度地把警力投入到路面上去,维护交通秩序,严查严管交通违法行为。要切实加强预警研判,定期分析道路交通安全形势,研判事故预防对策,科学用警,加强对重点路段、重点时段的管控。要通过加强警车GPS定位系统,切实提高民警的上路率和管事率,认真解决路面漏管失控的问题。要针对冬春季节雨雪雾等恶劣天气增多的特点,及时与气象部门联系,提前分析预测警情,进一步修订恶劣天气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应急处置和救援预案,完善与交通运输、医疗卫生、施工救援等部门建立应急联动机制。要督促公路经营管理部门落实应急物资和装备保障,确保不发生因恶劣天气和道路施工导致的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不出现省道长时间、长距离的交通拥堵。

(二)强化重点整治,形成依法严管严查的强大态势。要在潍高路交管大队二中队门口、潍高路乐安收费站、辛河路交管大队四中队门口设立3处交通安全检查服务站,以静制动,加强对重点交通违法行为、重点车辆和驾驶人的检查。对7座以上客运车辆和学生车辆的检查,要做到乘载人数必查、驾驶时间必查、驾驶资格必查、车辆审验情况必查、车辆安全设施配备情况必查、车辆轮胎磨损状态必查。对检查结果逐项登记,对查处的客运车辆、学生车辆超速50%以上和超员20%以上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分别及时通报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对运输剧毒危险化学品车辆的检查,要做到载重量必查、道路运输许可证必查、运输时间必查、运输线路必查、驾驶时间必查、驾驶资格必查、车辆审验情况必查、车辆安全和防护设施配备情况必查、车辆轮胎磨损状态必查,对查处的运输剧毒危险化学品车辆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及时通报安监部门、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委托运输的企业。要切实加强城区道路交通管理,会同交通运输、城市管理等部门,按照部门职责分工,各司其职,互相配合,加大综合治理力度,严查严处酒后驾驶、超速行驶、无证驾驶、混道行驶、无牌上路、挪套号牌、冲闯红灯、违法调头、违法超车、大货车穿越城区、“摩的”违法载人、乱停乱放等突出交通违法行为,净化城区道路交通环境。要充分发挥公路全程监控、卡口拦截系统以及测速抓拍等道路交通技术监控设备的作用,加大非现场处罚力度。路面执法工作坚持“严”字当头,对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做到不依法处理不放过,不消除违法行为不放过,持续保持严管态势,坚决把严重交通违法行为的发生率降下来。集中整治行动期间,每月10日、25日为全省集中统一行动日,各单位要整体联动,加强协调配合,增设临时宣传站和检查点,形成集中严管的强大声势。要坚持集中整治与日常管理相结合,在全县掀起交通违法整治高潮。

(三)强化源头管理,筑牢事故预防第一道防线。要积极向党委、政府汇报,提请县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对运输企业安全运行状况开展一次安全隐患排查。清查企业挂靠经营问题,督促运输企业落实交通安全主体责任。检查营运车辆安装和使用GPS监控系统情况,督促运输企业落实24小时值守监控制度,特别是加强对夜间长途客车、卧铺客车、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的动态监管,及时警示车辆驾驶人,严防发生超速、超员和疲劳驾驶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要集中整治货车隐患,对在用的重、中型货运车辆未按期参加车辆安全技术检验的,及时告知运输企业或车主补检;严格落实车辆外观尺寸、货车粘贴车身反光标识和安装防护装置等查验要求,对不合格的车辆,一律不予核发检验合格标志。要严格营运驾驶人管理,每月对营运客车驾驶人交通违法记分进行一次清理,凡累积记满12分的,要及时抄告交通运输部门,责令企业禁止驾驶人继续从事营运,并限期到公安交警部门接受处理。

(四)强化隐患整治,净化道路交通环境。要按照市政府与县政府签订的《年度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目标责任书》要求,积极向县政府汇报,建议县安委会组成工作组,开展道路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回头看”活动。对今年排查出的事故多发路段、秩序混乱路段、安全防护设施和管理设施严重缺失路段、公路桥梁隐患的整治情况进行一次检查验收。重点检查公路中间隔离设施设置工作进展情况。对交通安全隐患治理情况,要逐一建立台帐,提出具体的整改意见及建议,及时向县政府报告,明确责任单位,督促尽快落实整改措施。对尚未整治或者整治不彻底的,要实行挂牌督办。

(五)强化宣传教育,营造浓厚的交通安全宣传氛围。要以提高广大交通参与者的交通安全意识为出发点,开拓宣传工作思路,创新宣传工作形式,切实增强宣传教育的针对性。要抓住此次集中整治行动期间节假日集中的契机,以驾驶人、中小学生、居民、村民、私家车主为重点,组织派出所、交管中队等基层民警,发动企业村居负责人、道路交通安全宣传员和志愿者,深入乡村、社区、学校、集市等,针对不同群体的特点,开展全方位的宣传教育活动。要开展典型案例警示教育,将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案例制作成宣传资料,以案释法,教育广大交通参与者引以为戒。要强化与宣传部门的配合,采取时效新闻与深度专题相结合,现场直播与新闻记者随警作战相结合,集中报道整治行动战果,曝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扩大宣传影响。要深化温馨提示活动,按照“畅通安全行”主题活动的总体要求,尽快在城市主干道路、农村县乡主要道路、省道公路设立温馨提示语,并及时应对恶劣天气采取的交通管控、分流等工作信息。

四、工作要求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县局成立道路交通安全突出问题集中整治行动领导小组,由县长助理、局长任组长,副局长、交管大队大队长任大国,副局长、指挥中心主任,纪委书记,政工室主任任副组长,县局各科室所队负责人为成员。集中整治行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集中整治行动的指导协调、情况调度工作。各单位要深刻认识当前做好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维护全县社会治安形势稳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强化措施,落实责任,举全警之力,抓好贯彻落实。

(二)切实加强规范执法。要进一步贯彻落实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要求,切实规范路面民警执勤执法行为。要严格落实交通民警执勤执法工作规范,进一步规范道路交通技术监控设备的设置、使用和管理。要切实加强对协警队员的管理,加强教育培训和制度管理,严禁从事超越职权范围的活动,坚决防止因工作不规范造成社会不良影响。同时,要切实做好民警自身安全防护工作,结合季节特点,配齐安全防护装备,教育民警在执勤执法时严格遵守有关安全防护规定,确保民警自身安全。

公路交通情况调查篇(7)

【关键词】路网调整;交通量观察站点;规划原则;方法

一、引言

随着公路交通建设的快速发展,公路交通情况的调查和分析工作已成为公路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对指导公路规划、建设和管理意义重大。交通量观测站点是公路交通状况调查统计和分析数据的直接来源,交通调查数据的质量直接影响到统计和分析的结果。目前,为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促进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各地区的国道和省道均进行了调整,在此背景下,其交通量观测站点也应进行相应调整。

二、路网调整下交通量观测站布设总体思路

从系统分析的角度看,交通量观测网络布设的目标应实现观测站数最少,位置设置最合理,最能把握地区交通流状况变化特征。在观测站布局中应分别对已有道路网中已布设观测站、未布设观测站的道路和拟建道路进行布设分析,同时还需考虑路网系统功能的需求。对于有交通量实测数据( 从支持流量数据转换的收费站及已布设的观测站获得) 或预测交通量的道路网, 因其具有一定的数据支撑, 站点的布设可在对各已知交通量路段数据分析的基础上, 通过相邻路段流量偏差计算及相关性分析确定站点的布设路段区间, 以进一步达到布设的目标。对未布设观测站的道路及规划的新建道路,由于没有历年数据支撑,难以完全应用定量方法确定观测站位置与数量,要根据路网的结构及形态,对道路重要度以及相关线路进行区位分析,找出该道路的交通量变化临界点,结合交通预测的变化特征分析、布设原则及观测点代表路段的长度限制(最长不宜大于50 km),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合理确定这些道路观测站的布设位置与数量。

三、交通量观测点设置的总原则

1.从全面反映公路网交通流量及特性出发,结合公路网布局、公路的行政等级、技术等级及公路规划建设等因素,在充分利用原有公路交通量观测站点的基础上,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2.观测站点应设在交通流比较稳定,流量和特性可代表某个路段区间交通流量和特性的地点,这个路段区间称为观测里程,也称代表路段长度。代表路段长度应按实际情况确定,一般为20至30公里。代表路段的分界点一般设在交通量明显变化处。原则上各行政区划的分界处应作为代表路段的分界点。

3.比重调查、车速调查站(点)设置应尽量与交通量观测站(点)合并设置。

4.交通量观测站的位置应选择在视线开阔、便于安装观测仪器、公路路线纵坡小于2%的直线路段处。

5.尽量利用收费站、监控系统站、养护管理站等设置交通量观测站点。

四、连续式交调站点的规划原则和方法

1、规划原则

(1)全面覆盖的原则

进行观测站点的布设时,应在保证一定精度的前提下做到对路网的全面覆盖,避免出现调查盲点,提高调查的空间覆盖率和数据代表性。

(2)实事求是、合理布局的原则

进行观测站点的布设时,应注意与国家高速公路路网布局相协调,与不同地区间路网形态与技术特征存在的差异相协调,根据地区及路网特点采取不同的布设对策,实事求是、合理的布设观测站点。

(3)规模适度的原则

在保证对路网全面覆盖的前提下,突出站点布设规模与布设效率的最优平衡,避免产生冗余站点,最大限度的减少动态交通数据采集体系的建设投入和后期运行投入。

(4)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原则

研究站点布设方法、确定布设方案时,应坚持以定量分析为主,定性分析为辅,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原则,保证布设方法与布设方案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定性分析应

充分考虑大中城市出入口、重要经济节点、重要路网节点、重点旅游风景区、重点港站枢纽的影响,考虑未来路网形态变化的影响,提高布设方案的普遍适用性。

(5)地区间合理负担的原则

在布设观测站点时,应特别关注省际间交通出行的规律和特征,做到国家高速公路省际交界处均有观测站点覆盖。在确定具体布设方案时,应考虑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做到观测站点的合理分布与分担。

2、规划方法

采用“两阶段布设法”对交通量观测点进行规划,所谓“两阶段布设方法”是指两阶段布设防范分为相对偏差分析和相关系数分析两个阶段。即第一阶段通过研究基本单元路段交通量的发生与变化规律,以预设的偏差控制指标为控制要素,对路段交通量进行偏差分析和初步合并;第二阶段在初步合并路段中,通过相关分析寻找相关路段规律趋同路段,并确定最终的调查站布设方案,做到以下一个调查站的调查数据代表多个特性路段相近路段的实际数据。

五、间隙式交调站点的规划原则和方法

1、间隙式交通量观测站是连续式交通量观测站调查工作的补充,以全面掌握整个路网的运行情况,其布设应满足:

(l)间隙式观测站的布设应与连续式观测站的布设相协调。

(2)在断面交通量可以代表路段交通量处设置间隙式观测站,并只设一处。

(3)在交通流量比较稳定路段设置间隙式观测站。

(4)应根据公路里程、交通量分布变化程度确定间隙式交通量观测站布设数量。

(5)为避免集中在城镇周围,间隙式观测站应设在偏离城镇出入口处5km以外。

(6)布设至少一处间隙式观测站在干线交叉口间。

(7)一般情况,间隙式观测站间距在平原或微丘路段宜为20一30km,重丘或山区路段宜为30一40km,在城镇稀疏、交通量少的路段,间隙式观测站间距可适当拉长。

(8)同连续式观测站一样,间隙式观测站位置已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若实际道路改线则间隙式观测站应相应调整。

(9)国道渡口处不论交通量大小,均应布设间隙式观测站。

(10)特殊情况下可设立临时观测站点,观测如渡口、桥涵隧道出入口、交叉口处的交通情况,任务完成后即可撤销。

2、间隙式观测站的设施可采用以下几种形式: (1) 固定式观测站房; (2) 简易式观测站房; (3) 沿线道班房、检测站; (4) 沿线民房、旅馆等。

六、比重站点的规划原则和方法

对于比重站点,在交通量观测站的规划中使用较少,主要用来记录正反两个方向车流量的比重,是连续式观测站和间隙式观测站调查工作的补充,其规划的原则和方法与总的原则和方法一致即可。

总结

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迅猛发展,我国交调工作严重滞后于公路的发展建设,观测站布设没有形成合理的布局,现有的站点布局已无法满足公路管理、居民出行的需要。交通量观测站点是公路交通状况调查统计和分析数据的直接来源,在道路网络进行调整后,对交通量观测站点进行相应的规划调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交通量观测站点设置原则,百度文库(http://)

[2]刘继伟.省域高速公路网交通调查观测站点布局规划研究与应用[D].长安大学,2011

[3]国家高速公路网交通量调查观测站点布局规划,百度文库(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