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水产养殖发展方向

水产养殖发展方向精品(七篇)

时间:2024-03-22 14:49:05

水产养殖发展方向

水产养殖发展方向篇(1)

1水产养殖业发展创新性趋势

创新性养殖模式:低密度、高效益。目前来说,养殖的高密度、低收益往往是制约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因素之一。在高密度的养殖作业中,鱼病虫害的发病率往往较高,收获的鱼类身体内往往残留有大量的农药等化学残留物,水质也会因此恶化。在今后的水产养殖中,必然会在低密度的养殖环境中进行自然养殖,尽量避免农药的使用及污染。创新性养殖方法:立体型、复合型养殖模式。水产养殖的模式不再仅仅局限于单一性养殖,会慢慢趋向于复合型和立体型养殖模式。创新性思想:改变养殖从业人员的思想观念,改变营销策略。从业人员不再仅仅局限于技术性、单纯性的养殖作业,在今后的发展趋势中,养殖人员的养殖方向将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真正做到将生产重心转变到水产营销上来。创新养殖资本:养殖业的发展是以市场需求为风向标的。在国内水产养殖渐成规模的今天,应当紧抓机遇,创造自己的特色品牌,走健康、环保的水产养殖路线,例如号召水产养殖低脂肪、高蛋白、高营养等特色养殖,真正做到特色养殖,提高养殖资本。创新性养殖品种:我国养殖业逐渐发展的今天,多品种的区域养殖将逐渐偏向于独一品种的特色化养殖,单一的养殖品种更加有利于形成强势品种,加强养殖业的地域独特性,拉大与周边养殖业的差异,在激烈的养殖产业竞争中加大自己的养殖优势和竞争力。

2对于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建设性意见

2.1继续深化养殖结构改革养殖结构的改变应当从养殖属性和养殖方向来进行更新改革。例如沿海地域的滩涂养殖比较普遍,但也有必要尝试工厂化作业养殖或者深海养殖,将养殖空间最大化扩张。在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心理需求也在不断发生着改变,从前满足于温饱,而现在观光旅游已然较为常见,所以养殖业可以向观光类、休闲类方向发展,利用养殖业天然的地域优势来吸引消费,带动地域化养殖业的发展,继而带动该地域相关产业的共同发展。

2.2加大养殖品种优化在养育品种上,需要注意的是必须选一种稳定性较强的鱼种,类似于草鱼、鲈鱼、大白鱼等需求量较大的淡水鱼类就可以大规模养殖,另外也可以引进其他有优势的鱼种进行实验性养殖,例如一些高蛋白低脂肪的鱼种在市场上就颇受欢迎。需要注意的是,养殖珍稀或者外地鱼种过程中必须有相关技术专家的监督和指导,尽量避免因鱼种养殖的技术性问题所造成的资源和资金的浪费。

2.3不断提升养殖区域优势在水产养殖业中,往往地域化较普遍,在这个基础上引进政府的参与,建设区域性的养殖培育基地,最大化利用地方政府的牵头作用。地方政府需要尽量调动水产养殖业的群众参与性和企业合作性,建立公众的技术小组,真正带动该地域的水产养殖业共同发展,从而提高该地区水产养殖业的整体优势。

2.4保证养殖品种的质量安全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水产养殖业也面临着更大的发展机遇和空间,然而市场竞争和挑战也是相应增大的,对于水产品的质量和价格要求也越来越严苛。以前的高产量、低质量的养殖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国际化市场的需求。所以渔业产品的质量安全已经成为我国养殖业能否具有国际化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在这种发展需求之下,首先考虑养殖的标准化操作,监理一套完整而又科学的养殖操作流程,摒弃旧有的人工化、经验化养殖,其次考虑引进先进的质量监测系统和模式,为水产品提供更加完整的质量保证,在生产过程中也必须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实行更加严格和规范的管理系统,加大监管力度,提高养殖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从主观上杜绝不安全因素的产生。

水产养殖发展方向篇(2)

【关键词】水产养殖;经济效益;经济发展;渔业经营

从资源储备来看,我国水域面积辽阔,适宜发展水产养殖业,具有发展水产养殖行业的先天优势。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水产养殖行业正在由资源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创新养殖理念,运用现代技术提升水产养殖附加值,是现代水产养殖的重要发展方向。探索提升水产养殖经济效益的方式,是水产养殖从业者与理论研究者的重要课题。

一、充分引进名优品种养殖

在我国现代水产行业中,明显存在着结构化分化的问题,低端水产养殖品种供大于求,价格很低,但是高端水产养殖品种价格却一路水涨创高。在开展水产养殖过程中,要提升经济效益,就要引进名优品种,实现精品化养殖,推动水产养殖经济效益的提升。从养殖品种来看,要以名贵水生生物为主,包括甲鱼、河蟹、鲈鱼、淡水白鲳等品种都具有广阔的市场,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在引进名优品种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当地水文条件,根据当地气候,进行有针对性的引进。在水产养殖过程中,要注重品牌的塑造,打造全产业链,形成品牌效应,进而提升水产养殖经济效益。在名优品种引进上,要充分考虑自身的销售辐射圈,要根据自身销售范围,确定养殖品种,根据不同客户的差异化需求,选择最优化品种,很多水产品种虽然具有较高的附加值,但是在本地没有市场,在引进时候就要慎重选择。

二、全面发展规模化水产养殖

在开展水产养殖过程中,要打破传统的条块分割养殖状态,形成规模化养殖。通过开展规模化颜值,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集约,提升经济效益。开展规模化水产养殖,可以引进大规模操作机械,提升劳动效率,同时在规模化基础上,实现水、电、路的统一配置,可以提高劳动效率。通过合作养殖等方式可以充分发挥水产养殖的资源优势与技术优势,特别是在水产养殖产业链打造上,可以引进相关交易主体,充分发挥各方优势,提高水产养殖附加值,实现水产养殖经济效益的有效提升。同时,开展规模化养殖也可以打通销售环节,提升经济效益。基于此,可以看出,现代化规模经营在养殖行业已经得到充分发展,是现代养殖行业发展的重要路径。

三、推广集约化养殖模式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要想提升经济效益,要大力推广集约化养殖模式。举例来说,在饲料投放过程中,要尽到科学化喂养,引进现代喂养技术,通过混养等方式,提高经济效益。在养殖过程中,通过集约化养殖,可以有效降低养殖成本,节省相应开支,进而提升水产养殖经济效益。不管是在种苗引进与饲料采购过程中,都要充分发挥多样资源优势,进行有效的横向和纵向对比,实现养殖资金的有效利用。与此同时,要充分重视科技在水产养殖中的作用,通过引入现代养殖技术,提高经济效益,减少水产养殖品种的死亡率,提高经济效益。在日常管理过程中,要注重科学养殖方法的运用。

四、大力开展互联网营销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由于水产品不容易保存,因此销售环节至关重要。要想提升水产养殖的经济效益,就要打造从生产到销售的全产业链条。现代物流技术的发展,给水产品销售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传统的水产品销售模式一般都依托于集市和市场,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在水产品营销过程中,要充分依托互联网技术,通过互联网平台开展网络影响,运用“B2C”营销模式,减小水产营销的中间环节,通过网络打造自身水产品经营品牌,实现经济效益的提升。在开展网络营销过程中,要充分借鉴现代互联网营销理念,通过互联网搜索引擎和多媒体社交平台开展营销,提高水产养殖的经济效益。

五、注重水产养殖的层次性

在开展水产养殖过程中,要注重养殖的层次性。首先,要注重养殖品种的层次性,单一品种养殖很难有效提升经济效益,很容易造成资源浪费的现象,因此可以通过不同品种混养的方式,有效提升养殖资源的利用率,进而提高经济效益。对于水产养殖销售而言,也要注重层次性营销,要根据季节变化,打好反季销售时间差,均衡水产品上市时段,避免在供大于求的时候集中上市水产品。在水产品传统淡季,可以采取保本销售的方式,在水产品消费旺季,要加大水产品供应量,达到抢占市场的目标。特别要注意的是,要做好节日期间的水产品供应,因为在节日期间消费者普遍对水产品r格缺乏敏感度,可以有效提升附加值,提高水产品经济效益。在水产品销售环节,还要做好储藏和运输工作,提高水产品保鲜度,进而提高水产品销售价格,实现经济效益的提升。

六、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水产养殖行业正在由劳务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提升水产养殖经济效益,是现代水产养殖的重要发展方向,通过创新养殖理念,运用现代养殖技术,可以有效提升水产养殖附加值,实现水产养殖集约化管理。

参考文献:

[1]邢丽荣,徐翔.水产养殖的经济效益与环境影响――池塘罗非鱼不同养殖模式的比较[J].生态经济,2016,32(7):143-147.

[2]王欢.水产养殖经济效益的提高[J].小作家选刊,2015(15):22-23.

水产养殖发展方向篇(3)

各位领导、各位社员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欢聚一堂,召开一年一度的**水产专业合作社社员代表大会,借此机会,我代表**市**水产专业合作社向各位关心支持**合作社发展的领导、社员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由衷的感谢!

水产养殖业已成为我镇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我镇共有水产养殖面积4.36万亩,其中内塘养殖2.96万余亩,长荡湖围网养殖1.4万余亩,人均占有水面1.3亩。2010年,我镇河蟹年总量达3095.6吨,产值4.13亿元,同比增长14.7%。为全镇人均增收500元以上。近年来,我社以科技养殖为引领,以养殖增效、社员增收为目标、以夯实养殖发展基础,转变水产养殖发展方式为重点,在水产科技创新示范、推广、转化上下功夫。涌现了像袁田庚、蒋春生、张国才、冯和生、曾跃军等一大批养殖效益好、带动能力强,亩净效益在6000元以上甚至达万元的养殖户。近年来,按照优质、高效、外向、生态安全的要求,我社紧紧围绕渔业增效、农民增收和水产品市场竞争能力这一中心,强化社员培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高效生态河蟹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以河蟹为主的水产业在大农业中的主导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确立。,我镇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水产经济作出了贡献。

三年来,,,水产专业合作社的各项工作一直得到了上级政府和各位社员的大力支持和关心,我社把水产高效、生态养殖、有机养殖作为农业保增长的重点来抓,通过强化技术推广,主导产业规模扩张,突出效益提升三大举措,使水产养殖业由定性走向量化、由传统经验走向科学养殖,不断加快我镇高效渔业的建设步伐,努力实现水产大镇向水产强镇的跨越。

三年来,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我社坚持“资源本土化、生产生态化、组织合作化、经营市场化”的原则,遵纪守法,规范操作,诚信服务,认真接受上级部门的领导和管理,始终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立足于自身区域条件、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和效益为前提,开展养殖模式调整,我社每年均举办水产养殖科技专题培训班两期以上,努力推进我镇河蟹养殖向高效、生态方向发展。通过三年的运作,我们从单项的水产养殖向农产品包装、加工、休闲观光等领域拓展,形成了一个以水产养殖为基础的产业链和多元化的新型产业。这充分体现了我社社员“团结、创新、务实、争先”的精神,同时我社以市农林局渔业科技入户工程为契机,发挥合作社的功能,使渔业科技入户的科学管理贯穿养殖全过程,实行蟹、虾套养,提高池塘的综合产出率和经济效益。这充分展示了我社养殖业充满生机和活力。水产业的发展壮大,不仅有效地推动了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快了农民增收致富的步伐,农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改善。而且有力地提升了儒林镇的知名度,加快了我镇经济发展。

各位社员,过去的一年,全镇水产养殖工作卓有成效,成绩来之不易,主要归功于镇党委、镇政府的正确领导,归功于有相关技术指导部门的大力支持,归功于我们各位社员和广大养殖户的共同奋斗,但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新的形势下的新挑战,一些新的矛盾又凸现出来。一是养殖基础设施薄弱,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经营规模普遍不大,不能适应现代养殖的发展需求;二是发展极不平衡,由于养殖户的思想观念存在着较大差异,使村与村之间、户与户之间的投入理念、技术水平、管理能力等方面有着明显差异,导致河蟹病害频发,同时也有部分池塘不合理的大量投喂饵料和滥用药,乱用药,加剧了养殖环境的恶化。三是养殖风险不断增大;四是科技养殖管理有待加强,一些先进的养殖技术还没有得到全面普及;五是自育蟹种面积偏少,制约了河蟹养殖的产量和回捕率(目前我镇养殖面积30800亩左右,蟹种培育自给率不足20%,远远不能满足养殖的需要)。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我们要以创新为动力,以实现养殖业增效、社员增收为根本出发点,以大力推广养殖业科学化、规模化、产业化为主线,做强、做大、做优水产养殖业,走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养殖之路,不断提升水产养殖业档次水平;不断提升水产养殖业项目推进水平;不断提升水产养殖业规模化经营水平;不断提升水产品无公害绿色品牌水平,紧紧依靠党和政府及广大社员,进一步做大、做强以河蟹、青虾为主的水产品牌,开拓国内外市场,扩大产业的知名度。紧紧依托长荡湖4A级旅游区的开发,要进一步放大长荡湖效应,大力提升水上旅游、餐饮、休闲等服务业的品味,打响以长荡湖大闸蟹为品牌的河蟹产业,推动我镇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

在“十二五”规划期间,我们要以 《农民专业组织法》为准则,积极主推河蟹养殖品种和蟹池微孔管道增氧生态高效养殖技术,在生态环境养殖、水产品质量改善上下功夫,大力宣传放养优质大规模自育蟹种和水循环建设的优势,积极推广栽种复合型水草和高蛋白饵料投喂以及科学的防病治虫等方法,建立一个结构合理、资源再生、环境改善、效益增加的养殖经济模式。发挥北干河科技示范园辐射功能,以点带面,扩大示范效应,做到实施一个项目,推广一项技术,创立一个品牌,培育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根据我社的实际情况和广大养殖户的要求,结合市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和渔业科技入户工程,把学到的科学养殖知识用到养殖生产实践中去,不断扩大养殖科技的影响力,使广大养殖户既满口袋,又富脑袋,发挥各自优势,进一步优化养殖模式,改善养殖条件和技术,提高科技含量,降低生产成本,改善品质,扩大生产总量,共同促进养殖业收入的快速增长。

今后的水产养殖业竞争日趋激烈,面对严峻的形势,我们要以蟹业增收、农民创收为核心,实现养殖业的新跨跃。依托自身的养殖优势,增强品牌意识,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实施无公害生态养殖推广和使用微孔纳米管道增氧新技术,使我们的养殖业向多层次、全方位的方向发展,加大对渔业生产中违禁农药的宣传和监督力度,让我们的广大社员都清醒的认识到违禁农药对河蟹产业发展的不良影响,从而杜绝违禁农药的使用。我们要打破自我满足、低效运行的局限性,充分发挥养殖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不断推动水产养殖高效、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各位领导、各位社员,借此机会,我谨代表儒林**水产专业合作社,恳请各位多多关心合作社的发展,我们将采取上下结合,建设扩大销售网络,搭建养殖业与市场之间的桥梁。将把握机遇,提升经营理念,最大限度地保障社员的经济利益,努力做好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将突出规模优势、品牌优势和效益优势,加快科技创新,挖掘内部潜力,紧紧依靠广大社员,更加注重生态养殖环境改善、科技及资源投入,认真推进优良品种的引进,把广大社员增收作为合作社工作的核心任务,把提升水产养殖的效益作为合作社的重要目标。

河蟹养殖是我镇农民的主导产业,面对现有的各种资源优势,如何做大做强养殖业,合作社在今后的发展过程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革新传统养殖的旧观念,加快传统养殖向现代化养殖转变,相信科学、相信知识,把依靠科学养殖作为合作社长远发展的保证。

2、加快现代高效、多元化水产养殖体系建设,积极与市、镇二级农技推广部门保持密切的联系,关注养殖模式的更新,关注新养殖技术的发展。

3、根据水产养殖特征,走持续发展的道路,我们将把广大社员增收作为根本目标。

4、确保我社水产品安全、生态和农药含量不超标,我们的广大社员要带头执行市委、市政府关于禁止使用农用违禁农药的通知精神,自觉保证农产品质量,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健康权益。

5、树立水产养殖资源价值观和循环经济的新观念,要改变以住个别养殖的老经验、老传统,带头推广科学的养殖方式,用科学来促进增收。

社员朋友们,市场孕育着希望,我们必须乘势而上,咬住全年目标不放松,加强管理、加大投入、奋力进取,既要全力做好今年的水产养殖工作,还要抓住发展水产养殖的机遇,不失时机地调结构、促转型,提升发展水平。要有抢抓机遇,赶超一流的雄心,要有进一步坚定发展的信心,在养殖管理上开创新局面,在创新发展上强化新举措,千方百计推动水产养殖业又好又快发展,为我镇水产养殖长远发展增添更大后劲。恳请各位领导多关心,各位同仁一如既往的支持合作社发展,各位社员多努力,为合作社的发展共同奋斗,为我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水产养殖发展方向篇(4)

关键词:多元用海;海水养殖业;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6-0110-02

旅顺口区是大连市海洋开发利用程度较高的一个辖区,海洋经济已成为该区经济最具活力的增长点。海水养殖业是旅顺口区海洋经济中的传统优势产业,在大连乃至全国具有很强的竞争力。然而,随着城市的扩张,在多元用海矛盾冲突下,海水养殖业发展规模呈现萎缩的趋势,迫切需要依据海洋自然属性和社会需求,优化海域资源与产业资源配置,实现海域有序、有度开发利用与海水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有机契合。

一、旅顺口区海水养殖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传统养殖空间萎缩趋势继续上行

旅顺口区海水养殖业的发展面临着多元用海情况下的生存危机和紧迫感。随着沿海地区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临港、临海工业项目用海日趋升级,城市的扩张致使城乡养殖池塘被大量征用,养殖空间逐渐萎缩,海水养殖业亟须拓展新的发展空间。

(二)海域养殖资源配置不尽合理

养殖总体布局有待进一步优化,一些深海水域未能得到充分利用,另一些水域养殖模式及管理技术相对于现代水产养殖业的要求还有差距。粗放式养殖仍占据较大比重,某些集约式养殖项目虽有所发展,但集约化、自动化程度不高。高效的网箱养殖尤其是深水大网箱养殖方式尚未开发。

(三)养殖水域环境质量监控压力增大

来自陆域大型项目建设向近岸迁移,近岸生态环境监控压力加大,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量有增多的趋势,对近岸及河口的环境质量具有潜在性的影响,加大了环境监控的压力。

(四)适应都市型现代养殖业发展的基础设施还较薄弱

旅顺口区是海水养殖业传统产区,开发较早,尽管经过多年的投入和改善,基础设施有了较大的改进,但相对于都市型现代渔业示范区仍需要较大程度的改进。一些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拓宽融资渠道。

(五)养殖集约化开发程度偏低

旅顺口区海水养殖分散经营占有较大份额,各别空间开发还较粗放,而另外部分空间利用相对不足。养殖生产者组织化程度较低,大部分个体经营户养殖规模小,抗风险能力较低,难以适应现代渔业集约化、园区化的建设要求。资源优势向效益优势转化的创新力不足,优势品种的市场竞争力有待加强。

二、旅顺口区海水养殖业的发展潜力

(一)旅顺口区渔业用海空间潜力

2012年10月10日,《辽宁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区划)得到国务院的批复,区划确定了至2020年辽宁省海洋功能区划实施所要实现的目标以及海洋开发与保护的战略布局。按照区划中海岸基本功能区登记情况,旅顺口区海洋自然保护区面积91万亩,旅游休闲娱乐区2.7万亩,港口航运区19.9万亩,保留区127.8万亩,农渔业区仅1.6万亩。这是否意味着旅顺口区海水养殖业没有发展空间了呢?实际上仍然有较大的空间利用潜力。保留区内可维持原有养殖业的继续发展,同时在保留区内可以拓展新的养殖空间。另外,对于自然保护区和旅游休闲娱乐区,在保证不对这些功能区基本功能造成不可逆转改变的前提下可以从事养殖生产,对于特殊功能区,在符合军地协议的前提下也可以从事养殖生产。

(二)海洋渔业资源开发利用潜力

旅顺口区海域的海洋化学、海洋物理适宜性程度高,海底结构多样,生态环境系统复杂,决定了渔业资源的丰富和养殖品种的多样性。经过多年的发展,旅顺口区已形成鲍鱼、海参、海胆、魁蚶、海带、裙带菜六大主导品种,如果合理开发和利用,能大大提高旅顺口区渔业生产力的优势。旅顺口区沿海水质肥沃,海水增殖条件优越。目前增殖的主要是短距离洄游的高值品种,整个放流种类和数量尚属小规模式生产。即使放流历史较长、生产规律明显的品种,其增殖放流水平仍很不稳定。人工鱼礁的渔场效果总体上也未达到可供大量生产的水平。从这些方面来看,渔业资源开发潜力仍然较大。

(三)高效深水网箱渔业开发推广潜力

旅顺口区海水养殖有着悠久的传统,几十年的发展,现已形成水面、海底、工厂化立体利用的养殖格局。然而,高效的网箱养殖技术特别是深水网箱养殖技术未能得到推广。受投资风险大、投资周期长的影响,特别是传统养殖观念的限制,深水抗风浪大网箱养殖技术在旅顺口区刚刚起步。深水抗风浪大网箱养殖是一种高投入、高产出的现代新型装备海洋设施渔业,相对于传统网箱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和科技属性。融入高新技术元素的深水网箱及养殖,使近海养殖从低层次的粗放、脆弱型生产向多元化科技稳定型转变,支撑旅顺口区海水养殖迈向深海,形成农业生产体系向工业生产体系的质变,促进养殖业平稳、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四)海洋牧场建设发展潜力

旅顺口区有20万亩海域可供人工鱼礁投放,适宜底播增殖的海域有60万亩,具备海洋牧场建设的天然优势。从海面向海底空间挺进,不仅是延伸发展空间的需要,也是推动养殖模式变革的需要。从采捕天然资源转变为以采捕养殖资源的海洋牧场建设已成为2l世纪海洋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海洋牧场建设作为一种现代渔业技术革命,将拓宽渔业发展空间视野,面向更广阔的海域发展海洋集约化养殖技术,以挖掘海洋生物资源的巨大潜力,增强蓝色食物生产供应能力,建设良性循环的海洋生态系统,形成合理的渔业资源开发体系,促进海洋渔业经济的持续发展。

三、旅顺口区海水养殖业发展资源配置路径

(一)实施科学的海域功能管制

实施海域功能管制应充分考虑具体海域的自然条件和特点,最大限度地释放海域的资源潜力。在海域基本功能未被开发利用之前,在保证不对海域基本功能造成不可逆转改变的前提下,应允许利用其他类型的开发活动。对于基本功能已经被开发利用的海域,也应允许安排与基本功能相适宜和兼容的用海活动。海域功能管制的途径应从以前单一的海域用海途径,拓展到对海域用途和用海方式的双重管制,限制粗放利用或损毁海域资源的行为,提高海域资源的利用效率。

(二)拓展养殖使用水域空间

充分利用海岛资源,在猪岛、■牛岛、虎平岛周围投放人工鱼礁。利用现代养殖技术向深水进军,探索深水大网箱的开发。充分挖掘可利用的海域空间,实现养殖业的兼容发展,利用自然保护区以及旅游娱乐区进行底播增殖,提高海域资源使用效率。利用新的养殖模式拓展新区,积极开发生态型增殖放流生产,依据水域生态环境、资源状况和养护需求,科学确定增殖放流品种和规模,提高水域生产力。

(三)追求节约集约式养殖用海

推进设施化、工业化、标准化、信息化、清洁化的现代水产养殖生产方式,实现传统养殖向现代养殖方式的发展转变。融合先进的生产技术、经营方式和管理理念,创新产业经营体制,提高养殖业的产业化水平。把标准化管理寓于生产全过程,使养殖生产精细化程度更深,产业综合素质更高,信息化程度更强,产品质量更加平稳,经营管理体制更加完善。

(四)建立立体综合开发模式

建立立体利用开发模式,充分利用海面、中部水体及海底的水域空间,推行复合性的养殖方式,宜面则面,宜体则体,宜底则底,使上中下层存在的物种形成一个完整的食物链,在保持生态平衡的过程中提高复养指数和单位经济效益,实现海域的融合利用、和谐利用。

四、旅顺口区海水养殖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完善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

制定《旅顺口区养殖用海管理办法》,规范用海管理方式,提高用海管理水平。鼓励地方龙头企业担当行业领导角色,以带动中小企业的提升和发展。鼓励和支持成立地区性的渔业协会或工厂化养殖专业合作社,公平公正、科学合理地利用本地资源,统筹本地区产业协调发展,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自管自律作用。提高技术化管理水平。建立地理标志水产品品牌识别系统,进行统一的公共品牌形象建设。建立集约型装备与设施养殖建设工程,引进国内外精养高产先进技术工艺和生产模式,进一步提高产出水平。

(二)落实监督检查,建立长效机制

建立养殖证管理动态信息系统,及时调整不符合养殖水域功能区划的海域使用项目。建立海水养殖经济运行监测与评估系统,对全区养殖水域的理化因子、海底类型、初级生产力等进行全面调查,实现智能化管理。强化海上执法管理工作,维护养殖业水域使用功能,规范用海秩序。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建立常态监督检测与专项整治结合的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管理机制,推行水产品生产过程全程质量控制,探索养殖诚信体系建设,全面推进无公害水产品一体化认证。

(三)拓宽融资渠道,加大金融支持

建立地区性的海水养殖金融支持体系,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投融资格局。畅通财政补贴、金融贷款、单位自筹和利用外资四大资金来源渠道。积极推动养殖企业发行企业债、公司债,特别是高收益债券。建立海域使用权流转制度,开展海洋资源、资产价值评估,为养殖企业提供担保及抵押贷款。

水产养殖发展方向篇(5)

存在的问题

养殖区域布局规划性不强由于长期以来缺乏科学的发展规划,造成海水养殖布局不合理,部分条件较好的海域养殖密度过大,超过了养殖容量,同时密集区养殖品种单一,如牡蛎养殖区基本上都位于迹头、狮岐头和松山垦区海堤外侧;网箱鲍养殖多数位于梅花至将军帽、古鼎屿至可门一带;网箱鱼类养殖多数集中于迹头至将军帽一带及岗屿、下屿海域等,养殖区布局及品种结构不合理,且过于密集,养殖环境条件较差,导致养殖生物生长缓慢、单产下降、病害较为严重。

殖比重增加,但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和趋同性,养殖品种较为单一,结构比例不够合理,如网箱以养殖大黄鱼、鲍为主,多次发生较大面积发病死亡,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影响水产养殖业的持续发展。由于水产品质量保障体系仍不尽完善,养殖生产者的产品质量意识不强,加之养殖业多为个体经营,缺乏大型企业运作,行业监管较为困难,水产品的质量安全保障能力有待于提高。

防灾减灾能力较薄弱海水养殖大多处于分散经营状态,大型企业少,生产者缺乏病害监测及预防的技术力量;各级渔业环境与病害监测仅开展定期定点监测,信息反馈和通报渠道不够顺畅,现有的病害预警技术尚不成熟,养殖病害防控体系有待完善,赤潮监测监控体系未完全建立。海水养殖业仍以传统养殖方式为主,养殖设施抗灾防灾能力薄弱。海水养殖业以传统的潮间带滩涂养殖、浅海延绳式养殖和小型木结构网箱养殖为主,养殖设施不能有效抵御台风、风暴潮等自然灾害的袭击。

与区域规划发展矛盾渐显根据有关专项规划,罗源湾以港口航运及临港工业为主要发展方向。罗源湾港口建设以及发展临港工业与海水养殖的矛盾日益突出,在有限的海湾资源中,不但港口海运需要使用,而且海洋渔业发展、海上旅游资源开发都要使用,港口的建设管理特别是为了增加港口陆域而围填海造地必然会与近海海域的海水养殖和浅海养殖产生直接冲突,并导致纳潮量减少,水动力条件改变,港湾环境容量降低;大部分临港工业属于资源高消耗型产业,布局集中、紧贴或置于海岸带,将会增大海洋生态环境的承载压力。随着罗源湾的开发,临海工业与海水养殖业的矛盾、生态环境的压力还会继续加大。部分开发项目预留区禁止养殖,造成海域资源浪费,必须做好开发项目建设进度与海水养殖区退出时间的协调,减缓罗源湾开发对海水养殖业的冲击。总之,随着其他涉海行业的发展,罗源湾水产养殖面积将逐步减少,养殖环境质量呈现逐年下降趋势,海水养殖业的生存和发展将面临沉重压力。

海洋环境存在恶化趋势罗源湾为典型的半封闭海湾,水体交换能力较差,海域环境容量有限。多年来,罗源湾海区实施大官坂、松山、白水等多处大规模围填海工程,造成纳潮量减少、水动力条件改变、污染物稀释扩散能力和环境容量降低;罗源湾沿岸城镇建设、工农业发展,导致排海陆源污染物逐年增加;近年来由于港口航运业的迅速发展,大量船舶进出罗源湾,含油污水排放量随之增加;湾内海水养殖持续发展,特别是网箱养殖发展迅速,残饵、排泄物等污染物排放增加。近年来监测结果表明,罗源湾海洋环境质量呈现下降趋势,营养盐含量持续上升,重金属、石油类、DDT出现超标现象,对养殖产品质量、养殖成活率、产量和效益等方面产生不利影响。互花米草在罗源湾西部侵占大片滩涂,造成适宜养殖水域缩小。

对策与措施

优化养殖品种结构针对罗源湾水质富营养化严重的情况,提倡适度发展江蓠、海带等藻类养殖,同时减少网箱鱼类和罗源湾顶部海域贝类(主要为牡蛎)的养殖规模;引进养殖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加快发展名特优水产品种和无公害海水养殖,促进传统渔业养殖模式向优高品种、规范化和生态健康养殖方向转化。

转变养殖效益增长方式在养殖面积大幅度缩减的情况下,着力发展优良品种养殖,改进养殖模式和布局,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单位面积海域的养殖效益;发展陆域工厂化养殖和水产种苗培育产业;适应城市发展,结合海上旅游,发展休闲渔业。

规范海水养殖区域随着罗源湾电力、冶金、化工、船舶修造等临港工业、港口航运的发展,将对罗源湾海水养殖业造成较大影响,养殖区域布局的调整已成为必然趋势。通过养殖区域布局和养殖品种、规模的逐步调整,使之与其他涉海行业协调发展,保障罗源湾海域的可持续利用。通过引进资金和技术,增加抗风浪养殖基础设施的投入,引导养殖群众把海水养殖业逐步向罗源湾外转移。

挖掘提高养殖产量新途径由于罗源湾海水养殖业大规模拆迁引起的水产品产量大幅度降低,造成市场供应出现较大缺口,可以通过在规划养殖发展区发展海水养殖、增加淡水养殖投资等途径弥补。鼓励进入发展区的企业和养殖渔民增加投资,引进新型养殖设施,开发高产高效养殖技术,推广高优品种养殖,提高规划养殖发展区的养殖效益和产量。

水产养殖发展方向篇(6)

今天非常高兴的出席这次全市水产健康养殖工作会!是震古铄今的历史名城,文武齐聚之地,有着非常丰富的文化底蕴。唐代诗人李白曾在此留下“二龙争战决雌雄,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之佳句。描绘了当时之战的火热情景。观古看今,今天的,城市发展也是非常火热,无不令人注目。其旅游资源极为丰富,人文景观随处可见,自然环境保护良好。为发展生态健康养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通过对镇渔场等地现场参观以及市局局长就我市生态健康养殖工作的分析和安排,我完全赞同,同时又深有感悟。下面讲几点意见:

一、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城市经济圈建设为依托,充分明确全市现代渔业目标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高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促进社会和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了总体部署。特别强调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响应上级领导的号召,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全面落实,出台了一系列的支农、惠农、扶农政策,使我市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民收入稳步提高,农村发展形势效果喜人。水产业作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委、市政府、市局的领导下,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更是为全市水产业向纵深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我市地处,素有武汉“”之称,其区位和资源优势十分明显。从资源来看,境内湖泊水库星罗棋布,河汊沟渠纵横交错,水资源极为丰富。这些都为渔业生产发展提供了无与伦比的优越条件。特别是“1+8”城市经济圈的建设,将原来个县市之间的单一发展、孤立发展、散乱发展转变为统一发展、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将散沙凝为整石,减少内耗,增加合力,整合各地资源优势,各地协调发展,统一划分产业板块,形成产业链条,在更大程度上促进本区域的快速发展。对我市渔业生产来说,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同时为下一步工作指明了方向。

市委、市政府根据省相关精神,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调整为重点,以规模经营为手段,以质量为保障,走产业化发展之路。并紧紧围绕农村和农业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促进健康养殖模式的实施,提高水产品的综合利用,促进水产品的档次与质量,增进水产品出口和渔业综合效益。保护渔业种资资源和渔业生态环境,保障水产养殖持续健康发展。

回顾近五年来水产业的发展,我认为有几个显著特点:

(一)发挥资源优势,建立产业链条,全面加快发展步伐。随着“1+8”城市经济圈的建立与实施,水产业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发展渔业,开发8业,树立大水产观念,整合8业资源,优化8业环境,大力推进现代8业的发展已成为全市上下的共识。近年来,我市局根据全市水域分布情况,区间条件优势,遵循8业政策,高起点,高标准,着力建设北三县沿湖区域40万亩和南三县沿库区域20万亩生水产业产业链条。分别形成以建设水产板块为核心,依托湖区个湖泊和1多万亩精养池及塘堰、河港为片带;以富水水库为重点,依托山区,大中型水库和万亩基地为片带,全面辐射、、、各个网点,建立北连平原腹地,南接边缘地区的优势水产品产业带。总体上以美国斑点叉尾鮰、河蟹、鳙鱼、黄颡鱼,青虾等名特优鱼类为支柱产品,形成了万亩集养殖、加工、销售一体化格局的生态水产业产业链。并且以此辐射和带动全市水产整体水平的提高。

诚然,建立渔业产业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的整体联动,要做大,做好,做强我市渔业产业链,加快渔业的发展步伐,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充分利用政策支持,扩大渔业在社会的影响。二是要用现代工业的理念来指导渔业生产,招商引资,抓好项目建设。坚持生产加工一起抓,产量、质量、安全、效益一起抓,实现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推进渔业生产上规模,走项目带动的产业化道路。三是要发挥优势,突出重点,努力把渔业产业链的建设与全局战略相协调,确保我市生态渔业产业链建设健康有序的进行。

(二)调整渔业结构,凸显特色养殖,全面形成规模效应。我们要在调整渔业结构的基础上,努力做到以规模强特色,以特色创效益,不断做大做好水产业。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渔业及产品的消费结构,消费方式均发生了巨大变化,对产品的需求已由有鱼吃而转变为追求品质好,营养价值高的名特优产品。人们的消费方式也由过去的单纯吃鱼转为以鱼为核心的多元消费方式。经过多年的产业调整,以名特优养殖结构为抓手,实现常规养殖逐步向名特优养殖的转变,平面养殖向立体养殖的转变,用效益带动水产板块的规模,使全市水产养殖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规模渔业、多元渔业、品牌渔业得到迅速发展。据统计,全市近几年“三改一建”达万多亩,仅200年就完成鱼池改造万亩、水库塘堰维修万亩、低洼田改鱼池万亩,形成省级板块基地万亩,名特优比重由200年50%提高到70%以上。尤其是在着力抓好名特优新优势水产品的生产加工上,围绕“一县一品”重点发展适应社会需求的生态健康养殖模式。与此同时,突出特色渔业效益,还是促进“以鱼带游”、“以鱼带饮”等很好的消费模式,像这些新的模式已在全市各地处处可见。可以说,发展优质渔业,创品牌渔业,以口碑创品牌,以质量保品牌,以环境促品牌,是实施水产品牌发展战略,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很好发展方式。

(三)以质取胜,实施科学养殖,全面推进无公害生产。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推进无公害渔业生产,是我市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重点。近年来,我市大力开展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严厉打击违禁药品,紧抓执法行动,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从200年到200年,全市共完成无公害产地认定万亩,站在全省的最前列;产品认证个,以将近完成全市无公害产品认证数的一半,也排在全省的前列。超额完成了每一年度省局下达的水产品生产质量“两认”工作目标。目前,全市建立健全了可追溯制度,为保证产品质量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总之,坚持以政策为导向,以环境为前提,以消费者放心为目的,以质量为保障的无公害科学养殖在全市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

(四)改革创新,强化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服务功能。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是改革创新的事业。我市渔业发展也在保持与时代同步,不断创新,不断发展。近年来,全市系统干部职工,自觉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以科学技术为先导,推进科技进乡入户,改变了基层渔业生产上的不少弊病,为大力推广健康养殖技术和生态化养殖模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如县优秀渔技指导员,他是一名综合素质较好的技术员,既有专业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在创随身携带的公文包里,总有四样东西:一张名片,推介自己;一张培训卡,记载培训对象基本情况;一个备课本,每次培训讲课都作精心准备;一本服务日志,每次服务都有服务对象签名。他从山区实际出发,科学规划,在镇着力发展高山梯级养鱼,仅两年时间,该镇依托当地的山形沟势,筑坝蓄水,扩大精养水面多亩,使该镇成为县山区渔业建设的示范乡镇。

总之,纵观近几年我市水产业的发展,的确取得了十分注目的成绩,其渔业生产迅猛发展,尤其以养殖为主体的渔业生产在增加农民收入,丰富城乡人民生活和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保持农村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从200年以来,全市产品产量连年攀升,养殖面积逐年扩大,养殖产值不断增加,养殖品种迅猛发展。生产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发展态势。据年报统计,200年全市养殖面积达万亩,产品产量达万吨,总产值达亿元,养殖种类达多种,比200年分别提高了18%、73%、233%。这一组组闪烁的数据,不仅证明了系统近些年来的光辉业绩,同时也是全市职工努力攀登到一个个新高度。今后的工作当中,全市系统还要再接再励,不断改进工作方法,不断提升渔业队伍的素质,不断加强水产品质量检疫,检测力度,不断完整基层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产、供、销一体化的产业的产业链网络,使生态健康养殖理念深入人心,使全市渔业生产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迅猛发展。

二、以经验为起点,以安全生产为已任,加快现代渔业建设步伐,使全市生态养殖再上新台阶

我们今天通过对市多处养殖基地的现场参观学习,初步认定其健康养殖的经验是可取的,主要表现有三:

其一,依靠科技,勇于创新,使常规养殖向健康养殖转变。渔业经济要持续健康的发展,归根到底是科学技术的发展。要发展渔业,就必须把科技放在第一位,要保持发展,就必须创新,通过创新纪,建立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产品优质的新型生态养殖模式。市渔场水产养殖示范户,从事养殖业年,200年以前效益一直一般。从200年率先启动科技示范工程开始,他利用科技手段,努力改变养殖模式,在全省第一个实施大水面80:20养殖新技术,效益特别明显。在他从事养殖的亩水面中,主养、配养多种鱼类,经过约10个月的养殖,取得了平均单产500公斤的好成绩。其中主养鱼单产为400公斤/亩,配养鱼单产100公斤/亩,总产量为2250吨,亩平均产值3900元,计产值1755元,获利544.5万元,比2006年单产400公斤/亩增加100公斤/亩,净增产量450吨,净增收入351万元。

其二,建设新村,开辟新基地,全面加快产业化进程。渔业部门结合当地实际,按照建立沿湖区域生态渔业产业链规划,实施“一村一品”、“多村一业”的发展模式,建立龙头基地,突出特色养殖,形成区域规模,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如建立以开发区为中心,面积达10000亩的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区,并布局以围拦养蟹、养虾为主,建立优质螃蟹养殖基地;镇依托大湖,兼并中小型湖泊主养“四大家鱼”,建立常规商品鱼养殖基地;、和镇以网箱养鳝、稻田养殖龙虾为主,建立网箱养鳝基地,虾稻轮作示范基地;乡湖生态开发区以池塘精养为主,建立万亩健康养殖示范基地;、以黄颡、鳜鱼等名优为主,建立万亩无公害产品养殖基地、还建立了规模可观的休闲养殖基地。如此等等,无不凸显出健康养殖的发展态势。仅从镇村建立的亩高标准小龙虾示范基地来看,其效益便十分可观。目前农村养殖小龙虾的积极性高涨,局也分别制定了《市小龙虾野生寄养工程实施方案》和《市小龙虾野生寄养发展规划》,在村示范基地召开了“稻虾连作”以会代训的现场会。使得该市“稻虾连作”面积已发展到万多亩,包括湖面圈养面积,2007年小龙虾野生寄养总面积达到万亩,占全市小龙虾面积的一半。

其三,渔业多元发展,充分激活渔渔业潜力,体现现代渔业发展方向。结合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生态”发展目标,紧紧抓住市场这根主线,依靠资源优势,确定以资源生态、精品特色、旅游休闲为主的现水产业发展思路。市利用湖泊水质优良的条件,大力发展不投饵鳙鱼网箱养殖,强力打造无公害鳙鱼品牌,在市场上供不应求,以此带动了相关餐饮业的发展。

总之,市水产健康养殖的经验很宝贵,值得在全市推广,希望大家通过学习的经验,用科学技术改造常规渔业养殖;用现代知识武装从业人员;用现代工业装备水产业养殖;用现代信息指导渔业养殖;用先进手段管理渔业养殖,使全市养殖再上新台阶。

三、政以人为本,民以食为天,加强领导的安全责任意识,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

社会是由广大人民群众组成的,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就是人民的发展与进步,天地之间,莫贵于人。作为政府部门执政,作为国家公务人员务公,就是要以人民为根本,因此,加强以人为本建设,不但是党的根本宗旨,也是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再者,民以食为天,是天下之公理,食品是人民最切身利益的体现。所以说,食品安全问题关系人民饮食、生命安全和社会的稳定。加强食品安全的管理是政府履行市场监管的重要任务,是政府提高公信力的举措,是实现社会稳定的要求,也是保障人民饮食、生命安全的基础。水产品是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品,由此而言,加强品质量安全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以人为本的重要内容。各级政府部门都务必站在为人民服务的高度,加强领导的安全责任意识,加快生态养殖的推广步伐,让全市人民群众吃上放心。为了把这一工作落到实处,真正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我再强调三点:

首先是统一思想,加深对健康养殖的认识。近年来,我市渔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养殖已成为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水产业的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以科技为先导,坚持走科学发展、节约发展、友好发展之路,使渔业发展方向明确。在水产业中,意识上的统一,实现了经济上的突破。因此,发展生态养殖,走健康养殖之路,加快传统养殖生产方式向高效、生态、优质的健康养殖方式转变,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是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水产养殖业的迫切需要。

其次是加强领导,建立健康养殖长效机制。各级领导要从实际出发,研究新思路,制定新举措,出台新政策,水产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创造良好的发展氛围。有关市县区都要按照创大县和强县的建设标准,制定详实的发展方案,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加大资金的投入,协调好与相关单位的关系,全力以赴为生态养殖的顺利实施保驾护航。在设立支持政策的同时,也应该健全监管制度。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检验能力势在必行。制定药残控制计划,发现问题,寻根逐源,彻底消灭药物残留隐患,对渔业生产过程实施全程监督、重点抽样检测的方法,常年深入开展品质量安全整治工作,构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使健康养殖的成果惠泽到全市每一个百姓家中。

再次是强化服务,形成健康养殖的推动合力。生态渔业的发展模式要推广开来,离不开信息化的支持。有效的利用信息平台,促进水产业的多维发展。但要全面实施生态健康养殖还任重道远。加大培养基层渔业技术人员,规范基础环节,健全服务网络,按照“工作措施到村,上下联动抓户”的要求,深入到基层每一个渔民户,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想渔民所想,急渔民所急,应渔民所需,真正把渔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同时要淡化领导感,强化责任心,协调好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形成合力,共同为生态养殖的发展而努力奋斗。眼下,全市要完善生态养殖,重中之重是要在现实生产中严产品质量关,加强渔业监管责任感,提高渔业人员的素质,优化执法理念,创新发展思路。具体要求做到“四个统一”,即:统一于生态环境的友好发展;统一于规模效益的并列发展;统一于优质品牌的拉动发展;统一于高产惠民的全面发展。

水产养殖发展方向篇(7)

[关键词] 淡水养鱼技术 经济效益提升 养殖技术

[中图分类号] S9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12-0287-01

当前我国的淡水养殖生产规模已经居于全球第一,但是在广大的基层养殖生产单位的具体生产实践中,仍旧存在着淡水养殖生产技术上的缺乏,产生了影响淡水养殖生产效益的一些问题,因此需要集中研究解决这些生产发展问题。

1 淡水养鱼技术概述

淡水养鱼技术即是指当前利用淡水水域和人工淡水养殖池等进行的鱼类饲养繁殖生产技术,同时,淡水养鱼也是是我国当前水产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们所述的淡水养鱼生产技术主要是应用于生产养殖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鲤鱼、鲫鱼、鳊鱼、鲂鱼、鲮鱼、非鲫等经济性鱼类。其中最为常见的养殖类别是青、草、鲢、鳙“四大家鱼”。当前我国的淡水养鱼生产技术主要应用在池塘饲养、湖泊饲养、河道饲养、水库饲养、稻田饲养、网箱饲养等方式。淡水养鱼的生产技术主要是养殖生产选种、生产环境管理、饲养管理、防治病害等方面[1]。

1.1 养殖生产选种

进行淡水养鱼生产,必须加紧做好科学的水产种苗工程建设,建立科学的引种育种管理模式,优化良种繁育和生产,做到科学引进、适当繁育和推广的种苗生产经营,达到高成活率、高生产效率的生产选种,为后续的养殖生产提供良好的基础,降低生产升本。

1.2 生产环境管理

必须推行科学的无公害生产养殖技术,增强养殖生产环境的系统化管理,减少生产成本的浪费,提高生产环境的管理水平,特别是饲养水质管理、饲养环境的封闭性和开放性调节措施、饲养密度管理、饲养空间的调节策略、饲养和采集的科学安排等[2]。

1.3 科学饲养管理

施行科学的饲养管理,必须加强饲养人员的专业培训,施行科学的投喂措施、履行科学合理的检查观测、进行适当的微生物制剂投放,调整养殖鱼类的生物机体代谢等,这就需要系统地采取人员管理、技术管理、饲养饲料管理等综合性的措施。

1.4 系统防治病害

淡水养鱼生产技术中非常需要掌握系统性的防治病害的技术,饲养人员必须掌握科学的微生物制剂、药剂的预防措施和执行方法,了解一定的病情疫情的观察判断方法,能够及时观察和掌握养殖鱼群的病害情况,还要知悉常见的鱼类疫病所需药物,了解处理受疫病感染影响的养殖场环境的处理方式和方法等。

2 提高淡水养鱼效益的几项可行策略

2.1 继续优化养殖品种

当前的养殖生产过程中,需要分析判断淡水养鱼生产的现有条件,结合对市场需求的正确判断,科学地采取养殖生产策略,在青鱼、草鱼、鲢、鳙这几类最为普遍的经济鱼类生产上,还要一定程度上对养殖品种进行优选,选择适宜生产的本地优良品种,提高适应性,并且结合市场的需求来决定每一种具体的鱼类生产的规模,有条件的情况下,在完成青鱼、草鱼、鲢、鳙这几类最为普遍的经济鱼类生产的过程中,还可以适当引入能够一起生产的观赏品种、优良品种等,增加经济效益。

2.2 加紧养殖生产的市场化经营

进行淡水养鱼生产,还应当注重掌握市场的信息,加强生产活动的市场定位,及时根据市场的动向来调整生产策略,尽量抓早生产、生产好、量大且优的市场化经营策略来走。一方面是紧抓生产技术提高养殖生产的品质,另一方面是对接好相应的深加工合作,最后是在市场化经营的推进下,提高生产经营的养殖方法技术水平,减少低产出的饲养方式,多引入一些能够促进生产效率的高效养殖方法,如精饲料喂养、全价饲料喂养、个性化定制生产等方式。可以说,只有养殖者在淡水养鱼生产中积极引入市场化经营的模式,才能更加适应当前的市场需要,获取更好的经济效益。

2.3 生产规模化和经营集约化相结合

在当前的淡水养鱼产业发展的状况来看,养殖者需要具备生产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的发展思路才能获得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机会。特别是要求原本较为分散的养殖生产者走向合作,产生联营,将现有的生产技术、生产人员、生产资金等转入到一个整体性的集约管理中来,统一进行标准化生产,互相配合进行资源优化配置,并且联合生产面向市场,能够有更高的适应能力来提供更大量的订单,以具备一定的生产规模和生产能力的姿态对接采购企业和经营企业,这样一来能够产生更多的稳定的长期的合作,确定生产的供货走向,也有利于反过来指导生产,提高效益。另一方面,走向管理营的集约化发展,将有利于养殖者互相配合,获取到更多优质的生产服务、技术指导、资金支持,在饲料配给、防治病害、利用资金流动上有着更多的发展机会,这样也保证了生产的稳定性,提高了产生联合的养殖者面对市场的竞争力,这从长远来说是非常有利于提高淡水养鱼生产的经济效益的。

同时,这样进行生产规模化和经营集约化相结合的发展,能够最大限度的动员起来这些小群体下的养殖者,投入合作生产,培养具备资金技术能力的成熟养殖者,培养形成了具备更高水平的生产经营能力的养殖生产大户,也更加有利于淡水养鱼生产的产业化发展。

综上所述,在进行淡水养鱼的饲养生产活动时,需要掌握包括养殖生产选种育种、生产环境管理、饲养管理、防治病害等方面的综合性淡水养鱼技术,还应当注重加强对养殖品种的优化,提高养殖生产的市场化经营水平,增强养殖生产的规模化,以及实现养殖生产的集约化经营,才能大为提高淡水养鱼的经济效益,促进养殖生产的创收,从而带动淡水养鱼事业的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