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水产养殖发展现状

水产养殖发展现状精品(七篇)

时间:2023-12-23 16:02:08

水产养殖发展现状

水产养殖发展现状篇(1)

近年来,我国已进行海水养殖的浅海、滩涂面积为32.5万公顷,占可供养殖面积133.3万公顷的24%,产量为85.8万吨,占全国水产总产量10%。其中海带占23.7%,紫菜占1.6%,贻贝占24.5%,牡蛎占6.4%,蛏和蚶占17.5%。淡水养殖对象除传统的鲤科鱼类外,近年来还增加了非鲫、虹鳟、银鲑、白鲫、罗氏沼虾、中华绒螯蟹、淡水珍珠贝等。人工繁殖技术和网箱培育方法的采用,为养殖提供了大量苗种。此外还养殖鲻、鲮、鲈、遮目鱼、对虾、鲍、扇贝、海参等。淡水、海水养殖都还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养殖种类的迅速传播和交流,可促使养殖品种单一的地区提高产量。如适应性广的非鲫和对虾等已成为世界性的优良养殖品种,对提高产量作用很大。先进的养殖方法和有关基础理论,如遗传育种和遗传工程等的研究和应用,将极大地提高产量和增加养殖种类。人工繁殖和阶段发育理论的应用可为养殖业稳定供应大量苗种,对水生经济动植物生理、生态学的深入研究可为养殖对象提供具全价营养的配合饵料和最适生长环境。连同高密度流水养鱼、混养、综合养鱼等综合性先进技术的运用,将为养殖业的大幅度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可能性。

2常用养殖方式及其优点

水产养殖是人为控制下繁殖、培育和收获水生动植物的生产活动,一般包括在人工饲养管理下从苗种养成水产品的全过程,广义上也可包括水产资源增殖。水产养殖有粗养、精养和高密度精养等方式。粗养是在中、小型天然水域中投放苗种,完全靠天然饵料养成水产品,如湖泊水库养鱼和浅海养贝等。精养是在较小水体中用投饵、施肥方法养成水产品,如池塘养鱼、网箱养鱼和围栏养殖等。其中网箱养殖模式是当前重点水产养殖模式,可节省开挖鱼池需用的土地和劳力,投资后收效快。一般当年养鱼即可收回全部成本,而网箱在正常情况下,可连续使用2~3年。网箱养鱼能充分利用水体和铒料生物,实行混养、密养,成活率高,可达到创高产目的。饲养周期短,管理方便,具有机动灵活、操作简便的优点。网箱可根据水域环境条件的改变随时挪动,遇涝,可水涨网高,不受影响;遇旱,移坳网位,不受损失,能实现旱涝保收,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收获时不需特别捕捞工具,可一次性上市。也可根据市场需要,分期分批起捕,便于活鱼运输和储存,有利于市场调节,俗称其水上“活鱼体”。网箱养鱼所占水域面积小,只要具备一定的水位和流量,农村、厂矿都可养。高密度精养采用流水、控温、增氧和投喂优质饵料等方法,在小水体中进行高密度养殖,从而获得高产,如流水高密度养鱼虾等。

水产养殖发展现状篇(2)

关键词:云南省;水产品;养殖技术

中图分类号: F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2-0183-1

1 云南省水产品养殖的现状

云南省是水产品养殖的大省,尤其是昆明市和曲靖市,目前,昆明市已经开展了水产品养殖培训班,为加强水产品养殖人员的技术水平,昆明市大力发展养殖业的学习与促进活动,以保障水产品的鲜活质量为根本,不断进行水产品的科学监测。

目前,曲靖的渔业产业也在不断加快优势水产品的基地建设,调整水产品养殖品种的结构,努力推广科技养殖技术,将养殖池塘进行规模化、标准化改造,另外,已经不再局限于过去的单一池塘养殖技术,而是扩大了养殖的范围,重点发展库区养殖和集约化养殖。正是因为曲靖水产品养殖技术的不断更新,才使得该市在百年不遇的旱灾侵袭下,也保证了养殖业的正常发展,据统计,养殖面积已经发展到28万亩,实现总产值7.1万吨,产值7.1亿元,结果,曲靖水产品产量跃居云南省第一。

虽然云南省水产品的养殖技术在不断改进,效果尚佳,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1.1 人们对水产品的品质要求相对过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物质生活的需求也在随之提高,从前人们只是为了吃鱼而购买水产品,购买的品种单一,而现在的人们购买水产品的种类需求变高了,不仅仅是鱼类,包括河蟹、鳗鱼、甲鱼、黄鳝等这些不常见的海鲜有着强烈的需求,并且对这些水产品的品种质量、鲜活程度要求很高,而这类海鲜往往不能够达到人们的需求,令购买者失望。

1.2 水产品的苗种不足

由于我国的优质水产品养殖以往是各地群众根据市场的需求而发展起来的,这些水产品只是在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品种,有部分品种虽然可以进行人工育苗,但是由于养殖技术不过关,则无法生产出大量的、本地稀有的水产品,结果无法经得住市场的考验,无法满足人们对购买稀有水产品的渴望。另外,有部分苗种是可以天然采捕的,然而这类苗种往往质量不高,养殖不当,也会造成成品稀缺的现象。

1.3 水产品养殖的技术缺乏

随着水产品市场的不断扩大,渔民意识到水产品市场的竞争力将十分激烈,为了摆脱在竞争力中被市场淘汰,大多数的渔民们选择了急功近利,只是关注市场价格的因素,而往往忽略了水产品养殖技术的改进,这种只重视产量而轻视技术的做法,造成了水产品质量的下降。

1.4 水产品养殖的资金短缺

目前,想要发展科技养殖,提高水产品的养殖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是需要资金支持的,而且这种投资并不是十分保险的,水产品的养殖不仅与技术含量有关,也与当地的环境,气候等自然条件息息相关,若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在该省水产品养殖上,却受到了自然灾害的侵袭使得该年度水产品养殖业的产量下滑,这样的结果无法使得政府部门毫无顾虑的投入大量资金。

1.5 水产品养殖与信息网不符

由于部分水产品养殖的规模不大,因此没有办法养殖更多品种的水产品,即便有很多信息量,也无法生产过多的品种。而有部分水产品养殖户的规模很大,有很大的空间和潜力培育更多的水产品品种,但是由于信息量的掌握不够充分,无法了解到目前市场上的需求,也没有更广的销售路线。

2 保障云南省水产品良好发展的建议

2.1 充分了解云南省的市场需求

要想大力发展云南省水产品养殖业,首次要认清该省的市场需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出发点,进行择优发展。我们要认真分析市场现状及目前的需求,不要盲目发展养殖业,要根据分析结果进行科学规划,合理的安排水产品养殖的布局,努力发挥该省中各个地区的地理优势和自然优势,因地制宜,调整好养殖品种的结构,从实际出发,尽量考虑到所有可能的因素。

2.2 提高云南省水产品养殖的科学技术含量

首先,对市场上急需的水产品品种进行科学的养殖,从苗种的繁殖,幼苗的培育,到高质量养殖技术的攻克,都需要我们尽快完成。其次,努力尽快实现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把水产品养殖的先进技术、先进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从而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

2.3 拓宽云南省水产品养殖的资金链

资金问题是水产品养殖的重大问题,我们不应该把投资只放在政府部门上,应该形成以渔业生产者为主体的,多方筹资形势,把过去单一的筹资方式变成多渠道、多层析的筹资方式。

2.4 依法治理云南省水产品养殖业

为了加强云南省水产品养殖业的保护力度,政府部门应该制定合理、系统的相关政策,建立渔政执法队伍,配置一批专业的执法人员,在养殖水库设立岗哨,配备巡逻船,防止不法商贩私自打鱼,获取个人利益,也防止鱼苗的丢失,破坏市场的供需平衡。

总之,发展云南省水产品养殖仍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们应不断加强科技含量,发挥本土优势,准确把握市场现状及前景,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大力推动云南省水产品养殖业的向前发展,努力使其成为加快云南省经济发展的一大产业支柱。

参考文献

[1] 陈小龙,高广荣.浅谈发展名特优水产品养殖的几点看法.

渔业致富指南,2006,(6).

水产养殖发展现状篇(3)

论文摘要 分析淮北地区渔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充分挖掘淮北地区渔业的发展潜力,给养殖户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1发展现状 

 

1.1发展态势良好 

近几年,水产养殖规模迅速发展,精养程度逐步提高,名优比重逐步加大,渔业产值大幅度上升,渔业比较效益明显,产业素质有所提升。 

 

1.2结构调整加快 

一是养殖品种结构调整出现热潮,出现了一大批市场畅销、品种优良、特色鲜明的水产品种,由原来传统的“四大家鱼”发展到鳖、黄鳝、河蟹、鳜鱼、银鱼、黄颡鱼、泥鳅等十几种名优品种。二是养殖模式多种多样,基本上实现了由单一养殖模式向综合高效生态模式调整,目前的养殖主要有渔牧综合配套养殖、网箱养殖、稻田养殖、庭院养殖、链式养殖等模式,基本上实现单调的水产养殖业与其他产业嫁接。 

 

1.3农民养殖积极性高 

主要表现以下几方面:一是资金投入大。一些养殖大户抓住塌陷区综合治理的机遇,争取项目贷款,申请小额信贷和自筹资金投资渔业项目。二是创业意识强。许多渔民看准了水产品市场稳定、增收快的行业特点,奋力创业,表现了强烈的创业精神。三是养殖方法新。变传统的、单一的成鱼养殖向两头延伸,拉长了产业链条,形成了繁育、养殖、销售一条龙生产的格局,创新养殖模式,水库网箱养殖、稻田养殖、河沟流水养殖等模式新、生态好、效益高。 

 

1.4发展潜力巨大 

淮北地区尽管水域面积较小,但水质清新,无污染,ph值适中,饵料生物丰富,较适宜渔业及其他水生物生产。 

 

2存在问题 

 

2.1水域滩涂规划质量不高,落实有偏差 

该区水域结构零散,工作量大,渔业部门人手不足,经费短缺,规划相对草率。勉强规划后,由于是弱势产业,从上到下认识不够,实实在在的落实下去比较难。 

 

2.2养殖品种老化,养殖方式没有根本转变 

虽然进行了养殖品种结构调整,出现了一批名优品种,但养殖品种还是以传统的鲤、鲫、草、鲢、鳙为主;且保持粗养状态,产量上不去,而这些鱼经济价值低,销售困难,难以产生经济效益。

2.3对优良品种养殖束手束脚,不成规模 

很多养殖户对电视、报纸上渔业养殖典范仍持有怀疑态度,想干又怕失败,零星地养一点试着看,利益不太明显。 

 

2.4病虫害体系建设不健全,服务滞后 

病虫害防治机构、队伍不完整,测报手段、测报相关制度不完善,测报范围小,测报时间徒短,大大影响了测报准确性,影响了测报质量,误了有效防治时机。 

 

3发展对策 

 

3.1走特色发展之路 

3.1.1抓特色品种。一要抓具有地方特色的土著品种,占领地方市场;二要抓人们普遍关注的优质品种,如河蟹、虾、鳜鱼、黄颡鱼、鮰鱼等,迎合消费者心理。 

3.1.2抓特色规则。一要发展地方养殖特色,提高养殖积极性;二要发展连片精养带特色,形成网或链状养殖;三要发展渔业休闲观光特色,启动渔业游乐园。 

3.1.3抓特色服务。一要通过办培训班、散发资料、解答问题等形式向渔民传授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二要为渔民提供市场需求、市场发展方向等信息。 

 

3.2走品牌营造之路 

当地政府要为自己的产品吆喝,营造平台,通过推介会、展销会、交流会等形式扩大知名度,为其正名、冠名。一个优质品种只有有了品牌,才有极大的影响力,才有较高的经济效益,才能在渔业发展的路子上越走越远,才能推出更多、更好的品牌水产品。 

 

3.3走规模化养殖之路 

各地首先要确立主导产品,抓重点,扩大养殖规模,使其形成气候。只有这样,才能把公司、基地、农户有机地串联起来,才能统一投资,统一开发,统一放养,才能对外产生影响力、对内便于管理,才能源源不断地向市场供货,才能壮大某种鱼类、某个品牌,提高其参与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 

 

3.4走健康养殖之路 

国内外市场对水产品的质量安全越来越关注,要求越来越严格,因此注重优质水产品发展的同时,更要注重无公害水产品、绿色水产品、有机水产品的发展。这就要求各地渔业部门、生产单位、养殖户要按照《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生产,严把水域内外环境关;加强养殖水域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做好水生生物病虫害防疫检疫工作;开展对养殖生产、水产苗种、兽药使用、质量监督等重要方面的执法监督管理,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 

 

水产养殖发展现状篇(4)

关键词:河南省;冷水性鱼类;产业发展;现状

中图分类号:F32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1)24-5220-04

Current Situation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of Cold Water Fish Culture in Henan

CHEN You-guang1,YU Zhen-hai1,JING Ying1,LI Zhi-xun2

(1.Fresh Water Fishery Research Institute of Shandong Province, Shandong 250117,China;

2. Henan Academy of Fishery Science, Zhengzhou 450044,China)

Abstract: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existing major problem of cold water fish culture in Henan were analyzed, its developing thoughts and suggestion were proposed, which provided the scientific reference for improving the capability of industrial innovation and competitions of international markets.

Key words: Henan; cold water fis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current situation

近几年来,冷水性鱼类因特有的经济价值、营养价值和生物学特性而备受人们的关注。由于天然水域冷水性鱼类过度捕捞,全球资源量大幅下降,直到20世纪中期,人们逐渐开始重视并研究增加资源与增殖的方法[1]。

我国对冷水性鱼类增养殖十分重视,尤其是贫困山区,实践证明发展冷水性鱼类产业是促进我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增效的有效途径。河南地处沿海开放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结合部,是我国经济由东向西梯次推进发展的中间地带,也是我国冷水性鱼类卵苗和商品鱼重要的中转站。由于河南拥有独特的区位优势,扩建和提升冷水性鱼类产业,可就近提供卵苗和商品鱼,对增强我国冷水鱼产品国际竞争能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本文对河南省冷水性鱼类产业现状与发展进行探讨,为促进河南省冷水性鱼类产业发展,提升产业自主创新和国际市场竞争能力提供参考依据。

1 冷水性鱼类养殖的现状

1.1 自然条件与养殖分布

河南省地势西高东低、北坦南凹,北、西、南三面有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四大山脉环绕,间有陷落盆地,中部和东部为辽阔的黄淮海冲积大平原。境内地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省内河流大多发源于西部、西北部和东南部山区,山区丘陵面积占44.3%,流域面积100 km2以上,拥有河流493条。许多河流由于坡降大、水流湍急、水质清新,饵料生物少,水温较低,是养殖冷水性鱼类宝贵的水资源。针对这一现状,2003年河南省对沿黄绿色渔业带进行了建设,推动渔业产业有了较快的发展[2]。这次调查结果表明,河南省冷水鱼养殖企业多集中在西部、西北部和北部山区,如三门峡市的卢氏、冠云山、灵宝、陕县,安阳市的林州及济源等,现有年产15 t以上的冷水性鱼类繁殖企业1家、养殖企业4家;另外,还有郑州、濮阳、平顶山、信阳、商丘(睢县)和南阳等地市分布一些零星的小型企业,详见图1。

1.2 养殖面积与产量

2009年河南省水产养殖面积达到25.18万hm2,水产品总产量达到92.9万t,而调研结果表明,冷水鱼总养殖面积只有81 190 m2,商品鱼产量355 t,生产发眼卵 100万粒,培育苗种60万尾,平均产商品鱼17.45 kg/m2;到2010年,冷水鱼商品鱼产量达510 t,生产发眼卵200万粒,培育苗种100万尾,平均产商品鱼22.09 kg/m2(表1)。因此,河南省冷水鱼占水产品总产量份额较少,发展较为迟缓但养殖产量一直呈现稳中有升态势。

1.3 养殖种类与技术研发

20世纪90年代,河南省开始引进和养殖冷水鱼,起步较晚,但进入21世纪以来,冷水鱼养殖有了较快的发展,由单一品种养殖逐步转向以多品种养殖过渡,并把养殖生产与大众的休闲度假、游钓业有机结合,增强了冷水性鱼类产业的活力。目前,河南省养殖鲑科鱼类主要是从云南引进的美国道尔顿虹鳟(Oncorhynchus mikiss),北京或山西引进的朝鲜虹鳟及山西引进的日本金鳟、香鱼(Plecoglossus altivelis)等品种;鲟鱼类主要是从黑龙江引进的史氏鲟(Acipenserschrenckii Brandt)、俄罗斯鲟(Acipensergueldenstaeti Brandt),武汉引进的匙吻鲟(Polyodon spathala),北京房山引进的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 Brandt)及几种杂交种。

20世纪70年代,国内外对鲟鱼研究的重点逐渐转向人工养殖[3,4],河南省起初只是引进鲑科鱼类,如硬头鳟、金鳟、三文鳟[5]。进入本世纪以后,在国家、省市农业和水利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河南省加强了研发力度,加快了冷水性鱼类养殖业的发展。在鲑科鱼类方面,孙兴旺等[6]对挪威三文鳟养殖技术研究;姬广闻等[7]对香鱼开展河流增殖放流试验,通过利用微流水养殖香鱼,了解其生长发育的特点,解决了香鱼苗种运输的瓶颈问题,从4月在淇河的荷花村段进行香鱼的人工放流,年底捕获香鱼平均规格达100 g,获得了成功,又在香鱼和细鳞鲑养殖及饲料方面进行了研究[8,9]。在鲟科鱼类方面,赵道全等[10-13]对俄罗斯鲟从鱼稚幼阶段生长发育规律、饲料营养与养殖效果、工厂化集约养殖等多项技术进行了研究;并利用俄罗斯鲟鱼对甲鱼养殖企业养殖结构进行调整,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李秀玲等[14]和陈居明等[15]对西伯利亚鲟鱼苗种培育、成鱼养殖技术进行研究;王水亮等[16]对工厂化养殖匙吻鲟鱼技术开展了研究。2003年沿黄绿色渔业带建设计划实施,利用水库在济源市进行网箱养鱼,除了养殖鲢鳙鱼、黄河鲤(Cyprinus carpio)、乌鳢(Channa argus)、斑点叉尾(Channel catfish)以外,还进行了鲟鱼网箱养殖,2007年济源市网箱养鱼突破15 000箱[17]。杨治国等[18]开展了高产高效鲟鱼养殖方式的研究,主要有池塘微流水鲟鱼养殖[19]、山区工厂化鲟鱼养殖[20]等养殖模式,进而推动了沿黄流域低洼盐碱地[21]、中原地区[22]池塘养殖、网箱养殖[23]以及水库、河流增殖放流,制定了相关的鲟鱼技术规程。10多年来,相继有“俄罗斯鲟鱼工厂化集约养殖技术研究”和“三文鳟养殖技术研究”获得了河南省科技进步二、三等奖以及一批相关科研成果的产出[12],促进了冷水性鱼类产业的发展。

1.4 养殖方式与设施研究

我国冷水性鱼类养殖方式主要有自然水体增养殖和工厂化养殖两种方式[24]。自然水体增养殖方式包括自然水域人工放流、网箱和围网养殖;工厂化养殖方式包括开放式室外流水养殖、室内工厂化养殖及封闭式循环水养殖系统。根据河南地区养殖情况,李同国[5]在冷水鱼养殖场建设研究中,阐述了建场选择条件,其中包括水源与水温、水流与水量、溶氧量、电力交通、销售市场等,提出了池塘类型、形状与结构、池面积与数量等关键技术和具体的要求。钱名全等[25]又进一步研究了工厂化双循环水养鲟模式。陈杰等[23]对网箱的水域设置、形状大小、框架制作、鱼排的制作提出了技术要求,对苗种放养、饲料与投喂、日常管理及越冬进行了技术规范。目前,开放式流水、网箱养殖和自然水域增殖放流已成为河南省的主要养殖方式。

1.5 深加工企业状况

河南省现有水产加工企业主要从事田螺、河虾和银鱼等特色加工及大宗淡水鱼类的冷藏与保鲜。由于河南省受冷水鱼养殖产量的制约,养殖产品大多就近销售,或者直接进入宾馆和饭店,农贸市场几乎是有价无货。目前,冷水鱼精深加工环节尚显薄弱,完整的产业链尚未形成。

1.6 饲料加工企业状况

河南是我国粮食生产最大的省份,食品和饲料加工是河南省的优势产业,各地市均有加工企业,其中涉及渔饲料生产代表性企业就有6家,均可以根据鲑科、鲟科等冷水性鱼类饲料营养配比生产出全价配合饲料。在饲料研究中,像赵道全[11]对俄罗斯鲟鱼饲料和龙勇等[26]对鲟鱼消化生理和营养需求的研究成果为数并不多,与丹麦、挪威和俄罗斯等国的研究仍有差距。

1.7 疾病流行与防治研发状况

冷水性鱼类引发的疾病可分为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及营养性疾病。调研结果表明,河南鲑科鱼类的发病率比鲟科鱼类要高,尤其是病毒性疾病,一旦发病损失较大。有的企业减少鲑科鱼类养殖,进而增加鲟鱼养殖。而鲟科鱼类的疾病也比较普遍,有细菌、真菌、寄生虫和营养性的病例,最常见的是烂(赤)皮、烂鳃、肠炎、出血和脊柱弯曲等病症。科研人员也及时地开展了鲟鱼疾病防治的研究,如杨治国等[27-29]对鲟鱼细菌性败血症的嗜水气单胞菌的分离与鉴定、诊断与治疗,张国振[30]对匙吻鲟寄生虫病开展治疗及预防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仍然有许多症状难以控制。

2 冷水性鱼类产业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冷水鱼亲鱼培育及卵苗供应不足

2008年河南省相继对虹鳟和鲟鱼人工孵化成功、鲟鱼人工繁殖成功[31],尽管冷水性鱼类繁育系统已有较好基础,但与市场需求和现代渔业要求相比繁育体系建设仍显薄弱。主要表现在:一是鲟鱼种质保存与选育、良种质量与供应等方面存在技术瓶颈;二是鲟鱼亲鱼培育不足。我国鲟鱼繁殖年龄为8~10龄,而企业缺乏有计划按年龄梯队培育亲鱼和后备亲鱼,基本上靠外购或引进发眼卵和苗种;三是冷水性鱼类繁育种类单一,企业普遍缺乏根据市场需求调节的能力,科技成果转化明显不足,制约了冷水性鱼类产业化进程。

2.2 饲料营养需求和疾病防治技术研发相对滞后

尽管饲料加工企业很多,但针对冷水鱼营养需求研发的饲料企业太少。多数养殖企业位于偏僻山区、道路崎岖,即便有好的饲料厂家,也因饲料运输路途长远、耗时费力,饲料价格相应提高。而长期采用非专用饲料投喂,会造成鱼类体质、免疫力降低,突出表现在鱼类的生长速度缓慢、运输存活时间短和发病率高。

尽管境内养殖企业养鱼多年,也有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专门从事鱼病方面的研究[27-30],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调查发现养殖企业的养鱼池载鱼量不断增加,因水源流量限制,换水率有限,且时常更换饲料,导致鲟鱼生长缓慢、体质变差,病害增多,加之养殖者病症观察、诊断、用药方法等认识水平的局限,一旦发病,治愈困难,严重时导致养殖效益下滑,蒙受损失较大。因此,冷水性鱼类疾病频发已成为养殖企业面临的难题之一。

3 冷水性鱼类产业发展的思路与建议

当前,河南省冷水性鱼类产业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问题,需要从国家政策层面来加以破解。“十二五”期间,国家着力发展我国西南地区,这里蕴藏着丰富的冷水资源及特有的土著冷水性鱼类,是产业发展潜力最大的地区之一,而河南省具有独特的区位和冷水资源优势,应优化养殖结构,加快冷水性鱼类产业化建设;从全省产业发展层面来看,重点应放在新品种引进、原种种质的提纯复壮、企业增值增效及产业技术升级上寻求突破口,同时要协调好生产与加工、大宗鱼类与冷水性鱼类等相互关系,确立优势冷水性鱼类主导品种,大力扶持和发展繁育、养殖企业,提高企业规模化、组织化程度,营造整体优势,规避市场风险,增强竞争能力,实现质量、效益的双提升,加快推进产业化发展。

3.1 加大对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努力打造领军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应在养殖主产区加大扶持产业化经营的政策力度。由于冷水性鱼类养殖多在冷水资源丰富的山区,那里交通、通讯和生活都不便利。有经济实力的企业在开发时,当地主管部门应在土地租赁、水源使用、公路建设、产品销售以及建设审批等环节上给予政策倾斜,使业主愿意投入、精心生产、安居乐业、得到实惠,逐步使企业做大做强,培植行业的领军企业,进行示范推广,带动周边地区。只有养殖企业上规模、上档次,才能快速推进产业的发展进程,实现跨越式发展。

3.2 实施科技兴渔战略,提升产业自主创新和竞争能力

科技创新是产业发展的推动力。产业发展需要培植“官、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开发体系[32]。政府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科研院所积极与企业建立互惠协作关系,结合生产实际研发新材料、新产品和新方法,使科研成果直接转化为生产力,双方达到效益、成果共赢的同时,也不断丰富教学内容,进而提升产业自主创新和竞争能力。

3.3 创建专业合作组织,积极完善配套体系,开拓产业的发展空间

冷水性鱼类产业发展按照创办主体多元化、组织形式多样化、合作收益实效化的思路,积极鼓励创建各具特色的专业合作组织,建立新型的管理模式,提高企业组织化水平,开展技术交流和专业培训,形成强大的发展合力。实现养殖生产的产前、产中和产后各个生产环节有机结合,完善生产、运输、加工、销售的配套体系建设,形成整体优势,统筹兼顾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不断开拓冷水性鱼类产业的发展空间,促进劳动力就业,增加农民收入。

参考文献:

[1] 石振广, 董双林, 王云山, 等. 我国鲟鱼养殖业现状及问题分析[J].中国渔业经济,2008,26(2):58-62.

[2] 叶新太,李君兰,赵新年.关于实施沿黄绿色渔业带建设计划的思考[J].河南水利,2005(1):38.

[3] MOORE B J,HUNG S S O, MEDRANO J F. Protein requirement of hatchery-produced juvenile white sturgeon(Acipenser transmontanus)[J].Aquaculture,1988,71(3):235-245.

[4] HUNG S S O, LUTES P B,SHQUEIR A A,et al. Effect of feeding rate and water temperature on growth of juvenile white sturgeon(Acipenser transmontanus)[J]. Aquaculture, 1993, 115(3-4):297-303.

[5] 李同国.怎样建造一个冷水鱼养殖场[J].河南水产,2006(1):21-22.

[6] 孙兴旺,李同国,朱文锦,等.三文鳟养殖技术研究[J].淡水渔业,2001,31(2):12-13.

[7] 姬广闻,张 坤,李治勋,等.高密度微流水香鱼养殖技术[J].河南水产,2005(1):10-11.

[8] 李先明,李治勋,刘 熹.香鱼的人工养殖及饲料投喂技术[J].河南水产,2006(2):9-10.

[9] 齐子鑫,赵永军.细鳞鲑的生物学及养殖前景展望[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6(1):29-30.

[10] 赵道全.俄罗斯鲟鱼稚幼阶段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J].河南水产,2001(3):25-26.

[11] 赵道全.俄罗斯鲟鱼饲料的研究[J].河南水产,2001(4):25-26.

[12] 河南省水产科学研究院.河南省水产科学研究院获得的科研成果[J].河南水产,2006(1):45.

[13] 赵道全,王先科.俄罗斯鲟鱼在我省甲鱼养殖业结构调整中的意义[J].河南水产,2002(4):6-7.

[14] 李秀玲,庄芾思,乔明超,等.西伯利亚鲟鱼苗种培育技术[J].河南水产,2009(3):24,15.

[15] 陈居明,刘 垠.西伯利亚鲟养殖试验[J].河南水产,2003(3):31.

[16] 王水亮,王东风.工厂化养殖匙吻鲟鱼技术[J].渔业致富指南,2007(12):45-46.

[17] 何天军.济源网箱养鱼突破15000箱[J].河南水产,2007(4):48.

[18] 杨治国,胡安华,汪成竹,等.鲟鱼养殖技术[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10(2):44-46.

[19] 杜忠臣.池塘微流水养殖鲟鱼高产高效技术[J].中国水产,2003(1):40-41.

[20] 常东洲.山区鲟鱼工厂化养殖技术[J].河南水产,2008(1):14-15.

[21] 祝少华.沿黄流域低洼盐碱地池塘养殖匙吻鲟技术[J].中国水产,2007(12):41-43.

[22] 陈 杰.中原地区鲟鱼养殖技术[J].河南科技(乡村版),2008(12):28.

[23] 陈 杰,宁俊禄.网箱养殖鲟鱼技术规程[J].河南科技(乡村版),2008(7-8):29.

[24] 范兆廷,姜作发,韩 英,等.冷水性鱼类养殖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乡村版),2008. 148-189.

[25] 钱名全,蓝泽桥,胡 超,等. 工厂化双循环水养鲟模式的研究[J].渔业现代化,2006(6):3-6.

[26] 龙 勇,李林春.鲟鱼消化生理和营养需求研究进展[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7(3):108-111.

[27] 杨治国.鲟鱼嗜水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J].淡水渔业,2001,31(5):40-41.

[28] 杨治国,董 冰,胡安华.鲟鱼细菌性败血症的诊断初报[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1(1):17-18.

[29] 杨治国,李明彦,胡安华.鲟鱼细菌性败血症的治疗[J].淡水渔业,2001,31(2):34-35.

[30] 张国振.匙吻鲟寄生虫病的治疗及预防[J].河南水产,2005(3):29.

水产养殖发展现状篇(5)

关键词 现代渔业;现状;优势;问题;对策;四川成都

中图分类号 F32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0-0276-02

现代渔业是相对于传统渔业而言,遵循自愿节约、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理念,以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和设施装备为支撑,运用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手段,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和谐共赢的渔业产业形态。近年来,成都市积极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现代渔业建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大力推进成都市现代渔业建设。据统计,截至2016年底,成都市水产品总产量约14.64万t,其中捕捞产量1 400 t,养殖产量14.586万t。养殖面积1.848万hm2,池塘养殖面积占9 300 hm2,水库面积占4 600 hm2,河沟养殖面积占580 hm2,稻田养殖面积占4 000 hm2。渔业经济总产值约为68亿元。本文总结了近年来成都市现代渔业发展现状、优势,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 发展现状

1.1 池塘养殖

池塘养殖是成都市水产养殖的主要方式(占全市养殖总产量的80%以上),养殖区域主要集中在双流、新津、蒲江、邛崃、崇州、龙泉驿、金堂、青白江、新都等平原和丘陵地区。养殖品种以鲢鱼、鳙鱼、草鱼、鲫鱼、鲤鱼为主。其他养殖品种为大口鲶、云斑t、斑点叉尾t、鳜鱼、胭脂鱼、青波、罗氏沼虾、青虾、南美白对虾、黄鳝、泥鳅、观赏鱼、鲈鱼、黄辣丁、小龙虾、大闸蟹等。

1.2 流水养殖

流水养殖是成都市冷水性鱼类和亚冷水性鱼类养殖的主要方式。成都市具有冷水资源分布的县(市)主要有都江堰市、彭州市、崇州市、大邑县,总水流量初步测定为712 m3/s。其中都江堰市507 m3/s、彭州116.2 m3/s、崇州市31.79 m3/s、大邑县56 m3/s,但是截至目前,成都市冷水资源开发量尚不足30 m3/s。养殖的主要品种有鲑鳟系列(美国道氏虹鳟、三文鳟、金鳟、高白鲑)、鲟鱼系列(史氏鲟、小体鲟、俄罗斯鲟、西北利亚鲟、中华鲟、达氏鲟、匙吻鲟等)、裂腹鱼系列(重口裂腹鱼、齐口裂腹鱼、细鳞裂腹鱼、隐鳞裂腹鱼等)以及岩原鲤、青波、川陕哲罗鲑、白斑狗鱼等。重点龙头企业有新联水产有限公司、彭州涌泉冷水渔业有限公司、成都日兴特种水产试验中心、彭州和谐渔业有限公司、四川润兆渔业资源开发有限公司等。成都市流水冷水鱼养殖面积约12万m2,冷水鱼养殖品种21个,年产量逾3 000 t,产值约2亿元,冷水鱼产业逐渐成为成都市优势特色渔业。

1.3 稻田综合种养

近3年来,在成都市现代渔业奖补政策的引导下,成都市全力推进稻田综合种养,稻田综合种养已成为成都市发展水产养殖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稻―鱼结合、稻―虾结合、稻―蟹结合、稻―鳖结合、稻―鸭结合等几种主要的稻田综合种养生产模式已成为全国稻田综合种养的典范。2016年成都市稻田综合种养面积4 000 hm2,产量约9 000 t。

2 发展优势

2.1 渔业结构调整进展良好

一是坚持常规品种和名特优品种同步发展。成都市在稳定发展常规品种的同时,大力发展名特优品种,名特优品种养殖已占成都市水产养殖总量的55%以上。二是渔业养殖区域布局初具规模。根据成都市地理环境和资源分布特点,建立了冷水鱼产业带:以都江堰、彭州、大邑为重点,崇州、邛崃、蒲江为补充,利用邛崃山脉、龙门山脉沿线山区冷水资源重点发展冷水鱼产业;建立了名特优水产品产业带:以新津、双流为重点,蒲江、邛崃、崇州、龙泉驿、金堂、青白江、新都等区域为补充,利用平坝区水域宽广、水量充足、交通便利等特点,重点发展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打造沿江、沿河、沿交通干道的名特优新水产品产业带,形成各具特色、错位发展、规模发展的现代水产业园区;建立了渔业物流配送中心:在龙泉驿、双流、新津等城市相邻区域,发挥交通、物流优势,加大加工、物流、出口工作力度,突破水产品销售瓶颈,以白家水产批发市场(双流)、青石桥海鲜批发市场(锦江)、银犁冷链物流(青白江)为代表的水产物流市场已经形成,使成都市成为四川省最大的水产品集散中心;确立了休闲渔业重点发展区域:在温江、郫县、成华等城市近郊区,发展观赏、休闲渔业,在城市区重点发展水产餐饮服务,不断改善和创新水产品烹调技术,加强宣传,引导消费,促进水产业向高附加值方向发展。三是水产养殖方式不断拓展。实现了从传统的单养、稀养向混养、高密度养殖转变;从静水养殖向流水养殖转变,进一步拓宽了养殖领域,增强了成都市渔业资源的综合开发能力。

2.2 渔业保障措施得到落实

一是根据需要,颁发了农村养殖水面经营权证。既促进了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又有效提高了投资者积极性。二是实施了渔业保险制度。成都市率先建立了扶持水产业的政策性保险。水产养殖保险是成都市自主创新开发的地方补贴性农业保险,集中体现了政策性农业保险为水产业发展壮大保驾护航的作用。

2.3 渔业资源潜力大

一是成都市气候条件适宜水产业发展。成都市位于川西平原腹地,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季节性气温冷暖差别较小,有利于鱼类生长。二是丰富的水资源利于渔业l展。成都河湖众多、沟汊密布,岷江、沱江三级以上支流达38条,河道干流总长度达2 661 km,各类天然水域总面积7.93万hm2,宜渔稻田逾6.67万hm2,水体水质情况良好,pH值以中性偏碱为主,硅酸盐含量普遍较高,有利于鱼类天然饵料的生长和繁殖,适合鱼类生长。特别是位于邛崃山脉、龙门山脉沿线山区的彭州、都江堰、崇州、大邑、邛崃等市(县),海拔较高,水温较低,溪沟密布,水量稳定,基本没有污染,具有较好的冷水资源,若能逐步开展规模冷水鱼养殖,可年产优质冷水鱼48万t。三是鱼类资源丰富。成都市海拔跨度较大,河湖众多,造就了丰富的鱼类资源。特别是长江上游特有的高原鲤科和鳅科鱼类。有资料表明,可开发养殖的野生鱼类有46种。四是渔业发展的区位优势明显。成都市将建设成为国家中心城市,辐射作用十分明显。

2.4 渔业开发和市场潜力巨大

成都市作为西南最大的旅游和消费城市,休闲渔业和观赏鱼发展空间巨大,不仅是人们回归自然、感受自然的需求,也是成都市促进城乡统筹、加快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根本要求。成都市水产品年消费量约50万t,其中本地渔业提供水产品约15万t,自给率约1/3,成都市渔业生产总量已无法满足市民的消费需求。给渔业部门及从业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成都市渔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原动力和空间。

3 存在的问题

3.1 养殖面积不断缩小

由于成都市取缔了水库肥水养鱼和网箱养鱼,加之近年来城市建设步伐加快,水产养殖面积逐步减少。水产业在成都市现代都市农业中占比越来越小,比较优势难以发挥。

3.2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一是养殖设施落后。成都市养殖设施与其内陆养殖地位极不相称。据调查,成都市大多数养殖池塘都是20世纪 70―80年代修建,养殖户缺乏必要的维修资金和发展基金。单靠养殖户无力承担渔业公共设施的改造更新,加上养殖配套设施落后,直接影响到养殖效益。二是水产苗种繁育设施比较缺乏。特别是大宗淡水鱼类苗种繁育上更加突出,影响了养殖效益和养殖农户的积极性。

3.3 科研、技术推广基础薄弱,政府投入引导作用不强

成都市公益性水产科研机构和技术推广部门虽为成都市渔业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但起步较晚,基础较差,人才匮乏,财政投入不足,没有公益性试验示范基地,科研仪器设备严重缺乏,全人工繁育、健康养殖模式、病害防治、饲料营养、加工工艺等科研攻关能力还很弱,与成都市现代渔业发展的需求差距较大。

3.4 政策支持不够,发展资金不足

一是水产发展的投入资金较少。除2005―2007年实施成都水产业3年发展规划总计投入1 667万元以外,其余年份几乎没有。近3年来,虽然市政府通过成都市现代渔业奖补政策每年给予2 000万~3 000万元的渔业补贴,但对于欠账太久和日益发展的成都现代渔业仍显不足。二是渔业生产基础保障没有具体落实。主要体现在水产养殖用水、用电、用地性质等方面。

4 发展对策

4.1 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加大金融政策配套支持力度

一是建议研究制定成都市水产养殖用地政策。明确水产养殖用地属于农业用地,鼓励农村土地向水产养殖大户流转。二是制定渔业补贴政策。参照粮油直补、生猪直补、农机补贴等惠农政策,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水产养殖。如农村庭院养殖、稻田综合种养等。三是制定水产业补贴政策。建议将水产养殖用电纳入农电范畴。四是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投入机制。设立水产业发展专项基金,支持重点水产项目。结合农村微水工程、扶贫开发、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努力改善渔业基础设施,鼓励企业、专合组织和农民开发河滩地和山丘区难利用地,大力发展坑、凼、堰、库、池塘等工程蓄水养鱼。加大信贷支持,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对通过评估的项目采取财政贴息、担保、配套基础设施等措施[1-2]。积极支持龙头企业通过整合上市融资,鼓励渔民养殖户按区域或品种成立专合组织,申请小额免息贷款。

4.2 建立市级水产行业体系

参考全国农业体系模式,建议在成都市成立水产产业技术体系,以市级主管部门为龙头、科研单位为载体、技术推广等部门为单位,形成覆盖全市的水产技术网络。利用成都水产技术推广站的技术资源,加强与国家体系交流,丰富本市科研技术厚度,并通过构建水产产业技术体系,在成都市进行水产技术培训、品种推广、养殖模式改良和鱼病防治等工作。同时,加强成都水产学会的作用,办好协会相关刊物[3-4]。

4.3 培育扶植行业协会,打造无公害养殖基地

积极引导养殖户建立自己的行业协会,通过协会运作,构建“协会+基地+农户”经营模式,实现水产养殖“统一技术、统一苗种、统一投饲、统一用药、统一销售”五统一模式。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生产者、经营者、管理者相连接的现代渔业经济组织,着力打造优势水产品品牌。大力推广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通过改变养殖方式,实行标准化生产[5]。

4.4 大力引导发展稻田综合种养

稻田综合种养是种植业和养殖业有机结合的新型生态生产方式,是保持稻田资源良性生态循环的一种高效生产模式。成都市稻田综合种养应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契机,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推进稻田综合种养业,在相应的基础设施改造、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品牌创建、鱼类苗种与稻种补贴、技术培训、示范创建等方面提供支持。

5 参考文献

[1] 钟文武,王文玉,孙i,等.云南省淡水O业环境现状及保护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4(17):290-292.

[2] 孟庆武,李丁军,赵斌.我国现代渔业制度建设对策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1(3):21-25.

[3] 孟庆武.我国渔业经济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渔业经济,2010(4):144-148.

水产养殖发展现状篇(6)

[关键词] 小规模 淡水养殖 现状 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 S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11-0286-01

引言

严格意义上来讲,淡水养殖属于内陆水产业,大多以水塘、湖泊等内陆水域为平台进行鱼、虾等水产品的养殖。就我国区域划分的情况来看,淡水养殖主要集中于我国的东南地区,这是由于东南地区的地势高低不平,并且耕地面积相对较少,在农业条件环境较差的背景下只能尽量开发淡水养殖。其中小规模淡水养殖凭借其投资小、风险小以及便于管理等优势成为了农民们的主要选择。

一、当前我国小规模淡水养殖的现状

1.养殖对象

就我国目前的水产养殖情况而言,小规模淡水养殖的主要养殖对象有鱼类、虾类、蟹类和贝类等品种,其中鱼类包含了青鱼、草鱼、黑鱼、鲤鱼以及鲢鱼和泥鳅等诸多可使用淡水鱼,虾类包含淡水龙虾、青虾以及罗氏沼虾等,蟹类则大多为河蟹,贝类主要有螺丝和牡蛎。这些养殖对象都是适合与淡水养殖条件,并且在养殖规模大小上要求较低,因此成为广大小规模养殖户的主要选择对象。

2.养殖模式

从养殖模式的角度上来看,我国在小规模淡水养殖模式上具有较大的选择空间,但是鉴于环境条件的不同以及养殖对象的差异,使得养殖模式的选择上也各有侧重。就我国当前的情况来看,小规模淡水养殖模式主要有如下几类:

2.1湖泊及河道养殖。湖泊及河道养殖模式主要是利用湖泊的天然饵料和人工投放私聊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水产养殖,这种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节省养殖费用,并且由于天然饵料较多的因素也使得此类养殖模式下的水产品更加接近野生,使其品质更高。但是这种养殖模式对于外在条件具有较高要求,此类养殖模式的水源应当同外界相同,为此需要设置相应的拦鱼设施。

2.2水塘养殖。相对于湖泊及河道养殖模式来说,水塘养殖的最大区别在于水源不与外界相通,在这样的条件下自然不需要设置拦鱼设施。从规模的对比上,水塘养殖相对于湖泊及河道养殖的规模小了许多,但是却更加便于管理。并且水塘养殖适合混养,养殖密度较大,使得这种养殖模式下的产量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

2.3稻田养殖。从实质上来讲,稻田养殖模式是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充分利用,借助于生态学原理来使生态系统达到良性循环的目的。在这种环境中的养殖对象将会以稻田中的害虫和杂草为主要饵料,甚至不需要人工投放饵料,不仅能够促进稻田的增产增收,更直接缩减了养殖费用的支出。在此类环境中养殖的水产品往往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

2.4网箱养殖。就我国目前的养殖模式来看,网箱养殖在小规模淡水养殖中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和普遍,这种养殖模式的最大特点在于空间较小,饵料投放准确,且便于捕捞,具有较高的产量。

二、小规模淡水养殖的未来发展方向

1.强化养殖技术,提升产品质量

鉴于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未来对于水产品的需求仍然将会呈现出上升趋势,在这样的条件下小规模淡水养殖也将会迎来新的发展契机。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在小规模淡水养殖中,很多养殖户在养殖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上存在很多盲区,而相应的主管部门也缺少对小规模养殖户的应有重视,使得小规模淡水养殖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一直在摸索中进步。但是在未来的发展中,相关部门应当给予小规模淡水养殖更多的重视和帮助,促使养殖户人人懂技术,懂得如何去寻找销路。在未来的小规模淡水养殖过程中,不仅要使养殖户掌握必要的养殖技术,取得技术上的进步和提升,更要重视产品质量的强化,严格限制有可能对生物造成伤害的抗生素和化学药品的使用。通过加强养殖场地管理的手段,来逐渐恢复养殖生态环境,促使养殖场地和附近的生态环境能够得到有效改善。

2.拓展水产品的销售工作

与此同时,对于广大小规模淡水养殖户们来说,做好养殖工作,提升养殖产量和质量固然重要,但是更加重要的是要寻找到能够长期合作的销售渠道。为此,在小规模淡水养殖的未来发展中应当建议当地主管部门或具有足够实力的单位或个人能够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展联营模式,由这些主体向养殖户提供资金和技术上的支持,分类养殖,统一采购及销售,这样不仅能够解决养殖户的销售困扰,更能在一定程度上使小规模淡水养殖的效益发挥到最大化,为市场提供更加高质、丰富的水产品。

3.产业的有效整合

此外,小规模淡水养殖在未来的发展中还应当注重对产业进行有效整合。就我国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网箱和王伟养殖方面缺少整体性计划,没有明确的产量目标。并且大多网箱和围网养殖都是以家庭为单位,针对于此方面的问题在未来发展中应鼓励养殖户建立各类形式的养殖协会,逐渐完善产业链。为了切实保护淡水养殖条件和生态环境,还应当保护和优化内陆淡水水域的水环境,对其进行全年的监测。最后,各水体渔业管理机构还应当立足于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渔业管理条例,通过发放养殖许可证的方法和手段来对养殖面积加以掌控,促进养殖面积的合理设置,避免养殖过度而影响到水质,促进小规模淡水养殖的可持续发展。相关部门在监测水质的同时还应当注重对水草种类和数量变化的监控,为围网的合理布局提供参考。

结束语:历经多年的变化和发展我们可以发现对于淡水渔业的发展来说,养殖技术的进步是重要基础和保障。而作为淡水养殖的重要组成部分,小规模淡水养殖的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我国淡水渔业的发展走向。为此,我们应当充分重视起小规模淡水养殖,对其未来发展进行合理布局,为我国水产养殖的发展壮大作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水产养殖发展现状篇(7)

关键词 现代渔业;发展现状;对策;河南济源

中图分类号 F32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1-0316-01

为进一步挖掘济源市渔业发展潜力,尽快建立“三化”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促进现代渔业快速健康发展[1-4],笔者对济源市渔业发展现状进行了调研,并提出了发展现代渔业的对策。

1 济源市渔业发展现状

1.1 水域资源丰富

济源市水域资源丰富,境内河流17条,其中黄河、沁河穿境而过。有黄河小浪底、西霞院以及王屋山、鏊背山、天坛山、蟒河口等20余座大中小型水库,水域面积1.12万hm2,可开发利用水面及滩涂面积6 666.7 hm2。河流库区沟岔纵横,水质清澈,有自然鱼类黄河鲤鱼、鲫鱼、花白鲢、翘嘴红鲌、鲶鱼、淡水青虾等124种,多数水域适宜鱼类生长。

1.2 渔业生产基础良好

济源市水产养殖品种除草、鲢、鳙、鲤、鲫、鲂等常规品种外,还有鲟鱼、大鲵等名贵鱼种。养殖方式主要为网箱养殖、池塘集约化养殖和水库、坑塘散养,另外还有利用山涧溪流的名特优品种养殖。池塘养殖以鲤鱼为主,平均产量约为45 t/hm2;网箱养殖(24 m2):鲤鱼每箱3~4 t,花鲢每箱1.5 t左右。水库坑塘散养产量不等,大鲵、鲟鱼等名特优养殖属工厂化养殖,起步较晚,仍属小规模,目前多数未达到商品产量。

目前济源市网箱养殖13 500箱,利用坑塘养殖面积155 hm2(其中精养渔塘100 hm2),大鲵养殖2 992 m2,2011年预计全市水产品总产量1.4万t,较2010年增长16.7%,实现产值1.4亿元,渔民人均收入10 006元,较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9 341元高665元。目前济源市水产养殖行业成立了7家公司4个合作社,黄河水产养殖公司和黄河大峪峡水产养殖公司生产基地已通过无公害水产品基地认证,大奎岭、张岭鲤鱼、鳙鱼、鲫鱼产品获得无公害水产品认证,张岭草鱼、鳙鱼正在申报有机水产品认证。

1.3 发展潜力大

一是开发空间大。济源市渔业资源优势明显,目前利用率不足1/5,开发空间很大。二是消费空间大。随着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膳食结构的改善和城镇化趋势的加快,水产品消费量将稳步增长。据预测,我国水产品总需求量将以每年2.3%的速度增长,济源市的实际水产品需求量将更大,渔业发展空间巨大。三是效益提升空间大。水产养殖业较传统种植业效益好、收入高。据调查,精养鱼池实现产值45万元/hm2,利润9万元/hm2,较粮食作物产值3万元/hm2增加42万元/hm2,利润增加7.5万元/hm2,增幅500%。济源市养殖水平参差不齐,产量差异较大,产量提升空间较大。在品种选择上,以鲤鱼、鲢鱼为主,名优品种养殖发展潜力很大。四是市场需求潜力大。济源市北部与山西晋城毗邻、西部与山西运城接壤,南与洛阳相临,区位优越,70%以上的水产品运往山西、陕西、洛阳等地,产品深受当地消费者的欢迎,市场销售前景广阔。

2 济源市渔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全面规划,资源利用率低

济源市由于缺乏全面科学规划,科学养殖技术未很好地普及,粗放养殖仍然存在,效益差,高效渔业刚刚起步。全市约有6 666.67 hm2的水面及滩涂可以开发利用,目前利用率不足1/5,资源利用率低。

2.2 水产品品牌优势不强,深加工能力差

济源市水产品大多以鲜活产品进入市场,没有形成全产业链,规模效益不突出,品牌不响,无包装,严重影响了产品的知名度、销量及效益,价格低、效益差。深加工方面,缺乏大的龙头企业带动,起不到引领、带动作用。

3 济源市现代渔业发展对策

充分发挥济源市水利资源优势,以渔业增效、渔民增收为目标,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切实转变渔业增长方式,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现代水产健康养殖业,做大做强水产加工业和休闲渔业,积极推进现代渔业建设,促进济源市渔业又好又快发展。

3.1 加大资金投入,推进水产业快速发展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各项惠农支农政策和资金,争取中央、省各类扶持水产业发展项目,积极争取市财政水产业发展专项经费,争取一切可利用的资金,为水产业发展提供建设资金,扩大水产业发展的规模。同时积极引进外来资本投入水产业,全面推进济源市水产业的快速发展。

3.2 搞好规划,拓展养殖空间

目前济源市的水产养殖主要是以水库网箱养殖、坑塘养殖和池塘养殖为主。为加快济源市渔业发展水平,济源市应积极拓展养殖的内涵和外延。一是重点抓好养殖水域的规划。合理确定渔业水域的功能定位和发展重点,切实加强对渔业水域开发利用的指导与调控,为渔业长足发展提供有效保障。二是注重拓展新的养殖空间。不断拓展养殖空间,促进养殖业向工厂化、集约化发展。三是注重养殖方式的转变。大力开发新品种养殖,扩大名特优新品种覆盖率;加快鱼塘标准化改造步伐,不断提高养殖效益;大力推广无公害养殖技术,强化无公害养殖基地建设,积极发展健康、生态、安全的水产养殖业。

3.3 延伸渔业产业链,提高综合效益

延伸渔业产业链,对于促进渔业生产、提高效益和产业素质,推进渔业产业化进程具有重要作用。一是大力发展水产品精深加工业,提高水产品附加值。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出台扶持水产加工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积极培育加工龙头企业,创立名牌产品,推进渔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二是加强水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着力培育一批水产行销大户和企业,形成多渠道、全方位的水产品流通体系。三是充分利用济源市旅游资源丰富的特点,开发王屋山农家乐等系列项目,开展以休闲垂钓、观光、餐饮等为特色的休闲观光旅游活动,不断开发渔文化内涵,进而促进渔业经济向高深层次发展。

3.4 强化服务,促进科学发展

强化服务,促进渔业科学发展。一是大力推进渔业科技进步和创新,为渔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二是支持渔民专业服务公司、专业技术协会、经纪人、龙头企业等提供多种形式的生产经营服务,鼓励合作社、龙头企业与渔户通过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进行产业化联结,互利互惠、共同发展,提高渔业的组织化程度;三是健全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切实保证水产品质量安全;四是强化渔业执法能力建设,拓展渔业执法领域,搞好水产苗种、渔用饲料、渔用药物、产品加工质量、渔业市场、渔业防灾减灾、渔业水域环境等环节的监管执法,为渔业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4 参考文献

[1] 辽宁锦州市现代渔业建设成效凸显[J].科学养鱼,2012(2):47.

[2] 汪宏伟.宁夏中卫市以科技示范基地引领现代渔业发展[J].渔业致富指南,2011(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