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互联网金融的商业模式

互联网金融的商业模式精品(七篇)

时间:2024-04-02 15:56:36

互联网金融的商业模式

互联网金融的商业模式篇(1)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经营模式;挑战

中图分类号:F832.1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7月4日

一、引言

近年来,互联网行业的迅速发展及其对金融业的渗透,使得“互联网金融”成为一个新的研究和讨论热点。关于互联网金融的定义,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互联网金融进行了界定。谢平(2012)认为,互联网金融是不同于商业银行间接融资和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第三种金融融资模式。马云(2013)认为,互联网金融不同于金融行业走向互联网的金融互联网,是用互联网的思想、技术来开展金融行业。宫晓林(2013)互联网金融是依托现代信息科技进行的金融活动,具有融资、支付和交易中介等功能。但一般认为,互联网金融是指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精神相结合的新兴领域,具备互联网“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精神的金融业态统称为互联网金融。当前,主流的互联网金融包括第三方支付和互联网融资。

与商业银行相比,互联网金融具有金融资源可获得性强、交易信息相对对称、资源配置去中介化等特征,并且互联网金融实行的经营模式与传统商业银行经营模式有显著的区别。因此,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它给商业银行带来的竞争压力也逐渐显现。本文通过比较互联网金融经营模式和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分析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挑战。

二、商业银行经营模式与互联网金融经营模式比较

1、参与主体不同。在互联网没有出现之前,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中介机构,除了股票等直接投资方式以外的所有投融资活动都以商业银行为中心进行展开。所以,在传统商业银行经营模式中,其参与主体主要有三大类:借款人、银行、贷款人。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加速了金融脱媒的步伐。资本市场上,直接融资取代了间接融资,金融体系也从银行主导的格局转变为以市场为主导的格局。所以,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中,银行丧失了其在金融体系中的主导地位,资金需求者与资金供给者直接实现资金融通。同时,互联网金融降低了信息不对称和投融资的成本,提高了投融资效率。

2、金融产品不同。商业银行的传统信贷产品,由于受到其运营模式的限制,所有的信贷产品基本同质化,期限不等但相对较长,缺乏灵活性。并且商业银行所提供的金融服务有资金数额限制,不能满足各类客户的投资理财需要。而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资金供求双方是直接接触,信息相对来说较对称,客户可根据自身的需求选择金融产品,没有资金数额限制,能够满足小额资金客户的金融需求。

3、操作平台不同。商业银行的金融业务主要依赖于网点设置,消费者要想办理金融业务必须去商业银行的各个网点进行办理。在偏远地区,如果银行没有设立网点,则消费者没有办法去办理有关的存取、买卖业务。所以说,商业银行的金融业务受地域限制很明显。而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客户办理金融业务主要依靠的是互联网,互联网给每一位用户都提供了自助化的财富管理通道。同时,互联网金融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了客户足不出户的财富管理目标,大大降低了理财成本,方便了各地客户的投资理财。

4、运行成本不同。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主要依赖于其网点的设立,每个营业网点需要配套相应的人员和设施,成本很大。而与商业银行相比,互联网金融主要依赖互联网技术平台,它的成本主要集中在大数据的开发与维护,平台的研发以及产品的创新上,省去了设置营业网点的费用,日常服务的职工工资以及网点的系统和设备维护费用。同时,互联网金融节约了在信贷审核过程中的人力、时间成本,提高了企业竞争力。

5、支付方式不同。传统的商业银行以现金、信用卡和票据等传统的支付方式为主,再以网上银行服务为辅。但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中,支付方式以移动支付为基础,且第三方支付业务异军突起。互联网金融的第三方支付业务具有方便快捷、费用低廉及交易安全等优势,一方面解决了小额支付下产生的货款转账不便问题;另一方面也大大降低了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互联网交易的欺诈风险,充分保障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了支付行业的健康发展。

三、互联网金融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挑战

以上我们比较了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很明显地看出互联网金融颠覆了传统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互联网金融给广大客户带来了更加方便、快捷、有效的金融服务。

1、削弱了商业银行在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商业银行作为经营存款、贷款、汇兑、支付等金融业务的信用中介机构,资金融通是其运营的基本职能,其操作主要依赖于在债权债务清偿活动中人们在空间上的分离和时间上的不吻合。然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打破了传统金融支付业务在时间与空间上的限制,在相当程度上冲击着商业银行的支付中介地位。

2、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面临更深层次改革的压力。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选择权更多掌握在金融消费者手中。与传统金融服务模式相比,互联网金融服务更尊重客户的需求和体验,强调服务产品的灵活性和交互式营销,主张交易过程中的信息对称,且在运作模式上更注重互联网技术与金融业务的深度整合,这改变了金融服务消费者的节奏、规模和力度,对银行的传统服务模式提出了很大挑战。

3、商业银行收入来源受到一定冲击。传统商业银行的收入主要来源于贷款、存款的利差,但随着第三方支付和网络信贷服务内容的不断增加,商业银行的传统信贷业务和中间业务都面临着新的竞争。其一,以支付宝为首的互联网第三方支付企业,获得牌照后,得以参与互联网及移动电话支付、银行卡收单、预付卡发行与受理、货币汇兑等众多业务支付环节,会对银行中介业务收入产生较大影响;其二,目前以阿里金融为代表的网络小额贷款公司快速发展,有可能分流部分银行机构的中小微客户,对致力于中小微信贷业务的中小银行形成一定的竞争压力。未来,随着互联网技术应用的进一步深化,大公司可能也会更加依赖网络,银行的利差收入来源将受到严重影响。

四、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挑战的策略

面对互联网金融咄咄逼人的态势,商业银行应及时作出战略调整以应对互联网金融所带来的挑战。与互联网金融相比,传统商业银行有其自身的独特优势,只要跟上金融行业的发展大势,商业银行一定能够在金融领域取得新的地位。

1、加快互联网金融人才培养。互联网金融不但需要熟悉金融业务的人才、更需要熟悉新技术运用的人才,但目前商业银行员工的知识结构一般是纯经济金融专业或纯计算机专业,缺乏IT金融复合型人才。因此,商业银行要全面认识互联网技术给金融业带来的影响,从人才适应性角度改变对互联网金融的认知,既要在新员工招聘时向复合型人才进行倾斜,也要在工作中制定专门的培训计划,培养适应互联网金融发展需求的人才,打造自身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2、加速利用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传统金融业不能仅仅满足于生产金融产品,必须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同时结合互联网技术,逐渐探索走向金融前端,建立自有渠道,获得海量客户和数据。资本实力雄厚的大型银行可自建互联网金融平台,中小型银行可以通过控股、收购等方式实现载体构建。

另外,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金融机构为客户提供的产品与服务是基于大数据分析技术的模块化资产组合,传统商业银行以往基于密集知识和复杂技术的金融产品优势被削弱。因此,商业银行要学习互联网金融企业在数据深度挖掘应用等方面的经验,吸收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推进现有数据体系整合,并在数据集中的基础上实现深层次数据挖掘,提升对于多种信息的综合处理能力,以将数据集中带来的技术优势转化为商业银行的竞争优势。

五、结论

本文通过比较分析互联网金融和传统商业银行在经营模式上的区别,认为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带来了一场银行业革命,给传统商业银行带来了空前的挑战和巨大的竞争压力。但对商业银行来说,尤其是对我国这种以商业银行为主体的金融结构来说,也许并不是件坏事。因为在面临互联网金融所带来的巨大竞争压力时,商业银行会努力改变传统的经营模式,加速利用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从而完成一次银行业的革新。只有这样,它们才能够在金融体系中继续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主要参考文献:

[1]周慧.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的发展策略[J].青海金融,2013.

[2]四川银监局课题组.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影响研究[J].西南金融,2013.3.5.

互联网金融的商业模式篇(2)

(公安海警学院,浙江 宁波 315801)

摘 要: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对我国商业银行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本文就商业银行如何应对这一变化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第三方支付,小微信贷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4)16-0113-02

一、互联网金融的定义

自从互联网诞生起,以互联网为核心基础的信息技术已完全改变了人类社会。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金融就以网络银行、网络证券和网络保险的形式润物细无声地走进了人们的生活,而近几年产生的互联网金融新产品更是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的改变,2012年,阿里小贷异军突起,P2P网络借贷数量激增,商业银行纷纷开设网上综合商城,这一年甚至被称为“互联网金融元年”。互联网金融已经渗透到普通老百姓的生活,那么,究竟怎么定义互联网金融呢?

互联网金融指的是通过借助支付、云计算、社交网络等各种互联网工具来实现资金的支付、融通和信息中介等业务的一种新型的金融模式,是利用互联网的技术和理念来运作金融业务。与传统的金融模式相比较,它具备成本低廉、信息透明、交易更直接更便捷、资源配置效率高、覆盖面广的优势,但是同时它也具有监管薄弱、风险大的劣势。就目前来看,互联网金融主要有网络支付、网络融资、网络理财和移动金融四类业务。

(一)网络支付

网络支付包括网上银行支付和第三方平台支付。网上银行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但是在近几年其服务方式和内涵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产生了一些新的业务品种。而第三方支付市场发展迅猛,已经成为了网络购物、缴费还款等小额支付结算领域的主要渠道。例如网购爱好者们热衷的双十一,2009年双十一销售额为0.5亿元,2010年提高到9.36亿元,2011年跃升为33.6亿元,2012年达到191亿元,而刚刚过去的2013年,双十一交易额居然达到了350.19亿元,这些交易就是通过支付宝这一第三方支付平台来实现的。

(二)网络借贷

网络借贷就是资金的借入者和借出者通过网络平台实现资金的融通。网络借贷包括以人人贷为代表的个人对个人的P2P借贷模式、以阿里巴巴小额贷款公司为代表的网络小贷模式、以交博汇为代表的银行推出的网络信贷模式等。这些网络借贷模式成本低、效率高,对金融机构的传统信贷模式冲击比较大。

(三)网络理财

越来越多的金融服务单位在网上开展了理财服务,传统的股票、基金、保险、债券服务都可以在网上进行,此外,新型的理财产品层出不穷。例如,为中国老百姓所熟悉的余额宝、零钱宝、活期宝等“宝宝类”产品,曾经收益率最高的时候高达7%,虽然收益率逐步下降,但仍接近5%的利率水平,远远高于银行活期利率,对银行的存款业务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四)移动金融

移动金融业务发展势头迅猛。全球移动支付总额在2012年为1631亿美元,根据美国市场研究公司Gartner的估计,2017年全球移动支付的金额将突破1万亿美元,而支付宝成为了全球最大的移动支付公司。随着熟悉和习惯使用互联网的年青一代成为社会主要力量,移动金融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二、互联网金融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挑战

2014年4月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互联网·金融:通往理性繁荣”分论坛上的一份报告《互联网金融2014》指出,以P2P网络贷款、众筹模式为代表的新型资源配置方式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全球性的新兴产业。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崛起给商业银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

(一)商业银行的支付业务被蚕食

互联网金融正在进入传统金融行业的各个领域,除了高资本、高技术支持的业务和法定执业资质限制的业务外,从理论上讲,商业银行的其他业务都有可能被互联网金融抢占。支付业务是商业银行最主要的业务,在银行所有业务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互联网金融正是以支付业务发端的,2012年,以支付宝和财付通为首的第三方支付市场规模超过10万亿元,2013年则达到了17.9万亿元,第三方支付业务的规模越来越庞大,直接威胁到了商业银行的支付业务。

(二)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被挤压

基金托管、性中间业务是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重要项目,保险、证券这些业务都可以通过互联网金融实现,而受到冲击最大的是基金托管业务。2013年,支付宝和天弘基金共同推出的余额宝对商业银行影响最大,由于余额宝门槛低、收益高、风险小,又可以用于转账支付、网上购物等诸多功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天弘基金也靠此一举称为国内最大的基金管理公司,而诸多互联网企业开展了充话费、代缴水电费等中间业务,受到消费者的欢迎,进一步挤压了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

(三)小微信贷业务被抢占

根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的《全国小微企业发展报告》显示,截止2013年底,全国共有小微企业1169.87万户,占企业总数的76.57%。小微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急需资金支持,而商业银行基本放弃对小微企业的贷款业务,我国仅有不到20%的小微企业可以获得银行的贷款,面对这种状况,以阿里小贷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趁虚而入,仅2013年一季度,阿里小贷就发放了120亿贷款,日利率为万分之五到万分之六之间,利润十分可观。随着经济发展,商业银行将来也要发展小微信贷业务,但是这一领域已经被互联网金融率先抢占。

三、商业银行的应对策略

从短期看,互联网金融仍无法撼动商业银行的主体地位,但是面对互联网金融的来势汹汹,商业银行应当尽快做出调整,化被动为主动。

(一)转变思想,走合作共赢之路

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既是对手也可以成为合作伙伴,面对金融市场这一大蛋糕,双方应建立合作共赢的关系,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为客户提供更加人性化的金融产品和支付工具。目前,国有四大银行已与支付宝合作,其他银行也纷纷“触网”,与互联网金融亲密接触。在今后的发展中,合作将继续并进一步深入。首先,双方可以共享客户资源。商业银行发展历史悠久,根基深厚,掌握着制造业、零售业、交通业、物流业等行业龙头企业的客户资源,而互联网企业从电子商务、网络支付等手段切入,掌握了丰富的客户资源和交易信息,双方可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其次,双方可以共同开发小微信贷业务。与大企业信贷相比,小微企业信贷可以带来更加丰厚的利差收益,双方可以共同打造在线融资平台,开拓新的业务领域。

(二)重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储备

要应对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必须培养和储备一些既精通金融业务又懂信息化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首先,在招聘员工的时候就可以对复合型人才有所偏重;其次,在已有员工中开展一些有侧重点的培训,对金融专业人才要加强信息化技术知识的培训,而对信息化技术专业的人才则要加强金融业务知识的培训;最后,对复合型人才制定更有力的激励机制,通过一些物质和精神方面的激励来留住人才。

(三)积极创新业务,重视客户体验

互联网金融之所以可以迅速发展,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客户认可度高,其开放式的金融平台、交互式的营销手段、个性化的金融产品服务、全天候的服务时间以及方便快捷的操作流程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客户。商业银行也应加强“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积极创新现有的业务,通过多年来积攒的数据整合来分析客户的偏好,利用现有的手段加强与客户的互动交流,为客户量身定做心仪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同时要简化现有的业务操作流程,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

(四)加强监管力度,降低业务风险

首先,对现有的互联网金融,应通过立法来肯定其合法地位,并保护和促进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其次,当银行业与互联网金融的合作程度越来越高时,对于银行业要推出的新型业务要有充分的论证,并加强监管,降低银行的业务风险。

参考文献:

[1] 章连标,杨小渊,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研究,商业银行,2013.10..

[2] 新浪科技,互联网金融会否成为下一个蓝海,tech.sina.com.cn,2013.08.06

互联网金融的商业模式篇(3)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冲击;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344-01

互联网金融是指以依托于支付、云计算、社交网络以及搜索引擎等互联网工具,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业务的一种新兴金融。互联网金融模式开启了金融发展新纪元,具备比传统业务透明度更强、参与度更高、协作性更好、中间成本更低、操作上更便捷等特征。发展至今,其模式体系已包括深入传统金融业务核心的金融电子商务网上银行、第三方支付、个人贷款、企业融资等业务,而由此引发的金融脱媒等问题使我国传统的商业银行面临巨大挑战。

一、商业银行面临冲击

首先,商业银行作为传统支付平台的地位被撼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第三方支付平台具有的方便、快捷,成本低的特点使其迅速占领市场,并逐步弱化银行作为传统支付平台的地位。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全年中国第三方支付机构各类支付业务的总体交易规模达到17.9万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3.2%。

其次,商业银行的存贷业务遭到挑战。无论是与银行存款业务相似的余额宝,还是与银行贷款业务相似的“信用支付”业务,和以人人贷为代表的P2P网络借贷平台,都对商业银行的存贷业务造成严重冲击。以网络借贷平台为例,它实现了小额资金供给与小额借款者融资的直接匹配,成为互联网直接融资模式的雏形。以阿里金融为代表的新型贷款模式,创造“小贷+平台”的融资模式,直接向供应链融资、小微企业信贷融资等领域扩张,截止2014年2月,阿里金融服务的小微企业已经超过70万家。随着新金融势力不断涉足银行的业务领域,金融替代效应日益显现,银行逐步被边缘化,客户流失严重。

总之,互联网金融模式入侵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结果必然是银行利润遭到蚕食。对商业银行来讲,无论是中间业务收入、存贷利差收入还是新型理财产品收入,都遭到新金融势力的冲击。通过统计国有五大银行2013年年报数据发现,报告期内,受互联网金融冲击,五大行净利润增速已呈明显下滑态势,整体下滑至11.4%。若按2013年余额宝类产品平均年化收益率为6%计算,当前银行活期存款年利率为0.35%,利差为5.7%,假设1%的个人活期存款转化为货币市场基金,以2013年中上市银行储蓄存款进行判断,由此带给商业银行净利润负面平均影响幅度为0.82%。假设第三方支付平台在线销售替代40%的传统商业银行代售渠道,以上市银行2013年中报为基础计算,上市银行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将分别下降1.8%和2.7%。

二、应对挑战长久之计

2014年3月,央行下发文件暂停支付宝、腾讯虚拟信用卡产品、暂停条码(二维码)支付服务,并对第三方支付转账、消费金额进行限制。笔者认为,此次禁止本质上是因为互联网信用卡触动了银联利益,但是此次限制绝不是长久之计,商业银行要从本质上解决此问题,必须改变其经营模式。

1.完善“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模式。互联网金融尊重客户体验、强调交互式营销、主张平台开放,运作模式上更注重互联网技术与金融核心技术的深度整合,为客户提供灵活性产品。所有创新无一不是为更加方便地为客户而服务,银行恰恰欠缺这种为客户服务的姿态。互联网金融模式具有成本低、效率高、覆盖广等优点,银行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模式发展自身业务,拓展客户基础。一方面挖掘、吸引新客户;另一方面增加客户粘合度,拉近与客户间的业务关系。互联网金融模式下,银行传统目标客户群可能发生改变,传统物理网点优势弱化,追求多样化、个性化服务的中小企业及个人客户更倾向于通过互联网参与各种金融交易。商业银行传统价值创造和实现方式将发生改变,能够提供快捷、低成本服务的金融机构会得到市场青睐。

互联网金融的商业模式篇(4)

[关键词]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存贷

[DOI]1013939/jcnkizgsc201630019

1前言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在信息收集及处理、产品交付与风险防范、增进金融服务等方面的优势逐渐显现。而我国伴随着移动支付、网上银行、手机银行、云金融等金融创新业务的蓬勃发展,传统的金融业也正经历着一场由互联网技术革新所带来的巨大变革,一种新的金融模式――互联网金融应运而生,并逐步改变着传统金融体系中的运行模式和市场结构。对此,金融界、学术界以及政府当局围绕互联网金融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与研究,到底互联网金融会对中国的商业银行产生何种影响?传统金融行业该怎么应对互联网金融所带来的影响?这都是值得学者广泛研究与讨论的问题。本文基于商业银行传统的业务模式,研究分析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中间业务和资产业务等方面所带来的影响,以期为我国的传统商业银行提供应对“互联网金融”冲击的建设性意见,促使其可持续发展。

2相关理论与研究综述

从广义上讲,互联网金融是网络技术与金融服务相互融合与相互作用的产物,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开展的所有金融业务都属于互联网金融的范畴,主要包括传统银行、证券、保险等实体金融机构借助互联网所开展的线上服务,以及各类互联网线上服务平台直接或间接向客户提供的第三方金融服务。而从狭义上说,互联网金融包括第三方支付平台模式、P2P网络小额信贷模式、基于大数据的众筹模式、金融服务平台模式、网络保险模式、金融理财产品网络销售等模式。依托于“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并随着第三方机构对支付结算、投资理财、融资等传统金融领域的渗透以及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支付、网络融资、网络理财和移动金融逐渐成为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四条主线。

目前,国内学者主要基于银行业自身来研究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其观点集中在互联网金融模式、给传统金融业务带来的挑战和机遇以及互联网金融监管等方面。刘澜飚等人从金融机构的角度,分析国际对互联网金融的研究现状和趋势,表明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中介的替代作用较小,两者之间存在较大的融合空间。[1]李有星等人通过分析当前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比较了国外互联网金融监管措施,提出了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核心问题是监管主体、监管方式、监管制度等方面的选择。[2]孙杰等人通过对比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银行之间的本质差异与各自挑战,指出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银行业发展新思路。[3]曹凤岐通过研究互联网金融的四种模式以及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挑战,认为其是一种革命性新型金融。[4]王锦虹通过研究认为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负债影响较大,对商业银行其他业务影响较小。[5]李渊博等人利用我国7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通过误差修正模型得出互联网金融创新对传统商业银行金融模式具有替代效应。[6]

3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互联网+”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关键在于将互联网作为一种渠道,更好地直接对接传统商业银行价值链的上下游,主要是对传统金融行业的理财产品、贷款业务、负债业务等方面进行渗透,最终影响到商业银行主体的经营业态、管理模式。

31互联网金融分流商业银行负债业务

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主要吸收资金价值链上游客户存款,它既是商业银行正常运营的基础,又是商业银行三大业务的基础。据统计,传统商业银行负债业务一直维持在未低于两位数的较高增长水平,但自2013年6月余额宝货币基金上线后,在2014年却出现个位数增长。据2014年上市银行年报统计,16家上市银行存款总额下降了348%。与此同时,16 家上市银行存贷比持续上升,2014年年底平均存贷比为7145%,多家上市银行存贷比逐步逼近央行规定的75%上限。自从余额宝上线以来,我国在其带动下的货币基金,也在其后一年多来急剧上升,2013年6月我国货币基金总额只有3042亿元,而2014年12月我国货币基金总额增长为20865亿元,增长了686倍。商业银行负债业务规模与互联网金融产品数量的反向变动具有相关性,说明互联网金融正逐渐分流商业银行负债业务,同时互联网金融公司会依据其客户黏性和金融产品的创新性来满足处在资金价值链上游供给者的各种需求,甚至通过大数据挖掘的帮助下直接匹配资金价值链下游需求者。在互联网金融的这种持续影响下,处在资金价值链上游的供给者将绕开传统的商业银行,寻找更具有投资潜力的互联网金融产品,这必将给创痛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带来较大冲击。

32互联网金融缩减商业银行中间业务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主要是为资金价值链上下游客户提供服务,根据2014年《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研究报告》,银行卡办理、结算与清算、业务等成了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主要收入来源。互联网金融首先兴起第三方支付,以支付宝、财付通等为主要代表,再到之后的阿里小额贷款,金融产品层出不穷。与传统的商业银行卡相比,第三方支付具有支付成本低、付款便捷、账户管理数量不受限制等优势,而受到消费者的广泛支持与使用。据艾瑞咨询报告,我国第三方支付交易规模逐年扩大,至2015年年底超过31万亿元,同比增长了526%,而2015年“双十一”传统商业银行网银支付比例已下降到不足10%。互联网金融第三方支付业务模式也在不断创新,涉及很多在传统商业银行中所未运行的模式,包括福利管理、代扣保险费、垫付式“流水贷”等方面,并渗透到证券、基金、保险等领域,正不断蚕食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影响着商业银行的结算收入。

33互联网金融占据商业银行资产业务

商业银行资产业务主要是满足资金价值链下游客户贷款需求,且贷款业务相对于客户资金需求显得供不应求,暂时处在卖方市场。据《2015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截至2015年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为9395万亿元,其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739万亿元,占比仅为1851%,可见小微企业从传统商业银行中获取贷款的能力较弱。而据中国电子商务中心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6月“阿里小贷”累计发放贷款超过2000亿元,服务中小微企业超过80万家,由此可见互联网金融在中小微企业贷款方面呈现出比较优势,其在客户规模、贷款交易成本、贷款资金成本方面能更好地满足资金价值链下游客户需求。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必将逐渐占据商业银行在中小微企业的贷款业务。

4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建议

综上所知,面对着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中间业务和资产业务所造成的影响,商业银行应高度重视。一方面,立足自身情况和竞争优势,制定实施与互联网金融相融合的发展计划,以此来发展快速抢占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先机。另一方面,从管理模式和经营业态等方面进行创新,积极推动传统商业银行向智能化网络银行的转型,进一步增强商业银行在互联网经营环境下的综合实力。

41商业银行智能转型

商业银行应按照互联网金融机制要求进行运行模式转型优化,更注重市场培育,而不过多强调收益。第一,商业银行应明确其在发展互联网金融过程中的比较优势,充分发挥其现有的客户基础、网点网络、技术实力等方面的优势资源,且处理好与第三方机构的竞合关系,实现线上支付、线上融资以及移动金融等业务领域的突破式发展。第二,商业银行应加强完善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建设功能齐全和产业链完善的自助银行。借助信息挖掘技术,推进客户资源和相关信息数据的积累,实现网络精准营销,以期在客户细分的基础上有针对性为客户进行产品设计和服务,实现信息同步交互共享和精细化客户关系管理,进而形成以物理网点与信息网络并行、线上线下同步的客户开发与贴近营销网点式的布局。

42商业银行与“互联网+”融合发展

商业银行应该积极融入互联网金融生态圈,合理把握与移动运营商、第三方支付机构、中间商等参与方的竞合关系,实现优势互补,达到共赢。在进行融合过程中应该关注以下问题:首先,合作对象应匹配。商业银行应基于共同需求、理念、发展思路的匹配程度寻找合适的互联网公司,使合作更加有效;然后,注重合作排他性,即商业银行应集中资源有效配置,选择适当数量的合作对象,并通过签订排他性协议促使双方共同积极地进行互联网金融创新,达到双方利益最大化;再者,注重合作深度。合作双方不应流于表面,而应切入到互联网金融的本质,即深入到大数据挖掘与云计算等领域;最后,注重合作平台建设。商业银行和互联网公司应共同建立互联网金融合作委员会,并借此平台将双方合作发展上升到战略高度,确保合作依托平台得到落实。

43商业银行自身配套设施的建设

商业银行在自身配套设施的建设上,应多关注互联网金融技术的应用与信息安全防护措施。一方面,加快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智能手机等相关信息技术在银行自身业务和管理环节中的应用,建设未来银行创新实验室,通过研究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提高银行自身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意孵化能力;另一方面,加强客户账户信息保密系统建设,加强互联网金融发展中的信息安全防护工作,不断提高线上银行信息系统的安全防御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澜飚,沈鑫,郭步超互联网金融发展及其对传统金融模式的影响探讨[J].经济学动态,2013(8):73-83

[2]李有星,陈飞,金幼芳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探析[J].浙江大学学报,2014(4):87-97

[3]孙杰,贺晨大数据时代的互联网金融创新及传统银行转型[J].财经科学,2015(1):11-16

[4]曹凤岐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挑战[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5(1):3-6

互联网金融的商业模式篇(5)

【关键词】 大数据时代 互联网金融 商业银行 转型发展;对策研究

一、前言

大数据是互联网时代的典型特征,其不仅改变着社会公众的生产活动与方式,同时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与思维方式也进行了改造,互联网金融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迈入21世纪,互联网金融就开始有加速发展的势头,但由于收入水平与互联网普及程度的限制,互联网金融尚未真正站在发展的风口浪尖,直到2013年阿里巴巴旗下支付宝推出的余额宝这款货币基金产品,从此点燃了互联网金融高速发展的引擎。以电子商务支付规模为例,2008年仅29000亿元,而2013年就搞到101000亿元,且后期增长趋势异常明显(参见图1)。

事实上,以阿里巴巴、百度、腾讯、苏宁为首的互联网巨头们纷纷开展与金融的集合,迅速掀起了一波“高开高走”的互联网金融发展浪潮。在此背景下,互联网金融的理财产品、移动支付、网络信贷等业务模式不断创新,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应用,尤其是借助大数据工具对客户需求的深度挖掘,互联网金融对我国的传统金融机构商业银行造成了较大的冲击。因此文章主要就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冲击进行分析,探究其正负面的影响效应,并结合我国的宏微观环境与当前金融发展趋势,提出相关对策,以期促进我国传统商业银行的顺利转型,具有较大的理论价值与较强的实践意义。

二、大数据时代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技术及精神与金融的深度结合,互联网金融与传统商业银行的差异可以表现在6个方面(参见图2)

(一)大数据时代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的负面冲击

1、互联网金融服务便捷,传统商业银行通道功能削弱

毫无疑义,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与普及,加之手机移动终端的完善,互联网金融的服务更加便捷,传统商业银行通道功能削弱。从图1可以看到,互联网支付规模迅速上升,2016年将超过150000亿元,且增长趋势更加明显。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发展,在未来的金融产品与服务的供需双方可以跨过商业银行而自己进行交易,运用自身的支付手段完成支付与结算,同时也弱化了银行作为通道的作用。

2、互联网金融成本低廉,传统中介作用弱化

长期以来,传统商业银行因为有着完善的清算系统,其在信息获取方面存在天然的垄断地位,从而奠定了银行在金融业务中的核心中介角色,但是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商业银行的中介作用开始弱化。随着金融业与互联网的快速结合,信息变的更加透明,使得获取金融机构获取信息的成本大大降低,银行信息中介的地位因此受到撼动。

3、互联网金融覆盖广泛,传统商业银行竞争优势弱化

互联网的优势就是覆盖面广,且拓展覆盖的成本较低。在金融产品与服务的交易模式上,互联网金融主要通过互联网金融平台进行交易,当前采取的最多的是第三方支付平台,这就克服了金融交易的地域限制,极大的拓展了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应用深度,并且线上交易可实现“一对多,点对面”的营销模式,一个具有完善交易程序的机房可以满足数以万计的客户服务需求,既解决了消费者获取金融服务难的问题,也降低了金融服务机构和消费者自身的业务办理成本。

4、互联网金融模式灵活,传统商业银行创新活力不足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金融行业客户的需求将不断改变,未来金融行业的创新将会进一步加速,而互联网金融模式非常灵活,因此互联网金融机构的适应能力也比传统的商业银行要强,从而更能满足客户的多元化需求,最终快速占领市场。以P2P的发展为例,就是因为传统商业银行无法满足中小客户的投资需求和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于是以中介为定位的网络借贷平台得到迅速发展。数据统计显示,2014-2015年,即使出现大量的P2P问题网贷平台跑路,我国的P2P网贷发展指数依旧呈上升趋势,这直接突出了我国传统商业创新活力不足的问题(参加图4)。

(二)大数据时代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的正面影响

当然,大数据时代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也存在一定的正面影响,具体表现在:第一,倒逼银行改革,实现经营创新。长期以来,商业银行都被金融界说成“躺着赚钱”,其原因在于存贷款的利息差较大,但是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存贷款的利息差降低,那么商业银行必须进行改革,不断实现经营创新;第二,转变经营思维,丰富发展模式。毫无疑义,互联网金融模式的优势非常明显,但是传统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模式并不是对立的,相反商业银行可以转变经营思维,不断丰富、拓展、完善自身的发展模式,充分利用互联网金融的优势;第三,改善服务态度,提升品牌价值。随着互联网金融机构的不断丰富与发展,传统商业银行必须进一步改善自身的服务态度与水平,只有不断提升品牌的价值才能确保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不被削弱。

三、大数据互联网金融时代传统商业银行转型发展对策研究

(一)注重互联网与传统经营模式的深度融合

传统商业银行需要充分认识到互联网金融带来的冲击和挑战,注重互联网与传统经营模式的深度融合。第一,在认清自身在如支付业务等某些业务上作为追赶者的劣势的基础上,将自身的转型与发展上升到全行战略的层面上,全面改革自身弱势业务领域的制度规范;第二,加强学习互联网企业与互联网金融机构的经营方式和思维理念,要尤其注重对大数据信息的优化整合,提高对数据的获取能力,互联网的优势之一是能够利用互联网平台对大量的信息进行高效的挖掘和处理,力争在不断扩大服务能力的基础上降低成本,实现经营模式的全面转型与经营理念的全面转化。

(二)持续的强化互联网金融模式的风控机制

风险控制是互联网金融的生命线,互联网金融的核心弊端就是风险控制难度大,由此传统商业银行在发展互联网金融模式的战略下,必须要注重互联网金融风险的把握与防控,具体表现为:第一,传统商业银行内部要更新的风险管理与防控的理念,既要加快构建互联网金融的数据统计与风险监测分析体系,又要严格把握对互联网金融业务的介入程度;第二,加强与互联网金融机构的联系与合作,并争取加入互联网金融行业的自律组织或机构成立的会员体系,促进互联网金融的行业标准和规范的形成,以对官方监管进行有效补充;第三,要强化客户教育交流,强化客户的风险意识。

(三)不断的加强金融发展创新与服务的改善

在面临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下,商业银行必须不断的加强金融发展创新与服务的改善。第一,传统商业银行在发展战略、服务理念、经营思路等方面深入思考变革,以崭新的面貌为顾客提供专业综合的金融服务;第二,传统商业银行应该学习互联网金融的优点,例如快速反应、客户反馈信息处理、定期大数据统计服务质量等待,建立以顾客为核心的服务理念;第三,传统商业银行也应该认识到中小客户对于做大、做强、做静的重要意义,要通过降低理财购买准入门槛、推行自动申购业务、提高线上操作的便捷度等措施,提高客户的体验满意度。

四、结语

大数据时代,公众一切与互联网打交道的习惯都可以被汇总分析,从而能深度挖掘客户的潜在需求与痛点,加之互联网金融有着成本低、服务快、覆盖广等优点,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冲击是非常明显的。与此同时,大数据时代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影响也不局限于负面,也包括拓展传统商业银行的经营思路与理念,丰富其经营模式,并且随着互联网金融竞争的引入而提升产品质量与服务水平。因此,随着存贷利息差的不断缩小,传统商业应该开始转型发展,注重互联网与传统经营模式的深度融合,持续的强化互联网金融模式的风控机制,不断的加强金融发展创新与服务的改善。

【参考文献】

[1] 陈一稀,魏博文.传统银行与互联网金融小微融资的比较研究[J].新金融.2015(02)

[2] 高寒.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与应对策略[J].宏观经济管理.2015(02)

[3] 王锦虹.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盈利影响测度研究――基于测度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5(01)

[4] 曹凤岐.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挑战[J].金融论坛.2015(01)

[5] 孙杰,贺晨.大数据时代的互联网金融创新及传统银行转型[J].财经科学.2015(01)

[6] 徐岚,徐青松.从美国经验看“互联网金融”对于国内传统银行业的冲击[J].上海经济研究.2014(07)

[7] 魏鹏.中国互联网金融的风险与监管研究[J].金融论坛.2014(07)

互联网金融的商业模式篇(6)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支付服务

一、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发展概况

(一)互联网发展概况

20世纪末,互联网在我国开始出现,到21世纪初得到迅猛发展,当前互联网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改变人民生活形态的关键行业。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数据,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5.64亿,全年新增网民509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2.1%,较2011年年底提升3.8个百分点。我国网民中农村人口占比为27.6%,规模达到1.56亿,比上年年底增加约1960万人。

(二)电子商务发展概况

2012年我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总额达8.1万亿,网络购物突破万亿大关。电子商务在我国工业、农业、商贸流通、金融、旅游和城乡消费等各个领域的应用不断拓展,应用水平逐步提高,正在形成与实体经济深入融合的发展态势。跨境电子商务活动日益频繁,移动电子商务成为发展亮点。大型企业网上采购和销售的比重逐年上升,部分企业的电子商务正在向与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和经营管理等业务集成协同的方向发展。电子商务在中小企业中的应用普及率迅速提高。网络零售交易额迅速增长,“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速达100.8%,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逐年上升,成为拉动需求、优化消费结构的重要途径。

在企业应用方面,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我国,企业在内部管理、采购、营销中各环节广泛使用互联网。发达国家电子商务企业已深入应用和普及。企业为提高供应链管理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广泛应用在线采购方案。我国中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首要目的在于开拓市场、寻求商机、提升销售,在线采购能够为企业内部运营带来效益的观念尚未普及。促进企业由非支付型电子商务向支付型电子商务发展、深化企业应用水平是下一步互联网在企业应用方面发展的主要方向。

二、互联网金融

(一)互联网金融的概念

互联网不仅正在迅速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传统的商业模式,而且已跨过外部技术运用的初级阶段,开始核心业务的渗透与融合。中司总经理谢平在“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上曾发表《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报告,认为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科技将对金融模式产生根本影响,可能出现“互联网直接融资市场”或“互联网金融模式”。从技术层面讲,互联网金融在信息收集、信息处理、产品交付及风险防范方面较传统金融模式有很大优势,大大降低了金融业的信息成本和交易成本。阿里巴巴的马云在阿里新金融团队2013年开年会议上对“互联网金融”提出自己观点,他认为互联网是一种革命,是将互联网的思想,即开放、责任、透明、分享、互动等应用于金融业。用互联网的思想和技术去解决目前金融的发展问题,让金融回归服务本质。阿里金融已利用互联网技术,通过微贷技术创新,成功开展了小额信贷业务并与基金公司合作开发货币型理财产品。

互联网金融具有尊重客户体验、强调交互式营销、主张平台开放等新特点,在运作模式上强调互联网技术与金融核心业务的深度整合,是一种新的金融模式创新。

(二)互联网金融下的商业银行业务

目前金融业与互联网的融合大部分还处在办理电子商务等技术应用的层面上。中国建设银行的电商平台“善融商务”包括“企业商城”和“个人商城”两个平台并带有“商城账户”支付工具等。招商银行的“网上商城”有500万用户参与商城网上平台的实物交易。招商银行在上海成立了电子商务公司,提供定机票、酒店等差旅服务。当前各商业银行对于电商的定位只是吸引和服务客户。

在互联网金融下,信贷业务模式会改为资金供需信息直接在网上并匹配,供需双方直接联系和匹配。人人贷机构和阿里小贷、腾讯财付通及众多第三方支付组织,在互联网数据的基础上搭建出不同于银行传统模式的信贷业务平台。

人人贷方式带来了信贷模式变革,P2P将传统的非正式人际借贷标准化,通过信用评估及将借贷过程系统化,增加了借贷过程的透明度,降低了风险及信息不对称,从而让资本以较低成本流向生产用途。2005年3月,全球第一家人人贷公司Zopa在英国开始运营。美国Prosper公司目前有125万会员,促成了3.07亿美元的会员间贷款。2006年,我国第一家人人贷公司宜信成立,随后出现了拍拍贷、红岭创投等规模较大的人人贷公司。在信用体系尚不健全的中国,人人贷公司模式开始产生变异。目前除拍拍贷坚持国外同行模式外,多数人人贷公司已做出修正,将部分业务转向进行线下的信用评估和信用教育。

阿里巴巴于2010年和2011年先后成立浙江阿里巴巴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和重庆市阿里巴巴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创造了“小贷+平台”的融资模式,为淘宝和天猫上的用户提供“订单贷款”和“信用贷款”两项业务。阿里小贷放贷资金累计已经超过300亿元,为13万家小微企业、个人创业者提供融资服务。第三方支付所衍生出的信贷业务以小微信贷为主,目前尚未对银行的主流信贷业务构成威胁。

以人人贷、阿里小贷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机构,通过模式创新将过去从未有信用记录的人群纳入金融信用体系,使他们接受互联网金融服务和传统金融服务成为可能。

在银行以“存贷汇”为代表的三大传统业务中,受到互联网技术挑战最大的是支付汇兑结算业务。在传统的电子支付产业链中,电商为用户提供网上交易平台;第三方支付建立网关服务平台,实现消费者、商家、金融机构之间的在线支付并提供现金流转、资金清算服务;银行则是最终资金结算服务的提供者。但近几年来第三方支付企业渗透到这一银行传统无风险中间业务领域。

(三)互联网金融下的保险业务

保险业当前的互联网金融也仅是通过电子渠道销售保险业务。从2011年的数据来看,通过互联网渠道销售的保险仅占保险业销售总额的约1%,但由保险业巨头平安公司和互联网企业联合新创建的众安在线财产保险公司则是互联网金融另一个新的形式。众安在线将主要从事基于互联网的产品和基于物联网的产品的保险。这是一种整合资源的模式,借助保险公司的风险判断和识别体系,实现虚拟财产保险。互联网金融下保险业将跨越单纯渠道合作的阶段,形成深层次的产品创新,催生出新的金融业务品种和业务模式。

(四)互联网金融发展展望

未来互联网金融下银行传统存款、贷款、支付结算业务,保险产品销售和产品创新,股票、债券、金融衍生品等的发行和交易均可在电子商务平台和社交网络上进行。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将对传统金融理论中关于货币创造问题、金融监管问题、金融风险问题等方面提出新挑战。

三、互联网下的支付服务

近几年,在传统金融支付结算方式——银行中间业务之外,第三方支付服务适应互联网的发展而异军突起,成为金融支付服务中的重要力量。

(一)第三方支付服务

艾瑞咨询的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第三方支付业务交易规模达12.9万亿,同比增长54.2%。2012年,整体支付市场中,中国银联依然占据核心地位,全年交易规模达7.76万亿;互联网支付企业迅速崛起,支付宝、财付通交易规模分别达到1.86万亿、0.74万亿;主营收单的杉德支付、通联支付交易规模也分别达到0.92万亿和0.32万亿;以快钱、易宝、环迅等为代表的综合支付平台也正通过线上和线下业务相结合的方式迅速壮大。目前第三方支付已进入成熟阶段,但未来五年仍将保持每年40%左右的稳定增长,预计到2016年,整体市场交易规模将突破50万亿。

(二)互联网网络支付服务

随着逐步向第三方支付企业开放传统金融领域支付结算业务,网络支付服务形成了包括第三方支付企业、传统银行、电商巨头、电信运营商在内的业态格局,支付领域的服务主体和模式更加多样化。易观智库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市场全年交易额规模达2.16万亿元人民币,较2010年增长99%。第三方支付组织开始进入银行的传统业务并在网络支付领域奠定了优势地位。

艾瑞咨询的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支付行业互联网支付业务交易规模达36589亿,同比增长66%,互联网支付市场基本趋于成熟。随着互联网支付、银行卡收单业务领域管理办法出台,行业竞争环境趋于良性和稳定发展。第三方支付业务范围基本覆盖互联网支付、预付卡发行与受理、银行卡收单、数字电视支付及移动电话支付,服务细分行业从网购、航旅、电信等传统支付领域不断扩张到服装、物流为代表的传统行业领域,市场竞争白热化。从互联网支付细分行业交易规模结构来看,2012年网络购物贡献最大,占比为41.5%;电信缴费、电商B2B、网络游戏占比分别为6.2%、3.9%和3%;创新行业应用贡献比例持续扩大。电子支付企业需寻求新的市场空间。

(三)互联网支付业务在农村应用的迫切性

目前在我国城市区域金融服务产品和物理网点已基本满足城市居民的金融需求,金融机构营业网点遍布,城市居民办理金融业务相对方便。反观在大部分农村地区,农村金融服务只能提供传统的“存贷”服务,农村地区金融业务品种缺乏,服务方式单一,结算手段落后,已在城市地区较为普及的支付和汇兑等基本金融业务在农村还很少。各类金融机构营业网点在农村地区严重不足。各银行类金融机构大部分设立在县城一级,只有农信社、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合作类金融机构在乡镇一级设立营业网点,难以到达各基层农村,造成农村地区金融服务衰落、农村金融服务空白扩大、金融服务短等现象,广大乡村农民无法享受到基本金融服务,国家对于农村地区的新农合、新农保及其他各种财政补贴都无法及时通过金融服务到达基层农村农民手中。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无网点银行的技术障碍已经解决。摆脱传统物理网点全覆盖的旧思路,借力第三方力量,发展低成本、广覆盖的无网点银行并合理拓展金融服务的种类,是解决农村基础金融服务的新思路。

参考文献:

[1]谢平.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R].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课题报告,2012.

[2] CNNIC.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网,2013-01-15.

[3]由曦,宋玮,刘琦琳等.交战互联网金融[J].财经,2012(26).

[4]刘琦琳,宋玮.“三马”跨界融合[J].财经,2012(26).

[5]曾刚.传统银行暂难被取代[J].财经,2012(26).

[6]沈联涛.迎接互联网金融崛起[J].财经,2012(26).

[7]侯继勇.支付宝架构调整:马云筹谋金融革命[N].21世纪经济报道,2013-02-26.

互联网金融的商业模式篇(7)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转型升级;平台建设

一、互联网金融的定义和特征

(一)互联网金融的定义

互联网金融虽然对传统金融业务造成了冲击,但并未突破金融理论的框架。谢平(2012)认为互联网金融模式既不同于商业银行的间接融资,也不同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称为“互联网直接融资市场”。万建华(2013)定义互联网金融是指互联网技术在金融活动中的运用和创新,互联网金融并没有改变金融服务的实质,是信息时代的一种金融模式。《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4)》提出,互联网金融通过互联网与金融的结合,借助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进而实现资金融通、支付结算和信息中介功能的新兴金融模式。《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2015)》界定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投资和信息中介服务的新型金融业务模式。

(二)互联网金融的主要特征

与传统金融相比,互联网金融具有以下的异质性特征:

1.互联网金融高度虚拟化。

互联网金融依靠键盘输入即可完成大部分金融交易活动,在经营场所、业务操作、产品营销服务等方面实现虚拟化。互联网金融的经营地点是由字母构成的网址和虚拟化的网络平台;业务操作是全程采用计算机数据化系统的运作方式;其金融产品销售和服务,大多是仅存于理念中的电子货币产品和无形化的服务。

2.互联网金融具有普惠性。

传统商业银行服务门槛较高,无法为小微企业和部分个人客户提供服务。互联网金融在云计算、大数据、搜索引擎等技术支持下,经营环境不受时空限制,参与门槛相对较低,具有高度开放性。互联网金融让无法享受传统金融服务的组织和人群获得相应的金融服务,吸纳了金额较小但总量庞大的客户群体,拓展了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互联网金融具大众化的色彩,是一种“普惠”金融。

3.互联网金融模式多样化。

互联网金融企业能快速在金融市场中捕获客户的网络社交、交易信息等资源,并借助大数据和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高效分析潜在客户的需求导向。通过对庞大数据信息做充分的挖掘利用,实现对客户的精准化营销和体验式服务,金融模式能够快速创新实现多样化和个性化。互联网金融方兴未艾,具有较强的创新动力,未来还将涌现出更多的新模式。

4.互联网金融客户粘性化。

互联网金融企业在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的同时,能及时与客户在线沟通交流,听取其意见和建议,响应客户的反馈和需求,良好的用户体验俘获了大量的忠诚客户,加上使用习惯强化了客户粘性,易于保持稳定的客户关系。客户粘性化使得互联网金融企业得以逐步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不断在衍生金融平台上推出新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蚕食传统金融的市场份额。

二、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一)互联网支付对传统商业银行的支付结算带来冲击

以支付宝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模式和微信支付为代表的移动支付模式正逐渐蚕食用户在柜面办理结算业务的传统方式。如支付宝已经能够提供代购机票、火车票,代收物业费、交通罚款,代缴水、电、煤气、电信等公用事业费用,保险、基金和,甚至医院挂号等多种支付结算服务,渗透入生活的各个方面。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平台交易量的提高不断扩大虚拟货币发行量,第三方支付已成为一个庞大的产业。根据iResearch艾瑞咨询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达到8.07万亿人民币,同比增速50.3%。按如此发展趋势,交易金额将迎来爆炸性增长,到2018年中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将达到22万亿,对商业银行结算业务的冲击将进一步加剧。

(二)在线销售理财产品威胁银行传统销售渠道的地位

互联网金融正逐步走向资产管理的产品创造端,步步为营的跨界经营对传统商业银行的传统销售渠道带来运营模式的挑战。如阿里巴巴收购天弘基金股权进军金融领域,余额宝提供货币型基金增值理财服务,百度与华夏基金合作推出年化收益率为8%的理财基金。与理财产品在线销售相比,传统网点渠道的销售覆盖面较窄,一是因为传统销售渠道受限于地理位置导致网点辐射区域的面积较小,二是由于营业网点的开设受到监管部门的政策限制难以覆盖到城市的整个区域。而在线销售模式打破了这些限制,在监管部门的允许下,理财产品的销售范围可以覆盖到全国各地,扩大了理财产品的销售空间。另外,理财产品的网络销售渠道更易受到大众客户群体的关注,特别是年轻的客户群体。网络销售的这些优势的存在,逐渐威胁了银行传统销售渠道的地位。

(三)互联网资源配置方式对传统融资格局形成冲击

我国商业银行的间接融资模式历来占据着融资格局的主导地位,但互联网金融企业借助大数据挖掘技术,整合多方资源搭建电商融资平台,开辟了新的融资渠道和融资模式。以P2P网贷为代表的互联网融资服务平台,基于市场价值撮合投融资双方在线上交易,实现了直接借贷,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P2P平台为投融资双方提供透明的金融信息,制定投融资双方的交易规范,提供投融资咨询、逾期贷款追偿等增值服务,吸引了大量投资者参与到平台,削弱了传统商业银行的客户基础,降低了其资源配置能力:一方面投融资双方通过互联网金融搜索平台发现机会、筛选过滤和匹配交易,对资金信息中介的需求优先于资金中介,削弱了商业银行作为资金中介的功能;另一方面,投融资双方之间交易要素透明、定价合理、信用评级和风险管理数据化,大幅降低信息不对称度和交易成本,相比商业银行具有更高的中介服务能力。可以说,互联网金融弱化了传统商业银行的中介角色,加速了金融脱媒,突破了传统的融资格局。

三、商业银行转型升级的平台建设

(一)银行电子商务平台建设

商业银行应深刻认识到电商平台是获取消费者信息最高效、成本低、规模大的渠道,并可获得作为互联网金融核心竞争力的用户使用量。为应对电商平台渗透金融服务,商业银行应主动出击,反过来进入电商业务,与电商企业在网络上开展竞争。虽然电商市场已是阿里、京东等电商的天下,商业银行看似难以竞争。但是银行拥有大量未挖掘的客户数据资源、风控优势和良好的信誉,成为银行建设自己的电商平台的有利条件。商业银行可借助其优势确定精准的供给需求,有针对性地介入电子商务以及对金融服务进行创新,完美地将线上商品交易和线下传统业务进行融合。商业银行做电商可基于其在金融服务的优势,采取差异化的竞争策略,步步为营逐步搭建电子商务平台。首先可以利用自身的信用优势,着重为客户提供普通电子商务平台所难以提供的贵重商品、高端电子产品及理财产品等;进一步利用自身业务优势,将订单融资、供应链融资、消费贷款等金融工具嵌入电商平台,使得银行电商平台可提供支付结算、转账、融资、贷款等服务;并利用网点分布广、客户多等资源优势进行宣传推广,如在营业网点设立电子商务体验区,吸引壮大银行电子商务平台客户群体。商业银行一旦成功建立电子商务平台,将可充分发挥支付中介、信息中介和融资中介的功能,通过平台不仅可获得终端客户信息,包括支付、贷款和理财在内的金融信息,而且还可为企业客户提供包括分期付款、融资贷款、担保交易、资金托管和支付结算等全方位的金融服务,甚至可以帮助交易双方解决各种售后问题和纠纷。

(二)跨行跨组织电子理财平台建设

在“负利率时代”的背景下,为谋求保值增值,由活期、定期存款转向理财产品已经成为趋势。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在渠道设计上勇于创新,并通过降低投资理财门槛拓展了渠道的宽度。因此,其发展时间虽短但已累积了广泛的客户群体,形成了庞大的规模。2015年3月,余额宝规模已达到7117.24亿元,成为全球第二大货币基金和全球第十大共同基金。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提供了更多的投资渠道和更多选择的投资模式,导致商业银行储户流失。虽然商业银行曾采取行动抑制互联网理财产品的快速扩张,如建行和工行对用户购买“余额宝”的额度从单笔5万元降至5千元,每月限额从20万元降为5万元。但互联网金融产品代表的“普惠金融”理念已深得人心,难以撼动,商业银行需要意识到只有主动探寻与互联网技术结合的新路径,才能适应金融市场新趋势。商业银行需要充分利用自身在金融领域的优势,搭建电子理财平台,创新理财产品,将原有的线下资源优势转变为线上平台的流量和数据优势,通过线下和线上相结合保持和吸引更多用户,避免未来被其他互联网平台“后台化”。本文认为,商业银行可以抱团合作,并与相关的组织协作,构建银行理财联盟,搭建一个跨行跨组织电子理财平台,旨在让用户更便捷地获取理财信息和购买理财产品:只要有一家银行的银行卡,就可以在线上线下跨行购买其他银行或金融机构的理财产品。

(三)银行P2P网贷平台建设

商业银行为控制不良贷款率,需要对放贷企业进行全面的尽职调查,流程非常复杂,加上中小微企业具有周转资金频繁、违约风险大的特点,因此商业银行难以满足中小微企业的信贷要求。而P2P网贷平台具有借贷双方要素透明、信息对称、灵活选择、定价合理的优势,具有操作方便、放贷及时、额度小等特点,能更好地满足了中小微企业的信贷需求。虽然中小微企业并非商业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但这是未来利润增长的主要源泉;且P2P网贷平台同时影响商业银行的资产与负债业务,对商业银行具有战略性影响。因此,银行必须重视P2P网贷平台的竞争,搭建自身P2P网贷平台,重塑放贷模式,增加小额贷款比例,构建未来的竞争优势。相对而言,商业银行所搭建的P2P网贷平台更具有信誉保证,更能获得竞争优势。因此,商业银行搭建P2P网贷平台,最重要的一环是建立适合银行风险要求的信用评价体系。商业银行可参考P2P平台的资信评估方法,利用“大数据”构建信用评级模型。商业银行需要做好以下的工作:首先,要积极运用互联网金融技术提升金融产品的创新能力。其次,完善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的贷款技术。

四、商业银行平台建设的保障措施

(一)转变经营理念,为业务平台化提供质量保障

商业银行实现业务平台化需要转变经营理念,由“本位主义”转变为“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把客户关系管理放在重要位置。商业银行应打破传统的批量化和标准化经营理念,了解、分析、预测客户需求的特点,把握客户需求趋向,给客户提供个性化、差异化和专业化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日益多样化金融服务需求。充分运用平台、公司网站、电子邮件、社交软件、论坛博客等与客户进行直接交流,及时高效地满足客户需求,加强客户的体验和参与,提高客户满意度和服务质量。

(二)强化数据价值挖掘能力,为业务平台化提供技术支撑

平台的有效运转要求商业银行必须对各种数据价值的深度挖掘。通过对来自银行物理网点、PC终端、移动终端的大数据进行深度分析挖掘,将为更好地发现用户需求、交叉销售及加快产品创新提供数据支持,为平台高效运转提供支撑。通过大数据挖掘,分析客户的消费偏好和需求,实现精准营销,从传统的“经验决策”模式转向“数据决策”模式。并有利于实现风险精细化管理,通过分析客户静态财务数据与客户动态行,量化用户违约概率,既有助于对用户实施精准贷款定价决策,又能有效地进行风险度量和风险预警。

(三)优化组织机构和专业团队,为业务平台化提供组织和人才保障

商业银行有效实现平台化,需要提供快速、精确、专业化的服务,必须做好互联网金融相关的组织和人才准备。一是打造轻型化组织框架与流程。在轻型化组织框架下,需要商业银行最大限度地压缩管理层级,缩减中间环节,提高运营效率。轻型化流程则需要依托于流程银行的理念,通过理念创新、模式创新、流程创新,促进平台间的协同,实现跨平台服务和较低的营运成本,创造出更多价值。二是打造掌握互联网金融技术的专业团队。平台的建设及运转,需要既懂得证券、保险、理财等业务又懂得网络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商业银行进行针对性强的培训和招聘,打造出一支具备金融思维和互联网思维的队伍。

参考文献:

[1]谢平,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12):11-22.

[2]万建华.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与金融生态的变革[N].金融时报,2013-11-22.

[3]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4)[EB/OL]./,2014-04-29.

[4]徐嘉宇.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影响的研究[J].金融视线,2015(6):101-103.

[5]李珊、江伟.互联网金融冲击下商业银行发展途径探讨[J].商,2015(5):190-191.

[6]彭迪云、李阳.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的共生关系及其互动发展对策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5(3):133-139.

[7]林德发、李连梦.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挑战的策略选择[J].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14(6):62-67.

[8]付霞龙华贻白华龙.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转型[J].西南金融,2015(2):55-57.

[9]陆岷峰,史丽霞.基于互联网金融视角论商业银行的转型升级[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3):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