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新课程体育教学

新课程体育教学精品(七篇)

时间:2022-12-17 13:21:34

新课程体育教学

新课程体育教学篇(1)

关键词:情感、行为、环境、创新、快乐体育、素质教育、动作表象

体育教学则是按照课程目标、领域目标和水平目标,由教师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有效地发展身体,增强体质,促进健康,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意志、品质教育。这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过程。体育课教学主要以室外课为主,它是以身体和思维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一项特殊活动,在活动中除要教给学生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外,同时还要教给学生锻炼身体的能力和适应社会需求的各种体育娱乐活动能力。因此,为了更好地适应新课程下的体育课教学应做到:

一、注重行为和仪表

行为是指各种活动和举止、作风、表情、手势、动作、言语等。作为体育教师更应注重自己的仪表和行为,做到着装整洁、得体,自觉遵守体育课常规,言行、举止要文明,手势、表情要恰当,作风要端正,爱岗、敬业。只有为人“师表”才能统领学生、取悦学生。一方面,教师在完成本职工作外还要不断地给自己“充电”(补充新知识、新技能);另一方面,还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只有不断地进取、不断地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才能跟上现代化教育步伐,才能做一个与时代并进的学校体育工作者。

二、师生是有机的统一体

“师生”是相对学生和老师而言的,两者是共存的。因此,教学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爱好和需求,内容的安排应尽量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为学生服务。教学别是集体性、游戏性的活动,教师参与到其中去进行引导和协作,能使课堂气氛变的得更加活跃和融洽,能提高学生练习积极性,教学效果也会变的更加显著。

三、体育课上的阴、晴转变

情感是联系人与人之间的纽带,要缩小师生之间的距离,就必须和学生多交流,与学生建立朋友式教学法。教师和学生是相互影响的,因此,处于主导地位的教师该严肃时一定要板着脸,决不含糊(特别是危险性运动项目如:单、双杠、铅球等)。但是,该愉悦时一定要融入其中与“民”同乐,与学生共享体育活动带给我们的快乐,这种“阴”“晴”转变的“变脸”只要要恰当、得体,就能使课堂气氛变的活跃有序,就能使师生关系变得融洽,这样不但能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更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种应时、应境、应情况变换自己的角色、面目,以“变脸”的形式来领导和建立协调、和谐、欢乐的师生关系;不仅能调节课堂生机,而且能提高教学质量。那么,这种“变色龙”式的教学方法又何乐而不为呢?

四、体育课教学要开放化

在课程改革、教学不断创新的今天,体育课教学也应以创新为主,面向未来、面向社会。不应再是以教师为主的传授性教学为主,而应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尝试性教学为主,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兴趣和水平目标来安排课的内容,内容应以协作性和互为主,重视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再根据本课内容的需要来选择场地、器材等,要尽量让我们的运动场所向社会场所转变,让学生与社会接轨,这不仅是体育教学的功能,也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一个途径。教学时不应让学生清一色地去吸取某些知识、技能和具备的某些能力,而应多给学生一点自由发展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学生有选择地进行体育锻炼,从而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为终生体育奠定基础,因此,教学时不应强求一律。体育课要开放,不光是教学形式和教学理念的开放,而更应是体育活动内容的设置要多样化、协作化、趣味化、强身益智化,从而全面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促进健康。

五、教师对术课的教学应做到

(一)根据目标来科学、合理地安排教材

对教材的安排要科学化、合理化、灵活化;课的内容要单一化,内容的形式要多样化、全面化;课的设计要新颖化、趣味化、个性化。体育教学要始终贯彻一个主题-----健康第一、快乐体育、以学生为主。尽量让枯燥、单调的教学变得新颖、活泼、轻松,让学生的身、心、德、智在愉悦的活动中得到全面地发展,同时还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体育课教学只有不断地创新、不断地探索,才能不断地进步,不断地在实践中优化体育课教学。

(二)选择适宜的教学环境

场地、环境的选择要有助于课堂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新颖别致的场地布置以及有选择地变换运动地点,都能调动学生的练习兴趣,同时环境具有调节情绪的功能,当学生处于一个整洁优美,生机盎然的环境中时,能产生轻松、愉悦、安宁等积极的情绪,表现出活泼开朗、自信大方、朝气蓬勃、乐观向上与人友好相处易于接受别人的意见;反之,则表现出委靡不振、情绪底下、烦躁不安、不友好等不良行为。

(三)动作、技术教学应做到:

1、教师在新、难动作教学时,应充分运用视觉的直观性,应用挂图、影象、多媒体等辅助教学设备来满足学生的视觉和思维的需要;同时,要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

(1)传统教法和尝试性教法

若学生的理解和领悟能力还跟不上的话,应采用传统教法以示范、领做为主;若学生的悟性和自学能力较强,应采用尝试性教学,以学生自主练习为主,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动作技术,而不应为学习技术而反复练习。因此,教学方法的选择应随机应变(据内容、对象、项目特点等)。

(2)讲解要准而形象

由于体育课的形式比较特殊,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是有限的。因此,讲解要少而精,同时讲解要抓住时机(先示范,后讲解;先讲解,后示范;边示范,边讲解。动作术语的讲解要结合具体的动作讲,这样便于学生理解和领会动作的“含义”)。讲解时语言要生动、形象,如:“蹲踞式起跑”这一动作源于“袋鼠”起跑时卷缩身体;“各居各位”时象紧压的弹簧;“预备”时象拉满的弓;“鸣枪”时象离弦之箭。“蹲踞式跳远”腾空步时手臂动作象一手拿镜子,一手拿梳子做准备梳头的动作(一手臂高,另一手臂低);“篮球”单手肩上投篮的手臂动作就象鸭子伸脖子等。这类形象的语言只要运用的恰当,就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3)纠正--巩固--提高动作

此时应根据内容的特点,采用让学生自由组合的练习形式、自主练习和教师引导的练习形式或分组练习师生点评的互补形式等。此时教师的示范要少而精,主要用语言提示学生在动作细节和质量上下功夫,并不时地纠正、指导学生的动作。

2、学生在学习新、难动作时应:

(1)看准、听清

在新动作学习时,学生要看清动作路线,看准动作细节,听清教师对动作细节和动作术语的讲解;最好能记住动作名称,这样有助于对动作的学习和记忆,有助于对动作难点的化解。

(2)积极模仿

每个动作的学习,学生都是从模仿开始的。特别是新、难动作的学习,学生一定要积极动手——跟做模仿,不光动眼、动脑,还要用肢体去体会动作,以便在头脑中建立动作表象。

(3)逐步完善动作

学生在逐步掌握动作以后,教师应根据动作质量的高低进行分组练习,让动作好、能力强的学生来辅导其他同学,然后再进行各种组合练习,最后进行观摩表演和学生评价等方式来进一步完善动作,提高技能,直至掌握动作。

六、教师对理论课的教学应做到:

新课程体育教学篇(2)

关键词:情境 兴趣 欲望 空间

在新课程的理念下上好每一节体育课,完成新课程的教学任务;实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知识的奴隶。

一、要创设快乐的体育课堂

教师如能将体育教学活动处于创设的最佳教学情境之中,使学生产生贴近生活的感受,这不仅能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社会化功能,而且能使学生的体育学习变得亲切、自由,并能对提高体育教学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学生上体育课总是要求有意思、好玩,要满足学生就是要让他们对体育课产生浓厚的兴趣,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因此,在上课之前要精心的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动机,使学生学习情绪达到最佳境界,使学生想学、乐学。因此在课堂中我经常创设一些与课堂相关的游戏来激发调动学生。通过这些简单的游戏,可以让学生提前接触到学习的内容,即能使他们很快进入到课堂中来,又能够让他们初步的了解学习的内容,为以下内容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学生也不会感到很枯燥乏味了。只有学生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学起来津津津有味,感到快乐无比,才能越学越爱学、越会学,才能学得好,让学生表演是学生乐而愿为的活动。体育教学要投其所好,开展教学活动。

二、给予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

“教者发令,学者强应,身顺而心违,精神受无量之痛苦,精神苦而身亦苦矣!”(《体育之研究》)。传统的教学形式是教师教,学生被动学,教师主宰课堂教学的一切,学生只是一个盛放知识的容器。现在我们在教学中,应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运用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先进教学方法,使学生在主动的学习中,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创新精神与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

创造性来自个人智慧和潜能的自由发挥。要培养学生成为主体就要在课堂上让他们自己去想想、说说、练练,采用小组讨论。从又说又练,在和谐民主的参与下做到让所有的学生充分的活动起来,享受探求知识的乐趣,这样变被动学习为主动的求学。使学生对体育产生浓厚的兴趣,形成积极向上的态度。

三、正确对待学生的表现欲望

学生的表现欲直接关系到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参与意识。一个教师不能对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反映出来的表现欲望给予正确对待和引导,甚至有意无意地加以扼杀,那就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丧失学生的自信心,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影响学生个性有利发展。所以,应正确对待学生的表现欲,发挥自己的体育特长,培养健身的能力。

教师除了要能够发现那些外露、活跃学生的表现欲外,更重要的是要能够及时发现那些内隐、含蓄、带有某种自我抑制的学生的表现欲。这时因势利导地培养学生兴趣,发展个性有重要的意义。学生对体育教学有了积极旺盛的表现欲,教师的责任就是要珍惜保护。

保护学生的表现欲,就是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所以,学生的表现欲以某种方式反映出来时,教师要给予理解、关怀和适当的鼓励,既使不能让学生的表现欲付诸行动,也要用爱心对学生的表现欲表示称赞,支持然后给以解释。绝不能对学生的表现欲置之不理,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或者用一两句“你不行”,“就你显能耐”之类的话语给学生泼冷水。打消学生的积极性。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意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学习中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例如,进行《急行跳远》的教学时,过去一般采用传统式教学法和学生反复式练习的方法来完成教学任务。现在,我在教法上改用模仿青蛙、小兔等动物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给学生提一些启示性的问题让同学们思考、发现、实践,学习确实有困难的学生,让学的好的同学去帮助完成,练习时让学生采用游戏竞赛法。体育教学法层出不穷,有情景教学法、愉快教学法、动机迁移法、成功教学法、创造思维法、兴趣教学法等,从而改变单一的传授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在灵活运用各种教法和学法,是新课改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四、要创设现代独生子女发挥的空间

“独生子女不可独处”,要让独生子女从“独处”的环境中解放出来。独生子女与同龄人的交往机会相对较少,易产生孤独和寂寞感,因此,独生子女有强烈的交际欲望,追求集体活动。体育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调整体育教学内容,提高集体项目的比重。在体育教学中采用分组练习,同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较有一定的优势。分组练习就是运用小组使学生共同活动,以最大程度地促进全体学生的练习。以小组为主体进行体育教学,有利于增强学生体质和培养学生顽强进取的精神。分组练习是一种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互助活动,是以各个小组在达到目标过程中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这有利于培养独生子女集体主义的观念。小组练习将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相互作用视为教学活动中赖以进行的动力源泉。小组练习不仅讲合作,而且还要竞争。学生之间是一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关系,有利于培养独生子女全力以赴,与同伴和睦相处的能力。分组练习能够增加独生子女之间的接触,使得优、差生在帮助和被帮助的过程中,都能得到提高和发展,有利于改变独生子女不合群和胆小的不良性格。

新课程体育教学篇(3)

一、理解课程标准,树立新观念

国家教育部新编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确定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强调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社会适应三维健康观。关注学生体育学习、锻炼的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动兴趣,使学生确立终身体育的观念;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传统的体育教学过分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运动技术、技能的培养,强调的是学生的身体健康,教师的中心地位。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考什么内容,就学什么内容,把体育锻炼当作短期行为,只要最终考试能顺利通过便完事。教学中忽视长远效益,忽视培养学生从事体育运动的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忽视心理、社会两个领域素质的培养、没有把终身体育作为一种指导思想,贯彻在整个体育教学过程中。健康第一思想的提出,为重技术教学的改革提出指导性意见。这就是通过体育教学,对学生的兴趣爱好、体育习惯、体育能力以及意志品质和团结协作能力等方面进行培养,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自我锻炼,自我评价,学会科学的锻炼方法,为今后走出校门,走向“完全靠自觉行为来维系的终身体育活动”打下良好基础。

二、优化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素质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从优化自身知识结构等方面提高自身的素质。课程标准大大拓宽了原来体育的学习领域,体育教育由单一的知识教育向全面的综合素质教育转变;由学校体育向终身体育转变;由重知识、技能、技术教育向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方面转变。为了适应新的课程要求,广大体育教师应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掌握新信息,熟悉新技术,要做到“一专多能”,既有自己所擅长的运动专项,又能做到熟练地指导学生进行其他运动项目的练习。不能将自己禁锢在体育这一门学科的壁垒之中,而是要求更多地加强体育与教育学、心理学、美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把有关的知识与体育相结合。同时要求体育教师不断提高课堂语言艺术的表达能力、示范动作的质量和美感等自身素质、教学素养,保持强健的体格和外在的形体美。积极探索并掌握教育教学规律,善于发现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善于总结,适应课程标准的需要。

三、改进课堂教学,实现新目标

现在有许多学生酷爱体育运动,但不喜欢上体育课,尤其是女生中这种情况较多,这与我们现行的教材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有直接关系。传统体育教学重竞技、重技术、重教法、重运动成绩,教法简单,评价单一,往往是学生在教师的统一指挥下整齐划一地被动练习,教师具有绝对的权威性。《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为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教学中如果能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改进,体育课将会真正成为愉快教育的天地。

1.改变传统体育教学以运动项目或教师为中心来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新课程标准根据学习目标的要求来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将课程学习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并根据领域目标构建课程的内容体系。教师根据目标去选择内容,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为开展创造性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体育教育应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优化教学内容,满足学生需要,使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终身受益。教学中可以精选适宜学生五个学习领域的内容;终身体育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兴趣的内容;实用体育、民族体育、现代生活体育、娱乐体育的内容,如:武术、韵律操、羽毛球、毽球、体育舞蹈等。还可以对一些竞技运动项目进行适当的改造,如:简化规则、降低难度等。以科学精选的新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2.更新教学形式。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一个教师面对全体学生讲解、示范,学生模仿跟随练习,基本上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单向传递,课堂教学氛围过于沉闷和压抑。师生之间缺乏交流,过分强调教师的教法,忽视了学生学法的研究及人体存在差异的基本规律,不管学生的先天差异如何,学生的练习项目、次数、难度、标准都必须一样,习惯于“一刀切”,挫伤了不少学生的积极性。新课程标准注重学生的学,强调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以能力培养为主,重点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看图和根据动作示意图进行模仿练习。在教学组织形式上,可采取集体练习、小组合作练习、个人自觉练习、同学相互帮助、友伴相互纠错、师生共同磋商、课内学习和课外锻炼相结合等多种形式,以及通过体育游戏、教学竞赛、相互观摩、欣赏教学竞赛录像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进取的学习态度,创新能力及相互协作精神,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己去探讨、去理解、去发现、去创新。在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方面,可结合社会体育活动、校运会、年级活动、班级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参与组织、编排及裁判工作,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此外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运用降低难度、语言激励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信,强调学生的自身发展和进步幅度,对能力强的学生使他们有充分发展和提高的机会,对能力较差和身体稍弱的学生,要使之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改善与提高。使每个学生在体育学习中都能体验成功的喜悦。

新课程体育教学篇(4)

1 要构建开放型的体育教学课堂环境

说到体育课上的“开放”,人们往往会把它和“一个哨子,几个球,老师、学生都自由”的“放羊”式教学等同起来,认为体育课“开放”就是教师不负责,不认真的表现,所以体育教师不敢“放”,惟恐沾上“放羊”式教学之嫌。其实这是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概念。“放羊”式教学是指教师课前没有准备,上课时仓促上阵,让学生无目的、无组织地自由活动,这是对学生不负责的一种教学方式。而这里所说的“放”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组织教学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的“放”,是指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他们自主地锻炼,减少教师无谓的干扰与约束。如:投掷教学,我不拘于以往在教师统一指挥下进行集体练习,这样学生显得十分被动、练习密度较小,学生的的个性也得不到发展。因此,我是先让学生各自分散进行投掷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点拨。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及时的进行讲评和表扬,其目的是为了确定更为有效与合理的投掷方法。然后让学生模仿老师或投掷动作正确的学生再进行分散的练习,最终达到对投掷动作的掌握和锻炼能力的效果。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敢于放手,让学生在课堂的舞台上唱主角,在“放”中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思想上教师放心,在实践上教师放手、放开、放宽、放活是进行“开放型体育课”的关键所在。

2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合作交流可以有效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合作交流可以增强师生、生生之间情感;通过合作交流,学生可以获取新的知识、分享合作成功的喜悦。例如:在排球垫球的教学中,由于动作细节性与手部有一定的疼痛等因素的影响,大部分女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很难掌握垫球的技术。针对这一情况,我采用了“忽视教学法”,有意忽视“问题学生”的所在,并通过对掌握动作较好的学生再进行较为细致的指导,然后按不同的水平分组合作的教学方法,让他们自由结伴练习,他们在合作练习中各自交流了自己垫球的方法和技巧,出现了“水平低的学生学的积极,水平高的学生教的认真”的课堂氛围,学生练习的密度与效果也明显增强,在同伴的帮助下,那些没有掌握垫球技术的学生慢慢学会了垫球。他们之间的友情倍增,每位学生的长处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个个脸上露出了成功的笑容。那么在培养合作意识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2.1 强化学生合作意识。意识是行为的先导,因而强化意识是实施合作教学的第一步。从体育教师的角度而言,首先要建立教育对象的合作伙伴的观念,学生最反感的是“训斥”型和“粗暴”型的体育教师,他们高高在上,致使教学中合作的特性大大削弱。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伙伴身份参与教学,要自觉地“忘记”自己“教师”的角色,这将使学生产生向心力,从而对体育课产生兴趣。

2.2 引导学生参与到合作当中。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想使学生以合作伙伴的身份参与教学活动,需要教师提供多种多样的合作机会。应该说,在教学的各个具体环节中都有学生合作的条件,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善于引导。比较常用的方法有:①商量合作法:商量的过程也就是引导学生参与合作的过程,在学生帮助老师想办法出主意的过程中,学生便不知不觉地当了教师的合作伙伴。例如上双杠课时,双杠前摆上后,对下法不做具体规定,而是采取与学生商量的办法,听取学生的意见,由他们自主设计后商量决定,可采取杠中跳下、杠侧跳下、前摆下与后摆下、前摆内转下等多种下法。②暗示合作法:让学生主动领悟。例如对练习中长跑中出现的怕苦怕累的学生不要直接批语,而是评论“马家军”不怕流血流汗,刻苦训练为国争光的事迹,让学生受到积极暗示,积极参与中长跑的练习。

3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上好体育课的关键之一。而现在的学生的兴趣激发并不仅仅局限于教师对课的情境或是项目进行有意识的安排,从而来触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种浅层的兴趣激发,维持的时间与整体效果性并不太好。从心理学的角度上看,让学生模仿学习动作远没有让学生自己创造出新的学习方法来得兴趣更强、效果更好。

记得有一次,在推“自制铁环”的教学中,我发现几个学生没有按照老师所教的方法去推铁环,他们自己创出了一种方法,铁环照样滚动,而且运用自如,当时我没有因学生不按照老师的练习方法做去指责他们,反而为他们的创新举动感到高兴,在讲评时特地请他们进行了示范并给予鼓励和表扬。这下可好,他们在没有约束的情况下,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想出各种各样的“怪招”,有的创出几种“刹车”的方法;有的想出了用橡皮筋绑在推杆的钩上来控制铁环滚动速度;有的越过障碍而不败;有的利用铁环进行造房子;有的用铁环拼奥运五环及各种图案……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在体育教学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教学过程的主体,只有让全体学生真正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真正成为学习活动中的“小主人”,才能实现体育教学优质高效,才能促进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提高,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创造条件;只有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进行学练,培养他们自主、合作、创新的习惯,才能真正让课堂充满生命力。

4.提高教师素质

体育教师不仅要有高水平的专业素养,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还要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养。与此同时,学校应该重视对体育教师的培养工作,努力为体育教师提供后续学习的机会,使他们成为复合型的教育人才。

5.加强硬件建设

新课程体育教学篇(5)

一、要保持利于观察全体或多数学生的教学位置,保证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在课前应划好场地,布置好运动器材以及教师自己的教学位置。这样,在教学中就能经常观察全体或多数学生,便于掌握教学的进程,接受教学信息的反馈。课前选择教学是选择恰当教学位置的重要依据。而这个教学位置应是能够观察到全体或多数学生的教学位置。这种位置的选择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教学位置适中,站在和学生队形构成等腰三角形的顶点处,这样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看清教师的示范动作,而且教师能控制全局,发现学生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而在分组练习时则应站在两组之间的适中点,这样既保证教师观察到主教材的学生,也保证教师观察到副教材的学生。值得注意的是:分组练习时,组与组之间不能相隔太远。

(二)学生在移动活动时,教师站在学生移动的侧前方或侧后方,迎、送、观察学生的活动情况,也可能随学生移动,保持最佳的教学位置。例如在慢跑过程中,教师在可能随学生移动在他们的侧前方或侧后方,便于观察学生跑步情况。

(三)当需要给所有的学生布置教学任务或给予学生技巧的帮助时,确保老师的位置是让所有的学生都能看到的位置。保持眼睛能看到整个班级,因此能看到所有的学生,而不仅是前排的学生。

二、根据教学需要选择正确的教学位置,特别是示范的位置、方向要正确

示范的目的是要给学生作范例,这就得让全体学生都听得见,看得到。因此,教师的示范不仅要规范,还要特别注重示范的位置和方向。示范的位置要根据学生队形、动作性质以及安全的要求来选择最佳位置进行示范及带领学生练习。示范的方向,应根据动作的结构和要求、学生观察动作的部位而定。教师应尽量把示范动作的方向、路线与学生跟做的方向、路线相一致,可采用正面示范、背面示范、侧面示范和镜面示范等形式。如果教师示范的位置和方向选择不当,会影响部分学生因看不清完整、正确的动作连贯性而产生错觉,形成错误的技术概念,就失去示范的作用,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三、教师的位置要合理移动,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位置,有利于师生的沟通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远近及方向,对所传递的信息语言有决定性作用。体育教师有意识地运用距离位置语言来传递信任、鼓励等信息,对学生尊重他人的思想素质将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教师的位置和距离要根据学生人数,队形的形式,以及本身需要和学生观察的部位等因素来决定,要针对动作的变化,适当移动方向和距离。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经常移动自己的身体或变换自己的位置,增加与学生互动的机会,以便及时观察学生练习的情况。教师的合理位置移动应做到以下几点要求:

(一)教师移动轨迹应比学生小而短。当学生沿圆形或方形移动时,教师应在圆形或方形内侧移动。

(二)教师多采用侧身后退的移动方法,并且在活动中始终观察学生的练习情况,便于及时指出和纠正错误。

(三)减少盲目移动。若是改变方位角度就能达到教学需要,那就不要移动了。

(四)移动教学位置还应考虑阳光、风向等多种因素,不宜让学生面向阳光和迎风站立。并尽量避免让学生向比较复杂、刺激物较多的环境,以免由于场外刺激物多而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四、教师的教学位置有利于教学的双边活动

体育教学与其他教学一样,“教”和“学”是双向互动的,正确处理“主导”与“主体”的关系,要注意教学相长,使教师与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中密切配合,共同提高。教师的教学位置不单是为了教师便于教,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便于学,有利于教学的双边活动。教师在发挥主导作用中选择合理教学位置是教师成为“优秀导演”的关键,是教师与学生进行双边活动的前提。例如教师在教学中,他的教学位置能够让学生看得清楚示范,看得见教师的手势、表情,听得清教师的讲解、口令或口头提示、批评和表扬等。同时教师也要注意观察绝大多数学生练习情况,从而更好地达到教学双边活动的目的。

五、教师要根据场地、器材布置状况,选择教学位置,既不要妨碍学生练习活动,又要注意教师本身的安全

新课程体育教学篇(6)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体育;课堂教学

如今,我国的教育事业呈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趋势,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也在逐步升高。作为一名高中体育教师,在课堂上要努力上好体育课,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所以,一定要努力坚持高中体育课程改革的要求。为了在新课改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和总结:

一、教师要树立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新课程提出的理念是“学生是体育学习中的主体,教师只担当了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以上内容只是针对体育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不断向前发展的一种互动过程的说明。传统的体育教学主要是以知识技术的传授为主,注重教材的讲解,体育教师只是对教材进行传授,没有考虑高中学生的实际,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不能只注重竞争,要同时注重每个学生的表现。

二、不断加强学习,提高教师素养

教师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扮演着组织者的身份,在课堂教学中起到了主导作用。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具有不怕吃苦、认真负责的精神,起到带动作用。另外,教师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与业务素质、文化素养,做学生的榜样。通过学生的努力进取,教师的不甘落后,才能让学生产生由衷的敬佩之情。所以,我们广大体育教师要具有积极的心态与孜孜不倦的精神,在日常工作中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能力,做到关心学生,与学生真心交流与沟通。

三、教学中寓教于乐,让学生快乐学习

学生的情绪对其学习会产生各种影响。特别是在体育课上,如果学生情绪低落,学习积极性则不高,当学生不愿意运动时,对有些项目的训练就容易产生危险。所以,教师上课时要做到坚持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快乐学习,让学生以快乐的心情投入到学习中,不断发挥主体作用,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目的。

1.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快乐,是所有教师的理想追求

新的体育课程改革让体育教师必须具有新的教育理念,在体育活动的初始阶段,一位学生说喜欢上体育课,当时我们正好学习排球,我以为是学生喜欢排球的原因,学生却说,过去并不喜欢体育课,但在我的课上学生能够感受到快乐,所以现在喜欢体育了。这名学生的一席话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在以后上课时,每堂课我都会想方设法让学生感到快乐,在快乐中学习。实行课程改革以来,高中体育教学中采用了“无班际”教学方法,学生可以挑选自己喜爱的项目进行学习,可以有计划地加强体育锻炼,并且,很多学生的体育潜力受到了教师的影响,并得到了进一步的开发与有效的挖掘。所以,部分学生逐步从讨厌上体育课转变为喜欢上体育课。在运动场上,可以看到学生活跃的身影,喜悦的笑容,我也发自内心地感到欣慰。

2.让学生热爱体育课,是在快乐中运动的方法

(1)体育教师在工作与生活中起到了为人师表的作用,所以一定要注意自身的形象。我在师德修养方面对自己的要求较高,在教学与生活中与学生来往密切,受到学生尊敬,很容易让学生具有亲师感。

(2)体育教师要具备较高的技术与教学理论,在展示体育的美与过硬的教学本领中,可以在学生中进一步树立威信。通过课堂上熟练的示范,娴熟的动作,更容易让学生产生“好奇”心、挑战心,现场加上简明的讲解,让学生愿意学,轻松地学,快乐地学。

(3)体育教师还要具有娴熟的教学技巧,教师的动作娴熟,学生会有更强的领悟能力,从而可以突破难点,进一步掌握本领。使学生在练习中能够做到放松自己的心情,逐步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在不断地尝试中取得成功,在成功以后进一步感受到快乐,让高中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兴趣,在课堂活动中产生愉快的感觉。体育教师要在体育教学中使课堂的学习形式实现多样化,在执行课堂设计中的组织教法时,使课堂更加生动活泼、更有趣。这样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学生不但掌握了知识与技能,还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并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学生由此更喜欢体育课。在得到学生的支持以后,教师的教学显得更顺利,新课程改革也取得了成功。当然,快乐与兴趣是密切联系的,学生只要愉快地掌握了不同的锻炼方法,那么,他们对体育锻炼也必然具有浓厚的兴趣,便会更喜欢在课外活动时间加入到体育锻炼者的行列。

在对体育课程改革进行探讨的过程中,新课程理念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对体育新课改的研究与探讨让我们发现了追求生命价值的永恒,给体育教育工作者带来的效益是持久的、永恒的。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我们一定要不断进行研究探索与创新,并且从理论上形成一套完全属于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让学生快乐地度过每一堂体育课。让我们的教育理念使学生受益,让学生为国家、为民族的振兴做出应有的贡献,活出精彩快乐的人生,我们教师可以自豪地说:“我是体育教师,我是快乐的!”

参考文献:

[1]陈向明,曾琦.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新课程体育教学篇(7)

一、体育教学改革面临的问题

体育教学改革是新课程改革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不容忽视的是,由于中小学长期对体育课程的不够重视,加大了改革的难度。总结起来,影响体育教学改革进程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

1.应试教育思想的长期影响

青年教师往往怀着激动的心情,满腔热情,全身心地投入体育教学工作中,从编写教案、场地器材布置、讲解示范、课堂组织到课后小结,无不认真负责,尽量做到尽善尽美。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师在教育观念、教学方法上均存在着弊端,阻障了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2.教学观念落后

体育教师在教学观念上,往往重视运动技能教学,忽视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教学上以提高学生运动技能和增强体质为目的,忽视学生自我锻炼能力和锻炼习惯的培养;重视少数尖子生的选拔和培养,忽视全体学生的发展;忽视终身体育的功能,学生学习了大量的运动技术,可是对他们未来的生活和工作并无多大的作用,离开学校后依然两手空空。

3.教学方法简单

传授式教学方法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被广泛运用,教学片面强调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学生跟着教师做,不必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只要能“依样画葫芦”便是最好的教学了。这种重技能的传授式教学方法助长了学生学习的依赖性,泯灭了学生的创造性,忽略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学习兴趣的激发,造成许多学生喜欢体育活动,而不喜欢体育课。

二、推进体育教学改革,创新体育教学模式

1.推进体育教学器材改革的进程

在体育教学的改革中,教法的改革是很重要的一环。教法的改革又和器材的改革与创新有密切的关系。往往陈旧的器材限制了学生的活动范围,限制了教法的改革。因此,为了调动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必须重视体育教学改革中的器材改革。

(1)全面利用体育器材的使用价值

以往体育课必须准备多种器械才能上课,这样上课太繁琐也太单调。在实施器材改革之后,笔者采用了使用一种器械上完全课的方法。

例如,在上《原地投掷轻物》课程时,笔者只用“绳包”这一器材,使学生身体得到全面的锻炼,从而避免了因换器材而影响课的密度和课堂气氛,另外也显示了“绳包”这一简单器材的使用价值。

(2)创新体育器材的多种锻炼方式

在小学的体育教学中,教师能否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身体发展是十分重要的。而这种创新能力的培养又建立在引导学生不断锻炼身体的基础之上。

例如,《原地投掷轻物》课程所用“绳包”这一新器材除了用于掷远、掷准外,学生还创造出多种玩法:手持绳可以用脚踢出花样,“打雪仗”,把绳套在一只脚上把包转起来另一只脚跳,向上、向前、向后方向自抛自接动作,绳包抛出后做一些附加动作:数数、拍手、拍脚、拍腿、下蹲、转体等,“踩蛇尾”,“抓尾巴”,一位同学摇包,一位同学跳等锻炼方法。既增加投掷教学的趣味性,又能使学生的创新想法付诸实践。

2.寓教于乐,乐中施教

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体育课程要贯穿寓教于乐、乐中施教的精神,让学生高高兴兴地得到锻炼。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