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水务管理论文

水务管理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2-04-17 19:50:50

水务管理论文

水务管理论文篇(1)

随着市场经济改革和发展的不断深入,国家水利部颁布了《水利工程建设监理规定》,并逐步得到了贯彻和落实。水利工程监理行业的市场化经营已经成为监理行业的发展趋势。所以,作为水利工程监理企业,不仅要熟练的掌握工程监理的业务,同时,作为一个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单位,加强监理单位在项目监理过程中的资金监管、监理项目的成本核算及对整个监理活动经营效益的预算是财务管理的重中之重。

二水利工程监理的活动流程

根据每个水利工程建设的特点及项目法人要求的不同,项目监理的施工活动也不大相同,但是工作流程基本相同。一个完整的水利工程监理的活动流程分为10个步骤。财务管理人员在编制投标文件时参与工程预算、人员确定,签订合同时审核付款条件、奖罚条款,监理活动开始后按工程量支付及收取款项,完工后做本项目的完工决算。财务管理在整个活动中起到了连接主线的作用。

三水利工程监理行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财务管理体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水利工程监理行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尚不完善、不健全、不规范,监督力度不够。虽然各监理企业已经制定了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但是内容相对简单且对其重视不够。财务管理人员及相关领导没有严格按照资金管理的用途和适用范围来安排资金的使用,项目资金的划拨不符合程序,手续不完备。资金的使用过程缺少管理和监督,使用过程中出现了问题不能及时得到改正。

2财务管理人员专业知识不强

水利工程监理的财务管理是一项工作量大、专业技能强的工作,但是,目前我国水利工程监理行业的财务管理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针对水利工程监理行业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不足,使得财务人员在工作中缺少指导,专业水平不高,有的财务人员甚至没有取得会计人员上岗证。有的财务人员不了解水利行业施工的特点,对各个项目施工监理的成本及到款情况估算不准。如:监理的工期长短、监理人员的配备数量及工作中需要配置的车辆、设备等不能很好地预测,导致预算与实际发生情况相差较大。

3拨付资金不及时

水利资金是由国家各级财政部门层层划拨的。但由于一些地方,尤其是偏远地区,上级下拨的资金往往会被滞拨或挪用到其他工程,导致水利工程的监理费用不能及时收回,甚至有的水利工程项目一直不能完成完工决算,要支付给监理公司最后的尾款有的甚至拖到10年都不能拨付。而这部分尾款有的达到整个监理费用的30%,使监理公司要垫付较大金额的资金,支付人员工资和其他方面的支出。对于一些流动资金不稳定、规模小的监理单位来说会出现资金运转的问题,为公司发展造成了巨大的障碍。

四加强水利工程监理行业财务管理的措施

1完善水利工程监理财务管理制度

水利工程监理单位要结合自身特点,因地制宜地制定适合本企业发展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内部监督,完善预算管理体制,强化财务的有效管理。一是要有明确的规章制度,并落实到人。财务工作人员有了明确的规章制度后就有了自身行事的准则,才能在资金管理和会计管理上更加严格,作为企业责任人要“克己奉公、照章办事”,不越雷池一步。对已经制定的财务管理制度,单位要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在实际工作中实时调整和改进,不断完善和健全。二是强化内控体系。由于水利工程监理项目遍布全国各地,各项目工地人员素质不齐,因此监理单位要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在岗位、机构设置和工作程序上建立良好的内控机制。如:避免一人负责两种不相容的工作内容、配备水平高的内审人员,定期对各项目部进行审计等。三是完善资金预算管理。企业制定预算是财务管理中的重要环节,是企业完成各项战略和工作目标的基本保证。与一般企业相比,工程监理企业的业务更加分散、条件更加艰苦,因此对各监理项目要进行正确预算,规范资金的使用管理,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手续办理业务。要根据监理项目所处的地理环境恶劣好坏,发放不同的生活补贴;根据项目建设的规模大小,安排相应数量的监理人员。

2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素质

对水利工程监理财务管理工作起到关键作用的是人,只有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才能有效管理财务。首先,企业要严格遵守公司制度及程序,公开、公平、公正地招聘人才。其次要对在职员工加强理论学习,开展继续教育,参加水利部门的业务培训。作为水利工程监理行业的财务管理人员不仅要掌握基本的财务知识,还要参与工程的审查、招标投标、计划管理、监理合同的签订以及竣工结算等工作。必要时还要亲临施工现场,参与工程量的验收,掌握第一手资料,做到心中有数。最后,作为一名合格的财务人员还要政治思想过硬,不做金钱的奴隶,在权责上要合理使用,不符合规范、不按程序的一律不予办理支付款项。

3做好水利工程监理的成本控制

财务管理的关键是成本管理,做好水利工程监理的成本控制是开展水利工程监理工作必不可少的内容。水利工程监理企业的直接成本主要包括:监理人员的工资支出,包括基本工资、奖金、补贴等;开展监理工作的专项支出,如:房租费、差旅费、办公费、租赁费等;用于开展监理工作所必需的设备支出,如:计算机、监测仪器等。除此之外,还包括一些间接成本,如:除监理单位监理人员外的管理人员的工资、办公费、培训费等。对于水利监理行业的直接成本控制并不是越少越好,但对于很多不必要的成本开支要严格控制,例如:对监理人员的管理,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要尽量减少监理人员的数量,缩短监理工期,减少不必要的人员,选择工作能力强、专业范围广的监理工程师。对于水利监理行业的间接成本控制,要做到与水利工程监理工作的实际需要相适应。对各项间接费用做到统筹安排,节约经营开发费用,限制管理费用过度使用,对其他管理人员进行统筹安排,节约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成本效益原则。

五结语

水务管理论文篇(2)

一、新形势下财务管理目标的转换与定位

(一)财务管理目标与单位发展目标一致。

只有这样,才能通过财务管理不断促进单位发展目标的实现。水利全额预算事业单位发展目标应当定位在持续快速全面发展上。因此,其财务管理的目标与定位就必须以单位持续快速全面发展为前提和基础。

(二)财务管理目标应当实现多元化发展。

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剧,财务管理体制也逐步向多元化方向转变。而水利事业单位种类比较多的特点,决定了其参与的利益主体的多样化与财务管理的多层次,也决定了其财务管理目标必须实现多元化发展。

(三)财务管理目标应具前瞻性与操作性。

要实现水利全额预算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目标的前瞻性与操作性,就要求其财务管理目标必须高度地概括和最大可能地展现出来。同时,又能够正确地预测未来发展的规律。此外,财务管理目标要不断地落实到单位实践中,并最大可能地加以利用,全面展现单位内部的各项具体指标,从而真正把财务管理目标落到实处。

二、当前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内控意识观念相对薄弱。

当前,有的水利全额预算事业单位内控意识观念相对薄弱,缺乏必要的控制理念,往往把内部控制看作是约束人的条条框框。在实际财务管理活动中,有的则依然没有建立健全相应的内部控制体系,有的虽然建立了但却不够科学合理,实际可操作性不强,更有甚者往往是流于形式,敷衍应付。由于内部控制工作得不到单位领导的足够重视与大力支持,导致了一些单位没有建立起对相应的监督制约机制,加上外部监督的不断弱化,必然使得了内部控制的整体效果不够理想。此外,有的只重视资金的预算和管理,忽视了资金的使用和监管。

(二)财务收支管理不够规范。

财务收支管理不够规范,是当前水利全额预算事业单位普遍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有的擅自转移、截留财务收入,公款私存等现象严重。有的将收入不纳入单位财务收入账内,私设小金库。有的为调节收入,减少利润和税金,把一些收入登为往来账,对外经营活动收入采取不开票等方式隐瞒,使得单位收入不真实。有的擅自将行政事业性收费作为收入核算,躲避财政部门的监督监管。有的在专项项目工程没有完成或者根本没有实施是情况下,开据相关发票,编制虚假决算与验收手续等列支,甚至擅自变更项目实施的内容等。

(三)财务管理体制不够健全。

财务管理体制不够健全,是造成财务收支管理不够规范的真正原因。有的不够重视财务管理体制建设,使得财务管理体制不够健全完善。有的虽然制订了制度,但没有真正结合单位的实际,造成了在执行过程中整体效果不够理想,甚至影响了正常工作的有序开展。有的制度已经不能适应财务管理活动的需要,但单位也没有及时修改完善。有的制度可操作性不强,造成了制度执行困难。而有的单位虽然制订了好的制度,但没有认真落实,形同摆设。

(四)会计基础工作比较薄弱。

会计基础工作比较薄弱,是水利全额预算事业单位面临的又一困难。表现在有的财务管理人员账务处理不够及时,工作比较自由散漫。有的现金帐目与会计帐目没有做到日清月结,存在着账款不相符的现象。而有的账面余额与对账单不相吻合也没有及时进行调整,甚至出现长期不对账目等现象。有的单位对长期往来账目处理不够及时,上下级之间的往来帐目长期不符,造成了一定的潜在风险。此外,一些财务管理人员没有认真学习国家的有关财经政策,不懂得国家的相关法规政策,导致遇到问题时手足无措,无从下手。

三、实现财务管理目标的有效途径与绩效分析

(一)提高内部控制意识。

要不断提高单位领导对内部控制重要性的再认识,善于改变过去那些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自觉增强紧迫感、使命感与责任感。要健全完善内部控制体制,认真贯彻落实预防控制为主,事后控制为辅的方针,全面预防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中效率低下或者违法行为。此外,要加强财务管理的程序控制,对于主要经营业务的控制管理,特别是那些涉及物资、采购、项目、招(投)标等,必须经过批准、授权、执行、备案和检查等相关程序。要逐步建立健全财务管理目标责任制,并随时间和环境的变化修改完善,进而适应财务管理的需要。

(二)推行集中统一管理。

推行财务活动集中统一管理,是强化水利全额预算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最有效方法之一,也是现代财务管理的发展趋势与方向。面对越来越多的财务管理风险,水利全额预算事业单位势必就要全面推行内部协调统一财务管理政策,进而不断加强财务预算与监督管理。当前,要着重做好水利全额预算事业单位内部物资采购、项目招(投)标等工作,从源头上预防和控制财务管理风险。要认真做好各种财务收支的跟综检查与审计工作,坚决防止在财务经费使用过程中出现违法违纪等行为。此外,要做好有关项目的验收、分析与考核工作。

(三)加强财务监督监管。

加强财务监督监管,是做好财务管理的关键所在。当前,各种经济案件频繁发生。因此,我们必须要着力加强对水利全额预算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监督监管。要认真研究,深入分析,积极探索开展新形势下做好财务管理、检查、审计与监督的新方法、新途径,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善于破解本单位财务管理的难点问题,确保取得比较理想的工作效果。要把监督监管贯穿于单位财务活动的全过程,充分发挥检查、审计、纪检等监督作用,并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有关部门认真开展联合检查与审计监督进而推进单位财务管理活动稳步有序开展。

水务管理论文篇(3)

目前,水务管理局建设资金管理依然存在不少的问题和不足,其中包括规划不当、预算不严、项目管理力度缺乏、资金管理力度弱化等,而出现的具体问题则包括有建设资金申请和运用流程不规范、建设资金预算策划编制出现问题、财务报表编制不精准、地方配额资金输送不及时、合同协议管理滞后、资产与账目移交错位等问题。例如,采购记录不明确,并没有把准确的及时的把所有的采购目录记录起来,进而进行的各类的财务报表编制均会发生错误,使管理层无法把握建设资金的流向,更加无法确保资金的安全。从政策机制角度而言,水务管理局中工程策划部门、财务部门和行业部门互不关联,各自为政,每个部门都有相对应的管理机制。这样的管理模式并不能为水务管理局建设资金管理带来一系列的规模制度保障,这样不仅无法保障建设资金分配和使用程序的规范性,还为建设资金管理带来混乱。再加上水务管理局中现有的基建管理体系并不完善,也不健全,不但缺乏整齐划一的管理流程,某些制度还相应落后,无法满足建设资金管理日益增长的要求。例如,如果水利管理局中的各类部门的职责和工作范畴均不明确,将会使各类任务的重复工作和资金重复使用,导致水利工程项目的各项成本的上升,不仅浪费了水利工程的建设资金,还造成了国建资金的损失。

二、强化水务管理局建设资金的管理力度

其一,水务管理局管理层应深入研究和分析相关于水务管理局财务管理机制和财务经济政策等法律法规等知识内容,并对财务人员进行再培训,选用专业性较强且建设资金管理观念较强的财务人员,把建设资金管理观念贯彻于每个工作人员中,在水务管理局内部形成建设资金管理的氛围,让财务管理制度能够得到真正的落实,为建设资金的管理提供制度保障。

其二,对水务管理局内部的资金运行程序进行规范,严格按照国家出台的法律法规,按照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等制度对水务管理局的财务管理机制的运行工序进行规范和统一,使其建设资金的申请、使用、分配等工序都能按照某一规律进行,使各项繁琐的工序能够井井有条,从而避免了财务数据产生混乱的局面发生。例如,一个严谨的采购工序的施行,才能确保进行资金管理分析所用的财务数据的正确性,才能确保资金的安全性。

其三,完善水务管理局财务管理机制。财务管理机制是进行建设资金管理的载体,只有先进的财务管理机制才能对建设资金管理提供平台,才能更好的规范水务管理局内部工作人员的工作范畴和职责范围,才能明确工作人员的责任,把责任落实到个人。因此,必须要不断的对水务管理局的财务管理机制进行全面的完善和健全,在设立财务管理部门的同时,还可以设立工程管理部、工程治安值勤部、质量监督项目组和各施工和监理单位等部门,让这些部门共同合作,相互扶持,共同为水务管理局的财务管理尽一份力。

其四,设立建设工程施工过程的监管机制。建设工程的质量也从侧面间接的影响着资金的使用和分配,只有质量上乘的工程才能避免工程后续的超预算投资成本的状况出现。因此,设立建设工程施工过程的监管机制则显得十分重要,必须要让项目法人能够对建设资金进行统一的安排和管理,工程承包单位能够做到严谨的自控措施,控制机制能够对工程建设进行严格的监控和对财务数据进行认真的审查和核对,对工程材料、施工现场、施工人员等因素进行严谨的监管和控制,从而能够保障建设工程的质量。

三、总结

水务管理论文篇(4)

金湖县政府于去年11月份将全县涉水管理职能统一调整到水行政主管部门,成立水务局,对全县的防洪、除涝、蓄水、供水、节水、水资源保护等方面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取水许可、统一配置、统一调度。统一管理,以水务一体化管理,优化配置水资源,保证水资源供需平衡,保障全县社会经济发展。

我县在推进水务一体化管理中,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1.强化水务宣传,创造良好环境。推行水务一体化管理,首先要营造一个好的舆论环境。通过宣传,进一步提高人们的水忧患意识。水法制意识、水商品意识,形成知法、守法、护法的良好氛围。

2.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全面实施取水许可制度,对全县2200多个取水口进行普查、登记、审批、发证,实行用水申请,用水交费,并按计划供水用水。在地表水方面,对流域性和区域性水源工程实行县级统一管理。去年11月份申请将县河道管理所更名为河湖管理所,成立“三湖”管理机构,统一管理入江水道、高邮湖、白马湖、宝应湖。在水工程管理方面,将入江水道沿线所有涵闸管理权收归河湖管理所,将“三湖”小圩涵闸管理权收归各乡镇水利站,使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水费征收有了保证。并建立防洪预警预报系统,加强水情调度,适时拦蓄水资源,利用工程措施及时自排或抽排涝水。不断水资源公报和水情公告,适时开展饮用水水源评估和水环境评价。在地下水方面,理顺与建设部门的关系,实现凿井申报、凿井施工许可、施工监督、水量、水质监测和收费均由水利部门统一管理。在城乡供水方面,加快城乡供水归口管理的步伐,使7个乡镇水厂收归水利部门统一管理。县城自来水厂也于去年4月份经县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实行归口管理。我们接管后,根据该厂实际情况,对水源水质实施保护监测。同时,推进第四步水价改革,调整水利工程水费、水资源费及城镇供水价格,并从去年6月份起先后执行。

3.实施县城防洪除涝工程规划和建设。首先,我局积极按照《1998~2010年金湖县城总体规划》的要求,精心组织县城防洪除涝规划的制定,并列为县城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其次,县委、县政府将城区防洪除涝骨干工程建设列为为民办实事,投入1000多万元资金,由水利部门牵头对县城两条骨干防洪排涝河道和城区防洪圩堤进行治理和配套工程建设,使昔日的“臭水沟”变成了今日的“风光带”,为县城防洪除涝和今后污水处理奠定基础。

4.加大水行政执法力度,维护水事秩序。建立健全水政执法管理网络,成立4个水政监察站和两个水政监察中队。近两年,严格查处各类水事案件110起,调处水事纠纷5起,平毁非法圈圩3000余m,拆除违章搭建68处,清除违章种植24hm2,有效地维护水利工程的安全和良性运行。

二、实施水务一体化管理的优势

从月我县实施水务一体化管理5个多的情况来看,一体化管理较多头管水有较大的优越性。

1.有利于水资源的科学开发利用,缓解供水矛盾。随着城乡工农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水资源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我县实行水务一体化后,根据不同时期工农业需水状况,利用现有水利工程,合理调配水资源,做到了丰蓄枯用,这不仅保证了工农业用水,而且使水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利用,使供水水质和水环境得到了优化。比如,县自来水厂没有归口前,县制药厂拖欠水厂水费近百万元,水厂对它实行停水后,制药厂就凿井取用地下水,而现在我们不仅收回了制药厂大部分拖欠水费,而且对类似情况凿井取水进行严格控制,实行统一配置、合理利用水资源。

2.有利于增强人们的水商品意识。由水利局更名为水务局,虽一字之差,但其职能却向市场经济的现代水利转变,各项水利规费实现了统一征收。人们都知道以水务局管理水,就是要提高用水交费的意识,就是要提高珍惜水环境的意识,就是要提高水利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和作用的意识。

3.有利于社会各界对水资源管理情况的监督。对水资源实行一体化管理,避免了因职能交叉而出现工作推诿和扯皮现象,责任主体更加明确,有利于社会对涉水事务的监督。水务局成立后,通过监督电话的公布,这几个月涉水举报电话明显增多。

4.有利于水利综合效益的提高。随着水务一体化的实施,管理职能的扩大,水利干部职工的工作职责也增加了新的内容,就业渠道也在不断拓宽。如原堤防管理所137名职工,现在既管堤防又管河床和湖泊,通过管理和收费,既解决了人员分流问题,又解决了河湖规范化管理问题,现在职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水事秩序也比以前规范,尤其是违法圈圩的水事案件得到了有效的遏制。再如自县自来水厂归口管理后,经过我们动员水厂不断清退临时工,将抗排站能胜任工作的技术工人充实到水厂施工安装队,既较好地解决了他们下岗待业的问题,也壮大了水厂安装队的实力。

5.有利于提高水利部门地位。多年来,每次抗洪排涝,城乡居民一般都习惯于向水利部门了解汛情、水情,并提出水利建设和水情调度的合理化建议。而对建设部门管理县城防洪排涝都感到不可理解。现在,由水利部门统一管理县城防洪排涝,既符合我县的实际情况,也得到上下的支持,县城各单位和居民对水务局管好水的期望很高,这对我县各项水利工作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三、深化水务一体化管理的措施

成立水务局,只是我县水务一体化管理方面迈出的第一步。今后我们将按照规范管理、深化完善的要求,进一步推进改革,真正达到体制新、机制活,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切实保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加强水资源规划工作,建立以宏观规划为核心、以专项规划为动脉的规划体系。一是在全县水利建设“十五”计划的基础上,把规划工作的重点放在全县水资源开发利用上,完成全县水资源开发利用总体规划,为全县合理开发、综合利用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二是搞好城乡水资源开发利用的专项规划。完善县城供水规划、县城供水管网改扩建工作规划、排水管网建设规划,加快供水和污水处理工程建设步伐,提高供水和污水排放能力。三是着手制定丰水期、枯水期的水量调配方案,研究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衡带来的突出矛盾,搞好水资源调配,确保全县工农业生产、城乡人民生活及绿化美化用水的可持续供应。

2.建立适应市场运行机制的投资体系与价格体系。一是在巩固现有的城市供水、工程建设资金投入渠道的同时,招商引资吸引外商的资金投入,并增加受益单位和个人的资金投入。二是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进一步理顺供水成本价格,实现统一水价,解决用大锅水、福利水的问题。三是通过价格调整,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实现以水养水。

水务管理论文篇(5)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水利学院,郑州 450011)

【摘 要】网络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高校教育管理服务与大学生网络舆论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影响呈现日益加强的趋势,高校教育管理服务事业的发展受到大学生网络舆论环境的制约和影响,以大学生网络舆论为镜,在对其进行教育引导的同时,反查高校教育管理服务缺陷,进一步优化提升高校教育管理服务水平,有利于高等人才的培养和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 高校;网络舆论;引导;互促影响

作者简介:郜军艳(1988—),女,汉族,河南新乡人,硕士,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助教。

0 引言

大学生网络舆论是指大学生通过互联网,对于一切感兴趣的社会生活领域、社会公共事务尤其是校园公共事务所产生的一切意见、愿望、态度、情绪、期待、评价和想象的公开表达,是多种主导性社会意见的集合体。

随着网络力量的发展,高校教育管理服务事业的发展受到大学生网络舆论环境的制约和影响。高校教育管理服务与大学生网络舆论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影响正呈现日益加强的趋势,因而,研究探索如何运用大学生网络舆论,推动高校管理服务等各项事业的进步,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

1 大学生网络舆论及其教育引导

大学生网络舆论具有与其他社会舆论不同的特点,即信息传播速度极快,对校园群体性事件反应迅速、影响面广,如果控制不当将严重影响校园稳定;网络舆情煽动性强,控制难度大;网络舆情难辨,容易造成学生群体的盲从与冲动。

一方面,大学生网络舆论,必须加以有效引导。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是指在遵循网络舆论自身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分析网络舆论反映的大学生对学校和社会的意见、情绪和态度,设置符合大学生心理诉求和社会知觉的相应议程,回应大学生的合理诉求,缓解大学生的不满情绪,解答大学生的疑惑,疏导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合理应用各种方法和技巧达成大学生态度向积极方向改变的过程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策略方面,相关学者研究较多,本文不再赘述。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应注重符合高校教育精神和人文理念,而不能采取极端化手段,片面追求“一种声音”。

另一方面,通过大学生网络舆论,反查高校教育管理服务漏洞;以大学生网络舆论为镜,监督完善高校事业发展,是高校行政管理极易忽视的。根据大学生网络舆论,通过统计分析等手段,优化高校教育管理服务水平,有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有利于高校长远发展。

2 结合大学生网络舆论,提升高校教育管理服务水平

大学生网络舆论代表了公众相对一致的某些态度与观点,对于高校不仅具有监督的作用,而且直接关系到高校的稳定和发展,新形势下,对于大学生网络舆论阵地,高校不能被动地接受,而应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引导、应对与解决,以师生为本,致力提高高校教育管理服务水平,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

2.1 畅通大学生问题反馈渠道,建立和完善表达机制

舆论环境的变化使高校“教育、管理、服务”的职能受到了充分的考验,并强化了新时期高校文化的人本特质。高校一方面应“以人为本”,强化服务意识,另一方面要引导大学生树立主人翁意识,强调个体的“个性化”。这样以来,构建上通下达的信息传导体系,正确把握网络舆论真假缘由与发展势向,及时权威真实情况或问题解决方案,持续关注网络舆论变化,并以此为监督,完善高校教育管理服务工作。

2.2 加大校务公开力度,提高高校管理部门、教师与学生的有效交流

大学生通过网络平台发表个人观点、宣泄情绪等现象很大程度是由于校园信息的不完全或不对称引起的。基于此,高校管理部门、教师应加大校务、教学等信息的公开力度,引导学生对学校、教师予以正确认识,提高行政管理部门、教务教学教师与学生的有效交流水平。校务公开是引导大学生网络舆论、纠正大学生认知偏差的一项根本措施。

2.3 提高高校服务意识,提高学生满意度,建设和谐美丽校园

众所周知,高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但是,新时期以来的大学生知识诉求程度不断提高的同时,“被服务”意识也逐渐增强,大学生认为学校应尽可能提供更好的学习、生活氛围,由此而引发的网络事件不胜枚举。因此,高校应转变认知,将服务意识充满到教育、管理工作中,提高学生满意度,构建和谐美丽校园。

2.4 第一时间平稳舆论危机,建立校园突发事件舆论应急和事件处置机制

面对校园突发性事件,新闻发言人第一时间信息是化解舆论危机、赢得学生甚至社会理解和宽容的第一道屏障。举例:2003年2月25日,清华北大两校食堂同天发生爆炸,信息迅速传遍国内外,北大校园网在一个小时以内就播发了来自校方的权威信息,宣布两校共有9人在爆炸中受伤,并通过BBS张贴了相关信息,各方恐慌情绪很快安定,校内校外舆论趋向平稳,常常与突发事件相伴生的流言四起、谣言肆虐、小道消息漫天飞的景象并未出现。此突发事件的处理,北大正是通过网络的积极引导,使舆论朝着有利于将危机转变为转机的方向发展,促成健康、积极的主流舆论的形成。

当然,平稳舆论危机的同时,高校应抓紧调查事件发生原因、控制事件恶化发展并落实解决事件及相关隐患,构建一套符合自身特点的高校应急事件处置机制,切实有利于解决各类校园突发事件。

2.5 利用新媒体,掌握舆论主动权,建立校园舆论发展的“参考系”

目前,数字化新媒体技术发展迅速,大学生利用微博、微信、易信等新媒体平台个人公开言论,其交互性与即时性、海量性与共享性、个体化与社群化,自由性与参与性等特点,增强了大学生的校园主人翁地位。为发挥高校主导地位,引导大学生正确舆论,高校行政管理部门甚至个人,应利用新媒体平台,及时权威信息,掌握舆论主动权和主导权,真正建立校园舆论发展的“参考系”,以大学生舆论为镜,提高高校教育管理服务水平的同时,引导舆论。

3 结论与研究展望

任何事物都具有其两面性,大学生网络舆论亦是如此。对于高校而言,一方面身负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高校应以符合形势要求的教育精神和育人理念引导、提高大学生的事物认知能力,正确引导大学生舆论态度;另一方面,高校作为行政事业单位,应运用辩证的哲学思想和发展的观点,正确看待分析大学生舆论内涵,查找问题根源,并通过设计管理制度、改进技术设施、引进专业人才、完善服务机制等手段,全面提升高校教育管理服务水平。只有这样,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才能得到长远发展。

本文研究过程中,未能通过具体数据分析来对大学生网络舆论与高校教育管理服务之间的影响关系进行定量化分析,有待在后续研究工作中进一步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

[1]葛晨光.做好高校网络舆论引导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广角,2009(12):54-55.

[2]邱启照.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运行机制探析[J].大学教育,2012(10):16-18.

[3]汤桂香,王小飞.论高校管理服务水平的提升与和谐校园的建立[J].云梦学刊,2006,27(3):123-125.

[4]张沛.论突发事件的网络舆论引导[D].中国政法大学,2010.

水务管理论文篇(6)

关键词:客户关系管理;水务企业;系统工程

中图分类号:F299.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7-00-01

一、前言

为顾客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确保顾客的满意度是客户管理的意义之所在。与一般企业有所不同的是水务企业客户关系管理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我们在研究水务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的过程中,要运用现代的理念和方法,建立水务企业自己的管理体系,将水务企业客户关系处理工作切实落实到位。

二、客户信息管理概述与水务企业客户管理现状分析

1.客户信息管理概念的引入

随着现代营销学理论的逐步发展,“以客户为中心,满足顾客需求”的呼声越来越高,伴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结构的调整,客户关系管理理论应运而生。客户关系管理(Customer Relations Management,简称CRM) 是一种以客户为导向的企业营销管理的系统工程,其实质为营销管理。在现代企业发展中,通过CRM理论能为顾客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这一理论也为企业和客户实现双赢奠定了基础。

2.水务企业客户管理理论的提出

近年来,水务企业发生着巨大变化,为了尊重顾客利益最大化,水务企业开始了全面改革的局面。水务企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该企业把社会全体市民作为服务的对象,为了树立企业形象,水务企业必须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在当前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水务企业要不断打造品牌效应,提升企业产品和服务的管理水平,这样才能更好地为顾客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在公众面前赢得美誉度。

3.CRM在水务企业的价值分析

水务企业现有的管理模式和客户服务流程为CRM提供了可靠的基础。为了实现CRM系统的真正价值,必须融入先进的管理经验和计算机信息技术。在企业与客户的接触和服务过程中,那些先进的管理思想逐渐被保留下来,这些经验成为了CRM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为顾客提供了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也对水务企业业务流程的优化升级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有效降低了企业成本。

三、一般企业客户关系管理存在的问题

1.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观念问题严重

对于客户关系管理,有些企业几乎是一片空白,在很多流程中均没有相关的制度来进行约束。企业业务的争取、跟进和售后只靠平时的工作经验,没有形成系统的管理机制,大大束缚了企业的发展壮大。CRM系统是一种以信息技术为手段的管理项目,但是很多企业并未对CRM有完全的认识,把CRM单单看成是信息技术,在管理方面存在严重的认识缺陷。在进行企业的发展规划和战略实施时,高层领导很少参与进来,给企业的管理工作带来诸多不便。这种情况造成的后果是企业的经营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不能满足顾客的需求,对企业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2.客户关系管理信息落后,企业信息化观念薄弱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客户关系管理在信息化方向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但是许多企业处于管理的最低环节,在信息化管理方面存在很多误区,严重影响了客户关系的发展。在开展工作时,不能有效利用信息系统来促进客户关系的管理,阻碍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在促进企业长期健康、持续有效发展方面作用的发挥。

3.CRM实施过程中脱离企业的经营战略

目前市场竞争压力巨大,客户的争夺日趋激烈。作为市场上越来越重要的资源,客户的占有率决定了企业的市场主导权。CRM作为企业的经营战略,为企业确立了具体的客户关系管理目标,指明了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研究范围。整个行业在CRM经营战略的指导下开展各项工作。但是就企业的发展状况来看,很少有企业真正关注客户关系管理的重要性,只有当业务中真正遇到了才想起来怎样去应对。这就导致在工作中不能为企业赢得未来客户的信赖,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带来严重影响。从长远的目标来看,企业的发展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必须所有员工团结一致才能达成目的。但是有些企业并未把CRM上升到企业战略目标的高度,只是把客户关系管理作为某一个特定部门的内容,造成了对企业中客户关系定位不明确现象的发生。

4.企业中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流程重组问题亟待解决

良好的客户关系对促进企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为了争取利益最大化,不少企业出现了急功近利的现象。为了追求片面利益忽视了企业的长远发展,这样不利于企业客户的稳定。

四、加强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的应对策略

1.强化企业与顾客的关系,做到互惠共赢

在企业发展中,忠实的顾客是企业赢利的主要来源。所以,在客户管理中应特别强调企业与顾客的关系,企业应把获取利益的动机建立在顾客利益最大化的基础之上,才能保证持续获利。如果客户的需求达到了满足,就会增强对企业的信任,赢得顾客的关注,企业在发展道路上才会越走越远。而且顾客选择良好的企业对自己需要的服务也是一种满足,在企业客户关系中,企业和客户应达到一种互惠共赢,共同促进自身发展。

2.加强企业内部宣传,确保CRM得到全员的支持

为了赢得企业高层领导者对CRM理论的支持和理解,使企业全体员工对这一理论全面掌握,我们必须加大CRM理论的宣传,这样才能促进领导者协调好各部门的运作关系。得到了企业高层的足够重视后,会建立统一的管理制度,在业务规范和流程方面更好的配合CRM理论,保证企业CRM理论是顺利执行。在引入CRM系统理论时,必须加大员工思想的转变,进行员工的合理培训,在员工中间宣传CRM理论是保证CRM顺利实施的有效途径。在这方面,企业可以请在客户关系管理方面有经验的资深专家,当然水务企业也可以邀请在该企业的客户管理方面有独到见解的权威人士来对员工进行培训。在交流和培训的过程中,能够引起大家对CRM理论的足够重视,确保企业各项发展尊崇顾客利益最大化,这样才能为企业和个人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3.建全对客户全方位的管理,做到CRM合理实施

一个企业的发展需要优质的服务团队,一旦这个团队形成并完善以后,对客户进行系统的管理就成为了必备要求。在企业发展中,存在很多潜在的客户,对于这些人,企业要做到最大程度的挖掘,引起顾客对企业的关注。

五、结语

水务管理论文篇(7)

关键词:股权分置;管理者过度自信;债务水平;债务期限结构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2)12-0036-05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2.12.08

自Modigliani 和Miller(1958)提出资本结构选择与企业价值无关的命题以来,国内外许多学者从税收负担、财务困境、成本及信息不对称等角度对资本结构的横截面差异和时间序列差异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大量的理论与实证研究[1]。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学者对资本结构影响因素的研究大都是基于理性经济人的假设。然而,大量心理学文献表明,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人们普遍存在过度自信的心理特征。国外学者基于管理者过度自信的视角,探讨了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由于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往往倾向于高估企业未来的收益,低估项目的投资风险,由此导致他们在制定融资决策时,更倾向于债务融资,即拥有过度自信管理者的企业呈现出较高的债务水平(Shefrin,1999)[2]。近年来,我国学者也开始探讨管理者过度自信与资本结构的关系,但现有文献很少考虑股权分置改革对上述关系可能产生的影响。股权分置改革对中国上市公司的融资决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管理者过度自信理论的框架下,不考虑股权分置改革对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有可能会影响研究结论的可信度。鉴于此,本文对股权分置改革前后管理者过度自信与资本结构的相关性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分析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选择的影响因素。

一、文献述评

近年来,国外一些学者基于行为金融视角,探讨了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资本结构的关系。Shefrin(1999)、Heaton(2002)、Hackbarth(2004)从理论上初步分析了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资本结构的关系。他们认为,过度自信的管理者会选择财务杠杆高的债务水平[3-4]。Landier和Thesmar(2005)发现,过度乐观的管理者会更多选择短期债务融资,而理性的管理者更偏好于长期债务资金[5]。Campbell(2007)发现,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偏好于选择较高负债比例的资本结构,尤其偏好更短的债务期限结构[6]。

国内方面。余明桂等(2006)发现,管理者过度自信是影响企业债务融资决策的一个重要因素,管理者过度自信与资产负债率正相关,与债务期限结构也正相关[7]。闫永海、孔玉生(2010)的研究结果表明,总经理的过度自信与资本结构密切相关,过度自信的总经理在筹集资本时,运用较多的负债,尤其是较多的短期负债[8]。宋凤轩、张燕(2010)采用修正的企业景气指数来衡量管理者过度自信,研究发现管理者过度自信会影响企业资本结构与债务期限结构[9]。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结论基本趋于一致,即认为过度自信会导致管理者选择较高的债务水平。但是,上述研究文献未考虑中国上市公司特殊的股权结构及股权分置改革对中国上市公司融资决策可能产生的影响,因而现有研究结论尚不能完全解释中国上市公司管理者过度自信与资本结构的关系。

二、研究假设

(一)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债务水平

研究表明,过度自信的管理者会选择负债融资。Oliver(2005)、Lucas和Alexandre(2007)的实证研究发现,过度自信的管理者会较多地使用负债[10-11]。Lin(2005)等的实证研究表明,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在融资时,会选择较大的净债务发行[12]。我国学者余桂明等(2006)以我国上市公司为样本的研究也发现,过度自信的管理者会选择负债融资。宋凤轩、张燕(2010)和黄莲琴、傅元略(2010)等研究结论也支持上述观点[13]。一方面,过度自信的管理者会过分乐观地估计企业投资项目收益,以及低估项目的投资风险,认为企业陷入财务困境的风险不大,因此,会选择较高的债务水平;另一方面,过度自信的管理者会高估企业盈利能力,高估企业价值,在选择融资方式时,认为权益成本高于债务融资成本,同时也不愿意与新股东分享企业未来的收益,也会更倾向于选择债务融资。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H1: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债务水平正相关。

(二)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债务期限结构

关于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债务期限结构之间的关系,国内外理论界并没有未达成一致的观点。以Hackbarth(2004)为代表的很多研究者认为,过度自信的管理者会选择更短的债务期限结构。闫永海、孔玉生(2010)和余桂明等(2006)及宋凤轩、张燕(2010)的实证研究表明,管理者过度自信与短期债务结构正相关。但Ben-David(2007)等的研究认为,过度自信的CFO更愿意选择长期债务[14]。黄莲琴、陈文静(2010)的实证研究发现,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倾向于长期债务融资[15]。笔者认为,对于理性的管理者来说,应会选择长期负债,尽管长期负债的资金成本很高,但是偿债压力小,会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而过度自信的管理者高估收益低估风险,同时为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考虑,会选择更短期的债务期限结构。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H2: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债务期限结构正相关。

(三)股权分置对管理者过度自信与资本结构的影响

2005年4月29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布了《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自此在我国证券市场上开始了股权分置改革。股权分置改革前,我国的A股市场上的国有股或法人股是非流通股,股价不能真实地反映上市公司的价值。上市公司股东持有的非流通股不能在公开交易市场上转让,无论公司的经营业绩如何,他们的收益都无法通过股价的上涨来实现。股权分置改革后,股票进入全流通时代,使得非流通股股东与流通股股东利益趋同。由于我国上市公司高管人员或作为大股东的代表,一般会持有较多的公司股份,股权分置改革后,持有非流通股的股东可以资本利得获得收益,而股改前,非流通股只能通过协议转让,一般都会低于二级市场的股价。

与股权分置改革前相比,一方面,股改后过度自信的管理者更会高估企业的价值,高估企业的商业信誉及取得债务资金的能力,过度自信的管理者会选择更高的债务水平。另一方面,股改后股市的流动性增大,过度自信的管理者认为过高的债务水平会增大企业的财务风险,过度自信的管理者会适当地降低债务水平。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两个相对立的假设:

假设H3a:股改后,过度自信的管理者会更高地估计企业价值及企业的商业信誉,股改会使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债务水平相关性增强。

假设H3b: 股改后,过度自信的管理者会认为债务水平过高会增大企业财务风险,从而迅速地反映到股价中来,致使企业市值降低,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债务水平相关性减弱。

三、研究设计

(一)数据选择

本文研究所用样本为2002年12月31日以前在沪深A股上市而且在2005—2008年之间进行股权分置的非金融类公司。由于我国证券市场2005年开始股权分置,2005—2008年股权处于一个动态变化的时间段,因此,本文选用观测年度为股改前2003、2004年及股改后2009及2010年。剔除了被ST、PT的公司,数据异常及缺失的公司,样本实际包括735家公司,全部的数据为2940组。研究所用财务数据和公司治理数据均来自国泰安CSMAR数据库及Wind资讯。原始数据的处理采用Microsoft公司的EXCEL软件,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多重共线性诊断以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采用Eviews3.1及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

(二)变量定义

1.被解释变量—资本结构(Capital Structure,CS)的度量

学术界对资本结构的度量,主要有面值杠杆比率和市值杠杆比率两类。为了尽量减少指标计算中的主观估计,本文在研究中对资本结构变量计算全部以账面价值为依据。具体说,本文在研究中使用如下3个指标作为资本结构的替代变量:资产负债率(ADR)=总债务/总资产之比;短期负债率(LIQDR)=短期负债/总资产;债务期限结构(SLR)=短期负债/总负债。

2.解释变量—管理者过度自信(Over-Confidence)的度量

过度自信是一种心理特征,很难直接去观测,就目前来看,用于度量管理者过度自信的替代变量主要有管理盈利预测偏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企业景气指数、管理者持股数量变化以及高管薪酬相对比例等等。

从2002年开始,沪、深股市交易所开始要求企业要在第三季度将年度业绩进行预告,但是在我国业绩预告的制度不是很完善,管理者在预告前由于其特殊的位置已经知道企业内部的情况,很多情况下表现为管理者为某些利益操纵行为,因此,用企业盈余作为衡量管理者过度自信尚有争议。Malmendier和Tate(2005)用前三名高管持股比例的变化作为度量其过度自信的替代变量。他们认为,理性的管理者为了分散风险本应减持自己的股份,如果增持自己的股份,说明企业的管理者对未来的前景比较自信[16]。但是我国证券市场交易制度不完善,管理者进行增持有可能是已经知道内部消息。

Hayward和Hambrick(1997)认为管理者薪酬越高,地位越重要,对企业的控制程度就越高,也越易出现过度自信的倾向[17]。姜付秀(2009)等采用管理者薪酬水平中前三名高管薪酬与薪酬总额的比例来衡量管理者过度自信的程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前三名高管在企业中的地位以及他们的重要程度[18]。不过,管理者对企业或行业的信心也会受到行业因素及国家政策的影响。

基于上述,本文以企业家信心指数对薪酬比例进行调整,以此来反映管理者过度自信的程度。企业家信心指数是企业景气指数的一种,也称“宏观经济景气指数”,是根据企业家对企业外部市场经济环境与宏观政策的认识、看法、判断与预期(通常为对“乐观”、“一般”、“不乐观”的选择)而编制的指数,用于综合反映企业家对宏观经济环境的感受与信心。指数每季度批露一次,以100作为信心指数的临界值,范围在0~200之间。当信心指数大于100时,表明企业家对企业生产经营和对未来发展有信心。本文年度行业指数以当年4个季度的平均值计算而得。本文用企业家信心指数对高管薪酬比例进行修正,修正后管理者过度自信的程度=企业家信心指数*(前三名高管薪酬/薪酬总额)。

3.控制变量

除了解释变量外,可能还有许多其他变量影响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本文参考已有的研究成果,选择以下变量作为回归分析的控制变量:(1)托宾Q:Q=市场价值/期末总资产;(2)公司盈利能力(ROA):ROA=净利润/总资产;(3)资产的有形性(TANG):TANG = (存货+固定资产)/总资产;(4)公司规模(SIZE):SIZE =LN(总资产);股改变量(NTSR):NTSR为0-1变量,股改前取值为0,股改后取值为1。

(三)计量模型设定

本文运用如下基本计量模型来检验有关理论假设:

CS=?琢+?茁1OC+?茁2Q+?茁3ROA+?茁4Tang+?茁5Size+

?茁6OC*NTSR+?着

上述模型中:CS为资本结构变量;?琢为常数项;β为待估参数;ε为随机扰动项;OC*NTSR为管理者过度自信与股权分置的交互项。

四、实证结果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本文首先对回归模型中变量进行了描述性统计,有关变量的描述统计结果(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整个样本的资产负债率(ADR)的平均值为49.85%,处于比较合理的水平。短期债务比率(LIQDR)的均值为41.33%,债务期限结构(SLR)的均值为83.72%,这说明上市公司负债中短期负债比较多。过度自信(OC)的标准差为19.85,说明上市公司管理者过度自信程度差距还是比较大的,有利于得出比较可靠的研究结果。资产有形性(TANG)的均值为45.97%,公司规模(SIZE)均值为21.68,托宾Q均值为1.74,盈利能力(ROA)均值为3.65%,控制变量的标准差较小,说明样本观测值正常。

(二)实证分析

表2列示了管理者过度自信与资本结构之间的回归分析结果:(1)管理者过度自信与资产负债率(ADR)及短期负债比率(LIQDR)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正相关,支持了假设H1,也与大多数者(余桂明等(2006);闫永海、孔玉生(2010))的结论基本一致。(2)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债务期限结构(SLR)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正相关,支持了假设H2,该结论与众多学者的结论一致。(3)管理者过度自信与股权分置的交互项(OC*NTSR)与资产负债率(ADR)及短期债务比率(LIQDR)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负相关,支持了假设H3b;交互项(OC*NTSR)与债务期限结构(SLR)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负相关,表明股改后,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偏向于短期债务融资的相关性减弱。(4)自变量方差扩大因子VIF在1.032~1.798之间,远远小于10。据此判断,自变量之间不存在高度的多重共线性。

(三)稳健性检验

为了进一步验证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资本结构的关系,以考察前文的研究结论是否因过度自信的衡量指标选择的替代变量不同而发生变化,本文用余桂明等(2006)所采用的企业景气指数指标来衡量管理者过度自信的程度,对模型进行稳定性检验。

表3列示了采用新的管理者过度自信替代指标后的回归分析结果:(1)管理者过度自信(OC)与资产负债率(ADR)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正相关,管理者过度自信(OC)与短期债务比率(LIQDR)及短期债务结构(SLR)在1%的显著水平上正相关。(2)管理者过度自信与股权分置的交互项(OC*NTSR)与资产负债率(ADR)、短期债务比率(LIQDR)1%水平上显著负相关,管理者过度自信与股权分置的交互项(OC*NTSR)与债务期限结构(SLR)在10%的水平上显著负相关。上述检验结果与前文研究结果一致,表明本文的研究结论是稳健的。

五、结论

本文基于行为金融视角,研究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资本结构的关系,及股权分置改革对上述关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股权分置改革前后,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负债水平及债务期限结构呈正相关关系。(2)股权分置改革会降低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债务水平及债务期限结构之间的相关性。

研究结论表明管理者过度自信是影响企业资本结构的重要因素,管理者在过度自信的心理驱使下会选择较高的债务融资水平,尤其是短期债务。其次,股权分置改革使得公司股票全都可以在二级市场流通和交易,从而导致股票价格能有效反映企业绩效和企业风险。管理者所持管理股在实现流通后,管理者会致力于提高企业经营绩效和降低企业经营风险,从而提高公司股票价格以获得股票收益。因此,股权分置改革有利于降低由于管理者过度自信导致企业高债务融资倾向所引发的财务风险,促使其优化企业资本结构和提高企业价值。

本文研究的局限性有:虽然对管理者过度自信的度量用企业家信心指数对高管薪酬比例进行修正,但是过度自信这一心理特征如何更好地量化,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另外,本文只考虑了管理者的非理性,如何把管理者非理性与投资的非理性结合起来,是未来继续值得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Miller M., Franco Modigliani. The Cost of Capital, Corporate Finance and the Theory of Investment[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58(3):261-297.

[2]Shefrin H. Behavioral Corporate Finance[R]. SSRN

Working paper, 1999.

[3]Heaton.Managerial Optimism and Corporate Finance[J].Financial Management,2002,Summer:33-45.

[4]Hackbarth D. Managerial Traits and Capital Strueture Decisions[D].Indiana University.2004.

[5]Landier,A and David T. Financial Contracting with Optimistic Entrepreneurs: Theory and Evidence[R].Working Paper. 2004.

[6]Campbell R., Harvey, Itzhak. B., John R.G. Managerial

Overconfidence and Corporate Policies[J].Available at:,2007(11):1-55.

[7]余明桂,夏新平,邹振松.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激进负债行为[J].管理世界,2006(8):104-113.

[8]闫永海,孔玉生.总经理过度自信对资本结构影响的实证分析[J].预测,2010(4):58-63.

[9]宋凤轩,张燕.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资本结构的相关性研究——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经验数据[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 (3):145-148.

[10]Oliver B R. The Impact of Managerial Confidence on

Capital Structure[D].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2005.

[11]Lucas A., Alexandre D. Overconfidence, Managerial Optimism and the Determinants of Capital Structure[R].Working paper,2007.

[12]Lin, Y., S. Hu, M.. Chen. Managerial Optimism and Corporate Investment: Some Empirical from Taiwan, Pacific Basin[J].Finance Journal,2005,13(5):523-546.

[13]黄莲琴,傅元略.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公司融资策略的选择[J].福州大学学报,2010(4):12-19.

[14] Ben-David I, Graham J R, Harvey C R. Managerial

Overconfidence and Corporate Policies[R]. AFA Chicago Meetings Paper, 2007.

[15]黄连琴,陈文静.不同所有制下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公司债务融资的关系[J].技术经济,2010(11):98-102.

[16]Malmendier and Tate. CEO Overconfidence and Corporate Investment [J]. The Journal of Finance, 2005(6):2661-27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