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产品成本控制论文

产品成本控制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2-06-02 23:08:26

产品成本控制论文

产品成本控制论文篇(1)

日本京瓷公司是从事电子工业用陶瓷材料生产的跨国大集团公司。正像京瓷公司本身一样,它所实行的“变形虫经营方式”在日本也是十分有名的。所谓“变形虫经营方式”,简言之,是以不固定的组织单位为作业中心(责任中心),并作为一个独立“核算”单位,进行业绩考评的方法。其实质是作业系统的成本控制,即将作业成本会计与责任成本核算体系相结合,建立业绩考评体系,对产品成本形成进行全面控制。我国近年来对成本控制的研究十分广泛,理论上比较丰富,但在应用中的成功实例却介绍不多。本文拟结合日本京瓷公司“变形虫经营方式”的实际,阐述作业成本控制的内涵、作用及其现实意义。

一、作业成本控制的内涵

作业会计(Activity-BasedAccounting),最早提出的时间是20世纪30--40年代。最初作业成本会计是作为一种正确分配制造费用、准确计算产品成本的方法提出来的,其理论核心是企业各种作业消耗企业资源,而企业产品则消耗各种作业。作业成本核算系统(Activity-BasedCostingSystem)简称ABC系统,是成本管理会计的热门话题之一,是管理会计针对传统成本核算系统中产品成本被扭曲,以至于导致错误的管理和决策而做出的相应反应。80年代中后期以来,随着作业成本计算法在先进制造企业的成功应用,ABC开发的结果逐渐偏离了解决成本扭曲的本意,人们发现ABC给企业成本管理提供了很好的基础。于是,利用ABC提供的成本信息进行成本控制、预算管理、生产管理等的作业成本管理理论及实务纷纷涌现。以作业为中心进行核算、控制。分析和管理,是作业成本控制的基本特征。具体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建立作业中心

首先,应该认识和了解企业实际存在的各种本来意义上的作业。这些作业的确定需要全面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布局和程序、分析企业的有关流程图等。具体作业的划分根据企业的规模和条件可粗可细,比如小型企业可将整个购进过程作为一项作业,而大型企业则可进一步将其区分为请购申请、评估报价、签订合同等多项作业。作业划分越细,越有利于成本管理,核算结果越准确,但核算过程也越复杂。

在确认了企业的作业后,要进一步分析成本动因,进而组成一系列作业中心。所谓成本动因又称作业成本驱动因素,是指决定成本发生的哪些作业,可作为分配成本的标准。作业中心是成本归集和分配的基本单位,它可由一项作业或一组作业所组成。其组成应根据重要性原则和相关性原则。

在京瓷公司的实践中,“变形虫”就是生产过程中的一个作业中心,它是工厂、车间中形成的最小基层组织,也就是最小的生产单位,相当于一个生产小组。比如说某个车间的一道工序,至少需要10个人来干,就由这10个人组成1个小组,这就形成了一个变形虫。

变形虫有几个原则,一个是相对于一个工作量,以最少的必要人数来组成;再一个就是单纯化,把一个工程尽量分成一个个最单纯的工序,然后针对于每一个工序,形成一个变形虫。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其大小、组合可以随时地变化。比如说一道工序的工作量今天增多了,变形虫的人数就随之而增加,到明天工作量减少了,变形虫也随之缩小。而如果产品的种类、工序发生了变化,变形虫就随之而重新去排列组合。也就是说,随时根据生产的需要,伸缩自在,变化自如。所以这种生产小组,就叫做“变形虫”。

在京瓷,基层单位中没有固定的组织,只有一个个随时变化的变形虫。当然也就没有班长、组长一类的固定职位。每个变形虫的负责人,就由对这个变形虫所承担的工作最为熟练,最有技术的职工来担任。而变形虫的组合变了,负责人也就换了。

京瓷公司“变形虫”组织的建立要点有:第一,作为能够独立核算的单位,该部门应该理清收入和经费;第二,作为独立事业应有足够的完整性;第三,必须是能够贯彻执行公司目标的最小单位。这样一种变形虫的经营方式,既有效率,又好管理。其大小随着工作量不断变化,就避免了工作量减少时容易发生的“窝工”、人员浪费。而每一个变形虫的规模尽量缩小,又是承担最为单纯化的工作,所以负责人也便于管理,而生产中的各种漏洞、问题,也就可以随时地发现、纠正。

(二)以作业中心作为责任中心,建立责任成本核算体系

规划好作业中心之后,便可以作业中心为基础进行各项成本的归集。建立ABC系统的程序一般是先根据成本驱动因素建立作业中心,然后,将成本费用分类汇集于不同的作业中心,在将各作业中心汇集起来的费用分配到成本中心的各种产品上去。

利用上述作业成本计算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成本控制,还必须建立以作业为中心的责任成本核算体系。在作业成本核算体系中,汇集各类不同水平作业的作业中心便可作为责任成本中心。这样,就把成本责任与应完成某种作业的作业中心相结合,并与服务、管理等部门紧密结合,有效地根据各部门的责任作业控制成本和进行分析与考核。在实践中,还经常可以设置内部银行制度,各作业中心(责任中心)之间以内部转移价格转移产品,核算各中心“利润”。

变形虫经营方式的最大特色和妙处,就在于将作业系统与责任成本核算体系相结合,以作业中心——变形虫作为责任中心。每一个变形虫,是一个独立“核算”单位。也就是说,以变形虫为单位进行独立的“成本”和“利润”核算。

作为一个独立“核算”单位,变形虫并不是简单地从上一个工序接手多少半成品,而是按单价(即内部转移价格)来计算作为这个变形虫成本的一部分。然后,再加上这个变形虫在完成本工序的加工任务中所需耗费的材料、能源、人工等费用,就成为这个变形虫的“总成本”。于是,在它把自己所完成的半成品交给下一个工序的时候,也就不是单纯的“转交”,而是“卖”,按照内部转移价格计算,形成变形虫的“产品销售额”。而从其产品销售额中减去其总成本,就形成了这个变形虫的“利润”。

(三)建立业绩考评体系

为进行经济责任完成情况的考核,应建立业绩考评体系。传统的考核计量指标均以货币形式出现,是很不完善的。在新体系中,考核计量指标要结合企业管理需要引入多种非货币形式的考核指标,以便与作业成本控制的推行有机配合。

在京瓷公司的实践中,看一个变形虫成绩的标准,不是看它“完成了多少生产任务”,而是可以直接着它“赚”了多少钱,获取了多少利润。每天只要整个工序在运转,这种变形虫之间的“买”、“卖”在进行,每个变形虫的成本和利润就一目了然。每个变形虫的成绩,最终就落实到每一个人每小时创造的利润,也就是“用每人每小时的附加价值”来加以衡量。这样一来,每一个变形虫,变形虫中的每一个成员,就不是单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生产任务就了事,而必须每日每时都得考虑怎样去降低成本、增加利润,怎样提高每人每小时的产值。于是,在变形虫中,为了压低成本,一支铅笔一个螺丝钉都要成为节约的对象。为了节省时间,提高效率,许多人工作时连厕所都尽量少上,走起路来都是一溜小跑。成本意识、经济利益的意识,就这样渗透到了公司的每一个基层单位,渗透到了每一个职工心中。

也就是说,变形虫经营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是公司内部各个生产小组之间进行的一种“劳动竞赛”。

这种竞赛带来了一种荣誉。每一个变形虫的“利润额”,也就是每人每小时所创造的附加价值的多少,都要换算成一定的点数,每个月在公司内公布出来,看看谁的点数高,谁为公司做出的贡献大。

二、实施作业成本控制的作用

京瓷公司通过变形虫经营方式,使每一个职工在其工作中,都能随时而又的的确确地感受到自己的每一份劳动所创造的价值,所做的贡献,同时也使成本意识深入人心。可见实施作业成本控制,对于成本管理和控制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有利于成本计算的精确化和科学化

众所周知,作业成本法被提出的初衷是以成本驱动因素理论为基础,将间接费用分类汇集于各个作业中心,以计算出更合理的产品成本。这种方法从一开始就具有公认的精确性和科学性的性质。

(二)有利于分清各作业中心的责任

通过划分作业中心,分类汇集各种成本费用,各作业中心的成绩可以一目了然。企业内部可以通过计算各作业中心的利润或建立预算计划体系,来对各作业中心的成绩进行考评,明确分清各作业中心的责任。

(三)有利于加强成本控制

以作业中心为责任中心,建立一整套完整的记录、计算、积累有关责任成本的核算,充分体现了成本控制的要求。同时也将成本意识贯彻于每一个职员的工作中,使节约成本、杜绝浪费化为每一个职员自觉的行动。

(四)有利于企业总目标的实现

作业管理是企业战略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责任成本制度与作业管理的结合,形成了企业管理制度的一个重要成分,在企业管理中,它是最全面、最系统而且综合性最完善的管理手段。在这种制度下,各个责任(作业)层次的经营目标是整个企业经营目标的体现。因此,在各个基层组织不断取得最佳经营成果的同时,推进了企业总体目标的实现。

(五)有利于把企业全面经济核算引向深入

在各个责任中心(作业中心)之间发生的产品或劳务的转移时,要依据企业内部制定的内部转移价格。它不仅可以衡量各部门经济责任的完成情况,而且,像市场上的物价直接影响人们的消费行为一样,内部转移价格的高低,会对各部门的工作态度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可以利用这一价格杠杆,来调节企业的生产活动,提高劳动效率。经济核算的目的也是为了加强管理,提高各级负责人的责任心,以提高整个企业的盈利水平和经济效益。

产品成本控制论文篇(2)

论文关键词:企业资源计划,作业成本,成本控制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企业对成本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很多企业应用ERP,采用作业成本进行成本核算管理,并且获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是在成本控制方面往往还停留在传统对成本进行制造过程的控制,因此探讨在ERP中如何应用作业成本对产品进行全程控制,尤其是在设计阶段进行预防性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传统成本核算法

ERP的成本核算方法采用的是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利用计算机系统对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直接费用进行分配与汇总。但是在实际的成本核算前,最终产品和劳务中的间接费用正在大幅增加,使得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提供的成本信息严重失真,影响企业决策。传统成本计算法是以直接人工、直接机器工时除以产品数量滚动得出的产品成本的计算方法。这里的产品成本是以BOM结构为基础,按照各部件的标准成本、标准人工费率、标准间接费率计算出来的,在产品入库时,系统结转产品的标准成本和用量差异,按照不同的设置自动生成不同的财务凭证传递到总账。成本计算的方法也分为先进先出法、移动加权平均法和标准成本法。现行ERP系统重在对直接材料流转的各个环节进行控制,成本的计算以事后计算为主,只是达到了在物料变动的过程中实时得到产品成本,以保证和财务数据的一致性。

二、作业成本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企业间竞争的加剧,传统的以数量为基础的成本计算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新制造环境下成本核算准确性的要求,而以“作业动因”为成本分配基础的“作业成本法”正越来越被企业所认可。作业成本法以“顾客消耗产品、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资源消耗成本”为基本理念,将作业作为成本核算对象,通过作业成本动因的分析,将作业成本库中的作业成本分配到产品中去。作业成本法强调“全过程”的成本分析观点,认为作业是为了满足顾客需要而进行的消耗资源的工作,是构成产品生产、服务程序的组成部分。同时资源的消耗又形成了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所以,对产品成本的计算和控制就都集中在了对制造产品所消耗的作业的成本计算和控制上。

三、作业成本法和ERP融合的理论基础

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resourceplan,ERP)是在制造资源计划(MRPⅡ)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ERP是一个集成企业生产运作的各个组成部分实际业务实现的信息化系统,它将贯穿企业内部与企业外部生产、销售、采购、财务、人力资源等模块的供应链、价值链连接起来,通过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循环流动,达到信息的共享和资本的增值。ABC法与ERP融合的理论基础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

(一)资源观的集成

ERP(企业资源计划),顾名思义,其核心是企业资源;而ABC体现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的管理理念,资源同样是ABC的核心。所以,资源是ERP与ABC的重要概念,资源观的能否集成是ABC与ERP能否集成的根本。ERP主要是按物流从供应链的角度来看待企业在物资供应、产品生产、产品销售过程中所消耗的一切资源。而ABC是按资金流和价值流从产品生命周期的角度看待企业在整个生命链中所需消耗的一切资源,如:产品研发费用、服务费用、投诉处理费用等。可以看出,ERP和ABC在资源问题上只是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角度得出的。

(二)成本计算对象相同

ERP系统采用滚动计算法计算产品成本,成本计算对象包括每一件物料、零部件和最终产品,同时ERP系统中的工作中心文件是编制工艺路线清单和计算产品成本的基础,因而也作为ERP系统的成本核算对象。作业成本计算是建立在“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这两个前提之上的,以作业为核心中介,以成本动因为媒介,关注产品成本形成过程和形成原因。因而,它的成本计算对象归结为最终产品、作业中心或制造中心,与ERP系统的成本计算对象相符。

(三)成本管理思想相同

ERP系统完全按照产品成本实际发生的过程,依照产品结构自下而上逐层汇总,把每一件物料的成本累加起来计算产品成本,注重成本形成过程的管理,体现了过程管理思想。作业成本管理是以作业活动为成本管理的中心,注重每一作业的完成过程及其资源的耗费情况,同样体现了资源耗费的过程管理思想。

(四)管理目的相同

ERP系统管理的核心是优化企业供应链管理,充分协调企业内外部资源,建立一种能实时灵活适应市场变化的客户-制造商-供应商网络和继承的利益共同体,以增加客户满意度、增加利润和改进产品质量、增加销售额、降低成本及增加市场份额等;而作业成本管理通过对“作业链”和“价值链”的分析,不断消除“不增值作业”,改进“增值作业”合理配置有限的资源,从而达到持续降低成本的目的,以增加“顾客价值”和“企业价值”。因而他们的管理目的是一致的。

四、ERP中应用作业成本在设计阶段进行成本控制

ERP中应用作业成本法进行成本控制,便是利用作业的特征和优势,在立足于最低层次的维持性成本控制的基础上,积极创造条件努力进行改善成本控制,追求实现革新成本控制为目标的成本控制。

因此它也是对经济活动全过程的成本控制,包括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虽然作为ERP中应用作业成本法的一个切入点作业成本核算中一开始便对作业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改进的流程,可以起到一定程度控制成本的作用,但是作业是一项动态的活动,它的实质会随科技的进步,技术的革新而改变。原本作为增值的作业可能会变为不增值的作业,高效的作业可能会变为低效的作业,相同的作业可能会要求更低的资源消耗,更高的产出。因此对作业分析应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对经营过程每个时点都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对作业分析控制。同时需要对企业经营活动整个作业链每个作业及它们之间的节点,联系进行系统性的分析、控制。传统的成本控制中,主要是对制造成本的控制,其控制的空间集中在生产过程。而ERP中的作业成本控制是对产品完全成本控制。ERP中的作业链是以顾客的需求为起点,为顾客服务为终点,通过设计、执行一系列从产品设计到生产、售后服务的作业,提供满足顾客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在作业链的各个环节上的活动之间都是紧密联系,相互影响的。前后作业间存在着需求和供给的关系,产品价值伴随着作业活动的发生和转移而在企业内部外部流动、转移、最终到达顾客。ERP中应用作业成本法对成本控制便是对整个作业链、价值链的控制,以达到系统成本最低。

(一)在设计阶段进行成本控制的原因分析

根据帕雷特定律(如图1所示),80%的成本通常由20%的作业引起,产品的主要成本发生在制造阶段,因为产品材料、人工成本主要在这一阶段形成,因此要加强该阶段的生产过程成本控制。而产品设计阶段虽然发生的成本较少,但设计一旦完成,产品成本的65%~85%就已经被决定了,因而要想大幅度节约、避免、降低成本,则应在作业链的设计阶段实施。因此在ERP中应用作业成本法控制成本应主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在设计阶段便采用目标作业成本ERP中应用作业成本法在产品设计阶段进行成本控制法设计来避免不增值、低效作业发生,提高产品的顾客价值,降低成本。另一方面,采用标准作业成本法对作业链整个过程进行成本计算、分析、控制、反馈实现降低成本。

(二)ERP中应用作业成本法在设计阶段进行成本控制的方法

应用作业成本法在设计阶段进行成本控制,通过索本求源的方式将顾客对产品要求的功能价值与产品将发生的作业消耗的资源成本结合,在设计阶段便力求避免非增值作业、低效作业出现在产品中,追求的是最低作业、成本资源的耗费带来最大的产出价值,是一种前馈性的成本控制方式,是革新控制战略思想的一部份。应用作业成本法在设计阶段进行成本控制可结合成本企划思想来实现。成本企划被1991年发表于美国《幸福》杂志的《锋利的日本秘密武器》论文中喻为“最富潜力的竞争武器为预测、监控和解释成本的体系。”成本企划的思想是先基于最可赢得消费者认可的售价减去企业期望的利润来倒推计算目标成本,再运用所谓“成本控制工程”的手段来确保生产的产品满足目标。这样生产出来的产品往往适销对路,保证利润。成本企划最关键的因素是目标成本,即在产品的企划和设计阶段就关注到将要制造的产品成本允许是多少。成本是事先限定好的,制造过程实际消耗成本乃至顾客的使用成本都不能超过这一范围(如图2所示)。

成本企划在日本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它可以说是日本产品在国际市场始终拥有强势竞争力的根源。但成本企划在分解目标成本时采用的传统成本法分解目标,难以索本求源,真实反映成本与制造的关系,因此会导致目标成本分解的扭曲,并削弱其持续降低成本的可能。本文认为应在成本企划中引入作业成本法,将其目标功能与目标成本的关系通过作业这个因果联系真实反映出来,提供持续降低成本的工具,形成作业成本企划思想。将作业成本法嵌入成本企划思想中的流程(如图3所示)。

下图反映了作业成本法应用到成本企划中的流程步骤。首先通过对市场进行充分调查明确市场顾客对产品功能价值的需求并确定价格,在此基础上扣除企业利润,从而设定产品目标成本。然后采用如设计评价、成本留保、权衡方案等可能的辅助方案对用户的需求功能从整体、部件、组件直到零件进行逐级功能分解,然后根据相互之间的目的、手段关系,将各功能联系起来。在功能分解的过程中始终将功能成本目标与其完成相应的功能作业目标紧密联系起来。并且通过对作业链中的作业价值分析,找出增值作业、非增值作业、高效作业、低效作业,消除和降低作业达到降低成本。同时运用并行工程(CE)、关键路径法(CPM),找出作业活动的最短路径,缩短过程时间,优化工程周期,降低成本。最终通过采用作业成本法对设计出来的产品进行模拟综合评价,如果通过则投产,否则需重新修证设计,反复循环最终设计出实现功能、作业成本目标双重要求的产品、从而实现超前的成本控制。

五、结语

基于先进的信息技术的ERP系统为作业成本法的成功实施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基础,本文对在ERP系统中实现作业成本法作了探讨。ERP系统中引入作业成本法就是在信息的处理上增加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计算;在信息分析上,增加有关作业成本分析的方法。二者对实施的企业有较高的要求,企业不可急于求成,盲目效仿,一定要在具备条件的基础上才能引入并实施。

参考文献

1 于宁.ERP下的成本控制,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2).

2 孟宝刚,王翠山.ERP系统中的成本管理[J].现代生产与管理技术,2006, (3).

3 宁亚平.ERP整和作业成本法的研究与分析[J].财会通讯, 2006,(1).

4 郝雅静,郑燕. 作业成本法嵌入ERP系统中的理论框架研究.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8,(3) .

产品成本控制论文篇(3)

论文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的加剧,营销成本的优化和控制成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提高发展水平、增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主要谈一下营销成本的内涵以及实现营销成本优化和控制的主要方法,以期为企业管理提供参考。

随着国内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如何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来应对市场竞争,为企业的产业技术升级提供资金和技术上的支持,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关注点。营销成本的优化和控制可以降低企业在营销中的成本,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加强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和成本控制,保证企业健康发展。

一、营销成本

(一)营销成本的内涵

营销成本的内涵,按照菲利普·科特勒给出的定义:市场营销是个人和群体通过创造并同他人交换产品和价值以满足需求和欲望的一种社会过程和管理过程。这一社会和管理的过程有着非常广泛的内容,而不同于人们所理解的销售中的成本,销售成本是营销成本的一个组成部分。

营销成本的构成比较多,主要包括固定的成本费用和变动的成本费用。固定的成本费用包括营销机构的办公费、工资等,这一部分是比较固定的,比较易于把握和管理,可以纳入财务管理当中。变动的成本费用就比较复杂了,包含营销的调研成本,产品推广渠道成本,客户维护和拓展成本,人员成本,广告费用,仓储和运输的成本等。

(二)营销成本优化和控制的注意事项

企业要制定营销成本控制制度。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包括产品生产、自身竞争优势、客户群体、营销团队的特点等制定营销成本控制制度,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保证营销成本的控制和实施可以有效的进行,约束成本开支。

企业要明确营销成本控制的目标。企业要明确营销成本控制的目标,是在不影响企业利润的前提下降低营销成本,不能因为控制营销成本而制约销售额的提升。明确的成本控制目标包括企业营销成本总目标,以及各个部门的具体实施目标,这样才能使成本控制更加高效、有序的进行。

成本控制需要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营销成本控制需要营销人员的全员参加,每个人都应该以成本控制和优化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的日程工作,树立节约成本的观念,力求以较低的营销成本获得比较高的销售额和利润。

二、营销成本优化和控制的关键方法

质量成本控制。所谓质量成本是指企业为确保或提高产品质量而发生的费用支出,以及由于未能达到质量标准而造成的损失,即质量成本不仅包括为提高质量而实际支出的费用,而且还包括虽未实际支出但已造成的损失。质量成本控制要从质量与成本的关系出发,既要保证产品的质量符合相关检测,又要尽量降低成本。要做好产品质量的预测,在产品生产出来之前进行相关的研究、讨论,预测产品的质量和成本。产品生产出来之后要进行相关的检验,确保产品质量的合格,以免因产品质量不合格而出现退换商品带来的巨大经济损失。产品质量成本控制既包括前期预测成本、检验成本以及损失的成本,对质量成本的这些部分进行控制,减少质量成本支出,可以降低支出的费用,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供销规模控制。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扩大生产规模,缩短生产周期来生产更多产品,抢占市场份额的情况,其实企业的利润并不总是与生产规模和销售额成正比例的。企业应该运用最佳期量控制理论,对产品生产和货物存储、销售周期进行控制,合理安排生产数量和运输周期,提高供销利润。

网点布局控制。物流运输是企业生产成本中占有较大比重的,如何合理的安排网点,减少运输费用是企业营销成本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企业要合理安排产品从生产地到销售地的运输,包括最短路线选择、防止出现对流和迂回路线等,最终要确保商品的运输总费用最低,还要考虑到产品生产地、存储地和销售地的费用情况。合理的网点布局,可以大大的减少生产到销售环节中的成本支出,从而提高企业的收益。

产品推广渠道成本控制。企业营销在进行产品推广的过程中,需要对渠道进行调研和建设,寻找分销商等,推广渠道的成本控制需要销售部门和个人针对企业产品的特点,在实地考察和调研中节约开支,提高工作效率。在与分销商进行商谈时要寻找到双方利益的平衡点,并尽量确保企业利润的最大化。

客户维护与拓展费用的成本控制。稳定而广泛的客户源是企业生产经营目标实现的重要保证,所以客户维护与拓展时企业营销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要建立成本控制制度,建立对销售人员在与客户交往中费用支出的监督机制,防止出现企业资金的浪费和流失,并且要把营销成本控制与销售人员的业绩提成挂钩,作为激励和监督机制。

广告方式控制。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电视、网络等传播媒介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广告成为影响消费的重要导向,企业投放广告宣传的资金比例在逐渐增多,如何提高广告投放的效率和影响,发挥其对产品销售的促进作用,是广告方式成本控制要关注的主要方面。

企业要根据产品的特点和消费群体来选择广告的载体,一方面防止了大范围撒网,费用高却见效少的状况,又可以抓住消费群体的眼球,提高知名度。而且,要重视网络传播的作用,注重相关网站建设,注重网络评价的管理和反馈,并根据相关意见改进产品和服务,扩大销售量。

三、结语

企业要建立营销成本控制和优化制度,加强对营销成本的管理,建立营销成本预算体系,降低营销成本,提高营销人员的节约成本意识,并且将成本与营销人员的收益进行挂钩,提高企业营销资金的利用率,这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为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参考文献:

[1]韩成鲁.如何实现营销成本优化控制[J].化工管理,2007(02).

[2]高照兵.浅谈营销成本控制[J].经济论坛,2008(1).

产品成本控制论文篇(4)

[关键词] 成本控制理论;应用;对策

[中图分类号] F230 [文献标识码] B

一、成本控制理论概述

(一)成本控制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经济得到飞速发展,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买方市场向卖方市场过渡,行业竞争也越发激烈,企业的生存竞争压力无形增大,负荷加重。在这种背景下,适度的压缩成本成为解决企业资金难题,减轻企业承载负荷的重要措施之一。目前国内大部分企业认识到成本的重要性,不断的在企业内部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细化生产运营中的费用支出,并及时进行核算和管理,来加强成本监督和控制。但由于改革工作停留在对数据的处理而非根本的制度上,导致不能从根本上形成对成本的控制、同时也欠缺对企业各项成本费用的监督和管理。近年来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背景下,纵使经济危机对全球经济发展造成一定的冲击,但能源以及原材料的价格依然一路走高,在这种条件下企业要缓解资金压力,加强对成本的控制以此来缓解企业的生存压力成为解决办法之一。

(二)成本控制研究定义

成本控制是企业根据一定时期建立具有时效性的成本管理目标。要求成本控制的主体在其职权范围内,在发生生产耗费以前和成本控制过程中,对影响成本的各种因素和条件采取一系列预防和调节措施,以保证成本管理目标实现的管理行为。成本控制作为成本管理中的支柱部分,渗透于成本形成的点滴中,对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盈利空间有着重要的影响。成本控制的应用条件需要企业提供一个适宜其发展的环境,企业配合制定相关的控制标准和控制制度,再通过加大对各项成本支出的监督力度,从而实现成本控制工作的稳步前行。

(三)成本控制理论研究意义

企通过对成本进行控制来提高企业的效益空间,因此对企业而言形成科学有效的成本监督和控制体系至关重要。另一方面企业通过对成本进行管理和控制,使企业在行业竞争中具备得天独厚的成本优势,有利于企业在市场竞争的价格战中取胜,同时也能在有限的资金里获得最大的收益和更高的盈利。成本控制作为是企业提高盈利空间的重要举措,压缩成本实现利润的最大化,放大了企业季度经营成果,同时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在白热化竞争的环境下快速抢占市场份额。而通过控制成本节约下来的资金,可以应用于企业提高产品质量、研发创新等多条途径中,在改革之路上谋求可持续发展。因此企业重视对成本控制的研究与应用无论是对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还是盈利空间而言意义重大。也对支持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保障金融财政安全和国民经济持续发展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

二、成本控制理论在企业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成本控制,是企业根据一定时期预先建立的成本管理目标,由成本控制主体在其职权范围内,在生产耗费发生以前和成本控制过程中,对各种影响成本的因素和条件采取的一系列预防和调节措施。其目的是实现成本管理目标的同时强调提高企业的收益空间。成本控制对企业的发展运营而言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减轻了企业负荷,提高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然而成本控制理论在企业的具体操作中,仍存在诸多的问题和纰漏。

(一)企业对成本控制的认知度不足

我国的经济起步较晚,成本控制的理论研究起步也相对较晚。大部分企业管理者对成本控制的认识不足,导致了成本控制在具体应用中不当,适得其反造成企业的经济损失。部分企业管理者受传统的经营模式的冲击下对成本控制的应用范畴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认为成本控制适用于企业的生产阶段,忽视了在生产原材采购支出、库存商品管理损耗支出,和商品售后支出等一系列环节。而这些环节的疏忽将会成为成本控制过程中存在的漏洞,疏于对改类环节的管理将导致不必要的成本增加,徒增企业生产系统的压力。成本管理是成效需要企业在各个环节中进行把关,上行下效,目前企业的经营管理呈网状结构,相互关联又各自独立,如何根据这一特点将成本控制应用于管理中至关重要。

(二)现有成本控制的理论缺乏改革

我国的成本控制起步较晚,理论研究不够成熟,现有的成本控制系统保守陈旧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市场需求。现有的成本控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操作模式和参考因素过于单一,缺乏创新和完善。传统的成本控制的参考因素有技术因素和产品指标,而涉及到市场竞争的成本控制一直处于留白区。比如外部市场容量,顾客满意度,同类商品市场占有率等因素都没有考虑进成本控制中,造成统计数据不完善没有精准的把握市场需求,在造成成本浪费的同时也对企业的利益造成了损害,与成本控制的出现原点相背离。在传统成本控制的影响下,较为陈旧的成本控制方法将目标成本,计划成本市场状况的需求量结合统计出的会计信息缺乏真实性,导致成本压力上升。

(三)成本控制手段落后执行力不足

目前企业的成本控制手段较为落后,这也内幕交易等不良情况的发生提供了可能,加之企业的成本控制执行力度不足导致现有的成本控制留于形式。现有的成本控制方法大多以原始的财务会计工作方式为基础,对生产线成本进行统计记录,录入原始报表分析报告中,导致企业管理层和财务部对成本的掌握存在一定的时差。传统的成本控制手段依赖于人工记账方式,不仅扩大了人为操纵空间,其次成本数据的滞后性也不利于管理层及时了解成本支出情况。因此如何改革完善现有的成本控制方法,加快员工工作效率,压缩人为操作空间,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条件解决成本滞后的难题成为重要方法。

(四)成本控制领域人才的缺失

成本控制之所以没能在企业中更好的发挥其职能作用,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成本控制方面的专业人才在国内的稀缺。企业不注重对人才的引进,而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处于领导者地位的管事人员对成本控制的了解不够深入,导致成本控制往往留于形式,不能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当下部分企业的成本管理较为薄弱,企业更注重提高市场占有率和季度销售份额,忽略了成本控制方面的重要性,加之企业决策者缺乏对长远可持续发展的认识不够明确,对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方面力度不够,导致成本控制在企业中往往只应用于生产部的尴尬局面出现。大部分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在经营管理问题上,沿用家族式管理模式,唯亲举用导致企业的运行管理缺乏一股新鲜的活力,这也是中小企业的成本控制僵局迟迟不能被打破的原因之一。

三、针对企业成本控制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的相应措施

(一)企业加强对成本控制的认识

企业要加强对成本控制的认识,通过提高生产技术,利用技术优势不断的压缩产品成本空间。通过技术创新在保证产品质量性能不变的前提下,将成本投入降至最低,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在高成本一一劳动密集型的生产活动中,采用自动化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劳动成本;在采购环节,分析性价比,对所有原材料、零配件评价其基本功能,寻求成本最低,性能最优的成本原件。

(二)加强成本控制的理论研究

我国成本控制虽然研究较晚,因此需要迎头赶上西方发达国家在该方面的成就,不断地学习钻研成本控制领域的学术上深度,通过完善目前我国的成本控制理论,来满足日益提高的市场需求,打破存在于成本控制研究过程中的局限性。通过加强对成本控制理论的研究,将成本参考因素不断的延伸和扩展,杜绝传统成本控制理论以偏盖全的问题出现,督促会计信息,在绘制目标成本时,本着真实性原则进行披露。

(三)加强成本控制手段,提高执行力度

加强现有的成本控制手段,通过丰富成本控制手段,从根本上杜绝不法交易的现象的频繁发生。同时要加强成本控制的执行力度,将理论付诸于实践,打破传统成本控制滞后性和人为可控性,压缩人为主观操作的空间。通过加强成本控制手段和执行力度加大对会计人员的监督和管理,让成本控制的理论真正的发挥其职能作用。

(四)提高对成本控制领域人才的培养

成本控制领域能更好地发挥作用依赖于优秀的员工队伍。因此为了更好的将成本控制理论应用于现代企业的经营活动中,需要对该方面的人才进行培养和引导。企业方面的人力资源部要不断的优化人才结构,储备相关方面的优质资源。另一方面企业要不断的加强对相关方面员工的培养,通过继续深造,公关考试,出国交流,调研考察等机会和方式,不断地丰富员工经验,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实现成本控制方面人才的整合和优化。

四、精益成本控制理论在企业中的具体应用

(一)精益开发设计成本

控制精益开发设计成本控制可以从两方面出发,一是产品研发阶段所需支付的员工薪酬、研发经费,和设计成本等费用进行控制;二是控制将来实现产品的功能成本。控制产品设计的开发费用在产品设计到生产的漫长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其开发费就占去产品成本的5%左右,因此企业为更好的控制开发费用可以通过由内而外的方式得以实现。企业内部制定出明确的目标产品研发方向、选择经验丰富的研发人员从细枝末节出发精简开发费用预算,同时企业也要制定出相应的奖惩措施,对存在于研发过程中的成本浪费现象严加监督管理。而控制产品生产的功能成本则更为重要,产品功能成本作为产品成本的主体部分,精益产品功能成本将比同类商品更具价格优势,有利于企业在激烈的市场价格战之争中取胜,抢占市场份额。因此控制产品功能成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首先把握市场需求,对市场进行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其次,根据市场需求和用户心里对产品功能进行定位,具有针对性的划定受众范围;第三,加强对产品目标总成本的控制,降低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浪费现象。杜绝产品功能的浪费和零部件成本的浪费。

(二)精益采购成本控制

采购成本和存货成本两者的成本支出占据企业总盈利比率高达40%-60%,因此压缩采购成本提高利润空间,实现利润的最大化成为成本控制的关键点之一。控制采购成本的方式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企业要指定出相对规范可行的采购政策,在采购数量和金额上要进行合理的决策,从而从根本上对采购和存货成本进行控制,将长期以来存在于高价采购和存货管理费用的浪费现象根除,根据市场需求和企业自身消化能力进行采购。企业首先要完善现有的采购制度、形成科学规范的企业采购体系,规范采购行为。其次,在采购过程中,企业要根据自身状况不能盲目采购,造成采购浪费。第三,企业可以通过招标的方式,以产品质量可靠有保障的前提下,与供应商形成战略伙伴关系,保障供应渠道的便捷可靠高效,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采购成本。

(三)精益生产成本控制

生产成本控制是成本控制的重要环节,精益生产成本控制,杜绝生产过程中制造成本的浪费。控制生产成本可以从三个方面出发,对企业的生产成本进行控制。首先企业可以进行必要的价值工程鉴定评估,把技术和经济这相对独立的两者结合考虑,谋求成本的最低化和利益的最大化。其次企业可以依靠先进的技术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生产成本。利用科学化自动化的高科技机器设备,提高产品输出率;另外通过对员工的操作水平和工作技术的培养,加强对成本的控制。第三,企业可以改进现有的成本核算方法,推行ABC作业成本控制加强对企业的生产成本管理。

(四)精益销售成本和市场开发成本控制

产品研发,原件采购和产品生产层层铺垫最终为的是产品销售,产品销售是实现产品价值的终端目标,也是成本回笼,利益创收的主体途径。随着市场竞争进入到白热化阶段,企业为在短时间内迅速扩大市场占有率,加大了在产品销售上的投入。因此为更好的精益销售成本,压缩市场开发成本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企业要加强产品质量的要求,减少生产中的残次品造成的经济损失。其次丰富产品的销售渠道,实现销售的多元化,减少产品的库存积压给企业造成的经济损失。第三企业要精益市场开发成本控制。新媒体时代下,广告宣传费用一路走高,因此企业需要对市场开发、广告投放、媒体选择、广告形式等方面进行充分的调研和考察,以效果最好成本最少为宗旨,进行广告投入,并规划好市场开发的成本预算,杜绝市场开发过程中的浪费。

[参 考 文 献]

[1]卢小燕.论我国现行成本控制理论[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1):105-107

[2]王燕森,顾玉芝,管茶香,尹琳,方方.基于成本控制理论的某三级医院对口支援县级医院成本分析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14(5):73-74

[3]马平婧.基于成本控制理论的生产物流管理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6(20):208

产品成本控制论文篇(5)

关键词:酒店,餐饮,成本控制

 

在自由经济体制下, 追求利润是企业经营的目的,也可以说,收入是企业生存必备的氧气,利润则是企业发展的必要血浆;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外有同业竞争、政府课税、景气逆转等天灾人祸之威胁,内有员工待遇和股东取息分红要求等压力,正可谓是“内外夹攻”。那么酒店作为企业,也同样存在着相似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难题,控制酒店餐饮的成本是不二法门。

一、首先应明确酒店餐饮成本控制的基本认识

1、酒店餐饮成本控制主要在强调 ━ 杜绝不当开支 (如浪费、舞弊) , 也就是说不能减少合乎酒店正常营运所必需的支出, 且绝不是完全控制数字,而是应该重视最高绩效的达成。

2、酒店餐饮成本的定义: 举凡为达到餐饮收入而发生的一切费用支出。

3、酒店餐饮成本控制的定义: 运用系列表单 (成本报告、成本记录及其他方法) 规划及管理酒店内有关餐饮的一系列环节, 藉以达成严密控制之目的。

二、酒店餐饮成本控制是酒店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餐饮成本控制的好坏对酒店经营的成败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是显而易见的。酒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这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论文参考,成本控制。论文参考,成本控制。酒店要想生存与发展,就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增强竞争能力。酒店成本控制的重要作用也就尤为明显。

至少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表现出来。

1、酒店餐饮成本控制是酒店提高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

餐饮成本控制是增加利润的重要手段。在菜点等食品销售额一定的情况下,食品的成本高低对酒店的利润能够产生直接的影响。也就是说,在营业额一定的前提下,生产成本越低,酒店的利润水平就越高,而创造的纯利就越大。

2、酒店有了厚实的利润积累,就会增强酒店在同行业中的抗击能力。

一个酒店本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就非常艰难,如果在餐饮中又不能很好的控制成本,使赢利水平降低,处于收支平衡状态,只能维持现状,就没有发展的可能性。而由于没有厚实的资金积累,一旦遇到餐饮市场出现波动,如餐饮业不景气、价格大战等情况,就会使酒店显出非常脆弱的本质,甚至导致酒店倒闭。

3、餐饮成本的有效控制是酒店发展壮大的基础。

一个酒店要想发展壮大,就必须拥有大量的顾客,特别是对于那些规模较小的酒店来说,在平等的市场条件下,如何吸引消费者就餐,光靠菜品质量和服务质量一个方面是不行的,还必须在优质产品与服务的基础上,通过生产成本的管理使产品的价格低廉。在近几年的餐饮市场上,有时菜品的价格不是以成本为基础确定的,而是根据客人需要定价。那些能从一个小型的酒店发展成多个连锁店的餐饮集团,很大程度上就是通过有效地的成本控制,特别是餐饮成本的控制,能推出优质低价的菜点食品,使客人感觉在酒店吃饭比在家吃还要便宜,从而吸引了大量的客人。俗话说:“先有了人气,才会有财气”,酒店能不发展壮大吗。

4、加强酒店餐饮成本控制是酒店经营成功的关键环节

有一些酒店管理者主观地认为,餐饮成本高有什么可怕,反正所有的成本都可以体现在菜价上,餐厅不会受损失,只是顾客多花些钱。于是就对餐饮成本的管理马马虎虎,而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争取客源和争取客人理解的工作上。论文参考,成本控制。结果同等水平的菜品比其他酒店的销售价格高出了很多,尽管酒店老板热情地向客人敬酒,似乎通过敬酒就可以平衡由于高价给客人带来的不舒服的心理。其实客人是不会买帐的,长此下去,必将给酒店带来重大损失,甚至可能导致破产或倒闭。

实践证明,有许多酒店由于不懂餐饮的成本管理和有效控制,菜肴配份随意,菜量多少不稳定,有的同样原料的菜肴价格相差一倍,致使原料价格与菜点等食品的销售价格严重不符。尽管酒店采取了一系列公关措施吸引顾客,不断改正服务,最终还是逃脱不了倒闭关门的厄运。

还有些厨房管理人员和餐饮经营人员认为:只要营业额高,就不愁没有利润。这些酒店在尽可能提高营业额的同时大大增加了成本,如高薪聘请管理者和技术人员,盲目使用价格昂贵的原料来提升菜品销售价格和宴席价格,结果是营业额上去了,利润却不乐观。遇到经济波动,营业额滑坡,难以支付庞大的生产成本。不是负债经营,就是关门破产。

以上事例充分说明,酒店餐饮成本控制已成为酒店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餐饮成本控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酒店的生存与发展,决定着酒店经营的成功与失败。因此,酒店餐饮成本的控制,随着餐饮行业的发展、餐饮竞争的加剧,必将成为餐饮经营者必需重视的头等大事。

5、控制酒店餐饮成本才能使酒店在竞争中立于不败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总体水平的快速提高、服务业产业链的日趋完善以及相关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强,餐饮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论文参考,成本控制。但是,随着餐饮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餐饮企业的高利润时代渐渐成为过去。餐饮企业的经营者为了使企业保持高效、有序的运转,他们除了把目标和精力集中于战略治理、经营决策等方面以外,还必须加强对餐饮成本的有效控制,毕竟餐饮经营是一项细水长流的行业,经营者除了不断努力向外拓展,还要遵循细节决定成败的规律,严格控制成本,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餐饮成本的流动是酒店在一定的条件下从供应市场获取产品或服务提供所需的资源给酒店,以保证酒店能够正常开展生产和提供服务的一项日常业务活动。论文参考,成本控制。采购是餐饮成本控制的第一个环节,也是实际经营中原料控制的首要环节。由于近年来受到全球金融风暴的影响,国内的酒店经营者纷纷对自己的酒店采取各种开源节流的措施,已达到最大地获取利润的效果。对于餐饮业要控制成本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由于餐饮业的具体环节较多,各项活动从食品原料的采购,验收、库存、发放、加工、总配、烹饪、服务到收款,其经营环节较多,且每一环节都会影响到餐饮成本。因此采购成本对营收有直接影响。影响采购成本的因素较多,一般包括:所采购产品或服务的型态、产品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年需求量与年采购总金额、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等。论文参考,成本控制。因此控制采购成本这项工作,必须要建立在这些因素之上。酒店拥有完善的采购成本控制制度,不仅可以使各部门尽可能地实现酒店有条不紊和高效的运作,以保证经济组织达到既定的经营和治理目标,还可以使酒店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保证其自身健康和持续地发展。

产品成本控制论文篇(6)

关键词:环境成本 价值链 循环经济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环境质量仍处于下降趋势,生产型企业对环境的影响尤为突出,从产品的设计、材料采购、生产到产品的销售与售后服务,最终形成产品价值,在一系列的价值增值活动中,每一项活动都会对环境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为抑制环境进一步恶化,在发展模式上,我国提出实施循环经济模式,使资源可以得到反复使用、充分利用、减少废物排放,从根本上解决我国一直以来存在的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冲突的问题;在管理方法上,我国提出将环境成本纳入会计核算体系,通过环境成本控制来有效降低生产型企业对环境的污染程度。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将环境因素以成本化的形式纳入到价值管理体系中,使企业价值链有了新的拓展与科学内涵。本文基于循环经济与价值链相结合的循环经济价值链对环境成本控制提出相关建议。

二、企业循环经济价值链概述

目前,对于价值链理论与循环经济理论相结合的理论研究及实践还比较匮乏。彭秀丽(2008)在界定区域循环经济价值链内涵的基础上探讨了区域循环经济价值链的构成及运行机制。米潇(2008)以煤炭行业为研究对象,在煤炭价值链的基础上运用循环经济思想重构了煤炭价值链的组成内容,并对其价值链的形成机制做了相应分析。赵春雨(2009)界定了循环经济的基本内涵,并构建了循环经济价值链的运行机制及模型框架,从循环经济价值链的形成机制、传导机制与工作机制等方面进行透彻的理论分析。肖序等(2010)在循环经济价值流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组合多学科的,能充分解释循环经济物质流路线中的资源价值变化信息的循环经济价值流理论与方法体系;王琳等(2013)构建了循环经济价值链的灰色测度模型,并提出了生态工业园循环经济价值链优化运行的政策建议。

循环经济价值链的实质就是在价值链理论中加入环保的概念,是企业、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可持续发展的一体化战略。循环经济价值链不仅延长了企业的价值链,还赋予了企业价值链新的内涵,强调资源在价值链过程中的循环利用,是对企业价值链的一种创新。传统经济下的企业价值链仅仅是一种以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价值链单向流动、简单的开环价值链。而循环经济价值链是在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下对企业价值链的重构,采用各种高新技术手段,以“3R”(再利用、再循环、减量化)为基本原则,深入分析企业内部与外部各个价值增值活动,优化各个业务流程,在生产活动之间及生产活动与消费活动之间增加了回收再生利用活动,从而降低资源与能源的浪费以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共赢。

生产型企业其主要特征是有实物产品产出,其内部价值链一定是从原材料到产品的生产再到下游客户。循环经济下生产型企业价值链同一般企业价值链一样,同样可以企业本身为节点分为内部价值链和外部价值链,从材料的投入到产品的生产再到产品的营销这一主要价值链就构成了企业内部价值链,企业所获取的价值就是这些内部增值活动所形成的。而生产型企业的循环经济价值链主要表现为在其主要价值增值链上将循环经济思想融入其中,在不影响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原材料投入时要考虑投放的减量化、生产过程中要考虑资源的再利用、废弃物处理时要考虑资源的回收再处理(如下页图1所示)。

三、循环经济价值链与环境成本控制的内在联系

环境成本是企业为了降低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负担,为了执行国家环境保护相关政策采取的一系列保护环境的活动所发生的各种耗费。现行的会计系统并没有将这样的成本纳入到核算系统中,环境成本也就成为了企业的不相关成本,不利于解决环境问题。现有的社会环境问题迫使企业必须要改变以往以利润为唯一目标的落后思想,要高度重视人的价值,强调企业对环境、社会、公众的贡献。生产型企业的特征决定了其对整个环境的影响程度较大,因而将生产型企业的环境成本控制到最低是企业自身与社会更为关注的问题。采用怎样的有效控制方法是生产型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核心问题。价值链理论与环境成本控制高度相关,循环经济又与价值链密切关联,因此从循环经济价值链的角度分析生产型企业环境成本控制是顺理成章的,也是一种新的研究视角。

(一)环境成本控制伴随着价值链的创新发展。在理论探索方面,环境成本的控制方法随着价值链的延伸而有所拓展。当价值链仅限于企业产品生产过程时,环境成本的控制也就仅限于在生产阶段降低资源耗费与减少废弃物排放;当价值链延伸至从研发设计到产品销售及售后服务时,环境成本的控制也拓展到各个环节的环境成本降低方法;但是这并没有完全反映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涉及的环境成本,因此,价值链又从企业内部发展到企业外部,从横向价值链到纵向价值链,为了更加全面地反映企业环境成本,其原有的环境成本控制方法与控制方向也在不断创新;近年来提出的循环经济价值链更是价值链的一种创新,将原来单向的、开环的价值链,在循环经济理论的基础上转向为循环的、闭环式价值链,由此,环境成本控制也应该有其新的拓展。

(二)环境成本为企业循环经济价值链管理提供了重要信息。任何一个企业在其生产经营过程中必然会对其利益相关者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又必须考虑其利润目标。生态效益与环境效益的最优点就在于企业是否遵循循环经济价值链的发展规律,是否能够协调企业自身内部价值链、产业与区域循环经济价值链等之间的复杂关系。环境成本作为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重要信息要素之一,它贯穿于整个企业价值链中,其大小决定着企业价值活动的合理性、有效性、完整性。因此,环境成本的发生能够及时反映出价值链中任何一个环节的优势与不足,给企业循环经济价值链的管理、创新与发展提供重要信息。

(三)循环经济价值链为环境成本控制提供有力指导。企业价值链的延伸,使得企业环境成本的控制链在不断延长和拓展,控制方法也随着价值链的创新而不断改进,进而形成一套适用于企业自身性质的控制方法体系。循环经济价值链是价值链的创新发展,它为环境成本的有效控制提供了新的思路,在此基础上环境成本能够更加全面地反映出来,进而有利于环境成本控制。

四、循环经济价值链下生产型企业环境成本的分类及其内涵

环境成本是近年来理论界讨论的重要内容之一,相关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探讨了环境成本,使环境成本的内涵与外延都有所扩大。对于企业环境成本的内涵与分类我国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说法。循环经济价值链视角下的环境成本可以从产生原因、根本目的、指导思想、核算范围与计量手段等多个方面来考虑,周航(2011)提出了循环经济下环境成本的定义:某会计主体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以循环经济发展为基本战略模式,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本指导思想,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原则下,为保护环境,降低环境负荷,以取得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为目标,在相应的时期内进行的一系列环境保护活动和其他的一些必要经济活动,由此企业产生的可以货币化或非货币化的支出。并将环境成本分为减量化成本、资源降级成本、资源回收利用成本、环境管理成本与环境机会成本五大类别,表1列示了其具体内容。

笔者认为该分类并没有有效、系统地将环境成本的内容完全表达出来。例如,在研发阶段企业发生的环保论证费支出;在材料采购阶段为了减少产品在价值链后续阶段的环境污染、上游企业销售过程中产生的包装物污染而发生的环保材料费支出;在销售阶段为减少和治理企业在销售环节如包装环节、定价环节中发生的污染以及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支出,以及运输、仓储中为减少环境污染而发生的支出等。环境成本不仅仅存在于产品的生产阶段,也始终贯穿于整个产品价值链,存在于每个价值增值环节。因此,企业环境成本应该按照企业价值链来分类,这样才能完整包含企业行为中的全部环境成本。在循环经济价值链视角下的环境成本应该包含但不限于以上五大类环境成本。

五、循环经济价值链下生产型企业环境成本控制

循环经济价值链下生产型企业环境成本控制不仅要求企业重视生产经营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更要关注环境成本对整个社会环境的影响;不仅注重环境成本控制是在循环经济模式下进行的,更要将环境成本的控制纳入到从产品研发、采购、生产、销售及服务等各个环境中来;不仅关注企业内部环境成本的控制,更要将上下游相关企业的环境成本作为企业决策的重要因素之一,尽可能将环境成本降到最低,全方位地确保企业的经济活动对环境带来的负荷最小。本文仅对企业内部价值链上环境成本的控制进行简单探讨。基于循环经济价值链的理论知识,为了体现循环经济与价值链相结合的基本思想,对于企业内部循环经济价值链上的环境成本应该采用事前规划、事中监控、事后控制的全过程价值链管理控制方法,以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形成的价值链为基本分析工具,以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为基本控制思想,将两者有效合成,形成循环经济价值链,从而贯穿于环境成本控制的全过程,力求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者最优状态。循环经济价值链下的环境成本控制如图2所示。

由图2可知,循环经济价值链视角下生产型企业的环境成本控制在整体上主要由三个阶段构成。

(一)事前规划。在规划阶段环境成本的控制主要在于产品的生态设计方面,要求企业在进行产品研发时,能将环保意识、消费者健康与社会责任等有机融入到产品当中,全面考虑产品在生产、销售、使用与回收等过程中可能带来的环境成本支出,同时将由于生态设计所带来的成本增加纳入到企业成本管理系统当中,根据成本效益原则选择最佳实施方案。

(二)事中监控。这一阶段是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最核心阶段,也是环境成本控制中最能体现出循环经济价值链的重要组成部分。(1)材料采购。生产型企业生产经营的首要活动就是原材料与各项辅助材料的购买,按照事前规划过程中对于原材料的要求,在选择合适的材料时,也要考虑在采购各个环节对环境的影响,不适当的采购活动会带来更多的运输负荷与包装负荷。运输负荷会给环境造成更多的大气污染,包装负荷会给环境带来更多的固体废弃物污染,同时有可能使企业的相关采购成本增加。因此,在采购阶段要注意各个采购环节对环境的影响程度,综合降低企业可能发生的环境成本,从而降低采购总成本。(2)产品制造。在这一阶段,很多专家学者提出了“清洁生产”的控制方法,这种方式比较有效,特别是针对生产型企业,从原料的投入开始到废弃物的产生都始终贯穿“清洁”二字,并且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要求具备科学而严格的管理措施,实现“投入清洁、生产清洁、排放清洁、服务清洁”的生产方式。在这种方式下就使得产品在生产过程中达到原材料的减量化投入、充分化利用、循环化使用,延长产品生命周期,减少废弃物排放。(3)产品营销。使企业产品价值最终实现的阶段就是产品的营销阶段,在这一阶段的成本控制主要是包装物与运输两方面的控制。这一阶段与材料采购阶段相对应,企业在包装物的选择方面要尽量降低产品包装废弃物的产量,使用可重复使用、可回收利用、易降解无毒的包装物材料;在运输工具上选择污染较小的运输工具,在运输渠道上建立自己的运输物流中转站,减少运输过程中资源的耗损与浪费。

(三)事后控制。目前,一些生产型企业往往会忽视售后这一阶段,而现在的产品营销系统很注重产品的售后服务,这一阶段可以将消费者退回的商品进行回收处理;可以将维修后的“废弃物”进行重新制造;更重要的是可以向下游企业或者广大消费者进行环保宣传,让更多的企业与大众加入到环境保护运动当中来。

综上,从宏观上来看,通过事前规划制定有效的环境成本控制实施方案、事中严格把控各个环节中环境成本的合理性、事后注重环境成本控制的实施效果,并反馈给事前规划阶段,这是循环经济价值链下环境成本控制的外循环。从微观上来看,企业在产品生产的材料采购、生产、流通、营销以及售后服务等价值链环节上实现了资源投入的降低、资源的循环利用,资源使用效率提升,这本身就是循环经济的本质要求,构成企业循环经济价值链下环境成本控制的内循环,这是一条可持续的、循环的完整价值链。S

参考文献:

[1]王晓燕.试论循环经济视角下的企业环境成本控制[J].现代财经,2009,29(2):41-46.

[2]刘沓,周航.循环经济价值链的系统思想与管理会计方法的契合[J].经济经纬,2012,(1):77-81.

[3]付滨.循环经济价值链下企业环境成本计量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4.

[4]肖序,熊菲.循环经济价值流分析的理论和方法体系[J].系统工程,2010,28(12):64-68.

[5]王琳,肖序.生态工业园循环经济价值链测度与优化研究[J].求索,2013,(1).

产品成本控制论文篇(7)

关键词:加工成本 控制 管理措施

一、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生产型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不断凸显。而企业为了生存、为了发展就要努力提高其在市场的竞争力。而控制成本提升效益则成为每一个企业的关注焦点,作为企业的管理者,追求生产创新,效益的发展,这些都少不了成本控制的核心作用,因此,只有加强企业的成本控制,提升其经营效益,才能使企业能在当今残酷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企业进行加工成本控制的意义

企业是经济发展主要的推动者,而企业生存的基本条件则是收益,实现利润最大化是每一个企业的目标。依据现在企业的发展方向,控制成本是其提高收益的主要途径,对于多数的生产型企业来说,如何控制成本中的加工成本更是核心问题。自从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出现以后,金融危机席卷全球,许多生产企业遭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如何降低生产成本,转变利润实现的重心,成为了大多数企业在夹缝中生存的关键。

1.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进入市场经济,企业不再是计划经济时被国家“保护的对象”,而是需要自给自足,自己生存发展。而要想生存要想发展,效益则是关键,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如果价格无法再有太大上涨空间的话,提升利润的空间则要放在成本的控制上,这时如何降低成本、控制成本就成为企业关注的重心。因此,企业的生存发展必须控制好成本。

2.市场竞争的需要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市场创新的层次不穷,产品的市场竞争也是越来越激烈,在追求不断创新的同时,竞争的焦点也逐渐聚焦到产品的价格上来。尤其对于生产型企业来说,在不断的改进工艺模式、设计方法的同时,控制好加工成本,生产出物美价廉的产品也是提高其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在目前的经济发展来看,由于市场的不断需求,每一个企业都在积极寻找创新点,通常一种能够现在市场需要的产品并不止一个企业在进行生产,同样的产品性能,如何能够吸引消费者,如何能够保证企业自身的利润呢?这就仍然需要提高产品的质量,并且还要控制好产品的生产成本,以此提高企业整体的市场竞争力。

3.提高员工收入的需要

企业的生产主要靠企业的员工来完成的,如果无法保证员工的收入与其工作量呈正比,那么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就无法调动起来,这就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其次,要想控制产品的生产成本,首先就要求对企业员工进行正确的引导,让他们明白控制成本的重要性,能够自觉有效的在工作中高效的完成生产任务,而要员工能够自觉主动的为企业的发展而努力,就需要对其进行一定的激励,而提升收入则是激励方法中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三、当前加工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发展、市场化加剧以及企业竞争提升,成本管理的问题得到更多的关注,但就目前而言,加工成本的控制上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第一,把成本的控制同削减成本相挂钩。现在有很多企业一提起对成本的控制以为就是不断的缩减成本,这是一种误区。加工成本包括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动力能源成本等。如果对这些成本只是一味的就行缩减话就会出现诸多问题。比如,如果缩减原材料成本的话,就可能会造成原材料质量降低,甚至会无法达到生产要求,这样,生产出的产品品质低下,顾客不满意,产品销量受到影响,直接会降低企业在市场的占有率,影响企业未来的发展;如果降低生产人员的工资来达到缩减人工成本的目的话,就可能会造成生产人员消极怠工,生产效率降低,产品合格率下降,不仅不利于生产作业,还会造成优秀人员的大量流失,最终会增加整个企业的运营成本,得不偿失。

第二,仅仅把对成本的控制当成生产部门的工作,没有全局意识。生产部门作为对产品进行生产加工的直接操作部门,当提出要进行成本控制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它,尤其在对加工成本进行控制时,更是如此。但是如果仅仅要求生产部门通过节能减耗来进行成本控制,那么不仅效果不会显著,而且过分降低成本会影响到产品质量。事实上,要想对加工成本进行有效控制就要从整体考虑,让各个部门都参与其中,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效。

第三,企业对成本控制的理论和方法都过于老化。现在的许多制造企业在生产的过程中进行成本管理的时候,依然只是把重点放在投入生产后的管理上,对产品的产前设计以及原材料的供应过程都缺乏控制管理,成本控制缺乏全面视角,加之管理薄弱,制度不严,更是导致对加工成本的控制仅仅浮于表明而无法真正落实有效的进行。至于成本管理的手段,缺乏现代化的操作,科学性和制度性都达不到。

四、加强加工成本控制的建议

1.设立产品的质量目标,将其与成本控制相结合

质量目标由企业的市场部门、生产部门共同确定,市场部门根据消费对象的群体确立目标客户群,对各个客户群进行分析划分,再根据不同的客户群制定不同的质量目标。将质量目标反馈给生产部门,生产部门再结合这些反馈信息,将其与实际生产中的成本消耗等结合在一起,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对其加工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

2.建立严格的采购制度

完善材料的采购制度不仅能规范企业的采购行为,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采购人员的不良作为。完善的采购制度应当包括材料采购的申请、批准申请授权、相关采购流程规定、各个部门的职责和关系等。除此之外,企业采购部门进行采购后要有详细的记录,最好有建立采购档案,对每一次采购的价格和型号都做好登记,不仅方便管理,而且可以进行对比分析,更好的控制采购成本。

3.优化生产工序

严格控制每一道工序的质量,并且优化生产工艺,对于不必要的工序应当及时削减,避免浪费工时消耗成本。对于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工序流程,应当及时查找原因加以解决,避免生产不良制品,减少返修程序,降低维修成本。同时还应当加强对生产设备的管理,定期进行设备检查,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总而言之,加强质量管理,保证产品高质高效的生产。

4.提高成本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树立全员成本控制的意识

由于企业对成本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精细,成本管理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变化。一方面,成本管理的技术手段不断更新,其时效性和准确性早已成了基本要求;另一方面,成本管理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展,管理深度也逐渐加深,企业和银行等有关部门对成本控制的关注度越来越强烈和普遍。这必然对企业会计核算人员的专项业务素质和综合管理能力有更高的要求。同时,虽然反映出成本高低、分析出成本形成原因的部门是财务部门,但这并不意味着控制成本只是会计人员的工作;反之,提高全员的成本意识并将管理思想吸纳到成本控制当中来是成本管理中的重要问题,因为每个部门和包括企业领导层、核心管理团队和基本员工在内的所有企业员工的工作质量都是成本控制的各个环节。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加工成本的控制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应当将其放在企业管理的重要位置。除此之外,成本控制是企业的整体活动,不仅要依据市场环境、经济环境等做好战略调整,同时也要求各个部门统一目标要求,积极参与,这样才能有效达到成本控制的目标,为企业带来长期的效益增长。

参考文献:

[1]樊东伟.浅析我国企业的成本控制[期刊论文]-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22(2)

[2]蒋德刚.浅谈企业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期刊论文]-现代经济信息2010(6)

[3]李晓蕾.民营企业成本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期刊论文]-会计师2008(1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