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资本运营

资本运营精品(七篇)

时间:2022-11-10 14:53:16

资本运营

资本运营篇(1)

资本运营是市场经济中的一种经营手段。它以利润最大化和资本增值为目的, 以价值管理为特征,将经济体内的各种资源、要素(包括机器等有形资产或信誉等无形资产在内),视为有经济价值的资本,通过这些资本的兼并、重组、参股、控股、租赁等资本市场中的各项操作,进行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动态调整。报业资本运营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投融资操作, 把我国报业迅速作大做强, 以小资本控制大资金,扩大报社的控制力,增强报社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目前,尽管存在政策方面的限制,但一方面报社的发展对资金存在着迫切的需要, 另一方面报纸高额稳定的投资回报率和广阔的市场前景也极大地吸引着资本市场的投资者和上市公司。 因此,近年来报纸通过多种间接方式不断地进入资本市场。

1.报业的资本运营业务集中于广告、发行、制作、印刷等扩展业务和增值业务

国家新闻出版署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联合《关于报社、期刊社开展有偿服务和经营活动的暂行办法》中,准许报纸的广告、 印刷等经营活动独立出来进行市场化运作,组建企业、公司。就是说在现有政策条件下,社会资本不能对报社主体进行投资,但国家并没有限制对报纸广告和发行等扩展和增值业务的投资。报纸的资本运营就局限于广告、策划、发行、印刷等报纸的扩展业务和增值业务,在采编部门与经营部门、采编人员与经营人员两分开的基础上实现报社可经营性资产的保值增值。

2.各种资本运营的手段在目前得到不同层次的运用

报业进行资本运营的手段有多种方式。如通过信贷市场、证券市场、债券市场、金融租赁市场、商业信用等等来实现报社规模的迅速扩大。国家报业主管部门对业外资本进入报业领域始终保持高度警惕。因此,在目前报业集团整体直接上市无望的情况下,报业与证卷市场的融合往往采用 “迂回战术”,如借助买壳上市等。从现实上说, 目前运用最多的手段还是信贷、兼并、 多元化经营等传统的手段, 而通过发行债券、进行金融租赁、利用商业信用和外资等方式则运用较少,使我国报业集团的资本增长缓慢。

3.大型企业集团积极通过间接方式进入报纸行业

报纸的稀缺性和报社的高收益率使一些大型企业集团通过注入资本、参股、控股某些报社的广告、发行、印刷公司,或者借助下属公司的名义力、报,或者与报社共同组建传播文化类公司等各种名目,进入传媒领域。如《羊城晚报》与上市公司广东高速公路网络有限公司合组了苹城晚报高速网络有限公司,其控股的羊城报业广告公司迅速与李泽楷旗下的TOM公司以2.3亿元互换股权的形式结为联盟。巴士股份注入《上海商报》5000万元, 占其50%的股份,并与《上海商报》共同组建了上海商报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开始对该报实施市场化运作等等。

4.我国报业资本运营集中于专业性、市场性较强的报纸

我国新闻主管部门虽然明确规定新闻媒体不能上市,不能接受境外资本的资助,但从实践看来,这种政策的限制主要局限于各种党报等政治性强的报纸。而市场类、行业类等专业性报纸则表现出较大的优势。这些报纸往往专注于某一领域,市场运作相对容易,风险较小。并且政策壁垒、准入门槛低,业外资金的注入对国家宣传喉舌作用的影响不大。只要保证报业集团控股和编辑业务不受干预的条件下,商报、经济报、行业报纷纷吸引国有大中型企业集团注资。而外资在不能直接经营中国传媒业的条件下,转而寻找自己优势大、而我国较落后的领域作为突破口,诞生了一批带有外资传媒背景的报纸,如《计算机世界》等。

5.我国报业当前资本运营的规模较小

我国的报业是一个必须经过严格审批方式进入的特殊行业,从事报业是一种政府特许权。理论上讲,整个媒体市场的规模可以超过1000亿元,但由于体制方面的原因,业外资本实际进入的规模估计仅仅30到40亿元。而从国际上看,美国的《纽约时报》、 日本的《朝日新闻》都是上市公司,可以向整个社会融资,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

二、我国进行资本运营的风险分析

投资报业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产业政策风险(体制风险)

目前我国处于经济体制转轨时期, 国家政策对报业发展的影响非常关键。我国对报业实行高度控制,许多程序必须按照行政的方法来配置和调动社会资源,所以政策层面的任何一种松动或约束都会对报业投资者造成较大影响。虽然市场竞争促进了报业的产业化,高收益率促使报业投资领域地下交易的逐步明朗,但对于这种投资,国家并没有明确的政策来肯定其投资主体的合法性,更没有明确规定具体投资领域和投资所占的比例,也没有一部相关法律法规对报业资本运营双方的义务和权利进行界定,只能根据现有不同部门的规定解决争议,容易发生冲突,也容易留下法律空白,造成无章可循的状况。所以投资者现在投资报业具有未来的不确定性。再加上现有行业外资本投资报业只能获得一定期限的经营权和收益权,而不能获得报纸的实际控制权,如果国家政策将来发生变化,投资可能付之东流。

2.实施风险

我国报业脱胎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现在处于产业化、规模化、市场化的转变过程中。通过资本运营,可以推动报业经营体制的转变。但按照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特点, 企业要自主经营、 自负盈亏,具有独立的法人财产权,应有一套独立运行的投资管理程序,建立完善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制定规范的财务监管制度。在与资本市场对接的过程中,还应建立一套与报业体制相配套的规则。这个转变过程是一个对以前否定的过程,是一个脱胎换骨的过程,必然会带来许多实际的操作困难。

3.投资风险

一方面,报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具有“影响力经济”――信誉资源的性质,拥有与受众联系这种其他行业所没有的无形资产,具有强大的融资能力。所以使业外资本进入报业的资金要求越来越高。业外资本的高投入,是进入报业的前提条件。另一方面, 国家对报业筹集资金的使用上有一定的控制,这使其主营业务范围受到一定程度上的限制, 因此,报业集团不能完全根据投入产出的经济效益来决定资金的分配。

4.市场风险

市场是反复变化的,本身就是风险的代表。世界上没有必然的赢家,也没有必然的输家。资本进入报业,成败除受政策风险影响外,更与报业本身的竞争状况,市场定位、受众接受程度等有很大的关系。如果投资者没有进行正确的市场预测,市场风险还是很大的。也就是说,报业虽然是一个高回报率的产业,但并不是每一个进入这个市场中的人都能会获得收益的。

三、进一步扩大我国报业资本运营应采取的措施

1.加快我国报业体制改革,使其成为独立产权主体

在沿袭报业“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原则上, 明确我国报社的产权主体地位,使我国报业集团成为自主经营、 自负盈亏的法人主体。报业集团有权利也有资格自主经营所拥有的经营性资产,有权利决定自己的资金投向,以现代企业制度作为报业机制改革的目标。改变我国报业资本运营主体和客体模糊的情况。主体要突破传统的国有主体概念,应有一个单位专门负责对国有报业资本运营的监督,切实承担起主体的权利和义务。还应该在政府和报业集团之间建立一个中间地带, 即报业资本经营公司, 以实现我国报业资本的保值增值。

2.加快信息、咨询等中介机构的建设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的社会,信息的获取对于加快我国报业资本运营有重要的作用。报业的资本运营不仅仅是在本行业领域内进行,它需要第三产业的大力支持。例如, 它需要信息、咨询等产业提供支持资本市场的动态与前景;需要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提供资产、负债状况, 以及企业的真实价值;更需要律师事务所对报业资本运营中间发生的问题提供符合法律的解决措施等等。但现阶段我国第三产业发展并不充分,这些也在阻碍着报业资本运营的进行, 因此,政府应大力弥补这些不足,利用自己的信息等机构来提供报业集团所需要的种种信息。

3.政府应切实发挥作用,保证报业集团作用的正确发挥

资本是一把双刃剑,它在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了种种麻烦。我国报业担负着主导社会舆论方向的宣传喉舌作用。这一点是勿庸置疑的。我们之所以要进行报业的资本运营, 主要是因为我国报业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太大,无法与国外优秀媒体进行竞争。政府应在其中发挥依法监管的作用,谨防国外、 民营资本在某一媒体领域中占据垄断地位。并按照重点扶持的政策,在税收、信贷、信息等方面给与支持与优惠, 以建立跨地区、跨媒体、跨行业的代表性报业集团, 防止国有资本的流失。并完善我国报业资本运营的相关法律法规,改变法律空白的状况。

资本运营篇(2)

2006年底,专事跟踪全球并购活动的英国Dealogic宣布全球企业并购交易总额达4万亿美元,创历史最高纪录。该公司还预计2007年全球企业并购活动仍将十分活跃。中国是亚太地区继日本和澳大利亚之后的第三大并购市场,且每年以70%以上的速度成长,大有迎头赶上之势。

根据当事企业双方的属地不同,可将并购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并购,主要对象是石油和天然气、矿业等资源类项目和部分制造业行业;第二类是海外资本对中国企业的股权投资,主要集中在金融、快速消费品、建材(特别是水泥)、汽车、零售和化工等行业;第三类是内资企业的相互参股或兼并,多数发生在金融、钢铁、电解铝、水泥、房地产、医药和零售业。并购是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产物,它的发生也要以有效需求和有效供给为必要条件。前者指的是买家有并购欲望并且有能力支付对价,后者指的是卖家愿意并且能够提供可以被并购的资产。按照这个思路,我们可以对2006年中国企业的并购事件做个梳理。

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并购

动因

客观地说,中国市场相对狭小且同质化竞争日益激烈,大宗原材料的供应难以得到保障,技术创新能力欠缺。所以,当企业做到一定规模就会触到“玻璃天花板”,想要进一步做大就要国际化。不出去是等死、出去是找死,多数企业还是愿意走出去!可以说中海油、海尔、联想、TCL们身上表现出的国际化情结潜藏在众多中国企业家心中,一有机会就要“蠢蠢欲动”。

要到一个文化迥异的国度设立一个新公司,风险太大而成功的几率极低,于是资本运营尤其是并购成为了中国企业国际化的不二法门。

有的企业通过并购可以确保原材料的长期供给或者获取渠道、市场。中国三大石油公司、五矿、首钢、中铝、中信泰富在海外的攻城略地令得举世瞩目。无锡尚德高价收购日本MSK公司也是出于此种考虑。

还有一些企业通过并购获取先进的技术、设备。上汽、南汽竞购英国罗孚,结果前者得到技术(新上市的“荣威”即脱胎于“罗孚75”)、后者得到了设备。相比之下,后来者吉利并购英国锰铜不仅获得了技术和市场渠道,还打通了海外融资渠道,可谓棋高一着。

在国内竞争异常激烈、边际利润不断萎缩的领域,并购可以避免低层次的竞争、走进“蓝海”,还可间接提升母公司的管理水平。联想与TCL的海外并购动机相似,各自的效果也有目共睹。

优势和劣势

对海外投资野心勃勃的中国企业,大多在本土市场取得了丰厚的收益,多数从资本市场募集了巨额资金,有的还得到国有金融机构的鼎力支持。所以,“财大气粗”是中资公司海外并购中的突出优势。人民币升值更令得这一优势如虎添翼!

缺乏跨国并购经验,以致考虑不周、尽职调查不到位是中国企业的一大劣势。TCL跌了一跤,而南汽的“苦日子”才刚刚开头。

难以用在本土获得成功的企业文化驾驭国外子公司,是使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中陷入困境的另一个劣势。

贸易保护主义、经济问题政治化倾向也常令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无功而返:中海油对美国石油公司尤尼科的竞购,就因美国众议院以及其他方面的反对而搁浅;联想IBM的PC业务虽然涉险过关,但是,美国国务院随后以国家安全为由拒绝使用联想电脑;海尔集团竞购美泰克公司的失利,主要是因为美国媒体认为中国企业会将生产转移回国内。实际上,得手后立即关闭美泰克工厂的正是美国企业惠尔浦!

小结

上世纪80年代以前,绝大多数跨国并购的买方是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日本、韩国的先后崛起使情况有了改观。与今天的中国企业一样,日、韩企业相信海外收购能够使他们从低成本制造者升级为高附加值产品提供者。当年的日韩企业走过的弯路、交过的学费比我们多得多,还常被认为是只有金钱没有文化的“经济动物”,真是有苦难言。一句话,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任重道远。

海外资本对中国企业的股权投资

动因

外资是逐利的猛兽、绝不是“白求恩”,他们冲着中国强劲的经济增长和巨大的市场潜力而来。不少还怀有押宝人民币升值的投机心理。

外资并购中国企业的动因,首先是低价购得优质资产。部分国有企业由于这样那样的困难不得不出售核心资产,这样的优质资产常令买家趋之若鹜。民企先天不足、早早出局,“决赛”通常在海外投资机构间进行,例如徐工。

外资并购中国企业另外一个动因,是将部分产能转移至中国以降低成本,同时尽可能地接近终端市场。从快速消费品行业到装备制造、钢铁行业的并购动机莫不如此。例如,PAG控股好孩子、SEB联姻苏泊尔、英博吞并雪津啤酒、施耐德合资德力西……

外资对中国金融业的觊觎是想更全方位地分享中国经济成长和人民币升值之利。从中行、建行到平安、广发行,都吸引了巨额海外投资。2006年1月27日,高盛、安联和运通以37.8亿美元取得工行10%股权。在工行A+H发行后,按2006年11月21日H股收盘价格计算这部分股权的价值为967.39亿元,仅10个月就增值了228%!相比之下,对中国优秀创业企业股权投资的金额和获得的收益,就不那么令国际投行兴奋了。

优势和劣势

外资的优势一目了然,资金、技术、管理……此外,文化上的优越感也不可忽视。

外资的劣势主要体现在中外文化差异方面。中国政府的意志、中国企业、中国员工,对外资来说,常常是不够透明的。料想凯雷在收购徐工的过程中会深有体会!

小结

以前,外资进入中国的主要方式是建立三资企业,这种模式的优点是享受廉价劳动力和税收优惠政策。缺点是管理成本高、投资周期长、灵活性差。那时,除了不可能被收购的“体制内企业”就是“洋人”看不上眼的乡镇作坊,外资想并购都找不到对象。

近年外资股权并购渐成风潮,说明了中国政策的日趋宽松和中国企业素质的长足进步。

内资企业的相互参股或兼并

动因

内资企业间并购的决定因素首先是扩张的需求。目前,中国的绝大多数行业是高度分散的,到处是大量缺乏规模效益的企业在进行同质化的竞争。通过“合并同类项”实现跨越式扩张成为在竞争中胜出的关键。而产能过剩、利润下降、宏观调控使得部分企业面临严峻的压力,沦为被收购的对象。例如,中国有上千家钢铁企业,其中只有8家产量超过1000万吨,行业集中度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上面讲的是强者对弱者的收购。还有一种是强者之间的合并。当行业寡头发现竞争的代价过大,消灭对手则是遥遥无期时,合并不失为化干戈为玉帛的良策。例如分众与聚众,国美和永乐。

2006年中国内资并购的花样众多:有协议收购、要约收购、通过产权交易所竞价收购、通过股票交易所竞价收购(二级市场举牌)、间接收购、拍卖、无偿划拨、资产置换等。

优势和劣势

同文同种的两家中国企业,在并购中的相互理解和沟通理应比跨国并购方便许多。事实上,中国企业间并购的优势与劣势皆在于此!

中国企业间能像分众与聚众那样理性的不多。从华为与港湾、永乐与大中、国美与易好家、中信证券与广发证券等无数并购案中,我们看到的多是意气用事。

小结

2006年,中国发生的并购事件中,数量最多的是内资并购,涉及的包罗万象:金融、IT,房地产、零售、冶金、医药等。而股权分置改革的成功将使A股市场成为内资企业并购的主战场。

资本运营篇(3)

资本运营是企业继生产经营、商品经营之后,以所拥有的资本为对象,通过资本更大范围的流动,实现内外部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企业竞争力的经营活动,它是企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层次。我国企业资本运营自保定、武汉首开先河以来,经过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两次高潮,对加快我国企业改革步伐,提升企业竞争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国企业资本运营还存在许多问题,在对入世的影响展开分析之前,对这些问题首先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知己知彼,才能有效地应对。

1.资本运营理念扭曲。

资本运营是相对于生产经营的概念,如果说生产经营是内部经营战略的话,那么,资本运营就是外部经营战略。同时,资本运营以生产经营为基础,只有在生产经营发展到一定程度,资本运营才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在此,主要指生产型企业的资本运营)。而且,首先搞好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才谈得上搞好其资本运营。从资本运营的目的看,资本运营的目的是挖掘企业潜力,培育和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上市筹集资金和扩大规模只是资本运营过程中的两个环节。然而,我国企业资本运营理念严重扭曲,表现在:一是将过程视为目的。将筹集资金作为资本运营的主要目的,为上市而上市,对企业进行过度包装,制造和虚假信息。更有甚者,将资本运营视为躲避监管的手段,假重组真逃债。近年来,频频曝光的上市公司恶性造假事件就是这种扭曲理念的反映。二是将规模经济误认为是简单扩大经济规模。企业片面追求规模,对并购对象缺乏理性分析和客观评估,盲目重组、并购一些无发展前途的企业或本应该退市的上市公司,结果,非但没有通过并购壮大自己,反而背上沉重的包袱,有的被并购拖垮。三是脱离生产经营进行资本运营,有些企业不是以搞好自身的生产经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作为资本运营的基础,而是盲目实行多元化经营,盲目进入自己不熟悉的行业,导致战线过长,首尾不能兼顾,最终陷入被动。

2.资本运营主体模糊。

从理论上讲,企业是资本运营的天然主体,然而,我国特殊的制度环境,资本运营主体长期处于模糊状态。一种具有代表性的现象是,政府往往成为资本运营的实际主宰者。企业资本运营的重心不在于企业之间的谈判,而在于政府的意愿,在于和政府对被并购企业权利与义务的谈判,在于政府对上市额度的分配,在于政府对资本运营的支持力度。也正是政府的这种特殊地位,使我国企业资本运营的发展状况始终紧随政府政策的变化而进退。我国企业资本运营的第二次高潮直接根源于“十五大”的召开。虽然政府的干预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有其促进作用,但总的说来,它严重影响了资本运营效率的发挥,使资本运营中的“扶危济困”、“拉郎配”现象非常普遍,资本运营被扭曲变样,严重影响了资本运营效率。还有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是,企业经营人员主宰资本运营。这种现象在西方也很普遍,但我们与西方的不同之处在于,我国国有企业“内部人控制”现象非常严重,资本运营常常成为经营人员牟取私利的渠道。

3.资本运营人才缺乏,资本运营中介组织严重不规范。

资本运营是一种融科学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经营活动,它要求从业人员不仅具有广泛的金融、证券、税务、财务、法律、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能够熟练运用各种金融工具和管理手段,而且要具有企业家的市场洞察力和处理各种复杂事务的能力和谈判能力。然而,我国这方面的人才严重短缺,这也是我国企业资本运营难以走向规范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资本运营的复杂性和专业性决定了中介组织在其中的重要作用。中介组织在资本运营中承担着提供信息、咨询、资产评估、融通资金等作用。然而,我国资本运营中介组织发育严重不良;存在从事资本运营的中介组织数量过少、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中介组织的行为极不规范、中介组织与企业合谋欺骗投资者的恶性事件频频发生等问题。

4.对外资本运营较少。

资本运营是企业将拥有的资本在全社会优化配置的过程,它没有地域和国别限制。我国企业资本运营在“十五大”之后的第二次高潮中,成功地突破了地区限制,在全国范围展开。但是,我国到国外进行资本运营的企业数量不多,只有几个大型国有企业在国外有资本运营活动。即使走出去的企业,有的资本运营也仅仅停留在融资这些相对简单的资本运营活动上,真正具有实质性的运营活动,如兼并、收购等很少。

二、入世对我国企业资本运营的影响

扭曲的理念、模糊的主体、人才的缺乏、中介组织的不规范和有限的范围决定了我国企业资本运营总体水平低,仅处于资本运营的初期阶段。在这种状况下加入WTO,将会对我国企业资本运营产生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影响。积极影响不会自然产生,需要主动应对、利用和争取。

1.入世将掀起我国企业第三次资本运营高潮。

首先,外国企业主要采取并购方式进入我国,会推动我国企业资本运营。受世界经济萧条的影响,随着我国入世后的开放步伐加快,外国企业将掀起进入我国的高潮。我国经过20多年的改革,企业已经拥有了较好的经济资源,并购便于快速占领市场,实现本土化经营。因此,外企在进入方式选择方面,与上世纪采用设备、技术与我国企业合资、合作相比,这次将会更多地采取兼并、收购方式。这虽然也会推动我国企业资本运营的发展,但会使被并购企业降为从属于外企的地位。

其次,为应对入世,我国企业将主要通过资本运营增强自身竞争力。面对外国企业咄咄逼人的气势,我国企业将通过资本运营迅速整合各种资源,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合理的产业组织结构,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掀起企业资本运营高潮。

最后,入世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为企业资本运营提供巨大舞台。我国经济正处于结构调整时期,结构调整是“十五”时期的中心任务。入世后,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一体化步伐加快,加剧了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紧迫性。资本运营是进行结构调整最有效的手段。通过同部门企业的并购可以形成合理的产业组织结构,通过不同部门企业间的重组可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等等。

2.入世将为我国企业进行国际资本运营提供便利。

根据WTO权利和义务对等原则,在我国对成员国开放的同时,成员国也对我国开放,这为我国企业进入国际资本市场进行资本运营提供了契机。我国企业不仅可以对外输出商品、劳务,而且可以输出资本;不仅可以进行间接资本输出,而且可以进行直接投资,在国外投资建厂;不仅可以在国际资本市场融资,而且可以通过国际资本市场兼并、收购外国企业,从而有利于我国企业充分利用两个市场,运营两种资源。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加入WTO为我国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到国际市场进行资本运营提供了机会。长期以来,我们对资本运营,尤其是国际资本运营有一种误解,似乎只有大型企业才可以进行资本运营和国际资本运营。事实上,资本运营与企业规模并没有直接的联系。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几乎都是中小型跨国公司,即使在发达国家,中小型跨国公司的比重也很高。英国和法国80%左右的跨国公司都是中小型跨国公司。联合国早在1993年就修改了跨国公司定义中对规模的要求,将跨国公司定义为由两个以上国家实体组成的、在一个经营体系下运营且通过股权与其他方式形成的企业。加入WTO后,必然采用这种标准,我国将拆除种种障碍,中小型企业和民营企业将可以享受到我国和WTO成员国对跨国公司的各种优惠政策,促进我国企业的国际资本运营。

3.入世促使我国资本市场走向完善和国际化,为我国企业资本运营提供良好中介。

资本市场是资本运营的主要场所,资本市场的完善程度决定了资本运营的效率。然而,我国资本市场存在规模小、行政化色彩浓厚、市场结构不合理(间接融资市场与直接融资市场不协调、市场主体结构不合理和市场组织结构不合理)、中介组织功能不完善以及法规不规范等缺陷,很难为资本运营提供优质服务。加入WTO后,根据《服务贸易总协定》和《金融服务贸易协定》,我国将开放资本市场,允许外国公司享有国民待遇,允许在我国建立资本市场中介组织,取消跨国界服务限制,并逐步开放资本项目,走向自由化。我国资本市场在外国资本强势的竞争下,将随着WTO规则的实施逐步完善,逐步国际化,从而为我国企业资本运营创造更好的条件。

4.入世有助于我国企业学习资本运营技术,规范资本运营行为,树立现代资本运营理念。

加入WTO之后,外国企业的资本运营活动,为我国企业学习资本运营技术、规范资本运营行为、树立现代资本运营理念带来了巨大的学习效应。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示范学习效应。我国企业可以近距离、全方位地了解外国企业资本运营的全过程,真实领略现代资本运营的效率,学习资本运营战略和技术的合理使用。二是“干中学”效应。我国企业通过与外国企业合作和竞争,或者被并购,或者并购外国企业,或者争夺同一个目标,亲身体验现代资本运营理念的作用,真正掌握资本运营的完整内容和全部过程,使我国企业资本运营尽快迈人规范化的健康发展轨道。

5.入世将促进我国相关法规和制度改革,为企业资本运营提供制度保障。

经济体制转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改革配套进行。我国的市场化改革虽然已经走过20多个年头,但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刚刚形成,市场化程度还不是很高,资本市场发育很不成熟,各方面改革并不配套,再加上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金融危机的影响,出于保证国家经济安全和国民经济稳健发展的要求,我国对企业资本运营采取了谨慎态度,制定了一系列旨在加强监管和规范的法规、条例,建立了比较严格的管制制度,这也是必要的,但是对资本运营的发展重视不足。更重要的是,由于体制的原因,一些法规和制度演变为企业资本运营的障碍。入世后,我国将根据WTO的要求对这些法规、制度进行清理、改革,扫清企业资本运营的障碍,为其提供制度保障。

当然,入世不仅对我国企业资本运营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如跨国公司对我国企业进行垄断性并购,将遏制我国企业的资本运营;外国企业大量争挖人才,加剧我国企业人才不足状况;我国企业难以与外国企业抗衡,导致大量被收购;国门开放引起资本外逃;资本市场开放易引发金融危机;我国企业急于做大做强,导致对货币资本运营钟爱有加,对实际生产运营重视不足、本末倒置等等。这些消极影响需要政府采取有力措施加强监管,我国企业也要积极应对。

三、入世后我国企业资本运营的特点

1.资本运营向科技化、网络化方向发展。科技化和网络化是新经济的重要内容。尽管人们对新经济还有种种争议,尤其是作为新经济代表的美国经济在新世纪之初进入衰退期,有些人更对新经济持否定态度,但我们不得不承认信息化、网络化以及高科技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在人们还在对新经济争论不休时,作为对市场最具有发言权的企业已经开始行动。在当前正在进行的新的并购浪潮中,科技化、网络化作为发展方向已经得到展现。入世后,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一体化步伐将加快,世界并购浪潮中的科技化、网络化趋势将影响我国企业资本运营,我国企业资本运营将逐步向这个方向发展。

2.服务业成为并购的重要战场,资本运营中介组织的并购、重组成为热点。服务业是我国较薄弱的行业,同时也是受入世冲击较大的行业。入世后,我国将根据WTO《服务贸易总协定》和《金融服务贸易协定》,开放服务业。外资银行、券商、保险公司、投资银行等服务性企业的大批进入将加剧服务业的竞争,服务业将成为并购的重要战场。其中,资本运营中介组织的并购重组成为并购的热点。中介组织通过并购重组等使资本运营中介组织功能逐步完善。

3.产业资本和银行资本结合形成金融资本,成为我国企业资本运营的新特点。随着规模扩张,我国产业资本面临巨大的资本需求压力,为加快资本流动,提高资本运营效率,建立企业和银行之间的联盟非常必要。一些实力比较雄厚的企业通过资本运营进入银行业。如新希望入主民生银行,海尔通过入主长江证券,与以法国巴黎银行为背景的百富勤合资成立我国加入WTO以来第一家中外投资银行,以及许多企业建立内部银行等。随着我国对金融业的开放,这种趋势将会进一步发展。

4.我国将掀起一股对外资本运营热。我国企业有较强的对外直接投资和海外上市愿望,只是受信息缺乏、国家政策的限制,这种愿望难以实现。入世后,国家在这方面的限制将逐步取消,如果再出台相关鼓励措施、建立相应中介组织以及充分发挥我国驻外使馆的商务功能,将大大加速对外资本运营步伐。企业对外资本运营热将带动银行的对外资本运营,从而掀起对外资本运营热。

5.人力资本成为资本运营的新宠。人力资本是最重要、最稀缺的资本,企业竞争实质上是人力资本的竞争。入世后,外资企业的进入加大了企业竞争压力,对人力资本的争夺将趋于白热化,人力资本运营提上议事日程。另一方面,外资企业在我国的资本运营,首先是人力资本运营,而非货币资本运营,这种做法为我国的企业起到了示范作用,从而推动了我国企业人力资本运营。

四、我国企业资本运营健康发展的对策

1.努力实现资本运营形式的多样化。资本运营可以采用多种形式来进行。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不同行业及不同地区差别很大,因此,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分别采用不同的资本运营方式来优化我国企业的资源配置。在规模经济效益明显的行业,如汽车、电子、机电和化工等行业,可以采用横向并购方式进行资本运营,对于具有纵向一体化优势的行业,可以采用纵向并购方式进行资本运营。而中小型企业则可以与大企业和大公司联手,利用大企业、大公司的管理优势,进行混合并购。版权所有

从2001年企业资本运营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企业的资本运营主要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海尔模式。这是我国大多数实业领域企业模仿的榜样。其突出特点是,资本运营主体拥有强大的产业基础,围绕自己的产业扩展进行资本运营。第二种是德隆模式。其基本特色是充分利用了资本市场,首先通过买壳上市,改变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通过注人优质资产调整产品结构,使上市公司的主业结构发生变化;进而通过并购、托管等形式,对上市公司所处产业进行整合,优化产业结构;最后通过对销售网络和销售渠道的整合,扩大上市公司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占有率,形成规模化、垄断性经营。这两种资本运营方式各有特色,不同行业和不同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对其进行借鉴和吸收,并在此基础上走出一条适合自身情况的有效的资本运营的路子来。

2.集中力量,通过资本运营组建一批大型企业和公司。从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看,西方国家的大公司在国际市场上日益占据主导地位。因此,入世后,要求我们集中力量,在我们具有一定优势的行业集中发展一批大型公司和企业,以尽快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据有关资料,目前我国大型国有企业500强的资产、销售收入总额还不及美国500强的前3家。如此势单力薄的单个企业自身是难以与海外著名跨国公司在国际、国内市场上竞争、抗衡的。为了应对入世的挑战,在将来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们应当以提高中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为出发点,加大资本运营的力度,组建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市场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和跨国经营的企业集团。但组建大企业集团,不能只追求规模而忽视效益与竞争力的提高。事实上,企业的规模大小不仅与技术水平、产业结构、行业特点、产品类别等因素相关,而且还要受到市场的制约和影响。因此,组建大型企业和公司,一定要以资本为纽带,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来进行。而决不能用政府行为搞人为的“拉郎配”,成立名不副实的集团。只有这样,新组建的大型企业和公司才会有规模效益和竞争力。为此,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以国内优势企业、特别是实力强的上市公司为核心,发挥资本市场的作用,通过兼并、收购,把企业做大做强,形成具有相当规模的、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

其次,建立战略联盟,开展既竞争又合作的“柔性竞争”,实现双赢目标。不仅强调国内企业的强强联合,而且在中外合资中,我们也应转变思路,积极与大型跨国公司“强强合资”,并做到同步技术更新。加入WTO,我们不仅要“与狼共舞”,而且要与“巨人同行”。这应是我国入世后应对竞争的新策略。

此外,通过无形资产筹资,进行资本扩张,也是组建大企业集团的有效途径之一。企业利用名牌效应、管理优势、销售网络等无形资产可以盘活有形资产,通过联合、承包、租赁、参股、并购等形式实现资本扩张。如海尔作为中国家电行业第一名牌,为了应对资金、技术、人才等实力雄厚的外国企业的竞争,在自身的资金、技术、质量、服务达到一定水平时,以“海尔”品牌为主线,组建名牌集团,使企业由“一叶小舟”变成“联合舰队”。以青岛海尔电冰箱股份有限公司为龙头,70多家企业联手组建的全国最大的家用电器工业区——海尔工业园,不仅生产电冰箱,还生产冰柜、微波炉、空调、洗衣机等,目前已拥有包括白色家电、黑色家电、米色家电在内的69大门类10800多个规格品种的产品群,企业借助本身的无形资产求得了全方位的发展。海尔集团最近在美国纽约曼哈顿黄金地段买下格林尼治大厦作为其在北美的总部,并命名为海尔大厦。海尔能有今天的辉煌,与其成功的资本运营是分不开的。

3.努力培育各类市场中介组织。中介组织在资本运营活动中承担着提供信息、咨询、账务处理、资产评估、融通资金等作用。如果没有中介组织,或者中介组织不规范,资本运营活动都是不可能顺利进行下去的。目前,我国市场中介组织不但数量较少,从业人员素质也不高,很难适应入世后加快企业资本运营活动的需要。因此,我们必须加快培育我国各类市场中介组织。现在,不少外国中介组织已经进入我国,这就更加要求我们做好这方面的工作。

4.我国企业要具有全球眼光,抓住入世为我们带来的机遇,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开展对外资本运营。在此要特别注意的是,根据我国企业现状,目前应以发展中小型跨国公司为主。在对外投资地区选择方面,应以东欧、中亚等经济发展比中国“慢半拍”的国家为主要地区,中国的今天就是这些国家的明天,只要将我国市场经济的一些做法引入,再充分利用这些国家的资源,就能够成功。当然,有实力的企业也可以进入发达国家的市场。同时,为避免我国企业在国外的互相残杀和增强抗风险能力,对外资本运营应该有计划地进行,学习外国企业在我国投资的经验,建立集约式投资群体,即众多的中小型跨国公司一起到一个地区投资,形成配套服务,获得规模效应。

5.加强人力资本运营。当今的国际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高科技人才和高层经营管理人才的竞争。外国公司正在以其雄厚的实力、优越的工作条件、前瞻性的科研课题、灵活的创新机制吸引我国最优秀的人才。目前,已有45家跨国公司在京设立了48个研发中心。不到一年的时间,跨国公司总部已经招揽了我国40多位优秀青年人才,并且手中掌握有2000多位符合其条件的优秀人才的简历,还对我国高校优秀生进行跟踪调查,并建有档案。这只是未来人才竞争形势的冰山一角,我国对此要有足够的重视和应对措施,要通过引进人才、培养人才、培育高效率的工作团队等手段进行人力资本运营。

6.大力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国民经济信息,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战略,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要使信息、技术网络和信息产业在资本运营和整个经济生活中发挥日益突出的作用;要加快信息技术向传统产业渗透,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要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以提高我国企业在资本运营中的国际竞争力。

资本运营篇(4)

关键词:企业集团资本运营模式

当今世界经济格局已进入以大公司、大集团为中心的时代。我国已经明确以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作为今后企业改革与发展的重点,中国企业正面临以增强核心竞争力为基础的战略转型期。。所谓资本运营,就是对集团公司所拥有的一切有形与无形的存量资产,通过流动、裂变、组合、优化配置等各种方式进行有效运营,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增值。从这层意义上来说,我们可以把企业的资本运营分为资本扩张与资本收缩两种运营模式。

一、 扩张型资本运营模式 资本扩张是指在现有的资本结构下,通过内部积累、追加投资、吸纳外部资源即兼并和收购等方式,使企业实现资本规模的扩大。根据产权流动的不同轨道可以将资本扩张分为三种类型:

1、横向型资本扩张 横向型资本扩张是指交易双方属于同一产业或部门,产品相同或相似,为了实现规模经营而进行的产权交易。横向型资本扩张不仅减少了竞争者的数量,增强了企业的市场支配能力,而且改善了行业的结构,解决了市场有限性与行业整体生产能力不断扩大的矛盾。

2、纵向型资本扩张 处于生产经营不同阶段的企业或者不同行业部门之间,有直接投入产出关系的企业之间的交易称为纵向资本扩张。纵向资本扩张将关键性的投入产出关系纳入自身控制范围,通过对原料和销售渠道及对用户的控制来提高企业对市场的控制力。3、混合型资本扩张 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之间没有直接投入产出关系和技术经济联系的企业之间进行的产权交易称之为混合资本扩张。混合资本扩张适应了现代企业集团多元化经营战略的要求,跨越技术经济联系密切的部门之间的交易。它的优点在于分散风险,提高企业的经营环境适应能力。

二、收缩型资本运营模式 收缩性资本运营是指企业把自己拥有的一部分资产、子公司、内部某一部门或分支机构转移到公司之外 ,从而缩小公司的规模。收缩性资本运营是扩张性资本运营的逆操作 ,其主要实现形式有 :

1、资产剥离 资产剥离是指把企业所属的一部分不适合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资产出售给第三方 。资产剥离主要适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1 )不良资产的存在恶化了公司财务状况;(2 )某些资产明显干扰了其它业务组合的运行 ;(3 )行业竞争激烈 ,公司急需收缩产业战线。

2、公司分立 公司分立是指公司将其拥有的某一子公司的全部股份 ,按比例分配给母公司的股东 ,从而在法律和组织上将子公司的经营从母公司的经营中分离出去。

3、分拆上市指一个母公司通过将其在子公司中所拥有的股份,按比例分配给现有母公司的股东,从而在法律上和组织上将子公司的经营从母公司的经营中分离出去。

4、股份回购股份回购是指股份有限公司通过一定途径购买本公司发行在外的股份 ,适时、合理地进行股本收缩的内部资产重组行为。

三、 资本运营创新模式的探索 1、TCL集团―整体上市模式 2004年1月,TCL集团的“阿波罗计划”正式得以实施。即TCL集团吸收合并其旗下上市公司TCL通讯,实现整体上市。这是企业集团资本运营的一个里程碑。集团整体上市将给集团以更大的运作平台。

2、德隆集团―行业整合模式 一个产业规模很大、很分散,怎么整合?德隆的选择是,把资本经营作为产业整合的手段。通过资本经营,收购同行业中最优秀的企业,然后通过这个最优秀的企业去整合和提升整个行业。

3、海尔集团--产融资本结合模式 当产业资本发展到一定阶段时,由于对资本需求的不断扩大,就会开始不断向金融资本透;而金融资本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也必须要寻找产业资本支持,以此作为金融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于是,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融合就成为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重视资本运营的战略地位,借鉴成功的运营模式,并在现实的运作中不断地探索和创新,这对我国企业集团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范恒山资本运营•理论脉络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0

资本运营篇(5)

大连冰山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冰山集团)是一个以资产为纽带、以国有资产为主体。具有多元产权关系的大型企业集团,十几年来,公司紧紧围绕发展战略目标,实施资本运营的战略管理,使冰山集团迅速发展:资产总额从0.4亿元发展到5O亿元,销售收入由不足O.4亿元发展到26亿元,各项经济指标列居全国工业企业5O0强。冰山集团的资本运营战略管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历了由被动到主动、由不认识到认识、由资本联合和资本积累到资本集中的过程。一、资本运营战略管理的实施(一)盘活资产的合理流动1、变无效资本为有效资本。8O年代中期,公司将价值I000多万元的闲置设备作为资本对一些乡镇企业和中小企业进行投资人股,共控股了4个企业,参股了11家企业。目前这1000多万元已增值到1亿多元。2、变低效资产为高效资产。对公司内同一门类、分散经营、重复生产、效益低下的资产,进行专业化重组,提高资产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实现了资产经营的集约化。3、以存量资产吸引增量资本。用存量资产(闲置的土地、厂房等)吸引增量资本(外资等),活化了资产的合理流动,大大提高了资产的经营效益。4、对经营效率不等的整体资产进行裂变。将资产运营效率不等的资产整体,按照高效、低效和无效进行分离,对低效和无效资产或转让、或租凭,使资产最终全部进入高效或有效运营状态。(二)面向金融资本市场融资通过金融资本市场吸纳社会资本,实现资金融通社会化,资本运营货币化,使企业资产和效益成倍增长。(三)通过招商引资实现资本运营国际化冰山集团先后与外商合资兴办了22个企业,总投资3.8亿美元,现已有15家企业盈利,5家企业全部收回投资。合资使企业实现了产品结构的优化组合,产品的水平和档次达到了世界一流,企业管理跨人国际先进水平行列。(四)实现无形资产有形化。冰山集团坚持不懈地走创“名牌”产品之路,使“冰山”牌产品居国内领先地位,并走向世界。冰山商标1992年被世界经贸组织授予“最佳商标奖”,1997年被定为中国“驰名商标”。目前,“冰山”牌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为40%,远销世界5O多个国家和地区,无形资产实现了有形的市场价值。二、资本运营的管理(一)构造母子公司管理。建立层次分明的母子公司管理体制,明确母子公司的职责,建立“一办五部”的管理机构,保证资本经营的有效运转。(二)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为了统一经营集团内国有资产,先后制定了七项管理奖惩制度,既保证了资本运营的可操作性,又保证了资本运营的质量和回避经营风险。(三)充分发挥集中资本的作用冰山集团“购、并、联”实行资本集中工作中,充分发挥了自身的技术优势、人才优势、资金优势、管理优势和文化优势,把劣质资本变成优质资本,进而形成冰山集团新的经济增长点。十几年来,冰山集团通过资本运营的战略管理,实现了企业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的战略调整,由过去只能单一生产制冷机,发展到目前已形成六大成套设备的生产能力;连续14年实现了效益年平均增长20%以上;净资产成倍增加,仅1997年末就比年初增加4.3255亿元,达到26.8248亿元。

资本运营篇(6)

1 中小企业资本运营的动因分析

企业作为一种经济组织,其根本目的就在于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资本运营就是以资本最大限度增值为目的,对资本及其运动所进行的运筹和经营活动。因此,实现资本最大限度的增值是企业资本运营的根本动因。而资本运营的直接动因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 资本的本质属性

一方面,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而这个“剩余价值”则产生于资本的生产经营运作过程(马克思在其《资本论》中的精辟论述)。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发展,客观上要求社会资本的集中。中小企业通过资本运营,在资本市场上融资,不仅可以为中小企业筹集到一大笔资金,还可以为中小企业打开一条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通道,使中小企业获得大规模的发展机遇,得以超常规发展。

1.2 市场竞争的需要

生存与发展是任何性质企业经营的永恒主题。由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加剧,导致企业不断地通过并购行为实现资本的迅速集中,完成资本扩张的目的,以提高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增强市场竞争力。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这种激烈的市场竞争,一方面来自于市场供给主体的增多与市场供给主体效益的增强;另一方面来自市场态势的变化,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对企业的规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3技术与管理创新

先进技术的采用可以降低成本,创造需求,扩大市场,为资本所有者创造出高于一般水平的利润。创新的结果,必然会出现更高效率的生产设备和生产方式,从而使生产效率提高、生产成本降低、利润率上升,最终使资本不断增值。因此,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而除了技术创新外,企业还应有管理创新,管理与技术是企业腾飞的两翼,二者互为条件,互为前提。每一个中小企业,都会尽可能地运用其手中的资本,通过创新活动和其他有效方式,追求资本盈利的最大化。

1.4 历史性发展机遇的推动

新经济形态与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了新契机;我国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与国有企业改革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重新配置资源的良好机遇;中国加入wto所承诺的产业与市场的更大开放为中小企业经济发展提供有法律保障的新机遇;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中部崛起的战略国策为中小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性机遇;金融市场的发育及金融政策的调整为中小企业的更大发展提供了外部动力。

2 中小企业资本运营的模式

目前我国有许多中小企业面临困难,其中不少还处于亏损之中。这些企业出现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因为缺少资金周转,有的是负债过重,有的是难以打开市场,有的是经营管理不善等。上述面临困难的企业可归纳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只要稍加扶持,就可以改变困难局面;而另一种则是无法挽救的,只有让其破产清算。对于前一种企业,可以通过资产重组、企业托管、融资租赁等方法使企业走出困境,扭亏增盈。

2.1 破产重组

一般的,破产并不是企业唯一的选择,而在破产前进行资产重组是使企业走出困境的一条出路。法律意义上的破产又叫破产重组,是指债务人无力偿付到期债务时,由全体债权人共同分担损失的一种法律程序。它是企业在法律保护下最后一次资产重组的机会。如果企业在限定的时间内,没有完成既定的调整目标,企业即被宣布真正意义上的破产。在重组整顿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构建新的资本结构。主要方法是将现有负债逐步转为收益债券、优先股和普通股,由此减少负债总额。通过调整资本结构,可降低固定的利息费用,缓解资金供需矛盾,使企业的安全边际增大。

2.2企业兼并

目前我国新兴起一大批效益较好的中小企业,其中主要是民营企业以及乡镇企业。这些企业都迫切需要资金,扩大生产,把企业做大。那么对于前面提到的亏损企业、停产半停产企业来说,采用兼并的方法不失为一种较好的经营策略。这是因为优势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有一种内在的动力,促使它去兼并;而劣势企业认为被兼并有利于企业自身的发展,自然愿意被兼并。

企业兼并的形式有多种,其中包括:①入股式。即被兼并方将其净资产以股金的形式投入兼并方,兼并方不再承担其原有债务。这种方式适用于被兼并企业的债权债务比较简单的情况;②承担债务式。即被兼并方的企业债务过重,但产品有发展前途,兼并方以承担该企业债务为条件接收其资产,或弥补流动资本;③重新组合式。即将两个企业的资产整体合并,形成由一方控股,另一方为子公司。将较大企业的厂、公司业务相近者重组,形成集团化经营。此外,对于资金较雄厚的企业来说,还可以将被兼并的企业购买下来,同时承担其债权债务。

2.3 融资租赁

目前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着资金不足的问题。我国的直接资本市场不发达,特别是对于中小企业来讲,通过直接资本市场融资的成本太高。中小企业所需要的资金是经常性的、零散的,大银行又不愿意为其提供贷款;同时我国也没有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金融机构,企业要想从银行这个间接融资渠道获得贷款是比较困难的。所以要改革我国现行信用制度的单一化格局,采取多元化的信用方式,那么融资租赁就是与银行信贷并存的一种方式。因此中小企业应把这一方式作为一种资本筹措的渠道。

融资租赁有多种实现方式。由于中小企业资金有限,可以采用出售回租的办法。它是指企业向租赁公司出售既有的固定资产,取得价款,同时又租回使用,使之继续产生效益,并通过逐期支付现金的方式最后又赎回该资产的一种资本经营方式。采用这种方法是为了在完全不改变对实物资产运用的条件下,靠它取得金融资产。实际这是一种盘活资本存量的方式,并不导致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扩大。融资租赁与抵押贷款不同,它属于非银行业务,可以不通过银行作为中介,也不需要他人进行信用担保,是一种直接利用社会资本的有利方式。对于企业来说,它避免了从直接资本市场和银行筹资的困难,从而是可以操作的。

3 中小企业资本运营的战略选择

3.1 优势企业的战略选择

对于那些“技术先进,市场潜力较大,在资本市场上吸引力大”的优势企业,可以采用“优优联合”、收购兼并等方式实施资本运营,扩大规模。待具备一定条件后再公开发行股票。所谓 “优优联合”是指同等水平的中小企业在市场上相互竞争,但它们的竞争力与大企业比较,相对较弱。因而为谋求进一步的发展,可以两个或几个优势中小企业转“对手”为合作“对象”,优势互补,组建较大规模的企业,以实现规模经济;而收购兼并是指采用购买式、吸收式、控股式和承担债务式等并购那些优而无势、劣势企业(包括大型企业) ,发展新产品。特别是控股式,运用较少的资本支配控制那些具有优势资产、广阔销售网络和发展潜力的企业,对促进兼并、盘活资本存量、调整经济结构具有重大意义。但并购应以企业整体发展战略为基础,谨防忽视成本与风险的盲目并购计划。通过上述资本运营策略的实施,待规模达到一定程度以后,这类优势企业便可以通过公开发行股票吸收社会资金,实现进一步的发展目标。

3.2 优而无势企业的战略选择

对于那些“产品适销对路、技术设备较好, 而规模小、负担重、债务多、资本短缺”的优而无势的企业,可以采用参股联合、利用外资嫁接改造、二级市场产权转让、无形资产资本化等方式增强企业实力。所谓“参股联合”是指企业法人共同出资参股,组建有限责任公司,或在企业内部实行劳动合作与资本合作的有机组合,成立股份合作制企业;“利用外资嫁接改造”是资本运营的重要形式。吸引外商共办合资企业不仅可以引来外商资本,同时还可以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二级市场产权转让”是指对那些暂时不具备直接上市的条件的企业,可以通过二级市场买“壳”上市或者通过自动报价系统向社会公开募集资本,实现规模扩张;“无形资产资本化”是指利用本企业的无形资产优势,通过营运无形资产为契机来盘活资本、筹措资本。

3.3 劣势企业的战略选择

对于那些“资产状况不良,生产经营不死不活,处于休眠期”的劣势企业,它们在作为资本运营主体的时候应采用特定的方法和手段:租赁、托管、债务重组、转让闲置厂房和设备、房地产置换等形式摆脱困境。所谓“租赁”是指利用特殊的方式充分利用其他企业的经营优势及灵活多变的经营机制,带动本企业不良资本的盘活;“投靠联合”是指出让部分产权或全部产权投靠大企业集团,以换取接收主体更大规模的资本投放;“债务重组”是指冲销无法归还的债务,改善资产负债结构和债权债务关系,如债转股。对于哪些“扭亏无望、严重资不抵债” 的企业,应及时采取拍卖出售、破产重组等明智的策略,以防止“血本无归”。

主要参考文献

[1]倪培兵.现阶段我国民营企业资本运营的动因与障碍[j].西北大学学报,2005,(5).

[2]程振峰.我国中小企业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山东行政学院、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1(1).

[3]李讯雷.2004年中国证券市场投资策略[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资本运营篇(7)

关键词:国美电器;资本运营

一、国美的经营模式

(一)类金融模式

国美在中国内地家电零售业的影响力之大。国美在中国内地可以让供应商推迟两个季度付货款,因为拖欠时间长达两个季度,使国美会计账面上长期会有数量众多的浮存现金,大量的未支付应付货款为国美的扩张壮大带来了便利。

(二)非主营业务赢利模式

国美的开创者黄光裕独具慧眼,确立了一条走上财富之路的黄金法则:“坚持只做零售,不做中间商,走薄利多销的路”。除此之外,国美更注重非主营业务的经营和销售模式,国美以低成本战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来提高企业销售量,从而扩大企业规模,然后巧妙运作,让供应商来承担因低售价带来的部分赢利损失,以其他方式获得的营业利润来弥补因低价销售带来的损失。

二、上市融资

(一)买壳

国美的资本市场之旅源自0493的前身――京华自动化,京华自动化是一家经营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的公司,由于市场需求多样,但该公司的业务种类单一,最终造成企业常年处于亏损状态,其股票在上世纪90年代末成为一支无人问津的破烂股票。

2000年9月,詹培忠先后两次增发股票入股0493,成为第一大股东。在詹培忠入股0493使股价达到高位后,随后其股价便一路下跌,黄光裕却因为配发的股票,用了较少的资金获得了该公司较多的股份。

2000年12月,黄光裕将其兄黄俊钦名下的北京鹏润大厦的房产入股到该公司,由此得到了一千两百万资金以及一千三百多万港元的代价股。至此,詹培忠控股22.1%,黄光裕控股16.1%,黄成为0493的第二大股东。

黄光裕在2001年夏季和2002年年初先后两次购买该公司配售的新股,成为股份权最大的股东。

黄光裕为进一步控制该股票,将自己部分地产以资产的形式入股该股票。最终在2002年4月10日京华自动化宣布黄光裕本人已完全控制全部Artway Development的股权,该公司也逐步转变成为一家房地产公司。

2002年7月,黄光裕顺理成章地成为0493主席并将其改名为“中国鹏润”。借壳表演到此结束。

(二)上市

经过前后将近5年的准备,黄光裕借壳上市的良机日渐成熟。此次借壳上市过程大致可分为三步:

首先,资产重组。黄先成立一家自己100%控股的“北京鹏润亿福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然后,黄光裕按照上市和非上市的标准,将国美分为上市集团和非上市集团两部分,将国美电器有限公司进行股权拆分,鹏润亿福持有约三分之二股份,黄光裕持有约三分之一的股份。

然后,用海外注册的形式将国美转为中外合资企业。首先用Ocean Town的名字在维尔京群岛开了一家离岸公司。再以鹏润亿福的名义将国美电器的近三分之二的股权转让给海外该公司,自此国美电器成为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国美的中高层重要部门都是中国人,但是却能享受外资企业在国内的一系列优惠政策,进一步为低成本战略打下一个基础。

最后,中国鹏润花费83亿港币收购Ocean Town,国美电器借壳上市的整个过程也随着中国鹏润的利好消息再次进入股民的视线之中,成为一支很好的潜力股。

(三)套现

国美的上市使黄光裕成为胡润百富榜中国首富,然而拥有一大笔纸上财富和首富之名并不是黄最为关注的,他真正想要的是真真实实的财富。为此,他实施了一系列的套现行为:

2004年9月,黄光裕拟配售2.4亿股国美旧股,套现将近1.2亿港元。

2004年底,黄光裕通过荷银洛希尔配售2.2亿股股份,套现将近13亿港元。

2005年1月,国美电器向黄光裕收购旗下国美家电余下35%的股权。

2006年4月,黄光裕坚持国美电器,套现将近12亿港元。

2008年4月,黄光裕坚持国美电器,套现将近21亿港元。

2004年底黄光裕分3次增发了国美电器股票,并且稀释了大量的股票进入证券市场元。黄光裕将增发股票得到的资金成立了明天房地产、国美地产和尊爵房地产。鹏润地产主要经营鹏润大厦等带有主营业务性质的经营式地产。尊爵地产主要业务是引进家电零售业模式,通过和当地政府合作以城市均价收购城市盈余住宅,按照不同的地段为各收购的地产做不同的包装设计,制定不同的地段理念,如刚需型、学位房型和性价比型等,再提高房价的17%左右作为房屋销售的利润。

三、资本运营小结

黄光裕其本人的资本运作方法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第一,有长远的资本运作眼光。以代价股的形式收购股权,为低价增发股票和稀释股权提供便捷的方式,同时也为将来的套现留下伏笔。第二,遵循股票市场规律,适时的买入股票,适时的稀释股权以及适时的减持股票套现。第三,积极的利用一切法律允许范围内的手段,与政府合作,利用好国家政策提高企业效益。第四,有投资眼光,能够发现投资热点和投资方向,在有金牛市场出现的时候及时的抢占先机。第五,敢于投资,风险和利益是同在的,没有风险就不会有利益回报。

资本运作必须要有坚实的实业基础作为后盾,就像产品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是最重要的要素和支撑企业发展的后盾,没有实业的资本运作是风险投资公司,但是风险投资公司的投资参考标准最重要的一条还是看被投资方是否有实业支撑,否则再好的公司都会被风司列为C等对象。通过财务杠杆放大财富效应是每一个企业为更好发展而采用的一件诱惑极大的财富工具,一个企业的规模越大,对资金流的需求就越大,而资本运作也是一个企业常用的扩大资金流的重要方式,但是也有非常多的企业到最后都牺牲在了盲目的资本运作的道路之上,因为资本运作过程中带来的泡沫是要有人为其买单的,而买单人应该是企业在将来的发展过程中将泡沫一个个充满,然后消解掉,而不是通过股票市场将泡沫全部撒向股票市场,让普通的股民为企业在资本运作中创造的泡沫买单,最终自食恶果还是企业自身。更有甚者看到资本运作的力量后就忽视了本来的生产经营,依靠资本运作为企业发展注入资金,这种方式无异于饮鸩止渴,这样的企业也最终将成为一个不成功的企业。实业、经营、管理再加上资本运作才是企业良性发展的必备要素。

(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大学工商学院)

参考文献:

[1] 刘鸿雁.黄光裕传奇:国美商战实录[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

[2] 王相玉.国美电器并购的SMO模型分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

[3] 洪进添.国美电器、苏宁电器财务报表对比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0

[4] 陈继平.国美电器价值评估案例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0

[5] 张慧敏.国美的资本运作[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

[6] 初日.国美电器风波引发的公司法问题探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

[7] 刘茂锋.苏宁电器、国美电器投资价值比较分析[D]厦门大学.2007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