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高职教育技术

高职教育技术精品(七篇)

时间:2022-09-21 16:26:11

高职教育技术

高职教育技术篇(1)

高职教育体系下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为生产、建设和管理一线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只有在应用技术和应用技能的培养模式上有大的突破,才能彰显高职教育特色。虽然现在许多学校都有较好的硬件设备来支持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实施教学,但是很多老师却还是喜欢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用粉笔一遍遍地在黑板上板书,用嘴一遍遍地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每天一直在做着比较繁重的重复性工作。高职会计教学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以会计的语言和视角识别经济业务,并熟练的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证账簿和编制财务报表的能力。所以,教师的会计教学方案设计就应该围绕这项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进行。目前,现代技术应用于会计教学方面还存在如下突出问题。

1.1学生方面

我们通过对学生的日常学习所做的调查来看,尽管很多学生在课后都能对教材中的各种习题做解答,但是在进入会计技能实训环节后,无论是手工做账训练还是计算机做账训练,学生按照会计核算程序识别经济业务和进行账务处理的能力往往很差,很多学生在实训末期,不能独立编制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这两张最基本的财务报表,更不用说编制现金流量表。近年来,外购的仿真教学软件在会计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大大增强了会计实践教学的职业性和仿真程度,但许多仿真教学软件的内容设计或过于复杂,或脱离实际,或业务形式单一,再加上高职学生普遍对会计准则缺乏深入的理解,很难将理论知识和经济活动实践很好的联系在一起,缺乏用会计语言和方法将现实经济生活中形形的经济业务信息加工成会计信息的能力。有的学生学了三年会计,毕业时大脑一片空白,甚至不知道自己究竟在学校学了些什么。招聘会上,面对用人单位提出的专业知识技能要求显得极其不自信,根本就谈不上“零距离”上岗。这些现象充分说明高职学生对会计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效果越来越难以达到教师期望,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差距越来越大,与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不相适应。

1.2教师方面

1.2.1教师的应用能力缺乏,设备利用率不高

虽然很多高职院校都已经建立了会计专业的实训室,但真正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会计实训教学主要局限在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训练方面,而大量的涉及会计学原理、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规定方面课程的教学内容(如会计基础、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该机财务会计等),教师还是习惯在传统的教室里进行。究其原因之一是教师的教学改革还没有与现代教育技术很好的融合起来。教师对先进的现代教育设备不能充分地利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资源的浪费。

1.2.2教学方法单一,仅局限于多媒体设施

近年来,很多高职院校都积极建设配备多媒体教室,但是70%的会计专业教师在对多媒体设施的运用只停留在幻灯片放映的水平上,而会计教学所强调的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操作能力的训练却没有很好实施。有的学校从教育软件开发商处购买了若干项仿真模拟会计教学软件,但是许多会计教师还是不习惯或不愿意将某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实训软件的训练设计相融合,以充分利用会计仿真教学软件上课,导致仿真会计教学软件被闲置。

1.2.3教学模式陈旧,依然沿用知识点灌输教学

虽然很多老师都认可对会计专业学生加强职业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但大部分教师早已经习惯了在课堂上通过粉笔黑板灌输如何做会计分录,而学生既没有对经济业务活动的感性认知,更谈不上真实的社会实践经历,无论教师怎样将会计实务讲得滔滔不绝,而学生掌握会计技能的情况很难尽如人意。比如基础会计教师一般都在课堂上讲过“月末要在调节未达账项,检查记账差错的基础上,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知识,但笔者调查发现许多高职学生虽然学了三年会计类课程,从来没有在教材上见过真实(或仿真)的银行存款对账单是什么样子,学生走上会计工作岗位后,如果单位没有安排老财务人员辅导依然无法独立完成该项会计业务。这说明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和方法的运用下,高职学生其实很难快速掌握诸如此类的基本会计技能。

2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滞后的原因分析

2.1现代教育资金投入不足

由于财务会计工作成果是财务报表,而财务报表反映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信息,对于一个普通企业而言都是十分重要的管理信息,企业普遍对保护商业机密和财会信息的安全性有较高的敏感度,使得会计专业学生的校外实习的瓶颈问题难以解决,能够接纳学生校外顶岗实习的单位少、岗位少,即校外会计岗位实习很难满足会计技能训练要求。因此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大都把精力放在抓校内会计模拟实训上,支撑校内会计模拟实训的基础是充足的对口的资金投入。经调研发现,现代教育资金投入不足已经成为困扰高职院校发展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外部原因之一。有些学校因为资金短缺,不能及时更新教育设施,导致学生校内会计模拟实训开课率较低,最终直接影响了这个学校的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培养质量。

2.2对现代教育技术设施的管理模式滞后

现代教育技术发展情况还取决于学校的管理是否得当。很多高职院校都普遍存在对现代教育技术设施的管理很不重视的问题。从宏观上来讲,我国发展具有鲜明的职业特色的高职教育时间不长,现代教育技术设施的在教学中的应用刚刚起步,很多方面都还不太成熟,建设进展也非常缓慢;从微观上来讲,学校没有对老师的严格要求和对设施的专门管理,也是导致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迟缓的原因。如许多学校为节省培训经费,大都是依靠现有计算机专业的老师兼职对现代技术设备进行管理,这种管理模式与专业课教师的具体教学组织工作难以很好衔接,一定程度上挫伤了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会计教学方法改革的积极性。

2.3缺乏有效的培训、考核和激励机制

因为培训和考核都是相辅相成的,从来就没有无考核的培训,也没有无培训的考核。很多高职院校对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培训工作重视不够,既没有建立起关于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改革会计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考核评价体系,也没有建立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对学生会计技能实训成绩的评价体系。在调研“影响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教育教学的主要困难”这一问题时,有52%的教师认为“缺乏相应的推动和鼓励机制”。这就导致教师对于应用现代教育技术问题上“懒于应对”或“得过且过”。

3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升高职会计教学效果的途径

3.1增加资金投入,加强教育信息资源建设

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来提高教学效果,就需要有一套完整的硬件和软件设施,这就需要增加对高职院校现代教育技术硬件和软件的资金投入。所谓硬件设施,就是指学校的校园网络系统、教学软件的开发系统以及还有其他各种培训系统、应用系统和信息的存储系统。而软件设施就是各种教育教学资源和它的应用软件或者教育技术方法等等。现在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很多学校只注重于硬件设施,而忽视了软件设施,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很多资源的浪费。所以,我们必须要增加资金的投入,用以加强对教育信息资源的建设,来提高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率。

3.2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应用能力

在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环境下,应当让会计教师在吸收最新的会计职业教育理论成果的同时,还拥有一定的程序设计能力和最新的计算机操作知识,能够依据教学目标和内容自主开发新型的教学模式。为了达到这些目标,就需要有计划的对会计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第一,学校可专门设立教师计算机培训中心,有针对性的承担专业课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第二,组建一个高层的教授咨询团来解答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第三,定期举办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会计专业课公开观摩活动。在对教师的培训过程中,我们需要特别重视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3.3建立和完善考评机制

现阶段,许多高职院校对于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水平的情况还缺乏考核制度和管理办法,教师往往只重视了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与更新,而忽视了如何有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因此,对于高职会计专业而言,制定一套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环境的会计教学质量考核评价体系和现代教育技术设备设施管理考核体系尤为重要。有了科学的评价体系,便于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进行分析总结,也便于对管理者的服务水平进行考核和督促。如利用评价体系对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进行考核,还可以对会计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定期评选出优秀的会计教师来做榜样,鼓励其他教师积极开发出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来提高对学生会计技能的培养;还可以积极开展会计教学模式改革竞赛,评选出师生相对公认的会计教学模式,以激励引导其他老师。现代教育技术设备设施管理考核体系的建立,有利于促进会计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如学校需要购置多少先进的现代技术硬件设备,这些设备能不能在会计教学中顺利的高频率使用,应当是管理者的核心工作之一。现代教育技术设备设施管理考核评价体系应当围绕这一核心而设计,以促进现代教育技术设施的利用率不断提高。

4结语

高职教育技术篇(2)

【关键词】高职教育;现代教育技术;投资;理念;培训

对于高职教育来说,培养具有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是首要的教学目标,对于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要求比较高。在这样的教学理念之下,现代教育技术对高职教育来说具有很大的优势,有利于更新学校的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培养高素质人才。

一、在高职教育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意义和作用

1.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教育中的应用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传统的教育方式中,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占主导地位,而素质教育却提倡在教学过程中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鼓励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对于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具有促进作用,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在高职教育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并培养教师不断进取的教学精神,现代教育技术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与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教育方式,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也随之进步与改变,教师也必须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与技能,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储备,并对新知识与技能进行整合与整理,找到最合适的方式将其传授给学生,保证学生能够在校园里接触到最前沿的知识与技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因此,在高职教育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有利于督促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知识储备、业务能力,并培养教师不断进取的精神。

3.在高职教育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有利于创新高等职业教育模式。在教育中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势必会对传统的教育形式产生一定的冲击,对传统的教育模式提出一定的挑战,教师的主体地位被学生取代,教师变成了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者与组织者,在这样的转变之下,使得高职教育中的整个教育模式随之而改变,能够促进教师与学生对新的教学模式进行探索,从而创造出一个最适合现代教育的教育模式。具体表现在教学媒体的作用由原来的演示工具转变成为了认识工具;教学过程由原始的教师传授与学生被动接受转变成为了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新的教学模式更加重视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更加重视对学生价值观与情感态度的培养。

4.有利于实现教学过程中信息资源的共享。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信息的更迭快得让人目不暇接。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进行职业教学,就必须得使信息资源得到共享,使教师与学生都能够第一时间获取新的信息。而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教育中的应用能够为高职院校提供一个虚拟化的教学环境,建设一个信息资源的共享平台。在这样的平台之上,有利于学生更加快速的学习,具备更多可选择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取大量的知识,有利于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进行相互之间的交流和互助。

5.有利于培养综合素质高的综合性人才。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教育中的实施势必会引进大量的信息,使得教育模式信息化,大量信息的涌入势必会对传统的教育模式产生冲击,促使传统的教育向新型的素质教育迈进,从而使当今教育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现代化新型人才――具备高技能、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这是具备扎实基础知识功底和创新性的技能型人才,同时还是具备不断进取精神以及求真务实、勇于开拓、敢于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二、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教育中应用的现状

我国的教育改革兴起比较晚,且目前正是现代技术快速发展与变更的年代,在教育过程中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也不是很稳定,且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以下将仔细分析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教育中的应用现状,指出存在的一些问题。

1.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教育中应用的理论水平还有待提高。随着素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学校与教师都意识到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能够清楚地明白现代教育技术对于教学优化作用的明显性。在意识的支配之下,很多教师也开始在教学中积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比如说,制作和运用多媒体课件等。但是,由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还处于不成熟的阶段,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不足,应用的理论基础还不够完善,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在实际教学中更深层次的应用尚缺乏实质性的理解和实践,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教育中应用的理论水平还有待提高,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方面也还有待完善。

2.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还不够,教师在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过程中的制作能力也还有限。针对这一情况,具体的表现有:首先,虽然很多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已经具有一定的知识,对于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性也具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很多教师依旧认为现代教育技术就只是在课堂上应用PPT,就是简单的PPT制作过程,从而对现代教育技术其它教学媒体的作用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其次,部分教师只重视了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媒体,而忽略了教学媒体承载的具体教学内容的重要性,现代教育技术不仅仅只是简单的多媒体技术,还包括了利用现代先进技术的教学知识与能力。

3.教师对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还需不断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大部分在教学中的应用都涉及了多媒体与信息技术,而对于教师来说,特别是一些年纪比较大的老师,虽然具备非常丰富的教学经验与理论知识,但是对于信息技术与多媒体技术的掌握却不是很好,因而,即使他们拥有非常好的教学经验,但是在现代教育技术的条件下却很难施展。同时,学校缺乏对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教育理论和应用能力的系统培训,并对这样的情况没有重视,使得很多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在现代教育技术的背景之下很难施展拳脚。

4.教师对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分布不均匀。除了年轻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多余年长教师之外。从调查的情况来看,高职院校中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还存在着分布不均匀的情况――理工科教师对多媒体课件的应用较多,特别是一些需要画图的专业,多媒体的应用也相应较多,教师制作多媒体的能力也相对较突出。反之,文科类的学科,教师对多媒体的应用就相对较少。这样分布不均匀的情况导致了现代教育技术在学校里的应用出现了不均衡的现象。

5.现代教育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软件相对单一和简单。通过调查发现,教师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大部分都只会应用PPT,而对于其它软件的应用少之又少,例如说,较少的教师会在课件中利用Flash来制作课件,在课件中应用影片播放的情况也非常少。此外,由于现在互联网的普及,在网络上有很多现成的课件,有些教师甚至直接网络上下载别人做好的课件,虽然网络上的课件也有可能是非常好的课件,但是却与教师本身的教学风格与教学内容有所出入,与学生的实际也有所不同。这些情况都反应了教师制作课件、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还有待加强。

6.课件的内容还有待改进。根据学生反映的具体情况,在具体的教学实际中,课件的制作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说,教师不善于利用课件来展示教学的重难点,课件的内容与课本的内容没有多大差别,课件仅仅只是把课本搬到了PPT上而已。此外,课件要么就是太平淡,没有特色,要么就是太花哨,学生难于集中注意力,难以发现教师教学的重难点。

三、高职院校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措施与策略

在高职院校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是时代与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是就目前而言,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院校教育中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依然面临着很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了几点相关的措施与策略,希望能够对从事相关行业的教育工作者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

1.组织完善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理论知识作为基础,能够对行为做出指导作用,完善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教育中的理论体系,自然就能够对教师的教学以及学生的学习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反过来,理论体系的完善也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需要教师不断关注自身的学习,不断学习新的理论知识,同时,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根据学生与本校的具体情况来进行总结,并相互之间进行交流,从而总结出一套适合本校教学的基础理论。此外,学生也是完善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不可缺少的一分子,是整个教学系统中的主体,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出优秀的学生。由此而言,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对于完善理论知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总之,学校要动员所有成员,共同努力完善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知识体系。

2.高职院校需要加大现代技术设备的投资力度。现代教育技术是建立在现代技术的基础之上的,而现代技术不仅仅对科技知识与信息技术的要求比较高,对硬件设施的要求也同样很高,硬件设施的齐全是学校实施现代教育技术的物质前提,是必不可少的。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对此引起重视,加大对硬件设施的投资。在加大投资的同时,对硬件设施的要求也同样不能够松懈。比如说,对于硬件设施的购买要把握好质量关,质量能够保证硬件设施的长期使用,同时也能够保证学生的安全,防止一些意外事故的发生;对于硬件设施的先进性也要把好关,学校购置的硬件设备一定要是市场上最为先进的,最为适合学校教育的,如果买到技术含量比较落后的设备,那么学校的教育就跟不上时展的步伐,就不能够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3.高职院校需要提升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理念。并不是所有的教师都具备现代教育技术的理念和技能,特别是一些年纪比较大的老师,他们对于现代教育技术的接触比较晚,因此,不是非常热衷并善于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同时,还有一些教师没有意识都现代教育技术对于自身课程的优越性,因此也用得比较少。针对这样的现象,学校要多组织一些学习的机会,提升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理念。比如说,可以对年纪稍大的教师进行专门的培训;可以多设一些“公开课”,让教师之间能够相互交流,也可以对一些优秀的课程设置“示范课”,让教师之间能够相互学习。学校要刻意营造这样一种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氛围,逐渐地形成使所有教师都自觉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来进行教学的局面。

4.在逐步形成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理念之后,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对教师进行培训了。针对很多教师不能够熟练应用多媒体技术,或是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存在一定误区的问题,学校应该组织教师进行专业、系统的学习。特别是对于课件的制作过程,部分教师认为课件的制作是最基础的,最不引起重视,可是课件是教师实施教学的直接手段,是学生接受教师教学知识的第一个媒介,课件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因此,针对课件的制作,学校应该组织教师进行一个专业的培训。

四、结语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过程中的应用具有实用性、多样性、开放性等优势,这对于高职院校培养高精尖的技能型人才、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这样的形式之下,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教育中的应用是偶然也是必然的。但是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总是存在着很多困难与矛盾的,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教育中的应用也同样如此。面对不断出现的问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与改进,需要教师的主动学习与改变,需要学生的积极学习与反馈,需要科技与信息技术发展的推动,同时,也需要社会的指导与监督。通过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使现代教育技术能够更加充分地应用于高职教育之中,能够推动高职教育的新发展,从而培养出能够为社会所用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江务学,祝衍军,汪嘉.现代教育技术支持下的高职教学模式研究[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54-57.

[2]杨华.高职院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模式的研究[J].职业时空,2013(11):27-28+31.

[3]韩光明.基于信息技术的高职课程有效教学模式[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5):40-43.

高职教育技术篇(3)

关键词心理障碍主要表现防治措施

1当前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表现

大学生成长阶段是人生的特殊时期,这一时期的最大特点是波动性和迷惘性,他们正逐步进入成年人的角色,但对社会、家庭而言,因其不独立,思想不稳定,世界观尚未成型,实际仍是“未成年人”。

这个时期心理障碍常表现为偏执、自负、多疑、焦虑、冷漠、狭隘与狂妄等。他们的年龄一般在18~22岁之间,他们的心理活动有其特点,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处于发育的阶段,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存在着不稳定性,自尊心、自信心比较强,一方面追求理想,不断向上进取;另一方面对精神情绪的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比较弱,容易产生极不稳定的日间杂波。当主观和客观发生矛盾,情绪受到挫折时往往悲观失望,甚至无法解脱,紧锢在复杂的心理矛盾之中,致使心理失常而患病,轻者不承认自己有病,虽说能坚持上课,但是成绩十分不理想;重者会做出残害自己或者危害社会的事情,震惊全国的马加爵杀害四名同学案就是个特别的例子。我校也有患心理障碍的学生,他们中有的休学或者失学,有的甚至长期不愈,不仅自己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更给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的精神负担和经济压力。我校有一位男生,无缘无故的焦虑,导致严重失眠,到我校门诊部求治,却查不出任何毛病。整日生活在焦虑不安的痛苦之重,这样的学生如果遇到特殊事情的激发特殊因素的刺激,难免会产生超常规的行为,这些都提醒我们要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和心理,改变以往“见病不见人”的旧生物医学模式和形而上学观点。

2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

2.1适应能力差

2.1.1难以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心理落差大

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所面临的人生第一次考验就是自我心中的落差感。他们同样十年寒窗,他们同样怀着更高的梦想,想象着通过高考能够达到人们价值观念中所说的金榜题名。然而高考下来,无论是基于什么因素,他们未能达到梦想中的“登堂入室”,无奈之下选择了原本没有什么特殊级别差异化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习,但这种落差不自觉显现在他们的心中。落差之二便是新生活的较大改变,大学校园远比中学校园面积大,楼群林立,是个小社会。我国高校采取的是住宿制,步入大学即意味着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过集体生活。在中学除了学习,一切事情都由家长代劳,加上独生子女骄生惯养,上大学后,一切亲力亲为,适应能力不强的就会经常被孤独不安、焦虑所困扰,尤其是习惯了生活环境的大学生到喧闹的城市后,易产生压抑和自卑感。如一位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对满眼灰色的楼群产生厌恶情绪,大脑反应慢,经常出现忘记返回路线的情况。

另外,大学生活的压力让学生觉得自己再不是天之骄子,一枝独秀。校园是个小社会,不是一尘不染的圣地;奖学金的评定、入党、提干等等竞争初见端倪,书呆子不受欢迎,个人的风采和魅力最重要,不再有人把你当作宝贝,很可能从过去的宠儿沦为不起眼的小角色。从个人中心的小圈子到无穷无尽的中这一环,不能很好完成社会化转换,必然产生挫折感,因此很多人进入大学新奇过去后就甘于平庸,雄心壮志不复存在,所谓“60分万岁”不是罕见现象。

2.1.2对学业的不适应,对如何合理平衡职业技能学习和综合素质学习的不适应

中学和大学都要学习,但学习目的和不同。中学时,教师不厌其烦地“传道、授业、解惑”,负责的态度一点也不亚于父母对你的关心。大学则实行学分制,学习完全靠个人,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自学能力强的学生脱颖而出,而有些中学时的姣姣者,由于对大学的学习方式方法掌握不好,加之强手如林,昔日的优势风采不复存在,自尊心和好胜心得不到充分满足,家长和个人的期望值过高,容易产生失落感。

我们把职业技术教育融入高等教育体系,就是响应国家倡导,适应人才对高等技术人才市场的需求,但是也存在一个职业技术和学科分配上的差异,同样学生也存在着有的学生偏强于文化素质,却毫无专业技能的底子,有的学生则是在某些职业技术领域里很强,但他们却存在着明显的问题,就是综合素质的偏低,这些本身的客观基础的不平衡,容易在学习过程中导致心理的失衡,我们有的学生是网络高手,能独立编程,甚至是某些知名门户网站的版主,他们基本上能自给自足地生存,甚至月收入几千元,他们在IT领域里的成就让他们自豪,骄傲,但每每综合下来,几门不及格,一方面我们在倡导挖掘专才,另一方面我们也摆脱不了应试教育的束缚。所以说不同的价值评判标准,使得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心理体系中容易产生混淆和失衡的因素。

2.1.3对状况的适应

家境富裕的学生优越感强,但他们却容易沾染上的不良毛病和行为方式:高消费,不知道节约,不体恤人情冷暖,歌五酒六的生存状态,即便不出现偏差,也会和大多数家境一般的孩子产生隔阂。家境贫困的大学生大都存在着一个普遍的心理,那就是更多地表现出自卑而敏感。人际交往困难,偶尔会对社会态度不良,怀有敌意。这样容易导致性格孤僻,出现人格偏差,面对生活没有信心。

高等职业技术又是个跟社会实际结合得非常密切的教育体系,对社会脉络的把握,对需求的适应,是高等技术教育得以生存的基础。但是,时代进步过程中所伴生的问题,所出现的不和谐因素,会在第一时间反馈和到我们的学生,我们处在市场经济背景下的高等教育的结合部,也是容易遭受负面因素袭击的易感人群。

2.1.4生活自主性的适应

独生子女的家长过度爱护孩子,以及应试教育导致家长学校的过度保护,导致他们缺乏应对困难及心理承受力等的锻炼。当代的教育制度迫使我们的家长让我们从小就走着一条“重点”之路,从小要上重点小学、中学、大学。除了以外的事家长会一手包办,导致许多学生心理发育不健全,虽为大学生心智却还停留在小学水平。当大学生面向社会的时候便有了许多的不适应和不顺心,而他们又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便有了大学生心理樊笼的存在。

同时,我们高等技术教育所倡导的就是自主性和灵活性,我们在技能培养上强调专业技术课程的设置适合社会需要,我们在人才培育上强调我们的学生将来能多专多能,能快速融入社会,能在社会生活中充当尖刀,能快速适应社会变化所带来的对我们技术能力的考验,而这些,对于长期在温室里倍受呵护的孩子,对于还仰仗家长扶持的孩子,一下子让他丢弃拐杖,让他从依赖的心理突然转变成自立自强的心理,是需要一个阵痛的过程,而在阵痛期,是最容易产生心理裂变的。

2.2人际关系处理不当

进入大学,人际交往面拓宽了,复杂的人际关系往往使学生不知所措。中学里的人际关系要简单些,一心只读“圣贤书”,而大学的交往是广泛的,有同学、同乡、师生、异性、社会活动团体等。同居一室的有来自五湖四海,有不同的城乡背景,有不同的方言、不同的性格,他们之间的磨合是个新问题。一些学生个性强以自我为中心,不会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性格内向的学生不合群,孤独寂寞,甚至想逃避现实。激烈竞争中培养起来的大学生擅长单打独干,易于自我封闭,不善与人交流,在恐惧失败的心理下,不敢与人交流合作以防止自我暴露和竞争力的丧失。

2.3难以排除的情感危机

情感问题是大学生这个年龄层不可避免的问题,谈恋爱也成了这个年龄阶段一个不可避讳的话题。我们的孩子有享受美好的渴望,但他们尚不具备承受痛苦的能力,在这个复杂的问题前面他们很难成为强者。

生理心理的变化。高校阶段是大学生由普通教育转向社会就业的阶段。在这个阶段里,男女同学的发育基本上是成人水平,个个体格健壮,处处洋溢着青春的气息。但是,生理变异是心理变异的物质基础。随着生理上的急剧变化,大学低年级学生的心理往往具有封闭性,表现为内隐、曲折、不易形诸颜色,并带有较多的社会性、性,对继续深造或者就业存在着焦虑、对社会上的某些矛盾还不大了解,情绪容易波动,反映比较强烈,具有两极性,一会儿振奋,一会儿又失望。当然,绝大多数同学自我意识在增强,并能作自我调节。但是现在的大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普遍受到溺爱,由于他们的特殊地位,很容易形成孤僻、自私、任性的性格。

3心理障碍的主要措施

(1)设置或分配专门机构,专项管生心理问题,把学校医疗机构、学生管理机构发动起来,主动配合,采取措施,做好大学生思想工作,采取体系化、化、制度化的常设管理机制,切实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

(2)选拔培养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到教育管理队伍中来,在辅导员队伍中强化班主任对心理问题的学习和掌握解决问题的。甚至可以考虑建立专职的心理辅导员队伍,建立一个日常的解决心理问题队伍,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并能第一时间解决问题。

高职教育技术篇(4)

关键词:高等职业枝术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保障体系

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使我国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得以迅猛发展。据统计,截止到2001年底,独立设置的职业技术学院达386所。就广东而育,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5所发展到2003年的33所,此外;还有9所二级职业技术学院,7所主要招收高职生的省级管理干部学院。根据省教育厅的规划,今后还将设立若干所职业技术学院,使高等学校总数达到85所。

由于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过快,在“教育经费投入、教学装备建设、师资队伍配置和教学思想”等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都跟不上学生增长速度要求的条件下,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教学质量上存在严重的问题,表现为:新的高职人才质量观和培养观尚未成为主导理念,办学思想和教学模式陈旧,尚未构建起高水平的高职教学质量的保障和运作体系;教学装备的软硬件建设及其运作水平跟不上升级和转型的要求。如许多由中专、中师升格而来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其教学管理还沿袭过去中专的理念和模式,专业设置向普通高等教育的本科院校看齐,把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办成了普通高等教育或成人高等教育的“压缩饼干”。没有按照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办学思想和教学规律办学,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障。因此,及时针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质量及评估问题进行研究,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一、新时期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质量观和培养观

(一)必须确立新时期的“知识+能力+素质”的高职人才质量观和培养观的办学理念

1.树立全面能力观、素质观是构建新时期高职教学质量观和培养观的先导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这三个基本特征对纠正以应试为目标的教育弊端有着重要意义。另外,发达国家职业技术教育的实践证明,技术与职业的综合能力培养是高级应用性、技术型人才培养的主要特征。新时代需要的是有能力、高素质的人才,没有正确的质量观;所培养的人才就不能满足社会需要。因此,我国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首先要明确培养目标与教学目标,如果对培养目标与教学目标都不明确,则难以评价教学质量高低。可见,正确的教学质量观和培养观,为构建教学质量运作体系和保障体系提供了广阔的视野、清晰的思路和高新的境界。

2.全面了解高职教学质量的影响要素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

一般来说,教学质量由教师工作质量和学生学习质量两部分组成;是学校办学水平和教学水平的重要反映。

教学质量有以下特点:一是综合性和整体性,即受多种条件和多种因素所影响与制约,是多种指标的多层次的综合,是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和教学水平的最重要的反映与体现;二是差异性和可比性,即不同时代、不同学校、不同办学理念、不同师资水平、不同生源、.不同教学装备、不同管理能力的组合,或者在相同条件下由于不同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不同,其教学质量的水平也不同,而不同的教学质量指标反映了不同的办学与教学水平。

由上可见,影响教学质量的要素——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由时代、学校、办学理念、师资水平、生源、教学装备、管理能力等因素组成。这些因素既包含物质条件,也有主观条件;既有时代性问题,也有具体院校的个体问题;既有社会人才需求新标准问题,也有办学者对新的教育理念的认识与认可问题;既有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和经济、科学技术发展水平问题,也有不同教育类型所对应的培养目标、教学目标及所采用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所引出的不同评价标准的问题。专业、课程、教材、教学计划、管理制度、教师、学风、教学装备等共同构建了教学质量形成的基础要素。研究教学质量,不仅仅以达到更高的教学质量水平指标数为目的,更重要的是清晰地认识和了解影响教学质量提高的要素,以及如何控制和推动这些要素的发展,从而促进整体教学质量水平的稳定及提高,建立起教学质量的运作体系和保障体系,使教育健康发展,更具竞争力。

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具有与普通高等教育、中等教育不同的培养目标、教学目标或培养层次,当然其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不同,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评价标准不同,教学质量的运作体系和保障体系也不同。所以,研究、了解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质量的影响要素,是搞好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学质量建设的根本。探索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质量及评估的理论与实践,不仅对职业技术教育理论界,而且对办学者都有极大的意义。

(二)必须看清当前高职教学质量及评估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当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质量及评估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既有教育理念问题,也有管理能力问题,还有教学装备问题。

1.教学装备中软、硬件的增补速度跟不上学生的增长速度

经过扩招,广东的高教人学率从1998年的8.1%增加到2002年的15.3%,在校生规模接近翻一番,但教育经费却由占GDP的3.1%降为2.79%。由于教育经费向重点建设院校倾斜,分到新创立的最需要支持但被认为是“二流”院校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已难解燃眉之急。特别是一批经济不发达地区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创办时承诺投入的资金迟迟不到位,其困难程度更加突出。这些院校除了无法改善教学装备外,师资队伍的待遇也受到严重的影响,高素质的师资和管理人员留不住、引不来,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2.教师的增长速度跟不上学生的增长速度

许多院校、许多专业教师数量严重不足。许多院校师生比达到1∶30,甚至更低,是全国师生比最低的两个省之一。许多教师每周上课20学时以上,有些教师周六、周日都有课,没有时间认真备课和学习,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3.教师思想水平跟不上学校升格与转型

许多由中专、中师升格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在教学思想上还未从中专上升为大专,学术理论和技术技能教育水平尚未从一般专业教育提升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同时,由于没有经过或尚未进行升岗教育的理论与教育技术培训,教学方法、教育技术还停留在传统普通学校教育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传授上。由于教师的待遇不高(特别是经济落后地区),许多教师不能专心投入教学工作。

4. 管理理念、管理体系的建设问题

由于许多院校是新办的,许多院校领导尚未从领导中专的思想理念和水平中摆脱出来,还停留在原有意识与形态中,自觉不自觉地用过去的判别标准衡量工作,还用中专的思想理念甚至传统普通学术教育的思想去指导教学。许多人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办学和教学规律缺乏深入了解,同时也缺乏领导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办学和教学的实践。管理队伍也和领导干部一样,许多人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办学和教学规律缺乏深入了解,也缺乏管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办学和教学的实践经验和管理水平。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需要加强职业技术教育理论学习和提高管理能力,探索实践,总结经验。另外,一套成熟的管理制度和管理运作体系尚在探索之中,无法有效地保障教学的质量水平,许多教学改革尚在酝酿之中,无法产生效益。

5.生源基础问题

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招生分数从350~500多分不等。尽管不能单用分数来衡量学生的水平与能力,但文化基础水平差距过大使教师难以施教,这就要求教师及管理工作者探讨和研究,找到妥善的解决方法。

此外,许多院校教学计划的设置、教材的建设也存在着升格和转型的问题。

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运作体系的构建

(一)加强教学管理法规建设是构建高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管理运作体系的制度保证

科学的、高质量的管理是依靠制度的管理。一所学校的教学质量只有依靠制度才能保证。这个制度包括教学管理运行法规和保障法规,以及教学质量评估考核法规。

制度管理包括:制定科学的、高质量的教学管理制度系统,确保教学秩序高效有序运行;严格执行教学管理制度,依据制度要求进行教学软、硬件建设;建立教学质量评估监控系统;与时俱进,根据新的形势与要求,进行制度创新,及时修订不合理或不合时宜的旧的规章,保持制度管理的先进性。

教学管理运行法规和保障法规,以及教学质量评估考核法规,是按照高等学校管理运行机制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教学目标和教学规律制定出来的。当然,制定制度时应充分考虑本院校的专业建设等现状,也应融入其他院校先进的理念和做法。这个法规制度包括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学分制管理法规、学籍管理法规、教学质量评估捡查考核法规、教学和教务管理人员的职责规章。评价学校的教学质量是否有保障,其教学管理秩序运行是否顺畅,第一就是看这个制度是否科学、是否符合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教学目标和教学规律、管理规律。所以,制定一整套科学的、高质量的管理制度,是构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运作体系的根本保证。

一些学校虽然进行了学分制管理试验,但由于我国目前的教育制度还不利于学分制的实行,致使学分制成为学年学分制等不完全学分制,从而制约了包括学分制改革在内的教学改革的实施,也制约了教学管理新机制的实施水平。尽管如此,通过努力,仍可以制定出许多比较先进和切实可行的改革措施。

(二)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是构建高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管理运作体系的贯彻、实施保证

扩招后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在升格和新建中产生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只有构建新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运作体系,才能实现其新的培养目标和教学目标。这个保障体系和运作体系,实际上就是教学管理体系。

对于教学管理体系,许多人只注意它的服务功能,而很少运用它的保障功能和监督功能,更少运用它的创新功能和建设功能。当前教务处、系、教研室等教学管理机构,在教学管理方式上已呈现出种种不适应现象,比如,仅仅是安排一下课程,不能担负起质量监控的任务;没有从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运作体系的高度去要求;缺乏创新和建设保障体系和运作体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亟待提高,对教育和教学理论的研究普遍不重视,理论水平和管理水平不高;系级管理松散,缺乏专业管理特色。

当然,教学队伍和管理队伍的建设,既强调教学理念和管理理念的建设,又强调队伍的素质、能力、数量、梯队建设。

形成正确的教学理念和管理理念是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运作体系的灵魂,破除旧有教学与教学管理体制和传统教学观、管理观是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运作体系的前提。

形成正确的教学理念,就是形成正确的教学质量观和教学方法观。《21世纪高等教育展望和行动宣言》(1998,巴黎)指出,“高等教育的质量是一个多层面的概念”,要“考虑多样性和避免用一个统一的尺度来衡量高等教育质量”。传统的高等教育质量观是一种知识质量观,以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学术水平的高低来评价。当前,社会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不仅需要他们能掌握过硬的技术、能力,还应具有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等素质,要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因此,评价高职教学质量,要改变传统的人才观与质量观,不能用传统的高等教育的学术取向与标准来规范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质量,必须转到“知识+能力+素质”的评价观上来。

高职教学质量观包括:坚持德、智、体各方面全面发展;坚持能力培养与素质培养相结合;坚持共性与个性发展相结合;坚持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坚持取得综合能力与加强动手能力相统一:坚持学校评价与社会评价相结合;坚持“双证书”制。

高职教育教学方法观要求:以养成职业能力和整体素质为第一目标;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既注意共性又注意个性,因材施教;传授知识和传授技术、技能相结合;坚持课堂教学和课外教学相结合;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联系,循序渐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坚持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实训相结合;坚持产、学、研相结合,提倡校企合作;坚持采用教育技术与现场实际操练相结合;坚持专职教师教学与兼职教师教学相结合。

正确的管理理念的形成,一是按照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规律管理;二是以科学管理、制度管理取代无序管理;三是以教学质量评价为导向;四是充分运用毕业生的社会人才市场评价反馈信息,对学生进行导引。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构建高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管理运作体系的基本队伍保证

教师队伍建设问题是当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非常突出的问题。缺少教师,教学就失去了主导,教学秩序就无法运行,当然就不可能谈质量了。

教师队伍建设有量的建设和质的建设两方面。

前面已经指出,扩招后的非常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教师的增长速度跟不上学生的增长速度而造成总量不足。总量不足既有发展过快引入不及时的问题,也有受政府迟迟不给行政编制的问题,还有由于地区经济落后或本校经费困难、教师待遇低而引不进人才的问题。这个问题经过政府和各院校的努力,可在2~3年内缓解。

教师队伍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根本保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队伍的特殊性,“双师型”教师队伍是保障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

教师素质的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中最重要的任务。教师素质建设分为人员梯队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教学思想建设和教学方法建设等。教师梯队建设包括年龄梯队建设、职称梯队建设、学术梯队建设三种。年龄梯队建设、职称梯队建设由人事主管部门和各教学单位来解决。当前由于总量不足,许多院校根本无学术梯队可言,许多院校一个教师上几门课,许多院校没有或很少有正高级教师,许多院校硕士、博士总量偏少。

“双师型”教师队伍在教师总体上既有学科带头人也有技术带头人,既有教授、讲师也有高级工程师、技师,既有专职教师也有兼职教师,教师既能上讲台又能当师傅,提倡既有教师职称也有工程、管理系列职称。建设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目的是加强实践应用技术环节的教学,使学生成为高级应用性、技术型人才。目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刚刚起步,估计这个“硬伤”也要用10年左右时间才能逐步解决。

教师绝大多数都是普通理工科院校或普通师范院校培养出来的,没有接受过职业技术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培养训练,受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影响很深,要转变过来很不容易。当务之急是对他们分批进行职业技术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的培训,同时鼓励他们参与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理论课题的研究和教学方法的探索。教育科研和教学主管部门以及有关院校,有意识地加大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教育理论和教学研究课题的投放量,使每所院校都有若干个布点,从而推动他们参与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理论课题的研究和教学方法的探索,使他们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不断得到提高。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改革的一项重要工程是推行计算机多媒体教学。

(四)加强教学装备硬件建设是构建高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运作体系的物质基础保证

教学装备硬件是教学工作的物质基础条件。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技术性和应用性训练特性,决定了它应比一般普通高等教育相应的专业需要更多的教学装备硬件条件。据统计,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设备费比一般普通高等教育相应的专业多0.5— 1.5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没有技术性和应用性训练的设备,在纸上、口上谈技术训练、机器械操作是不可能取得成效的,学生的知识与技术技能水平是无法实现的,离开设备、离开了教学装备硬件淡教学质量,只能是一句空话。

由于许多学校、许多专业是新办的,整体投入不足,其教学装备硬件建设往往达不到技术性和应用性训练的要求。一些学校、一些专业采用“校内不足校外补”的办法,要求企业伸出援手。但是,我国缺少校企合作的传统与机制,这种合作常常不稳定的、不真诚,有时往往是短暂的。这种条件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技术性和应用性训练缺乏保障,造成教学的运行秩序和教学质量不能得到保障。地方政府和行业部门应树立抓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就是抓当地经济发展的观念,在办学经费的投入上起主渠道作用。同时,学校争取企事业单位参与合作办学,提供实习实训基地,也是一条重要渠道。因此,加强教学装备硬件建设,及时争取政府的资金投入和建立校企合作的机制,建设好校内外的实验、实训、实习基地等教学装备硬件,是构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运作体系的物质基础保证。

(五)加强学生学习能力和学风建设是构建高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最终实现的保证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学习能力和学风建设,其核心动力是“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评价指标是整体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水平。其评价的一大指标是以动手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为主要亮点能力之一的职业综合能力获得,以及政治人文素质、科学技术文化素质为内涵的素质养成。勤奋创新、刻苦钻研、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相结合,是新型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学风。学校培养的目标就是将千万学生培养成为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级应用性、技术型人才,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运作体系的一切工作最终落脚点就是学生。可见,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风建设是构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运作体系最终实现的保证。

(六)高职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建立是构建高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监督控制保证

1.充分认识高职教学质量评估的意义并了解其体系框架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质量评估的目的在于“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进一步促进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管理运作体系的建设,发现并及时改进教学中影响教学质量存在的各种问题,推动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教学与各项工作的健康发展,争先创优,使学校更有竞争力。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构建原则是:系统性和可行性相结合;方向性和科学性相结合;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特殊性和普通高等学校的一般性相统一;定性和定量相结合;随机评价和定期评价相结合;公开性与公正性相结合。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有部级、地方政府的评估体系,也有院校自身所建立的评估体系。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质量的评估,首先要看评估体系的质量。评估体系是一个指挥棒,它的基本要素、权重、评价指标的质与量都左右着整个教学活动,评估体系的建设质量常常是教学质量的提升,也影响整个教学管理的进程,牵一发而动全身,切不可忽视建设水平问题。

在评估体系的建设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目标与评估目标的确立;评价原则的高职属性必须反映高职教学基本规律;体系分优秀评估和合格评估两种;定性和定量应与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及该体系方案所实施的对象院校的教学水平相关联,达到推动后进、激励先进、评建结合、不断进步的目标。

2.充分发挥商职教学质量评估在教学管理中的作用

一要建立新的教学管理机构及管理模式。建立教学督导委员会;建立有校外技术专家和管理专家参加的专业建设委员会;建立教师委员会和学生信息员等多种形式组成的管理机构,以及带动这些机构运作的管理模式。这些教学管理机构及管理模式能加强教学质量的管理,促进评价达到客观公正、实事求是、推动后进、激励先进、评建结合、不断进步的目标。二要建立新的管理制度和评估方案,使管理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如建立教学事故处理制度、教学计划执行检查制度、定期听课等教学质量评估检查制度、学生学习质量定期分析制度、教学质量信息反馈制度、毕业生定期抽样评估反馈制度等,达到教学信息监控、教学督导监控、教学管理监控、社会反馈监控的目标。

三、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质量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确立“知识+能力+素质”的教学目标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价,首先依据的是其特定的培养目标。办学者和教学者对培养目标是否清晰明确,教学过程是否按照培养目标、教学目标去组织实施,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质量保障的基础。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教学目标是培养应用性、技术型、管理型人才。这样的人才,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和“知识、能力、素质”较高是其显著的特点。由于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性缺乏了解,许多升格和新设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办学者和教学者对培养目标缺乏深刻的体会,习惯于模仿普通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满足于传统的人才培养做法,走的是以学科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没有按照技术与职业岗位、岗位群的“能力与素质”构成去研究教学,没有深层次地思考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和发展后劲的问题。

(二)确立“知识+能力+素质”为中心的教学评估方法

当前,许多职业技术院校的办学者和教学者,评价教学质量时仍简单地采用传统的评教师课堂授课质量的方法,不注重实验、实训课程的教学质量。实训课程往往只作为专业课程的补充,不作为独立课程来建设,测评学生的成绩不是以“知识+能力+素质”为中心。

实训实习教学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中占相当大的比重,有些专业的理论知识教学和实训实习教学比例达到1∶1。做好实训实习教学应做到:以培养学生综合技术和技能为宗旨,深化实训实习内容及教学过程的改革,将实训作为一门重点专业课程建设,而不是只当成一个附属于专业理论课的实验;改善实训条件,提高教学质量,抓教师整体教学和技术能力的培养,加强实训教材建设,加大实训中心的投入,改善实训条件;加强校企合作,建设校外实习实训基地;采用多层次、多类型的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开发学生的创造性、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制作或利用实训课件,提高学习效果;节约设备硬件投入量及经费,强化基本技能训练,鼓励和促进特殊能力的培养;提倡个性发展,开展科研与创新活动,促进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提高,加强创新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

(三)正确处理好“知识、能力、素质”三者之间的关系

“知识、能力、素质”是教学目标的三大构成要素,也是教学评估量化指标的三大构成要素。“知识、能力、素质”在教学目标中各占多大比重、有多大的游离度,是判别教学是否能达到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标志。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知识、能力、素质”和普通高等教育的“知识、能力、素质”是不同的,这是由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规律所决定的。

(四)确立由新的教学及实训质量管理等系统组成的监控机制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质量必须由监控机制来保证,要有机地协调一致,按照一定的程序与系统,有机地运行。监控系统由教学及实训质量管理系统、教学质量信息管理系统、质量督导系统;发展战略制定系统等组成。

许多院校的教学质量监控偏重于课堂教学,领导、管理者和教学者对理论教学的监控较为重视,而对实践性教学环节监控不力。对教学质量的评价没有摆脱普通高等教育(或中专教育)的模式,没有建立起一套符合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特点的质量评估体系。教务处及各教学单位对教学监控较为严格,对教学秩序事故处理比较及时,但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能力与素质培养、实训与实习环节、考试与考核方法等缺乏有效的监控;对教师的教学理论素养较重视,对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技术文化素养较为放松;缺乏教育创新的评价与推动机制;对学生理论知识的考核较为重视,对学生的实践动力、操作能力缺乏有效的考核办法;重视学校自身的评价监控,缺乏引入社会的评价监控机制。

(五)确立创新教育和教学的改革创新机制

教育部部长周济强调,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他指出,在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情况下,尤其要重视质量,高等学校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质量……必须从根本上把教学作为中心工作……创新是高等教育的灵魂,是高教快速发展的不竭动力。

他的讲话切中目前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发展的要害,指出了问题之所在。政府主管部门、各院校应引起高度的重视,采取有力的、切实可行的措施,解决当前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发展的瓶颈问题,为教学质量总体水平的提高出谋出力。除了抓“强化管理、从严治校、稳定教学秩序、加强督导评估;深化改革,不断加大教学投入”,还应着力“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下一步教育改革的重点,加强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创新,不断推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各院校应针对自己存在的问题,认真进行研究。不论从教育质量理念,还是教学装备软硬件建设,从教学方法探索到教学管理评估等,都要一一梳理,找出问题的症结以及解决的办法。我国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没有现成的经验,只有勇于探索,才会尝到胜利的果实。

[参考文献]

高职教育技术篇(5)

【关键词】高职教育 实践教学

进入新世纪,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取得明显成绩。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规模快速增长,布局更加合理,发展思路进一步明晰。

在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怎样实现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办学特色、教学质量、办学效益的目标,实践性教学举足轻重。

一、实践性教学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的重要性

经济全球化趋势使我国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面临前所未有的紧迫感。我国目前人才结构严重失衡,实用性技术人才和熟练劳动者严重缺乏。据调查显示,北京市技术工人中,高级技术工人仅占3.5%。正是高素质工人的缺乏,导致产品质量无竞争力。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需要具有创业精神的第一线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我国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主要依靠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这给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和竞争。而显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竞争优势的关键就是实践性教学。实践性教学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如何开展实践性教学

1. 明确培养目标 坚持三个“面向”

按照培养目标去组织实施实践性教学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质量保障的基础。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结合我国的社会实践,明确提出其培养目标是以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管理人才为培养目标。在开展实践性教学活动中,要始终坚持三个“面向”,即“面向市场、面向企业、面向岗位(群)”,培养适销对路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 理清思路 强化实践性教学

强化实践性教学,首先要明确实践教学思路。要以职业岗位能力为中心,去组织实践教学,以满足职业岗位(群)和技术领域需要为出发点设置专业,突出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

走工学结合的道路,树立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过程质量观,提高实践性教学的地位,保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特色鲜明。加大实践性教学的时间比例,强调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侧重于职业技术能力的掌握与提高。鼓励教师采用现场教学、案例教学、模拟教学、演示教学等方法进行教学。

3. 注重“一专多能”型人才的培养

企业还需要“宽口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比如销售人要懂维修,技术人员要了解市场,掌握推销技巧;建筑专业施工技术员不仅要懂土木结构、水暖通风、电气安装初步理论,还要学习经济核算、组织管理方面的理论;此外还要具备较强的专业基本技能和与生产过程相关的基本技能。如汽车维修通用基本技术、特定车型维修技术、专业英语与获取信息的能力等。

因此,在实践教学中,要高度重视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养成,坚持实行“多证书”制度,大力开展职业资格认证。主要专业职业技能训练内容与国家职业鉴定全面接轨;大力推行“一专多能”工程,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技术技能,增加新的就业优势,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4. 建设高素质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

打铁先需自身硬,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需要一支既有专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技能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 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要坚持培养与引进、聘用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通过多种方式不断提高学校中、青年教师的专业实践技能,使他们真正成为高素质的“ 双师素质”教师;另一方面积极面向社会、面向企业引进、聘用高、中级技术人才来学校任教。他们都来自生产一线,既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又有着熟练的操作技术及丰富的生产、管理经验。他们承担校内实践课的教学任务,可进一步增强“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实力,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高素质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为高质量地完成实践教学任务、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应用型人才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5. 加强实践性教学基地建设

实践性教学基地建设工作,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等职业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基本条件之一。

实践性教学基地建设工作应以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为主旨,以行业科技和社会发展的先进水平为标准,以学校发展规划目标所设专业的实际需要为依据。充分体现规范性、先进性和实效性,与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相一致,形成真实或仿真的职业环境。

实践性教学基地建设要坚持校内、校外实践性教学基地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其联系教育与市场的桥梁与纽带作用。

建立功能齐备、仿真性强的校内实训基地,让学生“真刀真枪”进行训练,做好工学结合文章。

与企业、行业、科研单位合作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开辟合作育人新途径。

高职教育技术篇(6)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高职院校教学;应用

1引言

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科技水平的持续不断进步,致使如今的通信网络技术应用更加广泛全面,在高职院校的教育中,现代化教育方式已经得到普及,在以后的教育里,现代科技教育方式将会持续处于高职院校教学的重要地位,并不断得到完善与创新,从前单一以教师为课堂中心的教育方式将被打破,教师会变成一个引导者,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现代教育工具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自由性也使得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不断扩大。现代技术必将推动教育方式的进步,使教育方式更现代化、更多样化,现代教育的不断进步在促进学生学习的同时为教师教学提供便利,对我国的高职院校教育质量提高有重大意义。

2高职院校中现代教育方式的意义

(1)推进高职教育的大众化进程。现代教育为高职院校教育提供了新的教育方法与教育场景,这不仅仅为高职教育提供了一些新便利与创新,例如微课堂、直播远程上课等,而且,这种现代化教育方式也更加开放,更加公平,给更多学生更广阔的学习平台,使各个高职院校的学生拥有更多的学习机会,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接受到全国各地各个学校老师的教学,推动了高职院校教育的大众化进程。

(2)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注意力难以一直集中在课堂中,但是现代新型教学方式,会在一定程度上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习效率更高。兴趣的培养在对于新知识的学习中十分重要,当学生对一项知识有了兴趣,教师教的更轻松,学生也学的更开心、更充分。现代教学技术可以用许多不同的方式将教学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习的知识更加直观、形象、灵活,便于学生的学习、记忆与理解,同时还能激发学生对于该课程更深层次的联想与解析,更甚者能够使学生形成对于该课程的独到见解,更加强了对于该课程的学习兴趣。

(3)更新教育理念。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不同,如今的现代化教育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起到引导与辅助的作用,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主动获取新知识,并尝试构建自己的学习体系,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选择适当的时间学习,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不同的教师和不同的教学课本,使学生的学习个性与创造性更加鲜明,使高职教育体系产生新的教育理念。

3现代教育在高职院校教学的应用

(1)多媒体和网络平台教学。课堂中,通过投影仪、计算机等各种新时期多媒体设施将上课所需课程资料展示出来,使学习的知识更具有画面感,更加形象化,学生能够更快速、深层次的理解所学知识,并且将其吸收利用。课堂外,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应用和多媒体信息库技术进行扩展学习、复习,还可以利用学校的网上官网查看学校近期的动态、通知等一系列教学安排,同时,也可以查看自己个人的培养方案完成情况和自己未来的学习任务等,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在网上进行查阅、操作。除此之外,一些学校会有自己的图书系统和知识库,学生可以进入进行浏览、查阅,寻找到所需的知识。当然,学生也可以进行全网答疑互动,和更多的人一起沟通、学习有关知识,大家通过沟通获取更多自己尚未注意到的别人独特的见解,能对学习有更深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如今的网络直播课程也获得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与喜爱,直播课可以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更加紧密,使教、学双方拥有更多空间,更高的自由度,也使学生有更高的学习自主性。

(2)电视和手机端教学。电视教学顾名思义就是将教学内容通过电视展示出来,同样的,电视教学也融合了相当多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材料,能够使教学更直观生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主性,这些是电视教学存在的优势,但是电视教学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可避免的劣势,比如缺少学生和教师的互动性,以及知识的实时性也难以保证,教学进度难以进行有效便利调节。而手机端教学就可以有效的避免电视端教学中的不足,学生可以通过下载手机中的学习软件进行学习,同时也可以在软件中进行交流、沟通,对所学知识提出问题并给出一定的学习反馈。

4提升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院校教学中的应用

(1)加大相关部门的管理力度。我国十分支持目前教育的发展,但是对于教育方面的需求来说,是不足够的,仍需要加强重视,有些方面仍旧做的不够到位。如,教学设备更新不够及时,在进行现代化教学时仍会有设备不够新,设备的兼容性不够强导致的教学材料的使用出现故障的情况。第二,对于设备的利用程度上的划分不够,既要避免不用设备的情况出现,也要防止滥用设备的情况,这就需要相关部门深入到各高校中,与教师进行有效沟通,对教师使用设备情况进行记录和管理。第三,对于电子设备来说,出现故障是在所难免的,这就需要定时的维修和更新以便不会给教师上课时造成不必要的困扰。

(2)教师的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合理运用。教师应该通过充分有效的学习,将现代教育技术牢牢掌握在手中,避免因对设备的不当处理造成设备的损害和对教学任务的不利影响,熟练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使现代教育技术的用处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来。同时,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班级学生的基础情况对不同的现代教育手段进行选择,不能完全依赖课件,也不能将教学内容一字不动的照搬全抄到课件里,需要加入自己的思考,全面但却有针对性的对教学内容进行讲解,并且将一些优秀的传统教育方式和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为高职院校培育出全面性人才。

高职教育技术篇(7)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冲击;翻转课堂;交互方式;校园云平台

中图分类号:G728.8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7-000-02

一、现代教育技术的类型

随着网络的在生活中日趋普遍化,教学活动越来越借助于应用计算机技术。现代信息技术中的视觉、听觉的广泛应用比起传统的教学模式,优越性越来越强。现代信息技术是一种智能技术,借助以电子信息技术的手段,对各种传感信号的信息如文字、声音和图像等,在电脑信息中进行加工、储存和传播,最后呈献给学生的是辅助理解,传输方便,存储丰富的模式。很多学校兴起了微课、慕课、远程教育等基于互联网的课程教学模式,推出精品课程。

现代教育技术的类型包括以下三种:

(一)多媒体

在多媒体课堂上呈现的丰富内容的多媒体课件,使学生脱离的听觉的疲劳。多媒体技术成功地把文字、图片、声音、视频融合在一起,在展现教学教学组织的多元化的同时,最大限度的抓住学生课堂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通过动态播放幻灯片,插播视频,软件演示等方法,打破了传统课堂黑板教学的限制,满足学生的体验多元化,增强学生学习的个性化和主动性。现在,多媒体已经广泛运用现代高职教育,很多课堂都是采用多媒体教学。一方面,实现寓教于乐,灵活的调动学生的知识理性认知和生活的情感认知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引导学生通过更加细致的认识到现象与本质之间的内在联系。多媒体技术的直观呈现,很大力度上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二)虚拟软件

虚拟现实软件技术即以计算机技术和硬件为基础,应用一些软件开发商根据工作业务流程开发出来的可仿真操作的应用系统,最终建立一种完全虚拟的软件环境,学生在这种基于企业真实办公环境工作和基于企业真实办公流程的环境中学习,如同真实工作一样,有工作目标、工作岗位、工作任务,学生一项一项去努力完成,去和其他公司竞争。教学软件的极致开发,很多高职院校越来越意识仿真软件、仿真实训室在培养技能型专业人才的重要性。学校通过建立仿真实训室,学生不必到真实现场实地参与实践,很大程度地避免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带来的意外事故和人身伤害,却能高效的完成近似实际工作的相关实践知识和技能,能为更好的到企业顶岗实习打下良好基础。

(三)互联网

由于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学生对电脑和手机的依赖性越来越强,网络上犹如一个丰富的藏书库,有着浩如烟海的信息存储,学生能够很快捷地搜索到自己所需的资料。而且,互联网信息的传播可以提高精品教育资源利用率,实现精品教育资源的最大化共享。信息技术的传播使得网络视频教学、远程辅助教学等突破时空限制的方式在高职教育中得以运用。任何一个学生不再被限制在固定的地点里或在同一时间里,学生在假期也可以选择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辅助完成课堂学习目标。

二、信息技术发展给高职教育带来的冲击

(一)教学内容丰富化

教育信息的海量出现,各种资料库得以建立,这些对老师老说面临极大的挑战,学生的获取信息量有可能比老师还多,只是他们不擅长整合。在这种情况下,教学内容包括知识和技术两方面的结合,更加丰富。一方面要消化、吸收、整合信息到教学内容中;另一方面,课堂的组织要根据现代信息技术的参与程度与调整教学内容,合理设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再是死记硬背,哪些是靠信息程序可以完成的,哪些是学生必须够用的理论的知识,培养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有所变化。

(二)教学方式多样化

丰富多样的教学信息资源,迫使全新的教学方式不断涌现。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的粉笔黑板式的教学手段,开始被多媒体、资源库、师生交互环境等计算机及网络所提供的集成化的教学取代。现代信息技术为教学创造无可比拟的先进环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求教对象,多渠道获取学习资料等,学习更加自主。教师的作用一方面是引导学生自行建构知识,一方面是营造学生学习主动学习的氛围。使教学达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培养创新精神的要求。教学手段上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这一条件支持,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究成分。

(三)网络学校使交流无限延伸

一些沿海的重点高职院校通过开办网络学校,使他们的先进教育理念、信息资源、师资力量等得到大力传播,引起兄弟院校的借鉴,使学校的影响迅速扩大。网络学校的优势在于它突破空间限制,衍生出无穷的办学组织方式。这些将对目前独立的学校的产生强大的冲击,迫使高职教师走出自己的小圈子,突破传统,学习沿海地区高校的教学模式,在开放的背景下寻找交流和突破,高职课堂教育也得顺应潮流。

三、现代信息教育技术下高职课堂模式改革

(一)统整教育信息资源

面对海量信息,高职教师要学会游泳,而不是淹死。教师统整教育信息资库,要把网上教育信息和自己所在学校的教育信息有效组合,筛选和整合的内容必须有广泛度、前沿性和针对性。在这个要求上建设属于自己学校风格和特色的课程信息资料库。配套的,还需要开发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材,教材采用不同的编写方式,以提出问题,指导解决思路和策略的思路,以顺应网络信息资料的挑战。

在与学校接触的信息资源网络窗口中,要为学生考虑,设计学生便捷高效的获取信息的方式,体现以生为本。要将信息分类,如课程精品信息,课程视频信息,课程模块化信息,课外拓展信息等,节省网上搜索时间,信息直达用户,提高学习兴趣。

(二)重新建构学习流程

一般情况下,学生学习是通过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来实现的的,这是“信息传递”;学生学习的消化是在课后由学生自己来完成的,这叫“吸收内化”。在现代教育技术的辅助下,可以实现现在流行的“翻转课堂”的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流程进行了重构:在课前,老师上传相关教学视频和在线的各种辅导资料,完成“信息传递”;在课堂,师生互动,解决学生的学习困难,适度的延伸讨论,头脑风暴式的完成“吸收内化”。学在前,教在后。学生占有学习的主动性,教学具有针对性,而不是盲目的知识传递。

(三)设计开放的探索交流模式

1.人机交流。指学生单方面学习计算机上的信息资源。对于教师方,将自己制作或下载课件,视频资源,储存在服务器、自己的公众号上或者到学生QQ群中,然后及时更新资源,教师必须组织好教学思路和设计思考问题,帮助学生更好的接受学习内容,适当的加深加宽。学生按照老师传倒机器上的资料进行主动的学习,这种单向的学习依赖于学生有很强的主动性和探索性,需要课堂的老师检查回馈,还需要老师督促。

2.生生交流。这是交流方式类似不限时间地点的小组讨论。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建立QQ群、微信群,建立微博等功能与远程的同学以及网上的其他学校学生相互交流和谈讨。可以分小组进行,小组同学分得共同的目标,通过同学间协作、交流,争吵,各种观点和各种措施的辩论,提升个人学习的局限性,能找到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可以不分组,只交流学习心得和体会。

3.师生交流。教师的交流是最重要的。一方面是课堂上交流,可以面对面的表达观点,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疑难。另一方面是通过媒体社交平台进行交流,高职教师还可以建立公众号,树立自己特色的教育方式,更新动态,与学生一起学习探讨,实现时间与空间上的同异步交流。

(四)创建云平台的管理模式

由于现代教育信息资源的丰富化,学生对信息平台的使用也越来越频繁,要存储的信息也越来越多,学校硬件的更新和升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大量资金的投入对学校也是一个难题。而多元化的学习的方式是学生学习不再限于课堂,这就造成了硬件落后于开放式学习之间的矛盾。随着云技术的完善,大量人开始使用云存储,这样的方式也给校园网络建设带来的发展机会。校园建设云平台能给学校的管理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云平台给教学模式带来的极大的好处,一人一号的虚拟平台,使教学管理过程更加便利,学生学习更加自主,考核方式更加合理,还能实现无纸化存档化。

四、展望

教育技术绝不是强加于传统体系上的一堆仪器,现代教育技术全方位的影响使高职教学模式的改革也必须全方位,高职教育是深入探索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我国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式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宋安国.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职业学校教学模式创新.河南教育(职成教版),2016(01).

[2]郑飞.论述现代教育技术对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促进[J].鸭绿江(下半月版),201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