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农村养殖技术论文

农村养殖技术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2-07-08 23:46:23

农村养殖技术论文

农村养殖技术论文篇(1)

关键词:农村;畜牧养殖;技术推广;应用价值

畜牧养殖业技术的推广对于发展畜牧业生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政府也大力支持畜牧养殖生产,给予了大量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但农村畜牧养殖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1进行农村畜牧养殖技术推广和应用意义

1.1促进农村生产意识的转变。过去人们从事农村畜牧养殖行业,收入微薄,主要是为了养家糊口,所以农民一旦有机会就会进城打工而不愿意继续在农村从事畜牧养殖,农村畜牧养殖产业一度面临着荒废[1]。但现在有所不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肉类、禽类和蛋类的需求也逐渐增多,所以畜牧养殖产业是一个可以获得丰厚经济效益的热门产业,进行农村畜牧养殖产业技术的推广,可以让农民意识到畜牧养殖产业的价值,从根本上转变农村生产意识,让农民不仅可以依靠更少的人力进行更多的生产,在满足自家生活需要的同时还可以运用先进技术,为农民提供创业发展机会,走向发家致富的小康之路。1.2提高农村畜牧养殖人员专业技术。畜牧养殖工作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它会运用到许多复杂的专业知识,尤其是在大规模生产当中,仅凭经验已经不能满足生产需要,所以畜牧养殖技术的推广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养殖人员没有相关的专业知识,很容易造成经济损失。养殖人员需要有扎实和丰富的植物学、动物学基础以及一定的医学知识,还要对现代应用设备有充分了解,因此,养殖人员要提高自身知识和专业技能,更快地应对生产当中出现的问题,为农村畜牧养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有力的保障。

2农村畜牧养殖技术推广中存在问题

2.1对于技术应用有难度。由于畜牧养殖产业历史悠久,在长期发展当中,根据经验形成了属于自己的一套养殖模式,再加上农民普遍文化程度有限,不注重对于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也没有积极的去借鉴国内外优秀的养殖方法,所以对畜牧养殖技术的推广带来了一定的困难。2.2畜牧养殖技术的推广方式还不够完善。当前,畜牧养殖技术的推广方式还比较单一和落后,主要是采用宣传或是培训的方式。但这些方式对于农村畜牧养殖技术的推广还有一定局限性,只是对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并不能进行实战性演练,不能达到很好的推广效果。2.3推广的知识不够先进。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的畜牧养殖人员所掌握的养殖技术都比较落后。加上受到经济条件因素的限制,即使是有专门的人员在农村进行推广,推广知识也不能适应对于畜牧养殖技术的实际需求。造成技术上的匮乏,经济效益也无法提升。

3优化我国农村畜牧养殖技术推广和应用建议

3.1推广人员自身素质要提高。农村畜牧养殖技术需要的知识储备非常丰富,这就要求进行技术推广的人员自身要有相当的职业素养,对于技术推广人员也要进行相应的培训工作。3.2政府要加大对于农村养殖产业的投资力度。目前,我国农村畜牧养殖产业发展的最大障碍就是资金不足[2],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大对畜牧养殖产业的资金投入和政策上的支持,这包括物资上的供应,也包括技术上的传播和普及。3.3丰富和完善推广的形式。我国畜牧养殖业的推广方式还较为落后,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技术推广的效果,所以就需要相关推广技术人员不断采取措施来丰富和完善推广形式,以取得更好的普及效果,提升农民的应用水平。

4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畜牧养殖产业先进技术需要进行广泛而有效的推广,相关工作人员要了解当前农村畜牧养殖产业所面临的困境以及推广中受的阻力,找到科学合理的解决方式,积极采取措施,才能够使农村畜牧养殖产业水平得到提升。

作者:蒲金达 单位:四川省青川县金子山乡畜牧兽医站

参考文献:

农村养殖技术论文篇(2)

关键词:畜牧养殖;技术推广;存在困难

一、推广的意义

我国农村的发展,离不开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在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的条件下,我国农村的畜牧业经济也不断发展。但当前,我国的畜牧养殖技术水平处在比较低的位置,提升的空间还很大,所以必须实现传统到现代的转型,而转型后的工作重心之一就是开展畜牧科技的推广工作,向农村的养殖户主们推荐新的养殖品种,给他们教授新的养殖技术,改善农村的养殖环境,提高农村养殖户的养殖技术。通过现代养殖技术的推广,提高我国农村养殖户技术的科学含量,促进农村养殖业的发展,提高农村畜牧业养殖的经济效益。

二、存在的问题

(一)推广方式不当

目前,许多畜牧养殖技术推广人员仍然利用传统的方式进行技术推广,如宣传、现场咨询和指导等,这些传统宣传方式停留在说教层面,很难取得实际的推广效果。实际上,畜牧养殖的每一项新技术,其在推广之前,都需要经历试验、示范、培训的过程,如果这些过程都没有经历,直接在养殖户中推广,那样养殖户对畜牧业的认识水平就无法上升到实践层面,推广的养殖技术也很难在具体的操作中取得好的效果。这种推广方式无法使分散的畜牧养殖户学习到真正的技术。

(二)推广知识陈旧

目前,我国对于养殖新技术的推广重视力度不大,进行推广的队伍拥有的养殖技术还处于传统阶段,甚至是在十几年前的陈旧技术,这些技术的推广,是不符合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当前,畜牧养殖技术推广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推广工作人员技术老化。一是经济条件的不足,推广单位没有足够的技术经费,无法进行新的科学技术的学习,没有科技期刊的理论教学,也没有养殖技术的专业培训,养殖技术和知识得不到及时更新。另外,养殖部门人事制度的局限。推广工作中心的技术人员,很大部分不是拥有真正养殖技术的人员,这些人员不具备专业养殖知识,而那些畜牧专业的养殖人员无法进入养殖中心,导致无法向养殖户推广专业养殖技术。

(三)推广投入不足

目前,虽然国家开始重视农业的发展,但在畜牧业推广方面,投入的资金明显不足,导致无法建设推广基础设施,无法提供服务功能,养殖技术人员得不到最新的技术培训,养殖知识得不到更新,这四大问题是当前畜牧养殖技术推广中的面临主要问题。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农村养殖技术方面的推广不仅基础设备不完善,而且缺乏推广经费,使必要的推广设备无法进行购置,也没有经费组织养殖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更新他们的养殖技术和知识,使推广的养殖技术完全不符合现代畜牧业养殖的需求。要解决这些问题,国家就要加大资金投入,更新养殖中心人员养殖知识和技术,以便推广符合养殖户需求的养殖技术。

(四)人员素质偏低

我国农村从事畜牧业养殖的大多是无法外出工作的农民,这些人的特点即是年龄偏大,没有较高的文化知识修养,对新的养殖技术和知识接受的能力差,这些都给养殖技术的推广增大了难度。一些留在农村进行畜牧业养殖的青壮年,却极少接触养殖方面的新知识和新技术,这也是现代养殖技术无法全面推广和应用的原因。

三、推广的途径

(一)打造技术推广人员

畜牧业养殖技术的推广,拥有科学技术能力的农村人员是主力军,因而提高农村畜牧业养殖户的科学技术水平,让他们来带领畜牧业养殖新技术和知识的推广,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建立一支掌握养殖新技术和新知识的农村畜牧业养殖技术推广队伍,是当前推广工作的迫切需要。首先,要解决养殖中心少技术人员的情况,应该尽量减少依靠关系得到推广工作的人员,并通过一些薪酬的设置,利用高福利和报酬来吸引一些高校的畜牧养殖专业人才,保证畜牧养殖技术推广的质量。其次,要对原有的技术人员开展新技术的培训,特别是对一些年龄较轻,接受能力好并具有一定文化基础的人员,为他们创造更多的学习途径,鼓励他们进行畜牧养殖技术自学或者进入学校学习,使他们成为畜牧养殖新技术合格的推广人才。

(二)增加推广资金投入

资金投入能够很好地促进畜牧养殖技术推广工作的进程。要提高畜牧养殖技术的推广范围,最重要的是增加投入。目前,我国已经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划为社会公益性工作,因而推广工作的资金,必须依靠国家的资金投入。特别是对于推广基础设备建设的投入,保证推广工作有场地开展,此外,需要更新养殖技术推广人员的知识,这样才能使推广的技术满足现代养殖业的发展。因此,各个市和县政府应该加大养殖技术投入,组织养殖技术推广骨干进行新技能的培训,做好各县专业物资的协调供应工作,购置推广工作所必备的一些电教设备。此外,需要投入资金加强农村养殖技术推广基础实施的建设。例如,推广办公室的建设,畜禽舍、检验室和试验场地的建设等。而相关的进行畜牧养殖技术推广的设备也不可缺少。

(三)优化技术推广方式

我国畜牧养殖技术的推广是一项巨大的工程,但现今推广的技术还比较落后,推广的方式也陈旧,无法取得理想的效果。因此,推广先进的养殖技术,优化推广技术方式是当前工作的中心。首先,需要建立起推广工作进行的推广基地,在基地中进行养殖技术和项目的试验、培训和实践,这有利于提升养殖技术推广人员的养殖技术。其次,可以对外开放推广基地,吸引养殖户和畜牧爱好者进入参观,并开展一定的技术实践活动。另外,推广基地可以通过招收学员,进行养殖技术的学习,这些学员毕业后,直接参与养殖活动,通过和其他养殖户的交流,达到养殖新技术推广的目的。

四、结语

我国农村畜牧业的发展,养殖技术推广是关键。当前,我国畜牧养殖技术的在推广上的问题很多,影响了我国畜牧业发展的进程,为了畜牧业更好地发展,国家要加大资金的投入,努力建设一支有推广能力的队伍,摒弃传统的推广方式,利用现代方式进行推广,使农村养殖户学习到先进的养殖技术,推动我国现代畜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岩.畜牧养殖技术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畜牧科技,2016(1):154.

农村养殖技术论文篇(3)

关键词 肉牛养殖;合作社;经验;启示;宁南山区

中图分类号 S1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24-0301-02

石羊村素有养殖传统,尤其以养牛闻名。近年来,石羊村在政府的支持下,养牛业得到长足发展,成立了头营镇石羊村富源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形成了“合作社+基地+养殖农户”的养殖模式,受到固原市委、市政府等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市委副书记董玲在不久前召开的全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要认真总结推广石羊经验。

1 “石羊模式”产生的背景

石羊村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区东北25 km处,是纯回族聚居村。全村有8个村民小组,543户,2 934人,耕地面积约为766.7 hm2,其中水浇地66.7 hm2。全村现有养牛户308户,占农户总数的57%,牛饲养量2 850头,存栏2 000头,养牛户户均养牛9.3头。

石羊村素有养殖传统,养牛是其中发展较好的养殖行业。随着社会和经济的逐渐发展,养牛业在原州区经济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虽然石羊村养牛业在政府的支持下得到了迅速发展,但养牛方式多以散养为主,在品种改良、市场销售等方面均处于无序状态,难以发挥规模化养殖的优势。2007年12月,石羊村退伍军人、共产党员马万武调查发现群众养牛的劲头很大,积极性很高,但养牛效益却很差,通过研究后认为养牛业市场前景良好,于是主动寻求原州区农牧部门的指导和支持,并在石羊村率先成立了富源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养牛合作社后,石羊村的养牛业得到了长远发展。

2 “石羊模式”的运作方法

石羊村养牛合作社开创出一种新的养牛业经营模式:通过“合作社+基地+养殖农户”的方式将统一管理与分散养殖结合起来,并提出“三统一”原则,即统一购牛、统一技术、统一销售,为养殖户提供一体化服务,解决养牛户在实际生产中缺乏养牛技术、肉牛销售不畅的问题,降低了农户的养殖成本和养殖风险。石羊村养牛合作社探索出了一条特色的养牛之路。

2.1 标准育肥,示范带动农户发展

马万武带头创办了标准的中心育肥场,其牛存栏量常年保持在50头以上。育肥场按照标准配方精心饲喂,成效显著,肉牛膘肥体壮,本村以及周边的农户纷纷前来参观学习,起到了很好的带头示范作用。养殖户在加入专业合作社后,能够获得良种肉牛购买、肉牛销售、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帮助。目前,已有198户养殖户参加了合作社,全村肉牛年出栏量达到6 000余头,养牛能够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极大地刺激了农户养牛的积极性,全村肉牛存栏量超过3 000头。合作社大力加强技术服务,技术人员深入各农户养牛场进行现场指导,向农户传授先进科学的养牛技术,农户养牛技术得到了提高。通过合作社的示范带动作用,全村有300个农户养牛数量超过5头。合作社社员户均养殖肉牛达到11.7头。分析2010年合作社社员户均年收入发现:养牛收入占合作社成员户均年收入的80%以上,养牛已经成为合作社社员致富的重要途径。

2.2 诚信经营,发挥能人带动作用

技术能人马万武具有20多年的养牛、贩牛经历,其根据以往的经验对牛进行重量估计,所估计重量与过秤相比,上下不会错过5 kg。带着这种熟练的技术,马万武经常奔波在牛舍和交易市场,帮助村民买牛、卖牛,进行无偿服务,并明明白白地为群众计算成本和利润,不仅增加了石羊村村民的收入,也取得了村民们的信任。富源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后,马万武一如既往地带领群众大念“养牛经”、大发“养牛财”。

2.3 多渠道融资,破解社员养牛业发展瓶颈

养牛业投资大,资金回收慢,扩大生产的主要瓶颈在于缺乏资金支持。为了解决这一突出问题,合作社依托政府基础母牛贷款贴息补助,积极争取金融部门的支持,以合作社的名义主动争取贷款,并根据社员实际需要将贷款无偿分配给资金困难的社员,帮助其购买牛犊,待牛育肥销售后再还款,自合作社成立以来,先后为社员申请担保贷款480万元。仅2010年合作社获得政府贷款贴息补助30余万元,同时又成功申请到“神内二期宁夏高档肉牛养殖”项目。合作社利用项目支持、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银行贷款相互周转,争取到了融资空间,成功破解了社员的融资难题,为石羊村的养牛业注入了活力。

2.4 三个“统一”,确保肉牛茁壮成长,统一进出栏

一是统一购销。在牛进栏时,合作社统一购买,确保以合理的价格购买优良的肉牛品种,既避免农户分散购买价格较高的问题,又确保购买到优质的肉牛。购买肉牛后,将其分给合作社养殖户进行养殖。待肉牛育成后,由合作社统一进行销售,然后将收益分给养殖户。这种方法有效地降低了农户养殖风险,增加了养殖收益。二是统一防治疫病。通过招标会对常用兽药进行统一招标订购,不仅保证了药品质量,也使得药品的采购价格大大低于市场零售价,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合作社经常开展防疫培训,聘请专业兽医授课,并培养了一批本地防疫员,使其能对常见的疫病自防自治,降低了疫病防治成本,能够及时对疫病进行防疫和治疗,减少了养殖户的损失。三是统一饲草配送。在分散的养殖过程中,农户自行购买和配置饲草,存在饲草配置不合理,春、冬季饲料供给不平衡的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合作社统一订购、运输、加工调制和配送饲草,规范饲草管理,使因基础设施条件差、劳力少而贮草困难的部分社员没有后顾之忧,同时也降低了火灾隐患,净化了乡村环境。

2.5 全面培训,提供优质的技术服务

科学的养殖技术是保证肉牛养殖业健康发展的基础。合作社组织专家和畜牧技术人员对社员进行培训,推广和普及科学的养殖技术,解决养牛户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养牛户科学养牛水平得到了提高。遇到技术问题,农户只要打个电话,技术人员就会立刻上门服务,不论严寒酷暑都是随叫随到。合作社设计了架子牛育肥饲料配方,该配方使用玉米、麸皮、油渣等作精饲料,用玉米青贮、秸秆黄贮等作粗饲料,极大地提高了饲料的利用率。使用该配方喂养的肉牛,日增重都能达到1.5 kg以上。每头牛经过3个月育肥后,能够产生千元以上的经济效益。在石羊村,60%的养牛户除了掌握科学的饲养技术,还学会肉牛的买卖技巧,全村养牛业得到快速发展。合作社还定期召开总结交流会,相互交流养殖经验。合作社还评选并表彰奖励了优秀的养殖户和养殖能手,进一步提高了社员的养牛积极性[1-2]。

3 “石羊模式”取得的成效

3.1 提高组织化程度

合作社成立前,农户分户饲养,对市场供求信息缺乏了解,导致养牛效益低下,养牛积极性受到打击。合作社的成立较好地解决了市场和养殖之间的衔接问题。养殖户加入合作社,合作社为其提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负责买卖、疫病防治、技术服务等一系列问题,社员只管养好牛,就能赚到钱。不仅解决了农户养难、卖难、贷款难等问题,还扩大了肉牛的市场覆盖面,开拓了更多的外部市场,使肉牛的生产更趋理性化、科学化,确保农户效益最大化。

3.2 培育肉牛经纪人队伍

现代化养牛业的发展离不开肉牛经济人队伍的逐渐壮大。肉牛经纪人在掌握养殖信息的基础上能够及时把握肉牛销售市场动态,将销售和养殖联系起来,不仅解决了养殖户的销售难问题,也带活了肉牛交易市场[3-4]。

3.3 打响品牌

随着养殖业竞争加剧,要想获得较好的养殖效益,就要打造知名的品牌。在富源合作社成立之初,就认识到打造品牌的重要性,在养殖过程中统购、统销,统一配置饲料,统一进行防疫,提高肉牛品质,走产业化发展的道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注册的“万武”牛肉商标已经赢得了消费者的认可,扩大了品牌认知度,品牌效益已经逐渐显现。

3.4 推动产业发展

石羊村合作社实行的统一管理、分散养殖的合作方式,有效解决了肉牛的品种选择、育肥、疫病防治、饲草配送、肉牛销售等技术难题,极大地降低了社员的养殖成本,实现了养殖户的增收,使社员尝到了入社的“甜头”,合作社的成功,加快了该地区肉牛养殖的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4 “石羊模式”的启示

4.1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要与当地优势产业紧密结合

石羊村富源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以当地群众原有的养殖种草习惯为基础,深入实施,让群众尝到“甜头”,办到群众心坎上。政府要大力引导和支持帮助当地农民发展不同类型的专业合作社,吸引农户入社,通过建立养殖小区、小型养殖园区,扩大养殖规模,通过土地流转,确保种草面积,做大做强养牛业。

4.2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离不开政府的引导扶持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如资金、技术等众多困难,石羊村富源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在破解融资难题中走出了一条很好的路子。政府要通过加大政策和项目等支持,帮助扶持合作社提高肉牛品质,扩大高档肉牛饲养量,鼓励支持合作社对育肥肉牛深加工,建设统一屠宰、检疫车间,提高肉牛养殖附加值,并帮助合作社开拓市场、打造品牌。

4.3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需要兼顾各方利益

石羊村富源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建立了合理的内部利益联结机制,使社员不仅能获得养牛带来的巨大实惠,而且还能获得比非社员更多的服务,并学习到了更专业的养殖技能,使得合作社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4.4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要发挥养殖主体的能动作用

发挥养殖主体的能动作用,促使其不断创新是合作社发展壮大的不懈动力。石羊村养牛合作社从无到有,发展到今天正是依靠自己的开拓创新。2010年,原州区遭遇大旱,青草奇缺,石羊合作社充分利用当地葵花种植量大的优势,大胆试验葵花饼青贮并获得成功,有效解决了青饲料问题,既降低养牛成本,又增加农户收入。

5 参考文献

[1] 孙英浩,李笑华.石羊模式对黑龙江新农村建设的启示[J].学理论,2009(24):88-89.

[2] 马吉锋,封元,洪龙,等.宁南山区肉牛养殖“石羊模式”初探及启示[J].黑龙江畜牧兽医:下半月,2012(7):13-15.

农村养殖技术论文篇(4)

江苏省宝应县广洋湖镇地处苏中里下河地区,与兴化市、盐都市交界,总人口4.2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4 万,是典型的农业大镇。全镇总面积92 平方公里,水面滩地2500 公顷,境内有向阳河和芦范河分别贯穿东西,东接盐城四港注入黄海,西与京杭大运河相连,有利环境条件为水产品养殖提供了便利。近年来,广洋湖镇水产养殖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在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养殖技术相对滞后、基地建设不够规范及经营机制不完善等等,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该镇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为了加快推进高效渔业规模化进程,我们创新新型农民培训模式和培训内容,着力推进特种水产品养殖项目培训,使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真正落到实处。

一、因地制宜,创建特种水产养殖示范基地。

广洋湖镇全镇水产养殖户众多,但规模较少,再加上养殖技术缺乏,不但效益很难提高,而且环境受到破坏。为此,我们成人教育中心校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通过开展特种水产养殖品牌项目培训,既充分利用好当地的水域优势,又注重保护名优特产和水源环境。首先,积极与相关部门协作组建特种水产养殖示范基地,拟订了特种水产业未来五年的发展规划并付诸实施。通过调优养殖结构,科技创新和发展龙头企业等主要措施,我们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分类指导,重点发展鳜鱼、青虾、甲鱼、泥鳅、河蟹等名特优品种。在镇政府大力支持下,我们创办了一批县级“农科教”示范基地,如在西溪村建立鳜鱼养殖基地;在三联村建立了精品蟹养殖示范基地;在桥头村建立了青虾养殖示范基地等等。凭借这些基地,我们积极开展特水养殖实用技术培训班。通过培训学习,在引进苗种过程中,为养殖户严格把关,严格防止带病害和对我镇水域或生物产生灾害的苗种的引进。我们还不断扩大无公害基地的建设规模,努力提高水产品的质量,促进全镇渔业由“数量渔业”向“效益渔业”的转变。在发展水产养殖业的过程中,我们考虑到保护自然渔业资源,一直提倡两条腿走路,一是搞好水产养殖,二是加强自然资源的保护。

二、适时培训,为农民增收致富和渔业增效搭建平台。

我国农村劳动力的数量大,文化程度还相对比较低下,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为此,农村成人教育应该承担起知识经济时代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使命,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转变农民的思想观念。

农民思想观念直接影响着农村成人教育的成败和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我们的首要使命是努力转变农民的思想观念,一是开展《百姓学堂》活动,邀请市县专家来我镇讲学,帮农民朋友更新观念,甩掉根深蒂固的小农意识,让他们从精神上获得解放。二是购置了一批国家新农村建设先进示范镇的CD 光盘和录像带及有关书籍,通过播放、办讲座和组织外出参观学习等形式为农民致富提供全新的管理手段和理念。三是开办了水产养殖成人中专班,系统学习水产养殖的理论知识。 转贴于

(二)把学历教育和技能教育进行有机的结合。

众所周知,苏中地区农村相对比较闭塞,知识和信息来源相对匮乏,农村成人教育必须积极采取措施,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民朋友的学习需要。根据本镇实际情况,2009 年开始,我们举办了农民水产养殖专业中专班,除了修完应有的课程,我们还根据本地特色产业自编了《鳜鱼养殖技术》、《青虾优质高产养殖技术》、《广洋湖渔业环境特点与利用》、等十多种浅显易懂的教材,补充了培训教材的不足。本届学员通过两年半时间学习,都能顺利完成所学专业,拿到了国家承认学历的毕业文凭和技能证书。由于农村经济力量有限,短期内多媒体形式的远程网络教育还很难实现。通过努力,我们和本地广播电台和乡镇有线电视建立协作,尽可能多地开设有关农业科技知识的讲座、致富门路的推广等节目,让农民能够耳闻目睹到适合当地渔业发展的科学常识。在经验交流时,邀请有经验的养殖户作经验介绍。创设一种人人想说、会说、善交流的学习型的文化氛围。我们这样做,不但促进了农民经验的及时交流,还让信息潜移默化地变成农民觉得不可缺少的东西。同时,我们增加对农村学员的一线指导次数,下基层到农村,在生源相对集中的村组授课,到田头、塘口授课,力所能及地帮助解决农民在实际生产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我们还经常邀请市、县水产局专家,就如何解决困扰水产养殖户的鱼病防治、渔药滥用的问题,以及本地特种水产养殖前景作了专题讲座。现场指导时,结合实际问题,直观示范,深入浅出。学校为了做好品牌项目培训,每年在全镇范围内举办为时半年的“学技能、强素质、争先进”主题教育系列活动。这样,通过农村成人教育系列培训,提高了特水养殖的科技含量,培养了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示范户。

三、提升品牌,为农民更好地创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农村养殖技术论文篇(5)

沙湾县是塔城地区的农业大县,全县20.7万人口中有15.2万人口在农村,可以说,没有农村的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县的全面小康。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扩大国内需求,最大潜力在农村;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基础支撑在农业;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难点在农民”。要贯彻好上述精神,关键是要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培育一支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生力军作用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而现阶段,我县大多数农村从业人员没有受过系统全面的教育,总体素质不高,发展后劲不足,并且,现有的农村实用人才数量严重不足,目前,全县中专学历以上各类农村实用人才 678人,占全县农村从业人数的0.8%。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农村全面小康的“瓶颈”。

如何打破这一“瓶颈”?乌兰乌苏镇探索创新了“院校+基地+农户”的培训模式,培育了一支充满活力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为解决“三农”问题,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院校+基地+农户”,就是:镇党委与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办学,共建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基地,以“政府买单,农民受益”模式,聘请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等外地专家教授为顾问,从产前、产中、产后进行理论培训和现场指导,每年为该镇培养高产棉花和早期加工番茄示范户各50户,高产奶牛、高效林果和牛羊育肥示范户各30户,家禽养殖示范户20户。

乌兰乌苏镇党委在实施“院校+基地+农户”培训当中,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在培训中,一手抓住院校,与院校签订培训协议,为农民搭建学习科技的平台,一手抓住农户,围绕本镇急需的产业人才和村级组织后备人才有重点的进行培养,与此同时,充分打造乌兰乌苏镇这个大的产业示范基地,让基地把院校和农户紧密链接在一起,让院校的师资能源通过基地源源不断地输送给农村实用人才,进一步激发了农村实用人才的创造活力和创业热情。

“院校+基地+农户”,以院校为基础,解决了培训质量不高的问题。镇党委坚持为农民提供好的培训场地、师资力量,通过“订单式”培训,既让农户坐到在院校课堂参加系统的专业理论培训,又让农户在实践基地接受院校专家教授的技术培训。2010年以来,共选派了260名种养殖能手、农民经纪人、村干部参加了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期5-10天的短期培,同时,又于2014年,与昌吉农学院联合开办了蔬菜林果农业综合专业和畜牧兽医专业两个为期3年的培训班,为每个村培养2名技术骨干,既解决了培训质量不高的问题,又有效解决了全镇技术性人才缺乏的问题。

“院校+基地+农户”,以基地为保障,解决了理论与实践培训脱节的问题。乌兰乌苏镇坚持把实践基地建在产业链上, 并与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合作,投资6万余元在乌兰乌苏镇建立了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基地,并围绕该镇产业发展共同建设了奶牛养殖、牛羊育肥、加工番茄、高产棉花、优质林果、家禽养殖六大基地。该镇以这六大基地为保障,坚持培训既进课堂又进基地,长期聘请了昌吉学院、石河子大学等院校的5名专家教授负责基地授课,有效解决了理论与实践培训脱节的问题。

“院校+基地+农户”,以农户为核心,解决了农村实用人才在新农村建设中作用发挥不明显的问题。乌兰乌苏镇在农民科技培训中,积极支持农村党员干部和实用人才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既实现了科技培训与人才培训、村干部培训的有机统一,又为农村实用人才更好地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搭建了平台。

自实施“院校+基地+农户”的培训模式以来,乌兰乌苏镇共培训村干部12.6万人(次),各类科技示范户1050户,有43人获得了中专学历证书;把150名致富能手培养成了农民经纪人,28人获得了自治区经纪人资格证;把24名农民经纪人培养成了党员,17名党员农民经纪人充实到了村级班子中,在各村中逐渐形成一种“一帮一、一带一、共发展”的良好致富氛围。

在农村实用人才的示范带动下,目前,乌兰乌苏镇已初步形成了番茄、蔬菜、林果等各具特色的产业布局,特色产业种植面积已达到48283亩,特别是蔬菜林果业占到了总面积的45.9%,成为支撑该镇农民增收的主要平台。畜牧养殖特别是养牛业也得到快速发展,为农民增收注入了持续动力,该镇高产奶牛由2004年1800余头增加到目前的6100头,畜牧养殖业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5%以上。

全县8个乡镇与昌吉院校、石河子大学等院校建立了长期合作培训关系,共建立种养殖等各类科技示范培训基地63个。截止目前,全县通过“院校+基地+农户”共培训种养殖能手、科技带头人等956人,其中,参加中专以上学历培训149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得到显著加强。

“院校+基地+农户”的科技培训模式,调动了全县农民学科技的积极性,提高了农民的科技素质,培育了一支有活力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开启了农民致富的钥匙,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业产业化进程。

“院校+基地+农户”的成功实践告诉我们:找准基层组织建设和人才工作的结合点,是推动农村实用人才工作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各乡镇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把基层党组织开展的“双培双带”与“院校+基地+农户”的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紧密结合,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建设一支政治素质强、发展能力强和能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双强”、“双带”型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最终实现了基层组织建设与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互动双赢。

农村养殖技术论文篇(6)

关键词:农民技术培训;乡村精英;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地区涌现出一大批普通村民口中的"能人",他们在村民中有广泛的影响力。农村中,农民职业技术培训不断发展,乡村精英在促进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发挥巨大作用。

        一、理论背景

        (一)关于农民技术培训概念的界定

        本文涉及到"农民技术培训",与此相类似的一个概念为"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则是指:对未来或现有的具有一定文化基础的农民施行的以农业生产为基础的各类职业需要的知识、技能教育。这个概念包含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农民的范围包含现有从业农民,也包含未成年但即将走向社会的青少年农民。其次,强调一定的文化基础是由教育的基本规律所要求的,职业教育不是文化教育,必须有一个知识基础,才能实现职业教育的目标。再次,农业职业教育是基础,但不是全部,职业教育是包含各类适合农民生活与发展需要的各种职业技能教育,是一种全面的、大职业教育。 

        在社会学中,精英的概念实际上是一个分层的概念。所谓精英,是指某一社会中占据高级职位的人,包括权利、财富、名望和知识。将精英理论与当今中国的实际结合起来,就形成了关于中国乡村精英的研究。

        对乡村精英的关注始于20世纪80年代,在改革开放的条件下,国家政策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时一部分有经济头脑、有知识、懂技术、善经营管理的人把握机遇,率先富裕起来。本文立足于乡村精英理论,旨在通过个案分析的方法,着重探讨乡村精英在引导农民职业教育发展方面的作用。 

        二、结合案例分析乡村精英在农民职业技术教育中的作用 

        (一)案例介绍

        蒋家寨村位于杨凌示范区境内,离杨凌区约有3公里,有农户404户,总人口1404人,产业结构以种植和养殖为主,养牛户约占全村人口的40%多。该村的养奶牛的历史颇为悠久,从80年代后期就有人养奶牛,从 95、96、97年开始规模化,出现了一些养殖大户,而从02年开始,该村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依托杨凌农科城,陆续建立了三个养殖小区,由以前的农户散养的方式转变为集中的规模养殖,大大改善了该村的环境卫生条件,小区实现了挤奶的机械化,杜绝了掺水现象,提高了了牛奶的质量,打开了销路。村民只需交纳水电费及小区占地租赁费即可入区饲养。

        (二)乡村精英在农民职业技术教育中的促进作用

        1、示范作用:乡村精英可以在农民职业技术教育过程中起到示范作用,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分析:首先就是效益驱动。村民看到养牛有力可图,才开始纷纷养牛,这是前提。其次是经验借鉴。养牛精英的存在使得一般农户在发展上有了借鉴,并且可以避免很多风险。第三,乡村精英们往往具有丰富的社会网络资源,可以提供奶牛发展的条件。

       2、组织凝聚作用:1998年由蒲世全牵头成立了奶牛协会,有80%的养牛户约100多户加入了奶牛协会。养牛协会主要花了不少力气对农民进行养牛技术培训,并开展卫生防疫工作;在对外联系市场方面,对提高牛奶的收购价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农民结成集体后,奶价可以比零散的收益提高30%左右。

        3、技术支持:养牛精英是懂科技,会运用知识的群体,他们对奶牛养殖的丰富知识可以帮助村民解决在奶牛养殖过程中的技术难题。以蒋全虎为例,长时间的养牛过程中自己积累的经验及通过专家的技术讲座,现在已经是村里的兽医,村里养牛方面出现的问题一般都找他,小区的免疫也是他负责的。 所以,乡村精英在农民职业教育过程中可以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

        三、思考与讨论

        在初步采访的基础上,结合笔者本身的经验,我们对乡村精英在农民职业技术培训中所起的作用总结为以上几点。但是随着调查采访的深入开展,发现该村有像一部分农户没有加入到养殖小区,依照"经济人"假说的观点,很难解释这种现象。农民追求的是自身利益或效用的最大化,它是农民个体行为的基本动机.理性选择。

        是否可以这样理解"乡村精英在农民职业技术教育中发挥上述积极作用外,还有一些负面的影响" 。很多学者在研究农村职业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的时候更多侧重两个方面:一是这种教育本身的缺陷,如 师资不足、课程设置不合理等;二是社会环境对农村职业教育甚至整个职业教育的忽视,这里包含国家政策的偏重和受教育群体对这种教育的轻视。

        我们在针对农民实施职业教育,尤其是这种短期的技术培训的时候,必须不能忽视的一个因素就是农村中的这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在从分利用乡村精英各种优势的基础上,妥善处理相关负面因素,从而推进职业技术教育在农村中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遇春 吕卫东 朱宏斌   新时期农民职业教育的概念与目标[j]  教育与职业  2003年19期

2、刘德忠 社会资本视角下的农村经济精英[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第46卷第4期

3、李军  新农村建设中的乡村精英与社会资本建构[j].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研究2006(4)

农村养殖技术论文篇(7)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能源消费将是我国未来碳排放增长的主要来源之一。在巨大的能源与环境压力下,农村能源的可持续利用将成为制约我国能源问题的瓶颈。无论是应对能源供应安全还是解决环境、气候变化影响,加速开发利用畜禽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工程的可再生能源,大力推进节能工作都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加快发展农村清洁能源将有利于缓解商品能源的消耗,有利于促进生态环境保护,有利于推进农村节能减排及发展农村循环经济。本文根据梁平县农村大中型沼气使用情况为对象,经过统计和调查发现,农村户用沼气普及率为26%,产气和使用率在90%左右,已成为农村能源产品结构中的主要成员之一;畜禽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工程没有得到有效的推广,大量的沼气没有得到合理地开发,粪污任意排放,给农田、水体和周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维持生态平衡的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就其原因,存在很多问题限制了它们的推广和应用。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期对新能源的使用和普及有所帮助。

一、畜禽养殖业基本情况

根据梁平县农业委员会2009年度《畜禽养殖业》情况统计:全县生猪养殖134526户,肉鸡养殖28813户,肉牛养殖207户,羊养殖8619户,肉免养殖43户,蛋鸭养殖604户,肉鸭养殖47197户。见下页附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梁平县畜禽养殖业较为发达,根据NY/T1222-2006《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设计规范》1沼气工程规模分类;成规模的生猪养殖出栏头数53.79万头,蛋、肉鸡养殖折标猪2.5万头,蛋、肉鸭养殖折标猪6.36万头。平均按中型沼气工程出栏5000~800头标猪计算,可建沼气工程约600处,大中型沼气工程在梁平县有着巨大的潜力和广泛的市场,换言之;梁平县有着18万立方米的沼气可供开发和利用。

二、大中型沼气工程的实施现状

梁平县共有规模以上畜禽养殖场2922户,真正按NY/T1222-2006《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设计规范》标准修建大中型沼气工程的还绝无仅有,绝大多数畜禽养殖场业主或因环保部门的压力,或因自身发展的需要,建了农村户用式沼气池,无后续工艺处理设备和沼气、沼液、沼渣综合利用功能,达不到能源生态型处理工艺,更谈不上能源环保型及达标排放标准。80%以上的养殖户,畜禽粪便不经任何处理,将其围堵在泥塘、囤积在租赁田,或直接排入溪流,给农田、水体和周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结果出现了养殖业主一户的沼气用不完,多余的沼气只有向空中排放,环境污染照样得不到改观。据环保部门的测控数据,梁平县畜禽养殖业年平均向龙溪河流域排放COD51746吨,占流域污染负荷22%。龙溪河流域的有关区县政府也曾致力于联手治理流域污染,出台了相应的治理方案,采取了一定的行政手段和措施,收到了一定的成效,而畜禽养殖业这一块仍然处在产业发展和次生污染的矛盾之中。

三、实施大中型沼气工程的制约因素分析

(一)畜禽养殖场业主资金不足。据笔者调查,全县2922户规模养殖场业主,绝大多数均为外出打工回乡创业者,其创业资金只能勉强维持租地、建圈、引种和正常运转,如遇畜禽商品市场价格波动。盈利能力非常脆弱,无资金实力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

(二)畜禽养殖场的沼气不利于集中供气。畜禽养殖场的选址一般往往与村庄有一定的距离,大大增加了管网配送建设成本,大多数的沼气只供养殖场内部使用,多余的沼气只能直接点燃或排放。

(三)沼液、沼渣得不到综合利用。由于畜禽养殖场多以单一的养殖业为主,无力开展“猪-沼-果(菜、粮)”等循环经济模式,场内排泄物自身无力消化,致使养殖业的发展处在恶性循环之中。

四、县级农村能源管理部门缺乏大中型沼气工程技术人才。

欠缺大中型沼气工程基本理论和实践能力。在接待畜禽养殖业主的技术咨询中,只能简单地引用GB/T4750-2002《户用沼气池标准图集》应付了事,而真正想实施大中型沼气工程时,只能依靠有资质的外单位,自己没有技术实力和话语权,这不能不说是业务主管部门的一种尴尬。

五、结论与建议

经上述现状与分析,大中型沼气工程在全球呼吁低碳经济的今天,有着可操作性和广泛的实用市场,虽然现阶段面对大中型沼气工程的施行,还有着非常多的困难和障碍,随着城乡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畜禽养殖业自身实力的不断增厚,深藏于田间荒野的可再生能源会回归理性、奉现于人类,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大对畜禽养殖业的扶持力度,特别是在土地租赁、资金信贷等方面要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对规模养殖专业户按年出栏数多少,给予不同层次的鼓励政策,刻意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在宽松的政策环境下,发展壮大自己,有经济实力承担大中型沼气工程的修建。

(二)各级政府要加强对畜禽养殖业的引导,特别是在肉类食品受到市场价格波动影响时,要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确保养殖户的利益不受威胁,使其健康有序的发展壮大。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