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大学兼职总结

大学兼职总结精品(七篇)

时间:2022-04-05 17:58:50

大学兼职总结

篇(1)

在奋斗之后享受成功,是体验生活的快乐;在挫折之后品味失败,是体验生活的苦涩。生活就是这样,是苦与乐的结合体。在追求个性的路上活的轻松自如,是体验生活的潇洒;在追求事业的路上活的异常艰难,是体验生活的艰辛。生活就是这样,是潇洒与艰辛的结合体。

可能很多人认为我们现在只是大一的新生,没有必要那么早去社会工作,可是时间如同白驹过隙,飞快地流失,就在不知不觉间就到达了该毕业的时候了,我不希望自己成为一个盲目无目标的应届毕业生,在学校里的时候多多出去外面体验一下社会生活,增长自己的社会经验,开拓一下自己的眼界,丰富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身的能力,结交更多的朋友,毕竟在外靠朋友,多结交一些朋友对以后的社会生活是十分有益的,因为人脱离不了社会,人与社会密切相关。

在沿着自己生命主线前进的路上披荆斩棘,是体验生活的硕大;在前进途中细细品味路边不起眼的花草,是体验生活的微小。生活就是这样,是大与小的结合体。在社会激烈的竞争下选择友情而不是权欲,是体验生活的真知;在某些背景下选择私利而不是友情,是体验生活的虚伪。生活就是这样,是真与假的结合体。在自己理想变为现实后尽情的欢乐,是体验生活的得意;当自己的美好愿望付之东流后闷闷不乐,是体验生活的失意。生活就是这样,是得与失的结合体。

我做过的兼职生活包括了很多方面:房地产、发传单等等。

篇(2)

【关键词】完全学分制 师资构成 师资优化 兼职教师管理

一、师资构成

完全学分制的核心是学生真正做到自主选课,这就要求有数量充足、特色各异的“课程超市”供学生选读。而拥有学识渊博、数量众多、教学和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是学分制改革成败的关键。

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在聘用任课教师方面采取了灵活多样的形式,既面向海内外高等院校引进优秀全职教师,又面向其他高校和社会业界精选生产与创作一线的技术骨干、工艺美术大师和艺术家,形成本校“精干高效的专职教师+教学经验丰富的兼职教师”的师资结构。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全校六个学院共开设出各类课程42008个课时,其中全职教师任课20388课时,约占总课时的49%;校外兼职教师任课18936课时,约占总课时的45%;校内兼职教师①任课2684课时,约占总课时的6%(图1)。从中可以看出,学校教学主力基本上由全职和校外兼职两种任职性质的教师构成,校外兼职教师所担任的课时数量几乎占据了学期总课时量的半壁江山,是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日常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坚持“不求为我所有、但求为我所用”原则,积极利用各类社会资源,拓宽教师来源渠道,聘任知名艺术家、设计师和其他高校优秀教师为学生授课,缓解了学校建校时间短、高层次优秀师资相对短缺的局面。这些社会教育资源的加入,为学校教学发展注入了活力,使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与社会和时代的发展息息相关,有利于开发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有利于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推动完全学分制改革向前发展。

二、师资优化

教师的职称等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教学经验、实践能力和水平的高低。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全校具有教授职称的任课教师担任的课时总量为7658课时,具有副教授职称的任课教师担任的课时总量为10404课时,具有讲师等中级职称的任课教师担任的课时总量为19802课时,具有初级职称的任课教师担任的课时量为4144课时;各职称级别担任的课时总量分别占学期总课时量的18%、25%、47%、10%。

从任职性质的角度来看,全职教师中具有教授职称的教师担任的课时总量为1990课时、副教授为4248课时、中级为10978课时、初级为3172课时;而在兼职教师中,教授职称级别的教师担任的课时总量为4716课时、副教授为5728课时、中级为7808课时、初级为684课时(表1)。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中级职称的任课教师担任的课时总量明显高于其他职称级别担任的课时总量,是学校教学工作开展的主要力量;全职教师副高职称级别及以上的教师课时量明显低于兼职教师副高职称及以上的教师课时量。

开设数量充足的各类课程是完全学分制改革的前提条件,质优量足的师资队伍是保障学分制改革的关键因素。这就需要学校不断优化师资结构,在稳定现有兼职教师队伍的同时,根据课程需要持续引进高级别职称的优秀兼职教师,形成稳定强大的兼职教师人才库,使优质兼职教师资源成为我校学分制改革强大的师资后备军。另外,要不断加强全职教师的团队建设,加强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和在职优秀年轻教师的培养力度,鼓励教学经验丰富、职称级别高的教师多开课程,带动职称级别低的教师进步,形成老、中、青的教学梯队,避免出现人才断层,提升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三、兼职教师管理

学校聘任了数量庞大的兼职教师队伍,如何结合学校学分制改革的实际情况对这些兼职教师进行科学有效的聘任和管理,是我们面临的问题之一。

目前,针对兼职教师的聘任和管理主要由各个开课学院协助学校人力资源部完成。开课学院负责在聘任前与兼职教师沟通联系,请兼职教师填写《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兼职教师登记表》,收集兼职教师的身份证(或护照)、学历证书、学位证书、职称证书、从业经历等个人资料。这些兼职教师资料由学院教学院长审核签字后统一交学校人力资源部审核。有些兼职教师没有相应的职称证书,由开课学院依据兼职教师的受教育背景、从业经历、取得的成就等因素对其进行相应职称认定申请,由校人力资源部审核批准后聘用,发放聘书并给予相应的工资待遇。这种聘任方式从教师自身的综合能力出发,跳出以职称职务来划定工资待遇的模式,完善了兼职教师聘任制度,有利于稳定兼职教师队伍。

因教学活动是具有一定规范性的教育行为,而校外兼职教师来自各行各业,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流动性等特征;新聘的兼职教师需要对学校的学分制改革理念、教学要求、学生现有基础等有一定的了解。因此,教学管理人员与兼职教师课前、课中、课后持续充分的沟通是课堂教学有序进行和教学质量得以保证的前提条件。

因兼职教师队伍庞大,管理任务繁杂,要实现对兼职教师队伍科学有效的管理,需要在学校的层面建立统一、明确、清晰的教学管理职责。通过建章立制,将不同教学管理分工落实到具体的教学管理人员身上,明确教学院长、专业负责人、教学秘书等教学管理人员具体工作职责。以免出现职责不清晰、管理不到位的情况,影响教学秩序的正常进行。

师资是学校教育工作得以开展的基础,教师资源的数量决定了课程数量;教师资源的质量决定了教学质量。完全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下,怎样加强对各类教师资源的管理整合,不断提升师资水平和力量、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要一直实践和探讨的话题。

注释:

篇(3)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以下简称“数据平台”)能反映一所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和运行状况。数据平台可以正确反映高等职业教育和高职院校的运行状态和发展轨迹,充分发挥高职院校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的作用,促进常态化、动态化管理。数据平台也是教育行政部门对高职院校进行宏观指导,建立高职院校自律、社会参与、市场监督、教育行政部门宏观指导等多方共同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促进高职院校实现管理制度化、科学化、公开化、现代化的重要途径[1]。

师资队伍情况是数据平台的重要内容之一,分析、研究师资数据指标的设置和变化状态,有助于将采集到的数据转化为有价值的信息,进而对师资队伍建设进行合理调整。本文拟借助数据平台中的2012-2014年师资队伍状态数据,对海南省H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以资为其他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一、基于“数据平台”的师资队伍状态分析

(一)师资队伍建设整体情况

近几年,H高职院校正努力建设与学校改革发展需要相适应的数量充足、特色鲜明、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目前,学校在校学生3838人,在校教职工260人,其中专任教师171人,具有初、中、高级职称教师分别为15人、98人、42人,占教师总数比为8.8%、57.3%、24.6%;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或研究生学历的有68人,占教师总数的39.8%;“双师型”教师85人,占教师总数的49.7%。

(二)专任教师队伍基本情况

高职院校要办出特色,切实提高办学质量,必须具有一支数量足够、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专任教师队伍。2012-2014年,学校在校学生人数和专任教师人数逐年增长,校内专任教师师资结构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一支老、中、青相结合的校内专任教师队伍已初具规模,以2013-2014年度为例,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年龄结构。H高职院校35周岁以下的教师78人,占校内专任教师总数的一半以上,师资队伍比较年轻,后劲发展强劲。二是职称结构。高级职称教师占校内专任教师总数24.6%,中级职称教师占57.3%,初级职称教师占15.0%,师资队伍的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较合理。三是学历结构。近年来,随着H高职院校对硕士研究生学历以上人才的引进,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以上的教师比例逐年上升,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占校内专任教师总数的39.8%,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占55.6%。

校内青年专任教师(45岁以下)中,2012-2014年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数分别为38人、75人、104人,平均占青年专任教师总数的70.6%,可见青年专任教师队伍整体文化水平较高,具有较好的发展潜力,可持续发展后劲强劲。

(三)兼职、兼课教师队伍基本情况

师资队伍构成中,校内专任教师占师资总数的55.7%,校内兼课教师占8.79%,校外兼职教师占27.69%,校外兼课教师占7.87%。但校内专任教师比例处于偏低水平,校内专任师资不够充足,学校从行业企业部门聘请大量兼职教师在师资队伍中占据重要位置。

从表2看出,2014年度,H高职院校聘请来自企业和行业一线的校外兼职教师共计85人,学校较为注重从企事业单位聘请有实践经验的人员作为兼职教师,经过几年的建设,学校的兼职教师队伍已经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教师队伍。据统计,H高职院校已经建设的校内兼课教师中,2014年度高级职称占22.2%,中级职称占25.9%,初级职称占18.5%;校外兼课教师人数增加,2012-2014年依次为14人、17人、24人,高级职称的比例占45.8%,中级职称的比例有所下降,由2012年度的50.0%下降为2014年度的37.5%。

(四)“双师型”教师情况分析

H高职院校重视对教师队伍的双师素质培养,并出台了相关文件鼓励教师到企业一线挂职锻炼。2013年校内专任教师、校内兼课教师的“双师”教师比例分别为59.5%、17.1%,2014年相应比例分别为65.8%、0。专任教师中双师素质的人数占比由2013年的59.5%增加到2014年的65.8%。然而,专任教师到企业、机关等一线实践锻炼时间一般在1~2学期左右,具有2年以上实践经历的只占23.1%,教师一线实践经历匮乏。

(五)教师承担教学任务情况

据统计,2013-2014学年,校内专任教师、校内兼课教师、校外兼职教师、校外兼课教师授课量(门数)分别为230、33、102、18,分别占总授课量的60.1%、8.6%、26.6%、4.7%,人均授课量分别为304、110、128、172。校内专任教师承担了学校主要的授课任务,达到全部授课任务的60.1%,任务比较繁重。由于学校重视发挥校外兼职、兼课教师的作用,并让他们承担了大量专业课程,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校内专任教师的授课压力。

(六)教师培训基本情况

近几年,H高职院校每年都采取措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数据显示,2012-2014学年教师参加的各类培训总人次依次为68、85、114,其中,教育教学理论培训的人次比例较大,分别占78.2%、73.4%、72.5%;专业实践能力培训的人次比例为21.8%、26.6%、27.5%。培训形式上,80%左右为校本培训模式或者院校培训模式。

二、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师数量不足,师资结构的合理性有待提高

根据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规定的18:1为合格,16:1为优秀,H高职院校现有生师比为17.96∶1,达到合格标准。近些年H高职院校虽有意引进年轻的高学历人才,但年轻教师均为高校应届毕业生,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有待提高。专职教师中,高级职称所占比例偏低,专业技术应用领域有影响力的专业学科带头人相对缺乏。

(二)“双师型”教师素质不高,发展不均衡

H高职院校虽然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双师素质教师的比例也逐年提高,然而对“双师型”教师队伍质量水平的提升重视不够,院系或专业间的“双师型”教师比例发展不均衡,如专业中“双师型”教师比例最小的为4.2%,最大的为62.8%。只关注教师是否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取得的数量,有证无技现象较为突出,与职业教育所要求的既有渊博的理论基础知识又有丰富实践工作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差距较为明显。

(三)兼职教师与其实际需求严重失调,实践教学型兼职教师数量不足

所聘兼职教师中,仅有少数可以胜任专业实践教学,绝大部分为专业基础理论课教师,与职业教育实际需求失调。兼职兼课教师一般为退休教师或企事业单位在编在岗职工,水平参差不齐且流动性较大,使得一些教学活动无法连续开展,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此外,兼职教师往往只关注教学,除教学工作以外的其他工作参与程度不高,如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课题研究等。

(四)师资培训项目较少,培训质量偏低

为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近年来H高职院校拨出部分经费投入到教师培训工作。然而,提供的培训机会相对较少,且技能培训无法实现准确对口,虽然与一些企事业单位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合作,但大多停留在表面上,缺乏实质性内容。学校尚未形成完善的“双师型”培养培训机制,实践中尚存在部分教师在职培训机会少、培训质量低、培训形式单一、缺乏社会力量的有效介入等问题。

三、师资队伍建设的建议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工作

全面评估分析自身师资队伍现状,根据学校定位和发展目标,制订合理的教师队伍建设规划方案。针对现有的师资队伍规模、学历结构、学缘结构、职称结构、专业教师比例结构、双师型结构等提出具体的规划建设目标,并制订相应的教师资源开发策略与措施,并予以制度保障。

(二)搭建多元化的教师成长平台

高职院校应加大师资培养、培训的力度,注重内培与外引,设置教师培养培训专项资金,创新教师培养培训模式,积极拓展多层级、多形式的“双师型”教师培训项目。搭建“技师培养工程”“教师企业顶岗实习”“青年教师技能大赛”等平台,形成院校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校本培训模式、自我生成模式等多种师资培养模式[2]。合理利用校内外实践基地,完善教师到对口企事业单位定期实践制度,为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创造有利条件。

(三)强化职称评审制度的导向作用

目前,高职院校职称评审体系普遍采用与普通本科院校相同的政策制度,高职院校教师的引导方向仍集中在学术论文和纵向课题研究,对应用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技能积累与创新等不够重视,“双师型”教师素质和质量不高。为突出高职院校职业性技能型特点,应加快完善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审制度,针对职业教育的特点和业务导向,考虑把教师参与行业企业技术应用、新产品开发、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等纳入职称评审指标体系,制定并执行专门的真正适合职业教育教师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办法,实行教师专业技术职务分类评审制度[3]。

(四)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政策

完善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政策体系是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前提和保障。政策制度应着重强调政策的可操作性和实践性,特别是要与本校的实际联系起来,制定灵活的、针对性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政策。对“双师型”教师予以特殊支持,用优厚待遇吸引社会行业优秀人才到高职院校任教,在引进有实践经验的“双师”素质教师时,人事管理制度上应给予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此外,高职院校应高度重视本校专职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建立教师定期带薪脱产培训制度、企业实践制度,鼓励和支持教师参与产学研结合工作,分批次有计划地开展实践进修和挂职锻炼,以提升专职教师实践能力[4]。

篇(4)

看待兼职的态度

1有无必要兼职

从性别来看,分别有46.9%的男生,52.9%的女生认为大学生兼职非常有必要,而认为大学生没必要兼职的均占0%,其余的则认为可有可无。

从年级来看,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分别有30.9%,35.2%,60.8%的同学认为大学生兼职非常有必要,其余同学均认为可有可无。

2是否从事过兼职

从性别来看,分别有14.3%的男生,11.8%的女生经常兼职,75.5%的男生,78.4%的女生偶尔兼职,10.2%的男生,9.8%的女生从未兼职。与此同时,各年级差异性不大,即绝大多数同学偶尔兼职,少数同学经常兼职或从未兼职。具体如下:

总的来看,由于社会对女性就业的歧视,女生认为非常有必要兼职的比例明显高于男生;随着年级的增长,同学们意识到就业形势愈来愈紧迫,认为非常有必要兼职的同学比例显著增长。

寻找兼职的途径

从性别来看,分别有69.4%的男生,45.2%的女生自己寻找兼职,38.8%的男生,25.5%的女生通过熟人寻找兼职,22.9%的男生,27.5%的女生通过中介机构寻找兼职,还有部分同学通过广告寻找兼职。与此同时,各年级差异性不大,基本与总体情况相符。

调查还发现,80%以上的同学认为学校非常有必要成立专门的兼职指导机构,以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并确保兼职的安全。

从事兼职的类型及范围

从性别来看,分别有80.8%的男生,40.7%的女生做过家教,分别有16.3%的男生,78.4%的女生做过促销,分别有13.2%的男生,29.4%的女生发过传单,同时,还有少数同学从事过礼仪、家政、餐饮等兼职工作。

从年级来看,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分别有65%,75.5%,98%的同学做过家教,分别有5%,7.5%,26%的同学做过促销,分别有20%,30%,16%的同学发过传单。

总的来看,同学们兼职的种类比较单一,而且性别差异较大。经分析,原因有二:一方面,时间有限,同学们只能选择耗时少,收入较高的工作;另一方面,社会经验较少,工作能力有限,诸多用人单位不予考虑。

从事兼职与学习之间的关系

不论从性别还是从年级来看,均有90%以上的同学认为兼职对学习的影响因人而异,只要注意调整,能够二者兼顾,还有小部分同学说不清楚二者是否会相互影响。

从事兼职的目的及收获

从性别来看,分别有45.2%的男生,37.3%的女生认为兼职可以赚到一笔完全属于自己的钱,颇有成就感;分别有43.6%的男生,60.8%的女生认为兼职可以积累社会经验,为今后的工作奠定基础;分别有11.2%的男生,1.9%的女生认为兼职可以拓宽交际面。

总而言之,绝大部分同学从事兼职的目的比较明确,认为兼职的收获主要是赚钱和积累社会经验,少数同学认为可以广交朋友,拓宽交际面。

兼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应对方式

不论从性别还是从年级来看,超过70%的同学偶尔遇到过困难,20%左右的同学多次遇到过困难,只有极少数同学从未遇到过困难。

所遇到的困难当中,基本不包括性别歧视,而有部分同学认为引起兼职困难的原因是自身能力不佳,也有不少同学认为是由于用人单位过于刁钻。

遇到困难时,80%左右的同学积极想方设法解决,10%左右的同学忍气吞声,自认倒霉;还有极少数同学不知所措。

家长对子女从事兼职的态度

总体来看,50%左右的家长基本同意子女从事兼职,主要是出于安全方面的顾虑;25%左右的家长完全同意子女从事兼职,并予以鼓励;20%左右的家长不同意子女从事兼职,他们认为学生应该以学习为主;还有极少数家长完全不同意子女从事兼职。

兼职所得收入的用途

篇(5)

2012年勤工助学中心工作总结相关文章:

上半年公司信息中心工作总结 客户服务部工作总结 干部综合科工作总结 有线电视收费工作总结 移动全业务代维检查、汇报工作总结 计划生育工作半年总结 化工厂上半年工作总结 质量监管体系工作总结

【返回 部门工作总结 栏目列表】

2012年勤工助学中心工作总结相关文章:

篇(6)

关键词:高职院校;兼职教师队伍;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3-0082-03

高职院校聘请兼职教师,在改善教师队伍结构、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校办学活力、提高办学效益、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重要作用,已成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拟以100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国家骨干高职院校(以下简称骨干院校)兼职教师为例,对骨干院校兼职教师队伍特点进行比较全面和系统的分析,以期推动我国高职院校兼职教师队伍健康发展。

兼职教师队伍规模

(一)兼职教师队伍规模偏小

100所骨干院校在校学生79万人,校均在校学生7900人,专职教师总数3.3万人,校均专职教师330人,从行业、企业聘请的一线管理、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担任校外兼职教师的1.15万人,校均兼职教师115人。专兼教师比为1∶0.35,在校生与兼职教师之比为68∶1,即平均每68个学生仅配有1名兼职教师。在2005年全国高职院校兼职教师比例25.3%的基础上,高职院校兼职教师的比例虽然提高了9.7个百分点,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与“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项目专家评审标准中要求专兼教师比例逐步达到1∶1相比,还有相当的差距。总体上,我国高职院校兼职教师规模偏小,与发达国家庞大的兼职教师规模相比差距更大。如美国社区学院自1974年兼职教师的比例达到教师总数的一半以后,这一比例一直保持在50%以上,1987年达到了63%,1997年达到了64.6%。在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高等职业教育机构中,兼职教师与全职教师的比例也接近1∶1。

(二)兼职教师队伍规模偏小的原因

社会对兼职教师在高职教育中的意义认识不足和支持不够 国家至今没有出台有关兼职教师的法律法规,而教育法、高等教育法及民办高等教育促进法里也没有关于兼职教师的法律规定。人们对兼职教师在认识上有偏见,认为兼职教师不是正规的教师,只是临时性的,对兼职教师的认可度不高。有关单位和部门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对人才兼职采取种种限制,“单位人”现象严重,人才资源社会化共享观念淡漠。

缺乏激励机制 激励保障机制是广泛吸引社会人才从事兼职教师和提高兼职教师积极性的重要途径。而大多数高职院校采用单一的课时付酬制,缺少对兼职教师的工作环境与内在因素的关注,缺乏兼职教师激励保障机制。

兼职教师来源单一 首先,兼职教师主要是通过学校教师、合作企业寻找。根据一项调查研究,50%的高职院校以本校教师引荐为其聘任兼职教师的主要渠道,33.3%的高职院校以校企合作企业推荐为其兼职教师聘任的主要渠道。选聘渠道的单一限制了兼职教师的来源。其次,大多数高职院校聘请兼职教师的信息鲜有大张旗鼓地向社会公开,导致兼职教师选聘信息不畅通,客观上限制了兼职教师的来源。再次,未建立起覆盖面广、时效性强、共享的兼职教师资源库平台,区域内职业院校兼职教师资源缺乏共享机制。

兼职教师的年龄、

学历以及职称结构

(一)兼职教师年龄结构不太合理

在100所骨干院校兼职教师队伍中,各年龄段人数所占比例如表1所示。100所骨干院校专任教师队伍中,35岁及以下的青年教师所占比重高达51.5%,36~45岁的中年教师所占比重为30%,46岁及以上的老年教师所占比重仅为18.5%,显示高职院校专任教师队伍是一支年轻化程度较高的队伍。而在骨干院校的兼职教师中,35岁及以下的青年兼职教师所占比重较大,46岁及以上的老年教师所占比重较小,高职院校兼职教师队伍也显示出年轻化特点。从优化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年龄结构的角度看,当前兼职教师的年龄结构不合理。

(二)兼职教师队伍的学历远低于专职教师

100所骨干院校兼职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如表2所示,按照学历所占比重多少降序排列是:本科、专科及以下、硕士、博士。具有本科学历的兼职教师是兼职教师队伍的主体,具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兼职教师所占比重较低,高学历兼职教师偏少。与100所骨干院校专职教师队伍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专职教师所占比重相比,兼职教师队伍低23.3个百分点,二者存在十分明显的差距。同时,兼职教师学历在专科及以下的所占比重比专职教师高14.6个百分点,兼职教师队伍学历远低于专职教师。

(三)兼职教师队伍的职称高于专职教师

在100所骨干院校兼职教师队伍中,高级职称占33%,中级职称占35%,初级职称及以下占32%,降序排列是:中级、高级、初级及以下。具有中高级职称的兼职教师比例达到了68%,是兼职教师队伍的主体,这一群体行业企业实践工作经历较长,生产、建设、管理、技术等第一线的实践经验丰富,能将第一线的最新技术与所教内容紧密地结合起来,更能贴近职业岗位要求,有利于提高专业实践课的教育质量,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兼职教师队伍中高级职称所占比重比专职教师高4.2个百分点,中级职称和初级及以下的基本相同。可见,获高级职称的兼职教师所占比重高于专职教师。专业技术职称水平成为高职院校聘任兼职教师优先考虑的条件,但同时也不排斥能工巧匠,兼职教师中获得劳动与人事部门、其他部委、行业、企业等颁发的各类职业资格证书者占兼职教师总数的33.2%。

兼职教师工作量、收入与社会地位

(一)兼职教师的工作量

高职院校教师的工作量主要以授课课时数来计算。100所骨干院校中,专职教师学年授课课时为1062万学时,兼职教师学年授课课时为150万学时,专兼教师授课课时比为1∶0.14,兼职教师授课量仅占专职教师的14%。从专兼职教师平均授课课时数看,专职教师学年平均授课课时为322学时;兼职教师学年平均授课课时为130学时,若每学年按40周计算,专职教师平均每周授课8学时,兼职教师平均每周授课3.3学时。兼职教师的授课量不大,一般不会影响其专职工作。

(二)兼职教师的收入

从100所骨干院校聘请兼职教师经费支出来看,2009年度聘请兼职教师人均经费支出8641元。大多数高职院校对兼职教师是按课时付酬,将其聘请兼职教师经费按授课课时数折算,每课时66元。兼职教师的收入明显偏低,一般只有专职教师的1/5甚至更少,而且除课时费外,大多数兼职教师不能从受聘的高职院校得到其他任何福利。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聘请兼职教师的薪酬缺乏有效的吸引力,这也是兼职教师规模偏小、年轻的多、中老年的少,低学历的多、高学历的少,低职称的多、高职称的少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三)兼职教师的社会地位低

兼职教师的经济待遇低 从上述兼职教师的收入可看出,高职院校兼职教师的收入偏低,远低于专职教师,兼职教师待遇低。

兼职教师的社会权益少 数据采集平台反映出100所骨干院校基本上未开展过兼职教师培训,兼职教师难有机会参加学术活动,不能享受专职教师专业发展的权利,也难有机会发表对受聘学院发展等方面的意见。有学者调查,只有28%的兼职教师参加过学校教学计划的制定与讨论,仅有3.4%的兼职教师受邀参加过学校各类教学奖项的评比,仅有8.5%的兼职教师参加过学校组织的公开观摩课,没有一名兼职教师参与学校的科研项目,高达72%的兼职教师认为很少有机会发表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只有1/3的学校召开过兼职教师座谈会。可见,兼职教师的权益远远低于专职教师。这将严重影响兼职教师对受聘学院的归属感。

兼职教师的职业声望低 社会对兼职教师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社会认可度低。大多数企业不支持本单位人才社会兼职,兼职教师还是一种个人行为,没有完全上升到企业行为,存在后顾之忧。高职院校兼职教师普遍对“高校教师”的身份认同感不强。高校教师间竞争比较激烈,兼职教师的加入,对于本校教师而言,无疑是个潜在的威胁,所以专职教师也不希望外聘兼职教师,专职教师对兼职教师存在抵触心理。可见,兼职教师职业声望低,对社会人才是否愿意从事兼职教师以及兼职教师的工作态度、积极性等产生了重要影响。

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策略

(一)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聘请兼职教师已成为高职教育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战略选择。兼职教师已成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力量。因此,应为社会人才担任兼职教师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首先,要加大对兼职教师在高职教育发展、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的宣传,提高全社会对兼职教师的认识。其次,政府要完善行业企业等社会人才担任兼职教师的法律法规,让社会人才担任兼职教师具有合法性。地方政府要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高职发展水平状况,出台一些地方法规政策,既扩大兼职教师来源,又使兼职教师行为合法化。如出台校企合作促进条例,探索技术技能型人才到职业院校从教的制度,探索兼职教师流动编制制度,探索兼职教师津贴制度,建立兼职教师经费政府补贴制度等。再次,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将兼职教师纳入师资队伍建设统筹管理,在办学水平高的高职院校建立兼职教师培训基地,统一颁发聘任证书,探索给予兼职教师相应专业技术职务的制度,实现区域兼职教师资源共享。最后,加快培养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行业企业要肩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因为行业企业是最直接的受益者。行业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行业的资源优势,在行业企业聘请一批兼职教师。企业也要与高职院校深度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共建师资队伍,共同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实现共同发展。

(二)建立健全兼职教师的激励保障机制

高职院校是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主体。要进一步提高对兼职教师重要性的认识,建立健全兼职教师的激励保障机制。通过系统化的兼职教师激励机制,广泛吸引社会人才担任兼职教师,提高兼职教师的积极性,增强兼职教师的归属感和凝聚力,建立一支高质量兼职教师队伍,促进学校健康、快速发展。首先,应不断深化兼职教师的工作范围与形式,如聘请行业专家作为专业带头人,使专业紧跟产业发展,聘请企业专业人才作为课程负责人,使专业课程标准贴近职业岗位要求,聘请企业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担任青年教师的导师,培养“双师型”教师,聘请企业专业人才作为科研项目成员,形成项目研究团队,实行项目共同研究、技术共同攻关,提升教师的科研社会服务能力。其次,提高兼职教师的权益,鼓励兼职教师参与学院发展战略的制定,广泛听取兼职教师对学院发展、建设的意见,对表现优秀的兼职教师颁发“优秀教师”荣誉称号,提高兼职教师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权利。鼓励和资助兼职教师参加学校的科研项目、参加相关学术会议和培训,支持兼职教师专业发展的提升,提高兼职教师的学术权利。建立兼职教师多样化的津贴制度,改变单一的兼职教师按课时付酬制,与专职教师享有相同的办公环境,提高兼职教师的经济待遇和物质待遇。再次,搭建专兼职教师沟通的平台,实施专兼职教师团队建设、专兼职教师结对互助等措施,增强专兼职教师的融合。

(三)建立共享型兼职教师资源库

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创建兼职教师资源库,形成覆盖面广、时效性强、共享的兼职教师资源库平台。兼职教师资源库既是兼职教师信息库,又是兼职教师的公开选拔、聘用、管理的信息平台,还是兼职教师培养的学习资源平台。充分整合区域职业院校兼职教师资源以及社会人才资源,实现区域职业院校兼职教师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陈嵩,郭扬.我国高职教育十年发展的成就与经验[J].教育发展研究,2006(19):18-21.

[2]朱登胜.高职院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J].教育探索,2008(8):98-99.

[3]彭红玉.发达国家高职院校聘任兼职教师的国际比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11):60-61.

[4]温正胞.高职院校兼职教师的管理困境:根源与对策[J].中国高等教育,2011(9):48-50.

[5]卢惠林.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3):92-95.

[6]吴蓓,王文奎,李艳玲.人才多渠道柔性利用的核心理念和基本形式[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4):184-186.

[7]董艳超.天津市高职院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9.

[8]潘亚儿.高职院校兼职教师激励措施的调查与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08(26):82.

作者简介:

篇(7)

(安徽工程大学管理工程学院 安徽 芜湖 241000)

摘 要:采用问卷调查及非正式个人访谈等方法,对564名安徽省芜湖市高校大学生的兼职活动对创业能力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①多数大学生认为兼职工作对于自己创业能力的提升具有正面的积极影响;②男女大学生针对兼职对创业能力影响的看法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在具体问题的回答上显示了一定程度的差异;③文理工科大学生针对兼职对创业能力影响的看法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仅在一个问题的否定回答上显示了一定程度上的差异;④本专科大学生针对兼职对创业能力影响的看法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在一些具体问题的回答上显示了一定程度上的差异。

关键词 :创业训练;创业能力;大学生兼职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08.010

*基金项目:2013年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项目“基于创业训练的大学生兼职研究”(项目编号:201310363087);2013年安徽工程大学青年基金资助项目“当代中国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2013年安徽工程大学教学研究项目“基于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的本科毕业设计质量提升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13jyxm19);2014年度安徽省重大教改项目“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组织体系与实现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14zdjy064)。

收稿日期:2015-01-28

当前,大学生兼职的比例已经高达80%左右,通过兼职活动,大学生能够锻炼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但由于我国还没有形成系统完善的兼职市场,大学生在兼职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正是由于大学生兼职是利弊参半的事情,所以一直以来备受争议。在强调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兼职能否对其创新创业能力发挥积极影响,目前尚无权威的说法。笔者拟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对该问题做出探索,对上述问题给出建设性建议。

1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自制的《大学生兼职与创业能力调查问卷》对安徽省芜湖市高校600名大学生进行测查。该调查问卷主要借鉴了李晓峰等人有关大学生创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与王柳映的大学生创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而成。经认真核查,最后确定有效被试564名,其中男性382名,女性182名;文科学生201名,理工科学生363名;本科学生340名,专科生224名。此外,本研究还对全国30余所本专科高校120名大学生进行了非正式个人访谈,了解高校大学生关于兼职工作对于提升自身创业能力的认识。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总体情况分析

调查结果表明:总体而言,多数大学生认为兼职工作对于自己创业能力的提升具有正面的积极影响(见表1)。对于15个问题的回答超过和接近50%的有11个,占调查问题的73%。高达90%的学生认为兼职工作提升了自己的沟通能力。这表明,在兼职工作对于提升大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这个问题上,被调查的大学生达成了广泛的共识。在兼职工作对于学习能力、执行能力、组织能力、心理调控能力、机会把握力的积极影响上,被调查的大学生也达成了较为广泛的共识。访谈也印证了调查,多数受访者认为兼职工作提升了自己各方面的创业能力。如一位受访者指出,“在过去的兼职中,我学到了很多,锻炼了很多,增长了我的各方面能力”。另一位受访者认为“兼职经验对创业亮点提供了帮助”。

由于大学生从事专业领域的兼职工作仅占18%,其他均为与专业不相关的工作。所以,在兼职工作是否能够拓宽自己的专业知识上,多数学生给予了否定(50%)与不确定(20%)的回答,两项合计高达70%。调查印证了当前有关这一问题的其他研究。金如委的调查表明,学生从事本专业领域工作的仅占到3%。安达的调查表明,仅有6.1%的同学认为兼职与自己所学专业完全相关。这是学生对这一问题给与否定回答的主要原因。

针对兼职工作是否能够增进大学生的法律知识问题,多数学生给予了否定(43%)与不确定(20%)的回答,两项合计高达63%。这恰恰表明“大学生对于劳动法律法规和兼职相关规定缺乏了解,反映出大学生法律观念淡薄、法律知识相当缺乏。”

2.2 高校男女大学生关于兼职对创业能力影响的比较

调查结果表明,总体来看,男女大学生针对兼职对创业能力影响的看法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在具体问题的回答上显示了一定程度上的差异(见表2)。针对15个问题的肯定回答中,差异超过15%的问题有7个,按照差异高低分别是兼职工作对心理调控能力、学习能力、机会把握能力、执行能力、组织能力、法律知识、沟通能力的影响上。在这7个问题中,除了法律知识问题外,其余均是女生的肯定回答显著高于男生。在对15个问题的否定回答中,差异超过15%的问题只有两个,分别是兼职工作对法律知识、心理调控能力的影响。在这两个问题上,女生的否定回答显著高于男生。为何男女大学生在具体问题的回答上出现较大的差异,有待于作进一步的深入调查与分析。

2.3 高校文理工科大学生关于兼职对创业能力影响的比较

调查结果表明,总体来看,文理工科大学生针对兼职对创业能力影响的看法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仅在一个问题的否定回答上显示了一定程度上的差异,文科与理工科大学生针对兼职工作是否能够拓宽自己的专业知识的否定回答上的差异达到了15%(见表3)。

2.4 高校本专科大学生关于兼职对创业能力影响的比较

调查结果表明,总体来看,本专科大学生针对兼职对创业能力影响的看法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在一些具体问题的回答上显示了一定程度上的差异(见表4)。针对15个问题的肯定回答中,差异超过15%的问题有5个,按照差异高低分别是兼职工作对心理调控能力、创新能力、创业原动力、资源整合力、创业坚毅力的影响上。在这5个问题中,均是本科生的肯定回答显著高于专科生。在对15个问题的否定回答中,差异超过15%的问题也是5个,按照差异高低分别是兼职工作对创业原动力、专业知识、资源整合力、创业坚毅力、创新能力的影响上。在这5个问题中,均是专科生的否定回答显著高于本科生。在针对兼职工作对心理调控能力的影响的不确定回答中,专科生的回答高于本科生33%。为何本专科大学生在具体问题的回答上出现一定的差异,有待于作进一步的深入调查与分析。

3 结论与建议

本研究初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多数大学生认为兼职工作对于自己创业能力的提升具有正面的积极影响;第二,男女大学生针对兼职对创业能力影响的看法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在具体问题的回答上显示了一定程度上的差异;第三,文理工科大学生针对兼职对创业能力影响的看法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仅在一个问题的否定回答上显示了一定程度上的差异;第四,本专科大学生针对兼职对创业能力影响的看法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在一些具体问题的回答上显示了一定程度上的差异。

在强调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时代背景下,在高校学生实践性教学环节存在诸多不足之处的情况下,建议高校与相关管理部门一方面要出台相关制度,构建大学生兼职的社会支持体系。鼓励大学生理性兼职,为大学生兼职创造一定的条件;另一方面,高校与相关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大学生兼职的引导与教育,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作为教育机构,高校有责任将大学生兼职工作纳入常规的学生管理工作之中,统筹兼顾大学生兼职工作。

参考文献

1 李晓峰.大学生创业能力评价的多维可拓物元模型的建立及其应用[J].软科学,2013(10)

2 王柳映.大学生创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2012(4)

3 金如委. 大学生兼职现状的调查分析[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1)

4 安达.内蒙古地区大学生兼职现状的调查与对策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3(1)

5 黄兆信.创业大学生社会支持体系构建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