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大学生就业的建议

大学生就业的建议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20 18:21:53

大学生就业的建议

大学生就业的建议篇(1)

因此,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要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就必须加强对大学生就业保障问题的重视,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传统的就业渠道变窄了,国有企业、国家机关不再是唯一的渠道,多种非公有制经济对大学生的需求正在迅速增加,大学生在中小企业、中小城市和乡镇还大有用武之地。学校要引导大学生改变传统固有的观念,树立全方位、多渠道的新的就业观,只有这样,大学生才能在激烈的就业市场上找准自己的位置,也才能在就业难的形势下使自己处于主动状态。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就业形势,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增强自主择业的意识,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健康的心理和适中的就业期望值,不盲目攀比追随,正确处理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事业发展与个人成长之间的关系,给自己正确定位。现在无论选择在哪里就业,应该说都不是一次就业定终身,应该鼓励大学生先就业、后创业。

建立大学生就业指数系统。我省大学生的就业情况主要由省教委掌握,各学校掌握各自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但当毕业生回到生源地后,就业情况就由各地市州人事局掌握,因此,建立大学生就业指数系统,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就业指数系统的建立可为相关主管部门制定科学合理的大学生就业政策和提高就业指导水平。对学校而言能实现以市场为导向,不断调整学校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科学地指导毕业生就业。该指标对高中毕业生在选择学校和专业时也能提供一定的参考,可让高中生在填报志愿时对各学校的就业情况心中有数,同时该指数能为用人单位和中介机构提供供给信息。

规范就业市场,加快人事制度改革。规范和完善以学校为基础、政府为主导的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使高校之间相互合作,打破学校的界线、专业的界线和学历层次的界线,形成一个学历层次多、专业面广、毕业生数量大的毕业生就业市场。

大力发展网络市场,依托全国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建立学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为毕业生就业提供网上信息交流和服务。政府要建立用人单位信息公告制度,用人单位必须把所有空位信息都传送到就业服务中心,而且只有空位信息在人才市场公布几天之后,用人单位才可以采用其他的聘用渠道。

加大人事制度改革的力度,增加人事业务和数量,除了放宽户口限制外,为保障毕业生的合法权益,对自主创业、到非国有制单位就业的毕业生,由政府有关部门进行人事包括保管档案、职称评定、办理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出具相关证明等。

开展远程人事服务,使在外地工作的毕业生通过远程服务排忧解难。大力宣传长春市鼓励毕业生在长创业的优惠政策;为毕业生推行一站式服务,简化服务流程,提供“绿色通道”;毕业生可持报到证随来随存档案;毕业生可持相关材料办理落户手续,无特殊情况,加急户口可在3个或5个工作日内办结;为毕业生提供改派、评定职称等相关咨询服务;探索在高校建立人才市场分市场;加大吉林人才网络的建设力度,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网上人才服务。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毕业生待业保障基金,为一些毕业后暂时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提供基本生活保障,构筑毕业生失业的“安全网”是保证毕业生顺利就业的一种尝试。因此我们建议采取财政拨款和大中专生在进校时交纳失业保障金相结合的方式,学生从入学开始就交纳一定数额的失业保险基金,由劳动保障部门将其纳入失业保障管理体系。对毕业后半年仍然找不到工作的,可在择业期三年内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减轻家庭负担。对大学毕业生实行失业保险制度,可以为其提供一段有基本生活保障的时间,使其积累经验,提高综合能力,帮助学生度过就业前的困难时期,最终实现顺利就业。

大学生就业的建议篇(2)

一、当前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是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不够重视。目前多数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程都为选修课,并且只在大三或大四才开设。指导方式单一,多是通过讲座讲解就业政策和就业形势,知识介绍的多,能力培养的少,内容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有些高校只注重就业率,忽视毕业生就业质量和长远发展,导致毕业生盲目就业,为今后择业埋下隐患。

二是大学生就业观念存在偏差。主要表现为两类:一类是就业期望值很高,对就业的严峻形势不敏感,对自我认知不清晰、眼高手低、总想一步到位,无法正视实际存在的差距。另一类则崇尚“慢就业”,以时间上的错位避开就业高峰,实则是对现实压力的逃避,缺乏对未来的规划和不断尝试的信心,只能坐以待毙,逐渐成为“啃老族”。

三是各方缺乏信息互通交流。虽然各级政府部门和高校都设有就业促进机构,但由于隶属关系,政策适用性等问题,还没有建立信息互通机制,仍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直接表现为学校不了解就业政策,政府不掌握学生情况,导致就业指导工作缺位,最终损害的是广大毕业生的根本利益。

二、改进就业指导工作的建议和对策。

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能够帮助毕业生尽快完成从学校向社会的过渡,增强就业的主动性和竞争力,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

(一)优化课程设置,形成全程化就业指导服务。根据社会需求的变化,灵活设置课程内容,从关注就业政策、分析就业形势、传授择业技巧的应试性培训,转变为强调心理咨询、建立职业规划、引导创业思维的综合性指导,以“授人以渔”的理念提高毕业生实现自我价值的动力。将就业指导由面向毕业生转变为贯穿整个大学生涯,从大一开始了解本专业的社会需求,大二建立优势学科和就业兴趣点,到大三结合发展开展社会实践,大四掌握就业政策和择业技巧,以全程化的指导让学生发现自己的职业兴趣和发展方向,从而合理的规划职业生涯,自主选择就业方向。

(二)注重培养正确的价值观,突出对困难学生的人文关怀。要加强对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理念,提升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能力,不断增强先就业后择业的意识;要培养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社会责任感,鼓励他们到基层、到艰苦岗位锻炼自我,实现个人理想和社会发展的统一结合,成为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突出就业指导的人性化和个性化,加强对贫困和残疾学生的重点帮扶,帮助他们树立信心,顺利实现就业,同时做好就业后的跟踪检测,及时掌握待遇发放情况和事业发展情况,确保困难学生真正实现就业脱贫。

大学生就业的建议篇(3)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

据统计,21世纪初我国大学毕业生有114万人,而在2010年我国大学生毕业人数已经高达631万,这一数字在2015年更是达到了749万人。数量庞大的毕业生规模让国内的就业形式变得十分严峻,这也成为了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为缓解就业压力,我国政府和高校积极从创业领域出发,以创业带动就业。在2014年,我国的大学生创业率约为2.9%,想比2013年的2.3%提高了0.6%,比2012年的2.0%提高0.9%。然而,我国大学生的创业行为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导致我国大学生成功率并不理想。亟需我国政府和高校加紧在政策和教育上的扶持,促进大学生创业良性发展,缓解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压力,推动社会进步。

一、高校开展大学生就业和创业教育的意义

(一)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和转型

在知识经济时代,各项社会活动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对人才的培养要求也朝着创新的方向发生了转变,我国高校的教育应当及时做出改变,积极发掘学生的创新潜能,推动知识经济的发展。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可以提升大学毕业生在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目前,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经济转型的重要时期,旧制度的革新还需要来自创新的推动力。

(二)促进国民素质提高

创新创业教育通过内容和形式促进传统教学和就业教育,这也是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对于社会人才的素质需求。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拓展,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以自身的个性和发展需求构建个性化的知识结构;通过创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积累经验,提升写作能力和竞争能力,进而培养一大批高素质的创新型创业人才,提高我国人才的整体素质,完善我国高等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转变。

(三)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我国企业中,有90%以上的企业是中小型企业,其年产值和服务价值占我国国民总产值的60%以上,贡献了我国一半以上的税收。同时,中小企业也是推动市场发展的重要动力,其拥有市场中三分之二以上的发明专利,更是市场中绝大多数新产品开发的主要动力。从而以往的数据不难发现,中小企业更是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点,而中小企业的主力军便来自于大学生创业者们。因此,各高校积极开展创业教育,加强创新创业实践培训,不但可以解决就业更可以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创业成功率计划,为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绝的动力。

(四)促进大学生的能力提升和职业发展

大学生的能力提升人和职业发展具有长期性而复杂性的特点,其受到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创新意识、创业知识、意识品质以及职业能力。通过比较研究,接受过创新创业教育的学生在创新创业的素质上具有明显优势,专项教育的优势得以进一步体现。这源于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对于个人的素质发展总体的把握,不仅仅是意志品质的培养,更是技能和意识的提升,满足了知识经济时代对于创新意识的需求。

(六)缓解了就业压力

早在2013年的夏天,当年就被称为 “史上最难就业季”,该年的毕业生已经无限接近700万。然而,2014年的毕业生总数更到达了史无前例的727万,2015年更是接近750万人,这一增长似乎仍无减弱的趋势。面对就业规模的增加和人才需求结构性矛盾的问题,我国的就业问题变得尤为严峻。因此,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创新和创业的意识,提升其在创业中所需的基本技能和思维,提高创业成功率,以此改善自身的就业问题,并以开创新企业的形式来缓和压力,维系社会和经济的稳定和持续发展。

二、高校开展大学生就业和创业教育的转变意见

(三)变应急式教育为持续性教育

随着就业问题的爆出,各高校逐渐加强对于就业和创业的教育活动,例如:就业培训交流会、招聘会以及创业指导班等。然而,这些各名目的就业和创业教育大都是在近两年建立起来的,并不符合教育的基本特性,只是基于市场恶劣环境下的应急措施,忽略了长期性和持续性。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因此,就业和创业教育应当进行长期性和持续性的规划,将整个教育活动规划成贯穿整个大学四年的课程,以阶段性和层次性的教育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指导和帮助,例如:能力培养规划指导、就业方向规划分析以及创业指导等,以此帮助学生完善自身的能力和意识,为进入社会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变零散式教育为系统性教育

现阶段就业问题具有临时性和无序性的特点,没有形成系统的、科学的以及具有指导意义的模式。针对这一情况,高校应当积极对教育活动进行分析、整理和规划,建立多方位、分阶段以及系统的就业创业教育体系。因为,任何一门技能和能力的获得都是一项长期性、持续性和系统性的过程,就业创业教育也应当如此。

据此,高校应当将这个问题作为一个整体纳入到大学生的日常当中去,将就业和创业中所需要的能力进行系统的规划和准备,例如:心理、创新意识、合作精神以及政策学习等。在此过程中尤其需要注重结构性、阶段性和层次性等特点,并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调整,不断完善,使之变得更加合理与科学。

(三)变传统型教育为创新型教育

现阶段的就业难题不仅仅是由于毕业生规模过大,也有一部分来自我国教育模式所引发的人才结构性矛盾。因此,就业问题所引发的不仅仅是学生找不到工作,也包括了企业找不到所需的人才,更表现在企业需求和毕业生能力之间不匹配。为了改善这一问题,高校的就业和创业教育应当积极融入到高校的日常课程中,把握实践和就业需求,完善校内的教育和引导职能。对社会就业和创业进行模拟,鼓励并帮助学生在校期间进行自主创业的尝试,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物质上的保障。

结束语

当前,我国的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政府和高校应当积极配合,转变传统的就业指导模式,以创新型的持续性系统教育来构建学生的创业教育体系。帮学生建立起创业应当具备的意识和能力,在政策的引导和扶持之下,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改善就业难题,为国家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孙学朋.关于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体系的研究[J].价值工程,2014,30:251-252.

[2] 汤吉军,刘仲仪.大学生就业与创业理性选择分析[J].教育与经济,2015,02:32-37.

[3] 王林桂等.创业环境对大学生创业行为影响研究――以海南省高校大学生为例[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03:98-102.

大学生就业的建议篇(4)

一、理工科女大学生就业面临的严峻现实

当前,理工科女大学生就业面临的严峻现实,可从如下几方面进行解读。

(1)就业率比较低。“身为女性”的“理工科”女大学生属于社会就业弱势群体,在社会就业过程中,不得不面临着非常尴尬的境地。根据沈阳大学理学院和沈阳建筑大学理学院的调查结果显示,女生的就业率大大低于男生。一方面,基于传统观念和女生天然的劣势,在面临男生与女生两个选项面前,当下的很多企业为了公司往往会录取相对成本低的男生。另一方面,女生身心较脆弱、自信心较差,相对于男生,她们的创新思维及逻辑推理差,必然导致很多用人单位不愿意接受。

(2)性别歧视严重。“男尊女卑”等传统思想在女大学生就业方面仍存在很大程度的影响。“女子不如男”“女子无才便是德”依旧被社会的一些用人单位所认同。大学生就业招聘会上,职员要求为男性,“男生优先”等招聘条款比比皆是。

(3)就业机会少。理工科毕业生面临的大都属于危险性高、强度大的岗位,需要拼体力和肯吃苦,女生显然难以与男生相比肩,理工科女大学生很难适应这样的艰苦工作环境。加之很多女生在校期间精力大都用在自己专业上,接触的知识面以及能力培养方面比较狭窄,理工科以外的东西很少涉足,自然难以适应更多的专业岗位。

(4)自身就业能力不够。众所周知,理工科专业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强,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要求比较高。从目前情况看,理工科大学生在校期间大都缺乏能力方面的训练,而女生尤其突出,女生在校期间的时间基本都花费在拼课本、应付考试等方面,动手能力比较差,加上专业受限,视野狭窄,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欠缺。另外,很多理工科女生缺少长期的职业规划意识,只有到就业来临才“临时抱佛脚”,到此时才急切关心自身就业,很难有着过硬的就业竞争能力。

二、理工科女大学生应具备的就业素质与能力

面对严峻的理工科女大学生就业形势,我们就需要仔细思考一下到底她们需要具备哪些就业素质和能力。

(1)就业素质。首先人品要过硬。当今社会人们对一个人的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人品素质,那些责任心强、思想素质高、自尊和自信的这类内心强大的大学生非常受用人单位青睐。自尊、自信、自立和自强是理工科女大学生就业素质的关键。其次,应该有激流勇进的积极人生态度。固然理工科女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不好,但并不决定这一群体所有女大学生就命中注定要失业和与理想的工作岗位擦肩而过,那些理想远大、锐意进取的新时代女大学生,很多都成为社会各行业的佼佼者,这就说明,树立积极进取的心态和磨炼坚忍不拔的毅力尤其重要,是决定一个人能否成才的关键。第三,要有抗挫折心理。心理素质如何在现代社会对一个人的生存意义重大,其决定了一个人生存的质量和潜力。女性大学生需要不断强化自身的心理素质,才能够面对逆境而不气馁,直面竞争而不妥协,敢于吃苦,不怕挫折,以良好的心态去应对就业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和不如意。

(2)就业能力。所谓就业能力,就是在就业过程中,以过硬的本领赢得理想工作岗位的能力。从人才市场反馈的情况看,目前社会一些用人单位逐渐淡化了学历至上的观念,对求职人员的实际工作能力更为看重。那么,用人单位所要求的实际工作能力体现在理工科女大学生身上,可以具体到如下一些能力。一是自身专业的实践能力。对大学生来说,四年所学的专业是以后走上社会立业的基础。学好专业,指的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尤其在学好专业理论基础的同时,必须强化本专业所要求的专业实践能力,如:仪器操作和故障修理等基本的常识,必须掌握好。二是一技之长的能力。学有千业终有一精。对理工科女大学生来说,外语口语能力、计算机绘图能力或者写作能力等,都很重要。三是广泛的社会适应能力。理工科女大学生面对的社会就业岗位,既有本专业适应的企业,也有机关事业单位,既在专业对口的单位中,也有很多岗位有着不同的能力要求。这就要求理工科女大学生在校期间,要多方面锻炼自己的能力,如交际能力、组织能力和合作能力等等。

只有具备了上述两方面的素质和能力,理工科女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上,才可以“不打无准备之仗”,以雄厚的自身实力来迎接就业竞争的挑战。

三、对理工科女大学生应具备的就业素质与能力的建议

针对社会就业市场对理工科女大学生就业素质和能力的要求,笔者建议女大学生要采取如下几方面措施。

(1)提升自身就业素质。“志当存高远”,对理工科女大学生来说,首先应当在就读期间,就要树立起远大志向,将功课的学习与未来社会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做好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高点定位,扎实推进,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一步一个脚印地完善和发展自己。其次,要充满时代的精神和魅力。目前在校大学生大都是“90后”,有着其他时代不同的特点和风采。要将这些特点发掘出来,寻找自我个性张扬与社会需要的有效结合点,做新时代新风尚的女大学生。三是要从社会中寻找自我定位。多参加社会实践,增加对社会的感性认识,了解到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的素质需求状况,然后将理论学习与社会需要紧密结合,培养自身具备社会需要的专业和多方面的素质。四是培养吃苦耐劳精神。要在生活中低标准要求,通过打工等磨炼自己的吃苦精神。

(2)培养职业核心能力。这是一种对社会任何职业和行业工作都有普遍的适应性和可迁移性的职业活动能力。对女大学生来说,需要培养适合学习型社会的不断学习能力,还要培养当前社会各岗位都需要的其他一些能力,如:计算机操作能力、外语应用能力、文字写作能力、团队精神与合作能力、社会交际能力,等等。

大学生就业的建议篇(5)

全国人大十一届三次会议于3月5日在北京召开,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于3月3日在京召开。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国家主要领导人就民众在政治、经济、文化、民生、教育、医疗等各个方面的提议、议案进行讨论、决议。对于下一代人才培养方面,大学教育历来就备受关注,本次两会,有关大学生创业就业、大学生诚信教育、文明上网、大学教育体制等相关问题都有所涉及。一、关于在大学开设创业课程的议案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何伟提交的《关于在大学开设创业课程的建议》的提案对目前大学生就业、创业现状进行了深刻的分析。无论是从因扩招影响的一年比一年多的毕业人数上看,还是从一直都不怎么高的就业率来看,再或者看用人单位对应届毕业生的满意程度,都无疑表明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而创业无疑是规避就业竞争的一大有效途径,相对于考研而言,更现实。可纵观目前大学生创业情形,实在不容乐观。虽然,现在很多大学生都对自主创业有着浓厚的兴趣,而且觉得自主创业是一个很好体现个人才能的平台,还对自主创业有着自己独特的想法。但大部分同学,只停留在臆想阶段,并不了解创业真正了解创业是怎样一回事。目前,社会上或者高校里都开始举办职业规划大赛或者创业计划大赛,以此来提高学生们对就业或者创业有个提前的认知与了解的做法也成效不显,毕竟这种比赛只是比赛而已,并没有真正能够帮助个人自主创业提供一些经验.因此,为了提高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从心理素质和技能筹备方面都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大学中开设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我觉得,还是很有必要的。按照议案中所建议的那样:1、建议我国高校增设创业选修课。创业选修课的老师必须是有创业经历的人。2、高校可以适当修改学制。因为一般高校的选修课都是一个学期一结课,而创业活动是长期的,所以在学制上,希望高校做出适当的安排。郑州大学党委书记郑永扣代表对此也是非常关注,特别着急,“要多帮帮这些勇于拼搏的年轻人!”所以在今年两会上,他带来了关于“积极完善创业政策,促进高校毕业生创业”的议案。他在议案中建议,一方面政府要夯实创业资金平台,除了按年度直接投入,还可以采取阶段参股、跟进投资等方式,面向社会、企业募集资金;另一方面优化创业机制,除了强化高校毕业生创业“一条龙”、“一站式”服务机制之外,还要完善创业社会保障机制,建立创业破产救助制度,建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等。另外,民建中央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完善我国创业政策体系》的提案中,也同样对大学生创业寄予厚望,希望政府给予积极关注,和足够的支持。

大学生就业的建议篇(6)

解决大学生就业及建立大学生就业实训基地;

支持以现代技术全面提升我国装备制造业向国际先进水平跨越;

利用陕西飞机研发设计和制造优势,加快发展大型直升机;

在陕西省建立国家重要信息系统灾难备份基地。

这是西安未来国际软件有限公司总裁、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王茜向全国人大会议提出的五条议案。为详尽了解这些涉及“国计民生”的重要议案,本刊特别采访了王茜。

构建国家创新体系

谈到“关于引导、支持通过设计创新,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议”时,王茜认为,设计创新是最终体现国家创新的重要平台。无论是产品设计、工艺设计、项目设计、工程设计,只有通过将全社会各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即时集中体现在每一项工程建设、项目建设和产品的设计过程中,才能推动国家创新体系的最终建立和形成。创新成果不体现在项目设计、工程设计、产品设计上,就无法实现创新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此王茜建议:

1.由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牵头,有关部委、国家大型企业集团和工程院、科学院参加,成立国家支持设计创新领导小组,尽快抽调有关专家,研究国家支持设计创新的有关政策措施,以此来贯彻建立国家创新战略的重要思想。

2.支持软件企业与设计院所、联合开发系统集成各领域和全社会散离技术创新成果,即时插入每一项重要产品、重大项目、重要建设工程的设计过程,或形成可即时插入整体项目设计的设计包、工艺包的软件平台。

3.对全社会设计类院所采用开放式插入设计软件平台,将全社会创新成果系统集成于重大设计项目、设计过程的可由科技部或国家工程院授予“国家设计创新奖”一类的荣誉称号,并对首席设计师或项目设计首席工程技术专家给予奖励。

4.建立国家设计类院所、企业的集成社会离散技术创新成果的评价考核机制和出台支持推动设计创新的政策体系,引导全社会设计类院所、企业,为将我国建设成为在全球同类设计和工程总承包市场最具竞争力的国家作出贡献。以即时、连续不断的项目和工程设计集成创新系统,作为归集、吸纳、承载、联合全社会,甚至全球最新的离散创新成果的平台,为建立创新型国家,为形成国家在全球的设计、工程总承包市场的核心竞争力,为通过每一项设计和工程建设确保国家在每一领域技术上的领先地位,打下坚实基础。

停止高校扩招 建立学生实训基地

大学生就业难,目前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此,王茜代表也深有感触,并在提交议案前专门就此做了深入调查。她说,高校大学毕业生作为人才资源中较高层次的一类,其就业是国家高层次人力资源调节配置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应从停止高校扩招、发展职业教育、扶持毕业生创业、建立大学生就业实训基地等方面着手逐步解决大学毕业生就难的问题。”

对此,王茜代表在“关于解决大学生就业及在陕西省建立服务外包大学生就业实训基地试点的建议”案中提出,首先是停止高校扩招政策。

2009年大学生就业人数实际达到710万人,根据人力资源部的目标,力争就业率达到70%,这意味着可能还有200多万毕业生面临失业,而预计今后三年内大学生就业人数还将以每年50万的速度增长。我国从2001年的145万,一直到2009年的610万,中国大学生增长数量呈井喷式的增长,这样的增长速度是扩招前的6倍,而经济规模实际上是没有增长那么多。

对此,她建议:应当立即停止高校扩招政策,从源头上解决目前就业人数和就业岗位的供大于求的矛盾。同时,大学的特性决定了它不能成为大众化教育,应当整合教育资源,以最为优良的资源培养一定数量的高等人才,使大学生真正的做到学以致用。

同时,王茜在议案中建议“应尽快改革大学教育模式”。

她说,随着市场的发展,传统的大学教育已不能满足现实需求,而职业教育的地位日益突出,大量熟练掌握职业技能的人才成为市场稀缺的人才,从教育部了解到,我国职业教育2007年招生数量达到810万人,就业率达到96%。由此可见,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不断增强,同时也是为提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储备更多高技能人才。

她建议:大学教育方式应进行改革,培养的人才要贴近市场需求,专业设置上不断提高与社会需求的衔接;同时在培养方向上除基础理论课外,应加大职业教育的内容,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和订单培养等多种方式,依据各行各业的特点对大学教育进行改进,培育出多元化的、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人才。

“其次是大力扶持毕业生创业”。她提出,政府应通过行政政策和税收杠杆的职能,为大学生提供各种创业优惠政策,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有效引导毕业生自主创业,这将有利于缓解目前毕业生就业。

对此她建议:应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功能,依托行政职能,全力推进指导大学生创业工作。依托政府与学校的社会信息资源和高等教育资源,相互配合举办各类创业指导,帮助优选创业产品,明确创业方向,并设立创业孵化基地,在基地内对优秀创业计划者予以扶持和奖励,提供免费的创业办公环境、优惠财税政策、经营管理培训,完善商业计划等配套服务,鼓励大学生创办企业,实现以创业促就业目的。同时,陕西是教育大省,目前在校大学生近80万,西安高新技术开发区已建立大学生创业基地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建议国家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将其列为国家建立大学生创业基地的示范点,以创业解决就业,同时促进西部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另外,应创建实训基地”。她说,在政府主管部门主导下,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由政府出台税收优惠等各种政策,鼓励企业积极联合国际国内知名企业与高校密切配合,共同建立和提供大学生就业实训基地,广泛开展对口专业大学生的行业培训及实习,帮助大学生完成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提高大学生实际工作经验。

她还建议:参照国际知名企业的以项目培养使用人才的方法,由政府主管部门主导,给予优惠政策和培训费用补贴政策,鼓励各行业领域的规模企业联合国际国内知名企业与各地高校密切配合,共同建立大学生实训基地,培养满足行业领域需要的专业人才。在实训基地内,大学生加入到企业的工作氛围中,参加项目实施、管理等工作,将企业文化、职业素养训练、工作技能培训、业务流程实践等培训内容贯穿其中,让参加实训的大学生充分体验一流企业对员工知识结构、技术技能、团队合作、职业素养上的要求,真实感受企业文化氛围,缩小个人能力与企业需求的差距,提升大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达到企业需求的目标。这样,既可成为大学生就业的过渡阶段,缓解大学生就业的压力,又可从根本上有效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

她在议案中还提出:扶持在陕建立以服务外包为主的大学生实训基地,并成为大学生实训基地探索的试点,以拉动内需并扩大外需,有效解决大学生就业。

她说,国家大力推动服务外包业的发展,不仅可以拉动内需,又可扩大外需,同时有效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而培养出符合国际标准的服务外包人才是我国发展服务外包业务的核心。陕西聚集了大量科研院所和科技企业,西安是国家级服务外包基地,在服务外包市场、人才培养和需求上有条件建立以服务外包为主的大学生就业实训基地,由企业牵头,联合国内外知名企业和科研院所共建各行业大学生实训基地。建议国家拨付专项资金,给予税收等优惠政策,支持在陕西建立服务外包大学生实训基地的试点,探索出一条产学研结合、联合国内外知名企业培养出高素质高水准综合性人才的路子,切实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本质性问题,同时也为我国大学教育改革提供可操作的参考模式。

装备制造业向国际先进水平跨越

这是王茜代表的又一个议案。王茜说,我国的装备制造业与国际先进水平,在许多方面还有巨大差距。为此建议:

1.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工程院和中央管理的装备制造业集团公司联合,制定有关政策,支持以现代软件技术、电子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现代材料科学技术等,全面提升我国的关键装备制造产业的综合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能力。

2.由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等牵头,建立提升国家重大装备制造关键技术需求信息、公示制度,以此吸引全社会的创新资源和企业,瞄准国际一流水准和未来发展趋势,围绕国家各领域装备制造的关键技术需求,进行自主开发和系统集成配套,从而大大缩短单一企业封闭开发的时间和成本,从整体上推进我国装备制造业技术水平的全面提升。

3.当前迫切需要全面提升技术水平的重要装备制造业领域的主要有:重大军工装备、兵器装备、航空装备、航天装备、汽车、高速列车、机床、大型综合采煤设备、大型船舶、核电装备、大型煤化工和石油化工装备、大型现代材料制造装备、大型海上钻井及采油装备、各类单一燃料、混合燃料及新能源发动机等。对这些领域,全面提升制造业的综合技术水平,应给予重点支持。

加快发展大型直升机

在王茜提交的五个议案中,这一条与陕西有密切关系。她在议案中说,根据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国际、国内市场需求,特别是我国国防安全,重大事故、矿难、火灾、水灾、地震灾害救援,医疗救护、逃犯追捕、复杂条件下的货物运送、公安和武警空中巡逻执勤等需求,在我国发展大型客机、大型运输机的同时,也应抓紧谋划和启动发展大型直升机。为此建议:

1.国家航空集团公司在“十一五”末,应抓住扩大投资的机遇,抓紧研究制定我国发展大型(大吨位、各种用途)直升机的总体规划和重大项目布点规划。

2.陕西是我国重要的飞机研发、设计和制造基地,并已成立了通用飞机公司。可否在此基础上,整合各方资源,加大国家投入力度,组建大型直升机制造公司。

在陕西建立国家重要信息系统灾难备份基地

王茜在提交的“关于尽快建立国家重要信息系统灾难备份中心及将陕西省作为西部建设地的建议”案中说,信息化的高速发展导致数据量的剧增,使得数据安全问题日益凸现。重大数据信息的丢失、各类灾难引发的数据破坏已引起了各行各业的高度重视,建立国家重要信息系统灾难备份中心已被提升到了新的高度,数据安全备份已成为我国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安全课题之一。随着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和重要行业信息系统陆续完成建设并逐步投入运行,各项业务和关键数据实时在线并高度集中,系统和数据的安全已成为突出问题,灾难备份中心的建立成为应对重大灾难或者遭遇突发公共事件的重要手段。

为此,她认为,加快筹备灾难备份中心十分必要。

“选择陕西省做为国家灾难备份中心优势突出,而且意义重大”。她在议案中认为,陕西拥有得天独厚的人文地理优势。第一,陕西地处内陆,与山西、内蒙古、宁夏、甘肃、四川、湖北、河南等七个省区毗邻,成为连接西北、西南的天然枢纽。随着我国经济开发的战略重点由东向西逐步转移,陕西将处于承东起西的重要地位,具有独特的地理优势;第二,陕西省作为我国西部地区强省,是人口、经济、文化大省,陕西省是我国西部的经济重镇,拥有深厚的科技文化底蕴;第三,陕西是教育强省,多年来,陕西经济保持连年快速增长,吸引了一批专业技术人才,拥有一批高新技术产业群,能够提供强有力的高素质人才;第四,西安拥有完善的基础配套设施;第五,拥有提供高效运营的综合成本优势。从这五个方面来看,陕西西安完全具备了建设国家信息系统数据灾难备份中心的条件。

大学生就业的建议篇(7)

[论文摘要]文章通过对大学生就业市场三方违规现象的归纳、分析,在规范性、公平性、广泛性等诚信制度体系的构建原则要求下,明晰了以枝方为就业中介的大学生就业市场三方(毕业生、用人单位、校方)的责任和权力,规范了大学生就业市场;通过诚信监督机制,有效抑制就业市场中不道德行为的发生,促进大学生就业市场正常、健康发展。

在目前社会转型的过程中,高校大学生就业市场在一定范围、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违规现象,这些现象不利于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健康发展。笔者在下文中通过对大学生就业市场中的种种违规现象进行理性分析,构建现代大学生就业市场的诚信制度体系,以促进我国大学生就业市场的良性发展。

一、大学生就业市场中违规现象分析

大学生就业市场中违规现象经常发生,缺乏诚信约束,不利于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健康发展。这些违规现象主要体现在毕业生、用人单位、学校三方。

I.大学生违规由于近年高校扩招,毕业生人数急剧增加,加之国企与民企的改制使下岗人员再就业导致高校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就业市场出现空前的激烈,使得一部分毕业生不能按时就业。同时由于大学生就业市场正处于发育成长阶段,很多制度还不完善,就业市场在短期内还不规范,加上高校诚信教育的缺乏使得一部分毕业生诚实守信观念淡薄,想通过投机取巧的办法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致使违规现象频频发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一女多嫁”。一些毕业生为确保就业的高“保险率”与“高收入”,同时与多家用人单位签定就业协议,毕业时才挑出一个自己最满意的用人单位就业;(2)“名不符实”。在毕业生就业材料中,有的毕业生在自荐材料中把自己的某些能打动用人单位的方面写得淋漓尽致,缺点却一字不提。甚至使用假证书、假材料,导致用人单位无法真实全面地了解毕业生;(3)“瞒天过海”。有的学生毕业时拿不到学位证书、毕业证书,不符合用人单位要求,却又没有主动向用人单位提出,此行为严重违背了就业市场的诚信原则。

2.用人单位违规由于就业市场的不完善性,使得现在用人单位在择人过程中也时有违约现象发生。主要表现在:(1)有的用人单位在宣传时多讲优势和长处,少讲或不讲劣势和不足,有的甚至许诺不切实际的优惠待遇,引导毕业生误签;(2)有的用人单位与毕业生签订协议时违规延长劳动合同约定试用期;(3)有的用人单位由于主管领导发生变动,单位用人政策随之变化。用人单位片面强调用人自,而普遍忽视了毕业生就业权利保障,扰乱了就业市场的正常运转,也损害了毕业生的合法权益。

3.学校违规在大学生就业市场中,有些学校为提高学校就业率,为毕业生大开方便之门,如推荐表的内容(毕业生基本情况、学习成绩、在校表现等)不能实事求是地反映真实情况,有些内容含糊其辞,模棱两可,使用人单位不能获取真实的信息。

以上三方的违规现象,在各高校都不同程度存在,并且有蔓延的趋势。因此,有效控制大学生就业市场中的违规现象,促进就业市场的健康发展,就必须建立一个完善而有效的大学生就业市场诚信制度体系。

二、大学生就业市场诚信制度体系的构建

诚信应该分为法律诚信和道德诚信。道德上的诚信,是指作为道德准则的诚信;法律上的诚信,是指作为法律原则的诚信。道德诚信要求人们言语真实、恪守诺言、不欺诈。法律诚信作为一项法律原则,是指在法律上普遍规定的诚实信用原则。对于大学生就业市场中的诚信问题,一方面表现在对就业管理制度的遵守与执行,这些制度包括国家制定的、地方政府制定的以及各高校制定的。另一方面表现为在就业过程中,就业市场三方言语的真实程度,即向他人发出的信息是否真实,同时,三方是否恪守诺言、履行义务。

基于以上理论,大学生就业市场诚信制度体系的构建应该从两个层面来要求:一是从法律制度层面,通过制度来硬性规范就业市场。二是从道德层面来要求,通过软环境来约束就业市场。法律诚信和道德诚信具有不同的功能,不能互相替代,但是可以互补。要有效约束大学生就业市场三方的行为,解决违规现象的发生,我们既要依靠法律诚信也要依靠道德诚信,既要依靠法治也离不开德治。只有规范毕业生就业市场三方的责、权、利,建立有效的诚信监督制度,才能促使大学生就业市场健康、快速发展。

(一)大学生就业市场诚信制度构建的原则

1.规范性原则。所谓规范性是指大学生就

业市场要有健全的法律、法规和有关规章制度来规范就业市场行为。要使大学生就业市场能够正常有序地运行,必须建立、健全法律保障体系,制定出一系列的法律、法规,通过立法来规定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权利和义务,双方应遵守的规则,保证用人单位自主选人,毕业生自主择业得以顺利进行。

2.公平性原则。要求供需双方选择条件要公开,如毕业生所要求从事的工作、自身的学习成绩、以及其他方面的能力、素质和特长要公开;用人单位所需毕业生的专业、人数、条件以及用人单位的经营状况、效益情况要公开。同时还要求进入市场的用人单位和毕业生都应~视同仁、同等对待,要努力消除地区、行业界限,不搞歧视性政策,使市场参与者都能平等参与市场竞争。

3.广泛性原则。所谓广泛性是指制度的市场涵盖面广泛。毕业生就业市场诚信制度不仅要对大学毕业生具有一定的规范作用、约束作用,而且对用人单位、学校同样也要具有制约、限制作用。

(二)建立就业诚信规范,明晰大学生就业市场三方的权利和义务

1.大学生应该拥有的权利有:(1)知情权:对用人单位的基本情况、用人单位聘用条件、就业岗位、岗位待遇、就业合同条款的了解;(2)签订合同权:与用人单位签定合同的权利;(3)索取权:向校方索取本人与就业有关的资料如就业协议书、成绩单等。毕业生应尽的义务:(1)必须向用人单位提供真实的材料,诸如成绩单、就业协议书、各种荣誉证书、国家考试证书等;(2)必须只与一家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一旦签订就业协议必须严格履行协议内容;(3)对在签订协议与到用人单位报到这一时间发生的违背协议的事情,要及时通知用人单位或校方。

2.用人单位应该拥有的权利:

(1)知情权:首先,对校方在毕业生学习、教育、管理方面的基本了解;其次,对毕业生本人提供的资料、在校表现情况的全面了解;最后,对就业合同条款的了解;(2)签订合同权:与毕业生签定台同的权利;(3)索取权:向校方索取毕业生与就业有关的资料如就业协议书、成绩单等。用人单位应尽的义务:(1)必须如实地反映该单位的基本情况,聘用条件、岗位待遇,不能过分地宣传单位情况,不许诺不能实现的条件;(2)签订就业协议后必须严格履行协议内容,不得随意更改协议内容或不执行;(3)在签订协议与到用人单位报到这一时间段发生的违背协议的事情,要及时通知毕业生或校方。

3.学校拥有的权利:(1)知情权:一方面。对用人单位的基本情况、用人单位聘用条件、就业岗位、岗位待遇、就业合同条款的了解;另一方面,对毕业生所签情况、去向的了解。(2)监督权:对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的行为具有监督的权利,对违反就业法规、就业制度的行为进行追究,对违反道德的行为进行教育;对用人单位不履行协议的行为,校方有督促用人单位履行协议的权利。校方应尽的义务:(1)服务的义务:一方面,必须为毕业生提供真实的就业材料;另一方面,必须如实向用人单位介绍毕业生在校情况,公正地做出评价。(2)监督的义务:对毕业生所提供的与校方有关的材料提供审核、鉴定。(3)协调的义务:当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发生争执时,校方具有协调的责任。

(三)建立就业法律制度,保证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健康发育

要使大学生就业市场能够正常有序地运行,必须通过立法明晰用人单位、毕业生、校方各自的权利、责任和义务,三方应遵守的规则,保障用人单位自主选人,毕业生自主择业得以顺利进行。通过立法明确毕业生就业协议书的法律地位,明确合同的双方是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而校方仅仅是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中介。

毕业生就业协议书作为一种契约,一旦签订就具有法律约束力,如果解除就业协议,必须遵循一定的法规程序。

(四)建立大学生就业市场诚信监督机制,促使诚信制度的有效实施

除依靠自律和制度规范外,要使大学生就业市场能够正常有序地运行,不仅需要建立、健全法律保障体系,保证各方的利益,而且必须建立大学生就业市场的诚信监督机制,发挥群众和舆论的监督作用,在全社会形成维护诚信的有效激励和约束机制,保证大学生就业市场正常发育。

1.建立仲裁公证制度,有效防止就业市场违规行为的发生。建立仲裁机构,仲裁和监督违约行为,对违约方要采取切实可行的制裁措施,使大学生就业市场按照一定规范有秩序地运行,从而得以健康发展。

2.建立有效的道德监督机制,保证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健康发展。通过道德监督,引导学生、聘用人员、校方自觉地进行自我监督,调整其在就业市场的行为。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