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战略管理

战略管理精品(七篇)

时间:2022-10-16 03:48:50

战略管理

战略管理篇(1)

一、所提供的信息突破了一个会计主体的限制

外向性是企业战略的一个显著特征。企业制定战略以外部经营环境的不确定区为前提。企业必须关注外部环境的变化,根据变化,调整战略部署,或采取更有效的战略方案,充分利用有限的经济资源,保证企业在动荡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

按照美国学者波特的,在竞争环境中,企业将面临五种竞争作用力,分别是:新的竞争对手的入侵、替代品的威胁,客户的侃价能力、供应商的侃价能力、现存竞争对手之间的竞争。企业作为原料和服务的需求者,必然与供应商发生联系,供应商的侃价能力会原材料成本和其他投入成本。企业作为产品或服务的供应者,必然会接触到销售渠道,客户或分销商的侃价能力会影响到企业所能索取的价格,替代品的威胁出在于此。而现存的竞争强度会直接影响价格及竞争的成本,如厂房设施、产品开发、广告促销和销售队伍的成本。新的竞争者的入侵,亦会威胁价格,并要求为防御入侵进行投资。这些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因素,其所涵盖的信息明显超越了成本会计单个会计主体的范围。这些竞争力信息,是企业进行战略决策所必备的,战略管理会计必须竭力提供。

二、要求提供更多的战略非财务信息

在竞争环境下,衡量竞争优势的不仅有财务指标,还有大量的非财务指标。许多非财务指标尽管不能直接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但对企业的长远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目标市场占有率、产品合格率、顾客的满意程度、产品交货率、产品退货率、产品返修率等。

目标市场占有率,是反映企业竞争实力的重要指标。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在致力于扩大市场份额,谁拥有了市场,谁就拥有了决胜的先机。该指标不仅体现了企业在同类产品市场或服务市场上的竞争地位,并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

产品合格率,体现了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的水平,反映企业对现有资源利用的有效程度。

顾客的满意程度需要进行较为综合了的考察,可结合市场份额的变化趋势,产品质量问题的投诉情况,售后跟踪调查统计结果等信息来进行判断。在买方市场上,顾客满意程度是企业能否保持并扩大其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

产品交货率,可以评价企业的实际生产能力与市场需求的均衡性。也可以反映企业与分销商和顾客的合作关系。

产品返修率和产品退货率,直接反映企业产品的质量水平。这里的“质量”,在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模式下,不仅指最终产品的各项指标与原来的设计完全吻合,还指该产品能充分满足顾客对该类产品的期望,因此较高的返修率和退货率有可能意味着产品在最初的设计构想上存在缺陷。

战略管理会计瞄准市场,着眼于“知彼”,即充分了解竞争对手,因此还应尽可能收集竞争对手在市场份额。供求状况、产品质量等方面的信息,将本企业战略决策的技巧到外部竞争对手,供应商和顾客。

三、将预算与战略挂钩

预算是管理的一个重要领域。预算实质上是事先对现存和未来可获得资源的合理配置。将战略思维引入预算机制,在预算编制过程中,要求联系战略需求进行资源的预先分配。这种联系的紧密程度,将决定预算是促进还是阻碍战略实施过程。资金过少,会削弱相关部门的战略任务的执行能力;资金过多,又会造成企业资源的浪费并降低财务业绩。要避免这两种情况,则要求战略实施者深入参与预算过程。此外,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企业战略也会相应作出调整,战略的变动总是需要预算资源的重新分配,这就产生了动态预算的要求。

在预算编制形式上,与传统管理会计相比,战略管理会计注重竞争对手、顾客和其他战略因素。传统的编制形式,习惯上将同一账户的数据作为编制预算数据的关键依据,预算结果与企业战略似乎没有明显的联系。而战略管理会计则改进了传统的记录、计划和报告模式。例如,在报告中增加关键竞争对手甲乙丙丁等项目,根据各种可能的市场条件,预测竞争对手的支出行为,及其面临的水量利条件,以更好了解竞争对手的反应。将顾客对企业支出的不同反应也纳入预算报告,便于确定何种支出行为更有利于建立竞争优势。

四、采用战略性的业绩评价制度

战略性的业绩评价制度是将业绩评价制度与企业战略联系起来。由于一个企业的战略行为通常针对公司的具体形势和行业环境,所以各企业所采取的战略之间有着许多差异——严格来说,行业中有多少竞争厂商就有多少竞争战略。但是,如果从各个具体战略再上升一步,就会发现各个战略之间最大最重要的区别和以简单归纳为:(1)企业的目标市场是宽还是窄(2)企业追求的竞争优势是与低成本相关还是与产品差异相关。这样就产生了三种基本的竞争战略:低成本战略、差别化战略、目标集聚战略。目标集聚战略是前两种战略在狭窄市场领域中的。

与不同的竞争战略相呼应,企业的业绩评价制度也各有侧重。如果企业战略是成为一个低成本的供应商,则评价指标着重于原材料的价格性能比、内部制造效率。市场占有率及产品交货率,评价的标准应当有利与那些促使成本降低的行为。如果企业是在卓越的质量和服务的基础上追求差别化战略、那么评价时应注重产品合格率。产品品质改进的效率、产品退货率和产品返修率,从接单到发货的时间间隔等指标,评价时,应鼓励那些追求零缺陷,减少产品返修次数,提高顾客满意程度,加快定货和发货速度的行为。如果企业成长需要新产品的支持,评价时应注重新产品收入和利润占全部收入和利润的比率。

战略管理篇(2)

[论文关键词]战略管理会计 企业战略 内容 方法

[论文摘 要]战略管理会计是当今企业经营环境更加复杂多变、全球性市场竞争空前广泛激烈的情况下,为满足现代企业实施战略管理的特定信息需要而建立的新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本文从战略管理会计的内涵、目标及特点阐述到战略管理会计的主要内容和方法对战略管理会计进行论述。  

 

一、从企业战略的高度来看战略管理会计 

 

1981年, 英国学者西蒙斯最早将管理会计与战略管理相结合,提出战略管理会计之说。战略管理会计是明确强调战略问题及相关重点的一种管理会计方法,是一种外向型和具有长远意义的管理系统。它站在战略的角度上,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最终目标, 旨在帮助企业管理层从长远利益出发,科学地审视、分析企业的经营现状, 持续地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并把握各种潜在机会, 回避可能的风险, 从而最大限度地增加企业盈利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依据战略管理会计, 企业管理者必须根据本企业自身情况,以市场为导向, 从长远利益出发, 全方位地制定动态的战略战术,才可避免企业经营中出现的成本浪费现象, 时时为企业注入新鲜的活力,使企业保持长久的竞争优势。战略管理会计首先要协助高层管理者制定战略目标。企业的战略目标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公司战略目标、竞争战略目标、职能战略目标。战略管理会计要从企业外部和内部收集各种相关信息、运用战略管理会计进行系统分析,以此为基础提出各种可行的战略目标,供企业管理当局决策时参考。 

 

二、战略管理会计的目标及特点 

 

(一)战略管理会计的目标 

传统管理会计的最终目标是利润最大化,利润最大化虽然能够使企业讲求核算和加强管理,但是,它不仅没有考虑企业的远景规划,而且忽略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最重要的一个因素风险。为了克服利润最大化的短期性和不顾风险的缺陷,战略管理会计的目标应立足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权衡风险与报酬之间的关系。企业价值是企业现实与未来收益、有形与无形资产等的综合表现。因此,企业价值最大化也就是战略管理会计的最终目标。战略管理会计的具体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协助管理当局确定战略目标;(2)协助管理当局编制战略规划;(3)协助管理当局实施战略规划;(4)协助管理当局评价战略管理业绩。 

(二)战略管理会计的特点 

与传统管理会计相比, 战略管理会计具有以下特点。 

(1)战略管理会计具有明显的外向性;(2)战略管理会计更加注重长远目标和全局利益;(3)战略管理会计提供更多的非财务信息;(4)战略管理会计是一种全面性、综合性的风险管理;(5)战略管理会计更加注重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及时性;(6)战略管理会计拓展了管理会计人员的职能范围。 

 

三、战略管理会计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一)战略管理会计的主要内容 

战略管理会计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 其理论和实践仍处于起步和探讨阶段。目前, 战略管理会计主要研究了以下问题: 

1.战略规划管理。战略管理会计首先要从企业外部和内部搜集信息, 提出各种可行的战略方案, 供高层管理者选择, 协助其制定战略目标。企业的战略目标可以分公司战略目标、竞争战略目标和职能战略目标三个层次。 

2.战略成本管理。战略成本管理通过对企业自身及其竞争对手的有关成本资料的分析, 主要是从战略的角度来研究影响成本的各个环节,从而进一步找出降低成本的途径,为管理者提供了战略决策所需的信息。一般来说,企业可以通过采取适度的投资规模、市场调研、合理的研究开发策略等途径来降低战略成本。 

3.战略性经营投资决策。战略管理会计是为企业战略管理提供各种相关可靠的信息。应以战略的眼光提供全局性、长远的与决策相关的有用信息。在经营决策方面应采用长期本量利分析模式。战略管理会计以现实的现金流量为基础,能反映企业投资的实际业绩,为企业注重持续发展提供有用的信息。 

4.全面预算管理。全面预算是企业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各种计划的货币数量表现。预算起到计划、协调和控制的作用。预算的编制必须以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为基础,根据战略目标所确定的发展规划和战略决策制定当期计划。 

5.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战略管理会计的重要内容。它包括为提高企业和个人绩效而进行的人事战略规划、日常人事管理以及一年一度的员工绩效评价。战略管理会计的核心是以人为本,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技能来激励员工以获取最大的人力资源价值,并采用一定的方法来确认和计量人力资源的价值与成本,进行人力资源的投资分析。 

6.风险管理。企业的任何一项行为都带有一定风险,风险越大,报酬越高,但当风险增加到一定程度,就会威胁到企业的生存。市场风险无处不在,它既可以给企业带来超额收益,也可能带来巨大损失。由于战略管理会计着重研究全局的、长远的战略性问题,因此,它必须经常考虑风险因素。其对风险的管理主要是在经营与投资管理中采用一定的方法,如投资组合、资产重组、并购与联营等方式分散风险。 

7.战略性业绩评价。从战略管理的角度看,业绩评价是连接战略目标和日常经营活动的桥梁。良好的业绩评价体系可以将企业的战略目标具体化,并能有效地引导管理者的行为。它应包括财务绩效衡量与非财务绩效衡量(如顾客、内部管理和长期绩效)。 

(二)战略管理会计的研究方法 

战略管理会计主要通过产品生命周期法、价值链法等具有整体性、全局性的研究方法来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作出判断,更注重企业的外部市场环境,强调企业发展与环境变化的协调一致,将企业置于整个产业的价值链中,研究企业与市场竞争者的关系位置。 

为使战略管理会计理论在企业会计实践中得到成功应用,还须有一定的基本方法加以保证。这些基本方法主要有:(1)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法是依据资源耗费的因果关系进行成本分析。即先按作业对资源的耗费情况将成本分配到作业,再按成本对象所消耗的作业情况将作业分配到成本对象。(2)竞争对手分析。竞争对手分析主要是从市场的角度,通过对竞争对手的分析来考察企业的竞争地位,为企业的战略决策提供信息。(3)预警分析。预警分析是一种事先预测可能影响企业竞争地位和财务状况的潜在因素,提醒管理当局注意的分析方法。它通过对行业特点和竞争状况进行分析,使管理当局在不利情况来临之前就采取防御措施,解决潜在的问题。(4)质量成本分析。质量成本分析是指从产品的研制、开发、设计、制造,一直到售后服务整个寿命周期内的质量成本分析方法。它主要分析质量成本的四个部分,即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质量损失和外部质量损失。 

 

参考文献 

战略管理篇(3)

关键词:企业;战略;管理;科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01-0033-02

1 何谓战略

无论是从文学的角度来讲,还是从管理学的角度来讲,对“战略”一词的理解都体现了战略之本质。对于企业来讲,如果没有战略的存在,那么企业便如同无旗舰之船队,方向不明,目标也不明。因而,我个人认为,“战略”既是一种对“向导与指引”的深化,又是一种对“统筹全局,协调竞争力”的升华。有人说,管理存之于无形。而在这无形之间,欲用无形指导有形,很重要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便是战略。

战略不同于策略,策略可小可大,遍布于整个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但并不起着整体上的导向作用,仅对企业的某一个方面的发展和部分管理环节起作用,而战略则是这些具体策略的核心指导思想。所以,把握战略导向,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来讲至关重要。

2 企业管理中的战略

一个企业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具备着齐全的功能。无论是市场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还是财务管理、生产管理等等,都是构成对一家企业的管理不可或缺的要素。在所有这些管理层面都发挥着自己作用的同时,战略管理统筹着这些具体的管理层面。在大型企业里甚至说在所有企业里,战略都被每一家企业的高管层所重视。事实上,企业管理中的战略既是一个整体的指导思路,又包含着许多具体的能够保证实际实施的分战略。举个例子来说,海尔公司既有其公司未来发展的总战略,又有一些诸如“真诚到永远”的具体服务战略。企业的战略一定要有其指导性,更要具有其实际操作性。无法从战略环节进入到战术环节的战略是失败的,也是不可取的。处于战略层面的思考,不是侧重于某个部门或是几个部门,而是要将所有部门有机整合,共同为统一的目标而奋斗。

要使一个企业健康持久地发展下去,是一定要制定出可行并具有奋斗目标的战略的。只有这样,才可以使企业发展之源动力更加合理、有效地推动企业的发展。从许多著名公司的发展历史中,我们可以发现其大多都经历了逐步发展、层层递进的过程。而在这发展的过程中,战略的作用在不断地推进着这些企业在探索中前行。同时,这也说明了这些公司的战略在总体上看是比较正确与合理的。一个公司、一家企业的战略包含了许多内容,体现在各个方面上。就对公司定位的战略来看,一家公司在创立时一般就会确定出战略上的公司定位,当然也会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扩展或是转变其定位。比如说,美国西南航空公司的定位就是发展低价航空服务,并将其发展成了一种极具竞争力的发展模式,取得了显著的业绩上的成就。再比如亚马逊公司的快捷网上购物的定位以及宜家家居公司的在中国提供物美价廉的家居产品与体验的定位等等。虽然定位是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公司的发展发生变化的,但是定位的明确性和准确性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对公司定位战略的管理仅仅是企业战略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战略管理的范围涉及到企业发展的多个层面和多个角度。用一句话来说,整体性的战略是可以延伸到企业发展的各个细节的。而各个细节的发展也是在体现着一个战略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的结果。

在企业战略管理中,存在着许多可以使用的理论指导,比如说著名的波特五力模型分析以及SWOT分析等等。这些理论基础对于企业战略管理的制定都有着巨大的帮助。管理是需要经验的,也是需要科学理论的。企业高管层对于战略的前瞻性及商业性思考再加之科学的分析和研究是一个战略得以产生的重要条件。如果失去了这两点,那么一个合理的战略就可能很难制定出来了。企业管理中的战略需要更多企业家去深入地进行思考,商业智慧是一个战略诞生的基础,也是一个战略能够发挥其作用的基石。

3 “我们身边”的企业战略

说到“我们身边”,可能会觉得有些远。其实,我们往往会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发现一些企业的战略。在中国,海尔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品牌。许多人都用过海尔公司的产品,比如说海尔冰箱、海尔洗衣机、海尔空调等等。而给人印象最深的或许便是海尔的全方位的“真诚”服务。从现象来看,我们可以看出海尔产品的售后服务是不错的。而深思之后我们会发现,这种优质的服务便是海尔公司的一大战略。同样地,我们也可以渐渐发现许多“身边”的战略。比如说春秋航空的低价战略、许多公司的品牌战略等等。当这些“身边”的战略下的服务或是商品在为我们所用的时候,这些战略也在发挥着它们的作用。但是,究竟什么样的战略才是好的战略?这恐怕是许多企业都常常思考的一个问题。有人会说,能够使服务或者商品得到顾客的满意的战略就是比较成功的战略。这个时候,战略又从“我们身边”回到了企业高管的决策之中。

在生活之中,我曾经发现过一些服务中的问题,然而这些问题是不是战略所导致的便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如果说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这一问题是普遍的,那么这一问题是值得注意的。有一些企业建立了顾客反馈制度,这对企业的发展以及战略的制定和修正都是有很好的辅助作用的。从企业制定的战略到消费者层面的战略体现,再将这种战略体现回归到企业的决策层中,可以说在间接地影响着战略的产生和实现。

4 企业战略发展的思考

4.1 引入全球化战略思维思考

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中国经济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新的局面。而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企业的发展是一个令许多人都关注的问题。对于企业管理这个问题的研究,我们引进了许多国外的先进理念以及管理学的相关知识。中国企业的发展一直是在学习加上探索的道路上前行的。虽然,我国也涌现出了许多知名的大型企业,但是,我国企业的发展还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在我国企业的发展之中,战略方面是极为重要的。从联想收购IBM的个人PC业务到吉利汽车收购VOLVO,我们看到了中国企业在走向国际化进程中正在不断努力,也看到了许多中国企业在思索自己的战略,用更好的战略指导着企业的发展。中国的国情与其他国家的国情不同,因而,我们需要自己的战略。我们更需要学习许多国外优秀企业背后的真正的具有战略意义的思想,开拓自己的思维层面,真正去取其精华,为我们自己的战略制定提供帮助。全球化的经济给我们带来的也应当有全球化的思维学习模式和全新的企业战略思考。

4.2 战略的市场敏感性问题

企业战略的发展需要一个过程,需要企业不断地进行摸索,不断地将最新的战略思维用实践来进行检验。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需要不断更新完善自身的战略,使企业战略有一定的市场敏感性。企业与市场的关系,就如同鱼和水的关系,只有不断地改变自身、适应市场,才能够使企业在市场中得到有力的发展,占领市场并引导市场。举一个外国企业的例子,美国戴尔公司是一家以直销模式著称的企业,其独特的渠道战略一直是倍受关注的。可以说,戴尔公司与直销模式相适应的渠道战略在美国取得了成功。但随着戴尔公司的国际化进程向前推进,开始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戴尔发现了这种渠道战略是与中国市场不相适应的,网络直销的模式并不成功。于是,戴尔公司及时调整其在中国的渠道战略,最终成功地进入了中国的个人PC产品的市场。从目前来看,中国的一些企业,并没有在市场环境变化的情况下及时合理地调整企业自身的战略思想,最终导致企业的发展受到了阻碍,甚至为企业带来了比较严重的损失。战略的市场敏感性问题成为了中国企业值得深度思考的一个问题。部分中国企业需要在战略层面上解决企业对市场变化不敏感的相关问题。

4.3 深度强化企业战略实施

企业战略能够为企业带来指引性的作用,但企业战略的高效实施并不是每家企业都能够做到的。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会出现许多问题,理解不清、执行不力成为了一个最为常见的问题。高层管理者是制定企业战略的决策层,应当是理解战略最为清晰的管理群体。所以,首先,高层管理者正确理解战略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前提条件。只有高层管理者清晰地理解了企业战略的含义,才能够带领企业在战略的指引下走向正确的发展方向。第二个重要的方面是战略的逐层传递。从高层管理者到中层管理者,再到基层管理者和基层实施者,整个传递过程需要一套有效的方法对其进行保障,以确保每一个层次的企业内部人员都清楚企业战略是什么,如何工作才能更好地配合战略的实施以实现企业更好的发展。当然,这套有效的方法需要企业运用多种管理手段来制定和完善,更需要企业各个部门的大力配合。许多企业对这一战略信息的传递并不重视,最终导致企业的战略很优秀,但却并没有很好地得到实现。最后一个方面,是各部门人员在理解战略后对具体工作的实施。这是将企业战略真正得到实行的最关键环节,企业需要通过定期的工作效果检查来验证企业战略的实行情况,推动企业的健康发展。做好企业的战略实施,才是企业实行战略的最根本的意义。

5 启示:深度探索“科学型”企业战略

对企业战略管理中战略的思考是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进行考虑的,而这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前提便是科学的分析。不通过一些数据和信息的深入分析制定出的战略是没有牢固的现实基础的。相应地在战略实施上就会出现或多或少的问题。立足于实践,分析于实践,深度思考于实践并用战略指导于实践,只有这样,才能使合理可行的企业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成为可能,才能使企业战略管理的高度不断提升,才能使企业不断地健康地发展。

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前提下,我认为,企业需要找到属于自身发展的“科学型”企业战略,将自身的战略明确化、系统化、核心化、市场敏感化,以促进自身取得战略上的长足发展。所谓“科学型”企业战略,是一种既符合国家发展方向、市场变化方向,又符合企业自身发展、能够明确指引企业发展方向的企业战略。这种战略能够使企业适应大环境的变化,也能够使企业在具体运营中做到游刃有余、健康发展,可以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打下牢固的基础。

战略管理篇(4)

关键词:战略管理会计 战略管理会计的内容及方法 实施对策

一、战略管理会计的涵义及产生

战略管理会计是一种从战略的高度,收集、加工与企业相关各方面的经济信息,帮助企业管理层对内进行战略审视,对外做出战略决策,最大限度地协调企业现实环境与经济环境之间的关系,保持并不断创新其长期竞争优势的决策支持系统。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社会化的发展,对企业的管理不再局限于内部管理,而是在重视内部管理的同时,又重视企业外部环境的分析。传统管理会计已不适应当前经济和经营环境的变化,企业的战略管理要求促成了战略管理会计的产生。

二、战略管理会计的主要内容

对于战略管理会计的内容,众说不一,文章认为应包含以下几项内容:

1、制定战略目标。战略管理会计首先要协助企业管理者制定战略目标。企业的战略目标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企业战略目标、竞争战略目标和职能战略目标。战略管理会计要从企业外部与内部收集各种信息,提出各种可行的战略目标,供企业管理决策者选择。

2、资本经营管理。企业通过调整资本结构、股本结构、资产结构的资本运营方式,去实施扩张、收缩和撤退战略,并灵活的运用兼并、收购、分立、改组、托管等方式,以较低的成本快速实现资本的集中、扩张、收缩和撤退。

3、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战略管理会计的重要内容。人力资源管理将“物尽其用”与“人尽其才”有机结合起来,帮助管理者制定合理的人才规划,从而全方位的为企业优化价值链,保持竞争优势,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全面提供有关物力资源和人力资源的信息。

4、经营投资决策。战略管理会计的目标是为企业战略管理提供各种相关、可靠的信息。管理会计在经营投资决策中具有的短期性和简单化等缺陷,战略管理会计在提供与经营投资决策有关的信息的过程中弥补管理会计的缺陷。其分析基础更接近实际情况,并考虑了资本性投资与流动资金在项目经营期间随产品销量变化而变化的关系。

5、质量成本管理。质量成本管理贯穿于整个产品寿命周期的质量管理过程中,质量成本指那些与创新、鉴定、修理和预防残次品有关的成本,包括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质量损失和外部质量成本。产品或劳务的质量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通过对质量成本的控制,来确保企业战略的最佳选择。预防成本的增加会带来总成本的节约,形成由于缺陷成本的降低而形成的竞争优势。

三、战略管理会计的方法

战略管理会计除了采用一些传统管理会计的方法之外,更多的用到以下几种方法:

1、作业成本法。它是一个以作业为基础的信息加工系统,着眼于成本发生的原因,依据资源耗费的因果关系进行成本分析。作业成本法克服了传统成本计算系统下间接费用责任不清的缺陷,同时也扩大了成本的核算范围。

2、竞争对手分析法。在现代市场经济体系中,竞争对手分析的主要工作是企业要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有关竞争对手资料,估算出竞争对手的各项成本指标,以便企业对与所在行业中最佳业绩者之间的成本差异进行分析,反映出企业所处的战略定位。这一信息可为评估竞争对手的市场战略提供基础,从而使企业的战略地位得以加强。

3、价值链分析法。价值链分析法就是将从原材料到最终用户之间的价值链分解成与战略相关的活动,以便理解成本的性质和差异产生的原因,是企业制订决策的基础。企业通过价值链分析取得了优于竞争对手的业绩,就意味着改善了企业的竞争地位,提高了竞争优势,从而为企业的长期、健康发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4、预警分析法。预警分析法是一种事先预测可能影响企业竞争地位和财务状况的潜在因素,提醒管理当局注意的分析方法。它通过对行业特点和竞争状况的分析,使管理当局在不利情况来临之前就采取防御措施,解决潜在的问题。

5、平衡记分法。平衡记分卡法强调非财务指标的重要性,通过对财务、顾客、内部作业、创新与学习四个方面各有侧重又互相影响方面的业绩评价来沟通战略目标和企业经营活动的关系,实现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均衡。

四、我国企业实施战略管理会计应采取的对策

战略管理会计在我国尚属于新生事物,企业应积极推行战略管理会计, 引进、吸收和创新战略管理会计的方法, 努力加强和改善实施战略管理会计所需的外部环境, 以使其顺利实施并取得成效,应采取的对策有:

1、加强战略管理会计理论和方法的系统研究。我国的战略管理会计应定位在有利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密切结合中国企业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所以要推广战略管理会计,首先要加强战略管理会计理论和方法的系统研究。

2、要把传统管理会计与战略管理会计结合起来。战略管理会计与传统管理会计是管理会计的两个子系统。传统管理会计注重企业内部的管理,其目的在于提高企业内部效率, 重在“知己”, 而战略管理会计将关注的焦点投向市场和竞争对手, 站在战略的高度为企业寻求比较优势, 重在“知彼”。知己知彼, 方能百战不殆。

3、大力培养具有战略管理会计素质的人才。在当今的科技和信息时代,企业可通过学习、培训、宣传等各种途径使全体员工认识到实施战略管理会计的重要性, 尤其应该培训企业的高级管理与会计人员。

4、企业内部会计岗位的分设,应明确战略管理会计的职责。战略管理会计的职责主要是搜集和提供战略性信息,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规划经济活动,控制经济过程,评价经济业绩,考核经济责任,参与协调组织。我国大多数企业基本没有专职管理会计人员,企业应设置专门的管理会计岗位,充分发挥其在战略管理中组织和协调的作用。

5、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 改进企业的组织结构。信息技术一方面使战略管理的方法运用得更充分、更有效;另一方面只有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才能对战略管理所需的大量信息随时进行分析和处理。另外, 企业的组织形式应有利于注重沟通和合作, 以使涉及到各部门和人员的战略管理得以协调、有效地进行。

6、建立战略管理信息库,及时提供战略性信息。在战略决策时,战略管理会计人员运用一定的方法,对战略信息进行加工、分析和处理,及时提供给决策当局。战略管理会计的资料主要来源于财务会计,若不能及时取得相关资料,就使得管理会计信息的及时性、相关性大打折扣。为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和及时提供战略性信息,有必要建立企业的战略管理信息库。

总之, 在信息时代和管理现代化的今天, 战略管理会计以其显著的战略性特点更加适应新经济的发展要求,它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给企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必将成为我国推动企业制度创新和管理发展的有力工具。

作者单位:山东建筑大学

参考文献:

[1]朱叶堂.战略管理会计与传统管理会计的比较与启示[J].江苏商论2004.8:135-137.

战略管理篇(5)

然而,谈到战略管理,恐怕就没有多少人敢于涉足、高谈阔论了,因为战略毕竟是一个大的举措,是组织的命脉、是目标,这个目标对于国家来说,关系到今后国家的兴旺发达,国泰民安;对企业来说,关系到今后的生存和发展;对事业来说,关系到以后的发展空间和前途;对于家庭,关系到家庭是否保持长期和睦,幸福美满。战略是指导我们走向成功、渡过难关的关键。所以,战略管理与细节管理虽然相辅相成,但战略管理更为重要,没有正确战略目标,细节作的再好,也无济于事。

大家都知道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句典故,再聪明的人、再有能力,如果没有良好的发展空间,没有伯乐的发现,可能一辈子就被埋没了。

结合我们企业来说,产品过硬,品质好,这是企业信誉的重点要素之一。产品过硬看的就是企业的设计能力,那么,企业在战略策划时就应该考虑研发部门人员的素质,设计研发的速度、能力是否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是否满足市场顾客的需求;在作决策时就应该根据企业发展的状况,合理安排技术队伍,明确分工,以确保产品能够符合市场、顾客不断变化、不断提高的要求,保证战略目标的最终实现。另一方面,品质的好坏,关键在于企业内部质量控制,近年来质量控制要素已从通常指的人员、机(设备、仪器)、料(原材料)、法(工艺、规章制度)、环(环境)外,还加上信息沟通、数据统计和质量分析。这几个方面需要企业最高管理层在产品的战略管理上考虑,根据不同的控制要求,投入不同金额的管理费用,建立相适应的质量管理体系。投入的人力、物力太小,做得太粗,指导意义不大,做的太细又让人感觉实际操作困难,很可能会给企业带来混乱,效率低下,所以好的战略思想将会受用一生,将会给企业带来无法估量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所以,战略管理是关键。识别战略必须要有超越常人的眼光、魄力、胆识,正所谓一个国家的领导人只能是那么几个人,一个企业的领导也只能是那么几个。然而,只是注重战略管理,而不注重细节管理也是不行的,如果大家上班拖拖拉拉,工作时这里忘记作记录,那里卫生不干净,设备小问题不管,产品出了问题也不报告,做错了也没人管,久而久之,问题越积越多,习惯越来越坏,企业只会到处冒火,导致小问题不断,大问题时有发生。所以管理专家将成功归结为细节管理确实不为过。

抓细节管理,也不是样样俱到,而是应该首先识别身边存在那些细节,那些细节需要得到特别重视,那些次之。任何事情都应该透过现象抓本质,抓主要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不断集中力量解决当前存在的主要矛盾。为了杜绝矛盾再次发生,必要时应不断完善体系文件、规范相关制度,建立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贯彻实施,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不再发生同样问题,才能保证战略目标的实施不会偏离轨道。

战略管理篇(6)

关键词:企业 战略管理 战略成本管理

一、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内涵及其管理思想

企业战略管理(Strategic Management)一词最初由美国学者安索夫(Ansoff)在其1976年著的《从战略计划走向战略管理》一书中提出。其定义为:企业高层领导为了保证企业持续经营和不断发展,根据对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分析,对企业全部生产经营活动所进行的根本性和长远性谋划和指导。①

战略管理是制定、实施和评价使组织能够达到其目标的决策的艺术与科学。以及重新审视内外环境,度量业绩,采取纠正措施的战略评价。其目标是使企业持续而有效的适应环境变化。

二、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基本特征

为了更好地说明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基本特征,我们不妨从剖析现行成本管理的不足入手,以更好地得出战略成本管理的结论。

(一)现行成本管理的弊端

1.未能与企业战略相联系。如何适应瞬息万变的外部环境,以取得持续性竞争优势,是现代企业必须考虑的首要问题。尽管降低成本任何时候都是重要的,但对采用非成本领先战略的企业而言,为实现产品差异和目标聚集而提高成本,也同样能达到取得竞争优势的目的。

2.只注重内部的成本降低,忽视企业供应与销售环节的成本问题,对企业外部价值链更是视而不见。对处于开放型、竞争型的市场环境中的企业来说,了解整个行业和竞争对手的价值链而进行成本管理有利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3.只重视有形的成本动因,忽视了无形的成本动因。在传统成本管理观念中,认为只有像材料、人工、制造费用等项目才是构成成本的主要因素。它们经长期积累而形成,一经形成就难以改变,因此更应强调从战略上予以综合考虑。

4.未对竞争对手的成本状况进行分析与研究。对于处在激烈竞争环境中的企业而言,要保持可持续性竞争和取得竞争中有利地位,必须通过分析自己与竞争对手相比较的竞争态势来确定企业的竞争战略,这就必须了解竞争对手的成本情况,就必须模拟计算竞争对手的成本。

5.过分依赖现有的成本会计系统,未采用灵活多样的成本方法,手段单一,使成本管理始终陷于单纯的为降低成本而降低成本的怪圈,不能提供决策所需的正确信息,从而误导企业战略的制订。

(二)战略成本管理的基本特征

与传统成本管理相比,战略成本管理具有十分明显的特色优势,表现在:

1.外向性。战略成本管理重视企业外部环境的影响,注重行业和竞争对手价值链分析,把企业成本管理放在整个市场中予以全面考虑。

2.竞争性。战略成本管理的重点在于发展企业持续竞争优势,其目的是帮助企业确立竞争战略,并采取与企业竞争战略相配合的成本管理制度,使企业能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全面性。战略成本管理对象涵盖了整个价值链,从企业内部到竞争对手以至整个行业,包涵了产品整个寿命周期成本,既包括生产过程又包括研究、开发与设计,还考虑到售后环节;既重视与供应商的联系,又重视与客户及经销商的联系。

4.长期性。战略成本管理超越了一个会计期间的界限,分析了较长时期竞争地位的变化,争取了较长时期竞争优势。

5.灵活性。战略成本管理手段和方法灵活,采用曲线、价值工程等多种其他学科分析方法,从多方面改进成本管理技术,使企业成本保持领先优势。

三、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程序和方法

(一)战略制定――建立降低成本目标

企业站在战略的高度,着眼于企业的长远发展规划,为培育企业长期的成本竞争优势而确立战略成本管理的策略,建立降低成本的目标。

(二)战略成本分析,包括:

1.内外环境及价值链分析

通过分析企业在成本方面所面临的外部机会与威胁以及内部的优势与弱点,使成本管理能够发挥优势,抓住机会,克服弱点,回避威胁,为企业取得成本优势和竞争优势奠定基础。

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设计、生产、营销、交货等活动以及对产品起辅助作用的各种活动的集合。通过对价值链分析来确定适合企业的价值链,明确各价值活动之间的联系,提高企业创造价值的效率,增加企业降低成本的可能性,为企业取得成本优势和竞争优势提供条件。

2成本动因分析。成本动因是引起成本发生变化的原因。从战略角度看,影响成本发生深刻变化的是那些具有普遍意义且更具战略意义的成本动因,如规模经济、生产能力利用模式、价值活动之间的联系及其相互关系、时机的选择、企业政策、地理位置等。

3.竞争对手分析。企业要取得竞争优势,便需要了解竞争对手,分析竞争对手。通过对竞争态势和竞争对手分析,突破企业主体的限制,探求竞争对手的价值链,获得有关竞争对手的信息,明确竞争对手所采用的基本战略和其降低成本的战略措施,从而确立企业相对成本地位和企业应该采取的成本改进措施。

(三)战略成本管理的方法措施

战略成本分析为明确应该采取的战略方法和措施提供了依据。依据成本源流管理思想,以改变成本发生基础条件为目的战略成本管理的方法措施大致可以概括为:

1 重构价值链。拥有成本优势的企业,其价值链往往与竞争对手价值链存在差异。重构价值链能从根本上改变企业的成本结构,为进一步的成本降低提供新的基础。

2、控制成本动因。成本动因控制的重点内容应该是规模经济、企业政策、技术措施及其时机选择、时间成本与质量成本管理、改善成本动因之间的联系等方面。控制成本动因要避免措施之间的相互矛盾。

3、重视成本日常管理与控制工作。在企业中树立全员管理的成本意识,建立和健全各项成本管理制度,使成本管理渗透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

(四)战略成本管理保障措施

为了保证成本管理方法的顺利实施及其有效性需要,建立各种规范措施包括制度保障措施和组织保障措施,以及对外部环境、竞争对手及企业自身条件变化进行长期观察并及时预报的成本预警分析系统。

四、企业战略成本管理未来发展趋势━━成本企划

成本企划于20世纪60年代首先由日本丰田集团所采用,80年代趋于成熟并在其他行业推广。这意味着,把成本思考的立足点从传统的生产现场转移到了成本产生的源头━━产品的企划、构想与设计阶段,从而达到通过目标成本来降低成本的目的。

五、简要结论

战略成本管理是国外20世纪90年展起来的,用以提供企业战略管理过程中发挥管理作用的成本信息的一种管理思想和方法。由于战略成本管理具有传统成本管理无法比拟的外向性、竞争性、长期性、全面性和灵活性等优点,因而使其能在内外竞争十分剧烈的情况下,为企业构建战略管理体系,及时了解竞争对手的情况,从而争得持续发展优势。

注释:

①蒋运通.企业经营战略管理.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1998.1.

②夏宽云.战略成本管理.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0.1.

参考文献:

战略管理篇(7)

一、战略管理会计与战术管理会计的差异

1.产生的时代背景不同。战略管理会计是在以高层次全局性战略竞争为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为适应战略管理的现实需要而产生的,战略管理为其奠定了理论基础。战术管理会计是在以低层次的产品营销性竞争为特征的工业经济时代,为适应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它吸收了现代管理科学的很多研究成果,其理论基础是现代管理科学,由于在二战后,科技迅速发展并应用于生产,企业规模越来越大,生产经营日趋复杂,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这种经济环境要求企业管理现代化。这样,规划、控制、协调就成为管理的主要职能,与此相适应,要求管理会计在吸收现代管理科学各种方法的基础上,提供同行管理职能所需要的量化信息。

2.环境观不同。战略管理会计要分析企业内部环境,但更重视外部环境和资源的研究,尤其是竞争对手相关情况的研究。重点分析本企业、顾客和竞争对手所形成的“战略三角”。战术管理会计是一种内向型的管理会计,只重视企业内部环境及资源的分析和研究,对外部环境有所忽视,其视野基本不涉及顾客和竞争对手的相关信息,致使提供的信息失去了战略相关性。即便如此,战术管理会计也没有能够抓住问题的本质开展工作,如在资源管理上,重物轻人;在业绩评价上,重结果而轻过程。管理视野十分狭隘,管理效果非常有限。

3.时效观不同。战略管理会计的时效观是长期的,其着眼点是企业的长远发展和整体利益最大化,对于某些行为和方案,虽然目前看不到它的利益,但只要有利于长远发展就应该毫不犹豫地选择它,有时甚至为了长远利益不惜放弃暂时的短期利益,相信短期的失去会在长期的回报中得到补偿。而战术管理会计的时效观景短期的,其利润最大化目标是短期的,行为上是短期的,所用的方法更是短期的,例如,本量利分析模式中业务量与收入的线性关系是一个短期假定,长期内将不复存在;成本性态假定也只能在短期内有效,长期内难以成立。

4.信息观不同。在信息来源上,战略管理会计信息来源非常广泛,要从企业内部、外部市场、竞争对手、顾客、政府等广阔的空间范围内搜集信息,重点搜集有关竞争对手的信息,了解其相对成本,使企业管理者做到知己知彼,并采取相应的进攻——防御措施。相比较而言,战术管理会计的信息来源有很大的局限性。在信息提供上,战略管理会计提供了超越企业本身的、更多的、与战略管理相关的非财务信息,如质量、市场需求量等,而战术管理会计所提供的信息更多的是财务信息。

5.投资方案效益的评价方法不同。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核心要素的经济,智力投资是其基本的投资取向。与此相适应,战略管理会计的投资方案效益评价,是站在时代的高度、面向国际大市场体系、从整体观和长期观来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的,鼓励尽可能超前地在人才开发、科技开发和产品开发等方面投入足够资金,力争在这些领域超前地取得创造性成果,为企业全面、长期地提高竞争和发展能力奠定牢固的基础,并由此而取得投资效益,因此,战略管理会计投资方案的评价与选优,是以是否会给企业带来知识和人力资源的积累以及各项技术的提高为出发点的,而不仅仅注重短期可以节约多少资金或带来多少现金流量。战术管理会计对投资方案效益的评价,主要考虑财务效益,把重点放在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的节约上,这种做法导源于劳动密集型或低技术密集型的生产条件,从知识经济角度来看,无异于舍本逐末。

6.业绩评价方法不同。战术管理会计一般以财务指标来考核企业的管理业绩,或者根据对内报告进行利润差异分析,或者根据对外财务报表通过计算投资收益率、剩余收益等指标进行财务指标分析,这种财务性指标业绩评价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重财务指标而轻非财务指标、缺乏对智力资本的正确评价、忽视相对竞争地位在业绩评价中的作用等,并由此导致企业管理人员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甚至诱使企业管理人员投机行为的发生,没有真正发挥业绩评

价的控制和激励效用。战略管理会计突破了战术管理会计业绩评伙指标的局限,将战略管理思想贯穿于业绩评价之中,把财务指标与非财务评价指标结合起来,是一种短期与长期、结果与过程、内部与外部并重的全方位业绩评价体系。

二、战略管理会计与战术管理会计的联系

尽管战略管理会计与战术管理会计有很大差别,但它们二者之间也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在历史上,战术管理会计的前身是成本会计,随着时代的发展。成本会计越来越不适应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其提供的信息与企业的经营决策缺乏相关性,所以,成本会计发展到了管理会计。近年来,由于环境和竞争的压力,战术管理会计的理论和方法不能满足战略管理的需要,为了弥补传统管理会计的缺陷,战略管理应运而生。正如管理会计是对成本会计的重大突破一样,战略管理会计实质上是对战术管理会计的一次重大突破和创新,使管理会计迈向了更高层次,从更高的起点重新界定管理会计的内涵,把管理会计的服务领域从企业内部管理扩展到企业内外部的全方位管理。

在传统管理会计中,一些管理会计方法也包含着一定的战略思想,如标准成本法中的“标准”,可以依据企业最优水平、行业平均水平、企业可实现水平来制定,分析企业及行业的做法就体现出战略管理会计的特点,不过它还不是以战略管理会计理念为核心的管理会计方法。随着市场不确定性和竞争的加剧,管理要求的变迁,标准成本法的成本计算和成本管理的局限性日趋明显,于是,催生了一些类似于价值链分析的战略成本分析和成本管理方法:有以市场成本为依据的目标成本法,有结合企业内部价值链分析的作业成本法,还有结合价值工程、以实现客户需要的“价值”为出发点设计的成本分析方法,这些方法都体现了战略管理会计的核心理念。战术管理会计的其他方法也有类似的特点。战略管理会计理念是随着管理会计的发展逐步成为管理会计系统核心理念的。

战略管理会计产生以后,它不会完全取代战术管理会计,只会进一步促进战术管理会计的发展和完善,这是因为现代企业内部管理和战略管理会计本身都需要战术管理会计及其提供的信息资源。管理会计作为决策支持系统的性质并未发生改变,信息支持和控制仍是其两大基本职能。企业的战略决策仍要由企业管理层综合各方面信息做出。当然,这种职能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简单重复,而是一次重大的功能扩展。从范围上看,它跳出了单一企业这一狭小的空间范围,将视角更多地投向了影响企业的外部环境,密加关注整个市场和竞争对手的动向,运用战略管理会计的方法时要结合竞争对手来进行,比如预测时要充分考虑各种影响未来趋势的因素,系统全面地对市场需求作出预测,充分认识其潜在市场机会和各种竞争状况的变化,对企业风险进行充分估计。从时间上看,它超越了单一期间的界限,着重从多期竞争地位的变化中把握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注重企业持久竞争优势的取得和保持,着眼于企业长期发展,有时甚至会牺牲一些眼前的短期利益。战术管理会计将管理会计方法引向工业界、商业界和学术界,而战略管理会计又将工业界、商业界和学术界带入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这一崭新的时代。战略管理会计站在全球高度,从战略角度扩展到宏观层面,寻求企业整体竞争优势,致力于“知彼”,而战术管理会计则注重企业内部管理,致力于“知己”,一个是战略,一个是战术,战略靠战术来实现其预定目标,因此,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共同服务于企业管理。

三、管理会计的未来

战略管理会计突破了战术管理会计空间范围的限制,将视野由企业内部转移到企业外部,着重研究“战略三角”,从极为广阔的范围搜集、加工、整理和利用信息,摆脱了战术管理会计以往严重依赖财务会计系统所提供的信息的被动局面,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完全不同于以财务信息为主的传统管理会计的新信息系统,重点提供大量的极为重要的非财务信息。同时,战略管理会计注重整体性的特点要来把过程控制与结果分析结合起来,以过程的控制实现对结果的影响.保证预期目标的实现。这些年发展起来的价值链分析和管理、作业成本法,生命周期成本法,将分析的视角由结果追溯到与产品价值相关的各个环节,将管理深入到传统管理会计不愿问津的生产经营过程和企业内部的作业水平。内部价值链分析和管理,就是在“适时制”和“全面质量管理”条件下,根据顾客订购量确定企业装配量,再步步向前推进,确定各步生产量,最后确定材料供应量,这就形成了始于供应商终于顾客的价值链。在这一价值作业过程中,要求努力减少存货的整理、分类、存储、维护、等待和延误等不增值作业,尽量做到“本存货”和“零缺陷”,以达到降低成本增加收入的目的,这实质上是生产过程的战略成本管理。这一发展趋势使管理会计系统更多地融入到企

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过程,进一步强化和增添了管理会计的非财务性质。因此,战略管理会计的形成和发展,标志着现代管理会计已同财务会计分道扬镳,将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虽然离战略管理会计的普遍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它代表着管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