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多媒体会议系统

多媒体会议系统精品(七篇)

时间:2022-10-30 16:13:42

多媒体会议系统

多媒体会议系统篇(1)

【关键词】 多媒体;会议系统;设计;趋势

中图分类号:TP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科技和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沟通日益频繁,而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多媒体监控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则改变了传统的会议模式,现代多媒体会议已经进入到人们的视线,多媒体会议室除了传统的功能外,还可以于远方会议室连接起来,召开或参加远程视音频会议,可以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极大的提高会议效率,因此,对现代多媒体会议系统的研究就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

一、多媒体会议系统的概述

1.1多媒体会议系统的定义

多媒体会议系统利用音频、视频和网络通讯设备实现实时交互通讯,常用于在一个地点的与会者和其他地点的与会者之间进行通讯,除了常规的语音和视频服务,多媒体会议系统还要求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提供白板、屏幕共享、应用程序共享和文件共享等多种手段发展成为基于多媒体计算机作为会议终端的会议系统。

1.2多媒体会议系统的应用环境

当前的多媒体会议室中引入了网络视频会议的概念,即要求会议具有摄像和自动跟踪的功能,将单纯的语音的会议室转变为功能齐备的多媒体综合会议室,在这样的多媒体会议之中,一套专业的音频会议系统已远远不能满足会议使用要求,要将专业的音频会议系统和网络视频会议系统紧密结合起来,以满足本地和远程的视听信息交流,完善多媒体会议室的视听信息环境。

二、多媒体会议系统的设计构成

在设计多媒体会议系统时,首先要清楚多媒体会议系统的构成,目前,多媒体会议系统的主要主城部分有以下几个部分:

2.1视频显示系统

视频显示系统是现代多媒体会议室的“眼睛”,它收集我们所能感知的60%以上的信息。目前市场上常见的视频显示系统主要有LED显示屏、大屏幕电视、投影机、大屏拼接、背投一体机拼接和液晶升降屏等。在这里主要介绍大屏拼接、背投一体机拼接和液晶升降屏这三种。

2.1.1大屏拼接

大屏拼接是采用各种中、小尺寸的背投显示单元相互拼接组成一幅大尺寸的显示画面,是视频显示系统的一种高端应用形式。它的优点是对比度高、分辨率高、信息量大,利用具有矩阵功能的多屏拼接控制器,可以显示网络和计算机信息,信号也可以在屏幕上显示出来。

2.1.2背投一体机拼接

背投一体机是通过单元的横向和纵向堆叠,将图像进行专用视屏分割、拼接处理后,送到投影一体机中,从而显示出完整的巨幅图像。

2.1.3液晶升降屏

平时不用时,液晶升降屏显示系统将显示器收入桌内,使用时升出桌面,显示器上升时,会自动调整角度,也可以手动调整,下降时,会回到原始的直立状态,同时切断显示器的电源。液晶升降屏使用方便安全,稳定性强,抗振性好,可单机操作或利用中控集合控制。

2.2音响扩声系统

如果说视频显示系统是多媒体会议系统的“眼睛”,那音响扩声系统就是“耳朵”。 建声学和电声是音响扩声系统要考虑到的两个方面,建声是指因为房间装修材质和房间形状对声音漫反射而形成的声场状况,为营造良好的建声状况,可以将吸音材质用于会议室的装修中来创造良好的建声状况。电声利用电子声音处理设备来获得会议室所需的声学效果,使用性能优良的电子声音处理设备,是获得良好的电声的重要条件。

2.3智能集中控制系统

智能集中控制系统是用来控制多媒体会议系统中的各个子系统和各种设备、电源、操作等方面的工作。用户可以在一个触摸屏上实现对所有系统设备的控制操作,方便快捷,安全高效。

2.4交互式电子白板系统

交互式电子白板系统是综合运用了笔输入技术、触摸技术、平板显示技术网络技术等多项技术,改变传统的显示终端,将其升级为具有强大功能的人机交互设备,从而使用户可以砸书写屏上进行书写、批注、绘画及电脑操作。

2.5会议签到系统

会议签到系统可以接受、采集、处理、查询不同委员的信息,签到情况将显示到屏幕上,与会者来签到时,将把信息存储到计算机中,从而可以实时统计会议的出席情况,一边对会议进行组织管理。

2.6自动跟踪摄像系统

自动跟踪摄像系统通过激活数字发言系统,准确、快速的对发言人进行特写,为会议提供高质量的现场视频图像信号资源。将高速球机安装在会议室合适的位置,通过摄像机预置位及语音激活来定位发言者位置,采集发言人特写。

2.7视频展台系统

将视频展台与投影机和电视机连接,就可以把资料、将义和实物等清晰的展示在屏幕上,是多媒体会议中最基本的设备之一。

2.8视频直播系统

视频直播系统是通过视频采集模块实时采集视频信号,将视频信号送入播出系统,实现视频信号的实时转播或直播。视频直播的子系统主要由视频信号源和视频直播服务器组成,视频信号源提供实时视频信号。

除了以上介绍的多媒体会议系统的组成部分外,还有矩阵切换系统、数字会议讨论系统、环境控制系统、音视频会议系统、数字媒体系统等其他组成部分,在此不一一赘述,不同的会议室的使用要求不同,在建设时,可以选择以上不同的系统进行设计。

三、多媒体会议系统的关键技术

3.1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

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就是利用多媒体和计算机通信技术建立集成一体化的多媒体多模式操作系统平台,创造一个协同工作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人们相互合作,共同做一项工作。

3.2组件对象模型技术

组件对象模型技术,用于软件组件间跨越多个进程、机器、硬件和操作系统进行互操作。建立了一个软件模块同另一个软件模块之间的连接,然后再将其描述出来。当这种连接建立起来之后,两个模块之间就可以通过称之为“接口”的机制来进行通讯。

四、多媒体会议系统的发展趋势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把人类社会带入信息化时代,随着信息化进程的深入,通信技术与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相融合,势必会促进多媒体会议系统的发展,多媒体会议系统是信息化进程的产物,对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改变人们的生活、生产和工作方式将产生巨大的作用,多媒体会议系统的发展趋势如下:

4.1高清化

近几年,运营商逐渐成为视频会议的主要使用者,由于运营商在网络宽带上的优势,使得高清视频会议终端逐渐被运用在视频会议中,促进了多媒体会议系统的高清化。

4.2移动化

随着三网融合市场的逐步启动,移动视频会议将广泛运用于各个行业。

4.3融合化

为发展视频终端接入技术,未来各种终端建设将会逐渐融合,以打造高集成度和处理能力强的视频终端接入技术。

4.4结盟化

随着对多媒体会议系统在各行各业的广泛运用,其市场前景十分广阔,为抢占未来的市场,运营商、设备商、软件厂商和集成商必将结盟,整合各自的优势,建立产业链,以增加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占领更多市场份额。同时也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更好的视频会议产品,促进多媒体会议系统的发展。

五、结语

视频会议作为一种现代化的多媒体通信工具,其先进的技术、强大的功能及不受限制地理位置等特点能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节约时间和经费开支,而绝对优于传统的现场会议。因此研究发展多媒体会议系统对发展视频会议具有重要的意义,多媒体会议系统的发展不仅会促进视频会议的发展,提高人们的而生产和工作效率,还能为人们提供更为便捷的生活方式,将来的多媒体会议系统不仅会用于工作和生产中,也会逐渐走向日常生活中,改变人们传统的生活方式和通讯方式,创造更加便捷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多媒体会议系统篇(2)

【关键词】智能 移动终端 多媒体会议 网络

伴随政治、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人与人之间跨越地区的信息交流日益频繁。当前的多媒体会议系统模式多以个人电脑终端、会议电视终端、SIP可视终端等接入为主,移动性支持较为缺乏,随时随地参加多媒体会议的需求不能得到满足。智能移动终端在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和3G/4G网络的逐渐普及,为多媒体会议移动业务的产生、出现和推广提供了必要条件。首先,高速网络提供了超越以往的强大数据传送能力;其次,智能移动终端目前的便携化、智能化趋势使移动终端设备作为多媒体会议系统中的一部分成为可能。

1 智能移动终端

智能移动终端,即可手持的智能型移动通信设备。它是一种便携式的电子设备,通常具备小型的输入键盘和一个显示屏,可以随时随地进行通信、访问网络、获得各种信息。目前市场上主流的手持移动终端设备主要包括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

通信是手机最基本的功能,智能手机在此之外还普遍支持电子邮件、个人信息管理、wifi连通、网络浏览等功能。随着3G/4G网络的发展,足够的带宽,为智能手机的业务服务和各种软件运行提供了必要且良好的基础。

平板电脑是一种小型、便携的个人电脑,以触摸屏为基本输入设备。其最早由苹果公司提出概念并于2010年首次推出。平板电脑的最大特点是,数字化和便携性,而这两者正是其可以作为多媒体会议系统结构中的一部分的充要条件。

目前,手持式个人智能移动终端设备的硬件配置越来越来越高,高速度处理芯片、大存储芯片和存储扩展能力、大尺寸标准化可触摸的显示屏、大容量电池、集成各种传感器、操作系统支持新应用的安装,这些正是移动终端设备最吸引人的地方。

2 智能移动终端在多媒体会议系统中的应用

多媒体会议系统由多媒体会议服务器和多媒体会议终端两部分组成。多媒体会议服务器一般由Web服务器、控制服务器和媒体服务器三者构成,其中Web服务器负责提供用户在使用多媒体会议系统时的友好界面,控制服务器则负责多媒体会议系统中业务逻辑控制和计费,媒体服务器负责会议的参加各方线路信号的连接、媒体混音和声音播放等功能。多媒体会议服务器支持的终端接入具有多样性特点,包括个人电脑、电话,现在又新增加了3G/4G手机、平板电脑等。

近两年手持智能移动终端设备发展迅猛,智能手机的市场占有率节节攀升,根据《第31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于 2013 年 1 月 15 日在北京)显示,截止到 2012 年 12 月底,全国手机网民用户已达 4.20 亿,较之上年底增长 6440 万人,其占整体网民比例为 74.5%,使用率已超过传统台式电脑。《报告》中还同时指出,全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已经达到 3.25 亿人,较上一年增加 14.6%,使用率提升到 63.4%,发展势头良好,是中国网民继即时搜索、通信、新闻、音乐之后的第五大应用功能。

庞大的使用人数、提升的网络带宽、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网络视频使用率的增加,表明智能移动终端设备连入多媒体会议系统的基本条件已经成熟。

2.1 智能移动终端的系统平台

随着电子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手持式智能移动终端设备的配置也越来越高,操作系统也随之出现了飞速发展,竞争日趋激烈。目前市面上流行的几种操作系统如下:

Android(安卓),基于 Linux 平台的开源手机操作系统,是首个专门为移动终端打造的真正开放和完整的移动平台。安卓主要由操作系统、中间件、用户界面和应用软件四部分组成。

Windows Phone, 软件巨头微软的掌上版本操作系统。其以商务用机为主,特点是兼容个人电脑和Office办公功能,而且WP多媒体性能强大,兼顾办公和娱乐使得WP操作系统潜力巨大,最新版本为 Windows Phone 8。

iOS,是由苹果公司为其iPhone开发的操作系统,主要应用于苹果公司旗下iPhone、itouch、iPad等产品使用。该系统的设计及人机操作前所未有的优秀,软件极其丰富,其首创的应用软件商店,更是成为目前智能移动终端开发和应用软件的主流。

对于手持移动设备终端接入多媒体会议系统,也将基于以上三个操作系统。

智能移动终端通过3G/4G高速网络或者无线Wifi信道连接具有无线覆盖功能的无线路由器。无线路由器通过有线局域网连接到交换机,交换机经过网关连接到Internet上。再通过Internet与服务器连接,进而与PC客户端连接在一起。如此,智能移动终端便接入多媒体会议系统当中,成为其中的一部分。

2.2 移动终端的设计与实现

要实现智能移动终端接入多媒体会议协同,需要根据不同的操作系统平台所对应的的需求分析和网络结构特点,设计出可以兼容整个移动信息交流的模块。如图1所示,其中包括智能移动终端、PC端和SIP服务器。

智能移动终端和PC端属于整个系统平台的表示层,PC端可以采用相对较为成熟的软件,SIP服务器则属于系统的后端。会议用户通过客户端调用系统平台的功能,客户端首先将用户发送的呼叫信号转换为SIP消息发送至SIP服务器,根据SIP服务器产生的响应信息设置本地状态,再将响应信息返回到用户的客户端。与此同时,还要根据SIP服务器主动发送的请求再次设置本地状态,将SIP请求转换并发送至客户端。

客户端和PC端与SIP服务器之间通过SIP Method方法进行互相调用,交换视频、银屏等数据流;智能移动终端和PC端之间通过RTP/RTMP协议实现音频、视频数据流的传输。这样就组成了一个基于SIP协议的完整系统。通过扩展SIP协议来使用的会议用户的功能及获得SIP服务器的支持,从而实现多种方式的通信融合。

如图2所示,智能终端的移动信息交流模块的几个主要功能模块有:ID认证模块,用户信息模块,通讯录模块,历史记录模块,音频通话模块,视频通话模块。

3 总结与展望

虽然目前智能移动终端设备已经开始连入多媒体会议系统,成为其中很重要且很有潜力的一部分,但是仍有很多进步空间和需要改进之处。由于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方面的性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暴露出新的问题,也会不断地出现新的解决方案,因此很难说这项技术发展到什么养的状态才是最好的。只要能尽量跟上信息、电子、网络、材料等领域新技术的发展,兼顾平衡性能、功能和展现等之间的关系,也许就能保持整个系统的不断向前发展。当下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多媒体会议系统的升级换代等工作也需要随之同步进行,保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脚步。

智能移动终端的连入不会是多媒体会议系统发展的终点,而是下一步发展的起点。

参考文献

[1]龚伟.CDMA移动终端多媒体模块的设计与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

[2]冯召坤.多媒体移-动终端设计与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

[3]哈晶晶.多媒体会议移动终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11.

多媒体会议系统篇(3)

视频会系统通过各种通信网络及相关的多媒体设备,除了可将声音、影响信息互传,达到即时互动的沟通外,并提供如共享白板、软件共享使用等功能。视频会议系统旨在为分散于不同地区的多个用户提供一个很好的讨论环境,使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与远在天涯的朋友及客户进行交互活动。

视频会议系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除了用于商业会议之外,还可使商务交流、企业客户服务和产品开发、远程教学和技术培训、市场调查、远程医疗和会诊、科研和工程设计、跨国企业沟通以及招募员工等活动受益。总之,视频会议系统无论应用在什么场合,出于何种目的,其最终也是最直接的效益是节省开支的,提高效率。

一、视频会议系统的分类及系统结构组成

1.视频会议系统的分类

视频会议系统作为目前最被看好的技术,对其进行科学的、系统的、全面的分类是相当重要的,将对其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和指导作用。可以从视频会议系统通信网络、传输内容、中端配置以及媒体选择的不同等对其分类。

1.1从通信网络(或传输介质)角度

这是一种最直观、最简单也是最通用的分类方法。支持视频会议系统的通信网络有很多,而且各种通信网络均有其各自独特的特性,从而导致了在不同通信网络上视频会议系统设计和部署的差异性。包括现有的和未来的,通信网络实际上有很多种,但从其结构的本质来分,只有介质只有几种,即:同游电话网络(POTS:Plain Old Telephone Service)、局域网(LAN:Local Area Network)、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异步传输网(ATM: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因特网(Internet)。这样就形成了5中视频会议系统,即基于POTS、LAN、ISDN、ATM、Internet的视频会议系统。

1.2从传输角度

在实际的计算机会议系统中,根据不同车度的需求和目的,在网络中教会的会议内容有几大的差别,这样形成了计算机会议系统的一下几种形式

1.2.1文件会议

1.2.2数据会议

1.2.3科室会议系统

1.2.4桌面会议系统

文件会议的特点是与会者共享屏幕上的一个或多个窗口,通过这些窗换信息。这样的窗口成为共享白板,用户在这个白板上进行交互式的讨论或对文件进行修改等。文件会议系统可以传图文,但不能传语音。

数据会议是在文件会议系统的基础上,在相同的通信线路上增加同时传送声音的功能。

可视会议系统是在数据会议系统的基础上,在增加静态图像或准动态图像传输功能。

桌面视频会议系统可以支持语音、视频、文本、图像等多种媒体,因此也称为多媒体会议系统。桌面视频会议系统是视频会议系统发展的方向。

1.3从终端配置角度

为了同时且实时地提供与会者的活动情况,从终端角度可将视频会议系统分为两种。

1.3.1多窗口系统(Singe Monitor Screen With Segmented Windows)

1.3.2多监视器系统(Multiple Monitors)

多窗口系统只需要一个监视器,每个会议场点的活动情况只体现为一个窗口。种种系统的通信硬件成本和处理设备成本比较低,网络为每一次会议提供一个会议桥,该会议桥收集了从所有会议场点发送的音频和视频信息,并混合音频信号,合成视频信号,然后再将结果信号分发给每一个会议场点,由于有会议桥的存在,每个会议场点只需一个输入通道便可接收到所有与会者的信息并在本地场点实时显示出来,不需进行复杂的视频和音频信号处理,从而降低了运行成本。

而多监视器系统则恰恰相反,不需要窗口技术,远端每一个会议场点的活动情况在本地场点都体现为一个单独的的监视器,而且还需要若干输入通道来接收搜有会议场点的活动信息,对视频、音频信号也要做较复杂的处理,不仅导致了通信硬件成本和处理设备成本的增加,而且还显著地增加了运行成本。

1.4根据与会者参加的方式

根据与会者参加的方式,视频会议可分为以下四种。

1.4.1单用户系统

1.4.2拨号群组系统

1.4.3点到点系统

1.4.4多点可视系统

2.视频会议系统的系统结构

视频会议系统的整体系统结构,即物理系统结构和逻辑结构。事实上,这两种结构密不可分,前者侧重于硬件结构,后者侧重于软件结构,在视频会议系统中表现为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

2.1物理系统结构

视频会议系统的物理结构如图1-1所示。

其中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2.1.1通信网络可以是PSTN,LAN,ISDN,I奈特人体,FDI/ATM等,但由于不同的通信网络原理及机构差异很大,导致了视频会议系统微观部署结构(包括终端系统的连接结构,MCU的配置方案结构等)的差异性。

2.1.2MCU(多点控制设备)并不是必须的。只是在多个会议场点进行多点视频会议时才设置一台或多台MCU,以进行图像与语音的分配和切换,这是由于视频与语音的连续传递的数据流,多个信道之间不能直接并联连接,否则来自不同会议场点的视频和音频信号将重叠在一起。MCU通常设置在网络节点处。

2.1.3终端系统的配置在同一视频会议系统中并不要求完全一致;对终端系统(包括软件和硬件)的要求比较统一,只需符合一定的国际标准即可。

2.2逻辑系统结构

从功能上看,完整的视频会议系统应具有会议管理、协作处理、视频/音频处理、多点控制、通信服务等功能模块,其逻辑系统结构如图1-2所示。

2.2.1会议管理

完成会议通知,召集任务;初始化会议环境;在会议进行中,协调系统各部分,管理与会者的身份与权利;进行系统各项性能参数的设置和调整。

2.2.2协作处理

主要提供共享白板、共享文件、共享应用等形式的协作方式。其中共享白板的作用是实现与会人员的公共显示和修改窗口,实时传送修改信息;内含文件等数据的传送功能,完成文件传阅任务;具有OLE功能。

2.2.3视频/音频处理程序

完成视频/音频信息的采集、转化、,实时压缩本地媒体产生的数据,实时解压缩和播放远地媒体产生的并经过网络传送过来的数据。

2.2.4通信服务和多点控制

具有网络管理的功能,能集中处理各种媒体产生的信息流的调度、传输等一系列问题,实现点对点、组广播、广播方式等通信方式;完成相应进程的数据的连接;保证网络传输的效率,以维护一定的系统性能。

视频会议系统应具有的特点是:其谈话和活动图像必须是自然的,用户之间必须共享信息,必须要具有有

3.视频会议系统终端结构

3.1视频输入/输出设备

3.1.1视频输入设备

射频输入设备采集的各种视频信号都必须经过视频输入口,将视频信号(模拟或数字)送入视频编码器内进行处理。视频输入设备包括摄像机及录像机。摄像机主要有主摄像机、辅助摄像机和图文摄像机。

3.1.2视频输出设备

视频输出设备包括监视器、投影机、电视墙、多画面、视频处理器等。监视器用于显示接收的图像;会议人数较多时,可采用投影机或电视墙。为了在监视器上即可显示其他会议场点的图像,同时又可显示本会议场点的画面,一般采用多窗口系统,每个会议场点的情况在屏幕上指表现为一个窗口,并且可以允许这种窗口随意放大缩小,而且不失真。

3.2音频输入/输出设备

音频输入/输出设备主要包括麦克风(话筒)、扬声器、调音设备以及提供语音激励、麦克风混合、回声抑制器等附加的语音设备。具体会议对音频设备的配置情况主要由会议对音频质量的要求决定。

话筒和扬声器主要用于与会者的发言和收听其他会议场点的发言。

调音设备主要用于调节本会议场点的话筒和音色和音量。

3.3视频编码解码器

视频编码解码器是视频会议系统的心脏,主要功能有以下几点:

3.3.1将来自本地会议场点视频输入设备的模拟视频信号数字化后进行压缩编码处理,以适应窄带数字信道的传送。目前,已有许多数字式摄像头产品面市,这种摄像头输出的信号已经被数字化,视频编码解码器对此数字信号流直接进行压缩编码处理。

3.3.2将来自远地会议场点的已压缩视频信号解压缩后,送给相应的视频输出设备。

3.3.3可对不同电视制式的视频信号进行处理,以使不同的电视制式的视频会议系统直接无缝互通,如PLA与NTSC间的互通

3.4.4在多点视频会议通信的环境下,视频编码解码器应支持MCU进行多点切换控制。

3.4音频编码解码器

在视频会议系统中,音频编码解码器与视频编码解码器具有同等地位,但由于音频数据量与视频数据量相比小得多,因此,音频编码解码器在视频会议系统设计中并不会成为瓶颈问题。

音频编码解码器功能包括两个方面:

3.4.1对来自本地会议场点音频输入设备的模拟信号数字化,以PCM、ADPCM或LDCELP方式进行编码。这类模拟信号频率通常为50Hz~3.4KHz或50Hz~7KHz。编码后的数字音频信号的速率为16,48,56,64bps四种。

3.4.2对来自远地会议场点已压缩的音频信号解压缩后,送到相应的音频输出设备。

3.5信息通信设备

信息通信设备是视觉的辅助设备,可增强视频通信能力。

视频通信设备包括白板、书写电话、传真机等。白板供本会议场点与会人员与对方会场人员进行讨论问题时写字画图用,通过辅助摄像机的社区而输入编码器,传送到对端,在对方会场的监视器上显示。书写电话为书本大小的电子写字板,供与会人员将要说的话写在上面,变换成电信号后输入到视频编码解码器,在传送到对方会场。

4.视频会议系统的组网结构

4.1点对点组网结构

点对点视频会议系统只涉及到两个会议终端系统,其组网结构非常简单,不需要MCU,也不学要增加额外的网络设备,只需在终端系统的系统控制模块中增加会议管理功能即可实现。其组网结构如图1—3所示,图中控制协议虚线并不存在,其内容也是通过接口互相传递的。

4.2多点会议组网结构

在多个会议场点进行多点会议时,必须设置或者多台MCU(多点控制设备)。MCU是一个数字处理单元,通常设置在网络节点处,可供多个会议场点同时进行相互间的通信。MCU应在数字域中实现音频、视频、数据信令等数字信号的混合和切换(分配),但不得影响音频、视频等信号的质量。

多点会议组网结构比较复杂,根据MCU数目可分两类:单MCU方式和多MCU方式。而多MCU方式一般又可分为两种:星型组网结构和层级组网结构。

4.2.1单MCU方式

在会议场点数不多且地域分布比较集中时,可采用单MCU方式,其组网方式如图1—4所示。图中Ta、Tb…均为视频会议终端系统设备。

各会议场点依次加入会议时,必须经过MCU的确认并通知先于它加入会议的会议场点。

4.2.2星型组网结构

多MCU连接的星型组网结构如图1—5所示,VCT是视频会议终端Video Conference Terminal的缩写。

这种星型结构对会议终端系统要求较低,增加新会议场点是易扩展。MCU功能类似于交换机,各MCU在这种组网结构中地位平等。由于该组网方式的会议场点数目较多,其会议控制模式宜采用主席控制模式。

4.2.3层级组网结构

多MCU连接的层级组网结构最适宜于部署在各会议场点地域上很分散的情况,可利用ISDN,B-ISDN或DDN(长途数据传输网)等通信网络。其组网结构如图1—6所示。

二、视频会议系统的关键技术

视频会议系统传输的是多媒体数据,声音和动态图像的源信号的数据量较大,无法在一般条件的数字线路上传输。同时,基于对实际使用效果的要求,要求传输的声音、图像信号连续平滑,其他辅助功能易于使用。因此,对系统在声音/图像压缩、通讯线路条件、数据/应用程序共享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技术要求

1.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

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主要是针对各种媒体信息进行压缩和处理。视频会议的发展过程也反映出信息处理技术特别是视频压缩技术的发展历程。目前新的理论、算法不断推进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进而推动着视频会议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在网络带宽不富裕的条件下,多媒体信息压缩技术已成为视频会议最关键的问题之一。

2.宽带网络技术

正在迅速发展的IP网络,由于它是面向非连接的网络,因而对传输实时的多媒体信息而言是不适合的,但TCP/IP协议对多媒体数据的传输并没有根本性的限制。目前世界主要的标准化组织、产业联盟、各大公司都在对IP网络上的传输协议进行改进,并已取得初步成效,如 RTP/RTCP、RSVP、IPv6等协议。为在IP网络上大力发展诸如视频会议之类的多媒体业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据预测,IP网上的视频会议业务将会大大超过电路交换网上的视频会议业务。

3.分布式处理技术

视频会议实现点对点、一点对多点、多点之间的实时同步交互通信。视频会议系统要求不同媒体、不同位置的终端的收发同步协调,多点控制单元(MCU)有效地统一控制,使与会终端数据共享,有效协调各种媒体的同步传输,使系统更具有人性化的信息交流和处理方式。通信、合作、协调正是分布式处理的要求,也是交互式多媒体协同工作系统(CSCW)的基本内涵。

三、视频会议系统的国际标准

1.由国际电讯联盟制定的H系列国际标准

H系列建议和标准是专门针对视频会议业务而制定的,可分为H.320、H.323及H.324。

1.1H.320是视频会议标准中应用最早最为成熟的标准协议,支持ISDN、E1、T1,带宽从64Kbps到2Mbps,几乎所有视频会议系统制造商都采用。H.320系列标准包括了视频、音频的压缩编码和解码、静止图像、多点会议、加密及一些改进特性。H.320可分成五个部分:通用体系、音频、多点会议、加密、数据传送等15个标准。如:H.221多路复用/解复用; H.261视频编码和解码、音频编码和解码标准 (G.721、G.722、G.728等)、H.230传递帧同步控制和指示信号、H.242数字信道视频会议终端呼叫规程、H.243多终端建立通讯过程、H.231定义多点控制单元、H.244信道摄像机控制协议、H.233设备加密标准、H.234传递密钥管理标准。

1.2H.323是描述无QOS保证的LAN(局域网)视频会议标准协议。

1.3H.324是描述采用普通交换电话网GSTN(General Switch Telephone Network)视频会议标准协议。

2.由国际电讯联盟制定的T系列国际标准

T.120是国际电信联盟通信标准部开发的系列国际标准,此标准是为多点和多媒体会议系统中发送数据而制定的。T.120也为连接白版和非视频会议应用及文件传输提供规范。它包括:T.120多媒体数据传输规程;T.122声像会议多点通信业务规程;T.123声像会议的通信规程栈;T.124通用会议控制;T.126允许用户在多点文件会议中查阅图像或对它作解释、共享应用和交换传真图像;T.127为用户提供同时初始化多点文件传输能力。T.120由三部分组成:

2.1T.123传输规程框架规定了不同的网络之间的连接

2.2T.122和T.125多点通信业务(MCS)③T.124普通会议控制(GCC)。还提供了两个高层规范:

2.3T.127为用户提供同时初始化多点文件转移能力② T.126它允许用户在多点文件会议中查阅图像,对它进行注释、共享应用程序和交换传真图像

四、视频会议系统的功能

视频会议系统是通过网络通信技术来实现的虚拟会议,是目前支持人们远距离进行实时信息交流与共享、开展协同工作的应用系统。视频会议通过传送协作成员的视频与音频信息,极大地方便了协作成员之间真实、直观的交流;同时,视频会议还可利用多媒体支持协同工作中各种信息的处理,如数据共享等,从而营建一个多人共享的工作空间。因此,视频会议有以下这些基本的功能及应用:

1.实时音视频广播

2.查看视频

5.演讲稿列表区

6.网页同步

7.座位列表显示区

8.屏幕广播

9.文字讨论

10.系统消息

11.会议投票

12.发送文件

13.程序共享

14.主持助理

15.试听功能

16.会议录制

17.远程设置

18.踢出会议室

19.设为发言人

20.系统设置

21.用户管理

五、视频会议系统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1.国内外现状

在技术水平方面:在中国,视频会议的发展经历了仅10多年的时间,从技术的角度上看,国内视频会议系统产品大约经历了四代:第一代是模拟电视会议系统,第二代是基于电路交换的视频会议系统,第三代是基于分组交换的视频会议系统。目前市场上正在发展的是第四代开放式网络多媒体会议平台。国内品牌由于发展起步较晚,除一线品牌以外,产品技术质量与国外品牌还有一定的差异。

与国品成熟的视频会议市场相比,国内视频会议市场整体存在安全性能不高、局域可管理性差、兼容性不强、服务质量不能保证、厂商协作不广泛等一系列问题。这样不完善的视频会议系统的应用,有可能造成企业机密被窃取、管理不畅以及兼容运行等严重后果,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国内企业如果想要长久的发展,就要从视频会议系统最基本的要求做起,系统的安全、可靠性首先要有保障。

在竞争水平方面:经过十余年的快速发展,国内视频会议厂商获得了较快的发展速度,迅速缩短了与国际水平的差距,一些起步较早,规模实力相对较大的公司,已经逐渐在市场上树立起了自己的品牌。,且在国内市场上迅速占领一部分市场份额,如深圳市台电实业有限公司,成立10余年来通过自身不断的努力发展,已经迅速崛起为中国国内视频会议系统生产厂商的领头羊,不仅在国内市场上占有较高的市场份额,在国际市场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占有一席之地,台电已经成为全球会议系统市场最具竞争力的国际品牌之一。

但除了国内一线品牌外,其他品牌市场竞争力相对较弱,与国际品牌还有一定的差距,甚至有些国内品牌在视频会议系统的安全、可靠性方面都得不到可靠的保证。而且国内品牌多以价格占领市场,竞争较为激烈,生产利润大幅下降,竞争水平较低。国外品牌依然坚持高端品牌发展,产品竞争力相对较弱,高端品牌市场占有率相对较高。

2.视频会议系统发展趋势

2.1向高性能、多功能方向发展

目前由于网络的限制,商用视频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还不能令人满意,但随着计算机网络的不断发展,具有QoS保证的高速多媒体通信网络一定会得到普及。届时,开发具有高性能(如具有MPEG-2音视频质量、极低时延)的多媒体会议系统将不再是梦想。另外,多媒体会议的功能也会得到进一步的扩充,比如可以同时参加多个会议;并能在多个会议间快速切换,录制会议内容;另外还可以增加一些娱乐性工具。

2.2向协同性发展

目前的多媒体会议中,每个用户是相对独立的个体。作为一个会议群体,相互之间的协同性比较差,这就抑制了多媒体会议的进一步发展。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是近十年来发展起来的多学科交叉的新研究领域,它研究如何利用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支持地理位置分散的人们协同工作,完成一项共同的任务。我们有理由相信,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必然走上计算机协同工作,而多媒体会议也必然走上协同高效。

2.3向智能化发展

随着MPEG-4技术的成熟,下一代多媒体会议将首选基于内容的编码技术。这不仅将大大改善编码效率,而且能在会议系统中融入只能和用户交互性,用户进入会场时不需再登记和输入口令,系统会根据用户的头像及声音自动进行身份验证及登记;用户可以随意选择或调解感兴趣的画面内容等等。

2.4向集成化发展

多媒体会议系统篇(4)

1 P2P技术

P2P与传统的C/S模式截然不同,二者模式如图1。

C/S模式是互联网中最通用的通信模式,用户通过客户端软件与服务器端连接,然后进行文件检索、web游览、文件传输等应用。在这种模式下客户知道如何请求信息和发送信息到服务器上,服务器也知道如何响应客户的请求。浏览器和Web服务器就是一个很好的C/S模式。根据情况的需要,Web服务器会侦听不同的端口,当客户端向服务器发出业务请求(只是一个被加密后的业务数据)的时候,服务器会根据不同的业务,调用服务器端相应的服务,当处理完成后,并把结果以另外一种数据形式返回。这种模式是一种单方向的请求方式,而且还是被动的,在应用时被客户初始化。与C/S模式相比,P2P模式没有中心节点和服务器,在网络中,一台机器既可当作客户机又可当作服务器来使用,在请求服务的同时也能进行提供服务的功能,由此可见,所有的节点都是平等的。很明显,这种方案使得网络上的可用的资源数得以增加。与C/S模式相比较,P2P模式具有分布性、可扩展性、自组织性、容错性等特点。

2 流媒体

所谓流媒体是指采用流式传输的方式在Internet播放的媒体格式。流媒体是指在Internet上以数据流的方式实时音频、视频多媒体内容的媒体,而流媒体技术则是在IP网络上多媒体数据流的技术。它改变了传统互联网的呆板形象,丰富了互联网的功能,成为一种有强大吸引力的新媒体。它广泛用于新闻出版、证券、娱乐、电子商务、远程培训、视频会议、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互联网信息服务等方面,将为网络信息交流带来革命性的变化。由此可见,流媒体不是传统的新闻图片,因为流媒体最终的产品是像电视或电影一样流动的媒介;流媒体也不同于电视新闻的图像;因为有静态图片的参与,在要素上也比电视新闻多些,更像是浓缩的电视专题片。

实时流媒体传输的标准协议和关键技术是RTP(实时传输协议)、RTCP()、RTSP()。RTP协议是一个运输层协议,它是为数据提供了具有实时特征的端对端传送服务,如在组播或单播网络服务下的交互式视频音频或模拟数据。确保及时交付的机制并没有在协议的本身包含,而是由底层系统来提供的。如果RTP协议是在UDP协议之上的协议运行的,也就是说,在每一个UDP数据报中都会有一个RTP报文封装起来。RTP协议工作与其他运输层协议工作不同,在实际应用中也不会出现在IP中直接封装的情况。实际上,RTP是运行在UDP协议之上的协议,这就表明每个RTP报文被封装到一个UDP数据报中。使用UDP的主要优点在于其并发性,在同一台计算机上可以有多个使用RTP的应用程序,而不会互相干扰。当一个应用程序开始一个RTP会话时将使用两个端口,其中一个分配给RTP,另一个分配给RTCP。RTP本身并不为按顺序传送数据包提供可靠的传送机制,也不提供流量控制或者拥塞控制,它依靠RTCP提供这些服务。RTP控制协议(RTCP)监控服务质量并传送正在进行的会话参与者的相关信息。RTCP 第二方面的功能对于松散受控会话是足够的,也就是说,在没有明确的成员控制和组织的情况下,它并不非得用来支持一个应用程序的所有控制通信请求。与RTP协议相类似,RTCP报文的传输也是通过封装在UDP之中来进行的,并且发送时使用的端口号要比所属的RTP流的端口号大1。媒体流化的管理平台是通过RTCP协议来提供的,系统中的各项性能可以通过RTCP协议的使用对其进行监控和保障。实时流化协议(RTSP)的工作方式是以客户服务器来进行的,其是一个多媒体播放控制协议,主要功能就是使用户能够实现例如暂停、继续、快进、后退等类似的功能,这样用户会觉得非常方便。RTSP协议定义了一对多应用程序,它能够通过IP网络有效地传送多媒体数据。在体系结构中,RTSP协议位于RTP和RTCP之上,它的数据传输是通过使用TCP或RTP来完成的。RTSP协议虽然具有一定的传输能力,但是并不是直接由它本身来实现的,它主要就是为了对多媒体服务器实现网络远程控制。RTP数据的传输由RTSP协议和RSVP、RTCP构成了一个体系框架来进行共同管理。

3 P2P流媒体

多媒体的播放应该从实用出发、从网络信息的实时传递和流媒体研究方面以及综合运用的角度考虑,将媒体的播放与传输结合起来,使得多媒体的综合运用得以实现。同时又把基于MOD多媒体点播系统提了出来,网络平台是以P2P为基础的,把本地多媒体、网络多媒体以及流媒体相关的技术问题都给解决掉了,并且在此基础上还为流媒体的传播与转换提供了技术支持。目前C/S模式是流媒体服务普遍采用的,但是它不能提供高可扩展能力和高实用的服务。为此,近些年一些专业人士提出了很多中解决方案,例如,内容分发网络和IP多播等。但是要有专门的硬件支持才能实现这些方案,例如,CND需要在全球各地部署多个CND服务器,多媒体的数据则通过服务器之间协同工作来进行分发;而对于目前Internet的路由机制,IP多播是需要对其进行修改的,广泛部署复杂的支持广播功能的路由器。这样使得成本增加了许多,并且问题还不能得到最根本的解决。因此,大家就想能不能用一种好一点的方法能够降低分发的成本?P2P技术是比较好的方法可以降低成本的,当然P2P是降低成本的一种解决之道,充分利用边缘的资源,特别是客户端的资源。近期,P2P技术已经引起了各界人士的普遍关注。P2P模式的核心思想是:信息资源和服务共享的实现是通过参与系统的节点之间的直接交互来实现的。首先,传统的客户端/服务端模式P2P模式已经突破了,节点之间的“对等性”是其强调的重点,也就是说,P2P系统中每一个参与节点都同时具有服务器和客户端两种身份,在利用其他节点的基础上也为其他节点提供了服务,即随着需求的增长P2P系统的服务能力也在自然增长,P2P具有高可扩展性,对于传统客户端.服务器结构中服务器过载和资源瓶颈的问题能够给予解决。其次,P2P系统采用的工作方式为节点自组织方式,强调无中心的结构,并且对于节点随机加入和退出的动态性得到了很好的适应,因此,其具有无以伦比的优势,例如,容错性、数据高可用性和抵抗攻击方面。

P2P流媒体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它已经被认为是有效的流媒体分发,由于P2P流媒体系统中节点存在不稳定性,其必须解决以下几个关键技术:(1)网络传输技术。P2P方式的文件传输和下载是一个有效快速的传输流媒体文件,并且近些年,P2P流媒体的已经是一个研究热点。由于P2P流媒体系统应用的领域较广,因此要根据的具体领域进行点播、直播、多播等,并且要与不同应用的需求相结合,设计出合理的流媒体传输方案,对于用户的实时性需求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2)节点选择。在一个典型的P2P覆盖网络中,网络中的节点来自各个不同自治域,节点可以在任一时间自由地加入或离开覆盖网络,导致覆盖网络具有很大的动态性和不可控性。因此,如何在服务会话初始时,确定一个相对稳定的可提供一定服务质量(QoS)保证的服务节点或节点集合是P2P流媒体系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3)容错机制。由于P2P流媒体系统中节点的动态性,正在提供服务的节点可能会离开系统,传输链路也可能因拥塞而失效。为了保证接受服务的连续性,必须采取一些容错机制使系统的服务能力不受影响或尽快恢复。(4)安全机制。在P2P如火如荼的应用热浪中,其安全问题应该越来越引起我们的重视。在流媒体安全方面比较突出的是流媒体版权保护问题,因此,如何防止媒体内容在P2P这些复杂的网络结构不被恶意侵犯已经是非常重要的。

4 P2P在流媒体中的应用

经过调研,目前国内已经有部分高校和研究部门都对P2P流媒体在学校中应用展开了研究,并构建一些面向不同目标的系统,如北京大学通用多播基础设施GPMI,香港科技大学的流媒体直播CoolStreaming原型系统,清华大学的Gridmedia网络等等,并有一些网络流媒体服务运营公司推出了如PPLive,PPstream等P2P流媒体应用。本文对P2P流媒体在远程教育系统的应用进行分析。一个完整的远程教育系统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本系统为了节省成本,性能要求不需要特高,视频服务器也不需要特别贵的,每个教师节点的PC机就可以是多播树的根节点,在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时间教师端都可以创建课堂,从而实现动态的课堂创建。而在学生端中,实现了同时看多个课堂,实现随时随地的学习。远程教育平台的用户类型有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家教五类,本文中的系统面向的是教师、学生和家长,该系统中的每个节点按照用户的隶属关系组成虚拟学校,同一虚拟学校的用户之间按照预定的类别形成教学关系,所有这些节点通过P2P连接服务器建立点对点连接后,就可以直接进行实时音视频通信和教学,不需要通过服务器来进行。本系统的整体结构如图2。

4.1 系统模块分析

本文中的远程教育系统只存在最基本的两个模块:监听器模块和浏览器模块。(1)监听器模块。初始化登录工作的完成就是监听器执行的第一项工作,也就是完成前面节点能力自适应的初始化,从而才能实现它本身以及它所服务的节点资源清单的共享。登录之后就能对其他监听器传给它的客户请求进行处理,只要有客户连接,监听器救济开始下载文件,在下载过程中,多个客户的请求可以由一个监听器进行处理。(2)浏览器模块。浏览器充当用户和计算机之间的接口。用户通过浏览器发送它的请求并接收监听器的响应。浏览器与监听器是不同的,它的运行时是没有人值守的。浏览器显示登录的监听器的清单并把所有的请求发送给监听器,对于这些请求用监听器自己来进行处理。只要这些请求被监听器处理过,其结果就会通过浏览器显示在用户终端。监听器和浏览器保证他们各自任务顺利运行的情况下,二者还存在一定的联系。

4.2 设计框架

在具体的设计中,互联网与作为核心服务器的教学中心的视频服务器相连,采用混合体系结构,并将学生进行远程点播的节点设计为P2P中的对等节点,从而使得整个系统点播的并发节点数目能够提高。在网络抽象层中,保证P2P的网络拓扑结构得以实现,同时为了解决对等网络中节点的一些问题,例如,对等网络中节点的不确定性、延误、分散性等问题,对建立和维护节点网络的树型算法进行深入探讨。在远程教育系统中设计应用层组播树结构和非树型P2P结构,主要是为了区分P2P模式媒体服务系统中对节目和视频质量要求。对于视频直播服务系统或视频点播系统中某热门节目的服务策略的架构前者可以满足,而对于视频点播系统中请求率相对不高以及并发请求少的节目后者较合适。远程教育系统的设计框架如图3所示,可知,对于点播并发请求数较多的视频应用右边的树型结构可以满足,对于请求率较低以及并发请求少的点播需求左边的非树型结构可以得到满足。

4.3 节点体系结构

在P2P流媒体的远程教育系统中,每个节点上的软件都需要提供三个主要功能:网络节点连接、媒体播放控制和媒体播放,同时还需要参照OSI的七层体系结构和TCP/IP网络结构,并且每个节点上设置三层软件体系结构。(1)网络抽象层。对P2P节点树进行建立和维护,并且节点之间信息的交换也是通过网络抽象层来进行处理,采用HTTP协议,并在SOAP应用中封装对象的信息。(2)媒体控制层。对流数据的发送和接受是此层的主要职责,整个节点树对于媒体控制层是透明的。建立并控制一个或几个时间同步的连续流媒体是通过RTSP协议完成的,并且流数据的传输采用RTP/TCP协议来进行。(3)媒体播放层。此播放主要是通过对节点收到的流媒体数据调用对应的操作系统播放软件来实现的。图4为P2P节点的软件体系结构设计。

4.4 多播树结构设计

远程教育系统面向的用户是教育网用户,因此不需要较大规模的节点,从而在管理和维护时更加的方便,由此,P2P流媒体系统设计成多播树结构,把节点组织成一个树状结构,树的父节点给子节点提供服务。如果节点离根节点越远,则就会产生较大的数据延时,因此,多播树的深度应该尽可能短也得到保证,但是每个节点的优先输出贷款限制了节点的宽度,因此要在宽度和深度上达到一定的平衡。本系统的多播树结构图如图5。

多媒体会议系统篇(5)

关键词:视频会议系统;工程企业;实际需要;科技手段

中图分类号:TM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4) 12-0000-01

视频会议系统是指通过使用接收终端和互联网,让地理位置存在差异的人,能够就同一问题进行互动、讨论。而与会者之间不仅能够听到发言者的声音,还可以看到发言者的图像。同时,还可以共同探讨与议题相关的数据、文字等信息,与电话会议相比,视频会议与会者可获得更多信息,而与普通会议相比,视频会议只用借助相关技术和设备,可以有效降低经营成本,同时不受地域范围的影响。多媒体视频会议系统需要依赖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已经打破了计算机系统、通信系统、广播电视等传统界限,为人们提供了全新的沟通服务。视频会议系统传播的是音频、视频等数据,不同于普通数据,互联网视频会议系统对声音和动态图像的信号数据需求量较大,因此,一般的数字线路上无法满足数据传输需求。而使用者还对传送的声音、图像信号等实际应用有更多要求。所以,想要达到效果,无论是声音压缩和图像压缩,还是数据应用程序共享等,都对整个视频会议系统提出了更多要求。

一、工程企业对视频会议系统需求的分析

视频会议系统体系不仅适合于计算机通信网络比较健全的工程企业,同时也是实现工程企业更好发展的必备要素。通过对多媒体技术、互联网通信技术、广播电视技术的充分结合,加上视频会议系统的不断完善,将来必然会取代传统会议模式。

工程建设过程中,经常出现各种建设问题需要沟通,而视频会议系统的建设能够进一步满足工程建设远距离交流的需求。通过使用视频会议系统,可以有效节省差旅费用,从而降低企业经营成本。而通过视频会议系统,也能够有效减少会议途中时间,缩短会议消耗时间。

同时,异地面对面交流,能够有效避免在参加会议途中可能出现的交通安全隐患,进而提高工作效率。而视频会议系统的出现,能够有效加强企业内部各部门、部门内部之间的信息沟通和交流。同时面对面的会议系统,能够有效减少决策周期,提升决策执行力和决策效力。会议系统由于其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工程企业根据具体工作需要随时召集和举行会议,传递会议内容等。工程企业在构建和使用视频会议系统时,要结合网络情况、地域情况、会议召开的必要性等,同原有或在建视频会议系统的相关问题进行综合考虑,从而确保建设的视频会议系统能够满足工程企业的经营和发展需要。

之所以要大力推动工程企业建设视频会议系统,是因为局域互联网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建设的视频会议系统,将是一个多媒体会议平台,通过将数据会议、电视电话会议、媒体资料传输等多项功能融合在一起,建设一个完善成熟、技术先进、功能丰富、兼容开放的多媒体互动、沟通平台。

对于工程企业而言,视频会议系统需要满足一下需求:

首先,要满足大量召开的周、月、季、年度工程协调、时点推进、工作协调布置等工作需求,并可以对建设工程中制定的工作方案和建设难题进行有效沟通。其次,要实现多方可视电话,同时也能满足企业办公等相关需求。基于网络系统,可以通过对在线用户的呼叫,从而实现快速召开紧急会议和临时会议,提升工程建设中的应对能力。再者,通过视频会议系统构建,能够有效实现多项互动方式的远程培训,从而有效满足对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施工方和监理方等各环节人员的全方位培训要求,通过较少成本,实现人力素质最大提升。最后,工程企业有其自身经营的特殊性,许多生产环节都存在一定安全隐患,通过视频会议系统在远程监控方面的广泛应用,能够有效应对整个建设过程存在的安全问题。

二、视频会议系统的设计内容分析

对工程企业视频会议系统的设计,是本着“沟通至上、安全高效生产”的原则进行。要结合工程企业建设的具体需要,通过有效沟通选择有利于企业建设和发展的工程方针。而视频会议系统的设计目的主要是为了有效解决工程企业在企业发展和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在具体条件下,讨论视频会议系统在工程企业专网中应用的模式。在构建视频会议系统平台时,要充分考虑工程企业现有网络资源和需求状况,自身长远发展设计出一套完整的、充分符合企业自身特点的视频会议产品,很好地满足了工程企业建设和发展的需要。

建议设计的工程企业视频会议系统可以采用公共视频会议平台,这一会议平台投资成本小,同时可以更好利用在现实经营和发展之中。而公司视频会议模块最好基于最通用的TCP/IP网络平台,从而实现视频会议与多媒体数据相互交换的功能,还要结合电子办公的具体需要,建立一定规模、可以实时扩展的可视电话网络,满足位于不同地域的各级部门之间更好地召开日常会议、学习培训、技术交流等需要。

三、结束语

在当今世界,科学技术不断推陈出新,社会生产力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人对信息交流的及时性、准确性、有效性和全面性都提出更高的要求。而伴随互联网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视频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内部协同办公与办公自动化处理也对此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的文件传输和信息,实质上已经无法适应这个企业信息化的运营需求。视频会议系统作为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产物,其作用方式打破了传统距离限制要求,有效节省经营成本,同时更是当今经济社会的客观要求,通过重视合作、重视交流、重视效率,实现了技术与实践的良好结合。从长远来看,整个视频会议系统的发展和研究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要想实现视频会议的有效推广,就要根据市场的具体需求情况进行分析,满足企业的工作需求。不难发现,视频会议系统将逐渐成为企业内部最重要的沟通和交流方式,而整个视频会议业务将有巨大的发展和成长空间。

参考文献:

多媒体会议系统篇(6)

关键词:流媒体技术; 传输协议; 广播传输

具有传输稳定、信号传输质量高等优点的传统广播传输系统,如电缆、光纤、微波和卫星等,它们在广播传输系统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其传输灵活性差与系统造价高等缺点限制了广播传输系统的发展。此时,流媒体技术随着网络技术与数字技术的发展应运而生,具有造价低廉和较强灵活性等优点,较好地克服了传统广播传输系统的缺点,但是由于是新兴技术,在质量和稳定性上仍然存在不足之处,不过这会随着技术进步而较好地得到解决。因此流媒体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1 流媒体技术简介

1.1何为流媒体技术及其原理

流媒体(Streaming Media)技术包含狭义和广义两种说法。狭义上来说,流媒体技术是一种具有非传统式的下载回放媒体格式的技术,能从互联网上获得多媒体流,如音频、视频等,具有边获取边播放的可以有效缩短时间的优点。广义上来说,流媒体技术是一种流媒体系统,可使视频、音频等多媒体流形成连续而稳定的传输流和回放流的一系列方法、协议、技术的总称。是一种新兴的网络传输技术,在互联网上实时顺序地传输和播放视频、音频等多媒体内容的连续时基数据流,流媒体技术包括流媒体数据采集、视频、音频编码、解码、存储、传输、播放等领域。它能从Internet上获取音频和视频等连续的流媒体,客户可边接收边播放。浏览者可边下载边收听、收看多媒体文件,而无需等整个文件下载完毕后才能播放,使时间大大减少,且不占用客户硬盘空间。

流媒体技术的原理及过程简介如下:首先,根据用户选择的某一流媒体服务后,web服务器与Web浏览器之间通过HTTP/TCP协议交换控制信息,以便从原始信息中检索所需要传输的实时数据;然后,客户机上的web浏览器会启动程序A/V Helper,使用HTTP从Web服务器检索相关实时数据等参数,并对Helper程序进行初始化,A/V服务器及A/V Helper程序立即运行实时流控制协议RTSP,以交换所需的A/V传输控制信息,并通过使用RTP/UDP协议传输给A/V客户程序A/V数据,这些数据一旦抵达用户客户端,A/V客户程序即可播放输出音视频或者动画。

1.2 流媒体技术的优点

流媒体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2.1 节约时间

相对于传统媒体格式来说,流媒体格式可使音频、视频文件分成一个个数据包存在服务器中,然后服务器再按顺序将此数据包向客户发出,然后客户再以流的形式接受,而且只要有数据达到客户的服务器上,即可解析并进行播放,因此有效节省等待时间,换句话来说,就是不需要等到完全下载后才可观看。因而用于广播传输系统中,更加有利于广播传输的速度,更加受人们欢迎。

 1.2.2 对系统缓存要求低。

每个包的传输时间会因为异步传输的断断续续而产生不一致的情况,动态变化的互联网会产生数据选择不同路由的可能性,很可能产生后传输的包先到,而先传输的数据后到的现象。因此即使是流媒体技术,也需要缓冲来补偿抖动和延迟的时间,从而保证各个包的正确传输顺序。但是相对而言,流媒体技术不需将所有数据内容都保存在缓冲中,所以对系统缓存的容量明显降低。

 1.2.3 流媒体技术具有RTSP实时流协议

RTSP实时流协议建立在实时传输协议RTP和实时传输控制协议RTCP上,提供了一起基于互联网的一整套数据流式服务,使得实时传送点播数据的可能性加大。并且提供了诸如快进、快退、暂停、定位、支持单播和组播等音视频的流式录音机模式远程控制功能。它提供多种服务功能,在操作和语法上与HTTP相似,因此更能被人们所接受。正因为RTSP实时流协议具有多方面的优点,从而使得流媒体技术的应用范围扩大。正因为RTSP实时流协议,使得互联网上更适合实时传输音视频和动画,也增加了在广播传输中的应用。

2  流媒体在广播传输中的应用

在互联网上,流媒体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因此各大电台网站都采用了网上流式媒体形式的音频直播。流媒体技术开始在很多领域,包括在广播传输领域替代传统的传输方式,这都得益于流媒体传输的灵动性、可节约时间、对系统缓存要求低等优点。目前已经使用了流媒体技术的美国有线新闻网,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期间现场报导战争音视频,这给战地记者第一时间取得战争的直接画面,这对流媒体技术的发展带来好处,但由于这项技术刚使用不久,图像质量并不能达到人们要求。

随着基于Real System网上音频直播流媒体系统的开发,使越来越多的听众喜欢在互联网上收听广播电台的节目,Real System是由服务器端Real Server、媒体内容制作工具Real Producer和客户端软件Client Software这三部分组成。用于传送不同多媒体文件的流媒体文件包括以下四种:RealAudio、RealVideo、RealFlash和RealPresentation。基于Real System网上音频直播流媒体系统采用SureStream技术,这种技术的网络自适应性比较强,可以自动并持续调整数据流来满足不同网络带宽的要求。在用媒体内容制作工具Real Producer制作流式媒体播放文件时,先将实时输入或源文件变为流式文件,然后将此文件上传到服务器中供用户下载点播。除了Real System之外,微软公司还开发了MPEG-4音视频压缩技术,以此实现了质量较高的双向音视频传输,从而实现了远程机房的视频监控和广播电台的备份音视频传输。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软件的逐步开发,流媒体技术会在广播传输系统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3  结语

流媒体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广播传输系统中的应用也无例外。流媒体技术将随着音视频压缩算法和网络数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而逐步得到改进和完善。目前正随着无线高速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流媒体技术灵活性的增强使流媒体的应用更加广泛。而且值得我们关注的是这一技术将在未来给我们提高户外实时采访和异地直播等更加灵活的广播传输手段。

参考文献

[1] 宋玉红.浅析流媒体技术[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23(1):63-66.

[2] 聂希芸.流媒体技术浅析[J].价值工程,2011,30(11):174.

[3] 李斌宁.流媒体技术及其应用浅析[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5 (8):93-94.

[4] 三维流媒体技术的发展及其对媒体传播的影响[J].新闻界,2009 (5):19-21.

多媒体会议系统篇(7)

关键词:软交换技术;SIP;电力通信

中图分类号:F470.6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IP 网络和技术的快速发展,用户对业务的需求已不再局限于基本的语音及低速的数据业务,用户希望可以通过各种终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 都能够采用高速的接入方式, 享受个性化、多媒体综合性业务。过去设计的语音网络越来越不能适应多元通信的需求。

不仅公网如此, 各专网调度通信也面临同样的问题。目前专网调度通信实现以语音为主的调度指挥功能。 随着现代多媒体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专网调度通信正向宽带数字化、网络化、多媒体化的方向发展。 基于 IP 网络构建语音、视频和数据于一体的多媒体调度代表了现代通信技术发展的潮流。 专网调度通信也正逐渐由基于电路交换的语音调度演变成以软交换为核心的新一代调度。

1软交换技术

软交换基于IP 网,采用分组交换技术 ,将用户传送的数据划分成一定的长度,每个部分叫做1 个分组, 每个分组信息都加载了接收地址和发送地址的标识,交换机根据每个分组的地址标志,在1 条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技术, 同时传送多个数据分组,将他们分别转发至目的地。在目的地经重新整理后, 还原成原始数据。 分组交换的特点是:通道共用,动态分配,统计复用,无连接操作寻址;通道利用率高;按照尽力而为策略提供业务;易于实现语音、 数据、 图像及多媒体通信。

1.1 软交换交换方式

软交换技术打破了传统的封闭交换结构,采用完全不同的横向组合模式, 将体系结构分为媒体接入层、传输层、控制层和业务应用层。与传统电路交换的体系结构相比, 软交换网络用分组交换代替电路交换; 将呼叫控制与业务提供从媒体层中分离出来, 实现业务与控制及传送与接入相分离;同时,通过开放业务、控制、接入和交换间的协议,构成一个开放、分布和多厂家应用的系统结构,可扩展性强。

接入层支持多媒体业务和用户的接入, 传统的电路交换网通过媒体网关应用于边缘接入层,依然可以正常运行;传输层采用分组交换技术的IP 网, 完成业务数据和控制层与媒体接入层间控制信息的集中承载传输;控制层主要由软交换设备组成,是软交换系统的控制核心,完成呼叫和业务的控制等功能,向业务层提供开放的业务接口,将呼叫控制和业务相分离;业务应用层主要指面向用户提供各种业务和服务的设备, 同时具有相应的业务生成和维护环境。 其网络体系结构既能在PSTN 中传送数据业务, 又能在分组网中以一定的质量传送语音, 克服了异构网络环境下进行业务交换的难题;将承载、呼叫控制和业务生成相分离,解决了上层服务交替时难以平滑过渡的问题; 在各层与各单元之间采用标准协议和开放接口进行通信。

1.2 软交换协议

国际上IP 网络通信的主要标准有 H.323 和SIP (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 初始会话协议 ),H.323 和 SIP 都是实现 VoIP 和多媒体应用的软交换通信协议,两者都对 IP 电话系统信令提出了完整的解决方案,然而两者在系统结构、应用领域以及发展方向上各不相同。 H.323 采用的是传统电话信令模式,包括一系列协议;而 SIP 借鉴互联网协议, 采用基于文本的协议。 当采用 H.323 协议时, 各个不同厂商的多媒体产品和应用可以进行互相操作,用户不必考虑兼容性问题;而 SIP 协议应用较为灵活,可扩展性强。 两者各有侧重。

1.2.1 H.323 协议

H.323 协议是由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化部门提出、基于电信网信令和协议制定的 IP 多媒体标准,而不是为 IP 电话专门提出的。 但是 IP 电话,特别是电话经由网关到电话的这种工作方式,可以建议采用H.323 来实现, 因而 H.323 协议也常被“借用”作为 IP 电话的标准。 H.323 协议是一个较为完备的协议, 提供了一种集中处理和管理的工作模式,适用于从终端到终端的 IP 电话网或视频会议网的构建。

1.2.2 SIP 协议

SIP 是由互联网工程任务组提出的协议,利用已有的IP 网络协议提供多媒体业务 , 是一个与H.323 并列的协议,与 H.323 体系相比,其作用类似于H.225.0。SIP 具有简单、扩展性好以及和现有的Internet 应用联系紧密的特点。 SIP 的出发点是想以现有Internet 为基础来构建 IP 电话业务网 。因此,SIP的设计思想与H.323 完全不同 , 与以H.323 协议为基础的 IP 电话相比 ,SIP 需要相对智能的终端,对于用户终端是非智能终端的场合,

也可以使用SIP 作为呼叫信令。

1.2.3 两种协议的比较

1.2.3.1 系统结构差异

首先,从系统结构上分析,在 H.323 系统中,终端主要为媒体通信提供数据,功能比较简单,而对呼叫的控制、媒体传输控制等功能的实现则主要由网守来完成。 H.323 系统体现了一种集中式、层次式的控制模式。

而SIP 采用 Client/Server 结构的消息机制,对呼叫的控制是将控制信息封装到消息的头域中,通过消息的传递来实现。 因此 SIP 系统的终端比较智能化,不仅提供数据,还提供呼叫控制信息,其他各种服务器则用来进行定位、 转发或接收消息。这样,SIP 将网络设备的复杂性推向了网络终端设备,因此更适于构建智能型的用户终端。 SIP系统体现的是一种分布式的控制模式。

1.2.3.2 应用领域

H.323 和 SIP 都是实现 VoIP 和多媒体应用的通信协议。 H.323 协议的开发目的是在分组交换网络上为用户提供取代普通电话的VoIP 业务和视频通信系统。 SIP 的开发目的是用来提供跨越因特网的高级电话业务。 这两种协议的定位有一定的重合,并且随着协议向纵深发展,这种重合竞争的关系日益加剧。 但两者所要达到的目的是一致的,就是构建IP 多媒体通信网 ,由于使用方法不同,因此不可能互相兼容,两者之间只存在互通的问题。

H.323 是属于国际电联的标准 , 以 H.323 为标准构建的多媒体通信网很容易与传统PSTN 电话网兼容, 因此, H.323 更适合于构建电信级大网。 国际上几乎所有的商业性 IP 电话网或视频会议网都以H.323 为基础。 而且,不同版本的 H.323协议通过不断升级和扩展,已经日趋完善,为基于H.323 的 IP 多媒体业务提供了很好的保障。

SIP 协议相对简单,但功能也相对简单。目前,有许多运营商正在利用SIP 构建试验网, 但若利用SIP 构建电信级大网 , 必须对其进行补充 、完善,这样,SIP也变得复杂起来。事实上SIP 的发展趋势正是如此,SIP 的普遍使用也能够推动下一代网络的演进。

1.2.3.3 发展方向

目前,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都采用了H.323 作为 IP 电话网关之间的协议。 整个 IP 电话系统只是把IP 网络作为传输媒介,在用户的接入上还是采用电路交换系统,而把 IP 电话网关作为电路交换网和IP 网络的接口。 大多数电信运营商也已经将H.323 作为建立新一代视频会议系统的首选, 将传统的基于电路的 H.320 视频会议应用转移到基于IP 的 H.323 系统中。 从应用的规模上说,在现实的电信运营中,H.323 已经成为 VoIP和多媒体通信事实上的主导协议。

但在下一代网络中, 由于 IP 产品和 IP 网关将在网络中得到大规模使用和集成,使得端到端都可以采用IP,以实现纯 IP 的业务应用。 而基于纯IP 的 SIP 借 鉴 了 HTTP (HyperText Transfer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 ) 和 SMTP (Simple MailTransfer Protocol,简单邮件传输协议 ),结构简单并具有可扩充性和可扩展性。 此外,SIP 还提供良好的QoS(Quality of Service,服务质量)支持。 对于NGN 在 IP 网络上实现 VoIP 和多媒体通信来讲,SIP 在全面满足 NGN 特性要求的应用上具有独特的优势,必将成为下一代网络VoIP 的重要解决方案。因此, 市场上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基于SIP 的呼叫中心、 视频会议等多种企业级应用解决方案。

2企业级 NGN 系统架构

企业级NGN 解决方案是面向行业、企业用户开发的通信平台,可将企业内部的通信业务进行整合,以实现企业内部各种业务之间的相互融合,满足行业和企业的通信需求,帮助提高企业工作效率。 SIP协议呼叫流程简单灵活、系统可拓展性好。 盐城供电公司企业级NGN 体系典型架构主要由终端接入层、 网络承载层、核心交换层和业务管理层组成。如下图所示:

1)终端接入层。 包括 IAD(Integrated AccessDevice,综合接入设备)和 AD1132综合接入网关、TG2000外置中继网关、SIPU内置中继网关、IP 话机、视频话机、软终端以及话务台软件等。 用户接入层实现用户终端的接入,IAD 和 AD1132接入普通模拟电话;TG2000外置中继网关和SIPU内置中继网关接入企业现有的电路交换系统和PSTN网;IP 话机直接接入 IP 网中,为用户提供更方便、便捷的语音业务;视频话机可提供点对点视频功能; 软件客户端可与话机配合使用,同时提供即时通信、文件传输等业务。

2)网络承载层。 统一的通信解决方案基于通信数据网 IP网络构建,不仅可为企业节省长途话费,更可以大幅提高企业运营和管理效益;同时还可提供多种协议接口和PSTN 网络互联。

3)核心交换层。 SW9000 是企业 NGN 解决方案的核心设备,提供呼叫建立和控制功能。 作为小型的NGN 系统 ,SW9000 整合了 NGN 各部件的功能,专门用于向企业网、行业网提供高效、高质话音服务。

4)业务管理层。 包括网管、CTI(Computer Tele-communication Integration,计算机电信集成)服务器、统一消息服务器等组件。网管提供系统的配置管理和故障管理等功能;CTI 服务器通过与 SW9000的配合,实现来电转接、来电排队、强拆、强插等一系列话务台功能;统一消息服务器提供语音邮箱和传真邮箱功能;计费服务器对 SW9000主机产生的话单进行提取、查询和备份;即时消息服务器提供即时消息的发送、接收、存储等相关功能和好友状态功能;地址簿服务器保存和维护企业通信目录信息。

3结语

软交换将使现有电力交换网与专用IP 网不断融合,实现电路交换与分组交换两种技术的优势互补, 产生可以传递语音和数据等综合业务的下一代由业务驱动的网络。通过语音与数据的融合, 实现业务增值。 例如,在 IP 网络上提供数据业务的同时,能够提供语音业务以及其他更多更新的业务, 这些业务包括PSTN/ISDN 以及传统智能网中提供的各种基本业务、补充业务和智能业务,以及具有 IP 特色的各种已各和未知的增值业务。 同时可大大提高电力通信专网的组网灵活性、方便性;降低后期的设备投资成本;简化设备维护量及降低设备维护成本; 从而由原来的单一电路语音技术向电路与网络相结合,实现语音、数据、视频等多媒体业务的融合。

参考文献:

[1] 糜正琨. 软交换组网与业务[M]. 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