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团队实训总结

团队实训总结精品(七篇)

时间:2022-10-21 15:37:44

团队实训总结

团队实训总结篇(1)

关键词:团队培训模式;眼科护理;安全管理;护理差错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4月在我院眼科工作的40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2017年10月至2018年1月,护理人员未实施团队培训干预,2018年2月至2018年4月,护理人员均实施团队培训干预。40名护理人员年龄24~45岁,平均(28.82±6.52)岁;级别:主任护师1人,副主任护师2人,主管护师6人,护师10人,护士21人。本研究方案经本院伦理委员会通过,研究对象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①眼科护士;②研究调查期间在岗;③身体健康状况良好。排除标准:①研究调查期间因生病等原因请假者;②进修人员;③实习护生;④不愿参与培训者。

1.2方法

团队培训模式的具体实施内容如下。(1)构建护理团队并对其进行理论授课。为确保医院眼科护理工作顺利进行,采用分批授课的形式,将40名护理人员分为4组,分4个批次授课,授课内容包括团队合作的要领、态度、知识及技能。通过投票选取1名队长,队长负责召集队员,维持团队功能,收集队员的反馈信息。(2)案例分析。选择数名愿意配合的护理人员扮演患者,案例的设置主要为基础护理内容及急救护理工作,在案例设计中还穿插药物误输、设备故障及违背伦理等事件,以锻炼护士的协作能力。护士在分配角色后,明确各自任务与职责,在训练过程中及时指出对方存在的问题,当发生分歧时,采用冲突解决模式,即叙述问题经过、提出观点和建议、陈述及预见可能出现的结果,最大限度提高眼科患者住院安全性。(3)提前预见护理事件。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相互学习、帮助,掌握队友的工作完成量、技术水平及护理人员资源分配情况。及时掌握患者眼部症状、视力变化,提前预见可能发生的不良事件,并与队友商讨应对方案。(4)明确护理管理信息。及时了解护理工作分配情况,根据护理项目重要程度进行干预,熟练掌握医疗设备、仪器的使用方法,防止意外事件发生。利用情境感知的方法培养护士的感知能力,便于其及时明确周围环境变化,并对失误链进行预测、识别,采取措施预防事故发生。(5)定期评估。队长每月末组织1次交流会,分析近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鼓励队友相互交流,及时改正错误。

1.3观察指标及效果评价标准

科室护士长分别在2018年1、4月末发放各量表,简单介绍量表内容,由护士独立填写,并当场回收。本研究中共发放量表40份,回收40份,回收率为100%。发放量表包括:①郑瑾等[3]编制的护理人员管理技能问卷,内容包括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政治素质4个维度,40个条目,每个箱目1~4分,总分40~160分,该问卷的Cronbach's系数为0.970,可信度高。②护理管理者安全态度评分量表,由郭霞等[4]修订,包括团队合作、安全氛围、管理感知、工作条件、工作满意、压力感知6项内容,31个条目,每个条目1~5分,分值越高表明安全态度越好。记录护士不同时期的护理差错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计量资料用n/%、x軃±s表示,用χ2、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团队培训模式实施前、后安全管理技能评分比较

团队培训模式实施后,护理人员的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政治素质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实施前(P0.05。

2.2团队培训模式实施前、后安全态度评分比较

团队培训模式实施后,护理人员的团队合作、安全氛围、管理感知、工作满意、压力感知评分及总分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

2.3团队培训模式实施前、后护理差错发生情况比较

团队培训模式实施前,护士护理差错总发生率为20.00%,显著高于实施后的2.50%(P0.05。

团队实训总结篇(2)

【关键词】创新 团队 拓展训练 人才培养

前言

总理在2014年9月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2015年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又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府工作报告中如此表述: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既可以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又有利于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和公平正义"。在论及创业创新文化时,强调"让人们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更好地实现精神追求和自身价值"。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提出,"创业"、"创新"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标语。在高等教育教学过程中,如何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落实到实处,是大学教育面临的机会和挑战。

"创业"、"创新"的提出既在鼓励有理想有担当的年轻人进行创业,更重要的,是在年轻人中树立一种"创新"的意识。在大学教育中开展团队项目拓展训练,可以通过专项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团队项目拓展训练介绍

1.团队项目拓展训练的起源

拓展训练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当时,盟军在大西洋的船队屡遭德国纳粹潜艇的袭击。在船只被击沉后,大部分水手葬身海底,只有极少数人得以生还。英国的救生专家对生还者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研究,他们惊奇的发现,这些生还者并不是他们想象中的那些年轻力壮的水手,而是意志坚定懂得互相支持的中年人。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研究,了解情况,专家们终于找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这些人之所以能活下来,关键在于这些人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于是,提出"成功并非依靠充沛的体能,而是强大的意志力"这一理念。 当时德国人库尔特・汉恩提议,利用一些自然条件和人工设施,让那些年轻的海员做一些具有心理挑战的活动和项目,以训练和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后其好友劳伦斯在1942年成立了一所阿德伯威海上训练学校,以年轻海员为训练对象,这是拓展训练最早的一个雏形。

由于拓展训练这种非常新颖的培训形式和良好的培训效果,很快就风靡了整个欧洲的教育培训领域并在其后的半个世纪中发展到全世界。

2. 拓展训练在国内的发展

拓展训练以独特的培训模式和新颖的培训项目,给国内的培训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震撼。1999年,我国拓展训练在经历了四年的发展和提高后,和学校教育在培训活动中有了第一次亲密接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EMBA学员也把拓展纳入课程体系之中,让学生到拓展培训公司参加拓展活动。

二、团队项目拓展训练在创新意识培养方面的作用

1.经典项目介绍

(1)雷区取水

项目介绍:在一个直径 5 米 的深潭中间有一盆水,你要在仅用一根绳子,不接触水面的情况下取到全体队员的救命宝物,想一想可能吗?团队的智慧可以把它变成事实。

(2)毕业墙(求生墙)

项目介绍:团队在没有任何器材的情况下共同努力翻越 4米高的墙壁。

(3)生死电网

项目介绍:面对高压电网,参加者必须同心协力,尽量避免伤亡,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

(4)珠行千里

项目介绍:每队所有队员利用手中的运输器,将目标物用循环相接的方式从A地互送到达B地,运送过程中一旦目标物掉落地上,需要重新返回重来。

2.团队项目拓展训练在创新意识培养方面的作用

(1)培养和谐的团队精神

团队精神简单地来说就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核心是协同合作,最高境界是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团队精神是一种文化氛围,是一种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它对于事业的成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产生"(1+1)〉2"的效应。

(2)不断提升团队凝聚力

团队凝聚力是团队生存的基础,是维持团队存在的必要条件。团队项目以复杂性、艰巨性为特征,对于改善受训者的合作意识和受训集体的团队精神和凝聚力有很强的针对性。团队之间的凝聚力可以通过拓展训练来不断提升。

(3)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团队协作是一种为达到既定目标所显示出来的自愿合作和协同努力的精神。"一根筷子容易断,十根筷子抱成团",团结就是力量。在拓展训练中,团队协作意识及精神总是运用得淋漓尽致。

(4)挖掘团队潜能

人力资源需要进行开发,通过亲自参与,体验团队建立过程中的人际关系、理解、信任、学习、互助、支持配合等进行自我发现、自我激励、自我超越;挑战自我、开发潜能,最终达成整个团队的成长与突破。

三、团队项目拓展训练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

大学教育和中学教育最大的不同在于:中学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的个体学习,而大学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在团队中的学习。通过考察一些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我们还发现单独将团队项目拓展训练开设,即使开设了团队项目拓展训练的学校也是讲其作为大学体育课程的一个组成部门。笔者认为: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仅仅将团队项目拓展训练作为某一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抹杀了其在学生面对的将来工作岗位中的作用。团队项目拓展训练是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尤其是对于管理类专业),作为素质教育中重要的一环,团队项目拓展训练在人才培养中应该体现出如下地位:

1.是其他课程学习的思想基础:开设学期--建议在大学一年级第一学期,最晚开设在大学一年级第二学期

对于刚刚经历了高考的学生,对于未知的大学生活有着美好的憧憬,在刚刚入学的第一年,应该树立大学教育更侧重团队教育的观念,让学生意识到团队的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大学学习奠定良好的职业基础。

2.是一门独立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开设形式--单独开设

尽量避免将团队项目拓展训练作为大学体育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因为团队项目拓展训练课程的目的绝不仅仅是增强体质,更重要的是增强心智,一种团队合作意识、创新意识的培养。

3.是一门实训课程,需要集中训练,开设课时--30学时(建议开设独立训练周)

团队项目拓展训练需要课程的较强的连续性,其中总结的环节是最精彩的部分,因此在课程安排中避免分散安排,应集中安排,保证课程的连贯性。

结论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的团队项目训练在培养创新意识方面意义凸显,因此在大学人才培养中,应该在大一新生中开设"团队项目拓展训练",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团队意识,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在课程开设方面建议开设为独立实训课程,并注重课程的思想反馈。

参考文献

[1]张茜琳:浅议团队合作精神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J];才智;2013年09期

团队实训总结篇(3)

说句实话,营销团队问题是每个企业老总都很关心却又不知该如何下手的问题。他们总在慨叹,我的营销团队怎么就“不像样”呢,

抛开虚的层面,营销老总心目中的“像样的”团队是什么样呢,真正的营销团队应该是能打胜仗,懂战术,会战略,营销个人既会做孤胆英雄,又懂得如何会协同作战。这样的团队不是“天上掉馅饼”,同样,天上掉不下林妹妹,真正像样的营销团队是自己带出来的。

他们应该如何打造自己的营销团队呢?

有些原则不能逾越。

不管你如何看待,在中国的营销中,有些原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姑且暂称之为“营销意志”。

人心是最大的生产力。

在营销团队的打造上,很多老总们苦心孤诣的完善企业的营销制度,殊不知再好的制度需要人的执行。对营销人员的管理不同于生产管理,他们大部分在市场的一线,即使对他们进行所谓的手机定位,固定路线的设置,这些对于活跃于一线的营销人来说都是小儿科。

要想让业务人员真正的发挥营销的潜能,最好的办法就是多为他们着想,在内心里学会关心他们。人心暖,则团队强。

培养大于遴选。

营销的最大误区就是那句“赛马不相马”,很多的营销总监挂在嘴边的口头禅就是“赛马不相马”,殊不知天下千里马也不是生而有之,而是锻炼的结果,但同样需要培养,千里马也要有成长的土壤。

市场上的优秀营销人是很多,但拿来主义并非最佳选择,市场上招聘来的优秀人才也有自己的软肋:对企业的忠诚度如何,是否出现眼高手低?

大量招聘市场人才会对原有团队造成氛围紧张,有损于团队的建设与打造。因此,对团队人员进行精心培育是营销团队打造之道。

考核指标一定要落地。

很多的营销老总恨铁不成钢,在营销管理中最容易出笑话,笔者谈一例:09年5月,山东一啤酒企业总监刚从集团公司调来,为了完成当月任务,强调日班计划,遂实施全员考核。具体考核指标:

1、对于区域经理:低于日班计划每吨罚6元,高于日班计划每吨奖6元;当天公司不发酒,罚经历30元。

2、对于业务人员,当月完成计划超出部分每吨奖6元,低于计划每吨罚6元。这样的考核看似没有什么问题,但是他不熟悉公司的任务完成情况,当月能完成80%的公司几乎没有,更不必说超额完成。本来想这次对营销人员进行一次大的奖励来激励三军,殊不知给了大家一个下马威的见面礼。

这样的考核到月底也就不了了之。对营销人员的管理与考核其宗旨就是要“抓大放小”,而营销管理的要义就是“抓两头,放中间”,因此,考核指标制定上,既要能够奖勤,又能体现罚懒。如果考核的指标落实不了,则是营销政策设计的失败。

那么,应该如何打造属于自己的营销团队呢?

一、系统性培训是关键。对营销人员的培训既不能流于形式,同样又不能泛泛而谈。对业务人员的培训要求规范、系统。

内容上。营销基础知识、营销基本技能(谈判技巧等),管理知识,社交礼仪,同样还包括企业文化与心智培训。

层次上。对基层员工强调的是技能和礼仪培训,对中层员工强调的则是管理与营销观念的培训,对高层这设计战略与心智的培训等。

形式上。根据企业战略的意图,可结合企业的实际资源,实施案例培训、拓展培训、高校输送人才与请讲师内训等多种形式结合的措施。

问题的关键不在于一次给员工培训多少东西,而在于培训要系统,要让员工的技能等到整体性提高。企业一定要认识到培训也是企业的独特的竞争优势,而不仅仅是给员工的福利。

二、选准对象做激励。对销售人员的激励一定要分米下锅,因人而异。具体就是要:

1、对于竞争型营销人员,实施营销竞赛,体现其营销价值。

2、对于成就型营销人员,要更多的考虑营销给他们带来的营销成绩感,例如让他们进入市场开发公关小组,到了一定级别带徒弟,公司设置经理级业务员、总监级业务员等。体现其成就感。

3、对于物质性的营销人员,则是“重奖之下,必有勇夫”,要设定坎级激励。

4、对于缺乏目标,不思进取者,末位淘汰,双月淘汰都是很好的激励措施。

有时间,将与罚具有同等重要的效果,因人而异。

三、要结果、不放弃过程。

“要结果不要过程”的错误观点在营销界已经形成高度统一的认识,但是,“过程只要好,结果自然好”的观点还是一定市场,其实,仔细考量,对于营销总监来说这种思维同样需要摒弃。

团队实训总结篇(4)

关键词:团队自主学习模式;项目组;虚拟公司;团队协作;自主学习

随着我国软件产业的日益发展以及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对高职软件专业学生的需求日益增多。如何培养符合企业岗位需求的高职软件专业学生,成为目前迫切需要探讨的问题。

在软件企业中,根据本行业的运作规律,对员工的基本要求是:首先,要有强烈的团队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因为任何软件项目都是由团队分工合作完成的;其次,要有对新知识、新技术的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因为软件行业的技术更新速度很快。

因此,要培养符合软件企业需求的学生,除了技术层面的因素外,学生的职业素质可能是更为重要的因素。软件行业所需要的职业素质就是团队协作和自主学习能力。

而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培养中,普遍存在着重客观知识,轻人文知识;重技能培养,轻素质培养的现象。造成学生人文素养、职业素养不高,并且影响到其长远的发展[1-2]。

但是,软件企业所需的职业素质不是通过几节思想教育课就能灌输给学生,需要设计合理的学习模式,在专业培养的每门课程中,按此学习模式进行,才能达到职业素质的有效培养。

大多数人都有自己一些特殊的认识事物、理解事物以及处理刺激或信息的模式,基于这一观念,“学习模式”的思想于20世纪70年代被提出,近年来获得普及。学习模式是能够使个体达到最佳学习状态的

方法。这一理论建议教师使其课堂教学方法能够最适合每个学生的学习模式[3]。

鉴于此,笔者提出“学生团队自主学习模式”,在每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将学生组织成团队,让其在此团队中互相帮助、自主学习。那么,学生经过不断的团队协作和自主学习的锻炼,就能在毕业时,形成软件企业所需素质,这种素质也为其今后终身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帮助。

笔者所在的江阴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系,从2004年开始,就有意识地将学生组织成项目组和虚拟公司,培养其团队协作自主学习的能力[4]。经过多年实践和不断改进,目前已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做法。本文以“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实施过程为例,对学生团队[5]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进行总结和梳理。

1学生项目组团队自主学习模式

学生项目组的团队自主学习模式针对所有学生。将学生按照能力互补、自主自愿的原则分组,每组6人,设组长1名,组长由学生自选、教师审核产生。其余学生都作为轮值组长。

1.1课堂中的团队自主学习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采用“案例驱动、主体参与”的教学模式。其中,课堂上有教学案例和练习案例。教师通过教学案例的分析、实现来讲解相关的知识点和技能。然后,在课堂上把相应的练习案例展示给学生,以项目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自主给出练习案例的实现思路。教师针对某组的思路进行点评后,学生就开始完成练习案例。然后,教师抽取某个学生的具体代码,进行讲解、订正。

这样就在课堂上实现“讲、学、做”,项目组在其中的作用是:充分调动每个学生主动思维,并且听取其他学生的见解,对新知识进行思索、应用。

1.2实训中的团队自主学习

每1次理论课都配有2次实训课,对本次理论进行练习、巩固、拓展。第1次是基础技能训练,第2次是拓展技能训练。

基础技能训练的目的是让学生对本次理论进行巩固性训练。一开始是由教师对本次理论课进行知识点总结,给出一些相应的基础、拓展技能训练题,并对本次作业进行适当提示。这样进行技能训练,效果是不错的。后来,出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愿望,决定由项目组来完成基础技能讲义,拓展技能训练讲义仍由教师来设计。

首先,课程组明确了基础技能训练讲义的格式要求,包括项目组、组长,某个主题内容作的讲义、理论总结的负责学生、技能训练题的负责学生、作业指导的负责学生等,工作的分配由组长完成,同时明确要求所有在讲义上的代码必须调试通过,以图片形式放在文件中,以防拷贝。

其次,教师在课堂授课的PPT中,就明确提出本次技能训练讲义的内容要求,例如,要求对隐藏、覆盖这2个知识点进行对比性练习等。

然后,学生在课余花3天左右的时间,按组长的分工,首先查阅各类资料、调试代码,完成自己的任务,然后由组长进行整合,并进行适当调整,在实训课前发给教师。

在基础技能训练课,教师抽取一些组的讲义,由项目组选派代表,对本组的实训讲义进行公开演讲,包括知识点总结、技能训练题和作业指导,其中教师进行少量点评,师生共同对这些组的讲义进行打分,评选出最合适的讲义,并按此讲义进行实训。

这样的模式实行一段时间后,产生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因为学生可以通过努力获评最优,展现自己的劳动成果,学习的兴趣、积极性明显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总结能力也得到了提升;以组长为核心的部分学生通过总结、查阅、调试、整理这些步骤,学得非常扎实、灵活,这在以前是很难达到的。

当然也观察到了不好的现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练习案例是比较难找的,学生在网上找到案例后,调试通过就搬到讲义上,全不顾个别知识点还没讲;难免有些地方有错误;部分不想学的学生,把自己任务敷衍了事,学习效果仍然一般。最关键的是,在理论有难度的情况下,学生做的讲义存在着对本次训练的重点把握不准、有时有错误的问题。

这使得课程组十分为难,是仍然由教师做实训讲义,还是坚持由学生项目组完成?为了锻炼学生总结、查阅资料、自行调试、团队协作的自主学习精神,课程组决定还是坚持由学生项目组来完成基础技能训练讲义,同时增加教师的工作量。由教师提前挑选出某组的实训讲义,进行订正、补漏,然后由该项目组代表对2个版本的讲义进行讲解、教师点评,用正确版本作为本次基础技能训练实训讲义。这样做,虽然增大了教师的工作量,但坚持锻炼了学生的团队自主学习能力,并且学生通过对比,能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及应用技巧、改正错误,效果是很好的。

1.3考核环节中的团队自主学习

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中,教学内容分为4大主题,每个主题结束都有1次测试。测试完成后,课程组要求学生项目组自行对测试进行分析。所有题目的正确答案由组长分配组员完成,然后由组长对本组学生的较为典型的错误进行分析,并征求同学建议,对本组同学今后的改进措施进行规划。

通过学生对测试的分析发现,学生团队是有能力将所有题目的正确答案做出来的,而且他们对典型错误的分析和自行作出的改进措施也是符合实际的。这大大锻炼了学生的自我组织和改进能力。

2虚拟公司的团队自主学习模式

与项目组面向全体学生的性质不同,虚拟公司的性质是针对部分优秀学生,是学生的专业校内实习基地,通过在校内的社会化运行实现学生与社会的无缝衔接。笔者也将其定义为一种团队自主学习模式。

虚拟公司由专业教师负责,如软件、多媒体、网络等专业都有自己的虚拟公司,在校内招聘和选拔优秀学生,组成如技术部、营销部等部门。通过承接各类实际项目,锻炼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团队合作能力。实际项目的接洽、设计、维护等工作,都由学生项目经理安排完成,教师只是进行指导。

实践证明,由于完成实际项目带来的成就感,以及切实锻炼出来的各方面能力,进入虚拟公司已成为学生参加社团的首选,在锻炼学生、带动学风方面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

3团队自主学习模式的效果分析

面向全体学生的学生项目组,在每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通过在课堂、实训、考核等环节的各种形式的团队自主学习,特别是自编基础技能训练实训讲义,锻炼了学生自我组织、自我总结、自行查阅资料、自行调试等团队自主学习能力,对其专业技能的掌握、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是很好的锻炼。如果学生对这种学习模式的配合程度高,就能锻炼出很好的团队组织能力和扎实灵活的专业技能,这在传统的教师布置、学生训练的学习模式下,是不可能出现的效果。这部分学生在就业时就非常抢手,而且其发展潜力很好,这种效果,在传统的学习模式下是不可能达到的。其他大部分学生,学习效果也比以前明显好,整体学习效果提升是明显的。

面向部分优秀学生的虚拟公司,则超越了课程的范畴,锻炼学生对实际项目的接洽、设计、实现、推广等综合能力。这对其他学生和学弟学妹们,是一种最有说服力的教育和宣传。

长期来坚持对学生团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使江阴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系的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自主创新的学习和工作能力。此举措得到了学生、学院、企业的广泛欢迎。企业普遍反映,大部分学生工作态度端正、能吃苦、技术好,很多企业都定期来学校要人。学校也把项目组、虚拟公司的团队自主学习模式在全校进行推广,并把虚拟公司列入学院的正式社团。部分学生进入社会工作后,工作业绩显著,升职较快,发展后劲足,经常被学院请回来为新生做报告,起到了很好的宣传、引导作用。

总之,团队自主学习模式,使部分学生脱颖而出,具备扎实灵活的专业技能,和很强的团队协作、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效果明显提高。这个成果令教师十分欣慰,因为这是传统学习模式很难达到的效果。并且,通过部分学生的优秀表现,使得其他同学看到了努力的方向和结果,这比起大部分学生都浑浑噩噩混日子的现象,是一个全新的催人奋进的环境。

当然,目前,团队自主学习模式也存在着一些尚未克服的困难,主要是教师的工作量太大,以及团队中少部分学生的不配合。

团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对教师而言,压力更大了,任务更多,要对团队自主学习的具体措施,进行设计、实施、观察、调整。而且这种设计,一开始只是有意识要让学生自己动起来,需要时间进行观察、调整(如实训讲义由教师订正、补漏等),才能达到效果的。如何在团队自主学习模式下,有效地减轻教师的工作量而达到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是今后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笔者正在考虑的是,是否能以一定形式,让学生项目组自批作业?这个措施已实施了1学期,由教师面批组长、组长批组员、不同班的项目组QA(质量监督员)互查等,但总体效果欠佳,存在人情问题,因此需要进一步设计、实践、改进。

另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是:少部分学生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在团队中表现出配合程度不高、采取完成任务的态度,则其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不能得到很好的锻炼。如何调动更广大学生的积极性,使更多学生得到社会的欢迎?这个问题难度很大,因为那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生活态度、价值取向等是社会问题,不是老师的苦心教育和部分学生的优秀带头作用能改变的。

4结语

总之,项目组和虚拟公司的学生团队自主学习模式,通过教师团队的设计、实践、观察、改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切实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自主学习能力,受到了学生和企业的欢迎,达成了前所未有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共同培养的优良效果。但也存在着如何减轻教师工作量,以及如何调动更大范围学生积极性的问题,这是我们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 王琴.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系统化改革[J]. 职业技术教育,2009,16(30):16-18.

[2] 傅晓军. 加强教学团队建设的理性思考[J]. 中国高等教育,2009(8):23-25.

[3] 王景. 团队学习法在教学中的应用[J]. 文学教育,2009(6):123-127.

[4] 包芳,潘永惠. 面向高职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研究[J]. 计算机教育,2007(20):62-66.

[5] 高映红,刘晓莹. 论大学生团队学习的有效性[J]. 中国电力教育,2009(2):93-95.

Research on Student Group Self-determined Study Pattern in Polytechnic Computer Specialty

BAO Fang, TU Li

(Jiangyin Polytechnic College, Jiangyin 214405, China)

团队实训总结篇(5)

关键词:任职培训;教导机构;学习型;学术团队;构建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美国学者彼得·圣吉认为:人是天才的学习者,只有坚持学习才能实现自我超越。他在《第五项修炼》中提出了学习型组织的概念,提倡要创建学习型组织,发挥“1+1>2”的效能。近年来,学习型学术团队以其能够卓有成效地提升教研团体的核心竞争力而备受国际国内教育界的普遍关注。

总装部队教导机构作为部队的随营学校,要想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紧密贴合科研试验任务需求的人才培养中心,同样需要不断提升其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随着向任职培训的全面转型,教导机构在高质量完成教学训练中心任务的同时,还需要在课题研究、教员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狠下功夫。而现阶段,在总装部队教导机构中尚有诸多可善之处,主要体现在:学科专业的分类和课程设置方面还没有完全摆脱学历教育的影响;教员的教学理念、知识结构和教学手段的运用还不能完全适应当前任职培训的特点和规律。

对此,只有通过持续不断的学习,尤其是构建学习型学术团队,才能使教员获得不竭的动力和活力,并通过彼此间的有效协作,拓展教员个体的职业发展空间,促进教导机构服务能力的整体提升。

二、学习型学术团队的内涵与特征

学习型学术团队,不仅是为了达到共同目标而彼此分工协作、相互依存的教员群体,还是一个有持续学习及创新能力、能不断创造未来的团队。

(一)学习型学术团队的内涵

学习型学术团队可以概括为:通过培养弥漫于整个团队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教员的创造性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扁平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以信息和知识为基础的团队。在学习型学术团队中,教员们的教研是在团队精神的鼓舞下,寓学习、研究于一体的、积极的教研活动。在这种活动过程中,能够引起教员观念、思维方式、知识结构、教学技能、行为习惯等心理和行为要素朝着有利于教员、学员、团队共同进步的方向发展。

(二)学习型学术团队的特征

1.团队组织学习化

一是强调“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的思潮已成为当代教育改革的主旋律,所有教员都应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二是强调“全员学习”。学习型学术团队倡导任何人都应成为学习者,经常组织教员研读教育理论、关注专业发展前沿,形成“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的文化氛围。

三要强调“全过程学习”。学习应贯穿教学与研究的始终,即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边学习边授课,边学习边研究,形成一种工作即学习,学习即工作,教学与研究互动提高的良性机制。

四要强调“团队学习”。注重团队成员的合作学习和团队智力的开发,强化团队成员彼此理解、支持、合作的重要性,使其成为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团队的组织学习不仅仅包括授课,更包括深度会谈、讨论、学术沙龙、学术会议、研讨等更有助于信息交流和信息传递的方式,是多向性的、开放式的信息交流。

在任职培训条件下,总装部队教导机构教员的学习应该实施分层次提高。首先,对于已经较好适应任职培训需求的教员,可以给予一定的学术自由度,在时间和经费上予以支持,鼓励他们朝着“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方向发展,使其在与团队内其他成员共同完成教学活动和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引领作用。其次,对于自身能够主动学习提高,满足任职培训理论需求,但缺乏实践经验的教员,可以在对口岗位进行任职实践锻炼,在“教学与实践相结合”中强化实践指导能力。第三,对于短期内还无法适应任职培训需求,但在主观上有较强学习愿望的教员,可以通过定向送训、进行专业培养等方式,增强其把握教学动态的意识和适应教学的能力。第四,对于任务转型难度较大的教员,可以根据顶层设计中的人才需求结构,结合其自身特点,引导他们向某方向的学术团队靠拢,并让团队内的骨干教员与其结成帮扶对子进行专门指导,帮助他们尽快成为团队中的一员,充分实现人力资源整合的目标。

2.团队管理自主化

自主管理是学习型学术团队成员边工作边学习,并使工作和学习紧密结合的过程。通过自主管理,团队成员自己发现工作中的问题,自己选定改革进取的目标,自己进行现状调查和分析,自己制定对策、评定和总结。

具体而言,总装部队教导机构的各学术团队应有明确的学术建设目标。年初团队应制定出明晰的发展规划,包括年度发展计划、阶段性目标、教学任务及质量目标、年度课题研究方向和调研计划等等。在实施教学训练过程中,团队内部应组织经常性的集体备课、听课、评课、学术交流等活动,勇于在组织内部树典型、立标杆。在每个任职培训班次结束后,应结合学员评价以及跟踪回访的反馈信息,进行阶段性小结和反思。年终,团队还应结合综合评价进行总结,并思考来年的发展思路与规划。这样,团队在自主管理的过程中,成员之间可以围绕共同的愿景,以开放求实的心态互相切磋,从而增强团队快速应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习型学术团队的建设要点

(一)建立各专业学习型学术团队的协作组织

一个理想的学术团队,其成员在年龄、学历、资历和经历等各方面应该是合理的、多样化的,以便在相互学习、借鉴、交流、合作的过程中,能够最大限度地产生互相追赶的学习动力和效应,在完成工作时提供多种思路和方案,实现优势互补。

现实情况中,各教导机构的学术团队可能无法实现绝对理想化,但可以使之相对合理。成立以某专业的学术带头人为组长,以相关的领导、教员、学员队干部、甚至士官为成员的学术团队。各成员分工明确,协调工作。组长是第一责任人,担负着规划学习内容,指导教员学习的重任。还可根据各专业实际情况设立副组长,作为具体活动的组织者和协调者,领导教员积极投入到教育教学的实践学习中。当然,学习型学术团队要想充分发挥作用,应该具有以下五个特征:

第一,有一个人人赞同的共同愿景。

第二,成员对所有的过程、活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进行思考。

第三,在工作中,抛弃旧的思维方式,有所创新。

第四,成员之间坦率地相互沟通。

第五,成员抛弃个人利益和局部利益、为实现团队的共同愿景一起工作。

(二)选拔和培养学术团队带头人

一名优秀的团队领导应当具有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协调能力和决策能力,并善于合作与倾听意见。学习型学术团队的带头人是团队的核心和灵魂,具有教学改革实践者和团队带头人的双重角色,故而,团队带头人应在本专业的技术领域有较大的影响力,具有一定的经历和资历,教学效果优秀,教学成果突出,治学严谨,具有团结协作精神和较好的组织管理和领导能力;通过有效的团队管理,形成强大的团队凝聚力和创造力;能准确把握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方向,能结合教学实际,针对专业发展方向,制订切实可行的团队建设规划,实现团队的可持续发展。

教导机构在选拔和培养带头人的过程中要引入竞争机制,实行动态管理,大胆地将那些不再适合引领团队良性发展的人换下来,将那些治学严谨、勇于创新、有感召力和组织能力的人推到带头人的位置上。

(三)开展多样化学习

学习型学术团队的学习,除了强调上述“终身学习”、“全员学习”、“全过程学习”以及“团队学习”之外,可以开展以下几种行之有效的学习:

1.同志式相互学习

合作学习的优势在于相同或相近的教学内容,大家彼此都很熟悉很了解,随时可进行研究和交流。

2.师徒式研究学习

以帮辅为目的,发挥骨干教员的作用,由骨干教员和结对的年轻教员组成。这种合作能更好地促进年轻教员健康、快速成长。

3.朋友式研究学习

教员根据自己的个性、志趣等自发组成。一般是由年龄相仿、水平相近的教员组成,合作的优势在于无话不谈,能够自由交流。

4.专家式研究学习

由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员等组成,主要是进行重大问题的讨论研究。

5.向学员学习

面对任职培训和岗位实用技能培训的新任务,我们应深刻感受到“教学相长”的时代意义。在教学中要聆听来自学员的声音,征求学员的意见和看法,注意收集整理学员迸出的智慧火花,不断改进教学。

(四)拓展校本研究的实践视角

校本研究是指在各级教学机构、学校等教研共同体的支持下,广大教员根据教育教学实践中产生的问题自主开展有效的教学研究的新型教研机制。其根本目的是解决教研机构和教员所面临的教育教学改革以及日常工作中的实践问题,促进单位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和教员的专业发展。

任职培训条件下,无论是管理者还是教员都更应该高度重视校本研究在催生成果、孵化人才方面的作用。教导机构应坚持通过校本研究探索和把握任职培训的特点与规律,以及适合任职培训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从政策、经费、教学资源等方面给予支持和侧重,建立和发展信息交流平台,鼓励纵横向的学术交流。同时,凸显具有教导机构特色的组织文化内核,营造教研结合、蓬勃向学的良好氛围。

四、单位对学习型学术团队的管理

学术团队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团队内部激励,而且需要外部资源投入、制度环境的支持。根据学习型学术团队的内涵与特点,在促进团队成员自我管理的基础上,单位的管理应尽量做到:

(一)建立共同愿景

作为管理层,应该通过激发学术团队的智慧和理想,逐步形成对全体成员有号召力的发展目标,即共同愿景。当前,总装部队教导机构必须走以特色加精品取胜的道路,以“为部队科研工作服务,为人才需求服务”的思想为指导,建立一个人人认同和理解的共同愿景,以凝聚人心,形成合力,聚合学术团队。

(二)弘扬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单位管理应确立以尊重人、信任人、激励人、发展人为出发点和归宿的人本思想。以尊重、信任、欣赏、激励、参与、引导、沟通、交流、帮助、支持和促进等人性化的柔性管理手段,创造具有亲和力和凝聚力的人文环境,使教员真切地感受到从教的尊严与幸福。

(三)构建旨在促进教员专业成长的评价体系

有利于学习型学术团队中教员专业成长的评价应当是发展性教学评价。发展性教学评价是在批判传统评价理论和借鉴国外的评价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评价理论。它在评价的目的和功能上,以促进评价对象的发展为宗旨;在评价内容上,注重全面、综合,以适应人才发展多样化的要求,包括职业道德、专业知识、授课能力、科研水平、教学成果、情感等等;在评价方法上注重多样化,重视质性评价,强调以质性评价整合量化评价,包括教员、学员、教研室、行政机关、内外部教学专家、送训单位等等;在评价过程上,实现了评价重心的转移,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的相结合;在评价结果上,更重视反馈、反思和促进发展,强调要从教员的专业成长的全过程来看待每次考评的结果,为教员建立成长档案,帮助教员全面了解自己,明确自己所处的成长阶段和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四)建立有利于人才发展的长效激励机制

总装部队教导机构应结合自身情况完善各项激励机制,有效调动团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教员、团队的不断进步和持续发展。在精神激励方面,应培育产生名师的土壤,大力推出名师、优秀教员和特色课程,并让相关团队享有较高的荣誉和推崇;在物质激励方面,应科学确立教学评估制度,在教学津贴和科研津贴等方面实施差别性发放,重奖教、研成绩突出的教员和团队;在事业激励方面,将晋职、晋衔、干部任用、人才培养等向具有引领作用的教员和团队倾斜。

参考文献

[1]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M].上海:三联书店,2003.

[2]高雪梅,于文凯.浅议学习型组织的构建及团队文化的塑造[J].商业经济,2005,(12).

[3]余敏,黎志辉.基于学习型组织理论的高校学术创新团队建设机制探讨[J].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9,(4).

团队实训总结篇(6)

关键词:任务驱动的团队协作式教学法;《国际贸易实务》实训课程;课堂实施;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7-0183-02

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把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实际业务处理能力作为最终的教学目标,采取各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只为提高学生的这种职业能力。尤其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中,实训环节在整个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便成为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任务驱动的团队协作式教学法将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转变成以学生学习为主,使学生积极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兴趣,培养了学生独立探索的自学能力。

一、高职《国际贸易实务》实训课程简介

《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研究国际间商品交换,以进出口流程为主要环节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技能课程。全国各大中专院校的外贸、经管类专业均有开设本课程。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合同的签订与履行、合同的标的、国际贸易术语、国际货物运输、国际货物保险、国际货物进出口价格、国际货物货款的结算、国际货物合同纠纷的处理等知识的教授与实务操作,使学生掌握国际商品交易的特点。在开设本课程的同时必不可少地也开设了相关的实训课程,目的是通过实务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将平时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实现学以致用的目标。《国际贸易实务》实训课程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动手能力与职业素养,尤其是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中。因此,在本实训课程的教学中教师们也各出奇招,仅为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加强学生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任务驱动的团队协作式教学法的特点

任务驱动的团队协作式教学法是指教师在当前教学主题下设计并提出问题,根据教学要求及学生学习的特点,组建团队,各团队围绕这个共同的任务中心,在问题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实现团队内各成员知识互补、能力互补,共同提高,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任务驱动的团队协作式教学法的主要特点就是“任务驱动、团队合作、积极探索、共同提高”,它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并加强学生的团队意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任务驱动的团队协作式教学法很适合在高职《国际贸易实务》实训课程的教学,高职《国际贸易实务》实训课程实践性很强,它要求学生既要掌握理论知识,又要学好实务操作技能。国际贸易是综合性强的涉外活动,同时还要求从业者必须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交易的过程中通过团队协作,发挥各自优势安全迅速地完成交易。只有培养出适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不仅能满意地就业,而且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快速地提升,才是成功的职业教育。

三、高职《国际贸易实务》实训课程教学中“任务设计”的原则

1.任务以实际工作为背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来源于实践的任务更能让学生产生兴趣,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提高教学的效果,并对学生以后的工作更有帮助。

2.按工作流程下达任务,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国际贸易交易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的单证,不同的单证来自于不同的工作流程,这些单证有着非常严格的时间要求,一旦错误,会影响到整笔交易最终能否顺利结汇。在实训课程中,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3.布置任务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外贸专业与经管专业都开设了本课程,也涵盖了实训课程,可学生的基础是有差异的,不同团队及团队内不同的成员学习能力和对知识的掌握也是有差别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创设任务情境的时候考虑这些因素。

4.任务难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原则。任务设计要注意学生的特点,学习能力的差异,从学生的实际能力出发,考虑学生现有知识由浅及深,由表到里,循序渐进。

四、任务驱动的团队协作式教学法在《国际贸易实务》实训课程中的实施

我校的国际贸易实务理论课程与实训课程是穿行的,上完一个模块的理论课程后就进行该内容的实训练习,这种讲练结合的教学方式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从我们教改之后的教学效果来看,这种方式更适应高职学生职业教育的需要。任务驱动的团队协作式教学法在《国际贸易实务》实训课程中实施包括以下四个步骤。

1.课程任务布置和安排阶段。以真实的工作任务来设计教学情境,国际贸易实务的工作任务离不开单证,包括合同、提单类单据、保险类单据、商品价格核算、结算类单据等内容。在理论教学中把相关的知识点讲授后,布置好相应的实训任务。让学生做好实训准备,如果学生对相关理论缺乏了解,实训任务就很难完成,就更谈不上团队内的讨论与协作了。约五人为一团队,一个班级约八个团队,同一个教学任务下,同一团队各成员实训任务相同,不同的团队任务不同。比如合同这个教学任务,不同的团队在做实训任务时,进出口企业不同,交易货物的内容不同,合同中的运输、保险、结算等条款也有差异。

2.团队成员自主学习阶段。任务布置后,先由团队成员独自完成,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利用学习资源,独立思考与探索,自主学习,完成实训任务。

3.团队成员协作学习阶段。在国际贸易中想要在贸易结束后顺利结汇,单据必须符合要求。在制单时必须做到单证相符、单单相符、单货相符,而且单据内容必须做到准确、完整、合理、简明扼要。学生在独立完成阶段很难做到这一点,这就需要借助集体的力量,各自完成实训任务后,在团内展开讨论,各成员间形成优势互补,最后提交一份团队作业,作业的准确率可以达到90%以上。在讨论中,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探索欲望,还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4.教师点评与总结阶段。团队作业上交后教师进行点评与总结,这样做的好处主要有两个:一是把作业中所涉及到的理论知识进行总结,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二是作业点评过程中,作业完成得较好的同学会从中获得较高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这会在他们的学习中形成良性循环,作业完成得不好的同学会在下次作业中更注意出错的地方,加强对该知识的学习。

五、任务驱动的团队协作式教学法在《国际贸易实务》实训课程中实施的效果与总结

1.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

2.以自主学习与交流互动为基础,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养。

3.以任务的完成任务讨论任务检验总结学习为实训过程,改变了学生的学习状态,使学生主动建构探究、实践、思考、运用、协作、解决问题的学习体系,加强了学生自学能力。

4.以互补原则组建团队,强化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良好地心理品质。在企业中,在岗位上,只有学会了合作,才能获得更大范围的竞争优势,才能适应社会的高效发展。

总之,国际贸易本身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涉及的领域也非常广,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毕业后就能上岗,符合社会、企业的需要,我们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及实训课程的教学中一直在探索。

参考文献:

[1]卢大钊.基于工作过程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改革[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5).

[2]教育部.关于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号.

[3]姚新超.国际贸易实务[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

团队实训总结篇(7)

关键词:鼓楼区;田径运动队;取胜;原因

1 前言

田径运动队是一个由运动员、教练员、管理人员及其他人员等一系列因素构成的一个系统,也是一个团队。所谓“团队”就是由知识技能相互补充的人组成的、以团队任务为导向的联合体或工作单元,团队是群体发展到较高阶段的产物。团队不仅强调个人的工作成果,更强调团队的整体业绩。高效团队具备目标一致、责任明确、关系融洽、开放交流、齐心协力、领导和谐、技能互补、行动统一、反应迅速等特点。而团队精神就是要具有大局意识、尊重个人兴趣和成就、有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在这一团队中,强调的不仅是个人的能力成绩,更是团队的整体成绩,其核心是协同合作,最高境界是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反映的是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并进而保证组织的高效率运转。因此,培养一支优秀的团队需要鹰一样的个人,雁一样的团队。近五年来鼓楼区成立的田径运动队取得颇丰的成绩。本研究通过对近年来鼓楼区田径运动比赛的实际案例,分析研究鼓楼区田径运动队取胜原因,为今后小学运动队比赛训练提供切实可行的借鉴和参考。

2 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

搜集国内部分期刊上关于田径运动队比赛、团队协作的相关资料,对鼓楼区田径运动队取胜原因进行分析研究。

2.2案例分析法

通过对鼓楼区田径运动比赛的实际案例进行研究分析鼓楼区田径运动队取胜原因。

3 结果与分析

3.1一支德才兼备、敬业进取、精诚合作的教练团队是取胜的重要基石

要建立一支优秀的体育运动队伍,首先要有一支结构配备合理(年龄结构、知识结构、性格取向等)、责任心强的教练团队,这个教练团队必须要具备较高的政治思想觉悟和专业理论水平,德才兼备,既要有强烈的工作责任心,也要有乐意奉献、锐意进取的精神。在教学实践中,要善于团结、分工协作,充分发挥个性化教学的特色,既要一花争春,更要百花齐放;既要有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更要有自己的拳头“产品”;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紧跟时代潮流和步伐,不断地推陈出新。所以,一个优秀教练团队中的每个个体之间因该是相互依赖、相互关联、取长补短、共同合作,进行必要的行动协调,并以此来开发教练团队的应变能力、想象能力和持续的创新能力。教练组不仅强调个人工作成果,更强调教练组的整体成绩,通过每个教练员的共同努力来实现1+1>2的这种数学模型,正所谓“同心山成玉,协力土变金”,小溪只能泛起破碎的浪花,百川纳海才能激起惊涛骇浪。而鼓楼区近几年教练团队的发展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做起。

3.1.1身先士卒,以德为先,提高自身素质是加强教练队伍建设的基本途径。做学生喜爱的老师,做运动员喜爱的教练,是我长期从事体育教学一直孜孜追崇的工作目标,这就必须不断地注重个人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在训练中我善于和学生沟通交流,处处留心观察学生的言行举止,及时发现每个队员存在的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分析查找前因后果,对症下药解决每个问题。以2010年福州市中小学田径比赛为例。代表我区参加女子“四项全能”的某运动员,在前两项比赛中发挥失常,因此指导教练批评了她。她却未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与教练沟通时态度恶劣。在为了不影响全队士气的前提下,请各位运动员对她这一行为进行评析。在大家的讨论中她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并向指导教练道歉。在此后的比赛中认真对待,积极进取,最终获得全能第三,比预想结果提高了两个名次,我们的团体也以绝对的优势获得福州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团体总分冠军。像这样有可塑性的孩子我们要有方法,不能一味地迁就,不能因为有成绩能获奖就纵容他们、迁就他们,其结果就只会害了他们。用心去了解学生心理变化,要有智慧、要善于发现,还要充满激情,善于激励并掌握每个学生的个体动态,想方设法帮助他们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细心讲解要领,身体力行做好示范,具有亲和力,并不失时机地运用各种方式方法对学生进行褒奖,这才是我们作为一名好教师、好教练的职责。

3.1.2做好“传帮带”是提高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传帮带既是方式也是方法,更是氛围和风气,其形式和效果也一直被人们所认同,也是最有效的人才培养途径之一。“传帮带”能营造和谐、互助的学习型组织和团队,推动体育教师综合素质的培养,发挥出应有的效应。提倡“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工作导向,积极倡导“传”授智慧、“帮”助成长、“带”出成绩的工作目标,牢固树立“每一个人都可以是教师,每一位教师都是值得学习”的思想理念,承认和强调每一位教师的特色和能力,尊重每一位教师的教育经验,学习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位教师。如:鼓楼区成立田径运动队的这五年来,取得的成绩虽然骄人,但对培养后备人才也是积极主动的,每年集训都从各校挑选出几个相对能干的年轻教师来协助,以增加他们的实践经验。从工作的细节着手,每年比赛结束,先让这些年轻教师对照成绩册,根据自己的想法先选材再选项,然后教授他们鼓楼区参加市运会是如何选材、如何选项的,同个项目有时不选第一而选第二的原因,以及在比赛项目上我们是如何做到尽量不重复的。平时训练也尽可能安排他们跟有经验的教师前辈学习带队的一些细节,外出比赛时也让这些年轻的教师参与观摩,在实战中进行指导,其目的就是希望他们早日融入到团队中并发挥他们自身的优势,为鼓楼区教练团队的发展尽一份力。

3.2一套合理科学的训练计划、训练方法是取胜的重要支柱

3.2.1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是提高运动成绩的重要途径。无论是教练员个体还是整个教练团队,都要合理地制定相应的训练计划 ,系统规划、统筹安排。要经常总结、研究、分析一段时期以来在学习、训练中存在的问题,收集队员训练的各项数据信息,并有针对性地修订训练计划。对发现的问题要有针对性,并根据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合理安排训练时间及运动量,这样效果好,成绩提高快。

3.2.2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是提高运动成绩的关键。竞技运动项目的训练改造,通常要辅以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等环节的优化,才能确保实施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合理地安排训练时间和训练强度,既有利于小学生的身心健康,也有利于增强小学生意志力的培养,让学生在体能训练中不断地挑战自我,冲破极限,超越自我。记得2009年带的一名身强力壮的队员,在男子200米的预赛中,由于思想上不够重视准备活动,导致在进决赛时排名第七,也在第七跑道上,按当时的情形决赛时能跑进前六名已是很不错的成绩了。当时,我们的总分与另一个区的分数很接近,在我眼里是“寸土寸金”,非搏一搏不可。为此,我就找这位同学谈心,了解情况、分析失败原因,帮他打开心结,放下包袱 。在决赛前让他按我的要求认真地做准备活动,然后再进行几趟高抬腿和冲刺跑。一般情况下,在临近比赛前的几分钟是很少有教练敢让自己的队员进行强度这么大的活动的。但是这名队员特殊,他是位强壮型的队员,一般的运动量是很难活动开关节的,特别是活动大腿的肌肉。在预赛时我就发现他的这个问题,所以我找他谈心,分析失败原因,然后才好对症下药。就这样,在决赛时他不仅跑进了前六,而且还拿了第二名。他很高兴,他的父亲也跟着欢呼雀跃起来并为他感到骄傲。那一年我们又获得福州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的团体总分冠军。

其实,孩子的潜质是无限大的。而身为教练要懂得用心去教、用心去爱,了解他们的想法,挖掘他们的长处和潜能,让他们放下包袱、解开心结超强地发挥。这是身为优秀教练员必备的条件,也是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 之一。

3.3一套合理的管理方法、激励机制是取胜的重要保证

训练中教师的诚恳、勤劳、和蔼、乐观、活泼等作风时常出现在学生的面前,这对激发和巩固学生的训练兴趣与动机,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训练中,学生经常会出现一些不愉快的情绪。这时,教师就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及时用自己积极的心态去感化学生。教师对学生在训练中所取得的点滴成绩,都应通过手势、表情、语言等各种形式,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使学生经常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以不断增强自信心,从而愉快地投入训练。除此,教师还要尊重学生,用心去爱、感染学生。综上所述,在课余体育训练中,应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努力激发学生训练的兴趣与动机,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运用科学的训练方法,采取趣味性的训练手段,从而达到提高竞技能力的目的。制定适当的激励机制和奖励机制,也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训练 之中。

3.4上级领导的关心重视是取胜的重要源动力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体育工作离不开各级领导重视和关心。这几年我们区的体育工作有如此好的表现,连续取得优异的成绩,这得益于领导的重视和关心。我们区现有小学30所,体育俱乐部及特色校就有12所。每年还定期开展区田径运动会(并组织优秀学生参加福州市中小学田径运动会),区篮球、兵乓球、羽毛球、武术、跆拳道、游泳、足球、围棋等9个项目的比赛,为我区选拔体育运动后备人才,培养苗子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我区的学生和老师增添了许多展示自己能力的平台和动力。

4 结论

4.1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分析可知,鼓楼区田径运动会胜利之因主要有:一支德才兼备、敬业进取、精诚合作的教练团队是取胜的重要基石,一套合理科学的训练计划、训练方法是取胜的重要支柱,一套合理的管理方法、激励机制是取胜的重要保证,上级领导的关心重视是取胜的重要源动力。这几个方面的原因为今后小学生田径运动队比赛训练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借鉴与参考。

4.2通过本文的分析研究得知,团队合力对于田径运动队的取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