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农村少先队工作经验

农村少先队工作经验精品(七篇)

时间:2022-06-11 16:22:27

农村少先队工作经验

农村少先队工作经验篇(1)

昨天,同志们先后参观了简阳市石桥镇中心校、成都市锦江区三圣小学的少先队工作,对四川省农村各级少先队组织加强自身建设、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充分发挥独特优势服务新农村建设有了初步的了解,相信大家都有收获。下面,我结合本次会议的任务,谈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做好农村少先队工作的重要意义

“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深刻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决策。建设新农村,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也对少先队提出了要求,特别是对农村的少先队更好地发挥作用提出了要求。各级少先队组织要认真学习党中央的精神,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做好农村少先队工作的重要意义。

1.从组织职能来看,少先队是新农村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指标,它强调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推动农村走上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生活富裕的文明发展道路。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少先队组织要积极发挥作用,成为一支重要的力量。这是由少先队的组织特点决定。

少先队是党创立并领导的少年儿童的群众组织,组织属性决定它必须自觉服从和服务于党的工作大局。总书记在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工会、共青团、青联、妇联界委员联组讨论会上指出,群众组织要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充分发挥组织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作用,为共同建设、共同享有和谐社会作出积极贡献。这四个方面的作用为群众组织更好地体现组织职能指明了方向,当然也包括对少先队组织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惠及亿万农民、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举措,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关键时期必须担负和完成的一项重要使命,它离不开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农村少先队工作作为党的农村工作的一部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应该也必须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越是深入学习、领会中央的精神,越是深刻地感觉到,农村少先队组织必须把握好在新农村工作中的定位,自觉配合、服务党的农村工作大局,做好少先队工作。

少先队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大局,根本任务是培养符合新农村建设要求、能够承担起未来建设新农村重任的新型人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从本世纪头二十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到本世纪中叶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努力。从更长远的时间看,即使将来实现现代化了,“三农”问题依然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一定要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坚持不懈地做好“三农”工作。解决“三农”问题关键在人,在培养一代又一代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当代少年儿童特别是农村的广大少年儿童既享受着今天我们建设新农村的成果,又肩负着将来建设更加美好新农村的重任。各级少先队组织特别是农村的少先队组织,要从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和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高度,从培养社会主义新农村未来建设者的高度,深刻认识加强农村少先队工作的重要意义,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蓝图激励农村少年儿童“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全面发展”,引导他们立志为建设美好家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贡献。

2.从基层组织所占比重来看,农村少先队在全队占有突出地位。少先队组织现有1.3亿队员,其中约有9千万生活在农村。全队现有少先队大队40多万个,其中农村少先队大队有30多万个。全国少先队辅导员总数约370万,其中农村少先队辅导员占80%。这些数据表明,少先队的主体在农村,农村少先队在全队工作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农村少先队工作开展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少先队工作的整体水平,没有农村少先队的活跃,就没有整个少先队的活跃,没有少先队事业的发展。

各级团组织、少先队组织对农村少先队工作的重要性都要有充分的认识。从全团、全队来看,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始终把农村少先队工作作为全部少先队工作的重点,多次开展调查研究、召开专题会议、制定相应文件予以推进。进入新世纪,全队召开的第一个会议就是全国少工委四届二次全委会暨农村少先队工作会议,推出了符合农村少先队员实际的“争当科技小能手”和“争当文明小使者”活动,制定了具体推进措施,推动了农村少先队工作的发展。2004年以来,全国少工委每年直接组织专家深入西部农村培训少先队辅导员,免费为农村辅导员举办培训班。2005年5月,团中央联合教育部、农业部等八个部委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少先队工作的意见》,特别就农村少先队组织发展、队伍建设、政策保障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在四届六次全委会上我们提出了“全队抓基层,全队抓落实”的工作思路,最基本的出发点就是要解决城乡少先队工作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客观、全面、准确地了解和把握农村少先队组织的现状和需求。抓基层、抓落实,很大程度上是抓农村,通过“两抓”,把少先队的各项保障政策、支持措施、工作要求落实到农村少先队组织,推动农村少先队全面活跃,提升少先队工作整体的水平。各省级、市级少先队组织也按照全国少工委的要求,把工作的重心放在农村,采取多种措施帮助农村队组织解决困难,创造条件,推进工作。

3.从当前的现状来看,农村少先队是一个需要大力加强的方面。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各项事业特别是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农村少先队工作也不断向前发展。但是我们必须看到,与城市相比,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广大农村特别是中西部农村的少先队工作整体上仍处于不够活跃、基础建设比较脆弱的状态,还不能完全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

一是组织体系还不完善。有的地方还没有建立完整的、覆盖到最基层的少先队组织,个别县级行政单位还没有成立少工委,部分农村、边远地区的学校还没有组建少先队大队。基层少先队组织作用发挥不充分,部分县级少工委因人员、经费所限难以开展工作,部分乡镇中心校的大中小队建设还不规范,中心校不能辐射、带动村小、教学点上的少先队工作。农村队组织在教育引导服务少年儿童、维护少年儿童权益等方面功能还不完备、不到位,在农村少年儿童中缺乏应有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二是队伍建设有待加强。有的地方辅导员配备不到位,从县一级到乡镇没有设立总辅导员,学校的大、中队辅导员配备也不完整。部分农村辅导员的综合素质和工作水平还不能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少先队员身心发展的需要,对新形势下少先队工作的内容、特点以及少先队活动缺乏全面认识和了解。由于客观条件所限,农村少先队辅导员培训工作普遍比较滞后,绝大多数农村辅导员缺少学习、培训的机会,有的没有参加过专门的培训。

三是队的活动不经常。由于农村少先队员居住分散,一些学校缺少必要的活动设施、阵地,很多学校少先队大队还不能经常性组织少先队员开展活动,即使有少先队活动也比较零碎、不成体系,缺乏时代感和地域特色。

四是物质依托比较脆弱。我国广大的农村经济条件普遍比较落后,基层少先队组织缺少资金的保障,同时由于所拥有的社会资源非常有限,农村少先队组织难以从社会上获得相应的支持,有些学校少先队的队室、鼓号队、红领巾广播站等阵地亟待改善,也有的少先队员还没有红领巾。这些因素都制约着农村少先队工作的发展。

五是留守少年儿童群体的出现给农村少先队提出了新的课题。有关方面调查发现,在2300多万留守少年儿童中普遍面临四大问题:日常生活质量下降,家务负担加重;学业隐忧增多,学习成绩下降;性格孤僻、自闭、自卑者多,有的甚至违法犯罪;安全隐忧增加,伤亡事故时有发生。如何发挥少先队的作用,关注、关爱留守少年儿童,了解他们的生活学习状况,倾听他们的心声,为他们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是摆在各级少先队组织尤其是农村少先队组织面前的一个具体而又现实的问题。

当然农村少先队存在的问题还不止这些。这些问题的存在,迫切需要我们在农村落实“两抓”要求,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农村,把各方面社会资源引入农村,把评判工作绩效的一个重要标准留给农村。一句话,就是要坚定不移、矢志不渝地推进农村少先队工作。

二、进一步加强农村少先队工作的任务

加强农村少先队工作的基本任务就是推进“全队抓基层、全队抓落实”工作思路在农村的实现,就是要在农村少先队的工作中全面体现“两抓”的要求,举全队之力,集全队之智,扎实推进农村少先队工作。

1.进一步贯彻落实八部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少先队工作的意见》。一是制定适应农村少先队工作需要的具体实施规划。八部委文件下发以来,各地在推进文件落实方面都做了很多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工作发展。在教育部、农业部等部委的大力支持下,八部委文件中针对农村少先队提出了很多具体的要求,目前首要的是促进八部委文件中这些有关农村少先队工作要求的落实,关键是在文件指导下,联合有关方面制定实施规划,把八部委文件中的相关要求落到实处。去年年底,辽宁省团委、省少工委联合有关厅局专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农村少先队工作的意见》,结合政府部门职能制定了落实措施。各地要借鉴这种做法,为推进农村少先队工作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和保障。

二是突出重点,带动全局。当前制约农村少先队工作的因素很多,但是就农村工作整体来看,迫切需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首先是完善组织网络体系,实现少先队组织和工作的全覆盖。加强农村少先队工作,关键在于县这一级。各级团组织要积极推进县级少工委的建设,把县级少工委作为农村少先队工作的枢纽,建设成农村少先队工作的指挥部、动员部、保障部。已经成立少工委及其办公室的地方,要采取多种方式把干部力量配齐配强。个别没有成立少工委的地方,要尽快成立。要适应乡镇机构改革和农村教育资源整合的要求,下大力气加强乡镇中心校的建设,按照有组织、有阵地、有活动、有队伍、有机制的基本标准,健全乡镇中心校少先队组织,同时充分发挥其在区域内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带动村小和教学点的少先队工作。

其次是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强化基层队组织的工作力量。从县级少工委做起,选好配好县级总辅导员,带动全县范围工作的活跃。要加强乡镇中心校大队和中队辅导员队伍建设,特别是配备好有经验、有能力、有较强素质的大队辅导员,以此作为加强中心校少先队工作的核心内容。要抓住建设新农村的机遇,广泛吸纳农业专家、致富带头人、青年志愿者等农村各界人士担任志愿辅导员,力争使大多数农村学校少先队大队至少拥有一名志愿辅导员,并经常辅导少先队员开展活动。目前全国少工委正在着手推出《全国少先队辅导员管理办法》,初稿已经广泛征求了各地的意见,特别是正式征求了教育部、人事部的意见,下一步将进入文件会签阶段。这个文件的出台,对辅导员队伍建设是一个积极的推动。

第三是加强基础建设,为农村少先队工作提供物质保障。要认真贯彻落实八部委文件要求,特别是积极争取当地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在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投入的同时,增加对少先队事业的投入。要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尤其是城市的资源,为农村地区捐赠闲置的电器、教学设备、书本、文具等。要按照“五有”标准,建设好少先队队室、鼓号队、红领巾图书室、红领巾广播站等,发展丰富农村的少先队文化。要开发地方资源,把农民的塑料大棚、种养加大户的基地、民营企业等开辟为少先队实践体验阵地,吸纳孩子们开展活动,丰富生活。

第四是加强宣传,营造有利于农村少先队工作的社会氛围。各级少先队组织要把加大对少先队工作的宣传力度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一方面大力宣传少先队组织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特别是宣传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唤起全社会对少先队工作的关注和重视;另一方面大力宣传当地少先队工作者和辅导员的奉献精神,宣传在少先队组织引导下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优秀少年儿童的事迹,广泛争取社会支持,为农村少先队组织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2.进一步贯彻实施《少先队辅导员工作纲要(试行)》。一是积极推进《纲要》文本普及。推进文本普及是实施《纲要》的基础。去年以来,全队大力推进《纲要》文本的普及工作,取得很大进展,我们在全委会上专门介绍了几个地方采取多种方式推进文本普及的经验和做法。尽管目前势头不错,但是这项工作仍然需要抓紧。我们通过调研和其他方式了解到,现在还有很多地方的农村辅导员还没有见到《纲要》,《纲要》的普及还存在一些空白点,这种情况不利于“两抓”的推进。各级队组织尤其是农村地区少先队组织仍然要把《纲要》普及作为基础工作,继续大力推进,努力争取在今年内实现《纲要》文本有一个较大的的覆盖面。

二是加强对辅导员的培训。各级少先队组织要着力强化农村辅导员培训,运用城乡联动、送课上门、远程教育等多种方式,帮助他们掌握少先队工作的基本要求、主要内容和工作技能。在做好培训大队辅导员的基础上,要重点加强对中队辅导员的培训,提高农村辅导员的整体素质。

三是广泛开展富有农村特色的实践体验活动。农村少先队拥有城市所不具备的开展队活动的得天独厚的条件,要立足农村,体现乡土特色,广泛开展少先队活动。

要深化“手拉手”互助活动。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下,深化“手拉手”活动有着深远意义。要突出“城乡互助,共同促进”的目标,不断扩大“手拉手”活动的规模,引导越来越多的孩子参加进来。要突出“就近就便,重在实效”的原则,从符合实际、简便易行的角度出发,引导农村少年儿童和同村、同乡、同校的留守少年儿童、生活有困难的少年儿童拉起手,逐步扩大到县级、市级行政区域内的少年儿童互相手拉手、城乡学校互相手拉手,真正使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要求落到实处,增强“手拉手”活动的实效性。

要深化“争当文明小使者”和“争当科技小能手”活动。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两小”活动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尤其是对农村文明生活方式的形成和农业生产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要坚持以“雏鹰假日小队”为基本形式,组织农村少年儿童广泛开展宣传、实践活动,引导他们从小养成健康良好生活习惯,树立科学文明生活理念,以行动影响带动周围的人,做到“哪里有红领巾,哪里就有新风尚”。要依托农村各级各类种植、养殖、加工基地和农业科技推广机构等,广泛建立小型、多样的农村少先队科技实践基地,深入开展科技实践活动,引导他们了解、掌握基础农业科技知识和基本生产技能,为将来成长为新农村建设者打好基础。

要因地制宜,开展富有特色的少先队活动。要将农村少先队活动的内容和方法区别于城市,体现乡土特点,发挥地域优势,与当地条件、环境相协调,使少先队活动既贴近农村实际,又受农村少先队员的喜欢。我们昨天参观的三圣小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们围绕新农村建设,从三圣乡大力发展花卉种植、营销的实际出发,发挥花乡优势,以花为媒,开展体验教育活动,给我们带来很多启示。

要推进雏鹰奖章的实施。雏鹰奖章是贯穿《纲要》的一条重要线索,各地在开展少先队活动的时候一定要注重发挥奖章的激励和带动作用,真正把奖章作为评价少先队员参加活动、取得进步的依据,把雏鹰奖章始终贯穿在少先队活动的全过程,建立健全具有农村特色的雏鹰奖章奖励体系。

3.关注农村特殊困难少年儿童群体。农村困难少年儿童群体主要是留守少年儿童、残疾少年儿童以及家庭生活困难的少年儿童。各级少先队组织特别是农村队组织,要树立竭诚为农村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服务的思想,为这些特殊困难少年儿童群体提供服务和帮助。一是开展好调研,深入农村基层学校了解这部分少年儿童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并逐一为他们建立个人成长档案。二是切实予以重视,将关爱农村特殊困难少年儿童群体工作列入各级团委、少工委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本地团队工作的重点内容,进行专项部署。三是积极开展关爱活动,根据这部分少年儿童的实际,更加扎实、富有针对性地开展“手拉手”活动,通过组织他们和小伙伴共度周末、共同过一天假期生活、同吃一次团圆饭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让他们感受亲情和温暖。四是广泛争取支持,协调政府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为农村特殊困难少年儿童群体提供救助和学习、生活等多方面的帮助。

当前农村尤为突出的特殊群体是留守少年儿童,全社会都很关注,都在为他们做实事,作为孩子们自己的组织,少先队更要想着他们,帮助他们。去年全国少工委专门作出部署,核心内容就是突出“手拉手”的品牌效应,全队统一开展“手拉手关爱留守少年儿童行动”,一方面发动农村的其他孩子与留守的小伙伴结对互助,另一方面积极争取社会支持,帮助他们感受亲情,改善学习、生活处境。许多省、市在这个方面已经有很好的做法,昨天我们也看到了四川的做法,下午还安排了有关的经验介绍,希望同志们互相借鉴,推动这项工作的发展。

三、求真务实,迎难而上,推进农村少先队工作发展

总书记在中纪委七次会议上指出,要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树立八个方面的良好作风。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对我们各级团队干部来说具有警醒作用,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强化责任感和使命感。

1.要树立有所作为的思想。面对加强农村少先队工作的任务,我们一定要树立有所作为的思想,坚定信心和信念。我们深知,农村少先队工作是全队工作的重点,确实也是难点。但是即使困难再多,也不能成为无所作为、不想作为的借口,我们要有不怕困难、勇于攻坚的信心和决心。有的西部农村地区辅导员对我讲,少先队工作水平如何,钱不是最终的决定因素。我觉得这话很有道理,值得我们思考。很多问题我们看似棘手,一旦真正下功夫,会发现总能找到解决办法,主要还是认识和态度问题。组织上既然把我们安排到这个岗位上,我们就一定要把这件事情办好。今天我们召开农村少先队工作推进会,意味着今年各地要在农村少先队工作上有改进,有进展。会议之后,各地要迅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可以选择当地在贯彻落实八部委文件和《纲要》过程中最需要解决的几个重点问题进行重点突破,真正有所作为。

2.充分利用各方面资源。一是充分利用队内资源。这次会上全国少工委将组织各地在前期自愿联系的基础上,组织沿海地区省级少工委和大城市少工委与西部欠发达地区少工委开展“手拉手”培训西部农村辅导员的工作,通过辅导员的挂职锻炼和举办培训班等方式,为西部农村少先队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我们是经过调研推出这项工作的。一方面西部地区有这样的需求,另一方面我们了解到一些沿海省市能够也愿意接受这样的任务,并且很多地方的少先队组织自发地在做这些工作,比如上海与云南,广东与广西,也有一些地方立足省内,坚持多年开展城乡互助,比如湖北、河南。在会议之前,全国少工委办公室按照国务院扶贫办确定的对口帮扶关系,积极协调,促成此事。开展这项工作各地一定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特别是东部地区,能做多少就做多少,做不到就讲明情况,双方继续商谈可行办法,但是一定要有行动。全国少工委不给各地提不切实际的要求,西部受助地区也要从实际出发提出帮扶的意愿,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使这种结对互助的关系务实地坚持下去。照此办法,各地也可以在本区域内推广这种模式。以此为带动,城乡之间、东西部之间可以开展其他方面的互助工作。从队内资源来讲,我们还有队报队刊,他们也为农村少先队工作做了很多实事。比如中国少年报去年开始启动的“百万队报送下乡,爱心赠报手拉手”活动,去年一年共赠送了400多万份中国少年报,为农村孩子展现了一个精彩的世界,引起了广泛的反响。《辅导员》杂志社坚持多年搞“种子工程”,发动有条件的学校、辅导员帮助西部农村的辅导员订阅杂志,7年来共赠送8000套合计96000册,效果也非常显著。这些做法只要我们坚持下去,就一定会促进农村少先队面貌的改变。

二是充分利用团内资源。利用团内资源,首先在于全团上下要强化全团带队的意识。各级团组织要切实履行好这一职责,进一步明确少先队工作在共青团事业中的基础地位,明确农村少先队工作在全队工作中的重要地位,把农村少先队组织建设纳入到团建的总体规划,把团带队的工作情况纳入团的工作考核体系。要把加强农村少先队工作与全团开展的重点工作相联接,特别是与“青春建功新农村行动”、青年志愿者行动有机结合,依托农村青年中心的建设带动农村少先队的阵地建设,通过深化大学生“三下乡”实践活动和青年志愿者工作带动农村少先队的辅导员和志愿辅导员队伍建设。还可以发动各级青联委员、青年企业家等支持、参与少先队工作,组织他们深入农村队组织,参加孩子们的活动,增进对少先队工作的了解和感情。

三是积极开发整合社会资源。当前,有利于少先队工作社会化的因素越来越多。一方面,随着党和政府大力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和社会力量关注青少年成长,有关的政策保障、资金保障、人员保障越来越完善,少先队工作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随着我们国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随着一大批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的成长壮大,少先队可资利用的社会资源将会越来越多。

3.建立有效的工作运行机制。要按照“全队抓基层、全队抓落实”的要求,构建切实有效的工作运行机制。要建立定点联系机制,各级队组织要在原有基础上继续建立健全“两抓”的联系制度,经常深入基层了解情况,解决问题。要健全传导机制,一方面要定期就农村少先队工作存在的问题或当前一个时期需要集中解决的问题召集有关方面沟通、研究,协调推进,另一方面加强上下级队组织之间信息渠道建设,减少信息损耗,及时、全面地贯彻工作要求。要建立对农村少先队工作的考评制度,把农村少先队工作的好坏作为对各级少先队工作评判的重要标准。全国少工委在今年年底的考核中将把贯彻会议精神,推进农村少先队工作的情况作为重要内容,各地也要照此对市、县级少先队工作进行考核。

4.以务实的作风推进农村少先队工作。要胸有农村,服务基层。无论是规划工作还是推进工作,都要把农村少先队作为一个重要方面进行具体的考虑,以作出符合农村少先队实际的决策。要时刻想着农村少先队面临的问题,政策多往农村倾斜一些,精力多往农村倾注一些,抓住一切机会帮助农村队组织、辅导员改善条件,解决难题,竭诚为他们提供服务。

要盯住目标,持之以恒。改变农村少先队现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我们拿出愚公移山、蚂蚁啃骨头的精神。要克服浮躁情绪,力戒形式主义,扑下身子干工作,深入基层办实事,务求取得实效。我们坚信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认准目标,百折不回,长期坚持,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做不成的事情。

要层层分工,明确责任。加强农村少先队工作,需要全队统一行动,关键在农村各级少先队组织的努力。全国少工委的责任是积极协调有关部委、社会各方面,从大的方面创造条件,形成氛围;省级、市级少工委要就全队的部署制定推进措施,具体指导工作落实;县级少工委在加强农村少先队工作方面责任重大,可以说所有的要求、任务最后都落到他们身上,要增强执行力、创新力,推进各项工作落实。

农村少先队工作经验篇(2)

一、引言

引言部分即平时我们写文章时所说的冒,应包括此次外出考察的目的,什么人员参加,到什么地方去,重点考察什么内容等。如本报告在引言部分所写的某县组织各乡镇、有关部门负责人赴外地就项目建设、园区建设、招商引资以及新农村建设进行实地考察,让人知道了此次外出考察的主旨所在,读起来让人一目了然。

二、被考察方工作中的主要做法及成功经验

此部分最主要的是要把被考察方工作中的与众不同之处及成功经验写出来。如本报告所写考察团的感受是当地的思想解放程度高、经济发展势头猛,改革开放力度大,令人震撼,发人深省,为什么当地发展迅速呢?仔细探究,主要做法是当地的干部群众观念新、思路活,加快发展的势头猛、气魄大,招商引资的措施硬、方法多,争先创优的状态好,劲头足。外出考察的主要目的就是学习先进地区的经验,反思自已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明确下一步的努力方向。如??市各县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主要有:超前的思想意识造就了干大事业的大气魄,外向型的经济格局提升了发展速度,完备的发展载体奠定了腾飞的基础,永不懈怠的精神铸就了前进的动力,优越的创业环境推动了经济的跨越发展。总结经验部分是考察报告的重头戏,一定要写深,写透,写全,切忌浅尝辄止,走马观花,做表面文章,那样就达不到外出考察学习的目的,也不可能给没有参加考察的同志以启示,这一点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三、对照先进找差距,下一步拟采取的措施

外出考察结束后下一步的主要工作就是学习人家的成功经验,并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情况,搞好结合,使之成为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反思工作、改进工作的契机,这里面就有一个如何落实的过程,即下一步怎么办、怎么干,如何加速发展的问题。外出考察的目的就是对照先进找差距,通过此次考察,该县委、县政府就找到了加快发展的方向和下一步拟采取的有效措施“六个突破”。即:在解放思想上实现新突破;在以工强县上实现新突破;在招商引资上实现新突破;在破解瓶颈上实现新突破;在新农村建设上实现新突破,在狠抓落实上求突破。

需要注意的是,外出考察报告中要选好典型事例,尽量用典型引路,事实说话,因为事实胜于雄辨,典型最具代表性。本篇考察报告中就多次例举了当地经济发展中的一些具体事例,用了大量数据来说明当地的发展态势好、速度快,效果非常直观,比泛泛的讲要生动的多,这应引起我们的注意。

考察报告范文(二)

××,男,**年6月出生,汉族,××人,**年8月参加工作,**年8月入党,在职大专,**年8月××师专函授中文专业毕业,现任××劳动人事局副局长。该同志主要表现是:

一、能自觉坚持学习,努力提高政治理论和业务水平。该同志能自觉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能认真学习领会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学习与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并能理论联系实际,在工作中加以应用。该同志在多个部门工作任职过,每到一个新的工作岗位,都能以极大的热情和钻劲,学习本专业的知识,适应新的工作。由于他热爱学习,勤于思考,政治理论素质和业务水平得到了不断提高。

二、政治立场坚定,能与党组织保持一致。该同志讲政治、讲正气、讲党性,在历次重大的政治事件中都能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地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文革”中没有参加造反组织和“打、砸、抢”活动;在“六四”动乱期间,坚持反对动乱;本人以及亲属没有参加“FLG”及其他邪教组织。

三、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和协调能力。该同志在实际工作中能较好地贯彻执行党的方针、路线和政策,独挡一面地开展工作,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在××任党政办公室副主任和劳动人事局副局长期间,根据上级领导交办的工作,提出工作思路,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积极探索劳动人事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途径和办法。协调解决了××村因劳力安置长期上访的问题,在招商引资和协调服务工作中也取得了显著成绩。

四、工作认真,事业心强,业绩突出。该同志无论在原经协委工作,还是在××工作期间,都能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工作,出色地完成组织交给各项任务,先后被授予全省经协系统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招商引资先进个人;在主持劳动人事局工作期间,先后被市人事局授予人事年报工作先进单位、工资统计先进单位,被××授予招商引资先进集体、文明创建先进集体;在国防工办工作期间,受到省国防工办多次表彰。

五、作风严谨,遵纪守法,清正廉洁。该同志不论是在上班工作时间,还是八小时以外,均能够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法律法规,遵守××的各项规章制度。在任劳动人事局副局长、国防工办副主任期间,作为单位主持工作的牵头人,能做到办事不推诿,遇难不回避,身先士卒,为人表率。能与其他同志处理好工作关系,在科学分工的基础,坚持协作和配合,充分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围绕××招商引资,协调服务和基础建设的重点工作,立足岗位职责和领导交办的工作,献计献策。在招商引资、协调服务中能够做到既热情服务,又坚持原则,工作中一般不接受吃请。在负责××办公楼建设和购置办公楼用品工作中,坚持按规定办事,办事谈事,多人参加,公开透明;签合同订协议,讲程序、讲原则,逐级汇报,做到不贪不占,不损害集体利益,努力做到清正廉洁。

考察报告范文(三)

今年3月,先后到一些县市进行考察,就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一、要重视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使之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

农村中小学教师,是目前我国农村人数最多的“知识密集性”群体。他们的状况如何,不但关系当今农村人口的总体素质,而且直接影响农村的未来前途。如果不重视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不会有高的起点。

《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而培养造就新型农民,基础在教育,关键在教师,必须按照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加快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不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而且是一项带基础性、先导性、长效性的工程。

近些年来,我省农村教育投入加大,办学条件改善,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但是,农村基础教育的基础依然薄弱,城乡办学条件的差距还在不断拉大,农村教师队伍总体素质不高,一些农村学校难以留住学生,辍学率有所回升。必须高度重视并采取有力措施,建设一支数量足够、质量合格、安心农村教育的师资队伍,以巩固普及义务教育的成果,提高农村学校教育质量,加快改变农村教育基础薄弱的状况,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要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保证农村中小学有足额师资。

当前,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存在着诸多结构性矛盾,有待积极化解。

一、是农村中小学师资紧缺。省编制、财政、教育三家按XX年在校学生数核定了某市教职工编制,而XX年该市学生人数比XX年增加13.5万余人,教师编制却未增加。有些县,即使编制未满,招聘录用也受到限制,某县实有教职工比核定编制数少409人。据测算,该县“十一五”期间初中教师需补充600人,小学教师需补充1500人。

二是教师的学科配置失衡。一些农村中小学英语、历史、地理、生物、体育、音乐、美术、计算机等课程停开或开课不足,勉强开了课的也没有专任教师任教,只能由其他学科教师兼授,难以保证教学质量。某市农村小学仅英语教师就缺300名。

三、是教师年龄结构老化。某市一些县、区农村教师50岁以上者占45%,某县一些乡镇小学教师平均年龄52岁。老的将退休,青壮的想进城,新的进不来,出现断档趋势。有不少教师体弱多病,某县一所中学初中仅有的四位化学教师,分别患有肺结核、乙肝、肝硬化,还得坚持工作。

四、是农村中小学高、中级职称的职数比例远低于城市学校。按现行规定,农村初中的高级职数设置比县城初中少8-13%;农村初中的中级职数设置比县城初中少3-8%。农村小学的中级职数设置比县城小学少8%。实行评聘分开后,取得高、中级职称资格的农村中小学教师获得相应聘任的几率远低于县城同等条件的教师,有的农村教师获得高、中级职称资格后,要等6-8年才得到聘任。于是人心思走,拿到职称证书的中青年教师设法调到聘任几率高的城市或县城学校去;而在农村学校守老营者,年老病弱的比例大增。有关部门应抓紧落实XX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以下简称《国务院决定》),“适当提高乡村中小学中、高级教师岗位比例”,以稳定农村教师队伍。

农村少先队工作经验篇(3)

一、农村学校少先队工作现状及造成原因

总体来说,农村学校的少先队工作,别说少先队活动的标新立异,只要有少先队活动,对学生来说就是最大的福气了。具体情况大体是这样:乡初级中学少先队工作基本上是一片空白,更严重的是,竟然有相当数量的小学校没有少先队组织,学校里没有一个少先队员,像我从教过的一所学校,没见过红领巾,没有见过队旗,更别说少先队活动了(因此期间是同一个校长)。有计划、按计划开展大队活动的学校屈指可数,包括中心学校,大多数学校的计划是一纸空文,有点活动,也就是蜻蜓点水,有点连一纸空文也没有,少先队形同虚设;有计划、按计划开展中队活动的班级几乎没有,懂点的老师也就是象征性的对付一下。造成上述现状,主要有以下原因:

1.少先队基层领导机构对学校少先队工作指导、管理不到位。据笔者所知,本县少先队工作委员会很少对农村学校做少先队工作的指导、管理;笔者所在的镇团委根本就没有履行对少先队的领导职责,团委书记对少先队工作是一无所知。

2.学校领导不懂、不重视、不指导少先队工作。笔者在一所学校任教三年,参加过大小几十次会议,从未听到过“少先队”三个字。一个校长也向笔者抱怨:“参加校长会,中心学校校长也从未提及少先队工作。”

3.辅导员不具备少先队辅导员素质。农村学校教师具备合格少先队辅导员素质的教师不到20,想开展少先队工作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更何况最近参加工作的大学生根本不懂班队活动。

4.“分数决定一切”的教育评价机制使教师转移了工作重心。重考试结果,不注重过程的教育评价使教师把统考科目以外的教学工作放弃了很多很多,太对不住我们的孩子了。

二、提高农村学校少先队工作水平的应对策略

针对农村学校少先队工作存在的问题和造成原因,根据多年来担任学校中队辅导员、大队辅导员、教务主任的工作经验,笔者认为,要提高农村学校少先队工作水平,应采取以下策略:

1.加强领导,建立少先队工作长效机制。比如,县级少先队工作委员会要定期对学校进行少先队工作培训、指导、检查,因为少先队实行全员带队,也就是要对农村所有中小学教师进行培训,让所有教师都具备少先队辅导员素质,尤其是要把此项培训作为新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乡镇党委政府要委托乡镇团委配合乡镇教育行政部门对少先队工作进行管理、指导,做到年年有计划、年年有方案、年年有创新;所有少先队领导机构要携手定期、不定期对学校少先队工作进行检查、督导。

2.培养造就一批高素质的少先队领导队伍。说具体点,就是学校的校长、主任、大队辅导员、中队辅导员要懂得少先队、重视少先队、带领少先队,让他们永远有一颗童心,愿意做“孩子王”。只有“领导们”懂得、重视、有兴趣、有激情,才不会觉得工作是负担,才会积极、主动地工作。

农村少先队工作经验篇(4)

全县共青团工作紧紧围绕“争当新青年,建设新农村”这一主题,以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青年为宗旨。突出推动农村青年创业致富、提高农村青年文明、增强农村团组织建设这三大工作重点,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

(一)立足青春创业,服务农村青年创业致富

1、加强农村青年中心建设。按照各级团组织建立青年中心的要求,围绕联系青年、服务青年、凝聚青年,积极打造农村青年中心这一平台,规范完善了已建立苗家曲村等各种类别、各种模式的农村青年中心21处,新建2处。一是在苏村镇仕子口村探索建立的农村青年中心,设有青年稀奇特养殖培训部、育龄妇女服务部、外出务工青年服务部,主要是顺应该村团组织设置要求而延伸出来的社团组织,以便更好地吸收40岁以下超了团龄的农村青年,开创了带动周围青年共同致富的新模式和农村青年团组织建设的新局面。二是在辛集镇张家沟村成立了张家沟村农村青年中心,此处青年中心是以众诚鸭业为依托,通过公司+协会+青年农户的方式把青年联系起来,为青年会员提供鸭苗饲料供应、技术服务、成鸭回收等一条龙服务,带领青年致富奔小康。同时在全县推行试点经验,整体推进农村青年中心建设,将政治待遇和经济利益纳入中心会员制的运作范畴,在服务的基础上实行利益驱动,以便更好地联系青年服务青年凝聚青年。

2、建设青年科技示范基地。为更好地辐射带动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团县委不断深化青春创业行动。一是对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导师30名进行了重新核实登记,进一步规范了青春创业基地16处。二是对“基地+合作社+青年农户”的形式进行了探索,团县委积极引导青年致富带头人王发年依托蒲汪镇众诚鸭业养殖基地成立鸭业合作社,吸纳社员入股,不断扩大养殖规模,收到了良好的效益。现已吸纳青年入社200余户。不断增加了基地的资金,也更加紧密地联系了青年。三是进一步积极搞好青春创业园区建设。我们在大庄镇徐家沟村依托青春创业带头人许明成创办的四个基地而成立了青春创业园区。积极开展青春进园区活动,鸭业加工基地、饲料加工基地和昊成制衣厂分别吸纳青年900余人就业,同时依靠鸭业协会辐射带动280户养殖户带头致富。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团组织联系青年的职能作用,经常组织农村青年到青年科技致富示范基地中参观学习,不断提高青年农民的科技素质和市场意识,更好地辐射带动青年致富,积极为农村青年的创业致富提供平台。

3、促进农村青年转移就业。剩余劳动力对外输出是实施青年创业就业的有效途径之一,团县委注重协调有关部门,加强对外联系,加大对外输出力度。一是实行“争建”活动联动机制,形成合力。与县劳动局、财政局、科技局等进行沟通和协调,联合制定下发了《农村青年转移就业促进计划》,积极协调有用工需求的企业举办了“农村青年劳动力转移服务月”供需见面洽谈会,先后在马牧池、依汶等地举办13次,利用农村逢大集时机,到集上进行宣传,得到广大农村青年的认可和好评,扩大了团组织的影响力。二是与劳动局联合建立了“青年外出劳工服务中心”。该中心充分发挥团组织网络优势,将全县广大有外出意向的农村青年信息输入微机,统一管理;同时,又与发达地区有用工意向的企业和单位建立起网络联系,一旦有需求,优先从该中心调出符合条件的青年外出务工青年名单,真正体现竭诚服务青年的宗旨,给予青年一份可靠的信息资料和适宜的工作岗位。三是团县委在青岛港务局长期建立青年外出就业服务基地,协调提供就业岗位2000余个。在此基础上,今年成立了驻青岛港团工委,通过建立团组织,进一步健全用工资源信息库和人力资源信息库,加快了信息的传递沟通,实现了劳动力资源信息的共享。四是大力实施外出务工青年回乡创业计划,鼓励有条件的外出务工青年回乡兴办各类二、三产业,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4、加强农村青年致富培训。团县委把对农村青年的教育和培训,改变农村青年的思想观念,提高农村青年的内在素质做为推动农村青年创业致富的关键所在,注重整合培训资源,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创新培训形式,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方式,注重培训实效,全面提升农村青年的内在素质,全县各级先后举办培训班38期,培训人员2000余人次。团县委首先与职业教育学校联系,利用职业教育学校闲置的教室和教学资源,建立起全县的农村青年培训中心。以此为龙头,要求乡镇和村级要依托党校、党员活动室和各级农村青年中心、尤其是现代远程教育建立农村青年培训中心,同时选拔了一批拥有基地和技术的农村青年科技带头人30名,全县农、林、牧、科技等多层界的高级技师和技术人员30名,组成60人左右的教师培训队伍。在培训方式上,采取常规办班培训、基地实际操作培训、结对带动培训、合作组织互动交流培训、外出参观学习培训等多种形式,注重加强对农村青年就业观念、创业观念和就业技术培训,全县各级先后举办不同规模和层次的培训班38期,培训人员达2000余人次,结对73个,外出参观学习4期。在培训的内容上,注重思想观念的改变和创业就业的实效性、可操作性和科技性。通过培训使大部分青年进一步解放了思想,改变了就业观念,熟练掌握了1-3门实用技术和科技致富技术,全面提升了农村青年素质,加快了四型青年农民队伍建设。为使培训经常化,规定每年举办县级培训班4期。各乡镇团委每年举办农村青年培训班不少于6次,村级培训班每月不少于1次。并列入对乡镇团组织进行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同时对培训方式、培训教师、培训程序等都做了明确的规定,使培训走上了规范化和正常化的轨道。

(二)努力提高农村青年文明素质,提升乡风文明

1、加强农村青年思想道德建设。组织广大农村青年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用科学的发展观武装青年头脑,着重加强了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核心的思想道德建设,努力提高农村青年文明素质。目前共组织“八荣八耻”巡回演讲团到农村巡回演讲共42期,各地农村团组织也纷纷组织庄户剧团编演了生动的节目演出,共举办26次,将社会主义荣辱观深入人心。

2、深化青年志愿者服务。团县委始终把“争当新青年,建设新农村”当做主题,积极宣传发动青年志愿者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3月1日,团县委制定下发了《关于在3·5“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前后集中开展“争做志愿者,建设新农村”主题活动的通知》,并于3月3日下午在西山脚下举行了沂南县“争做志愿者,建设新农村”活动启动仪式,仪式上,青年志愿者进行了入团宣誓,组织了县医院、供电公司等8支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到砖埠镇洙阳村青年中心、孙祖、双堠等地为当地村民进行了义诊、法律咨询、科技宣传、技术服务等。同时,在3·5期间集中开展“小手拉大手,文明沂南行”主题活动,并与农村青年志愿者进行互动。植树节期间,全县出动青年志愿者队伍126支1500余人进行义务植树活动,麦收季节,各乡镇、村共出动麦收志愿者服务部142支帮助麦收,治安服务队42支、消防服务队26支,共同维护农村安全。青年志愿者共同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促进乡风文明、村容整洁转变、社会治安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举办“五四”文艺晚会。每年团县委都举办了“站在新起点·放飞梦想”文艺晚会,晚会以讴歌时代,唱响创业之歌为主题,充分展示了我县“站在新起点,实现新跨越”取得的现实成果,也号召了广大农村青年运用辛勤的双手创业致富,营造了全县干事创业的氛围。

(三)深化共青团“凝聚力工程”,加强农村团组织建设

1、推进农村团支部书记进两委工作。在今年换届期间,继续加大调整力度,选出优秀团支部书记进两委,调整部分团支部书记名额达到配齐配强农村团支部书记的目的。目前,全县572个行政村团支部书记进两委的比率达到100%,充分发挥作用,班子坚强的达到86%。

2、创新农村团组织设置方式。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集体、私营、个体经济的活跃,协会、合作社等民间组织的不断增多,外出务工青年数量也日益加大,农村青年出现了分层,原有的团支部设置方式已不能有效的服务农村青年。团县委积极探索,建立了以协会为主兼顾地域设置的团总支,总支下设养殖团支部、外出务工团支部、种植团支部、留守青年团支部、育龄妇女团支部,机构的创新设置增强了服务青年的职能,将广大农村青年有效的凝聚在团组织的周围。我们陆续探索了12处新的农村团组织,这些团组织的设置方式都结合实际灵活机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加大农村团支部书记的培训力度。我们对农村团支部书记实行分类管理,按照种、养、加等分类培训,切实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提高团组织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4、深化农村推优工作。团县委严格《关于加强完善推荐优秀共青团员作党的发展对象工作的意见》,制定了农村团员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制度,协同考察推荐对象制度,建立农村入党积极分子档案,严格推优标准,规范推优程序,今年农村优秀团员推优入党19名。

(四)做好共青团常规工作,推进城乡互动,优化农村发展环境

1、积极接纳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团县委与8余所高等学校联系,积极接收高校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服务队,深入开展“三下乡”活动,共有大学、建筑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学校100余名学生来到马牧池、孙祖、岸堤等6个乡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他们到农村小学损赠学习用品、衣、物等,进行义务支教;深入农村进行法律、卫生、环保宣讲,播放科技片20余场,开展社会调查活动,吃农家饭、体验农村生活;走访红嫂,走进当地敬老院奉献爱心。社会实践活动得到了当地农村群众和师生的一致好评,也有效的推动了城乡互动。

2、积极做好农村青少年维权工作。以乡镇派出所、法律事务所争创“优秀青少年维权岗”活动为抓手,积极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共创建农村优秀维权岗3个;同时,联合有关部门在青少年加大了法制教育力度,各农村小学法制副校长、辅导员也充分发挥作用,积极开展警示教育,向师生普及法律知识,增强法制意识,推进“平安校园”建设。举办法制报告会76余场,教育农村青年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行为的引诱和侵害,远离违法犯罪,做文明青少年。

(五)以团带队,推进农村少先队工作的扎实开展

1、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沂南县共有33个少先队,其中农村30个,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的管理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年初,团县委、县教育局、县少工委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主的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迅速掀起了全县少先队荣辱观教育活动。各农村少先队也通过征文比赛、“八荣八耻”图片展、“十美十丑”行为征集等各种形式开展教育活动,教育广大农村少年儿童知荣辱、明是非,辨美丑。团县委、县教育体育局在二小举行了全县庆“六一”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汇报演出。

2、以活动为载体,活跃农村少先队工作。每年县领导都分组到全县7处农村小学、1处县直小学、1处幼儿园走访,给他们带去了学习、生活等用品,送去了节日的祝福;同时,在全县开展“魅力少先队”、“少先儿童书信”大赛等活动,全面活跃少先队工作氛围。继续深入开展“雏鹰争章”活动,推进少先儿童素质体验教育,加强“手拉手”活动的开展,新增6对城乡“手拉手”,推动了城乡少年儿童的相互交流。

下一步打算

今后我们将按照团市委的要求,进一步理清思路,突出重点,结合县委新农村建设工作大局,继续围绕“争当新青年,建设新农村”这一工作重心,创新工作思路,积极探索,开拓我县农村共青团工作的新局面。

(一)继续深化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

1、加强农村青年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继续组织广大农村青年认真学习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着重加强了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核心的思想道德建设,努力提高农村青年文明素质,进一步转变乡风,建设文明乡村。

2、继续推进乡镇中学团委、小学少先队理想信念育人工作。充分发挥团队组织优势,组织青少年认真学习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的思想,继续大力推进青少年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培养青少年从小文明行为的良好习惯。

3、深化农村青年志愿者活动。积极探索建立农村青年志愿者服务的新路子,建立农村青少年志愿者服务站,规范和完善农村青年志愿服务各项制度,建立和完善农村青年志愿服务的招募机制、物质保障机制、培训机制、管理机制和评选表彰机制,大力推进城乡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使青年志愿者活动深入人心。

(二)围绕“建设新农村”这一主题,创新性的开展共青团工作

1、推进农村青年创业致富。继续探索建立新的农村青年中心,规范已建立的青年中心,强化措施,创新工作思路,寻求新的青年中心运用模式,以更好地服务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建立特色创业基地,探索推广“基地+协会+农户”的运作方式,突显基地引导创业致富的作用,选树一批新的青年致富带头人;积极联合劳动局等有关部门规范管理“青年外出劳工服务中心”,加大对外联系,与外地一批有名企业建立互助关系,转移农村青年剩余劳动力。

2、继续做好大、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积极接收更多的高校大学生实践服务队,做好属地服务工作;与教育文化等有关部门联系,联合开展送科技、文化、卫生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推动城乡互动。

农村少先队工作经验篇(5)

  商丘市市政公用事业管理局三年来忠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高度重视下乡驻村工作,所派驻的三批驻村工作队员不负众望,在市、县委的正确指导和乡党委的直接领导下,扑下身子、放下架子、扎下摊子全心全意投入到驻村工作,突出治穷、治瘫、治乱、治弱,以促进经济发展为中心,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着力提高农业收入,使农民尽快脱贫致富。并在不同时期着力为群众解决热点、难点问题,在群众中好评如潮,被喻为“雪中送炭的工作队”。

    一、村是我家,民是亲人,把根深深扎进农村热土

    三年来,市政局驻村工作队所驻乡村多为贫困乡村,地处偏僻、资源贫乏,农业基础设施差,人均收入低。穷乡僻壤自然赶不上都市里丰富多采的物质和文化生活,一些过惯了城市生活的队员们初来乍到这“与世隔绝”的乡村不免有些不适应,房屋简陋不能遮风挡雨,水土不服时常闹肚子,物质贫乏顿顿粗茶淡饭,有时还经常停电,这些都给驻村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队员们深深地感到肩上担子的分量,我们清楚的认识到这就是贫困,这就是差距,改变它们是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为此,市政局党组在每一批驻村队员驻村伊始就着力加强党性教育,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端正态度,要求驻村队员要时刻牢记党的宗旨,发扬不怕苦、不怕累、勇于奉献的精神,克服困难、躬身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以村为家、心在村里、村在心上,扎扎实实为民办实事、兢兢业业为村谋发展。要怀爱民之心,谋富民之路,办利民之事。队员们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在思想和行动上有了较大的转变。他们主动拉近与群众的距离,把心贴近群众,尽快适应农村生活,穿朴素的衣服,学说当地乡音,或走街串户,或坐在田间地头与群众拉家常。渐渐的群众把我们当成了一家人。为了不扰民,我们坚持自带行李、自起炉灶,工作队还自力更生,在所驻地“开荒”种菜,“自给自足”。为能扑下身子、扎下摊子,队员们自觉坚守驻村岗位,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呼吸,就连非典时期队员们也是不顾个人安危,与群众并肩作战、齐心协力抗击“非典”。2003年汛期,队员们舍小家顾大家,奔走乡里与群众共患难、度难关,真正把村民当作亲人,把村当作了家,把村里的事当作了自己的事。现如今无论是永城市黄口乡田庄村,还是虞城县贾寨镇幸福、新民、保卫、民主、万堤口的村民,只要一提起市政局驻村工作队,他们就象亲人一样如数家珍,对你娓娓道来。

    二、深入调研、理清思路、帮助制定发展规划。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深入细致的调查,吃透村情民意,是开展好驻村工作的坚实基础。市政局每期驻村工作队沿用“重调研”的工作方法,在驻村之初便深入群众展开广泛细致的调查研究,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所急。一是认真开好四个会,即村两委班子会、村组全体干部会、全体党员会和群众代表会,先后接触干部、党员、教师、群众6000多人,基本掌握所驻村的基本情况。二是在开好四会的基础上进百家门、问百家情、交百家友,与群众席地而坐,在闲聊间了解群众的所急、所想、所盼。三是设立意见箱,鼓励群众向工作队提好的建议、好的思路、好的方法,进一步拓宽信息搜集渠道。通过调查摸底我们了解到,目前落后村的通病在于农业基础设施差,农民经济意识弱,缺少致富的经验、技术、信息、门路、资金等,另外缺少致富带头人也是一个关键因素。市政局党组结合各村实际,提出“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以农业效益为保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村组班子建设为重点,推进农村产业化结构调整进程,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努力提高农民致富能力,帮助找好致富门路,实现致富长效化,留下一支永远不走的工作队”的驻村思路,并以此作为市政局驻村工作的指导思想。各工作队以此为指导,结合各村实际,分别制定了近期发展目标和中长期发展规划,并按照各村的目标、规划制定了全年工作方案,为驻村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办事实、解民忧,努力改善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2001年以来,市政局驻村工作队在轩敬杰、屈保文、段云泉、魏自强等队长的带领下倾心为民服务,始终把为群众解疑难、办实事作为驻村工作的切入点,从而取得群众信任,得到群众支持,顺利打开工作局面:

     一是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打井引水,完善农田水利设施,解决群众的灌溉难题。工作队通过调查发现,市政局所驻各村农田水利设施普遍较差。这里的机井多为七八十年代打的井,多年来年久失修,如今塌的塌、坏的坏,多半无法使用。每遇旱年来临,由于水井缺少曾多次出现抢井、等井、占井、一井多机的现象。一些农民用不到水井只能挑水灌溉,每每都要用去两个半月的农时,既费工费时,又不见成效。然而贻误农时又造成农作物大量减产,且严重影响着农业结构调整。此现象,是造成农民贫困的主要因素之一。工作队员看在眼力、急在心里。我们找来水利专家多次现场考察、严格论证,并自制了《打井项目申请书》,打印成册共计35份,上万余字,分送至省、市、县有关部门反映情况、汇报问题,先后协调到位机井配套项目资金14万元,打井22眼,购买水泵6台,解决了4个村1100亩耕地的水利灌溉问题,提高作物产量20%左右。初步解决了这些村多年来农田灌溉难的问题。

    二是修建学校,改善教学条件,为当地长远发展打好人才基础。致富先致愚,致愚先教育。市政局驻村工作队所驻村多为贫穷落后村,师资力量薄弱,教育水准低,受教育人口少,人口素质偏低,封建迂腐思想仍然根深蒂固,一些青少年儿童深受其害。这里教学设施落后,有的学校多年以来房屋年久失修、危房重重,生员流失达70%以上。完善教育基础设施,加强人口教育势在必行。驻村工作队针对一些学校年轻教师多,教学经验不足的现状,先后6次从市里请来教学经验丰富,曾荣获省、市优秀教师称号的老教师前来示范教学,受到了全校师生的热烈欢迎。老教师通过听课、授课的方式现场说教、指导,使学校师资教育水平得了到迅速提高;为解决学校破旧且危房较多的问题,一方面,队员们头顶烈日,10多次亲临校园,现场勘察论证、作出预算,并撰写了项目建议书。为了求得有关部门的帮助,队员们有时自费路资乘车前往,有时跨上自行车“千里走单骑”,奔走市、县,向有关领导和部门认真反映情况、详细说明问题,往返行程达2000多公里,为了找到主要领导,队员们时常在单位门前一等就是一整天。在此期间,我们还得到了驻村办的大力支持,他们帮助指路子、搞引见。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共协调建校款21万元。另一方面,召开了全体村民大会,号召群众捐资建校,工作队长慷慨解囊带头捐资,带动村民捐资6万元。群众们热情高涨,主动丢弃田中的农活纷纷前来充当义务工,帮助学校建设搬砖添瓦。短短两个月内12个班级36间房屋平地而起,流失的生员也纷纷重返校园,每日清晨,学校里朗朗的读书声清脆入耳、余音绕梁;农村贫困生较多,他们买不起学习用品,即使是一个小小的铅笔头,对他们来说也是十分珍贵,往往用了再削,削了再用。为了解决贫困生的实际困难,工作队员从生活费中挤出助学资金,为100个贫困生送去作业本3000余本,书包、文具盒100余个,背上新书包的孩子们手里拿着文具盒爱不释手,脸上透露着灿烂的笑容;工作队还出资1300元为学校购置了钢琴、画板、木马、单杠、篮球等,帮助孩子们全面发展体、音、美;自2001年以来,市政局三批驻村工作队,为所驻村在更换教学设施和改善教学环境方面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为当地培养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是扶贫解困送温暖,永做群众贴心人。工作队所驻乡村多处在贫困地区,部分群众因灾因病致贫, 生活困难,生产难以为继, 队员特别注意把这部分群众挂在心上。市政局党组对此更是关注万分。 几年来,局党组书记、局长焦明太同志多次带头捐款捐物,向贫困村民献爱心 ,送去慰问金1.28万元、衣物350件,为市政局所驻村中230多户贫困户解决了实际困难,把党的温暖一次次送到群众的心坎上,得到了群众的普遍称颂;我们市政局工作队还始终不忘“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后为缺乏劳动力的贫困户协调扶贫款1.74万元,购买四轮拖拉机6台投入劳动生产,不仅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增强了劳动能力,同时还解决了农忙时期的燃眉之急,过去一周的农活如今一天就可以完成;工作队员还时常到孤寡老人家中访贫问苦,为他们解决生活困难。村民张刘氏年高体迈,丧失劳动能力,无依无靠,家住房屋长期无人修葺,多处漏雨,工作队员筹集资金1000元,亲自动手为她修建房屋,当年迈的张刘氏住进新修的小屋后泪流满面,激动的说不出话来…..每值“三夏”麦收期间,市政局都要抽调机关干部组织麦收帮扶小组,走进田间地头帮助困难群众抢收小麦。尤其是2003年“三夏”麦收期间,由于“非典”疫情的影响,大部分外出劳动力不能返乡收麦,一些返乡民工正在医学观察,既要劝阻民工返乡,又要稳定民心,还要确保“三夏”生产,因此麦收工作更加困难化、艰巨化。在紧急关头,驻村工作队一方面就地组织党员、团员、民兵、教师组成麦收服务小分队参加“三夏”帮扶,另一方面得到了局麦收小组的大力协助。一支由局办公室、人事科、市政科、公交科等13人组成的麦收小组奔赴“三夏”第一线,完成了村中麦收特困户18亩小麦的收割问题,所到之处群众自觉送茶端水,尽显党群鱼水情,保卫村80多岁的老太太陈李氏拄着拐杖用颤抖的双手为同志们一碗碗的端水,嘴里还不停的念叨着:“共产党好,还是共产党好!”通过麦收,同志们脸晒黑了、手磨破了、腰累酸了,可与农民的心贴近了;2003年入汛以来,贾寨镇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洪涝灾害,市政局驻村工作队所驻的三个村自然条件差,经济基础薄弱,生产救灾的任务十分艰巨。市政局驻村总队长顾不得身患疾病,强忍伤痛奔走乡里,每日都要到访贫困户、五保户、军烈属家中查看灾情,带领工作队员疏导积水、迁移群众。为了帮助受灾贫困户重建家园,他积极到县里反映情况,寻求救助,协调救灾资金6000元帮助村民建造房舍12间,初步解决了三个村受灾贫困户的住房御寒问题。市政局党组心系百姓冷暖,为了让受灾后的群众能在春节吃上饺子过好年,每年春节前夕,局党组书记、局长焦明太同志都要带领局全体领导班子,在全体驻村队员的陪同下,到驻村点慰问,把党的关怀一次次送到了基层。工作队通过访贫问苦、排忧解难,使这部分群众切切实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拉近了与群众之间的距离,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工作队在群众中的地位与日俱增。

    四、因地制宜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市政局驻村工作队所驻贾寨、黄口两个乡地处偏远,信息不灵,多年来以农业种植为主,结构单一,比较效益低下,农民增收困难。工作队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条主线,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积极引导农民进行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一是因地制宜发展经济作物,广开增收门路。市政局所驻村多属后进村,尤其是在农业结构调整方面基础较差,经济作物面积几乎空白,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仅占全部耕地面积的0.4%左右,人均收入偏低。为了帮助群众更新观念、转变思路,工作队员以村民组为单位分头召开动员会发动宣传。由于白天农活忙不便集中,工作队就利用吃晚饭的时间,打着手电筒挨家挨户走访宣传,他们与群众细心交谈、认真讲解、比较效益;为了让群众增长见识,工作队无偿提供车辆,组织全村干部和村民代表赴经济结构调整较好的乡、镇参观学习,使广大群众开阔了视野,转变了旧的种植观念,在群众一致呼声下,村民决定以棉花种植为重点,大力发展棉花、花生、红薯等经济作物;为了解决群众缺乏种植技术的问题,工作队10多次聘请高级农技师下乡授课,开展技术培训班5期,群众受教育10000余人次,种植技术水平显著提高;为了鼓励群众种植经济作物,工作队还向有关部门协调到无偿磷肥数吨,对经济种植户以每亩经济作物奖一袋磷肥的激励办法鼓励种植,以此促进发展经济作物。为方便群众购买优良品种,工作队请来植保公司工作人员驻村直接销售种子、农药等农用物资。为了给群众找销路,工作队积极与淮北棉厂取得联系,与棉花种植户签定销售合同,解除了群众的后顾之忧。一时间全村经济作物种植空前高涨,种植面积比重迅速增长至14.48%,仅棉花种植一项就占到8.7%,占全部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60%以上,人均增收近150元。

    贾寨地方特产远近文明,这里祖祖辈辈传承豆制品加工技术。工作队结合当地特产优势,积极引导农民发展豆制品加工业,利用这一优势展开经济发展攻势,以此增加农民收入。然而当地群众并未看清自身优势,他们只是把豆制加工技术用于自给自足,仍然拘泥于传统经济思路,靠地吃饭、靠天吃饭。为了让当地群众扭转观念、解放思想,工作队打出“依靠优势致富”的口号,利用广播、大会多次宣传为群众“洗脑”。他们还聘请经济专家来到村中为群众比较效益,引导农民走特色化经济发展的道路。工作队员还到多家超市、代办点登门推销,帮助找销路。在工作队不懈努力下,村民们逐步转变旧有观念,认清自身优势,增开豆制加工手工作坊,掀起了一场以发展豆制加工为主导的手工业经济高潮。贾寨镇有百亩金银杏园,银杏个大肉美,十里八乡亦是闻名遐迩,许多村民都有种植果树的经验。但银杏不宜存储,容易腐烂,这使得银杏销售倍加限制。工作队员决定对现有果树种植进行结构调整,他们请来虞城县园艺局局长、全国优秀果树专家金新富同志到村中现场讲评,并推荐虞城县新引进的“新西兰红梨”品种,该品种果大肉美、核少肉多,且耐存储、运输,能远销外地,市场预计价格不菲。该品种在国内亦属首次引进,市场较为广阔。村民种植积极性很高,由农户每亩投资200元,工作队筹资400元为帮扶,在虞城园艺技术专家指导下,种植了6亩示范园基地。

    二是引导群众发展二三产业。贾寨镇原有保卫村小商品批发市场4000平方米,修建于1991年,由于设施不完善、规格品位低,加上多年来无人管理,曾一度繁荣的小商品市场日趋凋零。市政局驻村工作队入驻贾寨后,发挥贾寨镇地处豫鲁两省三县一区(河南省虞城县、山东省曹县、单县、商丘市梁园区结合部)的地理优势,配合该村积极整建市场。2003年7月,虞城县市场发展局投入资金6万元,对原小商品市场进行了全面改建,参照现行市场规格重修市场摊位200个,对市场环境进行了整顿,吸引附近乡、村及外地200多家商贩进入市场从事经商,使小商品市场再度繁荣。每日从早7:00到晚6:00人潮涌动,前来购物的人熙熙攘攘、络绎不绝。此外市场的繁荣起到了连动效应,市场周边的餐饮业迅速膨胀,原来生意清淡、门可罗雀的饭馆现在可谓热火朝天,就连早已关门许久的门店也重新开业大吉,目前仅市场周围的餐饮店就多达20多家。同时货运、客运等运输业在市场的刺激下呈回升趋势。小商品市场不仅活跃了农村经济,还多渠道增加了农民收入,一大部分保卫村村民由此走向了致富路。

    三是鼓励群众大力发展养殖业。三年来市政局驻村工作队在所驻的6个村中采取以点带面、示范带动,通过多方努力,为群众协调支农贷款2.4万元,先后无偿提供波尔山羊20只,种羊24只,大力扶植26家有条件的农户发展养殖业,加速提高畜牧养殖业在农民收入中的比重,以此推进致富步伐,从根本上解决群众的贫困问题。

    四是帮助镇政府完善市政公用设施,全面提速小城镇建设的步伐,以小城镇建设促商业经济的发展,丰富农民物质文化需求。2002年、2003年两年内,市政局驻村工作队为贾寨镇免费规划、设计了镇两条主要商业街即南北大街、东西大街,并帮助施工建设。新建的道路宽敞明亮,路旁店铺林立,每逢集市,这里商贾云集,各种商贩摆摊设点,所买商品应有尽有。为了完善道路设施,提高小城镇品位,市政局还先后为贾寨镇投资共12万元,安装路灯36组,每到夜晚华灯初上,街道灯火通明,夜市摊点相继而出,好不热闹,在街上村民都说:“还是市政局三个代表工作队,走到哪里就亮到哪里,这回俺也尝尝城里的夜生活是个啥滋味”。

   五、特殊时期的战斗,更显驻村风采。

   2003年夏季,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给市政局驻村工作队带来了新的挑战和考验。面对疫情,队员们沉着应对,在战斗中靠前指挥,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身先士卒、夜以继日,始终战斗在“非典”第一线。展现了共产党员不怕牺牲、不怕困难、敢于斗争的风采。

    市政局所驻的村由于长期贫困,外出务工人员较多,情况复杂。为了让群众进一步了解防非知识,队员们连夜制作防非标语150条,第二天一大早便徒步张贴在三个村中的大街小巷,同时协助村委干部张贴防非资料5000余份,往返行程达10多公里,在返回途中,总队长疲劳过度,颈椎疼痛难忍,仍坚持工作,号召队员继续战斗。”此外工作队员还利用三个村中30多块板报制作防非内容25期,自制录音材料在广播中播放36场次。使防非知识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为了杜绝疫情的传入,工作队会同村委对外出务工返乡人员进行严格管理,出台了外出务工返乡人员管理办法,并对三个村509户外出务工农民进行了登记造册,加强了与在外务工人员的联系。通过电话、电报、书信等多种形式对外出人员展开劝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分析厉害、讲明原因,使之入心入脑,有效劝阻返乡人员215人,减轻了防非工作的压力。

    工作队还配合各村委在村300米外规划隔离区十几处,动手搭建隔离棚198个,隔离返乡人员184人。工作队还与村委共同成立防非指挥部,把办公地点设在隔离区内靠前指挥,提高了防非工作的联动速度。隔离这一安全防范措施并非所有人都能接受,并非所有人都能按要求严格执行。7月15日保卫村隔离区内几位按耐不住性子的隔离人员嚷嚷着要回家,声称:“谁也拦不住俺回家,过年都没回来,现在又不让回家,眼看这麦就要割了,谁拦我,我给谁拼家伙”。工作人员劝说不下,眼看就要进入白热化,此时总队长带着队员刚好过来检查工作,见次情景,他和蔼的和大家打招呼,亲切的叫道:“兄弟们,你不为全村人着想,总该为妻儿老小想想吧,今天你说你没事不隔离,明天大伙都说自己没事不隔离,万一哪个兄弟有事,到头来还不是苦了我们自己啊!”此情此景没有冷语问之,没有默然处之,没有听之任之,惟有好言劝之,惟有晓之以理,惟有动之以情。当这几位农民朋友得知眼前这位就是市政局“三个代表”驻村工作队总队长时激动地说:“早就知道市政局工作队是个办实事的工作队,俺家可没少落实惠,市政局下来的都是好官,都是为俺老百姓办好事的,啥也别说了,俺几个听你的,叫住多长时间都中。”说着走进了隔离棚。直至非典疫情结束,我们对全部返乡人员实施了严格隔离,有效的切断了疫情的传播途径,为全乡群众构筑了一条安全网。

农村少先队工作经验篇(6)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努力提高村干部“双带”能力和村组织“自治”能力,今年我镇在全镇范围内开展了“双培、双进”活动,即:把农村党员培养成村干部、把村干部培养成致富带头人;党员业主进支部、非党员业主进村部,着力推进我镇民营经济再上新台阶、再上新水平。“双培、双进”活动开展以来,农村党员群众热情很高,已经创造了不少好经验,取得了一定成效。为了推动这一活动健康持久地向前发展,还需要继续深化有关问题的认识,不断增强实践的自觉性。一、充分认识“双培、双进”活动的现实意义

第一,“双培、双进”活动是我镇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实践的经验总结。近几年来,我镇农村基层党组织结合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积极探索农村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有机结合的新路子,促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第二,实施“双培、双进”活动,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对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的迫切要求。我镇农村发展滞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较大。按照十六大确定的奋斗目标和镇委的总体要求,加快农村小康社会建设进程,只有依靠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团结带领广大群众,艰苦奋斗,埋头苦干。“双培、双进”活动,抓住发展这个主题,抓住农村党组织和党员这个决定因素,着力加强农村基层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党员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为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实的组织保证。

第三,实施“双培、双进”活动,是农村基层组织和农村党员队伍自身建设的客观需要。我镇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总体状况是好的,但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相比还有许多不适应的地方。一些村级班子软弱涣散,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的能力不强,办法不多,农村党员队伍年龄老化,文化程度、科技素质和致富能力普遍偏低。这种状况很难担负起带领群众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重任。“双培、双进”活动着眼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全面提高农村党员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着眼于改善党员队伍结构,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从根本上保持党的先进性。

第四、“双培、双进”活动是镇党委高度重视、积极探索总结的结果。镇委高度重视,形成了《四安镇关于开展“双培、双进”活动的意见》,并于今年5月在全镇实施。二、准确把握“双培、双进”活动的基本内涵

“双培、双进”活动的内容是:“把农村党员培养成村干部、把村干部培养成致富带头人;党员业主进支部、非党员业主进村部”。“致富带头人”指不仅具备致富能人的基本条件,而且思想境界比较进步,在自己致富的同时,还能帮助和带动其他群众致富的人。

“双培、双进”活动四句话是一个有机整体,其中“双培”是基础、是手段,“双进”是方向、是目标。通过“培”和“进”这一动态实践活动,把党员、群众、致富能人和基层党组织联结成一个共兴共富的关系链,其核心是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体现先进性,与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有机融合起来,把“三个代表”要求落到实处。“把农村党员培养成村干部”,体现了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要求;“把村干部培养成致富带头人”,体现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客观要求;“党员业主进支部”,深化了农村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内涵,指明了把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的目的;“非党员业主进村部”,体现了小康社会建设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

三、准确掌握“双培、双进”活动的工作重点

实施“双培、双进”活动,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长期任务。如何推进,在实践中需要注意和把握好以下几个重点。

1、准确把握“双培、双进”活动的总体目标。实施“双培、双进”活动,要以实现“两个推进”为目标,即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因此,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是基本原则,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保持党的先进性是关键,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是根本目的。推进“双培、双进”活动,要牢牢把握这个大目标和根本要求。

农村少先队工作经验篇(7)

关键词:农村初中学校;德育工作;存在问题;对策研究

一、农村初中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德育方法单一,以惩罚为主。在不少农村初中学校,德育方法非常单一,缺乏体验教育,只是空洞说教;一些老师的教育方式以惩罚为主,甚至出现一些体罚学生的行为。在个别老师看来,学生是吃硬不吃软的,跟他和颜悦色地说服教育,还不如直接使用惩罚的方式更直接有效。所以,简单粗暴的方式成为大部分农村初中教师常用的德育方式。

(二)共青团、少先队组织在学校德育教育中的作用被弱化。共青团、少先队组织是中小学德育工作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它们肩负着对青少年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职责,但是在当前的农村初中德育教育过程中,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这种作用出现相对弱化的倾向,甚至被许多学校忽视,育人意识不强。很多学校的共青团、少先队部形同虚设,只是在完成上级工作布置时,才被动地开展活动;同时,许多团干部、大队辅导员都是兼职,平时的教学任务繁重,时间有限、能力有限、经验不足,开展的活动更注重趣味性,未能从启发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的角度设计各种团队活动,完全没有发挥其德育教育的功能。

(三)家庭教育出现误区,家长配合度不够。随着“外出务工热”的发展,农村的留守儿童越来越多,家里的老人有心管、无力教,导致孩子自由散漫、误入歧途的案例越来越多。同时,由于大部分农村家长自身文化程度不高,对孩子要么是“过分袒护,过分放纵”,要么就是“一言不合,棍棒伺候”,这些错误的教育方式,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到初中阶段,许多家长管不了了,只能把孩子交给学校,完全依赖学校的约束教育。当孩子在学校违反纪律、出现问题,需要家长配合时,许多家长的态度是躲避,或者一味维护自己孩子的利益,这就导致学校德育工作难以有效地开展。

(四)思想品德课重知识轻情感教育。在“应试教育”大行其道的今天,“育分”远比“育人”更具诱惑力。思想品德课是学校德育的重要途径,但在许多农村初中学校,老师们一心只为中考服务,他们更关心学生的分数,只重视知识的讲解,注重教授学生答题技巧,培养他们的应试能力,忽视对学生情感的启发及对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教育和引导。

(五)未掌握学生的个性特点,对学生的了解不足。社会在发展变化,学生也在发展变化,但在当前的农村初中德育工作中,许多学校没有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也不考虑现在学生的个性特点,盲目遵照上级的活动安排开展德育工作;许多班主任只是一味地根据以往经验进行本班的德育教育,忽视当下学生出现的新问题及学生新的变化,这样的教育效果可想而知。

二、农村初中学校德育工作的对策

(一)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发掘多种德育渠道。教师要转变教育理念,多开展体验教育,避免空洞说教,除了通过强硬手段解决问题外,更多地应该从心灵上对学生进行疏导,让学生真正从思想上接受教育,从而在行动上有所改变。同时,要努力发掘德育的方法和途径,除了班会课、晨会等德育方式外,还可以通过节日教育、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等开展德育教育,充分运用黑板报、宣传栏、广播、电视和网络等多种渠道宣传德育,让德育渗透到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学校里面的一草一木都成为德育教育的资源。

(二)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等组织的育人功能,塑造学生健康的品德。作为学校中优秀学生的团体组织,共青团、少先队应该积极发挥共青团员与少先队员的模范带头作用,让团员、少先队员成为德育教育的骨干力量,通过他们的行为表现影响其他学生,形成良好的德育氛围。同时,学校应该充分利用共青团、少先队组织活动的契机,在各项活动中渗透学校德育教育,倡导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为主导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思想道德教育,让每一次的团队活动都能够真正发挥团队组织的德育教育功能。

(三)加强家校联系,多方面赢取家长的配合。相对学校而言,家庭是学生更熟悉、待的时间更长的场所。要做好德育工作,家校联系不能断裂,学校应该多与家长沟通联系,通过家长会、座谈会、校讯通短信等方式,向家长普及相关的德育知识,让家长重视对孩子的德育引导,争取家长的配合,促进学校与家庭德育教育的有机结合,形成教育合力。

(四)努力提高思想品德课的质量。作为思想品德课的科任老师,我觉得,思想品德课在一个学校的德育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初中阶段,它的教学内容围绕学生、学校、家庭、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思想品德课的教育,让学生得到良好的熏陶和感染,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把思想品德课与学校德育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老师在上思想品德课时,不仅要关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的目标,还要注意在整个授课过程中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通过知识点的讲授,引导学生思考,升华主题,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他们从情感上认同知识,培养他们良好的态度和习惯,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