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服务调研报告

服务调研报告精品(七篇)

时间:2023-01-21 19:07:39

服务调研报告

篇(1)

一、旅行社行业的特点

1、规模小,固定资产少。由于旅行社的行业特殊性,不需要投入很多固定资金就可以运营起来,旅行社就单体来说,很少有大规模的。1间房、1台电脑、1张桌子、1部电话、几把椅子,就可能是一个旅行社的全部家当,固定资产较少。

2、人员少、流动性比较强。旅行社的工作人员除了经理就是导游,导游服务具有自由职业的特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对游离,旅行社组团少不了导游,导游带领游客到景点游览,在办公室的时间很少。今天是这个导游接的通知、领取报表,明天就带队出去了,报表放在哪里没有人知道。曾经有一家旅行社,半年报时先后换了三个人,领了三次报表。

3、行业淡旺季节明显。很多景区是以自然风景为主的旅游景点,以山水游为主,每年4—10月是旅游的旺季,10月份以后,很少有团队旅游,只是一些零星的散客,旅行社为了降低成本,实行轮流值班,工资待遇低,人员更难找。

二、调查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一)旅行社办公地点不固定,不明显,查找困难。旅行社固定资产少,办公地点变更比较容易,而服务业报表是半年报,调查频率低,半年报调查时还在,年报时就搬到了其他地方,找不到该单位了。再者由于旅行社业务的特殊性,办公地点多是租用写字楼,标志不明显,寻找单位困难。

(二)旅行社配合程度差。旅行社多是私营企业,可能存在一些不规范经营行为(比如偷漏税),在与政府部门的人员接触时,容易产生抵触或戒备心理。为了避免多交税、费,在填报时他们对营业收入、上缴税、费等经济指标,一般总会故意漏报、瞒报。

(三)统计基础比较薄弱。旅行社多数规模偏小,基本上都没有专职统计人员,统计工作多是“今天,明天你干,抓住谁是谁”的局面,很难保存完整的业务基础资料。

(四)财务不健全。旅行社为了节约成本,尽量减少行政人员,不少旅行社不仅没有统计,甚至连专职会计都没有,会计多是兼职,不在旅行社上班,定期去单位处理帐务,有的帐目就是老板给其报个数据简单记录,个别的旅行社连会计都没有,什么数据都是老板自己说了算。

三、调查中采取的措施与方法研究

针对旅行社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在实际调查中认真研究调查方法和技巧,同时辅之以科学评估,提高调查数据质量,如实反映旅行社的发展水平。

(一)加强培训,提高旅行社人员业务素质。当前面临的困难,主要是旅行社人员不稳定,责任心不强,对调查工作有敷衍了事的现象。这就要求认真做好培训工作,要讲清服务业调查的目的和意义,使旅行社统计人员提高对调查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要详细讲解报表制度和要求,组织开展讨论,使参会人员切实掌握填报方法。培训要切实有效,对没有按时参加培训的旅行社,要求补会,不断提高企业人员的重视程度和统计业务素质,为搞好服务业调查工作提供保证。

(二)入户调查,确保数据现场采集质量。针对旅行社没有专职统计人员,会计人员相对稳定,报表上经济指标多是财务指标的情况,统一要求服务业报表由会计人员填写。入户调查前,事先联系旅行社的会计,约定好具体时间,与会计人员一起查阅企业相关资料填写服务业调查表,提高了源头数据的准确性。

(三)认真学习旅行社相关知识,为审核报表打下基础。开展调查前,认真查阅、学习有关旅行社方面的知识,如每家旅行社必须向市旅游局交纳10万元人民币的质量保证金,旅行社从事旅游业务经营活动,必须投保旅行社责任保险,一般不低于1500元等等。在审核旅行社报表时,发现不少旅行社都不填保险费,或者填报金额较小,通过查询发现属于漏填或者理解有误,要求企业补充填报有关指标,及时纠正报表差错。

(四)加强部门合作,利用行政手段提高旅行社的配合程度。旅游局是旅行社的行政主管部门,从旅行社的设立、行业管理,业务考评,到取消经营资格,都具有较强的制约作用,因此,建立部门工作协调机制,能够使调查工作更加顺利的开展。开展调查前,及时与旅游局行业管理科沟通联系,取得全市旅行社的详细资料,对旅行社地址和人员变动情况、旅行社经营现状做到心中有数。对那些工作难度较大,没有按要求上报的旅行社,提供名单,由旅游局负责催报,效果明显。通过建立部门合作机制,有效的督促旅行社准确填报、按时上报,切实提高了旅行社对调查工作的配合程度。

(五)宣传统计法律知识,依法开展调查。利用业务培训和走访调查等机会,加大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河南省统计管理条例》的宣传力度,印发统计法规宣传单,让旅行社明白:如实提供统计资料是企事业单位的义务,一切违反统计法律法规的行为都会受到严肃的查处,根据违法情节可处五万元以下罚款。同时还告知他们,政府统计部门负有

保密义务,不会随意向外透露他们的数据。通过宣传,既打消了他们的顾虑,又起到了震慑作用,为顺利开展调查、保障调查数据准确可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篇(2)

某区区委、区政府瞄准的“一化两区四某”建设目标,建设全省现代服务业核心集聚区,把现代产业体系构建作为工作的重要抓手,我区按照《某区服务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某区2015年服务业发展工作实施方案》等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以主导产业、服务业专业园区建设为动力,两年以来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已取得了明显成效,逐步形成了以金融商贸、高技术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一、2015年服务业完成情况

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950亿元,同比增长8%。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15亿元,同比下降0.3%;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95.3亿元,同比下降1.7%;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853.5亿元,同比增长9.5%。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0.1%;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9.9%;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90%。金融、商贸、高技术服务业完成增加值533亿元,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62.5%,较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

2016年服务业发展工作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开展:

(一)主导产业不断加强。2016年,全区大力实施“现代服务业强区”战略,突出金融商贸和高技术服务三大主导产业,以金融服务、高技术服务、楼宇经济、总部经济等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完成增加值533亿元,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62.3%,其中金融服务业完成增加值159.6亿元,同比增长27.3%;高技术服务业完成增加值105亿元,同比增长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33亿元,同比增长9.3%,辖区内高端商贸业经营面积达到250万平方米;营业收入超200万的餐饮住宿企业191家,营业收入超亿元大型商场14家,市场11家。

楼宇特色街电商等业态蓬勃发展。楼宇经济效益凸显,现有建成商务楼宇244幢,入驻企业15896家,入驻率达97.7%,区级税收百万以上楼宇100幢,其中千万以上楼宇6幢。总部经济优势突出,顺利引进英大泰和人寿河南分公司等知名企业总部10家。特色街区营业面积54万平方米,商户3290家,实现营业收入26.38亿元,农科路酒吧休闲一条街、西里路婚纱照材特色街成为郑州市特色商业街区。电商服务企业不断壮大,全区共有电商企业55家,中国农资网成为全国最大的农资信息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IT伙伴网已覆盖全省,线上渠道商4834户、经销商15193户。

(二)服务业专业园区建设不断加速。某工业设计产业园、某特色商业区、国家知识产权创意产业试点园三个服务业专业园区完成机构套合,成立领导机构,评比考核等工作纳入正轨。三个专业园区全年完成投资77亿元,某工业设计产业园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总投资为75亿元,新开工道路12公里,景泰路、杨金路二期等5条道路已建成通车,贺庄变电站和污水处理厂等配套设施建设加快,建成“5+2”综合服务平台,其中软件及信息外包服务公共技术平台被省工信厅认定为“河南省中小企业信息化示范服务平台”;某特色商业区发展规划成功获得省发改委批复,完成投资1.4亿元,硅谷广场、创新二期等一批商贸项目正加紧建设;国家知识产权创意产业试点园开园,完成投资6225万元,开创“757”运营模式,入驻深圳浪尖、杭州飞鱼等20余家国内知名设计企业,入驻率达95%。

(三)主导产业项目建设有序推进。2015年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65.1亿元,占到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99%;主导产业项目33项,完成投资90亿元,占全部投资的27%。万达中心等项目已启动正在加紧建设,郑州太阳城老年公寓建设项目、大商四方汇泽等新开工项目正在加紧前期手续办理,即将全面动工建设。某工业设计产业园引进“专、精、特、新”企业,引领新兴产业发展,打造高技术产业集聚区,河南杨金科技外包产业园一期已开始企业入驻,虹湾科技公司项目主体建至十二层,截至2015年底成功签约服务业项目项目22个,上海交大中原研究院、河南电力科技园、等带动力强的企业纷纷落户某,将为全区现代产业体系构建注入强大活力。

二、存在问题

2015年我区服务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主要有:一是经济下行压力较大,造成产业体系成长速度不够快。二是结构性问题较为突出,产业体系内部结构还不合理。从经济拉动模式看,经济主要依靠投资拉动,消费率水平较低,从产业内部发展来看,第三产业内部结构调整不到位,现代服务业龙头企业较少,产业集聚度低。三是服务业大项目少,现代产业崛起势头有待培育。四是服务业行业具有单位多、规模小、变化快的特点,但全区服务业统计力量非常薄弱。我局现有工作人员数量少,近几年各项统计调查任务日益剧增(全区法人及产业已达到21000家,个体户48230户),已无法满足当前统计工作的需要。无论局内专业统计人员还是各办事处统计人员都严重不足,多数办事处人均统计工作量在200家到500多家,且办事处工作业务多,除了统计工作外,还要承担商务局、楼宇办、税源办等多项工作,建议加强局内和各办事处统计力量,增配统计人员,确保全区服务业统计有序开展。(下附局、各办事处统计工作量)

办事处名称

法人单位数

统计人员数

人均工作量

某区

19529

84

232

中心内专业统计人员

19529

22

888

经九路办事处

2380

4

595

公园路办事处

868

3

289

市民路办事处

518

4

130

杜康办事处

208

4

52

大石门办事处

711

5

142

长阳路办事处

499

2

250

长阳新村办事处

599

4

150

文化宫路办事处

2267

4

567

高产路办事处

2321

4

580

东风路办事处

2161

4

540

北大林办事处

1123

3

374

未来路办事处

1748

3

583

凤凰办事处

1069

5

214

兴业路办事处

64

2

32

科基路办事处

1724

5

345

杨河路办事处

239

2

120

大庆路办事处

1030

4

258

三、促进服务业发展工作采取的措施

根据国家的产业政策和全市产业发展总体布局,按照“一化两区四个某”的发展定位,我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是:加快培育金融服务、电子信息、创意设计、软件研发和服务外包等生产性服务业,扶持壮大商贸服务、健康医疗、文化旅游等生活性服务业,加快发展总部经济、房地产等优势产业,稳步推进都市工业等新兴产业,尽快形成集聚效益,努力培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吻合、与城市化进程相协调、与城区未来发展相配套、与居民需求相适应,结构优化、开放度高、功能完善的现代产业体系,推进我区产业结构的全面优化升级。

(一)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业。金融业是现代经济运行的核心,我区金融机构众多,具有加快发展金融服务业的基础条件。但随着郑东新区CBD金融集聚区的加快建设,我区金融机构流失严重,必须主动适应当前发展形势,按照错位发展原则,着力引进金融机构总部和交易、结算中心等后台服务企业,打造中原财富管理中心。

加大政策引导力度。重点在未来路、中州大道和陇海路围成的金三角地带,引进金融机构总部、金融交易与结算、客户服务、营销服务类金融机构和平台,与郑东新区CBD金融集聚区相接相融;在农业路与经三路、花园路黄金十字交叉沿线,巩固区域内银行、保险、投资类金融机构汇聚优势,不断引进和健全产业投资基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非银行金融机构、相关中介机构等,创新服务方式,优化发展环境,为辖区企业提供一流的金融服务;在科教新城西南区,着重引进新兴金融、金融产品研发和后台服务企业。加紧推进“金融港”金融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完善新型投融资平台公司制度,加强金融机构沟通、扩宽融资渠道,积极运用多种项目融资方式和金融工具,为全区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加大“新三板”上市政策扶持力度,制定出台某区“新三板”奖励政策和资金发放实施细则,鼓励辖区企业挂牌上市。

大力引导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非银行金融机构等新兴金融业态的发展。支持中小金融机构创新发展融资租赁、消费金融等新型金融工具,打造郑州都市区中小金融机构集聚区。

为进一步促进银企沟通。联系金融机构和类金融机构,使其拓宽业务渠道,惠及中小微企业,积极开展金融机构与小微企业对接活动,充分掌握双方的发展需求和困难,着重解决金融机构与中小微企业之间投融资“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推行金融支持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共保体”制,在小微企业和银行之间引入保险公司群体,联合分担融资风险,缓解辖区小微企业贷款抵押难、担保难、融资难、融资贵现象。

(二)扶持发展电子信息产业。以计算机与网络设备研发生产、软件开发及应用服务、新型信息服务为主导行业,以计算机和网络设备研发生产、行业应用软件、系统集成、数字内容、网络接入服务、网络安全服务、网络增值服务等为主要领域,以辖区重要领军企业为核心,延伸主导产业链条,带动数字电子产品等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鼓励支持辖区企业和科研院所共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着力推动软件研发、系统集成、云计算、物联网等一批龙头企业引领的新兴行业关键技术研发,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型产业发展。以集成电路设计为突破口,以科教园区内电子医疗、信息集成等园中园企业为载体,以通信、计算机、工业控制、信息安全和应用电子产品为依托,培育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集成电路产品,积极发展集成电路制造、封装、测试和相关产业,形成配套完善的集成电路产业链。

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加快企业电子商务与企业协作平台建设,依托骨干企业在采购、销售等方面的优势,以产业链为基础,以供应链管理为重点,整合上下游关联企业和市场终端的相关资源,实现企业间业务流程的融合和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推动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加快某电子商务产业园建设,建设电子商务支撑体系,鼓励扶持辖区企业开发、运营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构建覆盖咨询、交易、售后服务等环节的服务体系。

以河南科技园区现有0.98平方公里的特色商业街区为核心区,以东到经三路、南到农业路、西到信息路、北到文劳路区域,筹建IT产业拓展区,在全区发展若干个电子信息专业园区为补充,形成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集高技术产品研发、孵化、展示、交易、中介服务一体的“1+N”发展经营模式,提供教育培训、商务服务和休闲娱乐等综合性配套服务。在文化路两侧、东风路两侧、花园路以西区域,重点建设IT产业集聚区,主要发展产品研发、孵化、展示、交易、中介服务等综合性产业;依托河南新科技市场,筹建IT产业拓展区,主要提供电子信息产品的生产加工、仓储物流等配套服务。

(三)加快发展创意设计产业。以知识产权为引领,以工业设计为主体,着力发展电子家电、汽车机械、装饰家具等工业设计和软件创意、数字媒体、动漫会展等创意产业,着力形成涵盖前端研发设计、中端生产加工、末端代理销售的设计创意产业链。围绕国家知识产权创意产业试点园区建设,在继续引进与培育工业设计企业的基础上,吸引服务中部地区的电子信息、医疗器械、机械装备等产业,形成涵盖前端研发设计、中端生产加工、末端代理销售的设计创意产业链,促进工业设计产业集聚发展。同时,积极利用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数据资源,完善知识产权管理与保护制度,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分析、专利导航、专利预警、专利布局等知识产权高端服务。

不断扩大国家知识产权创意产业园规模,在以国家知识产权创意产业园为核心区,以整合利用周边空间资源为拓展区,以在全区建设若干个设计产业专业园区为补充,打造以工业设计、建筑设计、广告设计等为重点的“1+N”产业发展模式,逐步把设计产业培养成为我区的支柱产业,把该区域打造成特色产业发展区。

(四)大力发展软件研发和服务外包产业。加快研发工业软件、中间件和基础软件,积极发展嵌入式操作系统、嵌入式软件开发平台等核心软件;积极开展基于物联网、云计算环境下的新型软件业态和关键技术研究;加快研发网络通信、信息安全、数字音视频、智能控制、汽车电子等重点领域嵌入式软件;推进榕基软件园、西亚斯—亚美迪等一批大型软件研发基地建设,努力提升我区软件产业的规模和水平。

重点发展技术服务外包,采取技术创新和外包服务并重双轨模式,支持软件外包服务企业参与国内、国际市场竞争,建立软件外包获取服务平台。依托某科教园区,建立软件外包人才等级信息库,建立软件企业、发包机构和各类院校培训机构的网络化沟通平台,引入CMMI咨询、软件评测等服务机构,建立良好的通信网络环境以及高端的软件开发平台。通过引进优秀外包增值服务商,为服务软件外包、动漫游戏、电子商务等各类IT技术企业提供多种增值服务。鼓励有实力的大型软件企业通过兼并、联盟等方式,整合中小软件企业所拥有的优秀技术,形成产业链。加快某科教园区内河南外包产业园、金科智汇港、嘉阳电子科技、金泰科技信息技术服务中心等服务外包建设项目,加快服务外包业集聚发展,筑牢某河南服务外包示范区龙头地位。

(五)大力发展现代商贸服务业。商贸业在我区经济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是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要通过布局优化、功能完善、业态提升、方式创新等多种方式,以大型购物中心、连锁店、超市、专业店为主要形态,继续巩固提升商圈、特色街、社区商业等多层次、多形式的商业体系,形成大商业、大市场和大流通的布局框架。

大力发展商圈经济。加大对北二七路、紫荆山、曼哈顿、西关虎屯、白庙等成熟商圈改造提升,加强对天旺、建文、押砦、庙李等新兴商圈协调引导,优化综合购物环境,引进国际知名品牌的旗舰店和形象店,积极推动大型商场、购物中心、连锁经营企业和产品标准化程度较高的企业建立网上订货和物流配送体系,开展网上销售业务,巩固高端消费中心区的地位。抢抓轨道交通建设机遇,积极促进1号线光大广场站与曼哈顿商圈、2号线农业路站与关虎屯商圈融合发展,合理布局大型百货、超市、餐饮、电影、娱乐等业态,谋划建设紫荆山轨道枢纽型商业中心,形成“轨道交通、商业、物业联动”的发展格局。

大力发展特色街区经济。以“提升老街区、培育新街区、创建名街区”的建设发展思路,发挥西里路影像文化特色街、纬三路玉器字画特色街等成熟街区示范引领作用,积极培育大观音寺文化产业集聚区等新兴特色街区,提升购物消费功能,完善综合服务功能,形成风格鲜明、设施完备、管理规范的发展格局,打造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特色经济网络。每年大力扶持20家大型商贸服务企业,30家大型住宿餐饮服务企业,重点提升花园路、经三路、东风路、未来路和某路等高档酒店大道和餐饮特色街的品位和档次。到2016年,建设14条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特色商业街区,抓好50个辐射力、带动力、影响力较大的商贸业重点项目。

(六)加快发展健康医疗业。围绕医疗服务、健康咨询、休闲健身等领域,积极建成一批规模大、功能全的保健休闲中心、体检医疗中心、康复中心、体育健身中心等,培育龙头企业,打造产业集群,推动健康产业发展壮大。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完善“片医负责制”服务模式,实现社区卫生服务全覆盖。加快河南中医院国家中医临床基地、全科医生培养综合楼、省人民医院高级病房楼、某总医院等重大卫生项目建设服务力度,不断完善医疗服务基础设施。到2016年全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20所,全面推行“片医负责制”服务模式,实现社区卫生服务全覆盖。

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加强社区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社区商业、文化休闲、医疗健身等服务功能。支持大型家庭服务企业运用加盟经营、连锁经营等方式到社区设立各类便民站点,培育壮大一批大型家政服务企业和知名品牌。因地制宜发展家庭用品配送、家庭教育等业态,满足家庭的特色需求。

大力发展家政服务业。高度重视养老产业发展,积极拓宽养老服务渠道,建立居家养老、日间照料和机构养老等多种养老服务模式,满足不同的养老服务需求。加快以郑州太阳城老年公寓、河南康复中心为代表的社会化养老项目建设,促使社会化养老产业链的形成。加快拓展以家庭为服务对象的保姆(孕妇产妇陪护、婴幼儿看护)、烹饪、保洁、家务管理、小学生接送等家政业务。吸引、激励大型资本和规模化企业开展家政服务业,促进家政服务市场的成熟与发展。

(七)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文化产业被誉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我区作为省会中心城区,正处于产业结构升级、城区功能转换的关键阶段,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对于集聚创新要素,引领产业向高端发展,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依托国家知识产权创意产业试点园区和某文化创意园建设,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强创新能力的文化创意企业,打造某文化创意品牌。

着手研究以文化创意园为核心区,以大观音寺周边为拓展区,整合全区文化资源和要素,在全区建设若干个文化创意专业园区为补充,形成“1+N”的模式培育发展文化产业集聚区。依托“点点动漫城”,重点发展动漫创作、动漫主题公园体验等关联产业,努力打造集动漫创意、研发制作、人才培训、衍生品开发等功能于一体的动漫产业集聚中心。依托河南报业集团,重点发展音像出版、电子出版、网络出版等产业,大力培养骨干企业,使某成为全省数字传媒和出版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版权交易服务中心。依托河南博物院、奥斯卡影城、奥纳影城以及丹尼斯、大商新玛特等,重点发展影视、时尚消费等产业,吸引周边高层次消费人群。依托河南电视台,重点发展影视节目策划、媒体内容制作、表演艺术、广告制作等产业,努力形成具有一定规模和知名度的媒体影视创作中心。加快培育和引导302中原文化博览园、西里路影像文化产业集聚区等项目建设,扩大规模,拓展项目,拉长产业链条,形成产业集聚效益和龙头带动效应,打造某“文化综合体”。

培育文化旅游市场。以海洋馆、大观音寺、花卉市场、古玩城(北区)等主要景区为亮点,发挥其品牌效应和集聚优势,建设集旅游商品(旅游用品、纪念品)销售、旅游特色服务、旅行社业务、旅游咨询及信息发布等相关文化旅游经营项目于一体的综合型文化旅游产业和旅游服务集聚区。

发展都市休闲旅游。利用沿黄生态优势,整合马渡、来童寨、野鸭湖生态园、马头岗生态园等景点,以独特的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为载体,大力发展效益较高的观光、休闲、旅游、设施、精品、庄园等形式的都市农业,引进先进的休闲旅游理念、管理经验及成熟的项目运作模式,打造集生态保护与休闲观光于一体的某“都市农业休闲”项目,形成融生产性、生活性和生态性于一体的都市休闲游新格局。

(八)大力发展总部经济。突出楼宇等商务服务业载体建设,对老旧楼宇进行升级改造,完善功能;高标准建设新楼宇,提高档次。建设总部经济示范基地,重点引进世界、国内500强企业总部或分支机构、国际或国内驰名品牌企业的总部或分支机构、中央大企业等在某区设立总部、地区总部或职能型总部机构。制订完善推进“总部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整合辖区资源,重点发展以楼宇为载体的会展、会计、法律、咨询、广告营销等商务服务业,大力发展楼宇经济和楼宇商务的服务经济,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来我区设立总部或办事机构,培育提升中介服务业。着力培育一批高档特色产业楼宇,初步形成以金融服务、商务服务、创意服务为核心,以都市工业、信息研发、总部经济为特色的发展布局,提升我区楼宇经济的整体实力和档次规模。强化楼宇宣传推介,修订完善楼宇宣传册,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体,推介辖区知名楼宇。力争到2016年培育年缴纳全口径税收亿元以上的楼宇7幢,重点打造区级税收超千万元楼宇10幢、年缴纳区级税收百万元以上楼宇110幢。

集聚发展服务于总部经济的商务服务业。大力发展科技成果转让、技术检测、会计、仲裁服务、咨询、评估认证、知识产权、人力资源、信用服务等各类商务中介服务业,积极为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中介咨询服务。同时,加快发展网上中介服务业,以房产、金融、人才、专利技术、旅游、物流、教育等信息中介服务业的电子商务为重点,促进商务信息资源的互动交流,拓宽信息服务的覆盖面。通过规划引导,促使各类商务中介服务机构集聚发展,集中打造农业路—商务服务业产业带和新通桥—商务服务功能区。

(九)引导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房地产业是我区现阶段的支柱产业。我区作为郑州市的核心区域,区位优势突出,房地产业迅速发展,特别是随着我区全域城市化发展目标的确定,城中村改造、旧城改造、合村并城的快速推进,未来一个时期,我区的开发建设仍需依靠房地产业去推进,所以对房地产的开发建设不宜放松,要正确谋划并加以引导发展。

优化房地产发展布局。加强对城中村改造、旧城改造、合村并城的控制引导,始终坚持政府的主导作用,严格控制商务楼宇和住宅比例,开发区域中的商业、商务等的比例原则不低于开发总量的30%,积极鼓励引导群众以安置房置换商业商务经营性用房,努力为全区产业培育提供空间。同时,按照全区产业发展功能分区,根据项目的区位特点,科学确定商业开发用途:在北环路、中州大道沿线,结合新龙湖整体规划,重点以总部经济、高档住宅为主,实现与新龙湖的遥相呼应、错位发展;在农业路、黄河路、某路区域以商务楼宇、高层住宅为主,提高城市空间使用效率。

高度重视商务地产建设。强化规划引导作用,大力发展高端商务地产、高端商贸地产等新兴房地产业态。主动出击寻找实力雄厚、经验丰富、社会责任感强的大企业、行业领军企业,重点发展投资体量大、综合带动性强、经营业态多元的城市综合体,吸引一批国际一线品牌店和旗舰店进驻,注重引进国内外商业零售和分销巨头。完善配套公共服务设施,提升经营水平和业态,引领全省乃至中部地区现代时尚消费潮流。

篇(3)

一、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构建“一小时法律援助服务圈”。建立覆盖城乡的法律援助网络,使法律援助需求者使用公共交通工具,1小时内能够找到一家法律援助工作机构。组织全市律师、公证员、司法鉴定员积极开展法律援助,每名律师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平均每年办理不少于2件法律援助案件。对未成年人、经济困难的残疾人、农民工、下岗职工维权案件优先提供法律援助。2011年,全市共实施法律援助17322人次,完成省上下达目标任务的123.73%,其中案件944件,咨询15387件。全市新增设的146个乡镇司法行政服务窗口初审援助案件1358件,接受咨询7500余人次。

(二)建立法律服务“绿色通道”。建立公证服务“绿色通道”,对老弱病残等出行不便的群众,实行预约上门公证。实施“春风送暖”行动和“阳光便民”行动,对涉及重大民生的司法鉴定快速受理,开通、公布司法鉴定24小时服务热线,简易案件事项1小时内快速受理,7日内出具鉴定报告。对重大经济建设项目和涉及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案件提供专项法律服务。2011年,累计开展公证预约上门服务80件,公证援助案件11件,减免收费49700元;鉴定援助案件91件,减免收费27300元;为重大经济建设项目提供专项法律服务20余次。

(三)开展“法律顾问进万村”活动。推行乡村法律顾问制度,选派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担任行政村(社区)法律顾问。采取由各级司法行政机关牵头,法律服务机构与行政村(社区)自愿结对和推荐相结合,为每个行政村(社区)选派一名专业律师或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提高法制宣传教育、合同协议审核、重大矛盾纠纷调处等法律服务。2011年,聘请律师担任法律顾问的乡镇(街道)、村(社区)273个,聘请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担任法律顾问的乡镇(街道)、村(社区)282个,签订书面法律顾问协议251份。

(四)进行“百家”企业法律体检。围绕“两化互动、三产共融”的目标,主动服务外来企业,努力营造良好投资环境,有效推进____市“国际化区域性生态城市”建设。组织法律服务人员走访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和需求,建立企业“法律健康档案”,建立健全企业法人治理和内控的法律事务操作规范,解决企业经营全程的法律风险。对企业法律体检情况进行总结梳理,形成专题调研报告和企业管理法律风险防范指引,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和企业解决经营困难当好参谋。2011年,为81家开展企业法律体检162次,建立企业“法律健康档案”47个。 二、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搭建绿色产业法律服务平台,服务____生态建设。加强法律服务业与其他行业协会(商会)联系交流,推动建立行业协会(商会)法律顾问制度。切实加强与茶叶、绿色居住、有机农业、旅游等行业协会(商会)的联系交流。搭建多方合作平台,组建法律服务团主动参与各类行业展会、论坛,加强与行业协会(商会)的对接。推动法律服务介入茶叶、旅游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设立和经营管理。积极服务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农业龙头企业提供法律服务,为农民提供三农 保险、农村创新金融产品的相关法律服务,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2011年,全市法律服务机构共为行业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担任法律顾问302家,协调案件500余件。

(二)建立重大事项法律顾问制度,服务____川西枢纽建设。组建以律师、公证员为主体的法律服务专家团队,积极参与党委政府出台实施重大政策、改革措施和重大工程、重点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为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建设提供组团式、一站式法律服务,对重大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法律论证。为市委市政府妥善处理金安公司纠纷提供法律意见。市司法局组织部分资深律师仔细研阅《纸浆厂拍卖文件》、《拍卖成交确认书》和市国资委《关于金安公司相关问题的梳理及建议》,查阅四川金安浆业有限公司的网上资料、工商登记公示和相关法律、法规,形成了《关于四川金安浆业有限公司相关问题的法律意见书》。为政府拆迁和重大项目提供公证服务。积极发挥公证职能作用,配合国土、城建、城管等相关部门,开展违章建筑限期拆除通知送达和室内物品登记的证据保全公证,有效预防纠纷的再发生,保障拆迁工作的顺利进行。办理市政府与省投资公司借款3亿元人民币的《资产收购框架协议书》、《抵押合同》、《保证合同》的展期公证,确保了市政府所引进资金的正常使用。

(三)提供重点领域法律支持,服务____改革开放。组建法律服务宣讲团。挑选部分律师、公证员组成市、县两级宣讲团,结合我市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为政府部门和重点企业进行法律宣讲。2011年,全市共组建法律服务宣讲团9个,法律服务人员参与宣讲557人次。组建招商引资部门法律顾问团。加强法律服务行业与招商引资部门协调沟通,推动建立招商引资部门法律顾问制度,为招商引资项目提供全程法律服务,开展项目法律论证,参与谈判,起草、审查招商引资合同等。2011年,法律服务人员参与政府法律论证、法律服务咨询727人次。

(四)参与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服务____和谐社会建设。发挥法律服务行业专业优势,组织和引导法律服务人员参与涉法涉诉工作和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整合法律服务队伍力量,应援尽援,不断扩大法律援助受援面,维护好社会弱势群体合法权益,从根本上减少群体性上访案件的发生。选派律师定期定时到市接待中心义务值班,陪同党委政府领导同志接待上访群众,协助处理群众涉法问题,解答上访群众的法律咨询。2011年,选派了市区5家律师事务所24名律师在每周一上午轮流到市接待中心值班,参与政法部门大接访,接待来访群众370余人次。

(五)做好律师党建工作,服务____党的建设。深入学习贯彻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发挥律师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律师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律师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社会和谐稳定中的专业优势,为____“国际化区域性生态城市”建设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积极筹建____市律师协会党委。开展律师党建工作调研,提出加强全市律师行业党建的建议。10月8日,____市律师协会党委经市委组织部批准设立,统筹管理全市律师行业的党建工作,采取单建和联建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律师党支部,对律师党员进行教育管理。 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成立“党员法律援助服务队”9支,队员112名。在省司法厅召开的全省律师行业“创先争优”总结暨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表彰电视电话会议上,我市雨城区律师支部被授予先进党支部称号,陈浩、郭凤林律师被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陈浩律师还被司法部确定为全国律师行业创先争优活动“党员律师标兵”。

三、下一步的工作思路

(一)进一步服务党委中心工作。组建市政府法律顾问团,在市委、市政府研究、决策重大问题时,安排律师参与并提出法律意见。为政府即将出台的有关政策、决定提供可行性论证,确保行政行为、改革措施与现行法律法规相协调。

(二)进一步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在党委政府主导下,参与涉法群体性事体和涉法案件的化解,将当事人引入法定救济途径,正确表达诉求,争取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开展疑难复杂涉法积案研讨,为化解积案提供法律意见,促进涉法积案化解率提高。

篇(4)

一、创建一流,苦练规范化服务的内功

1、充分发动,形成创造合力。

两年多来,我局多次召开职代会、中层干部会和全体职工大会,对创一流工作进行组织动员,利用《海宁电力》简报等多种形式进行创一流工作的宣传活动,还举办了各类创一流知识培训班、知识竞赛等活动,努力提高职工创一流的意识,变“要我创一流”为“我要创一流”,逐步形成了创一流的合力。还专门成立了“创一流”工作领导小组和九个专业组,抽调人员组建了“创一流工作办公室”。形成了领导抓点、专业组抓线和创一流办公室抓面的立体工作格局,使全局创一流工作环环相扣,有序展开。通过创一流活动,强化了企业管理,夯实了电网基础,提升了服务水平。

2、眼睛向内,强化企业管理。

在创建过程中,我们积极探索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在供电企业的运用形式。一是努力提高科学管理的水平,全面制订和修订了企业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和技术标准共478个,力求责、权、利的统一。同时,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经济责任制。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创一流的各项工作内容,全部纳入经济责任制进行考核。在金能电力工程公司和物资公司中,开展了质量贯标工作,对企业的管理模式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物资公司的ISO9001—版质量保证体系在全省县(市)级供电系统中率先通过了摩迪国际有限公司的认证。二是围绕经济效益这个中心,不断建立和完善各种经营管理体系和财务管理、审计监督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广泛应用“五制”(项目法人制、资本金制、工程招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加强了企业的成本管理。三是认真做好设备台帐、班组管理等基础资料工作,依法加强档案管理,年通过了国家二级档案管理验收。四是加强企业民主管理,认真执行厂务公开制度,重大问题通过集体讨论决策,建立了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涉及企业发展和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举措交由职代会审议、通过。五是制订文明生产管理条例,推行定置管理,提高了企业文明生产程度。通过创一流工作,强化了企业的管理,为服务社会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3、以人为本,提高职工素质。

企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是推行规范化服务的基础。我们在创建国一流的工作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素质。一是发挥“大政工”格局,抓好干部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通过“电力走向市场大讨论”活动、“三个代表学教活动”等,加强了对干部职工的思想教育,使广大干部职工认识到开拓电力市场、搞好优质服务的重要性,增强了供电企业的忧患意识和紧迫感。二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不断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开展正反两方面的警示教育等活动,努力构筑起反腐倡廉的思想道德防线。三是抓好职工精神文明的教育。我们在全局实施了“道德建设”工程,参加了市委组织的道德建设工程测试。还在**县(市)局中率先开展了“三文明”评选活动,做到年中有初评,年终有考核,与经济责任制挂钩,有效地提高了职工文明服务的意识。四是抓好职工教育培训工作。我局于98年建立了培训中心和党校,制订了培训标准,组建了培训网络,做到组织、措施、时间和经费四到位。去年,职工年度培训率达66.89%。我们还鼓励职工自学成才,参加电大、函大等国民教育。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了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为实现一流的服务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夯实基础,坚固规范化服务的支点

1、夯实安全生产基础,确保供电安全可靠。

我局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确立了以行政正职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个人保部门班组的原则,将安全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位职工。健全和完善了安全生产的各项规章制度,实施了《违章作业处理及试岗、离岗和内部待岗培训实施细则》、《违章记分册》和安全生产责任风险考核等办法,建立完善了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和安全生产监督体系。认真开展季节性安全检查,安全性评价和危险点控制活动,严格执行“两票三制”和**局推出的设备验收卡、工艺卡和民工教育卡等安全规范化管理措施。局属电力工程分公司还在ISO9000质量认证活动的基础上,率先推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制订了施工作业指导书,规范施工作业工艺,为安全生产的科学化管理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去年,我局在城乡电网建设改造和其他基本建设任务十分繁重的情况下,仍然实现了三个百日安全无事故记录。

2、加大电网建设力度,夯实可靠供电基础。

创建一流的供电企业,首先需要有一张结构合理、运行灵活、高效节能、安全稳定、优质可靠的电网。我局根据“适应发展、适当超前”的原则,认真编制好“十五”电网发展规划、三年滚动计划和电力建设年度工程计划,抓住创一流和两网建设改造的机遇,加大了电网建设力度。据统计近三年用于电网建设改造总投资达到3.33亿元。到年底,海宁市电网共有6条110千伏线路及2条35千伏线路与主电网连接,直接从电网电源受电的主变容量达到417.33兆伏安,35千伏及以上变电所全部实现了环网供电,部分35千伏变电所能实现负荷完全转移供电。全市城乡电网的设施、供电半径以及电网互联互供能力均有了明显改善,各种输配电设施健康状况、运行稳定性和技术性能趋好,较好地满足了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创建一流的电网,为服务社会打下了扎实的物质基础。

3、实施“科教兴电”战略,增强可靠供电潜力。

近年来,我们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大力开展技术攻关和群众性的质量管理活动,增强了可靠供电的潜力。

调度自动化系统于年1月通过了部级实用化验收:信息管理MIS系统及变电所电能量自动采集系统均于20年12月通过了上级验收;全局15座变电所全部具备无人值班条件,其中12座实现了完全撤人,2座正处在试运行阶段,1座处在少人值班阶段;省局统一版本的用电营业管理系统已经建成并于200年1月1日正式进入实用化考核,电费收缴已全面实现微机开票和管理,各营业窗口均采用计算机管理;配电网地理信息及生产管理系统、调度自动化主站升级、调度大屏幕、变电所远程图像监视系统、图档管理与查询系统等项目均在抓紧建设,近期内都将投入运行。我局还在“电表集抄系统”的运用上,走在全省前列。自年起开始安装居民集中抄表系统,到目前为止,已有23个居民小区及一个农综变台区安装了该系统,用户总计达到11321户,其中7971户实施了集中抄表单轨制运行,直接作为电费结算依据,收到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综合治理“三大指标”,保障电能供给质量。

供电可靠率、电压合格率和线损率是体现服务水平高低的硬指标,也是创一流工作中的难点。为此,我局组织有关人员,专题对三大指标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和调研,制订攻关措施,进行综合治理。

针对供电可靠率指标,我局在优化网架结构,提升电网自动化管理程度的基础上,实行停电施工检修综合化管理,将变电、线路、业扩、城网改造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避免重复停电,控制和缩小了停电范围。去年供电可靠率城镇达到99.961%,农村达到99.532%。

针对电压合格率难点。我局一方面通过增加有载调压主变数量和比例,增强主网有载调压功能,对变电所实行集中补偿,另一方面,我们积极开发和利用新技术,对配电线路实行分段补偿,对用户进行随机补偿。成功地开发了综合变低压电容器自动补偿技术,99年被**市局评为优秀技术成果二等奖。目前,我局已在14条农村10千伏线路50千伏安以上综合变及部分城镇公变上加装了无功自动补偿装置,极大地提高了用户端电能质量。另外,还结合农网改造、用电小康村建设,完善电网布局,改进电网装备,缩小供电半径,增加导线截面。去年,全市电压合格率达到98.93%,其中A类达到99.62%。

针对线损率难点,我局建立了线损管理网络,层层下达、分解落实线损指标,使线损考核覆盖到乡镇、村、线、台区和直接责任人。还全方位加强计量管理,开展了计量升级工作,去年12月,在**各县(市)局中率先通过了计量机构的二级计量认证。还淘汰了电网运行中高能耗、高损耗产品,建立企业负荷控制中心。认真开展“反盗窃、整顿电力市场秩序”专项整治活动,有效地扼制了当前农村线损上升的趋势。去年全局高压综合线损率为6.44%(去年同口径为5.90%),低压线损率为10.81%。

三,擦亮“窗口”,提升规范化服务的水准。

1、以点带面?熏注重“窗口”服务建设。

97年,我局在上级电力部门的指导下,开展了“为人民服务,树行业新风,创示范窗口”规范化服务活动。我们对照供电营业规范化服务25条标准,详细进行了自查,列出不足和存在的问题,制定了达标实施细则,完善健全了规章制度,狠抓落实。97年,袁花供电营业所率先被命名为省级“示范窗口”,98、99年又分别被命名为网局级“示范窗口”和全国“规范服务达标窗口”,年又通过了国电公司的复查。98年,浙江省电力系统第三次行风工作会议在我市召开,袁花供电营业所的创建经验在会上得到了充分肯定,为此,我局从99年起,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广袁花供电营业所的创建经验,掀起了创建“示范窗口”活动的高潮。**年,黄湾、新仓等6个供电营业所通过了省级“规范化达标窗口”验收,去年又有6个供电营业所通过验收,至此,我局在乡镇撤并前的18个供电营业所中,已有13个通过了省级“规范服务达标窗口”验收。我们在创建“示范窗口”的基础上,还扎扎实实地开展了创建城市供电营业规范化服务达标窗动。编制了规范化达标计划和营业窗口有关工作标准,通过内强素质,外树形象,较好地提高了供电营业规范化服务水平。通过全局职工的共同努力,**年被华东网局授予“城市供电营业规范化服务达标窗口”。我们还在局营业大厅中开展了创建“巾帼服务示范岗”活动,今年3月,得到了省公司的正式命名。

2、面向用户,提升规范服务水平。

一是创新机制,深化服务。我局年在**县(市)局中率先创立了电力咨询服务中心。服务热线实行24小时全天候,服务内容包括电力抢修、停电预告、业务咨询、服务投诉、电费查询及110处警联动等,力争做到“一个电话,服务到位”。该中心成立以来,受理客户咨询坚持内转外不转,为用户解决了许多难题,也办了许多实事,深得群众赞誉,较好地树立了企业的形象。如:去年12月,海宁电视台由于传真机故障,漏播了硖石镇区七台公变停电预告,该中心的人员在晚上9时才获悉这一情况,因无法与电视台有关人员取得联系,责任心驱使他们到停电区域内的单位和用户家中,按家按户上门通知,直到深夜十二时才全部通知到位。二是加强管理,简化流程。我们制订了《用户业扩工程管理办法》和《业扩流程时限经济责任制考核办法》等制度。从申请、查勘到供电方案审批,从用户工程的委托受理到设计安装施工,从工程竣工验收到签订供用电合同,从装表调试到通电,将整个流程细分到有关部门,全部列入业扩流程和经济责任制考核。还及时调整了营业管理网络体系,形成“一条龙”服务营业网点,报装用电一口对外,通过用电营销系统电子传票传递,做到分工明确、工作协调,方便了用户,提高了服务水平。

篇(5)

企业兴衰事关全局,与机关每个人的具体利益也息息相关。全力打造服务企业的升级版,是我区重振雄风、再创辉煌、赢得未来的客观要求和必然选择,也是进一步加强机关建设的自身需要和责任所在。机关各部门和全体工作人员要以xxxx发展大讨论为契机和动力,从全区企业发展的新情况、新态势出发,以发展为己任,用服务去履职,不断丰富服务内涵,创新服务方式,打造服务品牌,奋发作为,争先进位,在服务企业中作表率、当示范,为谱写中国梦的xxxx篇章争作更大的贡献。

入企服务调研报告结束语二

最后,我们真诚地感谢各厂区的富士康工人利用宝贵的休息时间,填写问卷、参加访谈,向我们介绍富士康的各项生产生活管理制度,讲述个人的真实经历与感受,带领我们走进富士康和他们自己的内心世界。是他们赋予了调查报告以内容、重量与实质,是他们使得公众了解真实的富士康成为可能。

入企服务调研报告结束语三

加强引导,拓展各类服务领域。一要积极发展农产品流通服务体系。抓紧研究制定农产品物流发展规划,统筹农产品物流园区、特色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及仓库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广网上订单、拍卖、配送等物流方式。健全农产品绿色通道,大力推动 农超对接 。二要创新农村金融支持体系。进一步拓展现有投融资管理公司职能,放大财政投入效应。鼓励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业务范围向农村延伸,开展支农业务。进一步扩大村镇银行试点,鼓励发展小额贷款公司。继续推行政策性农业保险。开展以集体建设用地、林权、大型农机具为贷款担保抵押物的试点工作。三要完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要借着农村信息化建设契机,整合各类网络资源,加快农村服务网络建设,定期收集和农产品供求信息,不断扩大信息宣传的范围,做到上下信息畅通,确保将信息及时宣传到龙头企业和广大农民手中。同时,要加快农村服务信息点和农村信息员队伍的建设,并逐步联网到村,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以便更好地为农户生产提供系统的信息服务,指导农民尽量做到 以需定产 ,帮助加工企业做到 以求定供 。

入企服务调研报告结束语四

作风上升级,进一步构建服务企业保障,争做企业强后盾。大力加强机关干部作风建设,引导机关干部把服务发展放在首位,与区委、区政府同频共振,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做到小事难事有担当,大事要事有肩膀,喜事好事有气量,建设一支作风优良,能适应xxxx经济发展需要的干部队伍。一要深化作风建设提升年活动,深入企业,按照今年机关联系企业的结对走访要求入企入厂,做到真走、常走、深走,把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变为服务企业的实际行动;二要主动作为,进一步开展 三解三促 活动,力戒消极应付、敷衍塞责,将企业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标准,紧密结合 xxxx发展大讨论 的实际,换位思考为企业排忧解难,努力提高企业对机关服务的满意度;三要严以自律,严格规范行政行为,严肃各项廉政纪律,自觉接受企业的评价和监督,进一步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公布全区行政执法人员信息,探索网上行政执法评价评议制度,引入社会监督评价机制,把机关服务企业工作置于阳光下运作。

篇(6)

XX市行政审批局局长 XXX

根据《中共xxx市行政审批局党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实施方案》的安排部署,把“调查研究”作为一项贯穿始终的重要内容,我按照方案要求,结合工作实际,确定了调研主题,并围绕“行政审批局如何做好市场主体服务工作”这个主题深入企业进行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研的基本情况

按照局党组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调研工作的统一安排,局领导班子先后到我局政务服务大厅、汤泉金融街、碧桂园恋乡小镇、沙河水平口进行实地调研,发放调研问卷,召开了座谈会,与办事群众、我局职工、企业负责人交心谈心,了解办事群众遇到的难点、痛点问题,听取企业对行政审批工作的意见建议,梳理出意见建议6条,特别是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度思考,面对面向广大市场主体询计问策,对下一步行政审批工作的推进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二、调研发现的主要问题

我通过实地调研和与市场主体座谈,总结了四个问题。

1、市场主体建议行政审批局除各分项流程公示外,是否可以将一些类似施工手续整个链条的要件、流程统一公示。

2、房地产开发企业,在立项环节开始到竣工,审批环节较多,建议在规划、土地窗口提高便利性,设置联办窗口。

3、对企业信息登记备案业务,可以在办理审批时直接调取企业信息。

4、定期与企业相结合,解决报批实际困难,做好金牌保姆服务。

以上反映的四个问题建议,综合到一起就是我们行政审批局应该怎么做好市场主体的服务工作。

三、行政审批局如何做好市场主体服务工作

行政审批工作,是文明社会的象征,更是建设法制国家的需要。行政审批服务人员水平的高低,素质的优劣,直接体现着本部门队伍的整体形象,直接体现着政府的形象。

有人认为,行政审批工作千头万绪,要想做到服务对象百分之百的满意,真是太难了。但我认为,在行政审批服务的具体实际工作中,只要能够做到“三个熟悉”,就能把审批工作做好。那么何谓“三个熟悉”?就是熟悉相关法律法规,熟悉业务,熟悉基本情况。

“三个熟悉”中,最重要的就是要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法律法规是我们做好审批工作的依据和来源,行政审批本身就是一项法律制度。当今是一个法制的社会,规范而齐全。如果一个从事行政审批工作人员对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收费审批政策不熟悉,或是对相关的法律法规及上级出台的各类收费政策理解不全面甚至有歧义,那就很容易给审批工作带来被动和失误。作为一名行政审批工作人员应加强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其次,要对本部门的业务熟悉。就行政审批的实质而言,它就是一项程序不变的事务性工作,每项业务都有业务指导指南,都有固定的流程,这就要求我们每个行政审批服务人员对自己本部门的审批事项的流程都要心中有数,包括对审批事项的准备材料有哪些,哪些是必备的,哪些是容缺的,关于自己审批的事项步骤有哪些,审批程序怎么样。再次,要熟悉基本情况,审批人员在受理之后,要了解市场主体办理业务的基本情况,他为什么来办此项业务,在什么情况下来办的此项事项,与市场主体进行交流,征求是否需要延时、预约、上门和代办服务,这样才能给市场主体提供更好更优质的服务。只有做到“三个熟悉”,我们才能做到办事程序规范,工作规范,从而加快办事人员的工作效率,提高审批服务对象的满意程度。

基于行政审批局的特殊工作要求和当前我市行政审批的形式,我作为行政审批局局长就如何做好市场主体服务工作进行了调研,通过调研我想谈几点体会:

1、要立足本职,服从大局,做好市场主体的服务工作。

目前行政审批局是“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窗口统一出证”的办公模式。这就要求我们窗口人员必须要有团队意识,不能各自为政,要团结协作、紧密配合,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更好的服务市场主体,全体职工要深刻领会行政审批局的工作落脚点,就是要为市场主体做好服务,只有人人立足本职,服务大局,才能保证行政审批局运行畅通。

我们局成立以来,承接了原来20几个单位的239项行政许可事项,所以我们的窗口工作人员都要熟知本领域的法律法规、业务技能,因为他是开展工作的硬件保障,办事服务对象来到窗口要能迅捷地为其提供所需服务,且要形式简单,条理清晰,确保服务对象明白无误,避免理解错误而造成损失。对于服务对象提出的疑问,要能有依有据的予以解答;对于服务对象遇到的困难,要能合理指导,帮助解决;对于服务对象的考虑不周,要能瞻前顾后,查缺补漏;对于服务对象的急事特事,要能协调部门,特别办理。保证每位服务对象在来过窗口后都能心里亮堂,省时省力把事办好。如:办事群众来到我窗口咨询项目投资立项等审批事宜,我们就应该首先知道这项目是否符合《河北省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的规定,符合就将立项所需要提交材料逐一讲解,并逐项告知填写要求,然后提请办事服务对象落实,确保无误后,再告知窗口电话,以防市场主体回去后又生疑问,使市场主体打电话咨询即可,不必多跑冤枉腿。

2、要与市场主体进行换位思考,做好市场主体的服务工作。

行政审批工作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利益和社会的民生,要切实解决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工作人员要以勤感人,以情暖人,努力做到窗口人员与办事群众心连心。善于与人沟通,善于化解纠纷也是我们审批局职工应该具备的重要素质之一。当然,首先要防患于未然,与其化解纠纷,不如没有纠纷。要懂得换位思考,准确体会办事服务对象的内心需求,并且恰当给予,这是防患于未然的首要之举。我们行政审批局一直本着创建审批“金牌保姆”服务品牌为目标,就是基于这个思路,令全体工作人员一定要为市场主体提供“保姆式”的周到服务。我们体会到绝大多数服务对象愿望朴实,“只要能顺顺利利把事办完,别刁难,别摔脸子,别多跑腿就行”,所以,对绝大多数服务对只要微笑以待,详细讲解,公正办事,他们就会非常满意。

3、要多措并举,创新服务模式,做好市场主体的服务工作。 

行政审批局要建立、完善行政许可事项的审批制度、程序,明确审批窗口和相关科室的职责,确保审批工作透明、规范;要加强对窗口审批工作及整个审批流程的监督,严格实行审批情况通报制度、督查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等制度,确保全部审批工作按照规定的流程运作,防止行政审批权相对集中后出现权力失控;要持续开展窗口评比评选活动,通过评比形成比学赶超的氛围,进一步创新服务手段,拓展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效率;要继续保持我局的“四项特色服务”(延时、预约、上门和代办服务),让市场主体来我们大厅办事舒心、顺心;要进一步推进电子政务,逐步扩大网上预审、查询、咨询、投诉、求助等行政服务项目的范围,为办件企业和群众提供方便快捷、公正透明的行政许可服务;全部审批事项、办理程序、承诺时间内容对外全部公开,窗口提供所有相关表格的填写示范文本及《办事指南》。

篇(7)

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调研报告篇【一】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的意见》。《意见》科学总结近年来各地推进乡镇改革发展的实践经验,明确提出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的新目标、新任务、新要求,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乡镇政府建设,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重要遵循。

深刻领会《意见》出台的重大意义

《意见》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乡镇政府建设的高度重视和部署要求,对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这是深入贯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基层政府服务能力建设、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等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乡镇工作,多次深入乡镇调研,要求乡镇要把为民服务工作搞好,要以百姓满意不满意为标准改进工作,提高服务水平。我们要深刻认识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推进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

这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然要求。当前,我国城乡基层的社会结构、利益格局和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乡镇日益成为各种利益关系的交汇点和社会矛盾的集聚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是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

这是加强乡镇政府自身建设的内在需要。乡镇政府是我国最基层的政权机关,是国家法律法规政策落实到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执行者,是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提供者,是基层治理的重要组织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镇政府服务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但一些乡镇政府还存在服务理念滞后、服务能力不强、服务机制不健全、服务手段落后、服务效能不高等问题。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增强乡镇政府的服务能力,为人民群众提供精准有效服务。

准确把握《意见》的部署要求

《意见》明确了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我们要认真学习把握。

一是把握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的总体要求。《意见》提出,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和人民群众新期待,准确把握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发展方向,以增强乡镇干部的宗旨意识为关键,以强化乡镇政府服务功能为重点,以优化服务资源配置为手段,以创新服务供给方式为途径,有效提升乡镇政府的服务水平;要坚持党的领导、保证正确方向,坚持改革创新、严格依法行政,坚持以人为本、回应民生诉求,坚持统筹兼顾、实施分类指导;到2020年,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全面提升,服务内容更加丰富,服务方式更加便捷,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基本形成职能科学、运转有序、保障有力、服务高效、人民满意的乡镇政府服务管理体制机制。

二是要强化乡镇政府服务功能。《意见》提出,要加快乡镇政府职能转变步伐,着力强化公共服务职能;扩大乡镇政府服务管理权限,对直接面向群众、量大面广、由乡镇服务管理更方便有效的各类事项依法下放乡镇政府;推进乡镇行政执法改革,推动行政执法重心下移,探索乡镇综合执法的有效形式,开展综合执法工作;统筹乡镇党政机构设置和站所管理体制改革,健全乡镇事业站所管理体制。

三是要优化乡镇基本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意见》指出,要按照区域覆盖、制度统筹、标准统一的要求,加快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进程;改进乡镇基本公共服务投入机制,积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支持乡镇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项目和社会事业发展;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合理划分县乡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建立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

四是要创新乡镇公共服务供给方式。《意见》强调,要建立公共服务多元供给机制,引导多方力量参与乡镇公共服务提供;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由花钱养人向花钱办事转变;提高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构建面向公众的一体化在线公共服务体系;健全公共服务需求表达和反馈机制,强化群众对公共服务供给决策及运营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五是要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保障。《意见》指出,要切实发挥乡镇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坚定正确政治方向,强化政治引领功能,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得到坚决贯彻落实;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符合乡镇工作特点的干部管理制度;改进乡镇政府服务绩效评价奖惩机制,建立科学化、差别化的乡镇政府服务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强化乡镇政府监督管理,推进乡镇政府依法全面履行职责。

切实抓好《意见》的贯彻落实

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加强统一领导、强化协作配合,共同抓好落实。

一是要加强组织领导。各省(区、市)应当结合实际,及时制定实施意见或方案。地方各级党委都应当把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对《意见》实施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分工及时制定配套措施,强化部门协作,形成抓落实的合力。

二是要发挥乡镇政府的主体作用。乡镇政府应当深入学习领会《意见》精神,对照《意见》和上级党委政府的实施部署,从体制是否健全、机制是否完善、方式是否科学、群众是否满意等方面查找突出问题,研究提出改进措施;强化服务理念和责任意识,提升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效果检验推进服务能力建设的成效。

三是要抓好学习宣传。各地各有关部门应当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尤其是关于乡镇政府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的部署要求上来。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对《意见》的宣传解读,促进有关方面全面准确理解《意见》,为《意见》实施营造良好环境。

四是要加强督促指导。各地各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工作的督促指导,推动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尊重地方和基层的首创精神,及时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发挥典型引路作用。各级民政部门要对《意见》贯彻落实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及时向党委政府报告工作进展情况。

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调研报告篇【二】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2015年工作安排,由常委会部分组成人员、工作机构负责人和县人大代表组成调研组,在常委会分管领导的带领下,于2015年5月上旬至中旬对全县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建设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分别深入沿口镇、飞龙镇、卫计局、国土局、县医院、中医院等乡镇和部门,采取召开座谈会、走访调查、实地查看和查阅资料等方式开展了调研,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全县有乡镇卫生院 32所(其中中心卫生院5个、一般卫生院26个、沿口镇中滩卫生院1个),业务用房建筑面积59121㎡平方米,开设内科等常用医疗科室24种,主要医疗设备593台件,开放床位940张,医护人员803人(其中临聘人员225人),执业(助理)医师为306人,注册(执业)护士 198人。主要承担乡镇预防保健、基本医疗、健康教育等农村卫生工作。近年来,县委政府高度重视乡镇卫生院建设与发展工作,按照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要求,加快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对乡镇卫生院实行核定收支、补助缺口的经费保障模式。20112014年,各级财政投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资金 2.12亿元。在相关部门的努力下,通过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和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全面落实医疗卫生民生工程,提高了乡镇卫生院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取得了明显的工作成效。

二、主要成效

(一)基础设施有较大改善。通过积极争取中省建设项目,县财政加大财政投入,2011年2014年投入资金7685万元加强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一是逐步推进卫生院标准化建设。2009年开始,中央下达基建和设备项目资金2100万元,地方自筹资金507万元,用于解决乡镇卫生院污水处理、环境整治及业务用房改扩建(新建)工程。截止目前,已完工交付使用的有万隆中心卫生院、金光乡卫生院等 14个项目。其中烈面卫生院扩建业务用房1100㎡,增加病床30张;乐善中心卫生院新建了门诊大楼1200㎡。万隆卫生院完成1600㎡住院大楼建设,增加病床40张。礼安镇、胜利镇等8个乡镇卫生院完成了住院部建设,建设面积共计6450㎡,共增加病床114张,龙女镇卫生院实现整体搬迁。二是加大医疗设施设备配备。2009年以来,全县争取到中央项目配置大型医疗设备135台件,通过自筹等方式,配备常用医疗设备488台件,5个中心卫生院全部配备了急救车和车载急救设施,一般乡镇卫生院医疗设备也有所改善,保障了医疗业务工作正常开展。

(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稳步推进。2011年起,全县32所乡镇卫生院和515个村卫生室已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严格执行零差率销售政策,覆盖率100%。对取消药品加成后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全面实施基药补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实行竞聘上岗并签订聘用合同,全部实行绩效工资制度。各卫生院不断加强内部管理,优化服务流程,努力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如烈面镇卫生院推行少缴多用、一站式服务和零陪护服务模式,免费复印报账资料,进一步方便了群众。

(三)医疗卫生民生工程全面落实。有序推进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覆盖率100%。截至2014年,累计建立规范化电子建康档案570503份,建档率6.91%;在管儿童40428人,儿童系统管理率95%;在管孕产妇数7504人,孕产妇系统管理率97.44%;在管65岁以上老年人62976人,老年人健康管理率71.6%。全县所有乡镇卫生院均建立了预防接种合格门诊,基础疫苗接种率达到95%以上;在管高血压患者51902人,管理60.12%;在管糖尿病患者人数22332人,管理率50.14%;在管重性精神疾病患者2079人,农村妇女两癌免费筛查、婚前医学检查、爱国卫生运动等工作持续有效推进。2014年落实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2060.45万元,补助农村免费住院分娩 5115人,核补项目资金 255.06 万元,共有7206名孕产妇免费补服了叶酸。

(四)服务质量和水平逐步提高。继续实施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进一步规范基层医疗和用药行为,全县32个乡镇卫生院与县人民医院和县中医院签订了双向转诊协议。组织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单位创建活动、三好一满意活动和医疗质量大比武活动,医疗质量进一步提升。以5.12国际护士节为契机,组织开展了医护技能操作比赛等系列活动,增强了医护人员的责任意识。加强工作规范建设,建立了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办法、医患纠纷规范化处置办法,医疗行为管理日趋规范。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医疗卫生专业人才匮乏。一是医技人员缺口大。2015年1月,全县乡镇卫生院核编826人,实有在编人员578人,缺编248人。按照《四川省20082020卫生资源配置标准》明确我县医疗资源配置标准,目前全县乡镇卫生院每千人口拥有的执业(助理)医师比标准少1.21.7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比标准少1.32.2人。二是高层次人才缺乏,科室人才断层现象严重。全县乡镇卫生院医护人员中高级职称有 13人,占2%,中级职称 78人,占10 %。普遍缺少妇产科、中医、化验等专业人员,既具备基本医疗又具备预防保健服务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特别缺乏,全县所有乡镇卫生院均无公共卫生执业医师,急诊、B超、检验、妇幼防保等技术人才断档,上级配备的一些设备无人操作,调研中了解到,由于没有专业医技人员操作,全县有 16个乡镇共24台设备购买近10年一直闲置。三是人才引进难留住难。在基层工作的卫技人员,在职称晋升、待遇政策等方面与大医院相比受限太大,优秀医疗人员不愿到基层卫生院工作。高职称、高学历的人才很难引进,卫生专业人才招聘条件设置高导致招聘难,医技人员流失多。2010年至2014年全县累计新招聘卫生技术人才316人,流失83人,其中辞职52人,考(调)到县级医疗机构或县外31人。如2014年计划招聘卫技人才40人,实际招聘16人,正式上班的9人,辞职调离的31人,人员出现入不敷出的现状。

(二)基础设施薄弱。一是卫生院土地权属没有落实。全县只有5个乡镇卫生院有土地证,大多数乡镇卫生院现有占地没有确定土地权属。目前全县有4个乡镇属于国有存量土地没有完善供地手续,有10个乡镇属于租用集体土地建设,无法确权。有10个乡镇在建项目申报的土地未得到落实。已立项建设的21个项目中有16 个乡镇因土地权属问题未落实没有办理开竣工手续,没有进行项目验收和审计,共计830.22万元项目资金无法拨付。二是医疗业务用房不足。按照乡镇卫生院应该配备的床位标准和达到的建筑面积,目前,全县有清平卫生院、赛马镇卫生院等24个乡镇卫生院未达到标准。如沿口镇卫生院服务人口12万人,占地面积仅0.384亩,业务用房1135平米,人平仅占0.009平米。三是医疗设备欠缺,按照乡镇卫生院基本设备装备标准要求,目前只有5个中心卫生院设备配置比较齐全,其他卫生院配备都不齐全,已有的生化分析仪、血球分析仪等主要医疗设备已配备10多年时间,陈旧老化,正确性、可靠性难以保证。有一半以上的乡镇卫生院尚未配备彩超、救护车和急诊急救设备,如赛马镇卫生院由于没有生化检验仪,为了业务的开展将该项目外包南充某医药公司开展。四是大多数乡镇卫生院没有污水处理、医疗废弃物处理等配套辅助设施。

(三)服务能力有待提升。 一是基本医疗服务能力低下,卫生院医务人员对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能力、合理用药不能满足群众的健康需要,科室设置单一,外科、产科诊疗能力太弱,目前仅有2个中心卫生院和3个乡镇卫生院能开展产科服务,极少数卫生院可开展外科手术,医疗服务现状与群众健康需求存在一定差距,与常见病不出村、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的总体目标有较大差距。二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急需提升,尤其是慢性病管理、妇幼保健、重性精神病管理等服务能力急需提高。村卫生室的医疗条件、防保功能和乡村医生的专业技术水平比较落后。三是乡级卫生院发挥医疗卫生三级网的枢纽作用不够,特别是急救转诊能力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比较弱。四是激励考核机制不科学制约服务能力的提升。2011年3月,乡镇卫生院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后,县政府建立了乡镇卫生院经费保障制度,县财政局根据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入支出情况核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支差额,按收支差额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财政补助,这就形成了奖懒罚勤的现象,导致乡镇卫生院缺乏积极主动作为的思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全部实行绩效工资制度,对不同的工作岗位承担不同的工作量,没有细化的考核标准,职工收入趋于均等化,吃大锅饭的情况比较突出,导致医技人员滋生出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不良情绪。医疗卫生行业的特殊性要求全天24小时和节假日必须值守,八项规定实施后,取消了所有的值班费和夜班费,基层医务人员的工作变得消极,技术上不求上进,得过且过,钻研业务的风气不够浓厚。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的提升。

四、工作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医疗人才队伍建设。创新考录机制,探索建立统一招聘和自主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放宽招聘条件,为优秀人员建立多方进入的绿色通道;加大对公共医疗和乡村专业医护人员的培训力度,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建立村医退出机制,努力解决村医养老保险的问题,逐步将热爱卫生工作,有意愿到基层服务的专业人才补充到村医队伍中,补实乡村卫生服务能力的网底。制定出台人才队伍建设长效机制,鼓励优秀医护人才到乡村工作,对长期在基层工作的医护人员在职称晋升、业务培训、待遇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对偏远乡镇卫生院的医务人员实行特殊津补贴,并提高工资标准,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走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