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教学原则

教学原则精品(七篇)

时间:2023-02-20 19:11:57

教学原则

教学原则篇(1)

2、教学原则对教学规律的反映不同于教学原理。这种反映不是对教学客观规律的直接反映,这种反映取决于人们对教学客观规律主观认识的深刻程度,从而对教学原则的研究表现出了一种“众说纷纭”的现象:

第一,在同样的教学规律面前,提出了不同的教学原则。

第二,由于对同一客观的教学规律认识不同,因而提出的教学原则也不相同。

教学原则篇(2)

【关键词】高中化学 教学原则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09.115

高中化学有属于理科的逻辑,学生需要按照逻辑思维推理出化学式或化学反应式;高中化学有属于文科的文字性,学生需要花大部分的时间去熟记每一个化学元素、化学物质的性质等等。因此,高中化学的教学工作必然是复杂的。在面对复杂的高中化学教学时,也必然要遵循多种原则。下面笔者将从五个方面解释高中化学教学原则。

一、照护教学原则

对于高中生来说,高中化学仍然是一门相对陌生的学科。即使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化学,但是相比初中化学而言,高中化学无论在理论知识方面,还是在实验操作方面,都将对学生有一个高标准。对于高中化学的学习,学生充满了好奇和担心。作为高中化学教师,为了保证今后的教学工作顺利进行,我们首先应该帮助学生消除思想上的顾虑。可以选择聊天的方式,帮助学生从侧面了解化学的学习。也可以让已经毕业的学生向学生讲讲学习化学的感受和心得,让他们提前的感受到学习化学的氛围。照护原则就是让教师在高中化学的起始阶段对学生多一点关注和照顾,帮助学生建立学好化学的信心和决心。这样的开始才能为今后的化学教学工作和化学学习创造机会。

二、适度教学原则

做事有尺有度,有张有弛,才更有伸展空间。就目前高中化学的教学形势而言,高中生接受到的更多的是填鸭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少顾及到学生的感受和想法。他们将化学知识按照教学大纲要求进行安排,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讲解。教师更为看重的是教学进度和教学任务,然而学生才是学习的主要元素。他们是否真正地掌握了知识点,明白了化学反应原理,这些才应该是化学教师更应该关注的。适度教学原则要求教师按照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进行教学。教学任务和大纲固然重要,但是教师应该有更为远见的目光。让学生牢固掌握化学基础将会为今后的化学教学做好铺垫。高中化学中还存在一个问题就是教师的题海战术。为了让学生更为熟练地运用知识,为了提高学生的分析做题能力,更多的教师选择了在课后为学生安排很多的练习题。这些练习题虽然能够达到一定的目的,但是它同时也给学生带去了更大的压力。高中阶段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倍感压力,为了赶上老师的步伐和思想,为了追求梦想,他们选择了去完成教师给的任务。但是这样的教学到了后期必然会让学生感到厌倦和繁琐。适度教学原则提醒教师应该安排适度的课后练习。课后练习不在于多,而在于精。一种类型的题,让学生懂得分析方法和来龙去脉比做成千上万的题更为重要。这才是学习掌握知识最为本质的方法。适度教学原则还要求教师进行适度的教学讲解。高中生已经逐渐地走向成熟,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方式。为了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进行适度地讲解,留下部分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自行学习,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又能引起学生的求知欲。并且高中化学知识不完全是逻辑性的,它其中有许多的文字讲解。给时间让学生去学习、理解这些知识,自我的理解会让学生对知识点印象更为深刻。总之,适度教学原则让教师在教学内容、课后安排、讲解方面都应该注重适度,只有这样,才能让化学教学更为学生接受。

三、注重心理原则

在高中教学中,教师关注的不应该仅仅是学生的知识、成绩,还更应该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只有身心健康地发展,才能让学生成为综合型的人才,才能保证他们将来为社会所利用。因而,在进行高中化学教学的同时,请教师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高中生已经逐渐走向成熟,对于各种事情、人物、现象,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方式和应对方式。但是经验尚浅的他们在面对有些问题时总会感到不安、焦虑,这就必然会影响学生的学习。作为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问题的眼睛。观察学生的行为、品性与平时有什么反差,注意学生近段时间的学习情绪有无变化。当我们发现学生的问题时,同时也要做好保密工作。理解学生的心理,从学生的思考角度帮助他们分析问题,然后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学生的心理发展需要一个正确的方向,也需要正确的理论指导。所以即使是作为化学教师,我们也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养,让专业的、正确的知识指导我们更好地教导学生。良好的心态是学习的一剂良药,保持良好的心态,让学生快快乐乐地学习、成长。

四、整体教学原则

化学是理论与实践联系相当紧密的学科,整体教学原则就是向教师强调理论知识与实验相结合的重要性。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大多数的教师对化学实验的重视不够。在他们看来,重视高考中理论知识的考核才是硬道理。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让学生掌握解题技巧,才有可能让学生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但是教师忽略了学生的实践能力锻炼。现在社会上需要的人才不仅仅是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更需要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化学实验可以让学生学到很多其在化学理论课上无法学到的东西,如,它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能练就学生胆大心细的性格,能筑成学生团结互助的精神,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能辅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由此可见,化学实验的操作是十分有必要的。整体教学原则主要是向教师强调化学理论与化学实验的结合,总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请教师重视学生的整体发展。

五、人情主义原则

教学原则篇(3)

1 设置问题要有创新的原则

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计,反映教师创新的思想。评价教师课堂教学,一是观察是否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课堂上教师不断设疑,提出问题,学生提出问题,整个课堂充满问题。二是教师对问题的设计要有开放性、探索性,要燃起学生积极思维的火花。三是提出的问题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实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改变学习方式。

2 教学环节要科学的原则

教学环节的设计是教师对教材的再创作,课堂上的创新要通过教学环节体现。教学环节的设计要渗透多种情境创设,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一是条理要清晰,科学地引导学生通过旧知识发现新知识,恰到好处地设疑,启迪学生思维。二是课堂目标的设计要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重点把握的是否准确,难点是否分散突破。三是课堂节奏适度,留给学生的时间要充足,让学生有动手、动脑、互动的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表现自己,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培养学生对数学课的积极情趣。

3 学生主动参与的原则

《数学课程课标》要求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课堂上要主动观察学生对学习数学的情感与态度,由学生学习态度来评价教师的教学。一是看学生在课堂上是不是精神饱满、充满自信。教师设计问题,学生是否发表不同见解,发现新问题。二是学生要把自己所获取的课外知识渗透到课堂中,把其他学科知识、生活实际渗透到课堂中。三是学生在课堂上是否积极主动获取新的知识。

4 教法改革突出的原则

学生的学法要靠教师的教法来引导,教师教法陈旧,学生的学习方式很难改变。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一是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教师是导演、观众,学生是演员。二是教师要有较强组织能力,要有“放”有“收”,合作交流,不是乱作一锅粥。三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特别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要有创造性。四是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实现教学效率的提高和学习效果的改善。但不能代替板书,板书是给学生最好的示范。

教学原则篇(4)

(一)体育教学目标从增强体质、传授“三基”向综合教学目标转化。

传统的体育教学目标,强调传授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技术,已不能适应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现代体育教学的目标既要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促进身心全面协调发展,掌握体育与保健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提高自我锻炼和自我保健的能力。又要培养体育情感,发展个性才能,打好终身体育锻炼、良好卫生习惯的基础和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坚毅顽强、竞争进取等良好的思想品质与心理素质。新的教学目标一方面坚持增强体质,传授“三基”,一方面指向人格的整体教养。

(二)中小学体育教学是基础教育的一部分。

体育教学主要是为学生将来能为国家健康地工作打基础,我们眼下的学生要在未来的社会中生存,我们现在为学生设计的发展目标要经过一定的时间,甚至若干年后才能成为现实。所以,体育教学不仅有眼前的效果,还有长远的效果,而长远的效果对学生的意义更为重大。中小学体育教学都是帮助学生完成全部发展过程的一个阶段。近年来,终身体育的思想进入学校。要使学生成为终身体育的锻炼者,最根本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终身从事体育活动的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中小学阶段对学生终身体育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学校体育教学方式的高质量轻负荷方向发展。

现在人们不再去追求那种大运动负荷、出力大、流大汗的体育运动方式,中小学生不喜欢运动负荷过大,和比较难学的体育技能技术,而希望高雅轻松,简单实效的体育运动方式。因此,高质量轻负荷是当代学校体育教学发展的新趋势。

(四)体育教学是师生复杂的双边活动。

体育教学和其他学科教学一样是一个复杂的师生双边活动过程。师生双方在行为、态度、情感以及其他心理方面产生能动的相互影响,使青少年学生能够在学校阶段认识体育,真正获得体育乐趣的体验,从而持之以恒。

(五)体育教学成绩的相对性。

按教育测量的观点,一次体育技能技术的测验对学生的真实水平来说,仅仅是一次抽样。体育成绩只能反映一定时间、心理、环境条件下学生真实水平的一个方面。全面地看体育教学质量的优劣应在于学生的知识、技能、技术、身体的健康和非智力因素是否都得到了发展。

体育教学过程中要严格地按规律办事,实现科学化必须构建以下新的教学原则体系来适应体育教学的改革:

(附图{图})

这个体育教学原则体系,是由体育教学目的和规律引伸出来的,每条原则都有针对性,贯彻实施这些教学原则对体育教学过程能起到调节、控制、指导作用。

一、体育教学的教养和教育统一性的原则。

体育教学的教养和教育统一的原则,要求体育教师全面正确地规划体育教学的教养和教育任务并使其具体化,其中包括原先的“身体全面发展原则”的要求及指向人格的教养目标。依据这一原则所规划的体育教学的教养和教育目标是检查和评价教学效果的主要标准。

二、终身体育和发展性的原则。

体育教学中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满足他们的体育需要;要使学生获得快乐、积极的情感体验;要使学生不拘泥于传统的体育教学的知识传递形式,加深对体育原理的理解和运动体验、发展个性、活跃身心;要培养学生自律、自强、自信和自我发展。

三、高质量轻负荷的原则。

高质量轻负荷是指体育教学过程中,以保证健身强身效果为前提把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调节到最佳状态的体育运动方式使学生心理得到满足,行动变得轻快,使学生既发展身心,又掌握体育科学的知识、技能和方法。

四、师生双向积极性的原则。

体育教学的教和学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教师的教起主导作用,它表现在教学方案的执行和教学过程的调节和控制上。学生的自觉性取决于教师的指导、传授、调节和控制以及自我的调节和控制。教学的最优化来自于师生双向的积极性。

教学原则篇(5)

关 键 词:古筝教学 科学性 情感性 技术与文化 教育性

所谓教学原则就是:“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指导原理,它是人类在长期教学实践活动中所获得的经验的科学总结,具有高度的概括性。”①这种阐释对音乐教学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古筝教学是通过培养学生的演奏技能,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创造力和表演能力的艺术教育活动,它是以训练古筝演奏技术为教学内容的特殊音乐教育活动。由于古筝的教与学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便形成了它特有的教学特征。长期的古筝教学实践证明:古筝教学必须建立一个符合古筝演奏特点及培养目标的规范化教学系统,作为音乐教育中一部分的古筝教育同样遵循着一定的教学原则。

一、教学方法的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就是人们依照古筝的演奏特点,经过长期的实践提炼出来的,对古筝演奏技法的教学经验的总结。例如,古筝演奏中肩部、上臂、肘、前臂、手腕、手指等方面的演奏规范。科学性原则也体现了音乐艺术的特征。“音乐艺术的构建既是物质的一种有序运动,又是人类社会的心灵折光。这两方面都反映了客观世界的某些规律和真理。所以,音乐本身是具有科学性的。而作为以音乐为内容的教学活动,其科学性就更为突出了。”②古筝教学是一种技能性的艺术教学活动,其科学性也尤为突出。

教学方法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古筝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演奏水平以及将来在古筝演奏方面的发展。科学的教学方法会使学生的学习效果事半功倍,那么,对古筝学习者应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使其喜欢古筝并主动学习古筝呢?笔者结合多年的古筝教学实践提出几点个人见解。

第一,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指导的教学原则。兴趣是“人对事物或活动所表现出来的积极、热情和肯定态度,并由此产生参与、认识和探究的心理倾向。兴趣是引起和维持注意的重要因素,对感兴趣的事物人们总会主动愉快地去探究它,使活动过程或认识过程不是一种负担。”③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学生进行学习和研究的精神力量。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大量的事实表明,当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时,其主动学习古筝的积极性便会提高,这时学习者会伴随着一种积极、自发的注意倾向,而这种注意倾向所体现出来的热情将会鼓舞着学习者愉快地学习。因此,在古筝教学中应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作为重要任务。

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要注意教学内容选择的科学性,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个人条件,正确地选择好教学内容,始终保持学习者的学琴兴趣,在初学阶段,古筝学习者可能会对纯技术的枯燥乏味的练习曲感到厌烦,这时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进度选择一些旋律优美、简单易学的小曲作为教学内容,这种把技巧性融入旋律优美、形象鲜明、短小精悍的乐曲的教学内容可以激发学生的学琴兴趣和热情。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一些艺术实践增加学生的学琴兴趣。如采用小型音乐会、音乐观摩等方式让学生参与进来,这时教师的教学要以表扬和鼓励为主,让学习者在演出中体验成功,为今后奏出美妙动听的琴声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古筝学习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古筝教学中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教师和学生切不可急于求成,拔苗助长。尤其是当今的音乐考级,许多教师和学生专注于高级别的曲目而忽视了学生基本功的练习,这种教学势必会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由浅入深地进行古筝教学。例如,右手手指勾、托、劈、抹、挑等富有弹性的拨弦和左手揉、按、滑音间等变化无穷的按弦动作等技术的循序渐进的学习;右手的演奏要注意基本手型的规范,当手型规范后再逐渐加入左手的练习;手腕手臂的放松;在节奏音型的选择和技能技巧的安排、练习曲与乐曲的选择方面都要由浅入深。教师还要“量体裁衣”,因材施教,做到教学的目标明确、步骤清晰,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古筝演奏技巧的学习。

二、情感性原则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给人的情感的投入比其他艺术有力得多,它能直接更加有力地进入人的情感世界。音乐中的情感表现是通过一定的逻辑关系的有序的音符和音乐要素的组合,将演奏者自己对乐曲、作者的理解贯注其中并予以充分的表现来完成的。

古筝艺术是一种时间的艺术、听觉的艺术、抽象的艺术。在古筝演奏中,有的演奏者在音准、节奏、速度、力度大体正确的情况下,却给人以缺乏神韵、平淡无情之感。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缺乏对古筝作品的产生背景、创作者、作品风格、意境以及情感内涵的认知。在古筝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情感启发与培养,学习古筝的初始阶段就要注意这方面的引导。因为感情表现是发自内心的,与个人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审美习惯等都有着紧密的关联,情感表现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去不断感受和体味。因此,在实际的古筝教学中,如果教师只注重学生的技术层面的训练,而忽视音乐情感的启发和培养,则会造成学生的演奏平淡乏味的结果。情感启发和技术的学习是同步进行的。古筝教学必须尊重和运用音乐长于抒发感情,激发感情的特点,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古筝的音乐文化内涵蕴含较深,要想把握古筝的情感内涵和表现是有一定难度的。每部作品都表达一定的思想情感,如何把古筝作品中的情感挖掘并表现出来是古筝教学必须遵循的教学原则。

第一,在古筝教学中首先要注意选择情感高尚、健康的古筝作品,而不要选择那些情绪萎靡、消沉的音调作为教学内容。这些内容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生理成长的需要,选择那些热情、活泼、欢快、雄壮为情感基调。

第二,教师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作品,体会音乐作品的内在意境,尽量将音乐语言中无形的东西形象化、具体化。如在学习古筝曲《寒鸦戏水》中,教师要先把乐曲的意境描述给学生,筝曲以委婉清雅的旋律,明快清新的节奏,生动细腻地描绘出一群寒鸭嬉戏于波水细浪间的情景。教师还要介绍全曲的结构以及各个段落之间的情感表现。在学习演奏古筝曲《渔舟唱晚》中,教师要向学生讲解该曲的两个部分的表现情景,即第一部分的优美宁静的旋律所表现的“晚”的静谧和“唱”的自得;第二部分则是勾勒出一幕喧闹欢快的“近景”。

第三,教师的富有情感的演奏对培养学生的情感表现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在示范演奏时,要尽可能做到用丰富的情感表现手段,去解释每一个乐句的美感。教师可用浅显易懂的生活化语言来描述音乐的情感意味,也可以用充满文学或感情色彩的语汇来描写乐曲中的画面,或将乐曲内容故事化,音乐知识趣味化,指法练习形象化。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的听觉、视觉和想象三者充分结合起来,即教师到位的演奏示范动态把优美动听的音乐和形象生动的语言同时进行,可以达到融音乐、演奏入情、景之中的效果,不仅使学生领略演奏的魅力,还可以加深情感的体验,在潜移默化中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感悟和想象力。例如,在学习演奏古筝曲《战台风》的第二部分中,这一部分是描写剧烈的台风袭击的画面,演奏手法采用了左右手在筝码两侧反向刮奏、扣摇等技法来模拟台风的呼啸。在模仿台风的演奏时,要体会那种由远至近,由慢渐快的风速,这就要求教师在演奏这一部分时的情感的恰到好处的表现。当然,要做到情感表现,教师本身必须有足够的音乐观察力、感受力,必须敏锐感知音乐中流露的情感和流动的美。

转贴于 三、技术与文化相统一的原则

我们知道,音乐是一种文化,音乐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必须与其产生的文化土壤发生关联才能发展。许多音乐教育家都阐述了音乐教育应从“音乐艺术作品”转向“文化中的音乐”的观点。美国多元智能专家加德纳在考察中国艺术教育后得出的印象是:“中国教育家相信,教育应从基本功训练开始,而美国教育家则认为教育应以启发创造力、想象力为开端,美国艺术教育的长处在于,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来探讨不同元素来发展创造潜力,危险在于他们所掌握的技能往往不能保证他们达到目的;而中国音乐教育能保证学生均取得一定的能力,但当他们掌握一定技能后,他们可能没有欲望和想象力运用他们的能力创造有意思的作品。”④这说明只注重技术的学习会遮蔽学生的创造力的发挥。这在古筝教学中也是如此。

长期以来,技术至上、重技轻艺的思想一直主宰着古筝的教与学。这种教学使得学生在演奏中呆板僵硬,我们知道,毫无文化修养的古筝演奏者是很难正确诠释和演绎古筝作品的,这就像一个外科医生,只是机械地做手术,把音乐分解得支离破碎,失去了音乐最本质的东西——情感。因此,古筝教学中需要把音乐置于文化的大背景中去感受体验,教师在教学中要分析古筝作品的文化内涵,引导学生通过文化去感受和诠释古筝作品。譬如,在学习古筝曲《闹元宵》时,教师要向学生讲解河南人性情直爽、声调铿锵的特点与此曲的关联,河南语言高亢而突降,在《闹元宵》乐曲清新明朗的引子中,一串长刮奏出明亮的旋律,委婉深长的按滑音的徵音上就奏出从变徵到徵,从角到徵,从徵到角等音韵效果;在演奏《寒鸦戏水》中,演奏者了解潮州筝与潮州音乐以及潮州文化的关联。如潮汕地区的语言音调对潮州筝的影响,即潮汕地区的平和的语言音调形成了潮州筝的音程跳动不大,按滑音的起伏变化细腻微妙,风格较为文静而又流畅华丽、旖旎迷人等特点。

在古筝教学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学习中国的民族文化,包括中国的民歌、戏曲、说唱音乐以及少数民族的音乐等。让民族民间音乐旋律和节奏的美留在演奏者的脑海中,感受并了解人类丰富而源远流长的文化遗产,激发他们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兴趣。将古筝学习和中国民族音乐以及中国传统文化融为一体,真正做到技术与文化的统一,对于提高古筝演奏者的文化修养和正确诠释古筝作品,以及情感表现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教育性原则

音乐和教育都是文化中的一部分,都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范畴,具有强烈的时代精神和鲜明的思想倾向。音乐教育具有传承文化的功能,从这个意义上说,古筝作为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民族乐器,它承载并积淀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学习古筝并非仅仅是学习其演奏技巧,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技巧的学习去了解和诠释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包括中国传统的文化哲学、审美心理方面的知识。而这些知识的学习又会反过来教育古筝学习者增强对本民族音乐文化及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因此,古筝教学中的教育性原则是我们不能忽视的重要原则。这就要求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古筝教材内容的选择要注意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统一的问题,教材内容的选择要注意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关联,如选择思想性强、艺术性高的《高山流水》《三十三板》《西江月》《渔舟唱晚》《浏阳河》《山丹丹花开红艳艳》等作为学生学习古筝的必学曲目。

第二,教师要引导学生挖掘古筝传统曲目中蕴含的深厚的文化底蕴,把古筝曲目和一定时代的文化联系起来,通过对不同古筝作品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古筝作品的表现内容进行分析。例如,在学习演奏古筝曲《渔舟唱晚》中,教师要向学生讲解该曲是一首古典风格的作品,它引用了唐代王勃《滕王阁序》中的“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佳句为题,描绘了在夕阳西下时,渔人愉快的劳作和荡桨归舟,歌唱丰收的情致。这样的教学使学生在古筝学习中感知和熟悉中国的传统文化。

结语

科学性原则、情感性原则、技术与文化相统一的原则、教育性原则是古筝教学中所遵循的基本原则。科学性原则是古筝学习规范化及激发学生兴趣的前提,情感性原则是古筝演奏中音乐表现力的基础,技术与文化相统一的原则是古筝演奏更上一层楼的保证,教育性原则是传承和发扬民族音乐文化的根基。所以说,这四个原则有着各自的特点和实际意义,它们之间是不可分割并相辅相成的,并共同指导着古筝教学的规范化。

注释:

①曹理.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145页.

②同上,第148页.

教学原则篇(6)

一、从认知规律出发,坚持适时性原则

机械制图作为专业基础课,虽不同于数、理、化等基础学科,但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从知识体系入手,遵循认知规律,让学员先掌握国家标准、投影知识、投影原理、作图方法等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力,没有一定投影及作图基础知识作铺垫,即使有再先进的条件,也难以达到预期教学目标。因此,在机械制图教学过程中,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首先必须把握好“适时”性原则。例如:在讲授投影原理时,先用幻灯提供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两种形式的图,借助于幻灯本身即为投影中心,让学员充分观察,得到感性认识,进而再出示挂图或播放录像,从而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获得理性知识。如果一开始就采用挂图、录像等,不论放出多么动感的镜头,都不能达到上述效果。再如:在讲述三视图投影规律时,因学员的空间想象能力尚未建立,教者可利用教室为三投影面体系,把黑板作为V面,把地面作为H面,把学员方位的右墙作为w面。将简易的木模托在手上,通过教者引导,启发学员思考,综合分析木模相对于三个投影面的位置关系、大小关系、方位关系等等,然后假设将其展开摊平,进一步研究其投影特性,此时为了使学员能够更直观地掌握从空间到平面,再由平面到空间的演变过程,要求学员每人手上拿一个简易的模型,如笔(作线)、三角板(作面)、橡皮(作体)、书(作三投影面体系),观察比较,让学员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在此基础上运用电教媒体放出三投影面体系,由物体、视图总结出三面投影的规律。这种由感性到理性的教学方法,能使学员知识掌握牢、印象深,而且学员的主体作用也能得到充分发挥。如果直接运用多媒体课件分析得出结果,强迫学员培养学员的动手能力,开发思维潜力。先通过录像给出各种连接形式的实物画面及钻孔、攻丝的工艺过程,让学员从录像中了解工艺过程,再由挂图给出规定画法,并从中了解视图画法细节,形成连接图。师生似乎在共同享受着安装机器的一种乐趣。然后,采取讨论法讲授螺栓连接的规定画法,并利用活动挂图改错,使学员在理解的基础上真正掌握规定画法。因螺柱连接、螺钉连接的内部结构相类似,故在讲解规定画法时,直接利用活动挂图对其连接图进行改错。归纳小结时,参照模型师生共同总结其工艺过程,利用课件让学员重点比较三者规定画法的异同,力求使学员较好地掌握螺栓、螺柱、螺钉三种规定画法,通过测试,其教学效果令人满意。实践证明,着眼于从教育对象的可接受性,适度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三、从学科特点出发,坚持适当性原则机械制图教学既有直观性,又有抽象性,必须充分认识学科特点。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适当运用多媒体优化组合,当用则用,不当用则不用。所谓“适当性”,即用在“精彩”之处,用在激发学员兴趣、有利于突破重点、强化重点之处,用于有利于内化教学内容之处。切不可以单一多媒体为中心设计教学过程,如果图形式、搞花架子,其效果是画蛇添足。如在讲授组合体视图的画法时可以采用图像型与实物型组合的方式。教者在分析组合体视图时,先利用学员按三视图尺寸自制的“橡皮泥”模型,师生共同分析组合部分的相对位置,组合方式。但对于相对复杂或模型未能表达清楚的组合部分,可运用CAI解决难点,由相应的三维立体图引导学员的思维,甚至可以进入其内部进行观察,研究哪儿有线,哪儿无线?从而进一步开拓学员的思维,拓展学员的思维空间,增强学员的空间想象力,能够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若不恰当地运用CA1分析组合体时,教者成为CAI课件制作者和操纵者,忽视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淡化直观教学,不注重培养学员的形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课堂教学效果只能是事倍功半。因此,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时必须“适当”地与传统教学方法相互渗透,扬长避短,相辅相成,才能使机械制图教学达到致臻致美的理想境界。总之,现代化教学手段有其无比的优越性,但即便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时,仍必须尊重学员的主体性、创造性,注重师生之间的合作、交往等人文性,保持信息传递的双向性,保证多媒体播放进程与学员思维进程的一致性。为此,在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过程中,必须坚持“适时、适度、适当”的原则,这样才能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落到实处。生吞活剥地接受理论,学员也许会由于动画的闪烁引起大脑皮层的~时兴奋,但知识掌握不牢固,从而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由此可见,从认知规律出发,坚持适时性原则,掌握火候运用多种媒体,则能改善课堂结构,优化制图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过早使用则欲速不达,过迟则优势不能充分发挥,从而使现代化教学手段只能成为装饰而已。

二、从教学对象出发,坚持适度性原则

现代教学手段的广泛应用,给我们机械制图教学方法的改进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但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还必须从教育对象的实际出发,坚持“适度”性原则,即从学员可接受性入手,不要低估或超越学员的接受能力。笔者曾做过试验,对同一内容“螺纹紧固件”采用三种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教学效果大相径庭。第一种方法充分利用模型,一边展示模型,一边讲解,一边画图。由于学员们对于常见的三种螺纹紧固件的工艺过程不太了解,再加上模型不能充分表达连接件的内部结构,即使教者讲得很认真,但学员听起来仍很吃力,课堂气氛比较沉闷,课堂测试中一部分学员不清楚这三种紧固件是怎样连接的,教学效果不理想。究其原因,这种典型的“填鸭式”教学,忽视了学员的可接受性,很难生动、直观地表达其工艺过程和内部结构,教者未能适应注重对学员知识技能的培养。第二种方法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通过多媒体演示各种连接形式的实物画面及钻孔、攻丝的工艺过程。为了使学员能够较好地掌握工艺过程,对立体图进行透视、旋转、剖切,观察其内部结构,并同步讲解其工艺过程和画法中的注意事项,整个课堂上几乎全部采用多媒体授课,教者没有任何板书。虽然这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激发了学员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员的学习积极性,但是在课堂测试时有相当部分学员只了解工艺过程,不能正确画出连接图。究其原因,完全依赖多媒体,教者指指点点,学员可望而不可及,而且学员看大屏幕时问较长,大脑皮层兴奋程度受抑制,造成疲劳。可见整个课堂仍然没有坚持以学员为主体,过度运用多媒体,未能注重学员绘制技能的培养。第三种方法是对前两者进行扬弃,教者围绕教学目的正确引导学员,不失时机地培养学员的动手能力,开发思维潜力。先通过录像给出各种连接形式的实物画面及钻孔、攻丝的工艺过程,让学员从录像中了解工艺过程,再由挂图给出规定画法,并从中了解视图画法细节,形成连接图。师生似乎在共同享受着安装机器的一种乐趣。然后,采取讨论法讲授螺栓连接的规定画法,并利用活动挂图改错,使学员在理解的基础上真正掌握规定画法。因螺柱连接、螺钉连接的内部结构相类似,故在讲解规定画法时,直接利用活动挂图对其连接图进行改错。归纳小结时,参照模型师生共同总结其工艺过程,利用课件让学员重点比较三者规定画法的异同,力求使学员较好地掌握螺栓、螺柱、螺钉三种规定画法,通过测试,其教学效果令人满意。实践证明,着眼于从教育对象的可接受性,适度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教学原则篇(7)

【关键词】数学教学 启发式教学

The heuristic principle and mathematics teaching

Tian Tao

【Abstract】The mathematics concepts are very nonfigurative, the inferential logicality is very strong and the basic calculating methods are various, so lots of vestibule school students feel mathematics very difficult. In order to get a better teaching effect,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choose correct and effective method of teaching. Applying the heuristic principle can mobilize students’ enthusiasm and self-conscious quality, can advance their ability to think independently and digest knowledge and can improve their ability to analyze and solve problems.

【Keywords】Mathematics teaching Heuristic method of teaching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技校开设数学课主要为学生学习专业理论和掌握操作技能奠定基础,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学习数学达到开发自身智力的目的。

数学课概念抽象,推理逻辑性强,基本运算方法繁多,许多技校学生都感到很难学。为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正确地选择切实可行的授课方式、方法是非常重要的。运用启发式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促进他们独立思考、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启发式教学的本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揭示矛盾,使他们产生欲求明白而不得、想说又说不出的思维情境,学生被激发,在跃跃欲试的心理状态下积极进行思维活动,进而在教师的指引下解决矛盾,获得新知识,提高能力,发展智力。因此,启发式教学必须是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求知欲,启发思维,启发学习方法,启发解决问题的途径。

2.合理设计教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围绕教学目标和要求给学生点关键、提线索、造情境,启发他们的思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去领悟和解决问题,在教师的诱导下积极思考,不断发现矛盾、解决矛盾,按教师创设的问题,顺藤摸瓜,逐个迎刃而解。例如,在诱导公式一节可以这样安排,教师先用单位圆法推导出-a与a的三角函数关系,再由三角函数的概念推出a+2kπ与a的三角函数关系,让学生形成一定思维方向后,在提示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自己用单位圆法推导2π-a与a的三角函数关系。整节课教师一直在讲授和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运算推导,但那是在引导学生思考,向学生提供线索,启发学生解决问题的途径。

3.利用比较法。对比的方法是逻辑思维的方法,经常在教学中使用比较,有利于启发式教学的开展,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利用比较法引导学生对若干内容进行积极思维,并通过在思维中分离出各内容的特点,通过这些特点分析它们的异同和本质联系,从而起到归纳总结及推理的效果。数学课本中以函数为主要线索贯穿每二、三两章,学习了指数函数、对数函数、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等五种函数。每个函数的性质都包含图像、定义域、值域、最大值、最小值、单调性等内容,在教学组织上应用函数的性质为主线来开展。例如,在进行对数函数的教学时,先用提问形式复习指数表达式与对数表达式的转换关系,从而分析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的转换关系,从而分析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的反函数关系,再用反函数与原函数的对称关系做出对数函数的图像,然后分析对数函数的性质,最后将这些性质与指数函数的性质相比较,再次印证它们的反函数关系。整节课以反函数为线索,通过比较法启发学生思维,既学习了对数函数的性质,又复习了指数函数,并且进一步加深了对反函数的认识,起到了温故知新的作用。

4.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现在技校学生水平参差不平,要启发学生的思维就必须在教学中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以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例如提出要求回答“是什么”的判别型,回答“怎么样”的描述型,回答“有哪些不同意见”的创造型。其中第一种主要针对水平较低的学生,第二种要针对水平中等学生,第三种主要针对优等生。例如,在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一节可以拟定以下一些问题,“什么是任意三角函数”、“怎么样求任意角三角函数”、“为什么三角函数有正负值”等,并选择在适当的时候提出。

另外,在解题时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水平一般的学生要求能用常规方法解题,而水平较好的学生则启发其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

5.利用直观教学。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因此教师更应该深入研究,挖掘它具有直观性的内涵,以利于更好地启发学生思维。函数图像是直观性教学的工具,平面坐标系内每一个点对应有不同的坐标(x,y),从方向与大小的关系教学中先让学生掌握这一种直观的思维方法。然后在分析函数性质时灵活运用。例如,分析正弦函数y=sinx的性质,在(-π/2,π/2)内从上升,则可直观地分析x值增大轨迹向上升,所以在该区间内函数为单调函数,而同理分析在(-π/2,3π/2)内从上升到下降进行了一次转折,最高点为(π/2,1),因此在此区间内最大值为1。由此可见,我们可以利用函数图像的上升下降及对称性,引导学生思维,直观地分析函数的性质。

6.激发学生注意力。开展启发式教学关键在于引导学生思维,能否在一节课成功引导学生思维受多种因素影响,而学生在课堂是否集中注意,专心听课,是一个极其重要因素。一般情况下,有很多技校学生还不能做到用意志去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在教学中,或是外界干扰,或是因为学习内容单调乏味,教师的语言平淡等,学生都会不自觉地把注意力转移到吸引他们的其他事物上去。因此教师必须采用各种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以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提问引起和激发学生注意力。课始,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要及时提问;课中,当学生思维发生障碍时,产生偏差,或受思维定式干扰时要及时提问;课尾,当讲授时间长,学生产生麻痹、倦怠心理时也应该及时提问。从教学内容角度来说在重点、难点和关键处提问。教师应合理利用提问,凝聚起学生的注意。另外,让学生积极参加课堂活动,强化学生注意,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讨论、议论、辩论及开展竞赛,是提高学生注意力的有效措施。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教学大纲要求,认真去寻找、组织富有启发性的有趣味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和相互切磋,不仅能集中注意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和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