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县域工业经济

县域工业经济精品(七篇)

时间:2023-02-28 15:50:16

县域工业经济

县域工业经济篇(1)

关键词:县域经济;集体经济;主干;经济制度

县域经济是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县域经济能否健康稳定科学的发展,不仅关系到国民经济整体能否健康稳定科学地发展,同时也关系到国家政治的稳定,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的稳定。探讨研究县域经济发展模式,不仅具有理论意义,更具有实践意义。

县域工业经济模式从改革开放之前的国有、集体经济模式一统天下,到今天基本上民营经济一统山河,国有集体工业企业在县域经济中经过多年的改制已鲜见身影。在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局面在县域集体经济中是否还存在?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了解一下江苏苏中地区的宝胜集团的发展历程,也许就能够回答这个问题。

宝胜集团创办于1985年,是县属集体企业。当初以2000万人民币的价格从联邦德国购进二手电缆生产设备,从此开始了艰难的创业历程。历经二十多年,宝胜集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它从小到大,由弱变强,跻身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中国机械行业百强企业,是扬州市工业企业做强、做大的一面旗帜。2006年集团完成产值60.8亿元,实现销售57.4亿元,一举成为扬州市第一个产销量超50亿的企业。企业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总资产增加到22亿元。连续四年,宝胜集团的电缆主业产销规模居国内同行业之首,被誉为“中华第一缆”。为此,扬州市委、市政府发出了“全市工业学宝胜”的号召。20多年的风风雨雨,宝胜集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它仍是县属工业集体企业,它的性质至今未变,这值得我们深思。可以肯定地说,宝胜的辉煌有力地证明了集体经济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一、对几种错误观点的批驳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理论的指导,正确的经济理论会推动国民经济健康有序发展,不正确的经济理论则会阻碍国民经济的发展。现对几个相关的错误观点进行分析。

(一)国有、集体经济竞争不过民营经济

民营经济由于产权明晰和私人资本的逐利性,确实是一种较有竞争力的经济形式。国家对于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从公有经济的补充发展到与公有经济并列,对民营经济的认识也随着民营经济的发展和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的上升而不断深化。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制度就是对于民营经济最好的肯定。但是,肯定民营经济的作用,肯定民营经济具有极大的竞争力,并不能证明公有制经济没有竞争力。如果得出这样的结论,那么公有制为主体这句话就是多余的,应当废止。公有制经济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缺乏竞争力,并非是公有制经济本身的过错,而是处于计划经济时代的没有竞争对手,一切由国家统购统销,当然也无需和其他企业竞争,没有竞争力就是再正常不过的。所以,改革开放之初,外资企业、港台企业带来了充满竞争力的新的气息,确实让习惯于计划经济的国有、集体企业大吃一惊,在初期的交锋中,国有集体经济的确不是历经市场经济磨练的外资企业和港台企业的对手。然而,也应当看到,国有、集体企业也很快就适应了竞争。现在的一些国有、集体企业的发展并不比外资、港台企业差,宝胜集团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还有大批的国有、集体企业度过了艰难的日子,重新焕发了生机,再度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因此说国有、集体经济竞争不过民营经济这个命题是不能成立的。

(二)国有、集体一搞准垮,改制越早越好

对于企业改制不能笼统地说它是好还是不好。在企业改制的过程中,由于种种弊端,在个别地方,特别是县级区域所谓的“改制”就是把企业以极低的价格卖给私人。这样不仅造成大量的工人失去生活来源,处于极困窘的局面,还引发了失业工人对于政府的不满,更严重的还造成了大量的国有资产流失。个别买主只以市场百分之几的价格买断企业,一夜暴富,从一文不名到亿万富翁并不是神话。让人不解的是有个别的经济学家提出“靓女先嫁”,把经营良好,正常赢利的企业卖给私人。更让人费解的是,有的经营不善的企业一旦到了私人的手中转眼间就能赢利,而买断企业的经营者就是该企业原来的经营者,同一个经营者,昨天亏本,今天盈利是什么原因?这其实并不是经济形式的问题,而是机制的问题,是督导不力的问题。

(三)鼓励发展民营经济就只能发展民营经济

回顾这些年来各地出台了许多的鼓励发展民营经济的文件,它的前提是民营经济已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习惯力量,许多人对发展民营经济心存疑虑,还不敢大张旗鼓地发展,因此,鼓励发展民营经济就是完全必要的。事实上,人们对于民营经济的作用、地位的认识也是逐步深化的。在中国几十年大一统国有集体经济形式下,民营经济根本没有产生与存在的土壤,改革开放之后才有了民营经济的发展与壮大。这与国家政策的支持、鼓励是分不开的。

但是,鼓励发展民营经济并不等于限制发展国有、集体经济。公有制的实现主体仍然是国有、集体经济两种经济形式,这也是毋庸置疑的。现在的问题是,少数的经济学家拥有话语权,颇有影响力,各地领导容易受他们的影响。近年来,各地出台了许多对民营经济有利的文件,但是对集体经济却没有过多关注,这也是令人深思的一个问题。宝胜集团也曾经打算改制,但是宝胜还是把集体经济坚持了下来,不仅坚持下来,而且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这有力地说明了国有集体企业是能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照样能够搏击风浪,勇往直前,创造出不亚于民营经济的辉煌。宝胜的发展同样值得我们深思。

(四)浙江的富裕是因为民营经济发达,所以要富裕就得学浙江,就得发展民营经济

致富的方式各式各样,但却有其内在的规律可循。一个地区的发展乃至富裕受到历史、文化、环境、现实等因素的制约。浙江的民营经济发达,自古以来就有经商的传统,文化发达,临海,又靠近经济中心上海,再加上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因此浙江的民营经济发达是诸多因素集合的结果。可以说,浙江的民营经济发达并不具有普遍意义,并不是全国到处都照搬的。不是只有发展民营经济才能致富,江苏的华西村,河南的,都是因为发展集体经济致富。甲地的经济发展模式在乙地并不一定适用。这些年有很多人一批又一批地到浙江去取经,但取得成效的却不多。浙江人吃苦耐劳的精神,浙江人四海为家的精神,浙江人强烈的忧患意识,才是真正值得学习的。

二、集体工业经济能够成为县域工业经济的主干

所谓集体经济在县域经济中发挥主干作用,指的是集体经济在县域经济中起一种核心的作用,主导的作用。集体经济的主干作用,既不是要在县域众多的经济实体中数量占优,也不是产值利润占优,但它是一个地区经济体中的灵魂,之所以需要这个灵魂,正是为了体现公有制为主体的指导思想。

(一)集体经济能够产生巨大的示范效应

在一个县域经济中,大部分是中小民营企业,其中有规范经营科学管理的,但也有小型家庭作坊管理模式的企业,管理者一般学历偏低,缺乏科学管理的方法,他们的经营方式基本上是凭借经验与直觉。还有不少的民营企业对职工的权益保护不够,职工的合法权益屡遭侵犯等现象比较普遍。一个规范经营的集体企业,无疑可作为众多中小企业的榜样。

比如宝胜集团非常注重基层员工素质的提高,建厂之初就与哈尔滨理工大学联合开办了成人教育分院,对新招进的一线操作工人进行专业培训,分三期培养了600多名大专层次的人才。此外,还利用各类学校对本厂的干部职工进行培训。现在集团的近3000名员工中,百分之四十五取得了大专以上学历,还有百分之三十六拿到了各类技术证书。注重教育注重知识是一个企业经久不衰持续发展的不竭源泉,像宝胜这类的做法就可以学习,向本地区其它的中小企业推广。集体企业的注重创新注重人才等等一系列做法与先进的理念,如果推广开去,必将使整个县级区域各类企业面貌有明显的改观。先进的集体企业示范性效应就在这里。

(二)县级经济区域应当根据实力,多开办一些集体企业,尤其要注重发展劳动密集型的企业

目前,除了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消化,城镇同样有许多的待业的劳动力。经济效益比较低的企业一般是不会受到民营企业投资者的青睐的,而地方政府则可以弥补这个空缺。主要的目的并不是为地方政府增长多少的财力,而是为了解决众多人的就业问题。各级政府特别热衷于招商引资,为此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占用了主要领导的主要精力。如果把一部分精力转移过来发展集体企业,尤其是以解决就业为目标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对于一个地区的稳定,对于减少处于社会底层的困难群体大有裨益。

(三)县域集体工业企业对于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示范作用

党中央、国务院做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决策,无疑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一项伟业。但是也应当清醒地看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面临着诸多的困难与挑战。这其中最根本的是农民太穷。全国除了少数条件较好的村外,大多数的村都有着或多或少的债务。正是这几十万、几百万的债务成了新农村建设的第一只拦路虎,第一道难以迈过的坎。

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出路只有一条,那就是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只有集体经济发展了,村级债务才会消除。这第一步迈开了,新农村就是开了一个好头。但是如果连这第一步都迈不开,新农村建设恐怕还会停留在纸面上。

兴办县级集体企业,可以作为村级集体企业的榜样,县级集体企业办好了,就会给农村集体企业以鼓舞。县级集体还可以从各方面给村级集体企业以切实具体的帮助,而这些帮助通常是很难从民营企业那里得到的。只有城乡集体经济同步、协调发展,才是县域经济生命力的所在。城乡互动,就会出现一个崭新的经济面貌,就会使整个县域经济呈现出健康、科学的发展趋势。

(四)理直气壮地发展集体经济,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具体体现

县域工业经济篇(2)

工业化是现代化进程的核心内容,也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方面,而县域工业化是实现区域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的重要推动力量。县域经济是由三次产业构成,要实现县域经济的长足发展,必立足于合理的产业格局。合理布局县域经济,调整工业、农业、服务业的产业格局,实现传统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变,统筹城乡经济的发展,既是县域经济的发展思路,也是县域工业化的发展方向。

工业化既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必经阶段,也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因此,发展好县域工业对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推进县域城镇化进程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县域工业化重要作用

县域工业的发展对区域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县域经济和区域经济的重要支柱。欠发达县域经济的一大特征是农业大县、工业小县,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格局,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县域工业发展落后,规模小、技术含量低、市场竞争力弱。要改变这样的格局,就必须大力发展县域工业,促进县域产业结构升级与优化,形成合理的三次产业结构。

县域工业化不能仅靠城市大工业来支撑,还必须发展小城镇工业。长期以来实行城乡分离的二元政策,导致县域工业发展严重滞后,工业化与城镇化水平低下。随着国家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大中城市出现了扩散效应,产业转移为县域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有助于拉动县域工业的发展,打破城乡在生产领域各自孤军奋战的封闭式发展模式。

有效推进农业现代化。推进工业化进程,工业反哺农业,是实现农业、农村经济现代化的基本思路。长期以来工业与农业各自孤立发展的二元模式,导致中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组织形式基本停留在小农经济的状态。要推进农业现代化,县域工业发展是必不可少的过度平台,因为县域工业产品大多需要农业提供原材料,产品大多为农业与农村所需要消费品与生产必须品。同时,县域工业担当起反哺农业,缓解谷贱伤农矛盾的重任。

城镇化的重要推动力量。世界城市化的历史经验说明,工业化与城市化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县域的城镇化自然离不开县域工业的发展,尤其是对发展中大国而言,县域工业化无疑是城镇化的重要推动力量。中国是发展中的人口大国,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不能仅靠大中城市来吸纳,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主要还得依靠县域第二、第三产业来吸收。

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途径。中国长期以来实行的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导致了城乡经济发展的巨大差距,严重影响了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而要从根本上改变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发展县域工业与第三产业是必经之路。同时,县域工业的发展,也为增加农民收入,弱化城乡差距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县域工业化发展趋势

市场化。通过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能有效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县域经济的发展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政府仅发挥规范与引导的功能。尤其是在多数工业产品处于供过于求的情况下,由市场来选择县域工业的发展方向、规模与结构,才能使之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发展与壮大。

特色化。各县域的资源结构、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县域工业要形成县域特色与区域特色,才具备市场生存的能力。所以,县域工业的发展,要从县域比较优势出发,扬长避短,发挥优势,走出一条具有本县特色的县域工业化发展道路。

集聚化。县域工业的发展应尽量集中布局,才有利于节约建设资金、节约耕地、降低交易费用,也有利于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因此,在制定县域工业发展战略时,要从空间结构优化的角度考虑工业的布局,相对集中、功能互补,才能实现协调发展的目的。

规模化。尽管县域工业的规模相对较小,但也要从投入产出角度来考虑,规模太小,必然导致企业生产成本难以降低,市场竞争力不强等弊端。因此,在集聚化的基础上,还要考虑规模化问题,通过规模的扩大,产生规模效益。

县域工业化发展重点

县域工业化水平低是县域经济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要使农民富裕,就必须减少农民,而减少农民的基本路径就是走农业工业化之路。仅仅依靠县域农业经济的发展,很难从根本上改变农村贫穷落后的面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只能是一个美丽的传说。因此,县域工业化发展战略要立足于县域实际,着眼长远发展,坚持走新型工业化发展思路,选准县域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努力增强县域经济竞争力,促进县域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积极推进农业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保持农村稳定,不仅是提升县域工业经济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县域工业化的基本发展思路。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要围绕县域主导产业,培育龙头企业,重点扶持农产品深加工、精加工企业,从根本上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加快县域民营工业发展,活跃县域经济市场主体。县域民营工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主体。中西部县域经济发展的差距,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县域民营经济、民营工业发展的差距。因此,若想加快县域工业发展,县域民营工业是重要的发展主体。对于欠发达县而言,民营工业起步晚、规模小、科技含量低、竞争力弱,需要地方政府的积极引导和大力支持。县域政府要为县域民营工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宽松的氛围,积极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县域外的资金加入到县域工业的发展中来。

改善社会环境,吸引优质人力资源。优质的人力资源是县域工业发展的关键,是现代竞争的核心。为加快县域工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宽松的环境与氛围,积极吸纳高素质人才和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企业家,是活跃县域工业至关重要的环节。

县域工业经济篇(3)

这次全县经济工作暨政府全体会议的主题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及县委八届五次会议精神,回顾总结20*年工作,深入分析当前面临的经济形势,研究部署今年的主要工作任务,团结带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克服困难,促进发展,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加快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县建设步伐。一会儿,薛书记还要做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着重就今年的经济工作讲四点意见:

一、认真总结20*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坚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刚刚过去的一年,我们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县的奋斗目标,埋头苦干,扎实工作,全县经济社会保持了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较好态势。

(一)县域主要经济指标保持较快增长。*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37.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8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33.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5%、28%和18%;全部财政收入达到14亿元,同比增长20.5%,其中一般预算收入达到2.51亿元,同比增长7.4%;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6亿元,同比增长20%;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178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755元,同比分别增长15%和9.6%。

(二)项目建设取得新突破。*年,全县竣工及在建投资超千万元项目170个,其中新开工项目98个,已竣工141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6亿元。投资超亿元项目达到了16个,比上年增加4个,其中“三五八十”项目达到了3个;争取省重点项目3个,分别是投资3.6亿元的渤海重工项目、投资3亿元的渤海工程机械项目和投资2.3亿元的亚能石油装备项目。温氏畜牧、好想你枣业、田丰液压、远东技改、智星激光等超亿元项目进展顺利。全民创业呈现出新的活力,目前全县已拥有各类经济单位12957个。围绕项目建设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全年入统外资537万美元,引进县外资金39.8亿元,争取无偿资金2.42亿元。

(三)特色产业得到较快发展。大力实施“两升一换代”工程,四大传统产业和两个新兴产业得到进一步优化升级,全年共新上超千万元项目59个,总投资达21亿元,产业的规模、档次和知名度不断提升,巩固了北方线路板生产基地和北方药包材生产基地的影响力。*年,六大产业的营业收入、工业增加值、税金分别实现124.9亿元、32.5亿元、1.2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2%、18.3%、20.5%,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比上年提高了1.4个百分点。企业升位步伐加快,目前,全县规模以上企业已达到129个,同比增加35个。实施了品牌战略,*年成功为沧州鑫源枣制品公司、沧州朝升植物油有限公司申报了省级著名商标,使全县省级著名商标达到了12个。

(四)园区建设取得新进展。沧东工业园南北主干道及起步区十字路已基本完成,水、电、讯等基础设施的前期工作已准备完毕;园区产业定位研究已经完成;先期入园的二甲醚、亿利达两个项目已竣工投产,园区形象得到提升。纸房头工业小区的聚集效应已经显现,目前,入区企业已达44家,实现税金2000万元,同比增长25%。凤凰精密铸造工业小区、薛官屯线路板产业园、舞龙管件工业小区等一批特色工业小区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吸引力和承载力不断增强。

(五)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农业实现了增产、增效。全年粮食总产达到51.82万吨,同比增长14%,再创历史新高,优质、高效的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畜牧养殖业健康发展;产业化进程加快,新增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46家;各项惠农政策得到全面落实,劳务经济不断壮大,促进了农民增收。城乡面貌实现了新的改观。突出抓了“拆”和“建”,按照省市“三年大变样”拆迁拆违的工作部署,我县共拆除违章建筑26.1万平方米,完成全年任务的186%;共投入1.2亿元加强了城乡建设,其中旧州镇“可心家园”项目已基本竣工,捷地乡“运捷庄园”项目已举行开盘仪式,完成了第四批50个文明生态村的创建工作,全县文明生态村达到了200个。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投资2000万元解决了64个村的人畜饮水问题,维修了桥闸22座,改善了农田水利条件;投资1700万元加强了农村电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4225万元对全县农村76条公路进行了翻修改造;实施了“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建农家店80家,有效地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六)社会事业取得全面发展。科教文卫事业得到较快发展。进一步实施了“一县一业一园”科技示范工程,沧州枣业专家大院成为全省新增的15个农业传播站之一,工农业生产科技水平不断提高;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全县教育经费达2.98亿元,其中,投资3050万元进一步改善了办学条件,新建项目校4所,改造危房7195平方米,完成了农村中小学供暖设施改造,完成了××中学高标准操场建设,落实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各项政策,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文化事业蓬勃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和保护取得较大成绩,其中狮舞和木板大鼓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线电视和数字微波电视用户达到6万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断完善,*年共为11.4万名参合农民报免医疗费用3300多万元,大病基金使用率达到90%以上,投资2100万元进一步改善了乡村医疗卫生条件。大力推进了节能减排工作,全县入统工业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到0.893吨标准煤,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比2005年削减了61.8%和10.2%,圆满完成了省下达的任务指标,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启动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县级敬老院和区域敬老院主体工程已经完工。计生工作实现晋档升级,依法加强了土地管理,安全生产工作、奥运安保工作、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均扎实有效,社会治安形势不断好转,其它各项社会事业均取得了较大进展。

以上成绩的取得,是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级各部门奋勇拼搏、埋头苦干的结果,是全县干部群众共同努力的结果。这些成绩为县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各级各部门要发扬成绩,再接再厉,坚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乘势而上,谋求更大发展。

二、深刻认识当前形势,科学确定2009年经济工作思路和任务目标

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不断加剧,世界经济在09年将急剧减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我国的经济增长。对我县而言,也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国际经济形势恶化的冲击,综合分析,09年我县经济发展的基本形势将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挑战前所未有,经济增速回落,形势不容乐观。

(一)关于挑战。一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亟待解决。主要有:结构性矛盾还较突出,特色产业对县域经济的支撑作用还较弱;“三五八十”项目还未实现重大突破,园区建设相对滞后,土地、资金等发展要素的制约还未有效缓解;解决“三农”问题还需要付出更大努力。二是财政收入将会大幅减少。据预测,受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低迷、产品出口骤减等因素的影响,09年来自大港油田和大化tdi公司的收入将会比*年减少4亿元,加之税收政策的调整,会给我县财政收入这一主要经济指标增长造成致命性的打击。即使我县二、三产业能够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但其带来的财政收入增长有限,难以抵消收入的骤减因素。三是节能减排任务十分艰巨。

(二)关于机遇。面对挑战,我们更要看到“危”中有“机”,在经济发展中我们还有很多的有利条件:一是有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一系列扩大内需增加投入的好政策。二是有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正确领导。三是有广大干部群众埋头苦干、攻坚克难、事争一流的工作作风。四是有良好的发展基础。五是有一批有胆识、有魄力、有能力的企业家。

(三)关于工作的突破口。面对严峻的形势,我们09年的突破口在哪里?如何抓住机遇,有所作为,闯出一条生路?我想最关键的是两条:一是要科学地确定我县经济发展的主体战略;二是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一方面,我们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工业强县战略不动摇。从我县07年和*年的财政收入来看,来自大港油田和大化tdi公司的收入占了全部财政收入的70%,可以说大港油田及大化tdi公司的生产经营形势是影响我县财政收入的决定性因素,而且是我们不能左右的因素。从县内三次产业提供的收入来看,第二产业是提供的收入远远高于一产和三产,而且由于我县的特殊情况,消费和出口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远不及投资,可以说,加大投资,以工业强县是我县实现大发展、快发展的唯一出路,只有通过我们的努力发展壮大第二产业,才能更有效地抵御财政收入的各种风险,因此,当前及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县必须坚持工业强县不动摇,同时,积极发展第一产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推进三次产业全面协调发展。另一方面,我们必须始终不渝地保持高昂的斗志。越是在困难的时候,越应该挺起胸,昂起头。事实证明,我们××的干部队伍是一支讲政治、顾大局的队伍,是一支攻坚克难、善打硬仗的队伍,是一支聚精会神干大事、埋头苦干创大业的队伍,因此,只要我们各级各部门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措施准备得更周密一些,把斗志保持得再高昂一些,就一定能够应对挑战,抢抓机遇,渡过难关,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社会和谐稳定。

(四)关于工作思路和任务目标。基于上述认识,经县委、县政府认真研究,确定2009年全县经济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走工业强县之路不动摇,围绕经济发展、改善民生两大任务,着力在引上项目、产业发展、招商引资、园区建设上求突破,加快小城镇建设,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着力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运行质量,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更加重视改善民生,推进节能减排,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和谐,加快“三年大变样”步伐,建设以实力、活力、竞争力为主要标志的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县。2009年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0%以上,全部财政收入确保10亿元以上,其中县级一般预算收入与上年持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0%和7%以上,科教文卫等各项社会事业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五)关于工作主线。贯彻落实好今年经济工作的基本思路,实现今年的各项发展目标,全县上下要把“保增长、上项目、调结构、惠民生”作为工作的主线。保增长,发展是第一要务,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是今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是今年工作的重点和关键,我们确定今年经济增长9%以上,既是为了坚决遏制经济增速的大幅下滑,又体现了保增长的积极导向,有利于保持县域经济的持续发展。保增长,就要牢牢抓住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机遇,有针对性地解决影响制约我县经济增长的突出矛盾和关键问题,确保县域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努力实现大发展。上项目,就是要真正把经济增长的基本立足点放在上项目上,抓住当前的有利时机,扩大投资规模,加强项目建设,保持投资较快增长。调结构,就是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壮大一批知名企业,提高企业应变能力和竞争力。惠民生,就是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三、突出重点,强力推进,确保2009年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社会和谐稳定

(一)要牢牢扭住四个突破点,加快推进工业化

要努力实现项目建设的新突破。项目建设仍是经济工作的第一抓手,各级各部门仍要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盯着项目干,确保全年续建及新上超千万元项目达到175个以上,其中省重点项目要达到3个以上,亿元项目达到20个以上,力争“三五八十”项目达到5个以上。为此,今年要着重抓好三项工作:一是要不断拓宽引上项目的路子。要立足资源优势上项目,充分发挥我县小枣、盐岩、秸杆等资源优势,引上一批大项目、好项目,要重点抓好总投资9亿元的盐岩开采项目,该项目由县园区办具体负责,加强协调和服务,确保在年内取得突破性进展,同时,对投资1.5亿元的煤炭营销、投资1亿元的海航机场、投资1亿元的活性碳等项目,姚官屯、高川等乡镇要盯住不放,力争年内取得实质性进展。要依托产业优势上项目,对总投资5亿元的风力发电杆、总投资2.6亿元的汽车轮胎压力传感器、总投资1.3亿元的北京藕丝面加工、总投资1.1亿元的天津浩鹏化工等一批产业对接项目,纸房头、风化店、汪家铺、姚官屯及有关部门要促其快签约、快开工。要依托现有企业上项目,帮助河北力通联公司、远东集团公司、三创铸锻公司、渤海重工、四星玻璃等一批骨干企业加强与国家500强、世界500强及中央直属大企业、大集团的联系,力争引上一批战略合作项目。要开展全民创业上项目,着力搭建好创业平台,搞好创业服务,重点推进总投资2.97亿元的崔尔庄镇沧西枣加工小区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厂房,统一规范管理,吸纳更多的创业者入区创办企业,打造我县的“全民创业示范园”,引上一批铺天盖地的中小项目。二是要进一步加快项目建设步伐。继续实行重点项目领导分包制度和调度督导制度,建设投融资平台。县发改局要列出县级领导分包项目单子,实行“一个项目、一个县级领导、一个责任单位、一个工作班子、一抓到底”的“五个一”工作机制,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县委、县政府对重点项目建设将进行随时调度,县政府督查室、县发改局要重点督导,一季一通报,特别是渤海重工管道、渤海工程机械、温氏畜牧三个重点项目,仵龙堂、纸房头、汪家铺三个乡要切实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年内完成全部投资,竣工投产,没能按时完成任务的,乡党委、政府要向县委、县政府书面说明情况。对远东集团技改、华海隆化工机械、智星激光、益华汽车部件、基业制造等建设周期为今年完成全部投资的在建亿元项目,各有关乡镇要重点关注,力促重点项目按时竣工投产。要加快成立××建设投资公司,由县发改局牵头,抓紧登记注册,开展工作,为我县重点项目建设和重大经济活动提供资金支持。三是要继续加强项目库建设。县发改局要切实加强项目谋划,继续充实项目库,确保超亿元谋划项目达到30个以上,并争取5个以上的项目进入省市项目库中,提升项目库建设的水平和档次。

要努力实现产业发展的新突破。推进产业优化升级是我县经济结构调整的主要内容。今年,要围绕节能减排、提高经济运行质量,着力抓好“三个一批”:一是培育一批知名产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培育壮大线路板、食品、包装、化工、管件铸造、汽车配件六大特色产业和石油钻采装备制造基地、北方线路板生产基地、北方药包材生产基地、小枣产加销基地等四大生产基地。要重点发展石油钻采装备制造业,对力通联公司、亚能公司、渤海重工管道公司等钻采骨干龙头企业给予重点扶持,促其尽快做大做强,带动我县钻采产业的快速发展,力争用5-10年的时间,打造年产500万吨、全国最大的石油钻采装备基地。要大力发展电子信息、精细化工等高新技术产业,造就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力争明年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要进一步提高食品、包装、汽车配件等特色产业的层次,促进六大特色产业优化升级,提升四大生产基地影响力,打造全国知名产业和知名基地,力争使六大特色产业营业收入和税金同比分别增长10%和12%以上。二是壮大一批知名企业。县工促局、经团联等有关部门及各乡镇要切实加强对骨干企业的帮助与指导,组织召开企业家座谈会,了解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要帮助企业加强内部管理,规范管理制度,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靠加强管理提高效益,渡过难关;要引导企业家增强社会责任感,做政府放心的企业、做客户信赖的企业、做尊重员工的企业、做回报社会的企业,赢得全社会的支持;要抓住中央银行不断降低贷款基准利率的机遇,组织召开银企对接会,让银行更多地了解和支持企业发展,努力发展一批规模大、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现代大型企业集团,使全县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40家以上,打造一批年销售收入超3亿、5亿、8亿、10亿元的知名企业。县工促局要搞好“百家企业进位升级评选公示活动”,对20*年评选结果要在今年3月底前通过电视台、政务公开栏等多种形式向全县公示,激发企业家干大事、创大业的积极性。三是打造一批知名品牌。要大力开展“品牌兴企”活动,县发改、工促、工商、科技等有关部门要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开发投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帮助企业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化体系和计量检测体系,重点支持沛然、岭峰、朝升等12个省级著名商标的宣传与发展,力争年内新增省级著名商标3家。

要努力实现招商引资的新突破。为提高招商引资的实效,今年要进一步明确招商的重点。要利用区位优势,把京津和沧州市区作为招商的重点;要目光向外,面向国际,将世界500强驻中国办事处及韩日等国作为招商重点,面向国内,把珠三角、长三角等发达地区作为招商的重点;要目光向内,把县内企业家的对外业务客户作为招商的重点。要灵活招商方式。继续深入开展“两跑四争”活动,在这个问题上,全县上下没有旁观者,要把我县谋划包装的10大类60个项目作为今年主攻对象,教育、文体、交通、水务、民政等部门要加强与上级部门的沟通与联系,不惜代价争项目、争资金、争政策、争贷款,对已确定的项目要抓住不放,全力跑办,确保年内每个项目全部落到实处;要全力开展小团组招商,县商务局要按照“三定三明确”的要求,即定任务、定人员、定项目;明确出行地点,明确洽谈对象,明确分工和责任,制定出详细的小团组招商实施方案,组织好每次小团组招商活动,提高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大力开展中介招商,在京津、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地区选择合适的投资中介机构或中介人作为我县的委托招商机构,年内要至少正式发放聘书5个,并制定相应的政策,调动中介人为我县招商引资的积极性。要开展好“百日招商集中行动”。县委、县政府将从三月份开始,利用三、四、五三个月的时间实施“百日招商集中行动”,各乡镇、各部门要及早谋划,制定行动计划,主要负责同志要带头“走出去”,充分利用这100天的时间,跑项目、跑资金、跑政策,务求取得明显成效。县商务局作为招商的主要职能部门,要做好对“百日招商集中行动”的指导和督导,对各乡镇、各部门的招商引资进展情况及时进行通报。通过努力,使全县实际利用外资达到750万美元以上,引进县外资金40亿元以上,争取无偿资金5亿元以上。

要努力实现园区建设的新突破。首先,要在沧东工业园建设上实现新突破。沧东工业园建设仍是我县的一号工程。今年要按照“实事求是,易于操作,远近结合,先干起来”的原则,重点办好五件事:一是由县园区办负责确保园区规划上半年完成。二是由县交通局负责落实好园区主干道和东西快速路项目纳入廊沧高速公路建设工作,争取石黄高速出口年内得到批复;由县电力局负责确保110千伏变电站年内竣工,改善园区基础设施条件。三是由县国土局负责利用全省土地规划修编之机,对园区内的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进行摸底整合,为园区的开发建设创造良好的用地条件。四是县园区办、商务局及李天木乡要密切配合,着力引进一批“三五八十”项目,建设一批投资超千万元项目。五是要加快园区资质的跑办,力争园区资质今年上半年得到市级批复。要通过办好以上几件事,先干起来,以干促跑,以跑保干,使园区在最短的时间内形成雏形。其次,要力促纸房头工业小区提档升级。纸房头乡党委、政府对小区建设要有新谋划、新目标、新动作,从蓝图设计上再上一个层次。要加强小区企业和项目管理,对已投产达效的企业,要促其良性运行,对在建项目,要促其早竣工、早投产、早达效,对小区内的建设用地要集约利用,提高引上项目的质量,建设全县样板工业小区。今年小区产值、税金均要同比增长20%以上。第三,要发展壮大一批特色工业小区。对薛官屯线路板产业园、凤凰精密铸造工业小区、舞龙管件工业小区、李天木汽车配件工业小区,有关乡镇要加大投入力度,提升小区形象,力争每个小区到年底引上一个超亿元项目。

(二)要以小城镇建设为重点,加快推进城镇化

小城镇是我县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各级各部门要把加快推进城镇化作为我县经济建设的重要任务来抓,按照“统筹城乡、服务市区、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要求,建设一批沧州市卫星城镇,打造我县第三产业发展平台。

要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在小城镇建设上,规划是基础,建设是关键,经营是手段。一要尽快完善规划。各乡镇中已经拿到政府驻地规划的要按照“三年大变样”的新要求,对本乡镇政府所在地的小城镇规划进行完善修订,没有拿到政府驻地规划的要主动与县建设局联系,年内必须拿到规划。二要实施好重点城建项目。率先发展“四个建制镇”和“六个近市乡”,重点抓好捷地乡总投资13亿元的南苑小区开发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的运捷庄园开发项目、总投资895万元的兴龙花园项目、兴济镇总投资5000万元的兴欣嘉苑小区和汪家铺乡总投资500万元的幸福家园住宅项目,打造一批小城镇建设亮点;要结合小城镇建设,继续搞好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在巩固前四批200个村建设成果的基础上,抓好第五批50个村的创建工作。三要搞好对小城镇的经营。各乡镇要继续做好拆迁拆违工作,按照小城镇规划,谋划包装一批建设项目,运用市场化手段,开展招商引资,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提升小城镇的承载力。

要培育壮大城镇产业。要因镇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崔尔庄镇要着力发展旅游业、流通业和枣加工业,以县文体旅游局为主,崔尔庄镇配合,进一步完善《纪晓岚文化园乡村旅游规划》,年内启动纪晓岚文化园二期工程,使其成为我县旅游业的一大亮点;要高标准、高规格的制定小枣批发市场的规划,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使红枣批发市场彻底的改造升级;要加快沧西枣加工小区的建设步伐,尽快形成集聚效应,不断壮大小枣加工业。旧州镇要着力发展工业、旅游业和石油服务业,加快沧狮工业小区建设步伐,尽快引上一批工业项目;要利用沧州铁狮子、神然生态园等资源优势,发展乡村一日游;要做好冀东第一集的升级改造工程,面向油田,发展配套服务业,全面提升旧州镇的产业水平。杜生镇要重点发展药包材产业,建设工业重镇。兴济镇要重点发展制刷产业和蔬菜副食流通产业。要通过不断壮大小城镇产业规模,提升小城镇的吸纳力。

要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小城镇转移。要充分发挥县职教中心、大褚村培训基地的作用,加大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术培训力度,提高农民工的综合素质,加快向城镇企业就近就地转移,要引导一批有经济头脑的农村劳动力到小城镇创业、立业、安居乐业,提升小城镇的活力。

(三)要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重点,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要努力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首先,要重点推进金丝小枣的产业化发展。在保持小枣种植面积不变的前提下,切实抓好红枣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努力提高小枣品质;要继续做好沧州金丝小枣“中国驰名商标”的申报工作,力争年内申报成功;要继续加大对小枣加工企业的治理整顿力度,对无证无照的加工企业一律关停取缔,丝毫不能手软,对有证企业要引导帮扶,规范经营,做大做强,促进我县小枣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其次,要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壮大种养基地。加快培育完善土地流转市场,规范土地流转程序,按照自愿有偿的原则,推动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进行承包经营,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发展一批特色种植、养殖大户;要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健全农业服务体系,加强标准化和质量安全工作,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提高种养水平。第三,要加快培育壮大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好想你枣业、温氏畜牧、欧亚匡公司、全鑫公司、沛然公司、六合饲料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力争新增省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龙头企业5家。

要着力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县科技局、科协、文体局等部门要搞好“三下乡”活动,普及科技知识,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县农业局、林业局、畜牧中心要多途径搞好对农民的科技培训工作,大力推广应用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努力提高先进种养技术入户率和利用率;县工商局要加强对农民市场知识的培训,使更多的农民掌握经营技能,加快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要全面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县交通、水务、电力、通讯等有关部门要积极申报建设项目,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农村公路网络化建设、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村电网基础设施建设和通讯网络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要认真抓好标准良田建设、世行三期农业开发等项目的管理和实施,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四)要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大力推进社会建设

要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今年是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的关键一年,各级各部门要继续坚持发展与治理兼顾、疏导与防堵结合、增优与减劣并重的原则,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健康、节约、环保的消费模式和社会风气;要把好源头关,坚决禁止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的项目;要突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推进结构节能减排、工程节能减排和管理节能减排,搞好资源能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确保完成今年的任务目标。要大力发展教育、卫生事业。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年内完成薛官屯小学等3所项目校建设,启动风化店中学省级示范校建设项目、职教中心综合实训楼建设项目和特教中心改扩建项目,要加强学校的规范化管理,狠抓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改善全县医疗卫生条件,重点抓好县医院病房楼建设、县精神病医院病房楼建设以及9个乡镇卫生院的改造扩建工程,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确保参合率达到90%以上,切实解决农民看病难问题。要切实抓好计生工作。计划工作是一项事关全局的重要工作,丝毫不能懈怠,计生部门和各乡镇要着力抓好计生服务网络建设,确保服务惠及到每一名育龄妇女;抓好重点人群监管,特别是公职人员、流动人员及无男孩人员要监管到位;要抓好责任追究,对失职渎职的计生人员和单位负责人要严肃查处,确保我县计生工作不出任何问题。要加快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进一步健全完善以城乡低保、农村五保等为主体的社会救助体系,完成一所中心敬老院和两所区域敬老院建设。要不断扩大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险覆盖范围,确保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健康运行。要落实好各项就业政策,做好下岗失业人员特别是“4050”、“零就业家庭”等人员的就业再就业工作。要全力推进县属国有企业改革工作。各部门要按照*年底企业改革会议的安排部署,抓好落实,确保职工利益,确保按时完成,确保社会稳定。要积极做好支持重点企业和国家重点工程工作。要进一步做好支持采油三场和tdi公司工作,确保油田和tdi公司正常生产,努力使油田和tdi为我县的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要确保京沪高铁、廊沧高速等国家重点工程在我县顺利施工,优化环境,保护财源。要大力创造安定祥和的生活环境。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确保社会安定;继续深入持久地开展安全生产和食品安全整治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要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进和谐建设。

四、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公务员队伍整体素质和工作水平

今年,全县政府系统要紧紧围绕“更加有为”的要求,高倡政德,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着力提高领导发展的能力、执行决策的能力和拒腐防变的能力,确保圆满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任务目标。

(一)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工作,提高经济发展的领导能力。解放思想就是解放生产力。在当前经济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解放思想尤为重要。今年,各级干部要做到“三破三立”:一是破除自我陶醉、盲目乐观的思想,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过来我县经济取得了较大的发展,经济实力不断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福利待遇明显改善,在巨大的变化和取得的成绩面前,我们的一些干部开始自我陶醉、盲目乐观,认为已经不错了,产生了躺在成就上睡大觉的情绪,这是十分有害的,因为形势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们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挑战,如果我们仍麻木不仁,缺乏忧患意识,不能居安思危,超越自我,奋起直追,那么我们的优势就将消失,我们的待遇也将朝不保夕。二是破除、本本主义的思想,树立开拓创新的精神。县政府领导班子要主动冲破和本本主义的束缚,做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的表率,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以先进的理念、全新的思维研究和谋划政府工作,切实加强和改进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各乡镇、各部门主要领导同志要继续发扬求真务实、不说不能办、只说怎么办的作风,坚决反对耍官腔,搞形式,反对拿本本说事,拿条条框框说事,特别是在困难和挑战面前,要勇于打破本本主义的迷信,勇于打破旧的习惯势力的束缚,勇于打破旧的发展模式,用新方法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用开拓创新的精神,破解我县发展中的生产要素“瓶颈”制约,解决好项目较小、产业较弱、园区相对滞后的难题,应对好国际、国内市场不确定的各种风险。只有从实际出发,大胆试、大胆闯、大胆干,才能把难办的事办了,把能办的事办好,把正在办的事办快,取得工作的新突破,实现经济的大发展、快发展。三是破除经验主义,树立良好的学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有许多新的工作需要我们去熟悉,有许多新的领域需要我们去开辟,如果我们仍然用老思维、老办法去处理问题,就跟不上形势,就不能与时俱进,就会出现认识偏差,判断失误,处理不当,因此,我们各级干部必须加强学习,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素质、一种精神追求、一种思想境界来对待,以高度的自觉和良好的学风,掌握理论知识和各种现代化知识,努力使自己成为适应时代要求、领导科学发展的能手。

(二)必须讲政治、顾大局,狠抓落实,提高决策部署的执行能力。首先要确保政令畅通。“完成任务,拒绝理由”。各级各部门要深刻地理解、认真地执行县委、县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要围绕全县经济发展这个大局,一心一意谋发展,凝心聚力搞建设,不讲条件,不讲价钱,扎扎实实、认认真真、不折不扣地执行到位,确保政令畅通。其次要雷厉风行。要说了算,定了干,干就快干,干就干好。对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各级各部门要结合本单位实际,立即进行细化、量化,明确工作目标、工作重点、时间进度、主要举措,细化分工,责任到人,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主要负责同志要集中精力抓要事、攻难事、成大事,特别是对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产业发展等重点工作,要时刻放在心上,亲历亲为,抓出成效;要树立时间观念,讲究工作时效,做到每日“三查”:一查今天还有哪些工作应该干但是还没有干;二查今天的工作中还存在哪些问题;三查明天应该干什么,怎么去干,以每日促每月,以每月促全年,确保各项任务目标圆满完成。第三,要事争一流。今年将是非常特殊的一年,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改善民生的任务艰巨而重大,也是对各级干部应对挑战、加快发展的能力的考验,希望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以事争一流的精神,打造新亮点,取得新成绩,县委、县政府也将把应对重大挑战、完成重大任务作为检验和考察干部的主战场,对在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产业发展等重点工作中贡献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因主观努力不够、工作措施不力、失职渎职造成严重影响的将依法依纪对相关责任人给予严肃处理。

县域工业经济篇(4)

随着神武高等级旅游公路、十房高速、谷竹高速和十宜铁路的开工建设,将彻底打破制约房县县域经济发展的瓶颈,房县迎来了新一轮发展的大变局,为此,作为经济主管部门,特对2010年全县工业经济提出以下思考。

一、2009年全县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1、工业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旋律

2009年,全县预计完成工业总产值33亿元,同比增长30%,占年计划28.5亿元的116%;实现工业增加值9.8亿元,同比增长51%,占年计划7.5亿元的131%;工业占GDP比重达到33.4%,同比提高4.4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61%,全县工业主体地位进一步强化,办大工业的氛围已经形成,工业经济的比重增加,块头壮大,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旋律。

2、工业企业成为推动发展的主力军

2008年,全县规模以上企业49家,完成总产值9.2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2.97亿元。2009年,全县新增规模企业22家,总数达到71家,预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4亿元,同比增长52%,占年初计划11.8亿元的119%,实现销售收入12.4亿元,同比增长46%,实现工业增加值4.6亿元,同比增长55%,工业产销率达到94%。聚达食品、神农本草、武当动物药业、神武山珍、钻石水泥、天马医化、恒达纺织、昂欣布业、庐陵王酒业等工业企业的成长壮大,带动了全县一、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截至11月底,全县建设中药材基地10万亩,茶叶基地4万亩;年均接待旅客5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4亿元;年产食用菌3000吨,出口创汇1200万美元以上,累计发展个体工商户6402户,从业人员达到1.8万人。规模工业企业个数集聚性增加,规模工业贡献份额突破性发展。

3、工业税收入成为财政增收的主渠道

2008年,全县工业企业完成工商税收6411万元,占全县税收的35.7%。2009年预计完成工商税收7900万元,占全县税收的39.5%。建材、水电、纺织、制药化工、食品饮料、农产品加工、汽配、矿产骨干工业中规模企业完成税收4600万元,占全县工商税收的58%。随着钻石水泥、恒达纺织等亿元企业的建成投产,华兴磷化、天马医化、神农本草、武当药业、鑫宝水泥公司的扩能增效以及三里坪电站、润田矿泉水、兴祥万吨黄酒等重点工业项目开工建设,全县工业工商税收的份额将会突破亿元大关。

4、工业项目成为拉动投资的主动力

2008年,全县开工建设工业项目24个,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亿元,占全县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53.3%。2009年,全县开工建设工业项目38个,总投资40.1亿元,当年完成投资15.9亿元,同比增长44.5%,其中投资亿元以上项目11个,总投资32.3亿元,当年完成10.5亿元;投资5000万元至1亿元项目10个,总投资5.8亿元,当年完成3.3亿元;投资1000万元至5000万元项目17个,总投资2.6亿元,当年完成2.13亿元。

5、园区建设成为引资创业的主平台

2008年,全县工业园区入园企业28家,实现总产值4.9亿元,增长2倍,工业增加值1.67亿元,增长1.5倍,在全省107个县市级开发区综合考核中名列第34位。2009年园区新入园企业增加5家,预计实现工业总产值6.9亿元,增长40.8%,工业增加值2.1亿元,增长25.7%。正在建设的泰山庙工业园规划面积3000亩,首期工程1200亩,目前完成投资5500万元,已签约入园项目5个,协议投资10亿元。

二、确保2009年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分析

1、走出了一条清晰的发展思路

全县立足县情实际,提出了“坚持一个战略,打造两个平台,实施三大工程,培育支柱”的县域工业经济发展思路。即坚持“工业强县”战略不动摇,着力打造工业园区和招商引资平台,大力实施“亿元工程、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全民创业工程”,重点培育建材、纺织、生物医药、食品饮料、农产品加工、矿产、水电、汽配等支柱产业。

2、培植了一批增长潜力好的工业企业

一是大力培植龙头,带动一批企业。2009年以来,县政府有针对性地选择一批骨干企业,进行重点扶持,从四月份开始,房县在现有规模企业中,筛选了钻石水泥、恒达纺织、华兴磷化、天马医化、神农本草等十二家企业作为亿元企业重点培植,鼓励骨干企业扩能增效,设立新增规模企业奖,对亿元企业、在扩能新增土地建设期间免征土地使用税,存量土地使用税征收上实行征40%减免60%优惠政策,亿元企业在道路运输、用电用水、规费征收、融资贷款、招收员工培训、基础设施配套等方面实行“一企一策”办法逐一扶持,有力地调动了企业做大做强的积极性。二是推进全民创业,催生一批企业。鼓励乡镇、国有农场、村利用集体土地建厂房、办企业或以厂房出租形式合资,合作办企业,让他们同样享受各项优惠政策。

3、做大了一批支撑力强的重点产业

2009年,全县在坚持推进骨干工业的同时,重点企业引导向产业集群上发展,为做大产业集群,重点对农产品加工、食品饮料、纺织、建材、汽配、医药磷化工六大产业加大扶持力度,这些产业完成投资5.5亿元,拉动了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到11月底,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19家,实现产值4.5亿元;食品饮料企业达到7家,实现产值3.5亿元;纺织企业达到8家,实现产值2.5亿元;建材工业企业达到7家,实现产值3.8亿元;汽配企业达到12家,实现产值1.5亿元;医药磷化工企业6家,实现产值4.2亿元。农产品加工和纺织产业集群的发展,带动了全县外贸出口,预计全县今年实现外贸出口1500万美元,其中聚达食品公司出口有望突破1000万美元大关。

4、完善了一套支持工业发展的硬政策

尤其是2009年,县委、县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工业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决定》,修订了《房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调整了《房县工业经济领导小组职能职责》,下发了《房县四家班子成员和县直部门联系重点企业意见》,印发了《关于加快亿元企业发展的会议纪要》。在此基础上,一是设立工业发展奖励基金,县政府纳入财政预算200万元,专项用于工业发展奖励;二是实行工业项目固定投资补助,对投资2千万—1亿元的工业性固定资产投产项目,项目竣工后,按1%给予一次性补助;三是实行新办重大企业政策扶持,对投资总额在1亿元以上或带动性、科技含量高的新建工业项目以及跨省、跨县工业企业将总部或生产基地及研发中心迁入房县的项目,给予特殊政策支持。

5、打造了一个宽松的发展环境

一是积极破解工业用地难题,修订调整土地二次总体规划,不断加大土地储备力度。并对固定资产投资额在1000—3000万元、3000—5000万元、5千万—1亿元的生产性企业,分别按土地挂牌出让收益的50%、70%、80%进行奖励。二是破解中小企业贷款难题。加强政企银合作,多次开展银企融资洽谈对接会,引导金融机构向工业企业贷款。通过政府协调银行向企业发放贷款,额度在100万元以上的,给予金融部门负责人1%奖励,并对单位一并给予奖励。完善县级担保中心,财政拿出500万元注入担保资本金,使担保金额达到5000万元以上,提高担保实力,今年全县担保中心累计为企业担保额达到1.4亿元。三是破解减负难题。成立的房县经济发展环境投诉中心,对企业实行挂牌监控,禁止任何单位以任何形式向工业企业集资摊派,并对企业实行封闭式管理保护,确保了县内企业有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据统计,今年工商、质监、环保等部门直接减免规费收入430万元,给企业减轻了负担。

三、2010年房县工业经济发展目标与任务的思考

2010年是房县实施“十一五”计划的最后一年,抓好工业经济发展,意义更加重大。为全面贯彻落实县委、政府关于“推进思想新一轮大解放,谋求经济跨越式大发展”的战略措施,依据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县域经济发展“543”发展计划要求,结合全县开展的“大项目、大招商、大旅游、大交通”四大战略的实施,对全县2010年工业经济目标任务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工业经济总量实现40亿元。全县全口径工业总产值达到40亿元,增长21.2%,实现销售收入38亿元,增长22.5%,工业直接提供税收1亿元,增长26.5%。第二,全县工业增加值达到13.3亿元,增长35.7%,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值达到6亿元,增长30.4%,利润总额增长15%,亏损额下降5%以上,两项资金占用率升幅控制在5%左右。第三,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产值18亿元,增长28.5%,实现销售收入16.5亿元,增长33%,规模企业提供税收6000万元,增长30.4%。第四,工业品产销率达到96%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8%以上,其中规模以上企业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12%以上。第五,新增规模企业9家,累计达到80家;力争亿元企业达到8家,其中进入市“双亿工程”企业达到6家,实现产值销售过亿元、税收过千万元企业达到3家,产值销售过5000万元、税收过300万元企业达到8家,产值销售过1000万元、税收过100万元企业达到15家。工业企业提供劳动岗位18750个,增加2500个,增长12%,其中规模以上企业新增就业岗位1800个,增长18%。第六,全县实施技术改造项目13个,预计总投资5.5亿元,推广运用新技术35个,开发新产品350个,仅此实现新增产值3.5亿元。

四、确保2010年全县工业经济增长的主要措施建议

1、坚持工业项目拉动作为保持工业经济快速增长的首要任务

2010年,全县在保持工业经济快速增长上,坚持以在建续建工业项目、新开工项目和扩能增效项目为抓手,作为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一是全力推进在建续建项目,力争尽快投产见效。2010年全县在建和续建工业项目10个,其中江西润田年产2000万件,产值10亿元;华宝科技年产5万吨硅铁矿,产值1.5亿元;鑫宝水泥60万吨扩能,产值1.8亿元;神武山珍1500吨食用菌深加工,产值8000万元;陵丰公司10万吨高效复混肥,产值2.4亿元。水电开发在建项目除三里坪2011年投产外,平渡河、白沙河、阴峪河和鸡鸣口电站力争2010年建成投产。在建和续建工业项目力争新增产值16.5亿元,新增税收5000万元。

二是新开工项目。2010年全县新开工工业项目11个,其中湖北房县兴祥万吨黄酒项目年产值1.5亿元,税收3000万元;湖北房县太子贡公司年产3000吨太子贡黄酒项目,年产值5000万元,税收500万元;房县神农饮品公司年产万吨饮料项目,产值1.3亿元,税收800万元;房县喜来客门业公司年产3000套防盗门,产值2000万元,税收150万元;房县高档包装材料公司产值4000万元,税收300万元;房县瑞丰食品公司年产500吨木耳香菇深加工项目,产值5000万元,税收200万元;房县武当生物药业公司,产值6000万元,税收500万元;房县佛山箭茶公司年产1000斤高档茶,产值1500万元,税收150万元;房县煤炭加工项目产值1500万元,税收150万元;新开工项目力争新增产值5.3亿元,新增税收4000万元。

2、坚持做好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努力化解工业经济运行中的各种矛盾和突出问题

一是进一步完善全县工业经济运行监控网络,重点对71家规模企业完善监测平台,加强对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点产品和重要生产要素的跟踪监测,及时掌握运行情况。二是搞好信息的交流与,坚持月分析、季例会制度,及时分析,做好预测预警,加强对工业经济运行的正确引导。三是做好煤、电、油、运综合协调,落实好用电、用煤、用油合同制,推进煤、电、油长效供用机制,保障重点企业和重要原材料运输。四是引导企业开拓市场,加强营销管理,创新营销方式,拓展销售渠道。协调落实出口退税政策,千方百计促进出口稳定增长。

3、坚持统筹兼顾,狠抓乡镇工业增量增效,提升县域工业总量

2010年,全县将进一步调整工作方式方法,加大工作力度,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产业引导、信息服务、技改扩能、项目贴息扶持,减轻企业负担,力争全县乡镇工业产值实现22亿元,同比增长27.4%,确保全县40亿元工业总量目标的实现。

4、坚持优化和改善发展环境,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强化“企业发展,政府受益”的理念,牢固树立为业主服务,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贯彻落实一系列促进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抓好企业维权和减轻企业负担工作,努力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坚持实行“企业宁静日”制度、“企业零干扰”制度、“企业检查报告许可”制度。

县域工业经济篇(5)

近年来,松桃苗族自治县委、县政府以新的发展理念统一思想,以新的发展目标汇聚力量,以新的发展举措克难攻坚,县域经济特别是工业经济逐步改变了长期发展滞后的局面,呈现出超常规发展、大跨度进位的良好态势。

截至2010年,全县共有工业企业154家,其中规模工业企业33家,涉锰企业26家,占规模企业总数的78.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26.6亿元,同比增长23.42%,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连续4年稳居铜仁地区榜首。

松桃工业经济发展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仍存在总量偏小、发展后劲不足、园区建设进度缓慢等问题。松桃要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差距在工业,潜力在工业,希望也在工业。

坚持不懈推进“工业强县”发展战略

坚持“工业强县”发展战略。工业经济在现代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发展县域经济的主要途径。加快推进工业化是我们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必然选择。松桃近年来经济发展的历史证明,农业产业链条比较短,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较低,仅靠发展农业是绝对富不起来的。而工业产业链条比较长,产品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也高。虽说是无农不稳,但无工不富更是毋庸置疑的真理。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发展工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着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措施,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才能加快松桃工业化发展进程。

加快工业园区建设进度。工业园区是新形势下优化发展环境和扩大招商引资最有效、最重要的载体,是提升工业化水平的重要途径。松桃要发展壮大工业经济,必须抢抓新一轮西部开发和东部产业梯次转移的历史机遇,按照“规划设计高起点、基础配套高标准、管理规范高效益”的要求,高标准抓好城北土业园区、孟溪物流园区和正大农业产业园区的规划建设。城北工业园区要按照25平方公里以上来规划建设,“十二五”期间园区规模达50平方公里以上,承接好有一定科技含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让更多的项目落户园区。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全县工业总产值达到150亿元,年均增长30%以上。

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松桃的优势在于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特别是矿产品、石材、林业等。要做大做强经济总量,必须围绕自身资源优势,着力打造国内重要的锰系列新材料基地、新型能源产业基地和武陵山区新型建材基地。

在大力支持三和、汇丰等已有锰工业企业发展壮大的基础上,重点做好中国节能环保集团重庆乌江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年产20万吨电解锰、年产40万吨硫酸和5万kv余热发电项目的落户工作;切实抓好总投资57亿元的凯迪生物质循环经济工业园建设项目,争取年内完成投资6亿元以上;加快年产180万吨的高力水泥二期工程建设进度,确保年内第二条生产线如期投产。

千方百计扩大投资规模。松桃经济总量小,投资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仍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要实现又好又快、更好更快的发展,必须坚持投资拉动、项目领跑。

一是把项目包装好、运作好,把信息对接好,积极争取国家在交通、水利、电力、通讯等重点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入。二是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放宽市场准入,努力拓展非公经济的发展空间,支持和引导非公经济大发展。三是激活地方民间资本参与经济发展,让更多的老百姓成为老板。四是要积极争取金融贷款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拓宽地方经济发展的融资渠道。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15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45%以上。

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工业化是城镇化重要的产业支撑,城镇化是工业化基本的空间保障。城镇化水平越高,经济要素集聚程度就越高,发展潜力就越大。

今后一段时期,松桃推进城镇化发展进程,必须坚持“科学规划、突出重点、合理布局、协调发展”的原则,按照“发展中心县城、带动建制镇、辐射行政村”的总体目标和布局,围绕“城市效能型、工业主导型、市场贸易型、资源开发型、旅游服务型”等各具特色的城镇发展方向,继续实施以县城为中心,以孟溪、大兴和二级公路沿线的乡镇所在地为主发展轴,以其他公路沿线的乡镇所在地为次发展轴,以重点行政村为辐射点的多层次、网络状城镇空间布局,逐步形成“中心崛起、两翼齐飞、连片辐射”的城镇化发展新格局,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全县城镇化率达到42.5%以上。

同时,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松桃将进一步完善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的领导体制、工作机制和政策体系,大力发展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把松桃建成铜仁地区重要的能源基地、资源深加工基地、新兴产业基地、循环经济资源深加工产业基地、特色食品及民族医药产业基地等。

坚定不移谋划科学发展大计

“工业强县”作为松桃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引擎”,还承载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突破口”和区域经济发展“增长极”的重任。面向“十二五”,松桃将围绕做大做强工业经济进行“谋篇构局”,坚持把突出功能、做大规模、优化布局摆在首位,从而促进县域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当前,松桃必须立足自身实际,准确把握发展大势,统筹资源,拓展空间,抢占先机,高点起步,坚决打好转方式、调结构这场硬仗,力使新型工业化成为助推县域经济发展的新路径。

制定相关配套政策措施。为加快推进“工业强县”建设步伐,我们将进一步狠抓政策清理,凡是与改革发展不相适应的政策、规定、措施,都要彻底清理,坚决废除,并着眼于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和非公经济,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则,立足于放开、放活,制定有利于迅速促进外来投资者前来投资兴业和有力推动非公经济大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在全县上下营造爱商、亲商、扶商、敬商的浓厚氛围。同时狠抓政策落实,在用足、用活、用好政策上下苦功,进一步强化对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的组织领导、政策支持、资金筹措、财政支持等方面的具体措施,大力促进“工业强县”发展环境不断改善。

优化资源要素配置。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推动优势产业、优势企业、优势资源和要素向新兴工业园区集中,扩大产业集群规模,提高产业聚集度,形成以主导产业为主、上下游产业配套、集群式发展的格局。根据市场需求,结合当地资源条件、产业基础,明确新兴工业园区产业发展定位,突出主导产业特色,走特色兴园、质量制胜之路。

创新园区管理体制。积极创新新兴工业园区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探索建立政府主导、业主开发、政企共建、项目先行等有效的运行模式。支持新兴工业园区建立区域技术创新中心和高新技术孵化器,搭建产学研联合创新平台。着力突破产品关键、共性技术,增强新兴工业园区企业的自主创新和合作创新能力。加强新兴工业园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政府服务和公共服务的信息化应用程度及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

县域工业经济篇(6)

一、以项目建设为总抓手,为工业经济扩张增效寻求新源泉

一要依托产业优势上项目。广水市已经制定了以风机为主的机械制造业的发展规划及政策,目前已取得了明显的导向作用。下阶段,要抓紧制定医药化工、造纸包装、食品加工、新型建材等支柱产业的发展规划、扶持政策、引资重点等,增强招商引资针对性和实效性,力争每年各个产业都引进1-2个投资过千万元的项目。要继续发挥广水市风机行业的现有技术、品牌优势和市场网络,大力发展大批量、多品牌、高附加值的专、特型风机,发展配套生产企业,加快风机城建设步伐。二要依托资产优势引项目。目前,广水市仍有近亿元的工业存量资产没有发挥应有效益,要依托这些闲置资产,通过租赁、拍卖等多种方式来吸纳资金、引进项目。重点抓好铁合金厂、化工厂、玻璃厂、广水水泥厂等一批企业的改革改制工作,争取引进一批大企业前来投资。三要依托资源优势引项目。广水市矿产等资源有一定储量,要组织力量深入调查了解,摸清情况,分门别类拿出开采开发的论证报告,精心包装,便于对外招商,以资源来吸引项目和资金。四要利用政策争项目。准确把握国家和省政策调整动态,认真研究国家支持中西部地区发展的投资动向,吃透全省县市扩权和财政直管县市的政策内涵,加大对上争取力度,使全市项目尽可能多地挤进国家和省的笼子。讲求诚意和信誉,管好用好项目资金,建设优质示范工程,为后续项目的报批铺好路、搭好桥。

二、以招商引资为主旋律,为工业经济跨越发展开辟新通道

一是突出重心齐招商。坚持把招商作为“一号”工程、“一把手”工程,实施高位推进,明确5名市级领导专抓招商,其他市级领导参与招商,人人定死招商任务,月月汇报招商进度,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全力抓,关键项目重点抓”的招商格局。二是实行重奖促招商。修订完善招商引资奖励办法,改变过去单一奖励资金的做法,对取得重大招商成果的干部不仅重奖资金,而且破格提拔重用,激励全民招商热情,致力营造“个人靠招商发财、单位靠招商发展、广水靠招商发达”的浓厚氛围。三是派出重兵抓招商。在苏州常年设立招商窗口,聘请专家作为政府高级经济顾问,保持广水招商与外界相关信息及时沟通对接。同时,市委、市政府每年选派一批精干力量外出招商:选择10个市直单位组成4个专班分赴北京、长江三角洲、福建和珠江三角洲等地定向招商;从新提拔的乡镇和市直单位副局级干部中选派一批年轻干部离岗招商;选派10名乡镇、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到杭州等发达地区挂职招商。对这些外出招商人员,定死任务,据实考核,确保完成。

三、以工业走廊为主阵地,为工业经济乘势而上打造新平台

软硬环境建设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招商引资条件的优劣,影响到区域竞争力的强弱,影响到生产要素的聚集,进而直接影响到招商引资的成效。因此,广水市决定举全市之力,聚焦“一线三区”,聚集优势资源,全力构筑招商平台。到2006年,工业走廊内力争引进30个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创产值20亿元,创利税2亿元;到2010年,力争引进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80个,创产值80亿元,创利税8亿元。一是用超前的眼光规划新区。在原有广水经济技术开发区、桐柏工业园的基础上,新建十里工业新区,形成“一线三区”的工业走廊,新区控制性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建设性规划5平方公里,根据城市发展走向,立足区位优势、土地储量和现有基础设施,在新区内前期500亩收储土地充分利用后,继续沿十长公路向城南发展。二是用捆绑的资金建设新区。在新区的建设上,坚持外商建设和自主建设相结合。自主建设上,广水市将财政节余资金、国有股权转让所得、经营城市收入、科技专项资金、城市建设资金等可用资金“打捆”投入新区建设。采取“政府引导、部门支持、业主开发、多元投入、市场运作”的运行机制,按照高标准、高起点、高品位的要求,搞好“三通一平”。三是用优惠的政策开发新区。一方面,鼓励新办企业进入园区。另一方面,鼓励各地各部门引进项目入园。实行“谁引进、谁受益”的办法,各乡镇办事处引进的企业在工业园区落户的,企业的全部产值、税收的80%归引进的乡镇所有,其余归园区所有;市直各部门引进的企业在工业园区落户的,企业上交税收地方留成部分的50%归引进的部门所有,其余归园区所有。

四、以环境治理为主攻点,为工业经济快速起跳争创新优势

县域工业经济篇(7)

——平罗县工业经济十一五发展展望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是党的十*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课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现。工业经济是县域经济的助推器,工业兴则县兴,工业强则县强。加快工业经济发展是欠发达县尽快改变面貌的根本性举措。平罗县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农业县,只有从实际出发,以发展工业经济和招商引资为抓手,以资源开发为契机,以园区建设为载体,以优质高效服务为动力,大力培植支柱产业,壮大工业经济实力,才能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才能尽快跻身于西部百强县之列。

一、“十五”工业经济社会发展回顾

十五期间,特别是十六大以来,全县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揽工作全局,抢抓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推行积极财政政策等历史性机遇,大力实施“兴工强县”战略,积极应对行政区划调整、煤、电、油、运、水紧张、“非典”、禽流感、五号病、霜冻灾害等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和困难,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全县经济呈现出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局面,“十五”计划目标全面完成,为“十一五”规划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0*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年增长69.9%,年均增长10.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5亿元,年均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13亿元,年均增长16.3%;第三产业增加值6.5亿元,年均增长11.9%。人均地区生产总值8700元(1070美元)。预计五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0.25亿元,年均增长15.2%;县级财政收入2.64亿元,年均增长30.3%,完成“十五”计划的277.8%,财政支付能力不断增强。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一、二、三产业增加值比重由200*的36.6:33.9:29.5调整为2005年的22:52:26,第二产业比重提高18.1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000年的29.5%提高到2005年的40%,提高10.5个百分点。

完成工业总产值35亿元,年均增长23.4%,完成工业增加值10亿元,年均增长12.3%。工业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35个百分点,对gdp的贡献率达到45.04%。支柱产业和骨干企业进一步壮大。与200*年相比,年销收收入达500万元的企业由21家增加到53家,其中:年产值超亿元的企业4家。兴平冶金、沙湖纸业、三喜科技、大地冶化、宝马化工等优势骨干企业不断发展壮大,逐步成为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骨干企业。园区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平台作用逐步显现。到2005年,入园企业近500家,园区企业总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85%以上。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先后完成了大石头煤矿、宇飞碳化硅拍卖,五金厂、皮鞋厂破产,印刷厂解体工作。

二、工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经济综合竞争实力不强。一是经济总量小。尤其是工业企业和三产数量少,规模小,2005年全县人均gdp为9156元,分别比全国和西部百强县平均水平低16644元和4344元。二是经济增长的质量较低。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问题突出,以电石、硅铁、焦炭、煤炭采选、化工等高载能行业为代表的资源加工型工业经济发展的格局没有彻底改变,循环经济链条没有形成。三是竞争实力较弱。工业经济缺乏大项目、大企业支撑和带动,企业规模小、产品技术含量低、产业链短、附加值不高,竞争力不强,发展后劲不足。

(二)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一、二、三产业结构比重仍不合理,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发展不协调。2005年全县一、二、三产业比重为22:52:26,一产比重太高,三产太低。工业结构不合理,轻重工业比例失调,重工业产值占全县工业产值的65.5%,轻工业仅占32.5%。重工业太重,轻工业太轻。非公有制经济特别是民营经济集群规模较小,全县经济多元化格局尚未形成,经济发展活力不强。

(三)经济发展面临的竞争压力加大。随着大银川战略的深入推进,以银川为中心的区域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基本形成,既对平罗县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积极的辐射带动作用,也加剧了平罗县的人、财、物、产业、技术、项目等社会财富的外流。同时,银南各县已凭借交通条件、农业、流通等特色优势产业和新兴资源优势,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四)资金不足影响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受国家信贷政策调整影响,金融机构普通紧缩银根,对企业的流动资金和项目建设资金少贷、惜贷或只收不贷,造成企业因流动资金紧张,不能满负荷生产。县级财政收入较少,财政收入增幅仍然小于刚性支出增幅,用于推动经济发展的财力十分有限,无法满足经济加快发展的需要。

三、工业经济十一五发展思路

“十一五”期间中国产业结构将立足结构优化提升产业发展,改变高消耗、高污染的局面,从以工业经济为主转向以服务经济为主。

“十一五”时期主要目标:

1、总体目标:按2005年价格计算,到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1.4亿元,年均增长15.5%,其中:第一产业6.9亿元,年均增长4.6%;第二产业32.6亿元,年均增长20.2%;第三产业11.9亿元,年均增长12.8%。地方财政收入达到5亿元,年均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五年累计119.7亿元,年均增长16%;城镇化水平达到50%以上。“十一五”期间,力争进入西部百强县。

2、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85%以上;第一产业劳动力占全社会劳动力比重降到45%以下。

3、对外开放:年均招商引资总额增长20%以上,出口年均增长16%以上。

2010—2020年远景目标:到2020年,按2005年价格计算的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19.6亿元,年均增长11%;财政收入达到20.3亿元,年均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000元,年均增长8.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500元,年均增长5.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214亿元,年均增长8.4%,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基本实现工业化。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做好工业经济发展大文章:

(一)突出主导产业,做好支柱培育文章。工业是县域经济的支柱。发展县域工业,必须坚持发挥比较优势和发展特色产业的原则,立足产业基础,扬长避短,因势利导,着力培育壮大一批具有比较优势和鲜明特色的骨干支柱产业,以此支撑和带动县域经济发展。就平罗县而言,必须大力发展电力产业,突出精细化工产业,突破轻工业。集中精力做大做强精细化工、活性炭、轻工、冶炼化工、农副产品加工等特色优势产业,大办特色工业、优势工业,形成优势特色产业大发展的局面。强化关联性产业、企业、项目在空间、地域上的集聚,引导支持企业相互分工合作,提高上下游产品之间的配套衔接程度,加快形成产业集聚群和块状经济效应。

(二)培育壮大骨干企业,做好企业发展文章。企业是加大对重点企业扶持力度,培育壮大沙湖纸业、兴平冶化、三喜科技、大地冶金、天源嘉华、宝马化工、中钢公司、永威炭业、广华奇思、凌云化工十大骨干企业,带动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加快天瑞公司2×5万kw和兴平盛元公司4×5万kw矸石自备电厂、宝塔石化集团循环经济产业试验基地等项目建设,延伸产业链。对优势骨干企业重大技术改造项目优先列入县重点技改项目,积极争取国家及区、市贴息补助资金,支持和鼓励企业做强做大,力争培育4家产值达10亿元、5家产值达5亿元、10家产值过亿元的企业,促其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二)狠抓载体建设,做好园区经营文章。立足发展园区工业和打造产业集群带,重点抓好全县工业园区的经营与管理,促使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向园区流动和集中,着力把工业园区建成企业发展的最佳平台、工业发展的“特区”和产业培育的“孵化器”,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一是拓展园区发展空间。科学规划园区规模,积极扩大园区土地储备总量,缓解园区工业用地矛盾,满足新入园工业企业发展用地需求;依法、依约清理、回收园区内企业闲置土地和破产、倒闭企业占有土地,盘活园区闲置资产,提高园区土地利用率。二是创新园区经营机制。坚持市场化运作,积极鼓励和支持外来企业、个人通过投资、联营、入股等多种方式参与工业园区建设和管理;加快园区供水、供电、通信、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园区整体形象的策划、宣传和推介工作,增强园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真正使工业园区成为外来投资、产业转移“磁性”最强的基地。三是灵活经营政策。坚持“谁引进,谁所有”原则,积极鼓励外地和乡镇引进项目入驻工业园区;对重大工业项目,在土地供应、税收奖励、费用减免、能源价格等方面实行“政策跟着项目走”,一事一议、一企一策;每年将财政收入和土地出让收入的一部分资金,投入工业发展基金,重点支持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企业的技改扩能和产品开发,利用“极化效应”培育和强化园区企业的竞争优势,为其发挥“扩散效应”创造条件。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