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儿科护理查房

儿科护理查房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01 16:27:25

儿科护理查房

儿科护理查房篇(1)

【关键词】 护理查房 整体护理 护理程序

近年来随着整体护理的深入开展,护理查房的指导思想有了显著转变,改革护理查房的内容与形式[6],是护理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即在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指导下,以护理程序为框架,以解决护理问题为目的而进行的护理查房.我院儿科在开展整体护理的同时,不断探索和完善整体护理查房,取得了良好效果。为加深对整体护理的认识,推动整体护理实践活动。现将做法和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自2002年5月至2004年6月,我科收治危重病人103例,其中男65例,女28例,平均年龄7岁。我科护理人员共11人,其中主管护师2人,护师3人,护士4人,辅助护士(未取得执业证的护士)2人,其中大专4人,中专7人,专升本在读2人,大专在读5人。以整体护理进行护理查房,同时测评患者满意度等指标。

2 护理经过、经验及具体做法

2.1护理查房方法

2.1.1护理查房准备

由责任护士选取所在病房疑难、危重病人为查房对象,由护士长主持,责任护士重点准备,于每周三晚夜班护士,运用护理程序,对所分管病人情况进行全面评估,依据所收集到的主、客观资料,从生理、心理、社会三方面进行分析,仔细阅读医生病程记录,重危病人讨论记录及病人各项检查的阳性体征等,修订护理诊断,完善护理计划内容。并对所实施护理计划进行评价,对一些疑难护理诊断提交讨论。要求护士长在查房前,运用护理程序,针对本周重危病人护理重点及疑难护理病例,查阅有关疾病国内外先进护理经验,找出本科护理的薄弱环节制订查房计划,并组织实施。同时对全科病人进行满意度测评。并及时进行反馈。

2.1.2实施

定于每周四早8:30进行护理查房。查房人员由护上长、责任组组长、责任护士及辅助护士、进修生、实习护生组成。

2.1.3责任护士报告病人全面情况,进行全面护理评估包括:①病史②体征③实验室及辅助检查,重点说明病人现存、潜在的护理诊断/问题,制定相应护理计划与措施、护理效果以及需要讨论解决的问题。

2.1.4护士长评估病人,根据责任护士的报告,结合本专科护理特点,询问病人重要病史并进行护理体检。

2.1.5评价与指导

根据病人病情需要决定在病人床前进行或办公室等地点进行。①护士长依据所收集到的主客观资料,从生理、心理、社会三方面进行分析,结合责任护士所提出的护理问题,有导向地组织护士进行重点内容的讨论,同时进行讲解和提问。病人或家属也可询问和请求指导。②根据护理程序进行评价,包括评估是全面,护理诊断/问题是否确切,护理计划是否符合病人实际,修订是否及时,护理措施是否到位,健康教育是否有效,护理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等。在护理过程中,注重动态观察病情,有效地解决病人的健康问题。把效果评价贯穿于病人住院的整个过程中,不断将效果与标准加以比较,发现偏差与不足及时采取措施,纠正偏差、改进不足。同时评价责任护士的上作情况,病人的满意情况等。参加查房的护士对以上内容提出自已的观点并参与讨论。③提出目前的主要护理诊断、措施及下一步重点解决的问题。指导补允护理诊断/问题和护理计划内容,并根据疾病或并发症的转归和现存的护理危险因素,预测潜在的可能发生的护理诊断/问题。④针对该疾病介绍国内外护理新进展及动态。利用护理查房的形式迅速传递、渗透各种新知识、新技术、扩展临床信息量,拓宽护理查房内涵,使护理人员花较少的时间和经历,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全面系统的在职培训。

2.1.6查房总结

护士长简要评价此次查房效果,并予以护理指导。包括病人现阶段需解决的护理问题,需要病人或家属共同参与的活动,查房中对护士的要求以及需要改进的做法等。

2.1.7考核人员对照护理查房评分表逐项打分,分值100分。并要结合病人的情况对护理查房进行评价、分析和指导,对查房特点及存在的不足进行评价。科室针对查房中提出的建议、修订计划,并组织实施。责任护士的评分可记入每月护理质量评价成绩中,作为责任护士竞争上岗考评依据,也是年底评优的参考。

2.2质量评价

定于每月第一个周四早进行整体护理查房的质量评价。对整体护理查房进行考核、分析、评价与指导,以促进护理程序的运用与提高护士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护理查房的质量。

2.2.1成立护理查房质量评价小组

由护士长、高级职称的护理业务骨干组成,不定期邀请护理部主任参与科室护理查房质量评价,并予护理指导。

2.2.2制定查房质量评价标准

整体护理查房要求目的明确,程序规范、内容清晰、重点突出、查体正确、评价客观、指导有力。同时还应做到资料齐全,物品齐备,站位准确。①评价护理程序应用情况,包括护理评估的准确性、资料分析的科学性,护理诊断的正确性,护理措施的针对性,护理效果的客观性等。②了解患儿及家长对护理上作的满意度以及对护理查房中制定的护理计划及健康指导的满意程度。③护士长进行提向或组织讨论,结合病情从病理、生理、护理等方面进行,并介绍国内外最新护理研究成果或动态.要注重评价护士长组织能力和解惑能力,评价护士掌握的理论知识及实际应用能力。④评价护士的行为规范以及查房形式、查房的站位,本病区护士参加人数、物品准备等。

护理查房质量评价小组成员参与查房全过程,对护理查房进行评价,采取现场评分的方法,并提出指导性意见和合理化建议。

3 护理效果

3.1投诉率与满意度统计,护士整体护理考核差异统计。

3.2实施整体护理,运用护理程序,护士感到了现有知识的贫乏医院新建多媒体电子阅览室,病房积极为同志们创造学习条件,鼓励大家订阅专业杂志和参加继续教育。奖励与激励护士参加自学大专或专升本考试,大家学以致用,将外院成功的护理经验和好的护理方法运用到临床实践中,使护士的知识结构尽快适应整体护理工作的需要[7]。科室内形成了一种比、学、赶、帮、超的良好的工作氛围,使整体护理内涵质量得到进一步深化。

4 讨论分析

4.1整体护理查房,打破了传统的护理查房模式。

从重病情查房转向对病人整体护理查房,从单纯强调病房的规范管理转向以病人为中心[8],满足病人需求的病房环境中来。

4.2护理质量得到了提高。

通过查房对复杂疑难病历明确诊断和目标,纠正护理中的偏差与不足,既制定有效的护理计划,使病人得到最完善的护理。同时护理计划与患者和家属公开,既明确了护士的责任,又得到了患者的信任,有利于护理计划的顺利实施。

4.3通过查房,完善了系统化整体护理的监督评价系统。

逐步完善了查房制度及质量标准,保证了护理质量。护士长可把护理质量监控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全科护士,各责任护士也可将本组病人有可能发生的护理隐患及早提醒各班,加强观察有效地杜绝了护理缺陷、差错的发生,全面提高了护理质量同时强化了护士长的管理意识。

4.4提高了护理人员素质。

通过查房,促使护理人员主动的深入病房收集资料,及时修订计划,认真进行健康宣教,提高了护士学习的热情,增强了责任心,密切了护患关系。通过病人满意度的测评,及时将病人意见反馈给全科护士,强化了全科护士的服务意识,增强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从根本上体现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宗旨,从而全面提高整体护理质量。

4.5增强了护士参与管理的意识。

由于责任护士做了大量的护理工作,增强了主人翁意识,提出通过实践总结出的意见和建议,提高了独立处理病人存在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整体护理能力。

思考:护理查房应有目的地选择查房内容,注意拓宽护理人员的知识面和实用面选择查房内容。实践中可能会忽略此问题,不能及时抓住护士业务知识及理论知识的弱项去有目的地组织护理查房,查房内容过于枯燥有待改进。

参 考 文 献

[1]方芳.护理查房现状分析.护士进修杂志,2002,17(2)148~149.

[2]谭自然,金良玉主编.护理新概念与临床.[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8.158.

[3]李银勇,曲维香.在整体护理中如何进行病人教育.中华护理杂志,1999,34(1):53-54.

[4]丁炎明.以人为本护理服务的探索与实践.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39~40.

[5]刘玉莹,张亚卓.整体护理查房程序的建立与效果分析.实用护理杂志,2002,18(11):69.

[6]迟凤玉,蔡宝英.护理教学查房管理的实践与思考冲华护理杂志,200l,36(7):524-526.

儿科护理查房篇(2)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选取2013年4月-2015年4月在我院儿科病房接诊的95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将随机抽取同期我院儿科收治的95例患者作为对比,设为对照组。对照组中男性患儿51例,女性患儿44例,患者的年龄在1-1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95±2.09)岁。观察组中男性患儿55例,女性患儿40例,患者的年龄为(1-14)岁,平均年龄为(5.98±1.81)岁。给予两组儿科患儿基本资料,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1.2.1对照组护理方法:对照组的95例儿科患者接受常规的管理方法进行护理,专业护理人员根据常规的护理管理方法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护理,面对突发的现象做好处理工作。1.2.2观察组护理方法: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儿科患者风险护理管理,采取措施如下。(1)制定风险管理计划。为了能够对护理风险进行有效的识别,需要建立完善的护理风险识别系统,对护理安全隐患进行及时的排查、识别、分析。根据医院护理工作的实际内容和具体情况,制定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计划及有效的措施,通过各方面的努力提高护理工作的预见性,对护理风险进行全面的规范。(2)健全和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对各项护理工作的流程、风险预案、操作前后的告知程序进行有效的规定。通过对各项护理工作的规定,使护理工作的行为更加规范,并最大限度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率。(3)明确风险管理的义务和责任。根据医院护理的具体情况,建立完善的护理风险管理机构。护理风险管理机构要对护理风险管理工作全面负责。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开展护理安全管理的研讨会,针对实际的护理问题、相关的安全隐患进行有效的讨论,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策略。将护理责任落到实处,从而降低护理风险。(4)加强护理过程的管理。针对护理过程的每一个环节进行详细的分析,并总结出护理的薄弱环节,针对护理意外事件,制定相应的防范护理预案,有利于对护理风险因素进行及时调查、发现、处理、记录等。(5)建立完善的护理安全质量监控系统。建立多方位、多途径的护理安全监控系统,针对各项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相应的检查和监督,并科学指导监督业务查房、护理质量检查,针对护理缺陷进行全面的分析。(6)加强对专业护理人员的培训。为了提高专业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需要加强非护理人员的培训,加强对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基础护理、护理知识、护理技能等培训,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责任感、护理技能,从而有利于对护理安全进行全面的防范,提高护理的综合质量。(7)对医院护理人力资源进行合理优化配置。对护理人力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对弹性排班、新老搭配情况进行合理的安排,对护理人员力量进行均衡,确保护理工作的高效、高质,为患者提供全面、全方位、高质量的护理服务,提高护理的安全性。(8)加强对医疗物质的管理。对于各类医疗物质的管理而言,需要专门的人员,并对医疗物质进行定期检查、养护和检验,确保医疗物质随时齐备,尽量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降低因物质因素而引起护理风险发生率。1.3观察指标:在对儿科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判定的过程中,主要参照KPS评分标准进行评分,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增加的分值在10分以上,则属于生活质量改善;如果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减少的分值在10分以上,则属于生活质量下降;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增加或减少的分值在10分以下,则属于生活质量稳定[2]。1.4统计学分析:在对本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的过程中,主要运用SPSS17.0软件,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儿科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的对比:通过治疗及临床护理,两组儿科患者生存质量改善率,对比差异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参见表1。

3讨论

通过对医院儿科病房患者进行调查和了解,儿科病房患者较多,其陪护的人员同样很多。面对儿科病房的实际情况,传统的护理管理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患者的要求[3-4]。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同时,人们对医疗护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儿科病房,需要全心的护理管理方法,提高儿科病房护理管理的质量和效率。护理风险事件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如下。3.1人员因素:人员因素主要包括护理人员及患者、家属。通过对部分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进行调查,发现很多护理人员具有淡薄的法律意识,通常没有履行告知义务。一般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较大,面对较大的工作压力,常产生厌倦情绪,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护理的质量。还有部分护理人员对护理操作不够熟练,对患者病情变化没有科学的预见性[5]。在患者及家属因素方面,很多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期望值较高,由于药物不良反应等原因导致不良的治疗效果,但很多患者会把责任归为护理人员,这样很容易出现意外事件和不良后果[6]。3.2环境与卫生因素:环境和卫生因素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包括:剧毒药物、化学制剂、放射污染等,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具有严重的影响。如果医院的隔离工作不到位,则很多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和交叉感染。对于危险品而言,如果使用方法不当,则容易引起火灾,管道泄漏等情况[7]。3.3医疗设备因素:在影响医疗护理质量、护理效果的因素中,医疗设备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医疗设备齐全问题、设备性能问题、设备规格、物资供应情况、设备质量问题等[8]。本研究经过给予观察组儿科患者风险护理管理,患儿的生存质量改善率,对比差异较明显,风险护理管理在儿科病房的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李云芳 单位:临沧市双江县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李红丽.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病房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5,10(01):255-256.

[2]孙书萍.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5,09(05):770-771.

[3]黄丽萍.在儿科病房护理工作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10):98-100.

[4]梁素丽,陈妙玲.护理风险管理在新生儿病房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5,12(20):172-174.

[5]李嫦燕,任为为,韩婷.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病房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吉林医学,2013,37(23):4829-4830.

[6]任志萍,李兰凤,张瑜联,张会芬,张娜.护理风险管理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应用[J].河北医药,2013,39(15):2387-2388.

儿科护理查房篇(3)

关键词:护理;儿科病房;风险管理

小儿患病一般有起病急、发展快、描述病情的准确性差等特点,尤其婴儿无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身体感受,加之患儿心理压力随环境改变而增大,出现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负担,另外,小儿一生病,许多家长表现出各种惊慌,这些因素的存在,无形中加大了儿科病房中的护理风险。因此,儿科护理人员不仅专业素质要过硬,还要态度和蔼、热心关怀、细致服务,更要有主动识别风险、预防风险的意识和能力。现就儿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以及怎样进行风险管理作详细论述,并总结我们经过实施风险管理后所取得的成效。

1 儿科病房护理的风险因素分析

1.1. 社会因素

由于社会缺乏对医护人员的理解,加上媒体不断的夸大渲染,使得医患、护患关系越来越紧张;另外,现在的孩子独生子女居多,一个孩子生病几乎是全家出动,一边把孩子健康的全部希望寄托于医生、护士,一边又对医院产生不信任感;这些因素都使得儿科医护人员面临更大的风险,所承担的责任越大,心理压力也越大。

1.2 患方因素

患儿一般起病比较急、病情发展很快,患儿无法表达自身感受,加上孩子一生病家长就着急,代为描述病情时往往准确性也不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护人员的诊断和护理;在治疗过程中,患儿不遵医嘱也增加了护理风险;加上患儿自理能力差、家长疏忽等因素,导致患儿坠床、跌伤、误食等意外时有发生;患方的病区环境意识差,私人物品随意摆放,衣物、尿布乱搭,患儿之间食物、玩具相互传,患儿随地大小便,乱扔垃圾,一些家属观念落后,紧闭门窗造成病房内外环境污染,影响患儿痊愈,甚至导致小孩之间交叉感染。

1.3 医方因素

医源性因素:由于医学本身的高难度、高风险性,在医疗中,存在着诸多的不确定,过程和结果均难以预测;护理人员在沟通环节出现沟通不畅或不及时,患方对各项操作、检查的理解不清晰等因素均增加了现有风险;

药物和医疗设备因素:儿童用药与成人不同,用药剂量需根据患儿体重、年龄及病情严格计算,药物剂量难以把握,存在不足或过量的风险;新药在临床上的使用也有一定的潜在风险,要求护理人员在给病人用药时严密观察,积累经验;对各种毒、麻、限、剧等特殊药品的管理和使用方面也存在较高的风险,护理人员应严格执行有关规定;另外基层医院医疗设备在数量、性能、更新程度等方面严重不足,直接影响到护理效果,严重的可引发护理纠纷。

护理人员工作环境因素:儿科病房护理工作任务繁重,病区环境嘈杂,家长对护理人员要求很高,护士在嘈杂的环境中承担着繁重的工作任务,为避免发生差错,不得不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还要应对家属时不时的责难甚至辱骂,心理压力非常大,近年由于临床患者较多,加之未能及时安排床位,陪护的人也多,工作强度、心理压力的增大,护士在护理工作中难免不出错。

1.2 降低儿科病房护理风险的方法

1.2.1 强化儿科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

加强职业道德及风险意识培训:一是儿科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必需秉承纯洁的工作作风、严谨的工作态度,杜绝一切失误和疏忽,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水准。定期组织全科护士进行业务加强学习,如加大《护士条例》、《2010 患者安全目标》等学习文献的宣传力度,通过定期培训完善临床护理人员的安全质量意识意识和法律法规认识,并及时化解医患矛盾,避免产生护患纠纷;二是护理管理者应根据实际情况,不定期对护士进行风险管理培训,以曾经发生过的风险事件为例,汲取其经验教训,培养护士主动识别风险、防范风险的能力。

1.2.2 护理查对制度的建立健全

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通过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制定护理差错防范措施,明确事故处理程序,定期评估,及时发现潜在不安全因素,并予以消除。各护理人员不但自己要认真学习安全条款,并严格执行,还应在患儿一入院开始,就应该进行安全宣教,在工作中也要反复向患儿家属强调并及时巡查,为医疗安全及患儿的切身利益提供有力保障。

加强护理查对管理:要取得护理质量的整体提高,不但要求各位护士要有过硬的护理技能,护理文书的准确性、完整性也极为重要,各护理人员应予以重视,认真做好详细记录,以便后续工作有据可依,遇到风险也有证可查。

实行弹性排班,使工作量合理:根据以往的经验,大致确定任务繁重的时间段和任务少的时间段,合理安排护理人员,使护理人员能够有较为充分的休息时间。另外,各班交接时,可采用口头、书面、床头等方式,但无论采用何种交接方式,都应做到清晰、准确。

药物、医疗设备管理:儿科用药必须以表格的方式注明名称、规格、用途及其注意事项等,并组织护士学习,还需要牢牢掌握剂量计算方法,做到心中有数;医疗设备由专人管理,用于急救的要每日检查,常用的也要每周检查,并做好各项记录。

1.2.3 加强与患方的沟通

和谐的护患关系不但能够消除患儿的紧张、恐惧,提高护理质量,也给护理人员带来了愉悦的身心体验,因此应注意与患儿及其家属沟通的技巧。一是与家属的沟通应心平气和,叙述清晰、通俗易懂,注意事项反复强调,家属的疑问予以及时解答,需要家属配合的操作,应向家属确切说明。二是与患儿的沟通:应遵循先沟通后操作的原则,在面对患儿时保持微笑,话语温和亲切,以消除患儿的紧张和恐惧。

2 结 果

护理风险管理在儿科病房中的实施取得了一定成效:护理人员的工作技能有了较大提高,风险识别与防范能力也有所加强,护患关系得到了有效改善,极大地降低了护理纠纷的发生率。

3 讨 论

在儿科病房中,只有长期地、持续地坚持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才能有效保证患儿安全、减少护理纠纷,达到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护患关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仵晓娟.儿科护理风险管理研究[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31):107-108.

儿科护理查房篇(4)

【摘要】目的:规范新生儿病房探视管理,提高家长对探视管理的依从性,降低新生儿病房院内感染发生率。方法:回顾分析我科新生儿病房2008年3月至2009年9月的探视不满意情况及投诉、纠纷事件,运用护理干预手段,促进家长理解并依从医院探视管理规定。结果:2009年10月运用护理干预手段后收住新生儿874例,发现探视不满意5例,未出现探视相关投诉。结论:护理干预手段能提高家长对探视管理的依从性,规范了新生儿病房的管理。

【关键词】护理干预;新生儿;探视;影响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6-0445-01

新生儿是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之一,因此,医院感染管理是新生儿病房管理的重点。其中,严格控制患儿家长的陪护和探视是减少医院感染的措施之一。[1]然而目前家长的探视需求较为强烈,经常滞留于病房,给病区环境、工作秩序等带来影响。[2]为此,我科随机调查患儿家长,收集家长的探视需求;结合卫生部《新生儿病房建设与管理指南》,正确体现人文关爱,重建探视管理制度;同时采取护理干预手段,引导家长合理探视。[3]现将我院新生儿病房探视管理情况总结如下。

1资料收集

回顾性分析我院新生儿病房2008年3月至2009年9月在院新生儿家长对探视的需求情况,主要不满意焦点集中在:舍不得孩子52例,不信任医务人员38例,医务人员态度差、解释不到位29例,不了解住院流程27例,探视家长少及时间短21例,家长感觉护士只知道催钱15例,母婴同室、母乳喂养宣传的负面效应致母亲坚决要求陪护8例。

针对家长不满意焦点,调查我院新生儿病房医生、护士、护工,分析原因:一是独生子宝贝,家长多,希望全程陪护、争相探视;二是社会大环境对医务人员的不信任导致家长不放心;三是家长医学知识增强,但又比较凌乱,故对医疗护理要求多,而又难于听进医务人员的解释;四是医务人员工作量大,与家长沟通少,沟通技巧差,导致家长不了解新生儿住院流程,在多个环节不满意多、埋怨多。

2护理干预

2.1重建探视管理规定:参照国家卫生部《新生儿病房建设与管理指南》,结合探视的人性化关爱原则,制定我院《新生儿病房探视管理规定》。

2.2 设计制定新生儿入院告知书:根据回顾性分析收集的家长探视不满意焦点,融进我院《新生儿病房探视管理规定》的内容,结合临床工作需要,分三个部分设计《新生儿入院告知书》,即从入院介绍、在院探视、出院流程给予详细的介绍,重点部分给予下划线标注。

2.3优化流程

2.3.1 入院宣教:新生儿入院时,护士接入患儿及入院手续,利用治疗间隙向家长做入院宣教、发放《新生儿入院告知书》,并重点讲解入院相关事项、探视相关规定,交代家长抽时间详细阅读、询问。

表1 护理干预前后满意度比较

2.3.2 探视流程人性化:科室质控小组讨论制定探视流程,即:当班护士接待家长、引导家长至患儿床旁探视患儿,主动向家长介绍患儿吃奶、大小便、哭闹与否等家长关心情况;当班护士再引领家长至医生处,由医生详细讲解患儿病情,接受家长询问;在家长即将离开时,当班护士向家长发放一日清单,并指导家长查看,交代所需缴纳费用情况;向第二天出院患儿家长交代出院流程及需要带的衣物、身份证等。

2.3.3 收集干预后家长意见:科室根据探视不满意焦点设计新生儿满意度调查表,护士长利用探视时段、出院时段,向等候探视或办理出院的家长调查、收集意见与建议。同时根据顾客满意级度相关知识,采取顾客满意度加权分析法进行综合的评价:自2009年10月以来我院新生儿病房收住新生儿874例中,不满意5例。

3影响

自2009年10月实施护理干预手段以来至2011年2月,我院新生儿病房收住新生儿874例,与干预前相比较,P<0.01,有统计学意义。(见表)

护理干预能提高新生儿病房家长探视的依从性,从而规范了新生儿病房的探视管理,为降低新生儿医院内感染的发生率筑上了一道屏障。

参考文献

[1] 周玉莲,董兆华,邢惠芝,梁静晶,新生儿病房探视陪护人员的管理,《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8):1132-1134。

儿科护理查房篇(5)

中图分类号:R473.7l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2409(2007)05-1062-02

为了提高住院分娩,确保母婴安全,降低孕产妇及围产儿的病死率,我院对“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成立了产科质量督查指导小组,制订督查内容、评分标准,对6所乡镇卫生院产科质量进行督查指导,使产科质量水平得到提高,取得了一定经验。

1 资料与方法

1.1 督查指导方式

2005年4~5月和2006年7~8月,由我院护理部主任、产科护士长、其他各科护长、护理骨干组成产科质量督查小组,对我院对口支援的6所乡镇爱婴卫生院产科质量进行督查指导,其中中心卫生院2所,卫生院4所,督查指导内容:规章制度及法律法规执行情况。人员岗位职责、继续教育培训、技术操作规程、急救技能、产房布局及设施、药品管理、医院感染管理健康教育指导、产科安全管理、护理文件书写等,并制订质量检查评分标准,由督查小组组长进行分工,小组长专项负责。

1.2 督查存在问题及指导意见

1.2.1 制度不健全 所有的乡镇卫生院分管爱婴卫生院质量的领导未制订产科质量督查制度,缺乏护理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及技术操作规程,岗位职责分工不明确,针对存在问题,督查小组协助制订了《产科安全管理制度》、《产房消毒隔离制度》、《抢救工作制度》、《产科专科技术操作规程》、《常见病的护理常规》、岗位职责、规范产科护理质量的各个环节,每年督查2次,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及时整改。

1.2.2 专业知识、操作技能掌握欠熟练 缺乏专业知识及操作技能的培训,对专科知识及护理常规、操作技能未熟练掌握,对急救技能如新生儿窒息复苏及气管插管的配合未掌握,

帮助建立护理人员继续教育的培训及考核制度,加强“三基三严”培训,指导护理人员进行新生儿窒息复苏、电动吸痰、气管插管配合等技能培训。开设专题讲座:产后大出血、宫外孕、妊高征等危重患者抢救及护理,从而提高了护理人员专科业务水平。

1.2.3 缺乏产科安全管理意识 未制订婴儿安全管理措施,个别卫生院淋浴设施缺乏安全性,管理监督不得力影响护理安全的组织管理是发生纠纷和事故的主要原因,也是对患者安全的最大威胁。

提高护理管理者安全管理意识。帮助制订婴儿安全管理措施,执行告知制度并由婴儿母亲签名。产科病房门口安装铁门,设专人守卫或上锁管理,防止新生儿被盗,新生儿淋浴设施考虑安全性,取消使用煤气热水器淋浴,以防煤气中毒,安装安全性能良好的电热水器进行淋浴。新生儿淋浴操作台的墙上不能悬挂物品,防止物品掉下砸伤婴儿。认真执行淋浴操作规程,防止新生儿烫伤。

1.2.4 潜在医院感染的可能 产床厚尘,墙上有蜘蛛网,产房布局欠合理,污物存放欠规范,产房消毒隔离制度不严,医务人员进产房不带口罩、帽,个别人员不更换专用鞋,产床分娩后未及时清洁,检查床脏,护理人员无菌观念不强,消毒剂使用欠规范。

教育乡镇卫生护理人员自觉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及无菌操作规程。加强病区环境清洁卫生,产房每天清洁抹尘1次,接生后产床立即清洁消毒,每周清洁大扫除1次,产房重新布局合理,严格区分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污物桶加盖管理,取消新洁而灭行接产会阴消毒,改用5%碘伏消毒会阴皮肤,规范消毒剂浓度配制,使产科各项感染管理指标达标。

1.2.5 法律意识淡簿 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护理记录书写过简,无新生儿查对制度,部分护理人员服务意识差,2002年9月1日开始实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明确了护理记录是病历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以客观资料作为法律文件,为护患双方提供了法律保护及举证依据。

加强法律法规培训管理者从职业道德教育入手,提高护理人员自律性、守法自觉性,认真组织分析护理工作与法律责任的关系,提高护理人员法律意识及防范能力。督查指导小组协助制订新生儿查对制度,统一产科护理文件书写表格、记录要求,强调病历是保护患者和医务人员双方合法权益的重要法律文件,已成为医疗诉讼中最重要的证据之一。使护理记录及时、客观、真实、准确、完善。

1.2.6 急救物品管理混乱 急救物品用后未及时补充、清洁消毒备用,无检查记录,新生儿气管插管的喉镜光源暗,氧气无标识牌,氧气用完后未及时更换氧气瓶备用,设备使用欠熟练。

指导小组帮助建立急救物品基数卡,建立检查记录部,专人保管,定点放置,定期检查器械,发现运转不正常及时维修,协助制作氧气标识牌,制订仪器使用操作规程,指导护理人员仪器的操作,使护理人员熟练掌握仪器的操作及注意事项,急救物品各项指标达标。

2 结果

6所乡镇卫生院产科质量经督查指导后,产科护理质量管理如病房管理合格率、消毒隔离合格率、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护理人员专业理论及操作合格率、护理安全管理合格率、急救物品管理合格率、护理质量合格率、药品管理合格率、孕产妇满意度均与督查指导前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对乡镇卫生院产科质量督查合格率由原来67%提高到85%。

儿科护理查房篇(6)

【关键词】 儿科 病房药物 不良事件 调查

【中图分类号】 R9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3-0318-01

1 引言

药物不良事件是临床治疗中需要关注的一个重点问题,尤其在儿科临床实践中,该问题更加引起人们的重视。它是指在药物治疗过程中,所出现的不良药物事件的总称,该不良情况的出现是多种因素所致,不一定与该药品存在着因果关系。近年来,对该问题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相关的研究成果相继发表。有研究成果表明,在所有的药物不良事件当中,如果采取适当的措施,其中有9%―58.8%是可以预防的。在临床治疗和用药中,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他们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对药物的耐受性较差,容易发生药物危害,不仅给他们的治疗带来不利影响,还会影响儿童的身体健康。下面将通过病例对照,对儿科病房药物不良事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监测措施,希望能够为实际工作提供指导与参考。

2 资料及方法

2.1 一般资料。以我院儿科病房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病例为研究对象,新生儿除外,对其进行分组,然后调查分析,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2.2 评判与分类。对出现的药物不良事件,由医生和药师根据Naranjo评分表进行评判,对评价的一致性,运用Kappa统计进行评估。统计值在0.6至0.8之间说明评价结果相当可靠,统计值在0.8至1.0之间说明评价结果十分可靠。儿科病房药物不良事件分别为轻度、中度、重度,其中轻度对患者治愈没有直接的影响,也不需要采取相应的停药或者减药措施。中度会使患者难受,需要减药或者采取其它相应的处理措施,情况严重的话,还需要进行住院治疗。重度会给患者会带来极大的危害,致残甚至致死,需要紧急停药或者采取其它紧急措施进行处理。另外,有些儿科病房药物不良事件是可以预防的,主要包括以下类型:所用药物没有不适应情况,药剂量、频率不当,有药物过敏史或不良反应史,没有进行所需药物治疗检测,与药物相互作用有关,达到中毒的血浆药物浓度。在临床实践中,对于出现的这种情况,应该采取措施预防,以预防药物不良事件的发生。

2.3 数据采集。临床药师深入病房进行数据采集,查阅病例、医师交班记录,并参与医师临床查房,接受医师咨询和意见,并以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病情的明显变化为信号,判断并收集药房不良事件。对于出现不良事件的数据收集,来自医生、护士、临床药师的收集。收集方法为:对怀疑发生药物不良事件的患者填写报告表和病例摘要表;病案室填写患者基本信息表、用药记录表,对患者病情和治疗用药的基本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为数据收集和分析做好准备。

2.4 统计分析。当数据收集完成之后,接下来进行统计分析工作。利用Epidata软件建立数据库,为各类信息分析准备资料,在分析不良事件影响因素的时候,利用logistic逐步回归方法进行,在判断不同人员药物不良事件一致性差异的时候,运用Kappa进行检验,完成采集数据的分析,为采取相应的措施提供数据支持。

3 结果

3.1 概况。在这一年的研究时期内,儿科病房一共收治1940名患者,男患者1166名,女患者774名,年龄在3.8±3.7岁,平均住院7.7±6.8d,2组不同患者的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在这次研究工作当中,一共鉴定药物不良事件38人次,占1.96%,其中7次是可以防范的,占18.42%。

3.2 变量分析。将患者的基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住院天数、体重、家族遗传史、既往药物不良反应史等作为x变量,将药物不良事件发生作为y变量,纳入logistics模型当中,利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分析发生不良事件的影响因素,具体结果如表2所示。

3.3结果评判。主要内容包括医师和药师的评判,根据所收集的数据分析,所得出的评判结果如表3至表5所示。

4 讨论

4.1样本及所得数据具有代表性。本项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调查儿科患者住院期间发生的药物不良事件,研究对象选择本院一年内的儿科住院患者,样本量大,数据详尽,数据来源合理,所得数据真实可靠,在研究儿科病房药物不良事件方面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其研究成果可以为具体工作提供参考。

4.2 我院儿科病房药物不良事件发生率低。在该统计和研究过程中,一共鉴定了药物不良事件38人次,占1.96%,其发生率比文献报道要低。一些文献报道发生率高达10%左右。就我院的实际情况来看,儿科病房药物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主要得益于以下几项工作:医院运用自愿呈报的方式,存在着很多漏报的情况,多数医生在治疗过程中,将主要精力放在诊断和治愈方面,没有全面认识监测工作的重要性,监测工作不到位,多数医生对药品不良事件不上报,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很多的药师是兼职药师,做得是临时工作,不能保证每天到儿科参加交班、查房、查阅病历,从而使得很多药物不良事件没有及时被发现。

4.3 药物不良事件的影响因素。调查显示,发生与未发生不良反应组病例在性别、民族、体重、年龄等方面,其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但在住院天数之间,其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432,事实上,发生药品不良事件的患者,其住院时间往往延长。同时,通过对医师与医生评判结果的分析,其统计值在0.6至0.8之间,说明评价结果相当可靠。在实际工作中不能忽视该项工作。另外分析可以得知,家族遗传史也是药物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没有遗传史的发生概率是有遗传史的0.281倍,所以在监测过程中,应该关注有家族遗传史的患儿。

5 结论

5.1 开展监测具有重要意义。在儿科病房,对药物不良事件监测是不可缺少的一项工作,其意义重大。为提高监测效果,必须由医生、药师、护士共同参与,加强配合,以提高监测效果。目前很多医院监测工作存在不足,使得很多的病例没有报道,今后需要改变这种情况,做好监测工作。

5.2 采取恰当的方法监测。临床药师应该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参加查房,及时收集、整理并分析药物不良事件。随着人们对药品安全问题的愈加关注,在进行药物不良事件监测的时候,不仅要做好报表收集和上报工作,还应该将药物安全性相关的问题,包括不合格药品、药物滥用、药物治疗错误等,逐步纳入药物警戒监测范围,以提高监测效果,为更好的进行治疗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朱丽辉.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儿科病房的实践[J].中国护理研究,2013(8)

[2]杨树仙.医院儿科药品不良事件的调查及分析[J].中国药业,2013(24)

[3]高清华.儿科病房护理不安全因素的调查分析与对策[J].当代护士,2013(3)

儿科护理查房篇(7)

产房护理工作计划【一】

在护理部和科主任的领导下,产房全体工作人员的努力下,以病人为中心,提高医疗护理质量为核心,产房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顺利通过xx爱婴医院的验收。在工作中力争做到三好三满意现总结如下:

1、工作成绩

上半年收治产妇 501人,其中剖宫产326例 ,顺产175例,无痛分娩2例,新生儿 508人,新生儿沐浴 986人次 ,新生儿足筛查 506例,听力筛查506例,引产156例,抢救危重病人8例。

2、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护理部重申了各级护理人员职责,明确了各类人员岗位责任制和护理工作制度 坚持产妇和新生儿和用药等的查对制度坚持床头交接班制度。

3、加强医德医风建设

继续落实护士行为规范,在日常工作中落实护士文明用语掌握医患沟通技巧,对新分配的护士进行岗前职业道德教育、规章制度、护士行为规范教育及护理基础知识、专科知识、护理技术操作考核,合格者方能上岗。

4、提高护理人员业务素质

对在职人员进行三基培训和产科的专科培训,每周学习一次并每月组织考试一次 ,平时不定期进行提问 ,在护理部组织的考试中产房工作人员多次取得好成绩。严格实习生带教。

5、加强了院内感染管理

严格执行了院内管理领导小组制定的消毒隔离制度,产房每天紫外线消毒,并记录,一次性用品及时毁形,集中处理,并定期检查督促,每周对紫外线灯管用无水酒精进行除尘处理,并记录,产房坚持消毒液拖地每日二次,每天用消毒液对墙壁台面进行擦拭一次 ,无菌包内用化学指示剂,新生儿沐浴做到一人一盆一巾一消

6、加强抢救物品和药品的管理

急救物品进行“五定”管理,仪器专人负责,定期保养,每天交接班人员检查一次,做好记录,每周专管人员进行全面检查一次,护士长每周检查,随时抽查,保证了急救物品始终处于应急状态。

7、存在问题

个别护士素质不高,无菌观念不强,实践技能较差,产房护理人员不足上通宵夜班存在安全隐患,护士长参与排夜班存在部分管理不到位。

8、20xx年下半年产房工作计划

1 继续严格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2 继续加强医德医风建设。

3 提高护理人员业务素质 ,加强新进护士的培养和实习生的带教,必要时选派人员外出学习新技术新理念,如条件允许逐步开展无痛分娩。

4 加强了院内感染管理,和供应室协调好关系统一无菌包的管理。

5 继续加强抢救物品和药品的管理,保证抢救物品和仪器完好率100%

产房护理工作计划【二】

本年度,在院领导和护理部主任领导下,围绕科室内计划开展,加强产房院内感染控制力度,重视医患沟通,强化助产技术培训,保证产房安全,防止差错事故发生。

一、 加强产房管理,预防院内感染发生

按照院感要求工作,委派一名助产士为科内院感质控人员,每月进行细菌监测,每周2次检查,每月业务学习一次,每季度考试一次。加强科内人员无菌观念,强化助产士手卫生,规范接生操作,加强无菌操作流程,预防会阴切口感染及新生儿感染。

二、 重视产房内沟通,预防差错事故发生

转变服务模式,加强孕产妇与助产士的沟通,助产士之间的沟通。强化沟通礼仪,注重沟通技巧,教会每一位助产士在合适的地点、合适的时间说合适的话,避免引起不必要的矛盾和纠纷。同时重视同事之间的沟通,相互尊重,相互协作,打造团队精神。工作中大家相互协作,争取人人都为别人多想一点,多付出一些,学会换位思考,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三、 强化助产技术培训,保证母婴安全

1、 助产技术直接关系到产科的发展,也是母婴安全的根本保障。目前我科助产队伍技术已经制约我科的发展,今年将采取轮流出去学习的方式进行技术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