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化学实验预习报告

化学实验预习报告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10 14:55:31

化学实验预习报告

化学实验预习报告篇(1)

关键词:无机化学实验;实验预习报告;考核制度

无机化学实验是化学工程和化工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主要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试验,加深对无机化学基本理论的理解,学习并掌握无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传统教学方法不能很好激发学生对于化学实验的思考和探究,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实验中得不到更好的培养,因此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显得愈发迫切和重要。现结合安顺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无机化学实验教学的具体情况,将笔者的想法列出,与同行讨论,使无机化学实验教学质量得以提高。

1 目前无机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大一新生在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实验素质不高 无机化学实验是新生刚进大学就马上开设的第一门实验课,要求为后续实验课打下基础,其地位之重要不言而喻。学生对于化学学科的学习,基本不是从实验着手而总结出理论,而普遍出现“做实验不如讲实验,讲实验不如背实验”现象[1],使学生在高中阶段几乎没有自己亲手做过实验,因此,无机化学实验课程的重要性与学生较低的实验素质形成了矛盾,导致实验教学效果不理想。

1.2 化学实验课程和无机化学理论课程不能科学统一 无机化学实验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基础课程,它与无机化学理论教学紧密结合,化学中的一些定律、原理、学说都来源于实验,同时又受实验的检验。做无机化学实验是学好无机化学的必要手段,做好实验可以巩固和扩大课堂上所获得的知识,同时理论也可以指导实验的操作进行,分析和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所以两门课程必须紧密结合在一起,才能同时学好两门课程,二者缺一不可。

1.3 “照方抓药”的实验模式不利于激发学生对于无机化学实验的思考和探索 笔者在从事将近三年的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发现,学生在做实验时很少思考,是因为他们都是按照教材上已经很成熟的实验方法操作,对应实验步骤照搬完成,形成所谓“照方抓药”的实验习惯,而对于出现的实验现象很少思考为什么。出现这样的现象,笔者认为原因是学生在实验之前没有充分预习实验,对于实验出现的现象没有科学的预测,导致在实验中只是照着步骤按部就班,不思考为什么,并且对于出现的特殊实验现象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因此如何督促学生在实验之前必需预习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1.4 无机化学实验考核制度不能全面反应学生的实验能力 无机化学实验是独立开设的一门基础课,它不仅与无机化学理论联系紧密,而且是后续实验课的基础。但是无机化学教学实践中,实验教学往往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其作用也未能得到充分发挥。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缺乏科学的考核方式与评价手段是其中重要的原因。过去,无机化学实验成绩主要是根据实验报告给定的。但是仅凭实验报告给成绩,造成了一些学生不认真做实验,而把主要精力放在实验报告的书写上;这就导致了实验成绩高的学生,实验技能不一定高,并且慢慢对实验产生厌烦情绪和草率应付的态度[2],这样的态度对于学生良好实验素质和严谨科学态度的形成是非常不利的。

2 针对存在问题的改革措施

2.1 开展基本化学技能竞赛 对于刚走进实验室的新生来讲,由于中学几乎没有基本的实验基础,因此基本仪器的认识和规范操作是必须面对的一课,对于刚开始的实验基本技能的操作培养常常感到枯燥和乏味,甚至认为这不是化学实验,从而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对此,学院具有针对性的开展了基本化学技能操作比赛,如溶液的配置、酸碱中和滴定、物质的称量等,这样的活动有利于学生对于基本操作的重视,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相当弥补了在中学阶段实验能力的缺失。

2.2 上实验课必须先写预习报告 针对学生实验之前不预习,直接开始实验,照着教材实验步骤“照方抓药”的不良习惯,要求学生在实验之前必须先做实验预习报告,实验预习报告由实验老师根据每一个无机化学实验的具体内容设计,如在元素化学实验部分,实验预习报告应该包括以下几项:实验步骤、预测的实验现象、预测实验现象的解释、实际实验现象、实际实验现象的解释、实际现象与预测现象是否相符(若不符,请解释)。先做了这样的预习准备,学生在开始实验时,可以做到心中有数,对于出现的实验现象会有主动的思考。

2.3 改进无机化学的实验考核制度 传统的无机化学实验考核制度并不能反映学生实际的实验能力,可以做如下的改进:无机化学实验成绩的评定按五级制记录考试成绩,凡实验成绩不合格者,该门课程必须重修。学生成绩以平时成绩为主,平时成绩包括预习成绩、考勤和纪律、实验操作、卫生整理和实验报告五项,其中预习成绩以实验报告质量打分,实验操作则以每次实验中实验老师分别给出每次实验的操作分数,期末以平均值为最后成绩,实验报告成绩则以上交的实验报告的格式、数据处理、结果分析等给分。

无机化学实验成绩=平时(80%)+期末(20%)

平时=预习(20%)+考勤和纪律10(%)+实验操作(40%)+卫生整理(10%)+实验报告(10%)

期末=最后一次实验成绩

3 总结

针对在无机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大一学生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上述改革措施,并在14级化本教学中进行改革,结果证实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较明显的提高[3]。现将想法列出,与同行共勉。

参考文献:

[1]王晓明.中学与大学无机化学实验教学衔接问题调查与研究[D].内蒙古: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2]王克诚,等.无机化学实验考核的改革[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3):17-19.

[3]李向清,等.大学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化工高等教育,2011

(05):24-26.

化学实验预习报告篇(2)

1 目前无机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大一新生在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实验素质不高 无机化学实验是新生刚进大学就马上开设的第一门实验课,要求为后续实验课打下基础,其地位之重要不言而喻。学生对于化学学科的学习,基本不是从实验着手而总结出理论,而普遍出现“做实验不如讲实验,讲实验不如背实验”现象[1],使学生在高中阶段几乎没有自己亲手做过实验,因此,无机化学实验课程的重要性与学生较低的实验素质形成了矛盾,导致实验教学效果不理想。

1.2 化学实验课程和无机化学理论课程不能科学统一 无机化学实验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基础课程,它与无机化学理论教学紧密结合,化学中的一些定律、原理、学说都来源于实验,同时又受实验的检验。做无机化学实验是学好无机化学的必要手段,做好实验可以巩固和扩大课堂上所获得的知识,同时理论也可以指导实验的操作进行,分析和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所以两门课程必须紧密结合在一起,才能同时学好两门课程,二者缺一不可。

1.3 “照方抓药”的实验模式不利于激发学生对于无机化学实验的思考和探索 笔者在从事将近三年的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发现,学生在做实验时很少思考,是因为他们都是按照教材上已经很成熟的实验方法操作,对应实验步骤照搬完成,形成所谓“照方抓药”的实验习惯,而对于出现的实验现象很少思考为什么。出现这样的现象,笔者认为原因是学生在实验之前没有充分预习实验,对于实验出现的现象没有科学的预测,导致在实验中只是照着步骤按部就班,不思考为什么,并且对于出现的特殊实验现象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因此如何督促学生在实验之前必需预习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1.4 无机化学实验考核制度不能全面反应学生的实验能力 无机化学实验是独立开设的一门基础课,它不仅与无机化学理论联系紧密,而且是后续实验课的基础。但是无机化学教学实践中,实验教学往往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其作用也未能得到充分发挥。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缺乏科学的考核方式与评价手段是其中重要的原因。过去,无机化学实验成绩主要是根据实验报告给定的。但是仅凭实验报告给成绩,造成了一些学生不认真做实验,而把主要精力放在实验报告的书写上;这就导致了实验成绩高的学生,实验技能不一定高,并且慢慢对实验产生厌烦情绪和草率应付的态度[2],这样的态度对于学生良好实验素质和严谨科学态度的形成是非常不利的。

2 针对存在问题的改革措施

2.1 开展基本化学技能竞赛 对于刚走进实验室的新生来讲,由于中学几乎没有基本的实验基础,因此基本仪器的认识和规范操作是必须面对的一课,对于刚开始的实验基本技能的操作培养常常感到枯燥和乏味,甚至认为这不是化学实验,从而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对此,学院具有针对性的开展了基本化学技能操作比赛,如溶液的配置、酸碱中和滴定、物质的称量等,这样的活动有利于学生对于基本操作的重视,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相当弥补了在中学阶段实验能力的缺失。

2.2 上实验课必须先写预习报告 针对学生实验之前不预习,直接开始实验,照着教材实验步骤“照方抓药”的不良习惯,要求学生在实验之前必须先做实验预习报告,实验预习报告由实验老师根据每一个无机化学实验的具体内容设计,如在元素化学实验部分,实验预习报告应该包括以下几项:实验步骤、预测的实验现象、预测实验现象的解释、实际实验现象、实际实验现象的解释、实际现象与预测现象是否相符(若不符,请解释)。先做了这样的预习准备,学生在开始实验时,可以做到心中有数,对于出现的实验现象会有主动的思考。

2.3 改进无机化学的实验考核制度 传统的无机化学实验考核制度并不能反映学生实际的实验能力,可以做如下的改进:无机化学实验成绩的评定按五级制记录考试成绩,凡实验成绩不合格者,该门课程必须重修。学生成绩以平时成绩为主,平时成绩包括预习成绩、考勤和纪律、实验操作、卫生整理和实验报告五项,其中预习成绩以实验报告质量打分,实验操作则以每次实验中实验老师分别给出每次实验的操作分数,期末以平均值为最后成绩,实验报告成绩则以上交的实验报告的格式、数据处理、结果分析等给分。

无机化学实验成绩=平时(80%)+期末(20%)

平时=预习(20%)+考勤和纪律10(%)+实验操作(40%)+卫生整理(10%)+实验报告(10%)

期末=最后一次实验成绩

化学实验预习报告篇(3)

一、实验前准备

(一)教师做预备实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通过实验现象、结果的验证和思考可以促进化学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延伸。而许多实验现象由于环境、仪器、试剂、条件的差异会有所区别,这就要求教师每次实验前都要根据现有的实验条件进行预备实验。在预备实验的过程中,教师会及时发现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前查找原因,属于实验药品的问题更换药品,涉及到仪器的问题调整仪器。只有这样,在学生的正式实验过程中,才能避免实验现象只要与教科书不符,学生就慌乱而不会找原因的现象,积极正确引导学生应用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解释实验中所观察到的现象,将化学理论和实践较好地联系起来。

(二)学生写预习报告

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后重点要求学生写预习报告,这样坚持了半个学期后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在开始实验前就对本次的实验内容、方法、步骤、涉及到的药品、仪器有了一定的了解,个别学生还根据自己的理解在预习报告中画出相应的实验流程图。这样学生能够对整个实验内容有整体的认识,在具体的实验操作过程中得心应手,能够改变以往每做一步实验都要看一下卖验教科书的状况。另外,学生通过预习基本掌握每次实验内容,教师在讲解实验时可以略讲,减少讲授的时间,这样能够留下更多的学生实际操作的时间,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每次教师都根据学生书写的预习报告质量进行打分,百分制记录到预习报告成绩单上,作为学生每次预习报告的原始成绩,并及时将成绩公布给学生,让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提高预习报告的书写质量。

学生们提前写实验预习报告是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已经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是有些学生的预习报告书写的质量差,只是简单抄实验书上的内容,给人敷衍的感觉。在以后的实验过程中,教师要严把预习报告质量关,最好指定学生预习报告书写的具体内容:如实验目的、原理、内容步骤及注意事项等,并严格要求一定不能简单地抄书,要根据自己的理解转换成自己的语言和图示进行书写。另外,在书写预习报告的过程中一定要查阅本次实验药品及仪器的相关使用信息,并做重点记录。

二、实验课堂教学

(一)实验教学方式方法改革

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以前一直釆用的方法是教师讲、学生做,即教师在实验课上把实验内容、操作注意事项及实验仪器的演示都给学生讲完,然后学生才开始动手做实验。这种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思考,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因为学生只要跟着教师的思路及要求进行实验,基本上就能得到书中的现象或结果。

无机化学实验教学进行改革后,在教学方式方法上有一定的要求,一方面教师在实验前讲解的时间不能过长(一般不超过20分钟),另一方面实验的讲解鼓励以学生讨论式或问答式为主,教师讲解为辅助,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模式,尽可能增加学生的参与度。由于学生实验前进行了充分的预习并书写预习报告,所以教师在课上讲解的重点就不必放到实验内容上,节省的时间可以请学生参与讨论或教师提问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其他现象或实验过程中要求注意的具体事项。对于课堂讨论或提问的结果,教师可根据学生参与及回答情况打分并及时做好记录,作为学生无机化学实验过程性考核的成绩之一。

(二)实验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

我院的本科生实验室一般最少能够容纳40人同时进行实验,由两名教师负责巡视指导,学生们动手做实验时如果遇到问题,就请指导教师过去帮忙分析,两位教师前后跑来跑去,这样容易造成某些时候实验室不是井然有序的状态,一些不喜欢做实验的学生极容易浑水摸鱼,不好好做实验,影响实验教学的整体效果。为了改善这种相对混乱的状态,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后把巡视教师和学生固定分组,即每名教师在每学期的实验中巡视指导固定的学生(教务处规定学生人数少于20人)。这样改革的好处体现在:第一,教师巡视指导较方便,更容易发现学生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错误,以便及时纠正,如:学生在进行“溶液的配制”实验时会涉及到使用移液管精确地取用液体的操作,很多学生第一次接触移液管,使用起来不熟练,甚至出现用大拇指堵移液管顶部的错误操作,教师发现后可及时纠正并让学生进行移液练习,直到操作规范为止;第二,对于所巡视指导的固定学生,教师对每次实验操作的考核打分也能够进行对比,分数相对客观公正;第三,教师指导固定的学生,空间范围相对较小,便于实验操作过程中的现象和结果的讨论。

实验教学改革后在教师的督促下学生们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得到提高,动手能力也得到极大的增强,但是不同巡视指导教师对于实验操作的考核标准没有统一规定,容易存在教师间打分的差异,应该对每一个实验操作进行量化统一标准,每个指导教师均可根据统一标准给学生打分。

三、实验后总结

(一)学生总结及书写实验报告

无机化学实验结束时,教师应该带领所指导的学生进行本次实验的总结,要求学生对于实验原理及方法、实验内容、实验现象、实验仪器、实验注意事项等逐项进行总结,对于实验中存在的不确定的问题进行讨论,做到每名学生对实验整体内容较熟悉。课下书写本次实验的实验报告,教师根据实验报告的书写情况考核打分后及时记录,作为学生成绩考核的又一项内容。

学生对每次实验的总结在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是很重要且必要的,但由于实验结束后学生们心情比较兴奋,加之忙着打扫实验室卫生,因此实验总结环节在改革之初做得不够好,应该在后续的课程中继续加强。

(二)教师自我总结

无机化学实验每一次实验结束后,教师都应该认真总结实验中的经验或可取之处,并在下次实验的过程中继续发扬。对于实验过程中存在的教学方式方法、实验现象等方面的问题,要积极思考,探索改进的措施。要善于总结,加强总结,无论优点还是缺点,都必须认真思考,这样才能促进教学,教学改革才会更有意义。

四、结语

我院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综合改革探索的实践对于化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等方面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为后续学习的有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等都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对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综合改革的总结和分析,对于促进改革的继续深入是十分必要的。

化学实验预习报告篇(4)

大学物理实验是本科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调动学生实验能动性,物理实验在教学环节上设置了“六性”、“四结合”和“点评”的评价措施,以此来评价学生实验环节;实验期末考试方式以仿真实验上机考试,实现了实验课程考试无纸化。这种评价和考试结合的实践真实地反映了师生在实验上投入的精力,实验教学效果显著。

关键词:

物理实验教学;教学环节;评价措施;无纸化考试

大学物理实验是学生进入大学阶段的一门必修公共基础课,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农业院校本科生培养计划中这门课大部分安排在大一年级第二学期,是本科生培养计划的重要一环[1]。夯实公共基础课,能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培养目标顺利执行奠定坚实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开端[1-2]。同时实验课也是老师展示人格魅力的场所,是老师和学生交流的重要纽带。实验教学互动性强,能激发学生对老师和该门课程的认同感,有着理论课无法替代的作用。

1物理实验成绩考评存在的问题

学生课堂实验时间相对充裕,实验仪器台套数充足,有1/2以上的物理实验项目做到1台套/人,有力地保障了实验教学顺利实施。但随着各学校实施学生对教师评教机制,许多老师出于自己评教分数受影响的顾虑,对学生考评过松,学生实验成绩出现虚高现象;随着学校教师科研压力增大,教师指导学生实验投入的精力不足,对学生考评的一些环节存在缺失现象;实验过程具有复杂性,教师不可能完全监管到位,学生之间实验数据作弊现象也时有发生;实验成绩部分当堂考评,教师碍于学生情面,对学生实验成绩评定也会出现虚高现象;为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也不能管得太死,必要时用高分调动学生创作和实验的激情。出于各种因素影响,学生成绩考评处理不当,很难客观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老师的教学效果[3-4]。因此,学生成绩考评和教学效果的有机结合,一直是教育工作者关注的主题,笔者通过多年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实践,设置了学生成绩评考结合机制。

2评考机制设置出发点

学生成绩评定中奖励大于惩罚,鼓励多于斥责,激发创新思维的火花多于填鸭式灌输,增强学生对老师和该门课程的认同感;实验成绩评价采用灵活多变的评分机制,实验成绩来源渠道多样化,给老师更大自由度;考教分离,减少实验成绩判定误差;评考结合机制能真实地反映师生在实验上精力的投入和实验课程开出的效果。

3评考机制的评价措施

3.1适度的成绩比例分配

改进原有的考评模式[5],平时成绩侧重于“评”,期末成绩侧重于“考”,评考结合,以“评”为主,以“考”为辅。实验总成绩中平时成绩占60%,期末考试成绩占40%。实验平时成绩为每一个实验项目评分的算术平均值。一个实验项目的评分来自实验项目的“三个环节”:课前预习、课堂操作和课后报告的完善,分别对应的权重为20%、50%和30%。

3.2实验平时成绩“三个环节”的评价措施

3.2.1课前预习要求及评价标准

课前预习,要求书写规范的预习报告。实验预习是实验的重要环节,实验绪论课时老师以预习报告书写案例,讲解实验预习报告书写规范,要求实验“功夫下在课堂外”。我校实验中心已有的实验资源有实体和虚拟资源两部分[1,5],学生课前可以通过教材、网络课程和虚拟仿真实验等资源,进行多方位预习;也可用校园网数据库系统,检索实验项目,了解实验研究动态。预习效果以规范的预习报告呈现出来。规范的预习报告,并不是简单地照抄实验教材,而是包括实验名称、目的、仪器,简要的原理、内容及步骤,数据记录和处理的表格、思考题和实验拓展。书写简要的原理,是对实验原理的简要概括,一定要用自己的话归纳概括,图文并茂形象直观地写出实验原理[6];简要的内容及步骤,写出实验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步骤。照抄的弊端是抄得累,抄完不知所云;用简要的文字归纳概括,学生必须将该段文字通读几遍,知道哪些是关键性的文字,哪些是辅阅读的文字,找出最重要的文字来摘抄。节省学生抄写的时间,压缩学生不动脑筋的空间。确立评价指标,评价指标是引导学生规范预习的指挥棒。学生进入课堂实验之前,要求老师检查预习报告,并给予相应的评价。实验预习报告以“六性”为标准来评价:实验报告的完整性,实验原理的概括性,图文并茂的直观性,内容及步骤的概括性,数据表格设计的科学性,以及思维拓展的前瞻性,各项占分比例约为15%,约为实验成绩中的3~4分。能在实验拓展中写出该实验研究动态,给出高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与自豪感。对老师要求,能快速评分,评分时间10s/学生,老师检查和评阅学生预习报告,并通过预习报告及时判断学生预习质量,及时评价学生预习报告的优劣,引导学生后续实验预习。

3.2.2课堂实验要求及评价措施

课堂实验,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行为、评价学生读取与处理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规范性。让老师有足够的空间点拔物理前沿和实验项目研究动态,阐释实验项目设计的思想,阐述实验原理,规范实验仪器的操作,剖析经典的实验案例[6]。要求做到“四结合”,即讲解和问答相结合,突袭式考核和平时实验考核相结合,实验报告当堂批改和课后批改相结合,协作实验与独立实验相结合。教师讲解实验课程,讲解过程中不断设问,检查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对实验的掌握情况,实施奖惩措施,激励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投入精力。条分缕析地讲解,引导师生互动,掌握实验的规范性操作,培养学生准确操作与快速读取数据能力。引入突袭式考试,如电学实验中快速准确地连接线路,讲解完实验后,快速布置实验评价指标,练习学生快速准确的接线能力,要求老师能20~30s内敲定一组同学实验线路连接的准确性,10~15min内考核完毕。课堂学生实验时,要求指导老师不断地走动,及时发现学生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学生解答、排除故障和及时指导,要求老师练就“火眼金睛”,并现场抽检学生实验数据,快速评分。预防学生实验数据作弊和造假,不断察看学生记录实验数据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及时指导学生科学合理地处理实验数据。学生实验报告批改实行实验室当堂批改、课后批改和下一次课批改相结合。当堂批改评分的弊端,就是老师顾及学生情面,该扣的分数没有扣到位,分值虚高,导致最后总体平时实验分数偏高,并且占用指导学生实验的时间;课后批改弊端就是学生毫不知情,不知自己错在哪,该怎么更正,后续实验中怎么避免类似的错误,甚至认为评分结束,意味着该次实验终止,导致后续实验过程中依然会重复犯类似的错误。为弥补该方法弊端,发下实验报告本时,再次在课堂上集体订正,并做出明确的评分说明。两人一组的实验项目旨在培养学生协调配合能力,一人一组的实验项目旨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动手能力,因此,采用两者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协调配合能力、独立思考和动手能力。

3.2.3课后实验报告评价措施

课后完善实验报告,用物理实验研究升华学生的创新思维,“以评促考”,巩固实验教学成果。“学而不思则罔”,学生可通过网络课程和虚拟仿真实验学习,数据库查找文献,分析总结实验现象出现规律性,完成实验的思考题和拓展题,拓宽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对实验思索和研究有多深刻,指导学生实验就能走得有多远。教师不可局限于教材,需要不断补充自己的专业知识,不能照本宣读,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和创新能力,高屋建瓴地点评学生的实验拓展部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动能”。用科研的标准要求学生的物理实验,搜索文献,了解实验项目的研究动态,对实验进行拓展,每一个物理实验项目在CNKI数据库中都有相关文献,物理专业人员几乎对实验的各方面都提出过问题,解决过问题,他们的研究成果可以启迪学生的思维,“没有做不到,就怕想不到”,相信学生的创造能力,同时也考验老师的科研水平,达到教学科研“并行不悖,教学相长”目的。

3.3期末无纸化上机考试

客观公正的无纸化考试,让学生成绩回归合理区间。一门课程的有效实施离不开最终考试,如何让学生的成绩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实验素质和教学效果,减少人为评价对学生成绩的影响。我们采用了无纸化的虚拟实验考试系统,由实验中心统一命题,从仿真实验中随机抽取实验项目,采用人机交互的答题模式,让学生在统一的时间和统一的机房中,上机操作,然后由电脑统一评分。做到物理实验考试真正意义上的“考教分离”。

4评考结合的实验教学效果

大学物理实验评考机制设置后,学生认识到实验预习的重要性。经过多年实践,实验报告书写规范,实验数据记录的规范准确,实验数据处理错误率明显降低,思考题答题正确率显著提高,应用拓展题回答方式灵活多样。锻炼了学生严谨的实验思维、实验时足够的耐心和定力,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能力及独立操作能力明显提高。学生在实验课程进行中找到了创新和创意基金指导的老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作者:钱良存 泉 洪炜宁 刘家菊 黎珉 单位:安徽农业大学

参考文献

[1]洪炜宁,钱良存,刘家菊,等.大学物理实验开放课程的构建与实践[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9(6):190-192.

[2]於黄忠,刘雪梅.加强物理实验管理提高实验教学效果[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10):135-138.

[3]刘文利,刘东红,李蕾.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当代教育科学,2014,19:51-53.

[4]陈志强.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改革中学生综合实验素质的培养[J].求知导刊,2016,3:121-122.

化学实验预习报告篇(5)

在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新课改的背景下,要想提高实验教学工作的质量,我们必须以实验的魅力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化学教学事半功倍。上好实验课,独立地做好学生实验,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上好化学实验课,对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有帮助。为此,在教学中,本人主要进行了以下探索。

一、注重实验课的导入

导入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引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愉快地进行学习。一节课的引入是吸引学生的关键,只有让他们带着好奇心去听,才能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学习离子反应时,为了吸引学生,我给学生讲了三国时期,诸葛亮在七擒孟获的过程中,蜀军由于误饮哑泉水,个个不能言语,生命危在旦夕,巧遇老叟,指点迷津――饮用万安溪安乐泉水,终于转危为安,渡过难关,哑泉水为何能致哑?万安溪安乐泉水又是什么灵丹妙药呢?原来哑泉水中含有较多的硫酸铜,人喝了含铜或盐较多的水就会中毒。而万安溪安乐泉水中含有较多的碱,铜离子遇氢氧根离子发生离子反应生成沉淀而失去毒性。通过这个故事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做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现象并讨论出结果,从而很好地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还有在学习过氧化钠的性质时,我把过氧化钠包在脱脂棉中,让学生在上面滴水,脱脂棉燃烧起来;或者让学生用纸自制纸筒向包着过氧化钠的脱脂棉里吹气,脱脂棉突然燃烧起来后学生惊讶不已。总之,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二、做好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非常关键,在演示之前向学生交代清楚实验内容、目的及观察的现象,告诉学生应该观察什么,从什么角度去观察,怎样捕捉稍纵即逝的现象,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认真铺设一些必要的阶梯,设下疑问,激发学生思考。

三、学生实验一定要准备充分

学生实验是以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为主,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完成的实验。要使学生实验达到以提高技能、学习研究方法的主要目的,教师在学生实验前必须充分准备。教师的准备工作:实验教学前,教师应按课本中的实验要求,规范、认真地做几遍实验,研究和摸索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和实验成败的关键,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在实验中能及时提醒学生,确保实验成功。学生的准备工作:学生要想在实验课上顺利地完成实验,达到预期效果,课前必须做好预习,教师可指导学生课前预习工作,要求学生在预习中做到明确实验目的,熟悉实验内容,理解实验的基本原理、操作步骤,掌握实验装置所需的仪器和组装过程,并了解相关的注意事项(包括操作、仪器的使用和安装、药品用量、观察现象、废物处理,安全防护等各方面),提前一定要写好实验预习报告,为能自觉地、有目的地、独立地进行实验打好基础。有一定难度的实验,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有关教材内容,采取具体措施,对实验中的关键步骤要进行点拨和提示,然后让学生写出简明的笔记。学生通过课前实验的简单讲解,既可以增强自己对该实验的目的、要求及对实验步骤和方法的明确,又可以避免自己在实验中一些不必要的失误。另外,学生进入实验室前,一定不要忘记带教材、实验记录等用品,以免影响实验进程。这样,学生走进实验室才能做到心中有数、目的明确,避免实验的盲目性。

四、注重归纳和小结,认真书写实验报告

实验结束时,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对所做的实验进行评价,让学生谈谈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体会,分析成功和失败的原因。这样,学生对本次实验的理解和掌握能更上一个台阶,对以后的实验有引导性的作用。中学化学课程的学生实验是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观察能力,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养成科学习惯的态度,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也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对于实验目的、原理和操作较为重视,但对于学生书写的实验报告往往要求较低,甚至不做要求。又因为传统的实验报告主要是要求学生对所做的化学实验进行总结,强调报告的完整性,并不鼓励学生对实验中预料以外的现象进行探究,导致实验报告书写一直流于形式。学生往往敷衍了事,对记录实验现象不重视,不进行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不思考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照抄教材或互相抄袭现象严重。这样书写实验报告,学生仅仅提高了总结能力,而思维始终处于机械被动的地位。创造能力被束缚,难有新的想法和见解。因此,实验完成后,一定要求学生认真书写实验报告。

化学实验预习报告篇(6)

关键词:有机化学实验;实验报告;成绩评定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5-0263-02

有机化学实验是一门必修基础实验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加深对有机化学反应机理的理解,掌握化合物熔点、折光率、旋光度等物化性质的测定方法,熟悉化合物萃取、蒸馏、柱层析、纸层析等分离纯化手段。在培养学生正确和熟练掌握实验方法及基本操作技能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操作规范、数据记录科学、台面整洁有序等良好的实验习惯,为将来从事化工、药学、医学等领域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然而,我院的有机化学实验课程面向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中药和药物化学等多个专业开设,教学任务重,任课教师多,且在专业背景、知识储备和教学经验方面有较大差异,这些差异造成学生的成绩评定标准主观性强,特别是影响平行教学班级的学生学科成绩甚至奖学金的评定结果。同时,学生在实验报告、实验操作、课前提问、考勤、卫生等方面还需要规范,针对这些情况,我院有机实验教研组探索更加合理的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考核模式。

一、考勤、预习实验、实验报告

针对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特殊性,有机化学实验最后的成绩评定传统都包含考勤、预习实验报告和实验报告部分。考勤一般采用点名的方式,这种方式毫无意义的浪费了所有人几分钟时间。预习实验报告的撰写往往流于形式,学生在思想上对实验课程不够重视,预习实验报告照抄实验教材,甚至出现几个版本的情况。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将预习实验报告和实验报告合并,在实验完成后,直接在预习实验报告上添加实验结果,并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这种随堂上交实验报告模式可以避免原有的考勤环节,同时要求学生在实验前多下功夫,要求学生不但提前按照教材完成实验目的、验原理、实验步骤和实验装置等撰写,而且要对所用实验药品的物化性质进行列表整理。这种模式通过提高学生实验前的知识储备,增强自身的安全防护与处置事故能力,在使用有毒有害试剂时,能够减少突发事故的发生和危害程度。其次,以往学生实验报告的结果讨论部分寥寥数语,不能利用实验原理对实验结果进行充分的分析讨论,当实验的预期结果与理论结果出现偏差时,不能对实验过程中的重要实验步骤和影响环节进行正确合理的分析。针对这一问题,要求学生在做有机合成实验时提交多种制备方法,这促使学生学会利用大学的CNKI中文学术期刊和science finder检索工具进行文献调研,通过这种训练,学生上交的实验报告结果讨论更加充分,同时掌握了文献查阅能力,提高了英文的专业词汇表达能力,为以后的就业或升学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二、纪律和卫生

在有机化学实验的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受到仪器设备或实验场地的限制,经常要求学生分组协作完成。由于有机合成复杂,反应时间长,以及缺乏良好的通风设备,实验室气味大,实验过程中容易出现部分玩手机、走廊里到处走动、光看不练等滥竽充数、草率应付现象。此外,部分任课老师的教学科研压力大,实验教学责任心不强,在讲授实验后长时间脱岗或翻阅科研文献,学生在遇到问题时不能在第一时间向老师询问,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在实验教学过程对老师和学生都提出明确要求是必要的。(1)学生、教师必需穿着实验服,方可进入实验室。(2)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每位带课新教师应提前完成实验预试,熟练实验步骤,操作顺序,实验关键及产品的纯化及鉴别方法,并着力探索提出简化实验步骤,提高产品产率的新方法,熟悉实验反应机理和所用仪器及用途。实验过程中严格要求、管理学生,认真带教;任课教师不得随意更改实验时长;带教教师不得离开实验室超过10分钟。(3)实验结束后,学生必须认真打扫实验室,废液必须倒入指定的废液容器内,不得向下水道倾倒,学生要保证实验台和实验仪器干净整洁、井然有序,并打扫地面卫生,经教师检查设备,签字认可之后学生方可离开实验室。为贯彻勤俭办学的教学方针,学生打破仪器要及时填单赔偿(填仪器赔损单),尽管赔偿只是象征性的惩罚,但可增强师生爱护仪器设备的责任心,更好保护和使用实验仪器设备,确保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教师检查仪器设备和卫生后,才可进行班与班之间的交接工作。

三、考查

对于理论课程的学习,最后成绩的评定一般按照平时成绩(30%-40%)和期末成绩(60%-70%)两个部分进行综合评定,而有机化学实验是一门实践课程,更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验报告的讨论部分往往能反应一个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平时的准备情况,但实验报告难以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进行区分。平时实验难以避免同一实验室学生间的交头接耳甚至交流数据的现象,也难避免个别同学等别人的装置搭好后照搬甚至求助别的同学直接帮忙现象,这造成按照实验报告难以正确评价出他们的真实操作水平。因此,除实验报告外,期末笔试、创新实验或实验操作考试等考核方法被许多高校采用,这些方式可以进一步弥补依照平时实验报告评判的不足,有待于进一步的实践摸索。但这些方式也面临着一些问题,期末笔试考试如果采用卷面形式仍难反应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而实验操作考试必然要设定多个实验操作,学生随机抽题确定各自的考试内容,这种考核一方面实验的难度大小不一,更重要的是要占用任课老师大量的时间,且无法得到相应的经济补偿。创新实验也面临着内容和难度差异,难以寻找统一的评定标准。因此,通过平时实验设定,使各实验小组的实验数据存在差异,从而通过已知实验数据与学生所测数据间的对比,直接反应学生的操作水平。例如,我们在熔点、沸点、旋光度、折光率等实验中可以设置不同的测试样品。在熔点测试中可选取氯化钠、尿素、咔唑、芴、氯化钠和尿素不同比例的混合物等样品。合成实验可选一些具有紫外吸收的固态化学药品,一方面可通过板层对照大致确定化合物的纯度,同时,可利用重结晶方法进行纯化,根据薄层层析和收率即可判定学生的操作水平,这种方法不仅简单易行,又避免了因产品未进行核磁、质谱、气相或液相测试,缺乏相应的谱图数据,学生编造实验收率的情况,并能够真实反应学生的操作水平。

四、成绩评定

经过上述设定,实验报告能够较全面的反应学生的操作和预习准备情况,通过实验报告、考勤、纪律、卫生可以反应学生的理论和实验水平,但不同的任课教师间的成绩评定差别仍较大。在以往成绩评定中,有的班级的优秀率(90及以上)高达50-60%,平均成绩为89.9,而有的班级的优秀率(90及以上)仅为5%,平均成绩85。另外,学生间的成绩差距较小是有机化学实验课程存在的另一个重要问题,这一问题会影响该课程在学生心中的重要性,造成后续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因此,在后续的教学中统一成绩评定标准,实验报告70分,其余30分,且每班平均成绩不得超过75分,优秀率控制在15%以内,个别差的学生成绩可酌情打分,通过这种设定,使各平行班级间的成绩更加合理,学生间的成绩区分度更加明显。

五、有机化学实验考核方法改革的体会

通过强化文献检索在实验报告中的作用,提高了学生的文献检索能力,增加了学生的化工专业英语词汇量,使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反应机理具有更深的认识。通过强化实验纪律,使老师和学生更加认真的对待实验,降低了实验过程中突发事故的发生。通过标准化成绩评定,提高了学生成绩的区分度,增强了学生对该课程的重视程度,使学生的成绩评定更加合理。

参考文献:

[1]田林,岳玮,吴琼.有机化学实验考核方法的改革与探索[J].科教纵横,2014,(2):271.

化学实验预习报告篇(7)

关键词:分析化学;实验;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6-0265-02

一门学科的定位是与时俱进的。分析化学实验既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它与分析化学和仪器分析理论课程的教学紧密结合。其中所涉及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不仅是分析科学的基础,也是从事环境、生物、医药、化学其它分学科及化学教育等相关工作的基础。分析化学实验有利于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技能并初步具备科学研究的综合素质,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有着重要影响。

一、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很多学者对分析化学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做了相关研究和探讨,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考核方式等方面。本文在此基础上,又从实验预习、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实验兴趣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1.教学内容缺少新意和针对性。这是指现有的知识体系落后,实验乏味,实用性、趣味性实验过少,不能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不仅如此,本门实验之前先修课程为无机化学实验,某些实验的操作与分析化学实验很相似,导致学生觉得内容重复,缺乏新鲜感,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陈旧。这是指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单一,老师主宰着课堂,实行“一言堂”、“垄断”和“封闭式”教学,忽视了学生为主体。一般由老师讲解示范,然后学生“照葫芦画瓢”,减少了学生的动脑机会,扼杀了学生的创新、创造力。

3.考核方式过于简单。普通的考核方式,并没有以平时的实验操作为核心,而是对学生们的实验报告、预习报告和考勤情况进行成绩评估,更多注重实验报告,而非整个实验过程。导致某些学生不去认真做实验,反而把实验报告写的很完整,甚至为了成绩篡改实验数据。这种考核方式不能全面地反应学生的真实水平,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4.对预习报告重视程度不够。这体现在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教师往往只是一句话带过,没有在这方面做好引导;而学生在做实验之前只是对教材简单的一次不漏的照搬照抄,没有去认真预习。实际情况经常是,很多学生根本不知道自己所抄写的内容,更不用说实验目的、原理和步骤。实验中,老师将步骤完整写在黑板上,而学生完全等着听老师讲解。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学生在做实验时,根本无需提前预习,而只需做个简单的“傻瓜式”实验。

5.教师重实验结果忽视实验过程。教师在引导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有一定的缺陷:忽视了学生的基本操作、记录观察、失败分析、数据记录等实验步骤,只是审查实验的结果。因此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养成了不注重规范操作、现象观察和数据记录等坏习惯。

6.学生对实验了无兴趣。从学生方面来说,以上几个因素的存在,导致学生对实验失去了应有的兴趣,而且养成了学生严重的思维惰性和依赖心理。学生只求快速做完实验,缺乏探索精神,缺乏相应严谨的科学态度;做实验时态度马虎,根本无法发现实验过程中的异常现象,更有甚者,当实验出现了异常现象时不放在心上,不做记录;还有些同学由于预习不充分,实验时缺乏整体意识,只低头忙于实验,看一眼做一步,而不去想为什么这么做。

二、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对策

针对以上对实验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以下教学改革的对策:

1.优化教学内容,及时更新实验。使实验内容与生活密切结合,更加实用化,更加趣味化。如,考虑学生的兴趣,选取水果(饮料)中抗坏血酸含量的测定实验,结合黄山市环境监测站选取生活污水样品的采集、处理、污水水质检测实验,结合学生生活和食品科学选取食品中蛋白质含量测定(取样及样品处理)、食品中蛋白质含量测定,光度法检测食品中亚硝酸盐含量(取样及样品处理)、光度法检测食品中亚硝酸盐含量等。这类实验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使学生掌握包括样品采集、处理和测定的完整实验过程。

2.改革教师教学方法。可以由学生进行讲解,然后教师做适当的更正和补充,并由学生做示范,教师再做更正。在讲解过程中,提示学生思考每个步骤的原因。如:基准试剂需要做什么样的处理?指示剂溶液如何配制?试剂加入顺序是否可以颠倒?称量时的质量比书上的值偏大或偏小太多有什么缺点?移取某种液体时应使用量筒还是移液管?这种潜移默化的教学可以使学生养成思考问题的习惯,并最终具备简单的科研能力。

3.改变考核方式。有学者对此做过相关探索。其最终目的是使学生的成绩能真正和能力挂钩,真实的反应学生水平。采取考核方式的原则是增加基本操作分值,加强其规范性;严格把关实验结果,如数据的及时正确记录,正确分析;加强实验过程的监督,如失败或异常现象分析,良好的实验习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等。

4.重视预习报告的作用。加强对预习报告的引导,使学生从思想上真正意识到预习的重要性,从而改变抄书的陋习。通过预习,领会实验原理,了解实验内容、步骤和注意事项,设计出要记录和处理的实验数据表格,对实验起到指导作用,养成勤于、善于思考的习惯。教师可以通过随堂提问来检查学生预习的质量,还可以让同学轮流参与准备实验,增加练习的机会,了解一些实验操作中很少用到的指示剂的配制,基准试剂的烘干等过程,并对整个实验的完整流程有所了解。

5.重视实验过程。观察指导学生严格按照规范的操作要求进行实验,如洗涤、润洗、移液、定容等;正确的数据记录方式,如实验现象的及时记录、读数是否正确、是否如实读数等;良好的实验习惯,如台面是否整洁、仪器是否及时清洗、试剂是否及时放归原位等。实验过程中,应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加强对学生的实验指导,并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总结和归纳,以强化记忆;着重使学生树立“量”的意识;使学生养成爱思考的实验习惯,能有意识的去观察、思考、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6.培养学生实验兴趣。让学生了解分析化学实验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从农业农药检测到工业质量控制,从医学检验检疫到生命科学技术,都离不开分析化学这犀利的“眼睛”。结合目前大学生科研项目,大学生创新项目,学生毕业论文,教师科研课题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主动从实验,甚至生活中发现分析化学问题,变“要我做”为“我要做”。

总之,只有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分析化学实验的教学质量,为学习后续课程及将来的科技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邢云.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5):148-150.

[2]王晓丽.提高分析化学实验课教学质量的思考与实践[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26(11):29-13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