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连锁管理论文

连锁管理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20 16:16:53

连锁管理论文

连锁管理论文篇(1)

论文摘要:连锁超市已经逐步取代传统百货业,成为现代中国商业的主流业态,而物流管理则是目前制约连锁超市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从连锁超市发展的现状以及目前物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对我国连锁超市业物流管理现代化进行分析,希望可以对中国连锁超市的快速发展起到借鉴作用。

超市最早源于西方国家的超级市场,英文supermarket,是一中可以让顾客直接面对商品进行挑选、购买、实行自我服务的开架式高级市场销售模式。这种销售模式于20世纪末传入我国,并迅速获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超市作为零售业异军突起的一种销售模式使一些发展迅速且实力雄厚的超市商家开始突破地域界限占有尽可能多的市场份额,连锁超市应运而生。

众所周知,超市是目前消费者购买商品的最直接途径。通过邯郸本地的调查问卷发现,消费者在选择超市时主要有三个因素在起作用,即价廉物美、品种齐全、交通便利。而价廉物美则是消费者选择超市的首要决定条件,即第一诱因。那么面对几近相同的进货渠道和价格折扣,如何才能在最大程度上降低自己产品的成本呢?物流成为连锁超市业商家们的首选。合理的物流管理可以有效地降低商品的成本,间接地增加顾客源,提高连锁超市的核心竞争力。

一、我国连锁超市的经营现状

自1990年12月,我国第一家超市——东莞美佳超级市场开业以来,十七年间,连锁超市已如雨后春笋般遍布全国,并日益为广大消费者接受和欢迎,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购物场所。连锁超市从最初的食品经营到日用杂货,服装和小型家电的销售,“一站式”消费模式为连锁超市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客源。虽然连锁超市的经营模式引入我国的时间并不长,但在全球化经济的大背景下,我国连锁超市业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和经营理念已获得长足发展。在2005年前30强连锁企业中,超市(包括大型超市和仓储会员店)的销售量与2004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9.4%,占30家企业总销售额的45.2%,店铺数增长了17.6%。在商务部公布的2006年上半年连锁企业30强的名单中,连锁超市仍占据主导地位。尤其是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越来越多的世界零售业巨头开始介入我国的连锁超市经营,如美国的沃尔玛、法国的家乐福、荷兰的万客隆等,必然会对我国的连锁超市业产生巨大的冲击。而与国际巨头们相比,我国的连锁超市尚处于成长阶段,还存在着规范化程度低,管理体系低下,物流配送体系不健全,从业人员素质水平不高等问题。

二、我国连锁超市物流体系现状分析

我国连锁超市在物流管理方面确实做了不少工作,如构建自己的物流配送系统;通过兼并和重组达到统一配送,降低了流通费用和进货成本等等。但总的来说,我国连锁超市业的物流管理水平还不高,还不能适应复杂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我国的连锁超市物流管理还存在着这样的一些问题:

物流运营成本较高。目前,我国连锁超市有自营店、加盟店和便利店几种形式,而这些店面中只有一少部分是由连锁超市总店的物流中心根据各分店面的需要和销售情况统一配货,在实际情况中,绝大部分的分店,尤其是加盟店则根据自己店内商品的流量自行进货。

这样的渠道导致的直接后果是商品成本升高,货物配给不均衡,库存积压量加大,物流运营成本不仅无法降低,还间接转嫁到商品上。

配送率低。绝大部分连锁超市由于信息传递环节较多,易造成信息失真,配送成本增加的情况。现在有很多连锁超市还仅仅停在取货、送货的初始阶段,技术含量不高。这样低的配送率不仅造成整年装载率低,回车空驶率高、运力大量浪费,而且还影响着货物的递送速度和效率。据统计,目前发达国家连锁企业的配送比例一般为80%~90%,而我国连锁超市的平均配送率只有30%~60%。

标准化、个性化服务程度低。标准化是连锁经营的重要特征之一,但现在绝大多数的超市仅仅在门面装修上做到了统一,而在商品流通过程中的装卸、搬运、运输存储上都没有统一的要求,仍然以人工操作为主。条码信息技术也只在POS系统进行了简单的运用,品类管理、销售结算几乎无标准化可言。

三、加快我国超市业的物流管理现代化发展

加强信息化管理。努力构建连锁业内部的信息管理系统,运用现代化的通信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手段,预先制定货物的运送和配给方案,开设电子订货业务等等,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能够做出快速的反应。完善企业内部决策支持系统、自动补货系统、运输信息管理系统等,尽快实现管理的信息化和科学化。

提高标准化程度。不仅要在店面装潢上做到标准化,还要注意在销售、顾客服务、商品陈列上做到标准化管理,例如:商品售价、折扣促销等方面。另外,在专业部门设置和人员服务上也要做到标准化,有统一的要求,能够迅速地将总店的决策方案转变为销售执行。

改善配送措施。可以变原来的单一配送为共同配送和混合配送,这样既节约了成本也提高了货物的配送效率。同时把单纯地服务型配送变为盈利性配送,使库存实现合理化、科学化的保管。

参考文献:

[1]钱芝网.连锁超市物流优化对策探讨[J].商业时代,2005(33):11-12.

[2]李军.论大型连锁超市的物流管理[J].商场现代化,2006(2):10-11.

[3]纪雯.中国连锁超市发展现状及其对策[J].经济与管理,2006(10):59-61.

连锁管理论文篇(2)

关键词:商品力;店铺布局;综合信息网络;企业文化;人力资源

随着1978年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同时,在我们身边,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带着国外色彩的服务机构,例如,韩国松感悟馆,吉野家,星巴克,7-11等等。我们每天从门口有意或无意的经过,不可否认,他们的存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变化,同时,我们的生活习惯、消费理念也都随之改变。在人民大学东门和西门外都分布着7-11的便利店,每次去那里买东西都会因为购物的人太多而排队结帐,午餐和晚餐的食点更是如此。但即使这样,我们有很多同学,包括我在内,仍旧喜欢在那里购买自己的晚饭和零食,这仿佛成为了现代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构成部分。以往的去菜场买菜,天天去学校的食堂排队买饭已经不是我们天天必须遵循的生活轨迹,我们的选择变得多样化起来。而我们的生活因为这些企业的进驻悄悄的发生着变化……

7-Eleven便利店诞生于美国,前身是成立于1927年的“南大陆制冰公司”。最初店铺被称为“图腾店”,放在店铺旁边的图腾柱成为便利店的标志。由于店铺的营业时间是从早上7点开始到晚上11点结束,1946年南大陆公司正式将图腾店改名为7-Eleven,从而真正的揭开了便利店时代的序幕。1975年,伊藤洋华堂凭借其在日本开拓市场的骄人成绩,入主美国总公司,拥有其70%的股份,成为7-11品牌的实际控制者。现在7-Eleven店铺遍及全世界18个国家地区。至今为止,7-11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连锁便利店,是零售业领域特许经营的典型代表。作为便利店概念的创始者,7-11已经在全球拥有þ000间的店面,每日为约3000万的顾客服务,其橘、红、绿相间的商标,深夜里闪耀于都市的招牌,以及特有的一站式便利购物的特有服务理念,都已经渗入到各个城市生活中。挖掘7-11在全球取得成功的原因,对于中国连锁零售业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7-11便利店取得成功的原因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我们现在的消费已经不完全局限于生理的需要。7-11的会长铃木敏文认为,现代人的消费已经一部分进入了心理学的领域,现在的顾客需要什么样的商品,顾客认为什么样的商品才具有价值等等这些问题,都应该是在便利店的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内容。因此,7-11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经营理念和法则:

(一)商品开发

对日本7-11便利店做过研究的中国人民大学的宋华教授受到过一个有趣的现象,当其他便利店的经营者在谈论7-11的商品时,普遍都回认为7-11的商品力较强。所谓的商品力主要表现在三种能力,即商品开发能力,快速调配能力和店铺备货能力,其中商品开发能力是这三者中最难模仿一部分。例如,在中国,7-11就拥有很多其他的便利店并不具备的特色商品,比如深受学生一族喜爱的好炖,饭团,寿司组合,土豆沙拉,咖喱鸡饭,这些食品都是当天生产的新鲜商品,同时,7-11里还有很多现烧现卖的商品,比如一些家常菜,茶叶蛋等等,因此,晚饭时间,往往会看到很多年轻白领夫妇出入,来购买晚饭。这些商品在其他大型超市虽然也有卖,但是比起距离住宅较近,人流量较少的小型便利店来说,他们就有很多不便之处了。在7-11里,你可以购买到一天从早到晚的所有食物和所需的日常用品。拥有如此齐全的商品种类,同时还有自己的特色商品。正是商品的大众化与个性化兼备,使得7-11在人们的日常起居中都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

(二)店铺开发

7-11店铺的开发过程中最重的方面有5个,分别是:店址、时间、备货、便民和管理。7-11对店址的选择条件要求十分严格。首先,面积在120平方米以上,同时周围必须符合其250个条件,周边收入情况,居民户型结构等也在其选址的考虑范围之内。对店址的选择,7-11的出发点是便捷,即在消费者日常生活行动范围之内开设店铺,让其店铺在最具优势的地方扎根。例如有红绿灯的地方,有车站的地方等等。同时,其选址还尽量避免在道路狭窄的地方,小停车场和居民稀少的地方。其次是时间方面。7-11的便捷式购物承诺平均购物时间是1分55秒,即顾客从走进便利店到结帐为止所用时间是1分55秒。这得益于7-11拥有最先进的便利店营运系统,特别是在商品制造和物流方面,。第三是备货,7-11与共同经营的厂家和批发商密切协作,在密切协商和争得同意的基础上,以地区集中建店和信息网络为基础,依据从个中心收集的经营数据和信息,努力对厂商和批发商进行指导和援助,同时提供联机接受定货系统和自动分货系统。因此,尽管店面不大,却可以在里面看到3000-3500种不同的商品。第四是便民,在日本,7-11不仅仅是便利店,他还协助附近的社区收取水费、电费、煤气费、快递费、有线电视广播费等等,并且这种服务也是24小时全天候,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第五是管理,7-11对加盟者的素质和个人条件要求也非常严格,同时还有便利店的内部杂志和员工的激励措施,这为店铺之间创造了良好的交流平台,有利于同时进步。

北京城区7-11便利店布局类型

类型主要特征

商业中心型位居传统或现代的商业中心或商业街等繁华地段,周边零售、娱乐、餐饮和休闲设施林立,便利店成为填充零售

交通节点型紧邻主要道路沿线,位居地铁站口,公交站点,天桥或地下通道等交通节点

写字楼底层型构成写字楼底层的一部分,成为辅助零售

居住区门户型位于高档居住区门户位置,或高档公寓、单身公寓底层

学校临近型临近中小学校和大专院校,主营面向学生的零食和文具

资料来源:《北京城区便利店的空间布局与居民利用特征》

(三)强化物流

7-11在建立之初并没有自己的物流系统,而是最大限度的利用批发商的资本、设备和条件,来开展物流活动。但是后来随着消费者对商品需求的多样化和商品差异化的加剧,使得7-11的商品数量大幅的增加,因此,经常会出现供货商无法将商品按时按量的送到每个7-11的便利店。因此,7-11在1976年正式与批发商和生产商共同开展了集约化的配送与进货,即共同配送体系。这个共同配送中心是由7-11和各个批发商和生产商共同出资组建的。由各地区的共同配送中心统一收集该地区各个厂家的同类商品,并向该地区进行统一配送,大大缩短了配送时间和配送距离,降低了费用,同时也提高了效率。

(四)综合信息系统

依据业务经营和发展需要,7-11建立了一套高效的综合信息网络,通过这个网络,实现了系统整体化。综合信息网络在业务经营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主要体现在:1.搜集商品的销售信息,包括产品识别,数量,购买时间等,并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处理分析,决定向生产商和批发商的订货数量和订货时间。2.总部通过POS系统分析众多连锁店的订货信息,并将其及时传给各个批发商和生产商。3.生产商和批发商依据总部的订单来生产和筹集商品。4.共同配送中心通过POS系统接受总部的订单和生产上、批发商的商品明细列表,依据具体信息,对各连锁店的配送进行决策。强大的综合信息系统,实现了物流、销售的高效率,实现了业务处理的自动化。

二、中国便利连锁企业发展所需注意的问题

依据7-11的成功经验,我们不难看出中国连锁便利店和其存在的差距,因此在以后的发展中,就我个人,提出了以下一些应注意的问题。

(一)建立物流平台,提高配送效率

7-11的共同配送体系是建立在在一个地区密集开店,同时建立一个共同配送中心,统一管理本地区的商品订购和商品配送。中国的便利连锁店大部分是生产商和批发商依据便利连锁店的订单单独向便利店配送商品。因此,经常会出现在商品短缺的情况。由于7-11的店面比较密集,所以建立共同配送中心为某一地区配送商品可以节约很多时间,同时保证商品的充足。鉴于中国便利连锁企业,我认为除了像7-11这样,建立自己独立的共同配送中心外,另外再一些便利店的分布并不是很密集的地区,还可以和当地的另外一些小型零售商和个体商进行协商,假如其他的零售商同意选择本便利店的进货渠道,可以共同出资打造一个物流平台,建立一个配送中心,负责便利店和其他一些小型零售点配送商品,这样可以达到双赢的效果,同时二者的工作效率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二)拓宽服务领域,增强服务创新

现在,日本的7-11的服务领域已经得到进一步的拓宽,除了以上已经提及的缴纳水电费、煤气费等方面的服务,又容纳了网上购物、预定旅店等多方面的服务。

《2007年中国零售百货市场调查及投资分析报告》显示2006年便利店行业无论是店铺数量还是销售额,与2005年相比增长速度均有所回落,但企业效益水平在几种主要零售业态中提升较为明显。尽管如此,仍有很大一部分便利店企业亏损,调查中有7家便利店企业认为现在主要困难是“缺乏新的盈利增长点”,这充分反映出现在便利店经营过程中的困境。就我国现在情况而言,大部分的连锁便利店只经营一般的零售业务,服务范围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现有的业务基础上,可以尝试着扩大自己的业务范围。例如,在便利店内经营一些代售业务,与距离较远的一些大的电影院,音乐厅等进行协商,代售其部分门票,如此一来,一方面可以加大便利店的人流量,加大了人们来此消费的可能性,从而带来一部分的附属消费。同时,一些便利店还可以依据自身周围的情况增添一些个,例如在学校周围的便利店可以增添复印、打印、大学资料查询服务。在医院附近的便利店,可以开设鲜花的零售业务。因此,在发展连锁便利店的过程中,不必拘泥于现有的业务范畴,可以进行创新,依据周围顾客的实际需求,开设新的业务。

同时,在我国的大部分连锁便利店内,可以看到,商品除了价格有些不同以外,从外观到质量都是相同的,因此商品缺乏特色和个性,很难迎合现代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人的口味,同时也很难做到真正的便利。在一个小型连锁便利店内,可以经营一些熟食业务,增添一些现烧现卖的商品,使得人们更加便利的买到一些家常的饭菜,也将吸引更多的顾客。但是同时,我们一定要注意便利店内的卫生环境和购物氛围,只有二者完美的结合,才会起到良好的作用。人们都总是愿意在卫生、明亮、舒适的环境中购物。从而,购物的便捷性可以得到体现。假如一家便利店可以满足一个人一天的所有需求,那么,他就真正的做到了便捷。最好,在发展过程中,可以依据当地的风俗习惯、饮食传统和生活方式,开发一些特色商品,以吸引顾客。

(三)合理规划便利店的网点布局

便利连锁店的选址不仅直接可以体现出其是否将真实的满足顾客的需要作为核心经营理念,同时还关系到连锁加盟店的自身发展。因此在选址时一定要再三考量。就我国现在连锁便利店的选址情况来看,大部分的连锁便利店都建在人流量大,较繁华,周围环境因素较好的地方,以保证顾客的数量。另外随着我国新农村的建设以及农村经济的发展,我们应该以敏锐的眼光看到农村地区这一巨大的市场,可能大部分地区的农村生活水平并不是很高,但是在选址时,可以将便利店选在人流量较大的城镇和城乡结合处,慢慢改变人们的消费习惯,建立起便利店的一种特有文化,从而得到人们的认可。:

(四)建立企业文化

作为一个便利连锁企业,应该建立一种企业文化,并且不断的随着外部环境的改变进行企业文化的创新。现代文化中最重要的是协作文化、速度文化、学习文化、形象文化、融合文化。对于便利连锁企业,协作文化是举足轻重的,从订购、配送一直到销售,每个环节都要求各个部门的配合与协作,只有彼此密切协作,才能提高运营效率。另外还要强调的是形象文化。良好的企业形象,对内可以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提高企业的内聚力,对外可以优化企业的外部环境,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赢得消费者的好感,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五)注重人力资源的管理

搞好人才培养,尽快提高人员素质是发展连锁企业的先决条件。可以组织一些学习,考察活动,认真学习国内外成功连锁企业的经营模式和经营理念,从而改造自己,取得进步。同时,在一些同企业的便利店较密集的地区,可以举办一些经验交流会或学习协会,共同学习经验和汲取教训,在工作方式、工作态度方面取得一些改进。

参考文献:

《日本7-11便利店的经营理念》.顾伟

《7-11便利店的供应链物流体系》.张小燕.

《北京城区便利店的空间布局与居民利用特征》.周千钧.彭雪.

《中小零售企业选址决策》.顾春梅

《论现代企业文化创新》.胡书林.李辰.张学银

《发展我国零售业态下的共同配送模式——日本7-11便利店物流革新启示》.肖纯

连锁管理论文篇(3)

1.1DA连锁酒店概述

DA连锁酒店成立于2005年,现在全国分店总数已经达到2000家,覆盖全国300多个城市,成为全国大型经济连锁酒店。截至2013年底,DA连锁酒店会员超过7000万,全天24小时为客户提供5种便利预订方式,包括网上预订、WAP预订、手机客户端、短信预订及电话预订。DA连锁酒店以庞大客户群为基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创新服务,成为国内一流连锁酒店品牌,利用统一的品牌、服务质量、运作标准、市场营销体系,在全国范围内为客户提供优质统一服务,采购管理则是维持优质统一服务的关键环节。

1.2DA连锁酒店采购管理现状

DA连锁酒店在高速发展过程中,采用标准运营体系,运用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开我国酒店业电子商务平台的先河,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采购管理对于实现DA连锁酒店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DA连锁酒店采购材料达到2000类,采购工作量相对较大,也有相对严格的采购标准,在采购材料、物品的数量、规格、质量等方面都有统一要求,主要目标是维持DA连锁酒店统一服务质量、品牌、运作标准的发展要求。目前,DA连锁酒店采购由中央采购、分店采购两部分构成,DA连锁酒店根据采购材料、商品差异运用不同采购方法,采购材料、商品具体要求如下:

(1)A类产品,该类产品指对DA连锁酒店服务有关键影响的产品,供货商由采购部统一确定,财务总监承担审核工作。

(2)B类产品,该类产品指一般标准类产品,供货商由各个分店确定,采购部承担审核工作。

(3)C类产品,该类产品指对DA连锁酒店统一服务质量标准影响不大的产品,由DA连锁酒店总部设立相应采购标准及价格标准,各个分店自主选择供货。

(4)D类产品,该类产品对DA连锁酒店服务影响非常小,各个分店自行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采购。

1.3DA连锁酒店采购管理面临的困境

虽然DA连锁酒店在高速发展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构建了相应的采购体系,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采购效率,降低了采购成本,对提升DA连锁酒店盈利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依然面临一定困境,主要表现在采购管理体系、采购管理流程、采购管理人员三个方面。

1.3.1采购管理体系困境

采购管理体系是采购管理活动开展的保障,DA连锁酒店根据采购需要,建立了相应的采购管理审核机制,针对不同的采购材料、商品类别,建立了相应的采购管理体系,但是由于审核、具体操作过程中涉及主体较多,导致其采购管理相对混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采购管理成本。

(1)缺乏采购市场调查机制。在DA连锁酒店发展过程中,为了控制采购成本,其构建了相应的采购管理体系,但是当前采购活动开展并没有进行充分市场调查,采购活动开展以市场活动为基础,缺乏对所需材料、商品的市场调查,采购行为的盲目性较大,对各类材料、商品的质量、规格控制不足。当前,DA连锁酒店基本覆盖全国大中城市,对于同一材料或商品来讲,各个地区价格差异相对较大,但是DA连锁酒店采购管理过程中并未建立相应的价格参考体系,价格确定以某一地区为准,导致部分分店采购过程中难以执行的问题,分店必然需要与总部进行协调,以解决这一问题。由此不难看出,当前DA连锁酒店采购管理缺乏必要的市场调查,难以提供差异化的区域价格标准、质量标准。

(2)采购监督管理机制不完善。在DA连锁酒店的采购管理中,建立了相应的多人审核机制,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由于缺乏监督而并未坚持执行。一方面DA连锁酒店特许店中,分店店长负责采购审核工作,在采购审核中缺乏多人采购监督,导致采购活动的客观性不足,缺乏对采购材料、商品的质量、价格的比较,采购过程中人情因素影响较大,导致采购成本较高。同时稽核审计部门对采购部门缺乏监管,针对采购活动的监管以现有票据为基础,只要符合手续要求就支付款项,导致采购成本较高,索贿或吃回扣现象相对普遍。另一方面监督部门的职责并未实现,监督部门对自身职责认识不清,对采购的监督作用难以发挥。在DA连锁酒店加盟店采购管理中,作为DA连锁酒店重要组成部分,DA连锁酒店应该对其发挥监督指导作用,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DA连锁酒店对加盟店的管理相对缺乏,在用材、色彩调整方面与DA连锁酒店自营店相比均存在较大的差异,而装修验收中由于不符合要求而重新装修,给加盟店造成一定经济损失,也对DA连锁酒店采购管理产生影响。

(3)采购激励制度建设滞后。目前,DA连锁酒店采购人员采购意识较弱,在实际采购活动过程中以完成上级交代任务为目标,对采购过程控制不足,缺乏采购成本控制动力,主要源于对采购人员激励制度建设滞后,忽略采购人员利益诉求,难以充分发挥各个采购人员积极性与主动性。在DA连锁酒店分店采购过程中,各个分店根据统一限价开展采购活动,分店采购成本以不超过限价为目标,因此也不会对供应商进行全面评价,采购成本高低对采购人员及分店并无实质影响,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DA连锁酒店采购人员积极性不足的问题。

1.3.2采购业务流程困境

(1)直营采购流程完善程度较低。DA连锁酒店采购流程完善程度还相对较低,直营分店采购活动中店长占据主导地位,分店店长有权限做出补货订单,并向总部提出采购申请。DA连锁酒店直营分店采购过程中总部仅仅从质量、需求、数量角度进行控制,对分店采购活动的监督相对缺乏,导致分店在采购过程中资源浪费现象相对普遍。与此同时,各个分店材料、商品需求量相对较小,规模效应较低,与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较低,也在一定程度上引起采购成本的上升。

(2)特许经营采购流程协调性较差。特许经营是DA连锁酒店的重要经营模式之一,特许经营分店有权自主选择供应商,与总部之间没有利益矛盾,但是在实际采购活动中,特许经营分店监督机制缺乏,导致特许经营分店质量与总部要求难以一致,工程部门也没有及时给予纠正,导致重新装修与安装的问题存在,给特许经营店店主带来经济损失。同时,对于已开业的特许经营分店,各个分店有自主补货权限,在DA连锁酒店采购监管不力的情况下,采购行为存在以公肥私的问题,给DA连锁酒店的品牌形象带来负面影响。

(3)酒店自行采购分类模糊。自行采购是DA连锁酒店增强各个分店采购灵活性的一种方式,也是提升采购效率、控制采购时间成本及采购价格成本的重要手段。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各个分店采购的随意性较大,缺乏合理的采购计划及审批流程,在采购过程中寻租行为依然存在,给成本控制带来很大困扰。目前,DA连锁酒店将采购商品按照关键性划分为4类,除了A类商品指定供应商外,其余商品各个分店可以自行采购,在市场环境不断变化的情况下,指定供应商的价格可能远远高于其他供应商,由于缺乏灵活性,各个分店不得不承担较高采购成本。

1.3.3采购人员困境

(1)采购人员素质不高。采购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多个方面的问题,因此对采购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当前DA连锁酒店采购人员的综合素质还相对较低,责任心也有待提升,21世纪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只有建立优秀的采购人才队伍,DA连锁酒店才有机会控制酒店成本。合格的采购人员需要对采购材料质量、规格、性能、价格等有深入掌握,但是在当前DA连锁酒店内部培训缺乏、酒店采购人员激励制度建设滞后的情况下,DA连锁酒店很难留住人才,对市场信息掌握不到位,对采购过程缺乏控制,直接加大了酒店采购成本。

(2)采购人员配置不合理。目前,DA连锁酒店部分采购人员对采购成本控制的重视程度较低,采购成本控制的监督体系建设滞后,采购缺乏相应的审批,导致采购过程中采购人员,采购成本以不超过总部标准为基础,直接损害了DA连锁酒店利益。与此同时,部分管理人员干涉采购活动,在DA连锁酒店发展过程中,部分酒店管理人员成为一些采购人员的保护伞,相互获取不正当利益,导致采购环节缺乏控制,直接引起采购成本上升。除此之外,当前DA连锁酒店对采购人员缺乏必要的考核标准,采购人员对采购活动掌握不足,对材料、商品把握不利,直接导致采购活动失效的问题。

2DA连锁酒店采购管理优化策略

DA连锁酒店逐步认识到采购管理对于酒店发展的重要意义,但是采购管理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建立完善的采购管理制度,做好采购监督工作,规范采购行为,控制采购成本,为DA连锁酒店进一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1健全DA连锁酒店采购管理制度

采购管理制度是规范DA连锁酒店采购的关键,一是明确DA连锁酒店各个采购岗位职责,建立完善的岗位权责制度,结合库存状况制定相应的采购计划,结合酒店采购管理制度,做好库存平衡管理;二是建立完善的采购物资验收入库制度,通过入库验收对采购物资数量、质量、性能进行确认,保证所采购物资质量,完善采购监督制度;三是明确DA连锁酒店的采购工作要求,酒店全部采购材料、商品必须由总部、分店负责人批准,采购部负责人应该对供应商归档管理,建立供应商档案,选择更加具有价格优势、品质优势的供应商,完善供应商选择流程。

2.2完善DA连锁酒店物资采购流程

目前,DA连锁酒店物资采购流程问题也是引起采购成本增加的根源之一,因此有必要结合DA连锁酒店实际情况完善物资采购流程,以科学控制采购成本。一是建立公开的市场采购制度,该采购方式主要针对DA连锁酒店采购频率较高的商品,通过供应商竞争采购,可以获取性价比更高的材料或商品,对于控制酒店采购成本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完善合作采购机制,对于一次性大规模采购,通过合作采购方式可以获得更强的议价能力,以控制采购物资价格,有利于降低采购成本。除此之外,运用集中采购策略,各个分店上报物资需求,由总部集中采购,提升采购效率。二是完善物资引进流程,在千变万化的市场环境下,DA连锁酒店必须不断提升服务质量,为客户提供更加多元化、个性化的服务,在标准化基础上实现差异化经营,这就需要引入新物资,那么建立完善的物资引进流程就成为必然.

2.3构建DA连锁酒店采购监督管理体系

目前,DA连锁酒店采购过程中缺乏必要监督机制,导致采购违规行为普遍存在,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完善采购监督的管理体系。一是在现有基础上单独设立采购监督管理岗位,在财务部统一管理下独立开展工作,对各个分店采购活动进行监督管理,主要对采购材料、商品质量、价格等进行监督检查,保证采购活动在合理范围内开展。二是建立相互监督机制,由入库验收员、厨房管理员等进行采购材料质量、性能的监督控制,判断所采购物资是否符合要求,不断提升DA连锁酒店采购质量。

3结语

连锁管理论文篇(4)

为了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培养合格的连锁管理人才,使学员在实践中充分而全面地检测自身在知识深度和广度上的不足,促使学员发现问题,从错误中学习,在失败中成长,提供解决问题的手段,增强学习效果,在成功与失败中更好地理解连锁经营管理理论,开发形成以连锁管理思想为灵魂,整合企业管理理念、业务流程、基础数据、资金流与物流、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于一体的连锁企业经营管理模拟沙盘软件系统。通过对软件系统的深层次开发,实现学员模拟运营流程规范、数据集成共享、模拟规则内置及自动监控、决策分析量化与简化、管理理论模型化和可视化、经营绩效全面量化评价。

二、可行性分析

(一)经济可行性

本系统开发基本上采用成熟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不仅有免费的编译程序软件可供使用,而且互联网有大量开源的程序模块,不需要引进昂贵的外来资源。另外满足系统运行需要的服务器和客户端可以利用学校本身已经存在的设备,软件的运行和维护有专业专职的实验员管理,所以系统的开发、安装、部署、运行和维护投入的资金较少,但带来的效益确是巨大的,故在经济可行性方面是完全可行的。

(二)技术可行性

本系统将采用成熟的技术进行开发,这种面向对象语言可以调用多种方法实现系统逻辑性较强的要求;为降低系统开发、维护和升级难度采用B/S模式,不仅开放性强而且易于扩张,使用方便;应用SQLServer数据库管理系统作为后台数据库,实现手段先进、简单、高效。

(三)运行可行性

本系统仅用于院校连锁经营管理模拟教学,不会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和限制。系统使用的对象是大中专院校学员,这些学员基本上具有较好的计算机基础,使用或接触过类似的软件,加上友好的系统界面,很好的人机交互能力,学员可以快速地掌握操作方法,达到学习的目的。

三、功能需求分析

系统需求分析在系统开发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对于系统成败往往具有决定性意义。经过调研分析,连锁经营管理教学系统模拟一个连锁零售企业,提供初始启动资金、经营环境等资料。在教师的指导下,学员可以根据模拟企业的基本情况,以及其他各种数据资料,按照企业经营一般流程,完成企业规划、物流配送、补货配货、资金核算等经营管理活动。

(一)系统模拟主要功能

(1)模拟公司组建:模拟公司成员为4-8人,有公司总裁、门店经理、财务主管、信息主管、采购主管、市场主管、销售主管等岗位角色可供选择,学员在开始模拟公司的经营活动前应该先进行分工,明确角色及职责。当然,岗位角色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在经营过程中,可以定期轮换和兼任。

(2)公司经营规划:在熟悉模拟企业运营规则后,各模拟公司从基本情况描述中获得企业运营的基本信息,运用SWOT等管理方法、方式、理论等分析企业,发现内部和外部环境中的有利机会和主要威胁,找出对企业生存、发展前景具有较大影响的潜在因素。根据未来市场预测和市场调研,本着长期利润最大化的原则,规划或调整企业战略,召开经营工作会议,制定公司各项经营计划,提出经营管理目标。

(3)门店设置:当模拟企业参与经营后,首先需获得门店,然后由总经理直接发起,对目标门店、商品种类、数量等进行设置。其次,门店经理可选择对不同的门店进行信息化和管理建设,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出让时必须清空门店货物,出让后门店被系统收回。

(4)物流配送管理:这里指将货物从供应商采购一直到配送中心及某一门店,其申请可以是配货,也可以是补货。包含采购管理,仓储管理和销售管理。即模拟企业对每季度商品需求进行采购,需提前做好采购计划,并及时给供应商送达采购订单,系统按时自动产生送货单反馈给企业,并收取货款。在供应商送货到达后,系统自动支付货款并更新配送中心库存;商品出售后,自动更新门店库存。

(5)资金核算与总结:年度经营完结后,模拟企业在总裁带领下对年内经营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先由财务主管编制财务报表,然后各成员分析所担任角色的工作对企业整体实际运营情况的影响,最后根据分析结果反思在经营过程中各环节的工作是否存在问题,相互之间进行交流,从而改进工作方法和管理模式。

(二)教师控制端主要功能

教师作为教学的指导者,要从录入数据的琐碎事物中解脱出来,一方面监控企业模拟经营进展情况,另一方面集中精力解答学员遇到的问题、引导学员理性思考。主要功能如下:

(1)系统管理:包括①数据准备,如企业规模设置、参与组数调整、门店信息修改、客户订单修改等;②监控查询,如各模拟企业经营进度监控、业务发生情况查询、资质及等级查询等。③输出功能,包括报表、学员花名单等的输出。

(2)系统控制:包括①开关控制,如强制破产、追加投资避免破产、紧急采购等,该功能设置开关功能,可选择关闭或开启。②进度控制,在门店获取、客户订单获取等操作时控制所有模拟企业经营进度统一。

(3)订单管理:主要实现模拟市场的商品需求订单的维护,包括增加、修改、删除订单的功能。

(4)竞价管理:主要实现多个模拟企业争取同一个门店时竞价费用的投入及排名。

(5)市场竞争管理:包括每个市场的订货会召开与结束的控制,根据商品定价排名进行订单自动分配,以及订货会结果查询等。

(6)根据每年度学员的报表分析评判学员经营业绩。

(三)学生操作端主要功能

学员作为实践的参与者,要从大量、重复的数据计算中解脱出来,根据模拟经营流程模拟操作,主动思考做出决策,反思总结经验。

(1)登陆/注册:学员需要注册成为模拟企业之一才可以参加经营,用户可以选择使用代码或企业名称进行登录。如果用户没有填写完整的登录信息就进行登录,则系统将提醒用户输入完整的登录信息,待输入完毕,该模块在用户登录时进行用户名和密码的有效性检验。如果用户没有注册,可以在这里注册,并进行角色分配。

(2)门店获得/出让:学员参与经营后,根据需求和经营决策选择购买或租赁当前可选门店,当不同用户选择同一家门店时,通过竞价的方式出价高者得。出让时必须清空门店货物,点击出让门店被系统收回。

(3)门店铺货:通过采购操作获得商品后,通过配送中心在门店进行铺货,即在不同的门店分配不同商品进行出售。可以随时查询显示拥有门店的容积,商品种类、数量、价值、当前售价等。还可以对门店商品数量进行更改,完成或撤销铺货。

(4)门店建设:模拟经营过程中,可选择对不同的门店进行信息化和管理建设,通过投资,提高经营效率和水平,从而吸引顾客提高销售业绩。

(5)采购管理:根据门店配货或补货订单,统一由配送中心集中采购,因商品存在采购提前期,需提前做好采购计划,并及时给供应商送达采购订单。

(6)销售管理:模拟经营的每个季度初,对各门店的在售商品在规定范围内进行定价,系统根据各模拟企业的定价进行排名并自动进行销售订单分配,从而获得销售收入。

连锁管理论文篇(5)

论文关键词: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建设,初探

1.连锁经营现状

连锁经营是一种现代流通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是现代商业和服务业发展的基本方向。世界上第一家近代连锁店——美国“大西洋和太平洋茶叶公司”成立于1859年,这是当时世界上最早的正规连锁公司。此后不久,在工业发达国家,连锁经营取得了普遍成功,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一些先进的工业国家和地区也先后引进了连锁经营,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连锁业不仅在量上发展很快,而且从零售、餐饮等行业渗透到各种服务业,并且经营趋向国际化。

我国的连锁业起步较晚。虽然连锁经营在我国起步较晚,但发展极为迅速。目前我国拥有连锁体系5000多个,是世界上连锁经营体系最多的国家。据统计,“十一五”期间全国共有各类连锁门店约10万家,占零售业和餐饮业总额的20%,并且还在以年递增35%的速度持续发展。然而连锁业的发展速度还是难以适应我国经济飞速增长和人均收入迅速提高的现实。

但与连锁业的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是,我国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却相对短缺。由于行业发展过速而人才培训机制不足,连锁经营行业正在面临人才荒,其中尤为稀缺的是管理型人才。按保守估计,目前全国连锁行业的管理型人才缺口至少为60万。连锁经营行业正在面临巨大的人才荒,而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加快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高等院校培养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有望提供人才补充。

2.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从目前来看,连锁经营的快速发展急需大批应用型人才,而开设连锁经营管理这一专业的学校并不多,所以说专业建设成为提高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素质的重要途径。

科技含量高是连锁经营最突出的特点之一,这一特点对从业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连锁经营管理人员必须能懂得现代连锁企业经营管理的专业知识,具有连锁门店运营管理操作技术,以适应现代连锁经营规范化、制度化、规模化、现代化的要求。然而,由于我国连锁经营发展迅速,人员需求过猛,相当多的经营管理人员没有经过正规的专业学校教育或培训,不少管理人员虽然经过短期的上岗培训,但远远适应不了连锁企业经营、管理上的需要。

高等教育在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建设上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性。近年来,连锁经营的迅猛发展给高等院校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就是加快连锁经营管理理论研究,以指导连锁经营管理实践。就目前来看,我国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建设尚属起步阶段,只有部分院校开设了这一专业,且以专科院校为主。由于是新增专业,毕业生人数也相对较少,所以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现在还很少,这种状况与连锁业急剧发展的态势极不相称,专业建设问题迫在眉睫。

专业建设是提高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素质的重要途径。一般而言,连锁经营所需人才可以通过以下形式进行培养:一是出国考察和委托国外先进企业培训,积极学习外国先进经验。二是鼓励先进企业采取国外连锁企业的办法,设立自己的培训机构,根据连锁企业的实际需要,对原有企业的员工进行连锁经营实用技术的培训。三是依托大专院校、研究单位,对连锁经营企业的员工进行系统培训。这种方式是最切实可行的一种人才培养途径。这也就对我们院校提出了一个要求,即加快专业建设步伐,强化连锁经营管理理论研究,建立连锁经营管理教育培训基地,有条件的院校应考虑设置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可见,专业建设是提高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素质的重要途径。

3.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建设

正是因为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作为培养连锁经营人才的高校应当发挥其优势,培养更多的既有理论功底、又有实际操作能力的毕业生为企业服务。下面拟从订单式、2+1式、弹性学期制、实验实训室建设四个方面分析连锁经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3.1“订单式”培养模式

所谓“订单式”,是指企业根据岗位需求与学校签订用人协议后,由校企双方共同参与选拔学生、组织教学、考核上岗等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企业定期派资深人士指导校方教学工作和提供实习指导,校方则按照企业要求有选择地录取学生进行定向培养。订单式办学模式,实现了学校、企业、学生“三赢”,有效地解决校企之间对人才的供需矛盾。这种办学模式、人才培养规格和能力标准是由双方制定的;理论教学在学校,发挥了学校理论教学的优势;实践教学在企业,充分发挥现场和企业专家、高级技术人员在培养学生技能上的作用,学生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获得操作能力;企业对合格的毕业生可以全部录用。

订单培养的第一步就是要全方位、多层次跑“订单”,其次是按企业人才“订单”开设专业,进行课程设置和师资队伍组建,加大实践操作训练,做到“少理论,多实践”。在师资建设上,也可以考虑按“订单”要求组建,保持文化课教师相对稳定,专业课教师合理流动,学校需要的专业教师可在社会上、行业中聘请。推进订单式培养思路,职业技术教育的办学形式必须更加灵活。在教学实施中,可以采取学分制培养,扩大“订单式”办学规模,初步构建起人才培养的立交桥。

3.2“2+1”培养模式

“2+1”培养模式是利用学校、社会两种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交替安排学校理论课程学习和校外顶岗实习工作,对学生进行“知识+能力+素质”的一种教育培养模式。当前,多数高职院校实行工学结合的模式是顶岗实习“2+1”或“2.5+0.5”,简言之,就是高职三年学制,用“2”(“2.5”)年完成专业基础、专业理论课学习,“1”(“0.5”)年到企业进行生产性顶岗实习。

“2+1”培养模式将会实现“多赢”,其作用不仅体现在学生实习上,还体现在与企业、各地政府、行业组织的联系上。在实习生驻企期间要重视学生反映的问题,关注学生的发展状况,保证学生的利益,让实习生有不同的“冷暖”体验,为就业积累经验。同时避免只顾学校自身利益而损害它方利益的短视行为,要积极协调各方的关系,积极探寻完善的相应方法与措施。

3.3“弹性学期制”培养模式

“弹性学期制”是将一学年分为几个学期,利用灵活弹性的学期实现工学结合。此类模式的目的不是直接解决学生的就业岗位问题,而是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为学生将来找到更好的就业岗位打下基础。

对连锁经营专业人才培养而言,由于受市场季节性波动的影响,连锁企业对学生顶岗实训的需求在一年中的不同时间段有较大波动。连锁企业均对接受学生顶岗实习表示欢迎;受春节、中秋、国庆、“五一”等节假日的影响,企业希望的顶岗实习月份多在1、2、10、12这几个月份。学校既要依据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也必须考虑学生的利益。只有很好地满足企业、学校和学生三方的利益,找到校企合作的结合点,使参与者都能从中得到利益,实现“多赢”,工学结合模式才能顺利实施。基于此,高职院校有必要将传统的3学年、6学期按照企业经营生产的周期要求改革为弹性学期,并根据企业实际需求设置学期起止时间,这就是“弹性学期制”工学结合模式。

3.4实验实训室建设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企业实习基地建设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加强实习基地建设,高职院校必须重视校企双方利益,校企双方共赢是建立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企业实习基地的基础,校企双方共同参与是建立企业实习基地的机制保证,提升学生职业能力是建立企业实习基地的最终目标。

校企双方应关注对方利益,满足双方的合理需求,实现校企共赢。对于学校而言,在确定企业实习基地时,应着重考察该企业基本条件是否符合实践教学的要求。只有满足高职人才培养要求,才符合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要求。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共建企业实习基地的宗旨是以实践为导向,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但目前高职院校实习基地建设重形式、轻实效的现象十分突出,应当有所改革。

4结论

连锁经营在我国的快速发展更进一步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在建设这一专业的时候,应采用订单式、2+1式、弹性学期制等多种方式,多角度全方位的培养所需人才。

参考文献

1 岑丽阳.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能力结构和实践技能培养方式探讨[J].商业经济文荟,2006;(4).

2 秦文胜,谢黎明.“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

连锁管理论文篇(6)

关键词:经营方式,连锁经营,连锁业

 

一、中国连锁经营的现状与问题

零售业最重要发展是连锁化,连锁化是当今世界的零售业和中国零售业已经实现的普遍的经营方式与组织方式。世界各国的连锁商店,按其所有权与经营权可分为三种类型:正规连锁、特许连锁、自由连锁。80 年代中期连锁经营开始嫁接入我国的商业,而连锁商业的发展是90年代以后,从区域范围看,连锁经营已沿海辐射到内地,从大城市扩展到中等城市;从业态来看,连锁经营已遍及超级市场、便利店、仓储商店、百货店、专业店以及大众快餐等多种业态。中国的连锁业从无到有,发展规模迅速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据中投顾问的数据显示:2008年,连锁行业销售额与店铺数继续保持20%以上的增幅。其中,连锁超市、百货、便利店、家电、药店等各业态销售增幅均有增长,而通过新开店铺等外延方式拉动各业态平均10%的增幅。2008年,“中国连锁百强”销售规模达到11999亿元,“连锁百强”门店总数达到120775个。但是也存在着以下的不足:

(一)、部门、地区分割导致连锁商业发展无序,企业布点难以合理。连锁商业受体制的制约难以跨区域经营。中国现行的“分灶吃饭”的财政体制,地区所有的管理体制和部门所有的企业体制,对发展商业连锁经营起着制肋作用。我国的各级政府、各级部门从本地区、本部门的角度出发,对连锁经营高度重视,但缺乏统一计划、统一经营,造成了连锁企业间的无序竞争,影响了连锁经营的规模效益。

(二)、连锁经营类型单一,连锁资金不足、门店少,难以形成规模经营。我国的连锁业绝大多数是在原有的中小企业的基础上改造而成的,规模小,底子薄,资金不足。决定了其无法分担连锁组织系统的各种管理费用,使许多连锁公司处于亏损与勉强维持的状态,难于支持大局。且我国目前发展的连锁企业,多数采用正规连锁方式,成员门店都是总部投资和租用。在我国还没真正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情况下,连锁企业本身的产权制度不十分明确,门店的产权关系更不明晰。,连锁业。由于门店的效益与职工切身利益联系不够,导致员工的积极性不高,直接影响了整个连锁效益。

(三)、连锁配送规范化程度低。我国由于缺乏连锁配送效益化的权威理论的指导和实践中的不讲实质,只图虚名的连锁形式。造成了连锁企业内部管理不规范,特别是商品配送系统不完善。许多连锁企业做不到统一进货,没有独立的配送中心和服务方式。基本上有些连锁企业总部与分店之间没有建立任何的经济业务联系,其结果当然无法取得连锁经营所特有的批量大、价格低的优势,更谈不上实现集约化、规范化经营了。

(四)、连锁企业管理滞后,经营管理水平低,管理人才不足,服务水平低下,严重制约了我国连锁商业的发展。中国近年来连锁商业发展迅速,已经运行了几十年的管理体制、管理制度、管理方法都需要重新构造。而连锁形式的不规范,管理水平的不适应及管理人才的不足已成为连锁商业发展的主要障碍。主要表现在连锁企业领导的经营观念陈旧,没有认真研究连锁商业的经营管理规律与特点,缺乏标准化、规范化管理理念,管理水平低;尤其国内许多连锁企业不重视培训,人员素质与服务水平较低,各分店服务项目与服务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突出。

二.我国连锁业的对策

(一)、针对我国的发展的依据,产权与企业目标方面的不足。

1.政府方面的对策:

(1)、打破地方保护主义的框架,促进连锁业的集团化的发展:首先,.政府在贷款、税收网点建设等的方面给予扶持。如在贷款上,在资金方面与银行协商给予基准利率专项贷款或部分赔息贷款;在税收方面在一定的时间内减免或返还税收以增加连锁企业起步的能力与还债的能力;在网点建设上,简化各种审批的手续,提高连锁店的“规模经济”的扩展效益。其次,在宏观决策上要制定区域性连锁企业的标准,完善地区性的连锁制度。最后,加强立法,破除体制障碍,培育中介机构,创造公平竞争环境等,真正建立以经济利益为纽带的连锁经营组织。

(2)、明确连锁店的法律地位。政府对连锁店的产权与法人地位进行明确,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总店与分店的产权、责任、利益等一定要清晰明确,才能增强企业承担风险意识,极大调动总店、门店、员工的积极性。

(3)、政府组织相关的专家对国内外的连锁经营进行科学的分析与预测,对国内的连锁业的经营范围与效益进行科学的指导。力求提高整个社会的连锁能力。

2.企业本身的对策:

(1)、针对中小型企业的数量多,规模小的问题。可以建立行业间的紧密型、半紧密型或松散型的联合经济组织,发挥合作与合同关系的作用,增强中小型企业的连锁实力;也可以进行业内的兼并,互相参股集中资金发挥连锁优势。

(2)、针对我国大型的“规模经济”效益差的问题。,连锁业。其原因主要是我国的连锁业的类型是正规经营,该种经营受资金的钳制,难以达到规模的突破。应积极地向特许经营方式转变,减少主导企业的压力,发挥加盟店的自主性与积极性,发挥连锁的“规模经济”效益。尤其是自由连锁经营方向的转变。争取跳过一级、二级的批发商,直接与厂商或制造商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二)、科学地进行配送模式的选择,提高社会的配送效益,实现规模经济的经营。

目前配送模型的类别分为企业自建配送中心,企业与物流公司联合建立配送中心和配送业务外包第三方公司三种类型,这三种类型各有特色,企业要审时度势,综合本企业的实际的财力,慎重地选择。必须本着企业与配送中心实现“双赢”的局面,充分的结合自己本店的经营的现状与自身的条件,去科学地选择自己的配送模式。

(三)、认清消费观念的变化,引进新的营销观念,施行差别化与个性化的服务策略,培养行业专家与专业员工,促进连锁业的现代化的“规模经济”的实现。

1.树立新的营销观念。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打开国门后,我国人民受世界的影响很大,老百姓的生活与消费观念产生重大的影响。消费者现在开始注重产品因素在内的整体“服务质量”及商品的时间甚至是生命价值。消费者能利用各种发达的电子信息等的形式去了解商家,产品甚至是服务。“货比三家”理性的购物意识,加上社会的生产力的提高,商品供过于求,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传统的营销的观念已不适应这种商业的发展,世界营销界提出了一种顾客价值的营销模式。因此,国内的商家针对这种变化应做出的对策是:(1)尽快地转变自己的营销观念,丢掉传统的交易的营销观念,引进顾客价值营销观念,努力在价格,质量,售前、售中、售后以及附加服务方面增加顾客的忠诚程度。(2)建立顾客有关资料数据库,注重服务营销与关系营销的结合,真正地做到重视顾客的长期价值的实现,这才能永久地拥有市场。

2.服务理念的培植。

据国内的权威的机构的调查,消费者认为购买消费品的第一因素是质量能否保证,售后服务是否及时;第二因素是外观是否吸引;第三因素才是价格。连锁商家在企业的基本硬件的齐全的情况下,在原有的人员的基础上,发挥其服务的优势,不仅成本不增加,反而能事半功倍。因此,企业针对服务的对策是:(1)树立新的服务理念,增加顾客的满意度,培养忠诚顾客。什么样产品服务才能让顾客感到满意?购物前,顾客自己对产品或服务都有一个期望值,若产品或服务低于这个期望值的话,顾客则不满意,等于则仅觉物有所值,高于能使顾客满意且回头率极高。商家就必须在售前中后了解顾客需要什么,增加实现实际价值与顾客的期望值的差额,使顾客满意,忠诚顾客就培养出来了。,连锁业。,连锁业。(2)实行个性化与差异化的服务策略,如沃尔玛的微笑服务,超级服务,“10英尺态度”,“太阳下山”规则等。国内的商家要根据自己的经营的特色制定出属于自己的服务策略。(3)彻底改变“无商不奸”的形象,注入“人情味”的服务理念。能做到“顾客没有想到的,我们替他想到;顾客想到的,我们替他做到。”的服务宗旨。(4)树立绿色营销理念,提高企业的绿色经营的形象。

3.培养高层的管理人员的现代企业家的管理理念,培养基层人员的专业服务。(1)引进新得营销观念,聘请营销与管理专家当企业的顾问,提高企业的高层的营销与管理素质。(2)企业的高层领导要懂得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在企业内部建立并形成一种能调动人员积极性、创造性管理门户完全开放的经营管理的机制。,连锁业。(3)建立科学的用人机制,公正的考核机制,严格的约束机制与有效的激励机制。,连锁业。(4)采用上岗培训与岗位实践相结合,企业培训与社会培训相结合,转移技能学习与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等多种形式的培训方法,提高员的专业素质。

参考文献:

[1]赵世勇、我国连锁商业的发展方向及对策研究[J]、商业企业管理,2000(2):16

[2]查志强、我国连锁经营的现状与对策[J]、商业企业管理、2000(5):44

[3]程礼芬、关于中国连锁经营发展的对策研究[J]、经济师、2005(1):266

[4]杨春丽、鲁天鑫中国连锁经营发展问题及对策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6(5):1-2

[5]魏华飞、张晓林连锁经营中的供应链蕾理模式研究[J]、管理、2007(7):104

连锁管理论文篇(7)

关键词: 慕课 连锁经营管理 教学模式

一、引言

近几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计算机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慕课)发展迅速,从国外到国内掀起了教育教学改革的浪潮,国内外知名高校纷纷加入其中。慕课在我国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中的运用还在起步阶段,随着慕课、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的渗透,学生的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教学时间,而是通过互联网随时随地使用优质的教育资源。同时,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和学生的角色发生了变化,老师更多的责任是组织讨论、解答学生问题和引导学生知识运用,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随着连锁经营企业的不断扩张,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相应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人才需求质量也日趋提高。因此,高职院校更好地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学生,显得更具有现实意义。

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旨在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市场营销等方面知识和能力的工商管理学科初级技能型人才,学生主要通过学习市场营销及连锁经营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营销方法与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营销问题的基本能力,成为胜任连锁商业企业销售作业、营销策划、运营管理、店长等岗位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目前,高职院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还存在一些问题。

1.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主要专业课程包括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客户关系管理、市场营销学、连锁经营管理概论等理论课程,大部分的教学时间就是由教师讲授原理理论,学生缺乏实践,难以理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连锁门店运营与管理、连锁企业物流与配送管理等专业课程将学生设置成连锁经营企业中的服务员、理货员、物流配送员的角色,这样的课程定位与学生的职业定位有一定的偏差,学生所学知识不能很好地在连锁经营管理企业发挥自身的价值。

2.教师缺少专业实践经验。作为一门实践性要求较高的专业,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但从实际情况看,该专业大部分教师为高校毕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具有在连锁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少之又少。虽然目前高校在课程教学中引进兼职教师的模式让一些有经验的企业管理人员进行教学,但这样的兼职课程只占专业课程的一小部分,与现实需求相比远远不够。

3.教学评价体系不健全。目前,连锁专业课程的评价仅限于课程理论考核,对学生的实践质量评价方面缺少过程性、完整性的评价体系,进而教师的教学质量难以评定,教师实践教学自由、教学内容随意都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

三、慕课环境下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学模式创新

1.优化课程设置。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应侧重涉及互联网经济的商业模式,多开设与目前互联网连锁经营企业平台相关的互联网技术、电子商务相关课程,并积极提升课程教学水平。另外,将慕课平台资源作为教学的重要补充,调整课程体系。慕课课程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企业管理类的课程,如市场营销学、管理沟通、“互联网+”管理学等,这些课程都蕴含着大量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概念。学生可以通过向网络名师学习,进一步深化专业理论知识。也可以在慕课平台上学到管理心理学、劳动法等课程,更好地提升综合知识水平。

2.构建校企合作网络学习平台。通过校企合作,让连锁企业的兼职教师或专业人才参与到网络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将实际工作中的管理过程或管理经验通过案例的形式制作成网络课程供学生学习,使学生了解企业环境中的真实情况,进一步提升实践管理能力。另外,教师也可以通过平台加强与企业专业人才之间的交流,提升实践教学水平。

3.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参考理论教学的评价体系,将考核评价延伸到教学实践过程中。慕课平台提供了过程性考核的依据,如学生平台学习的参与度、互动讨论的积极性等。教师能在教学过程中把握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实践质量,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四、结语

在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积极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开展教学,结合慕课学习平台,让连锁企业积极参与到教学实践过程中,培养符合连锁企业需求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从而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杨伟宁.浅议“互联网+”时代下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建设[J].商业现代化,2015(2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