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连锁经营现状

连锁经营现状精品(七篇)

时间:2023-08-17 17:34:28

连锁经营现状

连锁经营现状篇(1)

关键词:连锁店 经营现状 管理策略

前言

连锁经营在我国已经有十几年的发展,我国连锁经营一直在优越的轨道上运行,其优越性已经很明显的展现出来,在其发展过程中充分的表现出可提高工作效率、增加企业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等优势,所以,发展连锁经营势在必行。但因为我国连锁经营起步较晚,经营模式比较落后,市场份额占比较小,还不能和国外大型连锁企业相比,目前尚处于初级阶段,依然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本文对我国连锁企业在运营中发现的问题与先进的连锁经营管理模式进行了分析,在提出问题的同时探讨了企业应如何创新连锁经营管理模式。如果不解决我国连锁企业目前存在的问题,就不会充分发挥连锁经营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我国连锁店经营现状

我国连锁经营起步较晚,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连锁经营才传入我国,当时主要是合资的餐饮业,如“肯德基”等。不过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入,北京、上海、天津、广州等大中城市也开始尝试连锁经营,不到十年时间发展连锁公司300多家,显示了我国连锁店发展的良好势头。在金融危机的浪潮中,之所以我们的连锁企业还有实力在竞争中得以生存,充分体现了我国连锁经营企业从最开始发展得就很扎实。

美国未来学家约翰・耐斯比特在接受国际连锁加盟协会IFA委托提出的一份报告中指出:“放眼未来,由于连锁加盟店的不断迅速扩张,将改变社会形态,使社会经济向着以服务为主的方向发展。而消费者的消费倾向也会趋向便利和质量两个重点,因此便利、质量、专业化将是未来连锁店发展的趋势。”耐斯比特已经为连锁店的未来趋势勾画出了一幅蓝图。虽然我国连锁经营起步比较晚,连锁经营模式比较落后,但连锁经营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创新连锁经营模式是我国连锁企业亟需解决的问题。

我国连锁店经营管理策略

连锁店总部对于分店、加盟店最大的魅力和吸引力,源自于可提供给分店的“贡献度”有多大,而非“控制力”有多强。连锁店总部经理管理的职能就是支援各分店的管理。为了便于支援管理与指导,必须将各个步骤体系化。总部与各分部的职能,联系沟通的方法应当明晰。连锁经营企业的总部统领着整个连锁企业,各分店如果各自为政,那么就会像一盘散沙。所以,一个连锁企业总部的管理和决策能决定企业能否获得成功。

(一)连锁店管理的创新

1.连锁经营的信息管理。连锁经营作为一种商业经营模式,由于店铺很分散,传统的管理方式显然已经无法应对企业业务发展的需求,建立有效的信息管理系统才能保证高效的运营整个企业,最终实现利润。信息管理系统已经成为支撑现代连锁经营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全球网络化进程,连锁店与厂商以及广大营销客户的计算机联网,必将对连锁经营企业带来巨大的影响:

第一,可实现自动订货,自动配货。连锁店最多的业务就是订货、配货、补货。电子计算机完全可以帮助企业解决这些繁琐的事情,从而减少商品的采购成本。电子订货系统通过销售现场计算机掌握的信息,以及随时盘点采集的信息,通过网络中心处理后,形成订单传给供应商,供应商则根据订单合同,直接将货送至总部或各分店,整个电子传输的时间只需要几分钟。电子订货的好处在于能及时的将各分店的信息反映到总部,避免因人工传输出现的错误。

第二,可提高销售现场的管理效率。销售现场管理系统由条形码、条码扫描仪、计算机等设备组成的销售系统,能为连锁店销售现场提供快捷有效的结算业务。这一系统能便于应付营业高峰,也能得到准确可靠的交易数据,及时的掌握商品消费信息,这种管理也会因为数字的准确性,得到消费者的信任,也可节省人力资源的开支。

第三,可及时、准确掌握商品库存等方面的信息。在商品销售的同时,分店的库存数量便会随之减少,库存数量达到规定的警戒线数量,则会自动产生一张商品的缺货单,在每一天工作结束时,将销售商品品种、数量、金额、缺货单通过计算机送往总店,做好总店库存的调整。

第四,可及时掌握各分店的销售情况。每天计算机会有一个销售请款的数据和排名,这样可以在企业内部形成良性的竞争,如果某一个店销售额总排在下游,自身就会寻找原因,总部也会予以适当的帮助,可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2.连锁经营的人事管理。成功的管理,可提升员工的士气,良好的工作状态对公司的发展有积极影响;反之,员工不但士气低落,无心工作,对公司也是一种潜藏的危机。

人才招募。人才是企业的资产,一个好的员工对企业的业绩、形象都有积极的影响,而人事招募则是企业招揽人才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以连锁店来说,人事招募的途径不外乎亲戚介绍、媒体网站刊登、校园招募以及同行业“挖墙脚”。人员虽招聘来了,但人才的评估却是最为关键的,如果一个企业只顾亲情,把自己的亲属朋友都招至麾下,而把人才冷落至千里之外,这就是企业的大忌,这样的企业由于感情的因素太过,而失去了发展壮大的方向。人才评估主要是从现有能力、潜在能力、对公司的意愿性进行评估,根据企业现状的需要,确定不同类型的人才。

人才管理。唯有兼具感性的群众魅力和理性的组织分析,才能做好一个管理者。光有领导才能,而没有系统的管理才能,领出来的也只能是一帮乌合之众,所以一个管理者有一套合理的管理方法非常重要。管理方法的核心,笔者认为是带动,因为没有哪个员工会天天欣赏你的说辞,而不看你的行为,所以不管做什么事情,都需要带动,你做了事情,手下的员工也会效仿你的行为,共同努力把任务完成。

人才教育。人才是资产,教育训练是不可或缺的。有人说,每当公司来了新员工,就会给公司注入新的血液,新的力量。这时就要警惕,这注入的新血液一定血型要对,不然就会起到恶性的化学反应,从而失去了当初的目的。一个好的领导一定会有“强有力”的员工支持,所谓强有力,就是员工有完善的专业知识、良好的人际关系、优秀的执行能力。要想自己的员工拥有这些,就要进行合理的培训教育,让员工和管理者统一思想,在同一股力量下达成目标。

人才的忠心。当今商界人才“跳槽”现象屡见不鲜,而人才也以跳槽为自己成功的最好的方式,不是老板对人才不够好,不够贴心,也不是因为薪水低,而是看不见自己的未来。所以每个公司都要有合理的晋升制度,让每一位员工都有当经理的希望,只要你努力了,将来的生活就会非常的美好,每个员工都不会因为老板对他很好,就会“一辈子”为他忠心的卖命。

(二)连锁企业拓展壮大的影响因素

1.找到合适的加盟商。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找到合适的加盟商是决定该企业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因为总部与加盟者之间不是雇佣关系,而是唇齿相依的伙伴关系,总部一旦选定了某位加盟者,合同生效期间不能随意解除伙伴关系。而如果加盟者态度不端正,服务欠佳,管理太差,将会对这个特许连锁系统造成极其不良的影响。特许经营事业的发展,依赖于加盟者的全身心投入,这一点可从众多成熟的品牌中得到体现。因此,选择加盟者时,不要只注重其是否有充足的资金,还要考察其自身素质。日本“7―11”便利店的社长铃木敏文经常说:“商业是人的事业,人的素质优劣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只要加盟者具备优良的素质,尽心尽力的工作,就可以弥补店址和资金的不足。

2.完善的政策。加盟总部与加盟商并非雇佣关系,而是合作伙伴的关系,同时也是一种契约关系。加盟总部之所以要招募加盟商,就是要借加盟商的人力、财力、热情迅速在指定范围内拓展自己的企业。如果加盟商不按总部要求经营,就会有损企业形象,同时也给总部和其他加盟商带来潜在的危害。因此为了使各加盟商和总部保持一致,就必须通过加盟合约来进行法律约束。加盟者加盟品牌,也是想借助总部的影响力和扶持力度,得以把创业的风险降到最小,所以总部所提供的援助只要口头承诺也是没有保证的。加盟商是为了赚钱,企业是为了拓展项目,所以,为了保障双方的利益,合约上的内容要尽可能完善,在保护双方利益的同时,也对其产生约束,这样才会达到最初的目的。

3.具有发展的眼光。一个成熟的企业,永远都不会安于现状,总是用发展的眼光审视现状,对企业未来充满信心。企业最大的忌讳就是对自己的加盟商失去信心,每个加盟商就是母公司的精华,如果因为外界的干扰或其他非本质上的原因,而影响到对企业未来的预判,会阻碍企业成长。在金融危机中,公司裁员减薪,小公司面临破产的实例屡见不鲜,但在这种情况下,阿里巴巴公司决定增加员工5000人,我们都知道阿里现有员工仅3000人,是什么让他们做出如此决定?是信心,是商机。他们看到了更廉价的劳动力,他们看到了IT在中国的未来,他们读懂了世界的经济,他们读懂了中国企业在金融危机中应该做些什么,在其他公司失去信心的同时,阿里却在快速发展。

连锁经营发展前景

在金融风暴席卷全球、国内经济增长趋势下滑的情况下,如何在困境中走出一条传统经济发展创新之路?笔者在最近调研中发现,保守的传统经营已经满足不了当代企业的发展,只有在前进中不断创新,才会走出一条通往成功的路线。

传统的“守株待兔”理念。这种经营理念就是坐在家里等客人上门的销售理念,平时只注重培训对产品的了解,这种经营方式缺少与顾客的主动沟通,而且只能抓住少量的客户群。既然顾客能进入你的店中,大多是对你的产品有意向或了解,那没有了解的顾客我们是不是就放弃了?传统经营是这样的,如果是传统项目还好,比如是饭店或服装店,人们远处一看便知道你是做什么的,如果你是新型的项目,别人不了解你的产品,你还用这种传统的经营理念,必然会自取灭亡。

创新的“一店三铺”理念。什么是“一店三铺”呢?就是建立一个店的同时创造三种店面的推广:实体店,目录店,网络店。实体店就是能让消费者看得见、摸得着的连锁店面,直接向消费者提供实体货物供选择购买。目录店就是用人力和印刷资料向消费者提供本品牌的信息,用于店面的推广。网络店就是人们所熟知的电子商务。

参考文献:

1.林正修.连锁店最流行的经营模式[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2.孙天福.连锁店经营与管理[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

3.李世谦.世界各国连锁店[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4.王明东,赵琪.连锁经营管理[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5.张倩.连锁经营管理原理与实务[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6.黄金平.连锁经营管理[M].广东经济出版社,2007

连锁经营现状篇(2)

[关键词] 便利店 连锁经营 营销模式

便利店是零售业态进化过程中的一个新的阶段,它的出现必将对传统零售企业提出革新性要求和挑战。现在相当一部分企业是完全照搬传统超市的方式去经营和管理便利店,并随着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暴露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便利店业态的运营特点和效用进行分析,从而寻找一种适宜这种业态的营销模式。

一、我国便利店连锁运营特点

1.便利店与超市经营特点对比分析

便利店最根本的特征就在于“便”,主要体现在营业时间长,开店地点灵活,所售商品均为顾客日常必需品及新品,同特定的对象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等。其具体特点可以从以下关于便利店与超市的对比分析中看出。便利连锁店和超市有很强的互补性但也有明显的区别。便利店与超市的区别如下表所示:

2.我国便利店连锁经营现状

(1)便利连锁店的市场营销缺乏特色。国内的许多便利店没有自己的经营特色,没有自己的独特形象、业态风格、商品结构,不论经营的商品、价格还是服务均是雷同者多,这种千店一面的经营格局造成企业很难形成忠诚的顾客群。

(2)经营范围与商品结构定位不准确。便利店在经营范围与商品结构方面与超市和一般食品杂货店基本雷同,缺乏主力商品,在价格与商品品类上又无法与大型超市竞争,在地理位置的竞争上又不能优于食品杂货店,故“便利”功能无法体现,效益不佳,竞争力不强。

(3)未能充分发挥规模经营优势。许多便利连锁店在连锁经营方面存在问题。有些便利店虽然有“xx便利连锁店”的牌子,但没有真正导入连锁店的经营方式和经营机制;有些便利店片面理解连锁经营的统一经营管理的原则,热衷于统一进货,而对统一管理放任自流。

(4)管理水平低下。便利店经营管理的方法和技术除有与超级市场一致的特点外,还有其专有技术和方法,很多管理者还没有能够充分掌握,在经营的标准、管理的规范化及商品配送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在实践中更倾向于夫妻店式管理,管理硬件系统也有待进一步发展。

二、便利连锁店的业态优势

目前,美、日两国便利店发展都相当成功,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这种业态具有独特的竞争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商品的便利性和购物的快捷性

便利店的商品在特性、包装、规格等方面具有很大的便利性,如食品的即食、规格包装的一次性消费量等。便利店卖场面积小,货架低,一般到便利店购物的时间只占到去超级市场购物的五分之一。

2.投入成本低

便利店投入成本低,亚洲国家大城市中店铺的租金会越来越高,店铺更趋向于小型化,以减轻租金的压力。投入成本低,收益就会大,经营成本的竞争是零售业竞争的永恒主题,便利店就具有经营成本上的优势。

3.便利店抗市场风险能力强

便利连锁店的网点经营者许多是加盟业主,在遇到金融危机等市场风险时,可由众多的加盟业主来共同承担。另外,便利店规模小、商品品类少,遇到市场风险和竞争压力可适时地调整经营结构和内容,化解市场风险和竞争压力。

4.地点和时间上对消费者的便利性

便利店店铺规模小,要形成规模经营就一定要大量开店,规模化经营使便利店在购物的地点上非常密集地接近消费者。可以随时随地满足消费者的各种需求,是其最具竞争力的核心之一。

三、便利连锁店的一般营销策略

1.统一品牌形象设计

根据市场调研,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和青睐处于稳定上升的局面,相同条件下,最终决定购买的是消费者对企业的印象。因为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有一种“移情效应”,会不自觉地将自己对企业的信赖转移到其商品上,对食品的购买尤其如此。

首先,便利店独树一帜的风格和标志是吸引消费者的外在形式。消费者是否愿意进店,直接影响着企业能否顺利实现商业经营的目的。一个形象鲜明的设计,可以将企业形象留在顾客的心中。

其次,在内部辅助环境设计上,货架、商品、冷柜、收银机、桌椅、微波炉、电脑系统等设备的布局要合理、能够方便顾客购物。便利店往往忽视科学地设计其辅助环境、塑造和保持卖场的良好气氛。事实上这些不仅是工作人员更是消费者心理上的需要,商店气氛对消费者购物时的情绪、在店内逗留的时间、花钱的数目及再次光顾的可能性等影响极大。

2.商品的选择与配置

(1)商品选择。便利店在商品结构方面,以经营食品和生活日用品为主。选择商品大类和基本品种以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要为目标,主要是掌握好食品、非食品和服务三大类商品的类别比率,以及商品组合的“广度”与“深度”。

当然,不同商圈的消费者有不同的需求,便利店的商品选择也应充分考虑这一因素,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消费者的消费层次,按不同需求选择商品。如住宅区与文教区的商品需求肯定有很大差别。消费层次高的地区与消费层次低的地区的商品结构也应不同。

(2)商品配置。在确定了商品品种配置的比例之后,首先要选择主营商品。便利店的主营商品一般是相对固定的,占经营商品种类的80%,其余的20%用作新商品和配套商品的销售空间,以适应消费者口味的变化和新鲜感,这20%的商品是经常变换的。例如:罐头类产品,经过调查和分析后认为猪肉类罐头是消费者最常购买的,因此把猪肉类罐头定位主营产品,同时配套经营1~2种鱼类罐头、蔬菜罐头。

在普通的超市中,同一商品往往会同时销售有好几种品牌,但在便利店中,同一种商品的品牌不必太多,经过认真的市场调查和分析后,将某种商品确定在有限的几个知名品牌。这样可以增加单位产品的销售量,形成大量订货的影响力,减少经营费用,达到降低价格的目的。

3.门店统一促销策略

在现代社会,要完成商品到货币的跳跃,促销是关键的一环。便利店的促销策划通常集中其集体的优势,统一管理,统一行动。主要抓住消费者对购物环境的“四觉”,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嗅觉。

视觉即要求商品的陈列新颖,色彩搭配合适,POP书写醒目度和张贴的位置,服务人员的表情,态度。听觉指门店的背景音乐和顾客的评价声等。据调查,购物行为会随背景音乐的节奏而发生变化。从另一角度看,适宜的背景音乐也是顾客购物时所愿意享受的附加产品价值。触觉要求门店所售的商品必须光亮整洁,做到一尘不染。嗅觉指门店的空气流通性及店内食品所散发出来的刺激顾客购买的味道,使顾客在购物过程中保持舒适愉快的心理感觉。如连锁西饼屋就是用食品的芳香来促进销售的。

4.配送策略

多品种、少数量、高频度是由便利连锁店经营方式决定的商品配送方式。在信息时代,建立现代物流系统是保证便利连锁公司经营成功的一个关键。美日等国在发展商店自动化的过程中,均曾先采用EOS(Electronic ordering System)电子订货系统,再采用POS(Point of Sale)销售管理系统。EOS在商店自动化和标准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为统一配送带来了很大方便。

5.价格策略

便利店不同于一般的连锁店,其价位普遍比超市高出一成左右,利润率相对较高。但总部在定价时还是要考虑到消费者、竞争者、公司策略等影响订价的因素,综合权衡来制定商品的价格。具体遵循以下原则:

首先,严格控制“敏感商品”的毛利率。如对消费者使用量大、购买频率高、最受欢迎、省时、便利的商品,实行低价销售,可在市场上拥有绝对竞争优势,并树立价格便宜的良好形象。做好商品的定价必须进行深入详细的调研工作,确定无利、低盈利、高盈利商品的范围,其比例要尽可能的计算精确。其次,抓住市场旺季,适时推出下浮比例折扣定价,如季节性、节庆、店庆等等。在此期间,对所有的或部分的商品规定统一的下浮比例折扣定价;或建立以一星期为周期,每日十种特价商品销售,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形成消费者的周期性消费习惯。

便利连锁店作为一种新兴的连锁经营企业与其它零售业态相比,其优势在于它的灵活、便利、服务多元化及高速准确的信息反馈,结合其优势选择适合的营销模式对便利连锁店的长期发展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1]周家高:日本的“7~11”便利店成功之举.经济隙望,2000年,6期

连锁经营现状篇(3)

【关键词】高职院校,连锁经营管理,产学研结合

为使教育过程“所学”与就业岗位“所用”相互配合,为缩短“学”与“用”的差距,产学研合作是最有效的途径。因此我们要积极探索高职院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产学研合作教育,使产学研合作向更深、更广和健康的方向发展,加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一、高职院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产学研结合的现状分析

为全面了解高职院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产学研结合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等,我们在石家庄选取了6所开设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和20余家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教师问卷300份,学生问卷500份,企业问卷200份,其中回收教师问卷240份,学生问卷469份,企业问卷138份。另外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选取了部分教师、学生、企业代表进行了访谈,通过对调查资料的整理与分析,我们对高职院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产学研结合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认识:

(一)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致使产学研合作大多流于形式。

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由之路,产学研合作教育成为了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基本途径。但是,由于受到企业和学校方面的限制,使得高职院校在推进产学研合作教育方面出现“两层皮”现象,表面上高职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如火如荼,形式多样,实际上大多都流于形式。

从企业方面来说,企业作为推动产学研合作教育的主体之一,想从学校获得所需要的技能型人才,提升企业员工素质,增强竞争力,又想追求利益最大化,不舍得在学生的培训方面花钱,这就使得企业对产学研合作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很多合作只停留在合同或协议上,没有真正地深入合作。

学校虽然在重视程度上高于企业,但考虑到高职院校教师的素质问题、科研能力等问题,使得高职院校仅仅把产学研合作教育看作是实现学生顶岗实习的一个途径而已,教学过程仍采用课堂教学和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没有建立起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产学研结合流于形式。

(二)不能实现相对的“共赢”,致使企业和学校之间合作热情大打折扣。只有企业和学校双方存在相对“共赢”的前提下,深入合作才有可能。然而,目前企业和学校之间的合作,学校有求于企业的相对较多,大多高职院校希望企业能够提供实习场所和岗位,来锻炼和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实现高质量就业。而企业希望能从高职院校获得所需的技能型人才和学校对企业的服务,似乎这两方面都不尽如人意,一方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是高职院校的一个相对较新的专业,起步较晚,目前正处于发展和建设中,因此培养出来的学生毕业后不能实现零距离上岗,这必然会增加企业的成本。另一方面,由于科研能力相对薄弱,服务企业的能力也有限,这些“先天不足”的因素,导致学校与企业之间不能实现相对“共赢”,使得企业与学校的合作热情大打折扣。

(三)不能均衡发展,致使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产学研合作教育发展现状不佳。

近些年来国内的一些高职院校在产学研结合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与实践,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培养出大量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但大部分高职院校在产学研合作教育方面还处于探索阶段,比较薄弱,院校之间发展不均衡,各专业在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发展也存在不均衡现象,高职院校集中精力关注重点学科的建设工作,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教育,而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这样的非重点专业的产学研结合重视程度不够,致使产学研发展现状不佳。

二、高职院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产学研结合的对策研究

只有发挥高职院校、企业和政府三方的共同努力,才能使高职院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深入地发展下去。

(一)充分发挥政府的调控作用。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运行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推动,政府应在产学研合作教育中担负起应有的责任。首先政府应充分发挥其行政职能,从舆论导向上提高政府对高职院校的重要性的认识,努力营造重视职业教育和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良好社会环境与氛围;其次产学研合作教育涉及多个部门之间的合作,政府应充分发挥自身的调控作用,统筹协调各项工作;再次,出台相应的法规政策,规范和协调各方关系,明确企业作为最终用人单位在专业人才培养中应担负的义务;最后要加大对高职院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的投入。

(二)提高企业参与培养的积极性。企业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直接用人单位。高职院校所培养的毕业生就是明天企业的员工,企业有义务支持学校的发展,不能将与高职院校的合作简单地与利益挂钩。因此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为校企合作搭建桥梁,构建信息交流的平台,为校企合作服好务。

(三)发挥高职院校的主体作用。作为高职高专院校,应该牢固树立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的思想,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为此高职院校要切实将产学研合作教育放到学校发展的重要位置,建立专门的机构负责对外联络,为学校寻找合作企业和合作项目,对产学研合作项目进行跟踪式服务,及时解决校企合作过程中的障碍,推动合作项目顺利展开。为促进产学研合作教育的高效进行,高校还应建立起一套促进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机制,制定一系列的政策文件,在人、财、物等方面对产学研合作项目进行倾斜。鼓励教师主动和企业进行联系,积极参与到产学研合作教育中去,了解最新行业发展情况,增强服务企业技术能力,主动服务于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对于教师在产学研合作教育中获得并成功完成的科研项目应进行科研政策倾斜,并在职称评聘等方面优先考虑。对于已经或将要建立的学校理事会、专业建设委员会等应加强运行管理,确保企业在学校相关决策中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许统德,《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现状与对策探析》,成人教育,2011年12期。

连锁经营现状篇(4)

关键词:生鲜食品 连锁经营 流通渠道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一些大型连锁超市陆续进入农产品销售领域。连锁经营已经成为生鲜食品流通的大势所趋。根据发达国家连锁经营发展的经验,在我国,连锁经营也必将成为生鲜食品零售的主渠道。可是,我国目前生鲜产品连锁经营的现状究竟如何,应该采取何种手段促其发展呢?

1.生鲜食品连锁经营的现状分析

从国内生鲜连锁经营的发展分阶段来看,生鲜连锁经营仍处于导入阶段。一方面,形势喜人。随着生鲜连锁经营环境的不断改善。进入连锁店销售的生鲜产品日益丰富,经营方式更加贴近顾客消费,生鲜采购渠道逐步形成,生鲜连锁经营供应商阶层已经产生并逐渐壮大。但另一方面,形势严峻。第一,由于大多数连锁企业没有自己的生产基地,专业的农产品物流配送组织建设滞后,所经营的生鲜食品基本上是各连锁网点直接从批发市场采购,然后转手销售,带来了一些问题:规模经济效益不明显,众多中介主体造成交易费用和成本增加,产品价格高;产品、服务、价格不统一,不能实现标准化经营;供应链过长,鲜活食品的质量难以保证;基于生鲜经营基本理念不同所导致的整体经营技术差别逐渐显现出来;投入与产出失衡。第二,销售渠道两大制约因素,尤其是连锁超市门槛高,进场费、条码费、海报费、银行卡结算费、新店扩张费、店庆赞助费、市场推广费、节假日促销费等让供货商不堪重负;普遍存在的拖欠货款和价格居高不下让人望而却步,影响了销售。第三,外部环境和政策因素。在外部环境和政策条件方面,鲜活农产品连锁经营碰到了一些障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税收制度不完善,影响连锁企业发展。按现行税制,同一投资主体开设的直营连锁店不论门店开在何处,所得税均在总部所在地统一缴纳,这使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大多采取不支持的态度。为此,不少连锁企业只得把各地的店铺注册成独立的企业法人,在当地缴税,增加了税负和管理费用。二是市场监管不统一、不规范。一些地方几级质检,卫生、农业、工商等部门层层检查、重复检查,增加了企业负担。三是加入WTO后,国外一些连锁企业的进入在提供经验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挑战。

2.推进生鲜食品连锁经营的对策分析

鉴于生鲜食品连锁经营现状的分析,国内生鲜连锁经营者有必要明智地对自身生鲜经营策略做出调整与改进,以保证连锁经营朝着优势发展。

2.1 生鲜食品连锁经营门店的社区化

2002年1月10日,沃尔玛在华的第一问社区店(全球沃尔玛第17家社区店)登陆中国,地点是深圳的商业和商务中心区――嘉里中心地下层,开始了中国社区经营的探索。各地“农改超”的兴起,小型社区购物中心的探索,实际上都是围绕着社区消费、社区服务和社区店的概念展开的,它代表了未来零售业态的一个主要的发展方向。打造一个居民心爱的社区店也是连锁成功经营的关键,起家于1995年的湖南本土商业连锁步步高股份,截止2009年12月已有129家分店。以步步高为代表的中小型连锁超市立足于中小城市,以密集式开店、多业态、跨区域的发展模式向消费者提供零售服务,带动了中小城市生鲜连锁社区化发展。

2.2 经营形式的多元化

生鲜食品的连锁经营形式也会随着连锁业的发展出现特许加盟(由拥有技术和管理经验的总部,指导传授加盟店各项经营的技术经验,并收取一定比例的权利金及指导费)、直营连锁(总公司直接经营的连锁店,即由公司本部直接经营投资管理各个零售点的经营形态)、自愿加盟(自愿加入连锁体系的商店)等多种实现形式,也可以超市、以品牌为核心的专卖、大卖场形式实现生鲜食品的连锁经营。

2.3 生鲜食品的绿色安全化

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和有机食品的生产和深入人心将推动生鲜食品经营的安全化。已有一些经营企业为自己的产品买上保险给消费者质量上的承诺,而国家也将大力加强安全检测体系建设。现在消费者的绿色安全消费观也已成为一种流行的消费观念,这种需求也必将成为生鲜食品经营发展的新动力。

2.4 生鲜食品经营―体化

生产、加工与销售流通一体化。网络有机结合,构筑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链经营方式。按照城乡一体化、农业产业化、产销一体化总体发展的思路,对加工业进行调整改造,以其为龙头,一头连接农村生产基地,一头连接城市居民厨房,构成从基地生产、工厂化加工配送到门店,进入居民厨房的产业链经营方式。配送中心和供应链管理的日趋完善,也为此提供了依据。

据了解,目前我国涌现出一些比较成功的连锁经营模式:一是“连锁店+加工流通龙头企业(包括农产品批发市场)+基地+保险承诺”,即通过实施“衔接基地、严格检测、连锁配送、保险承诺”,实现农产品的全程质量控制,有的连锁经营者为提高信誉。还为经营的生鲜食品购买了“放心菜”保险。二是“连锁店+基地”,即生鲜产品直接由生产基地进入到连锁店销售。三是“连锁店+加工企业+基地”,这是以加工流通龙头企业等(包括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主体,以连锁店(超市、专卖等)和安全无公害农产品基地为“两翼”的连锁经营模式。三种模式各有其独到之处,但有一个共同点是,均以超市、连锁店为销售终端,以基地为供货源。中间或与加工企业合作,或与批发市场、配送中心合作,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2.5 管理信息化、系统化

连锁经营现状篇(5)

关键词:连锁经营;管理技术;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F724-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8-000-01

我国市场连锁经营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发展,如今已经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连锁经营是一种现代化的商业经营形式和组织形式,主要是通过对若干零售企业实行集中采购、分散销售及规范化经营,实现规模经济效益的一种现代流通方式,主要包括直营连锁、特许连锁、自由连锁等类型,实行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标识、统一经营方针、统一服务规范和统一销售等基本规范。随着我国连锁经营的发展,管理人才的紧缺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问题至关重要。

一、我国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现状

一方面,我国经营连锁管理人才的需求大。我国经营连锁在20年的发展中,逐渐由原来的大城市集中转向中小城市发展,我国连锁企业销售总额呈逐年增长趋势,店铺总数逐年增多。一般情况下一个连锁店需要员工十至上百不等,且需要各个层次的专业人才,由此可见我国连锁经营的发展需要大量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再加上国际连锁企业在我国市场的发展,使得人才的紧缺形势更为严峻。

另一方面,我国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与市场的需求不相符,高素质专业人才严重供给不足。由于我国连锁管理发展起步晚,发展时间短,连锁管理教育与人才培养存在问题。当下高校商学院主要以培养宏观管理人才为导向,连锁经营专业开设较少,与市场专业人才需求不成正比。开设连锁经营专业的院校在人才教育目标上不明确,校企合作等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项目仅流于表面,没有真正发挥出作用。

二、连锁经营管理技术

1.连锁经营管理的专业特色

连锁经营的三大核心技术是商品采购技术、物流配送技术和信息技术,这些技术都是专业性极强的经营管理技能。商品采购技术主要包括交易制度、业务流程、商品策略、定价方法、促销手段等;物流配送技术主要包括总部配送、社会配送、配送中心等模式;信息技术包括数据分析、连锁经营技术等。

2.连锁经营的管理控制

连锁经营管理具有标准化和模式化,本质特征在于连锁总部与连锁店之间的资源共享。作为连锁经营的管理人才要具有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形成对员工培训、员工工作安排、职责、服务标准、店面陈列、广告、市场营销、顾客关系、顾客抱怨处理程序、存货控制程序、会计程序、现金和信贷管理程序、安全生产、突发事件处理等一些列标准与模式,这是经营活动的必要保障。

三、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策略

我国目前连锁经营人才的培养主要以高校培养、培训机构、连锁企业内部、职业资格认证等模式,在不断完善我国现有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要不断探索和创新适应现代商业发展的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新模式。

1.加强和完善连锁经营人才的学院式培养

高校培养模式主要是在学院开设连锁经营专业,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学习能力,但目前高校培养模式缺乏实践经验,无法满足连锁经营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因此,高校要充分发挥在连锁经营人才培养方面的主体作用,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熟练掌握连锁经营管理的基本理论,能在各类工商企业、社会组织从事市场调查研究、连锁推广、商务谈判、等管理工作,具有英语翻译和口语表达的能力、公共关系能力、商务谈判能力、电子商务技能等。加强高校连锁经营师资力量的建设,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加强连锁经营专业的实践性教学,建立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加强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等合作项目,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

2.规范和完善连锁经营培训机构和企业内部的人才培养模式

我国各类连锁经营培训机构在近些年得到快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具有方式灵活、简单快速的优势,培训内容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能够短时间内为社会培养出大批量的连锁经营管理人才,但是培训机构培训周期短,在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上较高校培养还存在一定差距。现如今社会各种培训机构水平参差不齐,内容不尽相同,培养出的连锁经营管理人才也良莠不齐。因此要不断规范发展现行的培训机构,政府及相关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培训协会的规范与监督,使培训机构不断提升培训质量,完善人才的培养。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培养模式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针对企业内部岗位直接进行有目的的人才培养,因此市场连锁企业应不断加强对内部员工的培训力度与投入,为企业培养出具有高素质的连锁经营专业人才。

3.引进国际执业资格认证模式

职业资格认证模式在我国发展起步晚,在现代职业资格考试体系中存在许多问题,但这种模式对于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来说具有科学性和专业性,完善的人才评估体系为连锁经营培养出专业性、高素质的人才。加快引进国际通用的执业资格认证模式,职业资格认证是劳动就业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政府认定的考核鉴定机构对从业者进行公证的测试,对合格者给予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我国要参考国际先进的考试标准,完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打破我国资格考试的各项漏洞和弊端,实现市场化的操作,为连锁经营培养出具有职业素质的人才。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连锁经营的发展,人才成为连锁企业成功的决定性因素。从我国连锁经营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前景来看,我国连锁经营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较大,但我国连锁经营专业人才的培养与市场对人才需求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我国各大高校要不断加强和完善连锁经营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出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政府要加强对培训机构的完善和监管,完善我国执业资格认证机制;企业要加强内部培训力度,培养实践性人才。除此以外,要不断探索和完善我国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促进我国连锁经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高霞,肖永胜.校企结合 培养专业化人才――浅析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J].现代经济信息,2014,03:19.

[2]王菱.连锁经营管理人才职业素养培养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5,07:68-69.

连锁经营现状篇(6)

2007年12月29日,苏宁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深圳交易所代码:002024,下称苏宁)公告称,已与全部(19家)特许加盟企业终止合作,并签署了《特许加盟中止协议》,向未到加盟期的企业支付违约金1375万元。同时,以2.8585亿元的代价承接所有加盟店的经营渠道、购买固定资产及连锁店物业,将现有120家加盟连锁店全部改成直营店。

近日,有消息称拥有2000多家店面的佐登妮丝将不再在全国开设加盟连锁店,以前开设的连锁加盟店合同到期后也将不再续签。这意味着正在逐步收回加盟权的佐登妮丝开始采取直营扩张模式,而且其在上海的45家门店已经全部采用直营管理。另外,浙江张氏纳然姬朵美容连锁机构、温州罗仕科技美容连锁机构等美容企业也纷纷收回加盟权,开始直营店的探索。

企业在连锁方式上放弃加盟而选择直营,有自己的原因。苏宁电器之所以做,是因为在其连锁发展初期,由于资金和管理能力等方面的局限,无法在全国范围内同步进行大规模直营连锁扩张。为快速建立苏宁连锁网络和品牌影响,他们选择了在部分地区通过特许加盟的形式进行连锁发展。而经过多年的发展与积累,尤其是SAP 系统上线以来,苏宁电器已具备在全国范围内直营发展的综合管理能力。所以,苏宁电器才会不惜巨大代价,全面终止与加盟企业的特许合作,将企业资源、管理精力等集中到直营店面的经营质量提升和精细化管理上来。那么,美容行业诸多连锁企业也放弃加盟连锁,转型直营连锁,又是为什么呢?是否意味着在如今的市场状况下,直营连锁比加盟连锁更具有发展前景和优势?

直营连锁VS加盟连锁

如今,连锁经营的商业模式早已突破单纯的零售行业,在美容行业广泛蔓延和扩散。尽管如此,在拓展经销商和商渠道的过程中,究竟是采用直营店模式连锁,还是选择加盟店模式连锁,还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直营店和加盟店就像是同父异母的两个兄弟,各有特点,却都能为各自适合的企业创造效益,并有效打造品牌。

在研究这个问题之前,我们有必要先对这两种连锁经营模式的优劣势进行一下对比。

个案分析对比

自然美(00157.HK)和现代美容(00919.HK)都是上市的知名美容连锁集团。其中,自然美主要是以加盟方式建立服务引导型的产品销售连锁模式(兼有部分直营店),现代美容则主要是以直营方式保证服务质量的连锁模式。而通过这两家集团公开的企业年度财政报告数据,我们对于这两种不同连锁模式的盈利状况等可以进行一些对比、分析。

从以上部分数据和对比项目,我们可以明显看出采用不同连锁模式的两家企业在盈利以及发展规模等方面的差异。当然,之所以有这样的差异,与很多因素有关,比如企业的发展历史、运作经验、经营理念、服务特点甚至是市场环境等,但准确地说,连锁模式是这两家企业实现快速发展壮大以及盈利的最根本原因,自然也是体现其规模及盈利差异的主要因素。企业无论是选择加盟连锁模式,还是直营扩张模式,只要是适合企业现状的,就是成功的。我们虽然不能仅仅从两个企业的一些财务报告等数据来评判哪种连锁模式是最容易成功的、最容易盈利的,但不可否认的是通过这两个企业案例,再综合其近几年来的公开财务报表数据,我们发现:直营模式虽然远不及加盟模式的开店和资金运转速度快,可是它能有效保证企业连锁品牌的执行力,而且很好地维护连锁品牌的信誉度和美誉度,更重要的是它具有稳定性,而且盈利空间可观。从衡量公司运用自有资本效率的净资产收益率指标看,尽管自然美和现代美容的净资产收益率均呈上升趋势,但二者相比较,现代美容历年的数据均比自然美高出几个百分点。这表明现代美容在成本控制、管理效率及资产周转速度上做得很好,盈利能力也更强,从另一个角度也说明,现代美容所采用的直营模式在某些方面确实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直营与加盟,哪个更赚钱?

有媒体称“自然美和现代美容这种‘类金融’模式,使得美容连锁机构可以在没有外部金融资源的支持下扩张,且每年底账面均有大额银行结存及现金……美容连锁机构相当于美容银行。”这给很多企业带来了不小的震动,同时也触动了不少业内企业从加盟连锁转向兼做直营连锁的那根神经――快速的扩张、强大的盈利能力,都是对他们最具吸引力的诱惑。

连锁经营现状篇(7)

论文关键词:经营方式,连锁经营,连锁业

一、中国连锁经营的现状与问题

零售业最重要发展是连锁化,连锁化是当今世界的零售业和中国零售业已经实现的普遍的经营方式与组织方式。世界各国的连锁商店,按其所有权与经营权可分为三种类型:正规连锁、特许连锁、自由连锁。80 年代中期连锁经营开始嫁接入我国的商业,而连锁商业的发展是90年代以后,从区域范围看,连锁经营已沿海辐射到内地,从大城市扩展到中等城市;从业态来看,连锁经营已遍及超级市场、便利店、仓储商店、百货店、专业店以及大众快餐等多种业态。中国的连锁业从无到有,发展规模迅速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据中投顾问的数据显示:2008年,连锁行业销售额与店铺数继续保持20%以上的增幅。其中,连锁超市、百货、便利店、家电、药店等各业态销售增幅均有增长,而通过新开店铺等外延方式拉动各业态平均10%的增幅。2008年,“中国连锁百强”销售规模达到11999亿元,“连锁百强”门店总数达到120775个。但是也存在着以下的不足:

(一)、部门、地区分割导致连锁商业发展无序,企业布点难以合理。连锁商业受体制的制约难以跨区域经营。中国现行的“分灶吃饭”的财政体制,地区所有的管理体制和部门所有的企业体制,对发展商业连锁经营起着制肋作用。我国的各级政府、各级部门从本地区、本部门的角度出发连锁业,对连锁经营高度重视,但缺乏统一计划、统一经营,造成了连锁企业间的无序竞争,影响了连锁经营的规模效益。

(二)、连锁经营类型单一,连锁资金不足、门店少,难以形成规模经营。我国的连锁业绝大多数是在原有的中小企业的基础上改造而成的,规模小,底子薄,资金不足。决定了其无法分担连锁组织系统的各种管理费用,使许多连锁公司处于亏损与勉强维持的状态,难于支持大局。且我国目前发展的连锁企业,多数采用正规连锁方式,成员门店都是总部投资和租用。在我国还没真正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情况下,连锁企业本身的产权制度不十分明确,门店的产权关系更不明晰。由于门店的效益与职工切身利益联系不够,导致员工的积极性不高,直接影响了整个连锁效益。

(三)、连锁配送规范化程度低论文格式范文。我国由于缺乏连锁配送效益化的权威理论的指导和实践中的不讲实质,只图虚名的连锁形式。造成了连锁企业内部管理不规范,特别是商品配送系统不完善。许多连锁企业做不到统一进货,没有独立的配送中心和服务方式。基本上有些连锁企业总部与分店之间没有建立任何的经济业务联系,其结果当然无法取得连锁经营所特有的批量大、价格低的优势,更谈不上实现集约化、规范化经营了。

(四)、连锁企业管理滞后,经营管理水平低,管理人才不足,服务水平低下,严重制约了我国连锁商业的发展。中国近年来连锁商业发展迅速,已经运行了几十年的管理体制、管理制度、管理方法都需要重新构造。而连锁形式的不规范,管理水平的不适应及管理人才的不足已成为连锁商业发展的主要障碍。主要表现在连锁企业领导的经营观念陈旧,没有认真研究连锁商业的经营管理规律与特点,缺乏标准化、规范化管理理念,管理水平低;尤其国内许多连锁企业不重视培训,人员素质与服务水平较低,各分店服务项目与服务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突出。

二.我国连锁业的对策

(一)、针对我国的发展的依据,产权与企业目标方面的不足。

1.政府方面的对策:

(1)、打破地方保护主义的框架,促进连锁业的集团化的发展:首先连锁业,.政府在贷款、税收网点建设等的方面给予扶持。如在贷款上,在资金方面与银行协商给予基准利率专项贷款或部分赔息贷款;在税收方面在一定的时间内减免或返还税收以增加连锁企业起步的能力与还债的能力;在网点建设上,简化各种审批的手续,提高连锁店的“规模经济”的扩展效益。其次,在宏观决策上要制定区域性连锁企业的标准,完善地区性的连锁制度。最后,加强立法,破除体制障碍,培育中介机构,创造公平竞争环境等,真正建立以经济利益为纽带的连锁经营组织。

(2)、明确连锁店的法律地位。政府对连锁店的产权与法人地位进行明确,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总店与分店的产权、责任、利益等一定要清晰明确,才能增强企业承担风险意识,极大调动总店、门店、员工的积极性。

(3)、政府组织相关的专家对国内外的连锁经营进行科学的分析与预测,对国内的连锁业的经营范围与效益进行科学的指导。力求提高整个社会的连锁能力。

2.企业本身的对策:

(1)、针对中小型企业的数量多,规模小的问题。可以建立行业间的紧密型、半紧密型或松散型的联合经济组织,发挥合作与合同关系的作用,增强中小型企业的连锁实力;也可以进行业内的兼并,互相参股集中资金发挥连锁优势。

(2)、针对我国大型的“规模经济”效益差的问题。其原因主要是我国的连锁业的类型是正规经营,该种经营受资金的钳制,难以达到规模的突破。应积极地向特许经营方式转变,减少主导企业的压力,发挥加盟店的自主性与积极性,发挥连锁的“规模经济”效益。尤其是自由连锁经营方向的转变。争取跳过一级、二级的批发商,直接与厂商或制造商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二)、科学地进行配送模式的选择,提高社会的配送效益,实现规模经济的经营。

目前配送模型的类别分为企业自建配送中心,企业与物流公司联合建立配送中心和配送业务外包第三方公司三种类型,这三种类型各有特色,企业要审时度势,综合本企业的实际的财力,慎重地选择。必须本着企业与配送中心实现“双赢”的局面,充分的结合自己本店的经营的现状与自身的条件连锁业,去科学地选择自己的配送模式。

(三)、认清消费观念的变化,引进新的营销观念,施行差别化与个性化的服务策略,培养行业专家与专业员工,促进连锁业的现代化的“规模经济”的实现。

1.树立新的营销观念。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打开国门后,我国人民受世界的影响很大,老百姓的生活与消费观念产生重大的影响。消费者现在开始注重产品因素在内的整体“服务质量”及商品的时间甚至是生命价值。消费者能利用各种发达的电子信息等的形式去了解商家,产品甚至是服务。“货比三家”理性的购物意识,加上社会的生产力的提高,商品供过于求,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传统的营销的观念已不适应这种商业的发展,世界营销界提出了一种顾客价值的营销模式论文格式范文。因此,国内的商家针对这种变化应做出的对策是:(1)尽快地转变自己的营销观念,丢掉传统的交易的营销观念,引进顾客价值营销观念,努力在价格,质量,售前、售中、售后以及附加服务方面增加顾客的忠诚程度。(2)建立顾客有关资料数据库,注重服务营销与关系营销的结合,真正地做到重视顾客的长期价值的实现,这才能永久地拥有市场。

2.服务理念的培植。

据国内的权威的机构的调查,消费者认为购买消费品的第一因素是质量能否保证,售后服务是否及时;第二因素是外观是否吸引;第三因素才是价格。连锁商家在企业的基本硬件的齐全的情况下,在原有的人员的基础上,发挥其服务的优势,不仅成本不增加,反而能事半功倍。因此,企业针对服务的对策是:(1)树立新的服务理念,增加顾客的满意度,培养忠诚顾客。什么样产品服务才能让顾客感到满意?购物前,顾客自己对产品或服务都有一个期望值,若产品或服务低于这个期望值的话,顾客则不满意连锁业,等于则仅觉物有所值,高于能使顾客满意且回头率极高。商家就必须在售前中后了解顾客需要什么,增加实现实际价值与顾客的期望值的差额,使顾客满意,忠诚顾客就培养出来了。(2)实行个性化与差异化的服务策略,如沃尔玛的微笑服务,超级服务,“10英尺态度”,“太阳下山”规则等。国内的商家要根据自己的经营的特色制定出属于自己的服务策略。(3)彻底改变“无商不奸”的形象,注入“人情味”的服务理念。能做到“顾客没有想到的,我们替他想到;顾客想到的,我们替他做到。”的服务宗旨。(4)树立绿色营销理念,提高企业的绿色经营的形象。

3.培养高层的管理人员的现代企业家的管理理念,培养基层人员的专业服务。(1)引进新得营销观念,聘请营销与管理专家当企业的顾问,提高企业的高层的营销与管理素质。(2)企业的高层领导要懂得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在企业内部建立并形成一种能调动人员积极性、创造性管理门户完全开放的经营管理的机制。(3)建立科学的用人机制,公正的考核机制,严格的约束机制与有效的激励机制。(4)采用上岗培训与岗位实践相结合,企业培训与社会培训相结合,转移技能学习与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等多种形式的培训方法,提高员的专业素质。

参考文献

[1]赵世勇、我国连锁商业的发展方向及对策研究[J]、商业企业管理,2000(2):16

[2]查志强、我国连锁经营的现状与对策[J]、商业企业管理、2000(5):44

[3]程礼芬、关于中国连锁经营发展的对策研究[J]、经济师、2005(1):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