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科研经费管理

科研经费管理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20 16:17:40

科研经费管理

科研经费管理篇(1)

一、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 

1.经费预算编制不合理 

项目承担单位往往更加重视项目的申报立项,忽视了科研项目的经费预算,认为对预算编制结果起着关键性作用的是科研人员,往往把科研经费预算交给科研人员编制。但是科研人员自身更加注重科研项目研究,对于科研项目经费预算往往是“脑袋一拍,数字出来”,导致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缺乏准确性和科学性。执行过程中,预算编制的盲目性问题突出,预算科目和会计核算科目无法配比,拆东墙补西墙时有发生。科研项目结题验收前,科研人员更是焦头烂额,不仅要忙着科研项目成果的验收,还要忙着调整预算、列支经费等工作。 

2.预算执行管理不到位 

科研項目预算的执行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受科研预算编制的影响。科研项目组为了申请到更多的项目经费,往往多报预算,加大自筹经费配套编造预算。财务人员缺少和科研人员沟通,对于科研项目内容更是不太了解,仅对科研经费使用是否符合相关制度审核,按照财务科目进行归集费用,当科研人员发现预算无法完成时,就突击用钱,列支不必要的费用,导致科研经费严重浪费。有时一些科研项目样品采集需要到无法开具发票的单位,导致经费无法报销,给科研人员带来了麻烦,影响到科研项目开展进度。 

3.科研管理流程不科学 

科研项目管理涉及多部门合作,项目管理需要科技处、经费使用需要财务处、设备资源需要资产处等。各部门都有自己的管理系统,且管理系统各自独立,管理信息资源不共享。科研人员就需要熟悉各部门管理体系,从每个部门的管理系统中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这些信息还存在着统计口径的不一致、入账时间的滞后等各式各样的差异性,造成科研人员在多部门间奔走,却还是无法及时取得项目经费已使用、未使用等信息,更无法进行项目经费使用和项目完成进度相匹配的管理。 

4.科研项目资产管理缺失 

项目承担的科学事业单位资产包括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是进行科研工作的基础,也是衡量科研事业单位科研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资产管理的流程包括资产的形成、资产的支配使用、资产的处置等。在各个环节中都存在或多或少的管理缺失问题,比如在科研项目经费购买设备申请时,项目承担单位的资产管理部门缺乏统一规划,而科研人员各自为政,仅仅考虑自己科研项目需要使用的配套设备申请购置,导致大量设备重复购买,固定资产使用率大幅降低,甚至有些固定资产在项目结束后就处于闲置状态。而科研项目经费主要来源渠道是财政性资金,资产管理的缺失大大降低了财政性资金的使用效率。 

二、优化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措施 

1.建立完善有效的制度管理 

经费管理要从制度制定开始,项目承担单位要认真学习国家科研项目管理的各项规定,根据本单位科研项目的特点,实事求是、精简高效地制定出本单位的科研项目管理办法。管理办法从科研项目立项开始,一是要规定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原则、使用范围、使用方法,经费审批权限,二是要规定部门间的协调机制,厘清各部门在科研项目管理中的权责关系。让项目承担单位领导、各部门管理人员、科研人员在科研项目进行时,有章可循,避免部门之间推诿,避免科研人员在各部门间奔走。 

项目承担单位要关注国家各项科研管理新规定,及时更新本单位管理制度。定期培训各部门管理人员、科研人员,让他们及时了解制度的变化,更加清楚自己该做什么,怎么做。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制度管理的落实。 

2.加强科研项目预算控制管理 

预算控制管理要从预算编制开始,引入财务助理模式。让科研人员从经费预算编制等活动中脱离出来,专心搞好科研项目研究。财务助理与科研人员沟通,通过他们提供的科研项目任务书,了解科研项目经费来源、项目研发时间、预算批复等科研项目内容,为科研人员预算编制、经费使用以及财务决算验收等提供专业化服务。 

财务助理在预算编制时,分析本单位科研项目特点,摸索总结出适合横向、纵向经费管理要求的预算编制流程,使本单位的科研项目预算标准化,提高预算编制效率,也有利于预算与财务账务处理有效衔接。 

预算控制管理实现预算管理的全面化,把科研项目经费预算分年度嵌入项目承担单位的年度预算中,突出重点,统筹兼顾。预算控制管理不再是某个部门的工作,而是全员参与,业务范围全覆盖,管理流程全程跟踪。 

预算执行过程中,财务助理根据科研项目进度,分析实际经费使用情况与科研项目预算差异,提供预算执行情况给科研人员。让科研人员做到心中有数,及时提交预算调整方案,杜绝验收前突击花钱的现象。

   3.构建科研项目信息管理平台 

科研项目承担单位要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科研人员共享的信息平台。比如:财务助理在科研项目立项后,分解科研项目预算科目,使其与会计核算科目相匹配。利用财务软件的自动取数功能,在财务软件报表模块中,生成科研项目一览表。表中包括所有科研项目预算批复、预算调整、设备购置、经费当年使用、经费累计使用,经费结余等实时数据。赋予科研人员、科研项目管理人员查询权限,让科研人员能够及时直观地查看到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进度。这个功能基本解决了预算、决算无法及时匹配的问题,财务部门各个流程都能查阅到科研项目的预算支出范围和项目支出情况,在科研项目经费报销时,不仅能够审核原始凭证的合理合法性,还能够及时提醒科研人员不要超范围列支费用。科研人员也能从人工记录预算科目的预算数、支出数以及自己做备查账与财务核对等琐碎的工作中解脱出来,专心从事科研活动。 

4.提升项目承担单位资产效能 

项目承担单位要提升资产管理的意识,建立资产共享机制。科技管理部门在科研项目预算审核时,对于资产购置要统一规划,优先考虑本单位现有设备,再结合科研项目的实际需要,审核批准设备购置预算,从而提升本单位设备使用率。此外,还需完善资产申请、购买、调拨、使用、维护、报废等制度,并负责监督各部门的实施情况,对于科研项目购置固定资产除了正常的设备购置合同及验收入库手续外,还要加强设备配套的备品备件的管理。科研人员离职时,办理好设备交接手续,所属部门领导监督检查后,才能办理离职手续,保证单位资产不闲置、不流失。 

5.完善科研项目考评奖惩机制 

科研经费的绩效评价并不簡单等同于对科研项目投入经费的审查以及项目成果的验收,也不是简单地对某一指标进行评价,而是要对整体规划、项目组织实施等开展评价。科研项目承担单位可结合科研项目验收取得的成果、科研经费会计核算的规范性、预算执行的规范性、科研固定资产管理的情况等定性指标以及科研项目预算执行进度比、自筹经费的配套比等定量指标建立本单位的考评体系,并把考评结果公布在OA等公共信息平台。同时,也要引入相应的奖惩机制,对执行率高的项目、有重大科研成果的科研人员在绩效评价结果上应有所体现,可在间接经费中加大对科研人员的激励,对达不到预算执行率的项目、长期占用大量研发经费而没有科研成果的科研人员,予以扣减绩效奖励。要充分发挥绩效评价的作用,促进科研项目的良性开展,为科研人员专心研发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16〕50号. 

2.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 

科研经费管理篇(2)

(一)科研经费来源的多元化造成了管理与核算的复杂性

高校科研经费的来源渠道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教育主管部门及各行业主管部门下拨的纵向科研经费,各主管部门都制定了科研经费的专门管理办法;二是学校与社会其他部门及企业进行科研合作、科技咨询或科研成果转让所获得的横向科研经费,由于项目合作的内容不同,对经费的核算也有不同的要求;三是高校自筹的配套科研经费。由于科研经费来源渠道的多元化,而科研经费的提供部门对经费的使用要求没有一个统一明确的规定,各类科研项目有不同的使用要求,这就带来了科研经费管理及核算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科研经费管理必须按资金来源及科研项目独立设账,分项管理,内容的日益复杂加大了经费管理及监督的难度。

(二)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制度有待完善与落实

“课题制”科研经费管理模式目前在高校普遍推行,项目负责人负责对课题的立项、组织经费使用、项目验收及项目所形成的资产和成果进行全程管理。由于有的高校对科研工作的管理较关注通过上项目来争取经费,而对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及效益性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有的是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有的是对已有的财务管理制度执行不严格,或缺乏规范有效的监督手段,从而致使学校在科研经费管理方面出现了问题,不同程度地影响了科研工作的开展和科研效益的提高。一些高校为了鼓励教职工参加科研的积极性,在科研经费的管理政策上一般都比较宽松,针对报销制度的缺陷,有些科研人员没有合理使用有限的科研经费,甚至将其用于个人及家庭开支的单据以科研经费的名义报账。因此相关部门也出台了不少制度加以完善,以堵漏洞,如收支两条线制度,科研经费使用制度,但财务报销制度却不严,甚至“潜规则”大为盛行。从近年来审计、检查的情况看,在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和使用的过程中,利用科研经费洗钱、虚列转拨或支出以套取科研经费的违纪违规现象时有发生,损失浪费、支出不合理,管理费和人员经费支出比重过大现象比较严重。

(三)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与审计监督职能的作用未充分发挥

近年来,许多高校为了加强对科研经费的管理,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采用了“统一领导,集中管理”模式,虽然高校对从不同渠道取得的科研经费进行集中管理,但财务管理部门无法从科研经费的合理性和效益性进行有效控制,各项目的相关规定存在较大差异。财务人员对科研经费的筹集、运用、耗费等全过程运作缺乏了解,在会计处理上出现会计科目、项目设置的不合理,项目经费如何使用基本上是由项目负责人决定,收入与支出完全按照项目负责人的要求进行核算。有的财务部门将科研经费当作代管经费的性质进行管理。由于项目负责人对科研经费有绝对的控制权,经常会出现科研经费支出的无序性和随意性,截留、违规的现象。许多高校对科研经费使用的监督力度不够,审计部门未能充分发挥其事前、事中监督职能,只是在科研项目结题时对科研经费使用情况进行审签的事后审计,不能及时发现经费开支的漏洞,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所以,这些科研经费未能真正高效地投入到科研活动,财务及审计管理人员无法合理有效地管理、监督科研经费的使用。

(四)科研成本核算的不规范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国家科技部联合相关部委文件,为科研项目研究经费提出了指导性原则,并界定了课题费的内容,明确指出:“课题费包括与课题研究的所有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直接费用是指课题研究过程中使用的可直接计人课题成本的费用,一般包括人员费、设备费及其他研究费用等;间接费是指为实施课题而发生的难以直接计入课题成本的费用,一般依托单位课题服务的人员费用和其他行政管理费支出,以及现有仪器、设备和房屋等固定资产的使用费或折旧费等。全成本核算是将科研项目消耗的所有资源成本纳入科研项目进行核算,但在实际中较难实施,主要因为高校的教学与科研有着密切的联系,事业经费与科研经费的成本往往相互渗透,影响了科研经费全成本核算的实施。同时,大量的公关费、个人提成及与科研项目无关的个人开支占据了科研经费很大的比例,由于高校财务管理大多只重视收支管理,成本、效益意识淡薄,造成了高校科研经费使用情况的会计信息失真。

(五)资产管理的忽视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高校对科研经费形成的资产监督和管理还相当薄弱,特别是对移动性比较大的资产,如电子设备和图书资料等资产,在科研课题结题后,以上资产仍滞留在科研人员手中,有的科研人员甚至将其视为私有财产据为已有,学校难以做到固定资产的合理配置与资源共享。此外,就是对科研经费所形成的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学校没有及时进行管理,进行无形资产的账务处理。以上都造成了资产的浪费、流失和失控,这与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直接相关。

二、高校科研经费审计措施

(一)审计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的建立情况

加强科研经费管理,制度要先行。学校是否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实际情况建立一套科学、可操作性强、行之有效的科研经费财务管理办法和制度,不断完善学校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是否特别针对当前横向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建立和完善学校横向科研经费的管理办法,切实加强横向科研经费的管理;是否建立健全科研经费管理责任制,明确学校科研、财务及项目负责人在科研经费使用与管理中的职责和权限;是否建立和完善全额成本核算制度,明确项目管理费、人员经费、业务费支出的合理水平。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及效果如何,通过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做到既要方便科学研究工作,又要严肃财经纪律的原则,完善财务报销手续,确定科研经费使用范围,正确使用会计科目和会计核算方法,保证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审计科研经费的预算及其使用情况

一是科研经费预算的管理。强化科研经费的预算管理,既有利于保证科研活动按计划有序开展,也有利于严格控制科研经费的开支范围和标准,加强财务预算的约束力度。二是科研经费收入的管理。高校取得的各类科研经费,不论其资金来源渠道,均为学校的收入。因此应重点审查各类科研经费的收入是否全部纳入学校财务部门统一管理,集中核算,是否存在科研收入脱离学校监管形成体外循环的现象;是否针对不同来源渠道,不同性质的科研项目单独按项目管理进行会计核算,专款专用。三是科研经费使用情况的管理。审查各项开支是否根据科研项目管理办法或项目合同的要求据实列支,审查科研经费的开支范围和标准是否严格控制,科研项目的成本核算是否完整、真实、全面,对投入的应由科研项目承担相关费用是否按照科学合理的比例分摊计入科研项目成本进行核算;审查对科研项目负责人使用科研经费的监督是否有效,是否存在挪用科研经费现象,账目是否清楚,确保科研项目资金安全并合理使用。

(三)审计科研经费使用的效益性

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如何既是资金提供者所关注的重点,也是衡量科研工作成效的一个重要标志。目前,部分科研项目由于不注重管理,效益性监督不够,使得项目效益低下,甚至无效益而造成损失浪费。因此,必须加强效益审计,对学校科研经费使用情况及其经济活动的效益性进行检查和评价,确定其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重点审查科研项目立项的科学性、适用性和合理性,科研项目在立项是否经过认真调查,充分论证和科学评估,结题项目是否按有关规定及时办理科研项目结题及结账手续,科研成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是否及时转化,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如何。可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实现的价值与科研经费投入的价值以及科研项目的预期研究价值相比较,以确定其经济效益,做出审计结论,并提出审计建议,从而促进学校科研经费使用效益的提高。

(四)审计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的管理

凡使用科研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均属于学校的固定资产。要审查进行科研项目活动中所购置固定资产是否纳入学校资产统一管理,专人负责。科研项目结束时是否及时收回仪器设备,统一管理调配使用,是否存在固定资产重复购置,长期闲置不用,使用效果差等变相浪费科研经费行为;对科研经费的使用是否进行追踪管理,尤其是对那些需要把大笔经费汇向境外购置研究设备的开支,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促进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科研部门是否对科研项目形成的无形资产及时提供鉴定证明材料和相关的认证材料,财务部门是否及时将无形资产纳入学校统一核算。

科研经费管理篇(3)

一、高校科学援救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

1.管理制度不健全,存在管理不规范现象

科学研究管理工作的缺陷,导致了科学研究经费财务制度管理方面存在漏洞。很多学校在开展科学研究过程中,没有指定完善的科学研究经费管理制度,而有的学校虽然已经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但是制度方面还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高效科研经费主要涉及到了项目的办公经费。其来源途径和渠道十分多元化和复杂化。不同的课题不同的种类在研究经费的获取上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因此,对科研经费的使用要求也是不尽相同的,因此,对科研经费的管理不同采用统一的、单独的管理模式,必须建立完善的科研经费管理系统,将不同种类的科研经费进行合理的、科学的规范,最终达到合理使用的目的。

2.科研经费预算管理不科学

首先,国家、中央部委以及地方政府在制定科研项目的预算政策和设置预算管理要求是,由于预算的过程主要是有财务部门单独进行的,而财务部门的预算人员在开展预算管理过程中,主要从财务管理的角度出发,对科研的经费进行确定,对经费的使用单位和施工规定规范的相当细致,虽然这些预算管理对科研经费的施工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却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科学研究过程中,随时出现的各种不可预测性的突发状况,这些突发状况的出现,使得研究者不得不对研究内容和研究的计划进行合理的调整和变更,从而造成了科学研究经费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与当初的预算内容存在个别出入;其次,很多研究人员认为,从国家申请到一项科研项目不是那么容易,为了尽可能多的拿到一些研究经费,在编订科研经费预算管理过程中不会严格按照课题申请的财务要求制定课题预算经费,很可能会多开出预算经费。上述问题的存在,导致了科学研究经费在预算过程中存在很多不科学的地方,在研究过程中,出现很多经费不足或者浪费的现象,最终导致了科研经费预算丧失了其应用的作用。

二、加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经费管理的建议和意见

1.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加强对科研经费的规范化管理

科研经费使用过程中规范性和科学性是现代科学研究治理的重要内容。学校在开展科学研究过程中应该根据国家出台的相关规定和制度,根据科研项目使用经费的特点和规律,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建立起科学合理的、执行有效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学校在使用经费之前,应该依据国家相关规定,结合学校的实际研究情况制定一些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科研经费管理措施,同时还应该密切加强科研经费的决算管理,指导课题的负责人按照相应的要求制定详细的预算编案,而科研部门的财务处应该制定详细的课题预算案编订标准,从制度上保证了大学校园承担科学研究项目的科研经费的规范和高效、科学使用的体系。从制度上实现了对科研经费的科学管理和规范化限制的目的。

2.建立科学合理的科研经费预算编制机制

科研经费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是保证高校科研经费规范和高效实用的基础。首先,国家、中央的各个部委以及地方政府在制定快乐提项目预算政策和设置预算要求时,要充分考虑到不同项目、不同课题在使用经费的规律和特点,制定出的编著方案应该适合项目课题的规律和特点;另一方面,在课题申报过程中,要明确财务人员在教师申报课题、项目结题结算等科研项目管理过程中责任和义务。在开展财务预算过程中应该从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角度出发,指导科研项目的负责人合理、科学的编制项目预算和决算,从而在最大程度上保证科研经费使用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既保证了科学研究工作能够顺利的进行,同时经费的使用更加符合国家财务制度的要求。此外,财务人员从项目立项前就应该开始,全程参与到科学研究经费的管理和使用过程中,从而在最大成度上保证经费使用的规范性。

科研经费管理篇(4)

【关键词】高校 科研 经费 管理

科研工作是高校的重要工作,科研经费则是衡量高校科研水平高低的一项重要指标。从根本上来分析,科研经费是用于科学研究活动中的资助经费,其作用是保证科学研究活动顺利实施和完成,以达到项目完成所应有的学术价值、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的。就我国高校目前的科研经费管理现状来看,仍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说预算与实际不符、有效利用率低等等,这些不仅仅影响到了高校科研活动的顺利开展,更威胁到了国家、高校以及人民的利益。正是因为这样,各大高校必须及时地认识到科研经费管理的意义以及重要性,进而结合自身的实际特点,探索出有效的管理措施,这样才能够真正的做好对科研经费的管理,也才能够推动科研活动的发展。

一、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科研项目结题不结账

就目前的现状来看,绝大多数高校都将科研中心放在了对项目、经费的争取上,却直接忽略了对结账的管理,从而直接影响到了科研经费成本的真实性。比如说经费在经过大概的分类之后,仍然由原课题负责人所支配,这样一来对经费的管理就非常的不科学,从而增添了许多不必要支出,不仅仅没有实现预期的管理目的,更加剧了管理的成本。

(二)科研经费实际支出与预算差距较大

由于科研项目人员的预算观念比较弱、预算管理意识比较淡薄,所以其预算的精确性比较低、偏差比较大,在实践的过程中,则表现为最初预算与实际支出的不一致,甚至存在很大的差距。这样不仅仅影响到了高校科研活动的顺利开展,更直接的威胁到了国家、高校以及人民的利益,从而扭曲了科研活动的性质,使其发展更加趋于负面。

(三)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与经费管理信息化程度弱

大多数高校通常由科研管理部门负责科研项目管理以及费用控制,并且定期与财务部门的相关账务进行核对。尽管财务部门也相应地开展了会计电算化进行项目预算和会计核算的财务工作,但是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没有在同一网络化信息平台进行信息交换,从而造成了项目管理与经费管理严重脱节的现象。

二、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

高校要想最大限度的提高自身科研经费管理的质量,就必须及时地完善相应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因为制度的存在是为了能够全面的、有效的以及客观的约束人的行为,也是为了保证所有环节的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具体的实施措施包括了以下几点:第一,无论是横向还是纵向科研经费都要管理到位,收支都要严格遵守财务制度,严格按要求和规定,做到规范合理;第二,强化责任制度、处罚制度,对于不按制度操作的人员,必须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第三,将科研经费用到科学研究上,杜绝巧立名目、、为个人牟取私利、损害国家利益的现象发生。

(二)加强对科研经费的监督检查

高校科研活动,是一项弹性比较大的活动项目,而基于这一点,高校必须及时的加强对科研经费的监督检查,这样才能够良好的应对其弹性,也才能够开展具有及时性、动态性、多变性的管理工作。具体的实施措施包括了以下几点:第一,审计管理部门负责对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进行定期审计,对不合理的经费支出提出整改措施,对科研项目主持人使用科研经费要实施有效监督和检查;第二,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弄虚作假、截留、挪用、挤占科研经费等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第三,各高校纪委和审计处要认真参加审计和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做到专项经费专项审计,每一个科研项目结题时都要求做到专项财务审计,没有通过财务审计不予以结题。

(三)提高科研经费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是由相应的经费管理人员直接进行操作的,而其自身素质的高低,则又会直接的作用于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质量以及效率。正是因为这样,高校必须积极地提高经费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够以人的力量推动工作的顺利开展,最终保证科研活动的顺利实施。具体的实施措施包括了以下几点:第一,积极的引入高能力、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才,以能够完善科研经费管理人员结构,从而满足经费管理的需求;第二,为已有经费管理人才创设相应的条件,比如说教育、培训等等,以不断提高科研经费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第三,提高经费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意识,使其能够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最终全身心的投入工作,确保经费管理工作的严肃性、科学性以及规范性。

三、总结

总而言之,经费管理是高校科研活动的重要前提保障,所以各大高校在开展科研活动的过程中,必须不断的强化自身的经费管理手段,这样才能够确保科研经费的合理应用,从而推动科研活动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科研经费管理篇(5)

[关键词]高校;科研经费;现状;对策

当今世界处在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各种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科技进步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的关键因素。高校作为我国科研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过程中不仅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同时也是重要的科研基地。近年来,随着政府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的顺利实施,高校承担的科研项目及获得的科研经费均呈大幅上涨趋势,经费来源也趋于多元化,除有国家财政拨款外,还有高校自筹、校企合作开发。但是,由于部分高校对科研经费管理重视不够,缺乏完善的内部管理机制,在经费使用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超额度超范围支出、使用与预算脱离等现象屡见不鲜。在这种形势下,高校必须积极探索科研经费管理的新模式和新手段,规范科研经费管理,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率,促进高校科研工作健康发展。

1 高校科研经费的来源

1.1 纵向科研经费

(1)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技部、教育部、国家社科规划办、信息产业部、卫生部等各部、委(局)批准立项的各类科研经费。

(2)省科技厅、教育厅、卫生厅、省社科规划办、信息产业厅、省发改委等各厅、局批准立项的科研经费。

(3)各市、地等各级地方政府部门批准立项的科研经费。

(4)学校与外国政府、学术机构间的国际科技合作经费。

(5)由政府部门立项,由项目主持单位转拨到高校的项目合作经费;由政府部门批准立项但经费由科研项目负责人自筹的项目经费。

是指高校教师及科研人员以学院名义承担的企(事)业单位根据生产实际和社会发展需求委托开发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等科技项目或与之合作的科研项目所取得的经费。

1.3 其他科研经费

是指高校立项资助的科研经费及按有关文件规定给予的配套资助经费。

2 目前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现状

2.1 科研经费预算编制缺乏科学依据,随意性大

科研经费是科研项目顺利完成的物资保障,科研经费预算是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率的前提和基础,可见经费预算的重要性。但大多数科研人员都不是财会专业出身,对经费预算的严肃性、关键性缺乏足够的重视,而且目前在支出项目、预算定额等方面还没有科学、统一的标准,所以在编制项目经费预算时,往往无据可依,只能凭经验估计,尤其是当项目主管部门下拨的经费较多时,没有将项目经费预算与项目研究目标、相关的政策和经济合理性结合起来,编制的随意性较大,使得经费预算缺乏科学性和实际操作性。

2.2 科研项目管理与经费管理脱节

大部分高校科研项目由科研部门管理,财务部门负责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财务部门对科研项目的内容以及经费的预算不了解,缺乏对项目经费预算执行管理的依据,也未及时向科研部门反馈经费开支中存在的问题;科研管理部门注重争取项目,忽视了经费使用情况,也不向财务部门提供完整的项目资料与信息,这两者缺乏信息的沟通与传递,使得科研经费的项目管理与会计核算各成一体,经费的使用失去监管,个别项目负责人甚至本着“项目是我申请的,科研经费是我争取到的,我爱怎么用就怎么用,只要能够完成课题就行”的思想,随意支出,用虚假发票套取科研经费。

2.3 科研项目购置的固定资产权属不明,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科研经费开支审批实行项目组负责制,使得课题经费的管理、使用各自为政。比如各项目组设备的添置,大多由课题项目经费支付,使用权也归项目组,其他项目组不得使用。一些项目负责人或项目组成员往往同时参与多个课题的研究,通过不同的项目经费重复购置设备,特别是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等归个人使用的物品。项目结题后,项目负责人也未将设备移交高校,仍长期滞留在项目组(或负责人),导致部分科研人员视其为私人财产而长期占用,进而造成固定资产的流失。

2.4 科研经费绩效考核制度不完善

我国对科研项目的绩效虽有考核,但其机制不够完善。现有的评价考核指标体系注重定量评价,评价一项科研成果往往看发表了多少论文、专著,刊登在核心期刊的又有多少。其实一些科研项目,尤其是应用型的项目,其成绩和效果并不是靠论文就可以产生的,要看成果的转化以及实际的运用情况。论文、专著、专利等以无形资产形态存在的,其经济和社会价值往往难以确定,因此现有的考核评价体系不能反映项目的实际效益情况。再者,虽然对项目的考核建立了一定的制度、办法和措施,但评价对象选择机制缺失。在实际工作中,对哪些项目进行评价,如何进行评价,高校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只有相关部门要求进行项目检查时,高校才被动迎检。所以无论科研项目做得如何,很少有主动进行绩效评价的,最后科研项目变成了自我总结,请来的专家也是项目负责人自己请来的专家,一般都能通过验收。

3 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措施

3.1 强化预算意识,确保预算落到实处

对于高等院校科研经费管理,最关键的就是预算部分,而经费的预算和决算由项目负责人编制,所以项目负责人应该主动或被动地接受预算编制知识的培训,强化预算意识,严格按规定编制项目经费的支出明细,不得擅自对科研项目经费预算进行调整,也不能编制虚假预算以套取经费。同时,财务部门在预算编制、执行、考核工作中,要从高校全面建设和长远发展全局出发,充分发挥经费预算管理的监督制约职能,要站在全局谋划经费预算管理工作,做好高校领导的经济高参。 3.2 建立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加强各部门间的沟通协调

(1)科研管理部门将已经立项或签订合同的情况:含项目负责人姓名、联系方式、课题性质、项目编号、项目名称、项目期限、经费金额、项目状态(已立项、项目进行中、已结题)等登记到信息平台。

(2)财务部门根据银行进账单,到信息平台查找该款项分属为哪个项目的经费,并实际到账金额、到账日期登记到相关的项目。

(3)科研管理部门根据财务部门登记的经费到账情况打印经费到账确认单,通知项目负责人并制作经费使用卡。

(4)项目负责人凭经费使用卡进行日常业务支出的报销。

(5)财务部门设立科研项目专用账户,并定期将项目的经费使用情况上传到信息平台;项目负责人将项目进度及取得的成果及时更新。

(6)结题时,科研管理部门将项目状态更改为结题,并将项目结题通知单交与财务部门,以便财务部门对已经结题的项目经费进行统一管理。

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可以有效保证科研经费支出的计划性和合理性,科研部门、财务部门可以随时监督项目预算的执行情况,也有利于对项目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

3.3 逐步建立科研经费绩效考评制度

科研经费管理篇(6)

一、修订《办法》的时代背景

国家社科基金是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载体,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央财政对国家社科基金投入逐年增加,基金规模从 2007年的2.3亿元增长到现在的20亿元;基金资助强度稳步提高,年度项目资助经费从9万元增长到20万元;基金资助范围不断扩大,项目类别由5类增加到7类。原《经费管理办法》的一些规定对责任单位间接成本和管理费用补偿不足的情况日趋突出,科研人员也难以从中获得激励,这将严重影响新形势下社科研究发展和国家社科基金管理实践。另一方面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尤其党的十八大以来,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优化学术环境、落实和扩大科研机构自主权的重要举措。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深刻回答了事关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长远发展的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问题。2016年7月,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结合社会科学研究的规律和特点,尽快修订中央级社会科学类科研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在这种背景下,修订《办法》即体现了国家社科基金肩负的重要使命,也为适应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发展的新形势提供了政策支持,我们相信《办法》的落实、执行将为促进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高校科研经费间接费用管理办法改革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办法》明确规定了科研经费间接费用的定义、比例和管理原则,这一改革将有助于推动高校科研活动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当然,这也给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带来了一系列的机遇与挑战。

1.高校科研经费间接费用管理改革带来的机遇

(1)保障高校教学资源,促进科研事业可持续发展

自1999年,高校实行扩招后,普遍存在教育经费不足,办学资源紧张情况,但为了鼓励科研,争取更多科研经费,提升学校科研实力,高校普遍存在教育资源向科研倾斜的情况,再加上学科配置的不平衡,使得公共资源闲置、占用、使用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现象突出。以往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只重视对高校科研直接成本的预算,管理费只占科研总经费的5%,这一比例远低于其他国家,无法有效补偿高校的公共资源成本和管理服务成本。科研间接成本补偿机制对高校的公共资源配置和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对保障高校教育资源,促进高校科研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尊重科研人员价值

以往的各种科研经费管理文件规定,项目支出不能支付有工资性收入人员的工资及劳务费,只能支付给课题组临时聘用人员或没有工资性收入人员(如学生)的劳务费,并且有一定的比例限制。科研工作是老师们在正常教学任务之余加班加点的劳动成果,科研人员在科研经费中不能提取劳务费,这会严重影响科研人员从事科研创造的积极性。《办法》扩大了劳务费开支范围,在在校研究生等人员的基础上,增加博士后、访问学者、项目聘用研究人员和科研辅助人员,并将项目聘用人员的社会保险补助费用纳入劳务费开支范围,明确劳务费开支标准参照当地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人员平均工资水平以及在项目研究中承担的工作任务确定。取消劳务费、专家咨询费等人员性费用的开支比例限制,并在间接费用中明确增加了绩效支出,强调要结合一线科研人员实际贡献公开公正安排绩效支出,建立科研人员激励机制,这一举措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理念,即尊重了科研工作者的劳动价值,充分调动了高校科研工作者开展科研创新的积极性,又增加科研团队的凝聚力,减轻了高校科研人员的经费压力。

(3)增加高校对科研管理的自主权

以往的相关文件规定管理费比例一般仅占总经费的 5%,这根本无法补偿科研活动对高校公共资源的消耗和管理服务成本。《办法》规定间接费用纳入单位财务统一管理、统筹安排使用,间接费用比例只设置一个上限,具体核定比例可由依托单位根据学校,学科特点自主管理,统筹安排使用,高校可在政策充许范围内提取间接费用,对科研活动对公共资源及管理服务成本的消耗进行补偿,这有助于加强高校对科研经费管理的自主权,有利于高校开展科学化、精细化的科研管理,也有助于高校科研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4)借?b国外经验,与国际相接轨

西方国家对于科研间接费用研究已达 60 多年,他们对科研间接费用的定义、性质、范围及存在依据有较详尽的科学论述,并且已形成了一套相对科学合理并行之有效的管理、核算和补偿机制。国际经验表明,完善的科研间接成本核算、分摊、补偿机制是科研水平长期高速发展的助推器。借鉴学习国外经验,结合我国经济实力和管理体制,我们深刻认识到,在很长时间内科研“间接费用”被“管理费”一词所替代,掩盖了“资源占用”的真实本质。如今财教[2011]434 号文件和《办法》再次提出“间接费用”概念,这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经费管理与国际接轨的新举措。因此,应当充分认识间接费用对科研经费的重要性,吸收国外先进经验,积极研究有助于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发展的科研间接费用管理方式。

(5)科研信用评价体系助推高校提升科研管理水平

近几年随着国家对科研的财政投入越来越多,高校科研课题的获批数逐年上升,经费资助额度也不断增加,但从每年的课题结题验收情况来看,项目如期结题率较低,高校普遍存在重视课题申请而忽略课题过程管理、结题验收管理及经费管理。《办法》指出高校科研间接费用的核定比例与将与课题承担单位的科研管理状况、信用等级挂钩,课题的执行情况和结题验收情况直接关系到承担单位的信用等级,这一规定对于课题承担单位加强项目管理将产生强大驱动力,有助于提高高校科研项目的管理水平。

2.高校科研经费间接费用管理改革带来的挑战

(1)科研经费间接费用的比例核定考验高校科研管理能力

间接费用主要用于补偿责任单位为项目研究提供的现有仪器设备及房屋、水、电、气、暖消耗等间接成本,有关管理费用,以及激励科研人员的绩效支出等,间接费用由项目(课题)承担单位统筹使用和管理。财教[2011]434 号和《办法》规定间接费用采用分段超额累退比例法计算并实行总额控制,按照一定比例核定。间接费用中科研人员激励支出部分,应结合科研人员科研业绩,综合考虑单位与个人、当前与长远、激励与约束关系的基础上,由所在单位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统筹安排。教育部财政部发布的财教[2012]7 号文件规定,明确责任主体,建立分级管理体制,强化学校主体责任,明确院系监管责任和落实项目负责人直接责任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目前间接费用比例设置了一个统一上限,具体核定比例与依托单位的管理状况、信用等级挂钩,这就对间接经费的配置和核定提出挑战,对高校的科研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以前大多数高校缺失科研成本控制和科研项目成本绩效考核制度,仅从拨款中简单地计提管理费,再加上科研人员科研成本意识淡薄,使科研项目成本随意发生,已形成节约不奖励,浪费不追究的科研成本管理氛围,因此,如何平衡好核定好学校、院系公共资源及监督管理服?粘杀竞拖钅扛涸鹑思ㄐеС鋈?方面的比例,如何增强科研人员节约意识,如何使绩效支出真正激发科研人员的科研积极性,如何引导高校科研工作者提升科研项目的完成质量、如何提高高校在科研信用评估体系中的等级,都将是高校科研管理者亟需解决的问题。

(2)如何通过绩效评估体系助推科研成果由重“量”到重”质”的转变

原来的项目管理办法规定的人员费和劳务费的比例偏低,缺乏对科研人员和课题参与人员劳动投入的激励机制,使得科研人员的科研积极性和科研创新热情不高,另外也缺乏对科研成果优劣的评价和奖励机制,大多数科研考核、职称评审、项目验收的主要考核指标都存在重数量、轻质量,重短期指标、轻长远目标的情况,教师中普遍存在“急功近利”的心态,结果形成了科研成果作品多,精品少,引进多,输出少,重复多,突破少的局面,这极不利于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繁荣和发展。教技[2012]14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创新科研考核评价机制,建立以创新质量和贡献为导向的科研项目考核、评价和奖励制度,国发[2015]64号文件将培养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全面提升高水平科学研究能力做为建设的主要任务。《办法》规定绩效支出由责任单位在核定的间接费用范围内安排,责任单位在核定绩效支出时,要防止片面化、简单化,要坚持公平公正,要结合项目研究进度和完成质量来分期安排,发挥好绩效支出的奖优惩怠作用。这就需要高校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科研绩效管理评价机制和科研奖惩机制,即要重视科研人力资本、提高绩效支出,还要加大科研项目中间过程管理、科研项目结题管理和高水平科研成果产出的引导作用,目前科研项目的类型较多,如何做好分层、分类设计,做好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相结合,既尊重科研活动的自身规律,又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实现科研成果由重“量”到重”质”的转变,给高校科研间接费用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3.分摊、补偿科研间接成本困扰高校管理部门

长期以来高校缺乏教学、科研资源的成本核算和补偿机制,一些教学科研资源闲置、占用、浪费情况严重,科研间接费用改革是缓解科研资源不足的一项重要举措,高校如何对管理费、水电气暖等消耗费、仪器设备及科研用房等资源占用费进行合理科学的核算与分摊,如何平衡好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后勤保障部门及科研辅助部门(如网络中心、图书馆等)的管理服务成本支出,这将考验高校管理部门的能力。

三、高校实施间接费用管理新政的建议

科研间接费用改革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当前的一些问题,但机遇与挑战并存,高校要抓住机遇、顺应改革方向、尽快完善相关制度,争取在改革中制胜,促进高校科研事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1.建立健全科研成本分摊核算制度和间接成本补偿机制

科研间接成本补偿为高校公共资源使用、运行、维护及管理经费不足提供了必要的财力,高校应结合各院系及不同学科发展情况,建立基本保障与竞争相结合和科学合理的公共资源配置策略,并要加强教师公共资源使用效率意识,遵循“效率为目的,收费为手段”的资源优化配置原则。同时建立公平合理的水、电、气、暖消耗成本分摊与补偿机制,对公用房和仪器设备实行“定额分配,超额收费”的管理制度,实施教学、科研、办公差异化、精细化的成本核算和补偿政策,以减少浪费、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

2.建立科学的绩效管理评价机制

财教[2011]434 号文件明确提出从间接费用中安排人员绩效支出。高校可参照教育部教技[2012]14号文件、国发[2014]64 号文件中对科技计划整合划分的五类科技计划( 专项、基金等) 布局及《办法》的规定,结合学科领域特点,做好科研项目的分层分类管理,建立健全定性与定量指标相结合的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利用好间接经费绩效支出的激励和奖惩作用,引导科研人员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促进高校科研工作向世界一流水平发展。

3.建立科研经费管理部门和依托第三方评估机构

科研经费管理篇(7)

关键词:科研院所 经费管理

研经费是支撑科研活动、科技创新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科研院所在科研经费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降低了经费使用的效益性。因此,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提高科研经费管理水平,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不健全

目前,许多科研院所并未建立专门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在实际工作中通常由科技管理部门负责科研项目的申报和管理,由财务部门负责科研经费的管理和会计核算。很多科研院所普遍存在“重预算,轻决算”的情况,上至单位领导,下至科研部门员工,都认为只要申请到科研项目,获得经费,经费支出的问题就不需要管了。承担科研项目的科研人员只负责做项目,发生的各项经费由科研人员所在部门统一报销,财务部门无法判断列入该科研项目的支出是否是真实的,不能有效监控。项目完成时,需要由财务部门提供项目支出的情况。这种管理模式导致承担科研项目的科研人员不了解项目的具体支出情况,而财务人员又无法控制项目支出的真实性,造成许多不合理支出的列支。

(二)科研经费预算编制不科学

科研院所在申请科研项目时,通常由科研人员自行编制预算,再报经科技管理部门,由科技管理部门向上级主管部门申报项目、申请经费。整个过程没有财务人员参加,既没有参考现有的各项财务信息编制经费预算,而科技管理部门由于不掌握财务数据,也不能有效地对科研人员编制的预算进行审核及调整。另一方面,科研人员对有关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和财务管理的规章制度了解较少,主要凭经验估计编制科研经费预算,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的项目内容与财务部门执行的会计科目的设置内容存在着一定差距,导致财务部门按会计核算提供的项目经费支出信息与科研经费预算批复的内容可比性差。有的科研人员为了争取更多的项目经费,项目预算往往偏大,还随意增加自筹配套资金,等到预算实际执行时,存在配套资金到位不及时、到位率低甚至不提供配套资金的情况。

(三)科研经费支出不合理

目前,一些科研人员对科研经费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科研经费是由项目小组的科研人员争取的,经费的所有权便归项目组所有,其他部门和人员无权过问。而在项目实际运行中,因为项目负责人通常是学术型人才,在经费管理上往往缺乏经验,很容易造成经费使用中的种种违规现象。目前科研经费日常报账存在着支出不真实的现象,大量的劳务费、餐费、个人或家庭的消费用品等都在科研经费中列支,发票中一般未附实物清单,从而无法确认这些开支是否真正用于该研究项目。这种经费开支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使财务部门无法对科研经费真实性和合理性进行审核和监督,而日常支出中劳务费、差旅费及会议费的支出数额庞大,设备费、材料费等类费用比重很少,科研经费的使用没有按照项目申请预算书的批复执行,导致财务核算中各项科研支出比例严重失衡。

(四)科研经费监督机制不完善

许多科研单位内部或是没有设立专门的科研经费的监督管理机构和人员;或是没有建立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或是疏于管理,有制度、不监督,不能严格履行经费监管职责。有些科研院所对科研经费管理没有全程纳入到单位财务体系,科研规划、计划过程以及科研项目申报在财务管理体系外循环;有些与项目下达部门签定的合同,对项目承担单位缺乏约束力;一些项目长期挂账不结题,管理部门无人检查;有些单位甚至掩盖科技资金使用中的违规问题,存在“预算不真实、使用不规范、监督不到位”现象。

二、解决科研经费管理问题的对策

(一)制定和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

科研院所应根据国家对科研经费管理的相关制度,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本单位的切实可行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明确科研经费管理的主要内容、工作程序和各部门的工作职责;明确科研经费的开支范围、开支标准和经费审批权限;明确对弄虚

假、以各种手段套取、挪用科研经费等行为的处罚规定,单位领导要积极采取措施确保所制定的各项经费管理制度的贯彻实施,以使财务管理及科研人员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促进科研经费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

(二)加强科研经费的预算管理,提高预算编制水平

科研经费的管理,首先要从项目支出预算抓起。预算编制中必须要有财务人员全程介入。财务人员协助科研人员正确理解科研经费科目的含义以及在申请过程中的注意点,并根据科研人员提供的对基本设备、材料等方面的需求对每项支出列出明细清单,并按照相关经费管理制度核定费用比例,经反复讨论,调研测算,调整数据,最后编制出科学合理的科研项目细化预算,以此作为科研项目经费控制的依据。财务人员和科技人员之间应加强合作,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互相补充,互相促进,以增强预算编制的可执行性。

(三)加强对科研人员财经法规知识的宣传力度,增强其法制意识

由于科研人员对财务管理有关规定和法律制度知之甚少,致使其在科研经费使用过程中不能按财经法规办事,随意性较大。财务人员要大力宣传国家的财经法规制度,帮助科研人员不断提高财务知识水平,并充分认识到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重要性,自觉遵守财务制度,从而规范科研经费的使用。

(四)严格执行科研项目预算,合理使用科研经费

财务部门要与科研部门密切配合,加强项目预算监控管理。科研项目支出严格按照批准的预算执行,财务部门定期编制项目预算执行情况对照表,分析预算执行情况,并及时反馈给项目负责人。严禁各项支出超出规定的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严禁违反规定自行调整预算和挤占挪用科研项目经费。由于科研活动的难以预测性,在项目的执行过程中,确实需对部分科目的经费做合理调整时,需向项目批准部门做书面报告。严格按预算计划用款,实行事前、事中控制,确保科研项目经费严格按照预算执行。

(五)加强科研经费的审计监督,完善科研经费的绩效考评制度

强化审计监督力度是加强科研项目经费合理使用、监督到位的强有力措施。审计部门要从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的角度对科研经费的全过程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科研经费使用效益如何,既是资金提供者关注的重点,也是衡量科研工作成效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开展科研经费效益审计将是今后科研院所加强科研管理最有效的措施。科研经费效益评价与考核指标的设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以客观、真实、准确的财务保障为基础,科研院所应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科研项目的绩效考评体系,对科研项目所取得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进行综合评价,不断增强科研竞争意识和服务社会意识。同时,可以结合科研院所实际情况,考察项目执行后对单位人才培养、科研水平提升方面有何积极作用,对单位经济效益有多大促进作用。通过这些考评,提高科研项目的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率。

参考文献:

1.蒋薇.科研单位科研经费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j].丽江学院学报,2011,(8).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