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矿山地质论文

矿山地质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20 16:18:09

矿山地质论文

矿山地质论文篇(1)

璧山县周家槽水泥用石灰岩矿位于重庆市璧山县275°方位,直距9km,矿山CaO最低含量45.33%,最高含量52.55%,平均49.72%。矿区无常年性河流,年平均降雨量1072.7mm,季节性冲沟不发育,雨季降水后以分水岭为界,沿坡面或溶蚀槽谷向西流入小安溪,向东流入周家槽,矿山范围内无溪、河、水池、鱼塘等地表水体。矿区范围内植被分布不均,且无明显界限;矿区内基岩与土壤分布无明显界限,土层在溶沟、溶槽或低洼地段较厚,厚度一般为2~3m,其余地段土层较薄,厚度一般为0~1.0m;岩性为红粘土,土壤类型为黄壤、黄棕壤;土地利用主要为耕地、林地、住宅用地、工矿仓储用地、交通用地、水域及难以利用的裸地,各种作用的土地之间无明显界限。如图1所示。矿区位于沥鼻峡背斜轴部,为一大致呈南北向嘉陵江组石灰岩岩溶槽谷地带,其间时有浑圆状小型独立山包。地形坡角一般10~25°,属岩溶丘陵-低山地形地貌。评估区内由于原开采形成高度3~38m的边坡,坡角45~80°,坡长约46~100m,边坡均未采取支护。边坡岩性均为嘉陵江组三段的石灰岩,岩石坚硬,抗风化能力强。岩矿体结构面主要有岩层面、裂隙面、松散层界面等,斜坡稳定性良好少许顺层坡矿山开采中可能产生局部崩滑等不良现象。综上所述:本矿山工程地质条件中等。

2矿山采后地质环境预测

2.1矿山开采影响范围

2.1.1放炮影响范围根据开发方案,采场每次布置3排钻孔,每排10个孔,排距4.6m,孔距5.6m,共布置30个孔,每孔深16.5m,超深1.5m,以确保爆破后台阶高度达15m。

2.1.2采矿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影响范围矿山开采过程中采用自上而下台阶式分层开采,高度为15m;开采时工作台阶切向坡和反向坡最终开采的边坡角不大于55°。由此可确定采矿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影响范围为矿区开采最终边界外延15m。综上所述:矿山开采影响范围为露天采场外延215m。

2.2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根据开发技术方案,矿山开采后四周将形成5段高度为110m的边坡,边坡编号分别为AB、BC、CD、DE、EF,边坡位置详见福禄镇周家槽周家槽水泥用石灰岩矿山矿区范围及开采平面图。分析边坡稳定性:AB边坡位于矿区南东侧,边坡坡向301°,坡角55°,坡高约2~50m,长约600m。岩层倾向108°,倾角7°。据地面调查,岩体中发育两组高角度构造裂隙,第Ⅰ组裂隙产状为25°∠84°;第Ⅱ组裂隙产状为102°∠73°。作赤平极射投影分析AB边坡的稳定性,如图3所示;按照相同的方法,分析BC、CD、DE、EF边坡的稳定性。

2.3水文地质预测矿区范围内开采三叠系下统嘉陵江组三段(T1j3)石灰岩矿层,开采标高均高于当侵蚀基准面;开采范围内无河流、水库等地表水体;地下水与地表水没有必然的水力联系。矿山开采对岩溶裂隙水的补给条件破坏小,矿山开采后不会对含水层结构破坏,不会造成地下水水位下降、疏干等。对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较轻。

2.4地形地貌预测按照开发利用方案,矿山开采后将形成高度0~105m的边坡,矿山采矿活动对地形地貌景观影响严重。

2.5土地资源影响预测璧山县福禄镇周家槽水泥用石灰岩矿不单独设置料场及废渣场,在矿区东侧采区50m外设置破碎站及运输道路,占用耕地资源4.41ha;工业广场修建占用耕地资源1.59ha;矿区为露天采场,占用耕地资源43ha;石灰岩矿山开采共占用耕地49ha。因此,璧山县福禄镇周家槽水泥用石灰岩矿开采后对土地资源影响严重。

2.6建(构)筑物影响预测矿山为露天开采,将会对矿区范围内的所有建(构)筑物全部破坏。根据计算的爆破地震波安全距离为158.45m,计算的爆破产生飞石最远飞散距离为200m;对矿区周边200m范围内的建(构)筑物造成较严重破坏。因此,璧山县福禄镇周家槽水泥用石灰岩矿开采后对建(构)筑物影响严重。

3矿山地质环境防治针对矿山开采影响

范围及采后地质环境因素的影响预测结果,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划分为重点区、次重点区、一般区,设计以下防治工程:1)矿山开采时应及时清除边坡上的掉块,特别是在BC边坡东段边坡可能会发生局部掉块。2)对矿山采坑四周形成的边坡采用生物工程护坡;对采坑坑底进行绿化或土地复垦。3)对矿区道路、破碎站和工业广场区域进行环境恢复。4)修建截排水工程。

3.1边坡防治工程

3.1.1边坡放坡根据开发方案矿山开采的最终边坡角为55°,自上而下台阶式分层开采,采高15m,台阶宽度约10.5m;AB边坡长约600m,高2~50m;BC边坡长约440m,高50~106m;CD边坡长约360m,高40~96m3;DE边坡长约526m,高17~42m3;EF边坡长约210m,高2~17m;放坡处理各段边坡。

3.1.2清理危石及时清理采场边坡上的危石,避免发生危石滚落伤人事故。按照“边采边治”的原则,对各边坡上的危石清理完成后,才能进行下一台阶的开采。

3.1.3截水沟矿区位于沥鼻峡背斜轴部,地形呈浑圆状的小型独立山包,自然排水条件良好,汇水面积小,在矿区DE、EF边坡顶部修建截水沟长约300m,以防治地表水进入矿区。在其余每个台阶坡面每隔50m,高差10~20m,设置横向和竖向的截排水沟,将边坡顶部的地表水汇入采坑内的排水沟,避免对坡面草籽植物造成冲刷,竖向的排水沟按急流槽设计。迎坡面沟壁需设置泄水孔。

3.2水文防治工程矿山开采后的采场地面标高高于当地侵蚀基准面,对地下水的影响小。对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较轻。故本次不对其进行处理。但未解决矿山生产、生活用水,需在工业广场内修建一个蓄水池。蓄水池尺寸为15m×15m×2m,墙体宽度为0.3m,预计砌筑工程量约为36m3。生产废水主要为清洗矿车及挖掘机所排除的污水,设计每个污水处理池采用尺寸为2.5m×2.5m×1.6m,容积10m3污水处理池3个,墙体宽度为0.3m。预计开挖工程量30m3;砌筑工程量约为14.4m3,污水经生化处理后由砼管排放。露天采石场的作业点应实行湿式作业和喷雾洒水,对采场及装载点设2台洒水器进行了洒水降尘,防止粉尘飞扬。

3.3地形地貌景观防治工程矿山环境恢复治理设计方案图。

3.3.1露天采场采坑地貌景观恢复根据划定矿界和开发方案,露天开采结束后采坑的平面面积为302013m2,矿山开采前矿区土地主要为耕地,以种植果树为主;矿山开采难以恢复原来的地面植物,故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主要以绿化为主。可采取治理方案如下:(1)回填土壤,平均厚度不得小于0.8m,预计回填方量为241610m3;(2)平整场地,场地平整应采坑中间高,四周低,便于地表水排入排水沟中;(3)植树,行距×株距为5m×5m,预计12080株,建议种植樟树或果树等经济类树木;(4)排水,沿采坑边坡坡脚围绕采坑修建截排水沟,保证采坑内地表水排泄通畅,将矿区的地表水有序的排放到矿区东侧地形较低地段,用以灌溉耕地。排水沟采用梯形断面,底宽400mm,顶宽700mm,高800mm,壁厚300mm,预计长度约2350m。排水沟每隔10~15m设置一道伸缩缝,用沥青麻丝进行有效止水。

3.3.2采坑边坡地貌景观恢复采坑边坡采用坡面绿化+截排水的矿山环境恢复设计方案。对于采坑边坡主要采取分阶放坡+绿化处理。每级边坡分阶高度取15m,每阶平台宽度取10.5m,种植蔓藤类植物绿化坡面,在坡顶设置截排水沟。台阶边缘修砌墙体,墙体嵌入基岩0.1m,墙体截面0.3m×0.5m(宽×高)。墙背回填0.3m厚的土壤,蔓藤种植行距×株距为5m×3m。截排水工程在边坡防治工程中实施。

3.3.3矿区公路及破碎站矿区公路两侧及破碎站区域的空地进行植树绿化,预计植树60株。待矿山闭坑后,建筑垃圾清除干净,将表层1.0m范围土地掘松,种植樟树等经济类树木。矿区公路和破碎站的平面面积约为4410m2,可采用挖掘机松土,植树绿化,行距×株距为5m×5m,预计176株。

3.4土地资源的采后处理矿区主要的土地资源占用和破坏为矿区范围内的采场、矿区东侧的破碎站及工业广场,矿山闭坑后,采场及破碎站将对其进行地貌景观恢复,工业广场建(构)筑物提供给当地使用,不进行处理。

3.5地表建(构)筑物的处理矿山为露天开采,将会对矿区范围内的所有建(构)筑物全部破坏,对矿区周边200m范围内的建(构)筑物造成较严重破坏。为保护村民的人身财产安全,对在影响范围内的村民实施搬迁。

4结论

矿山地质论文篇(2)

矿产资源开发区往往都处于环境薄弱的地带,或是一些地质问题常发的山区,而矿产资源的开发又牵扯到矿山环境的地质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主要是受原生地质环境条件的影响。再加上矿山的不断被开发,受到外部条件增加了影响,原有的问题向复杂化演变。矿山地质环境具有资源性和环境性的双重特点,地质环境容量大,环境质量好,则有助于矿业的良性发展,反之则会抑制矿山业的正常生产。历史以来,人类不合理的资源开发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已经超过了自然灾害的影响。矿产资源开发活动也称为矿山地质作用或者剥蚀作用、搬运作用等,矿山地质环境的变化一旦超出了矿山地区地质环境的正常容量,就会有可能出现突发性的地质灾害和累积性的土壤环境重金属污染,严重影响到人类的生活环境和安全。为实现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环境的良性的发展,因此诞生了一项专门研究地质环境变化规律的矿山环境地质学。

2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研究的现状

近10年来,中国地质调查局对国土资源进行了深入而全面的调查,调查范围涉及到较多方面,包括区域性的矿山环境地质综合研究、典型矿山环境地质问题专题调查、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方法以及全国性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估等项目,这些调查范围是国土资源调查项目绩效最优的项目领域之一,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效用。主要取得的成果有以下几个方面: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主要类型和特点:矿山资源的开产具有双面性,一方面可以获取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却对环境造成了破坏。早在改革开放前,我国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呈现出了分散、广泛的发展状况。原有的矿山环境还没有治理,新的矿山环境又接踵而来,受破坏的矿山地质问题从一个点逐渐发展到一个区域。矿山地质环境的问题分为多种,根据不同的分类原则,其研究的方法也有所区别。本次调查坚持实用性、科学性的原则,对采矿业导致的结果将矿山地质问题进行分类。矿山环境地质问题与一般的地址环境问题具有一定的区别,矿山环境问题的主要特点表现为:

(1)对于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来说,其发生是有一定的规律能源•地矿可遵循的。地质环境问题的严重程度与开采的矿产资源种类、开采的方式、地质环境条件、开采规模等因素有密切的关联,选择不同时段进行勘探和闭坑会出现不同的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包括原有的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如泥石流、崩塌、滑坡等;也有井下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如瓦斯和煤尘爆炸、矿井透水、矿井害热等。

(2)矿山环境地质问题时有发生。尤其在西北部地区的陕西潼关矿区,其做法十分危险,该矿区将采矿弃渣型泥石流随意堆放在高崖陡坡上,极易引发泥石流等灾害,如1996年和1994年的两次重大泥石流事故,至今矿渣型泥石流隐患仍存在,已经被相关部门划入高频泥石流发生区。

(3)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影响力较强,且持续时间长,产生的破坏性大,尽管在封闭矿山后的长期时间内也具有一定的影响。

(4)国家政策法规对矿山环境的保护具有一定的规范效用,只有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依法监管,做到有法可依,才可有效降低采矿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进一步保护生态环境,防止环境继续恶化。

3矿山环境地质研究的展望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同时对环境的质量也有提高,因此,这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新时期加强矿山环境地质的研究,倡导绿色开采,建设友好生态的矿山开采就显得十分有必要。需要加强下列几个方面的研究:

3.1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的形成问题对于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形成机理研究主要是在不同的开采方式、矿产类型、地质环境下,对矿产资源开发的矿山环境问题的类型、影响因素和控制措施进行分析,并进行典型矿山地质环境演变的分析。例如,山地矿山泥石流形成机理以及防治、金属矿山废弃物矿场土地复垦农作物种植安全等问题;进一步构建矿产资源勘探、开采、闭坑各个阶段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的模型,全面掌握需要开采的矿山地质情况,为矿山的环境保护提供有效的依据。

3.2矿山环境地质问题评价指标科学合理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评价指标有助于保证环境的良性发展,因此,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的评价需要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的评价指标,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制定矿山地质问题的评价指标,同时建立起一个涉及到多指标、多层次的综合性的评价模型,涵盖不同类型的矿产环境地质问题评价模型,逐渐形成一个为矿山地质环境监督、管理、预警全方位的技术支持平台。

3.3矿山环境地质编图方法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研究的对象、范围、目的各自具有不同的内容,因此需要编制不同尺度和内容的矿山环境地质图系,编制的重点在于表达方式上的选择和使用。研究中、小比例尺寸的图面,将点、线、面合理布局,制定出基本的图示方案,实现区域性至全国性的合理规划。

3.4实现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矿业的协调发展为实现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矿业的可持续发展,采取绿色开采矿山的技术、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固体废弃物减量化技术、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等,可对污染物质进行有效的处理。同时,进一步完善矿山环境地质保护的相关法规政策,做好审查,包括矿山地质环境损坏鉴定制度、矿山地质环境监管与评估等制度的构建。

3.5实行矿山地质环境动态监测为可以有效观察矿山地质环境下的矿山在地质作用下的变化情况,可选择具有典型性的矿区或矿山进行地质环境的动态监测,比如不同矿产类型、不同地质环境、不同开采方式的矿区等等。采用遥感解译、实地调查、污染监控、GPS监测等方法手段,研究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和闭坑活动的不同阶段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的类型、危害及变化规律、形成机理,为科学预测和保护矿山地质环境提供理论依据。

3.6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关键技术示范研究在国土面积十分庞大的中国境内,具有形式各异的地质环境问题,要想有效处理矿山环境问题就要因地制宜。但在目前,国内缺乏有效的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的方法,缺少一定的示范性和技术标准,尽管中央财政有经费资助,但也仍未得到合理的运用。因此,需要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不同矿产、不同地质的环境区域,对其进行环境综合治理的示范性研究。事前做好矿山地质环境防治的技术标准方案,实现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的规范性、合理性。

3.7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技术标准矿山地质环境的调研、管理、修复等工作项目是矿山地质环境研究的关键项目,需要制定一份合理的矿山地质环境动态监测制度和评价指标,如动态监测技术规范、矿山地质环境评价指标、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技术、管理赔偿办法等相关制度,为实现矿山地质环境的科学管理、依法监管、合理赔偿创造有利的环境。

3.8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及闭坑一体化研究在矿山开产的新时期中,在当前环境问题十分严峻的形式下,对矿产的看他和开发、闭坑等工作项目不能再走以前的老路,也不能一味地模仿国外发达国家的模式,需要建立起符合国情的治理模式,开发出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绿色矿产道路。需要树立起全新的资源开发意识,在资源勘探、开发到闭坑这个过程,全面分析资源开发对环境影响,做到最大限度地保护环境。在开发的过程中提取一定的有效信息,积累一定的经验,为日后的资源开发前预防、开发过程中的治理、开发后的修复等重要工作提供有效的依据。

4结语

矿山地质论文篇(3)

西部地区矿山开采活动如雨后春笋,呈现出蒸蒸日上的景象。但由于矿山企业在日常质量安全管理中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与问题。只有提高矿山企业安全管理,才能够把矿山企业安全工作做好、做细、做实,使矿山企业安全事故几率降到最低水平。

二、西部地区矿山企业安全管理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矿山企业缺少充足的专业技术管理人员

根据我国相关企业生产安全法律以及相关的矿业开采、管理等法律法规规定,矿山企业必须利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矿产资源的开采、加工等。由于西部地区相对落后,缺少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又由于我国开始进入高薪劳动力资源时代,因此,很多款山企业为减少支出或者进行资本积累,或者降低生产成本等,不聘任或者少聘任专业技术人员,要么是聘用专家顾问或者设置几个专业技术人员岗位,甚至是与技术咨询或者技术服务公司签约。最终,导致矿山企业技术层面上,专业技术人员不能发挥专业管理,提升管理层次,提高企业发展效能,矿山企业的安全事故频发就难以避免。

(二)矿山企业员工技术教育与培训缺失

西部地区的矿山企业喜欢把矿山开发工程、生产交给井巷专业公司。(由于矿山开采量逐年大幅上升,矿山原有生产能力配置不能满足实际需要,有部分采剥工程量是对外委托给民企小公司在做,这类公司大多技术力量薄弱,各方面的管理不规范,)实际上,井巷专业公司,往往根据所承包业务的工作量招聘临时人员施工,这些人员文化水平低,所以工资等成本较低,以利于公司获得巨大的利益空间。由于临时招聘来的人员,(普遍文化层度较低)大部分为初中毕业生,高中毕业生较少,缺少系统的矿业开采技术,缺少矿山安全技术知识,公司总是在开工前夕进行简单的培训。由于公司看重的是利益空间,导致培训往往是走马观花的过程,而不是看重培训效果。

另外,矿山企业内部进行企业经营管理、技术研发、技术技能普及、安全知识训导等培训,经常举办似乎效果应该能够达成预期目的。但是,有些高层经理人、高级管理人员在培训开始或结束时报到,课程中间往往人就消失,考试要么是委托他人要么是查找书本、讲义等蒙混过关。

上述矿山企业培训,给矿山企业的安全、技术等管理,埋下了较大的安全隐患。所以,矿山企业事故频发,在所难免。

(三)矿山企业安全设施投入有限

一般来说,矿山企业投资生产前,政府主管职能部门往往对该公司依据安全法律法规等进行验收与评价,合格企业就可以开工生产,投入正式运营。现实情形是,一些地方政府职能部门为了某些利益,或者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追求本地经济发展,或者某些地方政府为了追求政绩,往往验收与评价执行标准过于宽泛,执行标准往往存在认为的漏洞。

另外,矿山企业正式投入运营,企业为了节省资金,对验收评价调整意见不严格落实,或者是心存侥幸心理;还有企业扩大经营时,更是为了效益等追求,置矿山企业安全法律、标准于不顾,,即便是安全设施不全,投入不足。

由于上述原因导致的安全设施投入不足等问题,不能及时更新或者添置有利于安全保障的设施,有些企业甚至利用廉价的没有安全许可的设备或者备件代替,顾而一些安全事故发生,就是人为的原因,毕竟安全设施的投入不足。

(四)矿山企业公司员工保险不规范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规定:进入矿山工作的从业人员必须按员工平均工资不低于1.5%的比例缴纳员工工伤保险费用,并按矿山企业实际人数计算缴纳。但在部分矿山企业中,有的是矿企集体上缴,但不是全缴,而是上缴部分工种人数;有的只缴几个危险性较大的特殊工种的员工;有的甚至拖延上缴或不办理工伤保险。还有的矿山企业让从业人员自己缴,而从业人员中大部分是农民工,他们自身根本不愿缴,即使工资中包含了这笔费用,他们也不愿缴。这种现象的存在,导致了矿企的管理层与从业人员对安全生产的意识淡薄,矿山企业一旦发生人身安全事故,给善后处理了许多难度。

三、西部地区矿山企业质量管理需要建立健全安全机制

(一)制定明确科学可行规划战略及技术标准

鉴于西部地区矿山企业存在的安全管理漏洞,必须建立明确的矿山企业的安全方针和原则,制定明确科学可行的矿产资源开发规划与设计战略,规范矿山基建标准,制定规范的采矿技术标准等。

1、矿山企业应坚持贯彻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并举;以及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过程控制、综合治理。

2、矿产资源的开发应推行循环经济的“污染物减量、资源再利用和循环利用”的技术原则。

3、制定明确科学可行的矿产资源开发规划与设计战略,对于国家禁止的矿产资源开发活动,一定不能逾越法律与政策的约束。比如,不在依法划定的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重要湖泊周边、文物古迹所在地、地质遗迹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等区域内采矿。

4、规范矿山基建标准。对矿山勘探性钻孔应采取封闭等措施进行处理,以确保生产安全;对矿山基建可能影响的具有保护价值的动、植物资源,应优先采取就地、就近保护措施;对矿山基建产生的表土、底土和岩石等应分类堆放、分类管理和充分利用。

5、制定规范的采矿技术标准,对于露天开采的矿山,宜推广剥离—排土—造地—复垦一体化技术;对于水力开采的矿山,宜推广水重复利用率高的开采技术,推广应用充填采矿工艺技术,提倡废石不出井,利用尾砂、废石充填采空区。如条带开采、分层间隙开采等技术;对于有色、稀土等矿山,宜研究推广溶浸采矿工艺技术,发展集采、选、冶于一体,直接从矿床中获取金属的工艺技术;在不能对基础设施、道路、河流、湖泊、林木等进行拆迁或异地补偿的情况下,在矿山开采中应保留安全矿柱,确保地面塌陷在允许范围内。

6、矿坑水的综合利用和废水、废气的处理应做到标准规范,之行严格。鼓励将矿坑水优先利用为生产用水,作为辅助水源加以利用,在干旱缺水地区,鼓励将外排矿坑水用于农林灌溉,其水质应达到相应标准要求;宜采取修筑排水沟、引流渠,预先截堵水,防渗漏处理等措施,防止或减少各种水源进入露天采场和地下井巷;宜采取灌浆等工程措施,避免和减少采矿活动破坏地下水均衡系统;研究推广酸性矿坑废水、高矿化度矿坑废水和含氟、锰等特殊污染物矿坑水的高效处理工艺与技术;积极推广煤矿瓦斯抽放回收利用技术,将其用于发电、制造炭黑、民用燃料、制造化工产品等;宜采用安装除尘装置,湿式作业,个体防护等措施,防治凿岩、铲装、运输等采矿作业中的粉尘污染。

7、复垦废弃地。矿山开采企业应将废弃地复垦纳入矿山日常生产与管理,提倡采用采(选)矿—排土(尾)—造地—复垦一体化技术;矿山废弃地复垦应做可垦性试验,采取最合理的方式进行废弃地复垦,对于存在污染的矿山废弃地,不宜复垦作为农牧业生产用地;对于可开发为农牧业用地的矿山废弃地,应对其进行全面的监测与评估;矿山生产过程中应采取种植植物和覆盖等复垦措施,对露天坑、废石场、尾矿库、矸石山等永久性坡面进行稳定化处理,防止水土流失和滑坡,废石场、尾矿库、矸石山等固废堆场服务期满后,应及时封场和复垦,防止水土流失及风蚀扬尘等。

(二)引进和培训人才,对于安全生产提高质量管理至关重要

高素质人才,一方面,对于矿业公司的生产,能够提高安全管理的水平,另一方面,高素质人才,具有较高的素质,能够遵守安全生产技术标准。

1、建立明确的人才指导战略

由于矿业生产专业性比较强,一定程度上又是高风险的企业经营活动。因此,企业为延揽人才,必须具有明确的人才战略指导思想。比如,云南磷化集团的人才战略指导思想就秉承“以人为本、企业与员工共发展”、“用人所长”的原则。只有以人才为企业的发展根本,坚持人才是硬保障的理念,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择才善用的良好工作环境,不断完善人才引进、培养、选拔、使用、激励和保障机制,才能提升公司质量发展,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比如,云南磷化集团博士后工作站2010年8月成立,引进一批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科技研发人才,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2、建立企业研发基地储备人才、使用人才

矿业公司,虽然是开采地下资源,有利于促进国家或者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由于矿业公司所从事的行业具有科研、市场、管理等系列运营特点,尤其是科技技术决定了企业的发展前景或者是经营成本。因此,企业盈利所能及的进行高技术人才的储备使用,尽量提高企业在该行业的科技地位和科技研发能力,避免受制于技术约束,或者增加了技术引进、消化等成本,或者是产品的成本。从云南磷化集团来看,2010年4月成立了磷资源开发利用工程技术公司,员工70余人,基本形成知识结构科学、专业配置齐全的专业研发队伍,以提高技术集成创新与科技成果产业化及辐射扩散能力,推动磷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磷化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矿山企业安全管理到位必须加大对投入。

矿山企业经营管理中,尤其是井下开采矿产资源,没有规范的安全设置,没有规范的技术标准,特别是安全设施投入不足,对企业安全生产、质量管理都是弊端,容易出现重大安全事故,最终影响企业质量,增加企业运行成本,一定程度上也损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因此,加大对企业安全设施的投入,制定严格规范的技术标准非常重要。比如,云南磷化集团,对井下通风、支护、提升、排水、供水、地质测绘、机械供电等,不仅进行了严格的管理,而且投巨资提高安全保障,杜绝了安全投入欠账。(我公司为大型露天矿山企业,主要从事磷矿石开采)

针对矿业公司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企业应该设置安全风险预警管理,这对提高公司管理质量,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比如,云南磷化集团在企业管理体制中,设置了生产安全技术科、通风防尘环保科、机械电力科等,规范了企业安全生产,提高了管理质量。(公司设有两级机关,公司机关分别设置了生产处、安全环保处、设备动力处等职能处室,各二级单位分别为对应的科级建制)原文中的说法不知道是从哪里来的,本文是否真为原创?

(四)规范公司员工保险。

矿山地质论文篇(4)

【关键词】矿山环境矿山治理环境治理 解决措施 对策

中图分类号:O7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和人们对环境意识的加强,矿山开采时所产生的环境破坏因素也越来越被重视。矿山开采是对资源的合理利用,也是科学发展的辅助支撑,在矿山开采中,对地质环境因素的破坏不仅仅影响了生态环境,更关系到采矿地区地质环境整体。面对矿山开采后带来的环境破坏和影响,国家政府部门也制订了很多方案,同时相关部门也进行改善监督。但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导致在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二.我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1.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现状。

矿山采矿易诱发地质灾害、影响大气环境,造成酸雨等,使土地和水均遭到破坏,产生“三废”污染等。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在对矿山治理中,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在国家“十一五”建设中,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被列入重点工程之中。近些年以来,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通过对各省的矿山地质环境进行调查摸底,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的规划,开展矿山公园的建设工作,保护矿业的遗迹,同时也加大了对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力度,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起到积极作用,推动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规章制度建设。

2.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中的问题。

2.1 矿山治理缺乏经验参考,缺乏技术指导。

我国开始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是在20世纪90年代末,对大型矿山的地质环境治理工程则是在近些年来才得以重视。我国矿山数量众多,由矿山开采带来的地质环境影响区域也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问题较严重。由此可以看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是一项艰巨而又复杂的长期战役。通过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规范和调控,在总体上看来,有所改善,但由于治理工作巨大,问题相对比较突出,这对矿山地质环境后期治理工作增加了压力。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治理中很难借鉴以往的经验,需要通过分析检讨,制定治理方案。由于无治理经验可以借鉴,在对矿山环境治理中导致缺乏技术性指导,不利于治理工作的开展。

2.2传统矿山环境治理方法存在一定局限性。

由于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体制不健全,其治理手段受到制约,在治理中缺乏可以借鉴的工作经验,导致在治理中存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现象,缺乏对环境治理的整体性控制。

矿山地质环境的治理一直以来是我国环境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前人更是在治理方法上研究出了比较多的经验。譬如依据工程类型来决定其治理的主要内容,再通过合理的治理方式来达到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目的。前人治理矿山地质环境的方法和措施主要有:加固工程、植物工程、护坡(主要依据矿山滑坡、崩塌来确定治理方案)、依据矿区塌陷所总结出来的方法主要是:地下加固工程、回填采空区工程等。

在目前的矿山环境治理中,地面塌陷、地裂缝处理、滑坡和崩塌以及泥石流处理和治理方式不合理。实际治理中,未结合矿山实际情况和地理环境因素进行综合考量,只单纯追求治理结果的表象,忽视了治理手段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三.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中问题的解决措施。

“留的方寸土,但与子孙耕”。在现代社会来讲,不仅仅是要保证以后有地耕、有田种,这更多的是对环境的保护,对资源的合理利用。由于矿山地质环境复杂多变,通过前期的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需要从以下方面进行加强。

1.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方法要灵活变通,总结经验科学创新。

在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中,要建立健全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监管机制。根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要求,组织以省为单位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摸底调查,开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编制工作。对矿山的地质环境进行监测、调查、评价和规划,对已造成环境破坏的矿山施工单位要进行机制建设,要开展引导恢复和环境治理工作。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要做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既要进行预防,又要进行治理,在治理的同时更要注意预防。

将环境治理法规和治理技术进行有机结合,在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中,要研究和探索一条新思路和新技术。要针对不同矿山类型,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实施不同的治理技术。同时,可适当借鉴国外机构对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成熟经验,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改进和完善。

2.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技术要提升,方法要改进。

矿山环境治理要从传统的“线性开发”转换为生态保护性的“循环经济保护开发”,通过治理模式的转换,实现矿山环境保护、恢复治理、资源开发和再利用的生态循环。

2.1露天开采矿山治理方法。

对新建的露天开采矿山,要求制定包含矿山环境治理的保护预案并列入开采方案中,对非矿岩土的转移、尾矿的排放、矿渣的堆放和剥离土层的存储都要进行规定。对正在开采的露天矿,要加强对噪声、粉尘的监控,同时要针对已经存在的矿山环境问题提出治理的方案,并根据能够预测的问题制定预防的措施。对有松散覆盖层的矿山,要对剥离表层土的堆放、存储和再利用等方案进行统筹规划,如果表层土中含有适合生产的植被,要单独存储,避免与废弃矿渣混合。对废弃的岩石、矿渣等废弃物,要注意对可利用成份的合理利用,并要分开存放,单独处理。对采矿场的梯级开拓,要加强对稳定的保护,必要时要对边坡进行再造,要根据开采场的地质条件,选择合理的坡角范围,避免出现滑坡、地裂缝和崩塌现象。

2.2.闭坑矿山治理措施。

在闭坑矿山环境治理中,要保证矿区内的人畜解决用水的基本问题,同时要致力于对耕地面积的恢复,其资源开发利用要达到利用方案的标准和要求。要保存好地下井巷采空区矿柱的设计资料,毕业时要进行填充说明,对采矿形成的地面塌陷或滑坡、地裂缝等要进行划定和治理。合理选择尾矿、渣石、剥离表层土等废弃物的堆放,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要设置安全可靠的矿坝进行堆放,并清除可能引发泥石流的安全隐患。闭坑矿山的井巷要进行妥善封闭,对废弃的水井等地面设施要及时进行回填。

2.3井工开采矿山环境治理技术。

井工开采矿山治理主要是对尾矿、废水的处理。由于开采量大,产生大量的废弃尾矿和矿渣,需要占用较大面积土地进行堆放。在治理时,要根据尾矿的再利用进行开发,可采取填埋沟谷的方式,进行造田复垦。对泵送的地下矿井水要经过过滤,提供材料清洗用水和矿区生活中洁净度要求不高的用水。同时要保护地下矿区内的地下水,避免出现枯竭和水水环境恶化。开采中对有毒、有害的废水、废液要设置专用的贮存池和沉淀池,并做好防渗漏工作。

2.4矿山开采沉陷治理。

质量开采沉陷问题时,要考虑地裂缝和开采沉陷的关联性,采取防治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整治。对地下坑硐已经废弃的采空区如出现地裂缝时,要采取地下废渣回填的方式,来缓解地面沉降速度和减少沉降区域,采取地面裂缝灌注水泥砂浆的方式来制止地面塌陷。对地面废渣回填时,要在中上部采用表土填充,并在表层土上设置绿化。对塌陷区内原来为耕地的,要进行回填造地,并在表层设置植被。

五.结束语

矿山地质环境存在较多的问题,对环境治理也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在进行环境治理时,既要改善又要预防,既要纠正又要控制。因地制宜,对造成环境破坏的因素经过分析评估后,结合实际进行治理。

参考文献:

[1] 刘慧芬; 危接文 我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期刊论文]《科技风》, 2010年15期

[2] 邸克强 我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期刊论文] 《西部资源》, 2012年06期

[3] 王永生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期刊论文] 《南方国土资源》, 2009年12期

[4] 尤孝才 我国矿山地质环境的问题与保护对策探讨 [期刊论文] 《地质技术经济管理》, 2002年04期

矿山地质论文篇(5)

关键词:矿山开采,环境地质,地质灾害问题

 

1、 矿山环境背景条件

1.1 自然地理

承德市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南邻京、津、秦皇岛、唐山,西顾张家口,东接辽宁,北依内蒙。,地质灾害问题。

承德市地形北高南低,中低山、河流谷地及山间盆地占全市总面积近90%。地貌特征为“八山一水一分田”,森林覆盖率达51.7%。承德气候属大陆性季风气候,由南往北平均气温由8.6℃降低到4.7℃,年均降雨量由700mm降低到430—450mm,无霜期由160天减少为125天。

1.2地质环境条件

1.2.1 区域地质背景

承德市大地构造位置处于中朝准台地北缘与兴蒙地槽褶皱带两个Ⅰ级构造单元内。以北纬42°线的康保—围场深断裂为界,以北是内蒙—大兴安岭地槽褶皱系,以南是中朝准台地。区内构造、岩浆活动强烈,太古界结晶基底广泛出露,古生界、中生界、新生界沉积盖层发育,岩石种类繁多,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各类矿产地星罗棋布,资源潜力很大。

⑴ 地层

区内地层较发育。其中包括太古界迁西群、单塔子群、朱杖子群;元古界长城系、蓟县系、青白口系;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地层;中生界三叠系、侏罗系、和白垩系;新生界第三系红色砾岩以及汉诺坝组玄武岩;第四系仅有全新统和上更新统。

⑵ 构造

承德市北部地处阴山—天山纬向复杂构造带的东段。主要包括东西向构造体系、新华夏系构造体系、北东向与南北向构造等。

纬向构造体系由一系列呈东西向展布的隆起带、凹陷带和压性断裂褶皱以及北东、北西向的断裂组合而成,可分四个次一级的构造单元。,地质灾害问题。其中丰宁—隆化和红石砬—大庙—娘娘庙深断裂,控制了本区基性—超基性岩的分布,是区内重要的金属成矿带。

1.2.2 地形地貌

区内总的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分为坝上高原和燕山山地两种地貌类型。西北部的坝上高原,海拔1300—1700m。燕山山地海拔多在500—1000m以上,部分地区超过1500m。

1.2.3 水文地质条件

根据河北省水文地质分区原则,本区围场、丰宁两县北部,属坝上高原水文地质大区(Ⅰ),余归燕山山地水文地质大区(Ⅱ)。

2、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2.1 矿产资源概况

承德市矿产资源较为丰富,其中钒钛磁铁矿是承德的大宗特色优势矿产,也是我国重要的大型钒钛磁铁矿基地,是国家确定的重点找矿靶区。迄今为止,我市共发现矿产98种,已探明储量的矿种55种,开发利用矿产50种。累计探明固体矿产储量35亿吨,远景资源储量达100亿吨以上。,地质灾害问题。铁、煤等矿产是我市主导优势资源。

2.2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截至2010年底,铁矿山企业307个,煤矿矿山企业111个,金矿147个,银矿10个,铜矿8个,钼矿9个,铅锌矿10个,水泥用灰岩13家,饰面花岗岩54个,萤石79个,铸型用砂26个。全市共有铁选厂474家,金选厂22家,银选厂3个,铅锌选厂6家,钼选厂7家,铜选厂9家,共有萤石选厂3家,铸型用砂选厂2个。

3、矿山主要环境问题及其危害

根据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的表现形式和影响结果,将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归为四大类:一是矿山地质灾害,二是矿区土地植被等资源的占用与破坏,三是矿区水资源破坏,四是矿区水土环境污染。

3.1 矿区地质灾害

矿区地质灾害主要包括地面塌陷、开采沉陷、地面岩溶塌陷、地面沉降、边坡问题、地裂缝问题、崩塌问题等。矿产资源开采造成(沉)塌陷,边坡失稳等地面变形问题严重。

到目前为止,承德市矿山因地下开采引发地面塌陷19处、地裂缝11处:采空、开挖、不合理堆渣诱发滑坡3处:矿坑疏排地下水引发地面沉降1处。共引发各类地质灾害34处,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80多万元。

3.1.1 地面塌陷

据调查,地面塌陷主要分布于鹰手营子矿区的汪庄煤矿、马圈子煤矿、鹰手营子煤矿:兴隆县平安堡煤矿:宽城县塌山煤矿、缸窑沟煤矿:平泉县杨树岭煤矿、松鼠台煤矿:承德县庙梁煤矿和滦平县涝洼煤矿,寿王坟铜矿和大庙北梁铁矿。

分析地面塌陷的形成原因主要为浅部井下开采,硐顶距地表距离小,硐顶覆盖层缺乏足够的强度和支撑能力:构造复杂,断裂发育,顶板岩层破碎而坠落:开采历史悠久,地面变形加剧,在重力振动和水的侵蚀作用下产生陷落。

3.1.2地裂缝

本区地裂缝大多发生在矿山采空区,是矿山采空塌陷的伴生物,是岩体由于陷落引张拉裂形成的。营子去汪庄煤矿南山地裂缝长达一公里以上,东西延展。缸窑沟煤矿最长的地裂缝长达300多米,宽0.5—2.5米,可见深度1.5—10米,现地裂缝已成为导水通道。

3.1.3滑坡

因矿山开采造成的滑坡时有发生,如丰宁银矿露天采矿场,由于采深过大,边坡过陡,坡面临空,失去支撑,1999年采场西北边坡出现滑坡,压盖下部富矿体20余万吨。又如承钢黑山铁矿2#矿体采场,露天边坡高度120m,倾角48°。2001年6月14日上午南侧边坡发生滑动,滑动带总宽度约200 m,滑坡后缘形成陡坎,滑坡后缘并伴有不等的地裂缝。

分析矿山滑坡形成原因,主要是在露天采矿时,开挖路堑、边坡形成高陡的临空面,使岩土体失去支撑,在自重和降水等外力作用下,岩土体失稳所致。

3.2矿山土地、植被占用破坏

矿山活动对土地(植被)资源影响和破坏,包括改变土地利用现状,地貌景观破坏,以及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地下开采矿山对土地资源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采空区地面塌陷、地裂缝:固体废弃物堆放占用或损坏土地:废水废液排放造成土壤污染:滑坡、崩塌、泥石流对土地(植被)的破坏。,地质灾害问题。

3.3 矿山水土污染

矿山在开采和加工过程中,产生的“三废”由于不合理排放,已经使许多矿区周围的生态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对环境产生污染的主要是废水、废渣、废气中的有害物质,未经处理或处理技术方法落后等原因,导致有害物质进入地表水、土壤、地下水和空气中,使环境遭受污染。,地质灾害问题。

3.4地下水均衡破坏问题

矿业开发造成的水均衡破坏包括区域水均衡破坏、地下水资源枯竭等。,地质灾害问题。矿山再建矿、采矿过程中的强制性抽排地下水以及采空区上部塌陷开列使地下水、地表水渗漏,严重破坏了水资源的均衡和补径排条件,导致矿区及周围地区地下水位下降,泉流量减少甚至干枯,地表水流量减少或断流。总体分析,各类矿山开发对水均衡的破坏均不程度存在,尤其是煤矿区破坏更为突出。

4、治理措施及建议

4.1 建立有县、乡(镇)政府领导负责,各有关执法部门、地方政府、专业技术队伍、矿山企业和有关群众参加的矿山地质环境监督、监测网络体系,有效防治矿山地质灾害。

4.2 建立一套有效的矿山地质环境管理体制体系。在加强矿产资源环境保护立法和建立矿山环境管理制度的同时,必须加大环境保护执法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4.3 坚持“谁开发、谁受益,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开发与保护并重,保护矿山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参考文献

陈国栋,论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J〕,资源调查与环境,2004(01)

张梁,我国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现状和对策〔J〕,中国地质矿产经济2002,(04)

矿山地质论文篇(6)

[关键词]矿山环境 地质调查方法

[中图分类号] F407.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2-230-1

0引言

矿山环境地质调查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它既是矿山生产顺利进行的保证,也是矿山周边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基础。我国的矿山环境地质调查工作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至今已有20多年的发展历程,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形成了矿山环境地质调查的一般模式和方法。然而,在相关规范和标准方面仍然有所欠缺,这就限制了我国矿山环境地质调查的长远发展,文章对这一方面加以分析,以促进矿山生产和环境保护。

1矿山环境地质调查的一般环节

1.1执行标准

矿山质地调查是一项地质测量工作,必须有着相关的执行标准加以规范。从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在这一方面的标准还相对较少,因而可以参照其他类似的标准执行。笔者认为,与之关系较为密切的有:煤田水文地质测绘规程、GB/T14848-93地下水质量标准、煤炭资源地质勘探地表水、地下水长期观测及水样采取规程等等。有了这些参考标准,有利于矿山环境地质调查工作的开展。

1.2信息搜集

矿山环境地质调查需要掌握大量的相关数据资料,然后在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对矿山环境进行测量和调查。因此,这就要求在实际调查中与水文站、地震局、环保局等部门进行接洽,获得第一手资料,调查矿区周围的土地情况、降水情况、水利建设情况、环境质量、矿产分布、气象水文等,在这些资料的基础之上对矿山环境进行全面的地质调查。

1.3周围环境调查

矿山的开采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因而在开采前应该对矿山周围的环境做一个系统调查,以便于后期的环境保护与恢复。环境调查的重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矿山周围存在的有效耕地面积,二是矿区内基本资源分布。在制定路线时应尽量避开耕地面积多、资源密集的区域。

1.4矿井调查

矿山环境调查是为矿山生产和生态建设服务,而矿井的产量直接关系到矿山产量,因而在矿山环境调查之中,就要对矿井的环境进行重点调查,了解矿井的生产能力、分布状况、开采层位、开采面积积水状况、废石堆积等等,以便能够对矿山的生产能力进行正确的评估。

1.5实地检测

矿山环境地质调查是一项实地调查工作,必须进行实地测量。首先是确定矿区内主要矿产元素的分布状况,对矿区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其次是对矿区的水质进行检验,确定水体中的污染成分,具体分析水体的酸碱性、矿化度、硬度、及所含元素等等,为环境治理提供必要的依据;再次是对矿区的各种功能分区进行测评,如哪些为采矿区,哪些为生活区,哪些为废石堆积区;最后是对土壤的成分进行检测,分析土壤中污染物的种类及含量。

2如何在矿山环境地质调查中提高调查的质量

2.1充分收集第一手资料是前提

在调查之前搜集关于矿区的相关资料,弄清矿山的地质、水文、地形地貌、环境资源、土地利用状况、植被覆盖率、水利状况等,然后对矿山的环境状况做出客观评价,为矿山地质调查做好准备。

2.2采用先进的调查技术和方法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地质测量工作的效率和准度都大大提高,人们可以借助先进的仪器对地质状况进行全面的调查。首先,可以采用经纬仪、全站仪和电子接收仪等设备对矿山的一般地质状况进行测量;其次,采用现代数据分析方法建立数据库对得到的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利用数字成像技术辅助调查工作的展开;再次是运用科学的论证方法对数据进行论证,减小数据误差或人为因素的影响。

2.3加强对调查数据的分析

如果说掌握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是基础,采用先进的方法和技术是关键,那么对调查的数据进行分析综合就是整个调查活动的核心。矿山环境的地质调查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涉及到各个方面,需要和许多部门进行交涉,其目的是为矿山生产和生态建设提供必要的依据。鉴于矿山环境较为复杂,其中涉及到许多专业性的东西,加强数据分析是保证调查数据真实有效性的基础,也是这项调查活动的意义所在。因而,在具体分析中,首先应当抓住主要矛盾,地质调查是为环境服务,目的是为了解决矿山生产中的环境问题,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协调。在调查之中就应当抓住这条主要矛盾,将工作重心转移到这上面来,重点分析矿山生产可能造成的环境问题,并指出问题的关键所在。其次是要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通过原因来思考解决策略。

2.4针对性的重点调查

矿山环境地质调查的目的就是改善矿区周围的环境,实现矿山经济的发展和周边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矿山地质调查之中有着重点和非重点之分。针对土地资源占用、水资源污染、植被破坏等问题是矿山地质调查的重点,而地质分布、矿井建设则为其次。弄清楚这一主次关系,进行针对性的重点调查,提高地质调查的效率。

3结语

矿山环境地质调查是矿山生产的基础性工作,也是保护矿山环境的必要环节。当前我国的矿山生产在执行标准上面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废石堆积和废水排放的问题,对耕地资源和水资源都造成了破坏。要实现矿山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解决这些问题,而加强对矿山环境的地质调查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基础。文章认为,从资料收集、调查方法、调查分析和针对性的重点调查这几点出发,可以提高矿山环境地质调查的质量,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文冬光,刘长礼.中国主要城市环境地质调查评价[J].城市地质,2009(2):245-246.

矿山地质论文篇(7)

关键词:同位素;相山;成岩年龄;矿化年龄

同位素地质年代学在成岩成矿年龄测定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最近几十年,同位素样品制备技术的改善和高精度质谱方法如多接收器等离子体质谱法(MC-ICP-MS)、激光等离子质谱(LA-ICP-MS)、激光探针质谱、离子探针(SIMS)、热电离质谱法(TIMS)等的问世与发展,大大提高了同位素测试结果的精度和准确性,使同位素地质年代学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相山铀矿是我国最大的火山岩型铀矿,几十年来,众多学者从成岩成矿年龄、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流体等各个方面对其进行了研究。本文将从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的角度,对相山铀矿田的研究做进一步的探讨。

1 研究区地质概况

相山矿田位于扬子板块与华南板块交接部位的华南板块北缘,受相山大型火山塌陷盆地控制[1]。相山火山侵入杂岩于中国东南部火山侵入杂岩带北西侧,平面上呈椭圆形,东西长约26.5km,南北宽约15km,面积约309km2,构成一个大型火山塌陷盆地。基底为震旦纪浅变质岩系,东侧出露上三叠下侏罗统,西侧为白垩纪红层覆盖,盖层为上侏罗统打鼓顶组火山熔岩、火山碎屑岩及陆源碎屑岩和鹅湖岭组火山熔岩、火山碎屑岩及陆源碎屑岩[2]。矿区位于相山矿田内NE向邹石断裂带北段,为此,区内以NE向构造为主,火山塌陷构造表现形式为不同的火山岩岩性界面附近岩石破碎网状裂隙发育[3]。矿田内业已探明的铀矿床,在平面上以东西向矿床集中产于北部和西部,EW向基底构造与矿床集中区的空间产出相关联;火山盖层线、环构造分别或复合控制矿床定位,西部主要赋矿岩性为流纹英安岩(J3d)和碎斑熔岩(J3e),北部铀矿化主要赋存于花岗斑岩及其内外接触带[4]。

2 相山火山岩的成岩年龄

同位素定年技术在地质学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几十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相山铀矿田的火山岩成岩年龄做了大量的研究。刘家远等[5](1985)测得相山碎斑熔岩的Rb-Sr等时线年龄为147~163Ma;陈迪云等[6](1993)采用全岩Rb-Sr等时线法测得相山火山杂岩第二亚旋回中碎斑熔岩年龄为140Ma;陈小明等[7](1999)对相山边缘相碎斑熔岩及最晚阶段超浅成岩采用单颗粒锆石U-Pb法(稀释法)测定了其形成年龄,分别为140.3Ma和135.4Ma。

以上研究人员所得年龄存在三个问题:第一,与”双旋回”[8,9]研究结果不相符合;第二,研究人员所测年龄相互之间不一致,如同样是流纹英安岩,张万良等与范洪海等所得年龄差距较大;第三,与基本的岩石岩相组合之间并不相符,从野外地质上流纹英安岩应属打鼓岭组(J3d),碎斑熔岩应属鹅湖岭组(J3e),分别属于火山旋回的第一和第二亚旋回,年代上应该为碎斑熔岩晚于流纹英安岩,但是实际测得年龄结果恰恰相反。近几年来,随着同位素检测技术的飞速发展,一些最先进的同位素定年手段被应用到研究中,对相山的同位素地质年代有了新的观点与结论。

何观生等[10](2009)在前人的基础上利用SHRIMP测定了相山火山杂岩第一亚旋回中的流纹英安斑岩的锆石U-Pb年龄,并获得了一组很好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36.6±2.7Ma,与范红海等[11]利用单颗粒锆石U-Pb法(稀释法)测定的流纹英安斑岩年龄(136.0±2.6Ma)一致。所以他们确定相山流纹英安斑岩的成岩年龄应该为136.6Ma左右,并据此得出结论:相山火山杂岩中的流纹英安斑岩的形成时间为早白垩世。

此后,杨水源等[12](2010)采用SHRIMP,LA-ICP-MS和LA-MC-ICP-MS对相山地区早阶段的流纹英安岩和晚阶段的流纹英安斑岩进行了高精度的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及锆石Hf同位素组成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流纹英安岩的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35.1±1.7)Ma,流纹英安斑岩的年龄为(134.8±1.1)Ma,同样得出相山流纹英安岩与流纹英安斑岩的形成时代为早白垩世的结论。

3 成矿年龄

陈迪云等[6](1993)推测钠交代作用发生在120×106a左右,接着便是一次成矿作用,形成钠交代型铀矿化。相山矿田两期主要的矿化分别发生在120×106a左右和100×106a左右。孙占学[13](2004)认为,矿田内主要矿化类型有碱交代型和萤石-水云母型两种。碱交代型铀矿化分布于矿田的东北部和北部,矿化年龄多集中于120Ma左右。萤石-水云母型铀矿化主要分布在矿田西部、西北部,矿化年龄大多为100Ma。

结论与展望

(1)相山流纹英安岩的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35.1±1.7)Ma,流纹英安斑岩的年龄为(134.8±1.1)Ma,碎斑熔岩的年龄有待于用更加先进的质谱方法进行重新测定,有待于建立相山地区火山岩各段岩石的锆石SHRIMPU-Pb年龄谱。交代型铀矿化年龄多集中于120Ma左右。萤石-水云母型铀矿化年龄大多为100Ma。

(2)随着同位素测年技术的不断改进,同位素地质年代学实验技术的飞速发展,新方法的不断诞生,同位素地质年代学必将在未来的地质研究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胡茂梅,邵飞,张鸿,何晓梅,高玉芝,肖光禄.相山西部河元背地区构造特征及深部找矿方向探讨.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3(1).36-42.

2. 周肖华,毛玉锋,杨松,付湘,陈黎明,王顺生.江西省乐安县相山矿田荷上铀矿床蚀变特征及其意义.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5(1).1-9.

3. 邵飞,许健俊,何晓梅,何丹丹,刘春月.相山铀矿田山南矿区稀土元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5(3).223-229.

4. 邵飞,陈晓明,徐恒力,唐湘生,邹茂卿,胡茂梅,何晓梅.相山铀矿田成矿物质来源探讨.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1(1).39-44,80.

5. 刘家远.相山岩体——一个壳源花岗质浅成侵入火山杂岩体.1985(2).142-149.

6. 陈迪云,周文斌,周鲁民,吴伯林,谭敬华,孙占学.相山铀矿田同位素地质学特征.1993(04),370-377.

7. 陈小明,陆建军,刘昌实.赵连泽.王德滋.李惠民.桐庐、相山火山-侵入杂岩单颗粒锆石U-Pb年龄.1999(8),113-119.

8. 王传文.侯文尧.万国良.方锡珩.相山及邻区碎斑流纹岩的特征和成因.1982.3.

9. 吴仁贵,相山地区如意亭剖面火山建造特征.1999,22(3).201-208.

10. 何观生,戴民主,李建峰,曹寿孙,夏斌,许德如,李文铅,杨之青.相山流纹英安斑岩锆石SHRIMPU-Pb年龄及地质意义.2009(02).299-303.

11. 范洪海,王德滋,沈渭洲,刘昌实,汪相,凌洪飞.江西相山火山—侵入杂岩及中基性脉岩形成时代研究. 2005(01),8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