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消费者行为学结课论文

消费者行为学结课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22 17:40:46

消费者行为学结课论文

消费者行为学结课论文篇(1)

关键词 消费者行为分析;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模式;职业技能点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36-0117-02

1 消费者行为分析课程介绍

课程定位与教学目标 消费者行为分析是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其教学目标要求学生了解消费者决策的过程,理解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内部(个体)因素、环境(外部)因素与消费者行为之间的关系,能够运用营销因素影响消费者行为的技巧。同时,要求学生在全面系统地掌握相关理论的基础上,能了解当前消费市场特点及发展趋势,并且针对一具体消费市场能够进行市场调查,分析某消费者心理或行为,运用资料收集、策划报告等工具为营销决策提供依据[1]。

学科特点及存在问题

1)学科交叉性强。本门课程是研究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的心理和行为变化过程以及规律的学科,所涉及的知识点包括经济学、管理学、人类学、心理学等多门学科的知识,是一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综合性、边缘性学科[2]。同时由于其涉及多门学科的交叉,其知识点也较为零碎。

2)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难度较大。作为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的核心课程,消费者行为分析是一门强调实际与实践结合的学科。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由于教学资源、场地、经费、时间安排等原因,该课程的实践活动一直比较被忽视。

3)传统教学方法单一。由于本学科为交叉学科,理论知识相对庞杂,而且目前多数院校都没有专门针对这门学科的实验室或者教学软件,资源上的的缺乏和该学科内隐性特点制约了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大都偏重理论的讲述,这样也使该学科的灵活性与实践性的发挥受到一定限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比较被动的被灌输状态[3]。

2 大小课分行业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的设计思路 2008年南海东软学院首创了“大小课结合”的教学模式。该模式把专业课的知识体系梳理为理论与实践两大模块,其中理论教学就把多个班集中为一个大班进行统一授课,也就是大课;实践模块则每个小班独立开展实践教学,也就是小课[4]。

在这个基础之上,笔者所在教研团队结合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科特点,以及所处的佛山地区行业的特点,以服务本土为指导思想,综合运用建构主义、认知理论、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开展研究工作,并最终提出适应社会需求并且适合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教学的“大小课分行业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的具体内容 由于笔者所在学校生源与学生就业多集中在广东省,故以广东企业营销相关岗位群所需的职业技能为导向,把内容划分为理论板块与实践板块,再按照“大课”与“小课”相结合的模式开展教学。其中“大课”所学习的理论主要强调实用,“小课”的行业模拟与实践操作则主要结合所选取行业的区域特点,具体演绎见(图1)。

3 教学模式在消费者行为分析课程中的应用

相关岗位群职业技能点分析 岗位群分析是该教学模式开展的第一步,也是教学内容设计的基础。从笔者所在学校的就业分析看出,本专业学生所从事的工作主要有业务代表、市场调查专员、营销总监(助理)、策划总监(助理)等。

消费者行为分析这门课程所对应的职业技能点主要有:了解消费者购买决策的过程,理解影响消费者决策的个体因素、环境因素和营销因素,掌握促成交易的方法,能对特定的消费群体做出营销策划,会一般性的消费者行为预测。

教学设计与管理 在该课程的职业技能点梳理的基础上,笔者对教学大纲的知识体系进行了归纳,把教学内容设计成理论介绍和模拟实践两大板块,选取广东地区的部分支柱产业(陶瓷、铝材、家具、纺织、小商品行业)。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开展学习,各小组根据成员的具体情况选某行业,在整个学期的学习过程中,始终以该行业的消费者作为研究对象(见表1)。在课程的时间安排上严格按照先大课后小课来编排课表,即先大课介绍理论,后小课对理论进行运用。

考核方案 在考核方案上的设计上,也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而不是唯期末考为论,而是把考评活动贯穿整个学期的表现和各项任务完成情况。总评成绩“大课”“小课”的表现各占一半。其中,大课主要从考勤(20%)、随堂作业(40%)、课堂讨论(40%)等3个方面给予考核,小课是从任务完成情况(40%)、课堂表现(10%)、考勤(20%)、期末答辩(30%)等4个方面进行考核。

4 结语

笔者所在教学团队在消费者行为分析教学上采用大小课分行业教学模式已经有近3个年头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主动性得到普遍提高,综合运用能力明显增强。根据就业反馈得知,学生职场融入能力表现突出。整体来说,该教学模式是一种创新,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对其他院校的同专业教学活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牛丽娟.高职院校消费者行为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6).

[2]胡丹丹.《消费者行为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1(8):153-154.

消费者行为学结课论文篇(2)

关键词: 初中政治教学 《学会合理消费》 教学反思

初中政治人教版九年级的政治教学内容的建构以“承担责任服务社会”的理念为出发点,以“国情教育”为重点,以“实现理想选择人生”为落脚点。2012年12月笔者开设了一节九年级第七课第三框《学会合理消费》的展示课。为准确地把握教学大纲和教材,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笔者结合初中政治学科的自身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与自己的工作实际,对这节课进行反思,找到成功与不足,以写促思,以思促教。

一、重视教学前的反思,提高分析教材的能力

1.反思当前的基本学情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学生是教学的最终受体,脱离学生实际的教学都无法成功。《学会合理消费》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是了解消费方式及消费观念的变化,知道消费和理财都是参与社会经济生活的表现,了解合理消费应遵循的原则;帮助学生走出消费的误区,提高合理消费能力,初步树立理财意识,培养理财能力;帮助学生理智对待消费,摆脱攀比虚荣心理,树立节俭消费观和绿色观。作为青少年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能力是有限的,消费类型相对简单,消费中的辨别能力比较弱,但他们的消费方式和途径却是多样的,那么采用怎样的教学方法、怎样的活动设计,预测学生接受新知时可能会出现怎样的状况,思考如何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等,权衡了这些才可能进行易于学生学习的教学设计,才能在授课同时将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融入教学内容中。

2.反思教材原有的活动设计

新教材在内容编排上设置了很多活动,鉴于学生能力的不同,笔者在处理这些活动时较为灵活,不一定采用教材原有的活动。因为有些活动内容太过陈旧,所以契合整个教学设计的需要,笔者大胆地删减或者对活动内容的呈现方式由文字变为图片。比如,在讨论“消费新特点”时,笔者收集了学生日常消费内容的图片:文具、饮料、公交卡、书籍、电影等;图片的感官刺激更能帮助学生对自己和家人消费情况有直观认识和了解,自然总结出“消费新特点”:消费选择的多样化,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趋于健康文明和品质。

3.反思以往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好坏对教学的成功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往的教学设计存在形式单一、条框较多,细节处理、重难点突破不够到位,对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不够注重等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让教学设计更具新意和时尚感,笔者从知识的系统性上下工夫,理出了“从学生自己的消费生活谈起—分析各类社会热门的消费生活方式—最后学生结合自身总结合理消费的要素”教学设计的线索。这样由浅入深,由生活到理论的设计,有利于学生全面掌握知识,实现学会合理和适度消费这个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教学设计相对完整、合理、有效。

二、强化教学中的反思,提高调控应变能力

对教学过程的反思能使教学优质高效地进行,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反思课堂气氛

“活而不乱”是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追求的理想目标,也是笔者追求和一直努力的理想教学状态。初三的“国情”内容相对枯燥,教师必须充分关注学生的需求,避免“满堂灌”,要给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让课堂成为充分展现学生个性的舞台。为实现活跃课堂氛围,笔者在教学设计的每个环节,都寻找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或者从切合他们实际生活的案例入手,让他们的讨论有话可说,特别想说。

2.反思学生反馈

学生是带着自己的思考、灵感、认知习惯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许多意想不到的闪光点和错误。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要善于聆听并顺着学生思维的方向捕捉教学灵感,及时调整节奏,做出归纳和总结,优化教学方法、语言,鼓励其积极思考;对于学生回答的错误,教师应抓住机会,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评价、反思,为课堂教学服务。此外,对于学生的错误观点,教师要及时纠正。比如在讨论奢侈品消费时,有的学生认为进行奢侈品消费是错误的,我及时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问题,奢侈品消费无可厚非,我们消费要注重奢侈品牌本身的价值和背后文化,量力而行,如果没有这样的消费能力,就不要因为爱慕虚荣或攀比而消费。

3.反思难点突破

教学难点孕育曲折的认知探究过程和培养学生独特体验的素材。本课的难点是帮助学生理智对待消费,摆脱攀比心理,树立节俭消费观和绿色消费观。笔者主要运用了比较法和启发引导法、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选择的图片和话题都是当下最新最热门的,帮助学生从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

三、落实教学后的反思,提高评价总结能力

在课堂教学实践后及时反思,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评价和总结能力。

1.反思成功之处

(1)笔者把新课程的理念贯彻到课堂中,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关注学生现实问题,关注学生的体验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及时对学生的表现作评价。

(2)笔者备课充分,合理运用多媒体,通过大量丰富的图片创造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热情,课堂教学质量较高。

2.反思不足之处

(1)教学环节过于紧凑,设问太多,部分知识分析不够透彻。资料准备不够简练,幻灯片点击速度较快。

(2)笔者在回答学生提的较新颖且较实际的问题时不太到位。如:环保电器价格较贵,对于负担重的家庭该如何选择等问题。教师不仅要吃透教材基础知识,还要做到与时俱进、回归生活。

(3)学生作业没有分层布置。

“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通过对本课的教学反思,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要多采用引导的方式而不是单纯地灌输理论知识,特别要讲究引导的方法,以学生活动讨论为主,教师讲解点评为辅。更要注重对学生今后消费行为的指导,学以致用,发挥政治课的育人功能。总之,通过反思,笔者重新审视和发现自我,使经验得以升华,缺点得到修正,不足得到弥补,教学能力和教学效益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消费者行为学结课论文篇(3)

【关键词】高职院校 消费者行为分析课程 市场调研 改革思考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3C-0078-03

随着社会经济的转型升级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新的挑战,也对社会变迁对当今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为及时适应市场、区域、行业及社会发展对营销人才的需求,市场营销专业一线的教师,应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探索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本文针对高职消费者行为分析课程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未来教学发展方向分别对同行、企业、毕业学生进行市场调研,并在调研基础上,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针对本课程在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及课程考核等方面提出教学改革的思路和对策。

一、调研背景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各行各业对市场营销人才的需求也开始增加。人才市场调查发现,营销人才的需求一直居于榜首。深圳罗湖人才市场《2012年第二季度深圳人力资源状况调研报告》数据显示:参与调查企业中44%对营销类人才有需求,营销类人才需求量最大。《广西“十二五”人才开发目录》显示,营销类人才需求量较大,特别是在食品、机械、电子信息及医药行业。从广西人才网了解到营销人才一直是需求大户,广西人才网联系统《2012年三季度人才供求情况分析报告》显示销售类、市场/策划/推广类等业务类人才需求量居于较高水平,共计需求达到34568人。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区内外对市场营销人才都有较大的需求量。

作为市场营销专业一线的教师,要想培养出适应行业需求、企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首先应根据社会需求设置课程,并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使课程内容适应人才培养的需求,教学方法能受学生欢迎。消费者行为分析课程是市场营销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对培养高素质的营销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消费者行为分析课程理论性较强,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一方面,高职院校的学生本身专业课学习负担重;另一方面,学生对理论知识不感兴趣,再加上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比较差,所以很多学生对该课程不感兴趣。在教学过程中,由于缺乏恰当的实践背景、仿真训练和实践活动,很多学校目前采用本科式教学,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在学生成绩考核上,主要是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不注重对学生实践技能的考核。在考核形式上大多采用单一的书面考核形式,这种考核形式不能综合反映和评价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习惯采用“上课听课、记笔记、做习题、期末考试论成绩高低”的学习模式。这种教学模式造成学生被动学习,没有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在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也体现不出来,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本人从事消费者行为分析课程的教学研究已有六年多时间,现结合已有的教学经验,对该课程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未来教学发展方向深入学生、同行及企业进行调研。

二、调研方式

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于2011年5月成立消费者行为分析课程改革研究小组,共有包括笔者在内的6名教师。2011年5月到2012年10月,我们充分利用寒暑假和校外指导毕业生实习的机会,深入同行院校(南宁职业技术学院)、企业(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南宁办事处、太康人寿保险公司南宁分公司)、毕业生(2008届、2009届、2010届)中进行调研,通过走访有关专家、技术人员,召开毕业学生座谈会的方式,就社会对高技能营销人才的需求和规格,广泛听取意见,为消费者行为分析 课程教学方案的建立准备了丰富的项目材料。

三、调研信息反馈

(一)同行反馈信息

经过对同行的调研,我们发现消费者行为分析课程的教学设计只有贴近学生在企业的营销工作岗位对专业技能的要求,以项目为载体、能力为导向,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培养的学生也能适应社会的需求。

(二)企业反馈信息

企业调研结果显示,消费者行为分析课程应加大技能操作的训练,通过设置一些项目,在课堂或课外让学生练习,通过反复训练提高学生技能操作能力。上岗后经过训练的学生在企业中成长较快,他们能迅速进入角色,在企业中独当一面。

(三)毕业生反馈信息

经过对毕业生的调研,我们发现目前消费者行为分析课程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学生学后不能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联系,造成部分学生在三年学习结束时,总是觉得书本上的知识和技能都知道,但不能应用到实际中,在实践工作中不知道怎么做或什么都不会做。

四、调研结论

为了确保消费者行为分析课程理论知识紧密结合企业实际,以“必需、实用、够用”为度和实践知识依据行业岗位需要设置,笔者认为应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调整,缩减深奥理论,突出实践技能,在内容上充分体现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知识体系的构建,按照营销工作过程设计课程内容:了解消费者―分析消费者购买过程―分析影响消费者行为的社会因素和营销因素。

五、课程改革思路和对策

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开设此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能有意识地运用消费行为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分析消费行为,并以此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因此,在开设此课程时,应把重点放在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上,让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也获得观察能力、信息获取能力、分析能力以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能根据实际情况应用相关知识,成为高素质的应用型专业技能人才,更好地满足企业的需求和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一)转变教学理念

教学改革的前提是转变教学观念。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由注重教师“传授”向注重学生“能力提升”转变,课程不再是规范性的教学内容和教材,更是“体验课程”。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主要参与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让学生感受到课程不是“死”的,而是动态的。授课时,教师应多鼓励学生回答问题,思考问题,开放思维,发表不同的观点,提高学生的自信。教学的重点不仅仅是专业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在学习中不断提高。教的本质在于引导,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指导者,通过教师的指引不断启发学生不停思考、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不断自我提升的过程。

(二)改变教学模式

作为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营销理论,还应善于接受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与时俱进,更新自身教学观念,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和教学创新。教师在消费者行为分析课程教学中应注重两个问题,一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二是提高学生分析消费者消费行为分析的能力。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消费行为分析的能力,教师可采用项目化教学模式。

假设教学情景:学生为某一企业的营销项目小组成员,教师为该企业的销售顾问。教师与项目小销售组组长签订项目委托协议,各项目小组组长通过人员招聘组建营销团队(每个团队4~5人),在教师的指导下各营销团队分别完成某些任务。以项目(如表1所示)为引导,给学生设定明确的项目目标,例如撰写消费情况调研报告,分析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分析某一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等。在项目确定后,鼓励学生先去自学,通过搜索资料运用相关知识,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通过设定项目,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教会学生自学的方式,不断提高学习的自觉性。此外,在明确的教学目标的指引下,通过做中学,可以让学生学会利用理论知识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能触类旁通,感受到理论课程的意义和价值所在,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未知领域的热情,对后期的学习起到一定的引导和促进作用。

(三)改革课程考核方式

1.改革考核内容和方法。打破以往重理论轻实践、单纯以笔试形式考评学生的作法,将理论知识考核与综合应用能力考核相结合,并能突出技能考核,采用多种形式的考核方式,如设计问卷、撰写调查报告、以某产品为载体分析某一群体的消费行为、案例分析等。调查报告既能体现学生的写作水平,又能反映他们的专业水平。案例分析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可以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思辨、分析应用理论知识的综合能力。某群体消费行为分析可以考核学生利用知识和解决本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

2.采用全过程考核方式。建立起科学的课程考核体系,将过程考核和最终考核有机结合起来,如学生素质表现占20%,平时项目成绩占40%,期末卷面成绩占40%。这样既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也注重学生学习结果,有利于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全过程考核有利于督促学生学习,清楚了解每一个学生在各阶段的学习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化指导,还有利于防止个别学生在期末突击应试,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此次调研分析,任课教师可以在教学内容、教学理念、教学手段、课程考核等方面得到一定的加强,当然在实施的过程中还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如实习实训条件、教学场景限制等一系列问题,这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解决。但是值得肯定的是,只有不断深入企业,了解企业用人需求、岗位要求,不断更新教学内容,转变教学理念,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参考文献】

[1]翟红华.市场营销教学方法改革探析[J].市场周刊,2009(9)

[2]吴松岭.经济类专业课堂教学方法改革探析[J].财富网络,2009(5)

[3]欧阳娟.《物流营销与客户服务》课程内容改革调研报告[J]. 职教与成教,2011(2)

[4]刘芳. 浅议《消费者行为学》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J].商业文化在,2011(6)

[5]张玺,李和国.《养猪生产技术》课程改革调研报告[J]. 职业技术研究,2012(9)

【基金项目】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2011JGA263)

消费者行为学结课论文篇(4)

关键词:消费者行为学;双语教学;案例教学

作者简介:刘秋(1980-),女,黑龙江哈尔滨人,长春师范学院外语学院教师,硕士,研究方向:经贸英语及英语教学;

朱海峰(1979-),男,吉林榆树人,长春师范学院外语学院教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309(2009)11-0079-02

一、双语教学与消费者行为学双语教学

(一)双语教学的基本内涵

根据英国《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的定义,“双语教学”即学校使用第二种或者外语进行教学(The use of a second or foreign language in school for the teaching of content subjects)。换言之,“双语教学”就是将学生的外语或第二语言,通过教学和环境,经过若干阶段的训练,使之能够代替或接近母语的表达水平。在我国,一般是指利用英语进行课程内容的教学(也有韩语+日语、韩语+英语、日语+韩语等情况),比如,使用英语教授管理学和国际贸易等。

双语教学不可等同于英语教学。在双语教学中,英语只是一种教学工具,而非教学内容,教师传授的全部是专业性的课程知识而非英语语法句型等。双语教学又与英语教学紧密相关。首先,双语教学是基于英语教学展开的,但对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有一定要求。只有在学生基本掌握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展开双语教学,以便理解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并和老师进行交流。其次,双语教学可以促进英语学习。在双语课堂上,学生的英语词汇量会有所增加,听课过程亦即练习听力与理解能力的过程,师生之间的交流也是学生练习口语表达能力的过程。学生可以没有负担地学习英语,因为不会为了语法、单词、词组去费心记忆,去应付考试,英语学习在不知不觉中就进行了。

在我国,双语教学的实施进展缓慢,但意义重大。一直以来,我国都缺少外语交流的环境与氛围,大部分学生除了接触几个外教之外,大多接触的中国的外语教师,这对他们将外语学习提高到与第一母语等同的水平难度很大。不过,随着国家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国际间的合作关系也越来越紧密,双语教学能够为国家间的协作提供必要的人力资源,为繁荣中国和世界经济贡献力量。

(二)消费者行为学双语教学的主要目的

双语教学本身的实用目的是培养具有专业素质并熟练掌握第二语言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双语教学对学生第二语言(以英语为例)的水平有一定要求。毕竟学生要使用母语之外的第二语言去理解和掌握并应用所学的专业知识。目前,大专院校一般把双语教学安排在外语学院开展,基本上保证了学生的学习基础。

“消费者行为学”是市场营销专业的一门必修课。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消费者行为产生、发展及变化的规律,掌握消费者行为产生的基础及其影响因素,较为熟练地运用消费者行为分析的各种方法研究消费者行为活动,在实践中能够运用相关理论引导和促使消费者进行科学的购买决策,实施理性的购买行为,更好地为消费者服务。消费者行为学双语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能够用英语充分表现或展示营销学知识,并能以市场营销、销售或广告为职业,在合资或外商独资企业中供职的专业人才。

二、对消费者行为学双语教学的若干思考

双语教学是一种新兴的、非成熟的教学手段,从教材的编写、选定到教学的模式方法,都缺少标准和比较成熟的体系。在此,笔者仅作几点教学感想,愿与广大同仁探讨。

(一)消费者行为学的教学模式与教材选择

目前,各高校比较流行并广泛承认的双语教学模式有三种,即浸入式、过渡式和保持式。浸入式,即使用中文教材,教师完全用外语或主要用外语授课;过渡式,即使用英文教材,教师完全用英语或主要用英语授课;保持式,即使用英文教材,教师用中文授课。不同的教学模式对教材的要求也不一样。在教学中,若只采取单一的教学模式,缺少课程的灵动性,教学效果也不高。因此,针对学生外语能力水平的不同与阶段性变化的特点,可以采用两种甚至三种教学模式进行授课。对于消费者行为学这门营销类专业课,一些专业性较强的理论应部分采用汉语或汉语教科书进行授课,也可以附加一些材料,以便加深学生理解。不过,笔者认为,消费者行为学双语教学的主要教学模式应是第二种模式,以便让学生习惯使用英语去思维、理解、表达专业知识,为学生以后的就业提供便利,也能够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

在教材的选择上,应侧重于影印版教材的选用。影印版教材能够保持原汁原味的表达方式,更能在理论和案例教学中提供最具时代性和前沿性的知识,让学生在学习消费者行为学的同时学习英语,可谓一举两得。目前,大多数高校采用由德尔・I・霍金斯等人编写,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引入的英文版《消费者行为学》。此版教材侧重于消费者透视和网上学习的结合,书中也体现了对伦理和社会问题的综合涵盖,保持了各方面知识的平衡。

(二)消费者行为学的教学方法

无论对英语水平多高的大学生来说,用另外一种语言来理解并达到运用专业性较强的科目,都很困难。因此,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就成为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所在。

第一,从教学手段上发挥多媒体教学与网络教学的优势。双语教学存在学生理解和教师讲授不同步的现象,这使多媒体和网络成为不可或缺的教学辅助手段。一般在每个章节开始前,教师会在网络平台上公布一些将要学习的内容及案例,让学生思考其中的问题,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授课中的多媒体课件能够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图片、声音和影像资料,以帮助学生消化和吸收抽象的理论知识。其中的图表和模型作用很大。教师课下布置的相关讨论、调研作业等也可以通过网络来实现。

第二,从教学方法上将传统讲授法与案例教学法、讨论法、情景模拟法结合起来。其中,案例教学法在授课中占有很重的比例。案例教学法起源于1920年,由美国哈佛商学院倡导,即教学中采用案例方式,这些案例都是来自商业管理的真实情境或事件,透过此种方式,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的能力。案例教学能够综合数据、理论、生活化等特点,对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理解都颇有益处。案例教学法还可以和讨论法相结合,让学生首先根据案例提供的资料,分析运用消费者行为概念,进一步讨论营销计划应该如何制定。还可以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不同方案,既锻炼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又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为他们将来职业中的案例、企划陈述做基础。情景模拟法同样是授课中重要的教学方法。每当讲授完一个知识点或理论,笔者都会布置一个相关的作业,让同学们到生活中找寻案例,无论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然后让他们在课堂上把案例演示出来。很多学生把广告搬上课堂,除了简单地再现情境之外,他们还加入了自己的理解和创新,既复习了知识,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多方面的才艺也得到了展示,学习热情很高。另外,情景模拟法也锻炼了学生更好地掌握消费者行为学的研究方法和学习方法。比如深度访谈法,学生可以模拟被调查者和调查员,进行提问和回答。也有学生进行情景再现,让其他同学进行观察,以提炼所体现的消费者行为学理论。

(三)消费者行为学双语教学的成绩考核

为了灵活考察学生的理论理解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应该摒除传统的期末一张卷决定考试成绩的方式。这种形式过于平面化,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有一定损害。笔者建议采用1+2+2+5的模式。所谓的1、2、5表示的是各个部分占总成绩的百分比。其中,学生的出勤率和听课状态占总成绩的10%;学生课堂中参与讨论和发言的成绩占总成绩的20%;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状况占总成绩的20%;学生的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50%。由于消费者行为学本身就具有实践应用与理论相结合的特点,因此,期末考试中适合采用企业策划案、案例分析报告和知识点口语测试相结合的方式。在学生上交期末作业时,教师可以在学生展示、演讲其策划案后,对相关问题进行提问,给予成绩。这种综合性的评价能够给学生充分的学习空间,也能充分体现课程的性质,锻炼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可谓一举三得。

总之,在消费者行为学的考核系统中,要时刻侧重学生实践能力的测试。在此,实践能力测试包括:观察问题、分析问题与综合解决问题的一般能力;公关沟通能力;专业调研与分析能力;专业写作能力;客户心理分析与咨询基本技能;社会调查;学生讲课;读书报告;专题探讨;学生科研等。

以上是对消费者行为学双语教学中的几点思考,对于教学的具体效果,仅采用了口头调查方式,学生反应较好,但没有形成问卷和数据整理,对此,笔者将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摸索,广泛学习,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责任编辑:郭士琪)

参考文献:

[1] 任长虹.高等学校实施双语教学的现状分析与对策[J].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004,(04).

消费者行为学结课论文篇(5)

关键词:消费心理 教学模式 实践教学

消费心理学是研究个人或组织如何选择、购买、使用、处置与消费有关的事物(包括商品、服务、体验等)以满足一定需求的一门学问。它关注的是人们对于产品或服务等相关信息的心理与行为反应。用通俗的话来说,消费心理学研究的是:人们购买什么、为什么买、什么时候买、在哪里买、买了以后怎么用、用了以后怎么处理等。

消费心理学是营销学的重要基础。要做好营销,最基础的是了解消费者的行为,理想的营销是应达到一种境界――那就是成功地预测消费者的行踪,并走在他们的前面。消费心理学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也是当今社会最为实用的一门学问,我们社会中的每个人都是消费者,可以说市场细分的极限是每一个消费者都构成一个细分市场,学生普遍对该课程很感兴趣,正因为如此,如何才能达到理想中的教学效果,如何设计此课程的实践教学模式,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实践证明,实践教学模式是效果比较理想的一种模式,主要思想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指导、帮助之下,学生可亲身体验并实践,在做中学习,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既有乐趣又记忆深刻。

下面从两个角度来探讨消费心理学实践教学模式,一方面从消费心理学课堂设计出发,探讨理想中的课堂实践模式;另一方面从组织学生参加课外实践出发,探讨最佳的社会实践模式,将理论知识转变为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扩展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见识。

一、构建新型课堂实践模式

课堂教学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上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为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最大限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不断探索,针对消费心理学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是最有效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是把教室场景化,根据相关的理论知识设计相应的消费场景,采取老师和学生互动的模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除了尽到“编导”的职能外,也应该以普通“演员”的身份进入角色,从而激活课堂的民主气氛,让学生真正发散思维,提出创造性意见,教师要及时给以鼓励和表扬,提倡学生“另辟溪径”,从而真正实现注重个性,塑造学生健康向上的善于探索和创新的人格。

1.模拟市场的方法

同学们可以把一些小件商品、服务带入课堂、说明价格、属性、特点等,采取模拟的买卖模式来进行实践。例如:某同学将一些化妆品带入课堂,大家就可以用这些道具开个模拟化装品店来营业,部分当作消费者,部分同学当作销售商,一对多的进行模拟。在这种买卖实践过程中,同学们可以更充分的了解到消费者的心理,而销售者也可以试着体会出怎么做才能抓住消费者的心理,通过观察消费者的行为,销售者可以学会观察他的动作,眼神各个方面的动向,在适当的时候劝其购买。通过这样的模式,使得大家对消费行为有更为深刻的理解。

2.自主式教学的方法

学生应该是永远的学习的主人。教育人本论的基本思想强调的就是尊重、关心、理解、信任每一个学生,它的目标是:发现学生的价值、发挥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自主式教学的方法是唤醒每一个学生的自主精神,让每一个学生都做到学会学习、学会活动、学会管理、学会自主生存和发展。

该方法的主要过程是,在下一节课前的适当时间内,由老师告诉学生将要学习的内容,并以问题的形式将其编制为分层次提纲,在这里老师相当于设置一些“谜语”,由学生来猜;学生亦可根据自己的学习实际,设计提纲。让学生根据《提纲》,结合课本内容,通过查阅书刊、网上查询、请教专家等渠道去广泛搜集相关知识,积累更多的“第一手资料”,做到“有案可稽”。上课时,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围绕有关知识,学生根据预习情况自主提问若干问题,讨论解决。讨论并解决问题是自主式教学模式的主要环节,该环节的成败取决于教师的点拨,学生的课前准备和课堂思维能力。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结合教材内容,把“谜”底揭给学生――形成一个正确的知识结论。同时,在归纳总结过程中要注重提炼、升华,尤其是体现自主学习设计的艺术性,该过程可以如下图所示。

3.小组展示

理想中的消费者行为学的课堂模式应该是老师不在是课堂的主角,而是把更多的机会交给同学们。比如老师先准备一个或几个案例,将同学们分成若干组,让他们统一做一个或挑选自己感兴趣的案例来表演,最后要比哪个组做得最好,更有创意;如果是做不同的案例,就要看选同样案例的小组谁做得更出色了。所有的过程都由同学们来做,从主持到表演,到评选打分,老师只是起到指导的作用,来帮助同学们更好的完成任务。

比如,在课堂上,各小组可以展示自己收集的经典广告,或者每个同学都表演一个自己印象深刻的广告,从消费者心理学角度对成功的广告进行分析,一个成功的广告是从消费者心理的那些缺口入手,取得成功。然后谈谈为什么选择这个广告,这个广告的什么特点吸引了同学。这样,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加深同学对课堂内容的了解,记忆犹新。老师可以根据每个小组的表现情况来加以点评和指导,可以是每组依次点评,也可以多个组集中点评,到最后还可以把知识点串起来总结一下,这样更利与同学们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使同学们在快乐中学到了知识。

二、组织有效社会实践模式

社会是一个大舞台,组织同学到社会上进行社会实践,由同学们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进行思考。社会是多彩的、复杂的,会有形形的人,每个人由于他们的社会背景不同,他们的购买行为也会有很大不同。通过在社会实践期间对很多消费者的行为,言谈进行观察,可以让我们学生接近社会,了解社会,才能更深刻的看待一些问题,才能更深刻的了解到消费者的行为是由哪些因素影响和支配的。还可以针对一些消费群体和消费心理,让同学们在一起制作一些问卷调查内容。制作问卷调查的过程,同学们就会对消费者心里所想的东西,考虑的比较全面、现实。具体方式有以下几种:

1.课程观摩与实习基地

通过建立校外观摩与实习基地,建立与部分企业的长期联系,作为校外实地教学、现场观摩的场所和实习基地。学生每年都可以利用这些实习基地提供的大量实习岗位,进行课外学习与观摩。同时教师向企业提供智力支持,学生帮企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解决企业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企业从中获得一定的社会荣誉与人才储备。

2.项目教学实践活动

该方法是以项目教学法的实施为主线,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实战机会。可根据学生兴趣,成立消费心理学沙龙,适时适地开展营销研讨活动。并按个人兴趣设立小组,如消费者行为调研小组、终端购物策划小组、消费心理分析小组、广告策划小组等。结合不同的课题和项目背景,让学生广泛调研,深入研究每个课题,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不同的角度来丰富学生的知识,开拓视野,培养应用能力。老师可以根据课题或者项目的进展情况来进行分阶段的指导和调控,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沟通,对学习和实践问题进行研究和指导。该方式帮助学生提升了创新能力,培养了学习的兴趣,激发了学习热情。由教师满堂灌转变为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由被动听课变为主动探究理论概念。

3.运用互联网资源开展教学活动

基于学校良好的网络平台技术和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条件,一方面,专业教师积极开展“基于网络资源的课程教学改革”,开发课程网站与网络资源库,如创建消费心理学研究中心网站;另一方面,通过向学生推荐大量相关网站资源,引导和帮助学生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互联网作为一种全球化的资源,为自学能力强的学生提供了方便的教学条件,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开辟了广阔的学习空间,增强了学生在开放环境下的自觉学习与兴趣学习。通过这种活动,培养学生根据网络资源的研究性学习能力、互助能力和协作能力。

4.开辟丰富的第二课堂

在消费心理学的教学中全面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并从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教学过程设计和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等三方面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保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落到实处,使我们培养的学生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很强的实践精神和实际操作能力。老师积极指导学生第二课堂特色活动。第二课堂的内容和形式可以多样,比如可组织“消费模拟交易会”和“营销调研大赛”,开办“学术交流”系列活动,将企业家和知名学者请到学校,为学生提供鲜活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积极关注中国企业消费心理实践,丰富实践性教学环境,邀请国内外知名企业家进行演讲;邀请企业界人士就本企业消费心理决定营销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当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邀请国内外相关学者举行专题讲座和学术前沿报告;让学生了解认识中国企业消费心理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扩展视野,博采众长。

三、结语

今后,我们将不断探索消费心理学实践教学模式的最佳效果,以及与现代网络教学的最佳结合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参与性,让学生能在多种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最终把学习内容转化为自己的知识,使消费心理学课程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发挥本课程在提高学生基本理论知识与创新能力、实操能力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余禾.消费者行为学[M].四川: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2).

[2]纪宝成.市场营销学教程(第四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3]朱华,吕慧.市场营销案例精选精析[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消费者行为学结课论文篇(6)

一、课程教学大纲的制定

课程教学离不开大纲,它是教与学的出发点,是教学活动开展的指南。大纲适用与否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笔者先对本课程的相关国内外教材总结,然后结合本专业实际,拟订真正能把心理学相关理论和方法与消费行为结合的教学大纲。

1.总结国内本课程教材存在的问题并借鉴国外教材

首先,教材框架不完善、不科学,这就使得学生很难根据教材本身从宏观上形成自己的理论知识体系。其次,教材内容陈旧、过时,一些前沿性的相关理论成果和方法没有补充进来。再次,教材的编者大多从事市场营销方向的教学和研究却很少具有心理学背景,这在客观上也造成了教材体系的混乱。最后,教材内容不丰富,理论联系实际不够,这大大限制了学生主动思考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鉴于此,笔者从本国本专业实际出发并主要参考国外心理学研究者编写的教材,制定了体系相对科学、内容相对丰富、视角相对独特(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思路,重点在微观曾面探讨消费者心理与行为规律)的教学大纲和对应的教案。

2.制订适应应用心理学专业的消费心理学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即第1章绪论讲述消费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第二部分为个体心理的相关理论及其在广告营销中的应用。具体包括第2章消费者的感知觉、第3章消费者的学习和记忆、第4章消费者的决策、第5章消费者的动机与情绪、第6章消费者的态度和第7章消费者的个性。第三部分是组织消费行为,包括第8章组织购买决策和第9章组织购买的影响因素。第四部分论述环境因素对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影响,包括第10章文化与消费行为、第11章社会与消费行为、第12章情境与消费行为。第五部分是市场应用,包括第13章市场细分、第14章品牌及其培育、第16章企业形象及其设计。

二、探索适合应用心理学专业的本课程教学方法。

1.演示法

演示法是指教师通过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手段配合讲授,使学生在直观感受中把理论原理与生动的实例紧密结合。这种教法直观、灵活、简单、实用的特点,激发了学生兴趣,使学生对知识有具体感性的认识。

2.案例法

案例是为适应教学目标需要,围绕一个或几个问题,在对企业和有关部门进行实际调查之后所作的客观书面描述。它可以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来说,采取了首先讲授相关理论知识,接着引出与之对应的国内外企业营销案例,再引导学生进行实例讨论,最后对案例总结点评的四步法。

3.Seminar

Seminar译为讨论法,是指教师通过定期会见学生并讨论他们的报告或研究成果来指导其学习。由于时间和精力限制,笔者在这里借鉴并适当修改了这一方法,通过让一小组学生阅读某一主题的研究报告,与他们讨论前人研究报告所探讨的问题和前人如何解决此问题以及研究中存在的不足进而学生提出自己的建议。这一方法重在训练学生的研究问题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4.科研训练法

科研训练法,即让学生从查阅文献或从实际生活出发——提出问题——设计研究方案——解决问题——撰写小论文这一步骤进行科研能力的训练。通过这些训练,可大大提高教学质量并检验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同时有效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为培养具有一定科学素养和开拓创新能力的新型心理学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本课程教学的进一步思考和总结

结合教学效果,本课程的教学按照以上思路基本达到培养面向应用型的心理学人才目的。然而,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一些棘手的问题。如,演示法需搜集的图片、视频和音频资料要求更加形象地说明相关的理论和原理。案例法在实施过程中需学生积极地参与防止冷场,同时又要防止讨论过于激烈而无法控制局面。科研训练法需要把握研究计划指定的方向。

总之,笔者根据教学目标,提出了相对适合心理学专业的《消费心理学》教学大纲和方法,通过不断完善教学大纲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相信一定会探索出适合应用心理学专业要求的具有实践价值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Schiffman, L.G., Kanuk, L. L. Consumer Behavior [M].Pearson Prentice Hall, 2004

[2]王策三:教学论稿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3]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张宝臣等:课堂教学艺术[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4

[5]梁祖晨 王 耀:管理案例教学法对推动高校教改的积极意义 [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24(5),103~104

[6]冷余生:从讲授为主到自学为主——论我国大学教学方法的历史性变革[J].高等教育研究,1996,17(2),59~65

[7]郑金州:案例教学指南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8]马启民:seminar教学范式的结构、功能、特征及其对中国大学文科教学的启示 [J].比较教育研究, 2003,21 (2),20~23

消费者行为学结课论文篇(7)

摘要:本文通过对过程教学的分析,得出过程教学是系统教学、互动教学及重过程表现的教学结论。系统教学体现出全面性、逻辑性和本质性的特征;互动教学体现出灵活性、联想性和实效性特征;重过程表现教学体现出重平时表现和角色性特征。

关键词 :消费者行为 过程教学 系统教学

因为每个人都是消费者,所以《消费者行为学》的过程教学更显得顺理成章和具有现实的意义。学生既可以站在企业角度谈如何进行营销,也可以站在自己角度谈消费心理。老师在教学中只要方法得当,就可以轻松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积极参与到课程教学中来。

《消费者行为学》的过程教学应该包括以下几个基本要素。

一、过程教学是系统教学

过程教学首先是让学生把握有关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系统理论。系统性表现出全面性、逻辑性和本质性等特征。

1.对消费者心理及行为认知的全面性分析

人与人之间形各异,色不同。人都能识别形各异,但往往不能识别色不同。看到形各异只是看到了人的表象,而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距不是在于形,而是在于色,不在于外观,而在于内心,不在于物质,而在于精神。这里的色代表了人的内心和精神,代表的就是人心。

构成人心的色包括了本色(本性)和染色(环境)两大部分,本色是与生俱来的天性,而与生俱来的天性也是各不相同的;染色是由人所处的环境造成,包括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人心经过耳闻目染,或直接影响或潜移默化,造就了人心中被染色的那部分。被本色与染色共同作用的人心千差万别,最终决定了人生的结果。

2.对消费者心理及行为认知的逻辑性分析

知人心就是要知心路、知个性、知社会。知心路就是知道人的心理过程(心路历程),心路包括了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但人的心路是不一样的,因为人都有自己的个性,所以知心路就要知个性,而知个性最终要落实到心路中去。个性即人格,由气质、性格、能力三个要素构成。个性既包括了先天的因素(本性),也包括了后天的因素,后天的因素被称之为社会化过程,所以知个性就一定要知社会。人的社会化主要包括了文化、角色、家庭、阶层和人际关系等因素的影响,其中文化是社会化的核心,而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以上对人心的认知逻辑清晰,学生们能很容易就把认知人心的基本要素掌握,从而更理解性地把相关的知识和原理记住。

3.对消费者心理及行为认知的本质性分析

人一上百,形形色色,但万变不离其宗,只要能把握人性的本质,就能洞察人性,参透人心。万象皆有根本,所以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能大道至简,把看似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就本质而言,万象皆是化象和空相,万象的根本就是普遍化的本质,而不同的万象也有其不同的特殊性,正所谓世界及人都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结合。

常言道“人心难测”,其实人心也是可测的,关键是怎么去真正的认知人心。笔者根据多年对心理学的研究、实践及感悟,对认知人心总结了9个基本结论,这9个结论一脉相承,贯穿于教科书的各章节中,既可以是识别人心的基本心理学总结,也可以落实到分析消费者心理及行为中去。

9个基本结论是:形形色色识人心路;认知是心路的起因;情绪是心路的体验;意志是心路的结果;个性定命运;社会化人心;人心即文化;人文显和谐;得心才应手。

通过以上内容的系统学习,可以帮助学生们全面、深入地认识消费者的心理与行为,为今后从事企业的经营与销售活动提供可靠的心理依据。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企业一定要把消费者(顾客)放在一切活动的中心和出发点上,将心比心,换位思考,才可能达成目标。

二、过程教学是互动学习

1.互动教学的灵活性

教师上课举证各行各业的案例来讲述概念、原理及其运用,举一反三,反映出消费者行为学的灵活性及讲课的灵活性,这样的讲课生动活泼,不枯燥。这门课不是死记硬背、按部就班的一门课,而是一门非常体现灵活性的课程。

消费者的心理千差万别,面对不同的市场、不同的产品、不同的消费者,营销的策略也会各有差异。

2.互动教学的联想性

教师授课要善于联想,由此及彼,触类旁通。学生上课也应善于联想,当然这是教师引导的结果,消费者行为学的上课应让学生有更多的参与机会。

第一,教师上课应要求学生随着教师的不断联想而进行联想,这样就会不断扩展他们的思维,使他们触类旁通,思维灵活;第二,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应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看法,对教师所讲的案例提出自己的处理意见和不同看法。这样就会使课堂气氛热烈,产生互动效应。第三,因为每一个人都是消费者,所以每位同学都可以就消费心理及行为谈自己的看法,让学生感受到这门课程就在他们身边,既实用又丰富多彩。

3.互动教学的实效性

互动教学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开拓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们能真正地应用消费者行为学原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发生的一些问题,从而体现出消费者行为学很强的实效性。

互动教学有效地解决教师上课内容枯燥、呆板与学生听课乏味、难受这一双输模式,容易形成教师上课的生动性与灵活性,也容易形成学生听课的趣味性和广阔性,从而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

三、过程教学是重过程表现的学习

过程教学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对课程进行理解和应用,所以重在学生每次上课的听课效果和实际表现。

1.重过程表现就是重平时表现

过程教学重视学生平时课堂上的表现,通过老师更多的提问来引导学生能不断地回答问题,在回答问题中让学生更加集中注意力。因为重视平时表现,学生也会在平时更加关注这门课的相关信息,以便在课堂上能应付老师的提问。

过程教学较之只注重最后考试结果的教学是一个很大的进步。现在不少教学不是去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理解力、应用力和创造力,更多的只是让学生按照上课内容到学期结束时去死记硬背,从小学、中学到大学都可以看到应试教育的深深印记,学生们的学习也因此形成惯性,去死记硬背,去找标准答案,一切按教师所说的或书本上的标准答案来回答问题,来考试。学生不注重学习过程中的理解和应用,这对他们今后的工作会带来极大的不利影响。没有理解力和创造力的学生只会循规蹈矩,没有活力,是不会受到社会和企业欢迎的。

2.重过程表现就是重平时记录

让学生勇于在过程教学中发表意见和讨论,并做好每一次的记录,作为学生学习这门课的平时成绩,并且平时的成绩记录在学生最后的总成绩中的比例要超过50%,这就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加注重了平时的训练和成绩。

重平时记录就要求教师自己也要在过程教学中最大限度地让每位同学都积极参与到过程教学中来,而不是只关注少数的同学,或者只让少数的学生来发表意见。

3.重过程表现就是重角色体验

消费者行为学的上课过程应多让学生们亲自去充当某种消费者角色,进行角色表现教学,这样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训练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每一个学生都是消费者,在相同角色方面体现出学生角色和年龄角色,在不同角色方面体现出性别角色、家庭角色等。综合起一个人身上不同的角色就可以反映出学生的不同性格及不同的消费理念。

综上所述,消费者行为学的原理是获得认知能力和创造力的有效途径。营销就是心理战,做好营销就一定要懂得消费者心理。系统、实用的消费者行为原理讲解,引发积极联想的互动教学方式,注重理解过程的教学要求,是讲授消费者行为学课程的良好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激发起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真正理解消费者行为学的重要性,理解沃尔玛创始人山姆·沃尔顿说过的一句话“唯一能解雇我们所有人的是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