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煤矿建设工程论文

煤矿建设工程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29 09:23:03

煤矿建设工程论文

煤矿建设工程论文篇(1)

在“十一五”末期,煤炭企业结构调整、整顿、关闭工作力度不断提升,煤矿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也越来越大。煤矿工程质量只有进一步增强安全监督管理的预见性和前瞻性,规范矿山建设项目设施条件和建筑工程质量的安全监督管理,同时还要落实国务院对煤矿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要求等,充分发挥监督管理机构的有效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为煤矿建设工程质量提供有力措施,才能从源头上预防和降低煤矿建设安全生产事故。可是,因为现在我国的煤矿资源开采和矿井事故时有发生,所以,煤矿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受到我国领导和工作人员的高度关注。大家都知道,煤矿开采的地理位置等因素,导致煤矿施工存在的潜在问题非常大,例如深度达、难度强、建设直径大等热点,所以,煤矿工程施工的过程中,煤矿工程的工程量非常大,所以,就出现了施工面积大的现象,煤矿建设工程的施工量大,那么只有施工人员相互配合作业才可以,但是因为煤炭工程施工面积大,施工人员很难配合默契,这就给煤矿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所以,我们只有规范煤矿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才能防止事故的发生,才能保证施工不被打断。因此,对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进行不断的创新,对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提升煤炭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煤炭企业只有建立专业化、市场化的工程质量全过程控制体系,提升煤矿企业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机制。

二、建立煤矿工程质量全过程控制体系

2.1煤矿工程质量事前控制

(1)以人为本,加强煤矿建设工程施工队伍和施工人员的质量。煤矿建设工程施工人员素质与工程直接挂钩。因此,对建设工程施工人员进行严格的控制。现在,我国煤矿建设工程施工外包队员基本是农民工,施工技术高低不平,安全质量意识存在欠缺。这不仅给煤矿建设工程安全管理和质量控制工作带来挑战,尤其是外包施工单位管理的挑战。

(2)严格控制施工材料质量。煤矿工程建设的材料是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施工单位根据施工图纸的要求,编制工程材料需求计划,上报主管部门审批,供应部门根据要求进行材料的采购。加工制造部门应该根据要求严格施工,技术部门对材料进行严格的校验,不合格的材料坚决不能进入施工现场。

(3)对施工方案、方法和工艺进行质量控制。施工单位必须要按照质量标准、技术和合同编制规范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作业质量计划以及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4)对工程测量放线进行质量控制。巷道施工测量放线是煤矿工程建设的第一步。施工测量的质量与综合质量密切相关,同时制约着施工相关工程的质量。

(5)控制施工环境和条件准备工作。煤矿施工时在井下进行施工,为了保证施工的正常进行和质量,要对施工作业辅助技术环境、质量管理环境以及自然环境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主要控制施工现场水、电、安全防护措施和职工单位的质量管理、季节性和地质条件变化。

2.2事中控制

(1)监控煤矿施工承包单位的质量管理工作:严格控制施工承包单位工程质量自检系统的监控;监督和帮助施工承包单位完善施工质量控制,将影响工序质量的因素归入质量管理中,督促施工承包单位设立质量控制点,进行质量控制。

(2)施工过程质量跟踪控制:对施工的各个环节进行跟踪检查,监督施工单位的质量活动,如出现材料质量不合格以及施工工艺和操作以及施工人员严重不符合规定时,应交予施工单位解决;控制工序间交换检查。煤矿建设工程关键工序完成后,必须进行检查验收。施工单位自检合格提请检验,检验合格后才能进行下一道施工;建立煤矿工程质量跟踪档案。跟踪档案就是施工质量记录,它包括各分部、各分项工程。在承包单位进行工程队向施工期间应该建立活动记录,包括质检人员的质量建议和批复。对工程在料加工质量跟踪档案和设备安装记录单等等。

(3)煤矿建设工程质量检查与验收。施工单位应对各个工序的产品进行自检,检验各个后提交报告。质量检验人员应该按照国家规定进行校对,在煤矿工程的关键施工,应组织相关单位进行复检,统一检查和验收工作。

(4)煤矿工程事故处理。煤矿工程质量事故处理就是对工程中存在的质量隐患和安全隐患进行排除,让工程产品达到使用的前提,一般煤矿工程质量事故处理应必备以下资料:施工图、质量记录、工程事故调查报告单。

2.3煤矿建设工程质量事后控制

(1)工程竣工验收工作。工程完结后才会进行竣工验收。工程施工单位工程完成后应该先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再提交竣工验收。最后组织相关单位对找图纸设计进行验收工作。并对煤矿建设工程项目质量进行评定。

(2)文件建档。组织审核竣工图以及施工技术资料,最后整理工程技术文件资料进行建档工作。

三、结语

煤矿建设工程论文篇(2)

一、煤矿特点分析

煤矿行业是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行业,同时也是一个特殊行业,具有高危性、艰苦性、复杂性、作业粗糙的特点,在煤矿生产过程中经常发生安全事故威胁煤矿工人的生命安全。煤矿工人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具有单一性、贫困性和不稳定性的特点,不仅日常工作量大,很多工人的人身安全时刻受到威胁。大多数煤矿工人的文化水平较低,不具有煤矿开采安全意识,也无法适应现代工业大生产的要求,在实际生产中经常出现违规操作的现象,给自身安全和企业生产效益带来了不利影响。煤矿企业应正视煤矿行业的特?c,时刻加强煤矿宣传教育工作,提高煤矿工人的安全意识与专业技能,确保煤矿生产的安全性。

二、煤矿企业宣传教育工作的具体内容

(一)加强政策宣传

宣传教育工作是向员工灌输企业精神、安全意识的重要手段,可以使煤矿工人时刻谨记安全生产,不忘努力奋斗。煤矿企业开展宣传教育工作时需要了解国家的相关政策,在不同时期宣传不同主题的安全教育内容。煤矿企业应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手段对员工进行宣传教育,同时还应根据员工工作岗位的不同进行不同种类的安全宣传教育工作。除了利用电视网络等现代手段,还可以通过召开讨论会、培训班等形式向煤矿员工传达相关方针政策,帮助员工深刻理解国家的政策内容。

(二)加强正面宣传

煤矿企业进行宣传教育工作时应讲究方法、分清主次,将正面宣传和反面宣传相结合的同时以正面宣传为主。煤矿企业首先要尽量宣传本企业的正面形象,为企业员工营造一个安全生产、竞争上岗、努力和谐的企业氛围,促使煤矿工人在工作中积极生产,提高煤矿开采过程的效率与安全。其次,煤矿企业的宣传部门应发挥应有的作用,加大宣传教育力度,通过制作有关安全生产的视频、宣传片等让煤矿工人深刻认识到安全生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煤矿企业进行宣传工作时要遵循长期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工作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进而促进企业安全健康发展。

(三)加强员工技能培训

员工的技能培训也是宣传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任务,对煤矿开采过程的安全性与效率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煤矿企业应根据员工岗位的不同开展一些适合员工发展的业务知识培训工作,以此提高煤矿工人的专业技能,进而提高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技能培训可以最大程度的激发工作人员的热情,煤矿企业开展技能培训时还可以举办一些专业技能比拼活动,让员工在良性竞争中督促自身提高综合能力,为煤矿企业的长久发展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

(四)加强职工的道德素养

煤矿企业的工作人员是保证生产过程安全高效的关键因素,对企业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煤矿企业在加强员工专业技能培训时还应提高对员工道德素养的重视。煤矿员工的道德素养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发展速度,因此煤矿企业应加强对工作人员道德素质的培养和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道德素质水平,让工作人员建立与企业共同发展的意识。煤矿企业应大力宣传企业文化,树立“大家庭”的概念,以此提高员工的道德素养。

(五)建立完善的奖罚制度

煤矿企业宣传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还需要建立完善的奖罚制度,确保煤炭开采过程的安全性与可靠性。煤矿企业的管理人员应将宣传教育工作纳入工作日程,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约束煤矿工人的操作行为,对宣传工作完成出色的予以适当奖励,不重视或不能及时高效完成任务的员工予以适当处罚,以此提高煤矿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确保宣传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做好煤矿宣传工作的注意事项

(一)树立科学安全发展的理念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政策,也是指导煤矿企业开展宣传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煤矿企业应树立科学安全发展的理念,将安全生产作为煤矿企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煤矿企业的管理人员应深入学习国家相关政策提及的安全生产内容,进一步认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进而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的开展力度。煤矿企业应树立科学安全发展的理念,用科学理论指导煤炭开采作业,将宣传教育工作落到实处,真正做到煤矿的安全生产,确保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建立宣传安全生产理论和政策措施体系

煤矿企业建立科学完善的宣传安全生产理论和政策措施体系,可以确保与煤矿安全生产的各项政策能够高效落实,对煤矿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煤矿企业需要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加大安全事故危害的宣传力度,让煤矿工人在保证生产效率的基础上杜绝安全隐患、防止煤矿事故的出现。煤矿企业应将安全生产理论作为指导本企业煤炭开采的重要理论,为企业的生产发展保驾护航。煤矿企业完善安全生产政策措施体系时要注意12项治本之策的宣传,全面加强和改进煤炭开采工作。

(三)加强煤矿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

煤矿企业的安全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的安全生产意识和员工的思想认识,对企业的长久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煤矿企业只有做好安全文化建设才能获得持久的发展动力。煤矿企业进行安全文化建设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是宣传安全法律和安全知识,增强员工的法律、安全意识。其二是加强安全生产的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其三是加大投入力度,积极开展各项宣传教育活动,促进高水平、先进的安全管理办法的运用与推广,进而促进企业文化的建设。其四是进行强制性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煤矿员工的操作技能,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性与高效性。

(四)保证宣传教育工作持续且与时俱进

煤矿企业的宣传教育是一项长期工作,短期内可能无法及时得到回报,但却对煤矿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因此煤矿企业要确保宣传教育工作的持续进行,坚持不放弃的原则,更好地发挥安全文化的作用。煤矿企业开展宣传教育工作时还应保证与时俱进,根据企业发展现状和相关政策向员工传达安全生产的要求,从而保证宣传教育工作及时有效。另外,与时俱进的宣传教育工作还可以有效应对煤炭开采中的突发状况,为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提供有力保障。

煤矿建设工程论文篇(3)

【关键词】 安全力 本质安全 影响因素 DEMATEL

一、煤矿本质安全及“安全力”的定义

煤矿的本质安全化是将本质安全的内涵经过扩展而得到的,它已不是单纯的指设备构造的本质安全设计,而是指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煤矿具有一定的安全可靠性,具有完善的预防和保护功能,具有良好的安全文化和安全风气,以及科学的安全管理体制,从而使事故、灾害降低到规定的目标或可以接受的程度。

借助物理学中力的含义,本文引入了“安全力”的概念。“安全力”理论的基石是“事故三因素”理论。三因素理论认为:事故发生的原因不尽相同,但每一特定事故的发生取决于一些“本质”的要素,即人、物和环境。“安全力”理论对此进行了扩展:人的因素除了包括一般员工外,还应包括各级管理者,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和决策能力的高低对提高煤矿安全管理具有重要影响;机具的因素应扩大到物的范畴,一切影响安全的“物的因素”都应加以控制。在实际工作中,应全面考虑三方面的因素,遵循“木桶”理论,“三管齐下抓管理,方方面面都要硬”,保证安全管理的持续创新。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本质安全和“安全力”都强调找出影响安全的本质因素抓管理,发掘导致事故的深层原因找出路,建立煤炭企业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因此两者的出发点和目标是统一的。鉴于此,本文基于“安全力”的视角,分析了煤矿本质安全的影响因素,为建立煤矿安全的长效机制提供参考和建议。

二、基于“安全力”的煤矿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1、基于“安全力”的煤矿安全影响因素指标体系

(1)人控力。包括理论知识学习力:员工持续学习安全知识的能力;安全行为自治力:员工对安全生产行为的自我控制能力;责任分解落实力:将安全责任分解、具体到每一个员工的落实情况;安全承诺兑现力:煤矿员工对自己自愿遵章作业、按章操作等做出承诺的可信程度;绩效考核推动力:与员工绩效考核有关的安全奖惩制度和措施对员工安全行为的影响力;三违教育感化力:对“三违”人员通过各种方式实施帮助和教育,从而达到感化他们,减少“三违”人数,减少“三违”发生次数目的的实现程度;防灾抗灾反应力:煤矿员工预防灾害、抵抗灾害的能力和熟练程度。

(2)物控力。包括质量标准保障力:主要指质量标准化建设保障工程质量的程度,包括安全质量标准化、产品标准化、工作标准化和服务质量标准化等;设备管理规范力:矿井安全设备、设施的规范化管理程度;隐患排查防控力:及时发现和消除各类隐患,形成科学规范、层层落实、逐级排查、快速整治的隐患排查治理闭合管理机制;薄弱环节监控力:对煤矿生产过程中薄弱环节的监控能力;安全设施保障力:煤矿企业安全设施、设备对安全生产的保障程度;科技兴安带动力:通过实施科技兴安战略,增强矿井抗灾能力的程度;安全信息共享力:通过先进的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安全生产信息畅通,形成上下沟通、反应迅速的网络。

(3)环控力。包括安全思想渗透力:通过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文化教育等各种方式,使广大煤矿员工(包括非生产人员、生产人员及其家属等)真正树立安全第一、关爱生命的意识;安全管理决策力:煤矿高层管理者领导煤矿员工正确处理与安全生产相关事宜、保障安全生产顺利进行的能力与水平;安全措施贯彻力:煤矿安全管理者参与、落实和执行各项安全管理措施的程度;基础管理固本力:“三基”管理对安全管理基础稳固的保障作用;公共环境监督力:各种有关安全的法律制度、规则规范对安全生产行为的监督作用;安全文化感染力:安全文化氛围营造情况;生活环境和谐力:通过人性化管理理念,尊重和满足煤矿员工的个性化需求,激发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程度。

根据上述分析,本文构建了基于“安全力”的煤矿安全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2、煤矿安全影响因素的DEMATEL分析

(1)煤矿安全影响因素间的直接影响矩阵。本文采用Delphi法确定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此次调查遴选的调查组成员由高校安全工程及安全管理专家、国有大型煤矿安全矿长、省级煤矿安监部门工程师等组成,共发出问卷50份,回收有效问卷46份,专家积极系数为92.00%。

通过汇总调查问卷,分析相关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直接影响矩阵X(略)。

(2)煤矿安全影响因素间的综合影响矩阵。根据直接影响矩阵数据,使用Matlab软件计算得出煤矿安全影响因素间的综合影响矩阵,如表2所示。

3、结果分析及建议

从表2可以看出,原因度大于0的影响因素(即原因因素)有:F1,F2,F5,F10,F11,F12,F13,F15,F16,F20和F21。其中,安全行为自治力、安全设施支持力和理论知识学习力位居前三位,对其他要素的影响程度最大。原因度小于0的影响因素(即结果因素)有:F3,F4,F6,F7,F8,F9,F14,F17,F18和F19。其中,防灾抗灾反应力、质量标准保障力和基础管理固本力位居后三位,受其他因素影响的程度最大。通过中心度可以看出,安全措施贯彻力、责任分解落实力是最核心的两个因素。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1)抓住最根本的因素:安全行为自治力。煤矿安全管理水平决不仅取决于严密的制度管理,而且还取决于全体员工的参与意识和自主管理水平。实施自主管理,以员工个体人生价值的实现和整体素质的提高为基础,以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及管理素质为目标,使安全管理的中心从依赖制度管理向遵从安全主体管理转移,达到员工自我约束、自我学习、自我创新、自我超越的目的。

(2)突出最直接的因素:防灾抗灾反应力。通过演习等事前手段使煤矿员工熟悉各种常见灾害的发生规律,以掌握抗灾、救灾手段和措施,提高煤矿员工的防灾抗灾应变力。

(3)控制最核心的因素:安全措施贯彻力。煤炭企业安全管理的重心在基层区队,重点是井下现场,关键是基层管理干部,只有牢牢抓住基层不放松,紧盯工作现场,充分发挥各级管理干部尤其是基层干部在安全管理工作中的作用,才能从根本上堵塞安全管理的漏洞,保证安全措施的执行力和落实力。

三、结语

本文在煤矿安全事故致因理论的基础上,从“安全力”视角分析了煤矿本质安全的影响因素,并运用DEMATEL方法对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最后得出影响煤矿安全事故的关键因素,为煤矿本质安全化进程提供参考和依据,有助于建立煤矿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提高煤炭企业安全管理的水平。

(注:基金项目:山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资助项目(2012RK

B01383)。)

【参考文献】

[1] 刘海滨、李光荣、黄辉:煤矿本质安全特征及管理方法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7,17(4).

[2] 欧晓英、杨胜强、孙仁科、孙正恩、王义江:煤矿本质安全化管理体系建立及其应用的探讨[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7,17(1).

[3] 袁清和、侯艳辉、郝敏:基于“安全力工程”的煤炭企业本质安全化探索[J].软科学,2007,21(4).

煤矿建设工程论文篇(4)

关键词:煤矿基建企业;转型发展;思考;探究

中图分类号:F626.11 文献标识码:A

1煤矿基建企业转型发展是必由之路

1.1煤矿基建企业转型发展是实现科学发展的重大举措

煤矿基建企业事故频发,在这里谈煤矿基建企业实施战略调整,绝不是为了避免安全问题和以牺牲煤矿基建企业的利益来保整个煤炭行业的安全,更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为了煤矿基建企业的健康、持续和长远发展。

1.2煤矿基建企业转型发展是解决安全发展问题的治本之策

2010年7月19日,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要求以煤矿等八个行业(领域)为重点,全面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近年来,矿建企业不顾自身实力,盲目铺摊子,承揽了许多高风险的煤矿二、三期工程,并且违规进行转包、分包,队伍素质极低,管控力量不足,加之市场不规范,业主要求不合理,所以事故的发生有其必然性。煤矿基建企业要想解决自身问题,就必须根据自己的实力调整内部结构,提高管控能力,进行战略转型。

1.3煤矿基建企业转型发展是实现健康发展的重大机遇。

矿建企业安全风险大,技术含量低,作业环境苦,盈利能力差,职工收入不高,处于弱势地位,为了养活队伍,长期在恶性竞争中挣扎。近年来,矿建企业的施工环境越来越恶劣,施工条件越来越困难,业主要求越来越苛刻,提供的水文地质资料越来越粗略。煤矿基建企业的转型发展符合国家关于中央企业"有所为有所不为"、"从一般竞争性行业退出"的总体要求。实施矿建企业战略调整,将现有资源向技术密集行业、向重点发展的主业集中,有利于提高煤炭行业的资源配置效率,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2煤矿基建企业转型发展面临的问题

煤矿基建企业由煤矿基本建设转向煤炭生产运营,既要逐步缩小直到最后放弃以立井建设为主业的长项工作,还要继续坚持和拓宽以斜井(斜巷)掘进和平巷掘进为拓展主业的次专业性工作,更要大力发展以煤矿开采为主体的从未接触的专业性工作。转型发展的煤矿基建企业的目标是煤炭生产运营,其终极目标是要有自己的资源,建设自己的矿井并进行系统建设下的生产运营。煤矿基建企业在转型发展的过程中要面临很多问题,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管理体系方面的问题

煤矿基建企业主要定位为在煤矿未进行生产之前进行基本建设,在此期间,用人较少,便于管理,即使在管理体系不完备的情况下,只要用人的当,操心到位,就不会出现管理问题。由于煤矿基建企业要转型发展,面临着行业工作领域的拓宽,表现出来的问题就是管理体系与管理领域不相适应。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煤矿基建企业的高级管理层进行管理体系改革。

2.2经济效益问题

对于煤矿基建企业在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如何处理转型发展工作和经济效益的关系是一个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对于煤矿基建单位,矿井基本建设工作是轻车熟路,只要有项目,无论是从谈合同,还是作具体工作,总能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煤矿基建企业在转型的过程中,面对从没有接触过的生产运营工作,即便给了项目,合同能不能谈好,工作能不能做好都会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个不确定性决定了经济效益不会有理想的结果。

2.3技术、制度、文化建设方面的问题

透视社会依次有三个层面:技术、制度和文化。小到一个人、一个企业,大到一个国家和民族,任何一种命运都是那种文化属性的产物。企业文化建设要以良好企业制度做基础,而企业制度离不开技术的支撑。这三方面有一方有问题就会对企业产生不良的影响。

煤矿基建企业在转型发展的初期,需要有大量的各种专业的人才,比如煤炭生产管理人才,煤炭开采技术专业人才等等。人才缺乏,技术能力不足,是煤炭基建企业在转型发展中面临的现实问题。

煤矿基建企业在煤矿基建工作中以形成了相当完备的各项管理制度。但煤矿基建企业要转型发展,要进入新的领域,建立什么样的管理方式和管理制度?怎么及时发现它们的弊端和不足?发现之后在什么时间,采取什么方式去更正和完善?这些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煤矿基建企业转型之后,尤其是面对整个矿井的整体生产运营之后,为了维持生产运营项目的长远发展,就必须进行煤矿矿井企业文化建设。如何进行企业文化建设也是煤矿基建企业及其下属的生产运营单位面临的严峻问题。

2.4改善职工工作、生活环境面临的问题

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条件下,以人为本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主题。这就要求全社会下的各个企业都有责任以逐步提高广大职工的生活水平,改善职工生活环境为己任,来创造我们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对于正在转型中的煤矿基建企业,在经济效益不景气的情况下,如何改善广大职工的生活环境,也是他不可回避的问题。

3如何解决煤矿基建企业转型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处在转型中的煤矿基建企业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就必须直面自己所面临的问题,并采取切实可行解决办法把它进行彻底解决。

3.1管理体系方面

煤矿基建企业解决转型发展过程中管理体系方面的问题,其具体做法是:首先要在逐步的理顺当中,把职能转变到位,比如协调经济效益的职能,监督监管的职能,为其下属的二级企业真正服务的职能等;其次要合理的设置自己行政管理机构,使其更适应自己的管理体系;再次要合理的理顺其与其下属的二级公司之间的关系,既要树立好自己的权威性和对下属单位的统一性,还要很好的下放权力,让下属的二级单位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挥很好的发挥。

3.2经济效益

处在转型中的煤矿基建企业处理好经济效益方面的问题的具体做法我认为:首先要在年初为自己制定一个与自己转型发展相适应的经济效益目标。其次,要根据既定的经济效益目标在全年的每一个时间段内做出合理的基建项目和生产运行项目的配比调整,并根据具体情况做出经济效益评估。最后,再根据经济效益的评估结果适当的调整内部结构和基建项目和生产运行项目的配比,促使全年经济目标得以实现。

3.3技术、制度、文化建设方面

煤矿基建企业在转型发展的过程中面对人才的缺乏,技术能力的不足,就需要引进相当大量的急缺性人才,更需要有原先基建单位的大量人员进行技术转型。人才的录用必须在待遇优厚的条件下面向全社会招工。招工时要注重人才的工作经历和工作成果,并保证人才即来即用。对于本单位原先基建单位的大量人员进行技术转型工作要分两个步骤进行综合考虑,第一步是送到专业院校进行专业知识的理论培养。第二部是送到相关企业进行实际操作和经验积累的实践培养。只要人才到位,技术层面的为题就能彻底解决。

企业的制度建设也要遵循一定的原则:社会性和企业实际需要相结合的原则,针对性原则,一致性原则,创新性原则,简明可操作性原则,责任和透明性原则,权威性原则等。企业管理制度建立之后,必须设立专门的部门跟踪制度的执行情况,及时听取群众意见,总结分析后及时作出补充条款,在每年的年初,企业的制度制定部门要根据上一年制度的具体情况重新修订制度。

企业文化是企业长期生产、经营、建设、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管理思想、管理方式、管理理论、群体意识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其核心内容是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经营理念的培育,是企业职工思想道德风貌的提高。通过企业文化的建设实施,使企业人文素质得以优化,归根结底是推进企业竞争力的提高,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理念,企业文化的血肉是行为文化,企业文化的仪容是视觉形象。建设生产运营单位的企业文化需要分三步走:首先,要以现成的正在运行的煤矿企业的企业文化为模板,让大家共同学习,来达到共识和赞同,换句话说解释拿来主义;其次,对大家都达到共识和赞同的企业文化加以分析,找出缺点和不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提炼和设计自己的企业文化;最后,对全员进行企业文化的培训并制定其实可行的制度加以强化。

3.4改善职工工作、生活环境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要营造环境良好、人际和谐的工作氛围,就必须因势利导改变现状,正确地认识环境、积极地改善环境、主动地适应环境,致力克服现实困难,不断改善工作环境。

改善职工工作、生活环境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要在工作上对所有员工以支持和理解,营造团结和谐的工作环境。第二要积极地充实工作人员,通过人员的增加来降低广大职工的工作强度。第三要加大安全设施的投入和环境改善的投资,积极改善职工的现场工作环境。第四要对职工工资给于适当的调整,通过提高职工工资来来改善职工生活环境。第五要抓住改善工作、生活环境的内因,即提高和增强职工素质,通过职工素质的提高来营造团结和谐的工作、生活环境。

前景展望

煤矿基建企业的转型发展是煤矿基建企业在新的历史机遇下迈出的艰难一步,是煤矿基建企业领导者在战略思维指引下做出的正确抉择,是煤矿基建企业的广大职工美好未来的希望和保障。至于它对煤炭行业,或者说是对全社会的意义,就在于对人力资源做了综合调整和重新分配。

参考文献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理论研究,贾建芳.党校学习讲稿.

[2] 企业文化制度建设的依据与原则,邹樵 丁冬.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煤矿建设工程论文篇(5)

[关键词]煤矿地质学 课程改革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07-0119-02

《煤矿地质学》是普通高等学校采矿工程、安全工程、测量工程、建井工程等非地质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是集地质研究、生产实践于一体,并与煤矿生产紧密结合的实用地质学。近年来,为了满足煤炭工业的发展和我国煤炭科学技术进步对煤炭工程技术人员的要求,对原有煤矿地质学课程进行了课时压缩和较大规模的内容精简。这给该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带来了相应的问题。根据该专业课程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特点,如何利用给定的学时传授教学内容并提高学生的创新与实际动手能力,对提高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和满足社会的人才需求有着重要意义。为此,笔者针对《煤矿地质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煤矿地质学”课程特点

(一)教材内容丰富,但学时较少

“煤矿地质学”是一门矿井地质知识与煤炭生产实践紧密结合的自然科学,主要研究矿井建设开始至开采结束全过程中的所有地质现象,认识地质规律,提出解决煤矿建设、煤矿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地质问题,为煤矿生产建设提供必要的地质依据。课程内容包括地质作用、矿物和岩石、古生物与地层、地质构造、煤地质学基础、煤矿开采及安全地质条件、矿井水文地质与水害防治、煤矿地质勘查、煤炭资源储量计算与管理、矿井原始地质编录等。但是,由于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的限制及学习目的与侧重点的不同,该课程学时往往较少,如我校采矿工程专业总学时压缩至48学时,其中40学时为课堂讲授,8学时为实验课;安全工程专业总学时压缩至40学时,其中32学时为课堂讲授,8学时为实验课。考虑到教学内容多、学科特点及学时限制,教学内容一般侧重于地层、矿物岩石、地质构造及煤矿开采及安全地质条件、矿井水文地质与水害防治等解决矿井各种地质问题的应用地质工程技术部分,重点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各种地质现象与问题的能力。

(二)综合性、特色性、实用性强

“煤矿地质学”课程涉及矿物学、岩石学、古生物与地层学、构造地质学、煤地质学等较多地质学科,因此,综合性较强。在课程讲授过程中,要求教师要有宽广及雄厚的专业知识背景,且要对讲授内容灵活把握,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该门课程与煤炭生产紧密相关,具有极强的煤矿特色。学习本门课程的最终目的是为煤矿安全、高效、洁净生产培养专业高级人才,课程强调矿井地质知识与煤炭生产之间的紧密联系,地质问题围绕矿井地质灾害防治、煤炭及其伴生矿床开发利用等方面。在知识传授过程中,不仅要传授学生矿物岩石、古生物地层、构造等地质基本理论,还要教会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践地质问题和实际工作的能力,如对井下断层的认识与识别、岩石产状观察、地质图件读取与制作等,因此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二、“煤矿地质学”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内容涉及面广,总学时数偏少

煤矿地质学课程涉及地质学科的主要学科,内容较广。但各专业对总学时的要求不一致,总体表现为总学时数偏少,老师对教学内容把握难度大。如我校采矿工程专业开设课时为48学时,安全工程专业开设课时为40学时。而对于教学要求,各专业又都希望尽可能地覆盖普通地质学、矿物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古生物地层学及相关应用地质工程技术部分。同时,采矿工程专业煤矿地质学课程开设于大学二年级第一学期,安全工程该课程开设于大学三年级第一学期,在开设该课程之前,并没有地质类、采矿类基础课程学习基础,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该类课程学习的难度。由于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课程设置基本都是全盘考虑学院、专业而自行决定的,学院与学院之间、专业与专业之间、教师之间对课程开设缺乏有效的沟通,进而导致教学内容的大致相同而课时不同、课时量大幅度压缩的现象。显然,较少的理论课教学课时与实验课时,使得任课教师很难制订统一、全面的“煤矿地质学”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增加了教师把握教学内容的难度。由于没有统一制订的教学任务与学时安排,导致了不同任课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安排课程内容的传授,不同任课教师的教学内容与教学重点不一致,使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学生的学习内容产生不连贯。

(二)实验与野外实践教学课时压缩

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必须安排一定的课时开展验证性实验课(三大类岩石的鉴定、煤的观测等)对所学地质理论进行验证;开设三天的野外地质认知实习课,提高学生对地质现象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但我校实验课学时仅为8学时,野外地质认知实验课也被砍掉。从课程内容看,与煤矿生产建设相关的野外地质基本工作方法与技能、采掘地质图件编制、井下地质编录等内容的掌握均得不到有力保证。而这些内容仅仅依靠课堂讲授比较抽象,理解相当困难,难以实现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同时,课时量的限制也无法保证充裕的讲授时间,制约了学生动手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三、相关对策探讨

(一)改革教学与实践教学课时分配,强化实践环节

为了解决上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建议增加课程学时数为64学时,其中46学时为课堂讲授,8学时为实验课,10学时为课程设计课,同时仍然恢复原大纲要求的3天外地质认知实习。同时,建议在开设“煤矿地质学”课程开设之前,应首先或同时开设“采煤概论”等基本课程,并将开设时间统一调整至大学三年级下半学期。通过教学课时调整,能够将煤矿生产运用到的基本地质知识通过实验验证进行强化;通过课程设计获得煤矿采掘地质图件的编制方法等。在课堂讲授过程中,要着重关注课程内容体系的合理安排,对于地球基本知识应少讲或不讲,而着重讲授矿物岩石、地质构造、地层等方面的内容;对于应用地质工程技术部分的地质勘探、煤矿环境地质等方面课时也应压缩,主讲影响煤矿生产的主要地质因素、矿井水防治、地质图件、地质编录、储量管理等内容。通过8学时的实验课,可让同学们掌握三大类岩石的鉴定特征,达到认知、熟悉的目的。通过10个学时的课程设计课,可以让同学们自己动手制作煤矿采掘工程图件,达到掌握各种常用采掘地质图件的编制方法与提高识图读图的能力,进一步巩固课堂上基础理论知识和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二)灵活采用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水平

“煤矿地质学”课程具有基本概念多、跨学科知识多等特点,为避免学生产生枯燥感,降低教学效果,针对授课对象为非地质专业学生的特点,教师不仅要注重书本内容的传授,还要灵活采用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水平。近年来许多高校提出了许多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在讲解煤层厚度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时,可采用“讨论式”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在讲解地质构造对煤矿生产的影响时,教师可以将自身参与的科研内容融于其中,以科研过程中存在的典型地质构造问题进行详细讲解,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增强教学内容的实效性和教学效果。在讲解矿井水文地质及防治水这一部分内容时,可以我国近年煤矿发生的透水事故为实例,以设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对透水事故发生的来源、通道条件、透水预兆与防治方法等进行深入思考。总之,教师只有综合与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并以多媒体教学为手段,多从案例入手,才能增加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听课与学习的积极性,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同时,在授课中要做到语言深入浅出,多与学生互动,针对课程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多作讲解。

(三)突出应用地质工程技术部分知识实用性教学

“煤矿地质学”是一门与煤炭生产实践和矿井地质研究紧密相结合的实用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运用理论知识解决现场问题的能力。[3]为使煤矿主体专业学生在这方面得到必要的知识和训练,必须突出应用地质工程技术部分知识的教学。针对课程基础理论部分的教学,要做到有所侧重,如地球概况及其性质、古生物等章节的内容可以点到为止。而对于应用地质工程技术部分内容的教学,如煤矿安全生产地质因素、矿井储量管理、地质编录等则是重点内容。总之,只有通过将各种专业知识结合,并协调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并以课程实验和课程设计为辅助,才能更深层次地加强“煤矿地质学”地质工程技术部分知识学习的效果,培养与锻炼学生的现场工作能力,为学生毕业后到煤矿生产单位工作打下基础。

[ 参 考 文 献 ]

[1] 杨孟达,刘新华,王瑛.煤矿地质学[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0.

煤矿建设工程论文篇(6)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煤矿安全;生产管理

1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内涵

从整体上讲,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是一个全方位且综合性强的系统工作。不仅包含生产中各安全点的控制、生产环境、机械整体完好程度,还包含员工的操作行为和素质等各个方面。煤矿安全生产管理需将生产装备、操作培训、生产管理都抓好,从而确保煤矿生产的安全。整体上讲,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是一项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也是预防煤矿生产事故发生所采取的措施。事实上,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出发点,是为了有效预防煤矿事故的发生。

2计算机技术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发展和应用

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促使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各行各业。许多煤矿企业也逐步意识到煤矿安全管理中计算机技术的重要作用。但是,煤矿安全管理生产中广泛应用计算机技术的同时,也存在某些不足。第一,应用形式过于单一。通常,计算机只能进行单一的作业内容和独立运作。第二,应用内容太过简单。大部分管理系统仍旧停留在处理一些简单的管理信息和监测,以及对信息进行统计、查询、打印报表等作业。第三,信息资源流通性差,不仅加大了作业的重复率,还造成了资源浪费。此外,因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计算机的应用还停留在低端的管理层面,所进行的作业是对信息进行简单加工,所以很难完成安全预测,难以帮助管理者做出决策任务。而以专家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一体并作为基础的煤矿安全信息管理系统,连接了各独立作业的子系统,达到了资源共享,并能将信息资料做综合分析,从而将计算机技术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提升到更高阶段。

3我国煤矿事故高发的主要因素

3.1管理技术秩序性欠缺

某些矿井长期处于安全隐患和重大问题的环境下,甚至有的煤矿在设计之初就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且在实际生产中也未落实整改措施。比如,工作面密度过大,采区部署不合理,高瓦斯区域内甚至出现采掘面布置密集的情况,最后造成通风门太多,通风系统过于复杂,一旦发生煤矿安全事故,极易扩大事故范围。

3.2缺乏科学的挖掘过程

煤矿挖掘中,某些单位的通风量设置明显不够,常出现瓦斯超限情况却并没有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对瓦斯进行治理并加强通风性。据相关调查可知,发生安全事故的煤矿企业,在监测以及瓦斯报警断电仪等相关设备的设置上,并没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要求执行。而部分企业即便使用了此类技术,却在配套的维护技术上存在欠缺,无法最大化设备的功能。

3.3煤矿安全培训形式化,造成作业人员安全意识低

煤矿生产中,若发生安全事故,其伤亡的主体为一线工人,特别是农民工。对造成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可知,他们也通常是事故发生的直接责任人。一线工人文化程度普遍较低,无论是上岗工作前还是上岗工作后,所进行的培训都非常短暂,导致部门工作人员缺乏基本的安全知识,且对安全措施了解不足,安全意识低。因此,一旦发生安全事故,他们的自主抗灾能力普遍偏低。

4计算机技术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途径

4.1强化组织领导

煤炭行业在不断发展中终会走向煤炭企业整合的道路。煤炭企业必须具备雄厚的实力、先进的技术、科学的管理,才能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存活。数字化管理在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前提下,有利于提高煤炭企业管理水平,确保煤炭企业安全生产。所以,煤炭企业领导者需对计算机技术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建立更为清晰的认识。在建设安全信息管理系统时,企业领导者观念必须正确,要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强化煤矿企业管理,达到管理的规范化、集约化和科学化。此外,还需结合实际进行管理和技术的创新,以不断促使信息管理系统整体上实现信息化和数字化。

4.2强化信息化队伍建设

建设煤矿安全信息化管理系统,从整体上来讲,是一项复杂且长期的工程。它所涉及的部门包含原料、生产、财务等,具有跨行业、跨部门的特征。所以,需进行统筹规划,建立综合性的管理机构。同时,加大对人员的培训力度,尤其是业务素质和计算机技能,不断提高煤矿企业安全管理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从而为煤矿安全管理系统的使用和开发打好基础。

4.3强化信息标准化建设

在煤矿安全信息化管理系统中,它的基础工程包含信息标准化建设。不断强化煤矿安全信息标准化建设,一定程度上能促进煤矿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信息标准化必须处于行业相关规范和国家标准的基础上,才能做信息文档标准和分类等方面的规范,从而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促使交流更为便捷,传递更为规范,内容更为系统,形式更为标准,以规避数据的重复采集、输入,增强整体利用率。煤矿安全信息标准化的建设,对规范进行设计所运用的软工程一般是相近或统一软件。不仅利于系统运行效率和质量的提高,还能保持系统能稳定、可靠、安全地运行。此外,在信息标准化建设中,需重点建设温度和瓦斯监控等检测系统,让监测信息能全面实现联网。而相关部门也能够与企业进行信息共享,保障国家安全监察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能及时获取企业信息数据。

4.4选择适合的系统类型

安全生产管理系统中,计算机信息化管理系统在开发方式上有自主、委托、联合等多种开发方式。这就要求煤矿企业必须加强系统的整体选择工作。计算机系统的选择通常遵循三个原则。第一,安全性和传递性,即数据库在权限和结构上可进行多级和多层的安全管理。无论是数据库还是操作系统等,都需进行安全屏障的设置,从而确保系统中所有数据的安全。第二,成熟性与先进性,即系统无论是在国际还是国内行业都是相对成熟先进的产品。运用系统时,要简单、方便,能被生产技术人员所熟练运用。第三,共享性和实时性,即能够对煤矿安全生产过程中的信息做动态和精准反映,实现信息共享。此外,系统可建立信息提示和帮助功能,便于用户能快速查阅相关信息。同时,计算机系统要与行业规范和国家标准相符合,能兼容本企业原信息系统标准,能在原系统基础上做进一步扩充,还可支持多媒体信息用于数据库层面和web上,从而让该系统能更好的满足煤矿安全管理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盛绍伟.计算机技术在煤矿生产中的应用研究[J].工会博览:理论研究,2011,(9):165-166.

[2]王钦.计算机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管理探析[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0,(6):87.

[3]董敏智,赵敏.计算机技术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4):39-41.

[4]许丽.煤矿安全管理系统应用的相关探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1,(32):269.

[5]陈利明.信息化管理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6):256.

煤矿建设工程论文篇(7)

关键词:煤矿矿建工程成本控制方法

中图分类号:X752文献标识码: A

1.引言

煤矿矿建工程是一项系统和复杂的工作,涉及到众多方面,一般投资比较大。在煤矿矿建施工过程中,加强成本控制,提高煤矿矿建工程效益是每个施工单位的目标。然而,由于受制于相关制度,工作人员等因素的影响,当前,煤矿矿建工程成本控制工作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具体体现在忽视全过程成本控制,成本控制方法不完善等方面。为了应对这些问题,今后在煤矿矿建工程成本控制工作中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成本控制与管理水平,以节约成本,提高煤矿矿建工程效益。

2.煤矿矿建工程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对煤矿矿建工程施工单位来说,要想全面加强成本控制,就必须在施工的每个阶段采取相应的措施,实现对成本的有效管理与控制。但目前在煤矿矿建工程施工中,仍然存在多方面的不足之处,其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煤矿矿建工程成本控制不到位。其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矿建工程施工方案的论证被忽视,忽视对比方案的技术性和经济性,使得在煤矿矿建施工过程中难以实现对人力、物力的有效控制;在矿建工程施工中,对出现的变更审核不严格,导致成本出现增加的情况;矿建施工单位对施工材料质量的控制工作不重视,不仅影响工程质量,还会引发质量事故,增加矿建工程施工成本。施工单位对煤矿矿建的工序管理不重视,导致返工现象的发生,增加不必要的成本;施工单位的合同管理工作不到位,没有严格按照合同相关规定进行矿建工程施工,导致不必要的索赔现象发生,增加煤矿矿建工程施工成本。

2.2忽视对煤矿矿建工程成本的全过程控制。很多的施工单位对成本控制停留在事后考核方面,忽视对煤矿矿建施工全过程的成本控制。例如,施工预算被忽视,施工方案设计论证不被重视,缺乏细致的成本控制指标,没有将成本控制的各项工作落实到相关单位和个人,考核激励机制不完善,影响煤矿矿建成本控制水平。

2.3 煤矿矿建工程成本控制方法不完善。例如,对材料成本的控制不严格,忽视采取相应的技术和组织措施进行成本控制,忽视新技术、新工艺的运用,导致成本出现增加,也影响煤矿矿建成本控制效果。

3.煤矿矿建工程成本控制的方法

某副井井筒设计净直径6.5m,深度726m,表土段深度为289.65m,设计为30天完工,根据工程具体情况,决定采用冻结帷幕临时支护,设计冻结深度为340m。针对该工程的具体情况,为了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该矿建工程效益,施工单位在整个矿建工程施工阶段都十分重视项目成本控制工作。并且在该矿建工程施工中,为了避免出现上述成本控制不到位的情况,施工单位注重采取相应的对策,通过多种方式方法来加强成本控制工作。具体来说,在该煤矿矿建工程施工中,主要采取以下成本控制方法。

3.1建立完善的煤矿矿建工程成本控制体系。在煤矿矿建工程策划阶段编制资金预算,并在此基础上编制工程项目的目标成本,作为煤矿矿建成本控制的基线。随着煤矿矿建施工的进行,成本动态发生变化,当动态成本与目标成本发生差异时,找出其中的原因,并对目标成本进行修订,防止目标成本失控。在目标成本编制完成后,明确各部门、各阶段的责任,实现对目标成本的管理和控制,保证目标成本的顺利实现,从而对该矿建工程成本实现有效控制。

3.2优化煤矿矿建工程成本控制设计方案。煤矿矿建工程设计是进行成本控制的重要依据,也是施工单位进行矿建施工的重要指导文件。因而必须重视组织设计方案的论证工作,选用最优的矿建施工方案,合理安排煤矿矿建施工的人力、财力、物力,从而对成本进行有效控制。在该工程施工中,通过优化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将46孔全深340m冻结优化为340m/23孔、312m/23孔差异冻结方式,经过设计优化,仅该项工作就节约成本169436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3.3重视煤矿矿建工程材料成本控制。煤矿矿建工程施工中,成本控制人员严格履行职责,重视材料审核,并做好材料采购工作,保证材料质量,加强材料的试验检测,保证材料质量合格,防止质量事故的发生,从而避免不必要损失的发生,不仅促进矿建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还降低了矿建施工成本。

3.4加强煤矿矿建工程人工费和机械费的控制。矿建施工单位注重提高自身信誉度,实力和 工作人员素质,并在矿建工程施工中对施工的每一道工序都进行严格把关,做好记录工作,做好劳务工资统计工作,并报请预算人员进行审核,看工资总额是否超预算,从而实现对煤矿矿建施工人工费用的有效管理。同时加强机械设备管理,做好养护工作,使机械设备处于最佳工作状态,提高了煤矿矿建施工效率,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施工成本。该矿建施工中运用第三代新型螺杆机组氨压缩机,不仅操作简单,而且安全可靠,节能高效,两台制冷量就相当于以前的五台设备,维护人员减少了12人,按维护人员每个月工资2700元计算,冻结维护半年就节约了人工费194400元。另外还能够节约大量的电能,降低了电费,实现对成本的有效控制。

3.5重视煤矿矿建工程的合同管理工作。施工单位应该根据合同的有关规定,严格履行自己的职责,减少不必要的支出,减少工程索赔现象发生,将煤矿矿建施工成本严格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在煤矿矿建施工中,设计变更、合同文件缺陷等等,都可能导致索赔情况的发生。因此,必须详细收集和整理与索赔项目有关的各种资料,按时报送索赔文件,积极进行变更索赔,以实现煤矿矿建施工效益的最大化,全面加强成本控制工作,实现对煤矿矿建施工成本的有效控制。

3.6加强煤矿矿建工程竣工阶段的成本控制。在整个煤矿矿建工程成本控制工作中,竣工结算阶段的成本也是不可忽视的。具体需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重视竣工结算的编制工作,严格审核结算成本,包括各施工工程,设计变更等内容,都加强审核,如实结算,防止重复和遗漏现象的发生;重视结算资料管理,确保资料完整,对施工合同、工程变更等资料都要做好收集和整理工作,保证资料完整;重视工程量和单价的审核,根据工程结算编制依据和施工合同要求,全面细致进行审核,确保满足合同规定,从而实现了对煤矿矿建成本的有效控制。

4.结束语

在该煤矿矿建工程施工中,通过采取上述成本控制措施,不仅促进了煤矿矿建施工的顺利进行,还节约了施工成本。统计显示,通过采取上述成本控制措施,在该工程施工中节约成本约70万元,同时还保证了煤矿矿建施工质量。施工完成后通过质量检测,各项指标都满足要求,该矿建工程施工质量评定等级为优。总之,加强煤矿矿建工程成本控制具有重要的作用,它能够节约煤矿矿建施工成本,提高整个煤矿矿建工程效益。今后在煤矿矿建施工过程中,为加强成本控制,必须从施工阶段,竣工等各个阶段采取相应的措施。同时还要提高成本控制人员、煤矿矿建施工人员素质,进而降低煤矿矿建工程成本,提高工程效益。

参考文献:

[1]李晨阳.工程建筑中的成本控制问题初探[J].城市建筑, 2013(16)

[2]赵红元.矿建工程成本控制方法研究[J].科技资讯,2010(22)

[3]王进会.矿建工程成本控制方法研究[J].民营科技,2012(9)

[4]郭鸿雁.煤矿基本建设工程的投资控制探析[J].中国科技投资,201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