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煤矿企业信息化

煤矿企业信息化精品(七篇)

时间:2024-04-12 15:34:35

煤矿企业信息化

煤矿企业信息化篇(1)

引言 21世纪是信息主导的世纪,信息化已成为知识经济的标志。信息、定位、通讯和自动化技术的飞速发展,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传统的采矿工业。我国煤炭产量居世界首位,煤矿数量超过世界上其他主要产煤国家的煤矿总数,煤炭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但是,我国煤炭产业也存在相当不少问题。因此,加大煤矿信息化投入,推广采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对煤矿企业组织模式的改革已成为煤炭行业迫在眉睫的问题。 一、信息化对煤矿企业的影响 信息技术作为高新技术之一,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强大的渗透性,在煤矿企业管理和生产中得到了普遍应用,并改变了煤矿企业层层传递信息的规则。信息技术在煤矿企业内部畅通信息传递的同时,也借助互联网改变了企业外部信息传递、处理和存取的方式,形成了分布式信息流通环境,增强企业外部环境的动态变化,加剧了市场的竞争。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企业反应灵敏、快速,但传统的组织模式阻碍煤矿企业发展,因此煤矿企业不断地创新管理组织模式,力求打破金字塔式的传统管理组织模式。图一为传统管理信息传递模式,图二为现代企业现代信息传递。 二、建立信息时代煤矿企业组织模式 虽然煤矿企业为了发展和壮大需要进行组织模式的创新,但创新并不是朝夕就能完成的,因为企业在创新的过程中会面临很多挑战。我们只有真正认识到这种挑战并一一克服才能更好的进行创新。 1.信息时代煤矿企业组织模式所面临的挑战 煤矿企业在进行创新的过程中面临很多挑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组织的惯性。组织惯性是指随着组织年限的增长,企业往往有保持稳定性的倾向。这种稳定性严重阻碍企业组织模式的创新活动。二是当权者的抵制。变革会威胁到部分当权者为取得现状所做的投资,组织模式的创新过程,往往伴随着内部权力的重新分配和职能的调整,尤其是集权组织向分权组织转化的过程,因此一些管理者会消极地对待变革。三是组织的沉没成本。沉没成本是企业己经投入不能回收的投资,多见于企业对专用性固定资产的投资。组织模式创新可能会使这些沉没成本不再发挥效用,为了维持这些关系,企业往往会追求稳定而缺乏变革的动力。四是创新的风险。组织模式创新将使己知的东西变得模糊不清并且具有不确定性,由此导致创新的风险。组织成员具有理性避险的倾向,从而与创新活动发生抵触。 2.如何构建信息时代煤矿企业的组织模式 虽然在信息技术的影响下,煤矿企业组织模式需要进行创新,必然要采取一些措施在结构上向创新型组织过渡。 (1)压缩组织层级。与国外相比,我国大多数煤矿企业组织结构是直线职能型,企业不论大小自上而下自成体系,属于典型的层级组织。在信息经济时代,其弊端日益凸现。我们不能期望企业组织结构能从传统的直线职能制直接变革为网络组织结构,但是减少组织层级,是企业目前能够做到,也是必须做到的。 (2)建立有效的企业信息结构。组织结构的扁平化要求企业能够恰当地进行沟通,沟通幅度合理,而合理有效的沟通幅度取决于信息结构的优劣。有效的信息结构具有完善的信息沟通功能,能高效地满足企业对各种信息的需求。 (3)建立以业务流程为导向的工作团队。在业务流程变革的基础上,组织需要建立工作团队,也就是将过去以功能分工的组织方式改变为以流程为导向的项目小组。 (4)推行内部市场化。从传统组织到现代组织的另一个途径是内部市场化,即在煤矿企业网络化的基础上,让组织内部的各个单位形成的经营实体,这些单位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和内部市场环境选择与组织内部的其他单位进行交易。组织内部不存在垄断,经营实体间具有从单位内部或外部买卖产品和服务的自由,同时这些经营实体也必须把他们的产品或服务以竞争性的方式销售给内部或外部的组织。但组织内部单位之间的市场化行为必须与组织的发展目标相适应。在这些内部组织形式中,各单位要建立自己的结算体系,以便组织对各单位的情况进行了解和协调。 三、小结 信息化的普及,加速了世界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融合,这既为煤矿企业创造了无限商机,同时也给煤矿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信息技术在形式上促进了煤矿企业组织模式的变革,实现了煤矿企业组织模式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化。有了信息技术为支撑,煤矿企业内部、企业与顾客及合作组织间可以快速传递信息,准确及时地抓住市场信息。总之,信息化的发展对煤矿企业组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煤矿企业组织结构朝着扁平化,柔性化,网络化等方向发展,这些影响同时也促进了煤矿企业组织模式进行创新,新的组织模式符合时代的需求,更利于现代型煤矿企业的发展和壮大。

煤矿企业信息化篇(2)

由于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不仅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作,而且还要兼顾软硬件的基本设备,因此,这对档案工作从业人员提出了符合社会发展的现代化档案人才的要求。大部分企业档案从业人员认为只是简单利用计算机软件将企业档案信息录入到计算机中,并保管好就达到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目的了。而且还有一部分企业档案人员结构不合理,综合素质、水平出现层次化、多样化的特点;档案从业人员大多不是专业院校毕业,所以缺乏科学系统的专业教育,很多档案人员都是参加在职档案专业知识培训,对于计算机信息化知识更是匮乏,所以对档案信息化建设不知从何下手;还出现一人多岗、一身多职等情况。这都无法满足构建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同时,有些企业领导层不重视档案工作,不能清晰的认识档案工作的重要性,他们只注重企业生产技术性人才的培训,忽略了档案工作者的学习培训,不能通过企业渠道或其他培训方式,让企业档案人员参加相关技术知识的培训或与兄弟单位的学习交流活动,为其提供更好的交流学习平台。

二、煤矿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改进措施

所谓档案信息化建设是进一步提高企业档案管理和服务水平,实现档案工作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它是依靠现代化档案人才及现代信息技术两大资源,共同完成。因此,我们要建立创新的档案管理体制,勇于克服建设中所出现的因素,有序的推进煤矿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进程。

(一)不断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提高认识、更新观念企业档案真实地记录了企业发展的历史,是服务和推动企业进一步发展不可替代的信息资源,而档案信息化充分发挥了这一效果。当今信息化的新时代对档案工作有了更进一步的要求,档案从业人员不仅要具备深厚的档案专业知识,还要信息化建设所要求的计算机信息知识,这样才能适应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职业技能需求。因此这就要求企业领导层及档案人员要高度重视档案工作,要对企业内部专、兼职档案人员的工作进行配合协调支持。同时,我们档案从业人员也要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要站在企业发展的高度,提高认识,与时俱进,传统的墨守成规早已不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需求,要主动更新观念,创新管理档案工作方法。

(二)建立完善管理奖罚机制,从根本上促进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企业不仅要根据《档案法》及《甘肃省档案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进行完善档案管理制度,还要加强企业档案管理奖罚机制的建设,它是从根本上调动企业档案信息化的建设。奖罚机制能有效的引导和规范档案从业人员的行为朝符合企业需求方向发展,是规范企业档案人员行为和激励档案人员工作热情的重要手段。古语有言“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所以企业应该不仅注重物质利益的给予,更重要的是对其自身价值和努力的承认。所以在奖罚机制的作用下,它对企业日常运作,对档案从业人员工作积极性,将会产生极大的调动作用。

煤矿企业信息化篇(3)

【关键词】煤炭企业,信息化管理,企业管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水平得到了长足发展,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对煤炭资源的利用非常普遍,由此可见煤炭资源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是非常重要的,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煤炭资源的帮助,为了达到对煤炭企业发展进行有效促进的目的,有必要加大力度对煤炭企业进行管理,由此,煤炭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就非常的重要。煤炭企业信息化管理指的就是我国煤炭企业通过对现代化先进的信息技术的利用,进而能够更加深入的对相关信息资源进行挖掘以及开发,并且能够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较广泛利用的一个过程。此开发利用的过程涉及到煤炭企业的所有的工作流程。煤炭企业利用信息化技术管理能够从根本上改革企业的包含组织结构以及营销在内的各个层面的工作状况,能够促进煤炭企业朝着信息化、数字化以及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对煤炭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信息化同煤炭企业管理之间存在的联系

信息化主要对煤炭企业管理的影响在于两点:其一,信息化技术对煤炭企业深化管理工作有强烈的促进作用;其二,信息在我国现阶段的煤矿企业管理中是不可或缺的。

煤炭企业的日常生产工作过程中对信息的交流、沟通有着非常高的要求,生产效率受到信息沟通效率的直接影响,信息同样也是煤炭企业内部控制以及外部联系间沟通的桥梁,煤炭企业管理者对企业中的人力、财务以及煤炭资源本身的流动控制都是通过信息来完成的。与此同时煤炭企业管理者的思维模式也受到信息技术的影响而有所改变,通过对原有知识的的总结归纳,进而使得管理模式能够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能够适应企业内部以及外部社会环境所发生的变化,进而使得企业能够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健康合理的发展下去。信息技术的采用对煤炭企业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信息技术对煤炭企业的改变也是非常明显,通过信息技术对市场资源进行直接分配,进而捕捉市场变化的信号,根据市场变化及时的提出解决措施,这样才能够在市场发展过程中生存下来。

二.现如今我国煤炭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状况

当今时代就是一个信息化时代,中国作为全球煤炭资源的一个大国,同样对煤炭资源的需求也是非常大的,煤炭企业及其相关企业数量有很多,并且规模均比较大,全国都有煤炭企业的相关公司以及机构,由此可见煤炭企业发展历程中管理所发挥的作用是多么重要。

大量的文件以及资料数据等等的在当代煤炭企业管理过程中是经常出现的材料,煤炭企业在对这些材料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发现,管理起来非常的麻烦,并且工作量非常大,通过对信息化技术的利用能够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能够有效的提升企业管理成本,进而为企业的功效运转提供保障。煤炭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与企业部门间存在的联系是非常密切的,密切的联系能够保障企业管理过程中信息的准确性,进而完善企业的管理模式,使其更加科学以及合理。然而相比较其余行业,煤炭行业的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发展速度比较慢,并不具备较为复杂的信息处理以及管理手段,员工对信息化技术的认识还远远不足,这对煤炭企业的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质量有着非常严重的制约作用。现阶段我国煤炭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的状况就是严重的分布不均,煤炭企业的决策部门对信息化没有较高的认识,其生产以及设计方面的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问题。煤炭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依旧处于建设初级阶段,存在的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方案较多,但实际的决策以及实施却依旧比较的弱。而挖掘网络信息对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是非常有利的。

三.煤炭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措施

由于信息化在煤炭企业管理积极的促进作用,对当代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进行分析可得,对煤炭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加强策略如下:

改变企业管理体制。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不仅仅受到技术的影响,还受到企业的管理理念以及制度等等的影响,因此为了能够更加稳定的完成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改革管理体制是非常重要的,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能够提供一个良好的运行环境给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

加大力度提供信息化建设技术支持。煤炭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需要技术提供保障,因此技术投入强度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意义。传统煤炭企业的管理设备以及技术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生产需求,因此有必要淘汰。企业管理的管理模块是不同的,不同模块的管理方法以及制度也不同,因此,单个模块需要在自身管理基础上引入信息技术,加大力度同其他模块之间的联系,这样对企业的发挥在那是非常有帮助的。

培训员工,对信息资源合理进行利用。企业发展需要人才,现代煤炭企业人才文化水平以及素质较低,为能够促进企业发展以及管理信息化建设,培训员工是非常好的解决手段。培训员工,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力度,提升工作素质,对企业信息资源完美利用,能够有效的提升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效率。

煤炭企业自身的管理机构建设。建设管理机构需要很长时间,在此过程中要有效保障信息化建设的进行效率,建立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机构是非常重要的。此机构能够有效分析企业管理中的各项子工作,利用信息化技术,将合理的管理方案制定出来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对煤炭企业未来的发展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

四.结束语

煤炭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为了能够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同样也是企业自身的需求。自身的信息化建设能够提升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有效提升企业管理水准,对企业的发展也有着不小的推动作用。通过对现代信息化技术的利用,信息化管理的有效进行,以企业自身的实际工作状况为基准,制定出合理的信息化建设方案,最终实现煤炭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完美实施。

参考文献:

[1]胡华峰.对现代煤炭企业管理中信息建设的探讨[J].东方企业文化.2014-04-08

煤矿企业信息化篇(4)

【关键词】煤矿 机电自动化 应用

煤矿机电自动化对于提高煤矿企业的工作效率是极其重要的,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进步和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煤矿机电自动化技术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煤矿企业发展当中。不管是煤矿的掘进还是煤矿生产的各个方面都将离不开煤矿机电自动化技术。自动化机是国家各个方面发展的战略规划。煤矿机电自动化技术也应顺势而发,争取取得的更大发展。在各行各业信息化大背景下,煤矿企业信息化工作也在不断的推进之中,煤矿机电自动化和信息化是煤矿企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自动化和信息化的实现将使煤矿企业发生历史性的进步和变化。

1 煤矿机电自动化技术的趋势

煤矿机电自动化技术在煤矿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自动化技术对于煤矿的生产和安全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机电自动化技术是科技发展的表现,相比于过去的煤矿生产技术有很多的优势。煤矿机电自动化技术虽然已经广泛的得到应用,但是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在煤矿机电自动化的应用上还有很大的差距。随着科技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煤矿机电自动化技术也取得了发展。煤矿机电自动化是煤矿机电发展的方向。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是煤矿机电的发展有了更加广阔的发展基础。煤矿机电不仅要朝着自动化的方向发展,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深入,伴随智能化技术的发展。煤矿机电自动化技术在不久的将来将变得更加信息化,智能化。煤矿机电自动化将会使煤矿业生产变得更加安全,效率也将更高。

2 煤矿机电自动化发展与应用

随着煤矿事业的发展,对煤矿机电自动化的需求也随之增加。对于煤矿机电自动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随着高要求的不断提出,煤矿机电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也在不断的提高。随着煤矿机电自动化领域的应用的扩展,煤矿机电自动化的优势越来越明显,也更加受到煤矿行业的重视。

2.1 在提升机上的应用

煤矿提升机做为矿机的重要运输设备,在煤矿生产过程中担负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机电自动化技术主要运用在提升机的全过程控制系统和数字化监控系统。由于矿井提升机的电力转动的复杂性质,提升机经常处于过负荷运载等情况。将PLC控制系y运用到矿井提升机中,替代复杂的继电器系统,提高了系统的控制精度,确保了提升机的安全运行。对井下作业环境也有了极大的改善。数字化监控系统不仅性能优良,可靠性更高。数字化监控系统不仅提高了提升机的速度,对于电机等各个工况也可以实时监控。在机械出现故障时,可以自动断电,有效的防止煤矿生产事故的发生。

2.2 在电牵引采煤机中的应用

自动化技术在点牵引采煤机中的应用已经很普遍,相比于液压牵引,电牵引的优势更加明显效率更高,也更加安全可靠。采煤机是一个集合的复杂系统,把电牵引技术应用到采煤机中可以保障机械设备的稳定性。在使用时仅需对设备进行相关参数设置即可。随着自动化技术的飞速发展,电牵引技术在煤矿机电技术中的应用变得不可或缺。基于煤矿行业自身所具有的危险性,自动化技术在整个煤矿生产过程中变得尤为重要。电牵引在采煤机中的应用也大大提高了煤矿生产的安全性。

2.3 自动化在矿井实时监控中的应用

煤矿行业作为一个危险多发行业,有必要对煤矿矿井进行实时监控。过去生产力和科技水平发展达不到这个水平。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煤矿机电自动化水平的提高,监控自动化设备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现在煤矿自动化监控系统的应用已经是煤矿机电自动化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变现。随着煤矿机电自动化的发展,监控设备自动化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对矿井实现实时监控已经变得轻而易举,监控技术在煤矿生产过程中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煤矿生产的整体安全水平。

3 煤矿机电自动化与信息化

信息化是目前社会各行各业发展的趋势,信息化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然。煤矿机电自动化与信息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随着煤矿生产水的不断提高,煤矿机电自动化的不断发展,煤矿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也不断提高。煤矿机电自动化和信息化的关系密不可分,实现煤矿机电自动化与信息化的有效结合,对于煤矿企业的生产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煤矿机电自动化与信息化的结合有利于彼此间互相推动发展,有利于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的共同提高。

实现煤矿机电自动化与信息化的有效融合,将使煤炭企业的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加大对煤矿机电自动化与信息化的投入力度,使煤矿机电尽快在生产的各个环节实现自动化,实现信息化,必将会使煤矿企业的生产与发展提高到一个新高度。自动化和信息化的实现将大大提高煤矿企业的生产效率,大大降低煤矿事故,实现安全生产。

4 结束语

煤矿机电自动化是煤矿企业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实现煤矿机电自动化,将会提高煤矿企业的整体生产水平,提纲煤矿企业的生产力。煤矿机电自动化将为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保驾护航。煤矿机电自动化应该尽快应用到煤矿生产的各个领域,以全面提高煤矿企业的生产力。煤矿机电自动化与信息化的结合,势必将加快煤矿企业整体水平的提高,为煤矿机电实现全面自动化提供有力保障和技术支持。在不久的将来煤矿企业将会全面实现自动化,机械化,智能化,信息化。到那时煤矿生产将实现历史性突破,煤矿企业将实现转型升级,安全生产状况将根本好转。煤矿机电自动化道路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董伟.煤矿机电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研究董伟[J].技术与市场,2014(11):51-51.

[2]卢杰.机械自动化在煤矿中的应用[J].煤炭技术,2014,33(03).

[3]范斌.煤矿机电自动化与信息化的关系[J].山西煤炭,2011,31(09):72-74.

[4]吝楠.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煤矿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09):166-166.

[5]孙继平.煤矿信息化自动化新技术与发展[J].煤炭科学技术,2016,44(01):19-23.

作者简介

张震宇,现为运城职业技术学院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煤矿机电自动化。

煤矿企业信息化篇(5)

一、信息化煤矿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科学重要性

信息化的煤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可促进价值化资源的全面整合,为煤矿企业工作提供科学管理依据,便于各部门进行信息资源利用,进而节约了综合管理成本投入。例如在教育员工层面,可令其跨地域登陆互联网络,获取公司发展动向、明确工作目标、实践流程,进而节约电话沟通、纸张应用及差旅报销费用,令工作人员在有限的时间里从事更多的工作。在煤矿企业绩效管理与综合评价层面,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可基于网络系统实现在线测评、实时监控、辅导管理,进而有效节约评估投入。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还可令煤矿企业过于分散的信息有效集成,令各项管理业务科学有序,全面优化,并体现在网络系统中。例如日常煤矿企业人力资源工作业务、人员流动、调配、引进等可依据流程规范按部就班进行,而他类人员信息核查、报表汇总、计算、领导管理审批则可基于网络系统完成,确保传递信息的高效、及时与准确。

二、信息化煤矿人力资源管理科学途径

1.树立战略目标,科学开展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煤矿企业是国民经济支柱行业,基于这些战略工作要求,其开展人力资源实践管理,应树立长远、宏观目标,以战略化视角,通过主动探索、积极分析,明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状况、特征,进而真正为决策人员提供价值化、正确、全面的资源信息,有效为企业发展战略提供必要支持,为其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目标而科学制定人力资源管理调配的科学方案。针对煤矿企业人员素质存在显著差异,整体信息化素养不高的现状,应有针对性强化人力资源综合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操作水平、应用技能,不应将信息化人力资源控制视为简单的传统模式与信息控制技术的叠加。应通过信息技术再造煤矿企业人力资源综合业务。因此煤矿企业则应有步骤、有计划地组织信息化培训,引入脱产学习、专题技能知识讲座、在职训练等多重模式,优化人力资源工作者信息素养、实践技能,创建高效、完备的信息化管理控制系统。再者,煤矿企业应强化针对企业全员的广泛宣传,调动员工信息化热情,并为人力资源工作创设优质、良好的企业环境,打下坚实基础。

2.基于基础工作创建煤矿企业信息化管理人力资源规范平台。煤矿企业承担着生产、建设、营销等基础性工作,其机构设置相对复杂,人力资源基础性工作任务量较大。因此应基于信息化技术创建管理人力资源规范平台,明确实践规章体制。倘若欠缺人力资源实践操作标准化支持,便会令实践控制呈现不规范甚至是混乱状况,仅仅是在表面上下工夫,无法真正行之有效地履行基础操作管理,理清工作头绪,简化机构设置,简化繁杂任务,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效果。同时,基础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科学开展离不开充足的资金投入,其??践信息化管理需要一定周期,因此煤矿企业决策管理人员应树立正确的观念认识,依据企业发展实践状况、经济能力,适应性扩充物力、人力与财政投入,提升信息化实践力度。例如,可依据煤矿企业人力资源体系网络服务畅通需求及现实运行速率较慢的状况,适应性提升网络带宽建设资金投入,为人力资源信息化综合管控配备专线系统,优化工作效果。

3.优化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开展例行工作。煤矿企业人力资源例行工作包括计划制定、引进员工、考核培训、福利待遇、工资奖金、合同管理、进修离职、考勤管理等任务。体现了人力资源例行工作的显著特征,即较多工作任务需要基于员工经验进行大量的重复操作,具有复杂琐碎性,相反其体现的创造性则较弱。倘若不引入信息化管理模式,将耗费人力资源管理操作人员较多精力与时间,同时这些例行工作无从避免。因此应科学引入信息化管理模式,建立系统管理平台,令各类信息档案存储于系统数据库之中,简化重复性工作,提升工作效率。同时,应基于企业发展状况,联合相关单位科学开发适应企业的现代化信息系统管理软件,集成各类例行工作于系统之中。不应盲目要求软件系统的功能完备与强大,对于中小型煤矿企业,实际上复杂的功能系统并不能体现良好的应用效率,相反会造成不良浪费。因此应从实际出发,适应性创建,切实提升煤矿企业人力资源例行工作效率水平。

三、煤矿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发展的途径探讨

1.以企业综合目标与规划为基准,推进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模式构建

煤矿企业作为能源型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支柱性产业,保证煤炭资源有序开发与供给是其企业发展与运行的重要战略目标。保证煤矿企业宏观目标的实现需要企业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更需要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统筹配置,同时,煤矿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模式的构建也离不开企业综合目标的引导。

推进煤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模式的构建基于企业发展的长远目标与宏观战略,探索科学化的信息化模式与实践应用方式。构建信息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要基于企业制定的战略目标和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案,首先要充分了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现状及特征,再通过信息化资源的有效整合,将价值化的资源信息补充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去,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化。

2.基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工作完全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规范

煤矿企业的发展与运行基础工作包括生产、营销、管理、建设等,企业内部的工作部门也相对复杂,这便决定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繁杂性,将信息化的网络平台引入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就更加需要完善资源管理的规范,为信息化管理模式的运行提供便利条件和指导。

现阶段,部分煤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过于表面化,信息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缺乏统一的、标准化的规范,直接导致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无序化混乱局面。煤矿企业要构建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需要针对此无序化管理局面简化管理流程,着重基于管理工作的重点制定完善的管理规范体系。

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构建还要结合企业经济效益现状来进行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成本控制,还要通过管理人员的培训来引导患者树立一种科学化的管理与决策流程理念,提高管理工作的科学化水平,推进企业经济效益的实现。

煤矿企业信息化篇(6)

1形势分析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推进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在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编制的《煤炭工业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中,也把“两化融合”作为新阶段、新时期信息化工作的重点。“两化融合”的提出,将信息化提高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信息化已成为工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催化剂。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是“十二五”山西省煤炭信息化工作的奋斗目标,对促进企业做大做强,实现全行业转型发展、跨越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两化融合”的目标

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煤炭地质勘查、设计评审、矿井建设、煤炭生产过程、监测监控(井下环境、设备)、流通营销、企业管理的融合,改造提升煤炭行业与企业生产力和管理水平;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大幅度减少井下现场一线作业人员,向无人工作面过渡;实现监测监控智能化,达到监测和控制的智能化联动;实现流通营销电子化,使煤炭供求信息、合同签订、物流动态、煤炭销售票款发放结算网络化;实现企业管理精细化,使煤炭的生产管理彻底摆脱粗放方式,实现以需求为主导、备品备件材料煤炭库存降至到合理的精细化、集约化生产。总之,“两化融合”就是要实现信息化与煤矿生产、安全、销售、管理各过程的全面、深度地融合。

3“两化融合”的指导思想及推进思路

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全行业转型发展、跨越发展为宗旨,紧紧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全力实施矿井机械化、信息化“两化融合”改造提升,着力构建以机械化、信息化、安全高效为特征的现代煤炭生产开发体系,全面推进煤炭信息化进程,提升行业监管水平,做大做强煤炭企业,增强企业经济效益和核心竞争力,促进山西省煤炭工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工作思路:通过推动信息化融入煤炭地质勘探(查)设计、矿井基本建设(资源整合、升级改造)、生产过程(采、掘、机、运、通等)等各个阶段和环节,提升煤炭信息资源共享和生产自动化水平;加强全省煤炭专网的使用与监管,进一步强化瓦斯治理、隐患排查和六大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完善工作,全面提高安全保障能力;充分利用煤炭专用网络系统,应用3G等最新移动通信技术,实现远程移动实时办公及监管;建立规范的煤炭行业信息资源标准,推动企业以生产、管理信息流为主线,改造传统管理模式,提升行业现代化管理水平;建设煤炭行业各类信息数据库,推进煤炭行业精细化、集约化管理。

4“两化融合”主要内容

煤炭行业“两化融合”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地理(地质)信息库、煤矿安全信息化、生产过程自动化与信息化、管理信息化等。与其他行业相比,“两化融合”有其自身的特殊性:①煤矿地质条件复杂,生产过程中不可预见的因素多。②不同区域、各种类型矿井建设和采掘技术工艺存在差异。③煤矿井下生产工作环境中存在瓦斯、一氧化碳等可燃性有毒气体,同时湿度大、粉尘大,顶板围岩地压情况复杂多变。④煤炭生产过程中环节多,生产工艺离散,移动作业,衔接和管理难度大。⑤煤炭生产基本都是地下作业,电气设备多,电磁干扰强,无线电波穿透力弱,线路传输损耗大。⑥传统的煤炭开采既是高危行业,又是劳动密集型行业,井下作业人员较多,目前从业人员素质较低。这些因素决定了煤炭行业“两化融合”与其他行业相比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如对电气自动化、信息化设备的制造和检测要求高,要具备煤安标志、防爆(隔爆)本安认证;井下信息的监测、提取、传输、传感器的研制等条件要求更加苛刻;涉及的硬件设备、软件系统数量大、厂商多,融合难度大。若将在其他行业成功应用的信息化技术推广到煤炭行业,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4.1网络建设煤矿网络建设应从生产现场通讯及自动化控制网、管理信息网、安全监管网三个方面展开。煤矿生产现场通讯及自动化控制网建设包括矿区通信专网、地面工业网、井下工业网和井下现场总线控制网。企业管理信息网建设包括集团公司办公信息网以及集团公司和下属煤矿之间的业务骨干网、煤矿的地面管理及办公网。为了支撑各种应用系统的运行,还需要建设信息化机房、综合布线,以及用于信息安全、网络管理的各专项系统,数据存储和灾备系统。煤矿安全监管网建设包括与行业管理部门和相关政府管理部门连接的监管专网数据共享平台。

4.2地理信息煤矿所处煤田位置,主副井、风井建筑物坐标,井田面积,坐标拐点,地形地貌和地质勘探三维图形地理信息系统;煤矿储量、煤种、煤岩层分布、厚度及倾向和走向、地质构造、开拓方式、大巷、硐室、采掘面及管线设备布置仿真模拟立体地理信息系统。

4.3煤矿安全信息煤矿安全信息化建设包括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煤炭产量监控系统及安全执法网等网络系统的应用和完善;隐患排(检)查治理专家智能库系统、火灾早期预警和采空区束管监测系统、粉尘监测系统、探放水监测预警系统、顶板压力监测系统、冲击地压预测预报系统等。在上述安全监控系统的基础上,还应该建设统一的安全环境监测监控平台,能够实现各专业系统的联动分析、关联报警,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4.4生产过程自动化与信息化煤矿生产过程自动化与信息化建设应包括以下内容:综采、综掘集中控制系统、选煤厂计算机控制系统、煤矿瓦斯抽采(放)监控系统、煤矿轨道运输监控系统、煤矿胶带运输监控系统、煤矿供电监控系统、煤矿排水监控系统、煤矿通风、提升、压风设备自动控制及监测系统、地质勘探测量自动化信息化系统、煤炭外运装车配煤自动化及信息化系统、井下移动通信系统、井下移动多媒体信息系统、调度通信(广播)系统、调度室实时综合信息采集及监测监控系统、工业电视视频监控系统、视频会议系统、大屏幕显示系统、辅助设计系统、供水及水处理监测监控系统、热力(锅炉)监测监控系统等。煤矿应该建设仿真生产系统和生产执行系统实时反映煤矿整个生产过程的现状,实现对煤炭生产各环节和设备运行状态仿真实时监控,实现设备效率分析、能耗分析等,根据累计的实时数据对下一步生产过程进行分析模拟,进一步指导生产过程的调度与优化。

4.5管理信息化煤矿管理信息化包括:调度室标准化管理信息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物资供应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生产技术管理系统、煤炭销售管理信息系统、设备管理信息系统、作业规程编制审核系统、企业资产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地质测量信息系统、煤矿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基本建设管理信息系统、安全生产应急平台及应急救援管理系统。通过这些系统的建设,建立适合企业生产模式的生产经营管理、机电管理、安全管理信息系统,逐步实现信息集成,为领导决策提供信息支撑。

4.6各类专题数据库专题数据库用以存储和管理安全环境监控系统、生产过程自动化与信息化系统、管理信息系统产生的大量数据。此类数据库包括生产过程自动化实时数据库、人力资源数据库、财务数据库、物资供应数据库、生产设备材料备件数据库、地质测量数据库、销售管理数据库、生产技术数据库、基本建设数据库、安全生产应急平台数据库。通过对这些数据的管理,企业才能进行各种专题的数据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支持。

5推进“两化融合”的保障措施与建议

5.1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大力宣传,整体推进实现山西省煤炭工业转型跨越发展,思想解放需要先行。要理解转型发展的深刻涵义,充分认识到“两化融合”对于促进转型发展的重要意义,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达成共识。“两化融合”是一项涉及面广的重大创新型工作,涉及生产、安全、经营、管理等多个方面,资金投入大,实施难度大,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才能做好。各级监管部门和企业“一把手”领导,拥有人、财、物等方面的决策权,要进一步认识到信息化、特别是“两化融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两化融合”列入工作议事日程,亲自关注,亲自过问,亲自抓,这是“两化融合”成功的关键。

5.2明确组织机构、工作职责,建立协调考核机制成立山西省煤炭工业厅“两化融合”领导组,统一决策和指导全行业的“两化融合”工作;设立山西省煤炭工业厅“两化融合”推进办公室,主要负责日常事务的处理,负责协调各部门、制定规划、试点单位等工作,起草“两化融合”考评体系及相关制度的检查与落实。

5.3编制山西煤炭工业“两化融合”总体规划在推进“两化融合”工作中,总体规划要先行。从应用系统、总体构架、项目建设、项目实施等方面进行规划。应用系统分为监管部门和企业两个层面。总体构架分为应用层、业务支撑层、数据与信息层、网络硬件层和现场层五个层次。项目建设按四个阶段进行,一是准备阶段;二是方案的设计、评估修改及各类技术标准的制定阶段;三是示范和试点煤矿企业确定阶段;四是建试验区,扩大试点规模,总结经验教训,全面推广阶段。项目实施方面,建议成立市县煤炭行业主管部门、集团公司、煤矿各级领导小组、建设实施小组,对项目实施工作进行统一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制度,创新项目建设管理机制,确保实施工作规范、有序、高效。

5.4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的人才优势“两化融合”工作是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建议组建相关专业协会和专家委员会,这些机构作为“两化融合”的智库,可以参与制定和审核相关标准,对各种建设方案进行论证评估等。协会和专家委员会应广泛吸收省内外研究院所、高校、煤炭企业、装备制造企业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的相关专家参与,特别是需要聘请相关领域的院士等高级人才作为专家委员会的成员,为两化工作提供强大的技术保障。一方面,协会是融智的平台,通过各种高端论坛、专题研讨会、学术交流会、组织观摩等活动,积累沉淀,逐渐形成“两化融合”知识库;另一方面,协会也是推广宣传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来推广先进技术和经验,促进学习和交流。

5.5搞好培训,储备引进人才首先是培养人才。要采取各种形式进行人才培养。一是各级煤炭培训中心要设置“两化融合”相关课程,培养师资力量,做好对各煤炭企业的经常性培训;二是要进行全员培训,特别是针对企业领导和管理人员的“两化融合”专题培训;三是要依托省内“两化融合”试点矿建立实践培训基地,定期组织企业相关人员实地学习;四是要以煤炭企业信息化项目为依托,培养创新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其次是留住人才。制定政策,既要鼓励有煤矿专业知识并有煤矿工作实践经验的人员学习信息化知识,也要鼓励有信息化知识的人员学习煤炭生产知识,培养复合型人才;要给予信息化工作人员和主要生产岗位人员同等的晋升机会和薪酬待遇,以稳定信息化队伍;要制定行业人才激励政策、提高福利待遇、改善工作环境,做到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调动人才的工作积极性。最后是引进人才。企业每年要有一定比例的人才引进计划,特别是既懂煤炭又懂信息化建设,能适应“两化融合”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5.6做好“两化融合”试点工作各选择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大型国有煤矿和一个地方煤矿做“两化融合”试点,由政府牵头,给予政策和资金上的鼓励。同时,在试点煤矿建立专门机构,负责“两化融合”的项目建设、运行、维护工作,形成稳定的技术队伍。力争使试点煤矿在综采工作面远程控制、综掘自动化、监测监控、安全管理、设备管理、调度信息化、管理信息化等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为“两化融合”示范矿井,并在全省煤炭行业推广。

5.7研究和完善“两化融合”配套的行业规范建立和完善与“两化融合”相适应的一系列设计规范、安全规程、审批制度、评价体系等;修改现有的设计规范、安全规程和相关生产作业规程,为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与远程控制提供依据。对于新建和改造矿井,在矿井设计阶段,就应要求按“两化融合”的标准进行各个环节的设计;修改现行的行政审批办法,包括矿井审批和评价体系,应按“两化融合”的要求对生产矿井采、掘、机、运、通等环节的自动化水平、岗位设置等提出审批要求。对煤炭企业领导的目标责任制考核中加入“两化融合”方面的内容。

5.8发挥专网优势,完善综合监管和信息共享平台

5.8.1升级煤炭专网采用MSTP技术升级改造现有的全省煤炭专网,将原组网方式由终端直连升级为各级局域网互连的广域网方式,实现带宽的动态调节,提高网络安全水平,满足网络应用不断增长的业务需求。

5.8.2统一建设山西省煤炭行业基础信息数据库目前,煤炭行业基础信息缺乏统一规划,各应用系统存在割裂、交叉、重复现象。由于不同应用系统的信息管理和维护由不同部门完成,信息不一致的情况时有发生。建议建设山西省煤炭行业基础信息数据库和地理信息平台,保存全省各煤矿的证照、资源分布、采区分布、生产经营数据、安全信息、用工保险信息、主要设备信息等数据,为煤炭行业各职能部门提供统一和规范的信息服务。

5.8.3完善煤炭行业综合监管信息系统结合煤炭行业基础信息数据库,完善山西省煤炭行业综合监管信息系统,使之成为煤炭行业主管部门日常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平台。山西省煤炭行业综合监管信息系统除了现有的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煤炭产量监测系统、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等应用外,还应扩充煤矿行政管理、煤矿资源管理、煤矿安全隐患排查与管理、安全生产信息调度、应急救援、用工与人员培训管理等应用。

煤矿企业信息化篇(7)

受到“富煤贫油缺气”资源现状的影响,一直以来,煤炭资源在中国能源消费领域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煤炭分别占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的77%和70%。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在“2010中国国际煤炭发展高层论坛”上透露,2009年,中国煤炭产量达到29.73亿吨,接近30亿吨,比2005年增加了7.68亿吨,年均增长1.92亿吨,预计2010年煤炭产量将会接近32亿吨。

可见煤炭工业对中国社会发展的贡献是巨大的,没有人可以否认煤炭在中国经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重要性。但是面对成绩,黑色的煤炭让人想到的更多的是各种“黑色”新闻。“矿难”、“产能过剩”等负面消息不断在刺激着世人的神经。

对此,整个煤炭行业在不断加深自身的改革步伐,在市场化改革、向国际进军、结构调整等多方面取得了进展。特别是“两化融合”大潮下,煤炭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日前《计算机世界》报记者专门走访了阳泉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阳煤集团”),感受到阳煤集团正在积极探索通过信息化手段保证安全生产的同时,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

阳煤集团信息化所建设开展起步较早,20世纪80年代就构建了局域网络,并自主开发了煤炭销售、生产调度、财务管理等应用系统。众所周知,近一年来,山西的煤炭企业进行了大规模的兼并重组工作,这为包括阳煤集团在内的山西煤炭企业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作为山西最主要的煤炭企业之一,阳煤集团也兼并了大大小小几十个煤矿。阳煤集团的管理范围从过去集中在阳泉市周边,一下子扩大到从晋北到晋南六百多公里的范围内。如何实现对这些煤矿安全生产的监控工作,首先就是要将各项数据即时传回集团的总部,这就需要将阳煤集团的信息网络也扩展到这些煤矿。众所周知,这些煤矿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参差不齐,煤矿所在地的通信基础设施的水平也不尽相同,有些煤矿所在地甚至都没有手机信号。

为了对这些情况有一个全面的掌握,阳煤集团信息部门的工作人员于是成为了“兼并重组”工作的“排头兵”。每兼并一个新的煤矿,信息中心的人员就会去当地了解网络、系统建设等情况。一位信息中心的工作人员甚至开玩笑地说,全集团中层以上干部中,估计没有人比他去过的兼并煤矿多。

正是有了这些“排头兵”,阳煤集团的信息化建设步入了崭新的阶段。

确保安全生产是首要任务

自国家在2010年8月30日通过《煤矿领导带班下井及安全监督检查规定》,并从2010年10月7日起施行起,“矿长下井”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安全发展是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张国宝曾经表示,重大矿难没有得到有效遏制,“使煤炭工业的成就变得苍白。”

关于矿难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中国煤炭产量大、煤矿地质条件差等等客观因素,也有管理体制上和技术上的因素。矿长下井,必然会起到对安全生产工作更重视的作用,同时另一方面,整个煤炭行业是否要进一步加大对安全生产的技术投入呢?特别是在当前信息化普及的情况下,能否让IT承担起安全生产的重任?

新景矿隶属于阳煤集团,位于阳泉市西部,出产优质无烟煤。在新景矿的调度指挥中心,记者看到几十个大屏幕将采煤、掘进、机电、运输、一通三防、煤炭洗选等工业视频及监控信息一目了然地实时显示在不同的区域。有四个显示着佩戴安全帽的矿工头像屏幕引起了记者的注意,新景矿信息中心主任杜世顺告诉记者,这是新景矿人员定位系统定人员在井下信息跟踪的显示屏。“这四类戴安全帽的人分别是正在井下跟班的矿领导和部门领导、基层队组干部、各工作面的安全员及急救员,调度指挥中心可随时与井下这四类人员保持通信联系,以处置井下各类情况。戴帽子的代表了已经下井,没戴的就是没有下井,红色帽子的是党员。全矿的所有人员,都包含在人员定位系统中。谁下井了,什么时候下去的,目前所处位置及行动轨迹等内容,系统都可以实时显示。到了月底,所有数据还会自动汇总传输到考勤系统中,作为员工工资计算的依据。”

杜世顺表示,通过RFID技术,根据“一人一卡”的制度,矿工带着内含芯片的安全帽下井,系统可以实时显示每个工作区域,有哪些人在岗,带班的领导是谁,每个人下井时间是多少,如果一旦某个人下井时间超过了规定的时间,没有及时返回地面,系统就会报警,调度会及时与此区域的负责人联系,直到落实排除安全隐患为止。

阳煤集团新闻信息中心副总韩立武告诉记者,十一五期间,阳煤集团在下属的开元矿、新景矿、一矿、二矿、三矿、五矿完善了人员跟踪定位系统的建设。“该系统实现了对井下任何指定区域的人员跟踪和定位的管理,对于实施掌握入井人员信息,堵塞管理漏洞、提高矿井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韩立武向记者表示,在阳煤集团,确保安全生产是信息化工作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据了解,阳煤集团下属新景矿等多个矿通过井下安全生产调度系统,围绕安全生产的流程,使矿井实现了对生产作业系统和“一通三防”系统进行全程监控和透明管理,将生产作业现场的各种原始信息完整地传输到信息化平台,经过整理、优化后,进入数据库系统。通过对井下有害气体监测信息的采集和超限的信息,构成了安全生产防护体系。

“阳泉煤矿属于高瓦斯矿井,所以安全生产是头等大事。所以我们建立了动态实时的‘数字煤矿安全’监管系统,初步实现了对矿井瓦斯的多级安全监管。”韩立武说,系统以所属各矿井检测系统为基础,以各个矿井检测系统检测数据为来源,实现全集团全部检测系统的矿井检测数据的联网。

韩立武认为,有了这套系统,建立的不仅是地面矿-集团公司-省局三级管理机构对煤矿井下现场作业环境的全面动态实时监测监控,同时为井下瓦斯情况进行分析,进而为预防瓦斯事故,超前正确决策提供了及时的技术数据分析信息和资料。“现在通过系统,一旦发生瓦斯浓度超过标准的情况,瓦斯超限的地点和浓度数值都能够实现风电闭锁,并在第一时间通过手机短信通知到相关各级责任人,从而保证了在最快时间内做出正确决策。”

在新景矿的生产调度指挥中心,记者看到,新景矿通过以太网建立了井下安全生产综合分析执行系统,通过对作业地点、井下设备、工业视频等综合情况的检测,实现了根据生产地点变化、灵活组织界面的动态的、直观的监测及预警系统。“过去都是打电话询问井下情况,现在是通过远程监控和计算机桌面监控,各级管理人员都能实时了解井下煤炭生产各个系统的实施运转情况,并根据系统实时数据合理组织和指挥生产。”杜世顺介绍说。

系统整合

走向集团管控

阳煤集团的信息化建设曾经提出“以需求促发展,以应用为导向”,突出“三个延伸”。“三个延伸”中除了上文所提到的管理应用系统向工业监测监控系统延伸、地面系统向井下安全生产监测监控延伸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阳煤集团的企业业务系统向企业综合应用门户延伸。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阳煤集团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由集团公司牵头组织研发的、依托企业网络平台的公司内部办公、运销、物流、合同审计等多个业务管理系统,实现了公司管理信息化、业务数据电子化、业务流程规范化等目标。”韩立武说。

煤炭销售是煤炭企业最重要的生产环节之一。由于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制约,近年来通过铁路运输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阳煤集团的生产需求,煤炭外运受阻,严重制约了阳煤集团的跨越式发展。为了保证企业的正常生产和适应目标市场的需求,阳煤集团全面实施了公路运煤的战略性发展规划,所生产的煤炭越来越多地是通过公路运输。为了把这部分运输及销售等工作有效地管理起来,阳煤集团开发了“煤炭公路调运管理信息系统”。

“煤炭公路调运管理信息系统是将公司管理的所有的近2500辆运输汽车进行ID卡信息管理,在每个发运站,建立车辆ID卡信息的门禁系统, 车辆的智能出入管理系统。在发运站的出入口和装载处安装工业摄像机,进行全天候监控。将所有的汽车衡计量系统通过局域网相连;根据车辆的ID卡号,自动记录车辆的装载净重值,实现公司、矿、部、厂各种报表统计、浏览及打印功能。”韩立武说, “这套系统有效地提高了我们的煤炭公路运输能力,2009年年运输能力达到了1200万吨,2010年计划达到1600万吨,基本杜绝了跑、冒、漏等浪费现象,对装车过程实现了精细控制,运输损耗率降低到0.5%以下。”

随着企业规模的发展,阳煤集团从过去的传统煤业,不断向非煤等业务领域扩展。企业规模的扩大,带来了一个直接的问题,企业调度指挥的范围也就越来越广、涉及的行业和内容也越来越多,依靠传统的调度业务管理模式和技术已经无法支撑阳煤集团的跨越式发展。

“我们构建了新的调度信息指挥系统,它可以提供全面、准确、实时的生产现场信息和分析统计数据,使集团调度指挥中心具有准确决策、高效指挥和快速应变的能力。”韩立武说,新的调度信息指挥系统包括有三大子系统。其中视频监控系统能够实现集团公司主要生产单位,包括煤和非煤企业的关键生产环节的视频监控;生产现场监测指挥系统可对集团公司主要生产单位生产现场数据的集成,其中包括人员位置监测、煤炭产量检测、生产环境监测;调度视频会议系统实现了集团与二级单位可以实现远程视频会议。”

对于阳煤集团未来信息化发展的方向,阳煤集团新闻信息中心主任杨义林坦言,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到一定阶段,难免会遇到“信息孤岛”和系统整合的难题。而要消除这两个难题,真正的难点不在技术上,而是在于业务管理流程的理顺。“通过搭建集团的合同审计系统和物供系统数据交换平台,建设摸索以及开元矿‘煤炭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对各种应用系统之间的继承,为今后实现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积累了经验。”

背景资料

阳泉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前身为阳泉矿务局,成立于1950年1月。经过60年的发展,阳煤集团已经成长为以煤炭和煤炭化工产业为主导产业,铝电、建筑房地产、机械电气、贸易服务多元化强盛发展的国有大型企业集团,拥有包括国阳新能和山西三维两个上市公司在内的148个子公司、分公司,在册员工13万人,2008年营业总收入达到343亿元,2009年荣列中国企业500强第179位,2009年营业总收入超过450亿元。

阳煤集团实施“强煤强化、五年千亿”的发展战略,煤炭与煤炭化工产业横跨晋冀鲁京渝5省15个地市。目前阳煤集团已经拥有煤炭产能4500万吨、煤矿基建技改规模6000万吨、化工产能700万吨、电力装机容量60万千瓦、氧化铝产能40万吨、电解铝产能12万吨、建筑建材和房地产销售规模35亿元。

链接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信息化分会

第二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工作报告

(节选)

近期煤炭信息化工作的主要内容:

1. 充分认识后危机时代企业信息能力的重要性,抢占新的发展制高点。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美、日、韩等国家和欧盟纷纷出台IT救市计划,进一步提高国家的信息能力。如美国政府2009年2月颁布“美国经济重建和再投资计划”,将“宽带技术普及计划”列入其中;日本政府2009年4月出台“三年IT紧急计划”;欧盟在2008年底宣布的2000亿欧元经济复兴计划中出资50亿欧元用于宽带网络建设。这些计划旨在将IT应用与经济结构调整、增强应对危机的社会信心结合起来,不仅能推动实体经济的恢复,而且会孕育新一轮的技术变革和产业变革。当前,中国煤炭企业参与国际间的贸易和并购活动日益频繁,对外扩张速度史无前例,面对这样的形势,必须准确把握国际发展趋势,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充分发挥信息化经济增长“倍增器”、发展方式“转换器”和产业升级“助推器”作用,抢占“后危机时代”的发展制高点。

2. 密切关注信息技术发展新趋势,积极开展前瞻性研究。

当今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全球互联网正在向下一代升级,云计算、物联网、“智慧地球”、“感知矿山”、“三网融合”等方兴未艾,为企业信息化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煤炭企业特别是大型煤炭企业要密切关注信息技术发展新趋势、新挑战,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把握新技术带来的新机遇,深入研究,超前谋划,形成新的核心竞争力,掌握未来发展的主动权。

3. 要准确把握企业信息化所处的阶段,及时调整工作重心。

“十一五”期间,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快速推进,很多企业信息化工作开始从“基础建设”阶段向“集成”阶段转变。据国务院国资委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中央企业中,97.8%的企业实现了财务管理信息化,97.4%的生产型企业实现了生产管理信息化,88%的企业实现了人力资源信息化,79.1%的企业实现了设备管理信息化,75.4%的企业实现了进销存管理信息化。对照国内先进的中央企业,中国煤炭企业的总体水平尚达不到上述水平。对此,煤炭企业要准确把握本企业信息化所处的阶段,及时调整工作重心,积极开展深化应用工作。

4. 与世界和国内先进水平对标,分析存在差距,加快信息化进程。

虽然经过近几年的努力,煤炭企业信息化水平有了大幅提升,但距离世界先进水平及国内领先水平还有很大差距。一是信息化总体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二是信息化工作目标需要进一步明确。部分煤炭企业信息化工作没有围绕企业发展战略和核心价值,抓不住重点,需要结合自身实际进一步分析研究,围绕发展转型,明确信息化目标。三是信息化领导力需要进一步加强。目前,还有相当数量的企业未成立独立的信息化职能管理部门,有的企业设立了专门机构但是工作力量薄弱。煤炭企业应设立专门的信息化部门,并赋予相应的职责,配备一定数量、精通业务的专门人员。四是信息化管控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部分企业没有按照集团化运作的要求对信息化工作实行统一规划和集团管控,各级单位各自为政、分散建设的现象仍然存在。需要进一步提高集团管控能力和信息化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