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素质拓展论文

素质拓展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4-06 18:42:47

素质拓展论文

素质拓展论文篇(1)

[关键词]素质拓展训练管理者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

企业如何才能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怎样才能在竞争中取得胜利?归根结底依靠的是人,因为只有人才能创造价值财富。然而企业要想获得适合自身发展的人才就必须通过各式各样的培训来实现,企业的培训将给员工提供可以胜任他们职位的信息和技能。但是,对于企业中的管理者来说,除了具备胜任职位的基本技能和能力以外,企业更注重培训他们的团队意识、沟通能力、协作能力等管理能力。素质拓展训练就是以“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熔炼团队”为目的,在体验式培训中实现这一目的。

一、什么是素质拓展训练

素质拓展训练起源于西方英文outward-bound,意为一艘小船离开安全的港湾,驶向波涛汹涌的大海,去迎接挑战。二战时期,大西洋上有很多船只由于受到攻击而沉没,大批船员落水,由于海水冰冷,又远离陆地,绝大多数人不幸牺牲了,但极少数人在历经了长时间的折磨后得以生还。后来,发现得以生还的人并不是那些身体强壮的人,而是那些拥有强烈求生欲望的人。二战结束后,在英国出现了这种模仿真实管理情景,对管理者和企业家进行心理和管理两个方面培训的outward-bound管理培训。由于它新颖的培训形式和良好的培训效果,被世界各地不同的企业所采用。

二、素质拓展训练给企业带来的作用

素质拓展训练究竟可以给企业带来怎样的作用呢?它究竟怎样对员工进行培训呢?下面将运用素质拓展训练的几个项目通过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总结出了几点素质拓展训练给企业带来的作用。

1.素质拓展训练将为企业的管理人员提供运用管理学知识的平台。许多管理者认为管理学所学的知识都是经验之谈,并没有可以实际运用的价值。素质拓展训练将彻底消除管理者的这种错误想法。根据管理学知识,我们可以将管理的过程分为四个部分: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我们将以素质拓展训练中“扫雷”这个项目,来看一下管理过程中的四个部分是如何工作的。

“扫雷”游戏是用一张分成若干方格并标上数字的地毯来模拟雷区,每一个方格的结果是有雷或是无雷,在“雷区”中间位置的两侧是分别有两个峡谷。而这个游戏的规则是每一名队员只有两次机会去“扫雷”,如果选择的方格没有雷,那么可以安全的选择前后左右的任意一格继续“探雷”;但如果是选择的方格是有雷的话,就必须按原路返回,换另一名队员继续“扫雷”。这个任务获胜的依据就是在规定的时间内所有的队员都可以安全的通过“雷区”。那么,在这个游戏中将如何去应用管理学知识来实现胜利呢?我们知道,计划是每一件事情成功的第一步,在我们这个游戏中也不例外。作为一个团队,首先应当确定团队的目标,那就是成功走出“雷区”。在制定了这样一个目标之后,应该做的就是制定实现这个目标的计划。这个计划应当包括选取项目的项目经理,采取怎样的方式来进行“扫雷”,时间应当如何分配等等问题,只有解决好了这些问题团队里的人才能明确自己的目标是什么,不至于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出现“南辕北辙”的现象。当计划完成之后在组织环节中,项目经理应当明确所有人的分工,团队成员的分组等事宜,以便所有的成员可以各司其职,避免在项目实施的过程出现工作的漏洞或者人力资源的浪费。建立起一支高效的团队,在任何一个项目中都是领导环节的重要任务。在“扫雷”的项目中更是如此,因为要在极为有限的时间里完成这项任务,是一件非常具有挑战的事情,所以要在极短的时间内打造一支高效的团队是非常考验一位管理者的领导才能和沟通能力。在这个项目中,其实还有一点是管理者可以实践的,那就是如何去建立一支信任的团队。“扫雷”项目在完成了一半的时候会有意的设置一道障碍,那就是在两个“峡谷”之间的“雷区”全部都是有雷的,也就是要通过正常的途径是不可能通过“雷区”的。在团队成员即将取得胜利的前夕,我们的团队将面临极为严重的信任危机,所有的人都会怀疑是不是记录路线的人记录出了问题,这样的争吵将使我们的团队耽误相当多的时间。如果这样的情况发生了,对于我们的管理者来说就要通过自己与大家的沟通,使团队建立起相互的信任,共同克服困难,度过团队面临的这一信任危机。管理过程的最后一个阶段就是控制,其实从实施这个项目的第一步起就开始了控制。当队员探雷失败的时候,其实就是表明这一步与团队的目标是不一致的,作为项目的管理者就应该及时纠正错误,派遣另一名队员寻找一条新的道路,从而达到控制的目的;在团队面临信任危机时,管理者也是通过不同的方式消除大家心中的疑虑,重新建立起团队的信任,使之与团队的目标一致。

通过上面对“扫雷”项目的分析,可以看出管理学的知识是可以运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就连一个小小的游戏要想取得成功都需要管理学上知识的运用。素质拓展训练就是通过这些看似简单实际却是障碍重重的小游戏,在娱乐与轻松中教会管理者如何运用管理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工作和生活中的一些琐事,彻底打消管理者认为管理学知识只是书本上的理论而没有实际运用价值的错误想法。使管理者在今后的企业管理中充分地信赖以及运用管理学知识,给企业带来收益。

2.素质拓展训练将增进企业管理者的团队合作意识。加里·德斯勒在《人力资源管理》一书中这样说到:“大多数企业发现团队合作并不是凑巧发生的;相反,员工必须通过培训而成为一名好的团队成员。比如,丰田公司回用许多时间来训练新员工互相倾听和合作。”作为管理者往往都是能力出众的人,而企业的项目不可能由某一个部门或是某一个人就可以完成的,往往需要多个部门的通力合作;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一个项目团队将很有可能出现两个甚至几个职位相同、能力接近的管理者参与项目的实施。出现意见不一,自视清高不愿听取对方意见的情况时有发生,如果这些管理者没有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这个项目很有可能陷入僵局甚至就此搁浅。素质拓展训练所要达到的一个目的就是历练参训者的团队合作意识,所以素质拓展训练都是以团队作为训练开展的基础。

素质拓展论文篇(2)

关键词:全面发展 全员参与 素质拓展教育

近年来,各高校为促进高水平大学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都在积极探索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新思路。构建全面发展导向的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体系,切实丰富大学生的生活,提高大学生的培养质量,已成为高质量大学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素质拓展教育在我国的发展

(一)素质拓展教育的发展历程

拓展训练源于西方英文OUTWARD-BOUND,原意为一艘小船离开安全的港湾,驶向波涛汹涌的大海,去迎接挑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时盟军在大西洋的物资供应线屡遭德军潜艇的袭击,大部分水手在运输船被击沉后葬身鱼腹,只有少数人得以生还。人们惊奇的发现大多数生还的往往不是年轻力壮的水手,而是那些富有经验,心理素质较强的年长者。通过对这一现象的分析与研究,得到的结论是能在恶劣环境下求得生存,靠的不是体能而是良好的心理素质。据此德国人库尔特·汉恩提出了“拓展训练”理念(OUTWARD-BOUND),其好友劳伦斯在1942年成立了一所阿德伯威海上训练学校,以年轻海员为训练对象,这种理念后来逐渐延伸为军队士兵生存能力的训练。这便是拓展训练最早的雏形。

二战结束后,英国出现了一种叫做OUTWARD-BOUND的管理培训,从而使“拓展训练”从军事生存训练演变成为社会和经济领域服务的一种人本训练。今天,“拓展训练”融汇 OUTWARD-BOUND培训理念,围绕着领导艺术,团队建设等现代管理的中心问题,结合团队发展需要,促使参训者重新认识自我,定位自我,超越自我;另一方面,通过训练,提高成员忠诚度,凝聚团队向心力,共同面对困难,携手迎接挑战!

我国的素质拓展教育理论来源于西方的“拓展训练”,主要是指对受教育者的生理素质、心理素质、社会文化素质以及对民族素质的培养进行拓展教育。而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就是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着力点,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为重点,以挖掘学生内在潜力为目标,以服务学生的成长成才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为载体,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才的系统工程。[1]素质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到现在已有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1、酝酿萌芽阶段

1985年5月27日中共中央颁发了《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它明确提出:“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在此《决定》的启示下,时任国家教委副主任于1987年4月在一次重要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了“素质教育”的概念。此后,又有诸多学者发表文章讨论素质教育问题。所有这些,为素质教育的正式出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初步实施阶段

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要将“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此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5)、《全国教育事业“九五”计划和2010年发展规划》(1996)等文件,对提高民族素质、实施素质教育等重要问题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与要求。1999年团中央在学校工作会议上提出,学校战线工作要以“素质拓展”为统揽,全面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在全国个别高校的试点工作。所有这些,都为素质教育的初步实施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的支持。

3、全面推进阶段

2002年3月,为了全面贯彻党和国家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方针,、教育部联出台了《关于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意见》,并且首批63所试点高校出席昆明会议,标志着“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正式启动。该计划以素质教育为导向,以高校共青团为实施主体,以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为载体,在一年多的试点工作后,它以涵盖面广、规范性强和可操作性强而受到试点院校师生的广泛欢迎与认可。此后,全国一批又一批高校推广实施该计划。

4、内涵发展阶段

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在历经上述三个发展阶段后,可以且应当转向第四个新的发展阶段,即内涵发展阶段。它要求各高校应以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发展为指导,并立足于本校实际,采取各项有效措施,建立健全以全面发展为导向的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体系,最终实现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终极目标。

(二)素质拓展教育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很多高校积极实施推进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调查数据显示:全国高校中有1106所实施了“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实施比例为57.9%,本科高校当中有632所实施了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实施比例为85.3%,[2] 这为促进学生全面成才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同时应当看到,尽管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已经试行多年,并有一些高校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但推行和实施情况并不均衡,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

1、重视不够,未能给予足够的资源支持。

许多高等学校对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无论从机构设置、职能发展、职业化和专业化队伍建设,还是工作场地和经费划拨等方面均存在诸多问题,而且素质拓展教育理论的研究也不够深入,素质拓展教育体系还有待完善。

2、采纳不多,未能给予足够的社会认可。

虽然不少高校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校内评价与激励机制,但仍局限在学工系统,没有被广泛认可,尤其是《素质拓展学分认证手册》尚未得到社会的认可,并未成为考察、选用毕业生的依据,甚至其科学性还遭到了质疑。

3、关注少数,未能实现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全面发展不仅指个人的全面发展,更应该强调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目前许多高校的素质拓展活动开展要么“门槛过高”,学生没有资格参加,要么“含金量低”,学生没有兴趣参加,这必然会导致学生群体间的不均衡发展。

4、认识粗浅,学生被动地参加素质拓展活动。

多数高校学生对素质拓展教育的需求只是停留在潜意识阶段,需求意识尚未被唤醒,被动盲目地参与学校要求完成的素质拓展活动,甚至把参加素质拓展活动视为一项必须应付上交的作业,缺乏积极主动的意识、紧迫感和危机感。

5、方法单一,缺乏创新性和灵活性。

虽然许多高校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继承了以往的好经验、好做法,比如坚持开展 “挑战杯”、“三下乡”等项目,但这些活动的开展未能与时代精神和学生需求充分结合,使得素质拓展教育手段与方法过于单一、创新性不够、特色较少。

二、以全面发展为导向,推进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

大学生全面发展作为我国教育方针的重点,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和深刻的推广意义。大学生全面发展与素质拓展教育二者关系密切:一方面,全面发展不仅是素质拓展教育的理论依据,更是素质拓展教育的最终目的;另一方面,素质拓展教育是实现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全面发展是素质拓展教育的理论基础

全面发展是各方面完整的、和谐的发展。马克思实践论指出人的发展不仅包括其自然力的发展,也包括其在实践活动中通过锻炼、培养与学习形成的知识与经验等因素的发展。[2]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是以全面发展的实践观为基础,以全面发展的人才观为培养目标,让大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并通过实践了解和认识社会现实和社会需求,不断增强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从而学会客观把握世界。

(二)全面发展是素质拓展教育的根本目的

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既不能被仅仅理解为思想政治教育中道德教育范畴,也不能归结为纯粹是为了解决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应景教育或功利教育范畴,而是促进全面的人、完整的人的生成教育。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是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解放的前提和目的,而且更应该是教育的应有之义。大学教育就是为了培育全面发展的人——有知识、有信仰,一个全面占有自己本质的人。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亦即西方的通识教育,它是大学应对时代和社会变迁的一种集中反映。时代和社会在变,素质教育、通识教育的理念也要随时而变、因地而变,不变的是它对教育本然价值的追求,这个价值就是人的全面发展。 [3]

三、建构全面发展的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体系

(一)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内容体系的构建:课程化、合规律、有品位

全面发展的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要求全员参与的同时,又能有所区分,让有专长,有能力的同学实现拔高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构建课程化、合规律、有品位的素质拓展教育内容体系。以笔者所在学校母体大学为例,按照“课程化、合规律、有品位”的理念,设计了素质拓展活动三大模块。具体内容为:

A模块,即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主要指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公民道德教育为基础,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青年,深入开展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主要包括:政治理论、时事政策、党团知识等理论学习活动;明礼诚信、文明创建、民主法制、安全稳定、爱国爱校、校规校纪等主题教育活动;“三下乡”、“四进社区”等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及担任学生干部、学生工作助理等承担社会工作活动。

B模块,即专业技能与职业导航。主要指以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重点,以拓展大学生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主要内容的活动,帮助大学生崇尚科学精神、稳定专业思想、掌握专业技能、提升职业素养。主要包括:拓展阅读、学术交流、学术报告、科普知识等专业延伸学习活动;专业技能、语言表达、文字写作、考级考证等技能提升活动;科技培训、科技制作、发明创造、学术研究等学术科技创新活动;大学生涯规划、大学生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创业教育、职业导航等就业创业活动。

C模块,即身心健康与文化艺术。主要指以培养大学生理性思维、审美能力、意志品质为重点,引导大学生健全人格、悦纳自我、强健体魄、健康生活,促进大学生身心素质协调发展。主要包括: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等人文书籍阅读活动和文学艺术等表演及创作活动;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团体辅导、心理素质拓展等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球类棋类竞赛、田径运动会等体育活动。

丰富多彩的模块活动,为学生选择活动提供了更多自主的选择,有利于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爱好选择自己想要参加的活动。同时为了实现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规定了学生必须要参加修习的学分。这样便保证了全员参与基础上的拔高发展。

(二)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实施体系的构建:全员参与,全面发展

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实施体系,是希望在素质拓展实施过程中让全体学生都有机会参加活动,从而引导和帮助学生完成素质拓展,达到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它不仅仅只是个别学生的活动,而应该是面对所有学生。因此,在实施素质拓展时应构建全员参与的体系,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需要构建校、院、班三级联动实施机制。

以笔者所在学校母体大学为例,即构建了校、院、班三级素质拓展实施机构,分层实施确保每个同学有机会、有空间参加各级活动。其中,学校成立校素质拓展工作指导委员会,分管校领导担任主任,教务处、学生处、宣传部、组织部、科研处、团委、体委、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全校素质拓展工作的组织领导。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校团委书记担任,成员由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全面负责本科生素质拓展活动的日常工作。学院成立院素质拓展工作指导委员会,委员会下设认证中心(办公室设在院团委),院党委副书记担任主任,院团委书记、教学秘书、科研秘书、辅导员、班主任为成员,负责院级素质拓展活动的组织实施和学分认证工作,指导班级开展素质拓展活动。班级成立素质拓展工作组,辅导员担任组长,成员由团支委和班委会成员组成,负责班级素质拓展活动的组织实施;团支委设素质拓展学分认证委员,具体负责日常学分认证工作。

在具体素质拓展活动的组织环节,按校、院、班三级组织实施,校、院、班三级均按活动审批、活动公告、活动组织、活动总结四个程序展开。活动主办单位选配热心学生工作的相关领域专家、教师、干部担任指导老师,指导学生制订活动方案并组织实施,在活动过程中给予学生相应的指导和评价。

全员参与,全面发展的实施体系,有利于促进学生知识、素质和能力的科学发展与协调发展,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与健康素质,实现学生文化知识学习与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四、健全全面发展的素质拓展教育保障机制

(一)完善活动课程体系,实现活动组织的科学化

各高校应将大学生素质拓展作为活动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以促进学生知识、素质和能力协调发展为目标,将活动课程按内容分为三大模块,即: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专业技能与职业导航、身心健康与文化艺术。并以“分层规划、分级设计”为原则,每年统一规划全校素质拓展活动,校级活动重在拓展学生综合素质,院级活动重在拓展学生专业素质,全校形成“学校规定活动+学院特色活动+班级自选活动”的活动体系;活动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设计,一年级学生重专业学业导航,二年级学生重专业素质拓展,三年级学生重就业创业导航,四年级学生根据素质拓展学分完成情况自主安排。

(二)创设网上管理系统,实现活动管理的信息化

随着素质拓展作为活动课程的全面实施,如何确保活动项目的、报名、组织等管理工作高效有序,尤其是提高素质拓展学分认证的准确、安全,就显得越来越重要。某些高校甚至研发了“大学生素质拓展学分活动课程信息管理与预警系统”,该系统设置了活动项目管理、活动课程选择、活动学分管理、系统与用户管理等主要模块,远程动态地实现活动规划、报名参赛、学分录入、信息查询与统计、毕业学分审查、学分预警等功能,从而大大提高了素质拓展活动课程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三)完备综合评价体系,实现活动参与的全员化

就整个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评价体系,总体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一是项目评估, 即对素质拓展活动本身的评估,包括立项评估、认证评估、实施跟踪评估等, 确保活动的实效。二是组织评估,是从学校角度建立的对各个院系素质拓展计划实施成效的评价体系,推进素质拓展工作的落实和创新。三是个体评价,旨在建立对学生个人参与素质拓展活动的成效评价和激励引导机制。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参与对象为所有青年大学生,实施过程中亦只有达到全员参与才能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

(四)健全资源整合机制,实现活动影响的社会化

高校人才培养工作需要高校、社会、家庭等多方参与,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也不例外,亦需要有效整合社会各种资源。一是主体的社会化,即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双向互动,密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作为共同主体与社会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 促使大学生要不断适应社会的需要, 广泛接触社会信息, 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勇于接受社会挑战。二是实施的社会化,要强化社会信息的引导,要重视社会精英的激励和指导,要寻求社会资金、场地等支持,尤其是依托优质育人资源建立各类大学生素质拓展基地。

(五)打造精品特色项目,实现活动质量的品牌化

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课程吸引学生踊跃参与和获得社会认可,都要求其有一批精品特色项目,实现品牌化,提升影响力。各高校要发挥自身优势和专业特色,把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向纵深发展,在广度、深度、时间和方式方法上寻求多样化,合理进行特色定位,坚持将其中的一些涉及面广、影响大、坚持时间长的活动项目命名化,形成历史悠久、传承相继的品牌活动。品牌化是赋予活动一种品牌所具有的能力,其核心是文化认同与社会认可,同时还需要主流引领、媒体宣传等,以体现时代主流和青年特征,借助青年喜爱的微博等新媒体,激发大学生的责任感和时代感。

参考文献:

[1]刘海涛,徐磊.高校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研究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11-2,2:73- 77.

素质拓展论文篇(3)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2B-0021-02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强调“三级课程管理”,校本课程开发已成为中学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学校结合自身特点以及学生的兴趣、需要,开发适合本校的课程,是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补充和延伸。然而,在对校本课程的发掘上,普遍存在拘泥于传统优势,忽视素质教育的内核,游离于校本课程的价值取向。由于受诸多主观和客观因素影响,学校始终走不出应试的窘境,学生的个性发展、身体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亟待加强。因此,开发中学素质拓展课程,对满足学生多样化校本课程学习的需求,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社会适应能力和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针对中学素质拓展课程建设开展相关研究,以期为中学素质拓展课程的开发与设置提供借鉴。

一、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收集和整理国内青少年素质拓展课程研究的现状,以及校本课程研究的资料,主要包括相关论文和研究文献。

逻辑推理法,对所收集和调查的资料进行比较研究和理论分析,主要以社会组织学理论、体验教育理论和现代课程理论等为本文的理论基础。

调查访谈法,主要采用座谈会、个别访谈以及实地考察等方式,对中学校本课程开发和开展素质拓展课程的现状进行调查。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中学素质拓展课程的理论基础

1.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法国教育思想家埃德加・富尔于1972年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递交的研究报告《学会生存》发出了“培养完人”的呼吁,提出教育的基本目的应该是一个人在体力、智力、情绪、伦理各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使他成为一个完善的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内容,是指人的体力与智力的充分发展,包括人的道德品质和美的情操高度和谐统一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观点包括人的社会劳动、实践能力、社会关系、自由个性和人类整体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既体现社会稳定与和谐进步,又反映人与社会互动的结果,特别是人的综合素质能力对社会文明进程有着直接的推动作用。人的需要和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是人的本性,是人的活动的动力和目的,全面发展的人应由全面发展的教育来培养和造就。

2.体验教育理论。体验教育是指教育对象在实践中认知、明理和发展,主要包含行为体验与内心体验,与一般的经验形成教育不同,它强调个体的亲身经历与自我认识,从做人、做事中领悟道理,通过人与人的理解、沟通与合作,提升人的全面综合素质和能力。素质拓展活动是人与自然的对话、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沟通,尊重每一个学生独立自主的人格地位,让学生在每一项活动中得到充分的体验,并通过丰富的活动内容和创设不同的活动场域,为学生实现自己的愿望、超越自己的梦想提供帮助。

3.现代课程理论。现代课程建设更加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学习方式的转变,课程不再是过去所谓“知识”“学科”“教学科目”等狭窄的范畴,而是把课程理解为一种以人类生活经验为内容,通过学生在生活世界中对这些内容的批判和反思性的实践,沟通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可能生活的教育中介。基于现代课程观,素质拓展课程的内容、形式和思想方法,决定了学生是课程的主体,“生活世界”自然成为课程内容的范围,学生整个学习活动以体验、反思、探究和创造为根本,通过反思性、创造性实践而建构人生意义的活动。

(二)中学素质拓展课程的目标

1.寻求身心健康教育和生存技能教育的有效途径,挖掘心理健康教育和社会适应能力的课程资源,探索素质教育实践模式,丰富学生身心健康教育课堂,促使学生的学习自觉联系生活、联系实际,回归生活世界。

2.在生动、活泼、愉快的开放式学习活动中,拓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合作意识和顽强的意志品质,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自己、学会健体、学会生存、懂得分享,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3.建立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激励机制,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提升自尊自强意识,养成善待自然、尊重社会及亲和人文的品质,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

4.促使教师成为课程的设计者、课程内容的编制者和评价指标的制定者,提高教师进行校本课程研究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拓宽校本课程改革的视野,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与课程同步成长。

(三)中学素质拓展课程的内容

素质拓展课程的自然性、实践性、互动性和综合性特点,决定其根本形态是直接经验,是以学生的直接体验为基础的对其他课程体系的超越。一方面,要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突出“回归自然生活世界”的户外活动基本特征;另一方面,要围绕学生与自然的亲和、学生与社会的对话、学生与他人的互动、学生与自我的超越等各种关系,依托现代课程理论与方法,架构多维度、多层次的开放系统课程内容体系。内容可分为愉乐休闲、情境主题、体能挑战、生存探险、心理拓展等几大类,具体内容的排列组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认知水平以及身体素质、基本活动能力的情况进行合理设置,并通过不断实践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充实和完善课程内容。

(四)中学素质拓展课程的评价

评价是对客观事物进行价值判断,具有导向、反馈和激励功能。素质拓展课程评价应做到客观公正,具有科学性和整体性,要依据自身的目标和价值来研究制定评价标准。从评价形式来看,要做到灵活实用,可以由学校、社会、指导教师、学生家长以及学生个体,对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学生表现进行评价,把学习评价看作师生共同交流的平台。在评价内容上,素质拓展课程强调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直接体验和发展变化,因此要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所学,将在体验中的各种表现和活动产品作为评价依据来进行评判。从评价过程来看,素质拓展的基本特征是外显性和动态性,学生是在持续和动态的课程改进的过程开展学习,要充分肯定其活动过程的价值所在。从评价目的来看,素质拓展课程的开放性与生成性,要求学生对课程学习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通过揭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各种表现,以及如何战胜困难和解决问题,印证学生经过努力得出的结论。从个体发展来看,素质拓展课程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要鼓励每一个学生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能与其他人分享自我探索的体会以及成功的喜悦。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中学素质拓展课程以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体验教育理论和现代课程理论为理论基础,初步构建了中学素质拓展课程目标、内容、评价体系,对满足中学生校本课程学习的需求,加强校本课程开发实践研究,丰富和完善校本课程体系提供了参考依据。

2.中学素质拓展课程目标必须受教育总目标的制约,要反映国家教育的性质和方针,指向学生对自然、社会、他人和自我的内在整体认识与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协作能力,以及身体活动和生存适应能力,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和健康人格的发展。

3.中学素质拓展课程的内容丰富多彩,要凸现拓展活动所具有的外显性基本特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观点,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架构多维度、多层次、开放的课程内容体系。

4.中学素质拓展课程的评价,关注的是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直接体验和发展情况,要从整体上把握评价的内容和标准,对学生进行客观的多元评价,充分肯定其活动过程的价值所在。

(二)建议

1.转变教育观念。当前,基础教育依然未能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困扰,“唯分数论”的残酷现实使得学校、教师、学生不堪负重,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令人担忧,推进素质教育任重而道远。要破解推进中学素质教育的难题,必须要以深化课程改革为核心,科学开发课程教育资源,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做到“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健康还给学生,把能力还给学生”。

2.加强师资培养。素质拓展课程是一门新兴的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为主的课程,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这门课程要求教师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组织实施与训练指导能力,以应对在课程生成过程中的各类事件。当前,中学素质拓展课程的专业教师极度匮乏。教师是开发校本课程的主体,我们要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依托高校的人才力量,建立素质拓展课程教师培训制度,以满足课程开设的需要,促进中学素质拓展课程快速、规范、有序、健康地发展。

3.重视安全教育。素质拓展活动的场所选择范围广、灵活性大,可以是在室内进行的,也可以是在大自然中进行的;可以是徒手的,也可以是使用器械的;可以是在地面进行的,也可以是在空中进行的。这种环境和活动内容的复杂多样性,决定了参与者必须面对一定的安全风险。特别是在组织户外运动时,要避免在危险地区或未经开发的区域进行活动,要完善安全防患措施预案,确保外出活动万无一失。因此,一方面,我们要强化风险意识和建立风险规避制度,科学合理地组织活动,必须充分认识到安全因素是顺利实施素质拓展课程的一个关键因素和重要保证。另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门应给予政策倾斜,加大资金投入,因地制宜,有计划地建立素质拓展课程活动基地,以保障课程有效实施。

课题名称:《素质教育下户外运动实践课程模式的研究》

素质拓展论文篇(4)

关键词:大学生 素质 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高等学校的基本任务之一,其核心在于强调作为主体的人的基本综合素质的养成和发展。大学生素质教育涉及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方方面面,包括学生的各种素质涵养、基本技能、敬业精神以及综合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锻炼等等。其中,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创新精神以及意志品质,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

素质拓展训练是一种对人的思想、心理、意志、品质、能力、身体以及顽强精神的一种磨练和考验,同时也是对人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临场经验的模拟和训练,是一种新的素质教育与现实体验相结合的“实战演习”。现代拓展训练以培养团队精神、合作意识与进取精神为宗旨,利用自然环境,通过专家精心设计的训练项目达到“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熔炼团队、挖掘个人潜力、提升管理水平”的训练目的,全面提高受训者的人格品质、心理素质和团队精神。

目前全国学联实施了“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其目的在于帮助每一位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才,主要内容是以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为着眼点,整合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各种活动和工作项目,在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学术科技与创新创业、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技能培训等六个方面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完善智能结构。

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作为一种现代型学习方式和训练方式,素质拓展训练通过精心创设的特殊情境中的系列活动,激发、调整、升华、强化受训者的心理、身体、品德素质和潜能,力求使受训者达到心态开放稳定、敢于应对挑战、富有创新活力的状态。素质拓展训练项目可以分为基本素质训练和综合素质训练;基本素质训练主要提高学生的自我挑战能力,挑战自身极限,增强团队精神。基本素质训练以户外训练为主,可以将目前社会拓展训练俱乐部的一些项目移植过来,如信任摔、电网、空中漫步、空中单杠、胜利逃亡、合作过桥、巨人梯等等,还可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新的项目。基本素质训练的时间一般安排3天-5天,适宜设在新生进校军训之后进行。如果有条件的话,增设野外和水上项目,时间一般为3天-5天。对野外和水上项目,应该预先踩点,选择最佳的地点和训练内容。综合素质训练主要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以及掌握人际间的协调能力,培养学生的管理和组织能力。综合素质训练主要结合室内和野外环境,运用模拟情景和体验性模式进行。通过设计一些模仿管理、领导、协调、沟通的实战题目,分组在室内群体讨论,然后野外实施,达到培养学生的管理和组织能力的目的。综合素质训练适宜安排在大二或大三,时间安排7天左右。综合训练中,应注意培养每个人的综合能力,让每个人都有当主角的机会,不要集中在某一个人身上。

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有助于推动高校素质教育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有益于培养学生较强的管理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这些都是课堂教学无法或不能很好完成的素质教育内容。由于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与课堂教学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在一些方面又是无法替代的,因而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的实施将推动高校素质教育体系的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在素质教育形式上的独特性,有助于促进素质教育规律在实践中的充分运用,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的重要特征是非强制性,学生多是从个人的兴趣、爱好、志向出发,自觉自愿选择参与各类素质拓展训练项目,可以激发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意识,也较好地调动和强化了学生求和与自律的自觉性;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在素质教育效益上的低成本性,有助于加速高校素质教育的历史进程,素质拓展训练是在共青团原有工作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从其成本量来看无需一切从头开始投入,而且还可以充分整合校内资源,大力发掘和利用社会资源开展素质教育,所以,在目前高校素质教育受到资源限制的同时,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的低成本性将可以加速高校素质教育的历史进程。

世界经济一体化,为中国提供了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挑战。在这个激烈的竞争中,人才的竞争是核心所在。在此情况下,为了开发大学生人力资源,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进一步整合和深化教学渠道之外的各种活动和工作项目,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可以弥补现代教育的不足和创新素质教育的模式,真正把培养人才与素质教育结合起来,把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与自觉教育意识结合起来,把人文教育与文化教育结合起来,把课堂学习教育与社会实

践教育结合起来,使我们的素质教育在知识、结构、观念、做法上均有一个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黄艺农,刘雯.论素质拓展训练在高校培养学生中的作用及其推广.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年11月第5卷第6期

[2]王捷二.拓展训练在高校学生素质培养中的应用.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年第24卷

[3]张晓玲.试论大学生素质教育.四川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4]庄立臣.开展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促进高校素质教育发展.2005年5月第3期

[5]张秀春,姜玲.对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理性思考.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年第11期

素质拓展论文篇(5)

关键词:职技高师;素质拓展训练;模式

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学联于2002年3月提出了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计划。旨在以此为载体,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普遍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此,全国各级各类高等学校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了具有本校特色的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计划。职技高师作为高等教育的一支有生力量,也应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计划,特别是在训练模式的设定上,更要独具特色。

职技高师大学生素质

拓展训练模式设定的原则

职技高师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模式的设定要有科学性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是根据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制定的、符合大学生成才需求的一项科学的训练计划,因此,在设定训练模式时应注重科学性。首先,要科学地确定训练内容。职技高师作为职业教育的专门学校,肩负的任务是提供能够培养高级技术人才的师资。这就要求在设定训练模式时,注重师范教育和技能教育的结合,符合培养目标。其次,要科学地安排训练阶段。大学四年每一个阶段对学生都有不同的素质需求,职技高师的大学生更是如此。因此,在安排训练时,一定要适时适势,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次,训练的方法要有科学性。随着我国高等教育逐渐走向大众化,跨进大学校门的学生素质参差不齐。面对一群素质不同的大学生,职技高师在确定素质训练模式时,要科学合理,兼顾到不同层次、不同素质的学生,以达到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目的。

职技高师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模式的设定要有针对性素质训练是素质拓展训练计划的中心环节,是帮助大学生提高素质的必由之路。在设定素质训练模式时,一定要有针对性。作为未来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应是德智体全面发展、身心健康、个性鲜明、文化知识丰富、专业基础知识扎实、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职技高师大学生不仅要有和其他高校学生同样的素质,而且还要有既能在课堂上当教师,又能进入车间当师傅的素质和本领。因此,职技高师在素质训练模式设定时,一定要根据自身的特点设计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方位的训练项目供学生选择,充分体现师范性和技能性。有人形象地把它称为“服务超市”,即开出菜单,让学生自行选购,满足他们求知、求能、求胜的要求,增强其参与的积极性、普遍性、实效性。

职技高师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模式的设定要有开放性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整合资源。一个学校不可能满足每一个学生的所有需求,因此,应该把校内外资源整合起来,还要跟社区教育、企业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结合起来,实行开放式教育。特别是职技高师大学生,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还要有较强的技术操作、社会交往等各方面的综合素质,要让他们更多地接触外界社会,在实践中求得真知。因此,在设定训练模式时,不仅要设定校内的训练项目,而且还要让学生走出去,去感知,去体会。

职技高师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

一个合格的职技高师毕业生,不仅要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和教育教学等技术性素质,还要有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良好的心理和身体等非技术性素质。这就要求我们培养的学生具备在知识、能力各方面协调发展、做事和做人协调发展的素质。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拓展训练,使他们从中培养个性、张扬个性、提升素质、全面发展,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加强理论学习在职技高师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中,不论是政治思想道德素养的提升,还是心理、身体素质的养成,或是专业技能素质的提高,最主要的就是加强理论知识学习。首先,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方面的学习。组织学生学习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开展以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增强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意识的主题教育活动;开展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讨会;结合时代热点、围绕建党纪念、建国纪念等重大节庆纪念日,开展一系列主题教育和思想教育活动,不断增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和理论素质,提高分析和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其次,要加强专业理论方面的学习。除了第一课堂的学习外,还要组织开展一系列活动,巩固和拓宽专业知识的学习,比如,结合专业学习开展科学研究、科技发明、学术理论研究及科技创新实践等活动;参与或者主持各种课题研究、科技开发等活动,鼓励和组织大学生参加“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电脑大赛”、“大学生科技展”等各类科技类竞赛展览活动;在校内组织开展“创新杯”学生学术科技竞赛、“电脑节”、“英语节”等系列活动。再次,要加强人文知识方面的学习。通过组织开展辩论赛、演讲比赛、读书竞赛、邀请专家名人进行专题讲座、报告会等活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广大同学的人文素养。 转贴于

开展文体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是拓展大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载体,通过活动的策划、安排,不仅能使大学生的专项能力得到展示、锻炼,还能提高他们组织活动、人际交往、语言表达等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使大学生在高品位、高质量、高格调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实现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在文艺方面,通过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校园十佳歌手”比赛、“校园十佳主持人”比赛、大学生形象素质大赛、宿舍文化艺术节、社团巡礼等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大学生的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的文艺修养。在体育方面,组织开展各类体育娱乐和体育竞赛活动,如举办运动会、各类球类比赛、“趣味运动比赛”等活动,提高大学生的体育技能和身体素质。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通过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选修课、心理咨询、心理科普讲座、心理文化宣传月、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等手段和方法有针对性地提高广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建立较强的心理调适能力。

做好技能培训技能培训是为了适应将来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和能力的要求,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加强对学生进行各种层次、各种类型的现代技术、使用技能和职业技能的培训,旨在不断提高和增强大学生的科技创新和实际工作能力。职技高师人才的培养目标是造就一批具有良好的理论水平、较高技能的复合型人才。首先,应该做好师范性技能培训。通过毛笔字、钢笔字、粉笔字以及普通话等培训,组织开展相关的竞赛活动,进一步培养和提高职技高师学生作为师范生的基本技能,使他们能够做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其次,应该做好专业性技能培训。对于职技高师的大学生来说,不仅要能做合格的教师,还要能进入车间做传授技能的师傅。因此,要在专业技能方面对学生进行很好的培训。针对不同的专业开展相应的培训。例如,计算机、车工、钳工、烹饪、服装裁剪等培训,开设相关的等级考试、举办一些专业技能竞赛,进一步培养和提高职技高师学生的专业水平。再次,要做好其他技能培训。21世纪的大学生应该一专多能,综合素质全面发展,这样才能适应时代要求、社会需求。特别是职技高师毕业生所承担的是培养高级技术人才的重任,因此,还应对他们辅以其他的技能培训,如汽车驾驶培训、计算机技能培训、职业资格考试培训等等。

安排校外训练拓展训练起源于英文Outward Bound,意为一艘小船离开安全的港湾,驶向波涛汹涌的大海,迎接挑战。在这里,把它引伸为走出校园、深入社会、检验自我、锻炼自我。拓展训练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有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加强学生的实践素质教育,多渠道地加强在校大学生与社会的广泛接触,引导他们自觉走与实践相结合、与工农相结合的成才道路:第一,开展大学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和“四进社区”活动。通过组织大学生集中在暑假、寒假期间深入农村和社区开展社区服务、扶贫帮困、企业帮扶、法律咨询、支教扫盲、科技服务、环境保护、文化宣传等社会活动,促使大学生在实践中接受教育、增长才干、做出贡献。第二,通过组织开展日常化、经常化的青年志愿者活动,以社会调查、咨询服务、科技服务、挂职锻炼等形式进一步拓宽实践渠道。第三,建立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服务基地,使活动不断趋于社会化、阵地化、项目化。第四,组织开展一些如“红色之旅”、暑期夏令营、野外生存训练等活动,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良好的沟通、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参考文献:

[1]周小旗.论大学生的素质教育[J].贵州社会科学,2006,(5).

素质拓展论文篇(6)

关键词:职业素质;拓展;体系;研究

作者简介:梁正席(1962-),男,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和学生管理;岳文喜(1962-),男,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学和管理;杨文清(1963-),男,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26-0064-03

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是指高职学生今后能够胜任社会职业所必须具备各种素质的总称,它不仅包括思想道德素质、专业技能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它还包括人际沟通、自我管理、团队协作、创新创业等素质。根据我们对用人单位的调研和我们对部分毕业生的跟踪了解,各专业毕业生的专业素质能够较好地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绝大多数毕业生的专业素质都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一部分毕业生还成为了行业或系统的技术骨干和精英。但同时我们也调查发现,一些高职毕业生在职业素质方面还存在一些缺失,一些毕业生的素质还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主要体现在团队和合作精神不够,敬业和吃苦精神不强,感恩和社会责任意识淡薄,创新和创业的意识较差,心理健康有待加强。[1]而弥补这些缺失和补强学生的这些素质,仅通过专业教育和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无法完成的,因此,我们必须探索拓展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方法和途径,研究构建拓展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完整体系。

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和研究,我们正在构建“职业素质拓展课程模块化、职业素质拓展训练专业化、职业业素质拓展活动品牌化、创新创业实战化”的高职学生职业素质拓展体系。

一、职业素质拓展课程模块化

职业素质拓展课程模块化是根据学生职业素质的缺失和社会对高职学生素质的要求,将课程分成多个模块,每个模块都有助于补强或者拓展学生的某方面的素质。由于不同的学生的职业素质缺失和职业方向不一样,课程模块化后,不同的学生可根据自己素质的缺失和职业方向选择不同的模块来学习,从而达到拓展职业素质的目的。

实行模块化教学的特点在于重视不同模块对学生发展的独特价值,淡化学科界限,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不再单纯以学科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不再刻意追求学科体系的严密性、完整性、逻辑性,课程内容切实反映学生生活经验,努力体现时代和当代大学生特点;实现针对性和实效性结合、理论性和实践性结合。

本门课程将由9个模块组成,分别是职业规划、感恩教育、心理健康、自信自立、人际沟通、吃苦耐劳、诚实守信、团队精神和创新创业。对这些模块教学的师资是多元化的, 9个模块会由不同的教师来完成,同一个模块也可由几个教师来完成,教师的组成可以是本校教师,也可是企业家,也可是校友,也可是名人,也可是其他成功人士,教师可以是专家教授、也可是心理咨询师、素质拓展训练师、职业规划师、创业培训师等。对这些模块的教学方法又是多样化的,一些模块是教师在课堂单独完成,一些模块是学生和企业家对谈讨论完成,一些模块是通过活动完成,一些模块是通过体验完成,如团队精神、自信自立就是通过专业化的素质拓展训练的亲身体验来完成。

二、职业素质拓展训练专业化

开展素质拓展专业化训练是指通过模拟自然界的一些险境绝地,通过专业器械、器材设置一些看似无法完成的任务,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让训练的学生集思广议充分发挥想象和激发潜能,共同制定战胜困难完成任务的方案并组织实施。训练项目基本上都是集体项目,一个人是根本无法完成“任务”或脱离“险境”,必须要靠团队集体的力量和有效地配合才能最终完成任务,是一种学生发挥主动性的体验式的教学形式。[2]

我院于2005年8月正式建立“素质拓展训练馆”,从2005年9月开始将素质拓展专业化训练正式纳入了教学计划,进行了素质拓展课程化和训练专业化的探索与实践,收到了极佳的效果。现开设的主要项目有过独木桥、高空抓杠、电网、协同攀登、攀岩、信任背摔、逃生墙等40多个。

实践证明,素质拓展专业化训练拓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激发了学生的潜能,培养了学生的吃苦精神,锤炼了学生的意志品质,强化了团队精神和合作精神的养成,是学生职业能力拓展最有效的方法,它对训练学生的影响是长远而深刻的,它得到了每个训练学生的一致肯定。根据参训学生信息反馈表的统计显示,认为强化了“团队合作”意识的为100%,认为提高了“自信负责”精神的为89%,认为训练了身体动作的为64%,认为挑战自我的为95%,认为训练了“思维能力”的为90%,认为提高了“意志耐力”的为94%。

三、职业素质拓展活动品牌化

为了锻炼和拓展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学院必须开展丰富多彩的素质拓展活动,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的职业素质在活动中提高,在活动中升华,几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探讨和建设学生职业素质拓展品牌活动,我们认为要成为品牌活动必须要具备以下几个特征,首先是对提高学生职业素质有帮助,二是参与面要广,三是具有较强的观赏性和竞争性,四是具有规范性。[3]根据以上特征结合学院“积健为雄、厚德载物、知行合一、艺无止境”的文化精神,我们已经建设了四大品牌活动。

素质拓展论文篇(7)

论文关键词:素质拓展;素质教育;大学生

坚持育人为本,实施素质教育,使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高校的根本培养目标。近年来,许昌学院把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努力培养学生成人成才作为根本任务,经过坚持不懈的实践探索,初步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做法。

一、主要渠道——“十大类素质拓展”主题活动

1.以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为主要内容的“理论殿堂”活动

宗旨是加强以马克思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核心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其阵地和形式,一是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二是党委成立一支理论报告团面向全校学生,每年持续开展大型系列专题讲座,同时积极聘请校外的专家学者开展讲座和报告;三是利用党校、团校、各院系马列主义学习小组和理论社团等阵地开展各类教育活动;四是充分发挥校园网、校报、广播、宣传栏等舆论阵地的宣传教育作用,以多种形式构建起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殿堂。

2.以培养思想品质、锻炼思维能力为主旨的“思想列车”活动

宗旨是加强学生的思想观念、思想方法、思维方式、思维能力的培养锻炼,重在培养他们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活动形式灵活多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创造精神,借鉴电视传媒中对话、讲座、论坛、论辩、恳谈等互动交流的形式,针对他们共同关心的热点话题、心理困惑、思想矛盾和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现象、问题,展开讨论和研究,互相启发、互相教育,达到锻炼思维能力、提高思想品质的目的。在举行这类活动时,要加强组织和引导,发挥好教师和骨干学生的正面导向作用,使学生们的思维像列车一样沿着正确的轨道驶向远方。

3.以心理健康为内容的“心理驿站”活动

宗旨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疾病的防治,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主要开展的工作:一是进行普遍的心理测试,建立心理档案,研究和把握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二是一年一度举行心理健康活动周活动;三是开设心理健康选修课和专题讲座,并利用校报、广播、校园网、宣传栏等阵地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四是开展团体咨询、个别咨询、朋辈咨询;五是组织相关学生社团,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4.以拓宽知识视野为宗旨的“知识公园”活动

目的是发展学生兴趣爱好,拓宽学生知识视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主要形式是大力发展学生社团和各种兴趣小组,把正式课堂之外的广阔时空变成一个求知学习的大公园,如各种读书会、兴趣小组活动、科技创新活动等等,在校园内营造浓厚的学习气氛和学术氛围。

5.以锻炼实践技能为目的的“技能擂台”活动

宗旨是加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使他们成为合格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锻炼的方式力求做到丰富多彩,增强活动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使所有的学生都能找到锻炼才能的舞台,如通过才艺展示、科技创造、演讲、征文、论辩、书画、歌舞、社交、谈判等各种专项技能的比赛等方式推动技能锻炼。

6.以人文素质教育为内容的“文化快餐”讲座

宗旨是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和审美素养教育。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开设人文教育讲座,像脍炙人口的精美快餐一样,为学生提供精神食粮和审美佳肴,从而不断增强他们的人文底蕴、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7.以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为目的的“实践天地”活动

宗旨是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主要形式:一是利用寒暑假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二是平时的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专业实践活动等;三是学生会成立若干专门委员会参与学校有关管理工作和教育工作;四是劳动课和勤工助学活动;五是职业设计、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等。通过这些活动或工作,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增强自立自强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

8.以活跃校园生活、提高审美素养为宗旨的“文体乐园”活动

目的是通过平时各种各样的文艺体育活动愉悦学生身心,活跃校园生活,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艺术才能。主要形式:一是一年一度的校园文化艺术节和体育运动会;二是每周末由各院系轮流承办“快乐周末”综艺活动;三是文体类学生社团平时开展的各种文艺体育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身心素质的提高。

9.以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为目的的“网络世界”活动

宗旨是主动占领网络阵地,建设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作用。我们开办了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立德网”、“先锋网”和校园文化主题网站“荷花网”,结合青年学生的特点有效开展各种网上交流、网上教育活动,同时加强网络管理,确保网络安全,努力减小其负面作用。

10.以增强师生思想感情相互沟通为目的的“心灵桥梁”活动

宗旨是沟通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思想情感,及时发现和解决各种思想问题,做好深入细致的日常性思想工作,化解各种矛盾,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主要形式是通过广泛的谈心、交流、座谈等,建立真诚、和谐、互助、友爱的人际关系,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和健全人格。

二、重要载体——大学生社团

大学生社团是大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自愿结合成立的群众组织,它有着最广泛、最深厚的群众基础,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有效形式。大力发展学生社团,是有效推进大学生素质拓展的重要手段;加强社团建设,开展社团活动,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措施,有利于促进良好校风的形成和校园文化、大学精神的培育。

许昌学院党委高度重视社团建设,建立健全了各级组织和管理制度,设立了社团文化节,制定了达标升级的考评办法和激励措施,根据考核结果每年评定出注册合格社团、先进社团、优秀社团和明星社团四个层次等级,通过这些措施有力推动了社团建设。目前,全校共有注册学生社团76个,分为思想政治教育类、学术科技类、文化艺术类、身心锻炼类、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类等类型,注册会员12500余人次,社团内部刊物有18种。一些社团已取得比较显著的成绩,如发明协会已取得几项发明专利,他们的成绩被《中国知识产权报》在一版作了重点报道,并被中央电视台“异想天开”栏目先后两次录制播放了4期专题节目。

三、工作重点——培养健全人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高等教育是学生接受学校系统教育的最后阶段,大学生处在社会化的关键阶段。他们已经具备了较全面的知识基础,专业开始定向,职业理想也基本形成。在这个阶段中,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社会适应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应成为教育教学的重点。要组织和引导广大学生主动参与各种实际技能和社会实践的锻炼,主动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并及早为将来打算从事的职业做准备。特别是要注意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方式,打破陈旧的从众型思维、权威型思维、经验型思维、书本型思维、封闭型思维等思维枷锁,学会系统思维、辩证思维、发散思维、质疑思维、互动思维、横向思维、求异思维等创新思维的方式和方法,把大脑激活,把潜能充分挖掘出来,不断提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敢于大胆创造、大胆实践,把死的知识变成活的能力,做好踏入社会应对挑战的准备。

四、促进手段——“六个一要求”

我们对全体学生提出了“六个一要求”,作为推动素质拓展的重要手段。

1.写好一本素质拓展证书

其实质是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参与到“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活动中来,人人有证书,人人有活动,人人证书上有内容、有成绩,把《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作为学生毕业的必要证件,从而引起学生对素质拓展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参与。

2.发展一项兴趣专长

每个学生都要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找到自身的优势,培养自己的兴趣,发展自己的专长,锻炼自己的能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有个性、有特长、敢创新、能创造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3.参加一个学生社团

大力倡导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号召广大学生根据自身求知练能的成才需求选择参加适合自己的学生社团,从中磨练思想意志,增长知识才干,提高实践能力,促进全面发展。

4.献一份爱心

围绕构建和谐自我、构建和谐校园、构建和谐社会的工作目标,对学生深入进行中华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教育,进行“和谐”教育,大力倡导以人为本的理念,弘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引导广大学生关心社会、关爱人生,学会合群和合作。为此,大力号召青年学生广泛参与面向社会的志愿服务活动,面向校园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面向弱势群体的扶弱救助行动等,以实际行动帮助他人、服务社会、关心集体、奉献爱心。

5.读一本好书

大力倡导读书求知的风气,着力培养大学的学术氛围和良好学风。通过开展主题读书会、热门好书聚焦书友会、研讨会、演讲会、报告会、心得交流会等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互相启发,互相促进,达到一人读书,多人受益的效果。

6.提一条好建议

为强化学生的主人公责任感,鼓励创新精神,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倡导学生主动关注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实施,勤观察、多思考,积极主动地向学校、院部、班级、支部、社团等提出改进和创新工作的意见、建议、信息和好的活动方案,集中广大学生的智慧共同推动大学生素质教育。

五、运行机制——党委科学规划,多部门联动,项目化操作

党委把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作为统揽大学生课外业余学习教育活动的龙头工程切实抓好,2003年校党委印发了《许昌学院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实施意见》,明确了实施计划的指导思想,结合许昌学院实际,确定了许昌学院实施计划的基本内容和工作举措,成立了由校党委副书记为组长,主抓教学、学生工作的副院长为副组长,党委宣传部、团委、学工部、教务处、招生就业处为成员的“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在校团委设立办公室暨大学生素质拓展认证中心,各院(部)组建院(部)级的素质拓展领导小组,党政一把手亲自指导本单位的素质拓展工作,建立并完善了由主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团总支书记、政治辅导员、班主任参加的院(部)级素质拓展认证中心,有效保证素质拓展工作的有序开展。进一步完善了《许昌学院〈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实施办法》、《社团管理办法》、《社团成立及活动规程》等相关制度,初步形成了一整套制度体系,有效保证了“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