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企业经营性分析

企业经营性分析精品(七篇)

时间:2023-05-22 17:03:31

企业经营性分析

企业经营性分析篇(1)

【关键词】敏感性分析;经营决策;连环替代分析法

一、敏感性分析的涵义及对企业经营决策的影响

敏感性分析,是指从定量分析的角度研究与分析某个项目或某个系统因周围条件发生变化时,而引起其状态或输出结果变化的敏感程度的方法,是一种具有广泛用途的不确定性分析技术。其实质是通过有选地改变计划或者预算的重要估计变量的方法来解释关键指标受这些因素变动影响大小的规律,以便经营者做出更为科学的决策。如果某个因素发生微小变化或者在较小的范围内发生变化就会使该系统发生很大的变动,表明该系统对这一因素的变化十分敏感,称这一因素为敏感性因素。反之,如果某一因素发生较大的变化或者在较大的范围内发生变化不会使该系统发生变化或变化不大,表明该系统对这一因素的变化反应比较迟钝,称这一因素为不敏感因素。

企业经营决策是指企业经营者在拥有大量信息和丰富经验的基础上,对企业未来的经营活动确定目标,并借助一定的分析技术、方法和技巧,对影响决策的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后,从多个备选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从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看,企业的经营决策包括生产决策、计划决策、销售决策、价格决策、投资决策等等。决策正确与否关系到一个企业的生死存亡。每一个企业管理人员在做决策时,必然会遇见不确定性因素。针对不确定性的冲击,敏感性分析就是一种有效的分析技术,它可以帮助管理人员在日常决策中确定哪些特性对保证估计的正确性来说是最关键的。其作用具体体现如下:(1)通过敏感性分析找出产生不确定性因素的根源并对其敏感程度排序,将不确定性转化为确定性,能使项目决策者提前采取有效措施应对不确定性的冲击。(2)通过分析和计算敏感因素的变化所引起的项目评价指标的变动范围,大致的预测出项目承担的风险范围,为决策者实施风险控制提供依据。(3)通过对各个备选方案进行敏感性分析,找出敏感性最小的方案,减少经营者决策失误的风险,提高投资决策的准确性。

在实际工作中,为了简化计算量并快速、准确的计算NPV,可以利用EXCEL中函数的功能计算。我们将表中的数据带入①式可得:NPV=46.55(万元)

由计算结果NPV>0可知,该项目是具有可行性的。在实际经济活动中如果只对净现值进行分析来确定项目是否可行,往往是不够准确的。特别是在具有多个备选方案时,会使决策者错失最优方案,为了最大限度的降低这种风险我们需要对该项目的内部收益率IRR指标进行分析。

三、敏感性分析

但是,单因素敏感性分析也有其局限性。在上面的单因素敏感性分析中,是假定在其它因素不变前提下,而逐一分析某一因素的变化对NPV的影响,而现实经营活动中,各个因素之间具有相关性,一个因素的变动可能伴随着其它因素的变动,也有可能是多个因素同时发生不同幅度的变动。这时我们就有必要进行多因素敏感性分析。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如果同时出现S下降10%、i上升20%、A增加20%、C上升10%这种情况,就会出现收不抵债的状况。特别是在S下降10%、i上升20%、A增加20%时出现拐点,这说明在出现S下降10%、i上升20%时若突然增加20%的投资而不发生其他状况就会使该项目面临巨大的风险,这就要求经营者须特别注意这一风险。那么是不是意味着应该放弃这个项目呢?当然不是,多因素敏感性分析是为了能让决策者预先知道“哪个是最敏感的因素?存在怎样的风险及其概率是多少?我们应该提前采取什么策略?采取的策略能否规避这种风险?”只有综合考虑这些问题后再对项目进行选择。

参考文献

[1]刘向东.单因素敏感性分析在项目经济评价中的应用[J].现在商业,2007,23.

[2]Jeffrey.L.Ringuest,Lp-metric sensitivity analysis for single and multi-attribute decision analysis.EuropeanJournalof Operational Research98(1997):563-570.

[3]李正伟.基于敏感性分析的风险控制研究[J].Commercial Accounting,2011,3(9).

[4]2011年注册会计师考试教材.

作者简介:

企业经营性分析篇(2)

关键词:负债经营;合理负债;企业管理;适度负债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8月10日

在企业持续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会出现不断产生对资金的需求。资金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命脉,也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合理筹借资金是企业健康发展的重大问题。负债经营对企业经营来说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可以迅速筹集资金,以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还可以使企业获得财务杠杆利益,但同时也增加了企业财务风险,并且负债率越高,风险越大。

一、负债经营的积极作用

企业之所以会选择用负债经营来解决在运营过程中所造成的资金短缺问题,是因为负债经营融资速度快、成本低、方式灵活等优点。

1、便于筹集资金。负债经营能够为企业迅速筹集资金,及时解决企业在发展中因为资金的短缺而发生的一些经济问题。企业在持续的发展中,如果想要夸大生产,他所需要的资金仅靠企业本身累积的话,不仅在时间上不允许,数量上也难以满足发展的需要。就算企业经过日积月累筹集到足够的资金,但是因为耽误了时间而错过了投资商机,也就没有意义了。负债经营就能更快地获得资金,使企业能迅速地抓住各种时机更好的发展。

2、保持企业控制权。在企业面临新的筹资决策时,如果以发行股票等方式筹集权益资本,导致股权的分离,就势必会影响到现有股东对于企业的控制权。而负债筹资在增加企业资金来源的同时,不影响原有股权比例,企业的控制权也不会变动,有利于保持现有股东对企业的控制。

3、使企业得到财务杠杆效益。当企业负债经营时,举债需要支付相应的利息费用,而企业支付的债务利息是相对固定的,并且这种利息是计入当期费用的固定费用;当息税前利润增大时,每一元息税前利润所负担的债务利息就会相应降低,从而为投资者带来收益。

4、使企业获得节税收益。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因银行借款和企业债券等负债而产生的利息支出属于财务费用,列入当期损益,在税前扣除。在同样经营利润的条件下负债经营企业与无债经营企业相比,由于上缴的所得税减少,从而取得部分免税收益降低了资金成本。

5、减少通货膨胀风险。市场经济的发展都会有一定的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物价上涨,而企业负债的偿还仍以账面价值为标准而不随着物价的变化而变化,所以企业负债的利息是固定不变的,这样,企业实际偿还款项的真实价值低于其所借入款项的真实价值,使企业获得货币贬值的好处。这种因为通货膨胀所引起的债务实际贬值的后果,不是企业承担而是债权人所承担了,所以这种情况对企业是有利的。

6、降低综合资金成本。企业的筹资成本包括债务资金成本和股权资金成本,企业借入资金,按期偿还本息,债权人风险较小。企业支付的利息在成本中列支,需要负担所得税。企业除还本付息外,再承担其他经济责任,而发行股票在税后还要支付股利。因此,债务的资金成本一般低于权益资本成本,因而有利于降低综合资金成本。

二、负债经营的消极作用

1、负债比率过高,可导致股票市场价格下跌。就股份制企业而言,当负债率超过允许范围时,负债比率越高,股票风险越大,其市场价格也必然随着下降。这样的财务风险,不仅影响企业所有者权益,而且还会影响到股票的市场价格,进而导致公众对企业的信任度下降,股票持有者就对股票希望降低。

2、财务杠杆负效应降低收益率。当企业的资金利润率大于负债利息率的时候,企业经营状况进入低潮,那么负债经营所取得的收益就会远远的小于企业所产生的利息支出,那就需要企业权益资金创造的利益对这项支出进行补偿,就进一步地降低了资本收益。而固定的利息负担又会使企业权益资金收益的下降速度加快。负债经营的杠杆效应使得权益资金收益率的下滑。

3、无力偿债的风险。负债筹资企业,采用举债的方法筹集资金,负有到期偿还本金及利息的法定责任。如果企业负债投资项目不能把握好的经营状况,以及准确的估算起资金利润率,就会导致企业负债经营产生能力低于债务成本。企业不能获得预期收益,生产经营和财务状况恶化,或者短期资金运作不当等,都会使企业权益资本收益下降,进而使企业面临无力偿债风险。结果导致企业资金紧张,影响企业正常运营,且影响企业信誉,严重的还可能给企业带来灭顶之灾。

4、降低企业的再筹资能力。企业过度负债,导致企业债务越来越高。企业债务到期,若不能按期足额的还本付息,就会影响到企业的信誉,如果不能按期还债,债权人也会对企业的经营能力提出质疑,那么企业若想再筹集资金就会很难。

三、企业负债经营风险成因

1、经营风险的影响。经营风险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本身所固有的风险,其直接表现为企业税息前利润的不确定性。经营风险不同于筹资风险,但又影响筹资风险。当企业完全用股本融资时,经营风险即为企业的总风险,完全由股东均摊。当企业采用股本与负债融资时,由于财务杠杆对股东收益的扩张性作用,股东收益的波动性会更大,所承担的风险将大于经营风险,其差额即为筹资风险。如果企业经营不善,营业利润不足以支付利息费用,则不仅股东收益化为泡影,而且要用股本支付利息,严重时企业丧失偿债能力,被迫宣告破产。

2、债务规模过于膨胀。债务规模是指企业负债总额的大小或债务在资金总额中所占的比重。企业债务的规模过大,会导致投资规模或闲置资金的增多,利息费用支出增加,导致收益降低而增加企业丧失偿债能力的风险;债务比重越高,企业财务杠杆系数越大,股东受益变化的幅度也增大。所以,债务的规模越大,企业的财务风险也越大。

3、筹资方式运用不合理。目前,我国企业可选择的筹资方式主要有银行贷款、发行股票、发行债券、融资租赁和商业信用。不同的筹资方式在不同的时间会有各自的优劣,如果选择不当,就会增加企业的费用,减少企业的应得利益,影响企业的资金周转而形成财务风险。

4、资本结构比例不合理。企业资本总额中自有资本和借入资本比例不恰当对收益产生负面影响而形成的财务风险。企业借入资本比例越大,资产负债率越高,财务杠杆利益越大,伴随其产生的财务风险也就越大。

5、负债期限结构配比不合理。一方面是指短期负债和长期负债的安排;另一方面是指取得资金和偿还负债的时间安排。如果负债期限结构安排不合理,如应筹集长期资金却采用了短期借款,或者应筹集短期资金却采用了长期借款,则会增加企业的筹资风险。所以,在举债时也要考虑债务到期的时间安排及举债方式的选择,使企业在债务偿还期不至于因资金周转出现困难而无法偿还到期债务。

6、利率变动因素的影响。企业在筹措资金时,可能面临利率变动带来的风险。利率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企业资金成本的大小。当国家在实行扩张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时,货币的供给量增加,贷款的利息率降低,企业此时筹资,资金成本较低,企业所负担的经营成本减少,企业的筹资风险就会降低;反之,当实行紧缩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时,货币的供给量萎缩,贷款的利息率提高,企业此时筹资,资金成本增加,企业所负担的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的筹资风险将会加大。

7、汇率变动因素的影响。企业倘若筹借外币,还可能面临汇率变动带来的风险,当借入的外国货币在借款期间升值时,企业到期偿还本息的实际价值就要高于借入时的价值。当汇率发生反方向变化时,即借入的外币贬值时,可以使借款企业得到“持有收益”,即由于借入外币的贬值,到期仍按借入额归还本金,按原利率支付利息,从而使实际归还本息的价值减少。

8、企业经营决策失误。投资项目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如果决策失误项目失败或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很快建成并形成生产能力,无法尽快地收回资金来偿还本息,会使企业承受巨大的财务危机。

四、企业负债的适度性

合理有效的负债经营将使债权人、债务人都从中获利,获取经济上的回报。适度的负债经营有利于实现所有者权益最大化,是一种积极而进取的经营方式,因此企业应树立正确的负债经营观念,选择合理负债。合理举债不仅可以解决资金紧缺的问题,而且还会推动科学经营,提高经济效益。

偿债能力与现金流量。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分析对负债经营的企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从流量角度考虑,企业偿还当前到期债务是要用现款支付的。比如,企业拥有原材料、库存产成品等大量存量资产,并不能说明其当前的偿债能力就一定强。因为,一个负债经营的企业是否有偿债能力,还必须通过比较该企业一定时期的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来做出判断和度量。从企业内部看,公司治理、经营管理、财务管理和风险内控架构是息息相关的有机整体,决定着企业的现金流管理决策。企业的商业模式可以简化为前期投入资金,销售后将现金回笼,所以注重资本金使用效率,尽量在其商业模式中降低资本金的投入,在最短时间内成功地将产品销售出去,实现现金流回笼。在信贷紧张的金融市场中,企业管理者需要从“生产-销售”现金循环的每一个细节入手,比如产品生产、内部管理、市场环境等提高资金投入产出的效率,缩短现金流动周期,在与上下游企业的合作中,把现金流尽快回笼。在产品营销策略提升中,尽量减少现金流出或延迟现金支付,鼓励资金尽快回笼。

1、企业的应收、应付账管理。一般企业会在产品卖出之后某个时间范围内回笼资金,供应商供货后则在某个时间范围内支付货款。企业应根据其市场能力,争取缩短资金回笼周期和延迟对供应商货款的付款。

2、资本金管理。对中小型企业而言,股本金一般是中小型企业最重要的现金来源。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目前最直接、最有效的增加现金资源的方法就是寻求股东的资本支持。在目前环境下应该尽快与股东方、相关的监管机构商谈,提前把股本金和现金流安排好。

3、资产与负债管理。负债经营是企业持续发展中必然选择,实现企业筹资融资,让资金在企业经营活动中进行良性循环,如何合理负债是负债经营中的核心问题。企业应该根据自己的特点,判断负债经营是否对企业有利,改进资金结构确定举债额度,合理地掌握负债比率。选择适当的筹资渠道,采取最好的方式进行举债。

(1)企业规模:企业的经营模式对企业的负债结构有着重要影响。企业在资本市场上可以用较低的成本筹集到长期资金,所以流动负债较少。

(2)资金来源:企业可以根据借入资金的多少,借入资金的时间长短,以及能够承受的利率,按照不同的方式筹集资金:银行借款、发行债券、向资金市场拆借。

(3)资产结构:如果一个企业长期资产比重较大就应该多利用长期负债或者发行股票筹资的方式借入资金,还要避免利用短期债务。流动资产较多的企业就应多利用流动负债进行筹资,加速企业资产的周转,保证债务及时偿还。

(4)资金的期限:在企业经营活动中要运用一定的负债,才能使企业负债结构合理。而稳定的现金流量便于及时偿还到期债务,反之,如果企业不能及时偿还债务,则企业就会处于经济困难,借入资金就要承担较大的风险。

(5)利率:利率的情况也会影响企业的举债方式。比如,当长期负债的利率和短期负债的利率相差较小时,企业就会更多地使用长期负债。反之,就会使用流动负债,降低资本成本。

企业适度负债经营能力是不能由单一的因素决定的。企业的资产结构尤其重要,资产负债率又是资产结构的中心,企业必须尽量把资产负债率保持在安全的范围。企业要确定合理的负债结构应该在实际工作中结合企业具体情况合理选择,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还要结合企业的行业特点、经营规模、现金流量等各种因素来进行合理的研究,以确定合理的负债模式。再次,企业还应加强运营资金的管理,保证足够的偿债资金以及能够及时偿债。严格的管理企业资金,提高企业资金运转速度,合理确认资金的投资量和投资方向,提高自有资金的收益率。

主要参考文献:

[1]邓红霞.现代经济[M].湖南:湖南省马王堆医院,2012.

企业经营性分析篇(3)

【关键词】 发电企业 企业效益 经营管理 生产过程 安全生产

【中图分类号】F426.61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在国家节能减排、建设环保型企业的总体战略下,我国电力产业结构不断调整,新能源、清洁能源不断被开发利用。水电、核电等清洁能源,以最大发电容量占据发电市场份额,导致燃煤发电企业的利用小时数逐年下降,经营压力加大,300MW及以下小容量燃煤发电机组,基本处于亏损边缘或微利状态。浙江浙能长兴发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能长电公司)系浙江能源集团下属企业,现有4台330MW燃煤发电机组,2014年发电利用小时数为5069小r,2015年为4202小时,2016年下降到3875小时,2017年又缩减为3775小时,加之燃料成本大幅上升,企业效益急剧下滑,必须强化经营管理,挖潜增效,提升盈利能力。

一、安全生产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安全生产是企业永恒的主题,没有安全就没有一切。要牢固树立“安全为本”思想,坚持传统有效的安全管理方法与现代科学先进的管理方法相结合,努力建设本质安全型企业,实现企业本质安全化。一是广泛开展反违章活动。要以防人身和责任事故为重点,结合文明生产整顿和职工安全行为教育工作,精心策划和组织,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开展违章稽查活动,加大对各类违章行为的处理力度,使反违章工作制度化、常态化、系统化。二是加强各项规章制度的学习、教育和培训工作。要从严抓好安全规程考试,提高各类生产人员的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职工行为的职业化、规范化和文明化水平。完善各类应急救援预案,组织全员学习,明确各级职责,加强组织演练,努力提高处理事故和突发事件的能力。三是加强安全生产规范化管理。要以深化安全性评价、危险点分析和预控、安全标准化及一体化管理体系等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为重点,以安全管理与安全检查为抓手,以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为载体,进一步夯实安全生产管理基础。四是加大技术攻关和设备整治力度。要克难攻坚、群策群力,高质量完成发电机组检修工作和技术改造工作,充分发挥技术监督网的作用,及时做好设备状态分析和评估,狠抓辅助设备和系统设备缺陷,想方设法降低设备缺陷发生率,全力提高设备健康水平。

二、燃煤管理是企业经营成本管理的关键

煤炭是燃煤发电企业的成本,燃煤发电成本高,占据发电总成本70%以上的煤炭,是生产成本控制的牛鼻子,一直是浙能长电公司经营成本的掣肘,经营责任者抓住了发电成本,也就抓住了效益。一是加强燃煤精细化管理。要以精细化管理为重点,通过制定燃煤管理对标工作实施细则,根据发电机组锅炉适烧性优化采购原煤的结构和比例,以及规范燃煤管理业务流和数据流,逐步推进燃煤管理科学化水平。二是重点把好燃煤入口关。要在实现全面机采样结算的基础上,加强对各类称重和采样装置的校验和完善,不断提高精确度;全面强化燃煤的接卸、储存、转运以及燃煤的采样、制样、化验、结算等各个环节的管理,确保入厂燃煤检斤、检质的准确性。三是建立“数字化煤场”。要加大燃煤管理设备、设施投入,建立燃煤收、耗、存实时动态管理系统,提升燃煤管理信息化水平;严格执行“烧旧存新”的原则,做好特定气候条件下防止堆煤自燃的勤翻、碾压工作,最大可能减少企业内燃煤损耗。同时,要全面梳理、落实燃煤管理相关标准和制度,提高执行力,确保企业利益不受损失。

三、设备可靠是企业安全生产的保障

燃煤发电企业的产品主要是电能,经济效益来源于向电网公司的供电,每发一度电就有一度电的边际收益,发电量是发电企业的效益源泉。当发生电量需求量大、电网调度要求企业增加发电负荷时,由于发电主辅设备故障等原因,影响发电机组出力,减少发电量。

安全生产是燃煤发电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发生安全事故的后果,是人员伤亡或设备损坏,造成企业财产损失、收益减少、成本增加。一是必须千方百计提高发电机组设备的可调性。要强化终极管理和维护责任,制定并实施《设备缺陷考核细则》,提高设备消缺的及时性和消缺质量,积极倡导“设备零缺陷”、“快速响应”、“24小时内消除设备缺陷”理念,不断提高设备可靠性、经济性、灵活性;二是必须系统策划、科学组织设备检修工作。要优化检修策略,分散检修负荷,确保检修质量,延长检修周期,努力降低检修成本;要严把外委施工项目和施工单位的安全准入关,加强施工现场过程监控和动态管理,规范生产组织及作业行为,努力控制外委施工项目的作业风险。三是必须深入推进设备精细化管理。要加强技术管理基础工作,以技术监督、技术标准、技术资料、技术档案管理为重点,检修人员主动维修、主动护理,发电设备由修理向“护理”的转变,不断提高设备管理的科学化、系统化和现代化。

四、开源节流是企业经营效益的根本

随着燃煤发电企业微利时代的来临,开源节流、建设节约型企业,不仅事关生产经营任务的顺利完成,更关系到燃煤发电企业今后的生存安全。燃煤发电企业不仅要外拓市场创造效益,也要内部挖潜来降低成本,必须全面加强精益运行,在发电生产过程中开源节流。一是要千方百计多发电。要认真研究新形势下的经济运行规律,准确把握电力供需形势,强化全员营销意识和顾客意识,面向市场安排检修,积极探讨错峰发电、错峰检修、错峰供煤等课题,抢抓有利时机多发电,细心捕捉抢抓机遇、见缝插针争取负荷率,采取各种对策抢发电量。二是积极探索和研究机组经济性和可靠性。在多煤种、负荷变化大、低负荷条件的影响下,针对机组经济性和可靠性,要从燃料和燃烧两方面着手,加强掺配掺烧管理,针对来煤复杂、煤质不稳的情况,合理配煤,确保锅炉燃烧安全,改进燃烧方式,优化机组运行,努力降低可控煤耗,做好入炉煤掺烧和运行调整工作。三是组织运行人员仿真机培训。要以运行竞赛为抓手,做好对各项可控耗差指标的控制,充分运用闭环燃烧、耗差分析、吹灰优化等经济运行工具和成果,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扎实开展发电指标对标工作,努力改进主蒸汽压力、飞灰可燃物等一些薄弱环节,使机组能耗得到有效降低,努力使机组在最经济的状态下运行,提高运行人员全能操作能力、运行分析和事故处理能力。

发展循环经济,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努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和谐统一,是浙能长电公司赖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生命线,也是企业责无旁贷的社会责任。为加快燃煤发电机组烟气脱硫设施建设,提高脱硫效率,减少二氧化硫排放,促进环境保护,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环保总局联合出台《燃煤发电机组脱硫电价及脱硫设施运行管理办法(试行)》,楣睦燃煤发电企业加快安装并投运脱硝设施、除尘设施的高效率投运,减少氮氧化物、粉尘排放,以及减少烟气排放浓度,促进环境保护,浙江省相距出台有关《脱硝电价政策》《除尘电价通知》等规定,实行环保发电补偿政策,同时,对环保设施的投运率等进行考核,对不达标者进行扣罚。(见表2)。

燃煤发电企业面临巨大的环保压力,要未雨绸缪,强化节能减排管理,健全组织机构,提高全员节能减排意识,形成良好的节能减排氛围,研究国家节能减排的一系列政策,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以充分挖掘设备节能潜力,加大技术改造工作。一是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要加强发电脱硫设施、脱硝设施和电除尘器的运行和维护工作,系统策划和做好发电脱硫、脱硝、除尘以及化学废水处理运行工作,确保SO2、NOX、烟尘达标排放。二是确保环保安全运行。要树立系统点检检修观,把环境保护设施纳入点检工作内涵和设备检修项目中,同步策划、同步检查、同步考核,实现环保设施与发电主机同步检修的目标。要严密管控燃油、酸碱、制氢和液氨存储设备运行,严格控制各项环保指标,及时调整、严密监视,确保各项指标符合环保要求。三是规范发电环保设备设施运行、监控、参数分析、事件记录、信息报送等环节,提升环保设备设施运行和排放监控管理手段和绩效,争收环保收益,在承担社会责任过程中取得社会效益,提高环保经济收益。

当今,发电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燃煤发电企业的生产资料市场化与电价国家计划管控的矛盾日益突出,燃煤发电企业必须倡导在发电生产过程中创造价值、创造效益的经营管理理念,贯彻发电生产与经营管理紧密结合的思维观,依靠管理创新,依靠技术改造,激发职工的创造力,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才能实现更好的效益,创造更高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付红卫.火力发电厂导论[M].中国电力出版社,2015- 12.

[2] 彭垠.燃煤电厂管理[M].中国电力出版社,2015- 06.

企业经营性分析篇(4)

关键词:服务企业;虚拟经营;测评模型

中图分类号:F27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10)07-0109-08

在知识经济和全球化经济的发展进程中,很多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已经通过模块/构件分工、服务技术标准共享等手段形成了一种互相依存、共同成长的新型竟合关系,这种新型的企业间耦合关系被称为虚拟经营。

随着网络经济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以外部借力与契约经营为特征的虚拟经营战略已然成为了当前全球经济发展的主流形式。但是从理论学术研究和企业实务运作的情况来看,目前所探讨的企业虚拟经营模式基本是以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有关于服务企业虚拟经营问题的探讨还较为少见。而想要探讨服务企业虚拟经营的整体运作范式,其虚拟经营的可行性测评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综上所述,本文将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服务企业虚拟经营的可行性进行探讨,在定性分析方面构建出服务企业虚拟经营可行性的测评模型,在定量分析方面选择样本服务企业进行问卷调研和数据分析。

一、文献回顾

国外对于企业虚拟经营可行性问题的探讨最早可以追溯至Nagal和Dove等学者1991年的相关研究 。

Nagal和Dove认为,自进入以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网络经济时代以来,企业外部市场环境竞争越来越激烈,市场机遇稍纵即逝,企业越来越感到仅仅依靠自己内部资源的整合已难以满足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在这一情况下,企业就开始实施虚拟经营策略,它是一种以虚拟组织为基础的敏捷制造模式,即以竞争能力和信誉为依据选择合作伙伴,采用动态联盟的形式,以增强企业的整体竞争能力,在最大程度上满足用户需求。

Goldman,Nagel和Preiss从新古典经济学的企业理论角度对企业虚拟经营的动因进行了理论分析,他们认为市场和企业是执行相同职能因而可以相互替代的两种成本化机制,因此当以INTERNET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出现降低了交易费用时,企业就会倾向于纵向一体化以消除机会主义行为,企业虚拟经营方式的产生就将成为必然。

Preiss,Goldman和Nagel以及Merkl和Middendorf从组织范式原理的角度对企业虚拟经营的可行性模式进行了相关探讨,他们认为企业实施虚拟经营范式可以借助元管理模式的基本原理,依靠IT技术作为支撑,追求竞争优势和响应电子商务需要,达成分析和追踪需求、满足定位需求和调节最佳准则三个方面的功能。

国内学者针对企业虚拟经营问题也进行了相关学术研究,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可以简单归纳如下:

伊淑彪根据新古典经济学的交易费用理论继续深入研究,从企业边界角度对企业虚拟经营的可行性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虚拟企业的效率边界问题。王国安等从国际化经营、信息不对称、不完全契约、交易费用和企业经营等视角论述了信用环境对虚拟经营的支持性作用。

冯蔚东和柯青认为,虚拟企业知识结点的不稳定性和知识本身的流动性会导致虚拟企业知识网络的动态性,因此,能力整合、运行平台和管理理念三个研究视角可以用于探讨企业虚拟经营的运作原理。

吕锋等设计了一种基于多的虚拟企业系统模型,探讨了虚拟企业经营流程的具体运作模式。苏平等以成本最低为目标的企业虚拟经营合作伙伴选择与优化问题进行了描述,并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遗传算法(染色体过滤法),对虚拟企业伙伴选择方式进行了定量化研究。

在上述文献综述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研究成果基本都是以制造企业为样本所进行的相关分析,少有针对服务企业的相关探讨。既然虚拟经营能够帮助制造企业之间形成一种互相依存、共同成长的新型竞合关系,以切实提高制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那么,虚拟经营模式对服务企业这个“内核”是否也有着同样的绩效呢?这一问题自然引起了很多学者的兴趣。

常广庶、张志平、张群、赵冰等认为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服务企业需要提供并优化E-服务质量,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陈红认为服务企业可以利用网络经济所创造的先进信息技术支撑系统,形成虚拟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以相同的成本、相同的渠道和相同的方式进入同一目标市场,加强区域经济中虚拟产业集群与其它集群和企业的抗衡机会和能力。栾晓平等认为在由网络和信息技术掀起的数字化革命条件下,服务企业产品被赋予了数字化的特征,从而具有了可贸易性,服务企业可以跨地域、跨时间进行虚拟化经营。

结合前面文献综述我们可以发现:

(1)这些学术探讨尚未从全局性的角度对服务企业虚拟经营问题进行研究,而就服务企业虚拟经营可行性测评这一首要问题所进行的分析则基本未出现。

(2)在当前的竞争格局条件下,企业间的竞争将会逐渐由“单个企业之争”演变成为“供应链之争”,进而升级为各个企业赖以生存的“虚拟企业系统”之争。在这个演进过程中。企业实施虚拟经营的可行性将同时取决于其自身的经营特征及其在其众多外部协作伙伴之中的兼容性。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由于企业虚拟经营是应对系统创新的一种基本制度安排,其运作机理必然符合新古典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因此,上述有关于企业虚拟经营运作模式的研究思想均能够以服务企业为“内核”进行相关研究。

故此,本文选择了“单个服务企业的内部组织结构”和“服务企业相互之间组织结构的相容性”这两个测评维度作为衡量标准对服务企业虚拟经营可行性的测评工作提供适用性测度指标,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服务企业虚拟经营可行性的测评模型和进行样本调研和数据分析。

二、理论模型与假设

根据相关文献回顾,我们可以看出服务企业实施虚拟经营的可行性测评途径主要通过以下两个方面进行:(1)单个服务企业的内部组织结构。(2)服务企业相互之间组织结构的相容性。

本研究旨在探讨服务企业实施虚拟经营的可行性,因此,我们将首先构建出如下理论假设:

H1:单个服务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的特征对于其虚拟经营战略实施的可行性具有直接影响。

H2:服务企业相互之间组织结构特征的相容性对于其虚拟经营战略实施的可行性具有直接影响。

我们在前面文献综述的基础上,首先归纳出上述两个理论假设的测度指标,共34个,然后以部分服务企业中高层经理和从事服务企业管理咨询的资深人士为访谈对象,采用深度访谈方法

进行探索性研究,访谈内容为他们对服务企业虚拟经营可行性的认知程度以及服务企业虚拟经营所需运作平台构成要素的看法,访谈对象样本量为12个,行业分布于金融、法律、教育、咨询、零售、餐饮、旅游、运输等,接着采用定量调研方法进行数据收集和数据整理,最后甄选出服务企业虚拟经营可行性测评两个理论假设的20个量化测度指标,具体归纳见表1所示。

三、研究方法

1 调研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定性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在确定了服务企业实施虚拟经营可行性测评理论假设量化测度指标的基础上,设计出本次的调研问卷;然后选择调研对象进行问卷发放,此处为了对服务企业进行细化研究,我们将服务企业区分为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和传统型服务企业两个类别;①最后回收调研问卷进行数据分析。

2 问卷设计

由于本文的研究属于探索性分析,目前尚无成型的调查问卷借鉴,因此我们在此处采用定性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首先我们根据前面文献综述的结论,自行设计出服务企业能否实施虚拟经营的调研量表,量表共分为3个部分,其中,第一部分用来描述单个服务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特征,包括10个问句。第二部分用来描述服务企业相互之间的组织结构特征比较,包括10个问句。这两个部分均采用Likert五级量表进行测量。第三部分用来描述被调研服务实施虚拟经营模型的可行性,为避免访问对象由于涉及敏感话题而拒绝回答或者隐瞒真实情况的现象出现,该部分的测量采用访问对象主观评价的方法进行,即由被调研企业高级管理者通过对企业表现各个方面以及与竞合伙伴企业进行比较来完成。

3 样本描述

为了调研服务行业虚拟经营的情况,我们采用四种途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 (1)通过作者联系管理咨询公司中的熟人,在这些管理咨询公司的客户资料库中选择服务企业发放问卷,此种途径共发出问卷120份。(2)通过作者联系自己在服务企业中供职的亲戚、同学、朋友、校友发放问卷,此种途径共发出问卷110份。(3)选择湖南、湖北两个省份部分城市的电话黄页搜索服务企业,先通过电话联系询问是否愿意接受文卷调查,然后通过邮寄问卷和发送E―marl相结合的方式发放问卷,此种途径共发出问卷300份。(4)选择湖南省某高校经济管理系大二学生为访问员,经过系统的调研培训后,由访问员利用假期回家的时间完成调研,此种途径共发出问卷470份。

此次调研共发放问卷1 000份,回收有效问卷482份,其中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和传统型服务企业在上述四种调研途径中发放调查问卷的数量和回收数量如表2所示。

四、分析与研究结果

1 模型的信度检验

本次研究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分别对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和传统型服务企业两个组别中单个服务企业的内部组织结构以及服务企业相互之间组织结构的相容性两个理论假设的各个维度做信度检验。Cronbach α系数均高于0.6,尤其在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测度值中Cronbach α系数平均高于0.75,表明本次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

2 模型的效度检验

(1)“单个服务企业的内部组织结构”理论假设的因子分析

①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样本组

将所获得的196份文件随机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做探测性因子分析,另一部分用来检验结果的有效性,对服务企业实施虚拟经营的可行性测评量化测度指标进行的KMO适当性检验结果显示:KMO系数为0.853;Bartlett值为453.697;相伴概率为0.011,显著性水平小于0.05,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采用的是主成分算法和正交旋转法。选取特征值较高的因子,萃取后得到三个因子,调整后所得的三个主因子能够累计解释的差异量达70.841%,说明本研究具有较高的构建效度。

用另一部分的样本数据做验证性因子分析,得到相似结果,除了因子载荷有较小出入外,因子结构稳定,再次表明本模型效度较高。

研究结果表示,所萃取出的第一个主因子包括三个测度指标,分别属于原设定的计算机硬件设备完备程度、电子商务业务开展程度、Internet/Intranet使用程度这三个维度,由于这些都属于服务企业经营中的信息系统设置,故此以信息系统为第一个主因子命名。第二个主因子包括四个测度指标,分别属于原设定的管理信息系统使用程度、企业核心能力的重要程度、核心能力集中企业资源的程度、企业对合作伙伴的选择能力这四个维度,由于这些都属于服务企业经营中的核心能力要素,故此以核心能力为第二个主因子命名。第三个主因子包括三个测度指标,分别属于原设定的企业服务业务外包程度、对外联系依赖信息技术的程度、合作企业联系的组建速度及频率这三个维度,由于这些都属于服务企业经营中的对外联系因素,故此以对外联系为第一个主因子命名。具体分析数据如表3所示。

以下传统型服务企业样本组中“单个服务企业的内部组织结构”理论假设的因子分析以及“服务企业相互之间组织结构的相容性”理论假设的因子分析同理可得。

②传统型服务企业样本组

KMO系数为0.821;Bartlett值为443.925;相伴概率为0.012,显著性水平小于0.05,适合进行因子分析。调整后所得的三个主因子能够累计解释的差异量达67.786%,说明本研究具有较高的构建效度。

研究结果表示,所萃取出的第一个主因子包括五个测度指标,分别属于原设定的计算机硬件设备完备程度、电子商务业务开展程度、管理信息系统使用程度、Internet/Intranet使用程度、对外联系依赖信息技术的程度这五个维度。由于这些都属于服务企业经营中的信息系统设置,故此以信息系统为第一个主因子命名。第二个主因子包括三个测度指标,分别属于原设定的企业核心能力的重要程度、核心能力集中企业资源的程度、企业服务业务外包程度这三个维度。由于这些都属于服务企业经营中的核心能力要素,故此以核心能力为第二个主因子命名。第三个主因子包括两个测度指标,分别属于原设定的企业对合作伙伴的选择能力、合作企业联系的组建速度及频率这两个维度。由于这些都属于服务企业经营中的合作伙伴因素,故此以合作伙伴为第三个主因子命名。具体分析数据如表4所示。

(2)“服务企业相互之间组织结构的相容性”理论假设的因子分析

①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样本组

KMO系数为0.804;Bartlett值为446.471;相伴概率为0.007,显著性水平小于0.05,适合进行因子分析。调整后所得的四个主因子能够累计解释的差异量达75.353%,说明本研究具有较高的构建效度。

研究结果表示,所萃取出的第一个主因子包

括三个测度指标,一分别属于原设定的双方企业之间服务经营战略的相关程度、双方企业对产业理解与企业发展思路的相似性、双方企业短期发展目标的相似程度这三个维度。由于这些都属于服务企业之间长短期发展目标的相容性比较,故此以长短期发展目标相容性为第一个主因子命名。第二个主因子包括四个测度指标,分别属于原设定的双方企业管理机制相容程度、双方企业管理水平近似程度、双方企业文化观念共识程度、双方企业群体伦理标准相似程度这四个维度。由于这些都属于服务企业之间管理模式的相容性比较,故此以管理模式相容性为第二个主因子命名。第三个主因子包括两个测度指标,分别属于原设定的双方企业管理机构相似程度、双方企业员工行为规范相通程度这两个维度。由于这些都属于服务企业之间经营理念的相容性比较,故此以经营理念相容性为第三个主因子命名。第四个主因子包括一个测度指标,属于原设定的双方企业经营规模(如员工人数)大小的相似性维度,由于这个测度指标属于服务企业之间经营规模的相容性比较,故此以经营规模相容性为第四个主因子命名。具体分析数据如表5所示。

②传统型服务企业样本组

KMO系数为0.809;Bartlett值为456.356;相伴概率为0.009,显著性水平小于0.05,适合进行因子分析。调整后所得的四个主因子能够累计解释的差异量达74.154%,说明本研究具有较高的构建效度。

研究结果表示,所萃取出的第一个主因子包括三个测度指标,分别属于原设定的双方企业之间服务经营战略的相关程度、双方企业对产业理解与企业发展思路的相似性、双方企业管理机构相似程度这三个维度。由于这些都属于服务企业之间宏观战略的相容性比较,故此以宏观战略相容性为第一个主因子命名。第二个主因子包括三个测度指标,分别属于原设定的双方企业经营规模(如员工人数)大小的相似性、双方企业管理机制相容程度、双方企业管理水平近似程度这三个维度。由于这些都属于服务企业之间管理模式的相容性比较,故此以管理模式相容性为第二个主因子命名。第三个主因子包括三个测度指标,分别属于原设定的双方企业文化观念共识程度、双方企业员工行为规范相通程度、双方企业群体伦理标准相似程度这三个维度。由于这些都属于服务企业之间软性经营文化的相容性比较,故此以软性经营文化相容性为第三个主因子命名。第四个主因子包括一个测度指标,属于原设定的双方企业短期发展目标的相似程度维度。由于这个测度指标属于服务企业之间短期发展目标的相容性比较,故此以短期发展目标相容性为第四个主因子命名。具体分析数据如表6所示。

3 服务企业虚拟经营可行性与测评指标间的关系分析

我们所设计的调研问卷中第三部分专门用于测量被调研服务实施虚拟经营模型的可行性,并采用访问对象主观评价的方法完成调查,我们应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将上述四个因子分析组过程中所萃取出的主因子作为自变量,将此处所测量得到的“被调研服务实施虚拟经营模型的可行性”作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选择预测变量的程序采用逐步选择法来做分析。

(1)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样本中“单个服务企业的内部组织结构”理论假设的多元回归分析

表7是多元回归分析的结果,可以发现信息系统、核心能力、对外联系三个自变量全部进入了回归模型,解释力都比较强,调整后的R2系数为0.658,模型的可信度可以接受。分析表明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内部结构特征对其实施虚拟经营战略影响重要程度排序为:核心能力、对外联系、信息系统,其中前两者的重要性更高。

(2)传统型服务企业样本中“单个服务企业的内部组织结构”理论假设的多元回归分析

表8是多元回归分析的结果,可以发现信息系统、核心能力、合作伙伴三个自变量全部进人了回归模型,解释力都比较强,调整后的R2系数为0.578,模型的可信度可以接受。分析表明传统型服务企业内部结构特征对其实施虚拟经营战略影响重要程度排序为:核心能力、合作伙伴、信息系统,其中前两者的重要性更高。

(3)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样本中“服务企业相互之间组织结构的相容性”理论假设的多元回归分析

表9是多元回归分析的结果,可以发现长短期发展目标相容性、管理模式相容性、经营理念相容性、经营规模相容性四个自变量全部进入了回归模型,解释力都比较强,调整后的R2系数为0.725,模型的可信度可以接受。分析表明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之间组织结构相容性特征对其实施虚拟经营战略影响重要程度排序为:长短期发展目标相容性、经营理念相容性、管理模式相容性、经营规模相容性,其中前两者的重要性更高。

(4)传统型服务企业样本中“服务企业相互间组织结构的相容性”理论假设的多元回归分析

表10是多元回归分析的结果,可以发现宏观战略相容性、管理模式相容性、软性经营文化相容性、短期发展目标相容性四个自变量全部进入了回归模型,解释力都比较强,调整后的R。系数为0.652,模型的可信度可以接受。分析表明传统型服务企业之间组织结构相容性特征对其实施虚拟经营战略影响重要程度排序为:宏观战略相容性、软性经营文化相容性、管理模式相容性、短期发展目标相容性,其中前两者的重要性更高。

五、服务企业虚拟经营可行性测评模型构建

根据前文实证分析的结果,我们可以构建出服务企业虚拟经营可行性测评的理论模型,如图1和图2所示。

六、研究结论

本文讨论了网络经济时代背景下服务企业实施虚拟经营战略的可行性,指出在知识经济和全球化经济的发展进程中,服务企业需要通过模块/构件分工、服务技术标准共享等手段形成一种互相依存、共同成长的虚拟化经营模式,以构建新经济环境下的新型核心竞争力。

我们首先提出了服务企业实施虚拟经营可行性的测评途径,然后通过深度访谈方法进行探索性研究确定出了服务企业实施虚拟经营可行性的测度指标体系。其次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提取出了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和传统型服务企业测评模型的主要因子,并对模型的信度和效度进行了检验。接着我们利用服务企业虚拟经营可行性程度的因子和前面提取出的服务企业测评模型主要因子做回归分析,找出对服务企业虚拟经营可行性影响程度最大的因子。

针对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的分析表明,核心能力、对外联系、长短期发展目标相容性、经营理念相容性四个测度指标对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实施虚拟经营的影响更大;针对传统型服务企业的分析表明,核心能力、合作伙伴、宏观战略相容性、软性经营文化相容性四个测度指标对传统型服务企业实施虚拟经营的影响更大。

最后我们在前面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出了服务企业虚拟经营可行性测评的理论模型,该模型能够为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和传统型服务企业实施虚拟经营战略提供理论上的指导。

企业经营性分析篇(5)

【关键词】 企业财务分析 企业经营 财务报告 作用

现代企业在应对市场竞争和完善内部治理的过程中,十分关注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尤其是财务分析已经成为企业的经营者和外部利益相关者了解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和企业财务状况的重要途径。财务分析是企业针对公布的财务报表的分析,是对企业的财务报告等会计资料进行系统的、全面的分析,从而对企业过去一段时间内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进行充分的分析掌握和评价。财务分析能够帮助企业的管理者了解企业过去的经营活动,反映当前的企业财务状况,为企业未来的经营决策提供有利的数据支持。企业财务分析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企业财务分析的内容

企业财务分析是以企业的财务报表等资料为基础的分析。企业财务分析主要包括对企业偿债能力、企业资产营运能力、企业盈利能力、企业权益结构、企业资产分布状况和周转状况、企业利润目标完成情况的分析等。

第一,企业盈利能力的分析。通过利用财务分析方法分析企业的利润构成以及企业的盈利能力,从而帮助企业认清各项业务的贡献值,便于企业改善经营方向,调整业务结构以及改进业务模式,促进企业盈利能力提升。

第二,企业偿债能力的分析。通过对企业资产、负债、现金流以及盈利状况的分析,了解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能够摸清企业所面临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另外,通过对偿债能力分析,帮助企业利用财务杠杆,获得更大的投资收益。

第三,企业资产运营能力的分析。企业的营运能力可以从企业各项资产的结构、规模以及资产周转情况的变化来反映。分析企业的资产运营能力,可以帮助企业及时的掌握和改进企业资产的利用状况,促进企业的资产利用效率的提升,促进企业资产保值增值。

第四,企业筹资和投资能力。分析企业的筹资和投资能力是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重要内容。通过财务分析得出企业投资和筹资的合理程度,能够帮助企业选择合理的投资方向和筹资模式,促进企业投资和筹资活动的合理性,保证企业持续经营,有效的降低企业筹资和投资的风险。

第五,企业现金能力的分析。根据企业财务报表中现金流量表的数据信息,分析企业偿债能力、负债能力以及资产运营能力等,分析企业的现金流和资金周转率,提高企业资金的周转效率,促进企业现金能力提升。

二、财务分析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1、科学的评价企业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在企业经营决策中居于核心地位

通过财务分析,能够帮助企业的所有者和外部利益相关者有效掌握企业的经营状况和企业财务状况,为企业管理者和利益相关者的决策提供信息帮助。财务分析是对企业过去和现在的筹资活动、经营管理活动和财务管理活动进行分析,了解企业的盈利能力、资本营运能力、现金流量状况和偿债能力能进行有效的分析,对企业的管理者的管理活动和经营业绩进行评价。通过企业的财务分析能够有效地反映一段时间内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及时地发现企业经营活动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通过分析财务报表和相关财务数据,能够客观地反映企业经营者对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税金和利润完成以及上缴情况,从而加强对企业的监督。另外,财务分析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能够为企业未来的经营决策提供依据。通过财务分析,为企业的经营活动的决策者提供科学的、全面的财务状况、现金流量状况和企业经营状况,向决策人详细的解释企业财务报告的相关数据信息,对企业财务报告的数据资料和信息进行加工和整理,有助于企业决策者更好的掌握和利用企业的财务信息,保证企业决策制定的准确性。无论是企业的投资决策、营销决策、人才决策等,都离不开企业财务分析数据的支持。

2、为企业的债权人、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提供决策信息

企业的财务报告是对企业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的反映,企业的财务分析是依据财务报告和相关财务数据进行的科学的、全面的分析。企业的财务分析能够为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和外部利益相关者做出正确的决策提供有利的数据信息。企业的投资者可以根据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现金能力的分析,对未来企业经营状况所存在的风险和收益做出科学的判断,从而有助于企业投资人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现代企业的投资主体逐渐多元化,企业拥有大量的外部利益相关者,他们对于企业的财务状况和企业经营状况十分关心。因此,科学的、全面的财务分析,为各方面潜在的投资者和企业的债权人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帮助他们清楚地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有助于他们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分析是满足各个利益相关者的需求的重要的分析方法。

3、财务分析能够为企业财务管理活动提供依据

财务分析是对企业财务报告及相关财务数据的分析。对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利润表的分析,为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提供重要依据,反映企业的财务综合实力情况,有助于企业改善财务管理水平。首先,对企业的资产负债表进行分析,有效地反映企业会计期末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情况。从而有效的反映企业的价值。资产负债表的分析帮助企业了解资产、负债在数量、结构、规模上的关系和变化,促进企业决策者做出优化结构、降低风险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决策。企业的利润表反映了一定时期内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收益情况。通过对企业利润表的分析,考察企业的投资收益情况,分析企业获利能力以及盈亏状况,为企业未来经营决策和投资预算提供科学的预测。通过对企业现金流量表的分析,掌握企业在过去的现金的往来情况,掌握企业的资金周转率,从而反映企业的投资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率,进一步反映企业的筹资和投资活动、经营活动等。企业财务分析能够有效改善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促进企业财务综合实力的提升。科学的财务分析能够为企业的财务决策提供依据,帮助企业掌握成本支出情况,更好地控制企业成本。分析企业的筹融资渠道和成本,为企业的筹资决策提供重要的财务依据,帮助企业降低财务风险。对企业盈利能力和成本费用情况的分析,能够帮助企业找出企业管理活动存在的问题,改进企业生产经营流程,促进经营效益提升。

三、完善企业财务分析的对策建议

1、建立科学合理的财务分析制度

完善企业的财务分析,离不开科学合理的财务分析制度的规范和约束。当前,许多企业建立了相应的财务分析制度,但是依旧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因此,企业应该建立科学完善的财务分析制度。设立专门的财务分析岗位,并配备高素质的财务分析人员。明确企业财务分析工作的基本职责、内容以及目标,为企业的财务分析制定一定的质量要求。另外,通过建立科学的财务分析制度,促进企业财务分析工作无论是分析方法的选择、分析指标的确立以及参照物的选择,都有明确的、科学的、统一的标准,促进从根本上提高企业财务分析的能力。尤其是企业财务分析方法的选择,关系到企业的财务分析的质量,因此,财务分析人员应该充分的选取多种科学分析方法,对不同分析方法及其得出的结果进行比较,为企业提供有力的、建设性的财务分析报表,深入的分析企业财务状况,发现财务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为企业科学的决策当好参谋,以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企业持续经营能力。

2、提高财务分析依据资料的质量

现代企业日益重视财务分析的作用,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十分重视企业财务分析报告的质量,这关系到投资者、债权人、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决策质量。而企业的财务分析是依据企业的财务报告和相关财务会计资料分析的。因此,为了提高企业财务分析的质量,保证企业财务分析数据真实性和可靠性,必须提高企业财务分析依据资料的质量。首先,应该提高企业财务报告的时效性,加强对企业财务报告数据质量的审计和监督。完善企业财务报告制度,提高企业财务报告的质量,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真实性和客观性,防止出现财务报告失真、失效的现象。其次,应该完善财务报告披露制度。加大对企业财务报告信息的披露,促进企业财务报告披露的制度化和规范化,重点加强对事关投资者利益信息的披露,加强对财务报告的审计监督,促进企业财务报告数据的真实性、及时性和全面性。再次,应该完善企业会计工作和财务工作。加强对企业会计原始资料的真实性的监督,保证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性,采取必要的强制措施,规范企业从财务会计活动,完善企业财务信息质量,保证企业财务分析依据数据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3、提高财务分析人员专业素质

企业的财务分析报告对企业经营管理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必须提高企业财务分析报告的质量。其中优秀的、高素质的财务分析人员对企业财务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企业应该择优选取高素质的财务分析人员,设置专门的财务分析岗位,对企业财务分析人员加强培训和教育,提高财务分析人员的数据分析能力和数据修正能力,提高对各种财务数据的识别能力,培养财务分析人员的综合分析能力,从而促进企业财务分析的全面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另外,应该注重加强财务分析人员的道德水平考察,保证财务分析人员在工作中坚持客观、公正的立场。最后,应该加强对企业财务分析人员的监督和考核,充分保证财务分析工作科学、真实、客观。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现代企业治理结构的完善,企业日益关注财务数据信息在企业经营决策和财务管理活动中的作用,企业的财务分析工作已经成为企业经营管理决策的核心。因此在财务分析活动中,建立完善的财务分析制度,提高财务分析数据来源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提高财务分析人员的素质水平,保证企业财务分析质量,为企业科学、合理的经营管理决策提供切实有效的信息支撑,促进企业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李伟:企业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9(S1).

[2] 赵平:浅议我国企业财务分析现状及改进措施[J].时代金融,2012(8).

企业经营性分析篇(6)

关键词:财务分析;企业经营;问题;对策

一、引言

财务分析是借助企业一定时期内的会计核算数据及相应的财务报表,通过财务专业系统的分析方法,结合企业生产运营情况,进行数据梳理、整合、加工形成企业财务分析报告。财务分析旨在对企业当期经营管理情况进行解析,对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进行披露,有助于企业的决策者清晰掌握当下经营现状及财务状况,从中适当预测企业的发展趋势,明确战略方向。因此,在企业财务管理中,财务分析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评价企业当前经营业绩、财务状况及发展趋势的关键依据,是实现财务管理目标的重要途径。准确高效地收集企业的经营管理信息和财务数据,并对之加以科学系统的财务分析,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企业管理决策层应将财务分析工作提升至战略高度,利用财务分析报告,发挥财务管理的监督、指引经营管理工作的职能,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才能拥有坚实的财务管理基础。

二、企业财务分析的重要性

1.财务分析是评价企业财务状况及经营业绩的重要依据通过对企业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主要报表进行解构、换算与分析,比如分析资产负债的数量关系及结构状态,利润增减变化的原因及实现状况,还有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与企业盈利情况之间的关系,从而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具体的参考数据,有利于管理决策层进一步掌握企业目前的经营现状、盈利模式以及偿债能力,预测风险大小及收益水平。也有利于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便于管理者及时发现企业的薄弱环节,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扬长避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2.财务分析是企业正确经营决策的重要工具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的业务类型也逐步向多元化转变。财务分析通过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业务数据和财务数据进行分类汇总、整理、计算,纵向对比企业往年同期数据、与行业数据进行横向对比。这样的财务分析有利于企业管理者及时清楚了解企业优势与劣势,判断企业面临机会与威胁,从而更好地做出经营决策和投资计划,最终实现企业经营战略目标。3.财务分析能够对企业经营进行控制和监督财务分析通过对财务各类报表数据及其变化情况进行分析,能够评判企业基础财务核算工作的规范化程度;通过对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可掌握企业经营管理情况和预算管控目标之间的差异;通过对各类财务指标的计算和分析,可掌控企业经营管理成效情况。真实可靠的财务分析弥补并完善了企业对外披露的财务信息存在的漏洞,确保财务管控监督目标执行成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为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效率,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4.财务分析能够为企业发展提供行动方向财务分析能够通过比较企业的财务数据指标和实际业务经营数据,从而多维度揭示企业目前的财务情况和经营成效,尤其是从企业发生的一些重大事项当中,如或有事项、吸收并购、集资投资、重大调整等,判断企业销售发展前景、行业优势及潜在风险,从而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有助于经营管理者借此快速定位经营优势,调整经营策略,加强风险控制,明确行动方向,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提高经济效益。

三、企业财务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财务分析的认识和重视不够企业的管理决策层对财务分析的重视程度直接决定着财务分析工作是否能够切实有效地实施与推进,甚至影响着财务分析工作的成效。首先,企业管理决策层大多缺乏战略与风险管理、预算与绩效管理等现代经营管理理念,只关注销售额和利润率的增减变化,却没能意识到财务分析对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性,导致财务分析难以发挥其在财务管理中的关键作用。其次是财务管理层,重点关注账面情况,仅满足于会计核算工作。财务分析工作停留在应付审计、监管、税务等部门要求的简单分析层面,这就造成财务人员思维僵化,不仅财务分析方面的知识欠缺,对财务分析工作重要性的认知也是欠缺的。最后,在企业内部,大部分部门和员工均认为财务分析工作与自己无关,就是财务部的工作,导致财务分析数据仅限于财务部的单一财务数据来源,与在业务部门实际经营数据相脱离。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从管理层到财务人员,再到各部门,都未能对财务分析工作予以重视,致使财务分析工作的认知缺失,难以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2.财务分析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目前,大部分企业中从事财务分析工作的专业人员还十分欠缺,财务分析工作一般由会计核算人员编写。由于会计核算人员时间精力有限,且日常工作主要集中在核算层面,未深入现场了解企业的经营问题、资产情况和客户需求,对财务分析结果的具体含义也不甚理解。因此会计核算人员编制的财务分析只能局限于简单的数据分析,未能从企业实际的经营情况出发,更无法揭示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隐患与风险。3.财务分析数据单一甚至失真财务分析的关键在于数据质量,财务分析要真正地发挥作用,就必须建立在涵盖企业各个部门运营情况的多维信息和数据变化的基础上。尤其是影响企业决策的重要因素,如资源与人员配置、行业动态与科技创新、财税政策与地方性法规等。然而企业内部经营管理信息常处于不透明、不互通的状态,各部门之间沟通交流不畅,导致企业内部数据口径不统一、数据不准确、数据深度与广度不足,这些数据缺陷都严重影响财务人员去做专业财务分析,难以深入挖掘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各类风险。因此,财务人员在财务分析过程中往往只能局限于基于历史会计核算方法下的财务报表数据,对财务指标体系的选取也缺乏企业经营战略高度。在内部信息交流受限情况下,财务分析指标往往也没有充分应用静态指标与动态指标、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等各类型的财务分析指标,财务分析与企业业务经营融合度低。财务人员难以利用实际业务情况的多维度数据将多类财务分析指标联系起来,从整体上进行综合分析,这就造成了财务分析的内容空洞无力,反映的信息与实际情况不相匹配。4.财务分析指标的运用僵化财务分析指标运用僵化,缺乏科学性是企业在财务分析管理中存在的普遍问题。企业大多通过财务报表数据来了解企业一定时间内的财务情况,通过一些理论定量指标,分析企业在运营、偿债、营利等方面的能力。这样的财务分析仅立足于企业当下情况的反映及总结,分析的依据也仅限于某一时点的生产经营成果数据,无法真实反映企业实际财务情况,更不能揭示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某一时点的财务报表数据未能反映企业价值创造的全过程,在此基础上进行的财务分析也就脱离了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无法做到业财融合。由于财务分析过程中基础数据的局限性以及分析指标运用的僵化,导致财务分析结果无法认清企业价值的增长点,对于如何提升企业价值更加无从谈起。财务分析数据指标和分析方法的僵化落后,无法为企业发展续力。

四、企业财务分析的优化建议

财务分析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在日渐显现,企业管理决策层要及时认识到财务分析的重要性,推动企业中各部门积极进行配合,从完善财务分析体系建设入手,科学运用财务分析方法及财务分析指标,提高财务分析报告的数据精准性,进而提升财务分析报告的整体质量,这样的财务分析成果,才能为企业管理层在进行经营管理决策及战略目标制定的过程中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财务分析工作:1.提高对财务分析重要性的认识企业管理决策层及财务管理人员应增强财务分析意识,对财务工作的认知应由传统的会计核算观念转型为现代的财务管理观念,进而实现财务分析在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地位提升。企业决策者更应同时将财务分析提升至企业经营战略的高度,让财务分析发挥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关键支撑作用,切实服务于企业的整体经营战略,助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财务分析是财务管理中不可分离的关键部分,财务人员要对财务分析工作加以重视,在分析过程中要从企业战略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等角度出发,科学选择切合企业自身生产经营特点的分析方法,进一步提高财务分析的质量和效能。2.提高财务分析人员的专业水准与基本素养在企业财务分析工作中,财务专业分析人员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要选用优秀的财务分析人员,就应当建立全面合理的财务人员选拔机制。在选拔专业财务人员时,一方面要从财务专业知识层面进行筛选,另一方面也要对其职业道德与专业素养进行综合测评。首先,应当加强财务分析人员的职业道德的建设,才能提高财务数据的客观性和真实性,确保财务分析结果的可靠性,规避人为篡改分析数据及分析结果的风险。其次,加强财务分析人员专业知识及技能的培训,通过多途径、多层次、多角度的培训,深挖财务分析人员优势与潜力,提高企业财务团队整体的专业分析能力。最后,拓展财务分析人员的业务认知领域,在财务分析能力的基础上,要熟悉企业本身业务经营的整体情况,这样才能从业务的角度出发修正财务分析数据来源,提升综合分析能力。尤其是要加强在战略管理、市场营销、人员管理等相关领域的培训,使财务分析人员拓宽视野,发散思维,通过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提升财务分析水平。3.强化财务分析中的信息化建设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提供更加全面、准确、有效的企业管理经营相关数据,不局限于财务报表的基础数据,提升财务分析数据的整体质量及分析工作的时效性。企业应抓住当前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趋势,结合企业业财融合的一体化信息建设,加快推进财务信息系统的开发,建立企业业务运营支撑信息管理平台,从而推进业务模块信息数据的不断完善,建立健全数据信息平台的查询、汇总功能,构建数据管理模型的运用。在信息平台上,财务人员能利用现代技术提高财务信息收集、传递和处理效率,提升数据整合能力,进而形成全面准确的财务分析报告,降低财务分析成本,缩短财务分析的报告周期,提升财务分析报告的准确性和时效性。4.加强财务分析指标的科学应用在企业财务分许中采取多充分析指标及分析方法,综合分析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确保企业紧跟市场发展方向,使企业战略决策更加科学合理,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扎稳打,为企业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科学应用财务分析指标,首先是在进行财务分析的过程中,先对企业的整体情况作出定性的判断,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定量分析。结合定性与定量两方面指标,才能使财务分析结果更准确,更全面。其次,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与财务分析活动是一个相互推进的动态过程,而财务基础报表数据一般是静态反映过去某一时段或时点所发生的经营情况,单纯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是不够的,要将经营活动的动态和财务报表数据的静态互相结合才开展财务分析工作。最后,在不同情况下同一个指标能够反映不同的问题,单一的财务指标具有一定的相对性,因此在财务分析的过程中,要注意综合性分析多个有相互关联的指标,从而提高财务分析结论的准确性。

五、结语

随着我国企业经营规模扩大,运营模式日新月异,信息技术在市场经济中得以广泛应用,在当下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中,财务分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建立完善的财务分析制度,运用科学的财务分析方法,不断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企业财务分析在企业的发展进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关键组成部分,与企业健康发展息息相关。因此,企业管理决策层以及财务人员都需要逐步转变意识,接受新变革,拥抱新知识,重新定位财务分析地位与职能,强化财务分析管理机制,通过信息化建设,建立科学的财务分析方法,以财务数据为基础切入点,结合经营管理的所有活动进行分析,从而提高企业财务分析的质量,协作企业管理层规避财务风险,以此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最终达到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妍婷.关于企业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财会学习,2021(36).

2.夏伟冬.国有企业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中国集体经济,2021(33).

3.刘洋.企业财务报表分析存在的问题与方法分析.财会学习,2021(31).

4.李蓉.中小企业财务分析问题研究.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1(20).

5.杨力.企业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纳税,2021(30).

6.韩钰琳.企业财务报表分析方法探究.财会学习,2021(07).

7.李娜.浅论现代企业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财经界,2021(7).

8.初世锋.企业财务分析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科技经济导刊,2021(29).

企业经营性分析篇(7)

关键词:石化仓储企业 财务分析 财务绩效分析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国际国内石油化工市场逐渐紧密联系,我国化工产品的需求旺盛,原油以及衍生产品进口日益增长,根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国内进口原油2.54亿吨,据预计2013年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将超过60%。作为石化行业重要的中间环节,石化仓储行业也随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仓储企业数量逐渐增加,仓储规模日益扩大,市场竞争越加激烈。企业的财务绩效分析作为分析评价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工具,在注重企业生产管理全过程管理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分析评价企业生产经营动态过程,为企业经营决策服务,提升企业管理的综合效益。

一、传统财务分析与财务绩效分析的比较

(一)财务分析的定义

美国南加州大学教授WaterB.Meigs认为,财务分析的本质在于搜集与决策有关的各种财务信息,并加以分析和解释的一种技术。美国纽约市立大学教授LeopoldA.Bernstein认为,财务分析是一种判断的过程,旨在评估企业现在或是过去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其主要目的在于对企业未来的状况及经营业绩进行最佳预测。台湾政治大学教授洪国赐等认为,财务分析以审慎选择财务信息为起点,作为探讨的根据;以分析信息为中心,以揭示其相关性;研究信息的相关性为手段,以评核其结果。东北财经大学张先治教授认为,财务分析是以会计核算和报表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为依据,采用一系列专门的分析技术和方法,对企业等经济组织过去和现在有关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营运能力状况等进行分析和评价,为企业的投资者、债权者、经营者及其他关心企业的组织或个人了解企业过去、评价企业现状、预测企业未来,做出正确决策提供准确的信息或依据的经济应用学科。财务分析方法常用的有比较分析法、水平分析法、垂直分析法、趋势分析法、比率分析法等。比较分析法中运用绝对值分析法、定基分析法、环比分析法等;比率分析法中主要应用结构分析法、相关比率分析法等。随着分析工具的发展,不断引入新的模型和方法,如杜邦分析体系、EVA经济增加值、ABC作业成本法等。

(二)传统的财务分析具有以下几个优点

1、通过财务报表等企业对外公布的数据就可以有效地分析出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等有用信息。获取相关数据容易,但是信息量较少,以财务数据为主。

2、由于充分使用了财务数据(货币计量的数据)和相对指标(各类比率),分析结果可以在不同的企业之间进行比较。

综合上述优点,可以为投资者和债权人等外部利益相关者提供有用的决策信息;可以对经营成果进行行业比较,公允考量经营者的经营绩效。

(三)传统的财务分析的缺点

与此同时,传统的财务分析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

1、数据来源过于单一。数据来源局限于财务数据,没能充分利用企业内部积累的大量非财务数据。尽管非财务数据不容易取得,但是未有效地积累、整理、分析企业的这些数据,对企业来说也是一大损失。

2、分析结果对经营者、所有者的经营决策帮助有限。经营者很难根据财务分析的结果来制定针对企业具体经营问题的对策方案,且信息相对滞后比较明显,仍然不能满足做出相应决策的信息需求。

(四)财务绩效分析介绍

传统的财务分析必须进行延伸,使其能够上升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服务,删选并构建起决策所需要的有价值的信息体系。企业财务绩效分析的内容是以企业绩效为准绳,以企业发展战略为导向,以企业生产经营数据为支撑,分析评价企业的经营结果的基础上,重点关注企业生产经营的过程。分析报告内容格式不固定,形式比较灵活,在分析经营业绩的基础上,可以根据生产经营需要,针对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及为加强生产经营某方面特殊需求,经过深入了解分析后增加专题分析,得出决策需要的信息和依据,为指导公司生产经营决策服务。服务对象主要是企业内部的经营者和所有者,属于企业内部资料。财务绩效分析更偏重于企业管理,对企业生产经营起到监督管理的作用。

(五)财务绩效分析延伸的内容

1、立足企业绩效,切合企业发展战略。作为财务绩效分析,要把立足点放在企业绩效上,一切分析的目的都是为了提升企业绩效,促进企业发展。同时,在分析过程中要结合企业发展战略,不能就绩效论绩效,使绩效脱离了战略轨道。

2、多方利用生产经营数据,深入进行财务绩效分析。在财务绩效分析的数据来源中,要重视生产经营数据的使用。在所有的企业信息中,生产经营数据与生产经营最直接相关,是生产经营活动发生过程中最直接的体现。如果说以货币单位为表现方式的财务信息能够使不同企业相互沟通和相互比较,那么以其他多种计量单位为表现方式的生产经营数据就是企业真正个性化的价值内核。只有将两者紧密结合,财务绩效分析才能够切实深入地指导企业的经营活动。

3、要专题专析。针对企业经营发展面临的具体的现实问题,进行集中的专题分析讨论。这种专题的分析方法能够直接指导具体问题的解决,而且在数据使用和分析方法运用上更加具有灵活性,且不会影响已有的财务绩效分析体系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二、石化仓储企业财务绩效分析体系指标

(一)石化仓储企业特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