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高标准规划设计

高标准规划设计精品(七篇)

时间:2023-05-26 17:45:36

高标准规划设计

高标准规划设计篇(1)

>>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规划设计初探 AutoCAD二次开发技术及其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农用地分等在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中的应用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通过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划及效益分析 探讨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 浅谈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 浅谈AutoCAD在机械设计中的二次开发与应用 Autocad二次开发在钢结构深化设计中的应用 AutoCAD二次开发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基于GIS和RIA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施工企业在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施工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中应注意几个要点 建设4亿亩高标准基本农田的思考与建议 浅谈吉林省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的重要性 刍议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的实施管理 加快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几点建议 基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模式的农用地整治潜力分析 关于天津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思考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2012-07-25.

[3] SOLIS D M. C# 4.0图解教程[M]. 苏 林,朱 晔,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

[4] 郭朝勇.AutocADR14(中文版)二次开发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5] 董玉德,赵 韩.CAD二次开发理论与技术[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

[6] 周兴国,蒋宗灼,姚 瑛.高标准农田规划设计思路与亩投资标准测算[J].中国农业综合开发,2009(9):39-40.

[7] 吴风化,陈光照,杨久东.土地整理中基于图形通达性的田间道路规划设计[J].地理空间信息,2010,8(6):19-21.

[8] 郭姿含,杨永侠.基于GIS的耕地连片性分析方法与系统实现[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0,26(3):59-62.

高标准规划设计篇(2)

【关键词】幼儿园;建设规模控制;合理分析;

1、幼儿园建设的政策依据及建设标准

国家和地方大力支持幼儿园建设,国务院的《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以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对幼儿园建设的必要性有所阐述,并明确要加大政府投入,建设一批安全适用的幼儿园。《北京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年―2013年)》提出:“市、区(县)3年投入近50亿元,规划建设并改扩建769所幼儿园,增加学位7.5万个。”《北京市幼儿园、托儿所办园、所条件标准》(京教学前[1996]003号)(以下简称“96标准”)对园(所)工作人员配备、园(所)房舍规划面积定额、玩教具配备、保健室医疗卫生器械配备及办公家具设备配备等五个方面的办园(所)条件标准作了规定,把办园(所)条件分为基本、一般、较高三个层次。“96标准”可作为各级政府和部门举办托幼儿园所,改善办园(所)条件的依据。幼儿园建设得以顺利进行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建设规模要合理,所以对幼儿园建设规模控制合理分析便成为幼儿园建设得以顺利进行的重中之重。

2、幼儿园建设规模控制合理分析

本文以北京的未来科技城第一幼儿园建设工程为例,阐述对幼儿园建设规模控制的合理分析。项目概况:未来科技城第一幼儿园位于昌平区未来科技城南区C-90地块,公办全日制幼儿园,总用地面积5200m2,总建筑面积5236m2。

(1)建设规模预测及合理性分析

建设规模一般是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规定的全部设计生产能力、效益或投资总规模,亦称生产规模。详细来说,主要是包含工程概况的相关数据,比如:建筑面积、层数、层高、结构类型、使用用途、占地面积等。幼儿园建设规模控制合理分析,主要依据幼儿园相关建设标准中各项指标并结合幼儿园实际情况对幼儿园建设规模进行测算控制,当设计规模超过了测算规模,就应通过调整并优化设计方案来使建设规模更加合理。

对幼儿园项目进行规模分析主要从办园规模、用地规模、建筑规模等方面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1)幼儿园办园规模主要包括幼儿园招收幼儿数和班级规模。招收幼儿数的预测,根据幼儿园所在地相关规划、幼儿园服务范围、当地规划部门对该地区幼儿园招生规模的规划要求等方面综合考虑。例如未来科技城第一幼儿园的办园规模主要依据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关于调整未来科技城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批复》(市规函[2011]1213号)、《北京市居住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设计指标》(市规发[2006]384号)并结合幼儿园的服务人群和数量进行预测的,测算出未来科技城第一幼儿园招生数为360人,每班容纳30人,共设置12个班。设计方案中设置12个班,可容纳幼儿数是360人,与测算规模一致,则设计方案中幼儿园办园规模合理。

2)用地规模预测包括总用地规模测算和室外活动场地规模测算,预测依据为当地的幼儿园建设标准。当设计方案中用地规模不高于测算值即为合理,若高于测算值,则设计方案应进一步优化。例如北京地区的“96标准”中“一般标准”建设用地定额为生均面积14m2,其中室外活动场地生均面积4m2;“较高标准”用地规模定额标准为生均面积15m2,其中室外活动场地生均面积5m2。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关于调整未来科技城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批复》(市规函[2011]1213号)中对未来科技城第一幼儿园规划用地面积是5200m2,生均面积14.44m2,介于一般标准和较高标准之间,但通过方案设计的优化,可实现“较高标准”的设计要求;室外庭院设置活动场地共计1800m2、每生5m2,符合“较高标准”设计要求。因此用地规模基本合理。

3)建筑规模的测算及合理性分析主要依据为当地的幼儿园建设标准及幼儿园本身的实际需求,包括对当地幼儿园建设标准范围内、外(简称为“标准内”、“标准外”)的建设规模进行测算分析。

在幼儿园建设标准中,建筑面积是根据使用面积除以换算系数得来的,每个功能用房使用面积有标准量,方案设计中幼儿园的“标准内”用房使用面积不应超过这个标准量,但根据幼儿园本身的实际需求或是某些特殊原因超过标准量也是可以的。例如,根据北京地区的“96标准”中“较高标准”测算出:“12班”使用面积是2441m2,综合面积系数为0.63,建筑面积是3873m2;未来科技城第一幼儿园方案设计中“标准内”功能用房的使用面积总计2441m2,建筑面积为3873m2,不高于测算的建筑规模,则方案设计中建筑规模合理。

“标准外”用房建筑规模可依据幼儿园其他的相关的标准、规范、国内某些起示范作用的幼儿园对此类用房的设置标准、地方规划部门对具体幼儿园的用房规模的相关说明等来进行测算及合理性分析,某些用房也可根据幼儿园实际情况进行设置,例如,未来科技城第一幼儿园“标准外”用房中“洗衣房建筑面积24m2,洗衣房使用面积为16.8m2”,在《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JGJ 39-87)中“大型规模”可设置洗衣房最小使用面积15m2,则方案中对洗衣房的设置合理;“标准外”用房中设置了“专用教室”,北京师范大学与国际接轨创办示范幼儿园的标准模式之一是设置不同功能的专业教室,未来科技城第一幼儿园延续北京师范大学建园标准和教育模式,所以未来科技城第一幼儿园设置“专用教室”合理;“标准外”用房中设置“配电室和消防控制室”,配电室是和消防控制室是幼儿园必备的功能用房,所以方案中对配电室和消防控制室的设置是合理的。

3、结 语

目前,大多数幼儿园建设项目的通常是根据业主要求进行方案设计,在设计时忽略了对建设规模的预测,从而出现了设计规模超过标准规定、功能布局不合理等问题,因此在方案设计时对建设规模进行预测是避免这些问题出现的有效途径。本文采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幼儿园建设规模进行控制分析,促进设计方案进一步优化调整,使幼儿园建设规模更加合理,希望这种分析方法对其他幼儿园建设项目建设规模控制的合理分析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2]注册咨询工程师(投资)考试教材编写委员会《工程咨询概论》(2012年版)中国计划出版社 2012年;

[3] 《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

高标准规划设计篇(3)

【关键词】排水规划 防涝规划 雨水规划 低影响开发

国务院办公厅于2013年3月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工作的通知》(〔2013〕23号),旨在加强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提高城市安全保障水平和防灾减灾能力。如何科学、合理地编制排水防涝专项规划,使规划具有前瞻性、可实施性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1、城市内涝成因分析

1.1高强度暴雨多发

罗山县隶属于信阳市,位于河南南部,淮河南岸。罗山县属北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

近几年,罗山县城区高强度暴雨多发,城区出现多处积水点,内涝发生的频率增多。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导致了城市雨岛的形成[1],城市降雨量相比郊区多。

1.2城市高强度开发

①水循环系统紊乱

城区的高强度开发,地形地貌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造成了水循环系统紊乱。梅湾泄洪渠、宝城广场明渠是罗山县城区的泄洪通道。当出现暴雨时,上游来水通过该两条明渠排入小潢河,最终排入淮河。明渠的占压导致河道的行洪能力明显降低。

②地表径流改变

原有农田、绿地等透水面大都开发为建设用地,改变了城市下垫面,不透水面积大大增加,雨水调蓄面积大大减少。径流系数的增大,直接增大了整个城区的径流量,加重了排水系统的负担。

1.3城市规划及建设体制不合理

①对排水规划认识不足

罗山县城区缺乏排水专项规划,因而无法很好的指导新建城区排水系统的建设和旧城区排水管道的改造。老城区部分区域存在积水点,降雨时形成积水。

②规划设计标准不完善

当前排水规划设计规范和相关设计标准,大多是针对雨水管网以及雨水泵站等设施。防洪规划主要侧重河流;河道和管道这两套系统缺少系统的专项规划。尤其是超管网设计重现期的雨水,没有相关的技术规划及标准,且缺少对应的工程解决措施。

③建设体制不畅通

道路建设和排水管网建设分属不同部门,道路建设时序和排水管网建设时序不统一,建设无序,导致已修建道路,排水无出路,形成断头路、断头管。规划、建设、交通、水利等部门缺乏沟通、协调,暴雨时出现河水倒灌排水管涵的现象。

2、解决城市内涝的规划措施

2.1强化城市按自然地理格局规划

城市发展应严格按照本地的自然格局规划城市的发展。县城周边分布一些水库、河流、湿地等调蓄雨洪的天然设施。由于城市建设的侵占,丧失调蓄功能,对城市防洪排涝造成威胁。编制排水防涝专项规划应当遵循自然地理格局,尽量减弱城市开发建设等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和冲击。

2.2贯彻低影响开发理念

低影响开发系统在利用雨水资源的同时,还全面提高了城市防洪排涝安全,减轻城市下游防洪排涝压力[2]。排水防涝规划在编制过程中应遵循低影响开发理念,贯彻落实蓄、滞、渗、排等相互结合的原则。罗山县排涝专项规划结合城市总体规划,通过绿地、广场等地块对雨水进行滞蓄。

2.3构建起“排水、排涝、防洪”三级大排水系统

城市排水体系和排涝体系、防洪体系是整体的。雨水通过排水系统进入城市内河系统,再通过内河排涝系统流入下游河道中。任何一个环节的脱节,都会造成城市内涝。因此,需要构建起“排水、排涝、防洪”三级防护体系,构建完整的大排水系统。

①排水体系

本次规划,雨水管网及其附属设施暴雨重现期不应小于2年,重要地区不小于3年一遇,广场和立交采用10年一遇标准。

②排涝体系

本次规划内涝防治重现期标准为20年。当发生大于设计标准的暴雨时,雨水管网内水位从满流状态升高,直到接近地面积水时,下凹式绿地和雨水调蓄池等开始容纳积水,当绿地和调蓄池积满之后,城市路面会发生积水,形成沿道路纵向的地面径流,地面积水深度不能超过0.15米,城市不能出现内涝灾害。

③防洪体系

防洪体系主要是防止外部洪水侵入城市,同时也满足城市内涝水的排除。本次规划防治内涝重现期标准为20年,小潢河现状20年一遇防洪标准偏低,本专项规划小潢河防洪标准按50年一遇。本专项规划做好排水、排涝和防洪体系之间的衔接。

2.4适当提高排水系统的建设标准

城市排水管网系统的建设应以高标准建设,包括以下方面:

①提高雨水重现期。罗山县现状雨水排水设施,雨水重现期标准基本为一年一遇,本专项规划雨水重现期标准进行提高。

②径流系数按照最不利条件计算。规划罗山县城市综合径流系数不得大于0.5;但在排水管网设计中,雨水流量的设计应该按照最不利条件来计算,提高排水系统安全性。

③取消折减系数。《室外排水设计规范》(2006年版),管渠设计时采用了折减系数m取1.2-2,2014年版《室外排水设计规范》中取消了折减系数,提高排水管网建设标准[3]。

④修编暴雨强度公式。罗山县暴雨强度公式采用25年降雨资料,通过数理统计法建立暴雨模型。由于降雨资料年代较远且样本量较少,加之近年来极端气候增多,暴雨强度公式预测结果偏低,应对暴雨强度公式进行修编。

⑤做好排水防涝专项规划与其他专项规划的衔接。排水防涝规划应与城市用地规划衔接,对河道蓝线及雨水泵站等设施的用地予以确定;与道路竖向规划衔接,从规划层面上杜绝积水点,考虑好雨水出路的问题;与城市绿地规划衔接,考虑好雨水资源化利用的问题。

2.5积水区域治理

城市老城区没有进行道路竖向规划且排水管网的建设标准偏低,尤其是低洼地段,是城市内涝灾害频发的重点区域。在不能抬高低洼地段的情况下,一是截流外部雨水;二是加强低洼地区雨水管网建设,并提高标准,保证城市安全。

结语

城市排水防涝是许多城市面对的严峻问题,雨洪控制及雨水资源化利用和初期雨水污染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国家和地方已相继出台了相关规范和技术标准,对城市排水与防涝规划的要求越来越高。

参考文献

[1]彭少麟,周凯,叶有华,粟娟。城市热岛效应研究进展。生态环境,2005,14(4):574~579

高标准规划设计篇(4)

1.1 促进标准化管理

工程设计的标准化可以保证工程项目的持续化健康发展,在矿山工程中一些工程设计标准实际上就是对管理的标准化体现,即在工程中按照标准进行设计,就可以引导施工的标准化、成本管理的标准化、安全管理的标准化,同时在设计标准化实现的过程中,一些先进的技术措施和保证措施也可引入到项目中,从而促进了技术、安全、质量、管理的全面先进化和标准化。

1.2 有效控制施工质量

施工质量是矿山工程的重要管理对象,在质量管理和安全控制中必须利用合理的标准对其进行检查,才能有效的起到监督作用,并提高其效果。如果没有标准,检查的手段将是一纸空文,不能起到约束和提高的作用。因此,设计标准化是施工阶段对图纸审查、施工监理、竣工验收等的重要依据,实现设计标准化可以保证全面的标准化,有利于提高检查的效率。

1.3 对技术的影响

设计的标准化,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促进技术的提高。因为设计的标准化是随着技术的进步而有所改进和发展的。标准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而提高,因此有利于设计人员、施工人员在项目中进行创新和新技术引入,这当然有利于新技术的采用和标准提高。

1.4 提高施工效率

设计标准化就意味着施工的标准化,此种标准化的施工模式设定将有利于施工企业按部就班的进行施工组织,当然就容易形成一个模式化的施工流程,在施工中体现出来的当然就是效率的提高。

2矿山工程设计标准管理现状

2.1 矿山工程设计标准涉及的法律法规

矿山工程设计需要遵守的法律、法规较多且复杂。我国现行有效的矿山安全法规体系主要包括:人大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矿山安全法》、《劳动法》、《矿产资源法》、《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等法律;国务院的《矿产资源法实施条例》、《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矿山安全法实施条例》、《矿山安全监查条例》等条例;《北京市安全生产条例》、《山西省煤炭管理条例》、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实施办法、《重庆市经济委员会关于进一步规范煤矿建设管理的通知》等地方性安全生产法规;《劳动部令》、《国家经贸委令》、《安全监管总局令》等安全生产部门规章;《煤炭工业小型矿井设计规范》(GB50399-2006)等国家标准、《煤矿瓦斯等级鉴定规范》(AQ1025-2006)、《矿山救护规程》(AQ1008-2007)等行业标准;最新出台的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0]146号);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推进小型煤矿机械化的指导意见》(安监总煤行[2010]178号)等;还包括各企业制定的企业标准。这些法规但涉及的范围广泛,而且更新较快,对于设计人员来说造成了较大的设计压力。

2.2 矿山设计标准管理存在问题

矿山工程设计标准涉及到的法律和法规以及国家标准外,还涉及到行业的相关标准。在实际的应用中,这些标准实际上从某个角度看有着一定的问题存在,主要表现在:各种标准的内容有交叉和重复;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界定不够清晰和明显;行业标准的额定存在重复和雷同之处;设计标准修订和出版的周期过长,导致技术标准滞后;标准到具体实施的时限也存在一定的弊端,缺乏放宽限期,没有保留适应的过程;设计手册是设计的参谋,却迟迟未上升到标准的层面上;对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等的规范缺乏,标准制定中对“四新”的规范明显滞后,不能与技术更新同步。

3加快标准的适用性、有针对性

3.1 统一标准

针对目前标准重复和混乱的状况,应当从国际化的角度出发,将现行的国标和行业标准统一到国际化的标准上,即借鉴国际经验和标准将矿山工程设计标准统一起来,以此完善现有标准的不足之处,提高矿山工程的建设标准。

3.2 实现快速修订

针对标准中技术标准滞后的情况,应对国际主流技术措施快速采纳并调整设计标准,提高与国际接轨的速度,保证新技术可以快速应用,同时也有相应的标准进行检查和规范。

3.3 建立标准网络

利用网络技术的优势,建立其国家标准的检索平台,即在资源共享的基础上,让各种标准在统一的数据库中汇总和更新,设计人员只需从对应的数据库中进行查询和调用即可,这样提高了更新速度也降低的查询和应用耗时。

4矿山工程设计与企业标准管理探讨

4.1 计划

在工程设计管理中,应注重对计划的制定和审核,即在项目实施前应当按照相关的设计标准对项目进行评估,以此设计完善的项目规划。利用计划的前瞻性对整个工程项目的设计进行模拟和推演。并完善计划,以此实行对设计的规范化管理。帮助设计标准化得到实施,并取得相应的效果。

4.2 实施

这个阶段主要是设计实施阶段,在这个阶段应当按照计划进行按部就班的实施。即按照设计计划将工作分配和执行,通过设定目标的方式对每个设计步骤进行分解和目标确立,并更加目标的达成对每个阶段的工作进行管理和控制。

4.3 检查

在此阶段,就是利用结果与计划的比对完成对设计实施工作的检查。检查的目的就是针对计划执行的效果进行检查,从设计标准的角度看,就是检查设计是否符合标准,如果出现问题则进行信息的搜集和反馈。

4.4 整改

此阶段就是针对检查阶段所总结的问题进行修正,此过程是设计标准化管理中的重点,通过此过程可以对计划在执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改正,从设计标准化管理的角度看,就是对设计中产生的不良结果进行改正,以此提高设计标准的实施效果。

5结语

全面实现设计标准化管理是提纲挈领的工程管理模式,需要多方的努力,在实施过程中采用PDCA的管理流程更可以增加其管理的灵活性,形成柔性的标准化管理。这对矿山工程保证质量,提高生产的安全性是必不可少的,也是未来矿山工程构建科学管理模式的重要基础。

参考文献

[1] 亢新华.对工程建设标准管理的应用分析[J].铁道技术监督,2010(6).

[2] 裴在柱.关于贯彻《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加强矿山工程管理的研究[J].中外建筑,2009(6).

高标准规划设计篇(5)

关键词:村镇规划;收费;环卫

1 前言

当前,国家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求跳出农业抓农业。2003年6月,浙江省政府召开专题会议,启动“千村示范、万村整冶”工程,提出以中心村建设为重点,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推动城市公共服务事业向农村覆盖,推动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加大村庄环境整治的力度,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和民主建设,加快农村社会发展,使农村面貌有一个明显改变。为加快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为保证农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上一个新台阶打下扎实的基础。在这个政策的指引下,近几年全国各地的小城镇建设犹如“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态势发展,面貌焕然一新。但由此产生的村镇规划设计问题也就显现出来,这些问胚应当引起有关部门和规划技术界的高度重视。

2 存在的问题

(一)村镇规划理论体系没有形成  目前,我国广大乡村建设尚未摆脱自然演进的模式。在这恢复村镇规划和建设管理近二十年的建设实践中,村镇规划技术理论发展远远落后干村镇建设发展的速度,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村镇规划理论与技术管理体系。目前,应用的主要是村镇建设规划和乡镇域总体规划,可是村镇在建设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不同内容的规划指导是远远超出上述规划所涉及的内容的。因此,村镇规划实践中.城市规划和村镇规划所含的各种内容、技术标准都在村镇建设所必须的规划设计中运用,技术管理比较混乱。

(二)村镇规划收费无依据

在村镇规划收费方面,国家没有一个收费标准,在很多情况下要参照城市规划收费标准,这给组织编制规划单位的付费和规划设计单位的收费都造成一定困难。更为一些不重视规划的单位蓄意压低规划收费价格创造了条件,这是非常不尊重规划技术人员创造性技术劳动的一种倾向,长期发展下去,对村镇规划技术队伍的发展会带来不利影响,也影响专业规划设计部门对村镇规划工作的重视和参与的积极性。

(三)村镇规划技术规范、标准缺乏

村镇规划目前只有一个国家标准,即《村镇规划标准》,(以下简称 标准),该标准从制定的针对性和内容上看,其技术规定是应用于村镇建设规划的。从规划实践上看,小城镇总体规划也可应用此《标准》,从目前实践情况看,急需加快村镇规划各类标准与规范的编制工作。

3 解决的对策

(一)建立一个完整统一的村镇规划理论体系

当前,在理论上需解决的是:村镇规划是否应是一个独立的规划体系?如果是一个独立的规划体系,它应具有哪些层次的规划?各层次规划重点是什么?主要解决哪些重大问题?主要技术内容是什么?何时和如何制定出台相关的技术标准与规范?它们与城市规划相关内容有哪些区别?某些相关行业标准能否在村镇规划上运用与如何运用等?

我们应结合实际情况来回答这些问题,建立一个完整统一的村镇规划理论体系。

(二)完善村镇规划设计收费

要完善村镇规划设计收费,首先国家有关部门能够引起足够重视,抓紧时间研究相关的收费标准,制定出合理的收费标准后及时的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来实施标准。各部门应严格执行标准,各单位应严格按照标准收费。

(三)《村镇规划标准》尚应进行补充和完善

1、标准应明确规定建设规划期限。

标准要求在建设规划上明确表示各项建筑及用地布局和给水、排水、电力、电信、绿化、竖向设计等内容,这个内容要求几乎达到了城市规划中详细规划的内容深度。但是规划期限都大大长于城市详细规划期限,为10—20年,在这么长的期限内任何人也难以预见到如此详细的建设计划和规模。因此,有理由对规划的可操作性和合理性产生疑问,这样作出的规划在实施过程中必然缺乏灵活性。

2、充实环卫规划方面的内容。

目前在许多集镇特别是建制镇设有专门的环卫队伍对城镇进行环卫保洁工作,而且这项工作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今后其机构设置和人员安排工作必将逐渐正式落实到政府工作计划中去。但是,在实践中,环卫工作尚存在如机构设置、人员和相关机械、工具不足。垃圾储运,中转用地不明确;垃圾不分类难以回收利用,浪费资源;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场址不明等诸多问题。环境卫生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居民的居住与生活环境水平,因此,必须予以重视,应将环卫规划纳入《村镇规划标准》中去,以利环卫工作正常开展,减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

3 充实环境保护方面的内容。

目前,国家领导和有关部门十分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在广大乡镇,由于城市中有严重污染的企业向农村转移和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使村镇建设环保问题突出,其环境保护工作面临十分紧迫的任务。村镇如何避免或减小各种污染带来的长期危害,防止生态环境恶化,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刻。环境保护规划工作应列入《标准》中去,加以强制性控制。

4 充实防灾规划方面的内容。

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震区范围广大,涉及人口众多,对防范地震灾害及震后灾害问题必须重视。由于我国广大乡村居民生活的燃料结构主要是以农作物秸秆、柴、草等为主,相当数量地区农民的建筑为木质等易燃物质组成.农村火灾问题突出。因此,村镇防火规划问题应列入《村镇规划标准》中去,通过规划最大限度减小火灾的危险性和减少损失。

5 充实集中供热规划方面的内容。

我国北方地区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虽然广大乡村由于经济原因.近期很难实行集中供热,但是经济发展较快、人口较多的小城镇近期已建有相当多的多层公共建筑和多层住宅,而且这种趋势代表了夸后的建设方向。我们必须对村镇集中供热问题拿出合理的解决办法,因此,集中供热规划应列入《村镇规划标准》中去。

6 充实有线电视、数字电视规划内容。

目前,有线电视、数字电视系统已进入广大乡镇,为便于其合理地进行建设布局,应在《村镇规划标准》中充实有线电视,数字电视规划内容。

7 调整道路规划技术指标。

目前,机动交通运输工具在广大村镇已是非常普遍,大型和较大型的运输车辆所占的比例也逐渐提高。而这些较大型的车辆需要较大的拐弯半径。《村镇规划标准》中四级道路只有3.5米宽的路面部分,没有红线宽度控制,这样较大型车辆难以进入宅院内。由于目前农民多为个体经营,如果车辆不能进入宅院内,安全保管则成了大问题。因此,有必要对此一级路的宽度问题进行更深入的详细研究论证和加以调整。

高标准规划设计篇(6)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推进全县义务教育内涵发展、规范发展、均衡发展为目标,集中力量实施全县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将我县普通中小学校建成标准化学校,实现各学校布局合理、规模适宜、设施完善、安全耐用,办学水平大幅提升,校际差距明显缩小,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基本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二)基本原则

1、政府主导,分级负责。县教育局联合有关部门负责统筹、协调、指导和监督其实施。各乡镇政府分别制定农村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规划,有步骤、有计划地组织实施。

2、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全县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先规划后建设的要求,结合城镇化建设、新一轮中小学布局调整、危房改造、寄宿制学校建设和“两热一暖一改”工程等,综合考虑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空间布局及人口规模,统筹制定全县中小学标准化学校建设规划,分年度确定目标,分步实施、逐年推进。

3、突出重点,分清主次。重点解决我县学校规划布局不够合理、学校生均占地和生均校舍建筑面积及教育教学设施设备严重不足、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生活设施不配套、农村小学办学条件简陋等突出问题。列入前3年建设的学校应是在区域范围内地处偏远、办学条件和水平相对低下、存在问题较为突出的学校。

4、立足实际,实行一校一策。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和求真务实的作风,结合实际,量力而行,全面掌握本乡镇学校的规划布局,合理确定每所学校的发展目标和建设项目,按照先难后易的原则,重点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加强城镇薄弱学校建设。坚持着眼于解决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满足教育教学基本需求;坚持启动项目与中央、省市投资方向一致;严禁不合理规划,杜绝超标准建设,现有超大规模学校要采取措施,逐步过渡到适宜办学的规模。

二、工作目标

通过5年的努力,我县普通中小学全部达到《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试行)》要求,实现校舍建设、设施设备配备、教师配备、学校管理和教育质量“五个标准化”,学校布局科学合理,校舍建设达到标准,校园环境规范整洁,设施设备充实完善,教师素质显著提升,办学行为进一步规范,教育质量全面提升。

1、校舍建设标准化。校舍建设必须确保师生安全,在抗御重大意外灾害时,学校可作为周边地区的紧急避难疏散场所。各类校舍用房设置齐全且使用面积达到标准,能够满足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生均学校占地面积和生均校舍建筑面积符合标准;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各个功能区相互分开,功能齐备;寄宿制学校要有与学校规模相适宜的学生宿舍、餐厅;应建有公寓式教职工公寓;建有标准的运动场地;校园达到绿化、美化、净化要求。学校必须编制校园总体规划,总体规划应按教学区、体育运动区、生活区等不同功能,合理布局。

2、设施设备标准化。按照国家和省有关部门相关标准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学仪器、实验设备、文体器材、电教设备、图书音像资料、信息技术设备、卫生保健等设备的配置应符合标准,达到实用、够用、耐用的目标。农村中小学校应建设卫星收视系统,配备卫星接收天线、卫星信号接收机、计算机等设备。集中办学的,在安全保障措施落实后,可采用校车、租用班车等方法解决学生上学交通问题。

3、教师配置标准化。按照有关规定标准核定学校编制,学校的机构设置符合规定,领导班子及教辅后勤人员符合编制、学历、职称以及继续教育等有关标准要求。校长符合任职条件,教师队伍的学历、职称、普通话测试水平、计算机操作水平以及继续教育等方面达到有关要求。专任教师小学专科化、初中本科化水平显著提高。建立全县教师、校长定期流动制度,实现教师学校均衡配置、学科均衡配置、区域均衡配置,最终为义务教育在学校之间、区域之间的均衡发展奠定师资基础。

4、学校管理标准化。学校依法办学,行为规范,严格执行各项政策。学校的各项管理,包括教师管理、学生管理、教学管理、后勤管理等,有人员、有职责、有制度、有考核、有奖惩,做到规范有序、民主科学,有特色、有创新。学校具有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学校的校训、校歌、校徽等设计能够体现学校特点和教育理念。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

5、教育质量标准化。建立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评估体系和教学指导体系。严格执行各项政策,规范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标准,认真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开齐开足课程,达到教学基本要求。能进行教学方式改革、教师和学生评价改革,实施综合实践课和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建设,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深入。学生入学率、毕业率、辍学率均达到或控制在规定的比例。

三、实施时间与步骤

(一)时间安排

普通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自2009年起实施,至2015年结束,其中,2009年为调查研究、制定规划、启动建设阶段;2010年至2013年为具体实施、年度检查验收阶段;2015年全面完成标准化学校建设工作。

(二)实施步骤

1、调查研究。对全县义务教育学校现状开展全面调查,摸清基本情况,找准问题症结,研究解决办法和措施。

2、全面规划。在全面调研的基础上,各乡镇制订本乡镇普通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作规划和年度实施规划;在各乡镇规划的基础上,形成全县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总体规划。

3、组织实施。根据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按照突出重点、先难后易的原则,逐年实施标准化学校的各项建设工作。

4、检查验收。标准化建设达到规定标准后,由县政府教育督导室组织检查验收,并报市政府教育督导室考核评估。

5、表彰奖励。对检查验收达标的乡镇,县政府将进行表彰奖励。

四、保障措施

(一)充分认识推进中小学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推进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促进教育公平的需要;是科学合理配置基础教育资源,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是提升中小学办学条件、缩小城乡差别、促进普通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我县认真实施普通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教学仪器更新、图书配备及课桌凳更新工程,中小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较大改善,教育质量有了较大提高。但是,我县中小学校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校建设标准不高、功能不全、设施陈旧等问题还相当突出,基础教育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和校际之间的发展还不平衡,整体办学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要高标准、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缩小学校办学条件的差距,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就必须全力推进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我县推进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真组织开展这项工作。

(二)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实施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是我县今后几年的一项主要任务,是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内容,是一项涉及面广,任务艰巨的系统工程。为加强对全县布局调整和标准化学校建设的领导,县政府成立由县政府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县教育、财政、发改、建设、规划、房产、国土、供电、人事等部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县标准化学校建设进行总体规划、组织实施和协调指导,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教育局,具体负责全县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的日常工作。县教育局负责制定全县中小学布局调整和标准化学校建设五年规划和年度计划,并负责规划和年度计划的具体组织实施。县财政、国土、建设等有关部门,要结合自身职责,积极支持配合。

(三)细化指标,科学规划。按照“突出重点、优化结构、完善配套、适度超前”的原则,细化指标,科学制定标准化学校建设规划。各乡镇要根据《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试行)》要求,对区域内的所有中小学校,按照学校设置与规划、建设用地、校舍建设、装备条件、师资配备、公用经费七个方面逐项排查,达不到省《标准》要求的,科学制定分年度建设改造规划和实施细则,确定资金筹集方案,按年度分步组织实施。要加强规划的前期研究,结合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工作与新一轮学校布局调整、危房改造、寄宿制学校建设、“两热一暖一改”等工程建设,对标准化学校建设有关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投资效益等进行评估和论证,提高决策的科学水平。规划过程中,配备标准只能提高,不能降低。乡镇政府制定完成区域内所有学校的标准化建设规划后,上报县政府备案。

(四)统一要求,加强管理。普通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原则上在县域内实行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各学校的校舍、场地、设备设施等,要有计划、分步骤地进行装备或更新换代,并实行规范化管理。由于历史原因、受周边发展空间限制场地较小无法扩展的学校,要在校容校貌、教学设施设备等方面达到标准化要求。强化项目管理,中小学校的设计应经过施工图审查,并实施施工监理。对标准化学校建设中的基建工程项目的招投标、建设进度、工程质量、资金使用以及投资预算控制等,实施全过程的监督检查,保证学校基建项目规范运作;对违反程序、渎职和失职,造成重大损失的,要依法追究责任。

高标准规划设计篇(7)

基层供电企业生产管理包括很多方面。笔者根据多年从事供电生产技术的实践,在本文中围绕基层供电企业生产管理这一课题,并仅从生产指挥系统、生产计划管理及电网建设与规划这几个方面予以阐述。

基层供电企业生产指挥系统的要求

生产指挥系统是基层供电企业根据生产任务具体组织生产活动的计划、协调、控制、指挥,实现生产所要求的合理组合、优化配置的组织管理和保证体系。县级(包括县级市)供电企业应建立健全生产指挥系统,制订适合本企业生产经营的工作制度和标准,做到职责明确、信息畅通;各项工作有计划、有检查、有总结。使安全生产能够得到统一的指挥、调度、安排和调整,保证生产经营目标和计划任务的完成。

县级(包括县级市)基层供电企业应建立经理(主管副经理)为主体的领导层、各职能部室为主体的管理层以及班组(供电所)为主体的执行层的生产指挥系统。为充分发挥该系统在企业管理中的计划、组织、指挥功能,要编制生产指挥系统网络图,明确职责,完善制度,层层抓管理。

领导层负责组织、指挥、协调、管理安全生产工作,对企业生产任务及各项生产指标的完成负全面责任;管理层负责具体的组织、协调、管理企业生产设备、生产技术和生产过程中的操作安全工作,对企业生产任务及各项生产技术指标的完成负直接管理责任;执行层是执行生产指令的具体操作单位,对完成生产计划和分配的各项生产经营指标负直接责任。

生产指挥系统制订有关生产工作的各项考核办法并纳入企业绩效考核办法之中,对安全生产和技术管理工作进行认真的检查考核,形成奖勤罚懒、奖优罚劣的激励机制,以保证各项工作任务能够保质保量按时完成。

基层供电企业生产计划管理的要求

生产计划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基本要求,是生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电网建设及技术更新改造计划、设备检修计划、反事故技术措施计划、设备预防性试验、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定期检验计划等内容。计划的种类按计划的长短可分为月、季、年三种。生产计划由生产技术部门归口管理,要以安全生产为中心,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加强计划的科学性和严肃性,确保全面完成各项计划任务。

县级(包括县级市)供电企业应根据自身生产经营状况和发展目标、上级下达的相关技术经济指标、上年度生产计划完成情况及电网规划等内容确定年度生产计划和各专业工作计划。并分解到各月(季)度,各生产部门、班组、供电所应围绕企业生产计划制订本部门本单位的相应工作计划并认真执行。要加强生产计划的管理,制订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流程,管理流程应包括制订、批准、执行、反馈及调整、总结五个环节。计划的编制应满足全局性、先进性、可行性、灵活性、可考核性等原则。计划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执行,不得随意变更;在执行中发现问题,应按原审批程序重新进行审批后方可执行。对计划外的临时性工作,应在工作计划管理制度中明确指出下达方式,并应做好记录;防止无准备工作和多头下达指令,避免执行单位无所适从。年度生产计划通过月度生产计划实施,应加强月度生产计划的执行管理,对月度生产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检查,以确保年度计划的完成。每季度、半年应对计划完成情况进行小结,及时提出调整建议,报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年终应编写年度计划执行情况总结。

要加强计划实施的过程控制,充分利用计算机管理系统(MIS)等现代管理工具,使生产信息及时传递到相关部门。定期召开各种生产调度会和分析会,以促进各项工作协调、有序进行。

要对计划的执行情况定期进行检查考核,如月末、季末、年末等。考核的标准要依据企业制订的各项经济技术指标来制订;考核的内容要根据计划完成情况、符合程度及工作的努力程度去进行;考核细则要尽可能量化、细化,体现出先进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通过检查考核对行之有效的做法进行肯定,使之标准化、制度化,对不足之处进行改造,不断巩固提高。

基层供电企业电网建设与规划

以坚强智能电网建设为重点,加快电网发展方式的转变,是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的重要途径,也是企业长期的、极其重要的一项工作。电网要发展,规划须先行,县级(包括县级市)供电企业应制订科学合理的电网规划,并纳入国家电网公司发展总体规划、地方经济发展规划和新农村建设规划,不断提高电网规划的系统性、先进性、协调性和经济性,满足企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电网规划包括输变电规划、中压配电网规划、低压配电网规划,规划年限应与当地社会总体规划年限保持一致,一般分为近期(5年)、中期(10年)和远期(20年)三种规划。

电网规划的编制原则

电网规划是社会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与社会的各项发展规划相互配合、同步实施,电网规划内容应纳入当地发展规划,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相一致。

县级(包括县级市)供电企业的电网规划应与上级电网规划相互配合、协调。根据县域内各地区经济发展情况科学合理进行负荷预测和电力平衡分析,向上级电网提出电源点布局及供电需求,以保证上级电网与本区域电网之间合理衔接。

电网规划应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调查电网现状,根据客观需求,从改造现有电网入手,新建与改造相结合,近期与远期相结合,及时滚动修编,协调发展、适度超前。

电网规划的组织建设

要高度重视电网规划工作,企业成立专门领导小组,明确规划主管部门和专(兼)职工作人员,制订工作制度,加强电网规划的管理。企业主要负责人每年至少主持召开一次研究电网发展的会议,分析电网薄弱环节,检查规划实施情况,搜集反馈意见,研究调整或修编规划,安排布置任务。

电网规划的编制、报批和实施过程控制

电网规划由县级(包括县级市)供电企业负责编制,提交上级主管部门审查批复后进行实施。电网规划实行滚动修编,一般在每个五年计划的前一年编制电网规划,在实施过程中每年要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情况以及负荷变化情况对规划项目进行滚动修编。电网规划实施过程中要与本企业年度基建、大修、技改计划相结合,电网建设项目应是电网规划项目的具体体现,应确保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规划中未包括的项目原则上不得投建。

电网规划编写的具体内容

一是现状分析。根据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分析现有电网状况在供电能力、供电质量、供电可靠性以及网架结构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明确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目标,搜集当地电网、电源、各类用电负荷性质及发展趋势等方面的资料,整理负荷预测、电源规划、电网布局、规划评估及编制规划文件等相关资料,为电网规划科学制订提供比较充分的依据。

二是负荷预测。负荷预测是电网规划设计的基础,包括电量需求预测和电力需求预测两部分内容。负荷预测工作应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收集和积累本地区电量和负荷的历史数据以及县域各行各业发展的信息,充分研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种相关因素与电力需求的关系,尽量使负荷预测结果更合理、更准确。

三是规划目标。确定规划期末电网在电源布局、供电能力、网架结构、各项运行指标、以三率为核心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自动化程度、技术装备水平、智能化建设等方面的发展目标。

四是技术原则。明确规划的电压等级、供电可靠性、电能质量、容载比、变电站负载率、变电站主接线方式及规模、各级电力线路、各级高压电网结构、短路容量、无功补偿装置的配置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五是分期规划。根据电力电量的平衡,确定电源建设项目及规模。通过对电网现状、负荷预测等部分的分析,经过科学计算校核,提出新建变电站的位置、线路路径方案,对多种规划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最终确定分期末及各规划水平年的目标网架,绘制各规划水平年电网地理接线图,并绘出电网现状及各负荷水平年电网规划地理接线图,根据无功补偿的原则确定补偿方式、容量等,满足规划期内无功补偿发展的需要。按规划水平年确定调度、通信、继电保护、自动化及信息管理等专项规划的规模和要求。根据电网智能化建设的发展要求和企业技术装备的现状,确定新技术和新设备的推广项目,积极组织实施。

六是确定建设规模及投资估算。根据规划期末的电网总体建设规模和分年度建设的工程项目,确定相应项目的投资水平以及各电压等级的投资规模。汇总各规划水平需要的静态投资,得到电网规划的总投资,并对规划期末的建设项目进行经济效益评价和社会效益评价,分析规划项目的可行性。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