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中小学学生教育培训

中小学学生教育培训精品(七篇)

时间:2023-06-04 09:34:19

中小学学生教育培训

中小学学生教育培训篇(1)

【关键词】中小学教育培训机构

教育经济

教育管理

一、我国中小学教育培训机构的发展现状

根据国家教育部《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来看,在未来5-10年,中国教育培训市场潜在规模将达到5000亿元。其中中小学教育培训将超出一半,并且以每年30%速度增长,这将是一个无比巨大的市场。目前全国品牌化的教育机构像新东方、环球雅思、清华少儿外语等教育培训机构占据英语、课外辅导等行业领头地位。而中小机构发展面临着危机。我国中小学教育培训机构将迎来新一轮的洗牌。

二、我国中小学教育培训机构的存在和发展优势

(一)教师队伍的组成

优秀负责的教师是许多家长给孩子选择教育培训机构所关注的重要因素之一。教育培训机构的老师一般都是培训机构自己招聘的。他们的教师队伍一般由一些有着丰富教学经验并已经退休的老师、部分正在从事教学的一线教师、学历较高的一些在校研究生、博士生组成,一些实力较好的培训机构甚至还会聘用一些外籍教师。这些教师学历高,教学经验丰富,能够迅速地找到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快速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二)课程设置和教材的选用

在课程的设置上,教育培训机构会充分考虑到学生本人的学习情况,因材施教,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的课程。在教材的选用上,有的直接引进国外或是港台地方的原版教科书,有的是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的实际教育需求自行设计。因此,比普通的中小学的教学更具有前瞻性、趣味性。

(三)教学的过程

大多数教育培训机构实行的是小班教学或者是一对一教学。让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更为亲密,真正做到互动教学、体验式教学。教师可以充分了解学生的不足,并为其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和寻找合适的教学方法,力求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获得最大的培训成效。

三、我国中小学教育培训机构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特色和精品课程

大多数的教育培训机构在其广告宣传中标榜自己使用最新的最优秀的教材,有着普通公立学校和其他同类型的辅导机构无法比拟的教学优势。但是这些往往只是停留在广告上的空谈而已。由于资金有限,导致在教育教学上的投入不足,难以开设所谓的特色和精品课程,在真正的教学中根本无法满足学生和家长对培训的实际需求。教学质量和效果并不理想。

(二)教师的专业化素质不高,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师资是一个学校的生命和保证。然而一些教育培训机构只是聘请几个著名的教师作为其名誉教师,而真正从事教学的往往是一些兼职老师,而这些兼职老师普遍存在着专业化和职业化素质不高。60%的教育培训机构以外籍教师作为其办学的亮点,成为吸引和招纳学生的噱头。然而这些外籍教师并不都是经过正规的渠道引进的,一部分外籍教师并没有受过专业的教学培训和拥有一定的学历。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三)教师流失严重

优秀的师资力量和较高的教学水平是教育培训机构的生存根本。由于教育培训机构的特殊性,一个优秀的教师完全可以不依靠机构就能独立完招生和授课。所以这个行业初期曾涌现过不少优秀的机构但都因为教师的流失而很快就从市场上消失了。一个教育培训机构要持续发展下去,要么建立一种保证教师不会轻易流失的模式,要么建立一种降低教师重要性的模式。

四、我国中小学教育培训机构的未来发展趋势

(一)教育培训市场趋于完善

教育培训市场的不断扩大,竞争愈加激烈,最终形成了各个教育培训机构竞争的是教学质量、师资水平、教学环境的格局,无形中从内部做了自我完善。另外,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培训机构的发展势在必行。因此教育部门,政府部门必将加大监管,又从外部完善了这个行业。内外完善的相互结合,必将促使我国教育培训行业走上正轨,形成良性发展。

(二)形成品牌化模式

在未来,教育培训业的品牌化模式将会形成定局。例如:英语培训领域将是新东方、环球雅思等这样的机构领跑英语培训市场;中小学课外辅导领域将是像巨人教育以多元化的优势占据全国市场,最后将形成像家电业和食品业的市场格局。各大品牌在自己的领域内不断圈地扩大,将标准化和专业化的运营模式向全国推广,这也将是我国教育培训机构的未来发展格局。

(三)进入国际市场竞争

国际教育集团进入中国教育市场的同时,我国教育培训机构也要走向国际大舞台,同时要展开与国际教育集团在国内市场的竞争。而本土品牌需要联手行动,加大产业联盟,既要学习国际先进的教育模式和教学科技技术,同时也要发挥本土的优势,研发国内教育产品,提高竞争力。

总结

21世纪是一个经济全球化和服务国际化的时代,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教育也作为服务业成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中小学教育市场呈现旺盛的增长趋势,成为我国经济领域闪亮的市场热点,是未来行业中最具发展潜力的。作为中小学教育培训机构的创办者要抓住这个市场发展的机遇,力求把这个行业做强做大。为教育事业和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将中国教育市场推向一个新的高度。新一轮的教育掘金行动即将开启!

【参考文献】

中小学学生教育培训篇(2)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职后培训;课程体系;方式方法;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教师教育包含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两个阶段,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一个整体,彼此作用,共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中小学教师职后培训,包括新教师入职培训、在任教师的继续教育及终身教育,是我国教师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中,良好的职前教育能够为教师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优质的职后培训可以为教师专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因此,加强中小学教师的职后培训,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素质,建立具有针对性、实效性的中小学教师职后培训体系,对于构建21世纪教师教育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当前中小学教师职后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教师观念滞后,培训缺乏自觉性

随着终身教育和教师专业化的开展,广大教师已认识到教师教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终身化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补充、更新知识的过程。他们能够自觉地学习和参加各种形式的职后培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但也有为数不少的教师还未认识到在职培训和学习的重要性,职后培训观念滞后,使得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组织的各种形式的培训、研讨等活动得不到广泛认同,缺乏自觉参与意识,即便是学校组织的校本培训、校本研修等也是被动而为,自觉、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差。

(二)培训内容单一,缺乏针对性

大多数的职后培训,都是以行政安排的形式统一指挥、统一确定内容,培训院校被动地照章办事,教师被动地学习。把不同年龄、不同职级、不同需要的教师,统一安排在同一个教室里,接受相同内容的教育,培训内容严重脱离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实际。这种单一的职后培训内容,不能解决不同阶段一线教师所面临的困惑,一线教师想要的培训,培训机构给不了,而一线教师不想要的培训却被统一要求参加。培训达不到预期的目的,缺乏针对性。

(三)培训形式单一,缺乏示范性

教师培训的目的,旨在帮助教师提升专业水平,使其工作更富有成效,培训应当成为教师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训练和示范的过程。但当前的培训者主要是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各市区(县)教师进修学校的教育者以及一些教研员,他们中间的一些人讲课内容过时,理论不能联系实际,一味灌输;上课教学形式呆板,教育教学不具有榜样作用;不少培训者的专题演讲往往侧重于从研究角度对课改理念和教师专业发展的解读,没有结合教师所熟悉的课堂教学实例和教师所依赖的学科背景来解读理念和传播理论[1],只是将教师当做学生对待,使得培训过程缺乏操作性和示范性。

(四)培训名目繁多,缺乏整合性

作为一名专业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之余,还应该关注并了解本专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了解新的教学理念、教学信息、教学动态,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教学的方法,学习和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工具等。因此,就产生了许多教师培训,如当今的信息技术培训、班主任培训、新课程培训、骨干教师培训、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创造教育培训等。教师们好不容易盼来的假期,被诸多培训占用了,而耗费了一个假期的培训实际上许多内容却是交叉和重复的,缺乏整合性。

(五)培训过程流于形式,缺乏研究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研究型的教师已成为合格中小学教师的标准。教师如何研究性地教,如何引导学生研究性地学,对大多数教师来说是一个新的课题。但在当前的教师培训中,缺乏对教师培训实践和理论的研究,缺乏教研实践,只管培训,而不注重研究拿什么去培训、怎样培训、培训结果如何等,没有深入研究教师培训的课程设置、组织形式、课堂教学技术、考试评价手段、教学管理、教学情境、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等问题[2]。

(六)培训师资队伍参差不齐,缺乏专业引领

高效能的职后培训离不开“专业引领”,培训者在职后培训中承担的正是专业引领者的角色。据笔者调查:目前在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缺乏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专家的专业引领,而目前多数培训机构教师,数量不足、业务不精,缺乏对中小学实际状况的了解。在教学中理论脱离实际,不能用专业人员的视角去分析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只重视对理论知识的讲授,缺乏实效性,无法有效实现对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引领[3]。这正是目前职后培训最为薄弱的环节之一。

因此,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职后培训的诸多问题,已成为制约教师教育发展的瓶颈。目前,在扫除体制障碍之后,最为关键的问题是如何提升在职培训的层次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构建优质的中小学教师职后培训体系。

二、探索中小学教师职后培训新体系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树立终身教育观念

在中小学教师教育方面,长期存在着重职前轻职后的观念,这种认识上的偏差直接导致了中小学教师职后培训的一系列问题。因此,上至教育行政部门,下至中小学教师以及从事中小学教师职后培训的部门和人员都必须充分认识到加强中小学教师职后培训对于建设高质量教师队伍的重要意义,充分认识到教师的专业成长是贯穿一生的动态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是一个职前职后教育相融通的一体化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够对教师教育进行科学规划,制订可行的方案,提供有效的模式,建立规范的运行机制,协调好教师教育各环节之间的关系,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加强职后教育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中小学教师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高度认识职后培训是教师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保障,树立终身教育的思想,增强危机意识,以饱满的热情和强烈的提升教育水平的动机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在培训方案的制定上,要创设良好的培训氛围,激发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学校和社会对参训教师的关注和支持程度、培训前学员对培训的意义和重要性的认识,直接影响到教师对培训的投入程度和学习成效。因此,培训方案的制定必须把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自觉性作为核心,通过培训达到使教师具有强烈的专业发展意愿和较强的专业发展能力,改变教师的角色定位和心理定式,变“被动”为“自觉”,变“送培”为“求培”,使教师获得终身持续发展的动力和能力。同时,为了激发参训教师的积极性,提高培训的实效,社会和学校必须改变传统的培训政策、思想导向及实践方略,从教师专业成长、职称晋升、待遇提高、经费支持、相关政策制定等方面创造支持、鼓励培训的氛围,激发教师的参训愿望和积极性。

(三)在培训课程体系的设计上,关注教师内在需求,满足个性化专业发展,为不同培训对象提供不同培训内容

精心设计培训课程,是实施高效培训的关键要素。必须针对中小学教师的实际需求精心设计培训课程,培训前通过问卷、访谈、座谈、观察、文献资料等方法进行需求调研,确定培训课程和内容。兰州教育学院在2010至2011年分别组织了市级骨干教师和全员教师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名师成功经验和教学艺术”、“最新教育教学理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以及“建构高效课堂策略”等,是各类教师最需要的培训内容。

培训机构要根据参训教师的实际需求,想方设法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疑难,依据教育部《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围绕“以学科为基础,以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为中心,以案例为载体”的指导思想设置培训内容,突出教师普遍关注的教育教学热点,尽可能将学科教学中的典型问题与课程标准中相应的重点、难点问题结合起来,生成培训问题。内容的设计充分体现当前教学实施的特点,做到具有正确的培训导向性和培训问题的针对性。把培训课堂当作增强课堂教学技能、改进教学工作的演练场,真正体现培训的主体性。紧紧围绕学生,以学生为主题研发系列课程。

课程架构应体现“宽基础、小模块、多选择”的特点,“宽基础”指课程建设要以教师专业发展标准为依据,建立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为核心取向,囊括提升教师专业理论、丰富专业知识、扩充知识素养、全面提高专业实践能力及自我发展能力等内容的全面而丰富的课程体系。“小模块”指培训课程要打破学科界限,把“学科课程”转型为“模块课程”,实现“小问题深研究”,注重把教育教学领域的所有现象,把制约教育教学质量的所有因素,把观察了解学生的所有策略,把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所有条件等归并为无数小问题、小模块的形式进行深入研究,形成若干培训专题。“多选择”指在课程管理上,充分尊重教师的个性化需求,把“培训课程”转型为“研修课程”。构建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研修课程三类体系,实现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并举,培训课程与研修课程并进,面授课程与网络课程并重的课程架构。为全员培训、骨干教师培训、新教师培训、班主任培训、农村教师培训等不同培训对象提供丰富的可供选择的课程菜单[4]。

(四)在培训的方式方法上,注重优势整合和亲身体验

好的培训方式方法不仅影响参训教师本身的培训效果,同时也为教师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提供了直接的示范。由于各种培训方式都有其优势所在,关键是在培训中如何将各种培训方式有效地整合,重视参训教师个体的亲身经历与自我认识;重视参训教师之间的理解与合作;重视体验培训和参与培训。使参训教师在参与的氛围中,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事物的理解,通过与其它参训教师的合作,体验不同的观点和认识角度,体验自己发现教育理念、教育原则和规律的过程,使参训教师从被动的“受训者”转变为主动的“学习者”和“创造者”,并将培训所学到的知识和方法运用于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

(五)在培训效果上,应整合各种培训项目,提高培训效率,增强实效性

中小学教师平时工作比较忙,没有更多的时间对工作进行仔细思索、整理,而假期给予了教师休整、反思教学经验以求提高的最好机会,如果将这些时间全部用来应付各类名目繁多的培训显然是不合适的。要将各种培训项目精心选择、优化组合,向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培训对象提供可选择的课程菜单,供参训教师选择,提高培训的效率。

(六)在培训模式上,多样化,多元化,满足不同培训需求

教师职后培训的对象是中小学教师,具有全员性、在职性、成人性及需求的多样性的特点。因此,中小学教师职后培训的模式应是多样化的,只有培训模式的多元化,才能满足不同类型、不同需求、不同特点教师职后学习的需求。目前,全国教师教育工作者已总结出了针对不同对象、不同特点、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职后培训模式。如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基本素养和能力的通识培训;组织教师到师范院校和教育学院进修和学习的院校培训;以中小学校为基本单位,基于学校和教师实际,促进教师发展的校本培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突破时空限制,实现教育资源共享的远程网络培训模式;还有研究性培训模式、案例教学模式、交互式培训模式、“国培计划”模式、研训结合模式及学、研、实践一体化模式等,这些模式为教师职后培训提供了多种选择。在今后的培训中仍需要依据参训教师的客观实际,有针对性、创造性地将各种模式结合,实现培训模式多元化,提高培训质量。如兰州教育学院在2010至2011年骨干教师培训中,充分发挥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优势,依靠优质教育资源和成熟的网络教育学习手段,将远程培训课程学习和特定区域内集中研讨相结合,以网络在线和线下集中面授学习为主,采取网络集中研修与线下集中培训相结合;专家引领和同行交流相结合;远程学习讨论与线下在岗研修相结合;本地研修与考察观摩学习相结合的多元培训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受到参训教师的好评。

(七)建立高素质的培训师资队伍,实现对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引领

教师职后培训的特点要求承担培训工作的教师应具有较高的教育科学理论素养、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能真正熟悉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但事实上很多教师是难以达到以上要求的,因此,加强培训师资队伍建设已成为今后培训的重点。培训机构教师要加强教师职后培训的研究,积极探索中小学教师职后培训的规律,以教育科研指导职后培训工作,同时通过攻读学位、进修访学、专题学习、参加学术会议、下中小学实际锻炼等途径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与此同时,还要加强与教育科研部门、高等院校专家、学者及中小学名师的联系,聘请他们为兼职教师,组建一支专兼结合,以兼为主,结构合理、素质精良的教师职后培训师资队伍。

参考文献

[1]刘国军.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本——对进一步提高区域教师继续教育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探讨[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6).

[ 2 ]权玉萍.中小学教师职后教育现状及对策[ J] .教学与管理,2008,(24).

中小学学生教育培训篇(3)

关键词:中小学;体育教师;职后培训;swot分析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2012年上海市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达标测试暴露了上海中小学体育教师在体育理论水平、体育技能水平、教材教法等方面都存在许多问题,其原因在于当前上海市体育师资队伍参与培训的机会少、培训形式单一、培训内容与教学实际脱节等。随着上海市体育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等方面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职后培训是提升中小学体育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这就要求上海市必须开展良好的中小学体育教师职后培训。鉴于此,文章通过运用swot分析法,对当前上海市中小学体育教师职后培训的优势、劣势、机遇及威胁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完善上海市中小学体育教师职后培训发展对策。

二、上海市中小学体育教师职后培训的swot分析

s w o t分析是一种对组织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进行整合分析的方法。其中s代表优势(streng ths);w代表劣势(weakness);o代表机会(opportunities);t代表威胁(threats)。它通过综合考虑组织的内外部环境,然后对其进行系统的评价,最后制定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一)优势

1.上海经济社会、教育文化的发展为体育教师提供了职后培训平台

当前,上海的经济社会、教育文化快速发展,为学校体育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市政府转变职能由管理向服务方向发展,由体育局、人事局、财政局、卫计局多个部门专门成立了上海市学校体育卫生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对学校体育教师培训提出了可操作性的方案,对广大体育教师职后培训提出要求,同时也搭建了出国进修、高校进修等平台。2012年上海派出20名优秀体育教师赴美国大学游学,对扩大基层体育教师的国际视野,学习国外学校体育的先进理念,提高体育教师的业务能力,加快上海学校体育课程整体改革的步伐,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学校体育的新需求有重要的作用。

2.建构师资培训政策法规,为体育教师职后培训的开展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持

为了加快全市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建设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上海市颁布了《上海市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十二五”行动计划》,其中明确提出“深化管理制度改革,优化教师培养培训机制,构建多通道、开放的教师培训体系。”通过对教师的培训以提高其专业化水平。同年,上海市出台了《上海市学生健康促进工程实施方案(201l年~2015年)》,并制定了专门的学校体育卫生师资队伍建设行动计划,在体育教师职后培训方面做出了新的制度安排。《上海市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十二五”行动计划》及《上海市学生健康促进工程实施方案(201l年~2015年)》的制定,为上海市中小学体育教师职后培训的开展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持。

(二)劣势

1.职后培训缺乏整体性,激励机制不健全

目前,上海市形成了市、区县、学校三级的教师职后培训体系,受诸多因素的制约,三者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性,未能形成有效的沟通,未能明确各自的培训目标、培训任务及培训职责,致使职后培训管理不顺。同时由于三者之间缺乏统一的管理,各自组织培训项目,出现职后培训项目繁多、多头培训及职后培训内容重复等现象,这不仅造成了职后培训资源的浪费,而且还影响了体育教师参加职后培训的积极性。另外,良好的激励机制是提高体育教师参加职后培训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但目前,上海市在职后培训激励机制方面尚不健全,体育教师参加职后培训取得的成绩很少作为其加薪、晋升及各种奖励评定的参照依据,并且体育教师在参加职后培训的过程中也没有相应的补助、津贴等,激励机制的不健全大大影响了体育教师参加职后培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校本职后培训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当前,上海市开展中小学体育教师职后培训主要以集中培训为主。通过集中培训尽管体育教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

时也暴露出诸多问题,例如工学矛盾的突出、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等。校本培训是以学校为主体,依靠本校相关资源及体育教研组的力量,根据本校体育教师的实际情况,开展的针对性较强的培训。它不仅可以有针对性的解决本校体育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又能避免体育教师工作与学习之间的矛盾,是最为有效的职后培训模式。但上海市有些学校限于经费、场地等资源的制约,尚未建立起校本培训基地,即使建有校本培训基地的中小学,也因缺乏专业的指导,在组织管理、课程开发与设计等方面存在很大缺陷。

(三)机遇

1.从外部环境上看,学校体育的“春天”到来了

面对我国青少年体质连续20年下降这一严峻问题,政府及教育管理部门高度重视,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遏制这一问题。为了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国家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其中明确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建立健全学校体育工作机制,充分保证学校体育课和学生体育活动,广泛开展群众性青少年体育活动和竞赛,加强体育卫生设施和师资队伍建设,全面完善学校、社区、家庭相结合的青少年体育网络。”《意见》的颁布,加大了对学校体育的重视,这为学校体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2.学校体育内部系统使体育教师对职后培训的欲望更加强烈

为了加快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升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建设一支优秀的体育教师队伍,上海市从2012年开始对全市中小学体育教师进行教学技能达标测试,每位测试者必须参加理论考试和参加“指定”技能项目的测试,对达标不合格教师要组织培训和再次达标,不达标教师不能上岗。教学技能达标测试无疑对体育教师职后专业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体育教师变压力为动力。为了跟紧体育教育改革的步伐,提高自身体育教学技能,广大中小学体育教师渴望通过接受职后培训这一途径来了解最新教学方法与手段,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升自己的职业素质,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能适应社会需求的体育教师。

(四)威胁

1.体育教学改革的挑战

《上海市中小学体育与健身课程标准》中提出:“培养学生在体育健身中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奠定基础。”新的课程理念对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体育教师紧靠原有的知识与技能,已经不能满足当今学生的多元化需求,必须通过不断地继续学习来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为了适应新时期体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依靠职后培训来提高上海市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知识与技能则显得尤为重要。

2.体育教师自我生存、自我发展的挑战

为了培养教师教学能力和提高教师队伍质量,上海市教委推出“教师五年一注册”的举措,这不仅给中小学教师提供了发展的机遇,也带来了生存发展的考验。从此,教师不再是“铁饭碗”,如果考核不合格,也终将会被解聘。为此,中小学体育教师必须通过职后培训的方式,学习了解最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思想与教学方法手段等,以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体育教师。

三、上海市中小学体育教师职后培训的发展对策

(一)认真执行《上海市学生健康促进工程实施方案(201l年~2015年)》有关教师培训的规定,全面开展体育师资培训

1.完善体育教师职后培训方案

开展体育名师基地和教学创新团队的建设,通过建设一批体育名师基地,发挥其“传、帮、带”的作用,以期培养一批中小学体育骨干教师队伍;扶持一批体育教学创新团队,通过团队定期交流、互动,创新体育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体育教师队伍的整体教学水平。继续实施百名体育卫生教师领军人才培养计划,通过国内基础训练和国外专项强化培训,造就一支体育教育领军人才队伍。

2.加强职后培训教材的建设

首先,从体育教师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在课程体系中要加强有关体育教育前沿发展动态的课程。其次,从体育教师的职业特点考虑,要加强职后培训教材在理论与实践上的结合,使体育教师不仅从理论上可以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也可以落到体育教学实践中,切实提升体育教师的水平。最后,通过邀请中小

学体育教师参与培训教材的编写工作,融入他们在教学中遇到的共性问题及易出现的个性问题,从而进行编纂教材,以确保教材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成立中小学体育教师职后培训工作的机构

为完善培训制度,统筹城乡教师培训,创新培训模式机制,增强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上海市应成立中小学体育教师职后培训工作的基地。要以上海市中小学体育教师为培养对象,在总结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体育教师培训的人力、课程等资源库,并按照“统筹规划、改革创新、按需施训、注重实效”的原则,坚持全员培训与骨干研修相结合、脱产进修与校本研修相结合、境内培训和境外研修相结合、非学历培训与学历提升相结合的培训形式,逐步构建各级、各类、各层体育教师培训模式,从而为促进各级、各类、各层体育教师在师德修养、体育专业知识与能力、运动训练水平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为落实上海市学生健康促进工程,加速上海市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输送充满活力、创新力的体育师资队伍。

(三)加强对校本培训基地的建设和完善

校本培训作为上海市教师培训的主要方式之一,对体育教师的职后培训起着重要作用。鉴于上海校本培训基地的缺乏及不完善,应该大力加强对校本培训基地的建设及完善。

第一,“校本培训”应借上海市建立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契机,组建高校体育专家、学者、青年教师团队深入中小学,与体育教师建立“伙伴关系”,深度嵌入“校本培训”,在“教、研、训”三位一体中,坚持“针对性、实践性、灵活性、实效性”校本培训原则,重点关注体育“教学设计、课堂评析、学习指导、学业评价”,充分发挥骨干体育教师在校本培训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形成校本培训特色,满足本校体育教师与见习、新教师的成长需求。

第二,上海市及各区县的教师进修学院要加强对各个学校校本培训基地的支持,指导组织各个学校建立自己本校的培训组织,在校本研修的课程内容设计、组织管理及监督评价等方面也要给予专业的指导。

第三,加强各个学校培训组织的联系,定期对各个学校的研究成果进行展示,对遇到的问题进行交流,促进不同学校之间的相互借鉴与合作,实现资源的共享。

(四)创建激励性的职后培训机制

激励性的培训机制具有激发中小学体育教师参与培训热情的作用,在激励性培训机制的创建方面,上海可借鉴国外培训机构的做法。如英国将体育教师职后培训与晋级加薪结合起来,这样使教学经验不多的新体育教师通过职后培训提高教学水平后可望得到较快的晋级;经验丰富的骨干体育教师,通过进修获得高级学位或高级证书后可望晋级或被聘为教研室主任或青年教师的导师等职。同时英国的中小学教师工资制度中,还专门设有鼓励体育教师参加进修的津贴。在台湾,体育教师参加培训可依有关规定获得补助进修、研究费用,还可以向机关、机构或团体申请补助,获得晋级加薪并可以获得奖金、奖章及表彰等,参加培训教师的研究成果还可以被协助出版、发表或推广。

参考文献

[1]上海市学生健康促进工程八大计划解读[eb/ol].http://she dunews.com/zixun/shanghai/zonghe/2011/08/24/5578.html.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e b/

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7-05/24/content_6148322.htm.

[3]杨浦区教育局关于推进《“学生健康促进工程”的实施意见》的

通知[eb/ol].http://yp.edu.sh.cn/articlenews/2011/0309/d0aa4c9 323384312b0652cde2cb86410/default.htm.

中小学学生教育培训篇(4)

【论文摘要】培训理念及其指导下的培训模式直接影响着教师培训的质量,湖北省树立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新理念,并在理论创新的基础上构建了新的教师培训模式,建立了符合全省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需要的教师培训模式。

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是指在基础教育领域内,对在职教师进行的以提高师德水平、业务素质、教育教学能力和自主发展水平为目标的培训机制、内容、方式和方法。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的基本构成要素是培训主体、培训理念、培训对象、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手段(方式、方法)与培训管理(过程监控、考核评价)等,这些要素的优化组合及发挥独特作用的过程,就是模式生长、发展、形成的过程。培训理念及其指导下的培训模式直接影响着教师培训的质量,湖北省树立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新理念,并在理论创新的基础上构建了新的教师培训模式,建立了符合本省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需要的教师培训模式。

一、湖北省中小学教师培训组织运行管理模式的分析

1.“两线四级”的组织运行管理模式

湖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建立了教育行政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的“两线四级”组织运行管理体系。湖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省、市、县、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和培训基地,组织开展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各司其职,齐抓共管,保证培训工作的运行。

省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全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负责制定全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规划和政策;组织制定各类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计划;组织编审教材;审批全省高、初中教师继续教育基地的办学资格并加强对继续教育基地建设的指导;检查指导全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

市(州)教育行政部门根据省统一要求,负责制定本地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施规划和措施;负责本地区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及其基地建设,负责审批本地区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基地的办学资格;筹措和管理教师继续教育经费;考核、评估并指导本地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

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制定本地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规划并组织实施;负责本县(市)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基地建设;筹措和管理继续教育经费;指导乡镇及学校的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建立和完善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制度;建立综合考评、奖惩制度等继续教育的驱动机制。

乡镇教育管理部门和教师任职学校有计划地选派、组织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并筹集相应的师训经费。中小学校长负有组织和指导本校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责任,把教师的继续教育列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程,积极组织教师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

省、市(州)、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依托教师进修院校和师范院校建立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协助教育行政部门抓好本区域内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工作。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行成绩考核和证书登记制度。继续教育基地负责做好学员的培训、考核和登记工作。对完成了继续教育的规定学时并经考核合格者,颁发省教育厅统一印制的湖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结业证书。

2.“三位一体”的组织运行管理模式

为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湖北省实施了“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以下简称“工程”),此项工程主要采取三位一体运行管理模式。

湖北省“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是湖北省教育厅为提高农村教师整体素质,实现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而采取的重要举措。从2005年开始,用5年时间,将全省现有的10万农村乡镇中小学教师(其中校长培训1万人),集中到武汉市进行免费培训10天。“工程”采取政府招标购买培训,受训者全免费接受培训,严格考核培训情况,根据绩效给予奖励的运作模式。在具体运作方式上做到“五统一”,即统一安排培训时间,统一设计培训课程,统一调配培训师资,统一规定培训方法,统一订购生活用品。在培训工作实施过程中,省教育厅、培训院校、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建立了“三位一体”管理模式,加强培训工作的管理和质量监控。

省教育厅负责培训方案的制定、实施和管理,培训师资的选配、资源建设,加强培训过程的质量监控。市、州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参训学员的选送、组织与协调。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按时组织好学员报到并提供交通便利,确保学员往返和培训期间的安全,敦促学员完成集中培训后的在岗研修任务。承担培训任务的院校按要求利用自身资源,提供优质培训服务,确保培训质量。“工程”参加单位及其领导都按照职责分工,切实承担起相应的工作任务。省教育厅领导高度重视“工程”的统筹与协调、实施与管理。

二、湖北省中小学教师培训组织模式的个案分析

1.“三型十环”培训模式

湖北省十堰市教育局在中小学教师培训实践中总结出“三型十环”培训模式。“三型十环”模式构建的理论依据是教师需求多元化和教师培训多样性理论。“三型十环”模式构建的实践依据是校本培训经验的总结。教师校本培训,必须充分考虑欠发展类、发展类、优先发展类的不同实际及多种需求,设计教师培训的多样性培训模式。“三型十环”模式的构架主要有三种模式:学习——岗练——考评——分层模式;分层——研训——师导——定向模式;定向——专修——独创——发展模式。十堰市实验区按照行动研究的基本思路,构建了九种校本培训的教学模式:案例教学式、现场诊断式(微格式)、问题探究式、专题讲座式、示范——模仿式、情境体验式、自修——反思式、研训互动式、网络信息交流式。目前十堰市教育局总结提炼出了适合各种不同类型学校的校本培训“三型十环”模式,用于实验区的学校和县市部分中小学实验,获得了良好的效果。该模式正由实验区向全市中小学辐射实施。2.“专家诊断”式培训模式

在教师培训实践活动中,武汉市洪山区积极试行“专家诊断”式培训模式。所谓“专家诊断”培训,即选出的专家组对参训教师进行培训前的调查研究后,针对不同的教师存在的问题,采取集中、分组、个人培训的模式,其主要特征是:专家“会诊”,因材施训。“专家诊断”培训的理论依据是皮亚杰的“临床法”和巴班斯基的“教育会诊”理论;成人个性虽具有相对稳定性,但也是可塑的;发展学生个性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需要具备鲜明特色与个性的教师。“专家诊断”培训遵循主体性原则、多样性原则、指导性原则、实效性原则。“专家诊断”培训采取一看、二听、三察、四议的诊断形式与方法。诊断标准与内容一要以学员个性特征为依据,二要以骨干教师标准作为依据,三要以新世纪对教师的要求为依据。“专家诊断”培训的程序:①聘请专家,成立小组;②自我评价,提出问题;③专家诊断,确定目标;④制定方案,实施培训;⑤效果评价,总结提高。如此培训,形成了一批具有独特教学风格和鲜明个性的骨干教师。同时也遇到一些困难,如实践场地难找,工学矛盾,经费紧缺教材缺乏,给参训教师备课造成了困难,从而影响培训效果。

3.校本培训能级模式

2004—2007近三年来湖北荆门东宝区教育局着力于具有“针对实际、强化实训、突出实效”特点的校本培训模式创新,展开了构建新型教师校本培训能级模式的初步探索与实践。所谓新型教师校本培训能级模式,是一种以培养适应新课程和学生素质发展新要求的高素质师资队伍为目标,以学校为单位,以教师为主体,以教师能力发展为核心的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体系。新型教师校本培训能级模式的总体构架是:构建三大体系,形成三大平台,达成三大愿景。

(1)目标与内容体系:首先是明确总体目标定位,达成三大愿景。一是以构建“能级模式”为支撑,切实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二是以发展教师“八项能力”(终身学习能力、职业表达能力、课堂教学能力、课程开发能力、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学生教育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和特色争创能力)为支撑,切实促进学生的素质发展;三是以优化师资团队“三型”(成长型、成熟型、成就型)能力发展结构为支撑,切实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其次是分能力项目、年度(学期)和具体实施培训活动项目,拟定明确的培训目标要求。形成培训内容菜单:一般可分A培训能力项目、B必修课程要目、C能力实训要点三级来编制,并相应附加必要的实施说明。

(2)途径与方法体系:搭建自主研修、岗位培训、远程教育三大平台,突出“主体化”、“一体化”、“信息化”特点。

(3)管理与评价体系构建要求:落实机构,落实常规,落实评价。

4.课题驱动模式

2007年,蕲春县被确定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有效推进区域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实验区,申报的子课题《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的有效模式研究》已被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总课题组审定批准。参与课题实验为该县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提供新的发展支点。以课题为载体,以校情为依据,进一步深入探索校本培训的新模式、新策略,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实现全县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提高。

在面上,积极构建“县、片、校”三级联动的教师培训机制。在点上,不断创新努力形成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模式。一是导师引领模式;二是名师研修模式;三是课程开发模式;四是课题带动模式。开展教师校本研修工作的指导思想是:统一部署,全面推进,科研引路,示范先行,校长负责,评估奖惩。

中小学学生教育培训篇(5)

【摘 要】对于中小学教育发展而言,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必要条件之一。然而目前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在应用多媒体方面还存在一些欠缺,需要加强电化教育培训。由于农村教育的特殊性,其中小学电化教育仍处于一种困境中,对于这些因素的有效突破是提升电化教育有效性的根本策略。文章结合这一课题进行有效探索,为进一步保证农村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质量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农村中小学;电化教育;困境;突破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15-0032-02

随着教育发展进程的日益加快,多媒体教学技术逐步走进中小学课堂中,成为教师教学活动有效开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其所具有的教育意义及教育作用也日益突出。但由于种种原因,农村中小学电化教育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严重影响了现代化教育的全面发展,导致电化教育的困境不断加剧。而如何对所具有的困境要素进行有效地挖掘及解决则是本文研究的关键所在。

一、电化教育的意义

电化教育的内在发展意义在于对教师教学手段的应用能力进行有效培养,促使科学技术与教学理念之间形成有效融合,对教学效果的不断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随着时展脚步的不断加快,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农村教育中逐步得到了广泛应用,对教师课堂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手段的进一步拓宽提供了更为有效的支持。农村中小学电化教育的作用性以及价值性由此充分体现,对满足农村中小学生课堂教学的内在需求提供有力的外部支持,同时也对教师教学能力及教学效果的有效提升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

二、农村中小学电化教育的困境

1.学校领导的电化教育培训理念滞后。从农村中小学电化教育发展的基本现状来看,问题最为突出的即是教育培训理念存在滞后性。农村中小学电化教育培训的作用在于增强教师新传播媒介的有效应用能力,使其能够有效地扩充教学信息量,以此满足学生的内在需求,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及效果。然而当前农村中小学主要是学校领导下的电化教育培训,在培训理念、培训方式上都存在着滞后性,跟不上教育技术的发展和教学的需求。

2.城乡教师电化教育培训不平衡。从城乡教师电化教育培训基本现状中可以有效总结出,城镇学校的教师电化教育培训力度较大,并且培训教师的专业性以及专业能力相对较高,而乡村教师所受到的电化教育培训的力度明显不足,专业性以及专业能力也难得到有效保障。形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程度较低,对新媒体在学校课堂教学中所起到的根本作用了解较少。同时,在农村中小学,电化教育培训的范围小,时间短,参与人数少,培训程度也是比较浅显的,这是导致农村中小学电化教育的困境出现的根本原因之一,对此,突破其困境的具体途径应从这一方面展开相应地思考。

3.农村中小学电化教育培训的课程资源不完善。在电化教育培训的课程资源方面,农村中小学是比较匮乏的。由于农村大多地处偏远、闭塞地区,资源流通相对较少,课程所涉及到的往往仅仅是多媒体应用,这一部分课程资源是新媒体教学的最基础的构成部分。从当代中小学硬件资源发展进程来看,像电子黑板等相应的多媒体教学技术在中小学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而农村中小学电化教育对于这一方面的内容并没有充分涉及。这样,在教学中的课程资源单一性由此能够得到充分体现,课程资源不能有效地保障教师培训效果,不能形成有力的影响,从而致使农村中小学电化教育存在困境。

4.农村中小学教师资源紧缺,工学矛盾。从中小学师资配备角度来看,农村中小学教师资源相对紧缺,教师数量明显不能满足于教学发展的内在需要,因此教师工作量相对较大,工作负荷较强。在这种形势下,农村中小学电化教育培训工作开展就存在一定的矛盾,一边是繁重的日常教学工作,而另一边则是电化教育培训,教师在工作中往往只能满足或者不能满足一边的工作需求。这是当今农村中小学电化教育困境出现的重要因素,而这一因素对电化教育培训质量所产生的影响往往也是巨大的。

5.农村中小学的远程培训观念相对滞后。远程培训作为提高电化教育的重要手段,具有对培训资源形成积极共享的优势,可以有效缓解农村教育资源的匮乏问题。但是目前农村教师在远程教育方面依然存在着一定的误区,或者存在着陌生感。电化教育的开展,本应对此作出改变,然而农村地区的电化教育不到位,对于远程培训的观念认识程度不高,一些教师认为远程培训所具有的可信程度不高,因此参与远程培训的积极性很难调动,以此导致农村中小学电化教育开展力度以及开展形式并不能够得到有效保证。这一方面已经成为当今农村中小学电化教育培训的具体现状所在,同时电化教育培训效果所具有的积极层面并未得到体现,消极负面作用却由此不断生成。

6.资金保障机制不健全。在电化教育培训的有效开展过程中,资金保障可以说是关键性因素,只有形成系统、完整的资金保障机制,才能使电化教育培训免除后顾之忧。但是在农村,这个资金保障体系并没有得到相应完善。首先,教育管理部门没有设置电化教育专项基金,虽然也会有资金投入到农村中小学的多媒体设备上,但是对于电教站的投入缺乏足够的力度和重视度。很多电教站都没有先进的设备,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现代教育技术的传播。其次,很多学校管理者认为电化教育培训只需要对基础方面进行相应地开展就能够满足需要,资金的投入以及电化教育资金的具体规划并没有得到具体明确,保障机制构建方面还存在诸多的漏洞。从这一角度不难看出,农村中小学电化教育发展存在的根本性问题在于资金保障机制构建的完善与否。

三、农村中小学电化教育困境的突破策略

1.端正学校领导的电化教育培训理念。农村中小学电化教育培训理念的转变,作为推进电化教育发展的根本前提,也是改变当今农村中小学教师电化教育现状的核心要素所在。有针对性地端正电化教育培训理念,强化农村中小学电化教育开展力度,可以适当地满足农村中小学生发展的切实需求,对教师课堂教学效率形成有力的促进作用。从这一角度出发,为了确保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顺利开展,农村中小学可以专门成立由学校行政、电教组长为主的电教领导小组,由各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组成学校电教教研组。加强组织管理力度,将信息化教育技术工作明确列入学校年度工作计划,提上重要的议事日程,把现代化技术的运用与管理工作置于推进素质教育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位置。学校领导只有切实加强领导与管理,端正电化教育培训理念,才能确保该项工作井然有序地开展。

2.实现城乡教师电化教育培训的公平。城乡中小学教育一体化发展思想作为推动农村中小学建设与发展的核心理念,对教师电化教育培训的发展水平提出了具体要求,对于培训教师能力、素质以及配备方面都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以满足农村中小学电化教育发展的需要。在教师能力方面,强调培训教师所应具有的专业能力,对其培训内容以及专业培训范围进行有效地研究,并且针对培训教师的专业素质进行有效提升,为培训过程提供有效地保障。同时,要对农村中小学电化教育培训师资进行科学、合理地配置,满足农村教师对于新媒体应用能力全面发展的内在需求,从而保障培训力度以及培训频率的合理性,推进农村中小学教师多媒体教学操作能力的不断提升,与城市中小学电化教育培训水平之间逐步缩小差距,真正地实现城乡中小学电化教育形成均衡化、一体化发展的新形势,切实有效地保障农村中小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的不断提升,使得城乡教师电化教育培训的公平性能够得以体现。

3.整合优化农村中小学电化教育培训的课程资源。课程资源的有效整合是对电化教育资源形成有效共享的关键。针对电化教育培训内容以及途径的开发,对已有的先进课程资源进行有效优化,将其较为传统的教育培训内容进行合并,使其培训过程能够更加具有针对性。从这一层面来看,这是对软件教学资源形成有效利用的重要途径,并且能够结合农村中小学电化教育培训的实际情况,对教师的内在需求进行充分满足,开展电化教育培训能够有效结合教师具体的目标及水平进行有针对性地培训内容构建,对教师传统电化教育思想进行有效转变,营造出良好的培训氛围。而针对课程资源的整合主要根据培训内容所具有的发展价值进行有效删减,将较为传统的内容进行具体合并,使得农村中小学电化教育培训内容不断丰富,满足新媒体课堂教学应用的根本需求,对教师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提供软件资源的有效保障。

4.解决农村教师培训中的工学矛盾。农村教师培训中工学矛盾的具体解决方案在于对教师数量进行必要的扩充,使得教师结构配置具有较强的合理性,为教师自身的教学压力有效减轻提供根本性支持。教师工作压力的消除能够减轻工学矛盾,使教师对于电化教育培训的参与能够产生积极作用,并且对于教学与培训工作开展的平衡性不断加强,促使农村中小学教师对于电化教育培训的了解程度不断提高,增强电化教育培训重要性的认识程度。在实践中对于培训内容能够得到有效应用,促使教师教学效率不断提升,对其培训工作参与的积极性不断加强,实现农村中小学电化教育有效性的提升,满足新时期农村中小学教育发展的总体要求。

5.加强农村中小学的远程培训。从远程培训所具有的优越性角度出发来看,其能够对电化教育培训资源形成多方共享,合理减少培训资源浪费现象的产生,使得培训模式以及培训途径得到不断拓宽,有效地转变了农村中小学电化教育培训所存在课程资源以及培训师资不足的根本现状。先进的培训资源传播过程主要通过网络传播途径进行有效开展,并且能够对其借鉴功能进行有效完善,推动培训资源流通性不断增强,满足不同地域电化教育培训的具体需要,并且对传统的培训形式进行有效转变,提升电化教育培训所具有的针对性,让农村中小学教师在第一时间内能够认识到多媒体课堂教学的发展趋势,加强教师自身对培训工作的参与性与主动性,以此对培训模式以及培训手段形成有效拓展,使得农村中小学电化教育培训过程所具有的价值能够得到最大化挖掘。

6.建立稳妥的培训经费保障机制。资金的有效投入是农村中小学电化教育培训开展的根本性保障因素,培训经费保障机制的科学构建也是资金投入有效性及准确性的关键所在。从培训经费的管理角度来看,内在监督机制以及评价机制的构建作为核心要素,将教师监督与评价作用进行有效发挥,促使培训经费能够得到有效保障。同时培训经费分配的合理性也能够得到进一步提升,对转变农村中小学电化教育培训现状提供坚实而又充分的保障性条件,促使农村中小学电化教育培训工作开展能够得到更为有效的保障。

从农村中小学课堂教育发展层面而言,教师多媒体教学应用与操作能力具有较强的影响作用,而电化教育培训则是对其能力进行有效提升的关键。随着教育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农村中小学相关领导以及教师对电化教育培训的重视程度还应得到进一步加强,以此推动课堂教学效果以及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唐夏芸.我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优化策略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7.

[2]谢艳梅.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应用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7.

中小学学生教育培训篇(6)

江华瑶族自治县教育局 20__年2月

江华瑶族自治县地处湘、粤、桂三省(区)交界的南岭山区腹地,是我省出湘入广的西南门户,是全国最大、湖南省唯一的瑶族自治县,同时也是部级贫困县、革命老区县,经济比较落后,教育发展相对缓慢,全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335所,在校学生 人,在职教师4108人。先后被评为“全国尊师重教先进县”、“湖南省民族教育先进县”、“永州市基础教育工作先进县”、“湖南省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县”、“湖南省‘两基’迎国检工作先进县、”“全国教育纪检监察先进集体”。近年来,在上级的精心指导下,我们从民族县、贫困县、山区县教师队伍的实际出发,调整思路,致力于工作创新,全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了较大提高,是湖南省继续教育县。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升华认识,把继续教育作为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必由之路

江华地处偏远,长期以来,本地培养出的人才留不住,外地优秀人才不愿来,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主要体现为“三多一少一低”:三多,就是“民转公”教师多,至20__年全县“民转公”教师?人;代课教师转公办教师多,仅20__年就有50多名代课教师通过招考进入教师队伍;“瓜菜代”教师多,由于学科结构不合理,加之受数量限制,全县学校教师专业难以满足学科教学需要,中文专业教地理、数学专业教生物、村小教学点教师教全科目的现象较为突出。一少,是名优特教师、各级骨干教师少,20__年全县没有一名特级教师,部级骨干教师仅 人,中学教师中高级职称比例不到6%。一低,主要是学历普遍偏低,至20__年,小学教师中初中毕业或相当于初中水平的占 ,初中教师中高中水平的占 ,高中教师起点学历为全日制本科的仅占 。与日新月异的教育发展形势和教师队伍素质低水平的现状极不相称,通过多方调研,精心谋划,我们认识到,继续教育是提升我县教师队伍素质的必由之路,只有加强对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不断提高教师师德修养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才能切实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才能促进全县教育事业不断发展。为此,我们立足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措施、方案,以文件的形式下发到全县学校,做好了宣传发动,在教师队伍中大力弘扬继续教育、终身学习的理念,广大教师的认识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强化保障,为顺利推进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创优条件

一是做强做大工作母机。我们按照“小实体、多功能、大服务”的原则,在县教师进修学校与职业中专合并的基础上,充分整合两校资源,专设师训处,专门负责全县教师培训工作。20__年我们投资22万元,将学校原有的两个配置较低的多媒体教室重新改造成天地联网、视频互动、功能齐全的现代多媒体远程教学教室,购置可移动多媒体教学设备一套;添置师训学员专用床位150张,可供200人以上同时住宿。二是多方筹资落实培训经费。为保障培训正常开展,我们多方筹资落实培训经费,20__年争取省级专项经费26万余元,承办了永州市新课程改革学科骨干教师培训;20__年我们挤出资金4万元开展全县中小学班主任培训。据统计,五年来,共落实培训经费600余万元。三是选优配强师训队伍。教师培训,优良的师资是保证。我们在建立和完善县级师训“师资库”的同时,根据培训工作需要,适时选调:请记住我站域名配足师训队伍。20__至20__年,有针对性地在全县范围内选拔4名省市级骨干教师作为师训专任教师调至县教师进修学校,集中管理,圆满完成了全县第三周期小学教师新课程学科培训任务。20__年从县教研室、县属各中学抽调既有较高教育教学理论素养,又有丰富教学实践经验的教研员和中学高级教师24人,组成了我县新一轮初中教师继续教育学科培训授课队伍。20__至20__年,在全县范围内选拔4名优秀班主任,通过培训、演练,担当起了全县中小学班主任岗位培训的授课任务。

三、多管齐下,构建全方位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网络

在培训方式上,我们从实际出发,在本着易操作、质量好的原则,多管齐下,努力构建起全方位的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网络。主要做到了“四个结合”。

一是做到了送培与设点培相结合。本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正处于中小学课程改革与教师学历提升培训的交错期,教师工学矛盾十分突出,再加上我县地域宽广、学校分散,且远离中心城市,长时间外出培训必然会增加教师的工作负担和经济负担。为此,一方面,我们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因地制宜,将多数培训点设在县内,其中小学教师学科培训点设到了乡镇,让教师在“家门口”“充电”;同时自20__年起,全县初中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在县内进行,开了永州市之先河,深受广大教师欢迎。对于学历提升培训,我们也设法争取主办院校的理解,将教学站设在县教师进修学校,教师不出县就可完成大专或本科课程的学习、考试及毕业论文答辩,20__至20__年,湖南科技大学在我县举办了两期远程教育本科学历提升培训班,开设了七个专业,共有300余名教师提升了学历。另一方面,对于必须外派到省市培训的,则毫不含糊地按要求,督促参培对象到达指定院校,积极 送培。五年来,共外送中小学校长参加省市培训56人次,国家、省市级骨干教师培训291人次,初、高中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和新课程学科培训837人次。

二是做到了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我们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因条件而定,采取以集中培训为主、分散培训为辅的培训方式开展教师培训。20__年举办县中小学校长提高班一期,培训41人,20__至20__年历时一年分17个片对全县2208名班主任进行了培训,20__年举办了教导主任培训班一期,培训中小学正副教导主任、教务主任、政教主任129人;同时充分发挥和有效利用函授教育、自学考试、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等多种途径进行分散培训。

三是做到了外联内调专家串讲与巡回送教相结合。我县教师分布点多面广,网络覆盖面有限。为开阔视野,增进教师对外界的了解。五年来,我们以外联内调专家串讲的形式培训各科教师,20__年邀请了北京师大附中教授级专家、著名数学教育专家、奥赛金牌教练沈沛耕到县内开讲座,培训高中数学教师;20__年邀请了永州市教科所课题研究专家唐佐明进行课题开发研究专项讲座;20__年邀请省师资培训中心副主任、数学教研专家贾腊生培训小学数学教师。在广泛利用外部优势资源的同时,我们还充分发挥本地学有所成、教有专长、研有造诣的“土专家”的示范作用,为教师培训服务。20__年以来,已退休的中学英语特级教师蓝忠武,现任四中副校长、中学化学特级教师杨硕,二中英语高级教师、部级骨干教师吴丹凤等均参加了课程学科培训的教学工作。此外,我们还从实际出发,积极开展“送教下乡,巡回教学”,较好地完成了小学教师学科培训和中小学班主任岗位培训任务。

四是做到了“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相结合。我们在按上级要求做好教师培训的“规定动作”外,还积极引导教师开展校本教研,完成“自选动作”。在校本教研上,主要做了三方面的工作,首先,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在全县设立了13个教研协作片,成立了学科教研中心,定期开展教学比武、教学研究交流活动,催生教师科研活力;其次,充分发挥“请进来,走出去”方式的最大效应。近年来,我们进一步扩展“请进来,走出去”方式的内涵,借鸡生蛋,借梯上楼,江华一中充分利用与长沙一中联谊办学之契机,互派教师,专题讲座,连续几年培养本校学科把关教师。沱江镇一小、二小、大路铺中心小学分别与长沙井岗小学、大同小学、人民路小学开展手拉手联谊交流;县内一中与三中、为人小学与湘江九年制学校开展结对帮扶,不但促进了后进,也鞭策了先进,效果十分明显。同时,积极组织教师、校长到南京、江苏、上海等先进地区学校观摩、学习,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再次,课题研究、校本课程开发蔚然成风。五年来,全县学校教师踊跃参与课题研究,产生了一批新的研究成果,共有50余项教育科研课题获国家、省、市立项或获奖,江华二中省级课题《民族地区高中生自强教育研究》、沱江中学省级课题《弱势群体家庭子女教育问题研究》、江华职业中专市级课题《职业学校服务民族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研究与实践》等,均通过了立项评估并揭题研究;沱江中学的《掌握数学》获省一等奖;沱江镇一小以弘扬瑶族文化为己任,积极开发“瑶文化进校园”校本题材,已进入实施阶段。

四、狠抓管理,确保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实效

为确保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取得实效,我们狠抓了培训管理。一是出台制度保障。五年来,我们先后制定了《江华瑶族自治县新一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施方案》、《班主任培训工作方案》等,精心组织,妥当布置,同时将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纳入学校管理水平分类定级评估,作为学校校长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二是建立了教师培训档案。将教师培训情况与年级考核、晋职、晋级紧密结合起来,与师德考核、评价挂钩,培训成绩不合格或培训中表现不佳并造成不良影响的,在年度评先、评优、晋职、晋级中“一票否决”;学历提升培训考试中被通报舞弊的,年度考核直接定为“不称职”。三是加强跟踪反馈。对送培到省市的教师加强跟踪督查并反馈培训效果,在省、市级校长培训中,我县专门明确一名同志负责参培人员的考勤,并要求参培人员必须获得一项以上的优秀或奖励,方能报销培训费用;参加省市级培训的教师必须要向本校或本乡镇的教师讲授培训体会,并上培训汇报课;对到先进单位挂职锻炼的校长,我们组织专人到所挂职学校以座谈会、走访、问卷调查等形式考核挂职校长的表现等。

通过继续教育培训,我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了大幅提高,目前小学教师专科以上学历占75%,初中教师本科以上学历占70%,高中教师本科以上学历达96%,并有3名教师取得研究生学历;中小学校长及教师继续教育参训率达100%。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和教育教学业务素养明显提升,20__年永州市首届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现场会在我县召开,涌现出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蒙吉瑛,全国优秀教师费希斌,永州市劳动模范廖诗明,湖南省农村教育特殊贡献奖莫宏贵、吴翠华、贾小春,特级教师杨硕、莫德智,永州市自强模范王俊明,“苦竹教师”盘相富等一批先进个人,湖南省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先进单位县职业中专等先进单位;造就了蒋力永、黄启胜、毛多华、杨硕、费希学等一批年轻有为、真抓实干的优秀校长。义务教育普及程度的各项重要指标均保持在国家、省定范围内,高中阶段教育发展迅速,素质教育稳步推进,全县中小学生思想品德评价合格率达99%,高考逐年上台阶,20__年永州市文科状元、理科榜眼均在我县。

我县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能取得一定的成绩,概括起来讲,主要有四个方面的经验与启示:

第一,做好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必须有赖于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五年来,省、市、县相关领导、部门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我县教师培训工作,各级教育行政 主管部门更是潜心谋划,悉心指导。省领导许云昭、唐之享,厅领导朱俊杰等多次到我县指导教师培训工作。在班主任培训中,县教育局局长解成华亲自为班主任作题为《新时期中小学班主任队伍建设的理性思考》的专题讲座,全县分17片,每片开班必到、必讲,教导主任培训、校长培训中也不例外。在小学教师学科培训中,各乡镇主管教育工作领导为第一责任人,亲自到教学点指导培训,各乡镇中心小学校长作为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第一责任人和组织者,具体负责本乡镇教师参加培训学习的场地安排、考勤考核、协调组织等。县财政及时足额下拨师训经费,县一中、二中、职业中专适时为教师培训提供场地、师训器材。总之,在各级各部门的关怀重视下,我县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得以稳步推进。

第二,做好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必须始终坚持求实的态度和精神。我县是少数民族县、贫困县、山区县,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经济落后,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偏低,这是实际县情。因此,在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中,我们始终牢牢把握这一准绳,不偏离,不动摇;在实践中,不搞花架子,不怕露短板,不盲目攀比、跟风、逐潮,坚持走自己的路,立足实际,做实实在在的工作,获取实实在在的效果,做到“既要楼梯响,又见人下来”。为确保授课教师授课实效,一方面,我们先期统一组织外出学习,开阔视野,提升授课业务能力;另一方面,到乡镇学校听课、调研,掌握教师的实际需求,获得第一手资料后,再集体备课,模拟试教,接受督导,再开展授课。为克服我县地广人稀、学校分散的困难,在小学教师学科培训中,我们在乡镇设教学点,走出了“送教下乡,巡回教学,集中面授,自主研修,跟踪反馈”的培训路子,8名专任教师历时4年完成了艰巨的培训任务。

第三,做好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必须有敢为人先的创新勇气。五年来的师训工作实践再一次告诉我们,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离不开创新。惟有创新,才能创造新的高度。为让更多的江华教师身临其境培训,扩大覆盖面,我们开阔思路,打开山门,积极向省市争取更多培训在江华进行,20__年永州市新课程改革学科培训在我县举办,全市共3055人参培,反响强烈;此后,全市高三文科、理科综合研讨会,小学数学研讨会等纷纷落地江华,我县教师参训面大,受益匪浅;20__年永州市教育局首次将初中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下放江华,不仅节省财力、物力,更能生效。为扩大培训面,20__年,我们率先在全市完成了班主任培训,培训面涵盖了小学全体教师、中学全部班主任及德育工作者,方式上都是集中面授。为加强学校中层管理人员队伍建设,20__年举办了一期全县完小以上教导主任培训班,129人参加,历时五天。

中小学学生教育培训篇(7)

论文关键词: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现状;时策;

随着信息化教育的发展,教育技术能力己成为衡量教师专业水平标准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应具备现代教育技术素质,能够运用现代教学思想和教育技术理论指导教学实践,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和科学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

现代信息科技和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给教育技术概念赋予了充实的内涵和无限的生命力。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不仅改变着教育方式和教学过程,也改变着教师分析和处理教育教学问题的思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社会正在从工韭社会向信息社会过渡。教育开始从单纯地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递向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创造能力、竞争能力方向转变。伴随其中的是教师角色的转变,即由单纯的“知识传播者”、“教学主导者”转变为学生学习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辅导者、促进者和帮助者。为适应角色的转变,教师就必须具备教育技术素质。能够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应用教育技术的理论和方法。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为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要求,教育部2000年在《关于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中要求,到2005年全国所有初中,2010年所有小学都要普及信息技术教育。2004年l2月,国家教育部正式颁布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是我国颁布的有关教师的第一个专业能力标准,使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界定有了一个可依据的标准。

随后教育部启动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并明确提出.在3年内组织全国中小学教师完成不低于5o学时的培,使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显著提高,到2007年诖全国大多数教师参加国家统一组织的能力水平考试。为完成这一任务,全国自上而下已经普遍展开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1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中存在的误区和问题

1.1对教育技术概念认识模糊。积极性不高

许多中小学教师把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理解为计算机培训(或者微机培训),虽然对教育技术概念有一定的认同,但对教育技术概念的理解还有待提高,没有从本质上认识和领会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还停留在教的层面上。没有转到为了帮助学生的学习层面上来。而在教学中,甚至还有学校把现代教育技术排斥在课堂之外,仍然坚持一支笔,一张嘴,一本书的传统教育模式,把大量的现代化教育设施、设备成为一种迎接上级检查的摆设,导致很多中小学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滞后于教育现代化的发展。

1.2计算机基础知识薄弱,水平偏低

各学校的基础设施不同。网络条件不一样,学校教育技术硬件环境建设条件相差很大。很多学校即使有了电教设备,缺乏后续资金,电教设备也只是摆设,发挥不了作用。目前很多地区的培训师资水平本身就相对滞后。且存在培训时间短等因素,从而较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小学教师的信息化水平。

1.3教育技术能力基础水平不平衡.且分属不同的学科

被培训的人员中有一些基本没有怎么接触过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而有一些已具备了较强的信息技术素养,能较熟练的使用教育技术解决教育、教学问题,而有一部分则干脆就是教育技术专业毕业的。因此,广大教师的教育技术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且又分属于不同专业,这些都加大了培训的难度。

1.4培训方式单一

目前培训方式主要有“核心培训”和“全员培训”两种。核心培训模式是首先培养一批学校的骨干教师.开展教育技术整合于教育的尝试,而后再“以点带面”逐步推广:全员培训模式指的是对全体教师实施教育技术的整体培训。目前.很多省份采用的培训组织形式是先“核心培训”再“全员培训”。因此.首先到高等教育机构中接受培训的骨于教师的培训效果直接影响到以后的全员培训,部分高等教育机构中的培训脱离了中小学教学实践,进而影响了整个“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的实施效果。

1.5培训方式和内容脱离中小学教学实践,缺乏针对性

目前绝大多数地区主要有地方高校负责培训,部分主讲教师不太了解中小学课堂.所采用的培训形式严重脱离中小学教学实践采用的培训形式严重脱离中小学教学实践.缺乏典型案例。受训教师所工作的学校软硬件环境有很大差异,个体能力层次差异也很大,培训中很多都没能针对学校和受训教师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分析,仍然采用统一的教材和步调。在培训方式和内容上不能满足不同层次和不同发展时期受训者的需求.所以最终的培训效果并不理想。

2应对措施

要解决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应该从根本上提高认识。根据其实际需求,建立多样化的培训机制和完善保障体系,使其从思想上摆脱错误的观点和认识,从内心深处切身体会到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给现代化教育教学带来的无穷魅力,调动学习积极性,使培训取得预期的良好效果。

2.1开展调查研究.分层培训

对中小学校受训教师发放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情况调查,通过调查研究,以便对当前中小学学校的资源配置情况以及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解、掌握情况就会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掌握。根据中小学校的区域差异、教师的年龄特点以及资源配置情况等进行灵活的、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有针对性的教学安排。通过了解教师的实际需要,然后把问题汇总.再对那些教师迫切需要的知识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2.2精选主讲教师.关注中小学课堂。注重案例学习中的知识建构,以学员的观点引领和发展课程

教育技术的价值在于教育实践。所以能力从实践中建设,并用于实践,这就是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指导思想。为了发展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将技术有效应用到教学过程中去,培训要从中小学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和自身发展出发,紧密联系新课程教学,强调主体参与,动手动脑。使受训教师获得全新的学习体验,在体验过程中轻松学会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技能和方法,并感受到教育技术的特有魅力。

因此。主讲教师必须熟悉中小学课堂,注重受训教师的专业发展。应树立以培训促专业发展、以研究促培训的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师教育理念.在培训实践过程中注重重构大学与中小学的合作伙伴关系.消除目前大学在中小学教师培训中所出现的从理论到理论,被中小学教师戏称为“空对空”的培训现象。

针对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的培训特点,在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中主讲教师要注重教学设计案例的利用,并将案例作为连接理论与实践的中介。在案例学习过程中,课程的发展是动态的、非线性的、复杂的、菲全部预先设计好的。它是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主讲教师应能够通过对案例的解读、分析、评价、修订等活动,促使参加培训的教师建构出相应的理论框架,实现由“例”到“理”的上升。

2.3以受训教师为中心,关注受训教师需求

学科教师参与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主要目的在于期望利用教育技术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改良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效果。因此对教师的实际需求的细致把握,是决定培训效果的关键所在。所以应采用问卷、访谈、观察等各种方式进行培训需要分析,包括收集培训需求信息和确定培训需求的目标。在这一过程中,还要找出目标期望值与教师现状之间的差距从而保证培训目标的合理性。培训内容应以教师如何进行深层次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为主。

2.4实施和建立保障机制.建立教师终身学习体系

为了对全体教师,尤其是不同地域中小学教师必须进行集中、分批、必要、实时的跟踪、培训、指导,建立教师的终身学习体系,应该建立相应的远程教育培训网站,利用好网络平台,加强各校间、各地区间的培训交流和协作,互相借鉴,互相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