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

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精品(七篇)

时间:2023-06-26 16:07:55

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

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篇(1)

湖北省石首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湖北石首 434400

[摘要] 近年来,心血管内科疾病的发生率逐渐增长,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室的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与探讨。科学合理良性有序的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室监护对于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促进医院良性发展、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权益、促进医患关系和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本文认为当前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对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建设管理缺乏战略重视、监护的硬件条件等基础设施落后、监护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文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针对此的对策措施,以期能够促进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的发展与完善。

[

关键词 ] 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室;护理;心理因素;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8(b)-0028-02

[作者简介] 胡祥国 (1978-),男,汉族,湖北石首人,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心脑血管疾病ICU急救急救方向。

1 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的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平均寿命延长,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也呈逐渐上升趋势。急症及危重心血管疾病如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往往会导致患者死亡[1]。因此,心血管内科建立重症监护室有其重要的临床意义。众所周知,心脏是人体循环系统的动力。心脏外形近似前后略扁的倒立的圆锥形,心底朝向右后上方,心尖指向左前下方。心底大部由左心房构成,小部由右心房构成;四个肺静脉连于左心房;上、下腔静脉分别开口于右心房的上、下部。心尖由左心室构成,在左侧第五肋间隙锁骨中线内侧 1~2 cm处。心脏外形可分前面、后面和侧面,左、右缘和下缘[2]。心血管对于维持心脏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价值。心血管疾病也被称之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痛、水胸、少尿与无尿、发绀、呼吸困难、心悸、眩晕、晕厥、心绞痛、心律失常、房颤、肺心病、肺栓塞、心肌病、肺动脉高压、心力衰竭、冠心病等等都属于常见的心血管内科疾病[3]。

判断重症监护的水平,存在三个必备条件:监护治疗的现代化程度、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科学的管理。科学合理良性有序的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室监护对于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促进医院良性发展、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权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更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医患矛盾,促进和谐医患关系的发展。

2当前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室存在的主要问题

①对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的战略重视程度不高。Mintzber在1998年提出了战略的“5P”模型,即“计划”(Plan)、“模式”(Pattern)、“定位”(Position)、“观念”(Perspective)、“计谋”(Ploy)[4]。当前的一些医院还存在着对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建设管理缺乏战略重视,具体表现在重部署轻落实、重形式轻内容、重局部轻全局、重眼前轻长远。由于日常工作较为繁杂,在工作中往往以完成工作任务为标准,对工作方式方法的进一步探讨、进一步创新有欠缺,缺乏常态和长效的管控和考虑。一些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工作者自身存在的作风不够扎实、工作不够深入等问题,认为每一项工作都有专门的主管人员去做,不必每项工作都亲力亲为,缺乏深入科学系统的实践考察研究。从形式上重安排,轻要求。在工作安排上,强调每项工作都要有新的提高、提升、新的发展[5]。但在具体的工作落实上,没有用一流的标准去要求、去衡量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工作的全局工作。真正靠近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进行具体的监护、抓工作落实较少,工作中缺乏开拓创新精神。

②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的硬件条件等基础设施落后。重症监护不同于普通监护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其紧急性、重要性、复杂性和难度性。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对于监护设备等基础设施及相关配套要求较高。常用的监测设备包括生命体征监测仪、呼吸功能监测装置、血气分析仪、血氧饱和度监测仪、心电图机等[6]。治疗设备包括输液泵、呼吸机、心脏除颤仪、临时心脏起搏器、麻醉机等。床位8~12张,25㎡/张,床距≥1.5 m,温度:20~22℃,湿度:50%~60%。空气层流装置达到净化空气和消毒的目的。中心监护站设置在所有病床的中央地区,便于直接观察所有病人。人员编制应该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比例,如医生:床位=(1.5~2):1;护理人员:床位=(3~4):1;在班护士:床位=(2~3):1[7]。当前很多医院尤其是在一些中小医院相关的基础设施及配套保障体系还存在较大的提高空间。

③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具有紧急性、重要性、技术性、前端性、复杂性等方面的特点,对监护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如心脏大体解剖及组织结构,常见心血管系统疾病的症状及心律失常、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高脂血症等各种心脏病的诊断、治疗。心血管疾病种类较多,需要监护人员能够掌握相应的知识并有临床反应观察判断能力和基本的用药解决问题能力。又如心血管重症患者往往心理都比较复杂,其特点表现为:怀疑和侥幸,焦虑和恐惧、退化和依赖、悲观和绝望。这就要求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人员能够积极主动与患者交流并进行心理调适[8]。此外,开展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工作除了要用科学的理论来进行指导之外,也要注重联系个人及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的实际需要开展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提高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的有效性。同时在实践的时候用正确的认识来指导和规范监护工作者行为,养成良好的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习惯,通过内化为外化创造条件,最后在实践中还要注意理解掌握和巩固相关理论,通过外化来体现和检验内化的成果。

3完善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室的发展对策

①要从战略层面高度重视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工作。对于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工作是否科学合理良性有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评估。包括有效性(Effectiveness),效率(Efficiency),公平性(Equity),回应性(Responsibility)。具体来说,有效性(Effectiveness),即效能,实现目标的程度。衡量指标是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产出(收益)、绩效充分性。效率(Efficiency)是为结果付出的代价,衡量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的资源的投入和使用是否达到了最佳状态。衡量指标包括净收益量或者收益与成本之比等等。公平性(Equity)是一项指标的成本和收益在整个指标群中分配的平均程度,衡量指标是帕累托准则。回应(Responsibility)是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的运行结果是否符合目标对象的需要[9]。为此可以构建岗位负责制、出入室制、转送病人制度、查房制度、交接班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探视制度、记录制度等。并进行相应的规划和执行落实[10]。

②要加强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的基础设施及配套保障体系建设。为了在全面范围内加强临床护理工作,改善护理服务,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卫生部于2010年1月在全国卫生系统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但是护理工作建立的前提是良好的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基础设施及配套保障体系建设。加强相关经费投入,对于一些公立医院,财政应该建立相应的专项经费支持与投入。在设备的使用与监督上,要以良好的监督反馈制度促进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工作层层紧扣,形成及时、畅通的渠道[11]。如可以定期进行的监督评估,形成“策划、协调、实施、汇报、调整、总结”的一体化工作思路,并且确保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记录规范、完整,有据可查。

③大力提高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从本质上来看,我们要将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的各个方面当做一个整体或“系统”。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具有技术性、前端性、复杂性等方面的特点,需要相应的人才支撑,更为重要的是,对于促进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的科学合理良性发展而言,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所提供的不应当仅仅是一种技术支持,更应该是一种技术与护理理念的结合,这对于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的良好运用需要技术技能与护理理念兼备的复合型人才,一方面要提高工作人员的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的意识,渗透到的日常护理行为之中。另一方面,加强人才的引进和培训,加强综合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高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应用和发展的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12]。既可以对现有人员应进行经常性的专业技术培训,要求熟练掌握所从事的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的工作及操作技能,定期开展相应的技术交流、能力比对检验工作;二是要将一批年轻的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人员送到有关院所对口专业学习,培养一批拔尖人才、技术骨干;此外,还要从可持续发展和长远发展的视角出发,引进一批急需的紧缺的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的专业人才。

[

参考文献]

[1]陈花棉.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3):1203-1204.

[2]葛均波,王蔚.心血管重症的救治[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9,18(8):792-795.

[3]赵忠秀.心血管内科急重症护理中的风险防范和评估探究[J].北方药学,2013(6):109-110.

[4]Anne B. Boisen, Michael Dalager-Pedersen,Rikke Mortensen, et al. Thomsen.Relationship between death and infections among patients hospitalized in internal medicine departments: A prevalence and validation study[J].American Journal of Infection Control,2014:06-510.

[5]任惠廷,刘瑞芳.关于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探究[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4(1):362.

[6]苗文梅,郑文善.心血管内科急重症护理中的风险评估和防范[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29):208.

[7]李雄文.急诊收住内科ICU502例重症患者追踪分析[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18):545.

[8]容峰,曾贱高.心血管内科ICU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实用预防医学,2007,14(2):505-507.

[9]R.Gómez-Huelgas, F. Pérez-Jiménez, M. Serrano-Ríos,et al. Group,Clinical decisions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and other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A statement of the Spanish Society of Internal Medicine[J].Revista Clínica Espaola (English Edition),2014:209-215.

[10]苏虹,牛丽华.心血管疾病的护理干预[J].中国医药导报,2009,6(15):97-98.

[11]郑川燕,郑淑梅,杨茜,等.心内科护士坚韧性人格与自我概念的回归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8):55-57.

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篇(2)

重症医学科是一为临床各科室危重患者和围手术期高危患者提供集中监护、抢救和支持的重要保障平台。为了加强学科建设,适应医院快速发展的要求XX年将对照三级医院要求对重症医学科进行规划,虽然难度较大,但全科室人员不畏艰难,逆流而上,现将工作计划呈报给各位领导,望审批指正。

一、人才队伍建设:重症医学科(ICU)是一支年轻化、朝气蓬勃的队伍,还是一个儿童时期,还未发育健全,行走还不稳定。要想要拥有一批高素质的医护专业人员来适应科室发展,必须注重人才队伍的建设。目前ICU有固定医师3名,护理人员9名。争取在上半年前能引进ICU住院医师1名、续派出1名人员进修学习。护士可从我院护士中挑选优秀者,知根知底,利于科室快速发展。目前医师队伍中有1名副主任医师,2名住院医师,存在很大的医疗安全隐患。建议领导加大我科室人员的培养或该类人才的引进。

二、设施、设备的利用与引进:ICU集中了诸多高端医疗设施及设备,可对各种类型危重患者集中救治,实现多脏器功能替代治疗。目前我院ICU拥有的医疗设施、设备有:多功能床8张;防褥疮气垫床4张;呼吸机4台(包括有创呼吸机3台,无创呼吸机1台,);监护系统包括中央监护仪及床头监护10套;GE除颤仪1台;输液泵及注射泵台共15台;电子降温毯1套;振动排痰仪1台;血气分析仪1台;空气压力波治疗仪1台;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仪1台;便携式血氧饱和度监测

1台。由于现在医学发展较快,治疗危重患者的方法和设备越来越先进,越来越实用。现在床旁气管插管对危重病人来说,是生命与时间的赛跑,因此建议领导们在2017年给ICU添设一台可视喉镜,便于我们在短时间内迅速插管,更快更好地为危重患者服务,挽救他们的生命,造福老百姓。

三、业务技术发展:目前我院ICU已成功独立开展起来了,受益匪浅。有许多我院以前没有的新技术、新项目以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如血清乳酸动态监测及APACHEⅡ评分对危重患者预后与疗效的评价;深静脉穿刺置管肠外营养支持;中心静脉压监测指导危重病补液;脓毒症血休克的诊断和治疗;有创和无创以及转院呼吸机机械通气的广泛应用等等。在开科这一年多来,ICU每一天都在开展新技术,遇到新的挑战,上一个新台阶。ICU业务技术的发展空间极大。我们不甘落后奋力直追。在不耽误正常工作情况下,积极参加部级、省级的各种ICU学术会议或培训,紧跟国内ICU发展形势,努力学习新理论、新技术,并实际应用于临床。2017年预备与总院脑外科联合,开展脑出血、硬膜下血肿手术,术后直接送人ICU进行监护,为边远山区患者提供高质量服务。

四、科研及业务学习:ICU目前已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2017年将继续倡导学习之风,定于每周四下午17:00举行科室内业务讲座,同时有记录。不定邀请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院ICU专家来我科授课,在专家的指导下科室2017年要求要有论文和论著发表。鼓励外出学习归来

者要有一次讲座,多组织科内病历讨论。不定期举行科室内操作技术考核、理论考核等,提高医护人员工作及学习积极性。

五、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及抗生素合理使用规定:继续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及抗生素合理使用规定,同时严格规定患者家属探视制度,严格消毒隔离制度规定,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及MRSA等特殊感染病人的隔离,严密监控VAP、导管相关性感染、留置导尿管所致感染。成立专门质控人员,随时督促检查。每日均有院内感染监测记录。

六、落实核心制度及岗位职责,加强科室管理:严格执行危重病人管理制度、ICU消毒隔离制度、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抢救工作制度、医师值班制度、ICU患者紧急情况应急预案、危机值报告制度、ICU常见危重症护理常规等。继续落实并严格执行ICU各级医师、护士岗位职责及考核标准。ICU仪器设备专人负责,定期进行清洁、保养、维修管理。大力开展及支持优质护理服务。

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篇(3)

一、基本情况

##,男,汉族,中共党员,1958年2月出生,1983年毕业于河南医学院,获学士学位,1997年获河北医科大学硕士学位,现为中南大学在读博士、精神科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河南省精神病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同时还担任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委员、河南省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主任委员、河南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会长、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理事、河南省心理卫生协会副理事长、中国法医学会司法精神病鉴定分会理事、中华医院管理学会精神病院分会常务理事、中国cdc精神卫生中心执委、《临床心身疾病杂志》主编等。

二、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同志始终坚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身体力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党的卫生和教育工作方针,在政治上、思想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他从医20余年,始终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精神卫生事业,遵纪守法,学风正派,办事公道,清正廉洁,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极高的学术威望。

三、刻苦钻研,不断创新,具有较高得学术威望

##同志在科研和理论研究方面,具有创造性的成果,尤其在精神分裂症基础与临床研究等方面始终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在国内享有一定学术声望。

(一)在国内率先用定量药物脑电图技术预测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用定量药物脑电图技术观察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一次量氯氮平前后各脑区、各频段不同时点定量脑电图变化,用健康人做对照,建立了数学模型及判别函数式,预测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正确率为86-100%,且判别能力的检验有统计学意义,为精神分裂症病人治疗个体化提供依据,从而避免盲目用药及经验用药,节约病人的治疗用药及治疗时间,查新国内外未见同类报道。被国内著名专家评价为国内领先、国际先进,具有良好的应用与推广价值,现已被国内多家医院院采用,20xx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二)开展首发精神分裂症早期干预治疗。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致残性疾病,由于病因不明,目前尚无确实有效的防治措施,一年复发率高达30-40%。##同志在20xx年3月根据文献报道:影响精神分裂症愈后的关键时期是在病后头5年,此时精神功能的损害保持在一个水平,以后即使反复发作,通常不再进一步恶化,并且认为第一次发病是治疗的关键这一理论,成立了首发精神分裂症早期干预病区,采用生物、心理、社会综合干预技术,取得明显效果,一年复发率横向比较降低50%左右。此项技术研究已被列入河南省科技厅重点资助项目,并成为卫生厅临床医学重点专科精神科网络建设推广项目。

(三)参加了国家“十五”科技攻关临床医疗项目《精神分裂症治疗效果与质量的评估研究》,作为子课题负责人,进一步深化精神分裂症的研究,探索精神分裂症的最佳治疗方案,以期在精神分裂症病因未解决之前获得最佳效果,部分研究已获成果。《首发精神分裂症临床特征、治疗与免疫指标的关系》获河南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一等奖,《精神分裂症基础与临床相关因素研究》20xx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四)近年来先后主编出版《精神与心理障碍康复指南》、《精神药物不良反应与相关问题》、《精神病学》、《医学心理与精神病学》、《精神科护理学》等专著5部,其中,《精神与心理障碍康复指南》一书获河南省首届优秀科技成果三等奖;作为副主编出版《精神免疫学》、《中国心理卫生研究》专著2部;先后完成科研成果10余项,获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二项,发表有价值的学术论文50余篇。

四、医德医风好,积极为广大群众服务

作为一名医师,他医德高尚,具有高超的业务技术水平、系统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他始终把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的服务宗旨与自己的工作联系在一起,关心、爱护、尊重患者,对患者有求必应,见难就帮。许多慕名来找他看病的患者无论是节假日还是休息时间,只要他在家都及时赶到医院,耐心给病人进行检查治疗,在治疗用药时想方设法减轻患者的费用,甚至对极为困难的患者,他还常常拿出自己的钱物给予资助,有很多次病人返家时没有路费,他都自掏腰包给予解决。在医疗活动中,带头树立行业风尚,维护医院形象,不收礼、不吃请,拒收红包,拒绝开单提成。他的一身正气,一尘不染,受到了患者及同行的赞扬。

五、致力于我省精神卫生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做出突出贡献

作为中国cdc精神卫生中心执委、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委员、河南省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主任委员、河南省心理卫生协会副理事长、中国法医学会司法精神病分会理事、中华医院管理学会精神病医院分会常务理事,他致力于我省精神卫生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在本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发挥了带头和示范作用,为我国精神卫生事业的进步做出了贡献。

(一)三年来,##同 志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会多次,拓宽了自身的知识视野、提高了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教学、科研水平。先后参加在北京召开的世界精神病学协会,会上交流了《氯氮平的药物动力学与临床疗效的研究》,获边远奖;参加了美国全美精神科年会;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第一届中美精神病学术会议暨第三次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年会,交流论文《一次量氯氮平对健康成人及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电活动影响的对照研究》,阐述了定量药物脑电图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应用前景,受到了与会代表的好评;参加了泰国瑞美隆国际研讨会,交流了瑞美隆对抑郁症治疗的经验;参加在上海举办的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3次年会,当选为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委员,加强了国际学术交流,推动了本学科建设,提高了我省的学术地位。尤其在参加卫生部20xx年组织的四次精神卫生专家座谈会上,他为政府提供的如何将精神卫生纳入公共卫生建设、提高精神卫生工作者的岗位津贴、精神病人的欠费问题、精神科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受到了重视,并被国家疾病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聘为执行委员会委员。通过其本人的不懈努力,争取到了20xx年中央批复地方重性精神疾病防治队伍建设部分项目经费,为本专业今后的发展建设提供了更加坚实的基础,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二)他参加了我国第一部精神卫生法的起草讨论工作,参与制定了我国精神病社区防治试点规划工作。作为我省两个社区试点建设,他按照“中央转移支付地方资金项目--重性精神疾病防治队伍建设项目”和“重性精神疾病监管治疗项目”的要求,在河南省新乡市区、新乡县各开展了一个精神病防治试点社区,分别覆盖人口40万人。通过组织举办项目管理、规范化治疗、个案管理、病人家属、民警及随访信息网络管理培训班等,共培训学员近千人;同时组织人员对两个示范区中62个社区、40个行政村进行了摸底排查,按要求登记了两个示范区重性精神病人447人。目前,由试点到全面铺开的工作正在进行之中。

(三)每年召开河南省精神科年会及主办部级继续教育项目《综合医院抑郁障碍》、《抑郁症与焦虑症新进展》、《神经系统精神障碍》等。20xx年承办全国第九次司法精神病学学术会议和全国精神病医院第七次管理学术会议,举办卫生部全国精神科医师”双基”培训班。

(四)在全省19所地市级精神病医院中享有很高的威信,为推动我省的精神卫生事业发展,他作为发起人,召集全省地市级精神病医院院长拟成立河南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20xx年12月已召开了成立筹备会议。

六、加强医院管理,促进医院在改革中不断向前发展

作为河南省精神病医院院长,他不断强化管理,深化改革,先后进行了人事制度、分配制度、后勤服务社会化的改革工作。他进一步完善落实了各项医疗制度,规范了医疗行为。在医院管理年活动中,为解决患者“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他组织成立了扶贫病房,将贫困病人每月住院费用控制在 1500元以下、医保贫困精神病人每月费用控制在1000元以内(均含伙食费用);与新乡市残联联合开展了对贫困精神病患者进行救助,每年发放救助卡200张。他强调人性化服务,邀请国内著名礼仪专家来院讲学,为病人从挂号到入院提供一对一全程服务,对空腹检查后的病人免费提供食品。他要求在各临床科室开展了“争创温馨病区”、“六声服务(患者入院时有迎客声、接触患者时有问候声、发生误会时有道歉声、家属及病人有疑问时有解释声、患者合作时有致谢声、患者出院时有祝福声)”等活动,目前医院科室每周的文体活动、每月的医患大型文体活动已成为医院一道亮丽的风景。在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专项活动中,医护人员的廉洁从医意识得到了明显提高。进一步规范了诊疗行为,杜绝了“回扣”、“红包”、“开单提成”等不良行为,形成了廉洁行医、精诚奉献的良好氛围,行业作风明显好转,医患关系更加融洽。在行风评议活动中,树立了医院良好形象,精神文明建设步上新台阶。他不断加强医院硬件建设,近三年来先后购置万元以上仪器设备总价值1600多万元,医院固定资产总值达到7859万元,新建了9300多平方米的门诊医技大楼,标志着我院全部完成病房改造的第三期建设任务的6000多平方米综合病房楼正在建设中,极大的提高了医院的综合实力。

派专业人员到落后边远地区条件差的精神病医院进行技术支援并定期到当地进行义诊,为当地老百姓免费诊治。每年10月1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在全省范围内举行大型宣传、义诊活动,普及精神卫生知识,提高群众对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促进社会精神卫生环境的建立和人群精神健康行为的形成。

七、为人师表,言传身教,桃李满天下

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篇(4)

##,男,汉族,中共党员,1958年2月出生,1983年毕业于河南医学院,获学士学位,1997年获河北医科大学硕士学位,现为中南大学在读博士、精神科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河南省精神病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同时还担任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委员、河南省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主任委员、河南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会长、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理事、河南省心理卫生协会副理事长、中国法医学会司法精神病鉴定分会理事、中华医院管理学会精神病院分会常务理事、中国cdc精神卫生中心执委、《临床心身疾病杂志》主编等。

二、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同志始终坚持学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身体力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党的卫生和教育工作方针,在政治上、思想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他从医20余年,始终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精神卫生事业,遵纪守法,学风正派,办事公道,清正廉洁,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极高的学术威望。

三、刻苦钻研,不断创新,具有较高得学术威望

##同志在科研和理论研究方面,具有创造性的成果,尤其在精神分裂症基础与临床研究等方面始终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在国内享有一定学术声望。

(一)在国内率先用定量药物脑电图技术预测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用定量药物脑电图技术观察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一次量氯氮平前后各脑区、各频段不同时点定量脑电图变化,用健康人做对照,建立了数学模型及判别函数式,预测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正确率为86-100%,且判别能力的检验有统计学意义,为精神分裂症病人治疗个体化提供依据,从而避免盲目用药及经验用药,节约病人的治疗用药及治疗时间,查新国内外未见同类报道。被国内著名专家评价为国内领先、国际先进,具有良好的应用与推广价值,现已被国内多家医院院采用,20**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二)开展首发精神分裂症早期干预治疗。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致残性疾病,由于病因不明,目前尚无确实有效的防治措施,一年复发率高达30-40%。##同志在**年3月根据文献报道:影响精神分裂症愈后的关键时期是在病后头5年,此时精神功能的损害保持在一个水平,以后即使反复发作,通常不再进一步恶化,并且认为第一次发病是治疗的关键这一理论,成立了首发精神分裂症早期干预病区,采用生物、心理、社会综合干预技术,取得明显效果,一年复发率横向比较降低50%左右。此项技术研究已被列入河南省科技厅重点资助项目,并成为卫生厅临床医学重点专科精神科网络建设推广项目。

(三)参加了国家“十五”科技攻关临床医疗项目《精神分裂症治疗效果与质量的评估研究》,作为子课题负责人,进一步深化精神分裂症的研究,探索精神分裂症的最佳治疗方案,以期在精神分裂症病因未解决之前获得最佳效果,部分研究已获成果。《首发精神分裂症临床特征、治疗与免疫指标的关系》获河南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一等奖,《精神分裂症基础与临床相关因素研究》20**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四)近年来先后主编出版《精神与心理障碍康复指南》、《精神药物不良反应与相关问题》、《精神病学》、《医学心理与精神病学》、《精神科护理学》等专著5部,其中,《精神与心理障碍康复指南》一书获河南省首届优秀科技成果三等奖;作为副主编出版《精神免疫学》、《中国心理卫生研究》专著2部;先后完成科研成果10余项,获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二项,发表有价值的学术论文50余篇。

四、医德医风好,积极为广大群众服务

作为一名医师,他医德高尚,具有高超的业务技术水平、系统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他始终把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的服务宗旨与自己的工作联系在一起,关心、爱护、尊重患者,对患者有求必应,见难就帮。许多慕名来找他看病的患者无论是节假日还是休息时间,只要他在家都及时赶到医院,耐心给病人进行检查治疗,在治疗用药时想方设法减轻患者的费用,甚至对极为困难的患者,他还常常拿出自己的钱物给予资助,有很多次病人返家时没有路费,他都自掏腰包给予解决。在医疗活动中,带头树立行业风尚,维护医院形象,不收礼、不吃请,拒收红包,拒绝开单提成。他的一身正气,一尘不染,受到了患者及同行的赞扬。

五、致力于我省精神卫生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做出突出贡献

作为中国cdc精神卫生中心执委、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委员、河南省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主任委员、河南省心理卫生协会副理事长、中国法医学会司法精神病分会理事、中华医院管理学会精神病医院分会常务理事,他致力于我省精神卫生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在本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发挥了带头和示范作用,为我国精神卫生事业的进步做出了贡献。

(一)三年来,##同志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会多次,拓宽了自身的知识视野、提高了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教学、科研水平。先后参加在××召开的世界精神病学协会,会上交流了《氯氮平的药物动力学与临床疗效的研究》,获边远奖;参加了美国全美精神科年会;参加了在××召开的第一届中美精神病学术会议暨第三次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年会,交流论文《一次量氯氮平对健康成人及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电活动影响的对照研究》,阐述了定量药物脑电图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应用前景,受到了与会代表的好评;参加了泰国瑞美隆国际研讨会,交流了瑞美隆对抑郁症治疗的经验;参加在××举办的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3次年会,当选为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委员,加强了国际学术交流,推动了本学科建设,提高了我省的学术地位。尤其在参加卫生部20**年组织的四次精神卫生专家座谈会上,他为政府提供的如何将精神卫生纳入公共卫生建设、提高精神卫生工作者的岗位津贴、精神病人的欠费问题、精神科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受到了重视,并被国家疾病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聘为执行委员会委员。通过其本人的不懈努力,争取到了20**年中央批复地方重性精神疾病防治队伍建设部分项目经费,为本专业今后的发展建设提供了更加坚实的基础,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二)他参加了我国第一部精神卫生法的起草讨论工作,参与制定了我国精神病社区防治试点规划工作。作为我省两个社区试点建设,他按照“中央转移支付地方资金项目--重性精神疾病防治队伍建设项目”和“重性精神疾病监管治疗项目”的要求,在河南省新乡市区、新乡县各开展了一个精神病防治试点社区,分别覆盖人口40万人。通过组织举办项目管理、规范化治疗、个案管理、病人家属、民警及随访信息网络管理培训班等,共培训学员近千人;同时组织人员对两个示范区中62个社区、40个行政村进行了摸底排查,按要求登记了两个示范区重性精神病人447人。目前,由试点到全面铺开的工作正在进行之中。

(三)每年召开河南省精神科年会及主办部级继续教育项目《综合医院抑郁障碍》、《抑郁症与焦虑症新进展》、《神经系统精神障碍》等。20**年承办全国第九次司法精神病学学术会议和全国精神病医院第七次管理学术会议,举办卫生部全国精神科医师”双基”培训班。

(四)在全省19所地市级精神病医院中享有很高的威信,为推动我省的精神卫生事业发展,他作为发起人,召集全省地市级精神病医院院长拟成立河南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20**年12月已召开了成立筹备会议。

六、加强医院管理,促进医院在改革中不断向前发展

作为河南省精神病医院院长,他不断强化管理,深化改革,先后进行了人事制度、分配制度、后勤服务社会化的改革工作。他进一步完善落实了各项医疗制度,规范了医疗行为。在医院管理年活动中,为解决患者“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他组织成立了扶贫病房,将贫困病人每月住院费用控制在

1500元以下、医保贫困精神病人每月费用控制在1000元以内(均含伙食费用);与新乡市残联联合开展了对贫困精神病患者进行救助,每年发放救助卡200张。他强调人性化服务,邀请国内著名礼仪专家来院讲学,为病人从挂号到入院提供一对一全程服务,对空腹检查后的病人免费提供食品。他要求在各临床科室开展了“争创温馨病区”、“六声服务(患者入院时有迎客声、接触患者时有问候声、发生误会时有道歉声、家属及病人有疑问时有解释声、患者合作时有致谢声、患者出院时有祝福声)”等活动,目前医院科室每周的文体活动、每月的医患大型文体活动已成为医院一道亮丽的风景。在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专项活动中,医护人员的廉洁从医意识得到了明显提高。进一步规范了诊疗行为,杜绝了“回扣”、“红包”、“开单提成”等不良行为,形成了廉洁行医、精诚奉献的良好氛围,行业作风明显好转,医患关系更加融洽。在行风评议活动中,树立了医院良好形象,精神文明建设步上新台阶。他不断加强医院硬件建设,近三年来先后购置万元以上仪器设备总价值1600多万元,医院固定资产总值达到7859万元,新建了9300多平方米的门诊医技大楼,标志着我院全部完成病房改造的第三期建设任务的6000多平方米综合病房楼正在建设中,极大的提高了医院的综合实力。

派专业人员到落后边远地区条件差的精神病医院进行技术支援并定期到当地进行义诊,为当地老百姓免费诊治。每年10月1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在全省范围内举行大型宣传、义诊活动,普及精神卫生知识,提高群众对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促进社会精神卫生环境的建立和人群精神健康行为的形成。

七、为人师表,言传身教,桃李满天下

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篇(5)

一、 完成医疗各项指标:截止2020年06月30日入院878人次,他科转入148人,出院901人次,转往他科141人,死亡29人,死亡率3.22%,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96.95%,床位使用率148.38%,平均住院天数6.61。  入院161人次,出院98人次,死亡6人,治愈好转率85%,死亡率3.7%,抢救162人次,门诊诊断与入院诊断符合率90%,入出院诊断符合率94%,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96%。共完成血气分析3100人次,完成中心静脉穿剌置管120人次。鼻肠管1例,支气管镜检查1例,有创动脉监测2例;院感及安全生产工作:半年中发生院内感染5例,医务人员发生工作中针剌伤一例,抗生素使用规范,部分药品使用欠规范。

二、完善病房设施,加强病房管理:ICU是危重病人进行抢救和严密监测的场所,要求病房环境合理、简洁、方便,利于观察和抢救,病房的抢救设施齐全 ,在院领导的支持下,完善了各项设施和仪器。为了便于患者家属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做好医患沟通工作,以优质的病房条件服务于患方,方便的工作条件利于医护人员,使得ICU的病房条件在本区处于领先水平。  

三、建立及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完善的设施离不开有效的管理,这6个多月来不断制定了ICU相关制度:待补充等。做到理论基础定期巩固及更新、三基培训时时训练、物品定点定位放置、固定了仪器、药品、物资管理人员,责任到人。6个多月来,有效的病房管理保证了ICU的日常工作。ICU成立于2019年12月,在本院属新兴的一门学科,收集全院各科室以及外院的危重病人,机构庞杂,医疗任务繁重,而我科的医务人员均年龄较轻,资历浅,且大多数缺乏ICU专科经验,因此开科初我科制订了严格周密、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及诊疗护理常规, 同时定期督促、检查执行情况,保证了各项工作有章可循,从而使ICU秩序井然,忙而不乱。  

四、提高医务人员业务素质,加强自身建设:由于ICU的工作性质及严格要求,医生护士始终处于病人治疗及观察的第一线.因此, ICU医务人员的素质如何,将直接关系到ICU的工作质量、救治水平。6个多月来, ICU医护人员的培训工作是我工作之重点,在ICU的后续教育中,打算采取在职培训,外出进修,自学与考核相结合等办法,并结合临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每周四下午定期举办科内业务讲座及组织疑难病例讨论。6个多月来的培训使得ICU全体医务人员能基本胜任日常工作。  

五、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初显:6个多月来我科的病人在不断增加,经济不断增长。 成功救治了许多急危重病人:呼吸窘迫综合症、心肌梗死、脑出血、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急性左心衰、COPD急性加重期、脑外伤、心肺复苏后、多发伤、电击伤、有机磷中毒在内的诸多危重症患者,还配合手术科室顺利完成了多例复杂手术后的麻醉复苏及监护任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六、及时完成上级分配的各项任务:服从上级领导安排,配合全院开展医院二级复审工作、二级医院绩效考核、基层医院服务能力建设、合理用药、优质护理等工作;针对每次检查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整改学习。 

八、存在的主要困难、问题和不足 

1、主要是人力资源严重不足:护士缺员近40%,医生缺员也近40%,不得不削减床位(由设置9张床只能开到4张),以适应人力资源现状,但实际工作量并没有减少,在职人员高强度,高压力,高风险,低收入的情况进一步恶化。部分人员的业务素质跟不上,没经考核就进入重症医学岗位,导致医疗风险增加。 

2、人员结构不合理:全科13人,主任医师1名(目前因工作需要即将调出),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1名,住院医师1名,转科医师1名,两名主管护师,4名护师,2名护士,疲于应付。护理队伍以年轻人为主,缺乏中间层,人员紧张。 

3、设备更新、购置慢,科室的设备设施及技术力量跟不上病人的需求,经常因为设备问题,延误收治患者。 

4、ICU病源不稳定,来源单一,普通科室将危急重症患者转入ICU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 

九、2020年下半年对重症医学科来说,主要任务是弥补以往不足,夯实基础,理顺关系,融合团队,建章立制。具体措施如下:

1、加大重症医学科宣传,让各个层面了解重症医学科到底是个什么科室,能够做什么,学科范围是什么。理顺综合ICU与专科ICU的区别和优劣。  

2、重症医学科的模式全国来说,多种多样,我院的重症医学科仍坚定不移推行完全封闭式ICU既是院前急救的最后一环,也是院内危重病的收治科室。  

3、引进至少2名新医生(最好是规培生),护士至少4名(最好能有男护士),弥补人员短缺的现状。

4、仍坚持心,脑、肺、外科危急重症的基础,加大妇产科、儿科交流,多增加妇产科术后、外科全麻术后,多发伤,复合伤的收治,加大收治呼吸衰竭患者,开展床旁纤支镜技术,超声技术、CRRT等。  

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篇(6)

[关键词]急诊科特点;急诊管理;重症患者

1急诊科特点

为了使急危重症患者、各种事故伤员能得到及时的抢救和治疗,各级医院均开设有急诊科及120急救,通常医院急诊科患者一是各种突发事故及自然灾害造成的严重的外伤患者、各系统急危重症患者、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以及其他急重症患者,这类患者往往病情复杂。而且因发病急骤,缺乏可供诊疗参考的系统的病情资料。二是急诊科患者病情发展变化快,尤其是急性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脑出血、严重毒物中毒等患者病情极不稳定[1],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甚至危及生命;三是患者流动性大,急诊科患者经抢救后可随时分流至各专科病房,随时收治新的患者;四是我国已逐步进入人口老龄化,加之老年人身体机制的衰退,因此急诊拉患者以老年患者居多,且年龄跨度大,老年患者并发症多,自理能力差,从而加大了急诊工作量。

2根据急诊科特点分析医院急诊管理

2.1建立建全急诊领导指挥系统

医院急诊科既是独立的科室,同时在遇突发事件、自然灾害和重大疫情时,还需要调动全院各部门的力量予以配合。因此,我院急诊管理系统实行由业务主管院长直接领导,科主任负责、条块结合的管理体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合理的目标管理、层次管理目标和考评制度,以确保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急诊任务和正常的日常工作[2]。

2.2从急诊科特点出发,建立科学、合理、高效的急诊管理模式

医院急诊科包含了医疗救治各方面的内容,特别是危重病学、创伤医学、复苏医学、急性中毒等方面,各地医院运行模式各不相同,我院根据急诊患者的特点,建立了标志醒目的急救中心,而且布局合理,急诊挂号、收费、药房、放射、CT、检验等支持系统也较完整;抢救室、治疗室、洗胃室、急诊手术室、输液室、注射室各种功能房间设置合理,方便病人就诊;二楼设有专门的重症监护病房、急诊观察病房和血液净化中心,并配备了先进的治疗和抢救医疗器械。中心有专用的出入通道和走廊,便于轮椅、平车、担架等出入。急救中心停车场面积较大,便于医院急救车辆及其它运送病人车辆的进出和停放。医院120救护车随时待命于急救中心停车场,便于迅速出动。为急危重症患者提供了方便、快捷的绿色通道和急危重者的转运通道,保证了抢救的及时性[3]。

2.3提高急诊科医护人员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我院定期或不定期的对急诊科医护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训,培训内容主要根据急诊科患者的特点,重点进行急危重症患者的监护以及对各种急救器材掌握与熟练、正确的使用、心理素质以及对患者心理护理方面的培训,在培训方式上,采取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的形式,即走出去参观、学习与在职培训相结合,组织急诊科医护人员参加各种形式的学术交流等,以提高急诊科医护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反应能力,使之在急诊抢救中临急不乱,具备娴熟急诊急救的操作技能。

3讨论

急诊科的服务质量是体现医院整体服务水平和治疗水平的窗口,多年来一直是群众反映较多的热点和焦点。对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不仅反映了急诊服务质量的好坏,更重要的是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危[4][5]。笔者通过对急诊科病人的特点,结合本院急诊工作实际,对急诊管理的各项工作进行总结,首先应建立院长领导下,科主任负责、条块结合的管理体制,健立和健全医院急诊指挥系统;其次,建立急救中心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的绿色生命通道;医院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6],一切以患者的需要为中心,以一切服务于患者为原则,改善了患者就诊环境;在急诊科人员的配备上做到根据急诊科患者的特别,进行合理配备,并加强医护人员专业水平及综合素质的培训,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急诊优质服务提供了必要的硬件(房屋、设施、设备等)与软件(人员、技术等)保证;同时,在此基础制定了合理的目标管理、层次管理目标责任制和考评制度,做到奖罚分明,以调动医护人员的积极性,保证急诊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唐世川,柯红,李秀池.门急诊管理模式改革与发展[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2,12(14):108.

[2]王丽萍,刘玉书.谈二甲医院急救工作的管理与对策[J].新疆医学,2005,35(1):149-150.

[3]王立秋,王文珍.以人为本-再谈急诊医学模式[J].海军总医院学报,2007,20(4):234-235.

[4]刘洪娥,薛彪.急诊医学、危重病急救医学的运行体制和专业范畴[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264-265.

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篇(7)

论文摘要:临床信息系统是医院信息化的发展趋势,然而它在设计上的复杂性给普及带来巨大的挑战。根据知识管理的思想,提出摒弃观望等待的态度,利用B/S架构、SQLServer、ASP.NET、AJAX等构建复杂度适中、技术难度低、成本低廉、管理维护方便的临床信息系统。通过一个急腹症子系统的实例证明该方法能降低进入门槛,诊断效果较好。

医疗体制改革以来,我国各类性质的医院效率都有下降的趋势。通过医院信息化提高医院的运行效率,特别是采用临床信息系统(以下简称CIS )成为研究的热点。但是,由于目前人工智能的发展水平不高,加上绝大部分医院存在硬件条件差、技术薄弱等问题,给CIS的设计和普及带来诸多难题。针对普通医院的现有条件,根据知识管理的思想,提出先构建知识库、逐步建设、不断完善功能的方法。通过一个急腹症子系统的实例,证明基于知识管理的CIS有助于医院信息化的深化和推广,帮助广大医院健康发展,也让群众得到越来越多的实惠。

1 医院信息化的发展与存在问题

医院信息化,是指医院以业务流程优化重组为基础,在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上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和通信技术及数据库技术,控制和集成化管理医疗、护理、财务、药品、物资及科研、教学等活动中的所有信息,实现医院内、外部信息共享和有效利用,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与综合发展实力。

医院信息化的表现形式为医院信息系统( HIS)。 HIS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医院管理信息系统( HMIS),

主要是常规的信息系统,例如财务系统、人事系统、药品库存系统等;另一个是临床信息系统,主要用于搜集疾病、症状和病人的诊断信息,并为诊断治疗辅助决策等。

目前,医院信息化已经在HMIS上取得一定进展,不少医院开始重视并逐步用上了这类管理系统。而作为医院信息化发展趋势的CIS,发展一直比较缓慢,真正能为医生所接受并投人实际使用的为数极少。因此,CIS的应用成为医院信息化过程中的最大挑战。

CIS在设计与普及上举步维艰,其主要原因有:首先,CIS是当前企业级信息系统中最复杂的一类,设计难度较大。其次,目前人工智能技术仍处于发展阶段,给开发成熟、高校的CIS带来障碍。再次,C1S设计费用高,维护管理复杂,超出普通医院的承受能力。

2 知识管理对CIS的启示

针对CIS信息错综复杂、开发技术难度大、投入费用高等问题,广大医院对此持观望、等待的态度。其实,虽然目前难以设计出成熟、高效的CIS,但是通过知识管理的思想,搜集相关资料,通过联合建设的方式,先构建知识库,再逐步完善功能,完全可以设计出具备基本诊断决策能力和知识管理能力的CIS。

知识管理(KM)为企业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提供新的途径,利用集体的智慧提高企业的应变和创新能力。知识管理的思想对CIS的启示有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知识是竞争力的核心,企业要尽量掌握更多的知识,并管理高质量的知识。因此,对于和疾病、症状、病例、诊断方法等知识密切相关的CIS,特别是CIS辅助诊断决策的功能,是提高医院的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保障,值得医院进行一定的投人研究。

第二,相比容易表达、复制和模仿的显性知识,隐性知识往往是伴随着某个过程的知识,也就是体现在实践中的知识。如果竞争者没有参与这个过程,不仅难以体验到这种知识的存在,更是难以模仿。因此,医院应该亲自参与CIS的建设,从而获得CIS的隐性知识并提升信息化的水平。

第三,知识库是知识管理的基础,只有构建了知识库才能真正开展有效的知识管理,有助于通过比较成熟的数据挖掘技术产生新的知识,提高医院的医疗技术。人工的方法很难在知识库杂乱无章的信息中发现规律,但是经过计算机分析处理后可以找到其中隐含的重要知识。显然,如果不开展CIS研究,没有一定积累的知识库,通过数据挖掘发现新知识也无从谈起。

第四,知识管理提倡“最好从今天开始”,也就说,知识管理像做运动一样,做一两天可能没有明显效果,但是几个月下来就会有很大的差异。同样的,不应该因为暂时无法实现高水平的CIS系统而止步不前。只要持续的投人研究,还是可以开发出实用性不错且潜力巨大的CIS。

另外,有了知识库和CIS,也有利于促进医护人员之间的交流,借助集体的智慧提高临床诊断水平。

3 基于知识管理的CIS的建设

基于知识管理的思想,CIS的建设可以分为几个步骤。首先,选择一个易于扩展的架构,设计一个存储临床信息的知识库。然后,根据医学专家的理论和临床经验,对知识库中的内容进行加工整理,为诊断提供依据。接着,设计具有初步诊断决策的系统并投入试用,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功能。

最后,搜集一定数量病例信息后,利用数据挖掘发现新知识。

3. 1采用B/S架构建设CIS

目前软件开发中流行C/S (Client/Server,客户机/服务器)和B/S (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两种不同的架构,它们各自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对国内流行的医院信息系统进行了调查,发现它们都只是面向常规信息处理,并且绝大部分采用C/S架构,也有不少单机版本的系统。其中原因就是C/S架构的软件具有速度快、打印方便的优势,能满足各种层次计算机的需求。

但是,CIS的主要任务是医疗知识的管理和诊断决策辅助,打印也往往是固定的样式,没有特别的需求。因此,为了降低开发难度和维护费用,应该采用B/S架构建设CIS。

首先,B/S架构对技术要求较低,开发周期较短,对于结构复杂的CIS非常有利。在开发难度降低的情况下,通过合作的方式可以完成功能简单的CIS。由于技术难度低,也便于医院方自行修改完善。

其次,开发成本低廉,功能扩展方便。B/S架构的软件一般只有初期一次性投人成本,并可以通过增加页面的方法来增加系统功能,非常方便。而C/S架构的软件项目控制比较困难,系统会随着应用范围的扩大而使得投资连绵不绝,容易出现IT黑洞。

再次,C/S架构需要在所有客户机上安装和配置软件,管理和维护的工作量很大,升级的成本也比较高,而B/S架构只需要在服务器上配置好,那么与之相连的计算机都可以在无需安装额外的软件情况下,通过浏览器获取服务,避免了繁重的重复性劳动,将管理和维护的工作量减少到最低。

另外,C/S架构的通用性较差,受客户端影响较大,难以同时兼容多种类型的操作系统。例如,配置较低的计算机往往安装了Windows 98,而很多较新的计算机配置了Windows Vista,那么,C/S架构的软件常常需要提供多个版本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而B/S架构通用性很好,不存在跨平台的问题。

3. 2采用SQL Server 2005构建知识库

知识数量的多少、质量的高低是决定CIS性能是否优越的主要因素。因此,要把疾病诊断问题求解的专门知识从医学专家头脑中和其它知识源中提炼出来,并按照一种合适的知识表示方法将其转移到计算机中,构建知识库。在此,采用当前主流的大型数据库软件SQL Server 2005构建知识库,具体步骤如下:

首先,根据CIS的要求,在数据库中建立疾病汇编表。由于CIS在国内尚属于试验性阶段,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搜集完所有种类的疾病、因此,不同的医院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相应的设计。在此,设计了一个急腹症的疾病汇编表,取名asm,包括外科急腹症、内科急腹症、妇科急腹症三个大类约70种疾病。asm数据表共包括四个字段,diseaseID ,section, name_ EN, name_ CN,分别用于表示疾病的编号、所属大类、英文缩写、中文名称。

然后,建立症状表,取名symptom,其中包括病史、常规症状、体征、科技检查共四个大类约100。多种症状,如“夏季”、“长江以南”、“吸烟史”、“频繁呕吐与腹泻”等。每种症状都有相应的编号和分类号,便于对这些知识的管理。

接着,组织医生对每种症状的相关症状进行分析讨论,建立诊断症状表diagnose_symptom和症状分类表diagnose_kind。其中,前者既包括与疾病密切相关的主要症状,也包括其他相关度一般或者降低相关度的症状,例如疾病“急性阑尾炎”的“转移性右下腹部痛”、“麦氏征”等症状。后者存储着某疾病相关症状的分类情况,比如“频繁呕吐与腹泻”的症状在“输尿管结石”中的相关度属于正向还是反向,权重多少,等等。这两个表是医学理论和临床经验的总结,也是知识库中最宝贵的部分。

最后,提供病例记录表history、治疗选择方案表thera-peutic等相关的数据表。它们为诊断决策和数据挖掘服务。

3. 3采用ASP. NET技术实现系统功能

目前B/S架构中流行的编程技术有ASP, JSP, PHP,ASP. NET四种,其中ASP. NET作为微软的旗舰产品,具有技术先进、性能强大、稳定可靠等优势,在各类专家系统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因此,虽然CIS在起步阶段,系统并不庞大,但是从发展趋势考虑,还是采用ASP. NET技术来实现。CIS的系统总体功能框图如图I所示。

其中,“诊断辅助”模块的使用方法为:首先,用户通过网页浏览器打开CIS的首页,输人姓名登录系统。然后,进人“诊断辅助”页面,输人病人的姓名,CIS为该病人在病例表中插人新纪录。接着,用户可以在症状大全的页面中选择病人症状的方式进行诊断,也可以先简单判断疑似哪种疾病再进人该疾病的诊断页面进行处理。不管是哪一种,由于设计的症状较多,因此CIS会采用MRU (Most recentlyused,最近最常使用)算法将最近最常见的疾病和症状排在前列,方便用户选择。

另外,针对B/S架构速度相对较慢的缺陷,CIS应该采用AJAX (Asynchronous JavaScript and XML,异步JavaScript和XML)等技术来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并通过CSS (Cas-cading Style Sheets,层叠样式表)提示用户是否已经选择了某症状,效果如图2所示。

图2显示,如果某个症状没有被点击,则保持“黑色、字号14像素”的样式;如果点击了一次,则更改为“红色,字号20像素”;如果再次点击,则该症状被取消并恢复为默认的样式。CIS将用户的点击行为送人后台,根据diagnose _symptom和diagnose_kind进行判断,并将最后得分局部更新诊断页面。

3. 4 CIS进一步的工作

虽然现在已经能在实践中进行基本的诊断辅助决策,但是作为发展阶段中的CIS,这样的系统还是需要不断的完善。CIS进一步的工作主要有:不断扩展疾病表和症状表的结构,为其添加详细的文字、图片、视频说明,将CIS构建成越来越完善的知识库;不断将其他科类的疾病、症状补充进知识库,并建立医生用户表,将医生与相应科类的疾病进行关联管理;不断加强数据挖掘的力度,通过对病例和术后评价的信息,发现问题并修正系统的诊断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