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重症康复护理

重症康复护理精品(七篇)

时间:2023-10-18 10:19:15

重症康复护理

重症康复护理篇(1)

【关键词】脑梗死偏瘫;康复护理;综合护理

【中图分类号】R788.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4-0249-01

脑梗死亦可称之为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偏瘫指的是局部脑组织受到血液循环障碍的影响,因缺氧、缺血,诱发组织坏死,出现脑功能障碍,从而导致偏瘫的形成,年龄在50至60岁的人群发生几率较高[1]。患者出现偏瘫后,生活质量严重下降,给其家庭也增添了很大压力。为了使患者病情改善,让其肢体功能尽早恢复,必须实施护理干预。据临床研究证实,综合护理干预可强化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的康复训练,有利于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本文主要分析重症脑梗死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方法,现将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在2011年2月至2013年9月间收治的64例重症脑梗死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32例病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男性19例,女性13例,患者年龄在59至81岁间,平均年龄70.85±6.27岁。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男性18例,女性14例,患者年龄在60至82岁间,平均年龄70.37±6.85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患者入院后,需给予常规药物进行治疗,在治疗康复期间,明确患者疾病症状变化情况,确保病房室内通风良好,注重清扫病房,指导患者的饮食等。

观察组:综合护理干预。①健康教育护理。脑梗死发病较急,且伴随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因而易产生不良情绪,患者入院之后,护理人员要加强与患者的沟通,针对患者表现出的不良情绪,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并向患者讲述与疾病治疗相关的知识。同时,护理人员还需加强与患者家属的交流,让家属陪伴于患者身边,给予其安全感。②肢体训练。为了降低肌肉萎缩与关节挛缩变形发生率,患者的肢体必须置于功能位,肌肉与上下肢关节需经常活动。上肢训练:患者患部需做一些简单的肢体运动,患手可通过捏皮球的方式,对患者手指功能进行训练,每天2次,每次10下。下肢训练:患者可进行翻身、身体左右移动动作,立膝、下肢伸屈、扭动骨盆,每天2次,每次10下。③并发症预防护理。护理人员需定期帮助患者更换,对于其血液循环具有促进作用,降低压疮发生率,确保床单的整洁与干燥。另外,教会患者正确的排痰与咳嗽方法,降低误吸发生率,控制肺炎的发生。④鼓励患者。在实施护理干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经常给予患者鼓励,向他们讲述成功病例,使他们对于疾病治疗充满信心。

1.3 护理满意度与抑郁、焦虑评价标准

①护理满意度。以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患者对于护理人员的护理满意情况,调查内容包括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的态度、热情程度、护理技巧等,主要包括满意、较满意、不满意三个标准。

②抑郁自评量表。轻度:53至62分;中度63至72分;重度:超过72分。

③焦虑自评量表。轻度:50至59分;中度60至69分;重度:超过70分。

1.4 统计学方法

对本组研究的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对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3 讨论

因脑梗死患者出现偏瘫后,给其生活造成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精神调节与行为控制能力下降,因此,必须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使患者肢体功能尽早恢复。

在以往的医学护理模式中,护理人员只单纯注重对疾病的护理,而忽略了患者的感受,缺乏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而综合护理可将患者主体地位突出,强调患者的感受,坚持以人为本,在实施综合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会加强与患者的交流,了解患者的真实想法与需求,并尽量满足其需求[2]。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可以保持良好的护患关系,从细节之处表现出对患者的尊重与关爱,可将患者的抑郁、紧张等不良情绪解除,对于患者疾病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从本次研究中可看出,观察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达96.9%,仅有2例并发症病例,并发症率为6.3%,且患者的抑郁、焦虑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这充分证明了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降低并发症率,促进患者疾病的好转,对于患者疾病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重症康复护理篇(2)

患者,男,40岁,工人。2008年6月6日施工中不慎从高处摔下,头部着地一小时入院,入院时患者意识清楚,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应灵敏,T:37.0℃、P:80次/分、R:20次/分、血压:110/60mmHg,伴左耳道出血,GCS评分15分,CT检查示:左颞顶叶挫裂伤,颅底骨折,蛛网膜下腔出血。予以常规甘露醇降颅压治疗,30分钟后出现呼吸抑制,意识昏迷,GCS评分5分,立即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CT检查示:后颅窝硬脑膜下血肿,立即在全麻下行左侧后颅窝硬脑膜下血肿清除术,术后双侧瞳孔缩小,对光反应消失,自主呼吸未恢复,行气管切开术,给予止血、抗感染、呼吸兴奋剂、营养神经、解除脑血管痉挛以及改善微循环、应用大剂量激素等治疗,同时行亚低温冬眠疗法,置胃管鼻饲饮食,于6月11日恢复自主呼吸停用呼吸机,8月9日拔除气管插管,8月10日拔除胃管,意识转清,语言能力较差,吐字不清晰,吞咽固体食物顺利,流质饮食易引起呛咳。肌力:右侧为Ⅳ级,左侧Ⅰ级,GCS评分11分,其间贯穿康复功能锻炼,于10月30日出院,出院时患者意识清楚,吐字清楚,进食无呛咳,在扶持下能行走,肌力:右侧Ⅴ级,左侧Ⅲ级,GCS评分15分。

2康复护理

2.1肢体功能锻炼

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治疗师给患者设计仰卧位、患侧卧位、健侧卧位的良肢位,即保持肩关节屈曲、肘关节伸展、腕关节背伸、拇指外展、手指伸展、髋膝关节微屈、踝关节中立的良肢位。治疗师用正确的运动模式做全关节活动范围内的被动运动,包括肩关节的屈曲、外展、内外旋,肘关节的屈伸,腕关节的背伸、掌屈,拇指和掌指及手指的屈伸,髋关节的伸展、屈曲、外展、内收、内旋,膝关节的屈伸,踝关节和趾关节的背屈等等上肢和下肢的被动关节活动。然后让患者加上一点主动运动,治疗师逐渐减少辅助量,增加主动运动的比重,最终达到没有辅助的主动运动。每日训练2次,每次45分钟,每种运动模式各3~5次,各关节均应完成全部运动模式的训练。在日常生活中鼓励患者反复使用患侧。

2.2言语语言训练

训练前做语言评估,患者属于轻度运动性失语,根据该失语类型及其程度给予针对性的训练,包括语音训练、口语表达训练(单词、句子和短文训练)。患者在意识清楚、病情稳定、能够耐受集中训练30分钟左右时开始训练,以“一对一”的训练方式,每天上午训练,每次在30分钟以内。遵循早期开始、及时评定、循序渐进、患者主动参与的原则[1]。

2.3认知康复训练

对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评估,存在轻度记忆障碍和知觉障碍。康复训练采用记忆训练课(姓名和面容记忆、单词记忆、地址和电话号码记忆、日常生活活动记忆等)和记忆代偿训练(日记本、时间表、地图、清单、标签等),猜测游戏、删除游戏、指出报纸中的信息、排列数字等[2]。患者定向力增加、记忆力增强、注意力时间延长,分析处理问题能力增强。

2.4吸氧

患者每周五天,每天两小时高压氧治疗。

2.5心理护理

对患者讲解疾病的有关知识,逐渐放松其身心压力,鼓励患者适当到户外散步;同时允许患者先发泄不良情绪,再进行劝导和解释。

训练应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内容形式多样,对于训练时病人取得的微小进步及时给予表扬、鼓励,以提高病人的兴趣和自信心。

尽量满足病人心理需求,如希望家属陪同等。

适当口服抗焦虑、抑郁药物,如多虑平等,以改善症状。

3讨论

脑损伤后肢体功能恢复的规律是上肢恢复比下肢慢,在急性期和亚急性期治疗后慢性期康复效果常常达到一个“平台”,1年以后恢复的可能性几乎没有,其中手的恢复最难,尤其是手的背伸运动。因此,患侧肢体在急性期或亚急性早期所形成的“习得性失用” 可以通过有效的肢体功能锻炼来抵消或减轻,并且患侧肢体恢复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3]。对语言功能障碍患者,采取相应的训练方法,以提高患者应用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其中以提高口语交流能力为主。发病后应尽早开始语言训练。虽然失语,但仍需与患者进行语言交流,通过交谈和观察,全面评价语言障碍的程度,并列举语言功能恢复良好者进行实例宣教,增强其语言训练的信心[1]。

颅脑损伤后认知功能严重影响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限制患者社会交流,患者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存在广泛的认知障碍,包括注意力下降,推理能力和记忆力减退,智力退化以及运动速度减慢等症状[2]。认知康复训练对脑损伤患者的认知功能恢复具有积极作用,经过训练患者记忆力增强、注意力和集中力时间延长、分析处理问题能力增强。吸氧可以提高机体内氧含量、血氧分压,改善脑细胞的供氧,使部分处于可逆状态的脑组织恢复其功能;降低血黏稠度,促进病灶区轴索发生新的侧支,建立新突触联系;促进病灶区毛细血管再生和微循环的建立;同时增加吞噬细胞活性,有利于病灶的清除和脑损伤后血肿的吸收。吸氧可以增加脑干和网状激活系统的供血量,刺激上行性网状系统的兴奋性,促进大脑整体功能的恢复,也有利于脑损伤患者认知功能的康复[4]。在实践当中,患者焦虑、抑郁会影响机体的康复,由于不能进行正常的言语交流,病人易产生急躁、易怒、自卑、注意力不集中等负性情绪。合理的实施心理护理显得至关重要。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常并发颅内血肿、脑水肿、颅内压增高等继发损伤,严重影响患者的肢体功能和生活质量。它的主要特点是多发于青、壮年,死亡率高、致残率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5]。因此,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即开始康复护理,包括肢体的被动运动及主动运动训练、语言能力及记忆力的恢复,尽早、最大程度地恢复功能,以达到生活自理、尽早回归社会的目的。为此,针对本例患者的特点,制定详细的康复训练穿插于常规治疗中。患者在进行系统的神经外科治疗的同时加强康复功能锻炼,两者有机结合,收到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忠素 主编.康复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1-83.

[2] 石凤英 主编.康复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00-101.

[3] 杨文清、关菊香、朱银星、郭克锋、王俊卿、汤永泉.强制性运动与作业疗法对颅脑损伤后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4,8(7): 1224.

重症康复护理篇(3)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    

收集2014年1月一2017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重症脑外伤患者74例,按照入院时间先后将这74例急性重症脑外伤患者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7例,对照组37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为26-71岁,平均年龄为(54. 2士10. 3)岁;观察组37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为27-72岁,平均年龄为(55. 2士10. 4)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没有明显区别(P>0. 05,有可比性。

1. 2方法    

对照组的37例患者术后接受常规护理,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患者各项指标及生命体征,一旦发现异常。立即告知医生;进行科学的用药指导等。观察组的37例患者术后接受系统护理,具体为:①加强沟通,护理人员与积极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对患者家属进行健康知识宣传教育,让患者家属对急性重症脑外伤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让患者家属对医护人员产生信赖感;同时向患者家属讲解急性重症脑外伤的护理要点,通过亲自演示以及视频讲解等方式让患者家属掌握护理要点,指导家属定时对患者翻身。②加强患者的病情处理,护理人员要帮助患者选择正确的体位,同时定期对患者耳部进行消毒处理,防止脑脊液耳漏感染。③认知与功能锻炼干预,术后护理人员要密切关注患者各项生命体征以及神志,患者病情稳定后指导患者进行认知康复训练与肢体康复训练,主要内容为:语言复述,看图识字以及肢体抬高等,待患者病情好转后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对患者进行简单的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如洗脸,刷牙等。④饮食指导,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科学的饮食指导,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以及饮食偏好制定科学的饮食方案,保证营养均衡,促进患者恢复。

1. 3评价指标    

采用Barthel指数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价得分越低说明患者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越差;采用脑外伤临床神经功能评分标准对患者的脑部功能进行评价,得分越低说明,脑部神经功能损伤越轻。

1. 4统计学分析    

用spssl7. 0统计学软件进行研究数据的处理。在数据处理过程中,t值用以检验计量资料,卡方用以检验计数资料,P值判定组间差异,(P<0. 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Barthel指数与脑外伤临床神经功能    

观察组37例患者的Barthel指数为(85. 24士14. 36,脑外伤临床神经功能评分为  C25. 3}士4. 16)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为(74. 21士13. 27},脑外伤临床神经功能评分(34. 58士4.91),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急性重症脑外伤患者的病情比较严重,而且病情变化十分迅速,在积极治疗的同时还有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以此保证急性重症脑外伤患者的生命安全。临床研究表明,急性重症脑外伤患者在发病期间,患者的中枢神经功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    

以往通常采用常规护理,但常规护理方式只能满足患者的基本需求,不能有效的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本次研究对研究组患者进行系统护理干预,护理人员与患者家属建立的良好的沟通关系,减轻患者家属的心理负担,并指导患者协助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护理。另外,护理人员加强患者的病情处理,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系统护理中的认知及锻炼干预能够促进急性重症脑外伤患者脑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重症康复护理篇(4)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康复; 综述

中图分类号 R74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13-0155-03

精神分裂症是各类精神疾患中最严重的精神疾病,以个性改变,思维、情感、行为的分裂,精神活动与环境的不协调为主要特征。该疾病易复发,复发后有53%的患者会出现社会功能缺陷[1],而社会功能衰退是导致精神残疾最常见的精神疾病[2]。文献[3]研究发现,单纯应用抗精神病药物难以有效改善情感淡漠、思维贫乏、意志缺乏等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近年来,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医务工作者在应用抗精神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各种康复训练治疗,使精神分裂患者的病情改善和功能恢复均取得了满意效果,现综述如下。

1 康复护理的重要性

精神分裂症患者经过系统的药物治疗以后,精神症状逐渐恢复,但是精神康复不仅是症状的消除,更主要的是指社会功能的恢复,而药物治疗本身对社会功能恢复的作用是有限的,此时,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康复训练才是解决根本问题的关键,在临床工作中开展各种康复治疗,使患者残存功能和潜在能力在治疗和训练后获得最大限度的发挥[4],防止功能减退,提高生活质量,让患者尽早回归社会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2 康复护理的临床实践研究进展

2.1 开放管理

目前我国大部分精神科医疗机构均系封闭式管理模式,患者脱离社会,社会功能严重受损,加速了患者的社会功能退缩,造成疾病慢性化,并逐渐走向精神衰退,造成精神残疾[5]。从2013年5月1日《精神卫生法》实施后,医院对精神病患者的权益维护更加规范,围绕自愿和知情两个基本原则,在住院各个环节做了相应调整,医院针对自愿患者及病情需求方面给予重视、支持和改善,开设了开放病房,精神分裂症患者来到医院就诊或治疗后,首先要经过门诊的初步筛选及病房双重评估,确定患者是否符合住开放病房的条件,开放病房不同于封闭病房,在开放病房的患者有更多的知情权,在生活和物品管理上有更多自主性,可自由出入、自我管理、自主服药、自己安排探视时间,这种管理方式促进了患者与外界的接触与情感交流,有利于患者的精神康复和增强自信心。张瑞芬等[6]以这种开放式管理模式为长期住院精神病患者提供了轻松愉快的治疗环境,有效地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实施开放管理模式虽然效果显著,但也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在监护和诊疗过程中仍存在一些弊端,如患者出走或肇事肇祸等不良事件,给社会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和公众危害事件,但在临床工作中只要掌握好患者开放标准,加强对开放环境中康复训练活动患者的巡视与沟通,掌握病情变化及其心理动态,就可以防患于未然,避免不良事件发生[7]。

2.2 Orem自护模式的实践

奥瑞姆(Orem)的自护模式也称自我照顾模式,强调自理的概念,认为自我照顾的需要是护理的重点,奥瑞姆(Orem)在精神疾病应用方面相比其他康复治疗的研究,国内起步较晚,且研究的数量不多,但也呈逐年增多趋势,反映了Orem自护模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邬东红等[8-9]应用奥瑞姆自护模式的完全补偿性护理系统、部分补偿系统和支持教育系统对11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干预对照研究,从最基本的日常生活能力方面进行训练,帮助患者起床、洗漱、进食、大小便等日常指导和训练,对部分有自理行为患者进行激励强化,促使患者形成正确的认知、强化并巩固已经形成的良好行为,约束和矫正患者不良的认知行为,发掘患者自护潜能。此外,李峰等[10]也采用Orem自护模式的部分补偿系统和支持教育系统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现有的自理能力基础上,帮助患者补偿其不足,改变其疏懒行为,克服自理的缺陷性,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由此分析,Orem自护模式能强化患者的自我料理能力,帮助患者建立正性的自我概念,使患者能够重新认识自己,提高自我照顾能力,改善生活质量,训练方法安全有效,在今后的工作中值得借鉴和推广。

2.3 认知行为治疗

认知行为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疗效的相关研究在国内外已经获得广泛认可,患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结合认知行为治疗,已经成为一种公认的康复治疗手段,在引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时要从简单的方法训练入手,循序渐进地提高难度,一般情况下,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早期认知-行为-社交技能训练有助于培养患者自我认知和行为管理能力,有利于患者生活能力、社会功能及智能状态的改善[11-12],同时可以帮助患者提高对自身症状的认识能力,改善和提高服药的依从性[13-15]。精神分裂症的复发率与患者的认知能力也密切相关,在控制病情的基础上及时地给予认知行为治疗,帮助患者重新构建认知结构,重新评价自己,重新认识真理,逐渐改变不良认知并给予心理支持和帮助。传统的单用药物治疗控制复发率可靠性较低,建议在使用药物治疗基础上,加入认知行为干预可以降低患者出院后各个时间点的复发率[16]。

认知行为治疗是一组通过改变思维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治疗方法,在临床工作中对精神分裂患者进行认知行为训练是减少患者精神残疾的一个重要内容,训练的目的在于帮助患者强化或弱化某一种行为,以消除不良习惯或行为,帮助患者学会处理问题,应对各种实际困难,训练内容通俗易懂、有趣味性,患者容易接受并调适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因此,精神卫生工作者在临床工作中要善于应用认知行为干预,实施行为矫正和技能训练,以改善患者的慢残缺,降低发病率和致残率,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17-19]。

2.4 工娱治疗

工娱治疗是精神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通过工作、劳动、娱乐和文体活动,丰富患者的文化生活,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其生产和社会适应能力。工作治疗(工疗)主要是以工作劳动为手段的各项治疗活动,郑胜丽等[20]认为手工作业治疗能促进慢性衰退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对慢性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应从简单的手工活动做起,比如折纸,然后延伸到较为复杂的项目,如拼装模型、制作各种工艺制品、做商标等手工制作劳动,以激发患者对生活、工作的兴趣,改善身体功能和精神功能。而娱乐治疗(娱疗)是以文艺娱乐及体育活动为手段的各种治疗活动。张秋香等[21]对60例男性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了阅读疗法对照研究,方法分为自由阅读和集体阅读两种形式。每天定期进行阅读书刊画报训练,鼓励患者陈述读后感和体会,经过2个月的阅读疗法训练,提高了患者沟通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增强了患者社会交往兴趣,从而促进了社会功能的康复。而阮巧缘[22]的研究开发的体育项目更是形式多样化,有太极拳、团体操、篮球、羽毛球、拔河、健身器材训练、慢跑、跳绳、踢毽子、套圈、体育知识竞赛等项目,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安排适合的体育项目,并从训练时间、方法、步骤、技巧等方式引导患者参与活动,极大地调动了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心理应急能力,提高社交技能。

工娱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疗效国内已有广泛报道[23-24],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的组织患者参加各项工娱疗活动,对患者系统地进行综合康复训练,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工娱疗项目使患者投入于愉快的活动中,以转移患者对病态体验的注意力,改善患者的精神症状,帮助和鼓励患者参加力所能及的活动,以激发患者的始动性,减轻阴性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

2.5 利伯曼精神康复治疗

利伯曼精神康复技术,是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院精神科Liberman教授及其同事创立的《社会独立生活技能训练模式》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主要包括药物自我处置技能训练、症状自我监控技能和回归社会技能训练[25],目前,这套精神康复技术已经被国内外的医院广泛采用。该治疗方法主要是以认知行为治疗为基础,通过听、看、模仿演练、家庭作业等多种形式,反复向患者传递康复知识,教给患者解决问题的技巧,训练患者的社会交往及回归社会技能,国外的临床实践中已收到良好效果[26]。国内黎丽燕等[27-28]研究报道,应用利伯曼精神康复技术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为期12周康复训练,患者重燃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和注意,减轻了迟缓、抑郁等消极症状,患者的社交技能及社会功能恢复效果显著。如今,在精神疾病领域里,有些学者和研究人员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治疗更注重于利伯曼精神康复技术的开发应用,因为它适用于精神分裂症各时期的康复患者。

3 小结与展望

目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治疗研究呈现多种形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行开放管理,体现了我国落实《精神卫生法》颁布实施后维护患者合法权益的成果表现,精神病患者是弱势群体,患者的治疗与康复均需要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帮助,在住院康复过程中逐步改善精神病患者的组织与管理,为他们提供轻松愉快的治疗环境是精神卫生工作者的职责所在。而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的Orem自护模式、认知行为治疗、工娱治疗、利伯曼精神康复技术等这些治疗的焦点主要是强化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理能力和社会功能,改善患者的阴性症状及慢残缺,降低发病率和致残率。随着康复医学模式的发展,对精神卫生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患者个体需求,建立适合于康复需要,以功能评价为主的质量管理评价系统是未来研究的重点,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应重视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治疗训练,促进患者早日回归社会,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Rossler W,Salize H J,Vanos J,et al.Size of burden of S chizophrenia and psychotic disorders[J].Eur New Ropsych opharmacol,2005,15(4):399-409.

[2] Mcfarlane W R,lukens E,Link B,et al.Effect of communicationtraining on social funcflom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schizophrenia[J].Chinese Journal of Nursing,2011,46(12):1157.

[3]蒋小琴.人性化情感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J].护理杂志,2013,30(21):32-34,37.

[4] Hogarty G E,Anderson C M,Reiss D J,et al.Family psychoeducation,social skills training,and maintenance chemotherapy inthe aftercare treatment of schizophrenia:Ⅱ.Two-year effects of a controlled study on relapse and adjustment[J].Archives of General Psychiatry,1991,48(4):340-347.

[5]于青,翟金国,赵靖平,等.综合技能训练对精神分裂症康复效果2年随访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9):1340-1343.

[6]张瑞芬,李金香,蔡燕,等.开放式管理模式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社会功能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8,22(11):2873-2874.

[7]杨丽.住院精神病人在半开放管理中出走原因分析与安全防范[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23):2173-2174.

[8]邬东红,张玉娥,陈丽香,等.Orem自护模式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3):5-7.

[9]邬东红,张玉娥,陈丽香,等.Orem自护模式在老年精神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9):138-140.

[10]李峰,张伟群,陈莉萍.奥瑞姆自理模式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疏懒行为的作用[J].上海护理,2014,14(2):27-30.

[11]钱丹红.认知行为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期的效果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3):294-295.

[12]薛文雅,梁立萍.强化的认知-行为-社交技能训练对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乡村医药,2015,22(22):75-76.

[13]李娜.认知行为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恢复及院外康复的促进作用[J].中国医药导刊,2015,17(2):127-128.

[14]赵淑芹,王剑英.认知行为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疗效的对照研究[J].中国伤残医学,2014,22(8):210.

[15] Piyabhan P,Wetchateng T.Cognitive enhancement effects of Bacopa monnieri (Brahmi) on novel object recognition and VGLUT1 density in the prefrontal cortex,striatum,and hippocampus of sub-chronic phencyclidine rat model of schizophrenia[J].J Med Assoc Thai,2013,96(5):625-632.

[16] Wong Q.J,Miller M,Fiorito A,et al.A snapshot of cognitive functioning:deriving a tool for the efficient assessment of cognition in schizophrenia and other chronic psychiatric disorders in a real-world inpatient setting[J].Psychiatry Res,2013,210(2):375-380.

[17]杜丽娜,裴介子,刘倩倩.认知行为疗法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康复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8(6A):140.

[18]徐敏.认知行为社工小组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14,26(1):23-24.

[19]金永哲,程丽楠,崔文香.认知行为疗法对减轻我国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与阳性症状效果的Meta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30):56-60.

[20]郑胜丽,金玉莲,张丽君,等.手工作业治疗对促进慢性衰退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康复的效果[J].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014,21(18):23-25.

[21]张秋香,薛芬,郭秋英,闫方方.阅读疗法对男性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康复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5,29(7C):2666-2668.

[22]阮巧缘.体育治疗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中的作用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2014,11(2):90-92.

[23]李卫东,综合康复训练对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的影响[J].精神医学杂志,2014,27(5):362-365.

[24]徐晓华,朱永鑫,付新.综合护理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社会功能的康复效果[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5,23(2):194-195.

[25] Liberman R P.Handbook of psychiatric rehabilitation[M].New York:Macmillan,1992:352-356.

[26] Liberman R P.Social and Independent Living Skills:Medication Management Module Patient Workbook:Rehabiltation Research and Training Center in Mental Illness(Unknown Binding)[M].Los Angeles,USA,1986:1-253.

[27]黎丽燕,刘翠霞,韦毅,等.利伯曼精神康复技术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5,30(16):1449-1451.

重症康复护理篇(5)

[关键词] 脑出血;早期康复护理;抑郁;焦虑;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 R743.34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4)07(c)-0113-04

急性脑出血是中老年患者常见病,起病急,病情较重,并发症、致残率及致死率较高[1]。急性脑出血常伴有不同程度偏瘫、失语及认知障碍,心理压力较大,大部分伴有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增加并发症发生,延迟患者的康复,影响了其预后,需积极处理干预[2]。近年来研究发现对急性脑出血患者予以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其早日康复具有正面的效应[3-4]。本研究观察了急性脑出血患者予以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其抑郁和焦虑等心理状态及并发症改善作用,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2月天台人民医院内科住院治疗急性脑出血患者74例。纳入标准:均符合2004年脑出血诊疗指南中的相关标准[5],并经头颅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确诊。排除标准:①脑出血发生脑疝、应激性溃疡等严重并发症或需手术治疗清除血肿治疗的患者;②以往有出血性或缺血性脑卒中病史及精神病史患者;③意识不清、失语、文盲及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将本研究的74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和常规护理组,每组各37例。两组性别构成、年龄分布、发病时间和教育程度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予以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常规护理组和护理干预组分别予以常规护理和早期康复护理,时间均为4周。早期康复护理的具体内容包括:①心理干预:通过多种方式的沟通、交流以取得患者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了解其心理感受,采用支持性心理干预措施,对患者提供情感支持,帮助其释放心理压力,改善抑郁、焦虑等情绪,稳定并改善患者的心理情绪障碍。②认知干预:详细介绍急性脑出血的发生、发展及转归等情况,重要着重介绍急性脑出血患者存在的心理障碍及并发症,向患者和家属说明心理干预对疾病康复的重要性。③康复干预:康复锻炼采用分阶段分步骤、循序渐进的方法进行。早期以患肢关节被动运动为主,后逐渐过渡到患肢关节的主动运动,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可逐渐下床活动进行肢体的康复功能锻炼,发挥身体残余功能带动肢体功能恢复,先进行站立平衡训练、短距离行走,后逐渐独立行走训练。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抑郁、焦虑等心理状态和并发症的变化情况。

1.3 观察指标

1.3.1 抑郁和焦虑症状的评估[6] 分别采用17项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14项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估抑郁和焦虑情绪,每项评分0~3分,其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的抑郁和焦虑越严重。

1.3.2 并发症的评估[7] 包括压疮、应激性溃疡、便秘、肺部感染、尿路感染、下肢深静脉栓塞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8.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独立样本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抑郁和焦虑等心理状态变化

两组患者干预前HAMD和HA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 > 0.05)。干预4周后,两组HAMD和HAMA评分较干预前均有不同程度明显下降(t = 2.31、2.39、3.10、3.07,P < 0.05或P < 0.01),且护理干预组干预后HAMD和HAMA评分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 2.25、2.27,P < 0.05)。见表2。

2.2 两组患者干预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干预4周后,护理干预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1.62%,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的43.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5,P < 0.05)。见表3。

3 讨论

急性脑出血是神经科的常见的危重症,病情进展快,患者颅内压迅速上升压迫脑组织常造成脑水肿,严重可易引起脑疝,病死率以及致残率非常高,有必要进行及时治疗和处理,改善其预后[8-9]。随着老龄化社会到来,急性脑出血发病率、致残疾率和病死率呈明显上升趋势。脑出血发病后多数患者伴有不同程度心理、肢体或语言障碍,出现抑郁、焦虑、烦躁、易怒等心理障碍,从而降低对治疗和护理干预依从性,影响患者生理功能恢复,出现褥疮、应激性溃疡、便秘、肺部感染、尿路感染等一系列并发症,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10-11]。随着医疗设备及医疗技术水平的飞速发展,急性脑出血在治疗上取得了较好的发展,病死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但患者的致残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仍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了家庭和社会的经济及精神负担。因此,通过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是改善患者的抑郁、焦虑症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其生活质量是急性脑出血治疗与护理的热点问题[12-14]。

近年来国内外对护理干预用于急性脑出血患者康复中的疗效进行深入广泛的研究探讨。大多数学者认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有利于急性脑出血患者的早日康复,可改善其负性情绪状态,预防或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其预后[15-20]。刘淑琴等[21]研究发现护理干预打消患者不良心理防御体制,使其能正确认识自身疾病,从而解除或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绪,有利于改善其生活质量。许玉华等[22]研究发现护理干预通过心理疏导可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治疗积极性,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升患者对治疗与护理的满意程度。本研究结果发现干预4周后,护理干预组HAMD和HAMA评分下降程度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且护理干预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护理组。表明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用于急性脑出血疗效肯定,能打消患者不良心理防御体制,改善抑郁和焦虑等负性情绪,稳定心理状态,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核心和关键内容是心理干预,通过各种方式的心理护理及心理干预措施对患者提供情感帮助与支持,有利于激发患者自身潜在的心理资源,帮助患者及时有效地释放其心理压力,打消患者不良心理防御体制,改善患者的抑郁、焦虑症状,稳定并改善患者的心理情绪障碍[23-27];并进一步结合认知护理干预和康复护理干预,提高治疗遵医行为,从而有利于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与预后[28-33]。

综上所述,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用于急性脑出血的疗效较肯定,能改善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症状,稳定心理状态,减少并发症发生,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Lekic T,Hartman R,Rojas H,et al. Protective effect of melatonin upon neuropathology,striatal function,and memory ability after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in rats [J]. Journal of neurotrauma,2010,27(3):627-637.

[2] 华莎,冯娟.脑出血早期肢体康复治疗护理进展[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9,14(9):572-573.

[3] 李玉珍,何焕金,林东如.脑出血恢复期患者焦虑抑郁综合征的心理干预[J].吉林医学,2012,33(9):1968-1969.

[4] 施明,傅建明,李亮,等.心理支持疗法对脑出血后抑郁状态患者的疗效[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18(9):853-854.

[5] 张祥建,范振增,张丽英,等.脑出血诊疗指南[J].中国全科医学,2004,7(18):1319-1320.

[6] 李玉珍,何焕金,林东如.脑出血恢复期患者焦虑抑郁综合征的心理干预[J].吉林医学,2012,33(9):1968-1969.

[7] 王清.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36):27-28.

[8] Alqadri SL,Qureshi AI. Management of acute hypertensive response in patients with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J]. Curr Atheroscler Rep,2012,14(4):322-327.

[9] 高旭光.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治进展[J].中国医药指南,2006,4(7):62-64.

[10] 司玲珍,刘捷.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原医刊,2005,32(20):36-37.

[11] 吴亚丽,任蕾蕾,廖颖.脑出血偏瘫病人康复综合护理措施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11,25(18):1688-1689.

[12] 魏霞,朋风光.综合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4):4-6.

[13] 向世明,任冬云,陈群芳.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并发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的作用[J].中国美容医学,2012, 21(11):288-289.

[14] 卢精华.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出血偏瘫病人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0,8(3):713-714.

[15] 司玲珍,刘捷.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原医刊,2005,32(20):36-37.

[16] 苏晓蓉.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9):77-78.

[17] Davis SM,Broderick J,Hennerici M,et al. Hematoma growth is a determinant of mortality and poor outcome after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J]. Neurology,2006,66(8):1175-1181.

[18] Stephan A,Nikolai C,Kamilla B,et al. Recombinant activated factor Ⅶ for acute imracerebral hemorrhage [J]. N Engl J Med,2007,352(8):777-785.

[19] Furie KL,Kasner SE,Adams RJ,et al. Guidelines for the prevention of stroke in patients with stroke or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a guideline for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american stroke association [J]. Stroke,2011,42(4):227-276.

[20] Bitar R,Moody AR,Leung G,et al. In vivo 3D high-spatial-resolution MR imaging of intraplaque hemorrhage [J]. Radiology,2008,249(3):259-267.

[21] 刘淑琴,张琼,王玉珍,等.护理干预对脑出血病人抑郁治疗效果的研究[J].护理研究,2009,23(12):3346-3347.

[22] 许玉华,侯佃漆,潘恩木.护理干预对脑出血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5):5-6.

[23] 魏洪莲.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5):666-667.

[24] Alqadri SL,Qureshi AI. Management of acute hypertensive response in patients with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J]. Curr Atheroscler Rep,2012,14(4):322-327.

[25] 何燕.早期康复干预对脑出血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2):45-46.

[26] Jiang B,Wang WZ,Chen H,et al. Incidence and trends of stroke and its subtypes in China:Results from three large eities [J]. Stroke,2006,37(1):63-68.

[27] 陆兰菲.心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12(6):1041.

[28] 林绯.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3,30(6):563.

[29] 于革华,徐桂娟.运用护理程序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研究[J].国际护理杂志,2007,26(12):1243-1245.

[30] 秦延京,王海玲,潘钰.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康复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7,22(6):551-552.

[31] 顾玲,胡永善,李丽华,等.脑血管病患者偏瘫恢复期的规范化康复护理[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7,22(1):73-74.

[32] Altaf N,Daniels L,Morgan PS,et al. Detection of intraplaque hemorrhage by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in symptomatic patients with mild to moderate carotid stenosis predicts recurrent neurological events [J]. J Vasc Surg,2008,47(5):337-342.

重症康复护理篇(6)

关键词:脑外伤;康复治疗;现状;趋势

脑外伤作为现代社会中车祸等意外事故发生后常的病症,它不仅对患者的运动机能造成障碍,严重时还可能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同时,对于绝大部分患者,脑外伤后所出现的并发症,如头痛、记忆力下降、头晕、抑郁以及语言等功能障碍,还可能会引发肢体关节活动障碍、肌肉挛缩以及淋巴回流不畅等症状。因此,在患者体征恢复稳定后,尽早对其进行康复护理,恢复其各方面功能,已经成为脑外伤患者重要治疗手段之一。

1 脑外伤概述

脑外伤主要是由于外力所致的肉眼可见的脑部外伤,通常情况下,它可能会引发程度不一的永久功能,其中,常见的功能障碍包括意识障碍、运动功能障碍、失语症、吞咽障碍等多种形式。主要临床表现包括脑震荡综合征、脑外伤所致昏迷、脑外伤所致谵妄、脑外伤所致遗忘综合症以及脑外伤所致硬膜血肿等。

针对脑外伤患者的康复过程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即治疗和护理,其中对患者的治疗过程也分为心理行为疗法和对症处理疗法两类,心理行为疗法主要是通过向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的进行,而对症治疗则主要是针对其对应的临床症状进行合理的用药和针对性的治疗;对于患者的临床护理则包括对其进行大小便管理、安全管理以及器官插管护理等多种形式。总之,对脑外伤的治疗和护理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医护人员需要相互协作共同帮助患者尽快从伤病中恢复。

2 脑外伤康复治疗现状

脑外伤康复治疗主要有三大特征,即需求量特别大、医护人员专业知识不足以及患者自身对康复治疗的不乐观:

2.1脑外伤患者需求特别大 脑外伤不仅会影响到患者正常功能的障碍,同时还可能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根据我国相关调查报告显示,脑外伤发病率已高达100/10万人口,其中重症患者和死亡患者高达45%;脑外伤所引发的各项功能障碍和残疾也给患者的生命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因此,对脑外伤的康复治疗的需求俨然成为现阶段脑外伤康复治疗的一个主要特点。

2.2医护人员专业知识不足 ①相对于其他康复护理学科,在我国至今仍未构建完整的脑外伤康复体系,这也导致了脑外伤康复专科医院以及综合医院缺乏脑外伤康复的专业性学科,同时在科研机构脑外伤康复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也严重不足;②专业性的康复护理医师数量不足,在大多数医院中,从事康复护理的义务工作人员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掌握不足。

2.3患者自身对脑外伤康复护理信心不足 ①由于脑外伤所引发的并发症和伤痛容易让患者对治疗中出现焦虑、烦躁等情绪,从而让其在治疗中去容易孤立自己,并被悲观情绪所俘获,从而对康复护理治疗的信心产生动摇;②由于患者通过多媒体等形式接触到关于脑外伤康复护理的发展现状等信息来源,了解到脑外伤的康复护理仍然是医疗界的一块短板,让脑外伤无法治愈的观念充斥自己的思想从而对医护人员的治疗也失去了信心。

3 脑外伤康复治疗发展趋势

3.1构建并优化脑外伤康复治疗的体系 作为影响脑外伤康复学科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相关研究和发展体系显得至关重要,①在脑外伤康复治疗领域中,未来必将会构建新型科研体系,引进相关专业人才对该领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并将其应用到实际临床治疗中;②由于脑外伤的相关功能涉及到多个行业和领域的研究,因此在未来的康复体系中不仅会更加注重建立针对性的脑外伤康复单元,同时还会更加注重相关行业核领域的综合,将脑外伤的康复治疗体系构建成一项全科型的康复治疗工作。

3.2重视精神行为康复和认知障碍康复 在脑外伤的相关症状及并发功能障碍中,情感认知以及精神行为一直是突出的重点和难点之一,而这些障碍在诊断中也难以被确诊和治疗,同时,这类问题的治疗过程一般也不在医疗保险范围内,因此认知和精神行为的康复治疗一直被现代治疗所忽视。而这些障碍的治疗已经不仅是医疗范畴问题,更加是社会性的问题,在康复过程中,往往需要更长的治疗周期和更复杂的治疗方案,但不可否认,这类障碍也是患者康复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因此,在未来的脑外伤康复治疗中,精神行为和认知障碍康复必将成为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

3.3增强医护人员专业技能培训 现阶段,医护人员的专业技能作为是限制脑外伤康复护理的关键问题之一,在对医护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过程中,不仅需要从理论知识层次进行出发,提高其对脑外伤的理论认识,同时还应当对其临床实践操作进行培养,从而让医护人员能够对脑外伤患者的康复护理工作不仅能够做到了解,更能够将知识技能与之相融合,从而提高康复护理的水平和效果。

此外,在未来的脑外伤康复护理领域中,针对患者各项功能障碍进行设计的高科技医疗设备也必将成为主流,如运动控制训练装置、康复机器人、功能电刺激以及虚拟情景训练等形式也将会成为辅助患者康复的重要形式,从而为脑外伤康复护理的发展开拓一项新的进程。

4 总结

总之,脑外伤的康复护理是现代医学界的重要难点之一,作为一名医护人员,应当认清形势,努力拓展自身的专业技能和素养,同时还应当有整体意识和前瞻性,从而为脑外伤康复护理事业贡献出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吴丽丽,王美红,陈慧婷,等.浙江省温岭市某医院脑外伤康复治疗患者韧性水平与应对疲惫的相关性研究[J].医学与社会,2015,05:85-88.

[2]何静杰,杨柳,陈立嘉,等.脑外伤功能障碍的早期康复和护理[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8,07:644-647.

[3]张小年,赵春禹,崔利华,等.脑外伤的并发症和继发障碍的康复治疗[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8,07:648-651.

重症康复护理篇(7)

【关键词】 康复期; 精神分裂症; 社区护理; 护理效果

Effect of Community Nursing on Schizophrenia during Convalescence/SU Shi-yun.//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7,14(11):079-082

【Abstract】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community nursing on schizophrenia during convalescence.Method:56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from September 2014 to October 2015,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routine nursing)and nursing group (community nursing),28 cases in each group.Before and after nursing,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symptoms scale(PANSS),function defect screening scale(SDSS) and treatment attitude and self-knowledge questionnaire(ITAQ)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rehabilitation effect.Result:PANSS score,SDSS score, ITAQ score, medication compliance rate, hit and cause an accident incidence, recurrence rate, and hospitalization rates of nursing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Convalescence; Schizophrenia; Community nursing; Nursing effect

First-author’s address:Zaozhuang Mental Health Center,Zaozhuang 277103,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7.11.022

为了改善患者的精神及社会功能,本院对在2014年9月-2015年10月收治的28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护理,效果理想,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6例均为本院自2014年

9月-2015年10月收治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1)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满足CCMD-3中有关精神分裂症的诊断及分期标准;②曾住院接受过1~2个月的系统治疗,同时达到痊愈标准;③对本次研究知情并同意。(2)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严重躯体疾病者;②有药物依赖史及酒精依赖史者[1-4]。将56例患者按数字奇偶法分为护理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28例。对照组男16例,女12例;年龄21~76岁,平均(44.15±6.41)岁;病程1~8年,平均(5.14±1.61)年。护理组男17例,女11例;年龄21~74岁,平均(44.20±6.38)岁;病程1~8年,平均(5.20±1.91)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电话随访以督促其按时服药、定期复查等常规护理,护理组实施护理,具体如下:科室组织康复医师、护理人员及护士长等成立一个小组,并由小M成员深入到社区,开展指导宣教,发放健康教育手册,组织召开有关精神分裂症内容的讲座,开辟防治知识宣传栏等[4]。同时,护理人员需对每一位患者建立一份完整的健康档案,并根据档案内容开展一对一的指导及宣教活动,详细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引发本病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复发先兆表现、治疗方法、治疗预后、预防措施等事项,以帮助患者充分了解自身疾病,帮助其提高自我保护能力[5]。用药指导:针对已确诊的患者,详细告知其即使在治愈后仍然需要坚持服药治疗。针对第一次发病的患者,需嘱咐其维持用药治疗至少2年;针对第二次发病的患者,嘱咐其维持用药治疗至少3年;而针对第三次发病的患者,嘱咐其不可自行停药,需长期坚持服药治疗[6]。此外,需详细向患者讲解抗精神病类药物的治疗效果、用药副作用以及注意事项等知识。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讲解长期遵医嘱服药的重要性,告知其不可擅自增减药量、自行停药以及更换药物[7]。鼓励患者加入社会活动中来:嘱咐患者每天定期参加运动,同时注意保证充足的睡眠;鼓励患者多参加社会活动,有利于保持乐观平稳的心态,注意尽量避免出现激动、紧张、悲伤等情绪。每天按时作息,养成规律的睡眠习惯,不可熬夜或者颠倒睡眠[8-12]。

1.3 观察指标 在护理前,护理6、12个月后,分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以及治疗态度与自知力问卷表(ITAQ)行康复效果评定。其中,PANSS量表采用7级评分标准,分数越低,症状越轻。SDSS分数越低,症状越轻。ITAQ分数越高,态度及自知能力越强。记录两组患者的复发率、再住院率以及肇事、肇祸等不良事件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使用SPSS 11.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比较采用 x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PANSS评分比较 两组护理前PAN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6、12个月后,护理组PANSS评分均分别明显低于各时期的对照组(P

2.2 两组ITAQ评分比较 两组护理前ITA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6、12个月后,护理组ITAQ评分均分别明显高于各时期的对照组(P

2.3 两组SDSS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前的SD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6、12个月后,护理组SDSS评分均分别明显低于各时期的对照组(P

2.4 两组用药依从率、复发率及再住院率比较 护理12个月后,护理组遵医嘱按时用药者26例,用药依从率为92.86%;对照组18例,依从率为64.29%,护理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2.5 两组患者的肇事、肇祸等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护理组12个月内不良事件发生率为7.14%(2/2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2.86%(12/28)(P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的主要表现为,患者出现思维异常以及精神活动与现实脱离等症状[13]。本病具有病因复杂、病症极易迁延、难愈等特征,往往导致患者丧失适应社会的能力[14]。积极接受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延缓患者精神衰退[15],通常情况下,在经过急性期治疗之后,精神分裂症患者便进入康复期治疗,康复期治疗是整个疾病期治疗的重要阶段[16]。因此,在此阶段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对缓解患者的症状、提高用药依从率、降低复发率显得尤为重要[17]。

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护理,通过深入社区进行健康宣教,有利于促进患者及其家属掌握疾病的相关知识,促进其加入自我管理计划中来[18]。同时建议患者家属动态监护患者,对其病情及情绪变化过程进行密切监测并做出反应,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19]。此外,通过指导患者形成规律的生活习惯,教会其熟知自护技能,能够有效避免引发复发的风险因子,降低复发率[20]。

本研究中,护理组PANSS评分、SDSS评分、ITAQ评分、用药依从率、肇事肇祸发生率、复发率以及再住院率均分别明显优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吴秀敏.160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区护理的疗效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2,24(5):630-631.

[2]沈丽珍,丁皎,孔丽华,等.社区护理健康教育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10):1481-1483.

[3]黄春艳.社区护理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治疗影响的对照研究[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3,(7):133-135.

[4]姚淑娟.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区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4,23(22):114.

[5]莫峻雯.社区护理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23(7):3875.

[6]毕海玲,姜玉艳.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的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69):2-3.

[7]陆根法.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相关因素调查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0):926-927.

[8]张睿,苏士云.运用临床路径对康复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分析[J].精神医学杂志,2012,25(5):376-377.

[9]李修成.团体心理咨询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期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38(4):289-292.

[10]马蓉.人性化护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期的应用效果评价[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2):40-42.

[11]周勤玲,林素英,郑素燕,等.综合护理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6):1083-1085.

[12]庞利.精神分裂症康复期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与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7):237-238.

[13]何晓艳,许可,杨梅,等.心理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康复期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2(3):353-355.

[14]王莉.精神分裂Y康复期患者采取目标性护理模式的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2012,33(31):6917-6919.

[15]高丽娟,张东杰,兰玲,等.人性化护理管理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20):60-62.

[16]周玉梅,唐小伟,彭爱琴,等.综合护理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及社会功能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25):3053-3055.

[17]陆慧芳,金国英,陈丽丽,等.全程系统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及社会功能的影响[J].护理管理杂志,2014,14(7):506-508.

[18]冯杏.整体护理对康复期分裂症患者生活能力改善的作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10):174-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