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重症医学科护理规章制度

重症医学科护理规章制度精品(七篇)

时间:2023-08-08 16:45:48

重症医学科护理规章制度

重症医学科护理规章制度篇(1)

【关键词】产科危急重症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措施护理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R24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0)08-0-02

产科危急重症是指产科范围内突然发生的疾病造成重要器官功能障碍,严重威胁孕产妇及胎婴儿生命安全的急性病症,其发生率高,病情急、重而又复杂多变,如果护理观察不及时,治疗不当,容易使病情加重,危及母婴生命。护理安全一般是指病人在接受护理的全过程中,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近3年来,我院妇产科重新识别和确定护理风险,科学地分析现存和潜在急重症患者的护理安全隐患,将防范措施应用于提高产科急重症护理质量中,取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1 产科急重症现存和潜在护理安全隐患

产科危急重症包括孕产妇出血、休克、妊娠合并症、孕产期感染性疾病、特殊胎先露异常、胎儿畸形、产科手术意外、软产道损伤、外伤及胎儿急症等范畴。随着医院管理者对病人安全的重视,特别是多种措施和手段的应用,使得医疗护理安全管理有了明显的改进。但有关数据表明,不安全事件的发生仍有增高趋势[2]。产科是一个高风险、高责任的行业,随着近年来职业医闹的不断增多,医疗护理对象特殊,突况多,且危急重症严重威胁孕产妇及围产儿生命,工作中存在高危孕产妇管理不力;晚夜班产妇生产率高而医护人员少;产科危急重症在妊娠、分娩及产褥期中均可发生,并且妊娠可以诱发或加重其它脏器疾病;胎婴儿观察不及时或护理不当时病情变化快等特点,导致产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着许多安全隐患,因此对护理人员的危急重症抢救技术、专业护理技术、法律意识等方面也提出了新的挑战。此外,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不强、应对异常事件的能力差、工作中带有不良情绪;专业助产人员的相对缺乏;护理队伍年轻化、资质浅;护理工作中的主动服务意识欠缺;产科护理操作规程执行不力;产科护理记录不全等,都是产科护理的潜在安全隐患。

2 产科急重症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措施

(1)建立高危管理制度

从妊娠早期作出高危筛选,对筛选出的高危孕妇加强孕检及特殊监护,对正常孕产妇作好定期规范检查,及时发现异常、及时诊断。通过加强健康宣教力度和保健措施,从而有效地减少围产期孕产妇及胎儿死亡率。

(2)指定抢救负责人,组成抢救小组

当产科患者突发危急重症需抢救时,由科主任、护士长负责组织实施,护士可在医生未到之前,根据病情需要,予以适当、及时的紧急处理,如止血、吸氧、吸痰、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建立静脉通道等。护士应参与抢救方案的制定,使危重病人能及时、迅速得到抢救。做好查对工作和抢救记录。参加医生组织的查房、会诊、病例讨论,对危重病人做到心中有数,配合恰当。抢救物品及药品严格执行“五定”制度,即定数量、定点安置、定专人管理、定期消毒灭菌、定期检查维修,保证抢救时使用;所有护士应熟悉抢救器械的性能和使用方法,并能排除一般故障,使急救物品完好率达100%。抢救用物使用后,要及时清理,归还原处和补充,并保持整齐清洁。如系传染病人,应按传染病要求进行消毒、处理,严格控制交叉感染。做好交接班工作抢救病人必须床头交班,相互监督,保证抢救和护理措施的落实。

(3)开设产科重症监护病房

病房购进抢救设备,如新生儿复苏设备、胎心监护仪、正压给氧设备、气管插管包、心肺复苏器、静脉切开包、吸痰器等。抢救药品齐全、血源充足,如及时提供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冻干血浆等凝血因子。抢救小组人员经过严格培训,精通业务,24小时守护病人,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救治措施得当。如果在抢救过程中出现危重情况,我院及时组织专家会诊,做到抢救及时、有条不紊并记录详细。相关科室也密切配合,为抢救成功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从而大大提高了救治成功率,得到病人及家属的充分信任。我院还展开了新技术、新疗法,如介入法治疗产后大出血(通过明胶海棉栓塞髂内动脉或子宫动脉),从而大大降低了孕产妇并发症及死亡率,又可避免切除子宫,从而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减少了医疗纠纷。

(4)根据产科特点,制定临床护理路径及危重症患者护理计划

针对不同个体需求,找出存在的健康问题,制定从入院待产、分娩、产后、出院指导等住院分娩全过程的临床护理路径,使产妇全面掌握出现异常情况时的症状及处理,以达到预防并发症的目的。健康教育路径作为一套医疗护理整体工作计划,有利于弥补护理人员技术水平的差异,使助产士更好地配合医生工作,提高计划工作的能力,将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落到实处,使病人很快能够恢复[3]。制定产科危重症患者护理计划,按计划严密观察患者的神志、生命体征、尿量、出血等情况。在紧急情况下,助产士应有敏锐的观察判断能力、丰富的临床护理抢救工作经验、熟练的护理技术操作水平,在短时间内采取有效的应急措施,进行积极的抢救治疗,以挽救母婴生命。

(5)提高认识,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工作

首先要对科室人员加强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认真组织学习《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尤其对产科重症监护室、新生儿室内的要求更要人人皆知,从思想上高度重视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性,提高管理意识;完善监控措施,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坚持配合医院感染科每月1次室内空气、物表、消毒液及工作人员手的监测,对监测不达标的项目要及时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重新监测达到规定的指标;做到监测工作规范、定期、定点、定项目进行。

(6)培训提高助产士安全隐患防范意识和能力

通过组织学习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条例》和医院规章制度;汲取其他医院有关安全问题的经验及教训;组织医疗、护理纠纷的个案分析会、护理质量分析讲评会等,按计划进行规范化培训和继续教育,注重培养“慎独”精神,要充分认识孕产妇这个特殊群体的敏感性,必须强化助产士面对的是母婴两条生命,而我们的每一项工作都关系母婴的安危,作为助产士应有高度的责任感。依法行医,依法服务,依法维权,在发生医患纠纷时,不惊惶失措,懂得如何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已的合法权益,做到自我保护。

(7)完善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严格管理

要求各个环节和全体人员都要严格执行制度。制度的意义是要适应工作、适应环境、适应人、达到规范工作、规范环境、规范人的目的。我们要不断修改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尤其是产科管理制度的制定要有针对性,并且要细致、具体。要经常督促检查,严格管理对违反制度、出现工作缺陷和发生差错的人和事,不仅严格批评教育,按奖惩条例处罚,并且与年终评优、晋升和聘用挂钩。通过对制度、对人的严格管理,产科急危重症护理有序地运转,差错、纠纷明显减少。

(8)医疗护理文书的书写与管理

加强医疗护理文件书写的管理也是防范护理安全隐患的一个重要环节,突出表现在护理危急重症患者时如医疗护理文件书写不及时、不全面、描述不准确甚至混乱,从而造成发生纠纷后自己辨护过程中的被动。在护理文件书写过程中,具体表现在执行完毕的医嘱漏签或签名不及时,执行时间随意填写,治疗护理观察巡视过程及有关疾病和药物反应记录不全面、不及时,护理记录随意涂改、重抄,不同班次、不同人员的执行由相同笔迹填写。这些不仅仅是一个责任心和业务素质的问题,更是一个法律问题[4]。

3 小结

“儿童优先,母亲安全”已成为全球性妇幼卫生工作的战略目标,围产保健是实施这个目标的重要策略。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率是目前用来检测围产保健成效的敏感指标。随着我院高危妊娠人次增加,急危重症人次增加,高龄经产妇比例增加的趋势,要防范护理差错事故,首先应抓住护理重点,清楚哪些是易发生缺陷的环节,从这些环节抓好各项制度的落实,增强防范意识,预防为主,回避风险事件。其次要加强护理安全隐患管理,运用现代化科学管理方法,使护理管理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为患者提供安全、满意的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

[1]史自强,马永祥,胡浩波,等.医院管理学,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5,238.

[2]吴欣娟,贾朝霞,从护理角度看病人安全问题及应对措施,护理管理杂志,2005,5(7):56-58.

[3]李静,刘敏,临床路径在子宫肌瘤手术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西南军医,2008,10(1):155.

重症医学科护理规章制度篇(2)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3(b)-140-02

近几年,医疗纠纷的投诉已成为公众关注的一大社会焦点问题,究其原因,既有社会的“大环境”因素,也有医院内“小环境”因素。对此,笔者就精神科护理纠纷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防范措施,以供同行参考。

1精神科护理纠纷产生的原因

精神科是一项特殊的专业,其护理纠纷产生的原因也有其特殊性,除具有普通科室护理纠纷的共性外,还有其自身特点和内在的规律。

1.1 社会“大环境”因素

由于精神病人发病期间常失去自我行为的控制能力,可做出一些使常人难以理会或难堪的事,甚至出现冲动伤人等行为,因此,社会上出现对精神病人产生歧视或偏见的现象,究其原因是精神卫生知识普及不足,人们对精神疾病不了解和对精神病院的神秘感,由此也看不起从事精神卫生事业的医护人员,对护理人员更具有偏见,护理人员一旦在治疗护理上有些不足或态度冷漠就容易引起纠纷,大多数病人及家属缺乏精神疾病知识,认识不足,他们不了解精神疾病有其特殊的临床表现,如胡言乱语、冲动伤人、自杀、出走等行为,当护理人员为阻止这些行为给予保护措施时,就可被视为动作粗暴而引起纠纷。再由于人们法律知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增强,而医院管理方法的落后,工作人员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淡薄,就容易产生护理纠纷。

1.2 医院内“小环境”因素

1.2.1专业思想不牢固精神科与普通科在工作上的最大区别是服务对象不同,护理的是一些思维情感障碍、意志行为紊乱的病人,而精神科病房大多数采取封闭式集中管理,部分护理人员专业思想不牢固,不愿长期在精神科工作,认为精神科护理工作单调无意义,由此而造成工作责任性不强,工作时疏忽大意,不负责任,甚至造成病人逃跑、自伤等意外事件,这是产生医疗护理纠纷的因素之一。

1.2.2收治范围扩大,而业务素质未相应提高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精神卫生事业的发展,精神科的服务范围在不断扩大,不论是精神疾病并发身体疾病,还是身体疾病并发精神症状,只要需要住院,家属愿意,我们都列入收治范围,这无疑对精神科医护人员在业务素质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精神科护士不但需要具有精神科专业知识和护理技能,还需要有综合科的医学知识和护理技能,而今精神科护士往往缺乏综合科的医学知识和护理技能,考虑问题比较单一,观察病情只注重精神症状,忽视身体症状,有时身体症状观察到了,但也很难联想到与某种疾病有关,这就会延误治疗甚至错过抢救的机会。

1.2.3规章制度执行不严护理管理上制度很多,如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保护性约束制度、安全管理制度、精神科探视制度等,这些制度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如果我们护理人员能严格遵守这些制度,按照规程操作,差错事件就易避免。但是有个别护理人员思想上不重视甚至有章不循,导致差错事件的发生。如发药时查对不仔细,只喊床号、姓名,不看面孔,就容易发错。交接班制度、安全管理制度执行不严,就会给病人提供自杀或出走的机会。如保护性约束制度执行不严,为了贪图管理方便,任意扩大约束范围,约束时间过长,约束以后没有仔细观察、定时松解,造成病人肢体肿胀,皮肤破损等,就会引起病人及家属的不满。如探视制度执行不严,没有向家属交待不能将刀、剪等危险物品带入病区,就容易发生意外,产生纠纷。

1.2.4记录不及时或不全精神科护士在记录上只注重精神症状,对身体症状的记录很少,按级别护理记录比较及时,但有病情变化随时记录往往被忽视,有时病情观察到了,也做了相应处理,但忘了记录或记录不全,一旦有医疗纠纷就无据可查。

1.3管理者因素

1.3.1 护理人员短缺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科室减员增效实行成本核算已是各医疗机构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这本是开源节流的好举措,但科室减员往往从医护人员入手,把原本缺编的护理人员再减员,认为精神科治疗护理操作少,殊不知精神科的管理责任有多重,护士忙于应付繁忙的工作,如一名护士既要管三四十位精神病人,又要开门接待病人家属的探视,减少了对病人的观察和心理护理,这就存在着隐患,是发生医疗护理纠纷的诱因之一。

1.3.2 护理专业过度操作化长期以来,护理处于一种以技术操作为主的技能工作状态[1]。护理管理者在管理上热衷于抓操作、抓培训、抓演练,形成了护理专业的过度操作化,但精神科病人的心理护理是非常重要的,而在临床工作中,护士忙于操作,很少给病人做心理护理,对病人及家属的要求和意见了解不多,也是造成医疗护理纠纷的因素。

2防范措施

2.1普及精神卫生知识

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重视精神卫生工作,普及精神卫生知识,而社会宣传搞好精神卫生工作对维护社会、家庭的安定,保护人们生命财产的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精神科病房可适时向人们开放,揭开精神病医院神秘的面纱。人的一生中谁都有可能患精神障碍,对精神病人要消除偏见,给予关爱。精神科医护人员更有责任向人们作好宣传工作,使人们认识到重视精神卫生事业是崇高和艰辛的,给精神科医护人员以更多的理解和支持,让全社会重视精神卫生工作。

2.2 加强管理、确保护理安全

2.2.1加强护理质量管理系统建立健全护理部主任、科护士长、护士长三级护理质量管理系统,加强考核护士长例会制度,分析不安全因素,提出薄弱环节,研究对策。建立科护士长查房制度,病区成立护理质控小组,充分发挥护理骨干作用,做好现场控制,及时纠正护理偏差,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科学有效、严谨完善的管理方法是保证护理质量的基础,也是预防医疗护理纠纷的重要措施。

2.2.2 加强业务技术培训,提高业务素质目前护士的学历普遍只有中专水平,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精神科收治范围的扩大,护士仅有的学历水平已远远不能满足医疗需求,护士必须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通过读夜大、自学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医院要派选护理骨干到综合性医院进修学习,熟悉精神科以外的临床知识和技能,加强技术操作,以提高护士的业务水平、观察能力和技术操作能力,当精神病人在病情危急时,我们精神科护士也能像综合科护士一样,能够迅速采取应急措施,以丰富的知识和娴熟的技术操作为病人赢得抢救时机。

2.2.3严格规章制度管理医院各项规章制度是最基本的法规,也是保证护理工作秩序,提高护理质量、防止护理差错事件的重要法规。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技术操作规程和各项考核标准,使全体护理人员有章可循,考核结果与奖金、晋级挂钩,这是防范护理差错事件的有效措施。护理部结合护理工作特点,将护理人员的绩效工资分成两块,40%作为职称工资,60%根据各班工作任务的轻重、出勤多少,对病区护理质量管理所负责任大小、论文撰写等方面进行量化,使绩效工资充分体现知识性、技术性和艰苦性,改变了过去职称高低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工作轻重一个样的现象。通过这样的分配方案,激发了广大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增强了工作责任感,提高了护理质量,确保了护理安全。

[参考文献]

重症医学科护理规章制度篇(3)

【关键词】规范化质控;重症护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4-0216-01

1 引言

重症护理是一项非常复杂而且难度较大的工作,想要做好重症护理的质量控制工作是非常难得,需要医院在硬件上的大力支持以及医护人员的细致服务,并通过规范化的质量控制来加强重症护理工作的质量水平,本文对如何提升重症护理质量提出了几点建议。

2 提高重症护理质量的方法

2.1 要完善重症技能培训体系,使得培训效果更强

现代有着医学新技术不断地出现,再加上人类疾病谱的改变以及老龄化人群的加大,危重患者救护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就是重症护理工作,这需要医护人员具备很强的护理理论知识和护理专业技能,因此,要不断的对护士进行培训,提高护士对重症患者的病情观察和抢救能力,只有具备综合素质较强的护理人员,才可以更好地保证重症患者的生命安全,才能够提高对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所以医院要不断的完善重症技能培训体系,使得对护理人员的培训效果更强。医院想要使护理人员对重症患者的病情观察和抢救能力得到提高,可以通过ICU轮转培训来实现,这样还可以实现与ICU护士的互教互帮,促使所有护理人员可以共同提高,在培训的过程中,要不断的强化带教责任制。医院的护理管理者要能够对于医院的护理工作的特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进而根据特点建立健全一套完善的重症技能培训体系,通过规范化的质量控制来实现重症患者护理质量水平的提升,并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方式,这样才可以确保重症患者的护理质量。

2.2 实施重症患者护理会诊

重症患者出现其他并发症的情况是非常常见的,在出现非本专科并发症的时候要进行护理会诊。还有就是在出现应用非专科药物、开展新的手术、新疗法的时候,护理人员的经验、水平可能会对护理的质量起到一定的负影响,不能确保达到最佳的医疗效果。特别是在进行重大抢救工作的时候,治疗的介入是非常多其复杂的,这会大大提升护理工作的难度,护理人员受到专科的制约与影响,不能确保达到最佳的医疗效果,使得对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比较低。因此对于重症病人的护理要实施重症患者护理会诊,这样有利于重症护理质量的提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重症病人的护理缺陷情况的发生,有利于达到更好地护理效果。

2.3 加强术后的监护管理工作

要对重症患者加强术后的监护管理工作,这样有利于重症护理质量的提高。通过加强监护室制度管理,落实床头交接班及监护室管理制度,建立了查房制度,健全了健康教育内容,建立对病人用物及空气消毒管理相应的制度;通过专科重症监护技术的管理及整体护理的实施,有利于使护理人员的求知欲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激发了,可以使得护理质量得到明显的提高,能够使病人达到最佳监护和康复状态使得基础护理质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2.4 建立支援护理人力库

在现代医学上,新的技术和业务得到广泛的应用,这样使得医院加大了对护理人力资源的需求,当今的护理人员的编制方法不能满足现代医学及时发展的需求。如果出现护理人员短缺等情况对于重症患者的护理质量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所以医院要建立支援护理人力库,这样可以使得专科重症护理质量得到很大的改善,还可以促进科室间重症护理的技术交流以及优势互补,使得护理人力资源可以得到优化配置,这对于提升医院重症护理的质量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3 在上述基础上进一步提升重症护理质量的方法

3.1 要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重症护理

家属在面对病情危重的亲人时,会产生焦虑不安的情绪,还会使得家庭内部角色的结果改变,这种改变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医护人员提高的干预的类型的影响,因此,医院要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重症护理,这对于提升重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是有一定意义的。

3.2 应用心理干预指导重症病人

医护人员要学会使用现代医学和护理手段来干预重症病人及其亲友的心理,使他们能够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抢救治疗。重症病人处在一种特殊的环境下,会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比如陌生的仪器设备、同室病友的痛苦、频繁治疗的干扰、抢救场面等,这样会使重症患者容易发生ICU紧张综合征反应。所以医护人员要对病人及其亲友的心理能够及时的掌握了解,并根据他们的心理反应,通过预见流谈心,并进行耐心的心理疏导,使之逐渐适应这种特殊的环境,这对于促使患者及其家属主动配合抢救和治疗是很有帮助的。

3.3 实行以个体化治疗重症病人

医护人员要要用科学的态度来对待每个重症病人,要认真的调查每一位病人的具体病情,并进行合理的计算,还要实施细致的监测,这样才可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使得医护人员的治疗发挥出最大的作用,使得重症病人获得最佳的效益。护理人员要对重症病人实行营养治疗个体化,把握好护理的总的原则,包括各个疾病系统的指南,甚至具体到一个疾病的应用指南,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提高重症病人的护理质量。

4 总结

现代医学不断的发展,对于重症护理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院要做好规范化质控工作来提高重症护理的质量,做好完善重症技能培训体系,使得培训效果更强、实施重症患者护理会诊、加强术后的监护管理、建立支援护理人力库等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重症护理、应用心理干预指导重症病人、实行以个体化治疗重症病人等工作,这样才能够使得重症护理质量得到很大的提高,使得重症患者的生命安全得到更切实的保证。

参考文献

重症医学科护理规章制度篇(4)

1.1全能急救护理人员欠缺,护士素质参差不齐,护士服务观念陈旧由于医院护理人员缺乏,急诊护理管理人员均来自不同科室人员,均未经过急诊专科的专业学习和专科培训,低年资护士均没有5年临床护理经验,直接上岗,法律知识缺乏,对处理突发状况的应急能力差,护理经验少,对医院的护理规章制度不能熟练掌握,高年资护士在急诊倒班有厌倦、懈怠情绪,对患者的服务意识差,不能仔细观察患者的病情,急诊患者家属普遍存在急躁、焦虑、言语冲动,甚至失态,而急诊的医护人员对各种各样的疾病又司空见惯,觉得家属过于夸张,产生反感情绪,因此,工作欠积极主动。

1.2各项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个别护士不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由于急救设备多,进行口头交接,做不到班班亲自开启各抢救设施查看备用状态,执行各项操作时,由于急救时病情危急,各种记录、标识不及时书写,护理文书记录不严密,查对不严格,抢救患者使用抢救仪器不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危重患者的抢救制度落实不彻底,不能及时巡视留观患者,造成液体外渗、滴空液体等现象,均可造成护理不良事件。

1.3相关科室方面的问题辅助科室如功能科、检验科、放射科、收费室、药剂科等由于急症患者没有时间性,随时来做检查,中午、夜间或节假日期间找不到人、机器现开机,或是患者未带足费用,相关科室不予检查,都会耽误时间,这些都容易引起纠纷,产生不满情绪。

2管理对策

2.1成立科内质控管理小组,加强安全管理科内成立质控小组,年资高的护士为质控组成员,按照护理质量标准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互相监督,及时发现问题,随时告知,每月一次全科护理质量分析会,进行发现问题,分析、整改、反馈、评价,再整改、再评价,建立护理质量持续整改体系,运用现代化质量管理方法,将各种制度真正落实到位,使急诊护理质量管理制度化、标准化,真正落实到位,切实为患者提供安全放心满意的优质服务[2]。

2.2提高科内护士整体的急救护理操作技能重点加强培训年轻护士的严谨慎独精神:根据能级护士制订不同的培训计划,利用每天晨会交班完毕后组织护士按照培训计划进行急救专科理论操作技能的业务学习,学习各种急诊常见急症抢救流程,培养每名急诊护士的快速反应能力,娴熟的操作能力,临危不乱的应急能力[3],使护理人员在急救时从容应对各种急症,即使急救时间再紧迫,也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保证护理安全。

2.3保障各项制度的落实,加强规章制度的培训制度健全,但监督管理不到位,也是影响护理质量管理的因素,要不断加强规章制度的学习,尤其是对个别护士进行重点帮教,落实制度的自觉性,不定期检查制度落实情况,特别是查对、交接班制度,与平时工作考核挂钩,激发大家严格按照制度完成每一项护理操作,确保急救设备、器材随时处于备用状态。

2.4积极与院领导协调沟通,加强院领导对急诊医学科的重视医院成立急救小组,遇到大型交通事故和突发意外灾害患者多的情况,急诊医护人员应付不了,由院领导或总值班及时抽调备用人员参加抢救,不耽误任何抢救时机,对没钱无主患者,院总值班可以先签字做检查和入院,辅助科室要制订严格的相关规章制度,夜间节假日须向急诊医护人员说明去向,先做急诊再做平诊,增添新的抢救设备仪器,争取在短时间内及时救治急危重症患者,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3结术语

重症医学科护理规章制度篇(5)

文章编号:1003-1383(2010)06-0774-02 中图分类号:R 192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0.06.070

所谓急诊绿色通道是医院为急危重症患者提供快捷高效的服务系统[1]。手术室是抢救病人的重要场所,是医院的重要部门。为急危重症病人及“五无”(无姓名、无单位、无住址、无家属、无经费)人员争取抢救时机,提高抢救成功率,挽救病人的生命,我院手术室特设手术绿色通道。自2005年1月至今通过绿色通道手术成功救治的病人共67例,其中有5例病人在行绿色通道时由于各种原因不够通畅,现将影响手术绿色通道通畅的原因及对策总结如下。

影响手术绿色通道通畅的原因

1.主观因素

(1)工作人员服务意识不强 ①白天中控室护士没有及时接听电话。②夜班护士没有将值班电话随身携带,导致电话长时间没有人接听。③在班人员接到急诊绿色通道手术通知时没有及时做好术前准备,没有立即到手术室门口接病人。④听班工作人员在接科室急诊绿色通道抢救电话时,没有及时赶到科室,从而延误了病人的最佳抢救时机。

(2)工作人员业务水平低下,对病人病情估计不足 术前准备不充分;对各种抢救药物的作用、剂量、用法及用途不熟练;对各种抢救仪器如除颤仪、血液回收机等的使用不熟练;对各种疾病的抢救程序模糊不清。

2.客观因素

(1)手术室电话因素 手术室值班电话为小灵通,在手术间内的某个区域有信号盲区,影响通话质量,耽误了病人的最佳抢救时间。

(2)手术室远离急诊抢救室,且没有病人专用电梯,尤其是急诊绿色通道病人专用电梯,且没有“病人优先”标识,造成病人在运送过程中花费的时间过长,耽误了病人的最佳抢救时间。

(3)手术室抢救仪器设备配备不全 如手术室没有配备床边B超机、血液回收机、C臂机、小儿除颤仪等抢救仪器,影响病人的抢救时机。

3.管理因

(1)各项规章制度不健全,各种疾病手术抢救不规范 手术室没有建立各种急诊手术尤其是急危重症手术的抢救常规及应急预案。造成在抢救急危重症手术病人过程中无章可循,耽误了病人的抢救时机。

(2)科室间沟通协调不到位①急诊室与手术室之间协调不到位:急诊室工作人员在电话通知手术室时,没有向手术室工作人员交待清楚病人的年龄、病情、术前准备情况、预计到达手术室的时间、术前诊断等;手术室有手术时,急诊工作人员在没有得到手术室工作人员同意就直接将病人送到手术室,造成手术室工作的忙乱。②各个外科之间、急诊室沟通协调不到位:对于多发伤病人没有实行首诊医生及首诊科室负责制,因为担心病人没有人“买单”而互相推诿,从而延误了病人的抢救时机。

(3)手术室护士配备不足,护理人员梯队不合理 在手术排班过程中没有实行“一老带新”。白天没有预留手术间和手术护士负责急诊手术,遇到急危重症手术往往因此延误了抢救时机。

保持手术绿色通道通畅的对策

1.加强对相关人员培训

(1)努力提高相关人员的急救意识 急救意识是急诊科护士最主要的意识,急救服务意识是评价急救护理质量的首要内容[2]。为提高医务人员的服务意识,尤其是急救服务意识,采用多种形式的医德医风教育,如聘请外院专家讲学,流动播放医德医风宣传篇等,使医务人员在思想上真正做到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让每一项护理工作,尤其是从事急救护理工作的护士,应更加贴近病人,贴近临床,贴近社会。尽可能让病人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

(2)加强对相关人员业务知识的培训对急救技能实行全员培训,首先选派优秀的护理骨干外出学习,如参加全国手术室专科护士培训及全国ICU专科护士培训。外出学习人员把学到的知识传授给科室的其他人员。同时,科室要采用多种形式的业务学习,如晨会提问,科室小讲课,护理查房,护理知识及技能比赛;急救技能考核如徒手心肺复苏,除颤仪的使用;常用急救药物的作用、用法、剂量、用途等。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尤其是急救技术水平。模拟急救是培养护生急救意识和急救技能的重要途径[3]。对护士的急救理论知识及应急能力采用模拟急救教学。

2.改善硬件设备,优化资源

(1)修建新的外科大楼,在病房楼层设计时急诊室和手术室在同一栋楼,并配有病人专用电梯。

(2)手术室配备床边B超机、血液回收机、C臂机、小儿除颤仪等抢救仪器。手术室的急救仪器设备、药品专人管理,做好“四定”,完好率100%,任何个人不得挪用或外借。

(3)手术室增配手机为急诊绿色通道专用电话,将电话号码写在急诊室的办公室黑板上,任何人不得无故拨打绿色通道电话。

3.加强管理

(1)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及设立抢救绿色通道①医院建立急危重症病人抢救小组由院长为组长,各科室主任为成员,并特为急危重症病人设立“急诊抢救绿色通道”。平时不定时演练检查急诊抢救绿色通道的通畅情况。②建立绿色通道流程,实行首诊负责制,开辟急诊绿色通道,急诊科接病人医生确诊需绿色通道进行手术建立静脉通道的同时做好血常规及配血相关科室开通专用绿色通道检查快速护送至手术室通知其他科室做好抢救准备。③手术室成立急危重症病人抢救小组及各种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实行“限时”服务,白天预留手术间和手术护士负责急诊手术,接到急诊绿色通道电话时立即通知麻醉医生安排相应的手术间一人到门口迎接病人一人快速做好术前准备巡回护士协助麻醉医生做气管插管,动静脉穿刺,生命体征的监测,并做好抢救记录洗手护士配合手术。科室所有工作人员由主任、护士长调配,相互配合,按照各种疾病的抢救常规进行抢救。

(2)各个科室之间加强沟通 ①由医务部负责协调沟通各个手术科室,对于多发伤病人实行首诊负责制,为急危重症病人及“五无”(无姓名、无单位、无住址、无家属、无经费)人员实行先救治后交费,实在没有人“买单”的病人的费用由医院负责,解除医生的后顾之忧,为病人的抢救赢得了时机。②急诊工作人员在电话通知手术室时必须说明清楚病人的病情、术前准备情况、预计到达手术室的时间及手术方式。在手术室有手术的情况下必须得到手术室工作人员答复时,才能将病人送到手术室。

(3)优化手术室护士护理人员梯队建设,在手术排班过程中实行“一老带新”。白天预留手术间和手术护士负责急诊手术,为急危重症病人抢救争取时间。手术室实行24小时值班制,除安排两名护士值班外,另外安排四名听班人员,听班人员在接到科室电话时20分钟内赶到现场。

运行绿色通道为病人生命赢得了时间,确保科室合作顺利与医疗安全[4]。在运行的过程中针对各种各样的问题加以讨论,充分协调,不断完善与规范运作流程,使之更安全,更通畅,真正成为“绿色生命线”。

参考文献

[1]杨兴易,林兆奋,赵 良,等.关于加强二三级医院急诊绿色通道建设的指导意见[J].中国急救医学,2003,23(5):333.

[2]周秀华.急救护理学[M].第2版.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340-343.

[3]苏伶娥,李锦忠,黄晓专,等.模拟急救在护理本科急救护理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J].右江医学,2009,37(6):742-743.

重症医学科护理规章制度篇(6)

湖北省石首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湖北石首 434400

[摘要] 近年来,心血管内科疾病的发生率逐渐增长,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室的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与探讨。科学合理良性有序的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室监护对于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促进医院良性发展、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权益、促进医患关系和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本文认为当前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对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建设管理缺乏战略重视、监护的硬件条件等基础设施落后、监护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文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针对此的对策措施,以期能够促进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的发展与完善。

[

关键词 ] 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室;护理;心理因素;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8(b)-0028-02

[作者简介] 胡祥国 (1978-),男,汉族,湖北石首人,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心脑血管疾病ICU急救急救方向。

1 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的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平均寿命延长,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也呈逐渐上升趋势。急症及危重心血管疾病如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往往会导致患者死亡[1]。因此,心血管内科建立重症监护室有其重要的临床意义。众所周知,心脏是人体循环系统的动力。心脏外形近似前后略扁的倒立的圆锥形,心底朝向右后上方,心尖指向左前下方。心底大部由左心房构成,小部由右心房构成;四个肺静脉连于左心房;上、下腔静脉分别开口于右心房的上、下部。心尖由左心室构成,在左侧第五肋间隙锁骨中线内侧 1~2 cm处。心脏外形可分前面、后面和侧面,左、右缘和下缘[2]。心血管对于维持心脏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价值。心血管疾病也被称之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痛、水胸、少尿与无尿、发绀、呼吸困难、心悸、眩晕、晕厥、心绞痛、心律失常、房颤、肺心病、肺栓塞、心肌病、肺动脉高压、心力衰竭、冠心病等等都属于常见的心血管内科疾病[3]。

判断重症监护的水平,存在三个必备条件:监护治疗的现代化程度、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科学的管理。科学合理良性有序的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室监护对于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促进医院良性发展、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权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更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医患矛盾,促进和谐医患关系的发展。

2当前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室存在的主要问题

①对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的战略重视程度不高。Mintzber在1998年提出了战略的“5P”模型,即“计划”(Plan)、“模式”(Pattern)、“定位”(Position)、“观念”(Perspective)、“计谋”(Ploy)[4]。当前的一些医院还存在着对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建设管理缺乏战略重视,具体表现在重部署轻落实、重形式轻内容、重局部轻全局、重眼前轻长远。由于日常工作较为繁杂,在工作中往往以完成工作任务为标准,对工作方式方法的进一步探讨、进一步创新有欠缺,缺乏常态和长效的管控和考虑。一些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工作者自身存在的作风不够扎实、工作不够深入等问题,认为每一项工作都有专门的主管人员去做,不必每项工作都亲力亲为,缺乏深入科学系统的实践考察研究。从形式上重安排,轻要求。在工作安排上,强调每项工作都要有新的提高、提升、新的发展[5]。但在具体的工作落实上,没有用一流的标准去要求、去衡量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工作的全局工作。真正靠近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进行具体的监护、抓工作落实较少,工作中缺乏开拓创新精神。

②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的硬件条件等基础设施落后。重症监护不同于普通监护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其紧急性、重要性、复杂性和难度性。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对于监护设备等基础设施及相关配套要求较高。常用的监测设备包括生命体征监测仪、呼吸功能监测装置、血气分析仪、血氧饱和度监测仪、心电图机等[6]。治疗设备包括输液泵、呼吸机、心脏除颤仪、临时心脏起搏器、麻醉机等。床位8~12张,25㎡/张,床距≥1.5 m,温度:20~22℃,湿度:50%~60%。空气层流装置达到净化空气和消毒的目的。中心监护站设置在所有病床的中央地区,便于直接观察所有病人。人员编制应该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比例,如医生:床位=(1.5~2):1;护理人员:床位=(3~4):1;在班护士:床位=(2~3):1[7]。当前很多医院尤其是在一些中小医院相关的基础设施及配套保障体系还存在较大的提高空间。

③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具有紧急性、重要性、技术性、前端性、复杂性等方面的特点,对监护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如心脏大体解剖及组织结构,常见心血管系统疾病的症状及心律失常、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高脂血症等各种心脏病的诊断、治疗。心血管疾病种类较多,需要监护人员能够掌握相应的知识并有临床反应观察判断能力和基本的用药解决问题能力。又如心血管重症患者往往心理都比较复杂,其特点表现为:怀疑和侥幸,焦虑和恐惧、退化和依赖、悲观和绝望。这就要求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人员能够积极主动与患者交流并进行心理调适[8]。此外,开展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工作除了要用科学的理论来进行指导之外,也要注重联系个人及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的实际需要开展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提高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的有效性。同时在实践的时候用正确的认识来指导和规范监护工作者行为,养成良好的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习惯,通过内化为外化创造条件,最后在实践中还要注意理解掌握和巩固相关理论,通过外化来体现和检验内化的成果。

3完善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室的发展对策

①要从战略层面高度重视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工作。对于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工作是否科学合理良性有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评估。包括有效性(Effectiveness),效率(Efficiency),公平性(Equity),回应性(Responsibility)。具体来说,有效性(Effectiveness),即效能,实现目标的程度。衡量指标是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产出(收益)、绩效充分性。效率(Efficiency)是为结果付出的代价,衡量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的资源的投入和使用是否达到了最佳状态。衡量指标包括净收益量或者收益与成本之比等等。公平性(Equity)是一项指标的成本和收益在整个指标群中分配的平均程度,衡量指标是帕累托准则。回应(Responsibility)是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的运行结果是否符合目标对象的需要[9]。为此可以构建岗位负责制、出入室制、转送病人制度、查房制度、交接班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探视制度、记录制度等。并进行相应的规划和执行落实[10]。

②要加强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的基础设施及配套保障体系建设。为了在全面范围内加强临床护理工作,改善护理服务,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卫生部于2010年1月在全国卫生系统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但是护理工作建立的前提是良好的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基础设施及配套保障体系建设。加强相关经费投入,对于一些公立医院,财政应该建立相应的专项经费支持与投入。在设备的使用与监督上,要以良好的监督反馈制度促进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工作层层紧扣,形成及时、畅通的渠道[11]。如可以定期进行的监督评估,形成“策划、协调、实施、汇报、调整、总结”的一体化工作思路,并且确保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记录规范、完整,有据可查。

③大力提高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从本质上来看,我们要将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的各个方面当做一个整体或“系统”。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具有技术性、前端性、复杂性等方面的特点,需要相应的人才支撑,更为重要的是,对于促进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的科学合理良性发展而言,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所提供的不应当仅仅是一种技术支持,更应该是一种技术与护理理念的结合,这对于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的良好运用需要技术技能与护理理念兼备的复合型人才,一方面要提高工作人员的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的意识,渗透到的日常护理行为之中。另一方面,加强人才的引进和培训,加强综合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高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应用和发展的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12]。既可以对现有人员应进行经常性的专业技术培训,要求熟练掌握所从事的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的工作及操作技能,定期开展相应的技术交流、能力比对检验工作;二是要将一批年轻的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人员送到有关院所对口专业学习,培养一批拔尖人才、技术骨干;此外,还要从可持续发展和长远发展的视角出发,引进一批急需的紧缺的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的专业人才。

[

参考文献]

[1]陈花棉.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3):1203-1204.

[2]葛均波,王蔚.心血管重症的救治[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9,18(8):792-795.

[3]赵忠秀.心血管内科急重症护理中的风险防范和评估探究[J].北方药学,2013(6):109-110.

[4]Anne B. Boisen, Michael Dalager-Pedersen,Rikke Mortensen, et al. Thomsen.Relationship between death and infections among patients hospitalized in internal medicine departments: A prevalence and validation study[J].American Journal of Infection Control,2014:06-510.

[5]任惠廷,刘瑞芳.关于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探究[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4(1):362.

[6]苗文梅,郑文善.心血管内科急重症护理中的风险评估和防范[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29):208.

[7]李雄文.急诊收住内科ICU502例重症患者追踪分析[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18):545.

[8]容峰,曾贱高.心血管内科ICU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实用预防医学,2007,14(2):505-507.

[9]R.Gómez-Huelgas, F. Pérez-Jiménez, M. Serrano-Ríos,et al. Group,Clinical decisions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and other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A statement of the Spanish Society of Internal Medicine[J].Revista Clínica Espaola (English Edition),2014:209-215.

[10]苏虹,牛丽华.心血管疾病的护理干预[J].中国医药导报,2009,6(15):97-98.

[11]郑川燕,郑淑梅,杨茜,等.心内科护士坚韧性人格与自我概念的回归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8):55-57.

重症医学科护理规章制度篇(7)

【关键词】妇科疾病;常规护理;应急措施;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500-02

妇科是医院重要的科室,这个科室诊治的疾病类型较多,常见的有:白带异常、围绝经期综合征、排卵功能障碍等,疾病没有规律性,患者发病后病情变化较快,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对于这些疾病医学界缺乏理想根治方法,患者治疗后护理效果也不好,患者药物依从性较差,严重患者甚至出现突发事件,威胁其生命。近年来,常规护理联合应急措施在妇科疾病中使用较多,并取得理想的护理效果[1]。为了探讨妇科患者中采用常规护理联合应急措施的护理效果。对2011年l月至2013年10月来我院诊治的80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分析报告如下。1.2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具体方法如下:患者入院后给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和护理,即:一般护理(休息、饮食、标本留取)、病情观察、简要的健康教育,生活护理基本依赖家,入院评估,及其治疗风险评估等。

实验组联合应急措施护理,具体如下:(1)加强医护人员专业技能和法制观念。妇科疾病类型较多,治疗过程中突发事件也比较多,医护人员要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同时还要对病区环境、规章制度等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了解相关仪器的使用方法,保养等。医院要完善机制,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法,避免医患纠纷。(2)强化护理技巧。患者入院后,多数患者内心比较恐惧,再加上对于一个陌生的环境部分患者甚至出现害怕心理,医护人员护理时要多于患者沟通、交流,多去鼓励和帮助患者,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使他们能够更好的配合治疗。对于病情严重患者,医护人员要做好相关的应急准备,对药物、器械等及时检查,以备患者出现突发事件。(3)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患者入院后,多数患者对相关疾病缺乏理想的知识,医护人员护理过程中要多想患者讲述相关知识,让患者能够对这种疾病有一个总体的把握,并且护理过程中可以向患者宣传相关疾病治愈病例,让患者做到心理有数。患者治疗时,医护人员要告知患者治疗过程中存在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等,这样能够让患者有一个心理准备[2]。

1.3统计学处理方法

实验中,对患者治疗时的数据进行搜集,利用SPSS16软件进行分析,并进行 检验,实验结果采用(x±s)表示。

3 讨论

妇科科疾病在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疾病发病缺乏规律性,且类型也比较多,常见的有:免疫性不孕症、围绝经期综合征等,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目前,医学界对于妇科疾病的治疗缺乏理想的根治方法,且很多患者治疗后缺乏有效的护理方法,使得患者长期治疗效果不好[3]。为了降低患者护理和治疗过程中的突发事件,提高临床护理质量,临床上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应急措施效果较好,它恩能够给保证患者得到安全的护理,降低医疗纠纷[4]。

常规护理联合应急措施是近年来使用较多的护理方法,这种护理模式和常规护理方法相比更加科学化,它充分体现的“以患者为中的理念”是一种综合的、科学的。在妇科患者中实施这种护理模式能够减少医患纠纷,让患者能够更好的了解自己的病情,了解护理的内容,以及预期的护理效果等,能够更多的让患者参与其中,并且能够提出自己的想法等,具体护理方法如下。

3.1心理护理

妇科疾病患者入院后均伴有一些临床症状,严重患者甚至出现昏迷或者半昏迷状态,他们心里觉得自己将快死了,不免会产生消极、恐惧等心理,并且很多患者对即将进行的治疗方法,护理模式等全然不知,更不知道这些方法能够达到的疗效。而常规护理联合应急措施能够让患者知道自己的治疗方法以及护理方法等,这种能够帮助患者消除消极心理,使得患者能够更好的接受治疗、配合护理,从而提高临床治愈率[4]。调研中,实验组90%治疗效果较好,高于对照组(75%)(P

3.2加强日常护理

妇科患者治疗过程中更多的时间是在自己的病房中度过,通过常规护理联合应急措施能够帮助患者消磨时间,增加家属和患者对我院的认同感。在护理管理中护理干预能够加强患者的日常护理,使得患者治疗过程中降低了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使得患者对自己的疾病能够更好的了解,大大降低了护理过程中的并发症和护理失误率。本次调研中,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低于对照组(20%)(P

3.3 完善机制,加强应急措施

为了降低患者护理过程中的突发事件和医患纠纷,医院应该认真落实相关政策、制度等,定期组织职工进行规章制度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培训,及时找出妇科护理中的安全隐患和薄弱环节,并针对性的采取有效的应急措施,从而提高医院的护理治疗,降低风险系数[8]。

综上所述,妇科疾病种类较多,发病率也较高,临床上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应急措施护理效果较好,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张巧惠.常规护理模式联合应急护理模式在预防妇科护理风险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科学,2013,17:172-173.

[2] 夏雪荣.常规护理模式加应急护理模式在预防妇科护理风险中的作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1,21:104-105.

[3] 蒲蓉.妇科护理过程中不安全因素的研究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11:139-140.

[4] 孟娣娟.病人安全文化及其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10):942-945.

[5] 王风文,程艳秋,于桂云,等.个体化健康教育在妇科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价[J].吉林医学,2012,27(12):1503.

[6] 刘萍,雷震,杨丽琴,等.妇科腹腔镜术中使用周期性充气压力泵预防深静脉血栓的观察[J].护理学报,2012,19(1):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