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重症医学科护理团队介绍

重症医学科护理团队介绍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26 09:50:12

重症医学科护理团队介绍

重症医学科护理团队介绍篇(1)

据记者了解,田红燕教授长期从事周围血管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多年来致力于研究周围血管、肺血管及代谢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擅长周围血管、心血管内科和肺血管的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病的诊断、介入及综合治疗;尤其擅长肢体和内脏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急性动脉栓塞、主动脉夹层、腹主动脉瘤、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形成、肺动脉高压等疾病的诊断、介入和综合治疗。她曾在德国莱比锡大学Park医院进修周围血管疾病诊疗技术,并率先在我国西北地区开展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糖尿病足、肺栓塞及其他周围血管疾病的微创介入治疗和内科治疗,涉及病种有主动脉夹层和胸腹主动脉瘤、肾动脉狭窄、慢性肢体和内脏动脉闭塞性疾病、急性动脉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急慢性肺动脉栓塞、肺动脉高压、大动脉炎等血管病变,处于全国领先地位。特别是成功开展的周围血管腔内支架成形术,动、静脉闭塞性疾病的各种血栓消融术,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而且在此前不久,因其领衔的科室成就突出,田红燕教授所在的医院被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授予血栓防治示范基地,这也是我国首个部级血栓防治示范基地。

鉴于上述成就,本刊记者围绕我国周围血管疾病防治领域的诸多热点问题,深入采访了田红燕教授。

合作交流,搭建平台谋求共同发展

采访一开始,田红燕教授首先提及了前不久闭幕的第六届西北血管论坛暨第12届长安血管论坛。她介绍说:“这次会议继续传承了历届大会精神,秉持‘资源共享、合作交流、共同发展、技术扶持’的理念,遵循‘更新知识、提高技能、互动交流、面向基层、服务患者’的宗旨,分享了血管病领域的新发展、新举措和新未来,为血管界同仁提供了一个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为与会代表奉献了一届精彩的学术盛会。”

据记者了解,5月5日上午举行的大会开幕式由田红燕教授主持,西安交大第一附属医院袁祖贻副院长、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学组组长王深明教授、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血管外科分会主任委员教授、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副院长戈小虎教授、陕西省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局长安海燕分别致开幕词。符伟国、谷涌泉、郑月宏、张福先、金辉、张望德、袁r芳、赛力克、陈泉、闫波、胡志鹏、张理、刘亚民、罗建方、陆清声、何菊、叶志东、张建、覃晓、曹文东、杨涛、祁光裕、龚昆梅等来自全国各地的近百名教授出席了开幕式。

田红燕教授接着介绍说,西北血管论坛是中国西北5个省份十余家医院积极参与、共同举办的一个学术会议。本届大会由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周围血管科承办。会议针对血管疾病诊疗领域的最新理念、技术与成果展开专题讨论,交流血管病防治、诊断和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对血管疾病领域热点问题进行面对面深入探讨和经验交流;累计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著名专家参与讲课、主持共计213人次,参会代表682人;共开设了1个主会场,7个分会场,内容涵盖基层医生基础知识培训、主动脉疾病、外周动脉疾病、外周静脉疾病、透析通路专场、多学科VTE防控一体化建设专场、护理专场等,针对血管疾病诊疗领域的最新技术与成果做专题讲座,从多角度交流血管病防治、诊断和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新成就、新进展。本次大会还设立“华山论剑”疑难病例分享、青年医师病例演讲大奖赛等专场,为中青年医生、基层医生提供了展示的舞台,为血管专业人才培养注入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会中,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王深明教授带来了《破裂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与开放手术的比较与分析》的学术报告,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符伟国教授介绍了《主动脉夹层远端破口的腔内治疗现状》,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谷涌泉教授讲解了《EVAR术中保留髂内动脉技术》,北京协和医院郑月宏教授就《颈动脉体瘤的现代外科治疗》进行专题报告。

田红燕教授感慨地说:“血管专业是一门新兴学科,需要多学科的交叉、碰撞、融合才能完成超越。我们医院周围血管科将继续努力前进,为西北地区血管疾病知识的普及、专业人才的培养、诊治水平的提高、急危重患者救治观念的更新做出更积极的贡献。”

求实敬业,创下多项第一成就卓越

采访前记者了解到,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周围血管科,是集医、教、研为一体的临床骨干科室。科室成立于2006年,以著名血管介入专家田红燕教授、刘亚民教授为学科带头人,拥有一批博士、硕士为骨干的中青年医师,在周围血管疾病诊疗方面,位居全国领先水平,是西北地区诊疗实力最强的周围血管专业医疗团队,目前是国家卫生计生委首批授予的外周血管介入培训基地、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颈动脉支架植入技术培训基地,首个部级血栓防治示范培训基地,国家药物临床研究基地,博士学位授予点。经过他们的开拓性努力,在西北和陕西地区开创了多个第一:第一个开展糖尿病足及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介入治疗,技术成功率达99%;第一个开展死性肺栓塞的介入治疗,成功救治千余例肺栓塞患者,使肺栓塞死亡率下降到国际领先水平(死亡率降至1%,全球肺栓塞死亡率7%~15%);第一个脑血管狭窄的支架置入治疗;第一个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第一个布加综合征的介入治疗;第一个开展主动脉夹层及主动脉瘤介入与外科结合的镶嵌手术治疗;第一个开展透析通路的介入治疗;第一个开展髂静脉闭塞的介入治疗……他们是同行业中并发症最低的专业团队之一;多年来,他们为数以万计的患者去除病痛,获得患者及家属的一致好评。

如今,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周围血管科在西北地区已经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品牌,在全国也有相当的影响力,深受患者及业内同行的赞誉。对此田红燕教授坦率地说:“我们科室始终以‘团结、进取、求实、敬业’为科训,平时在科内特别强调团结的重要性。这使我们科室人员能够团结一心,形成合力,逐渐成长为富有战斗力的团队。我们一直很清醒地认识到,要在强者如林的血管病界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提倡进取精神。只有不断进取,才能使科室发展具有后劲儿。求实,是我们执业的根本,因而我们在工作中坚持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用良好的治疗效果塑造最好的科室形象。敬业,是我科每一个成员事业的根基,因而我们热爱自己的职业,热爱医疗卫生事业,进而以极为负责的态度完成医疗工作……”

鉴于这一团队的卓越表现,2016年1月24日,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授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栓防治示范基地,这也是我国西部地区首个部级血栓防治示范基地。

谈及这一话题,田红燕教授谦逊地说:“这是对我们长期以来工作的巨大肯定,促进我们通过基地开展对血栓性疾病的防治研究、学术交流、医护人员的培训、患者教育等,进一步推动我国血栓防治工作的开展。”

多方合作,

建设VTE一体化防治体系

在采访中,田红燕教授还介绍说:“作为全国首批挂牌的血栓防治示范基地,我们为提高基层医院对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防治知识,对省内521医院、汉中市中心医院、安康市中心医院等40余家医院进行了VTE专业知识讲座,建立了VTE多学科诊治的双向转诊机制。同时针对区域内最大的骨科专科医院西安市红会医院、最大的肿瘤专科医院陕西肿瘤医院等VTE高发的专科医院,开展了多次VTE防治培训专题讲座,并协助进行VTE防控体系的构建。对省内兄弟医院陕西省人民医院、唐都医院、西京医院等10余家医院医护人员进行VTE知识培训。与省外多家医院郑大一附院及甘肃省、山西省等近30家医院进行VTE防治培训及VTE防治交流。此外,我们还肩负着VTE防治的艰巨任务,参编了《中国血栓防治指南》等4部部级血栓防治指南……”

然而,谈到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VTE一体化防治体系的成立背景,田红燕教授锋一转说:“其实,在住院患者VTE防治方面,前些年我们医院也曾有过惨痛的教训――2005年至2008年,我院医疗纠纷受理系统结果显示,有多例为外科、导管手术后猝死,患者院内发生非预期死亡引发严重的医患纠纷。经院内专家讨论或尸检,发现这些患者死亡原因均为肺血栓栓塞症(PTE)。对此,患者家属难以接受,引发了严重的医患纠纷,最终以巨额的经济补偿收场。这些事件的发生,无论是对患者家属还是医务人员,都造成了严重的身心伤害,扰乱了正常的医疗秩序。为此,医务部组织了多次全院专家委员会,分析查找原因,最后经过讨论分析,认为造成PTE患者术后猝死有如下原因:我院医护人员普遍对VTE相关知识缺乏系统认识;对于住院患者VTE防范意识淡薄,重视不够;医院在管理层面上,对医护人员培训不到位,VTE专业知识匮乏;缺乏行之有效的防控指南;工作开展不规范,能力有限等等。”

田红燕教授接着诠释说:“VTE是临床上的常见疾病,在所有心血管疾病中,其发病率仅次于冠心病和高血压,位居第三位。患者住院期间VTE的发生几乎波及所有临床科室,贯穿于从入院到出院所有医疗活动当中,其呈现出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低诊断率的特点,对患者的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近年来我国已开始重视医院内VTE防治体系建设和管理工作,院内VTE防治工作不仅已纳入医疗质量管理和监控体系,同时将其提高到医院管理、医疗质量管理及患者安全管理的高度。”

她接着说:“在上述背景下,我们医院深刻认识到了VTE防控是多学科参与的一项医院内系统工程,是管理者和医学专家共同的责任。为了解决实施层面出现的各类问题,我院成立了多学科的专业VTE防治团队――周围血管科。这不仅是集心血管内科、呼吸科、外科、超声科、介入科为一体的周围血管疾病专科,也是我院VTE预防、评估、诊断、治疗及管理为一体的多学科VTE专业化诊治团队,负责规范我院VTE患者的诊断治疗,院内VTE防治工作的持续推进,我院院内VTE防控体系的构建。”

田红燕教授继续介绍说,该院周围血管病科建立起来后,首先制定了详尽的工作方案,继而开展定期培训,并对VTE高危患者进行VTE风险评估,建立了住院患者VTE预防方案路线图,形成自己的评估体系;同时对所有药物预防患者进行出血风险评估,防止严重出血并发症发生。他们高度重视多学科VTE专业化诊治,同时由周围血管科承担全院VTE相关急会诊,负责急诊科肺栓塞、股白肿/股青肿患者的救治。多学科专业团队的组建,明显提高了VTE的救治率。此外,周围血管科还建立了疑似急性肺栓塞急救绿色通道救治流程、确诊急性肺栓塞急救绿色通道救治流程、股青肿或股白肿急救绿色通道救治流程等,便于急性VTE患者的救治;同时还完善了后期治疗规程,由周围血管科对血栓栓塞后综合症(PTS)和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患者进行长期管理、治疗随访,预防VTE复发,降低出血风险……

“如今,经过这些年的努力拼搏,我院周围血管科在血栓防治方面已经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行列,能为VTE患者提供预防、诊断、治疗、管理、随诊等全方位的一体化诊疗措施。”田红燕教授欣慰地说,“所以,2016年1月24日,中国医疗健康促进基金会才会授予我院血栓防治示范基地,并成为了西部首个部级血栓防治示范基地。”她还介绍说,目前基地通过线上(远程会诊、媒体、血栓在线、报纸等)和线下(CMB项目、陕西省基层骨干医师培训等)相结合的宣传辐射模式,已经切实地起到了引领带头作用,脚踏实地地促进了我国血栓疾病的规范化诊治,造福广大患者。

谈到未来学科发展的愿景,田红燕教授满怀信心地展望说:“为了全面提高院内VTE的防治水平,深化VTE防治一体化的建设,未来我们将凝心聚力,继往开来,立足于已有的成果,进一步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充分学习VTE专业知识,通过多层面的防治管理体系、多学科合作、制定规范的VTE防治流程及院内全面落实规范的防治方案,充分发挥我院的优势,以一流的医疗技术,一流的服务质量,一流的团队管理,竭诚为广大周围血管病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为推动血栓防治事业的发展和保障患者安全贡献最大的力量,为其他兄弟医院做好表率,最大程度地降低疾病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重症医学科护理团队介绍篇(2)

【关键词】技能训练;精神障碍;康复

生活技能训练(SST)是精神科康复治疗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以提高应对各种社会压力能力,营造良好生活环境,防止疾病复发,不断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目标[1]。本研究采用日本SST的训练模式,结合放松训练,以团队训练形式,探讨对精神障碍住院患者康复作用的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训练对象为2012年11月――2013年6月在本院精神科住院治疗的患者,经精神药物治疗病情稳定者。由临床医生根据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作出诊断。排除智力障碍及严重器质性疾病者。无语言沟通障碍,经知情同意愿意参加本研究。共50例,男性13例(26%),女性37例(74%);23-35岁者3例(6%),36-50岁者37例(74%),51-60岁者10例(20%)。疾病分类:精神分裂症30例(60%),双相障碍17例(34%),器质性精神障碍3例(6%)。病程:4-10年7例(14%),11-20年17例(34%),20年以上者26例(52%)。同时继续原有药物治疗。

1.2研究方法

1.2.1评定工具采用日本SST协会编制的SST评估表[1],评定患者训练后生活技能改善情况。SST评价表内容有3个方面共50个条目,分为日常基本技能,人际交往能力以及日常生活能力。每个条目采用0-2级评分法,0分表示一般,1分表示较好,2分表示很好,分值范围0-100分,得分越高表示日常生活技能越好。

1.2.2资料收集由研究者本人收集患者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病程等。

1.2.3生活技能训练团队组成及分工训练团队由精神科主任医师、主治医生、副主任护师、主管护师,心理治疗师等人员组成。精神科医生评定疗效并完成社会功能适应量表评定。主管护师负责生活技能训练及日常临床护理,在训练后1-2天内评估完成SST评价表。心理治疗师培训相关评定量表的测评。

1.2.4训练方法及内容以团队形式开展训练。训练前选用太极十二拍打的部分节拍,调节氛围。具体训练步骤:组长主持致欢迎词参加者自我介绍组长介绍SST训练目的、方法及训练要求的说明每次家庭作业情况的报告需解决的问题及角色的设定设定具体的场景,进行应对问题方式角色的训练(录像回放)正确行为角色的表现(角色行为矫正训练)纠正不正确行为角色,通过反复练习,达到有所进步(录像回放)给以积极的肯定本次训练录像播放及训练总结布置家庭作业告知下次训练的时间组长的结束语。SST训练每周1次,每次1h,基础训练4-8周,每次6-10例患者参加训练。本课题训练组成员针对参加训练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6周的训练计划,5个培训内容:第1课自我介绍,第2课主动问候,第3课主动请求他人帮助,第4课主动帮助他人,第5课生活技能训练自我评价,第6课训练总结评选优秀队员。每次训练根据讨论的话题,先由患者自由发挥,然后是工作人员按要求示范一遍,再由患者逐个模仿,根据录像进行点评。

2结果

SST评估表中,无论是日常基本技能、人际交往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得分还是总分都随着训练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表2。

3讨论

精神障碍患者在精神药物和心理治疗下,精神症状稳定后,仍可能出现应对人际关系及日常生活能力低下的状况,影响与亲属、朋友、同事良好关系的维系、缺乏应对各种社会压力的有效技能。目前SST已成为认知行为疗法的治疗手段之一,是根据患者的认知障碍的程度进行有针对性地开展训练,补偿患者已有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功能残损,恢复患者的学业、职业、人际交往以及生活自我料理等病前社会角色[2]。本研究中,患者的日常基本技能、人际交往、日常生活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达到了康复的目的。在整个训练过程中,通过日常基本技能、应对人际关系能力的重点训练,带动了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提高,使患者接受信息、处理能力以及选择反馈三项基本技能得到了进一步锻炼,达到了提高生活技能的目的[1]。SST的有效性可以归纳如下:精神症状的应对、疾病复发的预防、行为方面不足之处的矫正、社会角色的改善及特定技能的学习,提高患者的自信心是SST的有效性体现[3]促进了患者的整体康复的要求。SST符合精神卫生发展的需要,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精神障碍患病率不低,这是对精神卫生工作的巨大挑战[4]。研究实践提示,SST无疑在提高患者社会适应方面提供了一种有益的康复训练模式,规范科学的训练将对精神障碍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宫内.わかりやすい生活技能[M].京:金出版社,2002:1-6,17-30,90-112.

[2]姜杨.日本精神科护理体系简介[J].上海精神医学,2008,20(6):377-378.

[3]éóS,1é.合失症の社会生活技能とSSTにする今日の向[J].SST Newsletter,2005,17(1):2-10.

[4]黄啸,季建林.综合医院医学心理咨询门诊1879例分析[J].上海精神医学,2005,17(4):213-215.

重症医学科护理团队介绍篇(3)

【关键词】 经皮心室重建术; 室壁瘤; 护理配合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20-0084-02

doi:10.14033/ki.cfmr.2016.20.044

持续的心肌缺血是造成心肌梗死的直接原因,患者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缺血再灌注治疗,很容易导致心脏扩大及心力衰竭,产生一系列常见并发症,左心室室壁瘤是心肌缺血的常见并发症之一[1]。以往对于室壁瘤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及左心室减容术治疗,但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均不理想。随着介入心脏病学的迅速发展,经皮心室重建术成为室壁瘤患者有效可行的治疗手段[2-5]。在PVR过程中,有效合理的护理配合可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本文就术中护理对接受PVR治疗的室壁瘤患者的意义进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入院接受PVR治疗的19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后并发室壁瘤及心力衰竭的患者,其中男17例,女2例,平均年龄(68±10)岁。同时,选取2015年接受PVR治疗及不充分护理的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

1.2 筛选标准

(1)年龄18~74岁;(2)患有陈旧性前壁心肌梗死且存在无运动或反常运动,左心射血分数

1.3 排除标准

(1)急性心肌梗死60 d以内者;(2)心肌缺血后血运重建和CRT治疗60 d内;(3)瓣膜疾病并需外科手术者;(4)左心室缺血;(5)近期(6个月内)发生过脑血管事件;(6)存在抗凝禁忌证;(7)其他手术禁忌证等。

1.4 围手术期用药

手术前3 d开始口服阿司匹林进行抗凝,300 mg/d,1次/d。手术前静脉注射肝素,维持ACT>250 s。术后同时口服阿司匹林(1次/d,100 mg/次)和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维持国际标准化比值(INR)2.0~3.0,至少持续抗凝治疗1年。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使用抗感染预防治疗。

1.5 方法

在麻醉和轻度镇静下行经皮心室重建术。取仰卧位,对患者实施麻醉并进行常规消毒、铺巾。穿刺后,将体外装配好的心室隔离装置(降落伞)置于输送导管内,充分排气后,随即慢慢推送心室隔离装置至心尖部,经过左心室造影及经胸超声反复验证位置后,确认隔离装置的脚已经位于心尖部后,固定输送导管并充盈球囊固定隔离装置,1 min后逆时针旋转5圈释放。再次复查左心室造影及超声心电图,并按规定合理处置穿刺血管。

1.6 护理

两组均采用PVR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护理组采用术中护理配合,具体如下。

1.6.1 术前准备 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1)术前讨论。成功完成PVR需要心内、心外、麻醉、超声、放射、护理、手术室等多个学科的共同努力。术前常规组织相关部门参加术前讨论,了解患者术前股动脉造影情况,确定手术入径。所有患者均采用经股动脉途径行手术方案,重点了解患者的心功能状态、抗凝药应用等情况,如发现患者存在呼吸道感染、发热,提示医生考虑延期手术。(2)心理护理。术前1 d,对患者进行术前访视由导管室护士负责,在病区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基础上,详细介绍该手术目的、过程及相关注意事项。向患者简单介绍导管室的环境、仪器设备、手术医生的专长以及整个团队的协作精神,使患者适应手术室环境及减轻患者的紧张感,提高患者手术信心,有利于患者配合手术。详细向患者介绍麻醉方法及作用,以减轻患者恐惧心理,提高患者依从性。(3)抢救仪器配备。确保导管室急救设备齐全,且处于完好备用状态,包括除颤仪、主动脉球囊反搏仪、临时起搏器、喉镜、加压输液袋、吸氧、吸痰装置等抢救仪器。(4)药品准备。室壁瘤患者多为高危患者,心功能反复无常,心血管事件发病率较高,手术风险较大。术中常见的并发症如室性心律失常甚至心跳骤停、心脏穿孔和心脏压塞、装置栓塞等,可能需要紧急手术。对于需要抢救的患者,有针对性地备用相应的抢救药品,主要常规药品包括多巴胺、阿托品、利多卡因、肝素钠、鱼精蛋白等,对取得治疗效果至关重要。(5)排便管理。术前常规留置导尿管便于及时了解术中尿量的变化,及时了解病情,并密切观察尿液的颜色。(6)饮食护理。术前禁食4~6 h。

1.6.2 术中护理 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导管室环境准备。导管室行常规空气消毒,并保证环境清洁,温湿度在正常范围。该项手术由多学科合作,因此涉及的仪器设备较多,合理的布局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2)患者准备。患者在病房完善术前做如下准备:着宽松病员服;左上肢放双腔静脉留置针;相关药物准备;签署手术同意书。对所有患者给予心电监护、贴好体外除颤电极片、面罩吸氧、监测脉搏氧饱合度、合理安排输液通道并使用双腔留置针(一腔用于连接泵推的所有用药、另一腔在常规补液及术中用药时使用)。(3)合理分工。由3名护士分工明确地进行相应的护理配合工作。其中一名洗手护士负责手术台上材料的准备及传递工作;一名巡回护士负责术前简要评估患者情况、准备急救药品及设备,术中负责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护患沟通及及时配合患者抢救,并负责术后护送、交接患者并详细记录护理过程;另一名巡回护士负责高压注射器的操作,术前高压注射器内抽好足够的造影剂,根据医嘱调节好每一次的注射参数,维护好手术间的环境,并与术者沟通、及时提供及记录所需材料。(4)细节管理。台上材料准备时,由洗手护士将换能器内不同颜色的无菌彩色张贴纸,分别贴在高压注射器及换能器的延长管上,以标示清楚,防止术中接错;对手术台上的药杯、注射器及药品进行统一规范。不同药品存放于大小不同的药杯中,名称及剂量标明清楚,避免药物错用,造成不良后果。对手术所需材料的名称、价格提前进行归纳整理,每台手术使用一张材料清单,术中所用材料于清单上直接选择打钩即可,方便术后核对并收费。

1.7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护理组19例接受PVR治疗的室壁瘤患者中,成功18例,失败1例,成功率为94.7%;对照组20例患者中,成功15例,失败5例,成功率为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经皮心室重建术(PVR)作为一种对陈旧性前壁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患者的前沿治疗方法只需通过微创介入,在患者的心脏内植入“降落伞”就能达到有效改善心力衰竭的效果[6-7]。该法是基于国外最新研发的一种器械,该器械是一种左心室隔离装置,形状类似于降落伞。临床上陈旧性前壁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的患者往往难以进行外科手术治疗[8],采用PVR疗法能够在微创介入的情况下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针对心肌梗死后室壁瘤且心功能不全患者,采用经皮左心室重建术是继外科手术以后又一较为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手段,且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患者满意度较高,因而有可能成为室壁瘤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9-11]。术中护理作为PVR过程中一种重要的配合方式,目前临床上尚处于空白摸索阶段。术中护士是否具有较高的应急处理能力和出色的团队协作精神,是与术中并发症的发生及抢救成功率息息相关的[12-13]。PVR手术中常见的并发症有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甚至心跳骤停、穿孔、压塞和装置栓塞、移位、断裂可能。为了减少这些并发症的发生,临床手术中在充分确保手术者技能熟练程度的基础上,缜密的护理工作能够进一步保证患者手术安全。团队成员经过反复讨论沟通,设计了缜密的临床试验程序,制定了周密的患者人选标准、围术期流程、手术方案和应急处理预案,为成功完成临床治疗做了充分准备[14-16]。本研究,通过对笔者所在医院PVR手术患者的护理配合工作进行研究发现,充分的手术护理配合,对于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野,郭莹莹,刘怡,等.2例心力衰竭患者经皮左心室重建术的护理[J].护理学杂志:综合版,2015,30(15):13-15.

[2]官洪山,上官海娟.经皮心室重建术―左心室室壁瘤治疗新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5,36(4):410-413.

[3]熊婧,徐大春,朱梦云,等.经皮左心室重建术的单中心初步手术经验[J].上海医学,2015,38(3):185-188.

[4]赵海珊.手术室中应用人性化护理的临床疗效分析及启示[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2):85-87.

[5]陈晓云.专科医院推广“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2,9(6):44-46.

[6]黎观梅,袁岩,洪玉芬.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25(9):700-702.

[7]林平,高学琴,王蕊.冠心病心绞痛病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生存质量的研究[J].护理研究:上旬版,2007,21(4):889-891.

[8]王茂斌,曲镭.心脏疾病的康复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25-126.

[9]霍勇,高炜,丁文惠.心肌梗死[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313-335.

[10]胡大一.心血管疾病防治中国专家共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10-231.

[11]齐新,杨辉.护理结局分类-顾客满意度量表的调查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6(12):134-136.

[12]孔梅弟,孙惠.人文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作用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3,9(1):13-16.

[13]赵英丽.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患者hs-CRP及LDL-C的检测及其与预后的关系[J].中国实用医刊,2014,41(1):79-80.

[14]樊红光,郑哲,胡盛寿.左心室重建术:从解剖到临床[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14,21(4):542-547.

重症医学科护理团队介绍篇(4)

【一线抗疫群英谱】武汉同济医院肾内科:科学诊治

全力以赴

“炎症风暴”是新冠肺炎患者由轻症向重症和危重症转换的一个重要节点,也是导致重症和危重症患者死亡的原因之一。患者若发生“炎症风暴”,该如何应对?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肾内科“护肾队”给出的“解题”方法是:通过血液净化技术清除炎症因子,达到保护脏器、挽救生命的目的。

这支由4名肾内科医生和23名血透专科护士组成、平均年龄只有30岁的队伍,被大家称作“护肾队”。面对“炎症风暴”,他们科学研判,创新方案,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手段,让众多患者获得有效治疗。

“我们发现,一些患者感染后大量炎症因子聚集产生‘炎症风暴’,从而导致多器官快速损伤。”同济医院肾内科主任徐钢教授介绍,通过血浆置换等血液净化治疗手段提前干预,可以有效清除这些炎症因子。

“炎症风暴”应做到早预警早干预,同济“护肾队”副队长何凡副教授带领队员对光谷院区所有重症患者都进行了细胞因子和淋巴细胞监测。当患者体内炎症因子达到预警值时,就选择恰当时机介入,有针对性地制定血液净化方案。

一次,“护肾队”为一名74岁的老人完成3次血液净化后,原本呼吸衰竭、已经进入昏迷状态的老人逐渐开始好转,超出正常水平30多倍的炎症因子回到常规范围内。一星期后,老人重症转轻后转院。在随后的两周内,34名患者接受了近百人次血液净化,其中10人已经出院或转至轻症医院。

由于进行血液净化治疗的都是危重症患者,需要提供精细化的护理。以目前“护肾队”的人员配置,一天为10名患者做透析是常态。一名患者使用血液净化机的时间是8至10个小时,而医护人员防护服的使用时限是6小时,所以需要两拨护士接力,才能完成1名患者的血液净化,有的护士甚至一天要进3次ICU。同济医院光谷院区血透中心护士长鄢建军说:“现在就像打阻击战一样,一定要守住阵地。”

“血液透析治疗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手段。”徐钢教授说,“医务工作者最大的荣誉感来自患者康复。大家士气很高,都鼓足了劲儿要战胜这次疫情。”

【一线抗疫群英谱】武汉雷神山医院物业团队:不辞辛苦

做好保障

在武汉雷神山医院,因为有了他们,日常的保洁消毒、治安巡逻、配送分发盒饭等工作才得以有序运转。他们,便是共有400余人的雷神山医院物业团队。

2月16日,作为有着11年临床护理经验的武汉地产集团物业公司业务骨干杨玲得知雷神山医院ICU病房正式启用后,主动请缨:“我有经验,ICU病房我不进谁进!”

在她的带领下,物业团队4名成员承担起2间ICU病房和护士站等区域的保洁工作,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除了正常保洁,杨玲还要负责1间ICU病房里仪器设备、病床的消毒杀菌工作。“每个患者病床旁都有一个1.2米高的大号垃圾桶,平均一天要清运30多袋医疗垃圾。”杨玲说。

疫情发生前,

陈伟伟是一名专职网约车司机。1月27日晚上11点,看到朋友圈里招募雷神山医院物业人员的消息,他打了一个咨询电话,两天之后就报上了名。“就如当初选择当兵一样,我想做点有意义的事情。”自2月2日进驻雷神山医院,陈伟伟和30名组员便负责32个病区的医疗垃圾转运工作。

刚到雷神山医院,陈伟伟和同伴每天要负责100袋垃圾的清运。随着收治患者人数增加,这个数字不断攀升,600袋、1000袋……任务最重的一天,陈伟伟凌晨3点半才下班,回宿舍只睡了3个多小时又继续工作。

“陈伟伟快来收垃圾,A16病区垃圾堆满了。”微信工作群里的消息几乎没断过。作为组长,不管谁呼叫,陈伟伟都第一时间回复并赶到。“谁都怕病毒,但不能因为怕就不处理,我愿意为抗击疫情出一份力。”

雷神山医院的物业管家、党员李炫汐已经坚守岗位一个多月。1993年出生的李炫汐,负责雷神山医院的设备维修、生活物资采购等工作。刚开始,医院2天之内有12个病区开放,各病区护士长对物业工作的要求不尽相同。李炫汐按照各病区的要求协调跟进,每天都要接120多个电话。

为了制定精准的物业工作流程,李炫汐一次又一次进入隔离区病房和垃圾转运队,测算每个人的任务量。李炫汐说,“危险的确是有的,可武汉养育了我,这个时候我要回报这个英雄的城市。”

【一线抗疫群英谱】那一刻

我只想着救人要紧

在抗击疫情的一线,风险无处不在。无论是患者体征的轻微变化,还是一个造成污染的漏水点,都有可能潜藏着危机。每一次化险为夷的背后,都有一个关于责任感和专业精神的故事。

赵童:那一刻

我只想着救人要紧

正在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重症病房查房的人叫赵童,是河南省第二批支援湖北医疗队的医生。几天前,看到这位80岁的新冠肺炎患者情绪低落,他和主治医生反复询问,但老人始终表示自己只是有些乏力。

赵童判断老人表现出的体征只是冰山一角。经初步诊断,老人虽仅有腹胀表现,但符合“急腹症”特点,急需进行CT检查,以确定是否有肠梗阻或肠穿孔等危及生命的病症。

没想到刚做完CT回到病房,老人的情况突然恶化,各项指标开始报警。

目前老人各项指标已恢复正常。截至目前,在赵童和队友们的努力下,他们负责病房的大部分危重症患者已经转为轻症,30名患者治愈出院。

胡晟民:用年轻的肩膀担起责任

医务人员想方设法救治患者,消防员们也在疫情防控一线全力以赴。洪湖市人民医院老院区是当地7个定点接诊新冠肺炎患者的医院之一,由于排污系统设备老化,医疗废水无法处理和排出,外溢风险很大。洪湖市消防救援站的7名90后消防员组成了“医疗废水输转党员突击队”,承担起每天医院的医疗废水清运、处理任务。

正和队友一起爬上6米高储罐罐顶的小伙子叫胡晟民,今年刚满22岁,他的爸爸和爷爷都是消防员,从小耳濡目染,如今接过接力棒的他,每次任务也总是冲在前面。设备连接好,抽水开始,这也是最容易出现漏水和喷溅的时候,之前还发生过意外。

后来胡晟民和队友们顺着水线找到了水带上一个极小的漏水点,才排除了隐患。从那以后,他们在抽水作业时也更加谨慎。

强忍着恶臭味,经过2个多小时的紧张抽水作业,近20吨医疗废水全部抽进了环保污水运输槽车,胡晟民和队友们再将这些医疗废水输转到9公里外的污水处理点进行处理。而这样的输转,他们每天要重复两到三次。截至目前,胡晟民和队友们已累计输转医疗废水500多吨。

【一线抗疫群英谱】中部战区总医院全力抗击疫情:挺身而出

护佑健康

中部战区总医院,从一开始就投入战斗、始终坚守一线,同时还派出医疗队支援地方抗疫。他们与武汉这座城市血脉相连,当新冠肺炎疫情突然而至,他们挺身而出,成为护佑人民生命健康的“护卫师”。

疫情发生后,以江晓静为代表的医院专家组建议,马上启动《呼吸道传染病防控方案》。医院党委高度重视,专题召开分析会,认真研判形势,形成共识,全力抗击疫情。

1月21日,第一批40人医疗队,紧急驰援武汉市肺科医院。当医疗队到达肺科医院时,面临的是床位不够、患者众多。

卸下物资设备,全体队员集体上阵,将普通病房用36个小时改造成ICU。医护人员想尽办法,能加一张床就加一张床,能多收一个病人就多收一个病人。在最紧张的时候,4个护理小组要负责5个护理单元,但在严峻疫情面前,没有一个人退缩。

疫情当前,中部战区总医院主动向武汉市卫健委申请成为定点收治医院,全院人员自发请战,一页页摁满红手印的请战书、一声声铿锵有力的誓言,成为最动人的颜色和声音。两天后,7个病区全部交付,可以投入使用。

一名怀孕34周的新冠肺炎危重患者经多次转院,被送到中部战区总医院。专家反复会诊,妇产科主任王晶主动请缨,各种预案和应急措施全部准备到位,经过两个小时的紧张手术,一声清脆的啼哭声缓解了外面专家们的紧张情绪。令人欣喜的是,孩子没有被感染。

为了打赢这场特殊的战役,医院发动全院力量,积极投入战斗。

全院共有6个食堂、30余名厨师,每天要准备两万份盒饭。做好的盒饭要区分不同点位打包分装,病号饭要送到病房,医护人员的饭要送到工作岗位和外住的宾馆,既要有营养,又要求保温,工作人员和志愿者送下来,有时累得自己连饭都不想吃。但是,参加服务保障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从来没有抱怨过,他们说:“一线的医护人员都是我们的亲人和同事,我们为他们做点事,一切都值得。”

一线科室的保洁员吃住在科里,不嫌脏、不嫌累、不怕危险,一个人干着几个人的活。保洁员朱爱红因为公共交通全部停运,提着个人的一大包生活物品,凌晨5点从家里出发,步行3个小时,回到科室要求上班,她说:“我把被褥和生活用品都背来了,你们救病人,我照顾你们,直到疫情结束。”

【一线抗疫群英谱】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急诊科护士邢正涛:一线冲锋

不负期待

“国家之使命,不容辜负,我等你回来!”1月27日,正月初三,妻子白钰的这条微信朋友圈,让刚到武汉的邢正涛格外暖心。“定不负使命不负卿。”邢正涛说,“在这一刻,大家与小家,紧紧连在了一起。”

同为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急诊科护士,1988年出生的邢正涛与1992年出生的白钰,因医结缘,因疫暂别。

“正月初二得知要组建医疗队支援武汉,大家都报了名,穿上这身白衣,就意味着使命与担当。”邢正涛说,“我爱人也报了名,但最后不在名单上,她为此还闹了脾气。”在第一批支援武汉的北京医疗队136名队员中,男性护士只有16人,邢正涛正是其中之一。

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是邢正涛新的战斗岗位。“医疗队分成11个组,每4小时一班。”邢正涛说,“大家都会提前半个小时到,穿好防护服,整理需要带进隔离病房的各种必需品。”

“正常的治疗和生活护理要胆大,敢于向前;病人的情绪变化和心理情况要心细,随时掌握。”邢正涛说,住进隔离病房的患者,经常会产生焦虑情绪,进行心理治疗同样非常重要,“比如通过聊天,给他们加油鼓劲,或者给他们比划加油手势,但都要因人而异,注意时机、方式,尽量不刻意。”

“一定要做好防护,千万别大意。”每天,身在北京的白钰都会叮嘱丈夫,“他刚到武汉的时候,我担心得很,整夜睡不着,后来看到各种防护措施都做到了位,便放心多了。”

“战胜疫情,挽救生命”,这是夫妻二人共同的心愿,也是所有医务工作者的职责与使命。

邢正涛出征武汉后,白钰轮岗到医院急诊大厅分诊台工作。测体温、量血压、了解病情、辅助分诊……丈夫邢正涛也是千叮万嘱,“急诊病人接触的第一位医护人员就是你,一定要做好防护。”

互相打气,共同抗疫。第一次进隔离病房前,邢正涛特意请同事将妻子与他的名字并排写在了防护服上,同时写上了大大的“我爱你”三个字。“这是我们最浪漫的战地情书。”邢正涛说,夫妻俩虽身处两地,但一直并肩战斗。

重症医学科护理团队介绍篇(5)

xx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是一个团结、和谐、创新管理、与时俱进的医疗团队。在“厚德善道、务实求新”的院训感召下,在开展“三好一满意、争先创优”活动中,科室医务人员以饱满的工作热情,严谨的工作作风,热情温馨的医疗服务,赢得了院领导和患者的一致好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多年来,科室管理者始终把职业道德教育放在了首位,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是神经内科团队一贯的工作作风。神经内科除收治慢病外还承担着ccu监护工作,抢救急危重症病人是“家常便饭”,医务人员经常加班加点,随叫随到,不计得失,遇重大抢救全员上阵,没有一人推托,表现出良好的团队协作和敬业奉献精神。一份收获,一份耕耘,当我们把患者一个个从死亡线上拉回来的时候,也是我们医务人员最感欣慰的时候,同时也得到了病人及家属的肯定,多次收到患者赠送的锦旗和院领导的好评 。

在护理服务中,科室提出用“五心服务”服务于患者的主题,即“爱心、细心、耐心、热心、责任心”进一步贴近患者,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体现“以人为本,温馨服务”的护理理念,护理是爱的事业,面对医院的陌生环境,科室首先在接受新病人入院环节上下功夫,实行“首迎”“首问责任制”,主班护士主动起身热情询问病人及家属,迅速安置床位,备好床单位,监测血压,环境介绍,送上一壶热水消除陌生感,给患者留下温馨的第一印象。责任班护士更是患者的贴心人,文明用语,一句句“大娘、大爷您感觉怎样了”的问候声使人倍感亲切。“来,我扶您起来”“下床慢点”“这个体位感觉舒适吗?”“您好,我看您今天的气色不错”等等治疗用语使患者体会到了亲人般的关怀。其中,刘迎春护士表现尤为突出,在患者满意度调查表中,她的提名人次最多,她为单身的孤寡老人自己掏钱买饭、送水,使病人倍受感动。“细心”和“耐心”是神经内科护士必备的基本素质。健康宣教就是解决患者急躁情绪的方法之一。尤其是责任班护士经常不厌其烦地、有针对性的耐心讲解、举例、示范,多让患者及家属掌握了解一些院内院外的疾病保健、预防知识,增强了患者及家属治疗疾病的信心。

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是科室管理的命脉,科主任护士长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责任重于泰山”。以高度的责任心,良好的服务态度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是神经内科管理的核心所在。确保病人安全,消除安全隐患,需要科室人员同心协力,人人参与。多年来,上至教育引导,下至跟踪督导,科室医务人员培养出了良好的主人翁意识,动脑筋发现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全科医务护士已形成了共识。狠住核心制度落实,尤其是首诊负责制、危重病人抢救制度等大大避免了医疗纠纷及医疗事故的发生。

创新学习,创新管理,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向前发展。科主任护士长是观念更新,破旧立新的领头雁,敢想敢干是神经内科一贯的优良作风。细化工作流程,完善岗位职责,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努力钻研业务,注重人才培养,本着高起点、高要求、高标准、高素质的原则,强化高年资医生和高年资护士对年轻医护人员的“传、帮、带”,定期组织业务学习,技术培训,疑难、危重、死亡病例讨论,使神经内科业务技术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突出表现在心肺复苏、心肌梗塞、各种心律失常、休克、上消化道出血等急危重症病人的救治上。今后,更要履职尽责,提高服务,创新务实,创“病人放心满意,医生护士倍感欣慰的优秀科集体”。

重症医学科护理团队介绍篇(6)

2014年春节过后,本刊记者就上述临床诊疗理念,对卞策主任做了深入采访。

科室建设,日益壮大

采访前记者了解到,在卞策教授和他的同事共同努力下,近些年来,第二炮兵总医院血管外科发展迅速,技术力量日益雄厚。他们较为擅长的是介入及手术治疗布加综合征、门脉高压症、大动脉病变、先天性血管畸形及动脉硬化性疾病,在这些领域,已经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谈及这些,卞策教授首先感慨地介绍说:“我们二炮总医院血管外科专业,由我的导师汪忠镐院士亲自创立于2006年。当时,血管外科还和心胸外科专业在一起,叫‘心胸血管外科’。我本人于2008年6月到二炮总医院工作。2011年9月,血管外科便发展成为独立的临床科室,我被任命为科主任,汪忠镐院士担任我们的顾问,是我们科室得到良性发展的坚实后盾。这些年来,我们在布加综合征、儿童门脉高压症、先天性血管畸形、大动脉疾病等的治疗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本人也多次受邀在国内、国际的学术会议上介绍我们的经验,获得了同行的赞誉……”

卞策教授继续说:“在过去几年间,我们科室发挥学科优势,收治了布加综合征患者100余例。这些患者多数是复杂的、或者是疑难的病例,经过我们的治疗,大多得以康复。当然也有终末期的病人由于全身情况太差而失去了手术的机会,这虽然是客观因素,但无疑是令人十分遗憾的。同时,我们还与‘天使妈妈基金’合作,在他们的帮助下,成功地为十多位家庭贫困的门脉高压症的患儿解除了病痛,最小的一位仅12个月,获得了行业内外的广泛赞誉。我们抢救成功多例破裂的感染性动脉瘤患者;我们采用选择性插管溶栓配合抗凝治疗广泛门静脉系统血栓、广泛下腔静脉血栓,取得了诸多宝贵的临床经验;我们采用腔内技术治疗急性主动脉夹层、腹主动脉瘤、内脏动脉瘤、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先天性血管畸形、血管瘤的治疗等,其临床诊治水平也在日益提高。”

谈及该科的人才配置,卞策教授简略介绍说:“目前,我们科室有主任医师两名,副主任医师一名,主治医师两名和住院医师四名,其中包括两名博士后、一名博士和两名硕士。可以这么说,我们已经形成了一个精干高效、团结和谐的团队,能够完成血管外科领域的各种开放及介入手术、包括诸多疑难、高难度手术。”

谈到这里,卞策教授谦逊地接着说:“我一直认为,我们二炮总医院血管外科之所以能够从无到有、逐渐壮大;我本人和科室之所以能够取得诸多成就,是与医院党委的大力支持和我们全体医护人员的努力分不开的。同时,在这些年里,我们也得到了兄弟医院专家真诚无私的帮助。此外,我还想借此机会透露一个好消息:最近,我们刚刚搬了新病房,原有的床位增加了一半儿。这是我们科室快速发展的一个标志性举措。借此机会,我代表科室全体同仁,向所有为二炮总医院血管外科的发展壮大倾注过心血、给予过帮助的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量体裁衣”,精益求精

介绍完由他领衔的科室情况后,卞策教授终于触及了记者期待了解的核心话题——二炮总医院血管外科一直秉承的“个体化治疗理念”。

对此提问,卞策教授坦率地说:“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其实我们一直提倡并坚持的‘个体化治疗’,通俗一点儿讲,就是‘量体裁衣’、因人制宜地为每一位患者制订具体的治疗方案。我认为这既是现代的医学理念,更是医学科学发展的结果。因为人体是一个高度精密的有机体,由于每个人的个体不同,同一种疾病在临床上的表现也就不尽相同。比如说每个人性别的差异、年龄的不同、药物的敏感性不同、免疫力有高低、手术耐受性也不同,用同样的方法治疗不同的个体,可能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卞策教授在进一步诠释其“量体裁衣”的学术理念时这样说:“就因人制宜而言,举个例子说:同样一个布加综合征病人,一个是肝功能A级的,一个是肝功能C级的,临床上同样为他们采用肠系膜上静脉到右心房转流术,结果一个术后顺利的康复了,一个因为耐受不了手术的打击,术后出现心功能不全、心衰、肝肾综合征,最终却死亡了。再比如,同样是布加综合征,适用于成人的手术方案却不一定能用于儿童的治疗。所以,我们倡导的‘采用个体化的治疗,为每一位患者量身定做最合适的治疗方案’,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能够使患者获得最大的收益。当然,这个话题展开来讲,还有诸多因素促使我们锲而不舍地固守我们的‘个体化治疗理念’;而所有这些客观因素,也都进一步促使我们在以后更加科学严谨、精益求精地完善我们这方面的做法……”

顺着这个话题,卞策教授还谈及未来学科建设的设想:“接下来,我们需要加强对外交流,注重人才培养,突出特色,扩大影响。同时广泛与国内知名的院校合作,与国际知名的科研机构合作,更广泛、更深入地开展在布加综合征、儿童门脉高压症的流行病学、病因学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争取做到未病先防,造福百姓,全力建设国内一流的血管外科中心……”

搭建平台,广泛交流

在采访中,记者和卞策教授还谈及了2013年5月7日在二炮总医院隆重举行的“2013年京津冀三地军队血管外科及介入放射科学术研讨会”。那次学术盛会,由二炮总医院主办,卞策教授出任大会主席。

谈及举办这次会议的初衷,卞策教授介绍说:“首先,我们召开这次会议目的是为了促进京津冀三地军队医院血管外科和介入放射科在血管外科疾病治疗方面的深层次的交流,并结合部队医院的特点,在一些血管外科热点领域进行深入的讨论。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地域不同、病人来源差异、技术优势各异,各家医院在不同类型血管疾病治疗上各有所长。因此,在这次会议上,我们充分展示了各家医院的经验及最新治疗进展。京津冀三地在地域上相邻,以此为契机,我们以后将会定期召开会议,加强不同专业间的交流,使各个医院之间展开更为密切的协作,以期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让患者得到最好的治疗……”

记者此前了解到,目前腔静脉疾病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它的发病率较高,涉及多种疾病,并且难以治愈,长期以来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痛苦,而在“2013年京津冀三地军队血管外科及介入放射科学术研讨会”及其他学术会议上,卞策教授曾经就这方面的临床经验,做过多场学术报告。他认为:“腔静脉作为人体最大的静脉承担着人体头部、躯干、四肢及内脏血液的回流,同时静脉管壁薄、血流量大、流速相对缓慢等特点,在治疗上相对于动脉更为棘手。腔静脉疾病根据部位,主要分为上腔静脉综合征、下腔静脉综合征、布加综合征等等。发病原因多种多样,各种原因所导致的腔静脉部分或完全阻塞,引起腔静脉系统血液回流障碍,导致腔静脉系统远心端高压,侧支循环形成。上腔静脉综合征主要表现为颜面部、头颈、双上肢肿胀,颈胸部及上肢浅静脉扩张的临床症候群,由肿瘤所引起最为常见。下腔静脉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双下肢及下半躯体的肿胀,浅静脉代偿性扩张,严重者下肢可出现明显的色素沉着甚至经久不愈的溃疡等的临床综合征。布加综合征是由于肝静脉的流出道阻塞所引起的肝脾肿大、腹水、黄疸、消化道出血的一系列临床症候群。由于血栓形成而导致的腔静脉阻塞,在急性期可考虑予以溶栓治疗;慢性期可以考虑导管开通,球囊扩张,必要时置入支架。在扩张操作时,预先放置临时性滤器或者大的球囊对于预防严重PE的发生有一定作用。对于肿瘤侵犯血管或瘤栓所致的病症,要通过评估病人全身情况,可以考虑手术切除+行人工血管置换,或者采用将病变旷置+人工血管转流术。”

此后,卞策教授又从专业角度,谈及了二炮总医院的重点学术研究领域——布加综合征的临床认识。他首先介绍说:“作为腔静脉疾病的一个病种,自汪忠镐教授首先在国内开创布加综合征的系统治疗以来,布加综合征已被国内同仁广泛认识,从手术和介入治疗方面国内均有多人报道大宗病例的治疗经验。布加综合征患者临床多表现为肝脾肿大、腹水、黄疸、呕血或者黑便。病程长者多有营养不良,甚至恶液质状态。经过临床实践,我们已经总结出了一套系统的诊治方法:首先根据病人的一般状况及Child分级评估手术风险;术前常规B超、CT、下腔及肝静脉造影检查明确病变部位、范围;进行必要的化验检查,浓缩腹水查找抗酸杆菌、检测抗磷脂抗体、蛋白C、蛋白S等等,查找可能的病因;对于既往做过手术再次复发的患者仔细分析原因,找出症结所在;手术前严格的内科治疗,改善全身状况,提高手术耐受性。根据病人的不同病情制订个体化的诊治方案,力求达到简单有效、安全、患者受益。根据这一原则,我们治疗了许多复杂的、既往手术复发的患者。同时对于儿童的布加综合征患者,在无法采取现有的治疗方法的情况下,为挽救生命,赢得再次治疗的机会,我们开拓性地采用人工血管转流的方法施行了手术,目前随访三年的结果是满意的。”

卞策教授继续说:“我们科室对于布加综合征的治疗经验,汪忠镐院士及我本人曾经多次在国际、国内会议上交流,获得了国际、国内同行的赞誉。在去年5月份召开的‘2013年京津冀三地军队血管外科及介入放射科学术研讨会’以及2013年8月29日举行的‘2013二炮总医院秋季血管论坛’上,也都向业内同仁做了介绍。在‘二炮总医院秋季血管论坛’上,我还做了‘儿童门脉高压症的治疗方式探讨’的发言,向与会同行报告了我们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情况……”

医者言行,患者口碑

关于卞策教授的医术、医德,感受最深的是那些经过他救治的患者。记者在一家网站上就看到了诸多赞誉卞策教授的患者留言。

一位来自山西吕梁的患者冯××说:“我到二炮总医院之前曾住过好多医院,花了很多钱,但却一无所获,连是什么病都没搞清楚,我的情绪一度非常低落……卞主任非常平易近人,完全没有其他医院的医生们那种对病人不耐烦的现象,最主要的是医术非常高明,一下子就看出了我两个月没有确诊的病,说我患的是布加综合征……卞主任针对我的病情设计了两套手术方案。因为有卞主任这样的好医生,我终于有救了……”

另一位来自吉林省吉林市的患者闫××则真挚地说:“亲人般的医治啊,效果好!找卞医生看病,是我和我的家人的荣幸!说句心里话,卞策医生是我家的亲人,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一位在京打工的年轻人留言说:“我是回家过春节,才得知父亲得了一场大病。他去了好多医院都不给看,也没有医生愿意给看。卞主任,是您菩萨心肠、医术高明,收留了他并治好了他的病。您不但救了他的命,让爸爸有了健康的身体,也救了我们一家。我在这里由衷地感谢卞医生。谢谢您还我一个健康的爸爸。谢谢您!真心的感谢您!”

而来自山西大同的女患者刘××则充满诗意地抒怀道:“春天是万物复苏、生命开始的季节。我沐浴在春风里,感谢卞主任给了我第二次生命。在此,我携全家献上最真挚的感谢和祝福!祝您身体健康,阖家欢乐,事业蒸蒸日上,在医学领域取得更大的成绩!”

类似这样的患者或者患者家属的留言,还有很多很多。记者把这些留言展示给卞策教授时,他一脸的讶异:“你要不让我看,我还真没发现呢。”接着,卞策教授感慨地说:“在‘2013二炮总医院秋季血管论坛’上,汪忠镐院士做了一个题为《如何做一个病人信得过的医生》的演讲。他在演讲中就告诫我们,一名医生的一言一行,实际上就会构成患者对你的口碑,当然,这些口碑,有好的,自然也有不好的。因此,汪忠镐院士就在演讲中感叹说,做一个医生,做一个好医生,一定是非常非常难,也非常非常艰苦的。要想做一个合格的好医生,就得对病人全心全意。汪忠镐院士说他对自己没有任何要求,他唯一的要求就是尽自己的努力,救病人于水火之中!他的这些忠告,实际上既是对我们这些后学者的警示,也是我们应该努力的方向。我会尽我最大的努力,去力争做一名好医生,力争以自己所学,做一名血管健康的守护神!”

重症医学科护理团队介绍篇(7)

【关键词】 重症医学科;护理要求;护理安全

1 重症医学科概述

卫生部在《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中新增加了“重症医学科”这一诊疗科目,其主要业务范围为: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和延续性生命支持;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的治疗和器官功能支持;防治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重症医学科是集中各有关专业的知识和技术,先进的监测和治疗设备,对重症病例的生理功能进行严密监测和及时有效治疗的专门单位。其宗旨是为危及生命的急性重症病人提供技术和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即对危急重症的病人进行生理机能的监测、生命支持、防治并发症,促进和加快病人的康复过程,这是续复苏后的一种更高层次的医疗服务,是社会现代化和医学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随着高新科技的不断进步,多种检测和支持设备广泛应用于临床,ICU病房的普及与规范,人们对生命生理机能的了解也逐渐完善,因此,提高了对衰竭器官的支持和保护能力,使危急重病的抢救成功率明显提高,许多危急重症的病人在严密监护与精心治疗下,度过了生命中最困难的时刻,而逐渐走向康复。

2 ICU常规护理

2.1 监护护士要熟悉各类监护仪器及抢救仪器的使用,了解报警原因,全面了解所分管病人的病情,分工明确,团结协作。

2.2 所有病人均要持续24小时进行心电监测,每小时测量并记录HR(P)、RR、Bp、SpO2,每4小时测量并记录体温,新转入或新入院的病人要测量并记录进病房时的生命体征,动态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及时准确记录特护记录单,并体现专病专护。

2.3 严格遵医嘱计划输液,必要时采用输液泵输液,不允许执行口头医嘱(抢救情况除外),所有药物使用时必须“三查七对”,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

2.4 保持尿管及各种引流管通畅,防止脱管现象发生,并预防交叉感染。

2.5 按时或随机做好口腔护理、会阴擦洗,做好晨、晚间护理,做好“六洁”“四无”工作,危重病人卧位舒适,及时进行相应评分(GCS评分、镇静评分、Breden评分)预防压疮及肺部感染的发生。

2.6 严格进行交接班工作,认真执行各相应的交接程序。

2.7 有气管插管、S-G导管、机械通气、气管切开、IABP、持续床旁血液滤过等特殊监护及治疗时按各常规护理执行。

3 护理要求

重症医药科是医院危重患者相对集中的地方。护理人员需要做到细致观察患者病情,并做出准确迅速的判断,必要时及时施行各治疗措施,为危重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挽救患者的生命。

3.1 基础护理技术 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包括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实施胸部物理治疗方法,帮助患者保持安全舒适的;护理人员需严格采用无菌操作技术,包括保持输液通路,以及各种引流管、导尿管的通畅,避免发生交叉感染;加强对患者的生活护理,包括眼睛口腔以及皮肤等护理,令患者感到舒适。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护理质量的高低,首先涉及到观察能力,护理人员必须牢牢掌握观察技术,密切观察患者病情、生命体征的变化,并做出综合判断及时采取有效处理;在护理已脱离危险期、病情相对稳定的患者过程中,需要帮助他们进行日常生活能力的锻炼,尽可能使他们生活规律,恢复独立生活的能力。 3.2 心理护理 医护人员要牢固生命的观念,把握一个“急”字,富有同情心和责任心,急患者和家属之所急。在接诊过程中,在严密监护患者的同时简要询问病史,并立即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施救过程中要求紧密配合和熟练操作,而且需要注意患者及其家属心理上的状况,安抚患者和家属的紧张情绪,从而增强救治效果。如果患者需进行手术,则应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手术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如若是危重患者,还需马上进行精神鼓励。

3.3 医护人员应当体贴关怀患者,稳定患者情绪,并注重与患者家属的沟通。医护人员要与患者尽可能多地接触及交谈,通过适当地介绍患者病情,以解除其孤独感、压抑感。

4 护理安全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安全管理是指为保证患者的身心健康,对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科学、及时、有效的控制。随着新的侵权责任法的颁布,医患关系和护患关系的日趋紧张,再加上ICU的收治对象是急、危、重患者,护理安全显得举足轻重。

4.1 医护方面 随着各种观念的改变和新技术的逐渐发展,医生处理某些各种疾病的手术方式发生了改变,而医生与护士之间未进行及时的沟通,护士按部就班不与时俱进的话,往往会偏离了病情观察重点,从而延误治疗。在人员配备上,人数以及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未谨慎对待,对患者来说无疑是一个安全隐患。ICU 护理人员要求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和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以及优秀的心理素质,才能顶住压力,按照护理要求照顾病患。由于ICU实行无家属陪伴制度,患者在精神上会感觉孤独恐惧,家属急切的关心,在与护士沟通交流时,可能会引起患者和家属的强烈不满,形成医疗纠纷的隐患。此外,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有涂改,记录患者的病况前后不一致,也是护理安全需要注意的一点。

4.2 技术方面 各种新设备的引进,对医护人员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患者在使用这些设备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正常预警或者是故障,由于护理人员没有充分掌握,导致不能有效地处理,耽误治疗,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在药物方面,各种新药的不断更新,各种抗生素的滥用,药物的配伍不当,都增加了院内感染的概率以及患者安全和护理安全问题。

4.3 患者及家属方面 简而言之,就是不遵医嘱的行为影响了患者的自身安全。由于手术创伤造成的精神刺激,部分患者会出现手术创伤应激障碍综合征或ICU综合征,术后表现为烦躁、极不配合护理、难以控制自己的行为,都可能导致意外发生。

【参考文献】

[1]丁兆红,杨延民. 重症医学科的护理安全管理[J]. 齐鲁护理杂志, 2010,(08):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