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化学有机转化

化学有机转化精品(七篇)

时间:2023-06-27 15:55:03

化学有机转化

化学有机转化篇(1)

1.1 转动课堂

“转动课堂”,就是把课堂上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了学生,让学生能够更专注于主动的学习。大学课程虽纷杂,但专业主修能力是每个学生应具备的核心能力,它是专业实践能力中最主要的一种。大学主修是衡量学生是否具备区别于其他专业的学科知识,也是影响未来学生就业能力的关键,因此通过转动课堂,将学习过程由教师转为学生为主,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摆脱学习就是考试划定内容的观念。

1.2 转动课堂应用面临的主要问题

转动课堂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习地位的转换,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大学教学虽然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了相当高的自主性,即:学生学习课堂的自主性,学不学习主要依靠自己;学生课下学习的主动性,学生课下资料和资源的自主获取等。但是,传统的大学教学效果与社会实践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一方面,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对专业人才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知识的运用和实践单纯依靠课本知识、教师经验传授以及学生自发学习不能跟上当前社会快速发展的步伐。社会发展需要可以立即转换为生产力的知识,也就是学生本科毕业以后可以立即进行工作,投入到工作生产当中,而不是知识与实践的脱节。另一方面,大学教学模式中学生主体性地位还未落实,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无法落实首先是教学思想未转动,在教学中教师出于多种角度考虑,在教学过程中习惯占据支配地位,实现有限掌控效果,使教学效果趋于某水平,其次,在教学方式中,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依然占据主动位置,最后,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无法落实困难更主要的原因是学生自身因素,在学习方面缺乏积极主动学习的动力。

2 转动课堂在大学有机化学教学应用

“转动课堂”的有效实施既可以实现教学上的“转体、转型、转法”,使教学活动有益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又可以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不仅收获知识,更要学会应用知识,提高实践动手能力。转动课堂在大学有机化学教学应用要从教学思想观念。教学方式转变以及学生主体定位确定三方面进行实践。

2.1 转动有机化学教师观念,树立学生为主思想

大学本科阶段有机化学教学过程中必须要转动教师观念,树立学生为主的思想。转动课堂在有机化学教学应用尤为必要,一方面,有机化学其本身具有较高的学习难度。有机化学学习难度主要来源于知识学习难度,虽然有机化学相关的本科教材合理安排了学习内容与知识,但是,有机化学知识本身与学生化学基础具有一定的脱节,知识虽然有一定延续性,更多的则为新知识、新内容,需要进行再学习、再积累。因此,转动有机化学教师教学思想要使教学教师相信学生学习能力,知识本来就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要努力放开,让学生自主去学习;另一方面,教师考虑教学内容实际与学生素质,通常会采用先入为主思想,在课堂教学中树立自己主体性地位,其中表现为,课堂教学中教材教学安排大多从自己教学实际和考试内容出发,在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安排方面根据自身以往经验进行设置,课堂内容非常紧凑,课堂要求主要为教学板书与笔记的记录,对提问与问题探究重视不够。因此,转动课堂,树立学生为主的思想尤为必要,教学是两方面,教与学中学才是重点,教师要更加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而不是教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学习实际,对学生可以自学和自行搜集文献资料的部分进行引导或者鼓励自学为主不过多涉及,只讲重难点、疑难点。

2.2 转动化学教学方法,培养人才综合能力

目前,很多的化学专业学生毕业以后,无法直接在化学相关职位工作,主要是因为学习知识与企业专业不对口,使用设备经验不足无法满足企业对人才使用的要求,因此必须要转动化学教学方法,增强人才培养意识。传统的化学教学方法,填鸭式教学通常导致知识的“消化不良”,即知识传输不到位、知识理解不相同、知识运用能力不同。传统的教学方法过程中,教学就是知识通过教师经验和教学内容安排,通过语言和板书,使学生记录笔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学过程和笔记记录是教学的关键,能应付考试是重点,而学生是否理解知识,是否有能力真正运用知识不重要。转动课堂就是要转动教学方法,有机化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理解、知识运用时间是关键,是重点,而教学过程和笔记记录则不再成为衡量学生好坏的关键,教学记录可以通过索取相应的ppt等进行再次学习,而教学过程则可以通过视频获取。同时,转动有机化学教学方法还可以培养人才综合能力,转动化学教学方法要将知识学习过程下放,将知识学习的过程由教师支配变为学生支配、教师配合的过程,学生在课堂前预习知识,课堂内讨论知识,课下知识自主扩展,这种学习方式本身就是一种良好学习习惯,这种习惯的培养也会潜移默化影响学生其他方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2.3 转动化学专业学生地位,提高学习主动性

“转动课堂”包含教师精讲、学生课堂互动,课前预习、课后作业、导师的即时指导,自组织学习等多方面,多种教学方式的结合其本身代表着转动课堂具有较高的发散性,这种发散性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具有非常大的教学优势。学生学习主动性不高,课堂地位处于从属地位是传统教学中学生地位的表现,一方面,学生从属性地位是有历史原因。长期以来学生学习接受的教学思想均为传统型,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处于被支配地位,第二角色,虽然在各个教学学生阶段都强调学生主体性地位,但面对应试考试的压力,学生成绩的好坏更多的是通过教师填鸭式教学以及大量训练得来的,并不能真正反映一个学生真实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学生从属性地位具有有现实原因,学习本身具有乏味性,学生面临的外界诱惑比较多,特别是大学阶段,大学本科阶段管理比较人性化、管理更多依靠学生的自我管理,但是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不高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集中表现为部分学生逃课现象。本科有机化学,内容的难理解与学习难度的增加,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转动课堂的发散性对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具有非常明显的作用,例如,课前视频预习过程中,学生遇到问题可以直接用手机和课本进行知识的扩展学习,特别是面对化学专有名词时,学生主动式学习要比教师传授在记忆和应用方面具有非常大的优势。而且转动课堂更多侧重于自我管理的引导,无论从课前预习还是课堂分组讨论还是课后的资料整理和知识扩展,整个过程均为引导下的自主管理行为,因此对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与兴趣具有较高的价值。

化学有机转化篇(2)

关键词:党的建设 科学化 基层海事 成果转化

“党的建设科学化”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命题,而在中央文件中鲜明地指出:“要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尚属首次。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党组织将“提高海事机关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作为党建课题的成果,并分层次选择在广东海事局机关、汕头海事局等单位开展了成果转化试点工作。在新时期下,茂名海事局党组织注重党建科学化成果转化工作,以成果转化为目标,围绕新形势下加强党建工作的新观点新举措新要求,对党建科学化成果转化工作进行总结分析,把成功做法上升为经验,同时又找出成果转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症结,把实际工作中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再用于指导实践,从而不断提升机关党建科学化水平层次,形成理论研究、成果转化、指导实践的良性循环。茂名海事局党组织按照上级党组织的要求,以《海事机关党建工作指引》为指导,修订完善局党建工作制度机制,形成教育、管理、服务党员的《茂名海事局党建工作手册》,推广使用《机关党总支工作记录手册》、《党支部工作记录手册》和《党员工作记录手册》,推动党组织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建设,不断提升海事党建科学化水平。

1.重视教育,夯实党建科学化成果转化的思想基础

近年,茂名海事局在全局开展了“机关党建工作科学化”工作,广大党员干部广泛认同“机关党建工作科学化”的建设成果,但对如何实现“党建科学化成果转化”,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和方式方法转化,如何让应用转化成果指导实践,服务推动中心工作,较多党员还心存疑虑。为及时解疑释惑,局机关党总支部署开展了一系列的“党建科学化成果转化”专项推进活动,从党建科学化成果的科学分类、实践作用和长效机制等方面,狠抓党员的思想教育,有效夯实了党建科学化成果转化的思想基础。

1.1科学分类成果

针对个别党支部对党建科学成果转化重视不够、对身边的党建科学化成果类别把握不准的实际,机关党总支五次组织党务干部专题讨论,经集中意见,局机关党总支把党建科学化成果分为“党组织利用党建科学化理论来实践认识的成果;党组织带领党员、群众在推动党建科学化成果转化中总结、提炼形成的经验方法成果;党组织之间合作推进党建科学化成果转化的联动成果;其它党建科学化成果”。通过分类,增强了对成果总结和运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1.2开展思想教育动员

党组织针对在党建科学化成果转化中查找出的问题,对党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思想发动;组织党员全文学习了《广东海事局直属机关党委转化运用部局“两个课题”研究成果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进一步澄清个别党员对党建科学化成果转化的模糊认识,统一思想,增强党员、群众的信心。在动员教育和讨论中,广大党员认识到,党建科学化成果的转化运用就是要把党建科学化从理论层面转化到具体实践中,更好地推进党组织的自身建设。同时,海事党员职工还提出,党建科学化成果转化还要结合海事中心工作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扎实稳步地推进党建工作科学化成果转化。

1.3边学边用边探讨边转化

通过调研会、座谈会、中心组理论学习、支部组织生活会等形式,组织党员从党建科学化成果转化工作角度,探索和研讨了“党建科学化成果转化”的方法和途径,充分发挥各党组织“学以致用、用以促学”的示范带动作用。通过研讨探索,进一步梳理、优化了转化的思路,夯实了成果转化的思想基础。

2.优化升级,丰富党建科学化成果转化活动载体

新形势下,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对党的科学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任何一项工作的推进必须依靠扎实有效的活动为载体。要实现党建科学化成果转化,就必须优化党建科学化成果转化活动载体,根据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实际,找准开展活动、发挥作用的着力点,不断扩大党员、群众参与面,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和凝聚力。

2.1实行党员承诺践诺

党建科学化成果转化,归根结底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实践,更好地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党组织结合创先争优活动,推行党员承诺制度,每位党员都结合工作岗位实际开展承诺和践诺行动,紧紧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在承诺内容上围绕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开展,并注重承诺实效,对承诺事项明确落实措施、完成时限和责任人,承诺内容用党建宣传栏、党建论坛等形式予以公开,接受群众监督,让每个党员时刻牢记自己的党员身份,确保承诺事项落到实处,促进了党组织作风的改进,受到党员和群众的一致好评。

2.2开展基层党组织分类定级

搞好基层党组织分类定级工作,是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的重要基础,也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有力抓手。茂名海事局党组织综合考察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定位,通过深入调查摸底,基层党组织自评,组织党员群众测评等形式,按照“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的标准,分“好”、“较好”、“一般”、“较差”四个档次,对基层党组织进行等级评定。经过广大党员和群众对党支部实事求是的评价,从而确定了党支部的分类定级,有效推动了党组织建设升级。总支下属5个党支部中,有3个定为“好”的档次,2个定为“较好”档次。通过分类定级,不断提升党组织面对“高标准”要求的承受力和激发党组织改革创新的能力。

2.3实施党建科学化成果转化为创新“书记项目”

结合进行“党组织基层建设年”活动,根据广东海事局党组全面推广运用“提高海事机关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课题成果和茂名市直工委《关于实施抓基层党建创新“书记项目”的通知》的要求,以“实施党建科学化成果转化”为创新“书记项目”,局党组书记亲自抓党建科学化成果转化,充分发挥党组书记带头抓的示范效应,不断提高基层党建科学化水平,不断健全“实施党建科学化成果转化”项目负责制。局党组书记为“实施党建科学化成果转化”项目负责人,党组成员、机关党总支书记为直接责任人,局机关党总支负责项目的日常工作。

分层次推进党建科学化成果转化。针对党建科学化成果转化工作不平衡实际,依据茂名市《关于开展党支部工作升级达标活动的通知》和《海事机关党建工作指引》的要求和实施情况,确定了党支部工作升级达标实现党建工作科学化成果转化的两个层面。一、在基层海事处党支部推行试点,由于海事系统党建工作实行双重管理,为使试点工作得到地方党组织的支持,积极加强与茂名市委、茂名市直工委的沟通联系,组织开展了内外调研,确定了先在水东海事处党支部、博贺海事处党支部开展党建科学化成果转化试点。二、以点带面,通过分层组织实施,全面在局机关办公室、综合一、综合二等党组织开展党建科学化成果转化。

2.4开展海事课堂辅导

不断丰富海事课堂载体,在党组织中开展了“书记上党课活动”,针对党建科学化成果转化的共性问题,如:在党建科学化成果转化过程中如何保持党的纯洁性;党组织、党员在成果转化中遇到“瓶颈”时该怎么办,如何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如何调动和发挥党员、群众参与成果转化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自觉性等。书记在海事课堂上逐一解答疏导,及时消除了普遍存在的心态和精神思想状态,较好地把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势转化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了成果转化的信心和士气。

3.完善机制,采取措施推进党建科学化成果转化

党建科学化成果转化是开展党建理论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推动党的建设科学化和创新党建工作的关键环节。茂名海事局党组织紧紧围绕海事中心工作,服务发展大局,立足基层实践,把党建科学化成果转化摆在重要位置,深刻把握认识规律,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增强党建科学化成果转化。

3.1建立成果转化机制

以科学的制度保障党的建设是落实成果转化的基本途径。制度机制健全,可以有力地促进和保证党的建设,制度不健全,或存在弊端,党的建设就会受到很大影响。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党组织在原有的成果转化工作制度的基础上,按照“科学规范、简便易行、注重实效”的原则,及时梳理、整合、优化现有的成果转化制度及规定。如:在“实施党建科学化成果转化”为创新“书记项目”中,落实“书记抓、抓书记”的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实行党组书记领办、机关总支部主办、党支部承办的“三办”工作机制。通过对制度的不断修改完善,建立形成成果转化工作机制,并逐步纳入服务质量体系建设,不断提高机关党建的规范化、制度化水平。

3.2增强成果转化制度执行落实

结合海事基层党组织的实际,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制度好、落实难”的现象。再好的制度,再完善的机制,如果“束之高阁”,不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到最后也只能是前功尽弃。因此,需要采取的措施有:一是贵在“严”,要时刻绷紧成果转化制度执行这根弦,让各支部书记增强责任意识,严格遵守落实;二是重在“实”,制度的生命在执行,制度的力量在执行,制度的实效更在执行,各党组织认真落实成果转化制度;三是从严“问责”,问责既要对事、更要对人,对不正确执行相关制度的,要“问”到具体人头上,从而让人敬畏制度,切实增强成果转化制度执行落实效果。

3.3深化成果转化平台载体建设

在原有活动载体的基础上,扎实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继续抓好业务品牌工程、安全治理工程、安全防范工程、服务发展工程、“双基”建设工程、效能提升工程、人才培养工程、先锋模范工程、文化建设工程、凝心聚力工程等“十项工程”建设,不断推进文明创建、品牌党支部、党建示范点、优质服务窗口和先锋工程建设,切实增强党员的组织观念和服务宗旨意识。另外,增强创新意识,考虑创建成果转化网络平台,充分应用信息化手段,构建成果转化QQ群,成果转化“海事论坛”,成果转化“手机信息系统”等,及时交流和传递相关的工作信息和成果转化情况。

3.4营造氛围提高成果转化自觉性、积极性

开展党建科学化成果转化运用的现场推进会,切实增强成果转化的及时性、准确性,提高党建决策的科学性和前瞻性。同时,营造氛围,加强效果宣传,对操作性广、实践性高的转化成果,则进行推广。如博贺海事处党支部在党建科学化成果转化中,有效地将年轻党员的思想教育转化为党员坚守30万吨单点安全监管,业务上科学管理争当先锋的成果,党员事迹在《中国青年报》等省市媒体进行了推广报道,营造了浓郁的氛围,形成了良好的转化互动,进一步调动了党员自觉转化的积极性。

3.5严格考核评比

对党建科学化成果转化工作及时督促检查,根据成果转化目标要求,制定转化运用工作考核标准,不断“细化、量化、科学化”考核评比准则,化“虚”为“实”,严格考核成果转化落实情况,将各项考核指标量化成为考核分数,并形成综合评价作为党组织和党员的年度实绩评定项目之一。通过考核评比,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成果转化在多层面取得实效。

4.党建科学化成果转化的实践与思考

总的来说,党建科学化成果转化在基层海事党组织中的实践和运用,从思想基础认识到优化活动载体,再到行之有效的措施方法,三个方面互相联系,循序渐进。在推进实现党建科学化成果转化的过程中,有效加深了党员、群众对党建科学化重要性的认识,激发了基层党组织发展的创造力和生命活力,形成了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双赢共进的良好局面。近年来,茂名水上辖区安全形势持续稳定,港口吞吐量再创新高,海事党员队伍以良好的精神风貌,服务了社会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了人民群众水上安全出行,打造了茂名水上“平安辖区”,实现了“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的目标。

综上所述,党建科学化成果转化,可以转化为党组织的重大决策,转化为推进党建工作的制度机制,转化为推动党建实践的方式方法。但我们也认识到,党建科学化成果转化是一项长期性、基础性、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工作,有一个时间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不断拓宽成果转化的方法和途径,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实践,不断检验成果转化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从而更好地落实和推广转化成果,为全面提升海事党建科学化水平打开新的局面。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J].求是.2009(19).

[2]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93.

[3].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纲领性文献[J].学习与研究.2009(10).

[4]梁建伟.陈毕伍.谈海事科学发展[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2(01).

[5]许凯.提升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9(12).

化学有机转化篇(3)

1、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的建立促进了物理学的发展

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是物理学中具有普遍意义的定律之一,也是各种自然现象都遵循的普遍规律,它反映了各种形式的物理运动(还包括化学运动和生物运动)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量的关系。它适用于任何变化过程,不论是机械、热、电磁、原子和原子核内,以及生物、化学等等。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对于分析和研究各种实际变化过程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从16世纪到18世纪,经过伽利略、牛顿、惠更斯、莱布尼兹及伯努利等物理学家的认真研究,使力学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的初步思想在这一时刻已经萌芽。沦德福、戴维的摩擦生热实验否定了“热质说”,把物体的内能与机械运动联系起来。伏打电堆发明后紧接着发现了电解现象,意味着电转化为化学亲和力,相反电池则被看作使化学亲和力向电转化的装置。之后又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热电效应、珀 尔 贴效应(电流转变为热)、电磁感应现象以及光的化学作用在照相术上的实际应用等。历史上还曾有许多人企图发明一种永动机,它不消耗能量而能不断地对外做功,或者消耗少量能量而做大量的功。但是所有创造这类永动机的尝试都以失败而告终,因为他们的设想违反了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

2、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在力学中的地位

机械能守恒定律是力学中很重要的规律,该定律只是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的一个在一个范围内一定条件下的特例,在力学中应用较广泛。由于摩擦力等非保守力普遍存在,机械能精确守恒的情况是比较少见的。但在许多问题中,将摩擦力等非保守力的功忽略不计。对计算结果并不发生明显影响,因此,在这类情况下可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下面是一些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典型例子,包括宇宙速度问题。一般抛射体(包括炸弹)将沿抛物线回到地面,当速度达到一定程度即第一宇宙速度V1时,物体将成为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如果抛射的速度继续增大到第二宇宙速度V2,物体还会摆脱地球的引力而成为太阳系内的一颗人造行星。最后,如果抛射的速度继续增大到第三宇宙速度V3,物体甚至能摆脱太阳的引力,到其他恒星世界去旅行。人造地球卫星、人造行星和恒星际宇宙飞船是探索宇宙秘密的三个阶梯,关键在于获得对应的第一、第二和第三宇宙速度。宇宙速度实际上反映了宇宙航行对于发射动力的要求。第一宇宙速度V1即环绕地球表面作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用R地表示地球半径,m表示运动物体的质量,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第二、第三宇宙速度的计算,应用了机械能守恒定律。忽略了其他次要因素。

3、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在电学中的地位及在生产技术中的贡献

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在电磁学中应用也十分广泛,主要以电能来阐述的,电过程是自然界的基本过程。随着电磁学的日臻完善也促进了电技术的发展,从而使能量转化和守恒在电磁学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它使电技术具有便于实现电与其他运动形式之间的转化,转化效能高、传递迅速、准确、便于控制等优点。因此能量转化和守恒实现了电技术在能源的合理开发,输送和使用方面的作用,使人类可更广泛,更有效,更方便地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能源,实现机电控制和自动化,在信息的传递以及利用各种电效应实现非电量的电测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在电子计算机的性能改进和广泛使用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迄今,无论人类生活、科学技术活动以及物质生产活动都离不开电能,例如,“电容焊”把已充电的电容器两极板用导线短路而放电,利用放电火化的热能可以熔焊金属,那么放电火花的热能据能量转化和守恒知,是由放了电的电容器中存储的电能转化而来。1901年马可尼第一次建立横跨大西洋的无线电联系后,当你打开收音机的时候,由电磁波带来的能量就从天线输入,经过电子线路的作用转化为喇叭发出的声能。场和电荷相互作用时,能量在场和电荷之间转移,如在接收电磁波的过程中,电磁场作用于接收天线的自由电荷上,引起天线上的电流,电磁波的一部分能量转化为接收系统上的电磁能量。因此,场和电荷之间,场的一区域与另一区域之间,都可能发生能量转移,在转移过程中总能量是守恒的,所有这些更加显示出能量转化和守恒在电学中的地位。

4、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在热学及其他领域中的地位

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在热学中,有很重要的地位。1842年在波根道夫《物理学年鉴》发表了《论无机自然界的力》,就在此中最早提出了能的转化和守恒的观点,从定压比热和定容比热的差中算出了热功当量的值。英国物理学家焦耳一生致力于实验研究,通过对电流产生热的研究,确立了电流和热具有等同性,从实验上确定了现在的焦耳定律。焦耳以电流为媒介,将化学作用、热、电三者统一起来进行研究,这样就敲开了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的大门。

化学有机转化篇(4)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basic overview of mechatronics technology and development background, and describes the mechatronics design approaches and key elements.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传感器;发展趋势

Key words: mechatronics;sensor;development trend

中图分类号:TH1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1-0084-03

0 引言

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不同学科的交叉与渗透,导致了工程领域的技术革命与改造。在机械工程领域,由于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向机械工业的渗透所形成的机电一体化,使机械工业的技术结构、产品机构、功能与构成、生产方式及管理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使工业生产由“机械电气化”迈入了“机电一体化”为特征的发展阶段。

1机电一体化认识

日本在1971年提出一个新的英文集成名词“Mechatronics”词首Mecha取自Mechanics(机械学),词尾tronics取自Electronics(电子学)。我国经常译为机电一体化或机械电子学。在1981年德国工程师协会,德国电气工程技术人员协会共同组成的精密工程技术专家组提出的“关于大学精密工程技术专业的建议书”中,把精密工程技术定义为光-机-电一体化的综合技术。它包括机械(含液压,气动及微机械),电工与电子,光学等技术及其组合,其核心为精密工程技术。在当前“信息爆炸”的形式下,相对于专门型人才来说,市场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在中国,我们认为机械发展新阶段是机电一体化阶段。机电一体化是指在机构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处理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电子技术,将机械装置与电子化设计及软件结合起来所构成的系统的总称。机电一体化发展至今也已成为一门有着自身体系的新型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但发展,还将被赋予新的内容,基本特征可概括为:机电一体化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综合运用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测控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接口技术、信息变换技术以及软件编程技术等群体技术,根据系统功能目标和优化组织目标,合理配置与布局各功能单元,在多功能、高质量、高可靠性、低能耗的意义上实现特定功能价值,并使整个系统最优化的系统工程技术。因此,“机电一体化”涵盖“技术”和“产品”两个方面。只是,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基于上述群体技术有机融合的一种综合技术,而不是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以及其它新技术的简单组合、拼凑。这是机电一体化与机械加电气所形成的机械电气化在概念上的根本区别。机械工程技术有纯技术发展到机械电气化,仍属传统机械,其主要功能依然是代替和放大的体力。但是发展到机电一体化后,其中的微电子装置除可取代某些机械部件的原有功能外,还能赋予许多新的功能,如自动检测、自动处理信息、自动显示记录、自动调节与控制自动诊断与保护等。即机电一体化产品不仅是人的手与肢体的延伸,还是人的感官与头脑的眼神,具有智能化的特征是机电一体化与机械电气化在功能上的本质区别。

2机电一体化的设计过程

机电一体化的机械动力部分由一般电动机演变为控制电动机,里程碑式地引入了电子和计算机等先进技术,代替人完成机器的检测与控制等工作。在知识经济中体现了制造业高科技化,促进了高科技产业和知识经济的发展。它是一种用于机电产品最优设计的方法学。它包括4个基本学科:电气、机械、计算机科学和信息技术。如图1所示。

机电一体化系统和多学科系统之间的区别不在于它们的组成要素,而在于这些组成要素设计的次序。一直以来,多学科系统设计使用一种按学科顺序设计的方法。比如,机电系统的设计一般通过以机械设计开始的三个步骤完成。当机械设计完成后,设计电源和微电子系统,接着是控制算法的设计及其实施。按学科顺序设计的方法的最大缺点是对整个过程中各个点的固定设计导致新的限制,这种限制源于对这些点的设计,而且会传递到下一个学科点的设计。使用并行方法进行预先设计可以使产品更具协同性。它补充了信息系统以指导设计,这种指导贯穿于设计的各个阶段,而不只是预先设计阶段,从而使之更加综合。在将机械,电气及计算机系统和信息系统进行集成以设计制造产品和过程时,需要进行协同。最终产品的功能应大于其各部分功能之和。如果没有协同组合的话,机电一体化产品具有的性能特征是很难实现的,机电一体化的关键要素如图2。

机电一体化系统是在物理系统中使用信息系统的结果。物理系统包括机械系统,计算机系统,执行器,传感器和实时接口。机电一体化系统不只是机电系统,而且还是一个控制系统。传感器和执行器用来把能量从动力大的一边(通常是机械的一边),转换到动力小的一边(通常是电气和计算机的一边)。上图中的机械系统不仅包括机械零部件,还可能包括流体,气动,热,声,化学及其它学科。传感技术已经出现了新的发展以适应对特殊监测应用解决方案不断增长的需要。

2.1 机电一体化中的集成设计问题由于机电一体化方法内在的并行性,或同时性工程,所以样机试制阶段的建模与仿真很重要。因为模型来自于各学科的综合应用。所以应用一种可视化的编程软件是很重要的。这样就涉及到了框图,流程图,状态转换图和波特图。机电一体化是一种设计哲学,其产品或设备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它们内部的智能,这是将执行器,传感器,控制系统和计算机组合设计实现的。系统的集成是通过硬件(部件)和软件(信息处理)的联合实现的。硬件集成是将机电一体化系统看成一个整体系统来设计的,将传感器,执行器和微处理器融入到机械系统中,软件集成主要基于高级控制功能在设计时应首先分析客户要求以及系统集成的技术环境。在制作时应考虑了解客户,市场分析,优化性能,生命周期性能,质量,可靠性和销售。

2.2 机电一体化关键要素①信息系统:信息系统包括信息传输的所有方面,从信号处理到控制系统到分析技术。信息系统结合了以下四种学科:通讯系统,信号处理,控制系统和数值计算方法。在机电一体化应用中,我们最关心的是建模,仿真,自动控制和用于优化的数字方法。②自动控制:控制系统工程学是在19世纪晚期产生的学科,认为在低阶系统(三阶或三阶以下)系统的稳定性依赖于特征方程的根和劳思(Routh)判据,这是一个很好的判断系统稳定性的分析工具。③最优化: 就是先确认最优轨迹,最优轨迹是根据系统的要求即约束条件确定的,然后设计控制系统,在设计控制系统的时候应使系统的各参数最终满足控制要求,使误差最小化,或者说使目标函数的扰动最小化,可用最优化过程反复迭代公式(Pk+1=Pk+τ・S k)这里k是迭代次数,S k是P空间内的探索方向,τ是该方向上的探索步长空间内的探索步长,当P值不能再改进时这个过程结束,此时为最优化。④机械系统:机械系统考虑力作用下物体的特性。这样的系统按其性质可分为刚性的,可变形的和可流动的。大多数机电一体化系统应用的刚体系统,都依赖于物理学中的基本定律。⑤电气系统:电气系统由两个分支组成:电源系统和通讯系统。通讯系统以低能量的电信号形式在各点之间传输信息。诸如信息存储,处理和交换是通信系统的常见组成部分。电气工程的这个领域也称电子学。另一方面,电源系统用来在各点之间有效的传递大量的电能,而不是信息,例如:发电机是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而电动机是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3传感器和变换器

仪器仪表在现代科技领域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传感器是与仪器仪表紧密相关的机电一体化系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件,其作用是为特定工业过程提供收集不同信息的机制。传感器广泛应用于过程检测以及工况评价方面,为用计算机系统对制造作业作较高级的监控提供便利,可应用于过程前,过程中及过程后。有时,传感器可以将一种物理现象转化为决策分析的可用信号。智能系统用传感器来监测由环境变化影响的特定场合,然后通过校正动作对其控制。

实际上在所有的应用中,传感器是将各种现实世界的数据转化为电信号,因此可定义为:传感器是一种把被测物理量转换成输出信号的装置。因此传感器也可以称为变换器,应用范围广泛,甚至可以用于分辨那些人类感官无法觉察到的环境变化。它们作为一次元件,连续的将变化着的信息转变成另一种形式,也就是说,传感装置检测被测量,并将其转换成系统可接受形式的信号,通常为电信号。整个系统的最大准确度由传感器的灵敏度和其内部噪声干扰所决定。在测控系统中,任何参数的变化,不论是在被测量中还是在信号修整中,都会直接影响系统的准确度。传感器和变换器是现代控制系统(电,光,机械或流体系统)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传感器和变换器选用的程度取决于控制系统的自动化水平和复杂程度。要构成一个复杂控制系统,测量装置必须能够满足快速,灵敏和精确的要求。随着使用要求的不断提高,传感器的体积也不断的小型化,并通常将多个传感器和数据处理系统组合固定在一起。传感器的分类:根据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形式,电源,工作模式以及被测变量可将传感器分为以下两大类。模拟传感器:模拟是指连续的,不中断的一系列事件。典型的模拟传感器的输出与被测变量是成正比例的,输出信号以连续方式变化,根据其幅值取得信息,通常其输出要经过A/D转换后输到计算机。数字传感器:数字是指一系列离散的事件,各个事件前后分开,如果传感器的逻辑电平输出是数字的,则称其为数字传感器。数字传感器有着准确度和精密度高的特点,与计算机监控系统相连时不需要任何转换器。

4A/D,D/A转换

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主机输入数据或向外部命令,都是通过接口及输入输出通道进行的,完成信息传递和交换的装置称为过程输入输出通道。这些通道是联系主机与被控对象的纽带和桥梁。生产对象的各种模拟信号,不能直接输入计算机,而要经过模/数转换,转换成数字信号,才能输入计算机进行加工处理。同样,经过计算机加工处理得到的数字信号,也不可能直接作用与被控对象。而要经过数/模转变成模拟信号,才能输出到被控对象。

数据采集系统的基本任务是将模拟量即连续量转换为数字量以便于计算机进行存储,计算和处理。由于绝大多数物理量都是模拟量。因而数据采集系统不但本身就是一种独立系统,而且是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极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个典型的计算机控制系统如图3所示。其工作原理是作为系统输入的物理量(压力,温度,湿度,位置等),首先由传感器变成点信号,然后送到放大器和滤波器。传感器的输出信号一般比较微弱,放大器的作用是将传感器输出的电信号放大到适当的大小。以利于进一步处理。滤波器的作用是消除干扰信号。然后,信号送到模拟多路开关,它在计算机的控制作用下对各个模拟通道进行分时处理,将各通道信号接到后面的采样保持电路和A/D转换器。采样保持电路在规定的时刻对送来的模拟信号进行采样并在A/D转换期间保持被采样的电压不发生变化。A/D转换器在保持时间内完成模/数转换后将数字量送到计算机。采样保持电路及A/D转换的定时和控制信号均由计算机产生。计算机对A/D转换器送来的各路数字量进行各种处理计算,然后用分时方法将处理结果送到各路D/A转换器变成模拟信号去完成各种模拟控制。有时为了提高速度和精度,数据采集系统不用模拟多路转换开关,而是每条通道用一个A/D转换器。

4.1 传感器的作用传感器是工业控制计算机系统的重要环节。如没有传感器对生产过程的原始参数进行精确可靠的测量,那么无论是信号转换,信息处理,或数据的显示与控制,都将成为一句空话。可以说,没有精确可靠的传感器就没有精确可靠的测量系统。

4.2 A/D转换器的原理经过多路转换开关和采样/保持的模拟量必须被变成数字量才能送入计算机。完成这一转换任务的器件叫做模拟/数字转换器,简称A/D转换器。如图4是逐次逼近型A/D转换器原理图。由图4可以看出,由N位寄存器,N位D/A转换器、比较器以及控制逻辑四部分组成。其工作原理:当启动信号作用后,时钟信号在控制逻辑作用下,首先使寄存器的DN-1=1,N位寄存器的数字量一方面作为输出用,另一方面,经D/A转换器转换成模拟量Vx后,送到比较器,在比较器中与被转换的模拟量Vx进行比较,控制逻辑根据比较器的输出进行判断。若Vx≥Vc,则保留这一位;若Vx

4.3 D/A转换器的原理D/A转换器的作用是将数字量转换为模拟量。它实际上是一种由二进制译码控制的电流叠加电路。通常包括四个组成部分:精密的电压基准;模拟二进制数字电压(或电流)开关;产生二进制权电流或权电压的精密电阻网络;提供电压或电流输出相加的运算放大器。其原理如图5为倒T型电阻D/A转换器。其输出电压表达式很容易用基准电流和响应的倍数表示出来。与权电流型的D/A转换器相比,倒T型电阻D/A转换器具有电路简单、转换速度快的优点,但其转换误差较大。在实际的D/A转换器中,开关S是电子式的模拟开关。为了减小转换误差,开关必须具有导通电阻小,截止电阻大的特点。

5机电一体化综述

机电一体化系统开发过程的第一步就是分析客房需求以及系统集成的技术环境。解决问题的复杂技术系统往往是一个具有数字或模拟形式并由复杂软件支持其硬件的机械、电子、液压和热动力部件的结合体。典型机电一体化系统使用传感器从技术环境中收集数据和信息。接下来的一步就是使用建模和描述方法的完善形式,以一种集成的方式来涵盖这个系统的所有子任务。这包括在初始阶段对子系统间必要接口的有效描述。数据经过处理和解释转化为执行器的动作。机电一体化系统能够缩短开发周期,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在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设计中,有必要在不同的专家组之间协调知识和需要的信息。并行工程是产品的设计和制造以特殊方式融合的一种设计方法。传统设计和制造间的障碍得以排除。

6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化学有机转化篇(5)

求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当下高校教学研究成果在转化中存在的部分问

题,对如何予以解决,并促进高校教学研究成果的转化提出了几点对策。

关键词:教学研究成果;风险资金;中介机构

高校是我国教学研究成果的重要诞生基地,由于高校集中了大批有能力、有想法的人才,对于我国科研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以及市场经济对于创新成果需求的不断加大,高校教学研究成果获得了较大丰收,部分创新成果顺利转化为生产力,为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但就整体情况而言,相比于国外发达国家科技成果半数左右的转化比例,我国低于10%的研究成果转化率说明,我国高校在教学成果转化上还存在一定问题。

一、当前高校教学研究成果转化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研究成果与实践脱节。历来我国高校对教师的评定均是以教师获得的课题和经费数量、所荣获各种奖励的数量以及的篇数等进行的,在这种评价模式下,使得大部分教师在进行课题研究时,为通过选题,往往选择比较前沿的研究领域,或者比较深奥的理论研究方向,而很少会关注所研究课题能否转化经济发展需要的科技成果,致使我国每年虽投入数量巨大的资金用于高校教学研究,但最终得到的实际回报却很少,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并未产生预期的理想效果。

2、转化资金匮乏,风险资金难以募集。有些研究成果虽然具有转化的潜力,并在转化后对我国当下的经济发展产生一定作用,但由于教学研究成果转化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前期投入相对还较少,越接近于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时,往往需要的资金越大,这对缺少资金援助的高校教师而言,很少考虑实现研究成果与当下经济发展需求的挂钩。另外,部分有意向转化的研究成果,由于在转化成功率上存在较大风险,对于以营利为目的的金融机构等,往往不愿承担此类风险,而使研究成果转化过程出现融资难现象,阻碍了研究成果转化的步伐。

3、转化渠道不顺畅。较为科学合理的转化渠道一般是高校教研团队、中介机构以及相关企业三位一体的模式,而在当前我国还缺乏真正起作用的中介机构,使得研究成果缺乏转化的具体平台。由于大部分高校与外界企业的联系较少,较难在研究成果出来后及时联系到有兴趣的企业。高校虽然大多设置了科研处、产业处等相关部门,但在具体工作中,它们一般仅对教师提供一定的政策和科技信息,并不能通过与相关企业联系沟通,为教研团队搭建平台,实现研究成果的转化。

4、相关规章政策还不完善。一方面,高校对于教师研究成果的转化并没有通过相应的激励措施予以鼓励,并制定相应规章制度对实现研究成果转化的教师进行一定物质奖励,或者提升其职务职称等,这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教师转化研究成果的积极性,由于平时的课务负担已经很重,而学校的考评内容又与研究成果的转化不相联系,使得部分教师认为没有精力也没有必要致力于研究成果的转化。另一方面,我国政府还缺乏相应的支持和保护政策。在研究成果转化中,并没有通过相应的法规政策对教师的积极性予以保护。另外,还没有相关政策法规来协调我国金融机构对高校研究成果的资金投入,使得高校研究成果缺乏良好的转化大环境。

二、促进高校教学研究成果转化的相关对策

1、提高研究成果与实践的结合力度。应转变高校教师的科研观念,让他们认识到研究成果转化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但仅靠教师提高思想认识后的自觉意识还是远远不够的,部分教师一时还难以具备相当的认识和精力,来调整自己的科研方向,这就需要国家在课题申报方面加强管理,在对申报课题进行审核时,应将能否产生实际生产力价值作为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以此让高校科研队伍转化课题研究思路,并能在确立选题前,认真对当下经济发展中的相关领域做出实践调研,保证课题与现实经济发展直接产生联系。

2、加大资金投入,拓展风险资金募集渠道。理论化的研究成果永远不可能产生实际价值,为使我国丰富的研究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对我国经济的发展直接产生作用,必须加大对研究成果转化过程的资金投入,除了对高校提供大量的课题资金外,应同步对此项资金予以规范,促使一部分资金用于研究成果的转化中。另外,应积极鼓励各种形式的资金融入到研究成果转化中来,通过提供相应的风险担保,使金融机构或其他组织、个人能放心地投入资金。应拓展融资渠道,通过多元化融资途径保证风险资金的及时到位,除了向金融机构募得部分资金外,应将眼光转向整个社会,充分利用社会上大量的闲置资金,尽快实现研究成果的转化。

3、尽快建立中介机构。为理顺资金来源通道,应尽快建立起连接高校科研团队和企业的中介机构,通过中介机构的中间调节和信息互通,让企业深入了解研究成果,并对研究成果的转化效益作出合理判断。中介机构向企业双方的信息均应全面、准确,以最大可能地保证研究成果的转化质量,并通过此不断提高自身的社会信誉度,为更多教学研究成果的转化产生作用,推进我国企业的发展力度。

4、完善相关规章政策。首先,高校应转变对教师的考评方式,将教学研究成果的转化纳入评价标准中,并使之优于其他测评内容,同时将其规章化,以促使教师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提高研究成果的转化力度。其次,国家应制定相应政策法规,一方面对教师的研究成果转化提供政策保护,让教师免除研究成果转化的后顾之忧。另一方面,借助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对研究成果转化的资金投入,并在一定范围内,为高校与金融机构之间搭建信息桥梁。

当前高校研究成果在转化中还存在一定问题,应尽快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应对,通过不断提高高校研究成果与实践的结合力度,加大对研究成果的资金投入,同时拓展资金募集渠道,并通过建立中介机构,为高校和企业搭建合理平台,以及完善相关规章政策等方式,最大化实现高校研究成果的转化,为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丘苑新,冯元璋,吴建忠.我国高校研究成果转化存在的不足与建议[J]

化学有机转化篇(6)

关键词:科技成果 转化 发展方式

“科技成果转化”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永恒主题,也是我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科技事业发展的一大现实难题,更是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项重要而现实的紧迫问题。着眼于为转变发展方式提供保障,笔者在认真调查研究临洮县的基础上,对进一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情况提出了一些想法和建议。

1、临洮县开展科技成果转化的基本情况。多年来,临洮县高度重视科技成果转化的推广、应用工作,取得了较好效果。近年来,临洮县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全县共登记管理的科技成果有100多项。有50项进入转化阶段,其中有10多项应用转化效果较好,获得市、县政府科技进步奖。全县现有高新技术企业5家,高新技术产品10多个,市县级新产品20个。据统计分析,高新技术对全县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左右,已成为一个新的增长点;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80%以上,良法推广面积60%,玉米、马铃薯、林果等农作物育种攻关处于全省领先水平,花卉种球国产化技术等自主创新科技成果处于全国先进水平:全县医疗卫生系统积极推广引进新技术、新项目、新成果转化应用于临床,每年至少有20多万人次患者受益;已初步形成县乡两级政府门户网、企业网络平台和乡村两级农村信息网络,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临洮县实施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措施是:一是激发自主创新能力,实现成果就地转化。全县现有科研站所6所、行业科研机构5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1个、民营科技企业50多户、科学技术类学会、协会、研究会10多个。二是加强产学研联合,促进成果转化。一批骨干企业与全国10多个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加速了科技成果的转化。三是多渠道加大科技投入,保障成果顺利转化。通过财政投入科技三项费,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化、科技进步和推广应用项目、民营企业投入等多种形式的多元投入体系,为科技开发和成果转化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四是加强科技平台建设,服务于成果转化。建立了信息平台,积极开展科技“三下乡”活动,营造尊重知识和科技的氛围。

2、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主要问题。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需要多方面的支持。临洮县科技成果转化还存在很多制约因素和问题:

2.1 科研经费投入不足,制约了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三项费”投入严重不足,机会成本和风险较高,企业尚未成为科技活动和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同时面临在引进和推广一些市场前景较好的科技项目和新产品方面资金匮乏。

2.2 科研机构和成果推广示范基地薄弱。已建立的科研机构和示范基地数量相对较少,而且多数是农业等方面的研究机构,工业方面的科研机构和示范基地相当薄弱,在科研项目和成果转化方面发展缓慢。

2.3 科技人才匮乏,导致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人员结构不尽合理,工业企业技术人员非常缺乏,企业研发机构很少且工作开展较差,存在着技术人才短缺问题,引进人才难。

3、对今后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几点思考和建议。针对目前临洮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需要在思想认识、市场观念、政策扶持、开拓创新等方面努力转变。

3.1 加强组织领导,提高对科技成果转化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政府应督促落实对科技工作的领导责任,加强对科技工作的宏观管理,统筹协调,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提供政策保障。

3.2 争取多方支持,加大对科技的投入。政府每年的科技投入应有所增加,支持高新技术和新产品试制、重大项目引进、产学研合作研究开发等项目,政府及科技、经济税收等职能部门应努力为科技成果推广应用营造良好的氛围,给予支持和积极参与。

化学有机转化篇(7)

技校机械加工专业的数字化转型在当今社会已经成为一种大势所趋。然而现今绝大多数绩效都依然秉承着传统的观念,企图可以在旧的模式中平稳地发展下去,然而,这种想法是极其可笑的。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必然要求各技校相关专业教育模式发生转变。时代的发展要求造就技术不断前进、不断成熟。在发展过程中,各技校必须转变传统观念,加强对转型方面的关注,并要求老师的教学水平得到更大的提高,同时需要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当然,传统的机械加工技术必须够硬,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该专业的数字化转型。

对技校机械加工专业的数字化转型的理解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各类人才的需求量也在逐渐增加。而在机械类相关企业中,最为短缺的人才便是机械加工专业的佼佼者。尤其在我国进入世贸组织后,对于机械加工专业的人才需求量急剧的增加,但是不管是简单的机械加工,还是较高自动化的相关产品的生产,都缺乏相关的专业型人才。单纯地传统意义上的学校好学生已不能满足现在的市场需求。在这一严峻形式下,相关技术培养学校提出了机械加工专业转型的观念,希图以此来培养出更多相关产业的高技术人才,或者说是综合型人才。而综合型人才要求他们可以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直接地将其有效服务于生产一线的技能型人才。对现代社会而言,数字化转型意味着该技术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对学生素质的要求也提升了一大步。同样地,技校对于其专业的数字化转型也是势在必行。这是学校进步的标志。

技校机械加工专业数字化转型的相关问题

同各行各业的转型创新过程一样,在机械加工专业的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同样也面临着许多的难题。首先,最大的难题就是技校的相关设备条件是否过关。技工专业的研究是需要大量的师资力量及设备的,尤其对于机械加工这一实践操作及其中重要的R道此担更加先进以及创新的教学训练设备是转型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东西。如果学校没有这方面的条件,转型过程将会变得十分困难。在学校具备了一定的设备条件后,才可能尽快地起步进行转型,也可以少走许多的弯路。

其次,领导对机械加工专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视程度也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只有领导重视该转型技术的开展,愿意投入相应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以及适当的转型空间,才能进行更多的活动。学校领导应认识到当今社会对机械加工人才的需求量是日益增长的,所以机械加工专业具有良好的就业前景,所以学校应尽早地抢夺先机,以提高学校的知名度。

最后,机械加工专业的数字化转型与学生的创新能力有些不可分割的关系。转型,是创新的另一种说法。在学生具备了足够的专业知识后,努力打开他们的视线,拓宽他们的思维,使他们具备有更多的创新能力。这就是教师的教学方式所要关注的问题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何让引导学生将学习的着重点放在自我开发,自我创新的视角上,是进行学生思维创新的一种重要方式方法。

技校机械加工专业数字化转型的应用

随着技校机械加工专业的数字化转型观念的提出,如何有效的应用这一方案,成为技校的一个难题。

在目前看来,其主要就是将学校与企业联合,即“校企联合”,在这一模式中,以培养社会所需机械加工技术人才为标准,确立一个科学、合理、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教育体系,着重于其应用技能,实践技能,及创新技能,使学生既具备机械加工专业的理论知识,又能熟练的进行相关实践操作,最重要的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加强了学生的数字化能力,及计算机能力。这一方式是技校对于高速发展的社会做出的应急性方案,一方面,其适时地调整了该产业的发展前势,及时地适应了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同时,也使学生充分地实现了持续性发展。区别于传统型人才培养模式,不再单纯地只专注于学生的课业学学习情况,更想办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操作能力,让他们在进行自主学习的同时,也能了解到机械化加工专业的转型变化。这一模式下的培养方法,提高了课程的整合性、技术的先进性、知识的综合『生,又进一步加强了实践性,使该专业的学生明显具有实用型人才特色。

技校机械加工专业的数字化转型的发展前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