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供应商管理的论文

供应商管理的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7-02 09:21:52

供应商管理的论文

供应商管理的论文篇(1)

关键词供应链ECR顾客导向

ECR(EfficientConsumerResponse)即高效客户响应,也称为高效消费者响应、有效客户反应。它是从美国食品杂货业发展起来的一种供应链管理策略,是一种新型的商品流通模式。根据ECR欧洲执行董事会的定义:“ECR是一种通过制造商、批发商和零售商各自经济活动的整合,以最低的成本,最快、最好地实现消费者需求的流通模式。”

1ECR产生的背景

ECR是美国食品杂货行业开展供应链体系结构的一种实践,可以说ECR吹响了美国食品杂货行业全面推动供应链管理的号角。ECR之所以能在美国食品杂货行业得到认可和实践,其主要原因有三点:

1.1零售业态间竞争激化

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食品杂货产业中出现了一些新型的零售业态,并且得到了迅速发展,成为食品零售市场中的主要竞争者,这种新型的食品零售业态主要是批发俱乐部(WholesaleClub)和仓储式商店(MassMerchants),他们强调的是每日低价、绝对净价进货以及快速的商品周转,这样无疑就大大削弱了超市的竞争优势。针对这种情况,美国食品杂货行业开始了ECR的实践和探索,并最终形成了供应链构筑的高潮。

1.2日益膨胀的促销费用和大量进货造成成本高昂、消费增加

在传统的经营体制中,各企业为了保持自己的销售额和不断增长的市场份额,纷纷采取直接或间接的方法调整降低商品销售的价格或经销价,其结果就是生产商的负担加重,各种促销活动日益损坏了生产企业的利益。由于ECR实践的推行能够有效地避免无效商品的生产、经营,提高产销双方的效率,所以,美国ECR的推行吸引了大量生产企业的加入。

1.3产销合作或供应链构筑的呼声越来越高

随着产销合作或供应链构筑的呼声越来越高,特别是QR和战略联盟的日益发展,生产企业与零售商直接交易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与此同时,批发业则日益萎缩,产销之间都开始在交易中间排除批发商环节。但在ECR的推行过程中,并不是盲目地排斥批发商,而是通过批发商经营体系的改造和现代经营制度的建立,将其有机地纳入到供应链管理的构筑中。

2ECR的发展战略

ECR的最终目标是分销商与供应商组成联盟,建立一个敏捷的、消费者驱动的系统,实现精确的信息系统和高效的实务流,在整个供应链内部有序流动。

ECR的三个重要战略是顾客导向的零售模式(消费者价值模型)、品类管理和供应链管理。

2.1顾客导向的零售模式

它是通过购买者调查、竞争对手调查、市场消费趋势研究,确定目标顾客群,了解自己的强项、弱项和机会,确定自己的定位和特色,构建核心竞争力。围绕顾客群选择商品组合、经营的品类,确定品类的定义和品类在商店经营承担的不同角色。

2.2品类管理

品类管理是以数据为决策依据,不断满足消费者的过程。品类管理是零售业精细化管理之本。主要战术是高效的商品组合、高效的货架管理、高效的新品引进、高效定价和促销、高效的补货。

2.3供应链管理

建立全程供应链管理的流程和规范,制订供应链管理指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物流技术缩短供应链,减少人工失误,提高供应链的可靠性和快速反应能力;通过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提高供应链的数据准确率和及时性;建立零售商与供应商数据交换机制,共同管理供应链,最大程度地减低库存和缺货率,降低物流成本。

3ECR的模式结构分析

3.1ECR的模式结构介绍

ECR模式结构示意图(见图1)。

ECR主要解决四个问题:向消费者以最合理的价格,最合理的时间,最合理的形式提供他们所需要的商品;保持一个合理必要的商品库存,保证畅销商品不会因为各种原因出现断货;如何通过宣传和价格刺激向消费者有效地传递商品的价值和利益;如何基于顾客需求有效地开发商品。

3.2ECR模式的四个要素

ECR以信任和合作为理念,通过引进最新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创造消费者价值观念,推广供应链管理新技术、供应链管理的成功经验和零售业的精细化管理技术,协调制定相应的标准,在满足消费者需求和优化供应链两个方面同时取得突破。

ECR模式的四个要素(如图2)。

(1)高效的新产品导入(EfficientProductIntroduction)。正确分析和把握消费者的需求是ECR的核心。ECR能够帮助供应商和零售商最有效地开发新产品。

(2)高效的店铺配置(EfficientStoreAssortment)。运用ECR系统,提高货物的分销效率,使库存和商店空间的使用率最优化。在有限的店铺空间内,选择最佳的陈列方式,增加畅销商品,减少滞销商品。

(3)高效的促销(EfficientPromotion)。ECR系统可以提高仓库、运输、管理和生产效率,使贸易和促销的整个系统效益最高。

(4)高效的补货系统(EfficientReplenishment)。运用ECR系统,包括电子交换数据(EDI)、以需求为导向的自动连续补货和计算机辅助订货系统,可以使补货系统的时间和成本最优化。

3.3实现ECR模式的“四R”革命

ECR流通模式的核心内容是管理,要从传统的流通模式向ECR流通模式转化,就必须对整个商品供应链进行彻底的“4R”革命,即Restructure(组织构架再造)、Reposition(策略再定位)、Revitalization(企业文化再造)、Reengineering(流程再造)。

(1)组织构架再造。ECR流通模式以消费者需求为系统动力,而零售商是第一位置和第一时间与消费者接触,因此零售商自身的组织化程度至关重要。通常采用连锁经营方式提高商业组织化的程度和增强规模经济的效应。零售商、批发商、制造商和社会物流之间,可以通过广泛的合并、合作,形成新的企业集团或战略联盟,以促进供应链的整体优化(2)策略再定位。在ECR流通模式中,供应链的上下游之间应彼此分享资讯,共同改进各个流程和经济活动。因此,企业之间的相互信任非常重要。这需要对竞争环境、竞争对手、合作伙伴和竞争策略进行再认识和再定位。作为一项长期的流通模式改造,需要进行综合性、根本性的谋划。事先应明确实施ECR的阶段性目标和长远目标,并对其所需要的资金和人力投入进行仔细的投资效益评估。

(3)企业文化再造。导入ECR流通模式之后,会对企业原有的经营理念、思维方式、管理激励、绩效评估、商品采购等带来冲击。为此,企业内部各部门的作用和关系也需要作重新的调整。要更多地倡导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

(4)流程再造。首先,在整个供应链上的各方,要以消费者的利益为出发点,在健全和完善自身内部工作流程的基础上,再与合作伙伴共同讨论彼此之间的交易流程。其次,研究和推进商品资讯的标准化。

4ECR的实施原则和阶段

4.1ECR实施的五大原则

(1)以较低的成本,不断致力于向供应链客户提品性能更优、质量更高、品种更多、现货服务更好以及更加便利的服务。

(2)必须有相关的商业巨头带动。通过双赢的经营联盟来代替传统的输赢关系。

(3)必须利用准确、适时的信息支持有效的市场、生产及物流决策。这些信息将以EDI的方式在贸易伙伴间自由流动,在企业内部将通过计算机系统得到充分、高效的利用。

(4)产品必须以最大的增值过程进行流通,以保证在适当的时候得到适当的产品。

(5)必须采用一致的工作业绩考核和奖励机制。它着眼于系统整体的效益,即通过减少开支、降低库存以及更好的资产利用来创造更高的价值。明确可能的收益,并且公平地分配这些收益。

4.2ECR实施的四大阶段

(1)供应链构筑。主要是供应链的优化,是在物流和信息上的交互、存货管理。这个阶段比较重要的是电子数据交换。从补货体系来看,零售商的订单通过一个平台发给供应商,供应商通过EC平台看到自己的存货从而判断需不需要补货。电子数据交换在生产商和零售商之间呈现上升的趋势;顾客导向订货现在还做不到,这是相对比较高级的阶段;持续补货目前一般零售商都具备了;高效的卸货,说起来比较简单,但是其实还是比较复杂的,它主要强调的是配送环节;直通在国内是比较少的,目前还不是太容易。

(2)品类管理。通过品类管理,将集中点从成本缩减转移至增长,从顾客需求、市场份额、盈利能力、顾客忠诚度来看是供应商和零售商双方的合作。品类管理涉及到补货、促销、有效的门店品类组合、有效的新品引进等。如果品类管理的思想能够得以贯彻,大家所关心的所谓渠道变革、通路费、胜者为王的概念不再存在,因为在这里没有谁是胜者,只有双赢。

(3)激发顾客热情。品类管理相对来说是比较数据化的,它是从现有的需求来考虑,在这个阶段里就是需要激发顾客消费热情,有一个长期的满意度。消费者最大的期望是企业了解顾客并给予满意的服务,然后建立企业与消费者持久的供需关系,加强消费者对企业商品的信任。

(4)强调顾客价值、强调品牌的阶段。对生产商和零售商来说要考虑资源的整合,毕竟资源是有限的。同时管理水平也要有所增长,管理水平和知识的增长,必须要超越销售额份额的增长,这样的增长才是比较有效的。消费者价值有两个方面:价值输出和价值导入。你传导的价值和顾客接受的价值是不是一样的,如果是平等的,你传导多少顾客就接受多少。比如说衬衣在广东加工厂做可能是80元钱,但是包装之后在商店就是卖800元钱了,所以传导的价值和顾客接受的价值,有很大的溢价。

第一个阶段结果是供应链成本降低,第二个阶段结果是销售额和毛利率增长,第三个阶段的结果是以更少的需求整合达到更大的购买力,第四个阶段的结果是购物观念改变,需求增长。总的来说实施这四个阶段的效果是价值的有效传导。

5结束语

尽管ECR于1995年开始进入发展的高潮,但ECR发展到1996年,在美国食品行业却突然出现了停滞,面临着进一步发展的巨大阻碍。当前,随着供应链理念的不断深入,我们期望能够通过多种途径解决ECR发展过程中的瓶颈,整合整个产业链,将各个供应商、分销商和零售商的能力集成,发挥1+1>2的效应,真正实现有效的店铺空间安排、有效的促销、有效的补货和有效的新产品导入。

参考文献

1刘刚,辜勇,胡晓燕.供应链管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2宋华.物流供应链管理机制与发展[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3约翰·盖特纳.宋华译.战略供应链联盟[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

4徐章一.敏捷物流[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4

供应商管理的论文篇(2)

关键词:电子商务 供应链 合作模式

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管理概述

伴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商务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全球电子商务交易额呈现迅猛增长。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电子商务的应用已经在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与此相对应,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发展过程依赖于自身所处环境的资源供应,日常生产经营过程都离不开企业外部资源系统,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承担着资源转换的功能,即输入资源并输出相应的产品或者服务,对于企业来讲其生产的产品或者服务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所输入的资源的质量优劣,正是基于此有必要对企业自身所不能够控制的外部资源进行科学有效的控制和管理,以实现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当前,不少企业管理者都认为企业没有能力也没有必要在所有方面都管理到位,只需要将关键环节――价值增值核心部分管理到位即可,只要在关键的价值增值环节具备核心竞争力就能够获得竞争优势,这些观念也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应用背景。尽管供应链管理在理论和实践上都经历几十年的发展实践,但是就我国企业来讲实践过程相对滞后,其对于科学化管理的提升作用仍待于进一步加强。

在当前的大环境下,电子商务正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电子商务的应用进一步扩大了供应链管理的内涵及外延,扩展了管理范围和管理内容,同时也对供应链的管理人员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更高的要求。如何强化电子商务信息的整合运用,提升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管理的效率和效益成为研究的新课题。在电子商务以及信息化环境下,供应链管理的相关成员应当密切协作,有效整合信息资源,提升信息数据的使用效益。通过合作管理实现供应链管理的同步化,促进企业供应资金及物流的合理高效流动。与此同时,网上零售渠道的扩展等相关发展问题也对新环境下的供应链管理提出了机遇和挑战,正是在此背景下,如何实现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供应链需求预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供应链管理涉及了供应链的四个环节,即计划、采购、生产以及产品配送等,包含了供应商、客户等一系列主体,也包含了产品生产、产品制造、产品供应、产品配送等环节。这些既表明了供应链管理的范围,同时也表明供应链管理在实际运行中涉及了多个企业、跨多个部门环节的综合管理活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电子商务就是企业在电子商务、信息化背景下,有效集成、整合整个企业供应链的各个环节,有效提升企业服务和产品质量,跨部门、跨企业的整体优化管理过程。

供应链管理的发展历程

在供应链管理理念下,企业的采购活动、生产活动以及销售活动等都不再是相互孤立的环节,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管理者也应当突破相关的界限束缚,有效地将企业的生产、销售、供应等相关生产经营活动建立关联,并将生产者、销售者、消费者等视为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通过协调、整合各个主体之间的资金流、信息流以及物流等,将各个组织有效整合、集成。在这种情况下,不同的企业以及组织就能够结合成为供应链的有机整体,实现良好衔接、渗透、依存以及互动,形成供应链网络,整个网络中的所有成员都可以实现共赢。供应链管理的实质就是合作共赢,这一双赢的关系是建立在供应链网络中各个成员相互信任、相互发展的基础上的,能够将消费者的需求最终转化为整个链条群体的整体活动。

供应链管理的发展经历了好几个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供应链管理的思想有了较大的发展和丰富,正逐渐成为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而且伴随着国际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以及客户需求的不断增加,供应链管理技术也在不断革新。在20世纪80年代,供应链管理处于初级阶段,在这一阶段已经形成了基本的供应链概念,这其中就包含了企业资源的内部集成与企业资源的外部集成思想,并且在企业中初步实践,这都说明在初级阶段供应链管理模式基本成型。

在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供应链管理模式逐步形成和提高,在这一阶段形成了供应链管理的框架,同时由于信息技术以及管理技术的不断成熟,供应链组织中的各个成员尽管跨域部门,但是相互协调已经成为共识。不过在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之间常常出现信息传递不顺畅、信息失真或者是难以有效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情况,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企业利用供应链提升自身竞争力的效率。

最后一个阶段就是新世纪初至今,在这一阶段供应链管理处于全面发展和成熟阶段。这主要是由于新的供应链管理技术不断出现,同时伴随着电子商务以及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供应链原来的资金流、信息流以及物流的流动方式和流动形态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些变化都推动了供应链管理的创新,例如协同预测补给策略、供应商库存管理、协同计划预测补给等相关技术。上述创新管理技术能够起到促进供应链组织中的各个企业相互衔接、有效配合,积极适应市场变动,提升供应链管理模式的积极作用。

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联合管理模式分析

电子商务是一种新兴的贸易方式,作为商业贸易领域的新兴技术,它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通信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已经对贸易领域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电子商务是一种动态的商务模式,它将传统的经营理念以及新兴的信息技术有效结合,将市场的时间形态、空间形态以及虚拟形态等有效整合、能够把资金流、信息流以及物流汇集在一起,将市场作为连接纽带,以期发挥最佳效用、收获最大效益。总的来讲,电子商务对经济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广泛,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供应链管理的发展。

伴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同时企业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消费者对于产品或者服务的个性化要求越来越高,这都增加了企业供应链管理的难度,因此企业应当将优化物流、信息流以及资金流的合理流动,促进供应链管理的同步性作为管理的重要内容,这就需要有效结合电子商务的营销方式,研究分析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供应链的需求预测。明确企业供应链管理中的需求预测涉及多个方面因素,是一个系统工程,在此基础上强化供应链管理系统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为持续有效运转提供支持。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管理应当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供应商选择与原材料采购、信息共享、分销管理、生产定制以及决策技术的开发等。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供应商的选择以及企业原材料的采购等相关问题是由电子商务拍卖市场所引发的研究课题。其管理目标就是企业在可以接受的风险条件下采购到质优价廉的原材料。在这一环境下,供应商会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形成供应商联盟,这能够有效降低供应企业之间的交流成本,继而强化供应商的市场地位。

信息共享则是供应链环节中各个企业有效沟通的重要内容和方式,各个合作伙伴之间如果缺乏信息沟通或者信息沟通不真实都有可能导致企业之间发生目标冲突。如果是处于供应链管理中的组织属于同一家企业,则会导致企业生产部门以及销售部门在未来的需求预测上发生信息冲突,难以做到有效衔接,加大了生产管理成本。

供应链各环节的合作模式如表1所示。

电子商务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实现网上交易,电子商务活动包含了消费者行为、商务活动以及电子商务平台三部分内容,在电子商务下消费者可以实现网上购物,并把自身的特定需求和个性化要求及时发送给供应商,同时各个供应商之间也可以借助于电子商务平台来进行资源共享和互换,实现协作共赢。总的来讲,电子商务对于供应链管理的影响是深远的,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作为市场主体能够获得更多、更具有个性户的消费需求,但是也不能够摆脱市场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依旧需要缓冲库存来降低自身风险水平。另外,在供应链管理中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显得尤其重要,企业要想实现自身竞争力的提升,就要积极引进电子商务平台,强化自身行业地位。

本文总结供应链不同合作模式的主要特征如表2所示,以期为电子商务环境下实施供应链管理提供理论基础。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信息技术平台,可以有效降低合作伙伴之间的信息沟通交流成本,不仅能够有效强化企业信息搜集和决策能力,同时也会使得企业决策更加可靠。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提升企业供应链管理的运营效益及运营效率。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方式就是实现了网上销售,可以采取网上零售及网上直销方式,扩展传统的供应渠道,实现网络营销商品价格的最优定价,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营销渠道的运营成本以及消费者的消费偏好。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可以使得企业在获取精准市场消息时成本更低,这提供了决策技术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有助于提升决策技术的实用性。决策技术的发展可以帮助企业供应链管理者及时发现需求及供应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及时进行解决。

总的来讲,生产定制、网络营销等电子商务手段的使用都是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管理的重要内容,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推广能够有效推动供应链管理的应用及研究,促进供应链管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蒋演臣.广州市华南橡胶轮胎有限公司供应链管理研究[D].吉林大学硕士论文,2009

2.孙德建.HT公司基于ERP的电子商务整合研究[D].西北大学硕士论文,2006

3.王庆礼.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管理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06

4.娄葱飞.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管理在企业物流采购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硕士论文,2009

5.廖艳华.中小企业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硕士论文,2005

供应商管理的论文篇(3)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方案

一、开展《供应链管理》课程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现在的竞争,不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这说明了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以及在电子商务的环境下,供应链管理在企业获得竞争优势中的重要地位。国际上一些大的企业,如惠普公司、戴尔计算机公司等在供应链实践中都取得了巨大成就,这也使得人们更加坚信供应链是进入21世纪后企业适应全球竞争的有效途径。而供应链管理方面的人才,首先应该从高校相关专业的培养开始,但是在现在的高校中有关《供应链管理》课程的教学,大多数都是以理论讲授为主,实践教学较少。开展《供应链管理》课程的实践教学是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供应链管理》课程的实践教学可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而供应链管理则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规划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并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供应链管理的内容涉及供应、生产、物流和销售等。应用实践教学,使学生能够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通过实践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社会对供应链管理和物流管理等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

2005年1月7日,教育部下发了“教育部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的若干意见》和周济部长在第二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的通知”(教高[2005]1号),提出了“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高等学校要强化实践育人的意识,区别不同学科对实践教学的要求,合理制定实践教学方案,完善实践教学体系。要切实加强实验、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保障各环节的时间和效果,不得降低要求。”实践教学是学生熟悉社会职场环境,培养解决问题能力和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是理论教学无法达到的。随着物流业的发展和企业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对供应链管理和物流管理人才的需要也迅速增加,他们更需要具有实践能力的人才。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必须与社会需求相吻合,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3、《供应链管理》的学科性质和专业性质决定了需要实践教学

《供应链管理》课程的理论知识包括采购管理、库存管理、协调管理以及供应链的构建、合作伙伴选择、业务流程重组、绩效评价等,它更多的给出了管理的思想,与实际应用相差甚远。例如在库存管理中的需求变异放大原理,又称为牛鞭效应,大家学习到的更多的是这种现象的描述,对于产生的原因掌握甚少,更谈不上在实际中去解决这个问题。而企业中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使得供应链管理课程的内容滞后于实际企业的应用发展,造成了学生到了企业后不能很快适应环境。用实践教学带动理论教学是各门专业课程未来发展的趋势。《供应链管理》课程更是如此,而开这门课的专业如物流管理、工商管理等的专业性质更需要通过实践来掌握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二、《供应链管理》课程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实践教学主要包括课堂实验、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论文设计等。在《供应链管理》的这门课程的教学中,主要以软件模拟操作和企业的参观为主,还没有相关的课程设计内容,在有些专业的毕业论文设计中考虑了供应链管理的问题,而很少有学生自己动手实践的机会。

软件模拟操作主要有供应链管理单项角色模拟实验,如供应商管理、制造商管理、零售商管理和物流公司,还有供应链管理综合模拟实验,包括供应链管理流程模拟实验、第三方物流公司物流流程模拟实验。这些主要是利用各种经营思想来模拟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流程。在这样的软件模拟实验中,每个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模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供应链管理的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软件的模拟是软件工程师对现实情况的抽象和假设,然后编写成程序来供学生模拟,这样的模拟与实际情况还是有差距的。而实际企业实践过程中,更多地是面对突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且在模拟的过程中,学生更多的是按照软件的基本操作指南去完成,把模拟看作是一项需要完成的任务,而重点没有放在问题的实质上。

企业的参观实习更是一种形式,由于学校很少有固定的实习基地,一般都是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现场参观学习。而每个企业都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目的,大学生的参观实习不能为企业带来利润,反而为企业增加了麻烦。企业的接待人员更是不会详细介绍企业的运作管理过程,往往是带着大家象征性地到现场走马观花地看一遍,学生根本没有机会去了解企业的运行情况,更无法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去解决企业存在的问题。特别是供应链管理的思想根本无法在现实中体现,这种实践方式只是一种形式,没有任何实质意义,不会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毕业论文设计中考虑供应链管理问题的主要有:农产品供应链体系的研究、供应链运营模式的分析等,而现在的学生在做毕业论文的时候大部分都面临着找工作或者考研复试,很少有人去花费精力来真正把毕业论文写好,更不会考虑把之前学习的供应链管理课程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首先,学生不会主动去发现现实中存在的供应链管理问题,其次,更不会用自己理解的供应链管理的思想来解决实际企业中存在的问题。供应链管理是一个涵盖很多内容的领域,更是涉及跨部门和不同企业之间协调的问题,它需要实践中不仅要关注细小问题,更要关注跨企业的宏观问题。

三、《供应链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方案设计

由于在《供应链管理》课程实践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就必须设计出这门课程实践教学的方案,为各个学校开展《供应链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提供可以借鉴的思路。下面通过一个例子来介绍如何进行实践教学,这里仅通过一个例子给出这门课程进行实践教学方案设计的思路。

在《供应链管理》课程中的库存管理里面有一个需求变异放大现象,又称牛鞭效应,它的基本思想是:当供应链的各节点企业只根据来自其相邻的下级企业的需求信息进行生产或供应决策时,需求信息的不真实性会沿着供应链逆流而上,产生逐级放大的现象,达到最源头的供应商时,其获得的需求信息和实际消费市场中的顾客需求信息发生了很大的偏差,需求变异系数比分销商和零售商的需求变异系数大的多。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有需求预测修正、订货决策、价格波动和短缺博弈。为了使学生能够掌握现实中的这种问题,并分析原因给出解决方案,设计了“啤酒游戏”来进行诠释。

班级同学被分成8个小组,每组5-6个人,每组里有1个人担任顾客,其他人担任4个角色,分别为零售商、批发商、分销商、生产商。组内相互竞争、组间也进行竞争。在游戏中的要求是所有人都不同互通消息,只能凭借下游的订单来做订货的决策,并且从每个环节(除了零售商以外)到下一个(下游)环节都会有两个星期的运输延迟。也就是说,这个星期发运的货物会在两个星期后抵达。游戏的步骤有6个,它们是:(1)运送啤酒:各角色收到上游企业发送的位于“第2次运输延迟”的啤酒,放入自己的库存中。(2)定单到达:各角色从自己的“需求盒”里读取下游订单卡片,确定下游企业的啤酒需求量,并将收到的定单卡片上的数量记录在记录表中的“接受的订单”栏中。(3)从现有库存中满足客户需求(如果可能的话)。如果你没有足够的库存来满足客户的需求,那么,未完成的定单就变成缺货,并且在库存允许的时候必须补发。(4)记录期末库存或缺货量:(下转第149页)(上接第147页)在定单完成后记录下目前库存中啤酒的数量。如果你处于缺货状态,你必须每周积累缺货量。(5)发出上周的定单(生产商则安排生产):各角色将自身的“订单盒”里的订单卡片移动到上游角色的“需求盒”里。生产商则根据生产需求并从原材料库存中予以供应,安排生产。(6)决定当期订货量并做好记录:决策本周的订购量,在你的发送定单盒里向你的供应商下定单。(生产商则下生产需求)。在你的记录表格的“决策订购量”栏里记录你发出的定单。这样的6个步骤被重复40次,结束后,各角色绘制“期末库存状态波动图”和“决策订购量变化图”。绘制完后,小组内将4个角色按照最下游(零售商)到最上游(生产商)把波动图和变化图放在一起比较,会发现波动越来越大,这就是牛鞭效应。然后引导大家主动分析自己演示的牛鞭效应的原因,并给出解决办法。

这样的动手实践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让学生亲自体验供应链的运作过程,了解实际运作情况。使学生亲自参与进来模拟供应链运作,与软件模拟相比,这样的模拟体现了人的决策影响等,与实际情况更加吻合。学生参与进来后会更自愿地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并主动去找解决方案。《供应链管理》课程中还有其他一些理论知识,都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如采购的过程、物流的过程等。通过设计竞赛实验,让学生更主动地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为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结论

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实践教学是非常重要并且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经过实践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以后成为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提供基础。所以,随着企业竞争的加剧,在《供应链管理》课程中使用实践教学是一种趋势。高等教育中要不断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和培养机制,不断创新,增加实践环节的教学。

参考文献

[1]马士华,林勇.供应链管理(第3版)[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7.

[2]杨国荣.供应链管理(第2版)[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7.

[3]谈慧.基于供应链管理的物流实训系统建设研究[J].中国市场,2008(45):119-121.

[4]乔志强,刘岩.供应链软件模拟实训效果分析[J].长春大学学报,2008(2):81-83.

[5]王昕.关于进一步加强本科教育实践教学工作的若干思考[J].教育研究与实践,2009(2):38.

[6]阳小燕,庞娟.建立产学研结合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J].科技资讯,2007(23):128.

[7]王陆海,韩俊刚.校企合作双赢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与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7(19):162-163.

[8]蒋筱翡.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16):37-38.

[9]Bengt-Ake Lundvall.National systems of innovation: toward a theory of innovation and interactive learning[M].London:Anthem Press,2010.

[10]Jan Fagerberg,David C.Mowery,Richard R.Nelson.The oxford handbook of innovation[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6.

供应商管理的论文篇(4)

[关键词] 价格折扣 批量 供应链增值

一、引言

供应链作为一个客观存在,在商品社会初期就已经形成。简单的说,供应链是连接所有供应者的“链条”,其服务对象是最终消费者。尽管相邻的供应链成员企业间也存在着买卖关系,但对于最终消费者,这些企业都是供应者。自上世纪末,马丁・克里斯托弗的著作出版以来,供应链思想越来越受到理论界的重视。供应链管理是更为宏观的思维方法,它跳出了传统的单个企业管理的模式,将一般的管理学的原理和方法,运用到更复杂的企业间的管理。而正是由于这种宏观的统筹,供应链管理能创造比单个企业利润相加更多的利润,即发挥“1+1>2”的作用。因此,在成本压缩空间越来越有限的今天,供应链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理论界已研究出一系列的协调机制,诸如:多级库存,联合库存,供应商管理库存,信息共享机制,电子商务,回购契约,数量弹性,价格折扣等。其中价格折扣契约是研究最广泛的机制。简单来说,价格折扣的思想是生产商通过给予零售商一定的价格折扣来激励零售商,使零售商不再仅以自身最优,而是以整体为出发点,制定对整体最优的决策。零售商作出这样的决策后,供应链能比原来获得更多的利润,供应链得到了增值,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取大的优势。而作为参与管理的成员企业,无疑也能分享增值带来的好处。

二、模型分析

假设市场需求恒定;零售商不允许缺货,生产商不允许延期交货;生产商和零售商都具有完全信息。

市场年需求D;生产商年生产能力R,且R>D;零售商每次订货成本S2,运输成本T2;生产商每次的订单处理成本S1,生产准备成本T1;生产商原材料采购价格为P1,商品市场价格为P3,双方交割价格P2,且P1

1.零售商的经济订购批量。根据经典EOQ模型,零售商最优订货批量:最小总成本:(1)

2.生产商的经济生产批量。订单生产方式下,生产商的总成本函数为:,对求导,并令导数为零,得:(2);最小总成本为:(3);综合(1)与(3)供应链的总成本:(4);然而订单生产模式下,生产商不可能按自己期望的生产,零售商订购多少,生产商就生产多少,有,生产商实际成本为:(5),供应链的实际总成本为:(6)。

3.供应链最优时的订购模型。以上的订购行为能够保证零售商达到最优,然而生产商被动接受订单,供应链未实现最优,成本较高。实际上,存在一个对供应链最优的订购批量。设零售商订购量为Q,并令S=S1+S2;T=T1+T2,供应链的总成本为:,唯一驻点:(7);此时生产商、零售商和供应链最小总成本分别为:(8);(9)(10);而当零售商订购时,显然偏离了自身的最优批量,成本升高。生产商可以采用价格折扣策略来补偿零售商成本的增加。设生产商给予的单位产品折扣为d,d最小值应能够补偿零售商成本的增加额,最大不能超过生产商自身的利润增加额。d的区间为:其中:

M=(5)-(8)=

N=(9)-(1)=

生产商为引导零售商订购,交割价格。这是一个全量价格折扣方案,乔普瑞已经证明了在这种方案下,零售商必定订购,这里不再重复证明。

三、结论与展望

生产商可以以优惠的折扣价格,引导零售商订购对供应链最优的批量,此时供应链的成本达到最小,供应链将在市场中更具竞争优势。然而从以上分析也可以看出,价格折扣是一个范围,可以在区间内取任意一个值,如何确定明确的折扣值,是将来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森尼尔・乔普瑞彼得・梅因德尔:供应链管理――战略、规划与运营[M].第二版.北京:科学社会文献出版社,2003.2

[2](英)马丁・克里斯托弗:创造增值网络――物流与供应链管理[M].第3版.何明珂等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供应商管理的论文篇(5)

[关键词] 有色金属供应商选择 AHP方法 模糊综合评价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越来越意识到企业的成功取决于对供应链的管理驾驭能力,供应商的评价选择是供应链合作关系运行的基础。鉴于有色金属业在广西国民经济布局中的突出地位,以及其他产业关联度较高的事实,对于有色金属供应商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国内主要采用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等对供应商进行评价,主要是定性的,受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大。供应商选择中大量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既有客观原因,又有决策者自身主观原因。本文综合考虑产品质量、产品价格、交货能力和发展能力等因素提出了一个模糊综合评价的模型,据此探索一种适用于有色金属企业选择其供应商的有效方法。

一、有色金属供应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对于有色金属加工企业来说,其自身就是一个稳定的大市场,许多供应商都愿意选择其作为重点客户,在这样的环境下,对于有色金属原料供应商的评价选择就显得非常重要,选择信誉佳、原料品质好、交货能力好的供应商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建立供应链管理环境下有色金属供应商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1.产品质量――包括合格率、可靠性、技术参数、质量体系认证情况和全面质量管理情况。

2.产品价格――包括产品价格、数量折扣和运输费用,可通过实际数据衡量。

3.交货能力――包括准时交货率、交货提前期、解决突发事件的能力、及时调整供货的能力,其中前两项可通过实际数据衡量,后两项可通过客户评价测出。

4.发展能力――包括资产状况、环保状况、企业文化水平、企业安全水平,其中前两项可以通过实际数据具体度量,后三项可以通过专家评价来衡量。

二、有色金属供应商模糊综合评价的一般模型

模糊综合评价是对受到多种因素影响的事物做出客观评价的一种非常有效的多因素决策方法,本文采用二级模型,建模如下:

1.将因素集归类成。 为一级因素集。令,其中,为二级因素集。

2.决断集。先对二级因素集的个因素进行单因素评价,即,得到评判矩阵: (1)

四、结语

在结合模糊数学和AHP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个有色金属供应商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由此可以求解有色金属原料供应商的优化选择问题,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可行性,并为有色金属加工企业选择供应商提供理论依据。但本文中对于专家评分方面的模糊性较大,可根据具体情况,对有些参数进行适当的修正。

参考文献:

[1]马士华:供应链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2]徐贤浩 马士华 陈荣秋:供应链绩效评价特点及其指标体系研究[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4(2):69~72

[3]陈守煜:系统模糊决策理论与应用[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

[4]胡永宏等:综合评价方法[M].科学出版社,2000

[5]赵小惠:基于模糊决策的供应商选择方法[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2,(4):27~29

[6]仲维清 侯 强: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研究,2003,(3)

供应商管理的论文篇(6)

论文关键词:物流管理,电子商务,供应链,现代物流管理

1供应链理论基础上的现代物流管理研究

供应链的概念就是:以核心企业为中心,控制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经过原料的采购、中间产品的获得、最终产品三个步骤实现了利用销售网络将产品发到消费者手中的过程。社会化的大生产所产生的衍生物中包含着供应链,它也属于企业的一种结构模式,但是范围更为广泛,它广泛的包括所有加盟的节点企业、不同企业的制造生产以及销售甚至到达用户手中的各具体环节。

在当今新的社会形式下,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如果企业还是只从产品的价格、质量和产品服务等几个方面出发将会逐渐被社会企业所淘汰。当前,企业要想站住脚跟就必须从新产品的研究生产出发,这些新产品必须具备的特点是生产速度较快以及生产周期较短。企业要想在市场中拔得头筹,就必须从管理变革方面着手,企业自身资源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但是决不可能起决定作用,最关键问题在于把经营过程中的有关各方加以整合,使其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形式一个系统的供应链,只有这样才能全方位利用除了企业自身资源的其他社会可利用资源来加速企业的生产经营。如果是这样,企业便可以使风险降到最小,同时做到提高企业效率和获得竞争上的优势。

2基于电子商务的现代物流研究

现如今,传统商务或传统行业越来越依赖于电子商务,电子商务为它们提供了更高层次的物流管理技术。电子商务有一些较传统商务尤其独特的优势,主要表现为,它能在物流需求与物流服务商两者之间建立一个信息交换的桥梁,换句话说就是为二者提供一个有效合理的平台,从而在一定程度减少了物流需求方面对较多的选择时不知道如何下手,如此一来,也就在很大的程度上降低和削减了物流企业的销售预算。经济全球化引起的市场的全球化和生产要素的全球流动是本世纪无法改变的大趋势。以互联网为条件基础的电子商务新经济正一步一步的紧跟世界经济发展脚步。电子商务的出现,无疑是对传统的商务活动的一次前所未有的撼动,它日益表现出来的优势正在被人们所认识:一是贸易机会得到了提升,二是贸易成本显著降低,三是贸易流程加以有效的简化。可以看出,电子商务很大程度了使商务模式发生了改变,同时也是经济结构的一次大革命。我国当前处于世界发展中国家的首要地位,电子商务也正一步一步的改变着中国经济物流的发展。当然,不管电子商务如何的快速发展,它所展示出来的优点都是以电子商务为立脚点的,也就是说任何一种商务的操作手段都离不开物流。

商务是电子商务的核心内容,而其手段就是电子。电子商务一般是相对而言,与传统的商务无明显的界限,它也是依据商务模式慢慢成长而来。电子商务的发展理论不同于一般传统模式,硕士论文它没有即成的套路而言。由于其没有明确的定义,因此不能以理论和概念来与传统商务进行区分。对于电子商务最贴切的定义范围较广,即凡是把电子化手段运用到商务中来,以满足商务需求为首要前提,同时做到了降低商业成本、增加了贸易机会、明显提高利润,就可一般定义为电子商务。

3基于信息技术的供应链管理研究

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在给世界各国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现代物流的管理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计算机,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带动了现代物流的发展。物流管理主要从对大量数据、信息的分析和处理等面着手。物流服务正在一步步被正规化,其可见性在近年来也得到了提高,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商业化、条形码技术、卫星同系数等的出现与应用就可很好的突出这一点。与此同时,客户服务的飞速增加,在经济全球化这样的大环境下,企业越来不得不把物流管理看做是重中之重,在此背景下,新的物流管理模式,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就会自然而然的产生了。企业要更好更快的实现战略目标,企业就必须发展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这种管理模式的原理就是对电子商务技术加以利用,通过他来重新组合企业的物流管理。电子商务物流也是一种重要的物流形式,发展至今已经达到了高度发展的水平,它是以几种技术,如现代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和先进管理思想做为理论基础而建成的。通常情况下,这样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模式被我们称之为电子供应链管理模式。

结语

本文围绕现代物流的基本理论,以及电子商务现有的理论和经验,对电子商务下的电子供应链管理模式和物流系统的若干问题进行了研究,找到了解决方案,同时优化设计了物流系统。在研究方法方面,关于系统优化设计、基础理论、实践与应用收获很多,找到了一套系统化的研究方法,也做到了一定范围内的创新。同时,就现代物流的理论和它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功能进行了阐述,发现了在传统物流管理和运行模式中存在的隐患,阐述了搭建起和市场经济体制相协调的现代物流体制的必需性。关于现代物流管理域供应链的钻研,找到了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管理的创新模式,找到了电子商务与物流之间不可分离的联系,深刻研究了电子商务时代的物流特点,大大的提高了我国电子商务下的物流系统的水准。同时也展望了现代化的物流系统的发展前景,建立起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信息化与现代化协调高效的综合物流体系。

参考文献

[1]周杨.现代物流企业多维度协同分析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Vol.29 No.4 Apr.2012: 1245-1248.

供应商管理的论文篇(7)

Abstract: This paper deals with a two-stage supply chain including one supplier and one purchaser, establishes a model considering both inventory cost and transportation cost. The two coordination mechanisms: traditional supply chain and vendor-managed inventory, are analyzed on their logistics cost optimization capabilities under the centralized and decentralized decision-making conditions. The conclusions are that the logistics cost are same under the centralized decision-making no matter supplier or purchaser offord transportation cost; vendor-managed inventory coordination mechanism is better than traditional supply chain coordination mechanism under the decentralized decision-making.

关键词: 供应链;协调机制;库存成本;运输成本;供应商管理库存

Key words: supply chain;coordination mechanism;inventory cost;transportation cost;vendor-managed inventory

中图分类号:F27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0-0006-03

0 引言

传统供应链和供应商管理库存(VMI)是两种常见的供应链协调机制,每种机制均有分散决策和集中决策两种情况。在分散决策的情况下,供应链各成员以自己物流成本最优为原则进行决策。这种情况较容易实现,也是供应链常用的决策形式。但供应链某一成员物流成本最优往往会导致供应链物流成本的增加。供应链成员以供应链物流成本最优的原则进行集中决策可以有效地降低供应链物流成本,但这会导致供应链成员间的利益冲突,通常难以实现。传统供应链一般是采购商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向供应商下订单订货。这种方式可以最小化采购商的物流成本但增加了供应商物流成本,不利于供应链物流成本的优化。有学者提出通过供需双方的合作即集中决策建立联合经济批量模型来降低供应链物流成本。Banerjee[1]建立了有限生产率下的联合经济批量模型,买方与供应商通过合作,达到双方独自决策下更大的经济利益;Goyal[2]建立了假设单供应商和单需求方通过契约方式进行协调的联合经济订货批量模型。

供应商管理库存是以供应商管理采购商的库存并承担物流成本,这种协调机制可以有效地降低供应链物流成本。张爱文等人证明了当订货成本比与库存成本比相差比较大时,供应商管理库存可以有效降低均衡价格[3];Tayar和Ganeshan[4],Tersine和Banman[5]等人建立了多个订单一次派送的VMI库存模型;Cetinkaya和Lee[6]建立了存货补足和派送的VMI模型;Waller和Johnson[7],Banerjee[8],Goyal和Nebebe[9]等人研究了集成库存管理问题,提出了单制造商-单零售商环境下的VMI库存策略;Woo等[10]和Zhang等[11]研究了单制造商-多零售商VMI库存策略;钱芝网借助Arena软件求解了VMI模式下运输成本、库存成本和缺货成本最小的最优订货点[12];郑长征等人将TPL引入VMI,研究表明引入TPL能有效降低供应链平均总成本,避免制造商高库存成本和高运营风险[13]。

以上研究主要集中于某一供应链协调机制不同决策方式的比较分析,不同供应链协调机制的对比研究鲜有涉及:罗兵[14]等人在其固定周期检查派送和存货补足库存模型中定性的比较了VMI相对经济定货批量的优点;赵金实[15]等人比较分析了对传统供应链、寄售、供应商管理库存三种协调机制在集中决策和分散决策情况下的库存成本优化能力。

本文以一个供应商和一个采购商组成的二级供应链为例,建立同时考虑库存成本和运输成本的物流成本模型,比较分析传统供应链和供应商管理库存两种协调机制的物流成本优化能力。

1 模型构建

1.1 模型假设

假设单供应商向单采购商供应单一产品,构成一个二级供应链。采购商根据自己的经济订货批量向供应商下订单,供应商则根据订单准备生产。运输成本有供应商和采购商分别负责的两种情况,运输能力无约束。装卸搬运成本忽略不计,不考虑订货提前期。

1.2 模型参数

模型中所涉及到的参数如下:

Q:采购商的订货批量,也即决策变量;

D:采购商的年需求量;

M:采购商一次订货的订货成本;

HM:采购商单位产品的库存成本;

S:供应商的订单转换成本;

HS:供应商单位产品的库存成本;

P:供应商的产品生产速度;

K:一次订货的运输成本;

CM:采购商的物流成本(供应商负责运输成本);

CS:生产商的物流成本(供应商负责运输成本);

CTrad,Dec:分散决策的传统供应链总成本(供应商负责运输成本);

CTrad,Cen:集中决策的传统供应链总成本(供应商负责运输成本);

C■■:采购商的物流成本(采购商负责运输成本);

C■■:生产商的物流成本(采购商负责运输成本);

C■■:分散决策的传统供应链总成本(采购商负责运输成本);

C■■:集中决策的传统供应链总成本(采购商负责运输成本);

CVMI:供应商管理库存的物流成本;

CVMI,Dec:分散决策的VMI供应链总成本;

CVMI,Cen:集中决策的VMI供应链总成本;

1.3 传统供应链的物流成本模型

1.3.1 供应商负担运输成本的传统供应链物流成本模型

采购商的物流成本模型为

C■=■M+■H■ (1)

供应商的物流成本模型为

C■=■S+■H■+■K (2)

当采取分散决策时,采购商根据自己物流成本最低的原则决策订货批量Q,即■=-■+■=0 (3)

得Q■=■ (4)

因此,在分散决策情况下,供应链的物流成本为

C■=(M+S+K)H■+■M■ (5)

当采用集中决策时,采购商和供应商根据供应链物流成本最低的原则决策订货批量Q,即

■=-■+■-■+■-■=0 (6)

得Q■=■ (7)

因此,在集中决策情况下,供应链的物流成本为

C■=■ (8)

1.3.2 采购商负担运输成本的传统供应链物流成本模型

采购商的物流成本模型为

C■■=■M+■H■+■K (9)

供应商的物流成本模型为

C■■=■S+■H■ (10)

当采取分散决策时,采购商根据自己物流成本最低的原则决策订货批量Q,即

■=-■+■-■=0 (11)

得Q■■=■ (12)

因此,在分散决策情况下,供应链的物流成本为:

C■■=

(M+K+S)H■+■(M+K)■(13)

当采用集中决策时,采购商和供应商根据供应链物流成本最低的原则决策订货批量Q,即

■=-■+■-■-■+■=0 (14)

得Q■■=■ (15)

因此,在集中决策情况下,供应链的物流成本为

C■■=■ (16)

1.4 供应商管理库存的物流成本模型

在供应商管理库存的情况下,供应商负担库存成本和运输成本,供应链的物流成本模型为

C■=■M+■H■+■S+■H■+■K (17)

可以看出,在供应商管理库存的供应链物流成本模型下分散决策和集中决策的最优订货批量Q是相同的,即

■=-■+■-■+■-■=0 (18)

得Q■=Q■=■ (19)

因此,供应链的物流成本为

C■=C■=■ (20)

2 供应链总成本的比较

2.1 集中决策的供应链总成本比较

根据以上研究结果,由(8)式、(16)式和(20)式可以得出:传统供应链在采购商和供应商分别负担运输成本的两种情况下集中决策的物流成本与供应商管理库存的物流成本是相同的,即

C■=C■■=C■

=■ (21)

2.2 分散决策的供应链总成本比较

2.2.1 传统供应链由采购商和供应商分别负担运输成本两种情况的比较

根据以上研究结果,由式(5)和式(13)可得出

■=

■■

由此可得C■

即传统供应链在分散决策的情况下由供应商负担运输成本能使供应链的物流成本更低。

2.2.2 传统供应链和供应商管理库存供应链的物流成本比较

根据以上研究结果,由式(5)和式(20)可得出:

■=■

所以C■

即在分散决策的情况下,无论是供应商承担运输成本还是采购商承担运输成本,传统供应链的物流成本总要大于供应商管理库存的物流成本。

3 结论与不足

在集中决策的情况下,传统供应链无论是由供应商负担运输成本还是由采购商负担运输成本,其物流成本和供应商管理库存的供应链物流成本总是是相同的。在分散决策的情况下,传统供应链无论是由供应商负担运输成本还是由采购商负担运输成本,其物流成本总是高于供应商管理库存的供应链物流成本。传统供应链在集中决策的情况下能够实现供应链物流成本的最优,在分散决策的情况下由供应商负担物流成本有利于物流成本的优化,与供应商管理库存的供应链相比,不同的供应链协调机制只是改变了供应链上的成员对物流成本的分担比例。

本文的不足在于对运输成本的描述不够准确,在模型中把一次运输的成本看做固定支出这并不完全符合实际。当运输成本对订货批量的变化不敏感时此结论较为适用,当运输成本对订货批量的变化比较敏感时此运输成本的模型则不够准确,结论也不完全正确。此外模型中没有考虑订货提前期、缺货成本以及牛鞭效应等因素。

参考文献:

[1]Banerjee, A. A joint economic lot-size-model for purchaser and vendor [J]. Decision Sciences, 1986, 17(3): 292-311.

[2]Goyal, S. K. A joint economic-lot-size model for purchaser and vendor: A comment [J]. Decision Science, 1988, 19: 236-241.

[3]张爱文,陈俊芳.供应商管理库存的价格效应研究[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5,1:98-100.

[4]Tayur, S.& Ganeshan, R. Quantitative Models for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M]. Boston (MA): Kluwer Press, 1999.

[5]Tersine, R. J.& Barman, S. Economic inventory/transport lot sizing with quanlity and freight rate discounts [J]. Decision Sci, 1991,22(5):1171-1179.

[6]etinkaya, C.& Lee, C. Y. Stock replenishment and shipment scheduling for vendor-managed inventory system [J]. Management sci, 2000,46(2):217-232.

[7]Waller, M.& Johnson, M. E.& Davis, T. Vendor managed inventory in the retail supply chain [J]. Journal of Business Logistics, 1999,20(1):183-203.

[8]Banerjee, A. A joint economic lot size model for purchaser and vendor [J]. Decision Sciences, 1986,17(3):292-311.

[9]Goyal, S. K.& Nebebe, F. Determination of economic production-shipment policy for a single-vendor- single-buyer system [J]. European Jour 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2000, 121(1):175-178.

[10]Woo, Y. Y.& Hsu, S. L.& Wu, S. An integrated inventory model for a single vendor and multiple buyers with ordering cost reduction [J]. Inte 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2001,73(3):203-215.

[11]Zhang, T.& Liang, L.&Yu, Y. An integrated vendor-managed inventory model for a two- echelon system with order cost reducti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 2007,109(1-2):24-253.

[12]钱芝网.VMI模式下基Arena的最优订货点仿真[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9,14(2):21-26.

[13]郑长征,刘志学,徐彬彬.确定需求下VMI-TPL分销供应链集成库存策略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11,19(4):76-83.